CN111556587B -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6587B
CN111556587B CN202010244630.9A CN202010244630A CN111556587B CN 111556587 B CN111556587 B CN 111556587B CN 202010244630 A CN202010244630 A CN 202010244630A CN 111556587 B CN111556587 B CN 111556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data stream
public data
network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46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56587A (zh
Inventor
杨艳梅
张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46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65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56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6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56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6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multipoin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69Address allocation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or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83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between entities in ad-hoc networks
    • H04W28/089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between entities in ad-hoc networks between different intermediate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54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IMSI]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解决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具体方案为: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在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本发明用于数据流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当用户设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之内时,可以直接与网络侧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但当用户设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之外时,就无法直接与网络侧建立连接,可以将位于网络覆盖范围之外的用户设备称为远端用户设备,现有技术中,远端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位于网络覆盖范围之内的中继用户设备与网络侧建立连接。
远端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中继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可以采用单播传输或多播传输的方式。在单播传输的方式下,一个中继用户设备可以为多个远端用户设备提供服务,当多个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内容相同时,导致中继用户设备与网络侧之间对相同的数据进行了多次重复传输,造成了资源浪费;在多播传输的方式下,有多个中继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但是如果中继用户设备很少,即直接与基站连接的用户设备比较少,此时,如果基站还是用多播模式传输数据,那么实际上直接从网络中接收数据的只有这一部分中继用户设备,远端用户设备依旧需要通过中继用户设备获取数据,而基站在多播模式传输数据时,信号强度必须保证覆盖范围最远的用户设备可以接收到,这就使得基站在较高的功率下通过广播的方式传输数据,而实际上却与单播传输的效果相近,浪费了基站的功耗,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够解决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公共数据流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
若所述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并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终端移动组标识TMG I。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包括:
当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方面,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包括:
当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时,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在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所述公共数据流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所述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中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时,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MBMS承载,并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终端移动组标识TMG I。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第三方面,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
如果所述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MBMS承载。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不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不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公共数据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终端移动组标识TMGI。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
第四方面,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包括:
数据流单元,用于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公共数据流的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数据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若所述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终端移动组标识TMGI。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流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当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第五方面,一种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包括:
承载单元,用于当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时,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所述公共数据流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所述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中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承载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时,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MBMS承载;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终端移动组标识TMG I。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第六方面,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
数据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如果所述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MBMS承载。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不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不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向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公共数据流。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终端移动组标识TMG I。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
第七方面,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发送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所述发送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的数据。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若所述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终端移动组标识TMGI。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当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结合第七方面至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结合第七方面至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第八方面,一种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处理器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时,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所述公共数据流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一发送器,用于将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所述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中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时,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MBMS承载;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还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终端移动组标识TMGI。
结合第八方面至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结合第八方面至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二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结合第八方面至第八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第九方面,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处理器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如果所述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MBMS承载。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不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第一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不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向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公共数据流。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第九方面至第九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第二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终端移动组标识TMGI。
结合第九方面至第九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方面,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一中继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为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第一中继用户设备;
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为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第一中继用户设备。
第十一方面,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
或者,所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在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当有下行数据传输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由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再由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这样,发送至多个远端用户设备的公共数据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只传输了一次,解决了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信息交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参照图1所示,该无线网络系统10包括AS(Application Server,应用层服务器)101、中继用户设备102、远端用户设备103,可选的,该无线网络系统10还可以包括GW(Gate Way,网关)104和PCRF(Policy And ChargingRules Function,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105。优选的,该无线网络系统10可以属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该AS101可以是MCPTT-AS(Mission Criticalpush to talk over LTE,基于LTE的紧急通信对讲机业务),该GW104可以是PDN-GW(PublicData Network,公用数据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优选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中的AS101,参照图2所示,该数据流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1、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
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公共数据流承载上承载的数据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即所有第一群组内远端用户设备共享这一份下行数据流承载上发送的数据,并且需要从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该下行数据,值得说明的是,第一中继设备用户也可以是第一群组内的成员。
具体可选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可以是参加一次群组呼叫的用户设备,也可以是预先配置的一个群组的成员,也可以是在某次临时群组呼叫中的成员。
可选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10,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中的中继用户设备102,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可以是远端设备103,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GW104。
202、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
第一群组内至少包含两个远端用户设备。具体的,在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
可选的,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此外,还可能包括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发送端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另外,可选的,还可以用一个公共数据流身份标识(flow ID)加以标识,优选的,在LTE系统中,这个公共数据流身份标识(flow ID)是第一网络设备与EPC(Evolved PacketCore,分组核心网)预先协商好的一个专门标识下行公共数据流承载的标识。
可选的,该公共数据流标识可以是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确定的,也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的,也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与远端用户设备协商的。
这样,当第一中继用户设备通过公共数据流承载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一份数据时,将该数据发送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这样,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只传输了一份数据,而这一份数据发送给了多个远端用户设备,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一样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对不同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要分别进行一次传输,节省了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数据的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输方法,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在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当有下行数据传输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由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再由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这样,发送至多个远端用户设备的公共数据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只传输了一次,解决了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结合上述图2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中的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优选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该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中的中继用户设备102,参照图3所示,该数据流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
具体的,当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时,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
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公共数据流承载上承载的数据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即所有第一群组内远端用户设备共享这一份下行数据流承载上发送的数据,并且需要从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该下行数据,值得说明的是,第一中继设备用户也可以是第一群组内的成员。
302、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
具体的,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承载传输的公共数据发送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第一群组内至少包含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优选的,第一中继用户获取公共数据流的实现方式可以是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标识发送至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以便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后续将在该公共数据流上收到的数据通过多播或者单播的方式发送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
可选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也可以直接截取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一群组内远端用户设备的交互信息,进而确定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有哪些用户需要接收公共数据流标识所对应的数据流。
可选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直接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包含公共数据标识的指示,该指示要求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后续从公共数据流标识对应的数据向周围广播发送的指示。
可选的,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此外,还可能包括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发送端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另外,可选的,还可以用一个公共数据流身份标识(flow ID)加以标识,优选的,在LTE系统中,这个公共数据流身份标识(flow ID)是第一网络设备与EPC(Evolved PacketCore,分组核心网)预先协商好的一个专门标识下行公共数据流承载的标识。
这样,通过步骤301和302,当第一中继用户设备通过公共数据流承载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一份数据时,将该数据发送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这样,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只传输了一份数据,而这一份数据发送给了多个远端用户设备,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一样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对不同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要分别进行一次传输,节省了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数据的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输方法,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当有下行数据传输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由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再由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这样,发送至多个远端用户设备的公共数据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只传输了一次,解决了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1、图2和图3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至少一个远端用户设备及第二网络设备,该至少一个远端用户设备通过与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建立连接而接入无线网络系统。优选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中的AS101,该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中的中继用户设备102,该至少一个远端用户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中的远端用户设备103,该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中的GW104。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1、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远端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其中,该远端用户设备为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该远端用户设备可以是多个。
402、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远端用户设备。
远端用户设备中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此处,因为远端用户设备均由第一中继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所以,远端用户设备中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的所属小区的小区ID(Identity,身份标识)、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IP(Iternet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中的至少一个,因为远端用户设备会共同采用为其提供中继服务的中继用户设备建立的PDN承载与网络侧应用第一网络设备通信,因此被同一个中继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远端用户设备采用同一个IP地址,可以认为具有相同IP地址的远端用户设备由相同的中继用户设备提供服务。
可选的,当无线网络系统中存在多个中继用户设备时,每个中继用户设备将其所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各自服务的远端用户设备。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是为其提供中继服务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标识,中继用户设备的标识可以能够在无线网络系统中唯一标识一个中继用户设备的任何标识,例如IMSI(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EI(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等,也可以是网络侧分配的一个临时标识,例如GUTI(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User Equipment Identity,全球唯一临时用户设备标识),或者RNTI(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或者是运营商网络中为用户直连通信提供信息和控制逻辑功能分配给用户某个直连通信相关的标识等)。
可选的,远端用户设备获取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为其提供中继服务的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间接获取,例如远端用户设备可以在中继用户设备发现流程中获取中继用户设备的标识作为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此时,步骤402可以不用执行。
403、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
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至少有两个。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优选的,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可以包括远端用户设备、中继用户设备和其他蜂窝网内的用户设备。其中,中继用户设备可以有多个,这多个中继用户设备包括第一中继用户设备。
对于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的远端用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ID、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第i个用户设备的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确定每个远端用户设备当前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进而确定哪些远端用户设备是连接到同一个中继设备上的。优选的,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第i个用户设备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还可以包括第i个用户设备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ID。此处,值得说明的是,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只是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标识唯一标记中继用户设备。或者,优选的,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第i个用户设备的IP地址。
对于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的中继用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中继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中继用户设备的分布情况。
可选的,对于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的远端用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获取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中,远端用户设备可以执行步骤401和402通过为其提供中继服务的中继用户设备获取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然后,通过中继用户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上报其位置信息,具体可选的,可以通过中继用户设备透传向第一网络设备上报位置信息。
第二种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自行获取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此时,步骤401和402可以不必执行。
具体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各个远端用户的IP地址确定哪些远端用户设备是连接到同一个中继设备上的。由于远端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都经过中继用户设备进行一次(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对服务来说远端用户的IP地址实际上是中继用户设备的IP地址。因此所有通过同一个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通信的远端用户设备可能都采用同一个IP地址。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哪些远端用户设备是连接到同一个中继用户设备的。
404、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传输方式。
可选的,结合步骤403,第一网络设备除了接收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外,还可能收到了其他一些蜂窝网内用户设备(直接与基站建立连接的用设备户)上报的位置信息(例如当前驻留的LTE小区位置信息)。
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分布情况,进而确定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的数据传输方式。此处,结合步骤403,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或者用户设备的IP进行判断,如果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多个用户设备采用相同的数据链路层ID或IP,则证明这多个用户设备通过相同的中继用户设备接入无线网络系统,即这多个用户设备不在网络覆盖范围内,还可以根据小区ID判断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分布情况,如果采用同一个小区ID的用户设备较多,则证明此区域内用户设备分布密集,反之,则证明该区域内用户设备分布较为分散。
可选的,此处列举两种模式进行说明,当然,这并不代表本发明局限于此。
第一种模式,多播模式,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若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采用MBMS(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模式发送,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并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TMGI(TemporaryMobile Group Identity,终端移动组标识),该TMGI用于标识MBMS承载。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某个区域内用户数(尤其是蜂窝网内用户)比较多的情况,值得说明的是,如果无线网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但该无线网络因为信道拥塞等情况不适于通过MBMS传输,则可以通过第二种模式进行数据传输,此处,在LTE系统中,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即为LTE网络的覆盖范围,本发明对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不做具体限定。通过第一阈值进行判断只是本发明优选的一种方案,并不代表本发明局限于此。
第二种模式,单播模式,如果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当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第一网络设备确定采用单播模式发送数据,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公共数据流承载上承载的数据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即所有第一群组内远端用户设备共享这一份下行数据流承载上发送的数据,并且需要从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该下行数据。值得说明的是,如果无线网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但该无线网络因为信道拥塞或者用户设备分布过于分散等情况不适于通过MBMS传输,则也可以通过第二种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例如,当广播信道拥塞,或者是某个广播区域蜂窝网内用户设备比较少,如果还用广播模式传输数据会造成资源浪费,此时,可以采用单播模式。但是存在某次群组呼叫中涉及到的1个或者多个远端用户连接到同一个中继用户设备上。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后,第一网络设备只下发一份数据,由中继用户设备接收到数据后通过单播或者多播方式发送至各个远端用户设备。
当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使用单播模式进行数据传输时,将触发中继用户设备和网络侧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以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为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输方法还包括:
405、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
具体的,当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时,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可选的,具体触发方式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现有的Rx(Receive,接收)接口触发公共数据流承载的建立。或者是第一网络设备指示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起公共数据流承载的建立,或者第一网络设备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起公共数据流承载的建立,或者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远端用户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
406、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
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第一群组内至少包含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可选的,该公共数据流标识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也可以由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确定后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协商而定,对此本发明不做限制。
可选的,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此外,还可能包括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发送端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另外,可选的,还可以用一个公共数据流身份标识(flow ID)加以标识,优选的,在LTE系统中,这个公共数据流身份标识(flow ID)是第一网络设备与EPC(Evolved PacketCore,分组核心网)预先协商好的一个专门标识下行公共数据流承载的标识。
可选的,如果由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公共数据流标识,或第一网络设备与远端用户设备协商确定公共数据流标识,此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输方法还包括:
407、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
优选的,可以是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将收到的公共数据流标识发送至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以便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后续将在该公共数据流上收到的数据通过多播或者单播的方式发送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
可选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也可以直接截取步骤406中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一群组内远端用户设备的交互信息,进而确定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有哪些,因为远端用户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需要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透传,因此,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可以截取需要透传的信息,从而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
结合步骤404-步骤407,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网络设备在确定通过单播模式的公共数据流传输下行数据时,可以先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或者,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应用层与各个远端用户设备协商公共数据流标识。
之后,由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或者第一网络设备直接指示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
值得说明的步骤407主要是为了让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确定将在公共数据流承载上收到的数据发送给哪些远端设备。此处,可选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由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直接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包含公共数据标识的指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输方法,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传输方式,当第一网络设备确定采用单播模式的公共数据流承载传输数据时,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并将公共数据流标识发送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标识发送至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当有下行数据传输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由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再由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这样,发送至多个远端用户设备的公共数据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只传输了一次,解决了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参照上述图2、图3、图4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优选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中的AS101,参照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501、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
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优选的,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可以包括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
对于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的远端用户设备,当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为远端用户设备时,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ID、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第i个用户设备的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确定每个远端用户设备当前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进而确定哪些远端用户设备是连接到同一个中继设备上的。
对于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的中继用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中继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中继用户设备的分布情况。
502、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
可选的,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中的中继用户设备102,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可以是远端设备103,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GW104
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终端移动组标识TMGI,该TMGI用于标识MBMS承载。
具体可选的,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如果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当然,根据第一阈值判断只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也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无线网络系统的物理资源是否满足MBMS的传输条件,或者,如果无线网络拥塞,即为不满足MBMS传输条件。
另外,可选的,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不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具体可选的,如果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小于第一阈值,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第一群组内至少包含两个远端用户设备,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公共数据流承载上承载的数据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即所有第一群组内远端用户设备需要从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该下行数据。值得说明的是,也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无线网络是否拥塞,如果网络拥塞,即为不满足MBMS传输条件,则可以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
此时,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通过公共数据流承载传输的数据。
进一步可选的,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此外,还可能包括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发送端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或者,可选的,还可以用一个公共数据流身份标识(flow ID)加以标识,优选的,在LTE系统中,这个公共数据流身份标识(flow ID)是第一网络设备与EPC(Evolved PacketCore,分组核心网)预先协商好的一个专门标识下行公共数据流承载的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输方法,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这样,避免了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较少或网络拥塞时采用MBMS承载传输数据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2和图4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图2和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流传输方法,优选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网络系统中的AS101,参照图6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60包括数据流单元601和发送单元602。
数据流单元601,用于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
发送单元602,用于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第一群组内至少包含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可选的,在一种应用场景中,
第一网络设备60还包括获取单元603,用于获取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
数据流单元601,还用于根据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若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
发送单元602,还用于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终端移动组标识TMGI。
进一步可选的,数据流单元601,还用于当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时,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当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第i个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60还包括接收单元604,用于接收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公共数据流标识。
可选的,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在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当有下行数据传输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由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再由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这样,发送至多个远端用户设备的公共数据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只传输了一次,解决了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3和图4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图3和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流传输方法,优选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该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网络系统中的中继用户设备102,参照图7所示,该第一中继用户设备70包括承载单元701和获取单元702。
承载单元701,用于当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70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时,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第一群组内至少包含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获取单元702,用于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70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第一中继用户设备70将公共数据流的数据发送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
可选的,第一中继用户设备70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703,用于将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远端用户设备,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
可选的,承载单元701,还用于当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70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时,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
第一中继用户设备70还包括接收单元704,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终端移动组标识TMGI。
可选的,远端用户设备中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一中继用户设备70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第一中继用户设备70的数据链路层ID和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的,获取单元702,具体用于获取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公共数据流标识。
可选的,第一中继用户设备70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705,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
可选的,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当有下行数据传输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由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再由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这样,发送至多个远端用户设备的公共数据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只传输了一次,解决了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流传输方法,优选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中的AS101,参照图8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80包括获取单元801和数据流单元802。
其中,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
数据流单元802,用于根据获取单元801获取的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
可选的,数据流单元8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如果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
可选的,数据流单元802,还用于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不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第一群组内至少包含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80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803,用于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不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公共数据流。
可选的,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80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804,用于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终端移动组标识TMGI。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第i个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第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这样,避免了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较少或网络拥塞时采用MBMS承载传输数据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2和图4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90,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图2和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流传输方法,优选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网络系统中的AS101,参照图9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9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存储器902、总线903和发送器904该至少一个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发送器904通过总线903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903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该总线9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902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901来控制执行。
该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只读光盘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这些存储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
处理器9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901(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处理器901,用于调用存储器902中的程序代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如下功能。
其中,处理器901,用于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第一群组内至少包含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发送器904,用于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901,还用于获取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若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
发送器904,还用于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终端移动组标识TMGI。
可选的,处理器901,还用于当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时,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当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第i个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90还包括接收器905,用于接收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公共数据流标识。
可选的,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在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当有下行数据传输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由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再由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这样,发送至多个远端用户设备的公共数据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只传输了一次,解决了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3和图4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图3和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流传输方法,优选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该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网络系统中的中继用户设备102,参照图10所示,该第一中继用户设备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总线1003,该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通过总线1003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1003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该总线10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1002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1001来控制执行。
该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只读光盘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这些存储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
处理器10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1001(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处理器1001,用于调用存储器1002中的程序代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如下功能。
其中,处理器1001,用于当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时,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第一群组内至少包含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处理器1001,还用于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的数据发送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
可选的,第一中继用户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发送器1004,用于将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远端用户设备,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
可选的,处理器1001,还用于当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时,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
第一中继用户设备100还包括接收器1005,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终端移动组标识TMGI。
可选的,远端用户设备中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一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的,处理器1001,具体用于获取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公共数据流标识。
可选的,第一中继用户设备100还包括第二发送器1006,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
可选的,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当有下行数据传输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由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再由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这样,发送至多个远端用户设备的公共数据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只传输了一次,解决了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流传输方法,优选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中的AS101,参照图11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110包括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和总线1103,该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通过总线1103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1103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该总线11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1102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1101来控制执行。
该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只读光盘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这些存储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
处理器11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1101(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处理器1101,用于调用存储器1102中的程序代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1101执行时,实现如下功能。
处理器1101,用于获取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
可选的,处理器1101,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如果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
可选的,处理器1101,还用于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不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第一群组内至少包含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110还包括第一发送器1104,用于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不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公共数据流。
可选的,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110还包括第二发送器1105,用于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终端移动组标识TMGI。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第i个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这样,避免了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较少或网络拥塞时采用MBMS承载传输数据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图2、图3和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流传输方法,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系统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系统120包括第一网络设备1201和第一中继用户设备1202。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1201为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1202为图7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中继用户设备;
或者,第一网络设备1201为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一中继用户设备1202为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中继用户设备。
可选的,该无线网络系统120还包括远端用户设备1203和第二网络设备120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系统,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在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或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当有下行数据传输时,公共数据流的数据由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再由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公共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这样,发送至多个远端用户设备的公共数据在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只传输了一次,解决了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流传输方法,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系统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系统130包括第一网络设备1301。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1301为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一网络设备1301为图11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网络设备。
可选的,该无线网络系统130还包括第一中继用户设备1302、远端用户设备1303和第二网络设备130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系统,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满足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传输条件时,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MBMS承载,这样,避免了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较少或网络拥塞时采用MBMS承载传输数据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内存)、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即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专线)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第一网络设备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和碟包括CD(Compact Disc,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DVD碟(Digital VersatileDisc,数字通用光)、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采用单播模式发送数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对应的公共数据流的数据,所述公共数据流的数据承载在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中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6.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包括:
当第一网络设备确定采用单播模式发送数据时,响应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触发,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采用单播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对应的公共数据流的数据,所述公共数据流的数据承载在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中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传输;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对应的公共数据流的数据;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所述公共数据流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将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所述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中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11.一种数据流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流传输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发送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确定采用单播模式发送数据,触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
所述发送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公共数据流标识,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对应的公共数据流的数据,所述公共数据流的数据承载在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中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中第i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所连接的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i个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16.一种数据流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流传输设备为第一中继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处理器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第一网络设备确定采用单播模式发送数据时,响应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触发,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公共数据流承载,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用于承载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至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流,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包含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连接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采用单播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处理器,获取公共数据流标识,通过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对应的公共数据流的数据;并将所述公共数据流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至少两个远端用户设备;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对应的公共数据流的数据,所述公共数据流的数据承载在所述公共数据流承载中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一发送器,用于将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所述远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中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所属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的数据链路层ID和所述第n个远端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群组内的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包括下行数据接收端IP地址;
所述公共数据流标识还包括公共数据流的源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公共数据流的协议号、公共数据流的源端口、公共数据流的目的端口、公共数据流的ID中的至少一个。
21.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一中继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一中继用户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244630.9A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11556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4630.9A CN111556587B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71041 WO2016115670A1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202010244630.9A CN111556587B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201580015996.6A CN106465064B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5996.6A Division CN106465064B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6587A CN111556587A (zh) 2020-08-18
CN111556587B true CN111556587B (zh) 2024-04-23

Family

ID=564162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4630.9A Active CN111556587B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201580015996.6A Active CN106465064B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5996.6A Active CN106465064B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313242B2 (zh)
EP (2) EP3240314B1 (zh)
CN (2) CN111556587B (zh)
WO (1) WO20161156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2769A (zh) * 2016-09-28 2018-04-03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临时群组建立、释放方法及装置
CN109245845B (zh) * 2017-05-05 2022-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及设备
US11206640B2 (en) * 2019-05-22 2021-12-2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ivate local network access, authentication, and associa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7215A2 (en) * 2008-09-05 2010-03-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of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
CN103476140A (zh) * 2013-09-05 2013-12-25 北京邮电大学 蜂窝系统中d2d和固定中继两种协作多播模式的选择方法
CN103684715A (zh) * 2013-09-27 2014-03-2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中继的d2d簇合作重传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WO2014179960A1 (zh) * 2013-05-09 2014-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84298A (zh) * 2013-07-08 2015-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群组通信中的资源控制方法及组通信服务器
CN104284299A (zh) * 2013-07-09 2015-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多播决策方法、集群终端及集群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668A (zh) * 2009-08-27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连接的gtp-u实体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016649A1 (en) * 2011-07-12 2013-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design for user equipment relays
US20140126454A1 (en) * 2012-11-05 2014-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bms support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10285020B2 (en) * 2013-07-30 2019-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inuin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 for out-of-coverage devices
GB201319196D0 (en) * 2013-10-30 2013-12-11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337198B2 (ja) * 2015-04-10 2018-06-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制御方法
WO2016171123A1 (ja) * 2015-04-20 2016-10-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
JP6773650B2 (ja) * 2015-05-15 2020-10-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KR102205551B1 (ko) * 2015-06-23 2021-01-21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고급 의사 소통을위한 우선 순위 처리
EP3318007B1 (en) * 2015-06-30 2021-10-2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oximity services priority control for multicast traffic in proximity services user equipment network relay scenario
US10735912B2 (en) * 2015-08-12 2020-08-04 Kyocera Corporation Radio terminal
US10420127B2 (en) * 2015-08-25 2019-09-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EP3142453B1 (en) * 2015-09-08 2018-05-1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radio bearer release by a relay ue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41203B2 (en) * 2015-12-11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routes for a single IP connection
US10499381B2 (en) * 2016-04-01 2019-1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open-loop multi-use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P) scheduling and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7215A2 (en) * 2008-09-05 2010-03-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of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
WO2014179960A1 (zh) * 2013-05-09 2014-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50771A (zh) * 2013-05-09 2015-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84298A (zh) * 2013-07-08 2015-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群组通信中的资源控制方法及组通信服务器
CN104284299A (zh) * 2013-07-09 2015-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多播决策方法、集群终端及集群服务器
CN103476140A (zh) * 2013-09-05 2013-12-25 北京邮电大学 蜂窝系统中d2d和固定中继两种协作多播模式的选择方法
CN103684715A (zh) * 2013-09-27 2014-03-2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中继的d2d簇合作重传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23703-c00".3GPP specs\23_series.201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1302A1 (en) 2020-08-05
EP3691302B1 (en) 2022-06-01
EP3240314B1 (en) 2020-07-22
EP3240314A4 (en) 2018-04-18
CN106465064A (zh) 2017-02-22
EP3240314A1 (en) 2017-11-01
CN106465064B (zh) 2020-04-14
US20170317931A1 (en) 2017-11-02
US10313242B2 (en) 2019-06-04
US20190253353A1 (en) 2019-08-15
CN111556587A (zh) 2020-08-18
US10764183B2 (en) 2020-09-01
WO2016115670A1 (zh) 2016-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914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and mobile terminal
US9271165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by HNB
US10623164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A2765572C (en) Server for control plane at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ocal ip access service
EP3364676B1 (en) Method for supporting pdn gw selection
WO20181456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system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3364670B1 (en)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02075566A (zh) 业务的分流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系统
KR20130036598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단말의 접속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10764183B2 (en) Data flow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446274B (zh) 一种隧道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JP7476258B2 (ja) モバイル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可変容量データ送信
CN109429366B (zh) 一种pdu会话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16095175A1 (zh) 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和接入网络的方法
CN107667558B (zh) 在无线电信网络中增强的过载保护
CN113647162A (zh) 寻呼和多标识模块无线通信装置
WO2021047443A1 (zh) 一种业务数据包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CA2980952A1 (en) Ip address allocation method in d2d communic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EP1754388A1 (en) Cell update message indicating whether user data or control data is transmitted uplink, and respective procedures for handling these two types of data
US20170311135A1 (en) Control Signaling Transmission Method in MCPTT 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Device
WO202308798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1449720B1 (ko) 베어러 설정 시간을 단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132226B (zh) 将服务质量流映射到无线电承载
KR20130023970A (ko) 트래픽 제어 게이트웨이 및 이를 이용한 트래픽 제어 방법
EP4120703A1 (en) Transmission channel changing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core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