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9766A - 無線本局、無線支局、無線通信系統以及無線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本局、無線支局、無線通信系統以及無線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9766A
TW201709766A TW104133643A TW104133643A TW201709766A TW 201709766 A TW201709766 A TW 201709766A TW 104133643 A TW104133643 A TW 104133643A TW 104133643 A TW104133643 A TW 104133643A TW 201709766 A TW201709766 A TW 2017097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sub
information
frame
indust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3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8752B (zh
Inventor
Hiroaki Hirai
Toshinori Hor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09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9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8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87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04W74/06Scheduled access using po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種無線主裝置201,係與藉由符記傳遞方式與產業用副機器N101進行資料之發送接收的產業用主機器N1連接,且與連接於產業用副機器N101的無線副裝置N301進行無線通信;該無線主裝置201係包括: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其係用以保持顯示有接收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N101及產業用主機器N1之順序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及無線發送部13,其係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依據接收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N101的順序,對於與相符之產業用副機器N101連接的無線副裝置N301,執行無線通信的輪詢。

Description

無線本局、無線支局、無線通信系統以及無線通信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在產業用網路(network)中所使用的無線本局、無線支局、無線通信系統及無線通信方法。
以往,在產業用網路中,於場網路(field network)中係控制器(controller)成為主(master)機器,而各種IO(Input Output,輸入輸出)機器、測定器則成為副(slave)機器,且以1對多方式連接。在主機器與複數個副機器間,係以預先設定的時間間隔來進行周期性(cyclic)通信。此種技術已揭示於下述非專利文獻1中。此外,關於CC-Link(Control & Communication Link,控制與通信鏈結)IE場網路,已揭示一種交換被稱之為符記(token)的訊框(frame),藉此使發送機會在複數個副機器中依序循環。茲將資料訊框(data frame)的發送已結束的機器,最後將符記訊框(token frame)發送給下一個機器,且決定要發送資料訊框之機器的方式稱為符記傳遞(token passing)方式。
關於產業用網路,以削減舖設所耗費的成本(cost)為目的,已被要求進行網路的無線化。進行無線化時,要使用特別的裝置、以及要使用必須被獲准的頻率,在使用便利性方面會造成不便。因此,藉由以類似既有的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標準規格的形態來實現無線化,可降低硬體(hardware)的供應成本及開發成本。
在產業用網路中,為了在主機器與複數台的副機器之間實現通信的固定周期性,乃要求進行防止無線區間之衝突的排程(schedule)管理。在無線LAN標準規格中有一種HCCA(Hybrid Coordination Function Controlled Channel Access,混合式協調功能控制通道存取)方式,該方式係依據規定了已考慮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品質)之通信的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802.11e規格,以存取點(access point)將通信進行集中管理(下述非專利文獻2)。
在已無線化的產業用網路中,可考慮採用HCCA方式,對於存在於網路的機器依序實施無線的輪詢(polling)。所謂輪詢,係指在網路內,由1台機器對其他機器詢問是否擁有可依序定期發送的資料(data),而其他機器則在擁有資料時發送資料,未擁有資料時則通知無資料的控制方式。
具體而言,在CC-Link IE場網路進行無線化時,主機器係與無線主裝置連接,而各副機器則分別與無線副裝置連接。主機器係透過無線主裝置及無線副裝置,與副機器進行通信。主機器與無線主裝置之間係成為有線通信的區間,無線主裝置與無線副裝置之間係成為無線通信的區間,無線副裝置與主機器之間係成為有線通信的區間。由於各有線通信的區間係獨立的,因此可同時刻進行複數個通信,但在無線通信的區間,同時刻只能進行1個通信。在有線通信的區間,係採用符 記傳遞方式,而在無線通信的區間,則採用藉由輪詢的控制方式。
主機器係藉由無線通信將資料訊框及符記訊框,從無線主裝置發送給所有的無線副裝置。無線副裝置係將所接收的各訊框發送給副機器。接收到符記訊框的副機器,係將資料訊框及符記訊框回送給無線副裝置。無線主裝置,係當擁有的資料消失時,即對於無線副裝置執行輪詢。無線副裝置係在擁有可發送的資料時,將包含前述之資料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且在未擁有可發送的資料時,通知無線主裝置無資料。無線主裝置係在從無線副裝置接收到資料訊框時,將所接收的資料訊框,轉送給主機器,並且在無線通信的區間,再度配送給各無線副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內藤辰彥,渡邊紀著「產業用乙太網路(ethernet)(註冊商標)入門」CQ出版社2009年5月
[非專利文獻2]IEEE Std 802.11e-2005 “Part 11: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and Physical Layer(PHY) specifications Amendment 8 :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Quality of Service Enhancements”
然而,依據上述習知的技術,無線主裝置係對於與未接收到符記訊框的副機器連接而未擁有可發送的資料的 無線副裝置亦執行輪詢。因此,會有無效的處理產生而使通信效率降低的問題。此外,也有周期性地在主機器與副機器之間進行通信之通信周期的間隔變長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而研創者,其目的在獲得一種在以符記傳遞方式作為上層網路,且在下層網路的無線通信區間執行輪詢時,既可在上層網路實現固定周期的通信,又可提升通信效率的無線本局。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而達成目的,本發明為一種無線本局,係與藉由符記傳遞方式與副機器進行資料之發送接收的主機器連接,且與連接於副機器的無線支局進行無線通信;該無線本局係包括:符記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其係用以保持顯示有接收符記訊框之副機器及主機器之順序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此外,亦包括:無線發送部,其係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依據接收符記訊框之副機器的順序,對於與相符之副機器連接的無線支局,執行無線通信的輪詢。
本發明之無線本局,可達成以符記傳遞方式作為上層網路,而在下層網路的無線通信區間執行輪詢時,既可在上層網路實現固定周期的通信,又可提升通信效率的效果。
11、21‧‧‧有線通信部
12、12a、12b、22、22a、22b‧‧‧無線通信部
13、13a、23、23a‧‧‧無線發送部
14‧‧‧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
15、15a、24、24a‧‧‧無線接收部
16、26‧‧‧符記省略部
17、25‧‧‧符記產生部
30、30a、30b‧‧‧無線通信系統
91‧‧‧處理器
92‧‧‧記憶體
93‧‧‧發送器
94‧‧‧接收器
95‧‧‧系統匯流排
N1‧‧‧產業用主機器
N101、N102、N103‧‧‧產業用副機器
N100+m‧‧‧產業用副機器
N201、N201a、N201b‧‧‧無線主裝置
N301、N302、N303、˙˙˙N300+m、N301a、N302a、N303a、N301b、N302b、N303b‧‧‧無線副裝置
S1‧‧‧有線區間
S2‧‧‧無線區間
S3‧‧‧有線區間
第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包含無線通信系統之產業用網路之構成例的圖。
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中從第1圖之產業用網路的構成例去除無線通信系統後之藉由有線通信進行之產業用網路之構成例的圖。
第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產業用網路之協定堆疊(protocol stack)的圖。
第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構成無線通信系統之無線主裝置及無線副裝置之構成例的方塊(block)圖。
第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無線發送部進行輪詢之動作的流程圖(flowchart)。
第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保持符記循環路徑之資訊為止之動作的流程圖。
第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無線接收部之輪詢之判定動作的流程圖。
第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無線發送部之對於輪詢之動作的流程圖。
第9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由無線主裝置執行輪詢而由無線副裝置回應之處理的流程圖。
第10圖係顯示在作為比較例的產業用網路中,未考慮符記循環路徑的順序即在執行輪詢時之各機器或各裝置間進行發送接收之訊框的序列(sequence)圖。
第11圖係顯示在實施形態1之產業用網路中,於根據符記循環路徑之順序而執行輪詢時之各機器或各裝置間發送接收之訊框的序列圖。
第1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構成無線通信系統之無線主 裝置及無線副裝置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第1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符記省略部產生主省略資訊之處理的流程圖。
第1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無線發送部接收到符記訊框時之處理的流程圖。
第1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符記產生部產生符記訊框之處理的流程圖。
第1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接收在無線接收部中儲存有主省略資訊之資料訊框並發送符記訊框之處理的流程圖。
第1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無線主裝置省略符記訊框之發送且由無線副裝置產生符記訊框之處理的流程圖。
第1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在產業用網路中,在無線主裝置省略符記訊框時之各機器或各裝置間發送接收之訊框的序列圖。
第19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構成無線通信系統之無線主裝置及無線副裝置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第20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符記產生部產生符記訊框之處理的流程圖。
第2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接收在無線接收部中儲存有副省略資訊之資料訊框並發送符記訊框之處理的流程圖。
第2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符記省略部產生副省略資訊之處理的流程圖。
第2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無線發送部接收到符記訊框時之處理的流程圖。
第2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產業用網路中,在無線主裝置及無線副裝置省略符記訊框時之各機器或各裝置間發送接收之訊框的程序圖。
第2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至3之無線主裝置或無線副裝置之無線通信部之硬體構成之例的圖。
以下根據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無線本局、無線支局、無線通信系統及無線通信方法。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在無線主裝置中,依據接收符記訊框的順序,而執行輪詢的方法。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包含無線通信系統之產業用網路之構成例的圖。產業用網路係包括:屬於產業用網路之控制器(controller)的產業用主機器N1;屬於產業用網路中之各種IO機器、測定器等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N100+m;無線主裝置N201,其係為與產業用主機器N1有線連接且與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N100+m側進行無線通信之成為無線本局的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副裝置N301、N302、N303、˙˙˙N300+m,其係為與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N100+m以1對1方式有線連接且與產業用主機器N1側進行無線通信之成為無線支局的無線通信裝置。
無線通信系統係由無線主裝置N201、及無線副裝 置N301、N302、N303、˙˙˙N300+m所構成。在無線通信系統中,係於連接於1個產業用主機器N1之無線主裝置N201、與連接於具有m個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N100+m連接之無線副裝置N301、N302、N303、˙˙˙N300+m之間,藉由無線通信進行以以往的固定周期所進行的控制通信。
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中從第1圖之產業用網路的構成例去除無線通信系統後之藉由有線通信進行之產業用網路之構成例的圖。產業用主機器N1、與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N100+m,係在以固定周期所進行的控制通信之間彼此合作而進行動作。在此,連接拓樸(topology)雖為菊鍊(daisy chain),但作為一例,亦可為星狀(star)、匯流排(bus)、環狀(ring)的構成。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所應用之無線化後之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拓樸雖設為樹(tree)型,但不限定於此。
第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產業用網路之協定堆疊的圖。在有線方面,係於實體層及資料鏈結(data link)層採用乙太網路,而於網路層,則採用了符記傳遞方式。此外,在無線方面,於實體層係採用IEEE802.11a/b/g/n/ac等的標準規格,而於資料鏈結層則除IEEE802.11所示的標準規格外,還採用了之後所說明之本發明的程序。在無線方面,於網路層,係與有線方面同樣地採用了符記傳遞方式。在第1圖及第2圖中,屬於副機器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N100+m、及屬於主機器的產業用主機器N1,係藉由符 記傳遞方式進行資料的發送接收。
接下來說明無線主裝置N201及無線副裝置N301、N302、N303、˙˙˙N300+m的構成。第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構成無線通信系統30之無線主裝置N201及無線副裝置N301之構成例的方塊圖。由於無線副裝置N301、N302、N303、˙˙˙N300+m係相同的構成,因此在此使用無線副裝置N301進行說明。
茲將在產業用網路中,產業用主機器N1與無線主裝置N201之間之經有線連接的區間設為有線區間S1。此外,將無線主裝置N201與無線副裝置N301、N302、N303、˙˙˙N300+m之間之經無線連接的區間設為無線區間S2。此外,將無線副裝置N301、N302、N303、˙˙˙N300+m與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N100+m之間之經有線連接的區間設為有線區間S3。另外,有線區間S1、S3係設為遠較無線區間S2更為高速。例如,有線區間S1、S3之資料轉送率(rate)係設為1Gbps,而無線區間S2之資料轉送率則設為1Mbps至100Mbps。
無線主裝置N201係包括:有線通信部11,其係在與產業用主機器N1之間,於有線區間S1發送接收以往之產業用網路中之固定周期通信的信號;及無線通信部12,其係在與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0+m之間,於無線區間S2進行無線信號的發送接收。有線通信部11係在與產業用主機器N1之間,具體而言,發送接收資料訊框及符記訊框等。無線通信部12係包括:無線發送部13;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及無線 接收部15。無線發送部13係將自有線通信部11所輸入之來自產業用主機器N1的信號設為無線信號,經由無線區間S2而發送至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1+m。具體而言,無線發送部13係將資料訊框及符記訊框等經由無線區間S2而發送至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1+m。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係保持顯示有在產業用網路中接收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N100+m及產業用主機器N1之順序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無線接收部15係經由無線區間S2而從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1+m接收無線信號,且將所接收的無線信號輸出至有線通信部11。另外,關於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亦可為包含在無線發送部13之內部中的構成。
無線發送部13係根據由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依據接收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之順序而對於與相符之產業用副機器連接的無線副裝置執行無線通信的輪詢。具體而言,無線發送部13係向發送目的地的無線副裝置發送輪詢訊框(polling frame)。第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無線發送部13進行輪詢之動作的流程圖。無線發送部13係讀取由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步驟(step)ST1),且根據所讀取的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依據接收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的順序而對於與相符之產業用副機器連接的無線副裝置執行無線通信的輪詢(步驟ST2)。另外,無線發送部13係於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執行輪詢時,將從與無線主裝置N201連接之產業用主機器N1所接收之符記訊框設為觸發信號(trigger),藉此可 取得發送符記訊框之時序(timing)與執行輪詢之時序的同步。例如,符記循環路徑的順序,設為以產業用主機器N1、產業用副機器N102、產業用副機器N101、產業用副機器N103的順序,之後,為返回產業用主機器N1者。無線發送部13係當從產業用主機器N1接收到發給產業用副機器N102的符記訊框時,即發送發給產業用副機器N102的符記訊框。無線發送部13係在發送發給產業用副機器N102的符記訊框後,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對於與產業用副機器N102連接的無線副裝置N302執行輪詢。亦即,無線發送部13係從與產業用副機器N102連接的無線副裝置N302開始輪詢。藉此,在無線發送部13中,可取得發送符記訊框之時序與執行輪詢之時序的同步。此外,無線發送部13係從與無線主裝置N201連接的產業用主機器N1每一次接收符記訊框都進行上述的處理,藉此即可取得發送符記訊框之時序與執行輪詢之時序的同步,而且,在發送符記訊框的時序與執行輪詢的時序之間產生了偏移(time lag,時滯)時,可避免偏移累積而變大的事態。在之後的說明中亦復相同。
在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中取得符記循環路徑之資訊的方法,係例如在產業用網路的初期設定時可由管理者等以手動方式將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設定於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亦可由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以自動方式學習流通於產業用網路的符記訊框之發送目的地的順序而取得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一般而言,在複數個裝置間發送接收符記訊框時,由各裝置依序接收符記訊框。因此,在循環路徑資訊保持 部14中,藉由確認在符記訊框的發送目的地所指定的裝置,即可非藉由手動而以自動方式學習而取得接收符記訊框之裝置的順序,亦即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第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保持符記循環路徑之資訊為止的動作的流程圖。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係藉由由前述之管理者的設定,或以自動方式學習流通於產業用網路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目的地的順序,藉此取得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步驟ST11),且將所取得的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記憶於內建的記憶部而予以保持(步驟ST12)。
無線副裝置N301係包括:有線通信部21,其係在與產業用副機器N101之間,於有線區間S3發送接收以往之產業用網路中之固定周期通信的信號;及無線通信部22,其係在與無線主裝置N201之間,於無線區間S2進行無線信號的發送接收。有線通信部21係在與產業用副機器N101之間,具體而言,發送接收資料訊框及符記訊框等。無線通信部22係包括:無線發送部23;及無線接收部24。無線發送部23係將自有線通信部21所輸入之來自產業用副機器N101的信號設為無線信號,經由無線區間S2而發送至無線主裝置N201。具體而言,無線發送部23係將資料訊框及符記訊框等經由無線區間S2而發送至無線主裝置N201。無線接收部24係經由無線區間S2而從無線主裝置N201接收無線信號,且將所接收的無線信號輸出至有線通信部21。
無線接收部24係判定來自無線主裝置N201的輪詢是否為發給自身裝置的輪詢。發給自身裝置之輪詢的情況 下,無線發送部23係於擁有可發送之資料時,將包含可發送之資料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而於未擁有可發送之資料時,則通知無線主裝置N201無資料。另外,在無線副裝置N301中,從無線主裝置N201接收到發給其他無線副裝置之輪詢訊框時,不進行任何動作即結束處理。第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無線接收部24之輪詢之判定動作的流程圖。無線接收部24係於來自無線主裝置N201的輪詢為發給自身裝置的輪詢時(步驟ST21:Yes(是)),通知無線發送部23為發給自身裝置(步驟ST22),而來自無線主裝置N201的輪詢為發給其他無線副裝置時(步驟ST21:No(否)),不進行任何動作即結束處理。第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無線發送部23之對於輪詢之動作的流程圖。無線發送部23係當從無線接收部24接收到是發給自身裝置之輪詢的通知時(步驟ST31),即確認是否為擁有可發送的資料(步驟ST32)。無線發送部23係於擁有可發送之資料時(步驟ST 32:Yes),將包含可發送之資料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T33),而未擁有可發送之資料時(步驟ST32:No),通知無線主裝置N201無資料(步驟ST34)。
接著說明在包含無線通信系統的產業用網路中,由無線主裝置N201執行輪詢,且由無線副裝置N301回應的無線通信方法。第9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由無線主裝置N201執行輪詢且由無線副裝置N301回應之處理的流程圖。步驟S11至S12的處理為無線主裝置N201的處理,而步驟S13至S16的處理則為無線副裝置N301的處理。
首先,在無線主裝置N201中,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係取得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步驟S11)。在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中取得符記循環路徑之資訊的方法係如前所述。在無線主裝置N201中,係根據由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由無線發送部13依據接收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的順序,而對於與相符之產業用副機器連接的無線副裝置執行無線通信的輪詢(步驟S12)。
在無線副裝置N301中,係由無線接收部24判定來自無線主裝置N201的輪詢是否為發給自身裝置的輪詢(步驟S13)。非為發給自身裝置之輪詢的情況下(步驟S13:No),在無線副裝置N301係結束處理。若為發給自身裝置之輪詢的情況下(步驟S13:Yes),亦即,接收到發給自身裝置之輪詢訊框的情況下,由無線發送部23確認是否擁有可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的資料(步驟S14)。擁有可發送之資料的情況下(步驟S14:Yes),由無線發送部23將包含前述之可發送之資料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15)。未擁有可發送之資料的情況下(步驟S14:No),由無線發送部23通知無線主裝置N201無資料(步驟S16)。
在此,茲針對如本實施形態所示,於無線主裝置N201根據符記循環路徑,依據接收符記訊框的順序而對於與接收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連接的無線副裝置執行輪詢的情形、及未考慮符記循環路徑即執行輪詢的情形,說明在產業用網路的所有的機器進行資料之發送之通信周期之長度的差異。
第10圖係為顯示在作為比較例的產業用網路中,在未考慮符記循環路徑的順序即執行輪詢時之各機器或各裝置間發送接收之訊框的序列圖。作為一例,無線副裝置及產業用副機器的數量設為3個。此外,為了便於說明,使用賦予了與實施形態1相同符號的產業用主機器N1、無線主裝置N201、無線副裝置N301、N303、N303、及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進行說明。惟在無線主裝置N201中,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的功能係設為不使用。
首先,產業用主機器N1係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101),且將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102)。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產業用主機器N1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103)。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104)。此外,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產業用主機器N1所接收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105)。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之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106)。
當接收發給自身裝置的符記訊框時,產業用副機器N102即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2(步驟S107),且將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 無線副裝置N302(步驟S108)。
無線主裝置N201係向無線副裝置N301執行輪詢(步驟S109)。無線副裝置N301係由於未擁有可發送的資料,因此通知無線主裝置N201無資料(步驟S110)。另外,在無線副裝置N302、N303中,實際上亦可推測已從無線主裝置N201接收到輪詢訊框的情形。惟無線副裝置N302、N303,如前所述在非為發給自身裝置的輪詢時,不作任何的處理。因此,在序列圖中,為了使記載簡潔,係針對無線主裝置N201執行輪詢的情形,記載顯示僅對於發送目的地之無線副裝置執行輪詢的箭頭符號。以下亦復相同。
接著,無線主裝置N201係對於無線副裝置N302執行輪詢(步驟S111)。無線副裝置N302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2接收資料訊框(步驟S107),由於擁有可發送的資料,因此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112)。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2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113、S114)。茲設為無線主裝置N201係在所接收之資料訊框的發送目的地非為限定於產業用主機器N1者的情況下,例如廣播(broadcast)、多播(multicast)、或產業用主機器N1以外的單播(unicast)的情況下,將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以下亦復相同。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115)。另外,在此,無線副裝置N302雖僅發送1次資料訊框給無線主 裝置N201,但作為一例,在從產業用副機器N102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的資料量(data size)較大時,係經由複數次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以下亦復相同。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對於無線副裝置N302執行輪詢(步驟S116)。無線副裝置N302係在發送資料訊框後,從產業用副機器N102接收到符記訊框(步驟S108),因此將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117)。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2所接收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118、S119)。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120)。
當接收發給自身裝置的符記訊框時,產業用副機器N101係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步驟S121),且將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步驟S122)。
接著,無線主裝置N201係對於無線副裝置N303執行輪詢(步驟S123)。無線副裝置N303係未擁有可發送的資料,因此通知無線主裝置N201無資料(步驟S124)。
接著,無線主裝置N201係對於無線副裝置N301執行輪詢(步驟S125)。無線副裝置N301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1接收資料訊框(步驟S121),且由於擁有可發送的資料, 因此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126)。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1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127、S128)。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129)。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對於無線副裝置N301執行輪詢(步驟S130)。無線副裝置N301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1接收到資料訊框(步驟S122),因此將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131)。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1所接收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132、S133)。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134)。
當接收發給自身裝置的符記訊框時,產業用副機器N103即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3(步驟S135),且將以產業用主機器N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3(步驟S136)。
接著,無線主裝置N201係對於無線副裝置N302執行輪詢(步驟S137)。無線副裝置N302係未擁有可發送的資料,因此通知無線主裝置N201無資料(步驟S138)。
接著,無線主裝置N201係對於無線副裝置N303執行輪詢(步驟S139)。無線副裝置N303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3接收資料訊框(步驟S135),且由於擁有可發送的資料,因此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140)。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3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141、S142)。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143)。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對於無線副裝置N303執行輪詢(步驟S144)。無線副裝置N303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3接收到符記訊框(步驟S136),因此將以產業用主機器N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145)。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3所接收之以產業用主機器N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146、S147)。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以產業用主機器N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148)。
再者,產業用主機器N1係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101),且發送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步驟S102)。以下的處理如前所述。
如此,接收符記訊框的順序,亦即符記循環路徑,係產業用主機器N1、產業用副機器N102、產業用副機器 N101、產業用副機器N103。另一方面,無線主裝置N201執行輪詢的順序,係無線副裝置N301、無線副裝置N302、無線副裝置N303。在無線主裝置N201中,即使對於與未接收到符記訊框的產業用副機器連接的無線副裝置執行輪詢,也會被通知無資料,因此會成為無效的處理。因此,由無線主裝置N201執行輪詢,直到所有的無線副裝置,在此為直到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結束資料之發送為止的通信周期將會變長。
第11圖係顯示在實施形態1之產業用網路中,於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順序而執行輪詢時的各機器或各裝置間發送接收之訊框的序列圖。與第10圖同樣地,使用產業用主機器N1、無線主裝置N201、無線副裝置N301、N303、N303、及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進行說明。在此,無線主裝置N201係使用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的功能。此外,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係設為已保持有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本實施形態中之屬於接收符記訊框之順序的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具體而言,係顯示產業用主機器N1、產業用副機器N102、產業用副機器N101、產業用副機器N103的順序,之後,則為顯示返回產業用主機器N1的資訊。接收符記循環路徑之資訊所示的符記訊框的順序,係與第10圖所示之序列圖的情形相同。
首先,產業用主機器N1係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201),且發送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步驟S202)。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產業用主機器N1所接收 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203)。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204)。此外,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產業用主機器N1所接收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205)。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206)。
當接收發給自身裝置的符記訊框時,產業用副機器N102即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2(步驟S207),且將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2(步驟S208)。
在無線主裝置N201中,無線發送部13係根據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的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接著自身裝置之後對於接收到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N102連接的無線副裝置N302執行輪詢(步驟S209)。無線副裝置N302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2接收資料訊框(步驟S207),且由於擁有可發送的資料,因此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210)。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2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211、S212)。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 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213)。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對於無線副裝置N302執行輪詢(步驟S214)。無線副裝置N302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2接收到符記訊框(步驟S208),因此將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215)。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2所接收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216、S217)。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218)。
當接收發給自身裝置的符記訊框時,產業用副機器N101即發送資料訊框給無線副裝置N301(步驟S219),且將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步驟S220)。
接著,在無線主裝置N201中,無線發送部13係根據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的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對於與接著接收到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N101連接的無線副裝置N301執行輪詢(步驟S221)。無線副裝置N301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1接收資料訊框(步驟S219),且由於擁有可發送的資料,因此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222)。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1所接收 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223、S224)。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225)。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對於無線副裝置N301執行輪詢(步驟S226)。無線副裝置N301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1接收到符記訊框(步驟S220),因此將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227)。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1所接收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228、S229)。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230)。
當接收發給自身裝置的符記訊框時,產業用副機器N103即發送資料訊框給無線副裝置N303(步驟S231),且將以產業用主機器N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3(步驟S232)。
接著,在無線主裝置N201中,無線發送部13係根據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的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對於與接著接收到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N103連接的無線副裝置N303行輪詢(步驟S233)。無線副裝置N303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3接收資料訊框(步驟S231),且由於擁有可發 送的資料,因此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234)。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3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235、S236)。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237)。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對於無線副裝置N303執行輪詢(步驟S238)。無線副裝置N303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3接收到符記訊框(步驟S232),因此將以產業用主機器N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239)。
無線主裝置N201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3所接收之以產業用主機器N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步驟S240、S241)。無線副裝置N301至N303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所接收之以產業用主機器N1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242)。
再者,產業用主機器N1係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步驟S201),且發送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作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步驟S202)。以下的處理係如前所述。
在無線主裝置N201中,無線發送部13係根據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的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依據接收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的順序,對於與相符之產業用副機器連接的無線副裝置,執行無線通信的輪詢。在無線主裝置 N201中,對於與未接收到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連接的無線副裝置不執行輪詢,藉此可避免無效的處理而提升通信效率,相較於第10圖所示的處理,可縮短通信周期。此外,可將第11圖所示的通信周期設定為固定周期。
綜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係設為在1個產業用主機器與1個或複數個產業用副機器之間依每一通信周期進行通信的通信網路中,於與產業用主機器連接的無線主裝置、及與以1對1方式與產業用副機器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相同數量的無線副裝置進行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系統中,無線主裝置係在決定屬於下層網路之無線通信之區間的輪詢順序時,考慮屬於上層網路之符記傳遞方式之符記順序,對於無線副裝置執行輪詢。藉此,對於未擁有可發送之資料的無線副裝置,可達成防止執行輪詢而產生無效的程序之情形,兼具高可靠性與高通信效率,且縮短以固定周期所進行之控制通信的通信周期,而可有效地利用頻率資源的效果。
此外,無線通信之區間之輪詢順序與符記傳遞方式之符記順序為無關的情況下,雖然產業用網路的通信周期無法確定,但藉由將輪詢順序配合符記順序,可達成易於掌握通信周期的效果。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已就無線主裝置N201與1個產業用主機器N1連接,而無線副裝置N301、N302、N303、˙˙˙N300+m以1對1方式與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N100+m連接的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不限定於此。依據產業用網路的構成,無線主裝置N201亦可與 不同的產業用網路所屬之複數個產業用主機器N1連接。此外,在無線副裝置N301、N302、N303、˙˙˙N300+m中,亦可在1個無線副裝置中與複數個產業用副機器連接。以下的實施形態亦復相同。
實施形態2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針對在無線主裝置中,省略符記訊框之發送的方法進行說明。
第1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構成無線通信系統30a之無線主裝置N201a及無線副裝置N301a之構成例的方塊圖。在實施形態2中,產業用網路的構成係將第1圖中之無線主裝置N201置換為無線主裝置N201a、無線副裝置N301、N302、N303、˙˙˙N300+m置換為無線副裝置N301a、N302a、N303a、˙˙˙N(300+m)a。此外,在實施形態2中,無線通信系統係由無線主裝置N201a、及無線副裝置N301a、N302a、N303a、˙˙˙N(300+m)a所構成。無線副裝置N301a、N302a、N303a、˙˙˙N(300+m)a係相同的構成,因此在此使用無線副裝置N301a進行說明。
無線主裝置N201a係包括:有線通信部11;及無線通信部12a,其係在與無線副裝置N301a至N(300+m)a之間,於無線區間S2進行無線信號的發送接收。無線通信部12a係包括:無線發送部13a;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符記省略部16;及無線接收部15。
符記省略部16係在無線發送部13a中,經由有線通信部11而從產業用主機器N1接收符記訊框,且於有未發送 給無線副裝置N301a、N302a、N303a、˙˙˙N(300+m)a的資料訊框時,產生顯示省略從無線主裝置N201a發送符記訊框的主省略資訊。第1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符記省略部16產生主省略資訊之處理的流程圖。符記省略部16係當從接收到符記訊框的無線發送部13a,接收有未發送之資料訊框的通知時(步驟ST41),產生主省略資訊(步驟ST42),且將所產生的主省略資訊輸出給無線發送部13a(步驟ST43)。
無線發送部13a係除無線發送部13的功能以外,還進一步在將資料訊框發送複數次至無線區間S2時,將在符記省略部16所產生的主省略資訊儲存於最後要發送的資料訊框中並進行發送。無線發送部13a係將主省略資訊儲存於最後的資料訊框的標頭(header)或酬載(payload)部分並進行發送。主省略資訊係例如預先以構成無線通信系統30a之無線主裝置N201a及無線副裝置N301a至N(300+m)a來定義,藉此即可用「0」或「1」等的形式的資訊來表示。第1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無線發送部13a接收到符記訊框時之處理的流程圖。無線發送部13a係當經由有線通信部11而從產業用主機器N1接收符記訊框時(步驟ST51),在有未發送之資料訊框的情況下(步驟ST52:Yes),通知符記省略部16有未發送的資料訊框(步驟ST53),且從符記省略部16取得主省略資訊(步驟ST54),且將主省略資訊儲存於最後要發送的資料訊框中並進行發送(步驟ST55)。無線發送部13a係在無未發送之資料訊框的情況下(步驟ST52:No),與資料訊框個別地發送符記訊框(步驟ST56)。
另外,關於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及符記省略部16,亦可位於無線發送部13a的內部。
無線副裝置N301a係包括:有線通信部21;及無線通信部22a,其係在與無線主裝置N201a之間,於無線區間S2進行無線信號的發送接收。無線通信部22a係包括:無線發送部23;無線接收部24a;及符記產生部25。
符記產生部25係用以保持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且在由無線接收部24a所接收之來自無線主裝置N201a的資料訊框中儲存有主省略資訊時,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產生由無線主裝置N201a省略掉發送的符記訊框。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係與在實施形態1中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的資訊相同。
關於在符記產生部25中取得符記循環路徑之資訊的方法,係可與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同樣地,在產業用網路的初期設定時由管理者等以手動方式將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設定於符記產生部25,亦可由符記產生部25以自動方式學習流通於產業用網路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目的地的順序而取得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另外,在符記產生部25中以自動方式學習流通於產業用網路的符記訊框的發送目的地的順序時,直到學習結束為止,在符記產生部25都無法產生符記訊框。因此,例如,在開始產業用網路的運用後,所規定之一定的期間,係設為在無線主裝置N201a中設為不省略符記訊框的發送,以作為符記產生部25的學習期間。第1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符記產生部25產生符記訊框之處理的流程圖。符記產生部25 係藉由前述之管理者所進行的設定,或者藉由以自動方式學習流通於產業用網路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目的地的順序,而取得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步驟ST61),且將所取得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記憶於內建的記憶部並予以保持(步驟ST62)。符記產生部25係當從接收到資料訊框的無線接收部24a,接收儲存有主省略資訊的通知時(步驟ST63),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符記訊框(步驟ST64),且將所產生的符記訊框輸出至無線接收部24a(步驟ST65)。另外,在符記產生部25中,僅初次才進行步驟ST61至ST62的處理,而於已保持有符記循環路徑之資訊的資訊時,省略步驟ST61至ST62的處理。
無線接收部24a係當從無線主裝置N201a接收儲存有主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時,從資料訊框取出主省略資訊,且將主省略資訊已被取出的資料訊框經由有線通信部21發送給產業用副機器N101。之後,無線接收部24a係將在符記產生部25所產生的符記訊框,經由有線通信部21而發送給產業用副機器N101。無線接收部24a亦可針對資料訊框,不取出主省略資訊即發送給產業用副機器N101。第1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接收在無線接收部24a中儲存有主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並發送符記訊框之處理的流程圖。無線接收部24a係從無線主裝置N201a接收儲存有主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時(步驟ST71),即通知符記產生部25儲存有主省略資訊(步驟ST72),且從符記產生部25取得符記訊框(步驟ST73),且發送所取得的符記訊框(步驟ST74)。
另外,關於符記產生部25,亦可位於無線接收部 24a的內部。
接著說明在包含無線通信系統的產業用網路中,由無線主裝置N201a省略符記訊框的發送並由無線副裝置N301a產生符記訊框的無線通信方法。第1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由無線主裝置N201a省略符記訊框的發送且由無線副裝置N301a產生符記訊框之處理的流程圖。步驟S21至步驟S24及S29的處理為無線主裝置N201a的處理,步驟S25至S28及S30的處理則為無線副裝置N301a的處理。在此,在符記產生部25中,係設為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已被管理者等所設定。
首先,在無線主裝置N201a中,係由無線通信部12a經由有線通信部11而從產業用主機器N1接收符記訊框(步驟S21)。在無線通信部12a中,係由符記省略部16確認在無線發送部13a中是否有未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a的資料訊框(步驟S22)。
有未發送之資料訊框的情況下(步驟S22:Yes),由符記省略部16產生主省略資訊(步驟S23)。無線發送部13a係將主省略資訊儲存於要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a之資料訊框中之最後的資料訊框中,並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a(步驟S24)。
在無線副裝置N301a中,係由無線接收部24a從無線主裝置N201a接收儲存有主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步驟S25)。符記產生部25係由於在被無線接收部24a所接收的資料訊框中儲存有主省略資訊,因此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產生發給產業用副機器N101的符記訊框(步驟S62)。
無線接收部24a係將取出主省略資訊後的資料訊框,經由有線通信部21而發送給產業用副機器N101(步驟S27),且將在符記產生部25所產生的符記訊框,經由有線通信部21而發送給產業用副機器N101(步驟S28)。
另外,在無線主裝置N201a中,係於在無線發送部13a無未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a之資料訊框的情況下(步驟S22:No),由無線發送部13a將來自產業用主機器N1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a(步驟S29)。在無線副裝置N301a中,係當無線接收部24a接收符記訊框時(步驟S30),即將符記訊框經由有線通信部21而發送給產業用副機器N101(步驟S28)。
在此,茲針對如本實施形態所示,由無線主裝置N201a省略符記訊框的情形、及如實施形態1所示未省略符記訊框的情形,說明在產業用網路之所有機器進行資料之發送之通信周期的差異。
第1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產業用網路中,在無線主裝置N201a省略符記訊框時之各機器或各裝置間發送接收之訊框的序列圖。茲使用產業用主機器N1、無線主裝置N201a、無線副裝置N301a、N302a、N303a、及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進行說明。無線副裝置N301a至N303a之符記產生部25,係設為已保持有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本實施形態中之屬於接收符記訊框之順序的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係與實施形態1同樣為顯示產業用主機器N1、產業用副機器N102、產業用副機器N101、產業用副機器N103的順序,之後 則為顯示返回產業用主機器N1的資訊。
首先,產業用主機器N1係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a(步驟S301),且發送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步驟S302)。
在無線主裝置N201a中,係由無線發送部13a發送資料訊框給無線副裝置N301a至N303a(步驟S303)。此時,在無線主裝置N201a中,係由符記省略部16產生主省略資訊,且由無線發送部13a,將主省略資訊儲存於要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a至N303a之資料訊框中之最後的資料訊框中並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a至N303a。
無線副裝置N301a至N303a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a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304)。在無線副裝置N301a至N303a之無線接收部24a中,係可於發送資料訊框給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時,從資料訊框取出主省略資訊並進行發送,亦可在保持為儲存的狀態下進行發送。以下亦復相同。
此時,在無線副裝置N301a至N303a中,由於接收到在無線接收部24a中儲存有主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因此符記產生部25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符記訊框。在無線副裝置N301a至N303a中,符記產生部25係於在從無線主裝置N201a所接收的資料訊框中儲存有主省略資訊,因此可判斷為與無線主裝置N201a連接之產業用主機器N1已接收到符記訊框。如前所述,符記循環路徑的順序,係產業用主機器N1的下一個即為產業用副機器N102。因此,符記產生部25 係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
在無線副裝置N301a至N303a中,係由無線接收部24a將在符記產生部25所產生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305)。
以下之步驟S306至S341的各處理,係與實施形態1之第11圖之序列圖所示之步驟S207至S242的各處理相同,故說明從略。
在無線主裝置N201a中,由無線發送部13a發送複數次資料訊框時,係將在符記省略部16所產生的主省略資訊儲存在最後要發送之資料訊框中並進行發送。在無線副裝置N301a至N303a中,係由符記產生部25產生在無線主裝置N201a中已省略掉發送的符記訊框,且發送給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結果,比較實施形態2之第18圖的序列圖與實施形態1之第11圖的序列圖,在實施形態2中,可較實施形態1更為縮短通信周期。
綜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係設為在1個產業用主機器與1個或複數個產業用副機器之間依每一通信周期進行通信的通信網路中,於與產業用主機器連接的無線主裝置、及與以1對1方式與產業用副機器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相同數量的無線副裝置進行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系統中,無線主裝置係在無線中發送符記訊框時,於無線區間有未發送的資料訊框的情況下,於發送最後的資料訊框時儲存顯示省略符記訊框之 發送的主省略資訊並進行發送。無線副裝置係設為產生已被省略發送之符記訊框並發送至產業用副機器。藉此,即可達成縮短在通信頻帶較有線區間更窄之無線區間之進行符記訊框之交換的時間,而可兼具高可靠性與高通信效率,而縮短以固定周期所進行之控制通信的通信周期,而可有效地利用頻率資源的效果。
實施形態3
在實施形態2中,係已針對在無線主裝置中省略符記訊框之發送的方法進行了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與無線主裝置一併說明在無線副裝置中省略符記訊框之發送的方法。
第19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構成無線通信系統30b之無線主裝置N201b及無線副裝置N301b之構成例的方塊圖。在實施形態3中,產業用網路的構成係將第1圖中之無線主裝置N201置換為無線主裝置N201b,且將無線副裝置N301、N302、N303、˙˙˙N300+m置換為無線副裝置N301b、N302b、N303b、˙˙˙N(300+m)b。此外,在實施形態3中,無線通信系統係由無線主裝置N201b、及無線副裝置N301b、N302b、N303b、˙˙˙N(300+m)b所構成。無線副裝置N301b、N302b、N303b、˙˙˙N(300+m)b係相同的構成,因此在此使用無線副裝置N301b進行說明。
無線主裝置N201b係包括:有線通信部11;及無線通信部12b,在與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0+m)b之間,於無線區間S2進行無線信號的發送接收。無線通信部12b係包括:無線發送部13a;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符記省略部 16;無線接收部15a;及符記產生部17。
符記產生部17係在經由無線接收部15a所接收之來自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的資料訊框中,儲存有顯示省略來自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的副省略資訊的情況下,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產生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被省略掉發送的符記訊框。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係與在實施形態1中由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的資訊相同。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符記產生部17係可保持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亦可不保持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利用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的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
關於在符記產生部17中取得符記循環路徑之資訊的方法,係可與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同樣地,在產業用網路的初期設定時由管理者等以手動方式將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設定於符記產生部17,亦可由符記產生部17以自動方式學習流通於產業用網路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目的地的順序而取得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另外,在符記產生部17中以自動方式學習流通於產業用網路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目的地的順序的情況下,直到學習結束為止,在符記產生部17都無法產生符記訊框。因此,例如,在開始運用產業用網路後,所規定之一定的期間,係設為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不省略符記訊框的發送,以作為符記產生部17的學習期間。第20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符記產生部17產生符記訊框之處理的流程圖。符記產生部17係藉由前述之管理者所進行的設定,或以自動 方式學習流通於產業用網路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目的地的順序,藉此取得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步驟ST81),且將所取得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記憶於內建的記憶部並予以保持(步驟ST82)。符記產生部17係當從接收到資料訊框的無線接收部15a,接收儲存有副省略資訊的通知時(步驟ST83),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符記訊框(步驟ST84),且將所產生的符記訊框輸出至無線接收部15a(步驟ST85)。另外,在符記產生部17中,係僅在初次才進行步驟ST81至ST82的處理,且在已保持有符記循環路徑之資訊的情況下,省略步驟ST81至ST82的處理。此外,在符記產生部17中,亦可在利用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之符記循環路徑之資訊的情況下,從第一次起省略步驟ST81至ST82的處理。
無線接收部15a係當從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接收儲存有副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時,即從資料訊框取出副省略資訊,且將副省略資訊已被取出的資料訊框,經由有線通信部11而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之後,無線接收部15a係將在符記產生部17所產生的符記訊框,經由有線通信部11而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無線接收部15a亦可針對資料訊框,不取出副省略資訊即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第2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接收在無線接收部15a中儲存有副省略資訊之資料訊框並發送符記訊框之處理的流程圖。無線接收部15a係當從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接收儲存有副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時(步驟ST91),即通知符記產生部17已儲存有副省略資訊(步驟ST92),且從符記產生部17取得符記訊框(步 驟ST93),且發送所取得的符記訊框(步驟ST94)。
另外,關於符記產生部17,亦可位於無線接收部15a的內部。
無線副裝置N301b係包括:有線通信部21;及無線通信部22b,係在與無線主裝置N201b之間,於無線區間S2進行無線信號的發送接收。無線通信部22b係包括:無線發送部23a;符記省略部26;無線接收部24a;及符記產生部25。
符記省略部26係經由有線通信部21而從產業用副機器N101接收符記訊框,且在無線發送部23a中,有未發送給無線區間S2的資料訊框時,產生顯示省略來自無線副裝置N301b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的副省略資訊。第2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符記省略部26產生副省略資訊之處理的流程圖。符記省略部26係當從接收到符記訊框的無線發送部23a,接收有未發送的資料訊框的通知時(步驟ST101),產生副省略資訊(步驟ST102),且將所產生的副省略資訊輸出至無線發送部23a(步驟ST103)。
無線發送部23a係除無線發送部13的功能外,更進一步在將資料訊框發送複數次給無線區間S2時,將在符記省略部26所產生的副省略資訊儲存於最後要發送的資料訊框中並進行發送。無線發送部23a將副省略資訊,儲存於最後的資料訊框的標頭或酬載部分並進行發送。副省略資訊係例如預先以構成無線通信系統30b之無線主裝置N201b及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0+m)b來定義,藉此即可以「0」或「1」等之形式的資訊來表示。第2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無線發送 部23a接收到符記訊框時之處理的流程圖。無線發送部23a係當經由有線通信部21而從產業用副機器N101接收符記訊框時(步驟ST111),在有未發送的資料訊框的情況下(步驟ST112:Yes),通知符記省略部26有未發送的資料訊框(步驟ST113),且從符記省略部26取得副省略資訊(步驟ST114),且將副省略資訊儲存於最後要發送的資料訊框中並進行發送(步驟ST115)。無線發送部23a係於無未發送之資料訊框的情況下(步驟ST112:No),與資料訊框分別地發送符記訊框(步驟ST116)。
符記產生部25係在來自經由無線接收部24a所接收之無線主裝置N201b的資料訊框中,儲存有顯示省略來自無線主裝置N201b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的主省略資訊的情況下,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產生在無線主裝置N201b已被省略發送的符記訊框。此外,符記產生部25係在來自被無線主裝置N201b所轉送之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的資料訊框中,儲存有顯示省略來自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的副省略資訊的情況下,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產生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已被省略發送的符記訊框。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係與實施形態1中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的資訊相同。
另外,關於符記省略部26,亦可位於無線發送部23a的內部。
在本實施形態中之包含無線通信系統的產業用網路中,由無線副裝置N301b省略符記訊框的發送且由無線主裝 置N201b產生符記訊框的無線通信方法,訊框的流動雖成為反向,但與實施形態2之第17圖所示之流程圖的各處理相同。因此,詳細的說明予以省略。
在此,茲說明如本實施形態所示,無線主裝置N201b及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省略符記訊框時的通信周期。第2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產業用網路中,於無線主裝置N201b及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省略符記訊框時之各機器或各裝置間發送接收之訊框的序列圖。茲使用產業用主機器N1、無線主裝置N201b、無線副裝置N301b、N302b、N303b、及產業用副機器N101、N102、N103進行說明。無線主裝置N201b的符記產生部17,係設為已保持有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或可利用者。本實施形態中之屬於接收符記訊框之順序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係與實施形態1同樣地,為顯示產業用主機器N1、產業用副機器N102、產業用副機器N101、產業用副機器N103的順序,之後,為顯示返回產業用主機器N1的資訊。
首先,產業用主機器N1係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b(步驟S401),且發送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步驟S402)。
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係由無線發送部13a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步驟S403)。此時,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係由符記省略部16產生主省略資訊,且由無線發送部13a將主省略資訊儲存於要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之資料訊框中之最後的資料訊框中並 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
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b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404)。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的無線接收部24a中,係可在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時,從資料訊框取出主省略資訊並進行發送,亦可在保持為儲存的狀態下進行發送。以下亦復相同。
此時,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中,係由於接收到在無線接收部24a儲存有主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因此符記產生部25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符記訊框。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中,符記產生部25係由於在從無線主裝置N201b所接收的資料訊框中儲存有主省略資訊,因此可判斷為與無線主裝置N201b連接的產業用主機器N1已接收到符記訊框。如前所述符記循環路徑的順序,係產業用主機器N1的下一個即為產業用副機器N102。因此,符記產生部25係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產生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
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中,係由無線接收部24a將在符記產生部25所產生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405)。
當接收發給自身裝置的符記訊框時,產業用副機器N102即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2b(步驟S406),且將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 線副裝置N302b(步驟S407)。
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係由無線發送部13a根據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接著自身裝置之後對於接收到符記訊框的產業用副機器N102連接的無線副裝置N302b執行輪詢(步驟S408)。無線副裝置N302b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2接收資料訊框(步驟S406),且擁有可發送的資料,因此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b(步驟S409)。
此時,在無線副裝置N302b中,係由符記省略部26產生副省略資訊,且由無線發送部23a將副省略資訊儲存於要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b之資料訊框中之最後的資料訊框中並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b。
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2b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步驟S410、S412)。在無線主裝置N201b的無線接收部15a中,係可在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時,從資料訊框取出副省略資訊並進行發送,亦可在保持為儲存的狀態下進行發送。以下亦復相同。另外,在無線主裝置N201b的無線接收部15a中,係在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時,在儲存有副省略資訊的狀態下發送給資料訊框。以下亦復相同。
此時,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由於接收到在無線接收部15a中儲存有副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因此符記產生部17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符記訊框。在無線主裝 置N201b中,符記產生部17係由於在從無線副裝置N302b所接收的資料訊框中儲存有副省略資訊,因此可判斷為與無線副裝置N302b連接之產業用副機器N102已接收到符記訊框。如前所述,符記循環路徑的順序,係產業用副機器N102的下一個即為產業用副機器N101。因此,符記產生部17係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
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係由無線接收部15a將在符記產生部17所產生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主機器N1(步驟S411)。
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b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413)。此時,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中,由於係接受到在無線接收部24a中儲存有副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因此符記產生部25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符記訊框。在符記產生部25中產生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的方法,係與前述的符記產生部17相同。
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中,係由無線接收部24a將在符記產生部25所產生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1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414)。
當接收發給自身裝置的符記訊框時,產業用副機器N101即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1b(步驟S415),且將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 線副裝置N301b(步驟S416)。
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由於係由無線接收部15a從無線副裝置N302b接收到儲存有副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因此判斷為在無線副裝置N302b無擁有的訊框,且將無線副裝置N302b未擁有訊框通知無線發送部13a。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係由無線發送部13a根據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對於與接著接收到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N101連接的無線副裝置N301b執行輪詢(步驟S417)。無線副裝置N301b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1接收資料訊框(步驟S415),且由於擁有可發送的資料,因此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b(步驟S418)。
此時,在無線副裝置N301b中,係由符記省略部26產生副省略資訊,且由無線發送部23a在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b的資料訊框之中之最後的資料訊框中儲存副省略資訊並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b。
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1b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步驟S419、S421)。此時,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由於接收到在無線接收部15a中儲存有副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因此符記產生部17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符記訊框。
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符記產生部17由於係在從無線副裝置N301b所接收的資料訊框中儲存有副省略資訊,因此可判斷為與無線副裝置N301b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 N101已接收到符記訊框。如前所述符記循環路徑的順序,係產業用副機器N101的下一個即為產業用副機器N103。因此,符記產生部17係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
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係由無線接收部15a將在符記產生部17所產生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主機器N1(步驟S420)。
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b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422)。此時,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中,由於係接受到在無線接收部24a中儲存有副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因此符記產生部25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符記訊框。在符記產生部25中產生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的方法,係與前述的符記產生部17相同。
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中,係由無線接收部24a將在符記產生部25所產生之以產業用副機器N103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423)。
當接收發給自身裝置的符記訊框時,產業用副機器N103即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3b(步驟S424),且將以產業用主機器N1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無線副裝置N303b(步驟S425)。
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由於係由無線接收部15a從無線副裝置N301b接收到儲存有副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因 此判斷為在無線副裝置N301b無擁有的訊框,且將無線副裝置N301b未擁有訊框通知無線發送部13a。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係由無線發送部13a根據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所保持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對於與接著接收到符記訊框之產業用副機器N103連接的無線副裝置N303b執行輪詢(步驟S426)。無線副裝置N303b係從產業用副機器N103接收資料訊框(步驟S424),且由於擁有可發送的資料,因此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b(步驟S427)。
此時,在無線副裝置N303b中,係由符記省略部26產生副省略資訊,且由無線發送部23a在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b的資料訊框之中之最後的資料訊框中儲存副省略資訊並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b。
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係將從無線副裝置N303b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產業用主機器N1及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步驟S428、S430)。此時,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由於接收到在無線接收部15a中儲存有副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因此符記產生部17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符記訊框。
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符記產生部17由於係在從無線副裝置N303b所接收的資料訊框中儲存有副省略資訊,因此可判斷為與無線副裝置N303b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3已接收到符記訊框。如前所述符記循環路徑的順序,係產業用副機器N103的下一個即為產業主機器N1。因此,符記產生部17係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以產業用主機 器N1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
在無線主裝置N201b中,係由無線接收部15a將在符記產生部17所產生之以產業用主機器N1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主機器N1(步驟S429)。
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係將從無線主裝置N201b所接收的資料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431)。此時,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中,由於係接受到在無線接收部24a中儲存有副省略資訊的資料訊框,因此符記產生部25根據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符記訊框。在符記產生部25中產生以產業用主機器N1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的方法,係與前述的符記產生部17相同。
在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中,係由無線接收部24a將在符記產生部25所產生之以產業用主機器N1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發送給所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N101至N103(步驟S432)。
再者,產業用主機器N1係將資料訊框發送給無線主裝置N201b(步驟S401),且發送以產業用副機器N102為發送目的地的符記訊框(步驟S402)。以後的處理係如前所述。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中,除無線主裝置N201b之外,再加上無線副裝置N301b至N303b省略符記訊框的發送,使得相較於實施形態2,可縮短通信周期。
綜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係設為在1個產業用主機器與1個或複數個產業用副機器之間依每一通信周期進行通信的通信網路中,於與產業用主機器連接的無線主裝置、 及與以1對1方式與產業用副機器連接的產業用副機器相同數量的無線副裝置進行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系統中,於無線主裝置與無線副裝置間,係省略符記訊框的交換,且於依序執行輪詢時亦省略無效的輪詢。藉此,即可達成縮短在通信頻帶較有線區間更窄之無線區間進行符記訊框之交換的時間,而可兼具高可靠性與高通信效率,而縮短以固定周期所進行之控制通信的通信周期,而可有效地利用頻率資源的效果。
在此,係針對實現第4、12、19圖所示之無線主裝置及無線副裝置之各構成的硬體構成進行說明。無線主裝置之有線通信部11及無線副裝置之有線通信部21,係藉由有線通信的介面卡(interface card)而實現。同樣地,無線主裝置之無線通信部及無線副裝置之無線通信部,係藉由無線通信的介面卡而實現。另外,在第4、12、19圖所示之無線主裝置及無線副裝置中,無線通信部之構成中之一部份的構成,亦可藉由軟體(software)來構成。第2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至3之無線主裝置或無線副裝置之無線通信部之硬體構成之例的圖。
在無線通信部12、12a、12b中,無線發送部13、13a係與發送器93一同,藉由處理器(processor)91執行記憶於記憶體(memory)92之各構成用的程式(program)來實現。在無線通信部12、12a、12b中,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係與記憶體92一同藉由處理器91執行記憶於記憶體92之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14用的程式來實現。在無線通信部12、12a、12b中,無線接收部15、15a係與接收器94一同藉由處理器91執行記憶於記憶體92之各構成用之程式來實現。在無 線通信部12a、12b中,符記省略部16係藉由處理器91執行記憶於記憶體92之符記省略部16用的程式來實現。在無線通信部12b中,符記產生部17係藉由處理器91執行記憶於記憶體92之符記產生部17用的程式來實現。或者,符記產生部17係與記憶體92一同,藉由處理器91執行記憶於記憶體92之符記產生部17用的程式來實現。
在無線通信部22、22a、22b中,無線發送部23、23a係與發送器93一同藉由處理器91執行記憶於記憶體92之各構成用的程式來實現。在無線通信部22、22a、22b中,無線接收部24、24a係與接收器94一同藉由處理器91執行記憶於記憶體92之各構成用的程式來實現。在無線通信部22a、22b中,符記產生部25係與記憶體92一同藉由處理器91執行記憶於記憶體92之符記產生部25用的程式來實現。在無線通信部22b中,符記省略部26係藉由處理器91執行記憶於記憶體92之符記省略部26用的程式來實現。
處理器91、記憶體92、發送器93及接收器94係藉由系統匯流排(system bus)95來連接。複數個處理器91及複數個記憶體92亦可合作來執行各構成的功能。
以上實施形態所示的構成,係顯示本發明之內容的一例,亦可與其他公知的技術組合,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均可省略、變更構成的一部份。
11、21‧‧‧有線通信部
12、22‧‧‧無線通信部
13、23‧‧‧無線發送部
14‧‧‧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
15、24‧‧‧無線接收部
30‧‧‧無線通信系統
N1‧‧‧產業用主機器
N101‧‧‧產業用副機器
N201‧‧‧無線主裝置
N301‧‧‧無線副裝置
S1、S2、S3‧‧‧有線區間

Claims (7)

  1. 一種無線本局,係與藉由符記傳遞方式與副機器進行資料之發送接收的主機器連接,且與連接於前述副機器的無線支局進行無線通信;其特徵在於:該無線本局係包括: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用以保持顯示有接收符記訊框之前述副機器及前述主機器之順序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及無線發送部,根據前述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依據接收前述符記訊框之副機器的順序,對於與相符之副機器連接的無線支局,執行無線通信的輪詢。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本局,係包括符記省略部,該符記省略部係在前述無線發送部中,從前述主機器接收符記訊框,且於有未發送給前述無線支局的資料訊框時,產生顯示省略從前述主機器所接收到的符記訊框之發送的主省略資訊;前述無線發送部係將前述主省略資訊,儲存於發送給前述無線支局之最後的資料訊框中並進行發送。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無線本局,係包括:符記產生部,其係在從前述無線支局所接收的資料訊框中,儲存有顯示省略從前述副機器所接收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的副省略資訊時,根據前述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符記訊框;及無線接收部,其係將在前述符記產生部所產生的符記訊 框,發送給前述主機器。
  4. 一種無線支局,係與藉由符記傳遞方式與主機器進行資料之發送接收的副機器連接,且與連接於前述主機器的無線本局進行無線通信;其特徵在於:該無線支局係包括:符記產生部,其係用以保持顯示有接收符記訊框之前述副機器及前述主機器之順序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在從前述無線本局所接收的無線資料訊框中,儲存有顯示省略從前述主機器所接收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的主省略資訊時,根據前述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而產生符記訊框;及無線接收部,其係將在前述符記產生部所產生的符記訊框,發送給前述副機器。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無線本局,係包括:符記省略部,其係從前述副機器接收符記訊框,且在有未發送給前述無線本局的資料訊框時,產生顯示省略從前述副機器所接收之符記訊框之發送的副省略資訊;及無線發送部,其係將前述副省略資訊,儲存於發送給前述無線本局之最後的資料訊框中並進行發送。
  6. 一種無線通信系統,係包括:無線本局,其係與藉由符記傳遞方式與副機器進行資料之發送接收的主機器連接;及無線支局,其係與前述副機器連接;其特徵在於:前述無線本局係包括: 循環路徑資訊保持部,其係用以保持顯示有接收符記訊框之前述副機器及前述主機器之順序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及無線發送部,其係根據前述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依據接收前述符記訊框之副機器的順序,對於與相符之副機器連接的無線支局,執行無線通信的輪詢;前述無線支局係包括:無線接收部,其係判定是否為發給自局的輪詢;及無線發送部,其係於發給自局之輪詢的情況下,擁有可發送之資料時,將包含前述可發送之資料的資料訊框發送給前述無線本局,未擁有前述可發送之資料時,通知前述無線本局無資料。
  7. 一種無線通信方法,係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無線通信方法,該無線通信系統係包括:無線本局,其係與藉由符記傳遞方式與副機器進行資料之發送接收的主機器連接;及無線支局,其係與前述副機器連接;其特徵在於:該無線通信方法係包含:循環路徑資訊保持步驟,其係由前述無線本局取得顯示有接收符記訊框之前述副機器及前述主機器之順序之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並予以保持;輪詢步驟,其係由前述無線本局根據前述符記循環路徑的資訊,依據接收前述符記訊框之副機器的順序,對於與相符之副機器連接的無線支局,執行無線通信的輪詢; 判定步驟,其係由前述無線支局判定是否為發給自局的輪詢;及回應步驟,其係於發給自局之輪詢的情況下,擁有可發送之資料時,由前述無線支局將包含前述可發送之資料的資料訊框發送給前述無線本局,未擁有前述可發送之資料時,通知前述無線本局無資料。
TW104133643A 2015-08-19 2015-10-14 Wireless local office, wireless branch off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WI6087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3245 WO2017029728A1 (ja) 2015-08-19 2015-08-19 無線親局、無線子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9766A true TW201709766A (zh) 2017-03-01
TWI608752B TWI608752B (zh) 2017-12-11

Family

ID=58051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3643A TWI608752B (zh) 2015-08-19 2015-10-14 Wireless local office, wireless branch off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289742B2 (zh)
KR (1) KR101789977B1 (zh)
CN (1) CN107409078B (zh)
TW (1) TWI608752B (zh)
WO (1) WO20170297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7976B2 (ja) * 2017-07-28 2020-09-23 サイレック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基地局、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の制御方法
CN110941179B (zh) * 2019-12-09 2023-03-31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无扰下装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69335A1 (ko) * 2021-02-05 2022-08-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에 대한 장치
JP7462956B2 (ja) 2021-03-30 2024-04-08 サイレック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36486A (ja) * 2004-02-18 2005-09-02 Omron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600336B2 (en) * 2005-09-12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with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987363B2 (en) * 2007-12-21 2011-07-26 Harris Corporation Sec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US8346171B1 (en) * 2008-02-15 2013-01-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0073352A1 (ja) * 2008-12-25 2010-07-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通信装置
CN103139034B (zh) * 2009-06-12 2016-08-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管理装置以及数据通信方法
JP2011035834A (ja) * 2009-08-05 2011-02-1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1729231B (zh) * 2009-12-03 2013-05-29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工业以太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89977B1 (ko) 2017-10-25
TWI608752B (zh) 2017-12-11
JP6289742B2 (ja) 2018-03-07
JPWO2017029728A1 (ja) 2017-08-17
KR20170097785A (ko) 2017-08-28
WO2017029728A1 (ja) 2017-02-23
CN107409078A (zh) 2017-11-28
CN107409078B (zh) 201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8511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e-synchronization in ad hoc network
TWI608752B (zh) Wireless local office, wireless branch off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340229B (zh) 对通信网络中的帧mtu进行动态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EP2751963A1 (en) Topology discovery in a hybrid network
JP5477426B2 (ja) パケット転送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270957A (ja) 網目状ネットワーク内で経路選択情報を収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101218003B1 (ko) 데이터 통신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통신 장치
CN102959912A (zh) 分配优先级地传输数据报文
WO2014155712A1 (ja) 通信方法、通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ノード装置
US20170366286A1 (en) Master/slave negoti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ynchronous ethernet network
KR101576050B1 (ko) 복수 노드의 소프트웨어 업그레이드를 위한 방법, 이를 위한 장치 및 시스템
US10149139B2 (en)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by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20200054291A (ko) 제 1 사이클릭 이더넷 프로토콜 및 제 2 사이클릭 이더넷 프로토콜을 사용하는 효율적인 스케줄링 전기통신 방식
CN112422418B (zh) 一种链路状态通告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JP6443808B2 (ja) 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マルチホップ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37175B1 (ja)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
CN106921664B (zh) 一种共享单车标签生成装置
WO2015055103A1 (zh) 一种配置点连接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5802383B (zh) 一种mesh路由器配对生产方法及系统
WO2012117523A1 (ja) スレーブ局、管理局および新規通信ノードの追加方法
US9736753B2 (en)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101615252B1 (ko) 복수의 노드로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이를 위한 장치 및 시스템
WO2023134416A1 (zh)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确定链路状态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14168198A (ja) 電力情報収集システム、電力情報取得装置、登録情報送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親装置
JP2006005646A (ja)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