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8736A - 繩索鎖 - Google Patents

繩索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8736A
TW201708736A TW105122185A TW105122185A TW201708736A TW 201708736 A TW201708736 A TW 201708736A TW 105122185 A TW105122185 A TW 105122185A TW 105122185 A TW105122185 A TW 105122185A TW 201708736 A TW201708736 A TW 2017087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le member
rope
female member
rope lock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2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4425B (zh
Inventor
石井大陽
Original Assignee
仁不古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不古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不古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8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8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4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4425B/zh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繩索鎖,即使非常大之外力作用於該繩索鎖時,亦不會發生損及其功能之破損,同時適當地賦予所需之剛性及所需之耐熱性。 本發明之繩索鎖係在公構件M之預定之推入位置使形成在公構件M及母構件F之側部1、5的繩C之穿通孔2、6整合。母構件F係由以熱可塑性之軟質的合成樹脂所成之外側部分3、及比外側部分3更硬質且具耐熱性之合成樹脂所成之內側部分4所構成。內側部分4係在繞著公構件M之中心軸x的方向隔著間隔具備二個以上之作為母構件F之側部1之一部分的側部構成片40,並且在側部構成片40形成作為母構件F之穿通孔2、6之一部分的貫通部40a、及在比貫通部40a更靠近公構件M之推入近側bw抵接於形成在外側部分3之防脫落部30h的抵接部40b。

Description

繩索鎖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繩索鎖之改良,係構成為可固定在繩之任意位置,且藉由進行抵抗彈壓將公構件推入至母構件內之推入操作來解除該固定狀態。
有一種繩索擋止具(繩索鎖),係構成為具有按鍵(公構件)及擋止具殼(母構件),且在該按鍵之預定之推入位置上使形成在擋止具殼之繩索貫通孔與形成在按鍵之繩索(繩)的穿通孔整合,該擋止具殼係以可進行抵抗彈簧之彈壓之推入操作的方式收納該按鍵(公構件)及該按鍵之一部分(參照專利文獻1)。
在專利文獻1中,有提及將構成前述繩索擋止具之按鍵及擋止具殼之雙方作為軟質之材料(參照專利文獻1之段落編號0016)。在此情形時,即使例如踩踏繩索擋止具等,亦可儘可能使破損不會發生。然而,另一方面卻會造成繩索擋止具之剛性不足。此外,在由熱可塑性之軟質的合成樹脂構成繩索擋止具之情形下,進行解除對繩索之固定並調整繩索擋止具對於繩索之固定位置的操作、亦即進行使繩索擋止具沿著繩索移動或相對地移動之操作 時,由於在繩索與繩索擋止具之滑接部位產生之摩擦熱而產生溶融,而導致繩索擋止具之功能的喪失。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案登錄第3069411號公報
本發明欲解決之主要問題點係在於,在該種之繩索鎖中,即使有非常大之外力作用於該繩索鎖時,也不會發生損及其功能之破損,同時對構成該繩索鎖之母構件適當地賦予所需之剛性及所需之耐熱性之點。
為了達成前述課題,本發明係一種繩索鎖,該繩索鎖係構成為具有公構件、及以可進行抵抗彈壓手段之彈壓之推入操作的方式收納該公構件之一部分的母構件,在前述公構件之預定的推入位置使形成在前述公構件及前述母構件之側部的繩之穿通孔整合,前述母構件係由以熱可塑性之軟質的合成樹脂所成之外側部分、及比前述外側部分更硬質且具耐熱性之合成樹脂所成之內側部分所構成,前述內側部分係在繞著前述公構件之中心軸的方向隔著間隔具備二個以上之作為前述母構件之前述側部之一部分的側部構成片,並且 在前述側部構成片形成有作為前述母構件之前述穿通孔之一部分的貫通部、及在比前述貫通部更靠近前述公構件之推入近側抵接在形成於前述外側部分之防脫落部的抵接部。
在由熱可塑性之軟質的合成樹脂構成前述母構件之整體的情形下,有大的外力(超過公構件之推入操作所需之推入力之大小的外力、換言之為非常大之外力)作用在繩索鎖時,例如踩踏繩索鎖時等,雖可充分地防止繩索鎖破損之事態,但另一方面卻會造成前述母構件之剛性不足,並且在進行解除對繩之固定且調整繩索鎖對於繩之固定位置的操作、亦即使繩索鎖沿著繩移動或相對地移動之操作時,由於在繩與母構件之滑接部位所產生之摩擦熱而在母構件產生溶融。然而,若由外側部分及內側部分來構成前述母構件時,可對於母構件賦予所需之剛性,並且可對於繩所滑接之部位賦予所需之耐熱性。再者,依據前述構成,當前述非常大之外力作用於繩索鎖時,即使內側部分破裂,亦可藉由前述防脫落部與位在內側部分之內側方的公構件之外表面而持續地將內側部分保持在外側部分內之所希望之位置,即使發生該種破裂,亦可使繩索鎖之功能不致喪失。亦即,即使產生該破裂,亦可藉由內側部分之貫通部持續地構成母構件之穿通孔的一部分,且可藉由硬質且具耐熱性之內側部分持續地確保繩索鎖對於繩之固定。
再者,亦可在前述外側部分之內側形成有 阻止繞著前述公構件之中心軸的方向之前述側部構成片之移動的防偏離部。在這種情形下,當前述非常大之外力作用於繩索鎖時,即使內側部分破裂,亦可藉由前述防脫落部與位於內側部分之內側方的公構件之外表面、及前述防偏離部之四個部分,持續地將內側部分保持在外側部分內之所希望之位置。
將該防偏離部設為段部,該段部係分別形成在隔著前述母構件之前述穿通孔的兩側,且沿著前述公構件之推入方向,此為本發明之較佳態樣之一。
此外,前述內側部分係裝設成使前述側部構成片從與前述彈壓手段接觸之基部延伸至前述彈壓手段之彈壓前側,且使易破裂部形成在前述內側部分中之前述抵接部與前述基部之間,此為本發明之較佳態樣之一。
再者,由比前述外側部分更硬質且具耐熱性之合成樹脂來構成前述公構件,此為本發明之較佳態樣之一。
依據本發明,即使非常大之外力作用在繩索鎖時,亦可使損害其功能之破損不會發生,同時可對構成該繩索鎖之母構件適當地賦予所需之剛性及所需之耐熱性。
1、5‧‧‧側部
2、6‧‧‧穿通孔
3‧‧‧外側部分
4‧‧‧內側部分
7‧‧‧內表面
7a‧‧‧突部
8‧‧‧外表面
9‧‧‧防脫落爪
30‧‧‧筒狀主體
30a‧‧‧筒一端
30b‧‧‧筒另一端
30c‧‧‧窗孔
30d‧‧‧凹部
30e‧‧‧底
30g‧‧‧段差面
30h‧‧‧防脫落部
30f‧‧‧防偏離部
31‧‧‧圓板狀部
31a‧‧‧隆起部
40‧‧‧側部構成片
40a‧‧‧貫通部
40b‧‧‧抵接部
40c‧‧‧腳片
41‧‧‧基部
41a‧‧‧弧狀緣部
41b‧‧‧直線狀緣部
41c‧‧‧表面
41d‧‧‧肋條狀突部
41e‧‧‧背面
42‧‧‧易破裂部
bw‧‧‧推入近側
C‧‧‧繩
F‧‧‧母構件
fw‧‧‧推入前側
M‧‧‧公構件
P‧‧‧布料
Pa‧‧‧孔
R‧‧‧繩索鎖
S‧‧‧彈壓手段
Sa‧‧‧壓縮線圏彈簧
x‧‧‧中心軸
第1圖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繩索鎖的立體圖。
第2圖係從與第1圖不同之方向觀看前述繩索鎖之立體圖。
第3圖係在第1圖中之A-A線位置的剖視圖。
第4圖係在第1圖中之B-B線位置之剖視圖。
第5圖係固定在繩之狀態之前述繩索鎖的立體圖,且以假想線顯示繩。
第6圖係在第5圖中之C-C線位置的剖視圖。
第7圖係在第5圖中之D-D線位置的剖視圖。
第8圖係構成前述繩索鎖之母構件之外側部分的立體圖。
第9圖係在第8圖中之E-E線位置的剖視圖。
第10圖係在第8圖中之F-F線位置的剖視圖。
第11圖係構成前述母構件之內側公構件的立體圖。
第12圖係從與第11圖不同之方向觀看前述內側部分而顯示之立體圖。
第13圖係在第11圖中之G-G線位置的剖視圖。
第14圖係在第11圖中之H-H線位置之剖視圖。
第15圖係構成前述繩索鎖之公構件的立體圖。
第16圖係從與第15圖不同之方向觀看前述公構件而顯示之立體圖。
第17圖係顯示構成前述母構件之內側公構件之破裂之態樣的立體圖。
以下,依據第1圖至第17圖,針對本發明 之典型的實施形態加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繩索鎖係構成為可固定在繩C之任意位置,且藉由進行抵抗彈壓將公構件M推入至母構件F內之推入操作而解除該固定狀態。
該繩C係只要是如上所述可進行繩索鎖之固定者,則其形狀(圓繩、平繩等)、材質或構造(編織繩、橡膠繩、合成樹脂製之繩等)不拘。典型而言,該繩索鎖係固定在具備藉由此種繩C而被綁緊或被鎖緊之部位的各種物品中之該繩C,且改變其固定位置,藉此利用在綁緊或放鬆該部位。
該繩索鎖R係構成為具有公構件M、及以可進行抵抗彈壓手段S之彈壓之推入操作的方式收納該公構件M之一部分的母構件F,在該公構件M之預定的推入位置上使形成在該公構件M及母構件F之側部1、5的繩C之穿通孔2、6整合。如此在使穿通孔2、6整合之狀態下使繩C穿通於繩索鎖,或是解除繩索鎖對於已穿通之繩C的固定。再者,阻止對公構件M之前述推入操作而藉由前述彈壓使公構件M朝推入操作前之位置移動,藉此利用成為不整合之公構件M的穿通孔2、6及母構件F之穿通孔2、6(參照第5圖至第7圖),夾持穿通之繩C並使繩索鎖固定在該繩C。
前述母構件F係由以熱可塑性之軟質的合成樹脂所成之外側部分3、及以比前述外側部分3更硬質且具耐熱性之合成樹脂所成之內側部分4所構成。
在由熱可塑性之軟質的合成樹脂來構成前 述母構件F之整體之情形下,當在繩索鎖施加有大的外力時,例如踩踏繩索鎖等時,雖可充分地防止繩索鎖破損之事態,另一方面卻會造成前述母構件F之剛性不足,並且在進行解除對繩C之固定並調整繩索鎖對於繩C之固定位置的操作、亦即進行使繩索鎖沿著繩C移動或相對地移動之操作時,由於在繩C與母構件F之滑接部位產生之摩擦熱而在母構件F產生溶融。如該實施形態,若由外側部分3及內側部分4來構成前述母構件F,則可對母構件F賦予所需之剛性,並且可對繩C所滑接之部位賦予所需之耐熱性。
前述外側部分3係具有實質上形成圓筒狀之筒狀主體30。筒狀主體30係使筒一端30a開放,且使筒另一端30b閉塞,該筒一端30a與筒另一端30b之間係成為前述母構件F之側部1。筒狀主體30係在隔著其筒軸之對向位置,分別形成有成為前述穿通孔2之一部分的窗孔30c。
在圖示之例中,筒狀主體30之筒另一端30b係與外徑比筒狀主體30之外徑大之圓板狀部31的一面31b之中央一體化。亦即,藉由該圓板狀部31,筒狀主體30之筒另一端30b係被閉塞。在圖示之例中,在圓板狀部31之另一面31c的中央,形成有圓形之隆起部31a。在圖示之例中,藉由將該圓板狀部31溶接或縫接於構成繩索鎖所應用之物品的布料P,藉此可在該物品裝設繩索鎖。特別是,在圖示之例中,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之一例,使前 述隆起部31a收納在設於前述布料P之孔Pa,而可進行繩索鎖對於前述布料P之裝設,例如,將繩索鎖之前述隆起部31a以外的部位以比前述布料P更靠近內側方的方式收納,同時藉由露出於前述布料P之外表面的前述隆起部31a,而可容易地從前述物品之外側進行解除對於繩C之固定的操作。
此外,在圖示之例中,在前述外側部分3之內側、且為隔著前述筒狀主體30之筒軸的兩側,分別形成有從前述筒一端30a遍及到前述筒另一端30b之寬廣溝狀的凹部30d。再者,二部位之前述窗孔30c、30c係分別形成在該凹部30d內。藉此,在該實施形態中,於前述外側部分3之內側形成有防偏離部30f,該防偏離部30f係阻止繞著沿著前述公構件M之推入方向(第3圖中之上下方向/第3圖中分別以符號bw顯示該推入之推入近側,以符號fw顯示推入前側)的該公構件M之中心軸x的方向之後述側部構成片40之移動。更具體而言,在該實施形態中,該防偏離部30f係成為分別形成在隔著前述母構件F之作為前述穿通孔2之一部分之前述窗孔30c的兩側,且沿著前述公構件M之推入方向之段部、亦即成為形成在前述凹部30d之底30e與該凹部30d外之外側部分3之內周面之間的段差面30g。
前述內側部分4係構成為:在繞著前述公構件M之中心軸x的方向隔著間隔具備二個以上之作為前述母構件F之前述側部1之一部分的側部構成片40,並且分 別在二個以上之前述側部構成片40形成有作為前述母構件F之前述穿通孔2之一部分的貫通部40a、及在比前述貫通部40a更靠近前述公構件M之推入近側bw抵接在形成於前述外側部分3之防脫落部30h的抵接部40b。
依據該構成,當在繩索鎖作用有大的外力(超過公構件M之推入操作所需之推入力之大小的外力、換言之為非常大之外力)時,例如踩踏繩索鎖時等,即使內側部分4破裂,亦可藉由前述防脫落部30h與位於內側部分4之內側方的公構件M之外表面而持續地將內側部分4保持在外側部分3內之所希望之位置,即使發生該破裂,亦可使繩索鎖之功能不致喪失。亦即,即使發生該破裂,亦可藉由內側部分4之貫通部40a持續構成母構件F之穿通孔2之一部分,且可藉由硬質且具耐熱性之內側部分4而持續確保繩索鎖對於繩C之固定。
前述內側部分4之側部構成片40之形狀、數量、配置係依據母構件F之形狀、穿通孔2之數量、穿通孔2之配置而適當地變更。在圖示之例中,穿通孔2係形成在隔著母構件F之筒軸的兩側,因此前述內側部分4係成為具備二個側部構成片40、40之構成。
在該實施形態中,前述內側部分4係裝設成使前述側部構成片40從與前述彈壓手段S接觸之基部41延伸至前述彈壓手段S之彈壓前側(公構件M之推入近側bw)。
在圖示之例中,前述內側部分4係成為藉由 前述基部41使一對側部構成片40、40之根部間連接之態樣。基部41係形成具備二部位之弧狀緣部41a、41a、及二部位之直線狀緣部41b、41b的板狀。相對於二部位之弧狀緣部41a、41a之一方,另一方係位於隔著前述基部41之中心的對向位置,而且,相對於二部位之直線狀緣部41b、41b之一方,另一方係位在隔著前述基部41之中心的對向位置。此外,二部位之弧狀緣部41a、41a係分別彎曲成將前述基部41之中心側作為彎曲內側。
前述側部構成片40係具有實質上與直線狀緣部41b相同之寬度,且在從該直線狀緣部41b延伸出之板狀體形成前述貫通部40a。前述側部構成片40係使厚度尺寸從根部隨著朝向前述抵接部40b之形成位置逐漸增加,該厚度尺寸係在前述抵接部40b之形成位置成為最大。抵接部40b係成為形成在側部構成片40之外側之朝向該側部構成片40之延伸終端側的段差面。前述貫通部40a係遍及於從抵接部40b之正下方至側部構成片40之根部之部位之間而形成,藉此,側部構成片40係成為在左右一對之腳片40c、40c的上端上架設有架設片40d之態樣。在前述基部41中之前述側部構成片40之延伸側(以下稱為基部41之表面41c側)中,前述弧狀緣部41a係以肋條狀突部41d加邊,該肋條狀突部41d之端部係與前述腳片40c之根部一體化。
內側部分4中之一對側部構成片40、40之抵接部40b的形成位置間之距離(L1(參照第13圖))係比外 側部分3之窗孔30c之形成位置之正上方中之一對凹部30d間之距離(L2(參照第9圖))略大。再者,內側部分4之側部構成片40的寬度(L3(參照第14圖))係實質上與外側部分3之凹部30d的寬度(L4(參照第10圖))相等。此外,內側部分4中之抵接部40b與基部41之背面41e之間的距離(L5(參照第13圖)),係實質上與位於外側部分3中之筒狀主體30之一端側的窗孔30c之孔緣部與外側部分3之圓板狀部31之一面31b之間的距離(L6(參照第9圖))相等。
在該實施形態中,內側部分4係使其基部41側在前方,從外側部分3之筒狀主體30的筒一端30a側,以將一對側部構成片40、40分別收納在對應之凹部30d的方向,使內側部分4及外側部分3之雙方產生彈性變形且嵌入在筒狀主體30內。在內側部分4之基部41的背面41e接觸於外側部分3之圓板狀部31之一面31b的嵌入位置,藉由彈性回復而使抵接部40b進入窗孔30c,且使抵接部40b抵接、卡合於位在筒狀主體30之筒一端30a側的窗孔30c之孔緣部。亦即,在該實施形態中,位於該筒狀主體30之筒一端30a側的窗孔30c之孔緣部係作為前述防脫落部30h發揮功能。
由如上方式組合之內側部分4及外側部分3所構成之穿通孔2,係以硬質且具耐熱性之內側部分4的貫通部40a構成位於公構件M之推入近側bw的部位,因此母構件F係對於繩C發揮所希望之固定力。
再者,在該實施形態中,在將前述側部構 成片40收納在前述凹部30d之狀態下,由於內側部分4係組合在外側部分3,因此當前述非常大之外力作用於繩索鎖時,即使內側部分4破裂,亦可藉由前述防脫落部30h、位於內側部分4之內側方的公構件M之外表面、及二部位之前述防偏離部30f、30f的四個部分,將內側部分4持續地保持在外側部分3內之所希望之位置,即使發生該破裂,亦可使繩索鎖之功能不致喪失。
再者,在該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內側部分4中之前述抵接部40b與前述基部41之間形成易破裂部42。藉此,在該實施形態中,當產生前述之非常大之外力時,在母構件F固定於繩C之部位(母構件F之穿通孔2中之位於公構件M之推入近側bw的部位)儘可能使內側部分4不會破裂。在圖示之例中,內側部分4係在前述一對腳片40c與前述肋條狀突部41d之一體化的部位使剖面積最小,且使該部位作為前述易破裂部42發揮功能。
藉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即使因前述非常大之外力的作用,而在內側部分4之側部構成片40於前述易破裂部42破裂時(第17圖(b))、在前述易破裂部42與抵接部40b之間破裂時(第17圖(a))、或在前述基部41破裂時(第17圖(c))之任一情形時,亦會將內側部分4持續地保持在外側部分3內之所希望之位置,即使發生該種破裂,亦不會使繩索鎖之功能喪失。
公構件M係具備:內表面7,係具有以可出沒之方式收納在前述母構件F之筒狀主體30內的形狀,且 與彈壓手段S接觸;外表面8,係作為推入操作時之推入面;以及,係遍及兩面7、8間。在公構件M形成有貫通其中心軸x且分別在隔著該中心軸x之兩側開放的穿通孔6。在該穿通孔6中之位於公構件M之推入前側fw的孔緣部,形成有朝外側突出之防脫落爪9。二部位之防脫落爪9、9之前端間的距離,係比內側部分4之一對側部構成片40、40的貫通部40a上之內表面間的距離略大。
在該實施形態中,係在公構件M之內表面與母構件F中之內側部分4之基部41的表面41c之間介設有彈壓手段S的狀態下,且能以可使公構件M之穿通孔6整合於母構件F之穿通孔2的方向,令公構件M使其內表面7側在前方而從構成母構件F之外側部分3的筒狀主體30之筒一端30a側進入至母構件F內。該進入係藉由母構件F之內表面與前述防脫落爪9之接觸所致之彈性變形而被容許。當公構件M進入至母構件F內直到前述防脫落爪9可進入至前述內側部分4之貫通部40a之位置為止時,藉由彈性回復,而成為防脫落爪9進入至前述貫通部40a而使公構件M不會從母構件F內脫落之狀態。該公構件M之側部5的外表面與母構件F之內側部分4的側部構成片40之內表面相滑接。
再者,在該實施形態中,公構件M係由比前述外側部分3更硬質且具耐熱性之合成樹脂所構成。藉此,在該實施形態中,可對公構件M賦予所需之剛性及所需之耐熱性,且可在滑動阻力少之情形下將公構件M滑接 於母構件F。
此外,圖中符號10所示者係設置在公構件M之減輕孔(lightening hole)。
在圖示之例中,彈壓手段S係由壓縮線圏彈簧Sa所構成。在公構件M之內表面7的中央,形成有收納在該彈簧Sa之一端內的突部7a。該彈簧Sa之另一端係接觸於母構件F之內側部分4的基部41之表面41c。彈壓手段S係只要為使彈壓力作用於公構件M之構成者即可,亦可由板彈簧之其他之各種彈簧、具備緩衝性之塑膠、橡膠等所構成。
此外,本發明並非限定在以上說明之實施態樣,當然亦包含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之所有實施態樣。
1‧‧‧側部
2、6‧‧‧穿通孔
3‧‧‧外側部分
4‧‧‧內側部分
9‧‧‧防脫落爪
30c‧‧‧窗孔
30h‧‧‧防脫落部
31‧‧‧圓板狀部
31a‧‧‧隆起部
40‧‧‧側部構成片
40a‧‧‧貫通部
40b‧‧‧抵接部
41‧‧‧基部
bw‧‧‧推入近側
F‧‧‧母構件
fw‧‧‧推入前側
M‧‧‧公構件
S‧‧‧彈壓手段
Sa‧‧‧壓縮線圏彈簧

Claims (5)

  1. 一種繩索鎖,係構成為具有公構件、及以可進行抵抗彈壓手段之彈壓之推入操作的方式收納該公構件之一部分的母構件,在前述公構件之預定的推入位置使形成在前述公構件及前述母構件之側部的繩之穿通孔整合;前述母構件係由以熱可塑性之軟質的合成樹脂所成之外側部分、及比前述外側部分更硬質且具耐熱性之合成樹脂所成之內側部分所構成,前述內側部分係在繞著前述公構件之中心軸的方向隔著間隔具備二個以上之作為前述母構件之前述側部之一部分的側部構成片,並且在前述側部構成片形成有作為前述母構件之前述穿通孔之一部分的貫通部、及在比前述貫通部更靠近前述公構件之推入近側抵接在形成於前述外側部分之防脫落部的抵接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繩索鎖,其中,在前述外側部分之內側形成有阻止繞著前述公構件之中心軸之方向的前述側部構成片之移動的防偏離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繩索鎖,其中,將前述防偏離部設為段部而成,該段部係分別形成在隔著前述母構件之前述穿通孔的兩側,且沿著前述公構件之推入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繩索鎖,其中,前述內側部分係設置成使前述側部構成片從 與前述彈壓手段接觸之基部延伸至前述彈壓手段之彈壓前側,且使易破裂部形成在前述內側部分中之前述抵接部與前述基部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繩索鎖,其中,由比前述外側部分更硬質且具耐熱性之合成樹脂來構成前述公構件。
TW105122185A 2015-08-28 2016-07-14 繩索鎖 TWI6144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9063 2015-08-28
JP2015-169063 2015-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8736A true TW201708736A (zh) 2017-03-01
TWI614425B TWI614425B (zh) 2018-02-11

Family

ID=58210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2185A TWI614425B (zh) 2015-08-28 2016-07-14 繩索鎖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58995B2 (zh)
TW (1) TWI6144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542220A (ja) * 2019-07-29 2022-09-30 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固定バックルと服飾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5441A (en) * 1978-11-24 1982-10-26 Haell Gunnar B Rope-lock
JP3254095B2 (ja) * 1995-02-28 2002-02-04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紐固定具
US5671509A (en) * 1996-06-18 1997-09-30 Sunco Products, Inc. Rope lock
TW352520U (en) * 1997-07-03 1999-02-11 Nifco Inc Cord clip
JP3523862B2 (ja) * 1997-07-03 2004-04-26 株式会社ニフコ 紐留め具
JP3992194B2 (ja) * 2003-05-07 2007-10-17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バックル
JP4496058B2 (ja) * 2004-10-27 2010-07-07 Ykk株式会社 保持具
JP4648801B2 (ja) * 2005-08-31 2011-03-09 Ykk株式会社 紐止具
JP5687850B2 (ja) * 2010-06-02 2015-03-2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コードロッ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4425B (zh) 2018-02-11
JP6358995B2 (ja) 2018-07-18
JP2017042585A (ja) 2017-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1582B (zh) 繩狀體之扣具
US2840334A (en) Tripod and camera interconnecting head
TWI642504B (zh) 剪切工具
TW201514038A (zh) 安全帶之扣鎖裝置
TWM495441U (zh) 限位扣接組件
BR112018009323A8 (pt) dispositivo de conexão para uma montagem de perfuração de testemunhagem
TWI614425B (zh) 繩索鎖
TWM528695U (zh) 窗簾無接縫控制繩固定器
US1209615A (en) Safety coupling device for jewelry.
US1369040A (en) Goggles
US804905A (en) Combination-clasp.
US2530432A (en) Detachable setting
TW201906694A (zh) 手工具及其握套
US2139145A (en) Fastening device
US1431729A (en) Clasp for necklaces and the like
US1563270A (en) Fastener
JP2016084832A (ja) 棒状物のクランプ
US789668A (en) Spectacle-case holder.
US1269382A (en) Picture-securing device.
JP2019136299A (ja) バックル
JP2005214332A (ja) 付加部材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17089717A (ja) 緊締具
US1054878A (en) Necktie-clasp or other fastener.
JP6735983B2 (ja) 留め具
AU2005254117B2 (en) Clamp for closing a flexible ba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