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7201A -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7201A
TW201707201A TW104126504A TW104126504A TW201707201A TW 201707201 A TW201707201 A TW 201707201A TW 104126504 A TW104126504 A TW 104126504A TW 104126504 A TW104126504 A TW 104126504A TW 201707201 A TW201707201 A TW 2017072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panel
electrode
pixel defining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6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8517B (zh
Inventor
鄧偉傑
林金住
游能忠
楊偉志
Original Assignee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26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8517B/zh
Priority to US15/230,514 priority patent/US1007470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707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7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8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85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一發光區及一非發光區,其中該發光區上設有一第一電極層,而該非發光區上設有一畫素界定層,且該畫素界定層具有複數凹角結構;一有機層,設於該第一電極及該畫素界定層上;以及一第二電極層,設於該有機層上;其中,該有機層於該等凹角結構處係斷開不連續。

Description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尤指一種具有特殊結構畫素界定層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具有:重量輕、厚度薄、亮度高、反應速度快、視角大、不需要背光源、製造成本低、及可彎曲等優勢,而極具潛力可應用於各種光電裝置之顯示面板上,如手機面板、汽車面板、MP3面板上等。然而,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卻具有不耐濕氣的缺點。
於現在所發展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中,為了提升面板之阻水性及氣密性,需外加阻水層或保護層以加強其顯示元件之阻水以及阻氧之特性,防止水氧滲入造成性質的劣化。然而,於形成阻水氧層之沉積製程中,因內部可能有應力過度累積的情形,而對有機材料造成拉扯,而產生缺陷。特別是,當作為一可撓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時,有機層之形變量更會增加,而導致有機層剝離發生機率提高。
有鑑於此,目前亟需發展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其可提升有機層及其上方層別的附著力,以改善因內部應力或因撓曲產生的外加應力而導致膜層剝離的情形。
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一發光區及一非發光區,其中該發光區上設有一第一電極層,而該非發光區上設有一畫素界定層,且該畫素界定層具有複數凹角結構;一有機層,設於該第一電極及該畫素界定層上;以及一第二電極層,設於該有機層上;其中,該有機層於該等凹角結構處係斷開不連續。
於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中,該畫素界定層之一第一表面上可藉由設有複數凸部或複數凹部,而達到前述之凹角結構;其中該第一表面係為遠離該基板。其中,該等凸部或該等凹部具有一側壁及一底面,且該側壁及該底面間具有一夾角,且該夾角係介於40°至140°。此外,凸部或凹部之形狀並無特殊限制;當夾角介於40°至90°之間時,凸部或凹部於一剖面線上之形狀為正梯形;當夾角為90°時,凸部或凹部於一剖面線上之形狀為矩形;而當夾角介於90°至140°之間時,凸部或凹部於一剖面線上之形狀為倒梯形。
於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中,該等凸部或該等凹部之設置面積係佔該畫素界定層之該第一表面面積之1%至50%;且其分佈位置並不侷限。
於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中,第二電極層上可視需求增加不同層別。在此,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面板可更包括一接著層,設於該第二電極層上,且於該等凹角結構處係連續未斷開;其中該接著層係使用黏度為1至10000cps之間之材料經固化後所製得。該接著層的一部分係附著於該等凸部或該等凹部的該側壁的一部分。
於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中,係將畫素界定層設計成具有一特殊凹角結構,更具體而言,係將畫素界定層設計成具有凹部或凸部之特殊結構。如此,接著層可形成於凹角結構的側壁,可降低有機層平行方向的滑移,抵抗有機層垂直方向的分離應力,加強接著層下方第二電極與有機層之間的附著力,進而提升整體膜層的附著力。
11‧‧‧基板
11a‧‧‧基板表面
12‧‧‧第一電極層
13‧‧‧光阻層
131‧‧‧畫素界定層
131a‧‧‧第一表面
14‧‧‧光阻層
141,1411,1412‧‧‧凸部
141a,142a,171b‧‧‧側壁
141b,142b‧‧‧底面
142‧‧‧凹部
15‧‧‧有機層
16‧‧‧第二電極層
17‧‧‧接著層
171a‧‧‧頂面
18,182‧‧‧保護層
19‧‧‧平坦層
20‧‧‧對側基板
A‧‧‧發光區
B‧‧‧非發光區
D‧‧‧深度
H‧‧‧高度
T‧‧‧厚度
θ1,θ2‧‧‧夾角
圖1A至1E係本發明實施例1之顯示面板之製作流程剖面示意圖。
圖1F及1G係本發明實施例1之顯示面板之部分放大圖。
圖2係本發明實施例1之顯示面板之基板上方結構示意圖。
圖3A至3D係本發明實施例2之顯示面板之製作流程剖面示意圖。
圖3E及3F係本發明實施例2之顯示面板之部分放大圖。
圖4A係本發明實施例3之顯示面板之部分放大圖。
圖4B係本發明實施例4之顯示面板之部分放大圖。
圖5A係本發明實施例5之顯示面板之部分放大圖。
圖5B係本發明實施例6之顯示面板之部分放大圖。
圖6A至6B係本發明實施例7之顯示面板之製作流程剖面示意圖。
圖6C及6D係本發明實施例7之顯示面板之部分放大圖。
圖7A至7B係本發明實施例8之顯示面板之製作流程剖面示意圖。
圖7C及7D係本發明實施例8之顯示面板之部分放大圖。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習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針對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
再者,說明書與請求項中所使用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等之用詞,以修飾請求項之元件,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請求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請求元件與另一請求元件的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 該些序數的使用僅用來使具有某命名的一請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請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區分。
實施例1
圖1A至1E係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製作流程剖面示意圖。首先,如圖1A所示,提供一基板11,其具有發光區A及非發光區B,其中,發光區A上設有一第一電極層12。而後,於基板11上以常用之塗佈法形成一光阻層13,經曝光顯影後,則可於非發光區B上形成一畫素界定層131,如圖1B所示。在此,須說明的是,由於本技術主要特徵在於畫素界定層131之結構設計,故放大非發光區B之寬度並縮小發光區A之寬度;實際發光區A及非發光區B之大小,仍應以面板設計為準。
於本實施例中,形成畫素界定層131之光阻層13的材料,可為一正型光阻,其係為一經曝光顯影後,曝光區域可被後續的清洗溶劑溶解帶走的材料,可為酚醛樹脂(phenol-formaldehyde resin)或環氧樹脂(epoxy resin),例如Novolak、聚醯亞胺(PI;polyimide)、壓克力(Acrylic)樹脂、環烯烴聚合物(Cyclic Olefin Polymer,COP)。
接著,如圖1C所示,於基板11上以常用之塗佈法形成另一光阻層14,經曝光顯影後,則可於非發光區B上形成複數凸部141,如圖1D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形成凸部141之光阻層14的材料,可為一負型光阻,其係為一經曝光顯影後,曝光區域不被後續清洗溶劑溶解帶走的材料,可為聚異戊二烯橡膠(polyisoprene rubber)、Novolak等。
而後,如圖1E所示,於基板11上再依序形成一有機層15、一第二電極層16,則形成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接著,於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上依序形成一接著層17、一保護層18及一平坦層19,並經與一對側基板20對組後,則完成本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圖1F係圖1E所圈起之區域的部分放大圖。如圖1E及1F所示,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包括:一基板11,具有發光區A及非發光區B,其中發光區A上設有一第一電極層12,而非發光區B上設有一畫素界定層131,且畫素界定層131具有由凸部141所形成之凹角結構(如圈起之區域所示);一有機層15,設於第一電極層12及畫素界定層131上;以及一第二電極層16,設於有機層15上且有機層15係夾置於第一電極層12及第二電極層16間。畫素界定層131具有一第一表面131a,第一表面131a係遠離基板11。凸部141和畫素界定層131之第一表面131a,共同構成凹角結構。在此實施例中,有機層15及第二電極層16於凹角結構處係斷開不連續。依據本發明其他實施例,有機層15於凹角結構處係斷開不連續,第二電極層16則可於凹角結構處為連續。
更具體而言,如圖1F及1G所示,其中,圖1G為圖1F所圈起之凹角結構的放大圖,於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中,畫素界定層131之第一表面131a上係設有複數凸部141,且凸部141具有一側壁141a及一底面141b(在此,所謂之底面141b即為凸部141與畫素界定層131接觸的表面),且側壁141a與底面141b間具有一夾角θ1,且該夾角θ1可介於40°至140°之間。於本實施例中,凸部141之側壁141a與底面141b間之夾角θ1係介於90°至140°之間,故凸部141在一剖面線上係成一倒梯形。一般而言,畫素界定層131與下方層別之表面(在此,為基板表面11a)間的夾角θ2為小於40°;且若畫素界定層131不具有凹角結構時,並不會產生有機層15及第二電極層16斷開不連續的情形。於本實施例中,藉由凸部141和畫素界定層131之第一表面131a形成凹角結構,故有機層15及第二電極層16於凹角結構處則會產生斷開不連續。
於本實施例中,畫素界定層131上之凹角結構,可提供一錨定力,不僅能降低平行方向滑移情況的發生機率,亦能有效抵抗來自垂直方向的分離應力;同時,可增加畫素界定層131與後續膜層間之接觸面積,以防止後續有機 層15及第二電極層16與畫素界定層131間附著力不佳,而產生因面板彎曲而有剝離的情形產生。此外,畫素界定層131之凹角結構更可消除並提供相對抗力,以減少面板彎曲而產生的外加應力,使得元件的封裝效率及耐彎折性得以進一步提升,而更能應用於可撓式顯示面板中。
在此,凸部141之尺寸並無特殊限制,可依設計而變更。例如,凸部141之高度H為畫素界定層131之厚度T的0.1至5倍之間。又例如,凸部141之高度H可為0.1至10μm之間,例如,可為0.1至1μm,以達到形成有機層和第二電極層在凹角結構處為不連續。此外,如圖2所示,凸部141之設置位置並無特殊限制,可設於畫素界定層131十字交叉的位置(如凸部1411所示),也可在非交叉(即,單純條狀部)的位置(如凸部1412所示)。再者,凸部141可平均分散設置於顯示面板之畫素界定層131上。如圖2所示,凸部1411,1412之設置面積可為佔畫素界定層131之第一表面131a面積之1%至50%。依據本發明實施例,凸部之設置面積在前述範圍內,可加強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的剛性與耐彎折能力。在此,所謂之「凸部平均分散設置」,舉例而言,可為將每1至8個發光區作為一單位,且於此單位中設置至少一個凸部,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
於本實施例中,僅以包含有第一電極層12、有機層15及第二電極層16之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作為舉例,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其他本技術領域常用之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均可應用於本發明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中,例如:包括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洞注入層、及其他可幫助電子電洞傳輸結合之層之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均可應用於本發明中。例如,本實施例中的有機層15可包括有機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電洞傳輸層、和電洞注入層。
於本實施例中,基板11可為一透明軟性基板,如塑膠基板;而對側基板20可為一透明硬性或軟性基板,如玻璃基板、塑膠基板等。此外,第一 電極層12可選用一反射電極、透明電極、或半透明電極,而第二電極層16可選用一透明電極、半透明電極、或反射電極。反射電極可為Ag、Ge、Al、Cu、Mo、Ti、Sn、AlNd等所製成之電極;透明電極可為透明氧化物電極(TCO電極),如ITO電極或IZO電極;而半透明電極可為一金屬薄膜電極,如鎂銀合金薄膜電極、金薄膜電極、鉑薄膜電極、鋁薄膜電極等。此外,若需要,本實施例之第二電極層16可選用透明電極與半透明電極之複合電極,如:TCO電極與鉑薄膜電極之複合電極。
如圖1E所示,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更包括一接著層17,設於第二電極層16上。接著層17則可係使用黏度為1至10000cps之間之材料經固化後所製得。接著層17的黏度,可依據製程方式不同而選擇上有所差異,例如,若使用噴墨印刷(ink-jet printing)製程,則黏度可為5-200cps。由於接著層17係以具有高流動性的材料所製成,故可填入凸部141所形成之凹角結構(如圈起之區域所示)中,且於凹角結構處係連續未斷開。在此,用以形成接著層17的材料可為:液態狀的封裝膠材。例如,接著層17包括壓克力(Acrylic)樹脂、環氧樹脂(Epoxy)、矽氧樹脂(Silicone)、或其混合物。或者,接著層17的材料可為,藉由將有機、無機、或有機無機材料以一定比例的溶劑所形成之形成溶液態的混合材料。此外,塗佈用以形成接著層17材料之方法並無特殊限制,可為平面膠的貼附或塗佈製程,如:網版印刷、滴入式、狹縫塗佈、噴嘴印刷、噴霧印刷、旋塗、微噴射、噴墨印刷等。
經由前述製程固化後所形成之接著層17,其具有較高附著力、低應力且高韌性耐彎折特性,並且可完整貼附且填充於凸部141所形成之凹角結構(如圈起之區域所示)中,例如,部分的接著層17可附著於凸部141的側壁141a之一部分。如此,藉由附著力強的接著層17,可降低在其下方有機層15平行方向的滑移,抵抗有機層15垂直方向的分離應力。因此,第二電極層16與有機層15 之間的附著力可得以增加,防止第二電極層16、有機層15、及其他附著力較差之膜層的剝離現象發生,進而提升整體膜層的附著力。藉此,即使可提升顯示面板產品的耐彎折性及可靠度,而更可有利於可撓性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之應用。
此外,如圖1E所示,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更包括一保護層18,設於接著層17上。保護層18之目的主要係用以阻擋水氣、氧氣侵入,以避免下方有機層15劣化,一般可稱阻水氧層。在此,可使用的材料係如:金屬氧化物、金屬氟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碳化物、金屬碳氮化物、金屬氮氧化物、金屬硼化物、金屬硼氧化物、金屬矽化物、矽氮氧化物、矽氮化物、及矽氧化物。例如,保護層18可為可為氮化矽(SiNx)、氧化矽(SiOx)、二氧化鈦(TiO2)、氧化鋯(ZrO2)、氧化鋁(Al2O3)、氮化鋁(AlN)、或其組合。此外,保護層18於凹角結構處係連續未斷開。在此,僅以單層保護層18作為示例,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保護層18可具有由前述無機材料所形成之多層結構、或由有機材料及無機材料依序層疊所形成之多層結構,以提升元件的阻水氧能力。另外,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可更包括一另一保護層182,位於接著層17之下,在接著層17和第二電極層16之間。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當選用的接著層17可能對於第二電極層16造成侵蝕現象時,則可在接著層17和第二電極層16之間形成保護層182,可防止接著層17與第二電極層16直接接觸可能造成的侵蝕現象,或是防止後續進行接著層17製備時,因為製程環境改變而造成的水氣入侵情況。
為精簡起見,以下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圖式中並未顯示在接著層17下方之保護層182。但以下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中,亦可包括在接著層17下方之保護層182。
再者,如圖1E所示,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更包括一平坦層19,設於保護層18上。在此,平坦層19之材料並無限定,可為一絕緣材料,只要利用適合的材料黏度並搭配可行的製程方式即可達到所需的平坦化要求。
實施例2
圖3A至3D係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製作流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結構與製作流程係與實施例1相似,除了下述不同點。
如圖3A及3B所示,於形成畫素界定層131後,係以一正型光阻於畫素界定層131上形成複數凸部141,而形成於一剖面線上具有正梯形結構之凸部141,如圖3C所示;在此,適用於形成凸部141之正型光阻可使用與形成畫素界定層131之正型光阻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當使用正型光阻形成凸部141時,所形成之顯示面板結構係如圖3D所示。
圖3E係圖3F所圈起之區域的部分放大圖;而圖3F為圖3E所圈起之凹角結構的放大圖。不同於實施例1所形成之倒梯形凸部,本實施例係形成正梯形凸部;其中凸部141具有一側壁141a及一底面141b(在此,所謂之底面141b即為凸部141與畫素界定層131接觸的表面),且凸部141之側壁141a與底面141b間之夾角θ1係介於40°至90°之間,故凸部141在一剖面線上係成一正梯形。
在此,畫素界定層131與凸部141均由正型光阻所製成,其材料可相同或不同。
實施例3
圖4A係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部分放大圖。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結構與製作流程係與實施例1相似,除了接著層17於一剖面線上具有一類似正梯形之外型,其中接著層17具有一頂面171a與兩側壁171b,此兩側壁171b係與頂面171a連接且彼此間呈一鈍角。因此,當於接著層17上後續形成保護層18,保護層18也具有與接著層17相似之一類似正梯形之外型;相較於實施例1之具有 一類似倒梯形之外型之保護層18而有一銳角,因本實施例之保護層18具有一類似正梯形之外型,故可避免如實施例1之保護層18於銳角處可能會有產生缺陷的機會。
實施例4
圖4B係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部分放大圖。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結構與製作流程係與實施例2相似,除了接著層17於一剖面線上具有一類似正梯形之外型,其中接著層17具有一頂面171a與兩側壁171b,此兩側壁171b係與頂面171a連接且彼此間呈一鈍角。
實施例5
圖5A係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部分放大圖。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結構與製作流程係與實施例1相似,除了於形成接著層17後先形成一平坦層19,而後再形成保護層18。因此,於本實施例中,平坦層19係設於接著層17及保護層18間。在此,形成保護層18後係直接與對側基板20對組;然而,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保護層18與對側基板20更可選擇性的增加其他層別,例如,另一平坦層。同樣的,因本實施例之保護層18不具有稜角,故可避免如實施例1之保護層18於銳角處可能會有產生缺陷的機會。
實施例6
圖5B係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部分放大圖。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結構與製作流程係與實施例2相同,除了與實施例5相似,於形成接著層17後先形成一平坦層19,而後再形成保護層18。
實施例7
圖6A至6B係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製作流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結構與製作流程係與實施例1相似,除了下述不同點。
如圖6A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在形成畫素界定層131後,則以圖案化製程,如:多段蝕刻或是利用雷射、電漿轟擊等方式,形成一於一剖面線上呈現正梯形的凹部142,以取代實施例1之凸部。而後,再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依序形成後續有機層15、第二電極層16、接著層17、保護層18及平坦層19,如圖6B所示。
更具體而言,如圖6C及6D所示,其中,圖6D為圖6C所圈起之凹角結構的放大圖,於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中,畫素界定層131之一第一表面131a上係設有複數凹部142,其中第一表面131a係為遠離基板11之表面。凹部142具有一側壁142a及一底面142b,且側壁142a與底面142b間具有一夾角θ1,且該夾角θ1可介於40°至140°之間。於本實施例中,凹部142之側壁142a與底面142b間之夾角θ1係介於40°至90°之間,故凹部142在一剖面線上係成一倒梯形。於本實施例中,藉由畫素界定層131內之凹部142形成具有夾角θ1介於40°至140°之間的凹角結構,故有機層15及第二電極層16於凹角結構處則會產生斷開不連續。依據本發明其他實施例,有機層15於凹角結構處係斷開不連續,第二電極層16則可於凹角結構處為連續。
在此,凹部142之尺寸並無特殊限制,可依設計而變更。例如為,凹部142之深度D為畫素界定層131之厚度T的5%至50%。此外,凹部142之設置位置及設置面積並無特殊限制,可依與實施例1相同之設置條件設置於畫素界定層131上,故在此不再贅述。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接著層17及保護層18則具有與實施例3之接著層類似結構。更詳細而言,如圖6C所示,接著層17係填入凹部142中,且於一剖面線上具有一類似正梯形之外型。據本發明實施例,接著層17可填入凹角結構中,部分的接著層17可附著於凹部142的側壁142a。接著層17具有一頂面171a與兩側壁171b,此兩側壁171b係與頂面171a連接且彼此間呈一鈍角。因此,當 於接著層17上後續形成保護層18,保護層18也具有與接著層17相似之一類似正梯形之外型。
實施例8
圖7A至7B係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製作流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結構與製作流程係與實施例7相似,除了下述不同點。
於本實施例中,係形成於一剖面線上具有倒梯形結構之凹部142,且形成手段與實施例7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
圖7C係圖7B所圈起之區域的部分放大圖;而圖7D為圖7C所圈起之凹角結構的放大圖。不同於實施例7所形成之正梯形凹部,本實施例係形成倒梯形凹部;其中凹部142具有一側壁142a及一底面142b,且側壁142a與底面142b間具有一夾角θ1,且該夾角θ1可介於90°至140°之間,故凹部142在一剖面線上係成一倒梯形。
綜上所述,依據本發明實施例,藉由畫素界定層的凹角結構,使得有機層在凹角結構處為不連續,接著層填入凹角結構處而為連續。如此,接著層可形成於凹角結構的側壁,可降低有機層平行方向的滑移,抵抗有機層垂直方向的分離應力,加強接著層下方第二電極與有機層之間的附著力,進而提升整體膜層的附著力。
於本發明中,前述實施例所製得之顯示面板,亦可與本技術領域已知之觸控面板合併使用,而做為一觸控顯示裝置。同時,本發明前述實施例所製得之顯示面板或觸控顯示裝置,可應用於本技術領域已知之任何需要顯示螢幕之電子裝置上,如顯示器、手機、筆記型電腦、攝影機、照相機、音樂播放器、行動導航裝置、電視等。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1‧‧‧基板
11a‧‧‧基板表面
12‧‧‧第一電極層
131‧‧‧畫素界定層
131a‧‧‧第一表面
141‧‧‧凸部
15‧‧‧有機層
16‧‧‧第二電極層
17‧‧‧接著層
18,182‧‧‧保護層
19‧‧‧平坦層
H‧‧‧高度
T‧‧‧厚度
θ2‧‧‧夾角

Claims (10)

  1.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一發光區及一非發光區,其中該發光區上設有一第一電極層,而該非發光區上設有一畫素界定層,且該畫素界定層具有複數凹角結構;一有機層,設於該第一電極及該畫素界定層上;以及一第二電極層,設於該有機層上;其中,該有機層於該等凹角結構處係斷開不連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畫素界定層之一第一表面上設有複數凸部或複數凹部,其中該第一表面係遠離該基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等凸部或該等凹部具有一側壁及一底面,且該側壁及該底面間具有一夾角,且該夾角係介於40°至14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括一接著層,設於該第二電極層上,且於該等凹角結構處係連續未斷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接著層的一部分係附著於該等凸部或該等凹部的該側壁的一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接著層係使用黏度為1至10000cps之間之材料經固化後所製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接著層包括壓克力樹脂、環氧樹脂、矽氧樹脂、或其混合物。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括一保護層,設於該接著層上,且於該等凹角結構處係連續未斷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括一平坦層,設於該保護層上或設於該接著層及該保護層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等凸部或該等凹部之設置面積係佔該畫素界定層之該第一表面面積之1%至50%。
TW104126504A 2015-08-14 2015-08-14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TWI5785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6504A TWI578517B (zh) 2015-08-14 2015-08-14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US15/230,514 US10074702B2 (en) 2015-08-14 2016-08-08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6504A TWI578517B (zh) 2015-08-14 2015-08-14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7201A true TW201707201A (zh) 2017-02-16
TWI578517B TWI578517B (zh) 2017-04-11

Family

ID=57996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6504A TWI578517B (zh) 2015-08-14 2015-08-14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4702B2 (zh)
TW (1) TWI5785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1579B (zh) * 2017-08-09 2019-06-01 大陸商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 陣列基板及其製造方法、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9888119A (zh) * 2019-03-22 2019-06-1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1138A (zh) * 2018-01-24 2019-07-30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8807494B (zh) * 2018-07-06 2021-09-1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065596B (zh) * 2018-08-17 2022-07-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48538A (zh) * 2018-08-27 2019-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9560112B (zh) * 2018-11-30 2022-03-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KR20200082753A (ko) * 2018-12-31 2020-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20136145A (ja) * 2019-02-22 2020-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及び発光装置
CN111490071A (zh) * 2019-05-08 2020-08-04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0265467A (zh) * 2019-06-28 2019-09-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64111B (zh) * 2020-07-17 2022-08-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7712A (en) * 1996-06-10 2000-03-14 Tdk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JPH11202275A (ja) * 1998-01-07 1999-07-3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ッジ導波路型半導体光機能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870360B1 (fr) * 2004-05-17 2006-08-25 Avanex France Sa Sa Composant optoelectronique comprenant un guide d'onde courbe avec des flancs inclines rentrants
JP2008010402A (ja) * 2006-06-02 2008-01-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KR101900954B1 (ko) * 2012-01-19 2018-09-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04053724B (zh) * 2012-01-20 2018-05-08 旭化成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层积体、多层印刷线路板和多层柔性线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1801913B1 (ko) * 2012-03-23 2017-1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780335B2 (en) * 2012-07-20 2017-10-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uctured lamination transfer films and methods
KR102307788B1 (ko) * 2013-11-11 2021-10-05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Oled 디바이스용 나노구조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1579B (zh) * 2017-08-09 2019-06-01 大陸商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 陣列基板及其製造方法、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11362302B2 (en) 2017-08-09 2022-06-14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CN109888119A (zh) * 2019-03-22 2019-06-1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47385A1 (en) 2017-02-16
TWI578517B (zh) 2017-04-11
US10074702B2 (en) 2018-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8517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CN106816456B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KR102424597B1 (ko) 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722205B2 (en) 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AMOLED)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091675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103346B (zh) 一种封装结构及显示面板
KR102162912B1 (ko) 터치패널을 구비한 유기전계 발광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916600B2 (en) Flexible touch control display scree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WO2018086191A1 (zh) Oled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JP6818514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40055430A (ko) 유기발광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411081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020023A1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2002277A (zh) 顯示裝置
KR20160119374A (ko)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US20230008515A1 (en) Packaging stru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WO2018210073A1 (zh) Oled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19184901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6469742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KR20210157947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619050B (zh) 觸控感應元件
KR102040647B1 (ko) 터치 센서를 구비하는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018131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1271192B2 (en) OLED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2009331B1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