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5878A - 塗布具 - Google Patents

塗布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5878A
TW201705878A TW105124780A TW105124780A TW201705878A TW 201705878 A TW201705878 A TW 201705878A TW 105124780 A TW105124780 A TW 105124780A TW 105124780 A TW105124780 A TW 105124780A TW 201705878 A TW201705878 A TW 2017058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gas
relay member
ink
g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4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iji Hori
Original Assignee
3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566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33792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624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33793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3S Corp filed Critical 3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05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587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34/00Container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liquid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perfumes
    • A45D34/04Appli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 e.g. using roller or b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5/00Pens with ink reservoirs in holders, e.g. fountain-pens
    • B43K5/18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the ink to the n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8/00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 B43K8/02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with 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felt, or similar porous or capillar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塗布具,可從將藉由內壓上昇和衝 擊而從貯留室溢出的液體暫時地保持的容器領域,且將液體不會殘存地確實地抽取。 在將被貯留在貯留室(131)的液體(例如墨 水IK)藉由中繼構件(151)的存在而朝塗布體(111)導引的構造中,設置氣液交換領域(EA)及容器領域(RA)。氣液交換領域(EA),是將從貯留室(131)被供給的墨水(IK)由比中繼構件(151)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吸引保持,並導引至中繼構件(151)。容器領域(RA),是由與氣液交換領域(EA)連絡的位置將間隙(第2間隙(G2))形成地將中繼構件(151)圍繞,將從貯留室(131)被推出並通過氣液交換領域(EA)的墨水(IK)暫時地保持。

Description

塗布具
本發明,是有關於塗布具,可適用在眼線筆等的化妝用具、簽字筆和奇異筆等的筆記用具、打印機、藥劑塗布容器等,將墨水、化妝水、香水、藥劑等的各種的液體在原始的狀態下貯留,且可以塗布。
習知的被實用化的塗布具,對於將塗布在紙和人的肌膚等的塗布對象物的前述液體,不是由在被中綿等的吸收體(也稱吸藏體)吸收的狀態下貯藏,而是在原始的狀態下貯留,且可以適宜塗布。
這種的塗布具,可使用於無法在被吸收於吸藏體的狀態下保存的種類的液體,例如顏料墨水,這是成為大的優點。顏料系的墨水的優異性,是其發色性良好。在例如眼線筆使用顏料系的墨水的情況,明顯的深的色彩表現是成為可能,使用者可獲得滿足感。當然不限定於眼線筆,筆等的筆記用具,也藉由顏料系的墨水的使用而可獲得鮮明的發色。
專利文獻1、2皆是將墨水在原始的狀態下貯 留,使可以適宜塗布的塗布具。
其中任一的文獻的塗布具,皆將墨水貯留在沿著筒形的外殼的內周面形成的貯留室,將貯留的墨水供給至被安裝於外殼的一端的塗布體的點具有共通性。
相異點,是從貯留室朝塗布體將墨水導引用的構造。
專利文獻1的塗布具,是透過墨水流出控制構件18(親水性不織布20b、墨水流出孔19、親水性不織布20a)、超親水性墨水流動用纖維束8、12、16、及親水性不織布5,將貯留在貯留室(墨水室23)的墨水導引至塗布體(筆體2)(說明書[0021]、第1圖參照)。
專利文獻2的塗布具,是透過與墨水吸藏體5被一體化的墨水連通部4,將貯留在貯留室(墨水收容部1)的墨水導引至塗布體(塗布體3)(說明書[0015]、第1圖參照)。墨水連通部4(墨水吸藏體5),是使用將墨水吸收容易且吐出容易的海綿,或是將聚酯或丙烯酸、醋酸纖維集束的中綿等(說明書[0014]參照)。
將墨水等的液體在原始的狀態下貯留的塗布具必需克服的一個課題,是防止液體從塗布體洩漏(leak and drop)。
例如氣溫的上昇和筆記時的體溫的傳達等的原因使貯留室的內壓提高的情況,液體會從貯留室溢出,溢出的液體會過度地被送至塗布部而超越其保持容量,就會從塗布部洩漏。或是對於塗布具加上衝擊的情況時,液體還會從貯留室漏出,過度被送至塗布部而洩漏。
在此在將液體在原始的狀態下貯留的塗布具中,防止液體從這種塗布體洩漏用的對策是成為必要。
此點,在先前介紹的二個文獻中,是藉由內壓上昇和衝擊而將從貯留室溢出的墨水暫時地保持,防止液體從塗布體洩漏。
專利文獻1的發明,是在超親水性墨水流動用纖維束8、12、16的周圍設置中綿7、11、15。
因此從由內壓上昇和衝擊所產生的貯留室(墨水室23)的異常的墨水的漏出若發生的話,中綿7、11、15是將漏出的墨水吸收保持,防止墨水從塗布體(筆體2)洩漏(說明書[0023]參照)。
專利文獻2的發明的情況,其將從貯留室(墨水收容部1)溢出的墨水吸收保持的角色,是由與墨水連通部4被一體化的墨水吸藏體5達成(說明書[0016]參照)。
前述墨水吸藏體5的毛細管力是比墨水連通部4更低地被設定,在通常時中墨水的吸收被抑制。由此因為墨水吸藏體5是保持墨水為空的狀態,所以可將從貯留室溢出的墨水吸收作為暫時地保持的空間的功能。
因此從由內壓上昇和衝擊所產生的貯留室的異常的墨水的漏出若發生的話,墨水吸藏體5是將漏出的墨水吸收保持,防止墨水從塗布體洩漏(說明書[0016]參照)。
如此依據上述二個文獻的發明的話,墨水是藉由內壓上昇和衝擊而從貯留室溢出的情況,將漏出的墨 水由吸收體(專利文獻1的中綿7、11、15、及專利文獻2的墨水吸藏體5)吸收地暫時地保持。
因此產生將暫時地保持在吸收體的墨水回收的必要性。
此點,在專利文獻1的發明中,將中綿7、11、15由附錐面的墨水保持用構件6、10、14保持,將貯留室(墨水室23)側的密度坡度設定成比塗布體(筆體2)更高。
因此一旦提高的貯留室的內壓若返回至原來的狀態時,被保持於中綿7、11、15的墨水,是被引入密度坡度更高的貯留室的側,朝貯留室被回收(說明書[0015]~[0016]、[0024]參照)。
在專利文獻2的發明中,一旦提高的貯留室的內壓是返回至原來的狀態時,被墨水吸藏體5吸收保持的墨水,會被相對地密度較高的墨水連通部4吸引,朝貯留室被回收(說明書[0016]參照)。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02037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226091號公報
依據專利文獻1、2的發明的話,墨水是藉由內壓上昇和衝擊而從貯留室溢出的情況,將溢出的墨水暫時地保持防止從塗布體洩漏。且,一旦提高的貯留室的內壓是返回至原來的狀態時,可將暫時地保持的墨水朝貯留室回收。
設置將從即貯留室溢出的墨水暫時地保持的領域(容器領域),利用毛細管現象的強弱,將溢出的墨水的暫時的保持及回收地高明地控制。
具體而言,專利文獻1、2的塗布具,是將容器領域,由以纖維束和多孔質材料構成的墨水吸藏體所構成。即,專利文獻1,是將中綿7、11、15作為墨水吸藏體,專利文獻2,是將墨水吸收容易且吐出容易的海綿或是將聚酯或丙烯酸、醋酸纖維集束的中綿作為墨水吸藏體,即皆是藉由中綿形成容器領域(專利文獻1的說明書[0023]、專利文獻2的說明書[0014]參照)。
但是這些的構件,其纖維密度(中綿)和孔徑(海綿)是依據場所而不一定,影響液體的吸引作用的毛細管現象的強度因為是各場所不同,所以在容器領域中,會發生暫時地吸引保持的墨水等的液體容易殘存的問題。
液體殘存在容器領域的話,會有導致容器領域中的液體的保持容量減少的不好的結果。尤其是,顏料墨水,因為顏料會隨著時間的經過從溶液分離,所以從溶液分離的固體狀的顏料會殘存在容器領域,墨水吸藏體的性能,例如對於前述的液體的保持容量和液體的毛細管現象的作用 力會具有變化的可能性。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塗布具,可從將藉由內壓上昇和衝擊而從貯留室溢出的液體暫時地保持於的容器領域,且可將液體不會殘存地確實地抽取。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明的塗布具,是具備:貯留室,是設在外殼內,將液體貯留;及塗布體,是將前述液體藉由毛細管現象吸引並朝塗布面導引;及棒狀的中繼構件,是由比前述塗布體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作用朝前述塗布體將液體導引;及氣液交換領域,是使在將前述塗布體朝下方的狀態下從下方面對於被貯留在前述貯留室的液體氣液交換用的間隙形成地將前述中繼構件圍繞,從前述貯留室朝前述氣液交換用的間隙將液體由比前述中繼構件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吸引保持,朝前述中繼構件導引;及容器領域,是在與前述氣液交換領域連續的位置形成間隙地將前述中繼構件圍繞,將從前述貯留室被推出並通過了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的液體由比前述氣液交換領域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作用暫時地保持;及吸氣通路,是從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經過前述容器領域將前述貯留室與大氣連通。
且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明的塗布具,是具備:將液體貯留的貯留室;及將前述液體藉由毛細管現象吸引並朝一面導引的塗布體;及棒狀的中繼構件,是 由比前述塗布體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作用朝前述塗布體將液體導引;及氣液交換領域,是在將前述塗布體朝下方的狀態下從下方面對於被貯留在前述貯留室的液體地配置,藉由將前述中繼構件定位於至少二處以上的N處的位置,使被分割成使發生比此中繼構件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N個的氣液交換用的間隙形成地將該中繼構件圍繞,從前述貯留室朝前述氣液交換用的間隙藉由毛細管現象吸引液體並朝前述中繼構件導引;及容器領域,是在與前述氣液交換領域連絡的位置,將使發生比此氣液交換領域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非分割的間隙形成地將前述中繼構件圍繞,將從前述貯留室被推出並通過了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的液體暫時地保持;及吸氣通路,是從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經過前述容器領域將前述貯留室與大氣連通。
依據本發明的話,將從貯留室漏出的液體暫時地保持的容器領域,因為是藉由與毛細管現象作用的中繼構件之間的間隙而形成,所以將暫時地被保持於在容器領域的液體吸引抽取時,可以將液體不會殘存地確實地抽取。
EA‧‧‧氣液交換領域
G‧‧‧間隙
G1‧‧‧第1間隙(氣液交換用的間隙)
G2‧‧‧第2間隙(非分割的間隙)
Ga‧‧‧間隙
Gb‧‧‧間隙
IK‧‧‧墨水(液體)
RA‧‧‧容器領域
2‧‧‧墨水室
4‧‧‧墨水連通部
5‧‧‧墨水吸藏體
5‧‧‧親水性不織布
6、10、14‧‧‧墨水保持用構件
7、11、15‧‧‧中綿
8、12、16‧‧‧超親水性墨水流動用纖維束
18‧‧‧墨水流出控制構件
19‧‧‧墨水流出孔
20‧‧‧親水性不織布
20b‧‧‧親水性不織布
101‧‧‧眼線筆
102‧‧‧外殼
102a‧‧‧開口部
102b‧‧‧止動器
103‧‧‧尾栓
111‧‧‧塗布體
111a‧‧‧連結面
111b‧‧‧塗布面
112‧‧‧支架
112a‧‧‧大徑部
112b‧‧‧小徑部
113‧‧‧通氣溝
121‧‧‧中間栓
121a‧‧‧固定部
121b‧‧‧作用部
122‧‧‧貫通孔
123‧‧‧氣液交換用的吸藏體(吸收體)
124‧‧‧吸藏體支架
131‧‧‧貯留室
141‧‧‧容器室
142‧‧‧吸收體
151‧‧‧中繼構件
151a‧‧‧給液部
151b‧‧‧連結部
161‧‧‧吸氣通路
170‧‧‧綿
171‧‧‧替換芯
172‧‧‧卡匣殼
173‧‧‧開口部分
174‧‧‧突接部
181‧‧‧墨水保持體
182‧‧‧圓板狀構件
183‧‧‧墨水保持開縫
[第1圖]顯示第1實施例的塗布具(眼線筆),第1 圖(a)是縱剖前視圖,第1圖(b)是第1圖(a)的A-A線剖面圖,第1圖(c)是第1圖(a)的B-B線剖面圖。
[第2圖]顯示第2實施例的塗布具(眼線筆)的縱剖前視圖。
[第3圖]顯示第3實施例的塗布具(眼線筆),第3圖(a)是縱剖前視圖,第3圖(b)是第3圖(a)的A-A線剖面圖,第3圖(c)是第3圖(a)的B-B線剖面圖。
[第4圖]顯示第4實施例的塗布具(眼線筆)的縱剖前視圖。
[第5圖]顯示第5實施例的塗布具(眼線筆),第5圖(a)是縱剖前視圖,第5圖(b)是第5圖(a)的A-A線剖面圖。
[第6圖]顯示第6實施例的塗布具(眼線筆),第6圖(a)是縱剖前視圖,第6圖(b)是第6圖(a)的A-A線剖面圖。
[第7圖]顯示第7實施例的塗布具(眼線筆),第7圖(a)是縱剖前視圖,第7圖(b)是第7圖(a)的A-A線剖面圖,第7圖(c)是第7圖(a)的B-B線剖面圖。
[第8圖]顯示第8實施例的塗布具(眼線筆),第8圖(a)是縱剖前視圖,第8圖(b)是第8圖(a)的A-A線剖面圖,第8圖(c)是第8圖(a)的B-B線剖面 圖。
[第9圖]顯示第9實施例的塗布具(眼線筆)的縱剖前視圖。
[第10圖]顯示第10實施例的塗布具(眼線筆)的縱剖前視圖。
[第11圖]顯示第11實施例的塗布具(眼線筆)的縱剖前視圖。
[第12圖]顯示第12實施例的塗布具(眼線筆),第12圖(a)是替換芯的縱剖前視圖,第12圖(b)是裝填了替換芯的塗布具的縱剖前視圖。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又,以下說明的實施例的塗布具,是將液體的墨水在原始的狀態下貯留,可以適宜地塗布於眼線的眼線筆的各種適用例。
≪第1實施例≫
參照第1圖(a)~第1圖(c),說明第1實施例。
如第1圖(a)所示,本實施例的眼線筆101,是具有將塗布體111安裝在細長的筒狀的外殼102的一端側,將封入墨水IK的另一端側的開口部102a由尾栓103關閉的構造。
塗布體111是將複數條的纖維集束壓縮者,將纖維束 的長度方向作為軸方向的剖面是形成正圓的棒形狀。因此在各纖維之間發生毛細管現象,在長度方向使液體移動。
這種塗布體111,是後端部分被切斷作成平坦的連結面111a,先端部分是被加工成帶有圓弧的形狀,作為塗布面111b。塗布面111b,是擔任將墨水IK塗布在人的皮膚也就是眼線上的角色。又,對於塗布面111b,是刷毛狀也可以。
在外殼102中,在其內部被壓入中間栓(栓體)121,且被固定在中央附近。藉此外殼102,是具備將墨水IK貯留在後端側(尾栓103側)的貯留室131,在先端側(塗布體111側)具備容器室141。墨水IK,是將尾栓103開放地充填也可以,不設置這種可開放的尾栓情況時,從塗布體側的先口側充填也可以。
眼線筆101,是將被貯留在貯留室131的墨水IK朝塗布體111導引。如此的構造,設有中繼構件151。
中繼構件151,是與塗布體111同樣地,將複數條的纖維集束壓縮,將纖維束的長度方向形成軸方向的剖面為正圓的棒形狀者。因此在各纖維之間產生毛細管現象,在長度方向使液體移動。這種中繼構件151,是將其後端側作成尖的形狀的給液部151a,將先端側作成平坦的連結部151b。
浸在將中繼構件151的給液部151a貯存在貯留室131的墨水IK,藉由將連結部151b與塗布體111的連結面111a接觸,利用在中繼構件151作動的毛細管現 象的作用,從貯留室131朝塗布體111將墨水IK誘導。此情況,毛細管現象作用的力(以下稱為「毛細管力(capillary force)」),是被設定成塗布體111比中繼構件151更強,由此,墨水IK,是從貯留室131經由中繼構件151到達塗布體111的方向地流動。
以下,對於各部的構造更詳細說明。
外殼102,是將先端部形成於先端窄的段狀的例如樹脂成形品,在成為先端窄的先端部中,一體形成有將塗布體111安裝用的支架112。
支架112,是在與外殼102同軸上具備圓筒狀的大徑部112a及小徑部112b。大徑部112a是被配置於小徑部112b的靠外殼102的先端側,將塗布體111在壓入狀態下嵌合。小徑部112b是將中繼構件151在壓入狀態下嵌合。
大徑部112a及小徑部112b是由內部連絡,被保持在大徑部112a的塗布體111的連結面111a及被保持在小徑部112b的中繼構件151的連結部151b,是彼此可接觸。
將外殼102的內部空間二分割的中間栓121,是與外殼102的內周面壓接的形成圓柱形狀的例如樹脂成形品,沿著軸方向具有貫通孔122。此貫通孔122,是在中間栓121被壓入固定於外殼102的狀態下,被定位在與外殼102同軸上。
如第1圖(a)所示,形成於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是形成錐面狀,塗布體111是從位置的眼線筆 101的先端側朝向後端側逐步地縮徑(線性縮徑)。因此貫通孔122的孔的大小,是面向於容器室141的部分最大,面向於貯留室131的部分最小。
且如第1圖(b)、第1圖(c)所示,本實施例的貫通孔122,其剖面形狀,是在中間栓121的軸方向的任一部分皆形成正六角形的形狀。
在外殼102的內部中,被保持在支架112的小徑部112b上的中繼構件151,其給液部151a的側,是在插入貫通孔122的狀態下被保持於中間栓121。給液部151a是貫通貫通孔122,到達貯留室131為止。
支架112的中心軸,是與外殼102的中心軸一致,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也被定位在外殼102的中心軸上。因此,透過支架112及中間栓121被裝設於外殼102內的塗布體111及中繼構件151,是被定位在外殼102的中心軸上。
在此,說明形成於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的尺寸關係。
貫通孔122的成為最小徑的部分(與貯留室131接觸的部分),是設定成在中繼構件151接觸狀態下嵌合的尺寸(第1圖(b)參照)。本實施例的貫通孔,是如上述,剖面是形成多角形狀(正六角形狀),中繼構件151,是與形成正六角形的形狀的貫通孔122的六邊接觸,在與貫通孔122之間形成被分割成六條的間隙Ga。
貫通孔122的成為最大徑的部分(與容器室 141接觸的部分),是設定成中繼構件151成為非接觸狀態的尺寸(第1圖(c)參照)。因此在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是橫跨360°形成單一的間隙Gb。
在貯留室131側存在被分割成六條的間隙Ga,在容器室141側存在單一的間隙Gb,橫跨中間栓121的全長,在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形成有間隙G。此間隙G,因為是在面向於貯留室131的位置被分割成六條,在面向於容器室141的位置成為單一,所以在面向於貯留室131的位置被分割成六條的間隙Ga,是在貫通孔122的中途處成為單一的間隙到達面向於容器室141的間隙Gb。
形成於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的間隙G,是設定成使可橫跨其全長對於墨水IK產生毛細管現象。此情況,被分割成六條的間隙Ga的剖面積是比單一的間隙Gb更小,且因為從面向於貯留室131的部分朝向面向於容器室141的部分呈錐面狀擴張,所以愈接近容器室141毛細管力愈弱。
如以上構成的眼線筆101,是在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的貯留室131側形成氣液交換領域EA,從那朝向容器室141側形成朝軸方向延伸的容器領域RA。且,在容器室141內,如後述,形成有將貯留室131與大氣連絡的吸氣通路161。
氣液交換領域EA,是將從貯留室131被供給的墨水IK保持在由比中繼構件151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 象吸引的氣液交換用的間隙G1(以下稱為「第1間隙G1」),將墨水IK導引至中繼構件151的領域。在面向於即貯留室131的間隙Ga(第1間隙G1)中,由毛細管現象的作用使墨水IK被吸引。此部分的墨水IK,沒有到達貫通孔122的後側,而被保持於間隙Ga的附近。
在本實施例中,將藉由毛細管現象而將墨水IK保持的間隙稱為第1間隙G1,將形成有此第1間隙G1的領域稱為氣液交換領域EA。此情況,本實施例的氣液交換領域EA,不是例如如綿的不定形物,而是藉由在以樹脂成形品的形式被決定的定形的構件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發生的第1間隙G1而形成。
容器領域RA,是與氣液交換領域EA連續地設置,形成可發生比第1間隙G1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間隙G2(以下稱為「第2間隙G2」)將中繼構件151圍繞的領域。
如前述,從面向於貯留室131的間隙Ga藉由毛細管現象被吸引的墨水IK會滯留在間隙Ga的附近,在通常的狀態下,不會到達貫通孔122的後側。這是因為貫通孔122,是形成錐面狀,因為將與中繼構件151之間的間隙G漸漸地擴張,所以愈接近間隙Gb,毛細管力愈弱。在本實施例中,在通常的狀態下,將墨水IK不會移行的間隙稱為第2間隙G2,將形成有此第2間隙G2的領域稱為容器領域RA。
此情況,容器領域RA,不是例如如綿的不定 形物,而是藉由在以樹脂成形品的形式被決定的定形的構件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發生的第2間隙G2而形成。此容器領域RA,是藉由例如內壓的提高等的任何的原因(不是通常的狀態)而從貯留室131使墨水IK被推出的場合,擔任將被推出且通過氣液交換領域EA的墨水IK暫時地保持的角色。
因此眼線筆101,是在塗布體111、及中繼構件151、及形成於間隙Ga部分的氣液交換領域EA、及從氣液交換領域EA至間隙Gb部分的容器領域RA的四處,發生毛細管現象。
這些的各部中的毛細管力的強弱關係,是將在塗布體111發生的毛細管力設成CP1、將在中繼構件151發生的毛細管力設成CP2、將在氣液交換領域EA發生的毛細管力設成CP3、將在容器領域RA發生的毛細管力設成CP4的話,成為CP1>CP2>CP3>CP4...............式1的關係。
又,在容器領域RA中,藉由上述的錐面形狀,隨著朝容器室側移行使其毛細管力逐步地變弱。
說明吸氣通路161。
貯留室131,是在塗布體111中墨水IK被消耗的話就成為負壓。因此供給空氣至成為負壓的貯留室131用的結構是成為必要。因此設置的是吸氣通路161。
在塗布體111中墨水IK被消耗的話,首先使 被保持於第1間隙G1的墨水IK透過中繼構件151被供給至塗布體111,使被保持在氣液交換領域EA的墨水IK被消滅。由毛細管現象的作用使液體移動的情況,液體是從毛細管力最弱的部分朝強力的部分移動(上述式1參照)。
本實施例,是利用在氣液交換領域EA發生的墨水IK的消滅的現象,將氣液交換領域EA及與其連結的容器領域RA及容器室141作為吸氣通路161的一部分利用。且將吸氣通路161的剩下的一部分形成於支架112。在即支架112中,在大徑部112a的內壁的一部分及小徑部112b的內壁的一部分,各別形成在塗布體111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產生間隙的通氣溝113。藉此容器室141是從支架112的先端部與外部連接,形成有將貯留室131與大氣連絡的吸氣通路161。
說明如上述構成的眼線筆的作用。
被貯留在貯留室131的墨水IK,是由毛細管現象的作用朝中繼構件151被吸引,從彼此接觸的連結部151b透過連結面111a被供給至塗布體111。塗布體111的毛細管力因為是比中繼構件151更強力(上述式1參照),所以將被供給的墨水IK朝塗布面111b導引。此時中繼構件151及塗布體111是成為將墨水IK含浸保持的狀態。
又,在此狀態下,被貯留在貯留室131的墨水IK,也朝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的間隙 Ga(第1間隙G1)被吸引,充滿氣液交換領域EA。因此吸氣通路161成為被關閉的狀態。
對於此,由塗布體111將墨水IK塗布的話,毛細管力最弱的氣液交換領域EA的墨水IK是朝向塗布體111被移送,使被保持在氣液交換領域EA的墨水IK被消滅。如此的話吸氣通路161會開通,藉由使與被塗布的墨水等同量的大氣流入貯留室131而成為可平順地塗布。
塗布體111中的墨水IK的消耗若停止的話,在氣液交換領域EA中再度成為墨水IK被充滿的狀態。藉由反覆這種作用,朝塗布對象物也就是眼線進行墨水IK的塗布。
如本實施例,在將墨水由原始的狀態貯留,且適宜地塗布的眼線筆中,防止墨水從塗布體洩漏是成為長年的課題。這種墨水洩漏的發生原因,是因為墨水貯留的貯留室的內壓的提高、和被施加在眼線筆上的衝擊。
本實施例的眼線筆101,是對於這種墨水IK的洩漏的現象,實施雙重的防止對策。
防止對策的一個是容器領域RA中的墨水IK的保持,另一個是容器室141中的墨水IK的保持。
即,藉由溫度上昇等而使貯留室131的內壓提高、對於外殼102施加強力的衝擊的話,墨水IK會從貯留室131被推出,並流入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的間隙G,且會通過氣液交換領域EA朝外部流出,但 是藉由容器領域RA將墨水IK暫時地保持。且,眼線筆101即使是朝任何的角度傾斜的情況,容器領域RA也可由毛細管現象的作用維持墨水IK的保持狀態。
此情況,超過容器領域RA的容量的墨水IK是流入間隙G的話,墨水IK會從容器領域RA溢出,該溢出的墨水IK會流入容器室141並被保持。
因此依據本實施例,藉由內壓變動和衝擊而從貯留室131使墨水IK被推出的場合,墨水IK是由容器領域RA、進一步由容器室141暫時地保持。此結果,可以雙重地防止墨水IK從塗布體111洩漏。
但是對於在容器領域RA、進一步在容器室141被暫時地保持的墨水IK,其回收是可能的。說明這種墨水IK的回收。
首先說明被保持在容器領域RA的墨水IK的回收。
被保持於容器領域RA的墨水IK,是一旦提高的貯留室131的內壓返回至原壓力的話,會朝毛細管力更強力的氣液交換領域EA側被吸引(上述式1參照),朝貯留室131被回收。或是塗布體111中的塗布動作被進行的話,朝毛細管力更強力的中繼構件151被吸引(上述式1參照),朝塗布體111被回收。
藉此被貯留在容器領域RA的墨水IK被抽取,容器領域RA是復歸至初期狀態。此時,容器領域RA是藉由將中繼構件151圍繞的間隙G而形成,尤其 是,本實施例的容器領域RA,因為是藉由將中繼構件151圍繞的非分割的間隙G而形成,所以墨水IK不會殘存。
以下,敘述其理由。
中間栓121是藉由稱為樹脂成形品的定型構件而形成,對於此,中繼構件151是藉由將複數條的纖維集束壓縮而形成。因此,形成於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的製造誤差是比較小,對於此,中繼構件151製造誤差會變大。具體而言,中繼構件151的製造誤差的尺寸,是成為貫通孔122的製造誤差的尺寸的十倍程度。
因此有關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的間隙(第1間隙G1、第2間隙G2),必然無法期望高精度。
假設,容器領域RA也與氣液交換領域EA同樣地,形成剖面多角形的形狀,將第2間隙G2分割成複數的場合(在容器領域中,貫通孔的內面是藉由由複數處與中繼構件抵接的第2間隙是被分割成複數的情況)的話,第2間隙G2的各分割領域的剖面積,無論中繼構件151的軸方向或與軸垂直交叉的方向皆無法一定。由此,在第2間隙G2的各分割領域中的毛細管力會發生變動。
如此的話氣液交換進行時,彼此連絡的第1間隙G1、及第2間隙G2的各分割領域之中,會發生毛細管力弱的領域的墨水IK首先會被消滅的現象。在此情況下,毛細管力強力的領域的墨水IK儘管是殘存在容器領 域RA,在第1間隙G1及第2間隙G2的一部分中吸氣通路161被開放,朝貯留室131的空氣的導入被促進。其結果,貯留室131的內部的壓力是成為與大氣壓平衡,殘存在容器領域RA的墨水IK無法回收的問題會發生。
對於此在此本實施例中,因為形成容器領域RA的第2間隙G2是非分割地形成(貫通孔的內面不與中繼構件接觸),所以無法從容器領域RA的一部分將墨水IK回收的問題不會發生。
即,在本實施例中,因為形成容器領域RA的第2間隙G2是非分割(貫通孔的內面不與中繼構件接觸),所以殘存在容器領域RA的墨水IK是成為可全部回收。
因此依據本實施例,在容器領域RA殘存墨水IK的情況的問題,例如墨水IK的保持容量減少,或是在毛細管現象的作用力發生變動等的性能的變動,不會發生於容器領域RA。
接著說明被保持在容器室141的墨水IK的回收。
被保持在容器室141的墨水IK,是使塗布體111朝向上方的方式使眼線筆101傾斜的話,朝向容器領域RA的出口被收集。如此的話由毛細管現象的作用朝容器領域RA被吸引。
墨水IK是朝容器領域RA被吸引的話,如以上說明,朝貯留室131被回收,或是朝塗布體111被回收。
以上,依據本實施例,氣液交換領域EA,因為是將氣液交換用的第1間隙G1形成地將中繼構件151圍繞,所以毛細管力的強度穩定,可以將與容器領域RA之間的毛細管力的強度的關係(上述式1參照)保持在穩定的狀態。
因此對於氣液交換領域EA及容器領域RA及交界區分,可以極力地減少各製品的參差不一。
又,氣液交換領域EA,是貫通孔的內壁與中繼構件151接觸將中繼構件151定位較佳。本實施例的貫通孔的內壁,是形成被分割成至少二個以上的N個(本實施例中為六個)的氣液交換用的第1間隙G1的方式,由N處(在本實施例中為六處)的位置與中繼構件151接觸將中繼構件151定位。即,本實施例的貫通孔122,因為是成為六角形狀,所以由六處與中繼構件151接觸,對於氣液交換用的第1間隙G1,是沿著圓周方向被分割成六個。
由此可以將第1間隙G1的大小正確地決定,可以將氣液交換領域EA的毛細管力的參差不一極力減少。
且容器領域RA,其將中繼構件151圍繞的內面形狀,因為是從氣液交換領域EA的側呈錐面狀擴散形成,所以形成氣液交換領域EA及容器領域RA的貫通孔122的形狀可以單純,可以達成其製造的容易化。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別的實施例。
又,在以下說明的實施例中,對於與上述的第1實施 例相同的部分,是附加同一的參照符號,省略詳細的說明。
≪第2實施例≫
如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眼線筆,是在容器室141內,將中繼構件151圍繞的方式將吸收體142安裝。
吸收體142,是例如將聚酯、丙烯酸、醋酸等的纖維複數條交纏的中綿狀者,在纖維及纖維之間的間隙使毛細管現象作用將墨水IK吸引,將被吸引的墨水IK保持。在這種吸收體142所發生的毛細管力,是比發生於氣液交換領域EA的毛細管力更弱地被設定。
依據這種構成的話,超過容器領域RA的容量的墨水IK流入間隙G,墨水IK從容器領域RA溢出並朝容器室141流出的情況,流出的墨水IK會被吸收保持在吸收體142。
且被保持在吸收體142的墨水IK,接著由塗布體111進行塗布動作時,被毛細管力更強力的中繼構件151吸引(上述式1參照),被供給至塗布體111。
因此依據本實施例,可以消解墨水IK在容器室141的內部自由地移動的不穩定的狀態,可以更確實地防止墨水IK從塗布體111洩漏。
≪第3實施例≫
如第3圖(a)所示,本實施例的眼線筆,其中間栓 121,是具有:對於外殼102的固定部121a、及具備形成氣液交換領域EA及容器領域RA的貫通孔122的作用部121b。固定部121a,是與外殼102的內面嵌合的方式形成大徑的圓筒形狀,作用部121b,是在固定部121a的中央部形成朝容器室側伸出的小徑的圓筒形狀。
固定部121a是被配置於貯留室131側,將貯留室131的一部分構成。且,作用部121b是被配置於容器室141側,在內部形成貫通孔122。即,貫通孔122,是與上述的實施例同樣,貫通中繼構件151,在與中繼構件151之間產生間隙。此情況,中繼構件151,是將貫通孔122完全地貫通,將貯留室側的端部的給液部151a,到達由固定部121a所構成的貯留室131為止。
如第3圖(b)、第3圖(c)所示,本實施例,不是將貫通孔122,如上述的實施例,形成於錐面狀,而是藉由可改變面向於貯留室131的側及面向於容器室141的側的形狀,使發生毛細管力的強弱。即,形成於作用部121b的貫通孔122,是形成面向於貯留室131的部分及面向於容器室141的部分不同的形狀。
具體而言,貫通孔122的剖面形狀,是在面向於貯留室131的部分形成正八角形(第3圖(b)參照),在面向於容器室141的部分形成正六角形(第3圖(c)參照)。因此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的間隙G,是在面向於貯留室131的位置被分割成八條(間隙Ga),在面向於容器室141的位置被分割成六條(間隙 Gb)。因此,在面向於貯留室131的位置形成正八角形的貫通孔122,是在移行至容器室側的中途處被轉換成正六角形的形狀,並到達面向於容器室141的位置。即在面向於貯留室131的位置被分割成八條的間隙Ga,是在貫通孔122的中途處被減數成六條,至面向於容器室141的六條的間隙Gb。
說明形成於上述的作用部121b的氣液交換領域EA及容器領域RA。
墨水IK是被吸引至面向於貯留室131的間隙Ga的話,墨水IK不會到達貫通孔122的後側,而殘留在間隙Ga的附近。如此的話墨水IK殘留的間隙是第1間隙G1,在此領域形成氣液交換領域EA。因此間隙G之中,在第1間隙G1以外的領域形成有容器領域RA(第2間隙G2)。
從面向於貯留室131的間隙Ga被吸引的墨水IK殘留的領域,不一定必要是八條及六條的間隙G的數量和形狀。因此在如此的間隙G的數量和形狀及第1間隙G1及第2間隙G2之間不具有因果關係。
但是從第3圖(b)、第3圖(c)也明顯可知,被分割成八條的間隙Ga是比被分割成六條的間隙Gb更狹窄。因此間隙Ga的毛細管力是比間隙Gb強,比較在第1間隙G1發生的毛細管力、及在第2間隙G2發生的毛細管力的話,在第1間隙G1發生的毛細管力比在第2間隙G2發生的毛細管力更強的上述式1的關係是成立。
在這種構成中,本實施例的眼線筆101,也可產生與第1實施例的眼線筆101同樣的作用效果。
且依據本實施例,容器領域RA,其氣液交換領域EA是X角的多角形(在本實施例中為八角形),對於此,各邊是形成與中繼構件151接觸的X-n角的多角形的形狀(在本實施例中為六角形)。由此,形成氣液交換領域EA及容器領域RA的貫通孔122,因為是橫跨全長與中繼構件151接觸,所以間隙被精度佳地維持並且形狀可以單純,可以達成製造的容易化。即,在容器領域RA,因為貫通孔122也與中繼構件151接觸將中繼構件151定位,所以第2間隙G2的大小也可以正確地決定,可以將氣液交換領域EA的毛細管力的參差不一極力減少。且,氣液交換領域EA及容器領域RA,因為皆是將第1間隙G1及第2間隙G2的大小正確地決定,所以可以正確地規定氣液交換領域EA及容器領域RA之間的毛細管力的平衡,可以極力地減少各製品的參差不一。
≪第4實施例≫
如第4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眼線筆,是在容器室141內,將中繼構件151圍繞的方式將吸收體142安裝。
吸收體142是藉由將複數條的纖維交纏的例如綿而形成,使發生比氣液交換領域EA更弱的毛細管力。
在這種構成中,超過容器領域RA的容量的墨水IK是流入間隙G,墨水IK從容器領域RA溢出並朝容 器室141流出的情況,流出的墨水IK是被吸收保持在吸收體142。
且被保持在吸收體142的墨水IK,接著由塗布體111進行塗布動作時,被毛細管力更強力的中繼構件151吸引(上述式1參照),被供給至塗布體111。
因此依據本實施例,可以消解墨水IK在容器室141的內部自由地移動的不穩定的狀態,可以更確實地防止墨水IK從塗布體111洩漏。
≪第5實施例≫
如第5圖(a)所示,本實施例,是在中間栓121的固定部121a形成氣液交換領域EA,在作用部121b形成容器領域RA。即,在固定部121a中封入將複數條的纖維交纏的構件例如綿170。綿170因為是在纖維及纖維之間具備間隙Ga,所以在此間隙Ga可發生毛細管現象。
且如第5圖(b)所示,本實施例的作用部121b,是具備剖面正圓形狀的貫通孔122,在與中繼構件151之間形成單一的間隙Gb。此貫通孔122,因為是形成使其剖面形狀及大小無論那一位置皆相同的直線狀形狀,所以間隙Gb的剖面形狀及大小,是在作用部121b的任一位置皆成為一定。
說明形成於固定部121a的氣液交換領域EA、及形成於作用部121b的容器領域RA。
墨水IK是被吸引至由被封入中間栓121的固定部 121a的綿170所生成的間隙Ga的話,墨水IK會遍及綿170的全域。因此綿170的全域,是成為具備氣液交換用的第1間隙G1者,在此領域形成氣液交換領域EA。
形成於作用部121b的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的間隙Gb,是使發生比由被封入固定部121a的綿170所生成的間隙Ga(第1間隙G1)更弱的毛細管力。因此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的間隙Gb是成為第2間隙G2,在此領域形成容器領域RA。
在這種構成中,本實施例的眼線筆101,也產生與第1及第3實施例的眼線筆101同樣的作用效果。
其他,依據本實施例,因為可以依據綿170的壓縮的程度自由地設定在氣液交換領域EA發生的毛細管力的強度,所以與如上述式1所示的中繼構件151及氣液交換領域EA及容器領域RA之間的毛細管力的關係,即,可以容易地導出CP2>CP3>CP4的關係,其微調節也成為容易。
≪第6實施例≫
如第6圖(a)、第6圖(b)所示,本實施例,是在作用部121b中將貫通孔122的內壁形成剖面六角形的形狀,將中繼構件151在接觸狀態下保持。因此中繼構件151,是與形成正六角形的形狀的貫通孔122的六邊接觸,在與貫通孔122之間形成被分割成六條的間隙Gb。
又,貫通孔122,因為是形成使其剖面形狀及大小無論那一位置皆成為相同的直線狀形狀,所以間隙Gb的剖面形狀及大小,是在作用部121b的任一位置皆一定。
這種被分割成六條的間隙Gb,也與第5實施例的單一的間隙Gb同樣,使發生比由被封入固定部121a的綿170所生成的間隙Ga(第1間隙G1)更弱的毛細管力。因此間隙Gb是成為第2間隙G2,在此領域形成容器領域RA。
在這種構成中,本實施例的眼線筆101,也產生與第1、第3及第5實施例的眼線筆101同樣的作用效果。
其他,依據本實施例,容器領域RA,因為是在形成至少被分割成二個以上的N個(在本實施例中為六個)的第2間隙G2的N處(在本實施例中為六處)的位置與中繼構件151接觸,將中繼構件151定位,所以可以將第2間隙G2的大小正確地決定,可以將氣液交換領域EA的毛細管力的參差不一極力減少。
≪變形例≫
對於上述的第1~第6實施例,可進行各種的變形和變更。
對於例如氣液交換領域EA及容器領域RA的其中任一方或是雙方,是將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形成剖面橢圓形狀,在形成被分割成二個第2間隙G2的二處的位置 與中繼構件151接觸,將中繼構件151定位也可以。且,中繼構件151,是貫通孔122的內壁不抵接地被定位也可以。
進一步,上述第1~第6實施例雖是顯示眼線筆101的各種的例,但是可適用於簽字筆和奇異筆等的筆記用具、打印機、藥劑塗布容器等。
≪第7實施例≫
如第7圖(a)所示,設在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其面向於貯留室131的側是形成直線狀形狀,面向於與此部分連絡的容器室141的側是形成錐面形狀。即,形成直線狀形狀的貫通孔122是孔的大小為一定,對於此,形成錐面形狀的貫通孔122是隨著朝向容器室141使孔的大小呈線性擴張。因此,貫通孔122的孔的大小,是面向於貯留室131的部分最小,面向於容器室141的部分最大。
如第7圖(b)所示,形成直線狀形狀的貫通孔122,其剖面是形成正六角形。此部分,是只有在面向於貯留室131的貫通孔122的入口附近形成。
且如第7圖(c)所示,形成錐面形狀的貫通孔122,其剖面是形成正圓形狀。此正圓形狀,形成與同樣地其剖面是正圓形狀也就是中繼構件151的剖面形狀相似形。
形成上述的直線狀形狀的剖面正六角形的部 分、及形成錐面形狀的剖面正圓形狀的部分,是在被保持在各別的形態的狀態下被連結在貫通孔122的內部。其中一例,形成錐面形狀的剖面正圓形狀的部分,是將形成直線狀形狀的部分的剖面正六角形內接觸的大小的正圓作成最小徑,將此部分與形成直線狀形狀的部分連絡。
在此,說明形成於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的尺寸關係。
形成貫通孔122的直線狀形狀的剖面正六角形的部分,是設定成在中繼構件151接觸狀態下嵌合的尺寸(第7圖(b)參照)。因此中繼構件151,是與形成正六角形的形狀的貫通孔122的六邊接觸,在與貫通孔122之間形成被分割成六條的間隙。此間隙,是氣液交換用的間隙(第1間隙G1;氣液交換領域EA)。
形成貫通孔122的錐面形狀的剖面正圓形狀的部分,是設定成中繼構件151是成為非接觸狀態的尺寸(第7圖(c)參照)。因此在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是形成非分割也就是單一的間隙。此間隙,其剖面積是比被分割成六條的第1間隙G1更大,使發生比第1間隙G1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領域,即容器用的間隙(第2間隙G2;容器領域RA)。
在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形成有橫跨中間栓121的全長間隙G,此間隙G,是設定成使橫跨其全長對於墨水IK產生毛細管現象。如上述,第2間隙G2因為是朝向容器室141呈錐面狀擴張,所以愈接近容器室 141毛細管力愈弱。
在本實施例中,也可獲得與第1實施例同樣的作用效果。且,氣液交換領域EA,因為是規定的長度分形成直線狀,所以可謀求中繼構件151的方向性的穩定化,並且可由容器領域將墨水穩定地保持。
≪第8實施例≫
如第8圖(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與如第3圖所示的第3實施例同樣,將具備固定部121a及作用部121b的中間栓121配設在外殼102內。形成於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是與第7實施例同樣,貯留室131側是成為剖面多角形狀(正六角形狀)與中繼構件151的外周接觸(第8圖(b)參照),容器室141側是形成非分割的剖面正圓形狀(第8圖(c)參照)。
如第8圖(b)、第8圖(c)所示,本實施例,不是將貫通孔122形成錐面狀,而是藉由可改變面向於貯留室131的側及面向於容器室141的側的形狀,使發生毛細管力的強弱。即,形成於作用部121b的貫通孔122,是形成面向於貯留室131的部分及面向於容器室141的部分不同的形狀,第1間隙G1的形成,是只有在面向於貯留室131的位置的附近,貫通孔122的大部分的領域是成為第2間隙G2。
在這種構成中,容器領域RA,因為是藉由將貫通孔122成為剖面正圓形狀而形成,所以可以將貫通孔 122的形狀單純化,可以達成中間栓121的製造的容易化。
≪第9實施例≫
如第9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眼線筆,是在如第7圖所示的眼線筆的容器室141內,將中繼構件151圍繞的方式將吸收體142安裝。
吸收體142,是例如將聚酯、丙烯酸、醋酸等的纖維複數條交纏的中綿狀者,在纖維及纖維之間的間隙使毛細管現象作用將墨水IK吸引,將被吸引的墨水IK保持。在這種吸收體142所發生的毛細管力,是比發生於氣液交換領域EA的毛細管力更弱地被設定。
依據這種構成的話,超過容器領域RA的容量的墨水IK流入間隙G,墨水IK從容器領域RA溢出並朝容器室141流出的情況,流出的墨水IK是朝容器用的吸收體142被吸收保持。
且被保持在吸收體142的墨水IK,接著由塗布體111進行塗布動作時,被毛細管力更強力的中繼構件151吸引(上述式1參照),被供給至塗布體111。
因此依據本實施例,可以消解墨水IK在容器室141的內部自由地移動的不穩定的狀態,可以更確實地防止墨水IK從塗布體111洩漏。
≪第10實施例≫
如第10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眼線筆,是在如第7圖所示的眼線筆的貯留室131設有氣液交換用的吸收體123者。吸收體123,是被固定於面向於貯留室131的中間栓121的端面的全面,由例如將聚酯、丙烯酸、醋酸等的纖維複數條交纏的中綿狀者所構成。吸收體123,是在纖維及纖維之間的間隙使毛細管現象作用將墨水IK吸引,將被吸引的墨水IK保持。在吸收體123發生的毛細管力,是與發生於氣液交換用的間隙也就是第1間隙G1的毛細管力同等,或是更強地被設定。
中繼構件151的後端部分的給液部151a是被插入前述吸收體123,中繼構件151,是將吸收體123吸藏的墨水IK從給液部151a吸引,朝塗布體111導引。
這種構成的眼線筆101,也可產生與第7實施例的眼線筆101同樣的作用效果。且,依據本實施例,例如貯留室131的內壓提高使墨水IK一旦被保持於容器室141之後,貯留室131的內壓下降並返回至原壓力時,可以排除因為在氣液交換領域EA的第1間隙G1所產生的尺寸誤差的原因,而使墨水IK殘存在容器領域RA的可能性。
即,因為第1間隙G1是複數條,具體而言被分割成六條,所以藉由中繼構件151的製造誤差,而被分割成六條的各第1間隙G1的剖面積是具有在中繼構件151的軸方向或在與軸垂直交叉的方向皆無法一定的可能性。在此情況下,在第1間隙G1的各分割領域,毛細管 力會發生變動。
如此的話由氣液交換領域EA進行氣液交換時,第1間隙G1的各分割領域之中,會發生毛細管力弱的領域的墨水IK首先會被消滅的現象。這種現象發生時,儘管墨水IK是些微地殘存在容器領域RA,在第1間隙G1及第2間隙G2的一部分中吸氣通路161被開放,朝貯留室131的空氣的導入被促進。如此的話貯留室131的內部的壓力是成為與大氣壓平衡,具有會發生殘存於容器領域RA的墨水IK成為不能回收的問題的可能性。
依據本實施例,被保持於第1間隙G1的墨水IK因為是朝氣液交換用的吸收體123被吸收,所以從第1間隙G1的各分割領域的墨水IK朝貯留室131被回收時,在回收速度發生的慢速是被極力地平準化。因此,可以消解殘存於容器領域RA的墨水IK不能回收的問題。
≪第11實施例≫
如第11圖所示,本實施例,是在面向於貯留室131的中間栓121的端面設置吸收體支架124,在此吸收體支架124收納保持氣液交換用的吸收體123。吸收體支架124,是將與中間栓121別體者固定在中間栓121也可以,與中間栓121一體形成也可以。且,在吸收體支架124中,形成有貫通中繼構件151用的孔。對於此孔,是作為第1間隙G1的一部分形成也可以,或是更大徑地形成地將吸收體123充填的形態也可以。
在這種構成中,本實施例的眼線筆101,也可產生與第7實施例的眼線筆101同樣的作用效果。且,依據本實施例,藉由調節被收納在中間栓121的氣液交換用的吸收體123的量,就可以容易地設定在吸收體123發生的毛細管力的強度。
≪第12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眼線筆101,是如第12圖(a)、第12圖(b)所示,對於具備塗布體111及容器室141的外殼102,將具備貯留室131、中繼構件151、氣液交換領域EA、及容器領域RA的替換芯171可裝卸自如(第12圖(a)是顯示替換芯,第12圖(b)是顯示將替換芯組入的眼線筆)。
替換芯171,是具備一端側開口且另一端側關閉的筒狀的卡匣殼172,將卡匣殼172的開口部分173由中間栓121密封。在中間栓121中,與上述的實施例同樣,安裝有中繼構件151。因此在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及中繼構件151之間,是形成有氣液交換領域EA及容器領域RA。且,在藉由中間栓121被密封的卡匣殼172的內部中,形成有貯留室131,墨水IK是被封入在此貯留室131中。
外殼102,是藉由被配置於容器室141的墨水保持體181而將塗布體111保持。本實施例的墨水保持體181,是將形成圓板狀的複數枚的圓板狀構件182在軸方 向層疊配置的容器用的吸藏體功能者,在各圓板狀構件182之間形成地將墨水IK保持的墨水保持開縫183。
在圖中雖未明示,但是墨水保持體181,是形成與各墨水保持開縫183連絡的墨水誘導開縫(無圖示)。此墨水誘導開縫,是與容器室141及塗布體111連絡。因此在容器室141若墨水IK漏出的情況,墨水保持體181是由毛細管現象的作用從墨水誘導開縫朝墨水保持開縫183將墨水IK吸引保持。對應此時的墨水IK的量,朝複數個某墨水保持開縫183依序使墨水IK被吸引。
且在墨水保持體181中,也形成透過容器室141、容器領域RA、及氣液交換領域EA將貯留室131與大氣連絡用的空氣通路(無圖示)。藉此形成吸氣通路161。
外殼102,是從其開口部102a將替換芯171可裝卸自如。因為將被插入外殼102並到達規定的位置的替換芯171定位在該位置,所以外殼102是在其內壁具備止動器102b。從開口部102a被插入且被止動器102b堰塞的位置是成為替換芯171的規定位置。且,替換芯171,是在與止動器102b接觸的位置,形成板厚較厚且強度被補強的突接部174。
被定位在規定的位置的替換芯171,是將形成於中繼構件151的先端面的連結部151b與形成於塗布體111的後端面的連結面111a連結。此時,中繼構件151的連結部151b是形成凹形狀,因為塗布體111的連結面 111a是形成凸形狀,所以對於連結面111a的連結部151b的密合性提高,可進行更確實的連結。且,被定位在規定的位置的替換芯171,是將其後端部分從外殼102的開口部102a躥出使外部露出。因此藉由將此露出部分抓持,就可以進行對於外殼102的替換芯171的裝卸作業。
進一步,將外殼102的開口部102a密封的尾栓103,是可以將從開口部102a躥出的替換芯171的後端部分覆蓋地形成。
在這種構成中,本實施例的眼線筆101,也可產生與第7實施例的眼線筆101同樣的作用效果。且,依據本實施例,對於外殼102可替換替換芯171。
因此被封入替換芯171的墨水IK被消耗的場合,將原被裝設的替換芯171取下,將墨水IK被充分地封入的替換芯171裝設的話,就可將眼線筆101長期使用。
≪變形例≫
對於上述的第7~第12實施例,可進行各種的變形和變更。
對於例如氣液交換領域EA,是將中間栓121的貫通孔122形成剖面橢圓形狀,將中繼構件151定位在形成被分割成二個第1間隙G1的二處的位置也可以。
且將各實施例的要素適用於其他的實施例也可以。例如在第7及第8實施例的眼線筆101中,將第9實施例顯示的吸收體142配置於容器領域RA也可以。
在第7~第11實施例的眼線筆101中,將由第12實施例顯示的墨水保持體181作為吸藏體設置也可以。
在第7~第11實施例的眼線筆101中,也可以適用第12實施例顯示的替換芯171的構造。有關替換芯,不是上述第12實施例所示的替換芯171的形態,而是上述第7~第11實施例的作為眼線筆101說明的替換芯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對於預先準備的圓筒狀的外裝殼(無圖示),將由上述第7~第11實施例作為眼線筆101說明的替換芯可裝卸自如。
在第12實施例中,雖將中繼構件151及塗布體111直接地接觸連結,但是間接地連絡的構成也可以。例如在外殼102的側將塗布體111及中繼構件151的一部分預先安裝好,將安裝於替換芯171的中繼構件151與此中繼構件151的一部分接觸也可以。
且第7~第12實施例雖是顯示眼線筆101的各種的例,但是也可以適用於簽字筆和奇異筆等的筆記用具、打印機、藥劑塗布容器等。
EA‧‧‧氣液交換領域
G‧‧‧間隙
G1‧‧‧第1間隙(氣液交換用的間隙)
G2‧‧‧第2間隙(非分割的間隙)
Ga‧‧‧間隙
Gb‧‧‧間隙
IK‧‧‧墨水(液體)
RA‧‧‧容器領域
101‧‧‧眼線筆
102‧‧‧外殼
102a‧‧‧開口部
103‧‧‧尾栓
111‧‧‧塗布體
111a‧‧‧連結面
111b‧‧‧塗布面
112‧‧‧支架
112a‧‧‧大徑部
112b‧‧‧小徑部
113‧‧‧通氣溝
121‧‧‧中間栓
122‧‧‧貫通孔
131‧‧‧貯留室
141‧‧‧容器室
151‧‧‧中繼構件
151a‧‧‧給液部
151b‧‧‧連結部
161‧‧‧吸氣通路

Claims (10)

  1. 一種塗布具,其特徵為:具備:貯留室,是設在外殼內,將液體貯留;及塗布體,是將前述液體藉由毛細管現象吸引並朝塗布面導引;及棒狀的中繼構件,是由比前述塗布體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作用朝前述塗布體將液體導引;及氣液交換領域,是形成在將前述塗布體朝下方的狀態下從下方面對於被貯留在前述貯留室的液體氣液交換用的間隙地將前述中繼構件圍繞,從前述貯留室朝前述氣液交換用的間隙將液體由比前述中繼構件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吸引保持,朝前述中繼構件導引;及容器領域,是在與前述氣液交換領域連續的位置形成間隙地將前述中繼構件圍繞,將從前述貯留室被推出並通過了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的液體由比前述氣液交換領域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作用暫時地保持;及吸氣通路,是從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經過前述容器領域將前述貯留室與大氣連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塗布具,其中,前述氣液交換領域及容器領域,是被設在形成於被安裝於前述外殼內的栓體的貫通孔的內壁及中繼構件之間,構成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的前述貫通孔的內壁,是形成被分割成至少二個前述氣液交換用的間隙的方式,至少由二處的位置與前述中繼構件接觸,將該中繼構件定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塗布具,其中,構成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的前述貫通孔,是對於前述中繼構件各邊接觸的方式形成剖面形狀為多角形的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塗布具,其中,前述容器領域,其將前述中繼構件圍繞的貫通孔的形狀是從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的側呈錐面狀擴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塗布具,其中,前述容器領域,是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為X角的多角形的形狀的情況,對於前述中繼構件由具有比X更少的多角形的形狀與中繼構件接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塗布具,其中,具備將從前述容器領域漏出的液體貯留的容器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塗布具,其中,具備吸收體,其是在前述容器室內與前述中繼構件接觸,由比前述氣液交換領域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作用將液體保持。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塗布具,其中,前述外殼,是筒狀地構成,將前述塗布體保持在先端側,在後端側具有可開閉自如的開口部,具備替換芯,其具備前述貯留室及前述中繼構件及前述氣液交換領域及前述容器領域,對於前述外殼可裝卸自如,在被安裝於此外殼的狀態下將前述中繼構件與前述塗布體連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塗布具,其中, 前述替換芯,具備:筒狀的卡匣殼,是一端側開口,另一端側關閉;及中間栓,是將前述中繼構件在軸方向貫通使在與此中繼構件之間形成前述氣液交換領域及前述容器領域,使在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的側形成封入了前述液體的前述貯留室的方式被固定於前述卡匣殼的內部。
  10. 一種塗布具,具備:將液體貯留的貯留室;及將前述液體藉由毛細管現象吸引並朝一面導引的塗布體;及棒狀的中繼構件,是由比前述塗布體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作用朝前述塗布體將液體導引;及氣液交換領域,是在將前述塗布體朝下方的狀態下從下方面對於被貯留在前述貯留室的液體地配置,藉由將前述中繼構件定位於至少二處以上的N處的位置,使被分割成使發生比此中繼構件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N個的氣液交換用的間隙形成地將該中繼構件圍繞,從前述貯留室朝前述氣液交換用的間隙藉由毛細管現象吸引液體並朝前述中繼構件導引;及容器領域,是在與前述氣液交換領域連絡的位置,將使發生比此氣液交換領域更弱的力的毛細管現象的非分割的間隙形成地將前述中繼構件圍繞,將從前述貯留室被推出並通過了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的液體暫時地保持;及吸氣通路,是從前述氣液交換領域經過前述容器領域 將前述貯留室與大氣連通。
TW105124780A 2015-08-07 2016-08-04 塗布具 TW2017058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6668A JP5933792B1 (ja) 2015-08-07 2015-08-07 塗布具
JP2015162496A JP5933793B1 (ja) 2015-08-20 2015-08-20 塗布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878A true TW201705878A (zh) 2017-02-16

Family

ID=5798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4780A TW201705878A (zh) 2015-08-07 2016-08-04 塗布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705878A (zh)
WO (1) WO201702617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7978A1 (zh) * 2021-02-05 2023-06-08 上海羽兮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一种引液元件及具有该元件的液体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2690B1 (ja) * 2018-11-16 2020-01-22 ウィン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塗布具
JP2022108160A (ja) * 2021-01-12 2022-07-25 株式会社トキワ 液状化粧料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113U (ja) * 1982-06-30 1984-01-13 ピアス株式会社 アイライナ−
JPS59179082U (ja) * 1983-05-14 1984-11-30 龍宝堂製薬株式会社 筆記具
JPH0745271B2 (ja) * 1986-09-30 1995-05-17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JPH0259717U (zh) * 1988-10-24 1990-05-01
JP3579035B2 (ja) * 2001-05-24 2004-10-20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塗布具
WO2004000575A1 (ja) * 2002-06-24 2003-12-31 Hics Corporation 筆記具
JP2004050694A (ja) * 2002-07-22 2004-02-19 Hikkusu:Kk 筆記具
US7887246B2 (en) * 2004-06-22 2011-02-15 Yayoi Hori Liquid supply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7978A1 (zh) * 2021-02-05 2023-06-08 上海羽兮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一种引液元件及具有该元件的液体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26176A1 (ja)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59164B1 (ja) 塗布具
JP5224915B2 (ja) フィルター付き吐出容器
KR100946428B1 (ko) 직액식 필기구
TWI260280B (en) Applicator
JP5933792B1 (ja) 塗布具
JP6736144B2 (ja) 塗布具
JP5687529B2 (ja) 塗布具
TW201705878A (zh) 塗布具
WO2005123416A1 (ja) 液体供給装置
WO2017195830A1 (ja) 塗布具
JP2013102910A (ja) 液体供給装置
KR101958956B1 (ko) 압력 변동 완충 기구 및 도포구
JP5933793B1 (ja) 塗布具
JP4871354B2 (ja) 筆記用具
JP6016410B2 (ja) 筆記具
JP2013082193A (ja) 塗布具
KR20210071057A (ko) 도포구
JP5975421B2 (ja) 反転式印判
WO2011035575A1 (zh) 注液笔
JP6042005B1 (ja) 塗布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18886A (zh) 塗布具
TW467834B (en) Writ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21007421A (ja) 塗布具
JP2013031939A (ja) 液体供給装置
JP2021160166A (ja) 液体補給容器及び液体補給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