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0904A - 攝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攝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0904A
TW201700904A TW104119538A TW104119538A TW201700904A TW 201700904 A TW201700904 A TW 201700904A TW 104119538 A TW104119538 A TW 104119538A TW 104119538 A TW104119538 A TW 104119538A TW 201700904 A TW201700904 A TW 2017009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ivoting portion
camera
housing
camera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9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5138B (zh
Inventor
張晏銘
王世斌
Original Assignee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19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5138B/zh
Priority to US15/185,509 priority patent/US1020057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700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0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1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攝像裝置,其包括一本體、一攝像模組及一連桿。攝像模組包括一鏡頭及一影像擷取單元,本體包括一顯示模組,攝像模組電性連接於本體,連桿可伸縮地設於攝像模組與本體之間。

Description

攝像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攝像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本體與攝像模組之間具有連桿的攝像裝置。
攝像裝置包含鏡頭機構與影像感測器。鏡頭機構可將影像聚焦於影像感測器,再由影像感測器將光學影像訊號轉換成電子訊號。傳統攝像裝置的使用方法是由使用者直接以手握持機身來攝取影像,或將攝像裝置直接架設於腳架。
然而,以用手握持來說,由於使用者的手臂長度有限,使攝像裝置的影像擷取範圍受限;以腳架來說,在攝像時,攝像裝置固定於腳架上。但腳架則僅能固定於地上,不論調整攝像裝置方向或遠近皆需再次走到攝像裝置旁調整,且攝像完成後須額外收納腳架,相當不便。
因此,亟需提出一種新的攝像裝置,增加攝像模組的應用彈性。
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攝像裝置,其具備較高的應用彈性。
本發明提出一種攝像裝置。攝像裝置包括一本體、 一攝像模組及一連桿。攝像模組電性連接於本體。連桿可伸縮地設於該攝像模組與該本體之間。
本發明另提出一種攝像裝置。攝像裝置包括一本體、一攝像模組及一連桿。攝像模組包括一鏡頭及一影像擷取單元。本體包括一顯示模組。連桿設於攝像模組與本體之間。
本發明又提出一種攝像裝置。攝像裝置包括一攝像模組、一本體、一攝像模組及一連桿。攝像模組包括一鏡頭及一影像擷取單元,本體包括一顯示模組,攝像模組電性連接於本體,連桿可伸縮地設於攝像模組與本體之間。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攝像裝置
110‧‧‧攝像模組
111‧‧‧鏡頭
112‧‧‧影像擷取單元
113‧‧‧殼體
113a1‧‧‧第一開口
113b1‧‧‧第二開口
113a‧‧‧第二樞接部
113b‧‧‧凹口
113s1‧‧‧第一斜面
113s2‧‧‧第一側面
113s3‧‧‧第二側面
113s4‧‧‧底面
113S‧‧‧容置空間
114‧‧‧第二固定部
115‧‧‧第二卡合件
116‧‧‧第二接點
117‧‧‧第二電源模組
118‧‧‧發光單元
120‧‧‧連桿
1211~121n‧‧‧子連桿
122‧‧‧第一樞接部
124‧‧‧第一卡合件
123‧‧‧第一固定部
122e1‧‧‧第一端面
122e2‧‧‧第二端面
122e3‧‧‧頂面
125‧‧‧角度偵測模組
130‧‧‧本體
131u‧‧‧承載面
132‧‧‧顯示模組
133‧‧‧控制模組
134‧‧‧運算單元
135‧‧‧第一接點
136‧‧‧第一電源模組
137、137’‧‧‧第三樞接部
1371‧‧‧第一連接件
1372‧‧‧第二連接件
A1‧‧‧第一夾角
A2‧‧‧第二夾角
D1‧‧‧第一內徑
D1‧‧‧第二內徑
D3‧‧‧第三內徑
D4‧‧‧內徑
H1‧‧‧第一距離
P1‧‧‧第一方向
P2‧‧‧第二方向
S‧‧‧中心軸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攝像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裝置的分解圖。
第3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裝置沿方向3-3’的局部剖視圖。
第4圖繪示另一實施方式中攝像裝置沿方向3-3’的局部剖視圖。
第5圖繪示第2圖之第一固定部與第二樞接部分離的示意圖。
第6A圖繪示連桿與攝像模組接合的示意圖。
第6B圖繪示連桿與攝像模組分離的示意圖。
第7圖繪示本發明之本體的示意圖。
第8圖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本體的示意圖。
第9圖繪示攝像裝置之攝像模組、連桿及本體之間的局部放大圖。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攝像裝置100的示意圖。攝像裝置100包括一攝像模組110、一連桿120及一本體130。其中,攝像模組110可電性連接本體130,連桿120設於攝像模組110與本體130之間,而本體130與攝像模組110則可藉由連桿120來調整彼此之間的距離。
如第1圖所示,攝像模組110可包括一鏡頭111及一影像擷取單元112。影像擷取單元112可透過鏡頭111擷取一影像。其中,影像擷取單元112可採用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但不以此為限;此外,於另一實施例中,攝像模組110更可包括一發光單元118,其可在擷取影像時,給予補強光亮度。
另一方面,本體130可包括一運算單元134及/或一顯示模組132。於一實施例中,運算單元134還可包括一控制模組133,且控制模組133可作為攝像裝置的控制中心,並可進一步地令運算模組134處理來自於影像擷取單元112的影像;而於另一實施例,則採用運算單元134同時可作為攝像裝置的控制中心,並可處理來自於影像擷取單元112的影像,意即控制模組133的功效也可整合至運 算單元134。
如第1圖所示,於另一實施例中,攝像模組110更可包括一角度偵測模組125。角度偵測模組125可偵測攝像模組110與連桿120之間的角度及/或相對角度的變化量。進一步地,控制模組133及/或運算單元134可依據角度偵測模組125所輸出角度及/或相對角度的變化量,判斷所擷取的影像的水平方向、鉛錘方向及地心引力方向之至少一者與顯示模組132的顯示屏(未標示)的水平方向及/或鉛錘方向的相對位置。其後,可再由判斷結果,將所擷取的影像呈現於顯示模組132上。其中,角度偵測模組125可以具有偵測方位功能的元件,包含但不限於是加速度偵測器、陀螺儀...等。
於再一實施例中,攝像模組110及本體130之至少一者還可包括一記憶單元(未繪示)。並且,所擷取的影像的水平方向、鉛錘方向及地心引力方向之至少一者與顯示模組132的顯示屏(未標示)的水平方向及/或鉛錘方向的相對位置可儲存於記憶單元中。
於一實施例中,連桿120包括複數段彼此相接合的子連桿1211~121n,其中相接合的子連桿1211~121n依序具有漸增或漸減的外徑。舉例而言,當連桿120被拉伸而延長時,離本體130愈遠的子連桿可採用愈小的外徑。例如,連接攝像模組110的子連桿121n的外徑最小,而連接本體130的子連桿1211的外徑最大。但不以此為限,另一實施例中,離本體130愈遠的子連桿121n可採用外徑漸增的子連桿。
第2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裝置100的分解圖。第3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裝置100沿方向3-3’的局部剖視圖。第4圖繪示另一實施方式中,攝像裝置100沿方向3-3’的局部剖視圖。
如第2至4圖所示,連桿120包括一第一樞接部122及二第一固定部123。第一樞接部122具有一第一端面122e1及一第二端面122e2,其中第一端面122e1及第二端面122e2可相對地設置,且二第一固定部123分別設於第一端面122e1及第二端面122e2。其中,第一固定部123之表面可為一平面、一弧面或一斜面,如第3圖所示,第一固定部123之表面為平面;如第4圖所示,第一固定部123則為斜面。
再如第2至4圖所示,攝像裝置100更包括一殼體113,且殼體113包括一第二樞接部113a,攝像模組110則容置於殼體113內。具體而言,第二樞接部113a具有一第一側面113s2及一第二側面113s3,第一側面113s2及第二側面113s3可相對地設置。其中,殼體113可採用具有可撓性、韌性及/或彈性的材料製作而成,包含但不限於塑膠、橡膠、金屬,或摻雜塑膠、橡膠及金屬中知至少一者的材料。
於一實施例中,連桿120與攝像模組110可藉由第一樞接部122與第二樞接部113a相接合,且二第一固定部123可分別與第二樞接部113a之第一側面113s2及一第二側面113s3相互接合或卡扣。於另一實施例,第二樞接部113a之內徑大於第一樞接部122之內徑,例如,第二樞接部113a之第一側面113s2 的第三內徑D3大於第一樞接部122的內徑D4。此外,第二樞接部113a更包括一容置空間113S,第一樞接部122可設置於第二樞接部113a的容置空間113S內,並可於容置空間113S內與第二樞接部113a相對轉動。
如第3至4圖所示,殼體113更包括二第二固定部114,二第二固定部114可設置於殼體113外側,或設置於第二樞接部113a。於一實施例中,第二固定部114分別設於相對第二樞接部113a之第一側面113s2及第二側面113s3相對應的殼體113外,二第二固定部114的位置更分別與第二樞接部113a內的第一樞接部122之二第一固定部123相互固定。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23與第二固定部114可透過一磁吸力相互吸引,因此即使第一固定部123與第二固定部114之間隔著殼體113,仍可彼此固定。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23與第二固定部114之一者可採用可產生磁場的材料,例如其具有鐵磁性,包含但不限於磁鐵,而另一者可具有順磁性,如金屬,因此可相互吸引;或者,第一固定部123與第二固定部114二者皆採用可產生磁場的材料。
如第2至4圖所示,第二樞接部113a包括一第一開口113a1及一第一斜面113s1,第一斜面113s1設置在第一側面113s2及第一開口113a1之間,而第一開口113a1具有一第一內徑D1,其小於二第一固定部123之間的第一距離H1。殼體113更包括一凹口113b,與第二樞接部113a相接合,凹口113b具有一第二開口113b1及一第二內徑D2;第二內徑D2於本實施例中為一漸變的內徑, 例如,凹口113b的內徑大小是自第二開口113b1往第二樞接部113a的第一開口113a1方向漸變,具體而言第二內徑D2實質上大於或等於第一內徑D1。
參考第2至4圖,於一實施例中,在第一樞接部122與第二樞接部113a組配的過程中,可使第一樞接部122自第二開口113b1置入第二樞接部113a,並經由第二內徑D2通過第一開口113a1。進一步地,雖然第一內徑D1小於二第一固定部123之間的第一距離H1,然由於殼體113具有可撓性、韌性及/或彈性,當第一樞接部122進入第一開口113a1時,可使得殼體113被撐開,因而可讓第一樞接部122與第二樞接部113a相組配。由此,位於第二樞接部113a內的第一樞接部122因第一內徑D1小於二第一固定部123之間的第一距離H1便不容易脫落。
此外,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斜面113s1與第一側面113s2之間具有一第一夾角A1,其中第一夾角A1之角度可大於或實質等於90度。舉例而言,於第3圖中,第一角度A1大於90度;於第4圖中,第一角度A1實質等於90度。
於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樞接部122容置於第二樞接部113a內時,由於第一斜面113s1與第一側面113s2之間存在第一夾角A1,可使得第一樞接部122與第二樞接部113a不自然脫離;當欲拆分第一樞接部122與第二樞接部113a,則第一樞接部122可透過第一斜面113s1的引導而與第二樞接部113a脫離。
如第2至4圖所示,連桿120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合件124, 殼體113包括至少一第二卡合件115,第一樞接部122具有一頂面122e3,第二樞接部113a具有一底面113s4。其中,頂面122e3設置於第一端面122e1及與第一端面122e1相對應的第二端面122e2之間,第一卡合件124設置在頂面122e3;底面113s4與第一開口113a1相對應,並設於第一側面113s2及第二側面113s3之間,第二卡合件115設置於底面113s4。當各第二卡合件115分別卡扣於相對應之各第一卡合件124時,第一樞接部122之頂面122e3與第二樞接部113a之底面113s4相對。一實施例中,第一卡合件124係凹部,而第二卡合件115係凸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卡合件124可以是凸部,而第二卡合件115可以是對應的凹部。此外,凸部及凹部可以是長條形、點狀等任意形狀,而凹部的外型可對應凸部。其中,第一卡合件124與第二卡合件115的數量可分別為一個及/或複數個。
如第1至4圖所示,若採用複數第一卡合件124及複數第二卡合件115,則可使第一卡合件124及第二卡合件115繞第一樞接部122的一中心軸S排列。當第一樞接部122與第二樞接部113a相對轉動時,使殼體110與本體130之間具有一第二夾角A2,使殼體110與連桿120透過第一卡合件124與第二卡合件115的相互卡合而固定連桿120與攝像模組110之間的第二夾角A2之角度。由於分別在第一樞接部122及第二樞接部113a設置複數第一卡合件124及複數第二卡合件115,通過第一卡合件124及第二卡合件115的相互咬合,可使連桿120與殼體110之間的第二夾角A2呈現多段的角度。進一步地,複數第一卡合件124之間可等距地環設於第一樞 接部122上,且複數第二卡合件115之間也可等距地環設於第二樞接部113a上。
第5圖繪示第2圖之第一固定部123與第二樞接部113a分離的示意圖;第6A繪示連桿120與攝像模組110接合的示意圖;第6B圖繪示連桿120與攝像模組110分離的示意圖。
如第5至6B所示,由於第二樞接部113a包括容置空間113S,使連桿120的第一樞接部122可往第一開口113a1的方向,即第一方向P1移動,進而解除第一固定部123與第二固定部114(第二固定部114繪示於第3圖)的固定關係;然後,連桿120與攝像模組110可繞中心軸S相對轉動,以調整連桿120與攝像模組110之間的第二夾角A2之角度。第二夾角A2之角度調整完成後,再將連桿120往第二樞接部113a的方向,即第二方向P2推入,使第一樞接部122的各第一卡合件124卡合於對應的第二卡合件115,使連桿120與攝像模組110之間的第二夾角A2保持於一固定角度,且藉由第一固定部123與第二固定部114相互卡扣也可使連桿120與攝像模組110較穩固地接合。
此外,如第5圖所示,第一側面113s2呈長形,例如呈橢圓形,然亦可為矩形而不以此為限。另一方面,第一固定部123例如是圓形,然亦可為矩形或方形。本發明實施例不限定第一側面113s2及/或第一固定部123的形狀,只要第一側面113s2可提供使第一樞接部122形成容置空間113S即可。
此外,第二側面113s3的結構類似第一側面113s2 的結構,且第二側面113s3與第二固定部114的接合關係類似第一側面113s2與第一固定部123的接合關係,容此不再贅述。
第7圖繪示本發明之本體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中,以控制模組133及顯示模組132更設置於本體130上為例。本體130更可以為一握持狀,且形狀可為柱狀體結構。而顯示模組132顯示攝像模組110之鏡頭111擷取的影像,並可藉由顯示模組132顯示已擷取的影像。其中,在顯示模組132顯示影像之前,還可先藉由運算模組134及/或控制模組132處理影像。此外,本體130還可包括一通訊單元(未繪示),其可使攝像裝置100與其他電子裝置進行電性連接及/或傳送與接收資訊。
於二實施例中,攝像裝置100更可藉由控制模組133來控制顯示模組132及/或攝像模組110。其中,控制模組133可設置於本體130上並可與運算模組134或顯示模組132電性連結。控制模組133包括至少一機械式控制鍵及/或至少一電子式控制鍵,包含但不限於快門鍵、功能鍵、設定鍵、選擇鍵...等,其中電子式控制鍵又可透過顯示模組132呈現,亦即顯示模組132可包括一觸控式面板,而電子式控制鍵通過觸控式面板接受一來自於外部的控制指令。此外,攝像裝置100也可透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控制攝像模組110。若採用有線的方式,電連接線(未繪示)可設於連桿120內,通過連桿120連接攝像模組110與本體130;若採用無線的方式,本體130可採用藍芽(Bluetooth)或WiFi技術控制攝像模組110,但不用以限制本發明。
如第7圖所示,本體130具有一承載面131u,顯示模組132可安置於承載面131u上,且其與本體130相對可動。具體而言,本體130還可包括一第三樞接部137,其設置於承載面131u並可樞接顯示模組132於本體130,使顯示模組132與本體130可相對旋轉、翻轉或移動。一實施例中,第三樞接部137具有一軸向(未標示),其可與承載面131u實質垂直,使顯示模組132可於承載面131u上轉動,然不用以限定本發明,第三樞接部137亦可具有多轉軸,讓顯示模組132與本體130可相對旋轉、翻轉或移動。其中,第三樞接部137可採用樞軸或鉸鏈。
第8圖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本體130’的示意圖。第三樞接部137’係採用球接頭,使顯示模組132與本體130可繞X、Y及Z軸相對轉動,其中Z軸可以是連桿120的延伸軸向,而Y軸可以是承載面131u的法線方向。第三樞接部137’包括相連接之一第一連接件1371與一第二連接件1372,其中第一連接件1371為柱狀結構,第二連接件1372呈球體,且第二連接件1372設置於第一連接件1371的一端。具體而言,第一連接件1371可樞接於顯示模組132,第二連接件1372可樞接於本體130,使得顯示模組132可藉由第三樞接部137與本體130可動地相接合。
此外,第三樞接部137亦可樞設在承載面131u之任一角落、一任邊緣或任一處以及本體130之間。藉此,第三樞接部137可使顯示模組132移動至承載面131u之外;另一方面, 第三樞接部137亦可樞設在顯示模組132之其中之一邊及本體130之間,以藉由第三樞接部137自本體130於實質平行Z軸的方向上轉動,再於實質平行Y軸的方向上移動至承載面131u之外(未繪示);當然顯示模組132亦可先於實質平行Y軸的方向上移動離開承載面131u後,再於實質平行Z軸的方向上轉動。
本發明實施例不限定第三樞接部137及137’的形式,只要第三樞接部137及137’可使顯示模組132相對本體130具有至少一自由度即可。
第9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裝置100之攝像模組110、連桿120及本體130之間的局部放大圖。於一實施例中,本體130與攝像模組110還可分別包括至少一接點及一電源模組。舉例而言,本體130包括相互電連接之至少一第一接點135及一第一電源模組136,攝像模組110包括至少一第二接點116及一第二電源模組117,第一接點135與第二接點116可電性連接。其中,當攝像模組110與本體130因連桿120收納而處於一收合狀態時,第一接點135與第二接點116可電性接觸,進一步地,可使第一電源模組136與第二電源模組117透過第一接點135及第二接點116而相互充電。其中,第一電源模組136及第二電源模組117可以分別為一一次性電池或一可重複充電電池。
此外,攝像模組110及/或本體130還可包括一連接埠(未繪示)。一外部電源可透過連接埠對攝像模組110的第二電源模組117及/或本體130的第一電源模組136充電。
綜合上述,攝像模組110與本體130之間的相對距離及/或夾角可透過連桿120調整,可提升攝像裝置100的靈活使用度。另一方面,由於攝像模組110與本體130以連桿120相接合,因此攝像模組110、連桿120與本體130可一起攜帶,使攝像裝置100具備可攜性。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攝像裝置
110‧‧‧攝像模組
111‧‧‧鏡頭
112‧‧‧影像擷取單元
118‧‧‧發光單元
120‧‧‧連桿
1211~121n‧‧‧子連桿
125‧‧‧角度偵測模組
130‧‧‧本體
132‧‧‧顯示模組
133‧‧‧控制模組
134‧‧‧運算單元
A2‧‧‧第二夾角

Claims (10)

  1. 一種攝像裝置,包括:一本體;一攝像模組,電性連接於該本體;以及一連桿,可伸縮地設於該攝像模組與該本體之間。
  2. 一種攝像裝置,包括:一攝像模組,包括一鏡頭及一影像擷取單元;一本體,包括一顯示模組;以及一連桿,設於該攝像模組與該本體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該本體更包括一第三樞接部,該顯示模組藉由該第三樞接部設置於該本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攝像裝置,更包括一殼體,該連桿包括一第一樞接部,該殼體包括一第二樞接部,該連桿及該殼體藉由該第一樞接部與該第二樞接部相接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攝像裝置,更包括一殼體,該連桿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合件,該殼體包括至少一第二卡合件,該第一卡合件與該第二卡合件卡合,使該連桿及該攝像模組之 間具有一第二夾角。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攝像裝置,更包括一殼體,該連桿更包括一第一固定部,該殼體包括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之至少一者具有磁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1或2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該本體包括至少一第一接點及一第一電源模組,該攝像模組包括至少一第二接點及一第二電源模組,該第一電源模組及該第二電源模組藉由該第一接點與該第二接點電性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1或2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該連桿包括複數段相接合的子連桿,該等子連桿依序具有漸增或漸減的外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1或2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該殼體具有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一側面,該第一斜面與該第一側面之間具有一第一夾角。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1或2項所述之攝像裝置,更包括一控制模組,且該控制模組具有至少一機械式控制鍵及/或至少一電子式控制鍵。
TW104119538A 2015-06-17 2015-06-17 攝像裝置 TWI695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9538A TWI695138B (zh) 2015-06-17 2015-06-17 攝像裝置
US15/185,509 US10200579B2 (en) 2015-06-17 2016-06-17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9538A TWI695138B (zh) 2015-06-17 2015-06-17 攝像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0904A true TW201700904A (zh) 2017-01-01
TWI695138B TWI695138B (zh) 2020-06-01

Family

ID=57588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9538A TWI695138B (zh) 2015-06-17 2015-06-17 攝像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0579B2 (zh)
TW (1) TWI6951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5673B (zh) * 2019-05-30 2020-12-15 湖南城市学院 一种人类视觉检测系统
CN114413772A (zh) * 2022-01-14 2022-04-29 光子(深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光斑检测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9849B1 (en) * 1999-01-28 2002-04-09 Vosi Technologies, Inc. Remote inspection device
US7484413B2 (en) * 2003-12-12 2009-02-03 The Boeing Company Remote radius inspection tool for composite joints
AU2005291952A1 (en) * 2004-09-30 2006-04-13 Boston Scientific Limited Adapter for use with digital imaging medical device
CN201152920Y (zh) * 2008-01-09 2008-11-19 陈帆 一种手持式照相机自拍支架
CN201489190U (zh) 2009-04-01 2010-05-26 赖荣昌 内视摄影棒
JP2012045732A (ja) * 2010-08-24 2012-03-08 Takayuki Yoshiraku シート状体
CN201965203U (zh) * 2010-10-20 2011-09-07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一种智能型设备状态检测仪
US9294737B2 (en) * 2012-08-23 2016-03-22 Siemens Energy, Inc. Flexible linkage camera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sual inspection of off line industrial gas turbines and other power generation machinery
CN104776302A (zh) 2014-01-10 2015-07-15 赵百华 相机手机自拍伸缩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00579B2 (en) 2019-02-05
US20160373625A1 (en) 2016-12-22
TWI695138B (zh) 2020-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9810B (zh) 全景景象拍攝及瀏覽之行動裝置、系統及方法
US20170237908A1 (en) 360 degree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enclosed in a ball-shape housing
US20190219224A1 (en) Horizontal posture maintaining device and posture maintaining device driving method
KR101395354B1 (ko) 파노라마 카메라
US9686468B2 (en) Imaging apparatus
US20150341555A1 (en) Panoramic camera
TWI653523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3195419U (ja) 高倍率/低倍率顕微拡大レンズ
CN106331437B (zh) 摄像装置
JP2013066086A (ja) 撮像装置
TW201700904A (zh) 攝像裝置
TWI446089B (zh) 鏡頭擴充座
KR101979787B1 (ko) 투영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장치
TW200822834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50194133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rojecting function and projecting method thereof
US20210392255A1 (en) Foldable Display Viewfinder User Interface
WO2021208259A1 (zh) 云台驱动方法、设备及手持相机
WO2021208258A1 (zh) 基于跟踪目标的搜索方法、设备及其手持相机
JP5704872B2 (ja) 表示装置
JP4509234B2 (ja) 電子カメラ
US20230254558A1 (en) Power saving mechanisms for camera devices
US20240094599A1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with asymmetric stroke for camera devices
US10070107B2 (en) Image pickup unit for concurrently shooting an object and projecting its image
US20230213780A1 (en) Camera device assembled with lens-to-sensor distance that reduces auto-focusing actuation power in macro mode
TWM548281U (zh) 全景行車紀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