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6066A - 香味吸嚐器、內側保持構件、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及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香味吸嚐器、內側保持構件、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及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6066A
TW201636066A TW104143538A TW104143538A TW201636066A TW 201636066 A TW201636066 A TW 201636066A TW 104143538 A TW104143538 A TW 104143538A TW 104143538 A TW104143538 A TW 104143538A TW 201636066 A TW201636066 A TW 2016360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holding member
flow path
inner holding
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3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0933B (zh
Inventor
中野拓磨
竹内学
山田学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6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6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0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09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2/00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other than electrically operated;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r testing thereof
    • A24F42/10Devices with chem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7/00Smokers' requisit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DCIGARS; CIGARETTES; TOBACCO SMOKE FILTERS; MOUTHPIECES FOR CIGARS OR CIGARETTES; MANUFACTURE OF TOBACCO SMOKE FILTERS OR MOUTHPIECES
    • A24D1/00Cigars; Cigarettes
    • A24D1/22Cigarettes with integrated combustible heat sources, e.g. with carbonaceous heat sour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70Manufa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2/00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other than electrically operated;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r testing thereof
    • A24F42/6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6Inhaling appliances shaped like cigars, cigarettes or pip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Cigarettes, Filters, And Manufacturing Of Filters (AREA)
  • Seasonings (AREA)
  • Manufacture Of Tobacco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係具有下列步驟:將適用於香味吸嚐器且用以保持燃燒型熱源及香味源之內側保持構件的第1側壁形成為筒狀之步驟,該筒狀係包圍燃燒型熱源之至少一部分及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藉由使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第1側壁突出,而形成可卡止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的步驟。

Description

香味吸嚐器、內側保持構件、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及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燃燒型熱源及香味源之香味吸嚐器、適用於香味吸嚐器之內側保持構件、製造香味吸嚐器之方法、及製造內側保持構件之方法。
以往,提案有一種不會使煙草等香味源燃燒而可品嚐香味之(吸煙物品),以取代香煙。專利文獻1係揭示有一種具備燃燒型熱源、及煙霧(aerosol,又稱氣膠)生成源之香味吸嚐器。燃燒型熱源係設置在香味吸嚐器之點火端。煙霧生成源係設置在比燃燒型熱源更靠近非點火端側之處。煙霧生成源係依據由燃燒型熱源所產生之熱,而使煙霧產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120855號
第1特徵係一種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係具有下列步驟:將適用於香味吸嚐器且用以保持燃燒型熱源及香味源之內側保持構件的第1側壁形成為筒狀之步驟,該筒狀為包圍前述燃燒型熱源之至少一部分及前述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以及藉由使前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前述第1側壁突出,而形成可卡止前述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前述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的步驟。
第2特徵係在第1特徵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中,前述爪部係藉由從前述第1側壁之一方側朝向另一方側之用以形成前述導入口的力而形成。
第3特徵係在第1或第2特徵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中,更具有:形成局部地包圍前述第1側壁之成為前述爪部之區域,且將該區域從其周圍之區域予以局地分斷之分斷部的步驟,前述爪部係藉由將由前述分斷部所包圍之區域予以折彎而形成。
第4特徵係在第1或第2特徵中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中,前述爪部係藉由從前述第1側壁之預定部位開始施加推壓力,且朝從前述預定部位離開之方向慢慢地將施加推壓力之部位予以擴展從而形成者。
第5特徵係在第1至第3特徵中之任一項特徴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中,在將前述第1側壁形成為筒狀之後,以使前述爪部朝前述第1側壁之內側突出之 方式在前述第1側壁形成前述爪部及前述導入口。
第6特徵係在第1至第4特徵中之任一項特徴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中,在前述第1側壁形成前述爪部及前述導入口之後,以使前述爪部配置在前述第1側壁之內側的方式將前述第1側壁形成為筒狀。
第7特徵係在第1至第6特徵中之任一項特徴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藉由熱傳導構件將內側保持構件予以一體成形。
第8特徵係在第1至第7特徵中之任一項特徴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中,更具有:當前述內側保持構件設置在具備第2側壁之筒狀的保持構件內時設置流路形成構件之步驟,該第2側壁係具有與外氣流體性連通之貫通口,而該流路形成構件係形成為將連結前述貫通口與前述導入口且通過前述第1側壁與前述第2側壁之間的前述第1流路中之屬於對應於前述香味源之外周之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區間之長度,設成比連結流體流入至該香味源外周區間之部位與前述導入口之最短路徑更長。
第9特徵係在第8特徵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中,前述流路形成構件係藉由捲繞在前述第1側壁之至少1個構件而形成。
第10特徵係在第8特徵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中,前述流路形成構件係藉由一體地形成在前述第1側壁之外表面之突起或溝而形成。
第11特徵係一種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係具有下列步驟:將保持燃燒型熱源及香味源之內側保持構件的第1側壁形成為包圍前述燃燒型熱源之至少一部分及前述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的筒狀之步驟;藉由使前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前述第1側壁突出,而形成可卡止前述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前述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的步驟;以及在從點火端朝向非點火端延伸之筒狀的保持構件內,配置形成為筒狀之前述第1側壁的步驟。
第12特徵係一種香味吸嚐器,係具有:筒狀之保持構件,係從點火端朝非點火端延伸;燃燒型熱源,係設置在前述點火端;香味源,相對於前述燃燒型熱源設置在前述非點火端側;以及內側保持構件,係設置在前述筒狀之保持構件內,且保持前述燃燒型熱源及前述香味源之內側保持構件;其中前述內側保持構件係具有用以包圍前述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的筒狀之第1側壁,前述第1側壁係具有藉由使前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前述第1側壁突出而形成之可卡止前述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前述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
第13特徵係一種適用於香味吸嚐器且保持燃燒型熱源及香味源之內側保持構件,該內側保持構件係具有包圍前述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之筒狀的第1側壁,前述第1側壁係具有藉由使前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前述第1側壁突出而形成之可卡止前述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前述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
10‧‧‧香味吸嚐器
30‧‧‧保持構件
32‧‧‧第2側壁
33‧‧‧第1熱傳導構件
34‧‧‧貫通口
36‧‧‧第1流路
38‧‧‧第2流路
39‧‧‧通氣孔
40‧‧‧吸嚐口
42‧‧‧過濾器
50‧‧‧內側保持構件
50A‧‧‧內側保持構件
50B‧‧‧內側保持構件
50C‧‧‧內側保持構件
50D‧‧‧內側保持構件
50E‧‧‧內側保持構件
51‧‧‧第1側壁
51A‧‧‧預定部位
52‧‧‧底部
52A‧‧‧通氣孔
53‧‧‧凸緣部
54‧‧‧爪部
55‧‧‧導入口
56‧‧‧分斷部
60‧‧‧流路形成構件
60A‧‧‧流路形成構件
60B‧‧‧流路形成構件
60E‧‧‧流路形成構件
61‧‧‧螺旋狀之構件
62‧‧‧C環狀之構件
65‧‧‧突起及/或溝
65B‧‧‧前端
67‧‧‧螺旋狀之溝
68‧‧‧第1分離器
68A‧‧‧第1分離器
68E‧‧‧第1分離器
69‧‧‧第2分離器
69A‧‧‧第2分離器
69E‧‧‧第2分離器
70‧‧‧燃燒型熱源
80‧‧‧冷卻層
82‧‧‧阻力構件
84‧‧‧管構件
90‧‧‧香味源
101‧‧‧開孔工具
E1‧‧‧點火端
E2‧‧‧非點火端
F1‧‧‧箭頭
F2‧‧‧箭頭
F3‧‧‧箭頭
F4‧‧‧箭頭
F5‧‧‧箭頭
第1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之側面圖。
第2圖係沿著第1圖之2A-2A線之香味吸嚐器的剖面圖。
第3圖係沿著第1圖之3A-3A線之香味吸嚐器的剖面圖。
第4圖係設置在筒狀之保持構件內之內側保持構件的俯視圖。
第5圖係沿著第4圖之5A-5A線之內側保持構件的剖面圖。
第6圖係第1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及流路形成構件之俯視圖。
第7圖係第1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及流路形成構件之與第6圖相反側之俯視圖。
第8圖係第2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及流路形成構件之俯視圖。
第9圖係第3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及流路形成構件之俯視圖。
第10圖係第4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及流路形成構件之俯視圖。
第11圖係顯示製造內側保持構件之製程之一步驟的立體圖。
第12圖係顯示接續於第11圖之步驟的俯視圖。
第13圖係顯示接續於第12圖之步驟的俯視圖。
第14圖係顯示接續於第13圖之步驟的俯視圖。
第15圖係第14圖所示之狀態之內側保持構件的剖面圖。
第16圖係顯示製造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之製程之一步驟的剖面圖。
第17圖係顯示接續於第16圖之步驟的俯視圖。
第18圖係顯示製造其他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之製程之一步驟的剖面圖。
第19圖係顯示接續於第18圖之步驟的俯視圖。
第20圖係顯示製造又一其他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之製程之一步驟的剖面圖。
第21圖係顯示接續於第20圖之步驟的俯視圖。
第22圖係顯示接續於第21圖之步驟的俯視圖。
第23圖係第2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之剖面圖。
第24圖係第3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之剖面圖。
第25圖係第4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之剖面圖。
以下,說明實施形態。此外,在以下之圖式記載中,對於同一或類似之部分,賦予同一或類似之符號。然而,圖式係示意性者,應留意各尺寸之比例等與現實者有所不同。
因此,具體之尺寸等係應參考以下之說明來判斷者。此外,在圖式彼此間當然包含有彼此之尺寸之關係或比例不同的部分。
[實施形態概要]
實施形態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係具有下列步驟:將適用於香味吸嚐器且用以保持燃燒型熱源及香味源之內側保持構件的第1側壁,形成為包圍前述燃燒型熱源之至少一部分及前述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的筒狀之步驟;以及藉由使前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前述第1側壁突出,而形成可卡止前述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前述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的步驟。
另一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係具有下列步驟:將保持燃燒型熱源及香味源之內側保持構件的第1側壁形成為包圍前述燃燒型熱源之至少一部分及前述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的筒狀之步驟;藉由使前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前述第1側壁突出,而形成可卡止前述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前述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的步驟;以及在從點火端朝向非點火端延伸之筒狀的保持構件內,配置形成為筒狀之前述第1側壁的步驟。
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係具有:筒狀之保持構件,係從點火端朝非點火端延伸;燃燒型熱源,係設置在前述點火端;香味源,相對於前述燃燒型熱源設置在前述非點火端側;以及內側保持構件,係設置在前述筒狀之保持構件內,且保持前述燃燒型熱源及前述香味源之內側保持構件;其中前述內側保持構件係具有用以包圍前述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的筒狀之第1側壁,前述第1側壁係具有藉由使前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前述第1側壁 突出而形成之可卡止前述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前述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
實施形態之內側保持構件係一種適用於香味吸嚐器且保持燃燒型熱源及香味源之內側保持構件,該內側保持構件係具有包圍前述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之筒狀的第1側壁,前述第1側壁係具有藉由使前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前述第1側壁突出而形成之可卡止前述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前述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爪部及導入口係藉由使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第1側壁突出,而可在同一之步驟中形成。由於可同時地形成爪部及導入口,因此可使內側保持構件及香味吸嚐器之製造製程簡略化。
[第1實施形態]
(香味吸嚐器)
以下,針對第1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加以說明。第1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10的側面圖。第2圖係沿著第1圖之2A-2A線之香味吸嚐器10的剖面圖。第3圖係沿著第1圖之3A-3A線之香味吸嚐器10的剖面圖。香味吸嚐器10係具有: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內側保持構件50;燃燒型熱源70;及香味源90。
筒狀之保持構件30係從點火端E1朝非點火端E2延伸。點火端E1係為設置有燃燒型熱源70之側的端部。非點火端E2係為設置有吸嚐口40之側的端部。吸嚐口40係位在為了吸嚐香味而由使用者所叼含之位置。筒 狀之保持構件30亦可具有例如圓筒形狀或角筒形狀。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點火端E1側的開口較佳為閉塞。在本實施形態中,至少內側保持構件50及燃燒型熱源70係塞住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點火端E1側的開口。如此,香味吸嚐器10較佳為構成使氣體從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點火端E1側的開口流入至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內。
內側保持構件50係設置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內。然而,內側保持構件50之一部分亦可延伸至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外側。內側保持構件50係保持燃燒型熱源70之至少一部分與香味源90之至少一部分。內側保持構件50係具有筒狀之第1側壁51及導入口55。第1側壁51係包圍香味源90之至少一部分與燃燒型熱源70之至少一部分的周圍。第1側壁51亦可包圍香味源90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而不包圍燃燒型熱源70。導入口55係以使空氣導入至第1側壁51內之香味源90的方式設置。導入口55亦可由形成於第1側壁51之孔所構成。
燃燒型熱源70係設置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點火端E1側。燃燒型熱源70係由可燃性之物質所構成。例如,可燃性之物質係包含碳材料、不可燃性添加物、黏合劑(有機黏合劑或無機黏合劑)及含水之混合物。就碳材料而言,較佳為使用利用加熱處理等來去除揮發性之雜質的材料。燃燒型熱源70係以燃燒型熱源70之全重量為100重量%時,較佳為包含30重量%至70重量%之範圍的碳質材料,更佳為包含35重量%至45重量%之範圍的碳質材料。
燃燒型熱源70係設計成點火端E1側之部分雖會燃燒,但非點火端E2側之端部不會燃燒。亦即,燃燒型熱源70之非點火端E2側的端部係構成非燃燒部,燃燒型熱源70之非燃燒部以外的部分係構成燃燒部。
香味源90係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內側,設置在比燃燒型熱源70更靠近非點火端E2側之處。香味源90亦可與燃燒型熱源70相鄰接。香味源90係構成為在不會伴隨燃燒之情況下產生香味。具體而言,香味源90係藉由燃燒型熱源70被加熱而產生香味。
就香味源90而言,可使用例如煙草原料。在該情況下,香味源90係可包含使用在香煙(紙捲煙)之一般的煙絲煙草,亦可包含使用在鼻煙之粒狀煙草。香味源90係除了煙草原料之外,亦包含有甘油及/或丙二醇。香味源90亦可包含香料。
筒狀之保持構件30係具有包圍內側保持構件50之第1側壁51之筒狀的第2側壁32。第2側壁32亦可從點火端E1側非點火端E2側長長地延伸。第2側壁32亦可例如藉由使矩形形狀之厚紙變形為筒狀而形成之紙管。
內側保持構件50之至少第1側壁51亦可藉由熱傳導構件而構成。再者,內側保持構件50較佳為藉由熱傳導構件而一體地形成。該熱傳導構件之常温下的熱傳導率,係以在從點火端E1沿著非點火端E2之方向,為10W/(m.K)以上較佳。就熱傳導構件而言,例如可採用不 鏽鋼。就不鏽鋼而言,可採用例如SUS430。內側保持構件50由不鏽鋼所構成時,內側保持構件50之第1側壁51的厚度較佳為0.1mm以下。
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第2側壁32亦可包含面向內側保持構件50之第1熱傳導構件33。第1熱傳導構件33係以覆蓋至少內側保持構件50之第1側壁51之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第1熱傳導構件33亦可不與燃燒型熱源70直接接觸。
第1熱傳導構件33係促進從燃燒型熱源70往香味源90之熱傳導。第1熱傳導構件33較佳為延伸至比內側保持構件50之非點火端E2側之端面更靠近非點火端E2側之處。第1熱傳導構件33較佳為由熱傳導性佳之金屬材料所形成。第1熱傳導構件33之熱傳導率較佳為比第1側壁51之熱傳導率高。例如,第1熱傳導構件33係由鋁所形成。
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第2側壁32係具有與外氣流體性連通之貫通口34。貫通口34亦可設置在比香味源90之非點火端E2側之端部更靠近點火端E1側之處。
在至少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設置有流路形成構件60。流路形成構件60係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內形成用以使外氣流通至香味源90之第1流路36。流路形成構件60亦可由與第1側壁51及第2側壁32個別之構件所形成。取而代之的是,流路形成構件60亦可由與第1側壁51或第2側壁32一體形成之構件所形成。第1 流路36係連結第2側壁32之貫通口34與內側保持構件50之導入口55,且通過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
內側保持構件50亦可具有設置在第1側壁51之外表面的熱傳導構件(未圖示)。該熱傳導構件係與第1熱傳導構件33同樣地,以覆蓋至少內側保持構件50之第1側壁51之至少一部的方式配置。該熱傳導構件係促進從燃燒型熱源70往香味源90之熱傳導。該熱傳導構件較佳為由熱傳導性佳之金屬材料所形成,例如由鋁所形成。內側保持構件50具有與第1側壁51之外表面鄰接之熱傳導構件時,亦可不設置第1熱傳導構件33。此時,流路形成構件60亦可設置在第1側壁51之外表面之熱傳導構件與第2側壁32之間。
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內設置有用以將香味源90所產生之香味流通至吸嚐口40之第2流路38。第2流路38係連結用以吸嚐由香味源90所產生之香味之吸嚐口40與香味源90。內側保持構件50之導入口55亦可設置在比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貫通口34更靠近點火端E1側之處。再者,第1流路36較佳為設置在比香味源90之非點火端E2側之端部更靠近點火端E1側。
在由使用者進行之抽吸動作中,外氣係從貫通口34流入至第1流路36(第2圖之箭頭F1)。接著,外氣係透過導入口55而到達至香味源90(第2圖之箭頭F2)。通過第1流路36之外氣係在不會接觸於燃燒型熱源70之燃燒部的情況下,到達香味源90。到達至香味源90 之空氣係與香味一同通過第2流路38而到達吸嚐口40(第2圖之箭頭F3及F5)。香味源90係藉由燃燒型熱源70而被加熱,因此通過香味源90而流入至第2流路38之氣體係成為高溫。
筒狀之保持構件30係具有使外氣直接流入於第2流路38內之孔39(以下,稱為「通氣孔」)。在此,「直接流入」係指不會經由香味源90而使外氣流入至第2流路38內。
通氣孔39亦可形成為在使氣體朝與第2流路38延伸之方向交叉之方向流入(第2圖之箭頭F4)。例如通氣孔39係沿著與第2流路38延伸之方向大致正交之方向,使氣體朝第2流路38之中心軸流入。通氣孔39較佳為沿著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周方向隔著間隔設置複数個。此時,通氣孔39彼此之間的間隔亦可為一定。通氣孔39係可相對於第2流路38延伸之方向之筒狀的保持構件30之中心CL,設置在與吸嚐口40之相反側。通氣孔39較佳為設置在第1熱傳導構件33與冷卻層80之間。
複数個通氣孔39中之任一個較佳為配置在未與複数個通氣孔39中之其他者相對向之位置,更佳為配置在從將複数個通氣孔3中之其他者與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中心軸CA連結之直線偏移之位置(參照第3圖)。此時,在通氣孔39之相隔於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中心軸CA的相反側,並未配置有通氣孔39。再者,複數個通氣孔39較佳為在沿著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中心軸CA的方向配置 在彼此相同之位置。然而,複數個通氣孔39亦可在沿著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中心軸CA的方向配置在彼此偏離之位置。
冷卻層80係用以冷卻由香味源90所產生之香味的層。冷卻層80係設置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內表面,且面向第2流路38。冷卻層80較佳為在第2流路38之至少一部分的區間,包圍第2流路38之周圍。冷卻層80較佳為僅設置在比香味源90更下游之處。冷卻層80之厚度較佳為不會使第2流路38之流體阻力顯著地增加之程度。雖因第2流路38之直徑而異,但例如冷卻層80之厚度較佳為5μm以上500μm以下。此外,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與中心軸CA垂直的剖面中,冷卻層80之剖面積相對於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內壁之內側之剖面積的比例較佳0.2%以上45%以下、更佳為0.5%以上5%以下。例如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與中心軸CA垂直的剖面中,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外徑為5mm至8mm、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厚度為0.15mm至0.5mm、及冷卻層80之厚度為0.05mm至0.5mm。
在第1實施形態中,冷卻層80係僅設置在比通氣孔39更下游之處。亦即,冷卻層80並未到達比通氣孔39更上游側之處。取而代之的是,冷卻層80之一部分亦可到達比通氣孔39更上游側之處。亦即,冷卻層80之至少一部分係可設置在比通氣孔39更下游之處。
冷卻層80較佳為在第2流路38延伸之方 向,具有第2流路38之長度之一半以上的長度。冷卻層80較佳為與構成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第1熱傳導構件33相隔開。
較佳為,冷卻層80係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內規定供香味通過之單一通道。更佳為,冷卻層80之內側為中空。在此,「冷卻層80之內側為中空」係指除了設置在吸嚐口40之過濾器42之外,並未在冷卻層80之內側存在任意之構件。此時,可增大第2流路38內之空洞部分的體積。在本實施形態中,冷卻層80係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內規定單一之通道,且冷卻層80之內側為中空。
在第1實施形態中,冷卻層80之內側為中空。取而代之的是,亦可在冷卻層80之內側,以不會使第2流路38之流路阻力顯著地增加之程度,設置任意之構件。例如亦可沿著第2流路之中心軸設置圓柱狀之構件。亦可在該圓柱狀之構件的外周面設置另一個冷卻層。
冷卻層80亦可包含第2熱傳導構件。第2熱傳導構件亦可為金屬。就一例而言,冷卻層80係可由金屬管所構成。取而代之的是,冷卻層80亦可由包含紙、及貼合於該紙之金屬層的金屬貼合紙所構成。就上述金屬而言,可採用例如鋁。此外,取代該等態樣,冷卻層80亦可為包含聚乳酸(PLA)之層。此外,冷卻層80亦可由與構成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第1熱傳導構件33相同之材料所形成。
為了使冷卻層80之表面積增大,冷卻層80 亦可具有複数個凹凸。該種凹凸係可藉由對例如冷卻層80之表面進行皺紋處理而形成。藉由該凹凸,可使第2流路38之剖面積不會變得過小,而可增大冷卻層80之熱交換面的面積。
(內側保持構件及流路形成構件之詳細構成)
以下,利用第2圖、第4圖及第5圖,針對內側保持構件50及流路形成構件60之詳細構成加以說明。此外,在第4圖中,為了方便起見,形成在第2側壁32之貫通口34的位置係以虛線顯示。內側保持構件50係具有第1側壁51及爪部54。第1側壁51係具有筒狀之形狀。第1側壁51亦可從點火端E1側朝向非點火端E2側,具有進入第1側壁51之內側的錐形狀。
爪部54係具有從第1側壁51之內表面突出至內側保持構件50之內側的形狀。爪部54係卡止燃燒型熱源70。在第1實施形態中,爪部54係卡止燃燒型熱源70之端面。然而,爪部54卡止之位置並不限定於燃燒型熱源70之端面。
爪部54雖並非特別限定者,但較佳為由彼此相對向之1對爪部54所構成。實施形態並非限定於此者,爪部54亦可由3個以上爪部所構成。
內側保持構件50係具有將空氣導入至配置在第1側壁51之內部的香味源90之導入口55。導入口55亦可相對於爪部54與燃燒型熱源70之接点而形成在非點 火端E2側。較佳為,導入口55係相對於爪部54與燃燒型熱源70之接点而與非點火端E2側相鄰接。更具體而言,爪部54係能以第1壁部51之規定導入口55之緣的部分為起点,朝第1壁部51之內側突出。
內側保持構件50亦可具有底部52。底部52係閉塞由第1側壁51所構成之1對開口中之一方。內側保持構件50亦可具有由第1側壁51及底部52所構成之杯形狀。此時,內側保持構件50係可收容香味源90。更具體而言,內側保持構件50之底部52係可支撐香味源90之非點火端側的端面。香味源90亦可由複數個顆粒所構成。此時,香味源90之非點火端E2側的端面係指由配置在複数個顆粒之最靠近非點火端E2側的部分所構成之面,且為與內側保持構件之底部52接觸之面。
內側保持構件50係在非點火端E2側配置有內側保持構件50之底部52,並且以朝點火端E1側開口之方向,插入至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內。係可在底部52設置1個或複数個通氣孔52A。取而代之的是,通氣孔52A係可形成在第1側壁51。通氣孔52A係可形成在內側保持構件50之非點火端側E2的部分。流入至第1側壁51內之香味源90的氣體係透過通氣孔52A而流入至第2流路38。
內側保持構件50係可具有凸緣部53。凸緣部53係具有從內側保持構件50之開口的外周朝內側保持構件50之外側突出之形狀。凸緣部53係在內側保持構件50插入至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狀態下,卡止在保持構件 30之開口的外周。取而代之的是,內側保持構件50亦可不具有凸緣部53。
在第4圖及第5圖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流路形成構件60係包含螺旋狀之構件61。螺旋狀之構件61係捲繞在第1側壁51。取而代之的是,螺旋狀之構件61亦可安裝在第2側壁32之內表面。例如流路形成構件60係可由形成為螺旋狀之金屬線所構成。
流路形成構件60係當內側保持構件50設置在具有第2側壁32之筒狀的保持構件30內時,將連結貫通口34與導入口55且通過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的第1流路36中之與香味源90之外周對應之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區間L1之長度,形成為比連結流體流入於該香味源外周區間L1之部位與導入口55之最短路徑L2更長。
在第4圖及第5圖中,螺旋狀之構件61的至少一部分係位在貫通口34與導入口55之間的區域。藉此,螺旋狀之構件61係在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形成螺旋狀之香味源外周區間L1。因此,第1流路36係比無流路形成構件60時之貫通口34與導入口55之間的最短路徑L2還長。
香味吸嚐器10係可具有分隔第1流路36與吸嚐口40(或第2流路38)之第1分離器68。在第2圖中,於第4圖及第5圖中,第1分離器68係藉由螺旋狀之構件61的一端部而形成。亦即,螺旋狀之構件61的一端部係在比第2側壁32之貫通口34更靠近點火端E2側之處,設 置在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螺旋狀之構件61的一端部較佳為朝第1側壁51之周方向延伸。藉此,作為第1分離器68之螺旋狀之構件61的一端部係防止氣體從第1流路36直接流入至第2流路38。
此外,第1分離器68亦可不完全地遮蔽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此時,連結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之路徑中之通過香味源90之路徑的流體阻力,較佳為比從第1流路36直接往第2流路38之路徑的流體阻力小。再者,香味吸嚐器亦可具有連結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之複數個路徑。此時,連結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之路徑中之通過香味源90之路徑的流體阻力,係比連結從第1流路36至第2流路38之其他路徑之流體阻力更小為佳。
香味吸嚐器10係可具有用以防止氣體從第1流路36洩漏之第2分離器69。第2分離器69係與內側保持構件50及燃燒型熱源70一同地塞住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點火端E1側的開口。在第2圖、第4圖及第5圖中,第2分離器69係藉由螺旋狀之構件61之另一端部所形成。亦即,螺旋狀之構件61的另一端部係在比第1側壁51之導入口55更靠近點火端E1側之處,設置在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螺旋狀之構件61之另一端部較佳為朝第1側壁51之周方向延伸。藉此,作為第2分離器69之螺旋狀之構件61的另一端部,係防止氣體從第1流路36之點火端E1側洩漏。此外,第2分離器69亦可不完 全地遮蔽氣體從第1流路36之點火端E1側的洩漏。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分離器68、69係由螺旋狀之構件61的一部分所形成。取而代之的是,分離器68、69亦可由與螺旋狀之構件61為不同之構件所形成。再者,分離器68、69亦可由一體形成於第1側壁51或第2側壁32之構件所形成。
[第1變形例]
以下,參照第6圖及第7圖,說明第1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及流路形成構件。第6圖係第1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50A及流路形成構件60A的俯視圖。第7圖係第1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50A及流路形成構件60A之與第6圖為相反側的俯視圖。此外,在第6圖及第7圖中,為了方便起見,形成在第2側壁32之貫通口34的位置係以虛線顯示。
內側保持構件50A之構成係與第4圖及第5圖所示者相同。流路形成構件60A係具有設置在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的至少1個構件。
在第1變形例中,流路形成構件60A係包含複数個C環狀之構件62。C環狀之構件62係捲繞在第1側壁51。取而代之的是,C環狀之構件62亦可安裝在第2側壁32之內表面。C環狀之構件62係可由例如金屬製或橡膠製構件所形成。
流路形成構件60係當內側保持構件50A設置在具備第2側壁32之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內時,將連結 貫通口34與導入口55且通過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的第1流路36中之屬於與香味源90之外周相對應之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區間L1之長度,形成為比連結流體流入至該香味源外周區間L1之部位與導入口55之最短路徑L2更長。
在第6圖及第7圖中,複數個C環狀之構件62係位在貫通口34與導入口55之間的區域。取而代之的是,1個C環狀之構件62亦可設置在貫通口34與導入口55之間的區域。C環狀之構件62係具有在一處開放之開放部63,且沿著第1側壁51之周方向延伸。開放部63係相對於貫通口34及導入口55之至少一方朝周方向偏離而配置。藉此,C環狀之構件62係在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形成沿著周方向之香味源外周區間L1。因此,第1流路36係比未具有流路形成構件60A時之貫通口34與導入口55之間的最短路徑L2還長。
在第1變形例中,係採用具有在一處開放之開放部63的C環狀之構件62。取而代之的是,流路形成構件60A亦可包含具有在二處以上開放之開放部63的構件。即使在該情形下,開放部63係只要相對於貫通口34及導入口55之至少一者朝周方向配置即可。再者,開放部63之大小並無特別限制,亦可視情況,開放部63可朝第1側壁51之周方向遍及半周以上。
香味吸嚐器10係可具有分隔第1流路36 與吸嚐口40(或第2流路38)之第1分離器68A。在第1變形例中,第1分離器68A係可藉由O環狀之構件而形成。第1分離器68A係在比第2側壁32之貫通口34更靠近非點火端E2側之處,設置在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作為第1分離器68A之O環狀的構件係可完全或局部地防止氣體直接從第1流路36流入至第2流路38。O環狀之構件係可由例如金屬製或橡膠製之構件所形成。
香味吸嚐器10亦可具有防止氣體從第1流路36洩漏之第2分離器69A。第2分離器69A係與內側保持構件50A及燃燒型熱源70一同地,塞住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點火端E1側的開口。在第1變形例中,第2分離器69A係可藉由O環狀之構件而形成。第2分離器69A係在比第1側壁51之導入口55更靠近點火端E1側之處,設置在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藉此,作為第2分離器69A之O環狀的構件係完全地或局部地防止氣體從第1流路36之點火端E1側洩漏。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分離器68A、69A係由O環狀之構件所形成。取而代之的是,分離器68A、69A亦可由一體地形成在第1側壁51或第2側壁32之構件所形成。
[第2變形例]
在以下說明中,參照第8圖,說明第2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及流路形成構件。第8圖係第2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50D及流路形成構件60的俯視圖。此外,在第8 圖中,為了方便起見,形成在第2側壁32之貫通口34的位置係以虛線顯示。
在第2變形例中,流路形成構件60係與第4圖所示者同樣地,包含螺旋狀之構件61。旋狀之構件61係捲繞在第1側壁51。取而代之的是,螺旋狀之構件61亦可安裝在第2側壁32之內表面。
設置有用以分隔第1流路36與吸嚐口40(或第2流路38)之第1分離器68A。第1分離器68A係與第1變形例同樣地,可藉由O環狀之構件而形成。第1分離器68A係在比第2側壁32之貫通口34更靠近非點火端E2側之處,設置在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
再者,亦可設置有用以防止氣體從第1流路36洩漏之第2分離器69A。第2分離器69A係與第1變形例同樣地,可藉由O環狀之構件而形成。第2分離器69A係在比第1側壁51之導入口55更靠近點火端E1側之處,設置在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
[第3變形例]
在以下說明中,參照第9圖,說明第3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及流路形成構件。第9圖係第3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50B及流路形成構件60B的俯視圖。此外,在第9圖中,為了方便起見,形成在第2側壁32之貫通口34的位置係以虛線顯示。
內側保持構件50B係具有第1側壁51。在第1側壁51形成有用以將外氣導入至第1側壁51內之香 味源90的導入口55。流路形成構件60B係由一體地形成在第1側壁51之突起及/或溝65所形成。更具體而言,流路形成構件60A係由一體地形成在第1側壁51之螺旋狀的突起及/或溝65所形成。
流路形成構件60B係當內側保持構件50B設置於具有第2側壁32之筒狀的保持構件30內時,將連結貫通口34與導入口55且通過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的第1流路36中之屬於與香味源90之外周相對應之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區間L1之長度,形成為比連結流體流入至該香味源外周區間L1之部位與導入口55之最短路徑L2更長。
在第3變形例中,螺旋狀之突起及/或溝65係位在貫通口34與導入口55之間的區域。在螺旋狀之突起及/或溝65與第2側壁32之間形成有螺旋狀之間隙(流路)。因此,第1流路36之長度L1係比未具有流路形成構件60B時之貫通口34與導入口55之間的最短路徑L2還長。
[第4變形例]
在以下說明中,參照第10圖,說明第4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及流路形成構件。第10圖係第4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50E及流路形成構件60E的俯視圖。此外,在第10圖中,為了方便起見,形成在第2側壁32之貫通口34的位置係以虛線顯示。
內側保持構件50E係插入至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第2側壁32內。此外,在第10圖中,第2側壁 32係以剖面方式顯示。內側保持構件50E係具有形成有螺旋狀之突起及/或溝的第1側壁51。在第1側壁51形成有用以將外氣導入至第1側壁51內之香味源90的導入口55。流路形成構件60E係由一體地形成在第2側壁32之溝67所形成。
具體而言,在第2側壁32形成有螺旋狀之溝67。再者,在內側保持構件50E之第1側壁51,形成有與螺旋狀之溝67之位置對合之螺旋狀的突起。除了第1側壁51之兩端附近,形成在第1側壁51之螺旋狀的突起之前端係被切掉。在該被切掉之突起的前端65B、與形成在第2側壁32之螺旋狀的溝67之間,形成有第1流路36。第1流路36係延伸成螺旋狀。因此,第1流路36之長度L1係比未具有流路形成構件60B時之貫通口34與導入口55之間的最短路徑L2還長。
在內側保持構件50E,設置有分隔第1流路36與吸嚐口40(或第2流路38)之第1分離器68E。第1分離器68E係可藉由形成在第1側壁51之螺旋狀的突起而形成。第1分離器68E係可設置在比貫通口34更靠近非點火端E2側之處。作為第1分離器68E之螺旋狀的突起之前端並未被切掉,亦可密接於第2側壁32之溝。
在內側保持構件50E,設置有氣體從第1流路36洩漏之第2分離器69E。第2分離器69E係與內側保持構件50E及燃燒型熱源70一同地塞住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點火端E1側之開口。第2分離器69E係可藉由形成 在第1側壁51之螺旋狀的突起而形成。第2分離器69E係可設置在比導入口55更靠近點火端E1側之處。作為第2分離器69E之螺旋狀的突起之前端不會被切掉,而可密接於第2側壁32之溝67。
依據第4變形例,藉由將內側保持構件50E螺入至筒狀之保持構件30,即可同時地在內側保持構件50E與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間形成螺旋狀之第1流路36及分離器68E、69E。此外,由於螺旋狀之突起及溝係彼此齒合,因此內側保持構件50E係穩固地被保持。
[製造方法]
在以下說明中,針對內側保持構件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加以說明。首先,參照第11圖至第15圖,說明製造內側保持構件50之方法。第11圖至第15圖係顯示製造內側保持構件50之一連串的製程。此外,第15圖係沿著第14圖之12A-12A線之剖面圖。
首先,準備作為內側保持構件50之基礎的第1側壁51。此時,第1側壁51係可為平板狀(參照第11圖)。第1側壁51較佳為由具有展性之構件所形成。例如第1側壁51係可由具有展性之金屬所形成。再者,第1側壁51係可為熱傳導構件。內側保持構件50較佳為藉由熱傳導構件而一體地形成。就熱傳導構件而言,較佳為採用例如不鏽鋼。就不鏽鋼而言,係可採用例如SUS430。
接著,將第1側壁51形成為筒狀(參照第12圖)。第1側壁51係可藉由例如衝壓加工而形成為筒狀。 亦可依需要,形成底部52及凸緣部53。具體而言,第1側壁51係形成為可包圍燃燒型熱源70之至少一部分及香味源90之至少一部分的周圍之筒狀。
接著,在第1側壁51形成分斷部56(參照第13圖)。分斷部56係將第1側壁51之成為爪部54之區域予以局部地包圍,且將該區域從該周圍之區域局部地予以分斷。分斷部56係可為貫通溝,亦可為未貫通溝。分斷部56係可藉由例如雷射加工而形成。取而代之的是,分斷部56亦可利用例如切刀之類的工具,藉由在第1側壁51形成切口而形成。此外,分斷部56並不限定於切刀,亦可藉由任意之手段而形成。
接著,藉由使第1側壁51之一部分從第1側壁51突出,而形成可卡止燃燒型熱源70之爪部54及與爪部54相鄰接之導入口55。具體而言,使由分斷部56所包圍之區域的至少一部分朝第1側壁51之內側折彎(參照第14圖及第15圖)。藉此,與爪部54一同形成導入口55。亦即,爪部54係藉由從第1側壁51之外側朝內側之用以形成導入口55的力而形成。
接著,依據需要,在形成為筒狀之第1側壁51的周圍設置流路形成構件60、60A(亦參照第4圖至第8圖)。流路形成構件60、60A係可藉由捲繞在第1側壁51之至少1個構件而形成。流路形成構件60、60A係直接捲繞在第1側壁51,同時形成為預定之形狀。取而代之的是,預先準備具有比第1側壁51之直徑略小之直徑的流路形成 構件60、60A,且亦可藉由將該流路形成構件60、60A嵌合在第1側壁51而形成。此時,藉由在第1側壁51嵌合流路形成構件60、60A,即可將流路形成構件60、60A容易地安裝在內側保持構件50。
再者,流路形成構件60、60A亦可藉由熔接而固定在內側保持構件50之第1側壁51。
流路形成構件60、60A之形狀係可採用第4圖、第5圖及第8圖所示之螺旋狀的構件、或第6圖及第7圖所示之環狀的構件等各種變化。經由上述之製程,而可獲得第4圖至第8圖所示之內側保持構件50、50A。
再者,流路形成構件60B係如第9圖及第10圖所示,亦可藉由在第1側壁51之外表面形成突起或溝而形成。此時,亦可在將第1側壁51形成為筒狀之前,在第1側壁51形成突起或溝。取而代之的是,亦可在將第1側壁51形成為筒狀之後,在第1側壁51之外表面形成突起或溝。
如前所述,流路形成構件60、60A、60B係當內側保持構件50、50A、50B設置於具有第2側壁32之筒狀的保持構件30內時,將通過第1側壁51與第2側壁32之間的第1流路36中之屬於與香味源90之外周相對應之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區間L1之長度,形成為比連結流體流入至該香味源外周區間之部位與導入口之最短路徑L2更長。
為了製造香味吸嚐器,係只要將由上述方 法所製造之內側保持構件50、50A、50B之筒狀的第1側壁51配置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內即可。具體而言,將內側保持構件50、50A、50B及流路形成構件60、60A、60B配置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內即可。
(作用及效果)
依據一實施形態,內側保持構件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係具有:藉由使第1側壁51之一部分從第1側壁51突出,而形成可卡止燃燒型熱源70之爪部54及與爪部54鄰接之導入口55的步驟。較佳為,爪部54係藉由從第1側壁51之一方側朝向另一方側之用來形成導入口55的力而形成。藉由同時地形成爪部54與導入口55,而可使內側保持構件及香味吸嚐器之製造製程簡略化。此外,可藉由爪部54而適當地控制燃燒型熱源70之插入長度,且可適當地控制香味源90之長度。
依據一實施形態,內側保持構件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係更具有形成分斷部56之步驟,該分斷部56係局部地包圍第1側壁51之成為爪部54之區域,且將該區域從其周圍之區域予以局部地分斷。再者,爪部54係藉由將由分斷部56所包圍之區域予以折彎而形成。藉由任意地調節分斷部56之形狀,即可將爪部54容易地形成為所希望之形狀。
依據一實施形態,內側保持構件係藉由熱傳導構件而一體成形。藉此,內側保持構件係可發揮將燃燒型熱源70所產生之熱傳達至香味源90之功能。
依據一實施形態,內側保持構件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係更具有設置流路形成構件60、60A、60B之步驟。流路形成構件60、60A、60B係當內側保持構件50、50A、50B設置於筒狀的保持構件30內時,將第1流路36中之屬於與香味源90之外周相對應之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區間L1之長度,形成為比連結流體流入至該香味源外周區間之部位與導入口之最短路徑L2更長。藉此,可使第1流路36之長度,亦即從貫通口34至香味源90為止之流路長度增長。因此,當使用者未進行抽吸動作時,可抑制香味從香味源90通過第1流路36而從貫通口34流出。
(第5變形例)
在以下說明中,參照第16圖至第17圖,說明第5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第16圖至第17圖係顯示將第1側壁51形成為筒狀之後的製程。
如第16圖及第17圖所示,藉由從第1側壁51之外側朝向內側之用以形成導入口55之力,形成朝第1側壁51之內側突出之爪部54。可利用例如開孔工具100,即可在對第1側壁51進行開孔加工之同時,形成爪部54。由於在對第1側壁51進行開孔加工之同時,形成爪部54,因此可同時且容易地形成爪部54與導入口55。爪部54亦可藉由在穿孔時所形成之毛邊而形成。
接著,依據需要,在第1側壁51之周圍設置流路形成構件60、60A、60B。為了製造香味吸嚐器,可將在上述方法中製造之內側保持構件之筒狀的第1側壁51 配置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內。
(第6變形例)
在以下說明中,參照第18圖至第19圖,說明第6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第18圖至第19圖係顯示將第1側壁51形成為筒狀之後的製程。
第6變形例之導入口55的形成方法係與第5變形例不同。具體而言,在第6變形例中,開孔工具101之前端係具有以越遠離爪部54變得越尖銳之方式傾斜的面。藉此,在開孔工具101之最前端觸抵於第1側壁51之後,開孔工具101之傾斜面會緩緩地推壓第1側壁51。亦即,開孔工具101係從第1側壁51之預定部位51A開始施加推壓力,且朝從預定部位51A遠離之預定方向緩緩地推壓力。換言之,爪部54係從第1側壁51之預定部位開始施加推壓力,且朝遠離預定部位51A之預定方向緩緩地施加推壓力而形成。藉此,爪部54係朝預定方向與導入口55鄰接而形成。
較佳為,開孔工具101係從第1側壁51之預定部位51A開始施加推壓力,且將從預定部位51A朝遠離點火端E1側之方向緩緩地施加推壓力之部位予以擴展。藉此,爪部54係形成在比導入口55更靠近點火端E1側之處。
此外,在第6變形例中,係利用具備具有傾斜面之前端部的開孔工具101而形成爪部54。然而,只要可從第1側壁51之預定部位開始施加推壓力,且朝遠離預 定部位51A之預定方向緩緩地施加推壓力,則用以形成爪部54之工具即不限定於上述之開孔工具101。
(第7變形例)
在以下說明中,參照第20圖至第22圖,說明第7變形例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首先,準備作為內側保持構件50之基礎的第1側壁51。此時,第1側壁51係可為平板狀(參照第20圖)。
接著,藉由使第1側壁51之一部分從第1側壁51突出,而形成可卡止燃燒型熱源70之爪部54及與爪部54相鄰接之導入口55(參照第20圖及第21圖)。具體而言,爪部54係藉由從第1側壁51之一方側朝向另一方側之用以形成導入口55之力而形成。
在第1側壁51形成爪部54及導入口55之後,以使爪部54配置於第1側壁51之內側的方式將第1側壁51形成為筒狀(參照第22圖)。亦可依需要,形成底部52及凸緣部53。具體而言,第1側壁51係形成為可包圍燃燒型熱源70之至少一部分及香味源90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的筒狀。
接著,依需要,在形成為筒狀之第1側壁51之周圍設置流路形成構件60、60A(亦參照第4圖至第8圖)。再者,流路形成構件60B係如第9圖及第10圖所示,亦可藉由在第1側壁51之外表面形成突起或溝而形成。
[第2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第23圖,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 10A。此外,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標示相同之元件符號。在以下說明中,係以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主加以說明。
在第2實施形態中,形成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貫通口34係設置在比香味源90之非點火端E2側之端部更靠近非點火端側E2之處。第1流路36係從貫通口34朝點火端E1側延伸。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內部設置有管構件84。管構件84係可分隔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之間,且從貫通口34之位置延伸至第1側壁51。第1流路36係通過內側保持構件50之第1側壁51與筒狀之保持構件30的第2側壁32之間,到達導入口55。
第1流路36之貫通口34附近的區間係可透過分離器68而與第2流路38相鄰接。分離器68係包含直接連結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之用以埋設間隙之阻力構件82。阻力構件82並未流體性完全地遮蔽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而使從第1流路36直接進入第2流路38之路徑的流體阻力增大。
從第1流路36經由阻力構件82而直接進入第2流路38之路徑(參照第11圖之箭頭F6)的流體阻力,較佳為比從第1流路36經由香味源90而到達第2流路之路徑的流體阻力更大。亦即,分離器68係只要構成為使連結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之路徑中之通過香味源90之路徑的流體阻力比未通過香味源90之路徑的流體阻力更小即可。藉此,可將流入至第1流路36之空氣的大部分導 引至香味源90。
此外,分離器68係若構成為使連結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之路徑中之通過香味源90之路徑的流體阻力比未通過香味源90之路徑的流體阻力小,則亦可到達至第1流路36之一部分及/或貫通口34。
如第2實施形態所說明,亦可設置有用以連結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之複数個路徑。此時,連結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之路徑中之通過香味源90之路徑的流體阻力較佳為最小。
在第2實施形態中,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並未彼此流體性完全地遮蔽。取而代之的是,分離器68較佳為將第1流路36與第2流路38彼此流體性完全地予以遮蔽。
[第3實施形態]
在以下說明中,參照第24圖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此外,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標示相同之符號。在以下說明中,係以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主加以說明。
在第3實施形態中,內側保持構件50之第1側壁51與筒狀之保持構件30之第2側壁32之間的流路形成構件60,係由一體形成在第2側壁32之內表面的突起或溝66所形成。一體地形成在第2側壁32之內表面的突起或溝66亦可為例如螺旋形狀。即使在此情形下,亦可將第1流路36中之屬於對應於香味源90之外周的部分之 香味源外周區間的長度,設為比連結流體流入至香味源外周區間之部位與導入口55之最短路徑還長。
此外,在筒狀之保持構件30具有面向第1流路36之熱傳導構件之情形時,只要在該熱傳導構件之內表面形成作為流路形成構件之突起或溝即可。
[第4實施形態]
在以下說明中,參照第25圖說明第4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此外,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標示相同之符號。在以下說明中,係以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主加以說明。
在第4實施形態中,內側保持構件50C係與第4圖及第5圖所示之內側保持構件的形狀不同。具體而言,內側保持構件50C並未具有第4圖及第5圖所示之底部。內側保持構件50C之第1側壁51係可具有朝向非點火端E2側且朝中心傾斜之錐形狀。香味源90亦朝向非點火端E2側,並且朝中心傾斜。藉此,內側保持構件50C係即使未具有底部,亦可保持香味源90。
此外,內側保持構件50C之第1側壁51係具有朝向非點火端E2側且朝中心傾斜之錐形狀,藉此使內側保持構件50C容易地插入至筒狀之保持構件30。
此外,第4圖至第8圖所示之內側保持構件50、50A、50D之第1側壁51亦可具有本實施形態所說明之錐形狀。
[其他實施形態]
本發明係由上述之實施形態所說明,形成該揭示內容之一部分的論述及圖式並非應理解為限定本發明者。由該揭示內容,該相關業者當得知各種替代實施形態、實施例及運用技術。
上述之複数個實施形態及變形例所說明之特徵係能夠儘可能地進行組合。例如上述之複数個流路形成構件60、60A、60B或分離器68、68A、69、69A之組合係可採用各種組合。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依據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可使製造製程簡略化之內側保持構件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10‧‧‧香味吸嚐器
30‧‧‧保持構件
32‧‧‧第2側壁
33‧‧‧第1熱傳導構件
34‧‧‧貫通口
36‧‧‧第1流路
38‧‧‧第2流路
39‧‧‧通氣孔
40‧‧‧吸嚐口
42‧‧‧過濾器
50‧‧‧內側保持構件
51‧‧‧第1側壁
52‧‧‧底部
52A‧‧‧通氣孔
53‧‧‧凸緣部
55‧‧‧導入口
60‧‧‧流路形成構件
61‧‧‧螺旋狀之構件
68‧‧‧第1分離器
69‧‧‧第2分離器
70‧‧‧燃燒型熱源
80‧‧‧冷卻層
90‧‧‧香味源
E1‧‧‧點火端
E2‧‧‧非點火端
F1‧‧‧箭頭
F2‧‧‧箭頭
F3‧‧‧箭頭
F4‧‧‧箭頭
F5‧‧‧箭頭

Claims (13)

  1. 一種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係具有下列步驟:將適用於香味吸嚐器且用以保持燃燒型熱源及香味源之內側保持構件的第1側壁形成為筒狀之步驟,其中,該筒狀為包圍前述燃燒型熱源之至少一部分及前述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藉由使前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前述第1側壁突出,而形成可卡止前述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前述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的步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爪部係藉由從前述第1側壁之一方側朝向另一方側之用以形成前述導入口的力而形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更具有:形成局部地包圍前述第1側壁之成為前述爪部之區域,且將該區域從其周圍之區域予以局部地分斷之分斷部的步驟,前述爪部係藉由將由前述分斷部所包圍之區域予以折彎而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爪部係藉由從前述第1側壁之預定部位開始施加推壓力,且朝從前述預定部位離開之方向慢慢地將施加推壓力之部位予以擴展從而形成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內側 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將前述第1側壁形成為筒狀之後,以使前述爪部朝前述第1側壁之內側突出之方式在前述第1側壁形成前述爪部及前述導入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第1側壁形成前述爪部及前述導入口之後,以使前述爪部配置在前述第1側壁之內側的方式將前述第1側壁形成為筒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藉由熱傳導構件將前述內側保持構件予以一體成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更具有:當前述內側保持構件設置在具備第2側壁之筒狀的保持構件內時設置流路形成構件之步驟,該第2側壁係具有與外氣流體性連通之貫通口,而該流路形成構件係形成為將連結前述貫通口與前述導入口且通過前述第1側壁與前述第2側壁之間的前述第1流路中之屬於對應於前述香味源之外周之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區間之長度,設成比連結流體流入至該香味源外周區間之部位與前述導入口之最短路徑更長。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流路形成構件係藉由捲繞在前述第1側壁之至少1個構件而形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 法,其中,前述流路形成構件係藉由一體地形成在前述第1側壁之外表面之突起或溝而形成。
  11. 一種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係具有下列步驟:將保持燃燒型熱源及香味源之內側保持構件的第1側壁形成為包圍前述燃燒型熱源之至少一部分及前述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的筒狀之步驟;藉由使前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前述第1側壁突出,而形成可卡止前述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前述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的步驟;以及在從點火端朝向非點火端延伸之筒狀的保持構件內,配置形成為筒狀之前述第1側壁的步驟。
  12. 一種香味吸嚐器,係具有:筒狀之保持構件,係從點火端朝非點火端延伸;燃燒型熱源,係設置在前述點火端;香味源,係相對於前述燃燒型熱源設置在前述非點火端側;以及內側保持構件,係設置在前述筒狀之保持構件內,且保持前述燃燒型熱源及前述香味源之內側保持構件;其中,前述內側保持構件係具有用以包圍前述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的筒狀之第1側壁,前述第1側壁係具有藉由使前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前述第1側壁突出而形成之可卡止前述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前述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
  13. 一種內側保持構件,係適用於香味吸嚐器,且保持燃燒型熱源及香味源者,該內側保持構件係具有包圍前述香味源之至少一部分之周圍之筒狀的第1側壁,前述第1側壁係具有藉由使前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從前述第1側壁突出而形成之可卡止前述燃燒型熱源之爪部及與前述爪部相鄰接之導入口。
TW104143538A 2015-04-06 2015-12-24 香味吸嚐器、內側保持構件、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及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 TWI630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0784 2015-04-06
PCT/JP2015/060784 WO2016162932A1 (ja) 2015-04-06 2015-04-06 香味吸引器、内側保持部材、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及び内側保持部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6066A true TW201636066A (zh) 2016-10-16
TWI630933B TWI630933B (zh) 2018-08-01

Family

ID=57072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3538A TWI630933B (zh) 2015-04-06 2015-12-24 香味吸嚐器、內側保持構件、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及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8345B2 (zh)
EP (1) EP3275320A4 (zh)
JP (1) JP6318302B2 (zh)
KR (1) KR102003147B1 (zh)
CN (1) CN107427076B (zh)
EA (1) EA034532B1 (zh)
HK (1) HK1245593A1 (zh)
TW (1) TWI630933B (zh)
WO (1) WO20161629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2933A1 (ja) * 2015-04-06 2016-10-13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香味吸引器及び内側保持部材
CN205143488U (zh) * 2015-10-20 2016-04-13 昂纳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EP3668330A1 (en) * 2018-02-15 2020-06-24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s. Aerosol-generating article comprising an aerosol-cooling element
CN110267041B (zh) 2019-06-28 2021-1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3507087A (ja) * 2019-12-17 2023-02-21 フィリップ・モーリス・プロダクツ・ソシエテ・アノニム 指向要素を有する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836A (ja) * 1974-07-01 1976-01-13 Toko Inc Chensen
US5159940A (en) 1988-07-22 1992-11-03 Philip Morris Incorporated Smoking article
US5027837A (en) 1990-02-27 1991-07-02 R. 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Cigarette
KR910021225A (ko) * 1990-02-27 1991-12-20 지.로보트 디 마르코 궐련
FR2675365B1 (fr) * 1991-04-17 1993-08-13 Roulina Jean Claude Assiettes de table a effet decoratif et pouvant servir d'enceintes chauffantes.
CN2508119Y (zh) * 2001-12-13 2002-08-28 胡嘉麟 蒸发式燃烧头
CN1241508C (zh) * 2003-11-12 2006-02-15 赵辉雄 烤肉桌
DE102005034169B4 (de) 2005-07-21 2008-05-29 NjoyNic Ltd., Glen Parva Rauchfreie Zigarette
CN201406133Y (zh) * 2008-06-04 2010-02-17 杜建钢 具有支撑支架和香灰收集功能的蚊香包装盒
JP5483504B2 (ja) 2010-03-26 2014-05-07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喫煙物品
TW201134408A (en) * 2010-04-07 2011-10-16 Japan Tobacco Inc Smoking article
JP5998465B2 (ja) 2011-12-07 2016-09-28 株式会社Ihi ピッチ可変コイル及び共振回路
TWI590769B (zh) * 2012-02-13 2017-07-11 菲利浦莫里斯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雙導熱元件之吸煙製品及調整吸煙製品一口接一口抽吸的氣溶膠遞送量的方法
TWI639391B (zh) 2012-02-13 2018-11-01 菲利浦莫里斯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隔離可燃熱源之吸煙製品
TW201410163A (zh) * 2012-07-19 2014-03-16 Philip Morris Prod 具有減少的側流煙之煙品
GB2513637A (en) * 2013-05-02 2014-11-05 Nicoventures Holdings Lt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03360477U (zh) * 2013-07-22 2013-12-25 郑州宏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煤气与空气正交喷射混合多孔体助燃的热风炉
US9788571B2 (en) * 2013-09-25 2017-10-17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Heat generation apparatus for an aerosol-generation system of a smoking article, and associated smoking article
US10314334B2 (en) * 2015-12-10 2019-06-11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Smoking art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0933B (zh) 2018-08-01
HK1245593A1 (zh) 2018-08-31
EA034532B1 (ru) 2020-02-18
KR102003147B1 (ko) 2019-07-23
JP6318302B2 (ja) 2018-04-25
EP3275320A1 (en) 2018-01-31
CN107427076B (zh) 2020-07-28
EP3275320A4 (en) 2019-01-09
WO2016162932A1 (ja) 2016-10-13
JPWO2016162932A1 (ja) 2017-08-10
US20180027873A1 (en) 2018-02-01
US10588345B2 (en) 2020-03-17
CN107427076A (zh) 2017-12-01
EA201792219A1 (ru) 2018-03-30
KR20170127529A (ko) 201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7771B (zh) 香味吸嚐器及內側保持構件
KR102229429B1 (ko) 향미 흡인기
TW201636066A (zh) 香味吸嚐器、內側保持構件、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及內側保持構件的製造方法
WO2018130023A1 (zh) 电子烟雾化器
WO2016115691A1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KR20180097533A (ko) 에어로졸 발생 물품 내에서의 사용을 위한 에어로졸 발생 구성요소
TW201707588A (zh) 霧化單元之製造方法及霧化單元
TW201707589A (zh) 霧化單元
TWI642367B (zh) 霧化單元
EA045529B1 (ru) Ингалятор аромата
EA045533B1 (ru) Ингалятор аромата
EA045474B1 (ru) Ингалятор аромат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