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7076A - 香味吸引器、内侧保持部件、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及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香味吸引器、内侧保持部件、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及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7076A
CN107427076A CN201580078368.2A CN201580078368A CN107427076A CN 107427076 A CN107427076 A CN 107427076A CN 201580078368 A CN201580078368 A CN 201580078368A CN 107427076 A CN107427076 A CN 107427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retention component
inner retention
claw
tub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83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7076B (zh
Inventor
中野拓磨
竹内学
山田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Tobac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Tobac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Tobacco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Tobac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427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7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7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7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2/00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other than electrically operated;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r testing thereof
    • A24F42/10Devices with chem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7/00Smokers' requisit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DCIGARS; CIGARETTES; TOBACCO SMOKE FILTERS; MOUTHPIECES FOR CIGARS OR CIGARETTES; MANUFACTURE OF TOBACCO SMOKE FILTERS OR MOUTHPIECES
    • A24D1/00Cigars; Cigarettes
    • A24D1/22Cigarettes with integrated combustible heat sources, e.g. with carbonaceous heat sour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70Manufa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2/00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other than electrically operated;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r testing thereof
    • A24F42/6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6Inhaling appliances shaped like cigars, cigarettes or pip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Cigarettes, Filters, And Manufacturing Of Filters (AREA)
  • Seasonings (AREA)
  • Manufacture Of Tobacco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内侧保持部件的方法,具有:将用于香味吸引器且保持燃烧式热源及香味源的内侧保持部件的第一侧壁形成为包围燃烧式热源的至少一部分及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步骤;通过使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第一侧壁突出,形成能够卡住燃烧式热源的爪部及与爪部邻接的导入口的步骤。

Description

香味吸引器、内侧保持部件、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及内侧保 持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燃烧式热源及香味源的香味吸引器、用于香味吸引器的内侧保持部件、制造香味吸引器的方法及制造内侧保持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提出有不使烟草等香味源燃烧就可品尝香味的香味吸引器(吸烟物品)来代替香烟。专利文献1公开有具备燃烧式热源和气溶胶生成源的香味吸引器。燃烧式热源设置在香味吸引器的点火端。气溶胶生成源设置在比燃烧式热源更靠非点火端侧的位置。气溶胶生成源根据由燃烧式热源产生的热来产生气溶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20855号
发明内容
第一特征的要点在于,提供一种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用于香味吸引器且保持燃烧式热源及香味源的内侧保持部件的第一侧壁形成为包围所述燃烧式热源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步骤;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形成能够卡住所述燃烧式热源的爪部及与所述爪部邻接的导入口的步骤。
第二特征的要点在于,如第一特征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爪部通过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用于形成所述导入口的力而形成。
第三特征的要点在于,如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形成分隔部的步骤,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第一侧壁中的成为所述爪部的区域局部地包围,将该区域从其周围的区域局部地分隔开,所述爪部通过将由所述分隔部包围的区域弯折而形成。
第四特征的要点在于,如第一或第二特征中任一项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从所述第一侧壁的规定部位起开始施加按压力,朝向从所述规定部位离开的方向逐渐扩大施加按压力的部位,由此形成所述爪部。
第五特征的要点在于,如第一~第四特征中任一项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在将所述第一侧壁形成为筒状之后,以所述爪部向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在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所述爪部及所述导入口。
第六特征的要点在于,如第一~第四特征中任一项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所述爪部及所述导入口之后,以所述爪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的方式将所述第一侧壁形成为筒状。
第七特征的要点在于,如第一~第六特征中任一项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将所述内侧保持部件通过导热部件一体成形。
第八特征的要点在于,如第一~第七特征中任一项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设置流路形成部件的步骤,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形成为:当所述内侧保持部件被设置于筒状的保持部件内时,香味源外周区间的长度比将流体流入该香味源外周区间的部位和所述导入口连结的最短路径长,筒状的保持部件具备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具有与外气流体连通的贯通口,香味源外周区间是在连通所述贯通口与所述导入口且通过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一流路中的与所述香味源的外周对应的部分。
第九特征的要点在于,如第八特征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由卷绕于所述第一侧壁的至少一个部件形成。
第十特征的要点在于,如第八特征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由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一体形成的突起或槽形成。
第十一特征的要点在于,提供一种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保持燃烧式热源及香味源的内侧保持部件的第一侧壁形成为包围所述燃烧式热源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步骤;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形成能够卡住所述燃烧式热源的爪部及与所述爪部邻接的导入口的步骤;在从点火端向非点火端延伸的筒状的保持部件内配置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第一侧壁的步骤。
第十二特征的要点在于,提供一种香味吸引器,包括:筒状的保持部件,从点火端向非点火端延伸;燃烧式热源,设置在所述点火端;香味源,相对于所述燃烧式热源设置在所述非点火端侧;内侧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筒状的保持部件内,且保持所述燃烧式热源及所述香味源,所述内侧保持部件具有包围所述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而形成的能够卡住所述燃烧式热源的爪部、以及与所述爪部邻接的导入口。
第十三特征的要点在于,提供一种内侧保持部件,用于香味吸引器且保持燃烧式热源及香味源,具有包围所述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而形成的能够卡住所述燃烧式热源的爪部、以及与所述爪部邻接的导入口。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的侧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2A-2A线的香味吸引器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3A-3A线的香味吸引器的剖视图。
图4是设置在筒状的保持部件内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平面图。
图5是沿着图4的5A-5A线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一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及流路形成部件的平面图。
图7是第一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及流路形成部件的、与图6相反侧的平面图。
图8是第二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及流路形成部件的平面图。
图9是第三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及流路形成部件的平面图。
图10是第四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及流路形成部件的图。
图11是表示制造内侧保持部件的工序的一个步骤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与图11连续的步骤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与图12连续的步骤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与图13连续的步骤的平面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状态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制造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工序的一个步骤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与图16连续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制造另一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工序的一个步骤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与图18连续的步骤的平面图。
图20是表示制造又一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工序的一个步骤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与图20连续的步骤的平面图。
图22是表示与图21连续的步骤的平面图。
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的剖视图。
图2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的剖视图。
图2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此外,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但是,应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图,也有时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尺寸比率不同。
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当然,附图相互间也包含彼此的尺寸关系及比率不同的部分。
[实施方式的概要]
实施方式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用于香味吸引器且保持燃烧式热源及香味源的内侧保持部件的第一侧壁形成为包围所述燃烧式热源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步骤;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形成能够卡住所述燃烧式热源的爪部及与所述爪部邻接的导入口的步骤。
另一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保持燃烧式热源及香味源的内侧保持部件的第一侧壁形成为包围所述燃烧式热源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步骤;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形成能够卡住所述燃烧式热源的爪部及与所述爪部邻接的导入口的步骤;在从点火端向非点火端延伸的筒状的保持部件内配置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第一侧壁的步骤。
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包括:筒状的保持部件,从点火端向非点火端延伸;燃烧式热源,设置在所述点火端;香味源,相对于所述燃烧式热源设置在所述非点火端侧;内侧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筒状的保持部件内,且保持所述燃烧式热源及所述香味源,所述内侧保持部件具有包围所述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而形成的能够卡住所述燃烧式热源的爪部、以及与所述爪部邻接的导入口。
实施方式的内侧保持部件用于香味吸引器且保持燃烧式热源及香味源,具有包围所述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而形成的能够卡住所述燃烧式热源的爪部、以及与所述爪部邻接的导入口。
上述实施方式中,爪部及导入口通过使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第一侧壁突出,能够在同一步骤中形成。由于能够同时形成爪部和导入口,因此,能够简化内侧保持部件及香味吸引器的制造工序。
[第一实施方式]
(香味吸引器)
以下,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10的侧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2A-2A线的香味吸引器10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3A-3A线的香味吸引器10的剖视图。香味吸引器10具有: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侧保持部件50、燃烧式热源70、香味源90。
筒状的保持部件30从点火端E1向非点火端E2延伸。点火端E1是设置燃烧式热源70的一侧的端部。非点火端E2是设有吸引口40的一侧的端部。吸引口40位于为了吸引香味而由用户叼住的部位。筒状的保持部件30例如可以具有圆筒形状或角筒形状。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点火端E1侧的开口优选被堵住。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内侧保持部件50及燃烧式热源70堵住了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点火端E1侧的开口。这样,香味吸引器10优选使气体不会从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点火端E1侧的开口向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流入。
内侧保持部件50设置在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但是,内侧保持部件50的一部分也可以向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外侧延伸。内侧保持部件50保持燃烧式热源70的至少一部分和香味源90的至少一部分。内侧保持部件50具有筒状的第一侧壁51及导入口55。第一侧壁51包围香味源90的至少一部分和燃烧式热源70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作为替代方式,第一侧壁51包围香味源90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但不包围燃烧式热源70。导入口55被设置成向第一侧壁51内的香味源90导入空气。导入口55可以由形成于第一侧壁51的孔构成。
燃烧式热源70设置于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点火端E1侧。燃烧式热源70由可燃性物质构成。例如,可燃性物质是包含碳材料、不燃性添加物、粘合剂(有机粘合剂或无机粘合剂)及水的混合物。作为碳材料,优选使用通过加热处理等除去了挥发性杂质的材料。在燃烧式热源70中,在将燃烧式热源70的总重量视为100重量%的情况下,优选包含30重量%~70重量%的范围的碳质材料,更优选包含35重量%~45重量%的范围的碳质材料。
燃烧式热源70以点火端E1侧的部分燃烧,但非点火端E2侧的端部不燃烧的方式设计。即,燃烧式热源70的非点火端E2侧的端部构成非燃烧部,燃烧式热源70的除此以外的部分构成燃烧部。
香味源90在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内侧相比于燃烧式热源70设置在非点火端E2侧的位置。香味源90可以与燃烧式热源70邻接。香味源90以不经燃烧而产生香味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香味源90通过由燃烧式热源70进行加热而产生香味。
作为香味源90,例如可使用烟原料。在这种情况下,香味源90可以包含用于香烟(卷烟)的普通烟丝,也可以包含用于鼻烟的粒状烟草。除了烟原料之外,香味源90也可以包含甘油及/或丙二醇。香味源90也可以包含香料。
筒状的保持部件30具有包围内侧保持部件50的第一侧壁51的筒状的第二侧壁32。第二侧壁32可以从点火端E1侧向非点火端E2侧延伸得很长。第二侧壁32例如也可以包含通过使矩形的厚纸变形为筒状而形成的纸管。
内侧保持部件50的至少第一侧壁51可以由导热部件构成。另外,内侧保持部件50优选通过导热部件一体形成。该导热部件的常温下的热导率在从点火端E1沿着非点火端E2的方向上优选为10W/(m·K)以上。作为导热部件,例如可使用不锈钢。作为不锈钢,例如可使用SUS430。在内侧保持部件50由不锈钢构成的情况下,内侧保持部件50的第一侧壁51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下。
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第二侧壁32可以包含面向内侧保持部件50的第一导热部件33。第一导热部件33以至少覆盖内侧保持部件50的第一侧壁51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第一导热部件33也可以不与燃烧式热源70直接接触。
第一导热部件33促进从燃烧式热源70向香味源90的热传导。优选地,与内侧保持部件50的非点火端E2侧的端面相比,第一导热部件33向更靠非点火端E2侧延伸。第一导热部件33优选由导热性优异的金属材料形成。第一导热部件33的热导率优选比第一侧壁51的热导率高。例如,第一导热部件33由铝形成。
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第二侧壁32具有与外气流体连通的贯通口34。贯通口34可以设置在比香味源90的非点火端E2侧的端部更靠点火端E1侧的位置。
至少在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设有流路形成部件60。流路形成部件60在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形成用于使外气向香味源90流动的第一流路36。流路形成部件60可以由与第一侧壁51及第二侧壁32分体的部件形成。作为替代方式,流路形成部件60也可以由与第一侧壁51或第二侧壁32一体形成的部件形成。第一流路36连接第二侧壁32的贯通口34和内侧保持部件50的导入口55,并通过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
内侧保持部件50可以具有设置于第一侧壁51的外表面的导热部件(未图示)。与第一导热部件33一样,该导热部件也可以以至少覆盖内侧保持部件50的第一侧壁51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该导热部件促进从燃烧式热源70向香味源90的热传导。该导热部件优选由导热性优异的金属材料形成,例如由铝形成。在内侧保持部件50具有与第一侧壁51的外表面邻接的导热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导热部件33。在该情况下,流路形成部件60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壁51的外表面的导热部件与第二侧壁32之间。
在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设有用于使香味源90中产生的香味流向吸引口40的第二流路38。第二流路38将吸引香味源90中产生的香味的吸引口40和香味源90连接。内侧保持部件50的导入口55可以设置在比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贯通口34更靠点火端E1侧的位置。进而优选地,与香味源90的非点火端E2侧的端部相比,第一流路36仅设置在靠点火端E1侧。
在用户进行的抽吸动作中,外气从贯通口34进入第一流路36(图2的箭头F1)。然后,外气经由导入口55到达香味源90(图2的箭头F2)。经过第一流路36的外气以不与燃烧式热源70的燃烧部接触的方式到达香味源90。到达香味源90的空气与香味一起经过第二流路38到达吸引口40(图2的箭头F3及F5)。香味源90由燃烧式热源70进行加热,因此,通过香味源90流入第二流路38的气体成为高温。
筒状的保持部件30具有使外气直接流入第二流路38内的孔39(以下,称为“通风孔”。)。在此,“直接流入”是指,外气不经由香味源90而流入第二流路38内。
通风孔39可以使气体沿着与第二流路38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流入(图2的箭头F4)。例如,通风孔39可以形成为,使气体沿着与第二流路38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朝第二流路38的中心轴流入。通风孔39优选沿着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周向隔开间隔设置多个。在该情况下,通风孔39彼此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固定的。相对于第二流路38的延伸方向上的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中心CL,通风孔39可以设置在吸引口40的相反侧。通风孔39优选设置在第一导热部件33与冷却层80之间。
多个通风孔39中的任意一个优选配置于不与多个通风孔39中的其它通风孔对置的位置,还优选配置于从连结多个通风孔39中的其它通风孔和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中心轴CA的直线偏离的位置(参照图3)。在该情况下,在通风孔39的隔着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中心轴CA的相反侧,未配置有通风孔39。另外,多个通风孔39优选配置于沿着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中心轴CA方向上的相互相同的位置。当然,多个通风孔39也可以在沿着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中心轴CA方向上相互错开配置。
冷却层80是冷却由香味源90产生的香味的层。冷却层80设置在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内表面,并面向第二流路38。优选地,冷却层80在第二流路38的至少一部分的区间包围第二流路38的周围。优选地,冷却层80仅设置在香味源90更下游位置。冷却层80的厚度优选为不显著增加第二流路38的流体阻力的程度。虽然也取决于第二流路38的直径,但冷却层80的厚度例如优选为5μm以上500μm以下。另外,在与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中心轴C A垂直的截面,冷却层8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内壁内侧的截面面积的比例优选为0.2%以上45%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上5%以下。例如,在与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中心轴CA垂直的剖面,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外径可以为5mm~8mm,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厚度可以为0.15mm~0.5mm,冷却层80的厚度可以为0.05mm~0.5mm。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冷却层80只设置在通风孔39的下游位置。即,冷却层80并不到达比通风孔39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作为替代方式,冷却层80的一部分也可以到达比通风孔39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即,只要冷却层8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通风孔39的下游即可。
优选地,在第二流路38延伸的方向上,冷却层80具有第二流路38的长度的一半以上的长度。冷却层80优选与构成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第一导热部件33分开。
优选地,冷却层80在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限定使香味通过的单一的通道。更优选地,冷却层80的内侧为中空。在此,“冷却层80的内侧为中空”是指,除设置在吸引口40的过滤嘴42以外,在冷却层80的内侧不存在任意部件。在该情况下,可增大第二流路38内的空洞部分的体积。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层80在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限定单一的通道,且冷却层80的内侧为中空。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冷却层80的内侧为中空。作为替代方式,可在冷却层80的内侧设置不使第二流路38的流路阻力显著增加的程度的任意部件。例如,可以沿着第二流路的中心轴设置圆柱状的部件。也可以在该圆柱状的部件的外周面设置另一冷却层。
冷却层80可以包含第二导热部件。第二导热部件可以是金属。作为一例,冷却层80可由金属管构成。作为替代方式,冷却层80由包含纸和贴合于该纸的金属层的金属贴合纸构成。作为上述金属,例如可使用铝。另外,作为替代方式,冷却层80是包含聚乳酸(PLA)的层。另外,冷却层80也可以由与构成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第一导热部件33相同的材料形成。
为了增大冷却层80的表面面积,冷却层80可以具有多个凹凸。这种凹凸例如可通过对冷却层80的表面进行皱纹处理而形成。通过该凹凸,第二流路38的截面面积不会变得过小,能够增大冷却层80的热交换面的面积。
(内侧保持部件及流路形成部件的详细结构)
以下,使用图2、图4及图5说明内侧保持部件50及流路形成部件60的详细结构。此外,在图4中,为了方便,形成于第二侧壁32的贯通口34的位置用虚线表示。内侧保持部件50具有第一侧壁51及爪部54。第一侧壁51具有筒状的形状。第一侧壁51也可以具有从点火端E1侧朝向非点火端E2侧进入第一侧壁51的内侧的锥形形状。
爪部54具有从第一侧壁51的内表面向内侧保持部件50的内侧突出的形状。爪部54卡住燃烧式热源7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爪部54卡住燃烧式热源70的端面。但是,爪部54卡住的位置不限于燃烧式热源70的端面。
爪部54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爪部54构成。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爪部54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爪部构成。
内侧保持部件50具有向配置于第一侧壁51内部的香味源90导入空气的导入口55。相对于爪部54与燃烧式热源70的接点,导入口55可以形成于非点火端E2侧。优选地,相对于爪部54与燃烧式热源70的接点,导入口55在非点火端E2侧邻接。更具体而言,爪部54可以以第一壁部51的限定导入口55边缘的部分作为起点,向第一壁部51的内侧突出。
内侧保持部件50可以具有底部52。底部52堵住由第一侧壁51构成的一对开口中的一方。内侧保持部件50可以具有由第一侧壁51及底部52构成的杯形状。在该情况下,内侧保持部件50能够收容香味源90。更具体而言,内侧保持部件50的底部52能够支承香味源90的非点火端侧的端面。香味源90可以由多个颗粒构成。在该情况下,香味源90的非点火端E2侧的端面是指,由多个颗粒的配置于最靠非点火端E2侧的部分构成的面,意味着与内侧保持部件的底部52接触的面。
内侧保持部件50以在非点火端E2侧配置内侧保持部件50的底部52且向点火端E1侧开口的朝向插入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可以在底部52设置1个或多个通气孔52A。作为替代方式,通气孔52A也可以形成于第一侧壁51。通气孔52A可以形成于内侧保持部件50的非点火端侧E2的部分。流入第一侧壁51内的香味源90的气体经由通气孔52A向第二流路38流入。
内侧保持部件50可以具有凸缘53。凸缘53具有从内侧保持部件50的开口外周向内侧保持部件50的外侧伸出的形状。在内侧保持部件50插入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状态下,凸缘53与保持部件30的开口外周卡住。作为替代方式,内侧保持部件50也可以不具有凸缘53。
在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流路形成部件60包含螺旋状部件61。螺旋状部件61卷绕于第一侧壁51。作为替代方式,螺旋状部件61可以被安装于第二侧壁32的内表面。例如,流路形成部件60可以由形成为螺旋状的金属线构成。
当内侧保持部件50设置在具备第二侧壁32的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时,流路形成部件60使连接贯通口34和导入口55且通过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的第一流路36中的作为与香味源90的外周对应的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区间L1的长度大于连结流体流入该香味源外周区间L1的部位和导入口55的最短路径L2。
在图4及图5中,螺旋状部件6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贯通口34与导入口55之间的区域。由此,螺旋状部件61在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形成螺旋状的香味源外周区间L1。因此,与没有流路形成部件60时的贯通口34与导入口55之间的最短路径L2相比,第一流路36变长。
香味吸引器10可以具有隔开第一流路36与吸引口40(或第二流路38)的第一隔壁68。在图2、图4及图5中,第一隔壁68由螺旋状部件61的一端部形成。即,螺旋状部件61的一端部设置在比第二侧壁32的贯通口34更靠非点火端E2侧的位置,设置在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螺旋状部件61的一端部优选沿第一侧壁51的周向延伸。由此,作为第一隔壁68的螺旋状部件61的一端部可防止气体从第一流路36直接流入第二流路38。
另外,第一隔壁68可以不完全隔断第一流路36和第二流路38。在该情况下,连接第一流路36和第二流路38的路径中通过香味源90的路径的流体阻力优选比从第一流路36向第二流路38的直接路径的流体阻力小。另外,香味吸引器可以具有多个连接第一流路36和第二流路38的路径。在该情况下,连接第一流路36和第二流路38的路径中通过香味源90的路径的流体阻力优选比从第一流路36连接第二流路38的其它路径的流体阻力小。
香味吸引器10可以具有防止气体从第一流路36泄漏的第二隔壁69。第二隔壁69与内侧保持部件50及燃烧式热源70一起,堵住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点火端E1侧的开口。在图2、图4及图5中,第二隔壁69由螺旋状部件61的另一端部形成。即,螺旋状部件61的另一端部设置在比第一侧壁51的导入口55更靠点火端E1侧,设置在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螺旋状部件61的另一端部优选沿着第一侧壁51的周向延伸。由此,作为第二隔壁69的螺旋状部件61的另一端部可防止气体从第一流路36的点火端E1侧泄漏。此外,第二隔壁69也可以不完全隔断气体从第一流路36的点火端E1侧的泄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壁68、69由螺旋状部件61的一部分形成。作为替代方式,隔壁68、69由与螺旋状部件61分体形成的部件形成。另外,隔壁68、69也可以由与第一侧壁51或第二侧壁32一体形成的部件形成。
[第一变形例]
以下,参照图6及图7说明第一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及流路形成部件。图6是第一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50A及流路形成部件60A的平面图。图7是第一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50A及流路形成部件60A的与图6相反侧的平面图。此外,在图6及图7中,为了方便,形成于第二侧壁32的贯通口34的位置用虚线表示。
内侧保持部件50A的结构与图4及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流路形成部件60A具有设置在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的至少一个部件。
在第一变形例中,流路形成部件60A包含多个C环状的部件62。C环状的部件62卷绕于第一侧壁51。作为替代方式,C环状的部件62也可安装于第二侧壁32的内表面。C环状的部件62例如可以由金属或橡胶制的部件形成。
当内侧保持部件50A设置在具备第二侧壁32的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时,流路形成部件60A使连接贯通口34和导入口55且通过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的第一流路36中作为与香味源90的外周对应的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区间L1的长度大于连结流体流入该香味源外周区间L1的部位和导入口55的最短路径L2。
在图6及图7中,多个C环状的部件62位于贯通口34与导入口55之间的区域。作为替代方式,也可以是一个C环状的部件62设置在贯通口34与导入口55之间的区域。C环状的部件62设置成在一个部位打开的开放部63,并且沿着第一侧壁51的周向延伸。开放部63相对于贯通口34及导入口55中的至少一方沿周向错开配置。由此,如图6及图7所示,C环状的部件62在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形成沿着周向的香味源外周区间L1。因此,与没有流路形成部件60A时的贯通口34与导入口55之间的最短路径L2相比,第一流路36变长。
在第一变形例中,使用具有在一个部位打开的开放部63的C环状的部件62。作为替代方式,流路形成部件60A也可以包含具有在两个以上部位打开的开放部63的部件。在该情况下,开放部63同样只要相对于贯通口34及导入口55中的至少一方沿周向错开配置即可。另外,开放部63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制,根据情况不同,开放部63也可以沿第一侧壁51的周向占半周以上。
香味吸引器10可以具有将第一流路36与吸引口40(或第二流路38)隔开的第一隔壁68A。在第一变形例中,第一隔壁68A可以由O型圈状的部件形成。第一隔壁68A可以设置在比第二侧壁32的贯通口34更靠非点火端E2侧的位置,设置在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作为第一隔壁68A的O型圈状的部件完全或部分地防止气体从第一流路36直接流入第二流路38。O型圈状的部件例如可以由金属或橡胶制的部件形成。
香味吸引器10可以具有防止气体从第一流路36泄漏的第二隔壁69A。第二隔壁69A与内侧保持部件50A及燃烧式热源70一起,堵住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点火端E1侧的开口。在第一变形例中,第二隔壁69A也可以由O型圈状的部件形成。第二隔壁69A设置在比第一侧壁51的导入口55更靠点火端E1侧的位置,设置在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由此,作为第二隔壁69A的O型圈状的部件完全或部分地防止气体从第一流路36的点火端E1侧泄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壁68A、69A由O型圈状的部件形成。作为替代方式,隔壁68A、69A由与第一侧壁51或第二侧壁32一体形成的部件形成。
[第二变形例]
以下,参照图8说明第二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及流路形成部件。图8是第二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50D及流路形成部件60的平面图。此外,在图8中,为了方便,形成于第二侧壁32的贯通口34的位置用虚线表示。
在第二变形例中,与图4所示的部件一样,流路形成部件60包含螺旋状部件61。旋状的部件61卷绕于第一侧壁51。作为替代方式,螺旋状部件61可以安装于第二侧壁32的内表面。
设有将第一流路36与吸引口40(或第二流路38)隔开的第一隔壁68A。可以与第一变形例一样,第一隔壁68A由O型圈状的部件形成。第一隔壁68A设置在比第二侧壁32的贯通口34更靠非点火端E2侧的位置,设置在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
另外,也可以设置防止气体从第一流路36泄漏的第二隔壁69A。可以与第一变形例一样,第二隔壁69A由O型圈状的部件形成。第二隔壁69A设置在比第一侧壁51的导入口55更靠点火端E1侧的位置,设置在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
[第三变形例]
以下,参照图9说明第三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及流路形成部件。图9是第三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50B及流路形成部件60B的平面图。此外,在图9中,为了方便,形成于第二侧壁32的贯通口34的位置用虚线表示。
内侧保持部件50B具有第一侧壁51。在第一侧壁51形成有向第一侧壁51内的香味源90导入外气的导入口55。流路形成部件60B由与第一侧壁51一体形成的突起及/或槽65形成。更具体而言,流路形成部件60A由与第一侧壁51一体形成的螺旋状的突起及/或槽65形成。
当内侧保持部件50B设置在具备第二侧壁32的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时,流路形成部件60B使连接贯通口34和导入口55且通过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的第一流路36中作为与香味源90的外周对应的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区间L1的长度大于连结流体流入该香味源外周区间L1的部位和导入口55的最短路径L2。
在第三变形例中,螺旋状的突起及/或槽65位于贯通口34与导入口55之间的区域。在螺旋状的突起及/或槽65与第二侧壁32之间形成螺旋状的间隙(流路)。因此,与没有流路形成部件60B时的贯通口34与导入口55之间的最短路径L2相比,第一流路36的长度L1变长。
[第四变形例]
以下,参照图10说明第四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及流路形成部件。图10是第四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50E及流路形成部件60E的平面图。此外,在图10中,为了方便,形成于第二侧壁32的贯通口34的位置用虚线表示。
内侧保持部件50E插入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第二侧壁32内。此外,在图10中,第二侧壁32以剖视图表示。内侧保持部件50E具有形成有螺旋状的突起及/或槽的第一侧壁51。在第一侧壁51形成有向第一侧壁51内的香味源90导入外气的导入口55。流路形成部件60E由与第二侧壁32一体形成的槽67形成。
具体而言,在第二侧壁32形成有螺旋状的槽67。另外,在内侧保持部件50E的第一侧壁51还形成有与螺旋状的槽67的位置配合的螺旋状的突起。除了在第一侧壁51的两端附近以外,形成于第一侧壁51的螺旋状的突起的前端被切掉。在该切掉的突起的前端65B与形成于第二侧壁32的螺旋状的槽67之间形成第一流路36。第一流路36以螺旋状延伸。因此,与没有流路形成部件60B时的贯通口34与导入口55之间的最短路径L2相比,第一流路36的长度L1长。
在内侧保持部件50E设有将第一流路36与吸引口40(或第二流路38)隔开的第一隔壁68E。第一隔壁68E可以由形成于第一侧壁51的螺旋状的突起形成。第一隔壁68E可以设置在比贯通口34更靠非点火端E2侧的位置。作为第一隔壁68E的螺旋状的突起的前端可以不切掉,而是与第二侧壁32的槽密合。
在内侧保持部件50E设有防止气体从第一流路36泄漏的第二隔壁69E。第二隔壁69E与内侧保持部件50E及燃烧式热源70一起堵住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点火端E1侧的开口。第二隔壁69E可以由形成于第一侧壁51的螺旋状的突起形成。第二隔壁69E可以设置在比导入口55更靠点火端E1侧的位置。作为第二隔壁69E的螺旋状的突起的前端可以不切掉,而是与第二侧壁32的槽67密合。
根据第四变形例,通过将内侧保持部件50E拧入筒状的保持部件30,能够在内侧保持部件50E与筒状的保持部件30之间同时形成螺旋状的第一流路36及隔壁68E、69E。另外,螺旋状的突起及槽相互啮合,因此可坚固地保持内侧保持部件50E。
[制造方法]
以下,说明内侧保持部件及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首先,参照图11~图15说明制造内侧保持部件50的方法。图11~图15表示制造内侧保持部件50的一连串工序。此外,图15是沿着图14的图12A-12A线的剖视图。
首先,准备作为内侧保持部件50的基材的第一侧壁51。此时,第一侧壁51可以是平板状(参照图11)。第一侧壁51优选由具有延展性的部件形成。例如,第一侧壁51可以由具有延展性的金属形成。另外,第一侧壁51也可以是导热部件。内侧保持部件50优选由导热部件一体形成。作为导热部件,例如优选使用不锈钢。作为不锈钢,例如可使用SUS430。
接着,将第一侧壁51形成为筒状(参照图12)。第一侧壁51可通过例如冲压加工而形成为筒状。也可根据需要形成底部52及凸缘53。具体而言,第一侧壁51形成为能够包围燃烧式热源70的至少一部分及香味源90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
接着,在第一侧壁51形成分隔部56(参照图13)。分隔部56局部地包围第一侧壁51的成为爪部54的区域,将该区域从其周围的区域局部地分隔开来。分隔部56可以是贯通槽,也可以是未贯通槽。分隔部56例如可通过激光加工而形成。作为替代方式,分隔部56例如也可通过使用切刀这样的工具,在第一侧壁51形成切痕而形成。此外,分隔部56不限于切刀,可通过任意装置形成。
接着,通过使第一侧壁51的一部分从第一侧壁51突出,形成能够卡住燃烧式热源70的爪部54及与爪部54邻接的导入口55。具体而言,将由分隔部56包围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向第一侧壁51的内侧弯折(参照图14及图15)。由此,形成爪部54和导入口55。即,爪部54通过从第一侧壁51的外侧朝向内侧的用于形成导入口55的力而形成。
接着,根据需要,在形成为筒状的第一侧壁51的周围设置流路形成部件60、60A(参照图4~图8)。流路形成部件60、60A可利用卷绕于第一侧壁51的至少一个部件形成。流路形成部件60、60A直接卷绕于第一侧壁51而形成规定的形状。作为替代方式,也可预先准备具有比第一侧壁51的直径略小的直径的流路形成部件60、60A,并将该流路形成部件60、60A嵌装到第一侧壁51而形成。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第一侧壁51嵌装流路形成部件60、60A,能够将流路形成部件60、60A容易地安装于内侧保持部件50。
另外,流路形成部件60、60A也可通过焊接固定于内侧保持部件50的第一侧壁51。
流路形成部件60、60A的形状可以有各种的变化,如图4、图5及图8所示的螺旋状部件,或图6及图7所示的环状部件等。经由上述工序,可得到图4~8所示的内侧保持部件50、50A。
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流路形成部件60B也可通过在第一侧壁51的外表面形成突起或槽而形成。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将第一侧壁51形成为筒状之前,在第一侧壁51形成突起或槽。作为替代方式,可在将第一侧壁51形成为筒状之后,在第一侧壁51的外表面形成突起或槽。
如上所述,当内侧保持部件50、50A、50B设置在具备第二侧壁32的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时,流路形成部件60、60A、60B使通过第一侧壁51与第二侧壁32之间的第一流路36中作为与香味源90的外周对应的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区间L1的长度大于连结流体流入香味源外周区间的部位和导入口的最短路径L2。
在制造香味吸引器时,只要将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内侧保持部件50、50A、50B的筒状的第一侧壁51配置于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即可。具体而言,只要将内侧保持部件50、50A、50B及流路形成部件60、60A、60B配置于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即可。
(作用及效果)
根据一实施方式,内侧保持部件及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步骤:通过使第一侧壁51的一部分从第一侧壁51突出,形成能够卡住燃烧式热源70的爪部54及与爪部54邻接的导入口55。优选地,爪部54通过从第一侧壁51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用于形成导入口55的力而形成。通过同时形成爪部54和导入口55,能够简化内侧保持部件及香味吸引器的制造工序。此外,能够利用爪部54适当地控制燃烧式热源70的插入长度,能够适当地控制香味源90的长度。
根据一实施方式,内侧保持部件及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还具有如下步骤:形成局部地包围第一侧壁51的成为爪部54的区域,将该区域从其周围的区域局部地分隔的分隔部56。另外,爪部54通过将由分隔部56包围的区域弯折而形成。通过任意调节分隔部56的形状,能够将爪部54容易地形成为期望的形状。
根据一实施方式,内侧保持部件由导热部件一体成形。由此,内侧保持部件能够起到将由燃烧式热源70产生的热向香味源90传递的功能。
根据一实施方式,内侧保持部件及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还具有设置流路形成部件60、60A、60B的步骤。当内侧保持部件50、50A、50B设置在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时,流路形成部件60、60A、60B使第一流路36中作为与香味源90的外周对应的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区间L1的长度大于连结流体流入香味源外周区间的部位和导入口的最短路径L2。由此,能够加长第一流路36的长度即从贯通口34到香味源90的流路长度。因此,在用户不进行抽吸动作时,能够抑制香味从香味源90通过第一流路36从贯通口34流出。
(第五变形例)
以下,参照图16~图17说明第五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图16~图17表示将第一侧壁51形成为筒状后的工序。
如图16及图17所示,通过从第一侧壁51的外侧朝向内侧的用于形成导入口55的力,形成向第一侧壁51的内侧突出的爪部54。例如,可使用钻孔工具100,在对第一侧壁51进行钻孔加工的同时形成爪部54。由于能够在对第一侧壁51进行钻孔加工的同时形成爪部54,因此,能够同时容易地形成爪部54和导入口55。爪部54也可以由穿孔时形成的飞边形成。
接着,根据需要,在第一侧壁51的周围设置流路形成部件60、60A、60B。在制造香味吸引器时,只要将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内侧保持部件的筒状的第一侧壁51配置于筒状的保持部件30内即可。
(第六变形例)
以下,参照图18~图19说明第六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图18~图19表示将第一侧壁51形成为筒状后的工序。
第六变形例的导入口55的形成方法与第五变形例不同。具体而言,在第六变形例中,钻孔工具101的前端具有以随着远离爪部54而变得尖锐的方式倾斜的面。由此,在钻孔工具101的最前端与第一侧壁51接触之后,钻孔工具101的倾斜面逐渐按压第一侧壁51。即,钻孔工具101从第一侧壁51的规定部位51A起开始施加按压力,朝向从规定部位51A离开的规定方向逐渐施加按压力。换而言之,爪部54通过如下方式形成:从第一侧壁51的规定部位开始施加按压力,并向离开规定部位51的方向逐渐施加按压力。由此,爪部54在规定方向上与导入口55邻接形成。
优选地,钻孔工具101从第一侧壁51的规定部位51A开始施加按压力,并且向点火端E1侧离开规定部位51A的方向逐渐扩大施加按压力的部位。由此,爪部54形成于比导入口55更靠点火端E1侧的位置。
此外,在第六变形例中,使用具备具有倾斜面的前端部的钻孔工具101形成了爪部54。但是,只要能够从第一侧壁51的规定部位开始施加按压力,并且向离开规定部位51的方向逐渐施加按压力,则用于形成爪部54的工具就不限于上述的钻孔工具101。
(第七变形例)
以下,参照图20~图22说明第七变形例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首先,准备成为内侧保持部件50的基材的第一侧壁51。此时,第一侧壁51可以是平板状(参照图20)。
接着,通过使第一侧壁51的一部分从第一侧壁51突出,形成能够卡住燃烧式热源70的爪部54及与爪部54邻接的导入口55(参照图20及图21)。具体而言,爪部54通过从第一侧壁51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用于形成导入口55的力而形成。
在第一侧壁51形成爪部54及导入口55之后,将第一侧壁51形成为筒状,以使爪部54配置于第一侧壁51的内侧(参照图22)。可以根据需要形成底部52及凸缘53。具体而言,第一侧壁51形成为能够包围燃烧式热源70的至少一部分及香味源90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
接着,根据需要,在形成为筒状的第一侧壁51的周围设置流路形成部件60、60A(也参照图4~图8)。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流路形成部件60B也可以通过在第一侧壁51的外表面形成突起或槽而形成。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23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10A。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以下,主要说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香味源90的非点火端E2侧的端部相比,形成于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贯通口34设置在更靠非点火端侧E2的位置。第一流路36从贯通口34向点火端E1侧延伸。在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内部设有管部件84。管部件84可以将第一流路36与第二流路38之间隔开,并从贯通口34的位置延伸至第一侧壁51。第一流路36通过内侧保持部件50的第一侧壁51与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第二侧壁32之间而到达导入口55。
第一流路36的贯通口34附近的区间可以经由隔壁68与第二流路38邻接。隔壁68包含填补了直接连接第一流路36和第二流路38之间的间隙的阻力部件82。阻力部件82不会完全流体隔断第一流路36与第二流路38之间,而是使从第一流路36直接进入第二流路38的路径上的流体阻力增大。
从第一流路36经由阻力部件82直接进入第二流路38的路径(参照图11的箭头F6)上的流体阻力优选比从第一流路36经由香味源90到达第二流路的路径的流体阻力大。即,隔壁68构成为:连接第一流路36和第二流路38的路径中通过香味源90的路径的流体阻力比不通过香味源90的路径的流体阻力小。由此,能够将流入第一流路36的空气的大部分导向香味源90。
此外,隔壁68只要使连接第一流路36和第二流路38的路径中的通过香味源90的路径的流体阻力比不通过香味源90的路径的流体阻力小,也可以到达第一流路36的一部分及/或贯通口34。
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可以设置连接第一流路36和第二流路38的多个路径。在该情况下,优选地,使连接第一流路36和第二流路38的路径中的通过香味源90的路径的流体阻力最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36和第二流路38并未相互流体性地完全隔断。作为替代方式,优选地,隔壁68将第一流路36和第二流路38相互流体性地完全隔断。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24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以下,主要说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内侧保持部件50的第一侧壁51与筒状的保持部件30的第二侧壁32之间的流路形成部件60由与第二侧壁32的内表面一体形成的突起或槽66形成。与第二侧壁32的内表面一体形成的突起或槽66例如可以是螺旋形状。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流路36中作为与香味源90的外周对应的部分的香味源外周区间的长度比连结流体流入香味源外周区间的部位和导入口55的最短路径长。
此外,在筒状的保持部件30具有面向第一流路36的导热部件的情况下,只要在该导热部件的内表面形成作为流路形成部件的突起或槽即可。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25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以下,主要说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内侧保持部件50C与图4及图5所示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内侧保持部件50C不具有图4及图5所示的底部。内侧保持部件50C的第一侧壁51可以具有随着朝向非点火端E2侧而向中心倾斜的锥形形状。香味源90同样随着朝向非点火端E2侧而向中心倾斜。由此,内侧保持部件50C即使没有底部,也能够保持香味源90。
另外,内侧保持部件50C的第一侧壁51具有随着朝向非点火端E2侧而向中心倾斜的锥形形状,因此,容易将内侧保持部件50C插入筒状的保持部件30。
此外,图4~8所示的内侧保持部件50、50A、50D的第一侧壁51也可以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锥形形状。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及附图限定本发明。根据该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确各种替代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
只要允许,上述的多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的特征就能够进行组合。例如,上述的多个流路形成部件60、60A、60B及隔壁68、68A、69、69A可采用各种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制造工序的内侧保持部件及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

Claims (13)

1.一种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用于香味吸引器且保持燃烧式热源及香味源的内侧保持部件的第一侧壁形成为包围所述燃烧式热源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步骤;
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形成能够卡住所述燃烧式热源的爪部及与所述爪部邻接的导入口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爪部通过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用于形成所述导入口的力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还包括形成分隔部的步骤,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第一侧壁中的成为所述爪部的区域局部地包围,将该区域从其周围的区域局部地分隔开,
所述爪部通过将由所述分隔部包围的区域弯折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从所述第一侧壁的规定部位起开始施加按压力,朝向从所述规定部位离开的方向逐渐扩大施加按压力的部位,由此形成所述爪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第一侧壁形成为筒状之后,以所述爪部向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在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所述爪部及所述导入口。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所述爪部及所述导入口之后,以所述爪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的方式将所述第一侧壁形成为筒状。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将所述内侧保持部件通过导热部件一体成形。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还包括设置流路形成部件的步骤,
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形成为:当所述内侧保持部件被设置于筒状的保持部件内时,香味源外周区间的长度比将流体流入该香味源外周区间的部位和所述导入口连结的最短路径长,
筒状的保持部件具备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具有与外气流体连通的贯通口,香味源外周区间是在连通所述贯通口与所述导入口且通过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一流路中的与所述香味源的外周对应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由卷绕于所述第一侧壁的至少一个部件形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由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一体形成的突起或槽形成。
11.一种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保持燃烧式热源及香味源的内侧保持部件的第一侧壁形成为包围所述燃烧式热源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步骤;
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形成能够卡住所述燃烧式热源的爪部及与所述爪部邻接的导入口的步骤;
在从点火端向非点火端延伸的筒状的保持部件内配置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第一侧壁的步骤。
12.一种香味吸引器,包括:
筒状的保持部件,从点火端向非点火端延伸;
燃烧式热源,设置在所述点火端;
香味源,相对于所述燃烧式热源设置在所述非点火端侧;
内侧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筒状的保持部件内,且保持所述燃烧式热源及所述香味源,
所述内侧保持部件具有包围所述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第一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而形成的能够卡住所述燃烧式热源的爪部、以及与所述爪部邻接的导入口。
13.一种内侧保持部件,用于香味吸引器且保持燃烧式热源及香味源,其中,
具有包围所述香味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的筒状的第一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而形成的能够卡住所述燃烧式热源的爪部、以及与所述爪部邻接的导入口。
CN201580078368.2A 2015-04-06 2015-04-06 香味吸引器、内侧保持部件、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及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4270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0784 WO2016162932A1 (ja) 2015-04-06 2015-04-06 香味吸引器、内側保持部材、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及び内側保持部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7076A true CN107427076A (zh) 2017-12-01
CN107427076B CN107427076B (zh) 2020-07-28

Family

ID=57072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8368.2A Active CN107427076B (zh) 2015-04-06 2015-04-06 香味吸引器、内侧保持部件、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及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8345B2 (zh)
EP (1) EP3275320A4 (zh)
JP (1) JP6318302B2 (zh)
KR (1) KR102003147B1 (zh)
CN (1) CN107427076B (zh)
EA (1) EA034532B1 (zh)
HK (1) HK1245593A1 (zh)
TW (1) TWI630933B (zh)
WO (1) WO20161629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9612A (zh) * 2018-02-15 2020-09-04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包括气溶胶冷却元件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4945B (zh) * 2015-04-06 2020-08-04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香味吸取器及内侧保持部件
CN205143488U (zh) * 2015-10-20 2016-04-13 昂纳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0267041B (zh) 2019-06-28 2021-1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20116494A (ko) * 2019-12-17 2022-08-23 필립모리스 프로덕츠 에스.에이. 유도 요소를 갖는 에어로졸 발생 물품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96A (zh) * 1988-07-22 1990-03-21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香烟制品
CN1054887A (zh) * 1990-02-27 1991-10-02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香烟
FR2675365A1 (fr) * 1991-04-17 1992-10-23 Roulina Jean Claude Assiettes de table a effet decoratif et pouvant servir d'enceintes chauffantes.
CN2508119Y (zh) * 2001-12-13 2002-08-28 胡嘉麟 蒸发式燃烧头
CN1616890A (zh) * 2003-11-12 2005-05-18 赵辉雄 有效利用热源的装置
CN201406133Y (zh) * 2008-06-04 2010-02-17 杜建钢 具有支撑支架和香灰收集功能的蚊香包装盒
TW201134408A (en) * 2010-04-07 2011-10-16 Japan Tobacco Inc Smoking article
CN203360477U (zh) * 2013-07-22 2013-12-25 郑州宏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煤气与空气正交喷射混合多孔体助燃的热风炉
TW201410163A (zh) * 2012-07-19 2014-03-16 Philip Morris Prod 具有減少的側流煙之煙品
CN104203016A (zh) * 2012-02-13 2014-12-10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包括双导热元件的发烟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836A (ja) * 1974-07-01 1976-01-13 Toko Inc Chensen
US5027837A (en) 1990-02-27 1991-07-02 R. 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Cigarette
DE102005034169B4 (de) 2005-07-21 2008-05-29 NjoyNic Ltd., Glen Parva Rauchfreie Zigarette
EP2893822B2 (en) 2010-03-26 2022-08-03 Japan Tobacco Inc. Smoking article
JP5998465B2 (ja) 2011-12-07 2016-09-28 株式会社Ihi ピッチ可変コイル及び共振回路
TWI639391B (zh) 2012-02-13 2018-11-01 菲利浦莫里斯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隔離可燃熱源之吸煙製品
GB2513637A (en) * 2013-05-02 2014-11-05 Nicoventures Holdings Ltd Electronic cigarette
US9788571B2 (en) * 2013-09-25 2017-10-17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Heat generation apparatus for an aerosol-generation system of a smoking article, and associated smoking article
US10314334B2 (en) * 2015-12-10 2019-06-11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Smoking articl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96A (zh) * 1988-07-22 1990-03-21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香烟制品
CN1054887A (zh) * 1990-02-27 1991-10-02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香烟
FR2675365A1 (fr) * 1991-04-17 1992-10-23 Roulina Jean Claude Assiettes de table a effet decoratif et pouvant servir d'enceintes chauffantes.
CN2508119Y (zh) * 2001-12-13 2002-08-28 胡嘉麟 蒸发式燃烧头
CN1616890A (zh) * 2003-11-12 2005-05-18 赵辉雄 有效利用热源的装置
CN201406133Y (zh) * 2008-06-04 2010-02-17 杜建钢 具有支撑支架和香灰收集功能的蚊香包装盒
TW201134408A (en) * 2010-04-07 2011-10-16 Japan Tobacco Inc Smoking article
CN104203016A (zh) * 2012-02-13 2014-12-10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包括双导热元件的发烟物品
TW201410163A (zh) * 2012-07-19 2014-03-16 Philip Morris Prod 具有減少的側流煙之煙品
CN203360477U (zh) * 2013-07-22 2013-12-25 郑州宏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煤气与空气正交喷射混合多孔体助燃的热风炉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9612A (zh) * 2018-02-15 2020-09-04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包括气溶胶冷却元件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CN111629612B (zh) * 2018-02-15 2023-10-31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包括气溶胶冷却元件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A201792219A1 (ru) 2018-03-30
TW201636066A (zh) 2016-10-16
KR20170127529A (ko) 2017-11-21
JP6318302B2 (ja) 2018-04-25
TWI630933B (zh) 2018-08-01
CN107427076B (zh) 2020-07-28
JPWO2016162932A1 (ja) 2017-08-10
WO2016162932A1 (ja) 2016-10-13
KR102003147B1 (ko) 2019-07-23
EP3275320A1 (en) 2018-01-31
US20180027873A1 (en) 2018-02-01
HK1245593A1 (zh) 2018-08-31
US10588345B2 (en) 2020-03-17
EA034532B1 (ru) 2020-02-18
EP3275320A4 (en) 2019-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7076A (zh) 香味吸引器、内侧保持部件、香味吸引器的制造方法及内侧保持部件的制造方法
KR102000864B1 (ko) 향미 흡인기
CN107404945A (zh) 香味吸取器及内侧保持部件
EP3021697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irflow directing segment for a smoking article
CN105636462B (zh) 用于水烟管的吸烟制品
KR20200039662A (ko) 발연 제품과 그 제조 방법
US11889858B2 (en) Aerosol generating article comprising a hollow rod of aerosol generating substrate
CN116114907A (zh) 一种加热烟支及其加热烟具
EA045533B1 (ru) Ингалятор аромата
EA045529B1 (ru) Ингалятор аромата
EA045474B1 (ru) Ингалятор аромат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559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