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2399A - 煞車總泵 - Google Patents

煞車總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2399A
TW201632399A TW104141292A TW104141292A TW201632399A TW 201632399 A TW201632399 A TW 201632399A TW 104141292 A TW104141292 A TW 104141292A TW 104141292 A TW104141292 A TW 104141292A TW 201632399 A TW201632399 A TW 2016323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rake
master cylinder
cylinder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1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isuke Nanri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32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239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26Reservo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可提昇從儲液槽送往液壓缸的液排出性(排液性)之煞車總泵。 本發明之煞車總泵,係具備:設有可供因煞車手柄的操作而推進的活塞來進行滑動之液壓缸(40);設在液壓缸(40)的上部,用來儲留煞車液之儲液槽;該儲液槽係具有:儲液槽壁部(41)及蓋部(12),其中,該儲液槽壁部(41)係利用內壁(42)圍繞而形成用以儲留煞車液之儲留室(44),並且上部係形成開口部(115);而蓋部(12)則是用來覆蓋住開口部(115)並且利用螺絲鎖定在該儲液槽壁部(41);內壁(42)係至少在開口部(115)這一側的範圍,整個內周面都形成不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突出的形狀。

Description

煞車總泵
本發明係關於:車輛用的煞車總泵。
習知的煞車總泵的構造之一,係將蓋子利用螺絲鎖定的方式安裝在儲液槽本體之上部口緣(請參考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51031號公報
在煞車總泵中,係被要求:從儲液槽送往液壓缸之液排出性(排液性)的提昇。
從而,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可提昇從儲液槽送往液壓缸的液排出性(排液性)之煞車總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將利用內壁圍繞而形成用以儲留煞車液之儲留室,並且在上部形成有開口部之儲液槽壁部的前述內壁,予以製作成:至少在前述開口部這一側的範圍,整個內周面都形成不朝向前述儲留室這一側突出的形狀。
根據本發明,係可提供:可提昇液排出性之煞車總泵。
1‧‧‧儲液槽
2‧‧‧煞車總泵
5‧‧‧本體構件
8‧‧‧煞車手柄
12‧‧‧蓋部
18‧‧‧安裝座部
21‧‧‧手柄支承部
22‧‧‧手柄支承部
23‧‧‧貫通孔
24‧‧‧貫通孔
35‧‧‧後照鏡裝設部
39‧‧‧安裝座
40‧‧‧液壓缸
41‧‧‧儲液槽壁部
41a‧‧‧儲液槽壁部的上端面
42‧‧‧內壁
44‧‧‧儲留室
76‧‧‧活塞
111‧‧‧側壁部
111a‧‧‧側壁部的上端面
112‧‧‧前壁部
112a‧‧‧前壁部的上端面
113‧‧‧側壁部
113a‧‧‧側壁部的上端面
114‧‧‧後壁部
114a‧‧‧後壁部的上端面
115‧‧‧開口部
151‧‧‧環狀凸部
152‧‧‧視窗孔
154‧‧‧面狀突部
155‧‧‧突起
161‧‧‧中間凸部
162‧‧‧凹狀部
163、173‧‧‧母螺紋孔
164、174‧‧‧蓋固定部位
165、175‧‧‧本體部位
166‧‧‧上端凹部
170‧‧‧膨凸部
171‧‧‧中間凸部
172‧‧‧凹狀部
176‧‧‧上端凹部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平面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剖面圖。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本體構件之平面圖。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本體構件之背面圖。
第5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本體構件之正面圖。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本體構件之其中一方的側面圖。
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本體構件之其 中另一方的側面圖。
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本體構件之立體圖。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本體構件之剖面圖。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膜片之平面圖。
第11圖係沿著第10圖的A-A剖面線之剖面圖。
第12圖係沿著第11圖的B-B剖面線之剖面圖。
第13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膜片之立體圖。
第14圖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本體構件的變形例之部分平面圖。
茲佐以圖面來說明本發明之一種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係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係為:儲液槽l構成煞車總泵2的其中一部分之儲液槽一體型的煞車總泵2。這種煞車總泵2係為:兩輪式機車、三輪式機車以及四輪式機車之類的跨騎型車輛用的煞車總泵,而且是被安裝成露出於外部的狀態。此處,為了方便說明起見,係以各圖中所示的前後左右上下來規定方向進行說明。這個前後左右上下係與被安裝在車輛上的狀態幾乎一致。第1實施方式,係為:供駕駛人以右手來進行操作的前輪煞車用 的煞車總泵2。本發明亦可適用於:供駕駛人以左手來進行操作的後輪煞車用的煞車總泵或離合器用煞車總泵,在那種情況下,以下所說明的左右將變成相反。
煞車總泵2,在車輛上係被配置在:車輛行駛風直接撞風的位置,具體而言,係被安裝在:位於第1圖所示的車輛之轉向用車把3的右側部之裝設部4。轉向用車把3係將圓筒狀的管狀構件進行適度的彎曲加工而形成的,至少在於供安裝煞車總泵2之裝設部4的外周面係形成圓筒面。
煞車總泵2係具有:都是金屬製的本體構件5、保持具6、結合構件7、煞車手柄8、外罩9、支承構件10、復位彈簧11、蓋部12、蓋部安裝構件13以及第2圖所示的安裝構件14。此外,煞車總泵2係具有:合成橡膠製的膜片15。
本體構件5係利用鑄造而成的一體成形品,具有如第3圖~第9圖所示的形狀。本體構件5係如第1圖所示,被配置在轉向用車把3的裝設部4之前側。在本體構件5上,係如第3圖所示,在其左右方向的中央稍微靠右側處,形成有朝向後方突出的安裝座部18。在安裝座部18上,係如第4圖所示,形成有上下一對的螺絲孔19。如第1圖所示,本體構件5係利用這個安裝座部18與保持具6來夾持住轉向用車把3的裝設部4因而被安裝在轉向用車把3上。安裝座部18與保持具6係利用螺栓也就是結合構件7而結合在一起,並將轉向用車把3予以 夾持住,此時,兩根結合構件7係螺合在第4圖所示的上下兩處的螺絲孔19。又,在第1圖中,因為是以平面圖來表現的關係,只顯示出一根結合構件7而已。
本體構件5係如第3圖~第5圖所示,係在其右側部形成有上下一對之板狀的手柄支承部21、22。如第6圖、第7圖所示,一對手柄支承部21、22係朝向前方且稍微有一點往前下方延伸出去。如第8圖所示,在一對手柄支承部21、22上,係分別形成有各一個貫穿在其厚度方向上的貫通孔23、24,而且這兩個貫穿孔的中心是形成一致。如第1圖所示,煞車手柄8是在被配置於一對手柄支承部21、22之間的狀態下,與用來包覆該煞車手柄8的基端側之外罩9一起,利用支承構件10以及螺合在該支承構件10之如第2圖所示的安裝構件14而被安裝在本體構件5上。外罩9係具有:用來包覆煞車手柄8之上下一對的外罩部25、26;用來連結這一對外罩部25、26之連結部27;從下側的外罩部26朝下方延伸出去之後,又朝向安裝構件14側彎折之彎折外罩部28。
第1圖所示的支承構件10,係依照:復位彈簧11之線圈狀的主體部30、第8圖所示之上側的手柄支承部21的貫通孔23、第2圖所示之上側的外罩部25的貫通孔(未圖示)、煞車手柄8的貫通孔(未圖示)、下側之外罩部26的貫通孔(未圖示)以及第8圖所示之下側的手柄支承部22的貫通孔24之順序,從上側往下側插入,並且在從下側之手柄支承部22突出的部分,螺合第 2圖所示的螺帽也就是安裝構件14。藉此,係如第1圖所示,支承構件10就可支承煞車手柄8及外罩9,並且利用支承構件10來將煞車手柄8及外罩9連結到本體構件5。
支承構件10係在上下方向稍微往前方傾斜,而且是愈上側愈往前側傾斜,煞車手柄8係以這個支承構件10為中心進行轉動。煞車手柄8係在轉向用車把3的前方,沿著轉向用車把3朝右方延伸出去。復位彈簧11,係藉由:從線圈狀的主體部30之一端延伸出來的卡止片部31之卡止於煞車手柄8的卡止孔32,以及從主體部30的另一端延伸出來的卡止片部33之卡止於上側的手柄支承部21的卡止溝34,因而對於煞車手柄8進行彈推,亦即,由上方觀看時,係朝向逆時鐘方向進行彈推。
如第2圖所示,在本體構件5上,係在安裝座部18與上側的手柄支承部21之境界位置旁邊,形成有一個朝向上方突出的後照鏡裝設部35,其係用來安裝後照鏡(未圖示)。又,在本體構件5上,係在後照鏡裝設部35的相反側的下側,形成有一個安裝座38,其係可利用螺絲構件37來固定煞車開關36。又,在本體構件5上,係在較之安裝座38更左側的地方,形成有一個朝下方突出之安裝座39。纜線管類(未圖示)係藉由托架等的構件而被卡止在這個安裝座39。
如第1圖所示,在本體構件5上,係設有:從安裝座部18的基端側往左方延伸出去之液壓缸40。這 個液壓缸40係沿著其裝設部4的軸方向,被配置在轉向用車把3的前方。這個液壓缸40係如第2圖所示,形成在本體構件5的下部,而在從本體構件5的中間部起算的上部,則是形成有儲液槽壁部41。這個儲液槽壁部41係如第2圖、第3圖、第9圖所示,形成沿著上下方向的筒狀,係利用:其內壁42以及用來封閉其液壓缸40這一側之儲液槽底部43,來形成可供儲留煞車液之儲留室44。
在液壓缸40係如第9圖所示,形成有:在手柄支承部21、22之間開口的液壓缸孔48,如此一來,液壓缸40就形成為具有液壓缸筒部49與液壓缸底部50之有底筒狀。液壓缸孔48係由:液壓缸筒部49的內周面與液壓缸底部50的底面所形成,儲液槽底部43係構成液壓缸筒部49之一部分。液壓缸孔48,相對於手柄支承部21、22,係從相反側之液壓缸底部50這一側起,依序具有:主孔部51、嵌合孔部52、小徑孔部53。這個液壓缸孔48的中心軸也就是液壓缸40的軸線O1。以下,將液壓缸40的軸線O1稱為:液壓缸軸O1;將液壓缸40的軸線方向稱為:液壓缸軸方向。液壓缸軸O1係朝左右方向延展,並且係與前後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構成正交。換言之,液壓缸軸O1之延在方向,就是在各圖中所示的左右方向。液壓缸軸O1係與第1圖所示的轉向用車把3之裝設部4的軸方向構成平行。
如第9圖所示,主孔部51是在液壓缸孔48內的軸方向上最長的部分。嵌合孔部52係形成在主孔部 51之對於液壓缸底部50而言的相反側,也就是形成在主孔部51的右側,且具有較之主孔部51更大直徑的內徑。小徑孔部53係形成在嵌合孔部52之對於液壓缸底部50而言的相反側,而且是被配置在:液壓缸孔48內之最為遠離液壓缸底部50的地方。小徑孔部53係具有較之嵌合孔部52更小直徑的內徑。
在液壓缸底部50係形成有貫穿於該部的螺絲孔部55。螺絲孔部55,係設置在:對液壓缸孔48的中心軸也就是液壓缸軸O1而言,更為靠徑向上的儲液槽壁部41這一側偏置的地方。螺絲孔部55,其最大內徑係小於主孔部51的內徑。在這個螺絲孔部55處,係螺合著未圖示之煞車液配管的接口。這個煞車液配管係連通於:被設置在車輪側之碟型煞車等的煞車裝置之未圖示的車輪側煞車液壓分泵。
在儲液槽底部43,係形成有:可將液壓缸孔48與儲留室44予以連通之連通孔63以及連通孔64。連通孔63係配置在:較之連通孔64更靠近液壓缸軸方向上的液壓缸底部50這一側,也就是配置在左側。而且連通孔63之被配置在液壓缸孔48這一側的部分的口徑係小於被配置在儲留室44這一側的部分的口徑。換言之,連通孔63,大口徑的這一邊是開口在儲留室44,小口徑的這一邊係開口在液壓缸孔48內。連通孔64之被配置在液壓缸孔48這一側的部分的口徑係小於被配置在儲留室44這一側的部分的口徑。換言之,連通孔64,大口徑的這一 邊是開口在儲留室44,小口徑的這一邊係開口在液壓缸孔48內。連通孔64的最小直徑係大於連通孔63的最小直徑。在儲液槽底部43,較之底面43a更往上方突出之突出部70,係如第3圖所示,係形成:將連通孔64予以圍繞的圓弧狀。突出部70係開口在上方以及連通孔63這一側。
如第2圖所示,煞車總泵2係具有:復位彈簧75、活塞76、杯型密封環77、杯型密封環78、扣環79、套筒80、推壓彈簧81。復位彈簧75、活塞76的其中一部分、杯型密封環77、杯型密封環78以及扣環79,係被配置在液壓缸孔48內。復位彈簧75、活塞76、扣環79以及推壓彈簧81係金屬製的,杯型密封環77、杯型密封環78以及套筒80係由橡膠之類的彈性材料所做成的。
活塞76係具有:軸部85、凸緣部86、軸部87、凸緣部88、軸部89、凸緣部90、軸部91、凸緣部92、軸部93、凸緣部94、軸部95以及凸緣部96。活塞76係從液壓缸孔48的小徑孔部53這一側插入。
軸部85,係形成在活塞76之最靠近液壓缸底部50這一側也就是左側的端部。這個軸部85之右側的凸緣部86係較之軸部85更大直徑,其右側的軸部87係較之軸部85更小直徑。軸部87之右側的凸緣部88係較之凸緣部86更大直徑,其右側的軸部89係較之凸緣部88更小直徑。軸部89之右側的凸緣部90係較之軸部89更大直徑,且較之凸緣部88更小直徑,其右側的軸部91係 較之凸緣部90更小直徑。
軸部91之右側的凸緣部92,係與凸緣部88同一直徑,其右側的軸部93,係較之凸緣部92更小直徑。軸部93之右側的凸緣部94,係較之凸緣部92更小直徑,其右側的軸部95係較之凸緣部94更小直徑。軸部95之右側的凸緣部96,係較之軸部95更大直徑,而且是形成在活塞76中之最為遠離最液壓缸底部50的這一側的端部。
活塞76之凸緣部88以及凸緣部92係可滑動地嵌合在液壓缸孔48的主孔部51內。藉此,活塞76係被設成可在液壓缸40內滑動,並且是朝向液壓缸軸方向進行移動。
復位彈簧75,係軸方向上的其中一端側的直徑小於其他部分的線圈彈簧,其大直徑側的端部係抵接於液壓缸底部50,其小直徑側的端部,內側係被活塞76的軸部85所穿插,並且抵接在凸緣部86。
杯型密封環77,其包含中心軸線之剖面形狀,係形成:朝向其中一側開口之C字狀。杯型密封環77,係被配置在活塞76的凸緣部86、88之間,並且被嵌合在軸部87。杯型密封環77係呈:將開口側予以配置在凸緣部86這一側的狀態,外周部則是與主孔部51的內周面保持滑動接觸。
杯型密封環78,其包含中心軸線之剖面形狀,係形成:朝向其中一側開口之C字狀。杯型密封環 78,係被配置在活塞76的凸緣部90、92之間,並且被嵌合在軸部91。杯型密封環78係呈:將開口側予以配置在凸緣部90這一側的狀態,外周部則是與主孔部51的內周面保持滑動接觸。
扣環79係呈C字狀,係被嵌合固定在嵌合孔部52。扣環79係可抵接在活塞76之凸緣部92之軸部93這一側的端面。如此一來,扣環79係可限制:被復位彈簧75所推壓的活塞76之從凸緣部92起迄液壓缸底部50這一側的部分,從液壓缸孔48脫落出來。套筒80係呈筒狀,其中的一端部係被配置在活塞76之凸緣部94、96之間,而且被嵌合在軸部95。套筒80之另一端側則是延伸到小徑孔部53,受到推壓彈簧81擴大之後,被朝向小徑孔部53的內周面推壓。
在液壓缸孔48內,在較之活塞76的杯型密封環78更靠近液壓缸底部50的這一側,係注滿煞車液,杯型密封環77係利用:活塞76與主孔部51之螺絲孔部55這一側的部分,來形成液壓室101,並且該液壓室101係連通於車輪側煞車液壓分泵(未圖示)。
在活塞76的凸緣部96之對於液壓缸底部50而言的相反側上,係配置著:外罩9的推壓部102。一旦,煞車手柄8受到操作的話,外罩9的推壓部102就受到煞車手柄8所推壓而朝向液壓缸底部50這一側,也就是朝向左側移動,而將活塞76朝這個方向進行推壓。於是,活塞76與杯型密封環77兩者呈一體地朝向可使液壓 室101變窄的方向移動,如此一來,就將煞車液從液壓室101供給到未圖示的車輪側煞車液壓分泵。換言之,藉由煞車手柄8的操作,活塞76將會朝向液壓缸底部50的方向推進,而產生煞車液壓。此外,一旦解除了煞車手柄8的操作的話,利用復位彈簧75的彈推力,活塞76回到原來位置,將車輪側煞車液壓分泵的煞車液送回到液壓室101。此處,如果煞車裝置的煞車摩擦材的量減少的話,車輪側煞車液壓分泵側之液壓室的容積將會增大。煞車總泵2,當煞車手柄8並未處於操作狀態時,液壓室101係利用連通孔63來連通到儲留室44,因此所增大的容積量的煞車液,將會被從儲留室44排出到液壓室101來進行補給。
如第3圖所示,儲液槽壁部41係由:配置在左側的側壁部111、配置在前側的前壁部112、配置在右側的側壁部113、配置在後側的後壁部114所構成的。儲液槽壁部41,係在上部具有開口部115,並且呈朝向上方開口之形狀。
儲液槽壁部41係呈四角形筒狀,其內壁42係連續成四角形框狀而圍繞成儲留室44。換言之,儲液槽壁部41,其面向內側之內壁42係連續成四角形狀而圍繞成儲留室44。因此,儲液槽壁部41,係利用內壁42圍繞形成供儲留煞車液之儲留室44,並且上部係形成開口部115。內壁42係具有:側壁部111之面向儲留室44側之平坦狀的部分內壁121、前壁部112之面向儲留室44 側之平坦狀的部分內壁122、側壁部113之面向儲留室44側之平坦狀的部分內壁123、後壁部114之面向儲留室44側之平坦狀的部分內壁124。
部分內壁121,在最靠近儲留室44側,係具有平坦的壁面121a。這個壁面121a係以愈往上側愈將儲留室44擴大的方式,朝左上方傾斜。部分內壁122,在最靠近儲留室44側,係具有平坦的壁面122a。這個壁面122a係以愈往上側愈將儲留室44擴大的方式,朝前上方傾斜。部分內壁123,在最靠近儲留室44側,係具有平坦的壁面123a。這個壁面123a係以愈往上側愈將儲留室44擴大的方式,朝右上方傾斜。部分內壁124,在最靠近儲留室44側,係具有平坦的壁面124a。這個壁面124a係以愈往上側愈將儲留室44擴大的方式,朝後上方傾斜。
壁面121a與壁面123a係以相同高度做對向配置,並且互相呈鏡面對稱。因此,部分內壁121與部分內壁123係以相同高度做對向配置,並且互相呈鏡面對稱。
壁面122a與壁面124a係以相同高度做對向配置,並且互相呈鏡面對稱狀地保持傾斜。因此,部分內壁122與部分內壁124係以相同高度做對向配置,並且互相呈鏡面對稱狀地保持傾斜。壁面122a以及壁面124a之鏡面對稱傾斜的基準面,係含有液壓缸軸O1之平面。
在儲液槽壁部41的內周方向上,在壁面121a、122a之間,在壁面122a、123a之間,在壁面 123a、124a之間以及在壁面124a、121a之間,都是形成朝外側凹陷之圓弧導角。此外,在各壁面121a、122a、123a、124a與底面43a之間,分別都形成朝外側凹陷之圓弧導角。因此,儲液槽壁部41的內壁42,在所有高度範圍的整個內周面,都是呈現沒有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突出的形狀,換言之,係形成:沒有局部性突出的部分之形狀。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是將部分內壁121、122、123、124的壁面121a、122a、124a、123a形成平坦的面,但是,壁面121a、122a、124a、123a係只要是形成:沒有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突出的形狀的話,即使各個壁面係由:從平面圖觀看時,中央部分朝外側膨凸的曲面來形成亦無妨。
如第8圖所示,前壁部112,係在上下方向的中間位置形成有:朝向前方,也就是朝向與儲留室44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圓環狀的環狀凸部151,這個環狀凸部151的內側,係形成:貫穿前壁部112之視窗孔152。煞車總泵2,係具有被裝設在本體構件5的這個視窗孔152,用來將視窗孔152予以封閉之如第2圖所示的視窗構件153。視窗構件153係由:透光性材料所做成的,可透過這個視窗構件153目視到位在儲液槽壁部41內的儲留室44中的煞車液的液面。視窗構件153整體上,係被安裝成:並未自前壁部112的壁面122a突出到儲留室44這一側。如第8圖所示,在前壁部112的外側,係從環狀凸部151的上側到外側方,形成有:宛如在前方形成有平 坦面這般地,稍微突出之面狀突部154,在於較之面狀突部154更為上側的上端部,係呈左右排列地形成有朝向前方突出之一對突起155。
儲液槽壁部41,其上端面41a係呈被配置於與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上之平坦面形狀。上端面41a係由:側壁部111的上端面111a、前壁部112的上端面112a、側壁部113的上端面113a、後壁部114的上端面114a所組成的。
如第9圖所示,在儲液槽壁部41之側壁部111的上部,係形成有:較之下側部分更朝向外側,也就是朝向儲留室44的相反側膨凸出去的膨凸部160。如第8圖所示,在膨凸部160之上下方向的中間位置,較之膨凸部160更朝向外側,也就是朝向儲留室44的相反側突出的中間凸部161,係如第7圖所示,形成在前後兩側。如第9圖所示,因為膨凸部160是被形成在上部,所以在側壁部111的下部,係形成有:較之上側部分更朝向內側,也就是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凹陷成段差狀之內凹形狀(所謂的削肉偷輕形狀)之凹狀部162。側壁部111,其含有膨凸部160之上部的壁厚度,係較之含有凹狀部162之下部的壁厚度更厚。
如第3圖所示,膨凸部160,其前後方向之中央位置係最朝向外側突出,而具有最大壁厚度,在這個部分的壁厚的中央位置則是從上端面111a形成有與此上端面111a垂直的母螺紋孔163。這個母螺紋孔163,係供: 第2圖所示的蓋部12利用螺絲進行鎖定之用,係供:螺絲也就是其中一方的蓋部安裝構件13螺合固定的部分。側壁部111,其包含了形成有母螺紋孔163之膨凸部160之壁厚度較厚的上部,係當作:供蓋部12進行固定之蓋固定部位164。又,較之這個蓋固定部位164更下側,係當作:壁厚度較之蓋固定部位164更薄的本體部位165。因此,蓋固定部位164,係形成:較之本體部位165更為朝向部分內壁121的相反方向膨凸的形狀。母螺紋孔163,其中心係配置在:較之本體部位165之壁厚度中心更為遠離部分內壁121的壁面121a的地方。如第3圖所示,在膨凸部160之較之母螺紋孔163更後側的上端部外側,係形成有:較之下側部分更朝向內側,也就是更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凹陷的上端凹部166。
如第9圖所示,在儲液槽壁部41的側壁部113的上部,係形成有:較之下側部分更朝向外側,也就是朝向儲留室44的相反側膨凸出去的膨凸部170。如第8圖所示,在膨凸部170之上下方向的中間位置,係如第6圖所示,在前後形成有:較之膨凸部170更為朝向外側,也就是朝向儲留室44的相反側突出的中間凸部171。如第9圖所示,因為膨凸部170形成於上部,所以在側壁部113的下部,係形成有:較之上側部分更朝向內側,也就是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凹陷的凹狀部172。側壁部113之含有膨凸部170之上部的壁厚度係較之含有凹狀部172之下部的壁厚度更厚。
如第3圖所示,膨凸部170,其前後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係最為朝向外側突出而具有最大壁厚度,在這個部分的壁厚度中央位置,係從上端面113a形成有與此上端面113a垂直的母螺紋孔173。這個母螺紋孔173,係供:第2圖所示的蓋部12利用螺絲進行鎖定之用,係供:螺絲也就是其中另一方的蓋部安裝構件13螺合固定的部分。側壁部113,其包含了形成有母螺紋孔173之膨凸部170之壁厚度較厚的上部,係當作:供蓋部12進行固定之蓋固定部位174。又,較之這個蓋固定部位174更下側,係當作:壁厚度較之蓋固定部位174更薄的本體部位175。因此,蓋固定部位174,係形成:較之本體部位175更為朝向部分內壁123的相反方向膨凸的形狀。母螺紋孔173,其中心係配置在:較之本體部位175之壁厚度中心更為遠離部分內壁123的壁面123a的地方。如第3圖所示,在膨凸部170之較之母螺紋孔173更後側的上端部外側,係形成有:較之下側部分更朝向內側,也就是更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凹陷的上端凹部176。側壁部111與側壁部113,係以位於這兩者之間的中央且又與左右方向正交的面為基準面,而形成鏡面對稱的形狀。側壁部111、113的母螺紋孔163、173彼此的中心所連結而成的直線O2與液壓缸軸O1,係如第3圖所示,從開口部115這一側觀看時,係被配置成重疊在一起(換言之,兩條線是呈一致)。
儲液槽壁部41之前壁部112的環狀凸部 151、視窗孔152、面狀突部154以及一對突起155以外的部分的壁厚度,係與側壁部111、113之第9圖所示的本體部位165、175的壁厚度同等,第3圖所示的後壁部114的壁厚度也是與側壁部111、113之第9圖所示的本體部位165、175的壁厚度同等。如第3圖所示,內壁42之沿著液壓缸軸O1的方向的壁面122a、124a之間的中心線O3,也就是儲液槽壁部41之前後方向上的中央線與液壓缸軸O1,從開口部115這一側觀看時,係被配置成重疊在一起(換言之,兩條線是呈一致)。因此,側壁部111、113的母螺紋孔163、173彼此的中心連結成的直線O2與內壁42之沿著液壓缸軸O1的方向的壁面122a、124a之間的中心線O3,也是同樣地從開口部115這一側觀看時,係被配置成重疊在一起(換言之,兩條線是呈一致)。
上述的安裝座部18,係如第3圖所示,從後壁部114的下部的右側部分以及如第8圖所示,從側壁部113的下部的本體部位175的後側部分朝向後方延伸出去。上述的後照鏡裝設部35係形成在安裝座部18的基端側,並且是與儲液槽壁部41分開。
第2圖所示的膜片15係由:EPDM等的橡膠製彈性材料所做成的,係製作成如第10圖~第13圖所示的形狀。第10圖所示的膜片15,係具有:被載置於第3圖所示的側壁部111的上端面111a上之載置板部191、被載置於前壁部112的上端面112a上之載置板部192、 被載置於側壁部113的上端面113a上之載置板部193、被載置於後壁部114的上端面114a上之載置板部194。載置板部191與載置板部192係互相連續,載置板部192與載置板部193係互相連續,載置板部193與載置板部194係互相連續,載置板部194與載置板部191係互相連續。
這些載置板部191~194全都是呈平板狀,並且被配置在同一平面內。這些載置板部191~194,整體上係構成:呈四角形框狀之框狀板部197。載置板部192、194係呈不朝向內外方向膨凸的形狀,載置板部191、193係呈不朝向內外兩方向膨凸的形狀。載置板部191、193,係在前後方向的中央,最為寬廣。在載置板部191,係在這個寬廣部分,形成有朝向板厚度方向貫穿的插通孔198,而且在載置板部193也是在這個寬廣部分,形成有朝向板厚度方向貫穿的插通孔199。此外,框狀板部197係呈在前後方向上鏡面對稱的形狀,在左右方向上也是呈鏡面對稱的形狀。第3圖所示的儲液槽壁部41的上端凹部166、176,係呈從第10圖所示的框狀板部197朝向內側,也就是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凹陷的形狀,藉此,可以謀求將膜片15從儲液槽壁部41的上端面41a剝離時的作業容易化。
膜片15係如第11圖~第13圖所示,具有:從框狀板部197的內周端緣部朝向下方延伸出去之筒狀的外側筒狀部201;如第11圖、第12圖所示,從外側筒狀 部201的下端緣部朝向內側延伸出去之框狀的外側下板部202;從外側下板部202的內周端緣部朝向上方延伸出去之筒狀的中間筒狀部203;從中間筒狀部203的上端緣部朝向內側延伸出去之框狀的上板部204;從上板部204的內周端緣部朝向下方延伸出去之筒狀的內側筒狀部205;以及從內側筒狀部205的下端緣部朝向內側延伸出去之用來封閉內側筒狀部205之板狀的內側下板部206。這些外側筒狀部201、外側下板部202、中間筒狀部203、上板部204、內側筒狀部205以及內側下板部206,係如第2圖所示,被配置在儲留室44內。
如第13圖所示,外側筒狀部201係具有:左側的板狀部211、前側的板狀部212、右側的板狀部213、以及後側的板狀部214。板狀部211、212、213、214係分別呈平坦的板狀。
中間筒狀部203係具有:如第11圖所示的左側的板狀部221、如第12圖所示的前側的板狀部222、如第11圖所示的右側的板狀部223、如第12圖所示的後側的板狀部224。這些板狀部221~224全部都是呈平坦的板狀。內側筒狀部205係具有:如第11圖所示的左側的板狀部231、如第12圖所示的前側的板狀部232、如第11圖所示的右側的板狀部233、如第12圖所示的後側的板狀部234。這些板狀部231~234,全部都是呈平坦的板狀。
第2圖所示的蓋部12,是利用鑄造而成的一 體成形品,用來覆蓋儲液槽壁部41的上部的開口部115,並且其內面側係可與儲液槽壁部41的框狀的上端面41a,一起將膜片15的框狀板部197予以夾住。換言之,膜片15係直接受到本體構件5的儲液槽壁部41與蓋部12的夾持。如第1圖所示,蓋部12,其外周部的形狀係形成與第10圖所示的膜片15的框狀板部197的外周部的形狀同等的形狀。如第1圖所示,蓋部12,係在左端的前後方向的中央,係形成有:入口孔252,在右端的前後方向的中央也形成有:入口孔253。蓋部12係呈在前後方向上鏡面對稱的形狀,在左右方向上也是呈鏡面對稱的形狀。
如第2圖所示,蓋部12係與膜片15一起覆蓋住開口部115並且利用螺絲鎖定在儲液槽壁部41上。由一根螺絲構成的蓋部安裝構件13係插入到蓋部12的入口孔252與膜片15的插通孔198,並且螺合到儲液槽壁部41的母螺紋孔163,另一根蓋部安裝構件13係插入到蓋部12的入口孔253與膜片15的插通孔199,並且螺合到儲液槽壁部41的母螺紋孔173,如此一來,可將儲液槽壁部41、膜片15的框狀板部197、蓋部12予以結合成一體化。這個時候,蓋部12,入口孔252的周圍部分是被蓋部安裝構件13固定在儲液槽壁部41的蓋固定部位164,入口孔253的周圍部分是被蓋部安裝構件13固定在儲液槽壁部41的蓋固定部位174。在這種狀態下,儲液槽壁部41與蓋部12係將框狀板部197的整個外周都夾持 住。
膜片15係將儲留室44予以分隔成:下側之供儲留煞車液的液室261、以及上側的氣室262。如此一來,可以抑制液室261的煞車液直接接觸到外氣,能夠抑制煞車液的吸收濕氣。氣室262則是與大氣連通,基本上是維持在大氣壓力。當未圖示的煞車摩擦材減損而導致車輪側煞車液壓分泵側的液壓室的容積增大,因而從儲留室44的液室261對於液壓缸40的液壓室101進行了煞車液的補給時,膜片15將會追隨液室261的煞車液的液量變動而產生變形,如此一來,可將液室261內維持在大氣壓力的狀態。換言之,膜片15將會配合液室261的容積減少以及氣室262的容積擴大而產生變形。
將本體構件5的儲液槽壁部41以及儲液槽底部43、蓋部12、視窗構件153以及膜片15、兩個蓋部安裝構件13,予以設置在液壓缸40的上部,而構成可供儲留煞車液之儲液槽1。因此,儲液槽1係呈一體地連接於可對於車輪側煞車液壓分泵供給煞車液之煞車總泵2。煞車總泵2,在車輛中係被配置在直接承受車輛行駛風的位置,儲液槽1之儲液槽壁部41的外側以及蓋部12的外側,在車輛行駛中係承受到空氣的氣流。
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煞車總泵,是兩輪式機車用的煞車總泵,並且是液壓缸與儲液槽形成一體的煞車總泵。這種煞車總泵,在儲液槽中之可供以螺絲來將蓋部予以鎖定的形成有螺絲孔的部分,係形成:其中有一 部分是從內壁朝向儲留室內部突出的形狀。因此,用來將儲留室內予以保持在大氣壓力的膜片,必須要形成:可以避開這個突出部分之形狀,其結果,就很有可能膜片將會變成:不易產生變形的形狀。膜片不容易變形的話,就很有可能會降低從儲液槽送往液壓缸之煞車液的排出性。
相對於此,本實施方式的煞車總泵2,儲液槽壁部41的內壁42整個內周面都是形成:沒有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突出的形狀。因此,膜片15受到為了要避開儲液槽壁部41之形狀上的制約變少,能夠形成比較容易變形的形狀。從而,能夠提昇從儲液槽1送到液壓缸40的煞車液排出性。此處,在上述的說明中,雖然是以內壁42的整個高度範圍在整個內周面,都是形成沒有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突出的形狀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內壁42只要是至少將開口部115這一側的上部範圍的整個內周都形成沒有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突出的形狀即可。更詳細地說,只要是在不會對於膜片15之可動領域內的形狀造成影響的高度範圍內的整個內周面,都形成沒有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突出的形狀即可。例如:只要將與膜片15的外側筒狀部201在高度方向上重疊的範圍內的整個內周面,都形成沒有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突出的形狀即可。將內壁42的整個高度範圍內的整個內周面,都形成沒有朝向儲留室44這一側突出的形狀的話,儲留室44的容積將會增大。
儲液槽壁部41的側壁部111,係具有:形成 有將蓋部12進行螺絲鎖定用的母螺紋孔163之蓋固定部位164、以及位於較之蓋固定部位164更下側的本體部位165。並且,母螺紋孔163,其中心係配置在:較之本體部位165的壁厚度中心更遠離側壁部111的部分內壁121的地方。同樣地,側壁部113也是具有:形成有母螺紋孔173的蓋固定部位174以及位於其下側的本體部位175,母螺紋孔173的中心係配置在:較之本體部位175的壁厚度中心更遠離部分內壁123的地方。從而,既可確保形成有母螺紋孔163、173之蓋固定部位164、174的強度,又可將本體部位165、175的壁厚度予以薄型化,而能夠謀求輕量化。
側壁部111的蓋固定部位164,係形成:較之本體部位165更朝向部分內壁121的相反方向膨凸的形狀,側壁部113的蓋固定部位174,係形成:較之本體部位175更朝向部分內壁123的相反方向膨凸的形狀。從而,既可確保形成有母螺紋孔163、173之蓋固定部位164、174的強度,又可將本體部位165、175的壁厚度予以薄型化,而能夠謀求輕量化。
將母螺紋孔163、173彼此的中心連結而成的直線O2與液壓缸軸O1,從開口部115這一側觀看時,係被配置成重疊在一起。藉此,可將因為形成有母螺紋孔163、173而有可能在強度上及重量上都增加的蓋固定部位164、174部分與液壓缸的軸線O1在前後方向上的位置予以對準在一起,而能夠獲得良好的重量平衡。
儲液槽壁部41之沿著內壁42的液壓缸軸線方向的壁面122a、124a之間的中心線O3與液壓缸軸O1,從開口部115這一側觀看時,係配置成重疊在一起,可將蓋部12保持良好的重量平衡以螺絲固定在儲液槽壁部41。此處,如第14圖所示,亦可將內壁42的壁面122a、124a之間的中心線O3與液壓缸軸O1予以配置成:從開口部115這一側觀看時,兩條線是分開且平行。
以上的實施方式,係具有:設有可供因煞車手柄的操作而推進的活塞來進行滑動之液壓缸;以及設在該液壓缸的上部,用來儲留煞車液之儲液槽;而該儲液槽係具有:利用內壁圍繞而形成用以儲留煞車液之儲留室,並且上部係形成開口部之儲液槽壁部;以及用來覆蓋前述開口部並且利用螺絲鎖定在前述儲液槽壁部之蓋部;之煞車總泵,前述內壁係至少在前述開口部這一側的範圍,整個內周面都形成不朝向前述儲留室這一側突出的形狀。因此,膜片可以減少受到形狀上的制約。從而,可以提昇從儲液槽送往液壓缸的液排出性。
此外,前述儲液槽壁部係具有:形成有前述蓋部螺絲鎖定用的母螺紋孔之蓋固定部位;以及位於較之該蓋固定部位更下側之本體部位;前述母螺紋孔,其中心係被配置在:較之前述本體部位的壁厚度中心更為遠離前述內壁之處。藉此,既可確保形成有母螺紋孔的蓋固定部位的強度,又可將本體部位的壁厚度予以薄型化而能夠謀求輕量化。
又,前述儲液槽壁部,係具有:被形成有蓋部螺絲鎖定用的母螺紋孔之蓋固定部位、以及較之該蓋固定部位更下側的本體部位,而前述蓋固定部位係具有:較之前述本體部位更朝向前述內壁的相反方向膨凸的形狀。藉此,既可確保被形成母螺紋孔之蓋固定部位的強度,又可將本體部位的壁厚度予以薄型化而能夠謀求輕量化。
此外,前述母螺紋孔至少設在兩個地方,將這些母螺紋孔彼此的中心連結而成的直線與前述液壓缸的軸線,予以配置成:從前述開口部這一側觀看時,係重疊在一起。藉此,可將因為形成有母螺紋孔而有可能在強度上及重量上都增加的部分與液壓缸的軸線對準在一起,而能夠獲得良好的重量平衡。
此外,前述內壁之沿著前述液壓缸的軸線方向的壁面之間的中心線與前述液壓缸的軸線,從前述開口部這一側觀看時,係被配置成:重疊在一起。藉此,可將蓋部保持良好的重量平衡,利用螺絲鎖定在液壓缸壁部。
5‧‧‧本體構件
18‧‧‧安裝座部
21‧‧‧手柄支承部
22‧‧‧手柄支承部
23‧‧‧貫通孔
24‧‧‧貫通孔
35‧‧‧後照鏡裝設部
39‧‧‧安裝座
40‧‧‧液壓缸
41‧‧‧儲液槽壁部
41a‧‧‧儲液槽壁部的上端面
42‧‧‧內壁
44‧‧‧儲留室
111‧‧‧側壁部
111a‧‧‧側壁部的上端面
112‧‧‧前壁部
112a‧‧‧前壁部的上端面
113‧‧‧側壁部
113a‧‧‧側壁部的上端面
114‧‧‧後壁部
114a‧‧‧後壁部的上端面
115‧‧‧開口部
151‧‧‧環狀凸部
152‧‧‧視窗孔
154‧‧‧面狀突部
155‧‧‧突起
160‧‧‧膨凸部
161‧‧‧中間凸部
162‧‧‧凹狀部
163‧‧‧母螺紋孔
164‧‧‧蓋固定部位
165‧‧‧本體部位
166‧‧‧上端凹部
170‧‧‧膨凸部
171‧‧‧中間凸部
172‧‧‧凹狀部
173‧‧‧母螺紋孔
174‧‧‧蓋固定部位
175‧‧‧本體部位
176‧‧‧上端凹部

Claims (5)

  1. 一種煞車總泵,其係具有:設有可供因煞車手柄的操作而推進的活塞來進行滑動之液壓缸;以及設在該液壓缸的上部,用來儲留煞車液之儲液槽;而該儲液槽係具有:利用內壁圍繞而形成用以儲留煞車液之儲留室,並且上部係形成開口部之儲液槽壁部;以及用來覆蓋前述開口部並且利用螺絲鎖定在前述儲液槽壁部之蓋部;之煞車總泵,其特徵為:前述內壁係至少在前述開口部這一側的範圍,整個內周面都形成不朝向前述儲留室這一側突出的形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煞車總泵,其中,前述儲液槽壁部係具有:形成有前述蓋部螺絲鎖定用的母螺紋孔之蓋固定部位;以及位於較之該蓋固定部位更下側之本體部位;前述母螺紋孔,其中心係被配置在:較之前述本體部位的壁厚度中心更為遠離前述內壁之處。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煞車總泵,其中,前述儲液槽壁部係具有:形成有前述蓋部螺絲鎖定用的母螺紋孔之蓋固定部位;以及位於較之該蓋固定部位更下側之本體部位;前述蓋固定部位係具有:較之前述本體部位更為朝向與前述內壁相反的方向膨凸的形狀。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煞車總泵,其中,前述母螺紋孔至少設在兩個地方,而連結這些母螺紋孔彼此的中心之直線與前述液壓缸的軸線,由前述開口部這一側觀看時,係被配置成重疊。
  5. 如請求項1至4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煞車總泵,其中,前述內壁之沿著前述液壓缸的軸線方向之壁面間的中心線與前述液壓缸的軸線,由前述開口部這一側觀看時,係被配置成重疊。
TW104141292A 2014-12-26 2015-12-09 煞車總泵 TW2016323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6259 2014-1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2399A true TW201632399A (zh) 2016-09-16

Family

ID=56150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1292A TW201632399A (zh) 2014-12-26 2015-12-09 煞車總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6104425A1 (zh)
CN (1) CN106715215A (zh)
TW (1) TW201632399A (zh)
WO (1) WO20161044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22148A1 (de) * 2016-11-11 2018-05-17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Fluidbehälter mit einem strömungsoptimierten Anschlussstutz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5429U (ja) * 1982-08-06 1984-02-17 ワタナベ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液用リザーバの液量検出装置
JPH0476575U (zh) * 1990-11-19 1992-07-03
EP1320484B1 (en) * 2000-09-29 2010-08-18 Freni Brembo S.p.A. An hydraulic actuator for vehicles controllable by handlebars
JP3725500B2 (ja) * 2002-07-23 2005-12-14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のリザーバ
JP5433595B2 (ja) * 2011-01-28 2014-03-05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リザーバタン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04425A1 (ja) 2016-06-30
CN106715215A (zh) 2017-05-24
JPWO2016104425A1 (ja) 2017-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7336B (zh) 腳踏車控制裝置
TWI510401B (zh) 液壓煞車機構
US20120241036A1 (en) Vehicle brake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
TWI679145B (zh) 自行車液壓操作裝置
JP2013194917A5 (zh)
US20160355085A1 (en) Valve device
TW201632399A (zh) 煞車總泵
JP6275636B2 (ja) ボディリザーバ組立体
US20090120750A1 (en) Hydraulic brake lever
US9731789B2 (en) Master cylinder
TWI632080B (zh) 總泵及儲液筒
CN109305279B (zh) 液压操作系统
TWM494742U (zh) 操作裝置
JP2020037318A (ja) マスタシリンダ
TWI679146B (zh) 自行車液壓操作裝置
JP2016120815A (ja) 負圧式倍力装置
US20150143991A1 (en) Master cylinder with recessed piston-rod interface
TWI675775B (zh) 煞車用總泵
KR101983956B1 (ko) 공기 스프링 장치
US9435445B2 (en) Normally closed three-port valve
JP2014227080A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装置
JP2014024420A (ja) 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80149B2 (ja) 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のリザーバ
JP2004058872A (ja) リザーバ
JP6510879B2 (ja) 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