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1881A - 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 Google Patents

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1881A
TW201631881A TW104110094A TW104110094A TW201631881A TW 201631881 A TW201631881 A TW 201631881A TW 104110094 A TW104110094 A TW 104110094A TW 104110094 A TW104110094 A TW 104110094A TW 201631881 A TW201631881 A TW 2016318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thin film
solar cell
film type
type so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0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憲度
Original Assignee
無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無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無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1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188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45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including thin film solar cells, e.g. single thin film a-Si, CIS or CdTe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075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the potential barriers being only of the PIN type, e.g. amorphous silicon PIN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16Coatings
    • H01L31/02161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167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66Electrodes made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s, e.g. TCO, ITO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36Special surface textures
    • H01L31/02366Special surface textures of the substrate or of a layer on the substrate, e.g. textured ITO/glass substrate or superstrate, textured polymer layer on glass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8Amorphous silicon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包括:一外面板,暴露於太陽光線,一第一黏合層,設置於外面板的暴露於太陽光線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設置於第一黏合層上,一第二黏合層,設置於薄膜型太陽能電池上,以及一保護層,設置於第二黏合層上,其中第二黏合層係由一著色的黏合劑材料製成。

Description

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薄膜型太陽能電池,並且更特別地,涉及使用應用於建築物之窗戶或汽車之天窗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不同類型的結構。
太陽能電池透過使用半導體的特性將一光能轉換為一電能。
太陽能電池具有一PN接面結構,這種PN接面結構為一正(P)型半導體與一負(N)型半導體產生的一接面。當太陽光入射於具有此PN接面結構的太陽能電池上時,電洞(+)和電子(-)透過太陽光線的入射能量在半導體中產生。此時,透過由於PN接面產生的一電場,電洞(+)朝向P型半導體漂移且電子(-)朝向N型半導體漂移,以產生電勢,由此一電能可伴隨電位的發生而出現。
太陽能電池可分類為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以及一晶片型太陽能電池。
薄膜型太陽能電池透過在例如薄膜型的一玻璃基板上形成一半導體來製造,而晶片型太陽能電池使用一矽晶片作為一基板來製造。
對於效率,儘管晶片型太陽能電池相比較於薄膜型太陽能 電池更好,但是由於製造過程的性能上的困難,晶片型太陽能電池難以實現小的厚度,並且由於高價格的半導體基板使得製造成本增加。特別地,由於晶片是不透明的,因此晶片型太陽能電池應用於可能需要光照的一結構,例如汽車的天窗或建築物的窗戶上具有限制。
儘管薄膜型太陽能電池效率上劣於晶片型太陽能電池,但是它具有例如實現一薄外形和使用一便宜材料的優點,從而使得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成本降低。特別地,由於可使用一透明玻璃基板,因此薄膜型太陽能電池適合應用於可能需要光照的一結構,例如汽車的天窗或建築物的窗戶。
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描述根據習知技術的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
第1圖為表出使用根據習知技術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橫截面圖。
如第1圖所示,使用習知技術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包括一外面板1、一黏合層2、以及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
外面板1設置在暴露於太陽光線一表面,例如建築物的窗戶或汽車的天窗上。外面板1可由太陽光可通過的一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或透明塑料製造。
黏合層2形成於外面板1的一內表面上,以將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結合至外面板1,黏合層2係由可透射太陽光線的一透明材料製造。
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形成於黏合層2上。雖然未詳細表示,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包括一前電極、一半導體層以及一後電極。
使用上述根據習知技術之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可應用到例如上述建築物之窗戶或汽車之天窗的一結構上。這種情況下,一用戶位於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的前部。
因此,用戶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的前部朝向前面板1來看外部。此時,使用習知技術之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具有一個問題,即能見度由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的光吸收波長範圍而劣化。
更詳細而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包括一前電極、一半導體層、以及一後電極,其中,半導體層通常由非晶矽(a-Si)製造。然而,非晶矽(a-Si)的特徵在於,它吸收短波長的光線且透射長波長的光線。因此,當外部太陽光線穿過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時,具有一紅色的長波長光線透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由此,用戶觀看的外部狀態為顯示一紅色。
在這一方面,由於使用習知技術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在紅色中被用戶感知,因此能見度變差。另外,由於此結構的顏色不能夠改變,因此出現此結構不能夠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的一問題。
因此,本發明涉及一種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其能夠大致消除了由於習知技術之限制和缺點所導致的一個或多個問題。
本發明的一個優點在於提供一種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此種結構的能見度得到改善且顏色可以改變。
本發明其他的優點和特徵將在如下的說明書中部分地加以闡述,並且本發明其他的優點和特徵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透過本發明如下的說明得以部分地理解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得 出。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以透過本發明所記載的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指明的結構並結合圖式部份,得以實現和獲得。
為了獲得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他特徵,現對本發明作具體化和概括性的描述,本發明的一種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包括:一外面板,暴露於太陽光線;一第一黏合層,設置於外面板的暴露於太陽光線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設置於第一黏合層上;一第二黏合層,設置於薄膜型太陽能電池上;以及一保護層,設置於第二黏合層上,其中第二黏合層係由一著色的黏合劑材料製成。
第二黏合層具有分佈於一透明黏合劑材料的著色的顏料或染料。
外面板、第一黏合層以及保護層的每一個係由一透明材料製成。
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可包含:一基板;複數個第一電極,設置於基板上且透過其間插入的一第一間隔件彼此相間隔;複數個半導體層,設置於這些第一電極上,其中提供有一接觸部分,並且透過其間插入的一第二間隔件彼此相間隔;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設置於這些半導體層上,通過接觸部分與這些第一電極相連接且透過其間插入的第二間隔件彼此相間隔。
基板設置於第一黏合層的與外面板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以及其中在第二間隔件的一區域中,太陽光線按照應有的次序穿過外面板、第一黏合層、基板以及第一電極,並且當穿過第二黏合層時改變為彩色的太陽光線,並且然後穿過保護層。
基板設置於第二黏合層的與保護層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以及其中在第二間隔件的一區域中,太陽光線按照應有的次序穿過外面板、第一黏合層、第一電極以及基板,當穿過第二黏合層時改變為彩色的太陽光線,並且然後穿過保護層。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種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包含:一外面板,暴露於太陽光線;一第一黏合層,設置於外面板的暴露於太陽光線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設置於第一黏合層上;一第二黏合層,設置於薄膜型太陽能電池上且由一著色的黏合劑材料製成;以及一保護層,設置於第二黏合層上,其中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具有太陽光線穿過的複數個孔。
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包含:一基板;複數個第一電極,設置於基板上且透過其間插入的一第一間隔件彼此相間隔;複數個半導體層,設置於這些第一電極上,其中提供有一接觸部分,並且透過其間插入的一第二間隔件彼此相間隔;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設置於這些半導體層上,通過接觸部分與這些第一電極相連接且透過其間插入的第二間隔件彼此相間隔,其中每一孔透過去除半導體層以及第二電極而提供。
這些孔設置於一個單元電池的第一間隔件與相鄰的單元電池的第二間隔件之間。
基板設置於第一黏合層的與外面板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以及其中在這些孔的一區域中,太陽光線按照應有的次序穿過外面板、第一黏合層、基板以及第一電極,並且當穿過第二黏合層時改變為彩色的太陽光線,並且然後穿過保護層。
基板設置於第二黏合層的與外面板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以及其中在這些孔的一區域中,太陽光線按照應有的次序穿過外面板、第一黏合層、第一基板以及基板,並且當穿過第二黏合層時改變為彩色的太陽光線,並且然後穿過保護層。
可以理解的是,如上所述的本發明之概括說明和隨後所述的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均是具有代表性和解釋性的說明,並且是為了進一步揭示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
1‧‧‧外面板
2‧‧‧黏合層
3‧‧‧薄膜型太陽能電池
10‧‧‧外面板
20‧‧‧第一黏合層
30‧‧‧薄膜型太陽能電池
31‧‧‧基板
32‧‧‧第一電極
33‧‧‧半導體層
34‧‧‧第二電極
40‧‧‧第二黏合層
50‧‧‧保護層
H‧‧‧孔
P1‧‧‧第一間隔件
P2‧‧‧接觸部分
P3‧‧‧第二間隔件
第1圖為表示使用根據習知技術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橫截面圖;第2圖為表示使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橫截面圖;第3圖為表示使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橫截面圖;第4圖為表示使用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橫截面圖;第5圖為表示使用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橫截面圖;第6圖為表示使用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橫截面圖;第7圖為表示使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的平面圖;以及第8圖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每一波長的透光率之變化的曲線圖。
現在將參考圖式部份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作詳細說明。其中在這些圖式部份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參考標號代表相同或同類部件。
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及其實施方法將參照附圖通過以下描述的實施例來闡明。然而,本發明可以不同的形式實施,並且不應解釋為限於在此闡述的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使得本發明徹底和完整,並且將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充分地傳達本發明的範圍。另外,本發明僅由專利申請範圍限定。
用於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圖式中揭露的一形狀、一尺寸、一比例、一角度、以及一數目僅是一個實例,因此,本發明不限定於表示的細節。類似的附圖標記指代相似的元件。在以下的描述中,當相關的習知功能或配置的詳細描述確定為不必要地模糊本發明的重要點時,將省去這些詳細的說明。在本說明書中使用「包括」、「具有」、以及「包含」的情況下,除非使用「僅」,否則可加入另一部件。除非提到相反的情況,否則單數形式的用語可能包括複數形式。
在分析一元件時,儘管沒有明確的描述,此元件解釋為包括一誤差範圍。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描述中,當一結構(例如,一電極、一線路、一佈線、一層、或一接觸)描述為形成在另一結構的一頂部/底部或此另一結構之上/下時,這種描述應解釋為包括這些結構相互接觸的 情況,而且,包含一第三結構佈置在它們之間的情況。
在描述一時間關係時,舉例而言,當時間次序描述為「之後」、「隨後」、「接下來」、以及「之前」時,除非使用「剛好」或「直接」,則可包含不連續的情況。
應該理解的是,雖然術語「第一」、「第二」等在這裡可用於描述各種元件,但是這些元件不應該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以將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相區分。舉例而言,一第一元件可稱為一第二元件,並且類似地,一第二元件可稱為一第一元件,而不偏離本發明的範圍。
本發明不同實施例的特徵可以部分或整體彼此相結合或組合,並且按照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充分理解的方式,可以互相進行各種組合和技術驅動。本發明的實施例可彼此獨立地進行,或者可按照共同依賴的關係一起進行。
下文中,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說明。
第2圖為表示使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橫截面圖。
如第2圖所示,使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包括一外面板10、一第一黏合層20、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一第二黏合層40、以及一保護層50。
外面板10暴露於外部的太陽光線且設置在根據本發明之結構的整個表面上,並且是由可透射太陽光的透明材料製造。
外面板10可根據本發明應用之目的而進行不同的改變。舉例而言,外面板10可由一建築物的窗戶或汽車的天窗製成。
第一黏合層20形成於外面板10的沒有暴露於太陽光的一內表面上。也就是說,第一黏合層20形成在外面板10的暴露於太陽光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
第一黏合層20用以將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黏接到外面板10的此內表面。第一黏合層20係由可透射太陽光線的一透明黏合劑材料製造。
舉例而言,第一黏合層20可由一透明黏合劑例如聚乙烯丁醛製造。第一黏合層20可製造為一附加膜類型,但不限於此。第一黏合層20可由透過硬化一液體材料而獲得之材料製成。
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形成在第一黏合層20上。更詳細而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形成在第一黏合層20的與外面板10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
儘管未詳細示出,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包括一前電極、一半導體層以及一後電極。可以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中進行本領域已知的各種變化。
第二黏合層40形成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上。更詳細而言,第二黏合層40形成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的與第一黏合層20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
第二黏合層40用以將保護層50結合到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另外,第二黏合層40用以在根據本發明之結構的顏色上作出各種改變及改善能見度。
第二黏合層40包含一著色的黏合層。更詳細而言,第二黏 合層40可以由彩色顏料或染料分散到一透明黏合劑材料中的方式製成。透明黏合劑材料的一實例可以包括聚乙烯丁醛。第二黏合層40可以由一附加膜類型或由透過硬化一液體材料而獲得之材料製成。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由於第二黏合層40由一著色的黏合劑材料製造,因此分佈的顏料或染料可改變各種顏色,由此可以得到具有不同顏色的結構。
保護層50形成於第二黏合層40上。更詳細而言,保護層50形成在第二黏合層40的與薄膜型太陽能30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
保護層50用以保護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並且為了用戶的能見度,可以由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或透明塑料製造。
第3圖為表示使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橫截面圖。除了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包括彼此串聯連接的複數個單元電池之外,第3圖之結構與第2圖之結構相同。因此,相同的參考標號給予相同的元件,並且相同元件的重複描述將在下文中省略。
如第3圖所示,使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包括一外面板10、一第一黏合層20、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一第二黏合層40、以及一保護層50。
由於外面板10、第一黏合層20、第二黏合層40、以及保護層50與以上描述的相同,因此將省去它們的重複描述。
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包括一基板31、一第一電極32、一半導體層33、以及一第二電極34。
基板31形成於第一黏合層20上。更詳細而言,基板31形成於第一黏合層20的與外面板10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基板31可由一透明的玻璃或透明塑料製成。
第一電極32形成在基板31上。更詳細而言,第一電極32形成在基板31的與第一黏合層20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
第一電極32可以由一透明導電氧化物,例如ZnO、ZnO:B、ZnO:Al、SnO2、SnO2:F或ITO(氧化銦錫)形成。第一電極32形成每一單元電池,並且因此複數個第一電極透過其間插入一第一間隔件P1而彼此相間隔。
半導體層33形成於第一電極32上。更詳細而言,半導體層33形成於第一電極32的與基板31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另外,半導體層33形成於第一間隔件P1中。因此,半導體層33通過第一間隔件P1與基板31相接觸。
半導體層33形成每一單元電池,並且因此複數個半導體層33的每一個透過在其間插入一第二間隔件P3而彼此相間隔。另外,由於每一半導體層33設置有一接觸部分P2,因此在第一電極32和第二電極34之間的電連接可通過接觸部分P2形成,由此單元電池可以串聯彼此相連接。
由箭頭放大的放大圖可以看到,半導體層33可形成為一PIN結構,此PIN結構包括一P型半導體層、一I型半導體層、以及一N型半導體層。按照這種方式,如果半導體層33形成這種PIN結構,則I型半導體層透過P型半導體層和N型半導體層而耗盡,由此在此產生一電場。另外,透過太陽光線產生的電洞和電子透過電場而漂移,從而使得電洞可通 過P型半導體層收集於第一電極32中且電子可通過N型半導體層收集於第二電極34中。
此時,P型半導體層可設置為靠近第一電極32,N型半導體層可設置為靠近第二電極34,以及I型半導體層可設置於P型半導體層和N型半導體層之間。
換句話而言,P型半導體層可形成為接近太陽光線的一入射表面,並且N型半導體層可形成為遠離太陽光線的入射表面。通常,由於電洞的漂移遷移率相比較於電子的更低,因此P型半導體層形成為接近太陽光線的入射表面以基於入射光線最大化收集效率。
P型半導體層可以由在非晶矽上摻雜一P型摻雜劑製成,但不限於此,I型半導體層可以由無定形矽製成,但不限於此,並且N型半導體層可以在無定形矽上摻雜一N型摻雜劑製成,但不限於此。
第二電極34形成於半導體層33上。更詳細而言,第二電極34形成於半導體層33的與第一電極32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
第二電極34可由一透明導電氧化物,例如ZnO、ZnO:B、ZnO:Al、SnO2、SnO2:F或ITO(氧化銦錫)形成,或者可以由金屬,例如Ag、Al、Ag+Mo、Ag+Ni、Ag+Cu形成。第二電極34形成每一單元電池,並且由此這些第二電極34的每一個透過其間插入一第二間隔件P3而彼此相間隔。而且,每一個第二電極34通過接觸部分P2連接到每一個第一電極32。
同時,儘管圖未示,一透明導電氧化物層,例如ZnO、ZnO:B、ZnO:Al、SnO2、SnO2:F或ITO(氧化銦錫)可另外形成於半導體 層33和第二電極34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包括彼此串聯相連接的複數個單元電池。因此,第一間隔件P1、接觸部分P2、以及第二間隔件P3如上所述設置。此時,半導體層33不形成於接觸部分P2和第二間隔件P3中。
因此,接觸部分P2和第二間隔件P3較少受到半導體層33的影響,由此可以不發生在紅色中顯示一外部狀態的問題。特別地,第二電極34不形成於第二間隔件P3的一區域中。因此,在第二間隔件P3的此區域中,太陽光線按照應有的次序穿過透明的外面板10、第一黏合層20、基板31以及第一電極32,並且然後當穿過著色的第二黏合層40時改變為彩色的太陽光線。之後,太陽光線可通過透明的保護層50入射到用戶的眼睛。因此,在第二間隔件P3的此區域中,可以更精確地獲得透過第二黏合層40希望實現的顏色。
第4圖為表示使用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橫截面圖。除了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的設置中彼此串聯相連接的複數個單元電池的結構改變之外,第4圖的結構與第3圖的相同。因此,相同的參考標號給予相同的元件,並且相同元件的重複描述將在下文中省略。
如第4圖所示,根據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30包含一基板31、一第一電極32、一半導體層33、以及一第二電極34,第二電極34形成於第一黏合層20和第二黏合層40之間。
在這種情況下,基板31、第一電極32、半導體層33以及第 二電極34的一沉積順序與第3圖的不相同。
更詳細而言,基板31形成於第二黏合層40上。更詳細地,基板31形成於第二黏合層40的與保護層50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
第一電極32形成於基板31上。更詳細而言,第一電極32形成於基板的與第二黏合層40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在與上述說明相同的方式下,每一個第一電極32透過在其間插入第一間隔件31而彼此相間隔。
半導體層33形成於第一電極32上。更詳細而言,半導體層33形成於第一電極32的與基板31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
在與上述說明相同的方式下,半導體層33形成於第一間隔件P1之內,以使得半導體層33與基板31相接觸。此外,複數個半導體層33的每一個透過其間的第二間隔件P3彼此相間隔。另外,由於每一半導體層33上設置有一接觸部分P2,因此可以通過接觸部分P2產生第一電極32和第二電極34之間的電連接。
由箭頭放大的放大圖可以看到,半導體層33可形成為一PIN結構,此PIN結構包括一P型半導體層、一I型半導體層、以及一N型半導體層。此時,P型半導體層可設置為靠近第二電極34,N型半導體層可設置為靠近第一電極32,以及I型半導體層可設置於P型半導體層和N型半導體層之間。換句話而言,P型半導體層可形成為接近太陽光線的入射表面,並且N型半導體層可形成為遠離太陽光線的入射表面。
第二電極34形成於半導體層33之上。更詳細而言,第二電極34形成於半導體層33的與第一電極32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 複數個第二電極34的每一個透過其間插入的第二間隔件P3而彼此相間隔。而且,每一個第二電極34通過接觸部分P2連接到每一個第一電極32。
第二電極34形成於第一黏合層20上與第一黏合層20相接觸。更詳細而言,第二電極34形成於第一黏合層20的與外面板10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
根據上述的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由於半導體層33不形成於接觸部分P2和第二間隔件P3之中,因此接觸部分P2和第二間隔件P3的較少受到半導體層33的影響,由此可不產生在一紅色中顯示一外部狀態的問題。
特別地,第二電極34不形成於第二間隔件P3的一區域中。因此,在第二間隔件P3的此區域中,太陽光線按照應有的次序穿過透明的外面板10、第一黏合層20、第一電極32以及基板31,並且然後當穿過著色的第二黏合層40時改變為彩色的太陽光線。之後,太陽光線可通過透明的保護層50入射到用戶的眼睛。因此,在第二間隔件P3的此區域中,可以更精確地獲得透過第二黏合層40希望實現的顏色。
第5圖為表示使用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橫截面圖。除了第5圖的結構另外包含複數個孔H之外,第5圖的結構與第3圖的相同。因此,相同的參考標號給予相同的元件,並且相同元件的重複描述將在下文中省略。
如第5圖所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對於複數個單元電池提供多個孔H。
孔H透過去除半導體層33和第二電極34形成。因此,半 導體層33和第二電極34按照與第二間隔件P3之區域相同的方式,不形成於孔H的區域中。
結果,在類似於第二間隔件P3之區域的孔H的區域中,太陽光線以適當的次序穿過透明的外面板10、第一黏合層20、基板31以及第一電極32,並且然後在穿過著色的第二黏合層40時改變為彩色的太陽光線。之後,太陽光線可通過透明的保護層50入射到用戶的眼睛。因此,在第二間隔件P3和孔H的區域中,可以更精確地獲得透過第二黏合層40希望實現的顏色。
特別地,根據第5圖的實施例具有的一優點是,可以實現相比較於第3圖之實施例著色的太陽光線的提高與孔H之面積程度一樣。
如第5圖所示,這些孔H可形成於一個單元電池的第一間隔件P1和相鄰的單元電池的第二間隔件P3之間。雖然第一間隔件P1和第二間隔件P3可形成為一線狀以將單元電池彼此分隔,但是每一個孔H形成為一島狀而不是一線狀。因此,每一個孔H不將單元電池彼此間隔,由此各個孔H之間的區域充當一有用的單元。孔H的形狀參考將在稍後描述的第7圖而更容易理解。
第6圖為表示使用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橫截面圖。除了第6圖的結構另外包含複數個孔H之外,第6圖的結構與第4圖的相同。因此,相同的參考標號給予相同的元件,並且相同元件的重複描述將在下文中省略。
如第6圖所示,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對於複數個單元電池提供多個孔H。
孔H透過去除半導體層33和第二電極34形成。因此,半導體層33和第二電極34按照與第二間隔件P3的區域相同的方式,不形成於孔H的區域中。
結果,在類似於第二間隔件P3之區域的孔H的區域中,太陽光線以適當的順序穿過透明的外面板10、第一黏合層20、第一電極32以及基板31,並且然後在穿過著色的第二黏合層40時改變為彩色的太陽光線。之後,太陽光線可通過透明的保護層50入射到用戶的眼睛。因此,在第二間隔件P3和孔H的此區域中,可以更精確地獲得透過第二黏合層40希望實現的顏色。
特別地,根據第6圖的實施例具有的一優點是,可以實現相比較於第4圖之實施例著色的太陽光線的提高與孔H之面積程度一樣。
按照與第5圖之實施例相同的方式,這些孔H可形成於一個單元電池的第一間隔件P1和相鄰的單元電池的第二間隔件P3之間,並且每一個孔H形成為一島狀而不是一線狀。
第7圖為表示使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的平面圖,並且對應於以上第5圖及第6圖之結構的平面圖。
如第7圖所示,由於第一間隔件P1、接觸部分P2以及第二間隔件P3重複,因此複數個單元電池彼此串聯相連接。從第一間隔件P1的任何一個到其相鄰的另一第一間隔件P1的一區域可定義為一個單元電池,或從第二間隔件P3的任何一個到其相鄰的另一第二間隔件P3的一區域可定義為一個單元電池。
對於每一個單元電池提供複數個孔H。這些孔H的每一個 如圖所示在平面圖上形成為一島狀。舉例而言,儘管這些孔H可形成為一圓形,但是每一孔H的形狀可進行各種變形,例如一橢圓形以及一多邊形,而並不限制於圓形。
如上所述,複數個孔H可形成於一個單元電池的第一間隔件P1和相鄰單元的第二間隔件P3之間。第一間隔件P1和第二間隔件P3形成為一線狀,並且每一個孔H形成於為一島狀。
上述的孔H可以設置為,如圖所示與第一間隔件P1、接觸部分P2以及第二間隔件P3的線狀相平行,但不限於此。
此外,這些個孔H可設置為與第一間隔件P1、接觸部分P2以及第二間隔件P3的線狀相平行的複數列(row)。如圖所示,雖然這些孔H可以佈置成兩列,但是孔H可設置成三列或更多。
如果孔H的數目增加或孔H的面積增加,著色可以改善,但是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劣降與著色改善一樣大。因此,較佳地孔H的數目和孔H的面積考慮著色和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來適當地控制。
第8圖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每一波長(300nm至1100nm)的透光率之變化的曲線圖。
如第8圖所示,可注意到,透光率在一長波長相比較於在一短波長更優良。因此,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本發明的結構總體來看為一紅色。然而,應該指出的是,第5圖的實施例中全部波長下透光率相比較於第3圖的實施例的全部波長更優良。特別地,在靠近大約700nm的一長波長的情況下,可以注意到第3圖的實施例表示出大約23%的透光率,而第5圖的實施例表示出大約28%的透光率。結果,根據本發明之結構在第 5圖之實施例相比較於在第3圖之實施例中看上去相對淺紅色一些。由此能見度可在第5圖的實施例中有改進。
下面的表格表示第3圖之實施例和第5圖的實施例中測量的光線的內部強度之結果。如表1中所示,第3圖之實施例表示出光線強度為325W/m2,而第5圖之實施例表示出光線強度為373W/m2,從而可以注意到在第5圖之實施例中相比較於第3圖之實施例可以獲得相對高的光線的內部強度。
因此,如果第5圖之實施例應用於一溫室,則溫室內部的光線強度在一點單元例如孔H階段期間可透過透射率的增加而增加,並且光線強度可與孔的面積成比例增加。舉例而言,如果孔H的面積形成在10%的範圍內,則光線強度可增加10%。結果,生物的生長可通過溫室內部的光線強度的增加而改善。
根據上述的本發明,可獲得以下優點。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由於第二黏合層係由著色的黏合劑材料製成,因此分佈的顏料或染料可改變為不同顏色,由此可以得到具有各種顏色的結構。結果,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可以得到除了一紅色之外的不同顏色的結構,並且可以提高能見度。
此外,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結構可應用到溫室。在這種情況下,溫室內部的光線強度可透過通過孔H之透射率的增加而增加, 並且光線強度可與孔的面積成比例增加,由此生物的生長可以得到改善。
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化和修改。因此,本發明覆蓋這些修改和變型,只要它們落在所附之專利申請範圍及其等同範圍內。
10‧‧‧外面板
20‧‧‧第一黏合層
30‧‧‧薄膜型太陽能電池
40‧‧‧第二黏合層
50‧‧‧保護層

Claims (11)

  1. 一種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包含:一外面板,暴露於太陽光線;一第一黏合層,設置於該外面板的暴露於該太陽光線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設置於該第一黏合層上;一第二黏合層,設置於該薄膜型太陽能電池上;以及一保護層,設置於該第二黏合層上,其中該第二黏合層係由一著色的黏合劑材料製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其中該第二黏合層具有分佈於一透明黏合劑材料的著色的顏料或染料。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其中該外面板、該第一黏合層以及該保護層的每一個係由一透明材料製成。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其中該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包含:一基板;複數個第一電極,設置於該基板上且透過其間插入的一第一間隔件彼此相間隔;複數個半導體層,設置於該些第一電極上,其中提供有一接觸部分,並且透過其間插入的一第二間隔件彼此相 間隔;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設置於該些半導體層上,通過該接觸部分與該些第一電極相連接且透過其間插入的該第二間隔件彼此相間隔。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其中該基板設置於該第一黏合層的與該外面板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以及其中在該第二間隔件的一區域中,該太陽光線按照應有的次序穿過該外面板、該第一黏合層、該基板以及該第一電極,並且當穿過該第二黏合層時改變為彩色的太陽光線,並且然後穿過該保護層。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其中該基板設置於該第二黏合層的與該保護層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以及其中在該第二間隔件的一區域中,該太陽光線按照應有的次序穿過該外面板、該第一黏合層、該第一電極以及該基板,當穿過該第二黏合層時改變為彩色的太陽光線,並且然後穿過該保護層。
  7. 一種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包含:一外面板,暴露於太陽光線;一第一黏合層,設置於該外面板的暴露於該太陽光線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 一薄膜型太陽能電池,設置於該第一黏合層上;一第二黏合層,設置於該薄膜型太陽能電池上且由一著色的黏合劑材料製成;以及一保護層,設置於該第二黏合層上,其中該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具有該太陽光線穿過的複數個孔。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其中該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包含:一基板;複數個第一電極,設置於該基板上且透過其間插入的一第一間隔件彼此相間隔;複數個半導體層,設置於該些第一電極上,其中提供有一接觸部分,並且透過其間插入的一第二間隔件彼此相間隔;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設置於該些半導體層上,通過該接觸部分與該些第一電極相連接且透過其間插入的該第二間隔件彼此相間隔,其中每一該些孔透過去除該半導體層以及該第二電極而提供。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其中該些孔設置於一個單元電池的該第一間隔件與相鄰的單元電池的該第二間隔件之間。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其中該基板設置於該第一黏合層的與該外面板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以及其中在該些孔的一區域中,該太陽光線按照應有的次序穿過該外面板、該第一黏合層、該基板以及該第一電極,並且當穿過該第二黏合層時改變為彩色的太陽光線,並且然後穿過該保護層。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其中該基板設置於該第二黏合層的與該外面板相接觸之表面的一相對表面上,以及其中在該些孔的一區域中,該太陽光線按照應有的次序穿過該外面板、該第一黏合層、該第一基板以及該基板,並且當穿過該第二黏合層時改變為彩色的太陽光線,並且然後穿過該保護層。
TW104110094A 2015-02-27 2015-03-27 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TW2016318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28341A KR101643236B1 (ko) 2015-02-27 2015-02-27 박막형 태양전지를 이용한 구조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1881A true TW201631881A (zh) 2016-09-01

Family

ID=56617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0094A TW201631881A (zh) 2015-02-27 2015-03-27 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33903A1 (zh)
KR (1) KR101643236B1 (zh)
CN (1) CN107408591A (zh)
TW (1) TW201631881A (zh)
WO (1) WO20161370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95842B1 (ko) * 2017-06-19 2018-09-07 주식회사 광명전기 투과형 플렉서블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198423B1 (ko) * 2018-02-22 2021-01-05 한국과학기술원 박막 태양전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통해 제조된 박막 태양전지
WO2019205494A1 (zh) * 2018-04-27 2019-10-31 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电极膜层和光伏元件
CN111599882B (zh) * 2020-06-30 2021-09-17 扬州泽亮太阳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高强度薄膜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4521A (en) * 1975-07-28 1977-12-20 Rca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body of amorphous silicon
JPS625671A (ja) * 1985-07-02 1987-01-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起電力装置の製造方法
EP0343628B1 (en) * 1988-05-24 1993-12-08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glass substrate for a solar cell
US5176758A (en) * 1991-05-20 1993-01-05 United Solar Systems Corporation Translucent photovoltaic sheet material and panels
US6414236B1 (en) * 1999-06-30 2002-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olar cell module
JP3746411B2 (ja) * 2000-02-23 2006-0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43594A (ja) * 2000-07-21 2002-02-08 Sharp Corp 光透過型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448371B2 (ja) * 2004-04-19 2010-04-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源一体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電発光ユニット
EP2404321A4 (en) * 2009-03-06 2014-07-23 Du Pont LIGHTWEIGHT SOLAR CELL MODULES
US20110114178A1 (en) * 2009-11-17 2011-05-19 Du Pont Apollo Limited Solar cell module
KR101172315B1 (ko) * 2010-10-11 2012-08-14 한국철강 주식회사 광기전력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2119434A (ja) * 2010-11-30 2012-06-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38557B1 (ko) * 2011-12-19 2013-12-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382898B1 (ko) * 2011-12-22 2014-04-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씨스루형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827378A4 (en) * 2012-03-16 2015-11-04 Sanyo Electric Co SOLAR CELL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33903A1 (en) 2018-02-01
KR101643236B1 (ko) 2016-07-29
WO2016137048A1 (ko) 2016-09-01
CN107408591A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7049B2 (en) Bifacial solar cell module with backside reflector
JP543669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2535561B1 (ko) 태양 전지를 이용한 구조물
NL2019318B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TW201631881A (zh) 使用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US20170018672A1 (en) High power solar cell module
JP6437582B2 (ja)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090242025A1 (en) Thin film type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712929B (zh) 具有均匀色感的太阳能模块及制造方法
JP5871786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80254365A1 (en) Thin film type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205619B (zh) 太阳能电池装置
US20200168752A1 (en) Thin film-type solar cell
US9377631B2 (en) 3D grating box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374713B1 (ko) 광기전력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172315B1 (ko) 광기전력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300783B1 (ko) 광기전력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Lim et al. Cell performance of a-Si: H translucent solar cells with various buffers utilizing light reflected by a backside mirror
KR20190141447A (ko) 박막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359493B1 (ko) 광기전력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192562B2 (ja) 太陽電池素子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718852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KR102362624B1 (ko) 광차단 수단이 구비된 박막형 태양전지를 이용한 구조물
TW201327878A (zh) 薄膜太陽能電池
TWM559513U (zh) 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