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6169A - 成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6169A
TW201616169A TW103136110A TW103136110A TW201616169A TW 201616169 A TW201616169 A TW 201616169A TW 103136110 A TW103136110 A TW 103136110A TW 103136110 A TW103136110 A TW 103136110A TW 201616169 A TW201616169 A TW 2016161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imaging
lens system
im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6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7631B (zh
Inventor
林振誠
湯相岐
陳冠銘
陳緯彧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36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7631B/zh
Priority to CN201410696951.7A priority patent/CN105700119B/zh
Priority to US14/564,589 priority patent/US9482844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616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6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7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76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第一透鏡、一具負屈折力第二透鏡、一具負屈折力第三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第四透鏡及一具負屈折力第五透鏡。本發明藉由第二、三透鏡皆配置為負屈折力,可降低該光學系統的佩茲瓦爾和數,有效修正像彎曲。本發明並藉由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V2及該第三透鏡色散係數V3滿足條件式|V2-V3|<10,使系統有更多校正色差的能力,以滿足在小尺寸、高畫素感光元件上對色差的需求。

Description

成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成像透鏡系統和取像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可應用於電子裝置的成像透鏡系統和取像裝置。
隨著個人電子產品逐漸輕薄化,電子產品內部各零組件被要求具有更小的尺寸。攝影鏡頭的尺寸在這個趨勢下同樣面臨著小型化的要求。除了小型化的要求之外,因為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進步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面積縮小,攝影鏡頭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因此,對成像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傳統搭載於可攜式電子產品上的小型化攝影鏡頭,多採用四片式透鏡結構為主,但由於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與平板電腦(Tablet PC)等高規格行動裝置的盛行,帶動攝影鏡頭在畫素與成像品質上的迅速攀升,習知的四片式攝影鏡頭已無法滿足更高階的攝影需求。
另一方面,領域中亦提出五片式透鏡組,期能提供更優異的成像品質。然而,習用五片式透鏡組常見透鏡間屈折力配置不佳,而影響系統之色差及像彎曲的問題,未能滿足領域中所要求的高階成像品質。
因此,領域中急需一種在滿足小型化的條件下,具備良好之修正色差及像彎曲能力的攝影鏡頭。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面為凸面,其像側面為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像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為凹面,其像側面為凸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其物側面與像側面皆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且相鄰具屈折力的透鏡之間具有空氣間隙;其中,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該成像透鏡系統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45,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V2-V3|<10;|R3|/f<4.0;及0.85<(T34+T45)/CT4。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前述成像透鏡系統及一電子感光元件。
本發明再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前述取像裝置。
當|V2-V3|滿足上述條件時,使系統有更多校正色差的能力。
當|R3|/f滿足上述條件時,有利於低階像差的修正。
當(T34+T45)/CT4滿足上述條件時,第四透鏡的配置較為合適,有利於系統的組裝及維持系統的小型化。
本發明藉由第二、三透鏡皆配置為負屈折力,可降低該光學系統的佩茲瓦爾和數(Petzval sum),有效修正像彎曲,對於強調解像力的小型化成像透鏡系統尤其重要;且滿足條件式|V2-V3|<10, 使系統有更多校正色差的能力,以滿足在小尺寸、高畫素感光元件(單一感光畫素的面積較小)上對色差的需求。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物側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像側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物側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像側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物側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像側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1041‧‧‧物側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1042‧‧‧像側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第五透鏡
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1、1051‧‧‧物側面
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2、1052‧‧‧像側面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1070‧‧‧成像面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1080‧‧‧電子感光元件
1101‧‧‧臨界點
1201‧‧‧取像裝置
1210‧‧‧智慧型手機
1220‧‧‧平板電腦
1230‧‧‧可穿戴式設備
f‧‧‧為成像透鏡系統的焦距
Fno‧‧‧為成像透鏡系統的光圈值
HFOV‧‧‧為成像透鏡系統中最大視角的一半
V2‧‧‧為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
V3‧‧‧為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
CT2‧‧‧為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3‧‧‧為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4‧‧‧為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T12‧‧‧為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
T23‧‧‧為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
T34‧‧‧為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
T45‧‧‧為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
Σ AT‧‧‧為成像透鏡系統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
BFL‧‧‧為第五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的等效空氣轉換距離(Equivalent Air Distance)
Sd‧‧‧為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d‧‧‧為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SAG41‧‧‧為第四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交點至該物側面最大有效徑位置於光軸上的水平距離
SAG51‧‧‧為第五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交點至該物側面最大有效徑位置於光軸上的水平距離
f1‧‧‧為第一透鏡的焦距
f2‧‧‧為第二透鏡的焦距
f3‧‧‧為三透鏡的焦距
f4‧‧‧為第四透鏡的焦距
R5‧‧‧為第三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
R6‧‧‧為第三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R7‧‧‧為第四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
第一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一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二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二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三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三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四A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四B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五A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五B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六A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六B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七A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七B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八A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八B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九A圖係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九B圖係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十A圖係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十B圖係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十一圖係顯示本發明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交點至該物側面最大有效徑位置於光軸上的水平距離以及第四透鏡像側面臨界點位置。
第十二A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智慧型手機。
第十二B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平板電腦。
第十二C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可穿戴式設備。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其中,成像透鏡系統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
前段所述之成像透鏡系統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中,任兩相鄰透鏡間於光軸上皆可具有一空氣間隔;也就是說,成像透鏡系統中可具有五片非接合透鏡。由於接合透鏡的製程較非接合透鏡複雜,特別在兩透鏡的接合面需擁有高準度的曲面,以便達到兩透鏡接合時的高密合度,且在接合的過程中,也可能因偏位而造成密合度不佳,影響整體光學成像品質。因此,本發明成像透鏡系統的五片透鏡中,任兩透鏡間皆具有空氣間隔,可有效改善接合透鏡所產生的問題。
該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可提供系統所需的正屈折力,有助於縮短成像透鏡系統的總長度。該第一透鏡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可調整正屈折力配置,進而加強縮短光學總長度。該第一透鏡的像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可有效調整低階像差。
該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有利於對第一透鏡所產生的像差做補正。該第二透鏡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可調整正屈折力配置,進而加強縮短光學總長度。該第二透鏡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有助於加強修正系統非點收差,且該第二透鏡物側面於離軸處可具有至少一凹面,有助於加強離軸像差的修正。
該第三透鏡具負屈折力,有利於對第二透鏡所產生的像差做補正。該第三透鏡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有助於加強離軸像差的修正。該第三透鏡由近軸至離軸處可具有三個以上反曲點,有助於像散的修正以提升成像品 質,且該第三透鏡周邊可具負屈折力,以有效修正像彎曲。
該第四透鏡具正屈折力,可提供系統所需的正屈折力,有助於縮短成像透鏡系統的總長度。該第四透鏡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有助於加強像差修正能力。該第四透鏡其像側面可具有至少一臨界點,有助於壓制離軸視場光線入射於影像感測元件上的角度,以增加影像感光元件的接收效率。本發明所述的臨界點(Critical Point)意指,垂直於光軸的切面與該透鏡表面相切的切點,但不包含該透鏡表面與光軸的交點。
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有助於縮短成像透鏡系統的後焦距,維持其小型化。該第五透鏡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有助於加強修正系統非點收差。當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時,且該第五透鏡周邊可具正屈折力,以有效壓制離軸視場的光線入射於感光元件上的角度,增加影像感光元件之接收效率,更可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當該成像透鏡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V2-V3|<10時,使系統有更多校正色差的能力,以滿足在小尺寸、高畫素感光元件(單一感光畫素的面積較小)上對色差的需求。
該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該透鏡系統焦距為f。當該成像透鏡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R3|/f<4.0時,有利於像差的修正。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R3|/f<3.0。
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45,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當該成像透鏡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0.85<(T34+T45)/CT4時,該第四透鏡的配置較為合適,有利於系統的組裝及維持系統的小型化。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15<(T34+T45)/CT4<2.0。
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當該成像透 鏡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f1-f4)/(f1+f4)|<0.15時,該成像透鏡系統的屈折力配置較為平衡,有助於降低系統敏感度。
該成像透鏡系統焦距f,該第三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該第四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7。當該成像透鏡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f/|R5|+f/|R6|+f/|R7|<1.50時,可緩和第三透鏡的曲率配置,而得到較高的成像品質。
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當該成像透鏡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f3/T12<-1000時,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的配置可有效修正成像透鏡系統像差。
該成像透鏡系統進一步包含一光圈,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成像透鏡系統焦距為f。當該成像透鏡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0.87<Sd/Td<0.98,2.8[mm]<f<4.2[mm]時,有利於該成像透鏡系統在遠心特性與廣視場角中取得良好的平衡。
該成像透鏡系統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當該成像透鏡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f3/f<-10時,有助於降低系統敏感度與減少球差產生。
該成像透鏡系統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即為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T12,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T23,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T34,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T45和第五透鏡與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T56的總和;也就是Σ AT=T12+T23+T34+T45+T56,該第五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的等效空氣轉換距離(Equivalent Air Distance)為BFL,當該成像透鏡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1.1<Σ AT/BFL<1.75時,可調控整體鏡組的空間配置,使其達到鏡組小型化的優勢。
該第四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交點至該物側面最大有效徑位置於光軸上的水平距離為SAG41,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當該成像透鏡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SAG41|/CT4<0.25時,可使第四透鏡形狀與厚度適中,有利於透鏡的製作與成型。
該第五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交點至該物側面最大有效徑位置於光軸上的水平距離為SAG51,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45。當該成像透鏡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0.80<|SAG51|/T45<1.10時,可使第五透鏡形狀適中,有利於成像透鏡系統中透鏡的配置。
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當該成像透鏡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0.70<(CT2+CT3)/CT4<1.00時,有助於提高鏡頭組裝的製造良率。
請參照第十一圖,其係顯示本發明所述之SAG41及SAG51所代表的距離。於該圖式中,該第四透鏡(L4)物側面在光軸上交點至該物側面最大有效徑位置於光軸上的水平距離為SAG41。該第五透鏡(L5)物側面在光軸上交點至該物側面最大有效徑位置於光軸上的水平距離為SAG51。透鏡表面上的臨界點(Critical Point)(1101)即為垂直於光軸切面與該透鏡表面相切之切線上的點;值得注意的是,該臨界點(1101)是一極點且該臨界點(1101)並非位於光軸上。
本發明揭露的成像透鏡系統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該成像透鏡系統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可於鏡面上設置非球面(ASP),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成像透鏡系統的總長度。
本發明揭露的成像透鏡系統中,可至少設置一光闌,如孔徑光 闌(Aperture Stop)、耀光光闌(Glare Stop)或視場光闌(Field Stop)等。
本發明揭露的成像透鏡系統中,光圈配置可為前置或中置,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間,中置光圈則表示光圈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成像面間,前置光圈可使成像透鏡系統的出射瞳(Exit Pupil)與成像面產生較長的距離,使之具有遠心(Telecentric)效果,可增加電子感光元件如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中置光圈則有助於擴大系統的視場角,使成像透鏡系統具有廣角鏡頭之優勢。
本發明揭露的成像透鏡系統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且未界定該凸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且未界定該凹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若透鏡之屈折力或焦距未界定其區域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之屈折力或焦距為透鏡於近光軸處之屈折力或焦距。
本發明揭露的成像透鏡系統中,該成像透鏡系統之成像面(Image Surface),依其對應的電子感光元件之不同,可為一平面或有任一曲率之曲面,特別是指凹面朝往物側方向之曲面。
本發明揭露的成像透鏡系統更可視需求應用於移動對焦的光學系統中,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本發明亦可多方面應用於3D(三維)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體感遊戲機、行車記錄器、倒車顯影裝置與可穿戴式設備等電子裝置中。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其包含前述成像透鏡系統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成像透鏡系統的成像面,因此取像裝置可藉由成像透鏡系統的設計達到最佳成像效果。較佳地,該取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鏡筒(Barrel Member)、支持裝置(Holder Member)或其組合。
請參照第十二A圖、第十二B圖、第十二C圖,該取像裝置 (1201)可搭載於電子裝置,其包括,但不限於:智慧型手機(1210)、平板電腦(1220)、或可穿戴式設備(1230)。前揭電子裝置僅是示範性地說明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實際運用例子,並非限制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運用範圍。較佳地,該電子裝置可進一步包含控制單元(Control Units)、顯示單元(Display Units)、儲存單元(Storage Units)、暫儲存單元(RAM)或其組合。
本發明揭露的取像裝置及成像透鏡系統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一A圖,第一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一B圖。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成像透鏡系統(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180),該成像透鏡系統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以及第五透鏡(150)構成,且相鄰具屈折力透鏡間皆具有空氣間隙,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物側面(111)及像側面(1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121)及像側面(12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121)於離軸處有至少一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131)及像側面(13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13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物 側面(141)及像側面(14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142)具有至少一臨界點;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1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151)及像側面(15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15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另設置有一光圈(1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1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置於該第五透鏡(150)與一成像面(1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180)設置於該成像面(170)上。
第一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Fno定義為該成像透鏡系統的光圈值,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上述的非球面曲線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距離;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R:曲率半徑;k:錐面係數;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中,該成像透鏡系統的焦距為f,該成像透鏡系統 的光圈值為Fno,該成像透鏡系統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數值為:f=3.67(毫米),Fno=2.12,HFOV=37.9(度)。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其關係式為:|V2-V3|=8.8。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13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1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其關係式為:(CT2+CT3)/CT4=0.94。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三透鏡(130)與該第四透鏡(140)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140)與該第五透鏡(150)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45,該第四透鏡(1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其關係式為:(T34+T45)/CT4=1.35。
第一實施例中,該成像透鏡系統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即為Σ AT=T12+T23+T34+T45+T56),該第五透鏡像側面(152)至成像面的等效空氣轉換距離(Equivalent Air Distance)為BFL,其關係式為:Σ AT/BFL=1.42。
第一實施例中,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15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15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關係式為:Sd/Td=0.92。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四透鏡物側面(141)在光軸上交點至該物側面最大有效徑位置於光軸上的水平距離為SAG41,若前述水平距離朝物側方向,SAG41定義為負值,若朝像側方向,SAG41則定義為正值,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其關係式為:| SAG41|/CT4=0.01。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五透鏡物側面(151)在光軸上交點至該物側面最大有效徑位置於光軸上的水平距離為SAG51,若前述水平距離朝物側方向,SAG51定義為負值,若朝像側方向,SAG51則定義為正值,該第四透鏡(140)與該第五透鏡(150)之間於光軸上的距 離為T45,其關係式為:|SAG51|/T45=0.85。
第一實施例中,該成像透鏡系統焦距f,該第二透鏡物側面(121)的曲率半徑為R3,其關係式為:|R3|/f=3.57。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該第四透鏡(1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1-f4)/(f1+f4)|=0.02。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f3,該成像透鏡系統焦距f,其關係式為:f3/f=-2.95。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f3,該第一透鏡(110)與該第二透鏡(120)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其關係式為:f3/T12=-360.33。
第一實施例中,該成像透鏡系統焦距f,該第三透鏡物側面(131)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像側面(132)的曲率半徑為R6,該第四透鏡物側面(141)的曲率半徑為R7,其關係式為:f/|R5|+f/|R6|+f/|R7|=0.87。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三透鏡(130)的反曲點數目為3。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請參閱第二A圖,第二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二B圖。第二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成像透鏡系統(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280),該成像透鏡系統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以及第五透鏡(250)構成,且相鄰具屈折力透鏡間皆具有空氣間隙,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2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211)及像側面(2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2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221)及像側面(22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221)於離軸處有 至少一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2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231)及像側面(23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23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2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2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物側面(241)及像側面(24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242)具有至少一臨界點;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2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2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251)及像側面(25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25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另設置有一光圈(2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21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60)置於該第五透鏡(250)與一成像面(2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280)設置於該成像面(270)上。
第二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三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四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二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五中所列。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請參閱第三A圖,第三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三B圖。第三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成像透鏡系統(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380),該成像透鏡系統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以及第五透鏡(350)構成,且相鄰具屈折力透鏡間皆具有空氣間隙,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3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3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311)及像側面(3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3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3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321)及像側面(32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321)於離軸處有至少一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3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3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331)及像側面(33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33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3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3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341)及像側面(34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342)具有至少 一臨界點;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3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3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351)及像側面(35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35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另設置有一光圈(3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31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60)置於該第五透鏡(350)與一成像面(3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380)設置於該成像面(370)上。
第三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六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七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三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八中所列。
《第四實施例》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請參閱第四A圖,第四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四B圖。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成像透鏡系統(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480),該成像透鏡系統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以及第五透鏡(450)構成,且相鄰具屈折力透鏡間皆具有空氣間隙,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4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411)及像側面(4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4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421)及像側面(42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421)於離軸處有至少一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4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431)及像側面(43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43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4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4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441)及像側面(44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442)具有至少一臨界點;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4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4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451)及像側面(45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45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另設置有一光圈(4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42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60)置於該第五透鏡(450)與一成像面(4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 距;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480)設置於該成像面(470)上。
第四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九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四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十一中所列。
《第五實施例》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請參閱第五A圖,第五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五B圖。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成像透鏡系統(未另標號)及一電子感光元件(580),該成像透鏡系統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以及第五透鏡(550)構成,且相鄰具屈折力透鏡間皆具有空氣間隙,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5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 物側面(511)及像側面(5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5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521)及像側面(52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521)於離軸處有至少一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5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531)及像側面(53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53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5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5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541)及像側面(54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542)具有至少一臨界點;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5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5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551)及像側面(55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55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另設置有一光圈(5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5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60)置於該第五透鏡(550)與一成像面(5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580)設置於該成像面(570)上。
第五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二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三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五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十四中所列。
《第六實施例》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請參閱第六A圖,第六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六B圖。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成像透鏡系統(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680),該成像透鏡系統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以及第五透鏡(650)構成,且相鄰具屈折力透鏡間皆具有空氣間隙,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6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611)及像側面(6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6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621)及像側面(62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621)於離軸處有至少一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6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 (6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631)及像側面(63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632)於離軸處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6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6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641)及像側面(64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642)具有至少一臨界點;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6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6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651)及像側面(65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65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另設置有一光圈(6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6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60)置於該第五透鏡(650)與一成像面(6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680)設置於該成像面(670)上。
第六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五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六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六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十七中所列。
《第七實施例》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請參閱第七A圖,第七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七B圖。第七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成像透鏡系統(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780),該成像透鏡系統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以及第五透鏡(750)構成,且相鄰具屈折力透鏡間皆具有空氣間隙,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7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711)及像側面(7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7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721)及像側面(72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721)於離軸處有至少一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7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731)及像側面(73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73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7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7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741)及像側面(74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742)具有至少一臨界點;及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7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7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751)及像側面(75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75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另設置有一光圈(7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7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60)置於該第五透鏡(750)與一成像面(7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780)設置於該成像面(770)上。
第七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八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九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七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中所列。
《第八實施例》
本發明第八實施例請參閱第八A圖,第八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八B圖。第八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成像透鏡系統(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880),該成像透鏡系統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第三透鏡(830)、第四透鏡(840)、以及第五透鏡(850)構成,且相鄰具屈折力透鏡間皆具有空氣間隙,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8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8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811)及像側面(8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8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8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821)及像側面(82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821)於離軸處有至少一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8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8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831)及像側面(83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83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8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8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841)及像側面(84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842)具有至少一臨界點;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8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8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851)及像側面(85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85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另設置有一光圈(8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81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860)置於該第五透鏡(850)與一成像面(8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 距;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880)設置於該成像面(870)上。
第八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十二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八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三中所列。
《第九實施例》
本發明第九實施例請參閱第九A圖,第九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九B圖。第九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成像透鏡系統(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980),該成像透鏡系統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910)、第二透鏡(920)、第三透鏡(930)、第四透鏡(940)、以及第五透鏡(950)構成,且相鄰具屈折力透鏡間皆具有空氣間隙,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910),其材質為玻璃,其物側面 (9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9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911)及像側面(9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9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9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921)及像側面(92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921)於離軸處有至少一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9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9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931)及像側面(93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93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9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9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941)及像側面(94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942)具有至少一臨界點;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9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9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951)及像側面(95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95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另設置有一光圈(900),其係置於該第一透鏡(910)與該第二透鏡(92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960)置於該第五透鏡(950)與一成像面(9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980)設置於該成像面(970)上。
第九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四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十五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九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六中所列。
《第十實施例》
本發明第十實施例請參閱第十A圖,第十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十B圖。第十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成像透鏡系統(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1080),該成像透鏡系統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010)、第二透鏡(1020)、第三透鏡(1030)、第四透鏡(1040)以及第五透鏡(1050)構成,且相鄰具屈折力透鏡間皆具有空氣間隙,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0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0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1011)及像側面(10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0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0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1021)及像側面(102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1021)於離軸處有至少一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0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0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 物側面(1031)及像側面(103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103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0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0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1041)及像側面(104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1042)具有至少一臨界點;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10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5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0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1051)及像側面(1052)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105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另設置有一光圈(10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101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060)置於該第五透鏡(1050)與一成像面(10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1080)設置於該成像面(1070)上。
第十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七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十八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十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九中所列。
表一至表二十九所示為本發明揭露的成像透鏡系統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數值變化皆屬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揭露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明所描述的及圖式僅做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揭露的申請專利範圍。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面
112‧‧‧像側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面
122‧‧‧像側面
130‧‧‧第三透鏡
131‧‧‧物側面
132‧‧‧像側面
140‧‧‧第四透鏡
141‧‧‧物側面
142‧‧‧像側面
150‧‧‧第五透鏡
151‧‧‧物側面
152‧‧‧像側面
16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70‧‧‧成像面
180‧‧‧電子感光元件

Claims (20)

  1. 一種成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且相鄰具屈折力的透鏡之間具有空氣間隙;其中,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該成像透鏡系統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45,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V2-V3|<10;|R3|/f<4.0;及0.85<(T34+T45)/CT4。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的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具有至少一臨界點。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f1-f4)/(f1+f4)|<0.1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焦距f,該第三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該第四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7,係滿足下列關係式:f/|R5|+f/|R6|+f/|R7|<1.5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f3/T12<-100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三透鏡周邊具負屈折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45,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係進一步滿足下列關係式:1.15<(T34+T45)/CT4<2.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進一步包含一光圈,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成像透鏡系統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7<Sd/Td<0.98,2.8[mm]<f<4.2[mm]。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五透鏡周邊具正屈折力。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成像透鏡系統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f3/f<-10。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五透鏡像側面至成像面的等效空氣轉換距離為BFL,該成像透鏡系統 中所有兩相鄰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總和為Σ AT,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1<Σ AT/BFL<1.75。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該成像透鏡系統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R3|/f<3.0。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四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交點至該物側面最大有效徑位置於光軸上的水平距離為SAG41,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SAG41|/CT4<0.25。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三透鏡由近軸至離軸處具有三個以上反曲點。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面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凹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五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交點至該物側面最大有效徑位置於光軸上的水平距離為SAG51,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45,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SAG51|/T45<1.10。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70<(CT2+CT3)/CT4<1.00。
  19. 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及一電子感光元件。
  20.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取像裝置。
TW103136110A 2014-10-20 2014-10-20 成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I5376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6110A TWI537631B (zh) 2014-10-20 2014-10-20 成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CN201410696951.7A CN105700119B (zh) 2014-10-20 2014-11-27 成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US14/564,589 US9482844B2 (en) 2014-10-20 2014-12-09 Imag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6110A TWI537631B (zh) 2014-10-20 2014-10-20 成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6169A true TW201616169A (zh) 2016-05-01
TWI537631B TWI537631B (zh) 2016-06-11

Family

ID=55748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6110A TWI537631B (zh) 2014-10-20 2014-10-20 成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82844B2 (zh)
CN (1) CN105700119B (zh)
TW (1) TWI5376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7883B (zh) * 2022-06-27 2023-07-01 紘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7969B (zh) * 2012-11-02 2015-06-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CN106371197B (zh) * 2015-07-22 2018-10-09 亚太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JP5922854B1 (ja) * 2016-01-27 2016-05-24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像レンズ
CN106646829B (zh) 2017-01-04 2018-08-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TWI613481B (zh) * 2017-02-08 2018-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3866951A (zh) * 2017-04-18 2021-12-3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N114442278B (zh) * 2017-05-26 2024-04-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US10775593B2 (en) * 2017-11-17 2020-09-15 Aa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hangzhou) Co., Ltd. Camera optical lens
JP6362294B1 (ja) * 2018-01-19 2018-07-25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Shenzhen)Co.,Ltd 撮像レンズ
CN109725407A (zh) * 2019-03-05 2019-05-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889712B (zh) * 2019-03-11 2020-11-1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图像传感器、终端设备及信号的控制方法
CN111198432B (zh) * 2020-02-24 2021-07-3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70B (zh) * 2020-09-19 2020-12-15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20600B1 (ko) 2007-11-08 2009-10-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소형 촬상 광학계
KR100992259B1 (ko) 2007-12-21 2010-11-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고선명 촬상 광학계
KR100959687B1 (ko) 2008-03-21 2010-05-26 주식회사 코렌 렌즈 광학계
US8035723B2 (en) * 2008-08-25 2011-10-1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US7965454B2 (en) 2008-08-28 2011-06-2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ing lens and small-siz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8427569B2 (en) 2009-02-27 2013-04-2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TWI390244B (zh) 2009-06-12 2013-03-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鏡頭
US8917457B2 (en) 2010-03-26 2014-12-23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Imaging lens, imaging optical device, and digital equipment
TWI406027B (zh) * 2010-04-08 2013-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用光學鏡頭
JP2011227362A (ja) 2010-04-22 2011-11-1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像シフト可能な撮像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TWI440922B (zh) 2010-11-01 2014-06-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取像透鏡組
TWI416198B (zh) 2010-11-19 2013-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取像系統
TWI407183B (zh) 2011-02-22 2013-09-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鏡組
JP5654384B2 (ja) 2011-02-28 2015-01-14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421563B (zh) 2011-05-11 2014-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光學鏡頭組
TWI447471B (zh) 2011-05-24 2014-08-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鏡片組
US9036275B2 (en) 2011-06-24 2015-05-19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optical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digital apparatus
TWI424187B (zh) 2011-07-06 2014-0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拾像光學系統
TWI416163B (zh) 2011-07-19 2013-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拾取鏡頭
TWI437257B (zh) 2011-08-04 2014-05-11 Largan Precision Co 光學影像擷取鏡片組
TWI457594B (zh) 2011-08-26 2014-10-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鏡頭
TWI431315B (zh) 2011-09-28 2014-03-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成像鏡片系統
TWI434064B (zh) 2011-10-25 2014-04-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光學鏡片系統
JP2013125161A (ja) * 2011-12-15 2013-06-24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TWI437312B (zh) 2011-12-28 2014-05-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
TWI435107B (zh) 2012-01-20 2014-04-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光學系統組
JP2013156389A (ja) 2012-01-27 2013-08-15 Konica Minolta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5742737B2 (ja) 2012-01-30 2015-07-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TWI461778B (zh) * 2012-04-19 2014-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成像系統組
TWI456251B (zh) 2012-06-26 2014-10-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單焦點光學取像系統
CN204595301U (zh) 2012-08-29 2015-08-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透镜以及具备摄影透镜的摄影装置
US8743484B2 (en) 2012-09-03 2014-06-03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Five-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US20140063596A1 (en) 2012-09-05 2014-03-06 Pil Sun Jung Photographing lens optical system
TWI438520B (zh) 2012-10-02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系統鏡頭組
JP2014123092A (ja) 2012-11-26 2014-07-03 Digitaloptics Corp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3885157B (zh) 2012-12-21 2017-07-2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拍摄镜头
JP2014197095A (ja) * 2013-03-29 2014-10-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917431B2 (ja) * 2013-03-29 2016-05-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15084066A (ja) 2013-09-20 2015-04-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6274942B2 (ja) 2014-03-27 2018-02-07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5枚の光学素子構成の撮像レン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7883B (zh) * 2022-06-27 2023-07-01 紘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0119B (zh) 2018-03-23
TWI537631B (zh) 2016-06-11
CN105700119A (zh) 2016-06-22
US20160109686A1 (en) 2016-04-21
US9482844B2 (en) 2016-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7631B (zh) 成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I518360B (zh) 取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I548895B (zh) 取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79191B (zh) 光學結像系統
TWI547713B (zh) 攝影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I500961B (zh) 成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19809B (zh) 取像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51123B (zh) 光學攝影系統組
TWI489132B (zh) 成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式裝置
TWI550306B (zh) 成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47428B (zh) 攝像鏡頭
TWI435106B (zh) 攝像鏡頭組
TWI491914B (zh) 取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201730618A (zh) 光學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715268A (zh)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708874A (zh) 光學成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85463B (zh) 成像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201712388A (zh) 影像擷取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439582A (zh) 取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201333518A (zh) 攝影系統鏡片組
TW201341837A (zh) 光學攝像鏡片系統
TW201310061A (zh) 光學拾像鏡片系統
TW201727304A (zh) 攝像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312151A (zh) 拾像系統鏡頭組
TW201435384A (zh) 成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