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7428A - 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7428A
TW201607428A TW103136425A TW103136425A TW201607428A TW 201607428 A TW201607428 A TW 201607428A TW 103136425 A TW103136425 A TW 103136425A TW 103136425 A TW103136425 A TW 103136425A TW 201607428 A TW201607428 A TW 2016074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ne wood
wood nematode
spruce
trap
monochamus alternatu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6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永植
Original Assignee
朴永植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朴永植 filed Critical 朴永植
Publication of TW201607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742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oxygen or sulfur compounds
    • A01N31/04Oxygen or sulfur attached to an aliphatic side-chain of a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防治松材線蟲病的方法,其陷阱含用於引誘松材線蟲的媒介昆蟲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引誘用組合物,把所述陷阱按一定間隔網狀設置,把引誘的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捕獲在陷阱內。基於不具有活潑飛行移動性的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生理學、生態學及行為學上的特性,在防治地區上形成網狀陷阱系統,可持續、有效捕獲整個世代時間上的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可以防止由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媒介的松材線蟲引發的災害,可以預察災害的發生與否。

Description

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
本發明涉及松材線蟲病的防治,尤其通過預察及大量捕獲松材線蟲病的媒介昆蟲松墨天牛及雲杉花墨天牛實現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
松材線蟲(Pine wood nematode,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給松樹、海松、果松等引起松材線蟲病(Pine Wilt Disease;松樹萎蔫病)的害蟲。松材線蟲病又稱為松樹艾滋病,由於松材線蟲入侵松樹發病,被感染的樹叢入侵6天起葉子下垂,第20天起葉子枯萎,到30天之後,急劇變成紅色,100%枯死,是致命的病害(http://www.kfri.go.kr/韓國國立森林科學院)。
松材線蟲是北美大陸的土種(Knowles et al.,1983;Dwinell,1993),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的土生樹種大部分對松材線蟲病具有抵抗力(Kim et al.,2003),相反其他國家的樹種沒有這種抵抗力,受到了嚴重的病害,且目前這種傷害還在廣泛進行中。
據相關資料,日本1900年初發現受災後,受災面積不斷擴散,目前松樹和海松幾乎全部死絕(Mamiya,1988;Kishi,1995),中國在1982年首次發現後,松樹、海松、馬尾松受到嚴重的病害,臺灣在1985年首次發現後,琉球松、海松、臺灣二葉松等處於滅絕險境(Enda,1997)。
韓國來說,1988年釜山金井山發現病害以來,受災面積不斷擴大,最 多時有67個市.郡.區發生病害。後來實施松材線蟲病防治特別法及大力預防,受災地區減少到40多個市.郡.區,受災面積從2006年的7,871ha降低到2010年的3,547ha,呈現下降趨勢。但2011年受災面積反彈,2012年紀錄了5,286ha(2012年森林病害蟲發生預查調查年報,韓國國立森林科學院),2013年的發生面積比上一年增加119%,達到11,550ha,紀錄調查以來的最大數值,發生地區也擴大到韓國全境13個市.道,59個市.郡.區。原有發生地區濟州、慶南等南部地區的受災比較多,京畿楊平、河南、漣川、加平、忠北忠州、光州廣域市新出了受災狀況(2013年森林病害蟲發生預查調查年報、韓國國立森林科學院)。如上所述,松材線蟲的受災面積和發病地區正在逐漸增加的趨勢,其發生狀況複雜,感染後枯死的時間非常短,問題的嚴重性正在持續增加。2014年6月12日首爾北韓山國立公園內的果松2棵中發現松材線蟲,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緊張。
線蟲類的自身移動能力非常差,松材線蟲在樹外的移動能力也很差,通過媒介昆蟲移動到其他樹上。主要利用的媒介昆蟲有天牛屬昆蟲,北美有Monochamus carolinensis,M.mutator,M.scutellatus,M.titillator(Linit,1988)等,葡萄牙有M.galloprovincialis(Sousa et al.,2001),西班牙和瑞典有M.sutor(Pajares et al.,2013)。據報告,韓國和日本、中國、臺灣的媒介昆蟲是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Mamiya and Enda,1972;Kishi,1995),據知,日本東北地區,雲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也媒介松材線蟲(Takizawa and Shoji,1982)。最近,在韓國國內也查明了松樹和果松的雲杉花墨天牛也媒介松材線蟲(Kwon et al.,2006;KFRI,2007),尤其對果松的病害嚴重。松材線蟲附著在特定天牛身上,通過在天牛對健康樹枝的樹皮後食(Maturation feeding,adult feeding,成蟲攝食)時以及撕裂樹皮產卵時發生的傷口,感染到健康的樹上(Wingfield and Blanchette,1983;Edwards and linit,1992)。
目前為止,韓國對松材線蟲病的研究方面,主要方向並非針對幾乎沒有移動性、在宿主樹上棲息的松材線蟲,而是針對媒介這些線蟲的松墨天牛進行研究。隨著雲杉花墨天牛也媒介線蟲的事實被揭示,對這一種類的昆蟲也在研究。目前已有的研究有兩種昆蟲的地域分布(Kwon et al.,2006)及分時期羽化脫繭特性(Kim et al.,2003;Han et al.,2009),個體別形態(Lee et al.,2004;Han et al.,2007),松樹內的分布(Chung et al.,2003),松材線蟲從媒介昆蟲的移動脫離(Kim et al.,2009),與媒介昆蟲的移動行為相關的松材線蟲病害發生(Kim et al.,2011),與針葉樹種類相關的成長和發育及生殖(Hwang et al.,2008)等生物學、生態學方面的基礎研究。
作為松材線蟲的防治方法方面的研究,以探明松材線蟲病的發病機理及相關要因的基礎生物特征和開發實際現場防治法兩個方面為中心(KFRI,2009),分為生物學防治方法、化學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進行研究。首先,生物防治方法有感染木診斷法、天敵利用法、昆蟲病原性黴利用法、抵抗性品種培育等。化學防治方法有基於媒介昆蟲的生物、生態學基礎研究的,針對羽化時期的化學殺蟲劑防治法(地面撒播、航空撒播)、采伐熏蒸法(包括生物素材熏蒸物質的探索)、線蟲及媒介昆蟲防治物質的選擇等。物理方法有針對發病木或枯死木的采伐銷毀法、采伐破碎法、地域隔離法(監控松樹移動)(KFRI,2009)等。但是,雖然在多種領域投入很多人力和時間、費用,但防治松材線蟲的最根本性的問題上,還未得到解決方法。
昆蟲通過光、聲音、氣味等,各個體之間交流信息並傳達意圖,其中通過氣味傳達意圖的信號物質叫做通信化合物。通信化合物按通信主題分為信息素(Pheromone:誘發同種昆蟲特異的生理反應或行為的物質)和化感物質(Allelochemicals:對其他種類作用的物質)。其中“信息素(Pheromone)是動物體內少量制造,作為氣味釋放到大氣中,在同種內的異性或同種內的個體之間傳達信息的物質。以動物個體之間的傳達信息為目的分泌的信息素中,昆蟲信息素研究的最為廣泛,按昆蟲面對刺激的反應(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直接行為反應和生殖及內分泌系統的變化)分為生理變化信息素(Primer pheromone)和行動有機信息素(Releaser pheromone)。另外,化感物質分為有利於分泌信號物質的個體的利己素(Allomone)、有利於接收的個體的利它素(Kairomone)、對發出的個體和接收的個體均有利的互益素(Synomone)。昆蟲信息素按個體之間面對刺激表現出的昆蟲行為反應分為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集合信息素(aggregation pheromone)、警報信息素(alarm pheromone)、帶路信息素(trail pheromone)、分散信息素(epideictic pheromone)、階級分化信息素(caste differentiation pheromone)等相當多的種類(農業生命科學研究院學術總書9、第13章外部化學通信,2005)。
在韓國國內,利用這些嗅覺引誘物質防治松材線蟲病的實驗有以松墨天牛為對象的實驗和以雲杉花墨天牛為對象的實驗。以松墨天牛為對象的實驗有2002年林業研究院的《松材線蟲綜合防治技術開發》使用苯(benzene),α-蒎烯(α-pinene),松節油(terpentine),松樹精油等的實驗,2007年釜山發展研究院做的使用α-蒎烯和乙醇的混合物、作為Ips屬木蠹的集合信息素的齒小蠹烯醇(ipsenol)和齒小蠹二烯醇(ipsdienol)的實驗,研究2004年至 2008年,在2009年報告的韓國國立森林院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研究》的韓中共同研究中,使用中國的松墨天牛引誘材料{主成分:α-蒎烯(約86.7%)+β-蒎烯(約11.5%)}的實驗等。以雲杉花墨天牛為對象做的實驗有忠北大學植物醫學科使用齒小蠹烯醇和齒小蠹二烯醇確認引誘效果的實驗(《雲杉花墨天牛的Ipsenol,Ipsdienol引誘效果》,2008年)。另外,中國做的實驗有使用2-(十一氧)-1-乙醇(2-(undecyloxy)-1-ethanol),α-蒎烯及乙醇的組合物,確認對松墨天牛的引誘能力的實驗(Teale,et al.,2011)
這些實驗雖然表現出對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引誘可能性,但作為防治方法,其效果還未得到確認。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1,大韓民國專利公開第10-2008-0061309號
(專利文獻2)2,大韓民國專利公開第10-2010-0120430號
(專利文獻3)3,大韓民國專利公開第10-2010-0120430號
(專利文獻4)4,大韓民國專利注冊第10-076778號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1,Stephen A. Teale, Jacob D. Wickham, Feiping Zhang, Jun Su, Yi Chen, Wei Xiao, Lawrence M. Hanks, and Jocelyn G. Millar. A Male-Produced Aggregation Pheromone of Monochamus alternatus(Coleoptera: Cerambycidae), a Major Vector of Pine Wood Nematode. J. Econ. Entomol. 104(5): 1592-1598 (2011).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利用含引誘用組合物的陷阱系統,預察或大量捕獲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本發明是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生理.生態學特征,基於它們的行為習性導出的。松墨天牛的飛行範圍來看,1年間以枯死木或受災地為中心,存在於幾乎1km以內,受災擴散範圍也只有2~3km,不具有活潑的飛行移動性。以這種行為上的特性和本發明確認的本發明陷阱(含引誘用組合物)的引誘、捕獲能力為基礎,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預察及大量捕獲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陷阱系統和利用此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把具有引誘用組合物的陷阱按一定間隔網狀設置,所述引誘用組合物含2-(十一氧)-1-乙醇,α-蒎烯及乙醇。
所述引誘用組合物可以包括選自(±)-3-蒈烯、齒小蠹烯醇、齒小蠹二烯醇、n-二十五烷、n-二十九烷中的某一種以上。
所述引誘用組合物裝放在高分子材質小袋內,設置在所述陷阱的外部或內部。最佳實施例中,所述高分子材質小袋包括內部填充有棉的聚乙烯管(straw polyethylene filter tube),所述引誘用組合物中,α-蒎烯及乙醇填充在所述小袋內部,2-(十一氧)-1-乙醇填充在所述聚乙烯管中。
所述陷阱是垂直連接5~10個漏鬥陷阱形成的連續漏鬥陷阱(multi funnel trap)。在所述陷阱的最下端連接有捕獲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捕獲桶,最上端具有蓋。
所述防治對象地區是松材線蟲病未發生地區、潔淨地區、受災地的相鄰地區時,可以通過常時監控松墨天牛及雲杉花墨天牛的發生,防治松材線蟲病。這裏,通過所述發生預察,掌握地面防治或航空防治的適當撒播時機並適用,可以防治松材線蟲病。
所述防治對象地區是松材線蟲病的新發生地或小規模受災地區時,以枯死木或受災地為中心設置陷阱,且在以橫向500m~2km、縱向500m~2km設定的區域內,以捕獲為目的,網狀設置陷阱,在所述區域外的100~200m地點,以預察為目的圍繞設置10個~100個陷阱,通過在區域內的大量捕獲及區域外的2次受災擴散監控,防治松材線蟲病。另外,所述防治對象地區是松材線蟲病大規模受災地區,在所述受災地區的整個區域,以捕獲為目的,網狀設置陷阱,通過大量捕獲松墨天牛及雲杉花墨天牛,防治松材線蟲病。
這裏,所述陷阱之間的間距按防治地區、森林的形態及災害發生與否,適當選擇,最好是20~100m範圍。想在未發生災害的地區預察災害時為70~100m,在受災地區以防治災害擴散為目的使用時為50~100m,森林密度高或受災程度高時可以以50m以內設置。
10‧‧‧小袋
20‧‧‧PE管
100‧‧‧陷阱
A‧‧‧間距
圖1及圖2是本發明的陷阱系統概要圖。
圖3是使用SPEFT的載體例示意圖。
圖4是在永川的實驗中捕獲在捕獲桶內的天牛相片。
圖5是在浦項的實驗中捕獲在捕獲桶內的天牛相片。
圖6是在慶州的實驗中捕獲在捕獲桶內的天牛相片。
在此,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1.引誘用組合物
本發明的引誘用組合物含2-(十一氧)-1-乙醇{2-(Undecyloxy)-ethanol},α-蒎烯(α-pinene)及乙醇。所述引誘用組合物還包括選自(±)-3-蒈烯{(±)-3-carene}、齒小蠹烯醇(ipsenol)、齒小蠹二烯醇(ipsdienol)、n-二十五烷(n-pentacosane)、n-二十九烷(n-nonacosane)中的某一種以上。
2-(十一氧)-1-乙醇是天牛(Monochamus)屬集合信息素,又稱作Mono chamol(We couldn’t find the corresponding Chinese word)。2-(十一氧)-1-乙醇是天牛的雄性釋放的集合信息素,對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雌性和雄性均有引誘效果,在該信息素的氣味作用下,尋找目標的過程中被陷阱捕獲。
α-蒎烯,(±)-3-蒈烯,齿小蠹烯醇及齿小蠹二烯醇是讓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性未成熟個體和性成熟個體的雌性和雄性辨認宿主(松樹類)的物質,對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性未成熟及性成熟個體的雌性和雄性均有引誘效果。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等天牛類昆蟲如果未性成熟,則即便羽化成成蟲,也不能交尾。變成成蟲後,經曆性成熟期間才能交尾。這一期間,通過攝食、加害過程(後食),變成性成熟個體。這裏,羽化脫繭的未成熟個體需要找松樹類新草,其感知α-蒎烯等物質。
植物受到刺激(物理上的侵害、枯死過程或枯死狀態)時,會釋放乙 醇,而個體感知這一物質被引誘。尤其,對性成熟個體從早期開始作用力非常大,影響α-蒎烯,(±)-3-蒈烯,齒小蠹烯醇及齒小蠹二烯醇的擴散,讓更多的個體辨認。
n-二十五烷和n-二十九烷事表皮碳氫,在雌性和雄性相互尋找對方時起作用,放在陷阱內,有助於捕獲。
最好是,按每個陷阱含10~1000mg的2-(十一氧)-1-乙醇,1~400g的α-蒎烯及1~400g的乙醇為宜。如果含追加成分,則按每個陷阱含(±)-3-蒈烯1~400g、齒小蠹烯醇10~3,000mg、齒小蠹二烯醇10~3,000mg、n-二十五烷0.1~10mg、n-二十九烷0.1~10mg為宜。
本發明中,陷阱具有引誘用組合物,這裏“具有”並不限於在陷阱的內部或相鄰與外部具有引誘用組合物。本發明的引誘用組合物可以按一定間隔與陷阱相隔設置,相對於多個陷阱把一個引誘用組合物設置在陷阱外部,或者相對於一個陷阱把多個引誘用組合物設置在陷阱外部。本發明的“具有引誘用組合物的陷阱”全部包括上述各種形式。
2.載體
所述引誘用組合物最好是填充在一定的載體,具備於陷阱上。作為填充所述引誘用組合物的載體,可以使用高分子材質的小袋(pouch)或包(bag)。本發明中,下面所述“小袋”與形態無關,只要是把物質裝放在內部、維持密封狀態的部件,全部包括。所述高分子材質可以是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F)、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熱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中的某一個。這裏,釋放速度的順序是HDPE>LDPE>TPU,根據環境和日/時,適當選擇符合 的載體,以便調節釋放量。
另外,為了調節引誘用組合物的釋放速度,載體在所述高分子材質小袋內包括填充有棉的聚乙烯管(straw polyethylene filter tube,SPEFT)為宜。最佳實施例中,使用SPEFT時,作為最佳實施例,信息素--2-(十一氧)-1-乙醇填充在所述SPEFT中,其他成分可以填充在作為外部載體的小袋內。使用這種形態的載體,可以更加穩定地長期釋放引誘用組合物。使用SPEFT的載體一例表示在圖3中。如圖3所示,載體事TPU材質的小袋(10),其內部裝放有PE管(20),在PE管(20)的內部填充有壓縮棉。
裝放有引誘用組合物的載體可以設置在陷阱的內部或外部,如果設置在外部,則不僅可以設置在與陷阱相鄰的外部,還可以設置在與陷阱相隔一定間距的外部,可以相對於多個陷阱,按一定間距設置一個引誘用組合物。
3.陷阱
本發明的陷阱可以使用垂直連接5~10個漏鬥陷阱形成的連續漏鬥陷阱(multi funnel trap;lindgren trap)。所述漏鬥陷阱的上部直徑為20cm~30cm,下部直徑為7cm~14cm為宜。相對於常用漏鬥陷阱上部直徑為15cm的12連續漏鬥陷阱(lindgren trap),把上部直徑擴大2倍左右,使之易於捕獲目標害蟲,並減少陷阱的個數,維持樹木形狀的同時,盡量避免其他昆蟲的進入,只捕獲作為目標的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
最好,陷阱的最上端連接蓋,蓋的直徑為30~40cm為宜。在陷阱的最下端連接有捕獲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捕獲桶。最佳實施例中,所述捕獲桶的長度為25~35cm、直徑為10~15cm,尤其長度為25~35cm、直徑為 12±3cm更好。在所述捕獲桶內部,具有防逃脫用漏鬥為宜。所述防逃脫用漏鬥的壁面與漏鬥的角度為45度以下,漏鬥的長度為6cm以上。與具有漏水孔的以簡單結構構成的12漏鬥陷阱的捕獲桶不同,本發明的捕獲桶在內部安裝防逃脫用漏鬥,可以維持穩定的捕獲狀態。
另外,在陷阱的設置方法上,通常使用的12漏鬥陷阱需要在地面上設置安裝臺,以懸掛的方式設置,無法調節高度,且在設置時受到地形的限制,而本發明利用纜繩(rope)把陷阱直接懸掛在樹上,可自由調節高度,設置方面不受地形影響。
填充有引誘用組合物的本發明載體,最好是懸掛設置在所述陷阱的外部。這裏,載體可設置在所述陷阱5~10漏鬥中的任意位置,可在某一方向至四方設置適當個數的載體。這裏,按每一個陷阱(包括5~10漏鬥),設置1~4個載體為宜。
4.預察及防治方法
松墨天牛的飛行範圍來看,1年間以枯死木或受災地為中心,存在於幾乎1km以內,受災擴散範圍也只有2~3km,不具有活潑的飛行移動性(韓國國立森林科學院森林病害研究課)。同樣,雲杉花墨天牛短距離飛行後,通過步行尋找宿主植物(松材線蟲媒介昆蟲的生態特性及天敵利用研究,韓國國立森林科學院),從這一行為來看,其應不具有活潑的飛行移動性。森林的樹木鬱閉度(陽光遮蔽率)也同樣影響天牛的移動性,鬱閉度和移動性具有反比關系。
本發明基於這種松墨天牛及雲杉花墨天牛的生理學、生態學及行為學上的特性,通過所述引誘用組合物、載體及陷阱形成了網狀陷阱系統。圖1 和圖2表示本發明陷阱系統的概要。本發明的陷阱(100)按一定間隔(A)設置在防治對象地區,尤其,如圖1、圖2所示,按四方等間距(A)的形式,設置陷阱為宜。
本發明的陷阱系統把含引誘用組合物的陷阱(100),按一定間距(A)網狀設置,通過引誘用組合物,引誘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進入陷阱內部。陷阱之間的間距(A)按防治地區,樹林形態及災害發生與否,適當選擇,最好是20~100m為宜。想在未發生災害的地區預察災害時,適用70~100m為宜,在受災地區,以阻止災害擴散為目的使用時,適用50~100m為宜。圖2中以紅色表示的是陷阱,引誘物質從陷阱擴散,在防治地區形成網絡效果。通過引誘用組合物可捕獲整個世代時間上的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
本發明的陷阱系統,可以分別或同時使用預察(Monitoring)和大量捕獲(Mass-trapping),防治松材線蟲病。
如果是預察,可在如下3種狀況下,常時監控松墨天牛及雲杉花墨天牛的發生,防治松材線蟲病。
(1)設置在未曾發生松材線蟲病的未發生地區的針葉林,監控災害的發生。
(2)設置在曾發生過松材線蟲病且已完全治退的潔淨地區的針葉林,作為對複發的監控手段使用。
(3)設置在與新發生地或受災地區相鄰的地區針葉林,作為對擴散的監控手段使用。
所述針葉林尤其包括松樹林、果松林、海松林。
通過所述發生預察,掌握地面防治或航空防治的適當撒播時機,用於防治松材線蟲病。
大量捕獲時,可在如下2種狀況下,從戰略層面使用。
(1)在松材線蟲病的新發生地或小規模受災地區,以阻止受災擴散的目的使用。這裏,以枯死木或受災地為中心設置陷阱,且在以橫向500m~2km、縱向500m~2km設定的區域內,以捕獲為目的,網狀設置陷阱,在所述區域外的100~200m地點,以預察為目的圍繞設置10個~100個陷阱,通過在區域內的大量捕獲及區域外的2次受災擴散監控,防治松材線蟲病。最好是,以枯死木或受災地為中心設置陷阱,且在以橫向1km、縱向1km設定的區域內,以50~100m間隔設置陷阱,在1km外的150m地點,圍繞設置16~20個陷阱。所述“小規模受災地區”是指在一定地區內,受災局限於一部分的情況,與防治受災地區自身的災害相比,防止2次擴散更重要。
(2)在已發生松材線蟲病的大規模受災地區,作為直接防治手段使用。這裏,全面設置陷阱,以陷阱為中心,讓信息素氣味擴散,構築信息素-網絡系統,大量捕獲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通過直接防治,解決問題。陷阱的設置方式按森林的樹種結構和大小,地理上的位置,地形狀態,其他環境因素,可以靈活調節適用。通常,各陷阱之間的間距為20~100m,森林密度或受災程度越高,所述陷阱之間的間隔越小為宜。基本上,森林密度高或受災程度高時,以50m以內間隔設置所述陷阱,其設置範圍可以根據狀況判斷。密度和受災程度不嚴重時,按(1)號方法設置,但根據狀況判斷設置範圍。
這裏,可以通過與其他防治手段共用,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其他防 治手段包括生物防治方法、化學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等多種方法,只要是公知的方法均可包括,尤其可以包括化學殺蟲劑防治法(地面撒播、航空撒播)。
下面,通過實驗例,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的說明。下面的實驗例只是本發明的一例,本發明的範圍不受限於這些實驗例。
【實驗例1】
在慶尚北道永川,選擇有正在枯死的樹木或枯死木的松樹群集地點,在2014年3月29日設置陷阱,調查到5約3日。使用了2個陷阱。
作為陷阱使用了6連續漏鬥陷阱,作為載體,考慮天牛屬集合信息素的分子特性、釋放速度及穩定性,外部使用TPU材質,內部放入了PE管。集合信息素填充在PE管中,α-蒎烯和乙醇直接裝放到TPU材質中。作為引誘用組合物使用了由2-(十一氧)-1-乙醇50mg、α-蒎烯20ml及乙醇20ml構成的組合物。
其結果如下表1所示,捕獲桶內捕獲的天牛相片如圖4所示。
【實驗例2】
在慶尚北道浦項,選擇有正在枯死的樹木或枯死木的松樹群集地點,在5月25日設置陷阱,調查到6月8日。總共使用了10個陷阱。
使用的陷阱和載體與實驗例1相同。作為引誘用組合物,在5個陷阱上使用了由2-(十一氧)-1-乙醇100mg、α-蒎烯40ml及乙醇40ml構成的組合物,在其餘5個陷阱上使用了由2-(十一氧)-1-乙醇200mg、α-蒎烯80ml及乙醇80ml構成的組合物,各裝放了2倍或4倍於所述實驗例1的組合物。
其結果如下表2所示,捕獲桶內捕獲的天牛相片如圖5所示。
【實驗例3】
在慶尚北道慶州,選擇有正在枯死的樹木或枯死木的松樹群集地點,在6月26日設置陷阱,持續調查至今。總共使用了6個陷阱。
使用的陷阱和載體與實驗例1相同。作為引誘用組合物,在1號及2號陷阱上使用了由2-(十一氧)-1-乙醇10mg、α-蒎烯5ml及乙醇5ml構成的組合物,在3號及4號陷阱上使用了由2-(十一氧)-1-乙醇100mg、α- 蒎烯25ml及乙醇25ml構成的組合物,在5號及6號陷阱上使用了由2-(十一氧)-1-乙醇1000mg、α-蒎烯250ml及乙醇250ml構成的組合物。
其結果如下表3所示,捕獲桶內捕獲的天牛相片如圖6所示。
所述3個地區的實驗結果,所有實驗中均實際引誘、捕獲了自然環境中的松墨天牛及雲杉花墨天牛。所設置的各陷阱,因地形、位置、環境上的差異,存在成功捕獲的陷阱和未能捕獲的陷阱,但引誘物質的含量之差並未引起捕獲上的差異。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發明基於飛行移動性不活潑的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生理學、生態學及行為上的特性,在防治地區設置網狀陷阱系統,可持續、有效引誘、捕獲整個世代時間上的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從而本發明可以有效預察由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媒介的松材線蟲災害,可以利用於事先 預防災害或防治災害的擴散,且在已發生災害的情況下,通過大量捕獲,可作為防治方法使用。
100‧‧‧陷阱
A‧‧‧間距

Claims (19)

  1. 一種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把具有引誘用組合物的陷阱按一定間隔網狀設置,所述引誘用組合物含2-(十一氧)-1-乙醇,α-蒎烯及乙醇。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引誘用組合物,按每個陷阱含10~1000mg的2-(十一氧)-1-乙醇,1~400g的α-蒎烯及1~400g的乙醇。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引誘用組合物還包括選自(±)-3-蒈烯、齒小蠹烯醇、齒小蠹二烯醇、n-二十五烷、n-二十九烷中的某一種以上。
  4.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引誘用組合物,按每個陷阱含(±)-3-蒈烯1~400g、齒小蠹烯醇10~3,000mg、齒小蠹二烯醇10~3,000mg、n-二十五烷0.1~10mg、n-二十九烷0.1~10mg。
  5.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引誘用組合物裝放在高分子材質小袋內,設置在所述陷阱的外部或內部。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 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高分子材質是低密度聚乙烯(LDPF)、高密度聚乙烯(HDPE)、熱塑性聚氨酯(TPU)中的某一個。
  7.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高分子材質小袋包括內部填充有棉的聚乙烯管(straw polyethylene filter tube),所述引誘用組合物中,α-蒎烯及乙醇填充在所述小袋內部,2-(十一氧)-1-乙醇填充在所述聚乙烯管中。
  8.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陷阱是垂直連接5~10個漏鬥陷阱形成的連續漏鬥陷阱(multi funnel trap)。
  9.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在所述陷阱的最下端連接有捕獲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捕獲桶,最上端具有蓋,所述漏鬥陷阱的上部直徑為20cm~30cm,下部直徑為7cm~14cm。
  10.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捕獲桶包括內部的防逃脫用漏鬥,所述防逃脫用漏鬥的壁面與漏鬥的角度為45度以下,漏鬥的長度為6cm以上。
  11. 根據請求項1至10中的某一項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 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防治對象地區是下述a)至c)中的某一個,通過常時監控松墨天牛及雲杉花墨天牛的發生,防治松材線蟲病。a)未發生松材線蟲病的地區內針葉林b)已治退松材線蟲病的潔淨地區內針葉林c)新發生地相鄰地區或與受災地區相鄰的地區內針葉林
  12. 根據請求項11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陷阱之間的間隔,未發生地區或潔淨地區內為70~100m。
  13. 根據請求項11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陷阱之間的間隔,所述相鄰地區內為50~100m。
  14. 根據請求項11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通過所述發生預察,掌握地面防治或航空防治的適當撒播時機並適用,防治松材線蟲病。
  15. 根據請求項1至10中的某一項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防治對象地區是松材線蟲病的新發生地或小規模受災地區,以枯死木或受災地為中心設置陷阱,且在以橫向500m~2km、縱向500m~2km設定的區域內,以捕獲為目的,網狀設置陷阱,在所述區域外的100~200m地點,以預察為目的圍繞設置10個~100個陷阱,通過在區域內的大量捕獲及 區域外的2次受災擴散監控,防治松材線蟲病。
  16. 根據請求項15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陷阱之間的間距為50~100m,森林密度或受災程度越高,陷阱的間距越小。
  17. 根據請求項1至10中的某一項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防治對象地區是松材線蟲病大規模受災地區,在所述受災地區的整個區域,以捕獲為目的,網狀設置陷阱,通過大量捕獲松墨天牛及雲杉花墨天牛,防治松材線蟲病。
  18. 根據請求項17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陷阱之間的間距為20~70m,森林密度或受災程度越高,陷阱的間距越小。
  19. 根據請求項17所述的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於:並用其他防治手段。
TW103136425A 2014-08-19 2014-10-22 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 TW2016074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07837A KR101530827B1 (ko) 2014-08-19 2014-08-19 솔수염하늘소와 북방수염하늘소의 발생예찰 및 대량포획에 의한 소나무재선충병의 방제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7428A true TW201607428A (zh) 2016-03-01

Family

ID=53519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6425A TW201607428A (zh) 2014-08-19 2014-10-22 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067194B2 (zh)
KR (1) KR101530827B1 (zh)
CN (1) CN105530811B (zh)
TW (1) TW201607428A (zh)
WO (1) WO20160279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T3143874T (lt) * 2015-09-16 2020-02-25 Fytofarm, spol. s r.o. Feromono paruošimas ir būdas apsaugoti medžių rūšis nuo monochamus galloprovincialis
KR101641927B1 (ko) * 2015-11-25 2016-07-25 주식회사 그린 아그로텍 소나무재선충병 매개충 유인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소나무재선충병의 방제방법
CN105379711A (zh) * 2015-12-01 2016-03-0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松墨天牛诱杀粘胶
KR101654329B1 (ko) * 2015-12-29 2016-09-06 주식회사 시내 & 들 소나무 재선충 방제용 망지 제작방법 및 그 제작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피복망지
CN106538607B (zh) * 2016-10-17 2019-04-23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7258773A (zh) * 2017-04-09 2017-10-20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松墨天牛信息化学物质缓释材料的筛选方法
CN107439282B (zh) * 2017-06-28 2023-12-29 青岛松之盾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天牛防逸装置及其防治方法
KR102098259B1 (ko) 2017-12-28 2020-05-26 이호동 무인항공기를 이용한 산림병해충 의심목 선별 시스템
CN109793011A (zh) * 2018-12-29 2019-05-24 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牛引诱剂及制备方法
CN109645003A (zh) * 2019-01-19 2019-04-19 杭州科森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松褐天牛信息素引诱剂
CN110150247A (zh) * 2019-05-08 2019-08-23 福建英格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松墨天牛的诱捕装置
KR20210051249A (ko) 2019-10-30 2021-05-10 주식회사 에이디 소나무재선충병 매개하늘소용 유인제와 살충제의 혼합 사용을 통한 소나무재선충병의 방제방법
KR102382767B1 (ko) 2019-12-19 2022-04-05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재선충 감지와 제거를 위한 스마트 방제 시스템
CN112042647B (zh) * 2020-09-15 2021-11-16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星天牛成虫的引诱剂
CN113303152A (zh) * 2021-06-11 2021-08-27 巢湖市友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天牛虫病疫情不扩散的综合治理方法
CN113575231A (zh) * 2021-06-28 2021-11-02 巢湖市友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一种松材线虫病枯死木的处理方法
CN114586781B (zh) * 2022-03-22 2024-01-2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茶天牛引诱组合物、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6142B1 (en) * 2002-05-16 2005-11-2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Insect trap
CN1709068A (zh) * 2005-07-27 2005-12-2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
CN201219444Y (zh) * 2008-04-29 2009-04-15 无锡市林特产指导站 田间诱捕检疫性害虫的简易缓释装置
KR101032301B1 (ko) * 2009-05-06 2011-05-06 경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캠퍼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소나무재선충 유인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소나무재선충병 검정용 키트
KR101044245B1 (ko) * 2009-05-29 2011-06-27 대한민국 광릉긴나무좀 유인제 조성물
US8424778B2 (en) * 2009-09-30 2013-04-23 Bradley G. Mount Slow release deer and rodent outdoor deterent device
ES2334763B1 (es) * 2009-10-21 2011-01-21 Universidad De Valladolid Cebo atrayente para capturar el insecto coleoptero perforador del pino, monochamus galloprovincialis.
CN102007905A (zh) * 2010-11-04 2011-04-13 程彬 一种用于诱集锯天牛的引诱剂及诱捕方法
CN102499240A (zh) * 2011-10-13 2012-06-20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基于昆虫源性信息素的松墨天牛成虫引诱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202335303U (zh) * 2011-12-08 2012-07-18 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监测桃蛀螟的诱芯
CN102657238B (zh) * 2012-04-09 2013-07-10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红缘天牛的引诱剂及其引诱方法
KR20140000834A (ko) * 2012-06-26 2014-01-06 고세희 수목 병해충 살충을 위한 축광(야광) 또는 형광 기능을 가진 끈끈이 롤트랩
CN103210949B (zh) * 2013-03-29 2014-07-02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光肩星天牛成虫引诱剂
CN103563896B (zh) * 2013-10-18 2015-04-22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
CN203575427U (zh) * 2013-11-21 2014-05-07 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柑桔潜叶蛾性信息素诱芯
CN203563572U (zh) * 2013-12-02 2014-04-30 蒋小龙 一种储粮害虫监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0811B (zh) 2018-01-02
KR101530827B1 (ko) 2015-06-24
JP6067194B2 (ja) 2017-01-25
JP2016531592A (ja) 2016-10-13
WO2016027921A1 (ko) 2016-02-25
CN105530811A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07428A (zh) 基於松墨天牛和雲杉花墨天牛的預察及大量捕獲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
Weber et al. Chemical ecology of Halyomorpha halys: discoveries and applications
Montoya-Lerma et al. Leaf-cutting ants revisited: Towards ration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Godonou et al. Potential of Beauveria bassiana and Metarhizium anisopliae isolates from Benin to control Plutella xylostella L.(Lepidoptera: Plutellidae)
Cutler et al. Risk to pollinators from the use of chlorpyrifos in the United States
Stelinski et al. Season-long mating disruption of Grapholita molesta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by one machine application of pheromone in wax drops (SPLAT-OFM)
Mfuti et al. Spatial separation of semiochemical Lurem‐TR and entomopathogenic fungi to enhance their compatibility and infectivity in an autoinoculation system for thrips management
Yi et al.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mosquitoes & mosquito‐borne diseases and the new strategies for mosquito control
Mahob et al. Field evaluation of synthetic sex pheromone traps for the cocoa mirid Sahlbergella singularis (Hemiptera: Miridae)
Rohrig et al. Field release in Florida of Diaphorencyrtus aligarhensis (Hymenoptera: Encyrtidae), an endoparasitoid of Diaphorina citri (Homoptera: Psyllidae), from mainland China
Egger et al. Behavioural responses of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 larvae to methyl jasmonate and cis-jasmone
Simelane Potential impact of an introduced root-feeding flea beetle, Longitarsus bethae, on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an invasive weed, Lantana camara
Malusá et al. Holistic approach to control Melolontha spp. in organic strawberry plantations
CN202211095U (zh) 一种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
Sukovata et al. An attempt to control Cameraria ohridella using an attract-and-kill technique
Martin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friendly strateg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rocessionary moths
Charleston et al. Impact of botanical pesticides derived from Melia azedarach and Azadirachta indica plants on the emission of volatiles that attract parasitoids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to cabbage plants
Knutson et al. Field evaluation of Diorhabda elongate and D. carinata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Saltcedars (Tamarix spp.) in Northwest Texas
Witkowska et al.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commercial crops of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Rodriguez‐Saona et al. Long‐term evaluation of field‐wide oriental beetle (C ol., S carabaeidae) mating disruption in blueberries using female‐mimic pheromone lures
Mbare Novel insecticides an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for malaria vector control
CN102187853B (zh) 一种诱集害虫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
Pierce et al. Pink bollworm (Lepidoptera: Gelechiidae) on the southern plains of Texas and in New Mexico: distribution; and eradication of a remnant population
Pushnya et al. Study of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pheromones to control the number of polyphagous soybean (Glycine max) pests
Veeranna et al. Teak Heartwood Borer Alcterogystia cadambae (Cossidae: Lepidoptera): A Potential Wood Pest of Teak and Its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