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4735A - 觸控結構 - Google Patents

觸控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4735A
TW201604735A TW103141420A TW103141420A TW201604735A TW 201604735 A TW201604735 A TW 201604735A TW 103141420 A TW103141420 A TW 103141420A TW 103141420 A TW103141420 A TW 103141420A TW 201604735 A TW201604735 A TW 2016047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ine
peripheral
wire
line wid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1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7792B (zh
Inventor
姚寶順
鍾昇峰
陸蘇財
謝玉凌
石正宜
張淑怡
曾國華
林恆田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CN2015103992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78739A/zh
Priority to US14/801,847 priority patent/US981122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604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4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7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7792B/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結構,包括一觸控單元、一週邊線路以及一連接線路。連接線路包括連接圖案,用以連接觸控單元與週邊線路。在一實施例中,連接圖案的線寬有至少兩種線寬,其中連接週邊線路的線寬大於連接觸控單元的線寬。在一實施例中,連接圖案包括網格圖案,其中網格圖案有至少兩種網格密度,其中連接週邊線路的網格密度大於連接觸控單元的網格密度。在一實施例中,連接線路包括多個導線,其中多個導線配置於觸控單元的一感測串列與週邊線路的一週邊導線之間且連接感測串列與週邊導線。

Description

觸控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連接線路的觸控結構。
顯示器技術發展已朝向更人性化的人機介面,隨著平面顯示器的興起,採用觸控式面板已成主流,它取代鍵盤、滑鼠等等的輸入裝置,使得各種資訊設備產品在使用上更加容易。目前的觸控面板依其運作原理大致上可分為電容式、電阻式、光學式等,其中電容式觸控面板因具有高靈敏度而廣泛地應用於行動運算裝置中。
一般來說,為了使觸控面板具有較佳的視覺效果,並考量到觸控電極的透光性與導電性,會採用網格細線來製作觸控電極,也就是觸控電極由交叉成網狀的細導線所形成。然而,由於週邊線路的導線較粗,因此當觸控電極的較細導線與週邊線路的較粗導線連接時,很容易在由細線轉粗線的區域發生斷線,導致觸控面板的良率與觸控能力下降。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結構,具有較佳的良率與觸控能力。
本發明的觸控結構包括一觸控單元、一週邊線路以及一連接線路。連接線路包括連接圖案,用以連接觸控單元與週邊線路,連接圖案的線寬有至少兩種線寬,其中連接週邊線路的線寬大於連接觸控單元的線寬。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單元包括一感測串列,感測串列在一方向上延伸且包括多個網格電極,連接圖案的最小線寬大於或等於各網格電極的線寬。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單元更包括多個虛擬電極,配置於網格電極之間且為電性浮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虛擬電極具有網格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單元、連接線路以及週邊線路為一體成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週邊線路包括一週邊導線,連接圖案的最大線寬小於或等於週邊導線的線寬。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圖案包括一網格圖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圖案包括一第一導線,第一導線連接觸控單元與週邊線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圖案包括多條第一 導線,第一導線連接觸控單元與週邊線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導線的線寬隨著其遠離觸控單元且接近週邊線路而逐漸增加,且各第一導線的最小線寬大於或等於觸控單元的線寬且各第一導線的最大線寬小於或等於週邊線路的線寬。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線路更包括位於觸控單元的端部處的至少一第二導線,至少一第二導線連接觸控單元與週邊線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導線與觸控單元的端部重疊,且至少一第二導線的線寬大於或等於觸控單元的線寬。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圖案的線寬隨著其遠離觸控單元且接近週邊線路而逐漸增加。
本發明的觸控結構包括一觸控單元、一週邊線路以及一連接線路。連接線路包括一連接圖案,用以連接觸控單元與週邊線路,連接圖案包括一網格圖案,網格圖案有至少兩種網格密度,其中連接週邊線路的網格密度大於連接觸控單元的網格密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單元包括一感測串列,感測串列在一方向上延伸且包括多個網格電極,各網格電極的網格密度小於網格圖案的最小網格密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單元更包括多個虛擬電極,配置於網格電極之間且為電性浮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虛擬電極具有網格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網格圖案的線寬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網格圖案的線寬隨著其遠離觸控單元且接近週邊線路而逐漸增加。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單元、連接線路以及週邊線路為一體成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線路更包括配置於網格圖案與週邊線路之間的至少一第一導線,至少一第一導線連接網格圖案與週邊導線。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一導線的線寬隨著其遠離網格圖案且接近週邊線路而逐漸增加,且至少一第一導線的最大線寬小於或等於週邊線路的線寬。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線路更包括位於觸控單元的端部處的至少一第二導線,至少一第二導線連接觸控單元與週邊線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導線與觸控單元的端部重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網格圖案的網格密度隨著其遠離觸控單元且接近週邊線路而逐漸增加。
本發明的觸控結構包括一觸控單元、一週邊線路以及一連接線路。觸控單元包括一感測串列。週邊線路包括一週邊導線。 連接線路包括多個第一導線,其中第一導線配置於感測串列與週邊導線之間且連接感測串列與週邊導線。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感測串列在一方向上延伸且包括多個網格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單元更包括多個虛擬電極,配置於網格電極之間且為電性浮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虛擬電極具有網格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線路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導線,至少一第二導線位於感測串列的端部處,至少一第二導線連接感測串列與第一導線。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導線與感測串列的端部重疊。
基於上述,本發明採用連接週邊線路的線寬大於連接觸控單元的線寬的連接圖案,連接週邊線路的網格密度大於連接觸控單元的網格密度的連接圖案,或者是於觸控單元與週邊線路之間配置多條連接線。如此一來,解決由粗線轉細線或細線轉粗線時容易斷線之問題,使得觸控結構具有較佳的良率與觸控能力。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觸控裝置
20‧‧‧第一基板
30‧‧‧第一感測層
40‧‧‧第二基板
50‧‧‧第二感測層
60、70、80‧‧‧黏著層
100‧‧‧觸控結構
102、SUB‧‧‧基板
104‧‧‧觸控區
106‧‧‧邊框區
110‧‧‧觸控單元
120、130‧‧‧感測串列
122、132‧‧‧網格電極
124、134‧‧‧橋接線
126‧‧‧絕緣圖案
136‧‧‧虛擬電極
140‧‧‧連接線路
142‧‧‧連接圖案
142a‧‧‧連接線
144、146‧‧‧導線
150‧‧‧週邊線路
152‧‧‧週邊導線
A‧‧‧區域
D1、D2‧‧‧方向
CG‧‧‧蓋板
DP‧‧‧顯示面板
P、P0、P1、P2、P3‧‧‧格線週期
W0、W1、W2、W3、W4、W5、Wn+1‧‧‧線寬
圖1A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結構的示意圖。
圖1B為圖1A的區域A的放大圖。
圖1C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結構的局部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結構的局部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結構的局部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結構的局部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結構的局部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結構的示意圖。
圖7A與圖7B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結構的示意圖。
圖7C為圖7A與圖7B的局部放大圖。
圖8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圖9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圖10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圖11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圖12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圖1A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結構的示意圖,以及圖1B為圖1A的區域A的放大圖,其中圖1A僅用以表示觸控結構的整體架構與各元件的分佈位置,而觸控單元、連接線路以及週邊線路的實施結構與連接方式請參照圖1B所繪示。請同時參照圖1A與圖1B,觸控結構100包括一觸控單元110、一連接線路140以及一週邊線路150。觸控結構100配置於基板102上。基板102例如是包括觸控區104與邊框區106。邊框區106圍繞觸控區104。觸控單元110例如是配置於觸控區104,連接線路140與週邊線路150例如是配置於邊框區106。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02可為諸如玻璃等硬質基板或諸如薄型玻璃、高分子材質等可撓基板。一般來說,基板102的撓曲半徑小於100mm。在本實施例中,觸控單元110例如是位於可視區,連接線路140與週邊線路150例如是可以位於不可視區,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線路140也可以位於可視區。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單元110例如是包括多個感測串列120、130,感測串列120在一方向D1上延伸且包括多個網格電極122與多個橋接線124,橋接線124配置於相鄰的網格電極122之間。感測串列130在另一方向D2上延伸且包括多個網格電極132與多個橋接線134,橋接線134配置於相鄰的網格電極132之間。 感測串列120與感測串列130交錯,且感測串列120與感測串列130絕緣。在本實施例中,感測串列120與感測串列130的交錯處,即橋接線124與橋接線134之間例如是配置有絕緣圖案126。在本實施例中,方向D1例如是X方向,方向D2例如是Y方向。方向D1與方向D2例如是垂直,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網格電極122、132的線寬W0例如是小於或等於5μm,使得觸控區104具有較佳的透光度。在本實施例中,將網格圖案的格線的中心點與格線的中心點之間的最短距離定義為格線週期,網格電極122、132具有格線週期P0。格線週期P0大於線寬W0,在本實施例中,格線週期P0例如為0.1~1mm。值得注意的是,網格電極122、132的數目、形狀、格線、網格圖案的形式可以任意變化,諸如格線也可以是曲線。
週邊線路150例如是包括多條週邊導線152,各週邊導線152例如是與一個感測串列120、130與一條週邊導線152連接。也就是說,週邊導線152與感測串列120、130具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在本實施例中,週邊導線152例如是具有一線寬W(n+1)。週邊導線152例如是實心線路。週邊導線152的線寬W(n+1)可以依電阻需求設計,一般而言小於20μm的線寬規格可以得到窄邊框與足夠電阻值之需求。
連接線路140包括連接圖案142,用以連接觸控單元110與週邊線路150,其中連接圖案142具有至少兩種的線寬W1、、、Wn,其中連接週邊線路150的線寬Wn大於連接觸控單元110的 線寬W1。在本實施例中,線寬W1、、、Wn例如是隨著其遠離觸控單元110且接近週邊線路150而逐漸增加,其中n為大於1的整數。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圖案142例如是一條導線,導線的線寬W1、、、Wn隨著其遠離觸控單元110且接近週邊線路150而逐漸增加。連接圖案142用以與一感測串列120、130連接。也就是說,連接圖案142與感測串列120、130具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連接圖案142的線寬W1、、、Wn介於網格電極122、132的線寬W0及週邊導線152的線寬Wn+1之間。也就是說,連接圖案142的線寬W1、、、Wn大於或等於網格電極122、132的線寬W0且小於或等於週邊導線152的線寬Wn+1,即W0≦W1、、、Wn≦Wn+1。
連接圖案142具有漸進式變化的線寬W1、、、Wn。此漸進式變化的線寬W1、、、Wn可以是漸進規則變化。網格電極122具有線寬W0,連接圖案142具有線寬W1、、、Wn,週邊導線152具有線寬Wn+1,其中(Wn-W(n-1))=d,d為大於零的常數。在本實施例中,(W(n+1)-Wn)例如是亦等於d。舉例來說,如圖1B所示,當n=3且d=4μm,W0=4μm、W1=8μm、W2=12μm、W3=16μm、W4=20μm,即網格電極122的線寬W0為4μm,連接圖案142的線寬W1、W2、W3為8μm、12μm與16μm,週邊導線152的線寬W4為20μm。
此漸進式變化的線寬W1、、、Wn也可以是漸進不規則變化,也就是(Wn-W(n-1))=d,d為大於零且不等於常數。舉例來 說,當n=4,W0=5μm、W1=6μm、W2=8μm、W3=12μm、W4=18μm、W5=20μm,即網格電極122的線寬W0為5μm,連接圖案142的線寬W1、W2、W3、W4為6μm、8μm、12μm、18μm,週邊導線152的線寬W5為20μm。
此漸進式變化的線寬W1、、、Wn也可以是連續式變化,也就是(Wn-W(n-1))=d,d趨近於零且n趨近於無限大。舉例來說,W0=5μm、W1=5.001μm、W2=5.005μm、W3=5.009μm、W4=5.012μm、、、、直至Wn+1=20μm,即網格電極122的線寬W0為5μm,連接圖案142的線寬W1、、、Wn由大於5μm連續變化至小於或等於20μm,週邊導線152的線寬Wn+1為20μm。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線路140例如是更包括至少一導線144,導線144位於網格電極122、132的端部處,以連接觸控單元110與連接圖案142。在本實施例中,導線144例如是連接網格電極122、132的格線末端,且導線144未與網格電極122、132重疊。導線144的線寬例如是一致,且導線1444的線寬例如是等於或大於網格電極122、132的線寬W0且等於或小於連接圖案142的最小線寬W1。在本實施例中,導線144的線寬W1、W2、W3例如是等於網格電極122、132的線寬W0。
在本實施例中,是以觸控單元110與週邊線路150之間的連接圖案142具有漸變的線寬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因此,如圖1C所示,在連接圖案142中,只要連接週邊線路150的線寬Wn(W4)大於連接觸控單元110的線寬W1即可,觸控單元110 與週邊線路150之間的連接圖案142的線寬W1、W2、W3、W4也可以具有鋸齒狀變化。
在本實施例中,是以連接圖案142是一條導線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照圖2,在本實施例的觸控結構100中,連接圖案142是網格圖案,其中連接週邊線路150的線寬Wn大於連接觸控單元110的線寬W1。在本實施例中,網格圖案142的線寬W1、、、Wn例如是隨著其遠離觸控單元110且接近週邊線路150而逐漸增加,但不以此為限。也就是說,網格圖案可以具有與對應圖1B之前一實施例所述的漸進式變化的線寬W1、、、Wn,也可以具有與對應圖1C之前一實施例所述的鋸齒狀變化的線寬W1、、、Wn。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圖案142的最小線寬W1例如是與網格電極122的線寬W0相同,連接圖案142的最大線寬Wn例如是與週邊線路150的線寬W(n+1)相同。舉例來說,網格電極122的線寬W0例如為4μm,連接圖案142的線寬W1、W2、W3、W4例如為5μm、10μm、15μm與20μm,週邊導線152的線寬W5例如為20μm。再者,在一實施例中,連接圖案142的最小線寬W1也可以大於網格電極122的線寬W0,諸如W0為4μm,連接圖案142的線寬W1、W2、W3、W4為8μm、12μm、16μm與20μm,週邊導線152的線寬W4為20μm。當然,在一實施例中,連接圖案142的最大線寬Wn也可以與週邊導線152的線寬W(n+1)不同。
其中,將連接圖案142的格線的中心點與格線的中心點 之間的最短距離定義為格線週期P,在本實施例中,格線週期P為常數,且格線週期P大於網格圖案的線寬W1、、、Wn。格線週期P例如是300μm。連接圖案142的網格圖案與網格電極122、132的網格圖案連接且實質上一體成形,但連接圖案142的最小線寬W1大於或等於網格電極122、132的線寬W0。也就是說,感測串列120、130與連接圖案142實質上由連續的網格圖案形成,其中網格圖案的線寬由觸控區104至邊框區106逐漸增加。
連接線路140例如是更包括至少一導線144與至少一導線146。導線144位於連接圖案142的端部處,以連接連接圖案142的格線末端與導線146。導線146位於導線144與週邊導線152之間,以連接導線144與週邊導線152。導線144、146例如是一體成形,導線144、146的線寬例如是大於或等於連接圖案142的最大線寬Wn且小於或等於週邊導線152的線寬Wn+1。在本實施例中,是以連接圖案142的最大線寬W3與導線144、146的線寬相同為例,但在另一實施例中,導線144的線寬也可以大於連接圖案142的最大線寬W3,導線146的線寬也可以大於導線144的線寬,或者是導線146的線寬也可以隨著其遠離觸控單元110且接近週邊線路150而逐漸增加。也就是說,連接線路140的整體線寬可以由觸控區104至邊框區106的方向逐漸增加。
特別一提的是,雖然在上述的實施例中都是繪示連接圖案142用以連接感測串列120與週邊線路150為例,但連接圖案142也可以用以連接感測串列130與週邊線路150,或者是感測串 列120與感測串列130都採用連接圖案142與週邊線路150連接。
圖3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結構的局部示意圖。圖3的觸控結構100的整體結構與圖2所示的觸控結構100相似,主要不同處在於連接圖案142的構型,因此圖3與下文是針對連接圖案142進行說明,其餘構件可以參照前文所述,於此不贅述。請參照圖3,在觸控結構100中,連接線路140包括連接圖案142,用以連接觸控單元110與週邊線路150,其中連接圖案142為網格圖案,網格圖案有至少兩種網格密度,其中連接週邊線路150的網格密度大於連接觸控單元110的網格密度。在本實施例中,網格圖案的網格密度例如是隨著其遠離觸控單元110且接近週邊線路150而逐漸增加。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圖案142的網格圖案的最小網格密度大於或等於網格電極122的網格圖案的網格密度。也就是說,連接圖案142的網格圖案與網格電極122、132連接且實質上一體成形,但網格圖案的網格密度由觸控區104至邊框區106逐漸增加,也就是網格圖案越來越密。
連接圖案142的網格圖案具有至少兩種格線週期P(m-1)、P(m),其中m為大於1的正整數。也就是說,連接圖案142具有漸進式變化的格線週期P(m-1)、P(m)。此漸進式變化的格線週期P(m-1)、P(m)可以是漸進規則變化。網格電極122具有格線週期P0,連接圖案142具有格線週期P(m-1)、P(m),其中P(m-1)大於P(m)且(P(m-1)-P(m))=s,s等於常數。舉例來說,當n=3且s=200,P0=500μm、P1=500μm、P2=300μm、P3=100μm,即網格 電極122的格線週期P0為500μm,連接圖案142的格線週期P1、P2、P3為500μm、300μm與100μm。在本實施例中,網格電極122與連接圖案142的線寬例如是相同,即W0=W1=5μm,週邊導線152的線寬Wn+1為20μm。
在一實施例中,此漸進式變化的格線週期P(m-1)、P(m)可以是漸進不規則變化,即(P(m-1)-P(m))=s,s不等於常數。舉例來說,P0=500μm、P1=400μm、P2=100μm。在一實施例中,此漸進式變化的格線週期P(m-1)、P(m)可以是連續式變化,也就是(P(m-1)-P(m))=s,s趨近於零且m趨近於無限大。在一實施例中,格線的最小格線週期P(1)可以與網格電極122的格線週期P(0)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圖案142的線寬例如是相同。在一實施例中,連接圖案142的線寬也可以隨著其遠離觸控單元110且接近週邊線路150而逐漸增加。舉例來說,P0=500μm、P1=300μm、P2=100μm,且d=5,W0=5μm、W1=10μm、W2=15μm、W3=20μm,W4為20μm。當然,在另一實施例中,d也可以不等於常數,W0=5μm、W1=6μm、W2=8μm、W3=12μm以及W4=20μm。
在本實施例中是以連接圖案142的網格圖案具有由觸控單元110至週邊線路150漸變密的網格密度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圖案142的網格圖案也可以具有其他變化,諸如由觸控單元110至週邊線路150為先增、後減、再增、、、等變化。
圖4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結構的局部示意圖。圖4的觸控結構100的整體結構與圖1所示的觸控結構100相似,主要不同處在於連接線路140,因此圖4與下文是針對連接線路140進行說明,其餘構件可以參照前文所述,於此不贅述。請參照圖4,在觸控結構100的連接線路140中,連接圖案142包括多條連接線142a,多條連接線142a配置於一個感測串列120與一條週邊導線152之間且連接感測串列120與週邊導線152。也就是說,一個感測串列120藉由多條連接線142a與週邊導線152連接,因此具有多條連接線142a的連接圖案142又可稱為多通道結構。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線路140例如是更包括至少一導線144,導線144位於網格電極122、132的端部處,以連接觸控單元110與連接線142a。在本實施例中,是以連接線路140包括多條導線144為例,其中一條導線144與網格電極122的末端連接且未與網格電極122重疊,而其他條導線144例如是與網格電極122的端部重疊。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線142a例如是具有相同的線寬,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在觸控結構100的連接線路140中,各連接線142a的線寬W1、、、Wn也可以隨著其遠離觸控單元110且接近週邊線路150而逐漸增加,且連接線142a的線寬W1、、、Wn小於或等於週邊導線152的線寬。關於線寬W1、、、Wn的描述可以參照前文所述,於此不贅述。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感測串列120與感測串列130例如 是配置於基板102的相同表面上,其中網格電極122、橋接線124以及網格電極132例如是由同一網狀導電層所形成,而橋接線134由另一網狀導電層所形成。在本實施例中,網格電極122、橋接線124以及網格電極132、連接圖案142以及週邊導線152的形成方法包括凹板轉印(Gravure off-set printing)、噴墨印刷(Ink-jet printing)或奈米壓印(Nano-imprinting)方式。絕緣圖案126的製作方法包括凹板轉印、噴墨印刷、奈米壓印或網版印刷方式。橋接線134的製作方法包括凹板轉印、噴墨印刷、奈米壓印或網版印刷方式。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感測串列120可以由一網狀導電層所形成,感測串列130可以由另一網狀導電層所形成,也就是網格電極122與橋接線124實質上一體成形,網格電極132與橋接線134實質上一體成形。其中,感測串列120與感測串列130可以配置於基板102的相同表面上,且感測串列120與感測串列130兩者之間配置有絕緣圖案126。此外,在一實施例中(未繪示),感測串列120與感測串列130也可以配置於同一基板的相對表面上,或感測串列120與感測串列130分別配置於不同基板上再進行貼合。此外,觸控單元可以是其他種類的感測結構,諸如交錯配置的條狀觸控電極等。也就是說,上述的連接線路適於配置於各種觸控單元與週邊線路之間,以連接觸控單元與週邊線路。
圖7A與圖7B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結構的示意圖,以及圖7C為圖7A與圖7B的局部放大圖。請同時參 照圖7A至圖7C,在本實施例之觸控結構100中,為了降低網格電極122、132的可視度,觸控單元110更包括虛擬電極136,虛擬電極136配置於網格電極122與網格電極132之間,其中虛擬電極136為電性浮置。在本實施例中,虛擬電極136例如是具有網格結構。也就是說,網格電極122、132與虛擬電極136可以由同一網狀導體層所形成,且此網狀導體層具有多個斷開處138,使得虛擬電極136與網格電極122、132電性絕緣。舉例來說,諸如藉由直接印刷製程一起形成觸控單元110、連接線路140以及週邊線路150,其中觸控單元110為包括多個斷開處的網狀導體層。斷開處138的寬度例如是約5~10μm。在本實施例中,是以感測串列120、感測串列130與虛擬電極136配置於基板102的相同表面上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當感測串列120與感測串列130可以配置於基板102的第一表面上,或者感測串列120與感測串列130分別配置於基板102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上,虛擬電極136可以全部配置於基板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或者是一部分的虛擬電極136配置於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一部分的虛擬電極136配置於基板的第二表面上。換言之,虛擬電極136在空間上配置於網格電極122、132之間即可,而可以與網格電極122、132配置在相同或不同表面上。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網格電極122、132之間配置有虛擬電極136,因此觸控結構100具有較佳的光學性質。
在前述的實施例中,觸控結構100中的觸控單元110、連 接線路140以及週邊線路150例如是一體成形。因此,可以在同一製程(諸如直接印刷製程)中在基板102上同時形成觸控單元110、連接線路140以及週邊線路150。詳細地說,可以凹板轉印(Gravure off-set printing)方式製備,並在凹板設計網格狀圖形,將感測區104的感測串列120、感測串列130以及虛擬電極136直接隔開,並可將週邊區106的連接線路140以及週邊線路150同時依所設計需求印刷在基板102上。如此一來,可藉由一次轉印同時得到具有所需線寬、線厚、電阻值的觸控單元110、連接線路140以及週邊線路150的各元件,其中線寬由觸控區104至邊框區106逐漸增加。再者,可以根據所需求之電阻值,設計連接圖案142的導線長度或線寬,匹配觸控單元110之網格狀網格電極122、132,以得到各個有效迴路電阻值之一致性。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網格電極122、132、連接圖案142以及週邊導線152等元件是使用印刷製程形成,因此其導線的剖面中,頂面與側面的相接處為一導角,或是頂面有一R值,再者,側面與底面的夾角為一銳角。相反地,藉由黃光製程所形成的導線的剖面中,其側面與底面的夾角則為一直角或因過蝕而呈現鈍角,與前述的特徵不同。再者,在相同印刷參數(如印刷速度)、相同油墨材料、固化參數(如固化溫度)下,導線線寬與導線線厚之間具有正相關之關係,也就是導線越寬則導線厚度越高,導線越窄則導線厚度越薄。因此,在一實施例中,網格電極122、132、連接圖案142以及週邊導線152的導線線寬與導線線厚例如是具有 正相關關係。
也就是說,依不同設計,可藉由一次印刷即可產生不同之觸控單元110、連接線路140以及週邊線路150。由於觸控結構100不需經由真空鍍膜、黃光微影、蝕刻、雷射、、、等製程,使用直接印刷製程具有製程步驟簡單、機台成本低、並可大面積製造等優點。再者,由網格圖案構成的觸控結構100具有透光性佳、電阻值低、薄膜均勻性佳、且可依不同設計調整印刷圖案等優點。此外,亦可於捲對捲(roll to roll)製程大面積快速製造,應用於軟性電子電路及元件。
觸控結構100的材料可為金屬、無機物、有機物等,金屬包括各類金屬、各類導電油墨(如:銀膠、銅膠、碳膠等)、各類複合性金屬化合物等,無機物可為金屬氧化物(如:ITO、FTO、ZnO、AZO、IZO等),有機物可為導電/共軛高分子、奈米碳管、石墨烯、奈米銀線等。
上述的觸控結構100可應用於各式觸控面板中,詳細說明如下。圖8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裝置的示意圖。請參照圖8,觸控裝置10包括蓋板CG、基板SUB、觸控結構100、黏著層70、80以及顯示面板DP。在本實施例中,觸控結構100例如是配置於基板SUB上。觸控結構100藉由黏著層70與蓋板CG接合,以及基板SUB藉由黏著層80與顯示面板DP接合。在本實施例中,當基板SUB為玻璃基板時,此結構又稱為GG結構,當基板SUB為薄膜基板時,此結構又稱為GF結構。在一實施例 中,如圖9所示,觸控結構100也可以直接配置於蓋板CG上,而省略基板SUB與黏著層70的配置,此結構又稱為OGS結構。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是以觸控結構100配置於相同基板SUB的相同表面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圖10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裝置的示意圖。觸控裝置10包括蓋板CG、第一基板20、第一感測層30、第二基板40、第二感測層50、黏著層60、70、80以及顯示面板DP。其中,第一感測層30包括前述的感測串列120以及與其對應的連接線路140與週邊線路150,第二感測層50包括前述的感測串列130以及與其對應的連接線路140與週邊線路150,換言之,第一感測層30與第二感測層50形成前述的觸控單元11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測層30配置於第一基板20上且藉由黏著層70與蓋板CG接合。第二測層50配置於第二基板40上且藉由黏著層80與顯示面板DP接合。黏著層60配置在第一觸控層30與第二觸控層50之間,以黏合第一觸控層30與第二觸控層50。黏著層60可以例如是網狀,用以黏合第一觸控層30與第二觸控層50的串列交叉處。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基板20與第二基板40為玻璃基板時,此結構又稱為GG2結構,當第一基板20與第二基板40為薄膜基板時,此結構又稱為GFF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是以第一觸控層30與第二觸控層50分別配置於第一基板20與第二基板40上,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在一實施例中,如圖11所示,第一觸控層30也可以 直接配置於蓋板CG上,而省略第一基板20與黏著層70的配置,此結構又稱為G1F結構。或者是,如圖12所示,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觸控層30與第二觸控層50可以配置於同一基板SUB的相對表面上,當基板SUB為薄膜基板時,此結構又稱為GF2結構。
再者,在前述的實施例中,都是以將第一觸控層30與第二觸控層50配置於顯示面板DP上,並藉由黏著層互相黏接為例,通常將此種結構稱作面板上(On cell)或面板外(Out cell)的觸控面板結構,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在一實施例中,也可以將第一觸控層30與第二觸控層50中至少一者配置於顯示面板DP內,而形成稱該面板內(In cell)結構。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連接圖案中,連接週邊線路的線寬大於連接觸控單元的線寬,或連接週邊線路的網格密度大於連接觸控單元的網格密度,因此在觸控單元的細線寬與週邊線路的粗線寬之間提供緩衝區域。如此一來,能避免細線寬驟變至粗線寬的情況,以改善觸控單元與週邊線路的連接處容易發生斷線的問題。另一方面,亦可以藉由在一條觸控串列與一條週邊導線之間設置多條連接導線,以避免單一條連接導線斷線而導致短路的問題。因此,觸控結構具有較佳的良率與觸控能力。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諸如直接印刷等方式製作觸控結構的各元件,可一次性同時製備網格電極、連接圖案以及週邊導線。再者,利用具有細線寬的金屬導線,可以同時滿足觸控區對於透光性與感測元件導電性的需求,以及週邊區對於窄線寬設計需 求。因此,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觸控結構具備透光性佳、電阻值低、薄膜均勻性佳、且可依不同設計調整印刷圖案等優點。另外,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觸控結構具有製造步驟簡單、機台成本低、並可大面積製造的優點,並更可進一步廣泛地應用於軟性電子電路及元件,以及應用於捲對捲製程快速製造,符合現代化顯示器的需求以及量產性能的提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觸控結構
104‧‧‧觸控區
106‧‧‧邊框區
120‧‧‧感測串列
122‧‧‧網格電極
140‧‧‧連接線路
142‧‧‧連接圖案
144、146‧‧‧導線
150‧‧‧週邊線路
152‧‧‧週邊導線
W0、W1、W2、W3、W4、W5、Wn+1‧‧‧線寬

Claims (31)

  1. 一種觸控結構,包括:一觸控單元;一週邊線路;以及一連接線路,包括一連接圖案,用以連接該觸控單元與該週邊線路,該連接圖案的線寬有至少兩種線寬,其中連接該週邊線路的線寬大於連接該觸控單元的線寬。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觸控單元包括一感測串列,該感測串列在一方向上延伸且包括多個網格電極,該連接圖案的最小線寬大於或等於各該網格電極的線寬。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觸控單元更包括多個虛擬電極,配置於該些網格電極之間且為電性浮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各該虛擬電極具有網格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觸控單元、該連接線路以及該週邊線路為一體成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週邊線路包括一週邊導線,該連接圖案的最大線寬小於或等於該週邊導線的線寬。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連接圖案包括一網格圖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連接圖 案包括一第一導線,該第一導線連接該觸控單元與該週邊線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連接圖案包括多條第一導線,該些第一導線連接該觸控單元與該週邊線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各該第一導線的線寬隨著其遠離該觸控單元且接近該週邊線路而逐漸增加,且各該第一導線的最小線寬大於或等於該觸控單元的線寬且各該第一導線的最大線寬小於或等於該週邊線路的線寬。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連接線路更包括位於該觸控單元的端部處的至少一第二導線,該至少一第二導線連接該觸控單元與該週邊線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導線與該觸控單元的端部重疊,且至少一第二導線的線寬大於或等於該觸控單元的線寬。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連接圖案的線寬隨著其遠離該觸控單元且接近該週邊線路而逐漸增加。
  14. 一種觸控結構,包括:一觸控單元;一週邊線路;以及一連接線路,包括一連接圖案,用以連接該觸控單元與該週邊線路,該連接圖案包括一網格圖案,該網格圖案有至少兩種網格密度,其中連接該週邊線路的網格密度大於連接該觸控單元的 網格密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觸控單元包括一感測串列,該感測串列在一方向上延伸且包括多個網格電極,各該網格電極的網格密度小於該網格圖案的最小網格密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觸控單元更包括多個虛擬電極,配置於該些網格電極之間且為電性浮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各該虛擬電極具有網格結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網格圖案的線寬相同。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網格圖案的線寬隨著其遠離該觸控單元且接近該週邊線路而逐漸增加。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觸控單元、該連接線路以及該週邊線路為一體成形。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連接線路更包括配置於該網格圖案與該週邊線路之間的至少一第一導線,該至少一第一導線連接該網格圖案與該週邊導線。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導線的線寬隨著其遠離該網格圖案且接近該週邊線路而逐漸增加,且該至少一第一導線的最大線寬小於或等於該週邊線路的線寬。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連接線 路更包括位於該觸控單元的端部處的至少一第二導線,該至少一第二導線連接該觸控單元與該週邊線路。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導線與該觸控單元的端部重疊。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網格圖案的網格密度隨著其遠離該觸控單元且接近該週邊線路而逐漸增加。
  26. 一種觸控結構,包括:一觸控單元,包括一感測串列;一週邊線路,包括一週邊導線;以及一連接線路,包括多個第一導線,其中該些第一導線配置於該感測串列與該週邊導線之間且連接該感測串列與該週邊導線。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感測串列在一方向上延伸且包括多個網格電極。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觸控單元更包括多個虛擬電極,配置於該些網格電極之間且為電性浮置。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各該虛擬電極具有網格結構。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連接線路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導線,該至少一第二導線位於該感測串列的端部處,該至少一第二導線連接該感測串列與該些第一導線。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的觸控結構,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導線與該感測串列的端部重疊。
TW103141420A 2014-07-17 2014-11-28 觸控結構 TWI537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9280.2A CN105278739A (zh) 2014-07-17 2015-07-09 感测结构
US14/801,847 US9811222B2 (en) 2014-07-17 2015-07-17 Sensing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26020P 2014-07-17 2014-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4735A true TW201604735A (zh) 2016-02-01
TWI537792B TWI537792B (zh) 2016-06-11

Family

ID=5580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1420A TWI537792B (zh) 2014-07-17 2014-11-28 觸控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779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91952B2 (en) 2015-01-07 2017-10-17 Innolux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TWI648670B (zh) * 2017-06-01 2019-01-21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TWI657722B (zh) * 2016-04-26 2019-04-21 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配線體、配線體組合、配線基板以及觸控偵知器
CN113485585A (zh) * 2021-07-29 2021-10-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
TWI763016B (zh) * 2020-08-27 2022-05-01 大陸商天材創新材料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疊構結構之製備方法、疊構結構及觸控感應器
US11487393B2 (en) 2020-09-29 2022-11-01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stacking structure, stacking structure and touch sensor
US11614818B2 (en) 2016-07-29 2023-03-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91952B2 (en) 2015-01-07 2017-10-17 Innolux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TWI657722B (zh) * 2016-04-26 2019-04-21 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配線體、配線體組合、配線基板以及觸控偵知器
US11614818B2 (en) 2016-07-29 2023-03-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TWI807499B (zh) * 2016-07-29 2023-07-01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648670B (zh) * 2017-06-01 2019-01-21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US10324575B2 (en) 2017-06-01 2019-06-18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screen panel
US11036342B2 (en) 2017-06-01 2021-06-15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screen panel
US11442588B2 (en) 2017-06-01 2022-09-13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screen panel
US11762523B2 (en) 2017-06-01 2023-09-19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screen panel
TWI763016B (zh) * 2020-08-27 2022-05-01 大陸商天材創新材料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疊構結構之製備方法、疊構結構及觸控感應器
US11487393B2 (en) 2020-09-29 2022-11-01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stacking structure, stacking structure and touch sensor
CN113485585A (zh) * 2021-07-29 2021-10-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7792B (zh) 2016-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1222B2 (en) Sensing structure
TWI537792B (zh) 觸控結構
US10091872B2 (en) Touch window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TWI502423B (zh) 觸控面板
JP2014149861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64656B (zh) 觸控面板的電極結構、製造方法以及觸控面板
US9448672B2 (en) Touch panel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CN203350852U (zh) 静电电容耦合方式触摸面板
CN102667685A (zh)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1357585B1 (ko) 터치패널의 전극 패턴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1423534A (zh) 觸控面板
CN102073431A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022768A (ja) タッチウィンドウ及び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デバイス
JP2020531932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表示装置
CN104503636A (zh) 触控模组
CN104714680A (zh) 触控板
WO2016002461A1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018753A1 (zh) 一种单面双层多点触摸屏
TWI612448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KR20120023288A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36901A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M468721U (zh) 觸控感應裝置
KR102237964B1 (ko) 전극부재,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4480224U (zh) 一种触摸屏功能片及电容式触摸屏
CN105468212A (zh) 面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