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1985A - 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1985A
TW201541985A TW104108770A TW104108770A TW201541985A TW 201541985 A TW201541985 A TW 201541985A TW 104108770 A TW104108770 A TW 104108770A TW 104108770 A TW104108770 A TW 104108770A TW 201541985 A TW201541985 A TW 2015419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rimary base
secondary base
radio bearer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8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1140B (zh
Inventor
ping-ping Wen
Chandrika Worrall
Yun Deng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Publication of TW201541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1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1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11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04W28/0933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based on load-splitting rati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提供了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和裝置。在主基地台側的方法包括獲取輔基地台的第一通信資訊和主基地台的第二通信資訊,其中第一通信資訊包括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第二通信資訊包括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該方法還包括基於第一通道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確定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以及將流量比率傳輸至用戶終端。主基地台基於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確定流量比率,以使得用戶終端根據該流量比率,將第一承載的資料分別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進行傳輸,從而實現有效的流量控制。

Description

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和裝置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主要係關於無線通訊領域,並且更具體地,係關於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和裝置。
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原有的通信網路架構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改進的通信系統,能夠為用戶提供更方便且快捷的資料通信服務。
雙連接系統是一種正在提出的改進通信系統。在雙連接系統中,用戶終端可以與兩個(或更多個)基地台同時進行上行鏈路通信和下行鏈路通信。與用戶終端進行通信的兩個(或更多個)基地台中,存在一個主基地台,其可以管理雙連接系統的通信,而其餘基地台為輔基地台。此外,在雙連接系統中,已經協定對於下行鏈路可以採用兩類用戶平面架構,即用戶平面架構1A和3C。對於上行鏈路中,雖然還未協定用戶平面架構,然而考慮到用戶平面架構3C所能夠引入的增益,對於該類用戶平面架構的使用已存在諸多討論。在用戶平面架構3C中,主基地台和 輔基地台可以為一個無線承載所服務,這樣的無線承載被稱為分割承載。
在雙連接系統的上行鏈路通信中,用戶終端可以同時將分割承載上的待傳輸資料的一部分通過主基地台來傳輸,而其他部分通過輔基地台來傳輸,這將涉及到流量控制的問題。因此,需要有效的流量控制方案,以確定分別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並且還需要根據通信條件的變化動態地調整流量控制方案。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目的在於提供雙連接系統中的有效流量控制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獲取輔基地台的第一通信資訊和主基地台的第二通信資訊,其中第一通信資訊包括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第二通信資訊包括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該方法還包括基於第一通道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確定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流量比率傳輸至用戶終端。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包括輔基地台對於所有無線承載的總負載和輔基地台對於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中的至少一項;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包括輔基地台的通道條件和輔基地台的通道品質指示 CQI中的至少一項;並且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包括主基地台對於所有無線承載的總負載和主基地台對於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中的至少一項;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包括主基地台的通道條件和主基地台的通道品質指示CQI中的至少一項。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從輔基地台被獲取,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從輔基地台或用戶終端被獲取;並且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從主基地台被直接獲取,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從用戶終端被獲取。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第一無線承載為分割承載。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流量比率通過無線資源控制RRC信令被傳輸至用戶終端。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和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中的每項被週期性地傳輸,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傳輸。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接收用戶終端針對第一無線承載而報告的回饋消息。
根據本發明進一步的實施例,其中週期性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基於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和/或基於回饋消息來確定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回饋消息經由媒體存取控制的控制元素MAC CE傳輸。回饋消息被週期性地報告,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報告。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回饋消息包括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在一個實施例中,MAC CE包括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對應的緩存狀態報告BSR,並且由新的邏輯通道識別符LCID標識。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其中回饋消息包括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例,其中回饋消息包括第一指示符,其中第一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大於第一閾值或小於第二閾值。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個實施例,其中回饋消息包括第二指示符和第三指示符,其中第二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三閾值或小於第四閾值,並且第三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與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五閾值或小於第六閾值。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從主基地台接收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該方法還包括根據流量比率,確定分別將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第一無線承載的資料。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流量比率通過無線資 源控制RRC信令被接收。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第一無線承載為分割承載。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根據流量比率,確定分別將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第一無線承載的資料包括:根據流量比率和待傳輸的總資料,確定待傳輸至主基地台的第一資料和待傳輸至輔基地台的第二資料;將第一資料緩存到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以供傳輸至主基地台;以及將第二資料緩存到第一無線承載與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以供傳輸至輔基地台。
根據本發明進一步的實施例,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根據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向主基地台報告回饋消息。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回饋消息經由媒體存取控制的控制元素MAC CE傳輸。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回饋消息被週期性地報告給主基地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報告給主基地台。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回饋消息包括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在一個實施例中,MAC CE包括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對應的緩存狀態報告BSR,並且由新的邏輯通道識別符LCID標識。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其中回饋消息包括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個實施例,其中回饋消息包括第一指示符,其中第一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大於第一閾值或小於第二閾值。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例,其中回饋消息包括第二指示符和第三指示符,其中第二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三閾值或小於第四閾值,並且第三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與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五閾值或小於第六閾值。
根據本發明的協力廠商面,提供了一種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裝置。該裝置包括獲取單元,用於獲取輔基地台的第一通信資訊和主基地台的第二通信資訊,其中第一通信資訊包括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第二通信資訊包括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該裝置還包括確定單元,用於基於第一通道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確定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該裝置進一步包括傳輸單元,用於將流量比率傳輸至用戶終端。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裝置。該裝置包括接收單元,用於從主基 地台接收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該裝置還包括確定單元,用於根據流量比率,確定分別將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第一無線承載的資料。
在本發明的各個方面中,主基地台基於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確定流量比率,以使得用戶終端基於該流量比率,有效地將第一承載的資料分別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進行傳輸。此外,主基地台還可以基於後續週期性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重複基於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以及用戶終端的回饋消息來動態地調整流量比率,使得流量控制方案符合變化的通道狀況和負載狀況,從而實現更為有效的流量控制。
600‧‧‧裝置
601‧‧‧獲取單元
602‧‧‧確定單元
603‧‧‧傳輸單元
604‧‧‧接收單元
700‧‧‧裝置
701‧‧‧接收單元
702‧‧‧確定單元
703‧‧‧回饋單元
通過參考附圖閱讀下文的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將變得易於理解。在附圖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發明的若干實施方式,其中: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被實施在主基地台側的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被實施在用戶終端側的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用戶終端內的資料流程量控制的示意圖;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用於報告緩存資料 量的示例性消息格式;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主基地台、輔基地台和用戶終端之間的資訊交互示意圖;圖6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以及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下面將參考附圖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實施方式來描述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應當理解,描述這些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進而實現本發明,而並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在雙連接系統中,當兩個或更多個基地台為同一個無線承載傳輸資料時,在上行鏈路通信中,涉及到針對用戶終端的待傳輸資料進行流量控制的問題。合理地分配通過主基地台傳輸的資料和通過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可以更有效地進行資料通信。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100的流程圖。方法100可以被實施在主基地台側。應理解的是,方法100中記載的各個步驟可以按照不同的循序執行,和/或並存執行。方法100還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驟和/或省略執行示出的步驟。本發明的範圍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在步驟S101,主基地台獲取輔基地台的第一通信資訊和主基地台的第二通信資訊,其中第一通信資訊包括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第二通信資訊包括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
在雙連接系統中,主基地台可以具有流量控制功能模組,用戶終端和輔基地台因而可以將流量控制所需要的資訊發送給主基地台的流量控制功能模組,以便於根據這些資訊確定流量比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中,雙連接系統中的主基地台可以是通信網路中的巨集基地台、微基地台、微微基地台等;而輔基地台也可以是通信網路中的巨集基地台、微基地台、微微基地台等,並且輔基地台的數量可以為一個,在其他情況下,還可以為多個。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包括輔基地台對於所有無線承載的總負載和輔基地台對於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中的至少一項;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包括輔基地台的通道條件和輔基地台的CQI中的至少一項;並且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包括主基地台對於所有無線承載的總負載和主基地台對於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中的至少一項;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包括主基地台的通道條件和主基地台的CQI中的至少一項。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可以分別為一個或多個無線承載服務。第一無線承載是當前針對該用戶終端而言需要進行流量控制的承載。該用戶終端同主 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具有雙連接,對於當前所考慮的用戶終端而言,第一無線承載是分割承載,因為該用戶終端在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資料可以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同時傳輸。
應當知道的是,輔基地台對於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除了當前所考慮的用戶終端在第一無線承載上所產生的負載之外,還可能包括網路中的其他用戶終端在第一無線承載上所產生的負載。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可以分別統計自身的負載資訊,並且為了主基地台執行流量控制的功能,主基地台可以獲取輔基地台傳輸的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並且主基地台可以從自身獲取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可以理解的是,每個負載資訊所包括的對於所有無線承載的總負載和對於所考慮的第一無線承載的負載可以組合在一起被傳輸,或者可以單獨被傳輸。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輔基地台的通道條件可以包括輔基地台到用戶終端的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SRQ)等。類似地,主基地台的通道條件可以包括主基地台到用戶終端的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SRQ)等。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的通道條件還可以另外地包括或者備選地包括其他用於指示通道條件的參數。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用戶終端可以分別測量並且確定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包括通道條件 和CQI等。用戶終端可以將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直接傳輸至主基地台;用戶終端也可以將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直接傳輸至主基地台,或者將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首先傳輸至輔基地台,再由輔基地台轉發給主基地台。可以理解的是,每個通道資訊所包括的通道條件和CQI可以組合在一起被傳輸,或者可以單獨被傳輸。
方法100繼續行進至步驟S102。在步驟S102,主基地台基於第一通道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確定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用於指示用戶終端如何分配第一無線承載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流量比率可以是第一無線承載通過主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占該第一無線承載總資料量的比例。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該流量比率可以是該第一無線承載通過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占該第一無線承載總資料量的比例。在又一個實施方式中,該流量比率還可以是第一無線承載通過主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與第一無線承載通過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的比率,或者是第一無線承載通過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與第一無線承載通過主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的比率。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主基地台在步驟S101中接收到來自用戶終端、輔基地台的資訊以及從自身的獲取的資訊,主基地台根據這些資訊可以獲知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當前的通道狀況和負載狀況,進而根據通道狀況和負載狀 況來確定用於流量控制的流量比率以便於使得能夠有效地為用戶終端傳輸資料。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可以在輔基地台與用戶終端之間的通道狀況相比於主基地台更好的情況下,確定一個流量比率以使得用戶終端分配給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更大。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在輔基地台的負載狀況相比於主基地台的負載狀況更少的情況下,確定一個流量比率以使得用戶終端分配給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更大。在又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可以綜合考慮輔基地台的通道狀況和負載狀況,從而確定分配給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對於主基地台,也可以適用相同的原則。
應當注意地是,主基地台在根據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確定流量比率時,可以使用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中所包括的例如通道資訊和負載資訊中的一些或全部資訊,本發明對此不進行限定。
方法100繼續行進至步驟S103。在步驟S103,主基地台將流量比率傳輸至用戶終端。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流量比率通過無線資源控制(RRC)信令被傳輸至用戶終端。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流量比率還可以通過其他信令或消息被傳輸至用戶終端。
根據以上方法100,在主基地台側確定了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並且將該流量比率發送至用戶終端,由用戶終端根據該流量比率來進行流量控制。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200的流程圖。方法200可以被實施在用戶終端側。應理解的是,方法200中記載的各個步驟可以按照不同的循序執行,和/或並存執行。方法200還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驟和/或省略執行示出的步驟。本發明的範圍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在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中,用戶終端可以是任意類型的行動終端、固定終端或可攜式終端,包括行動手機、多媒體電腦、多媒體平板、台式電腦、膝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上網本電腦、平板電腦、個人通信系統(PCS)設備、個人導航設備、個人數位助理(PDA)、音訊/視頻播放機、數碼相機/攝像機、定位設備、電視接收器、無線電廣播接收器、電子書設備、遊戲裝置或者其任意組合,包括這些設備的配件和外設或者其任意組合。還可以預見到的是,用戶終端可以支援任意類型的針對用戶的介面(諸如“可佩戴”電路等)。
在步驟S201,用戶終端從主基地台接收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
如以上所討論的,第一無線承載對於所考慮的用戶終端而言是分割承載,因為第一無線承載的資料可以通過多個基地台進行傳輸。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用戶終端可以接收主基地台發送的RRC信令,其中攜帶流量比率。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用戶終端還可以接收主基地台發送的攜帶流 量比率的其他信令或消息。
方法200繼續行進至步驟S202,用戶終端根據流量比率,確定分別將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第一無線承載的資料。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流量比率可以用於確定具體通過主基地台傳輸多少資料而通過輔基地台傳輸多少資料。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根據流量比率,確定分別將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第一無線承載的資料包括:根據流量比率和待傳輸的總資料,確定待傳輸至主基地台的第一資料和待傳輸至輔基地台的第二資料;將第一資料緩存到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以供傳輸至主基地台;以及將第二資料緩存到第一無線承載與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以供傳輸至輔基地台。在該實施例中,待傳輸的總資料是指將要傳輸的第一無線承載總資料。
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方式中,根據流量比率的形式的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來確定第一資料和第二資料。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如果流量比率是第一無線承載通過主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占待傳輸的總資料量的比例,第一資料是待傳輸的總資料與流量比率的乘積,而第二資料是待傳輸的總資料與第一資料之差。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如果流量比率是第一無線承載通過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占待傳輸的總資料量的比例,第二資料是待傳輸的總資料與流量比率的乘積,而第一資料是待傳輸的總資料與第二資 料之差。在又一個實施方式中,如果流量比率是第一無線承載通過主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與第一無線承載通過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的比率,或者如果流量比率是第一無線承載通過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與第一無線承載通過主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的比率,則將待傳輸的總資料劃分為使得第一資料和第二資料滿足該流量比率所指示的比例。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還可以採用其他方法來計算第一資料和第二資料,本發明對此不進行具體限定。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用戶終端可以具有分別對應於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的無線鏈路控制(RLC)實體。當待傳輸的資料在分組資料彙聚協定(PDCP)層產生之後,將根據流量比率被劃分成相應的第一資料和第二資料。主基地台的第一資料可以被緩存到主基地台的RLC實體的緩存區中,而輔基地台的第二資料可以被緩存到輔基地台的RLC實體的緩存區中。緩存區中所緩存的資料等待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的調度器為它們分配資源。當被分配相應的資源之後,緩存區中所緩存的相應資料將利用所分配的資源被傳輸到主基地台或輔基地台。
例如,如圖3所示,假設從主基地台所接收的流量比率為α,表示第一無線承載通過主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占待傳輸的總資料量的比例,並且在PDCP層產生待傳輸的總資料為X。根據流量比率α和待傳輸的總資料X,將X*α的資料量緩存到對應於主基地台的RLC實體的緩存區中,而X*(1-α)的資料量緩存到對應於輔基地台的RLC 實體的緩存區中。這兩個緩存區中的資料量需要等待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的調度器為它們分配資源,以便於利用所分配的資源被傳輸到主基地台或輔基地台。
根據以上的方法100,主基地台可以根據從用戶終端、輔基地台以及從自身所獲取的資訊來確定流量比率,並且將流量比率發送給用戶終端。根據以上的方法200,用戶終端可以根據接收到的流量比率確定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
然而,由於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隨著時間會不斷發生變化,並且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同用戶終端間的通道品質隨著時間也會不斷發生變化並且用戶終端可以定期地獲取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因此,在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例中,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和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中的每項被週期性地傳輸,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傳輸。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如果相對於之前傳輸給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或通道資訊而言,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或通道資訊(例如總負載、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通道條件或CQI)的變化超過預定閾值,則觸發將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或通道資訊傳輸至主基地台。其中,可以僅傳輸變化超過預定閾值的參數,還可以傳輸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包括的所有參數。對於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而言,可以採用類似的原則觸發用戶終端向主基地台傳輸的通道資訊。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式,無論是週期性地或者是根據事件觸發而傳輸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和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再次傳輸的負載資訊或通道資訊可以是當前時間的負載資訊或通道資訊,還可以是與上一次傳輸的時間間隔中所測量到的多個負載資訊或通道資訊的平均值,或者是所測量到的多個負載資訊或通道資訊中的任意測量值。
為了使得用戶終端所使用的流量比率能夠根據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的通道狀況和負載狀況動態地變化,主基地台還將會週期性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基於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來確定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如果在按週期進行確定的時候,在該週期內沒有收到輔基地台或用戶終端上報的新的資訊,則可以根據主基地台的當前負載資訊以及之前接收到的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來確定流量比率。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如果相對於之前的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或通道資訊而言,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或通道資訊(例如,總負載、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通道條件或CQI)的變化超過預定閾值,則觸發流量比率的確定。在又一個實施方式中,如果相對於之前的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或通道資訊而言,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或通道資訊(例如,總負載、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通道條件或CQI)的變化超過預定閾值,則觸發流量比率的確定。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主基地台可以在接收到用戶終 端或輔基地台上報的負載資訊或通道資訊時觸發流量比率的確定。
當主基地台重新確定流量比率之後,確定的流量比率可能與之前確定的流量比率相同或者不同。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無論確定的流量比率與之前確定的流量比率是否不同,均將確定的流量比率傳輸給用戶終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僅在確定的流量比率與之前確定的流量比率不同時,將確定的流量比率傳輸給用戶終端,以便於用戶終端根據變化的流量比率重新確定分配用於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
雖然以上討論了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控制,但是對於給定用戶終端來說,可以存在多個無線承載(即分割承載)需要進行流量控制,針對每個無線承載,均可以按照以上各個實施例的方法進行流量控制。
在以上討論了基於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確定用於流量控制的流量比率以及週期性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基於更新的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不斷重新確定流量比率的過程。接下來將討論根據用戶的回饋消息來確定流量比率的進一步的過程。
由於主基地台的調度器和輔基地台的調度器進行分散式調度,主基地台也無法知道當前有多少資料量被輔基地台真正地調度,可能用戶終端中的資料未如主基地台所期望的那樣按照流量比率來傳輸資料。
例如,仍參照圖3,如以上所說明的,用戶終端的待 傳輸的總資料X中,有X*α的資料量被緩存到對應於主基地台的RLC實體的緩存區中,而有X*(1-α)的資料量被緩存到對應於輔基地台的RLC實體的緩存區中。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的調度器根據自身的資源利用情況,向用戶終端分配資源,以分別傳輸對應的RLC實體的緩存資料。因此,根據所分配的資源,假設實際上從對應主基地台的RLC實體的緩存區中傳輸的資料量為D1,而從對應輔基地台的RLC實體的緩存區中傳輸的資料量為D2。如果與主基地台的流量控制的期望相同,那麼D1:D2應當等於α:1-α。然而,由於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的通道狀況、負載狀況和資源利用狀況的不斷變化,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的調度器可能沒有如流量控制所期望的那樣來調度相應緩存區中的資料。因此,可能會造成其中一個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較大,而另一個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較少的情況。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發生其中一個緩存區被充滿,而另一個緩存區卻是空的。
為了應對以上發生的情況,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例提出根據用戶終端側的回饋來動態地調整流量比率的方法。
在用戶終端側,用戶終端可以根據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向主基地台報告回饋消息。
在主基地台測,主基地台可以接收用戶終端針對第一無線承載而報告的回饋消息,並且可以根據該回饋消息確定流量比率。在一個實施例中,主基地台週期性地或者根 據事件觸發而基於回饋消息來確定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對於週期性的計算方式而言,主基地台在接收到回饋消息之後不是立即執行計算,而是在預定時間週期到達之後執行計算。對於事件觸發的計算方式而言,主基地台可以一旦接收到回饋消息,則立即執行計算,或者根據如以下所詳細討論的回饋消息的具體內容再確定是否觸發計算。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回饋消息可以經由媒體存取控制的控制元素(MAC CE)來傳輸。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回饋消息還可以通過其他信令來傳輸。
根據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回饋消息可以包括以下資訊(1)-(4)之一或者它們的組合,以用於回饋對應於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的緩存區的狀態:
(1)回饋消息包括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
該回饋消息的報告類似於常規的緩存狀態報告,但是區別在於常規的緩存狀態報告所上報的是用戶終端的所有無線承載的緩存資料量,而本發明的回饋消息僅上報所考慮的無線承載(即分割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此外,除了按照與常規的緩存狀態報告相同的觸發機制(例如,週期性地觸發或者按事件觸發)之外,本發明的回饋消息還有其他特定的觸發機制。例如,可以在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和第一無線承載與輔基地台對應的緩 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例大於預定閾值或者小於另一個預定閾值的情況下,觸發回饋消息的報告。其中預定閾值的大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本發明對此不進行具體限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常規的緩存狀態報告和本發明的回饋消息同時被觸發要傳輸,在一個實施例中,對於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狀態報告,則可以僅傳輸常規的緩存狀態報告,因為其中包含了回饋消息的內容;除此,還需要報告對於該第一無線承載對於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狀態報告。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對於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狀態報告,則可以僅傳輸常規的緩存狀態報告,因為其中包含了回饋消息的內容。
回饋消息可以由MAC CE來傳輸。由於需要上報的是緩存資料量,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MAC CE可以包括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對應的緩存狀態報告(BSR),並且由新的邏輯通道識別符(LCID)標識。在一個實施例中,一個BSR可以佔用6位元,如圖4A所示。在其他實施例中,一個BSR還可以佔用更多或者更少的位元,本發明對此不進行具體限定。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如果僅上報針對一個分割承載的回饋消息,則可以用兩個短BSR分別標識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並且,該分割承載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資料量可以按預定順序放置在MAC CE中,並且用新的LCID標識當前的回饋消息為兩個短BSR,即僅包括針對一個分割承載的回饋 消息,並且該回饋資訊包括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由於用戶終端可以使用多個分割承載,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可以用長BSR來標識多個分割承載分別與相應的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並且,多個分割承載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可以按預定順序放置在MAC CE中。例如,如圖4B所示,假設存在4個分割承載,對於該4個分割承載分別與相應的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可以用圖4B中的長BSR來傳輸。其中,每個分割承載對應於相應的緩存欄位#0-#3。對於輔基地台,可以使用類似的長BSR。此外,還可以用新的LCID來標識當前的回饋消息MAC CE是兩個長BSR,包括主基地台對應的長BSR和輔基地台對應的長BSR。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僅是通過具體數值來示例性說明回饋消息的傳輸格式,除了以上說明的格式之外,還可以採用其他格式來報告該回饋消息。
(2)回饋消息包括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
在該實施例中,由用戶設備根據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計算兩者的比率,再將所計算的比率作為回饋消息傳輸給主基地台。其中,回饋消息所佔用的位元數與所計算的比率的顆粒度有關。如果顆粒度較細,則用於傳輸回饋消息的位元數就多,顆粒度較粗,則用於傳輸回饋消息的位元數就 少。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回饋消息可以被週期性地報告,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報告。在一種實施方式中,當所計算的比率大於預定閾值或者小於另一個預定閾值時,觸發該回饋消息的報告。其中預定閾值的大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本發明對此不進行具體限定。
(3)回饋消息包括第一指示符,其中第一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大於第一閾值或小於第二閾值。
在該實施例中,該回饋消息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報告給主基地台。例如,當能夠確定第一指示符的值時,用戶終端將包括第一指示符的回饋消息報告給主基地台。
在一個示例中,第一指示符佔用一個位元,在其他示例中,第一指示符可以佔用更多的位元。當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大於第一閾值時,將第一指示符設置為“1”,反之則設置為“0”。在另一個示例中,當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小於第二閾值時,將第一指示符設置為“1”,反之則設置為“0”。其中,第一閾值和第二閾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它們的大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本發明對此不進行具體限定。
(4)回饋消息包括第二指示符和第三指示符,其中第二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三閾值或小於第四閾值,並且第三指 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與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五閾值或小於第六閾值。
在該實施例中,該回饋消息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報告給主基地台。例如,當能夠確定第二指示符的值或第三指示符時,用戶終端將包括第二指示符和第三指示符的回饋消息報告給主基地台。
在一個示例中,第二指示符和第三指示符分別佔用一個位元。在其他示例中,第二指示符或第三指示符可以佔用更多的位元。
在一個示例中,當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三閾值時,將第二指示符設置為“1”,反之則設置為“0”。在另一個示例中,當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小於第四閾值時,將第二指示符設置為“1”,反之則設置為“0”。
在又一個示例中,當第一無線承載與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五閾值時,將第三指示符設置為“1”,反之則設置為“0”。在再一個示例中,當第一無線承載與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的緩存資料量小於第六閾值時,將第三指示符設置為“1”,反之則設置為“0”。
在以上示例中,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閾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它們的大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本發明對此不進行具體限定。
以上討論了由用戶終端上報回饋消息,並且由主基地台根據回饋消息確定流量比率。
此外,由於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以及回饋消息均會被週期性地傳輸至主基地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傳輸至主基地台,主基地台在確定流量比率時還可以綜合考慮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以及回饋消息。因此,根據本發明進一步的實施例,主基地台週期性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基於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和/或基於回饋消息來確定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
當主基地台重新確定流量比率之後,確定的流量比率可能與之前確定的流量比率相同或者不同。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無論確定的流量比率與之前確定的流量比率是否不同,均將確定的流量比率傳輸給用戶終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僅在確定的流量比率與之前確定的流量比率不同時,將確定的流量比率傳輸給用戶終端,以便於用戶終端根據變化的流量比率重新確定分配用於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資料量。
以上討論了主基地台基於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確定流量比率,以使得用戶終端基於該流量比率,有效地將第一承載的資料分別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進行傳輸。此外,主基地台還可以基於後續週期性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重複基於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以及用戶終端的回饋消息來動態地調整流量比率,使得流量控制方案符合變化的通道狀況和負載狀況,從而實現更為有效的 流量控制。
圖5圖示了主基地台、輔基地台和用戶終端之中的一些但非全部的層、單元或功能模組以及其中的資訊交互示意圖。
在圖5中,輔基地台採集自身的通道資訊和/或負載資訊,並且儲存在RRM單元中(在其他示例中,還可以被儲存在其他部件中),以便於週期性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傳輸至主基地台的流量控制單元。在其他示例中,輔基地台可以將採集到的通道資訊和/或負載資訊儲存在其他單元以供稍後傳輸至主基地台,或者可以直接傳輸至主基地台。
在圖5中,用戶終端週期性地或根據事件觸發而向主基地台傳輸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和/或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並且週期性地或根據事件觸發而向主基地台傳輸回饋消息。其中,用戶終端傳輸的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和/或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或者回饋消息可以被傳輸到主基地台的MAC層,並由MAC層在需要的時候傳輸至流量控制單元,用於支援流量比率的確定。在其他示例中,用戶終端傳輸的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和/或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或者回饋消息還可以經由用戶終端的其他層、單元或功能模組被傳輸至主基地台的其他層、單元或功能模組。
在圖5中,主基地台的流量控制單元根據所接收到的資訊,週期性地或根據事件觸發而確定流量比率。之後,主基地台將流量比率傳輸至用戶終端。如果該流量比率通 過RRC信令傳輸,則該流量比率可以從被傳輸至用戶終端的物理(PHY)層,之後由PHY層、MAC層、RLC層等進行解析、提取等操作之後被傳輸至PDCP層。在其他示例中,流量比率可以經由其他信令傳輸,並且可以經由其他層、單元或功能模組被傳輸到用戶終端的PDCP層。
用戶終端的PDCP層根據流量比率確定將分別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第一無線承載的資料。
以上流量控制過程可以不斷地週期性執行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執行。應當知道的是,圖5僅是出於示例性的目的而被給出。主基地台、輔基地台和用戶終端除了如圖5所示的層、單元或功能模組之外,還可以具有其他的層、單元或功能模組,並且主基地台、輔基地台和用戶終端之間除了如圖所示的資訊交互之外,還可以具有其他資訊交互。
圖6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裝置600的示意性框圖。裝置600可以是雙連接系統的主基地台或者被包括在主基地台之中。如圖6中所示,裝置600包括獲取單元601,用於獲取輔基地台的第一通信資訊和主基地台的第二通信資訊,其中第一通信資訊包括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第二通信資訊包括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裝置600還包括確定單元602,用於基於第一通道資訊和第二通信資訊,確定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以及傳輸單元603,用於將流量比率傳輸至用 戶終端。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包括輔基地台對於所有無線承載的總負載和輔基地台對於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中的至少一項;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包括輔基地台的通道條件和輔基地台的通道品質指示CQI中的至少一項;並且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包括主基地台的總負載和主基地台對於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中的至少一項;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包括主基地台的通道條件和主基地台的通道品質指示CQI中的至少一項。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從輔基地台被獲取,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從輔基地台或用戶終端被獲取;並且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從主基地台被直接獲取,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從用戶終端被獲取。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第一無線承載為分割承載。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流量比率通過無線資源控制RRC信令被傳輸至用戶終端。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和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中的每項被週期性地傳輸,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傳輸。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裝置600進一步包括接收單元604,用於接收用戶終端針對第一無線承載而報告的回饋消息。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確定單元602進一步用於週期性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基於第一通信資訊和第二通 信資訊和/或基於回饋消息來確定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回饋消息經由媒體存取控制的控制元素MAC CE傳輸。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回饋消息被週期性地報告,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報告。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回饋消息包括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MAC CE包括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對應的緩存狀態報告BSR,並且由新的邏輯通道識別符LCID標識。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回饋消息包括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例,回饋消息包括第一指示符,其中第一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大於第一閾值或小於第二閾值。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個實施例,回饋消息包括第二指示符和第三指示符,其中第二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三閾值或小於第四閾值,並且第三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與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五閾值或小於第六閾值。
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裝置700的示意性框圖。裝置700可以是用戶終端或者被包括在用戶終端之中。如圖7中所示,裝置700包括接收單元701,用於從主基地台接收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裝置700還包括確定單元702,用於根據流量比率,確定分別將通過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第一無線承載的資料。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流量比率通過無線資源控制RRC信令被接收。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第一無線承載為分割承載。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確定單元702進一步用於根據流量比率和待傳輸的總資料量,確定待傳輸至主基地台的第一資料和待傳輸至輔基地台的第二資料;將第一資料緩存到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以供傳輸至主基地台;以及將第二資料緩存到第一無線承載與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以供傳輸至輔基地台。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裝置700進一步包括回饋單元703,用於根據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向主基地台報告回饋消息。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回饋消息經由媒體存取控制的控制元素MAC CE傳輸。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回饋消息被週期性地報告給主基地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報告給主基地台。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回饋消息包括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MAC CE包括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對應的緩存狀態報告BSR,並且由新的邏輯通道識別符LCID標識。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回饋消息包括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例,回饋消息包括第一指示符,其中第一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大於第一閾值或小於第二閾值。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個實施例,回饋消息包括第二指示符和第三指示符,其中第二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與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三閾值或小於第四閾值,並且第三指示符指示第一無線承載與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五閾值或小於第六閾值。
可以看出,圖6的裝置600和圖7的裝置700可以分別實現如圖1和圖2中所示的方法,並且儘管未進一步示出,裝置600和裝置700可以包括更多的功能單元以實現結合圖1的方法100和圖2的方法200所描述的多個實施方式。
應當注意的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可以通過硬體、軟體或者軟體和硬體的結合來實現。硬體部分可以利用專用邏輯來實現;軟體部分可以儲存在記憶體中,由適當的指令執行系統,例如微處理器或者專用設計硬體來執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的設備和方法可以使用電腦可執行指令和/或包含在處理器控制代碼中來實現,例如在諸如磁片、CD或DVD-ROM的載體介質、諸如唯讀記憶體(韌體)的可程式設計的記憶體或者諸如光學或電子信號載體的資料載體上提供了這樣的代碼。本發明的設備及其裝置可以由諸如超大型積體電路或閘陣列、諸如邏輯晶片、電晶體等的半導體、或者諸如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可程式設計邏輯裝置等的可程式設計硬體設備的硬體電路實現,也可以用由各種類型的處理器執行的軟體實現,也可以由上述硬體電路和軟體的結合例如韌體來實現。
應當注意的是,儘管在上文詳細描述中提及了裝置的若干單元或子單元,但是這種劃分僅僅並非強制性的。實際上,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上文描述的兩個或更多裝置的特徵和功能可以在一個裝置中具體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個裝置的特徵和功能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由多個裝置來具體化。
此外,儘管在附圖中以特定順序描述了本發明方法的操作,但是,這並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須按照該特定順序來執行這些操作,或是必須執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實現期 望的結果。相反,流程圖中描繪的步驟可以改變執行順序。附加地或備選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驟,將多個步驟規約為一個步驟執行,和/或將一個步驟分解為多個步驟執行。
雖然已經參考若干具體實施方式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應該理解,本發明並不限於所公開的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旨在涵蓋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精神和範圍內所包括的各種修改和等同佈置。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符合最寬泛的解釋,從而包含所有這樣的修改及等同結構和功能。

Claims (54)

  1. 一種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包括:獲取輔基地台的第一通信資訊和主基地台的第二通信資訊,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資訊包括所述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所述第二通信資訊包括所述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基於所述第一通道資訊和所述第二通信資訊,確定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以及將所述流量比率傳輸至用戶終端。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包括所述輔基地台對於所有無線承載的總負載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於所述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中的至少一項;所述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包括所述輔基地台的通道條件和所述輔基地台的通道品質指示CQI中的至少一項;並且所述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包括所述主基地台對於所有無線承載的總負載和所述主基地台對於所述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中的至少一項;所述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包括所述主基地台的通道條件和所述主基地台的通道品質指示CQI中的至少一項。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從所述輔基地台被獲取,所述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從所述輔基地台或所述用戶終端被獲取;並且所述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從所述主基地台被直接獲取, 所述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從所述用戶終端被獲取。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無線承載為分割承載。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流量比率通過無線資源控制RRC信令被傳輸至所述用戶終端。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所述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和所述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中的每項被週期性地傳輸,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傳輸。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接收所述用戶終端針對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而報告的回饋消息。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週期性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基於所述第一通信資訊和所述第二通信資訊和/或基於所述回饋消息來確定針對所述第一無線承載的所述流量比率。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饋消息經由媒體存取控制的控制元素MAC CE傳輸。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饋消息被週期性地報告,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報告。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 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AC CE包括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對應的緩存狀態報告BSR,並且由新的邏輯通道識別符LCID標識。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第一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大於第一閾值或小於第二閾值。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第二指示符和第三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二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與所述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三閾值或小於第四閾值,並且所述第三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與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五閾值或小於第六閾值。
  16. 一種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包括:從主基地台接收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以及根據所述流量比率,確定分別將通過所述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所述第一無線承載的資料。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流量比率通過無線資源控制RRC信令被接收。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無線承載為分割承載。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據所述流量比率,確定分別將通過所述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所述第一無線承載的資料包括:根據所述流量比率和待傳輸的總資料,確定待傳輸至所述主基地台的第一資料和待傳輸至所述輔基地台的第二資料;將所述第一資料緩存到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與所述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以供傳輸至所述主基地台;以及將所述第二資料緩存到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與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以供傳輸至所述輔基地台。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根據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向所述主基地台報告回饋消息。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饋消息經由媒體存取控制的控制元素MAC CE傳輸。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饋消息被週期性地報告給所述主基地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報告給所述主基地台。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AC CE包括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對應的緩存狀態報告BSR,並且由新的邏輯通道識別符LCID標識。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第一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大於第一閾值或小於第二閾值。
  2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第二指示符和第三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二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與所述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三閾值或小於第四閾值,並且所述第三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與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五閾值或小於第六閾值。
  28. 一種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裝置,包括:獲取單元,用於獲取輔基地台的第一通信資訊和主基地台的第二通信資訊,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資訊包括所述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所述第二通信資訊包括所述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和通道資訊中的至少一項;確定單元,用於基於所述第一通道資訊和所述第二通信資訊,確定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流量比率;以及傳輸單元,用於將所述流量比率傳輸至用戶終端。
  2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包括所述輔基地台對於所有無線承載的總負載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於所述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中的至少一項;所述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包括所述輔基地台的通道條件和所述輔基地台的通道品質指示CQI中的至少一項;並且所述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包括所述主基地台的總負載和所述主基地台對於所述第一無線承載上的負載中的至少一項;所述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包括所述主基地台的通道條件和所述主基地台的通道品質指示CQI中的至少一項。
  3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從所述輔基地台被獲取,所述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從所述輔基地台或所述用戶終端被獲取;並且所述主基地台的負載資訊從所述主基地台被直接獲 取,所述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從所述用戶終端被獲取。
  3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無線承載為分割承載。
  3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流量比率通過無線資源控制RRC信令被傳輸至所述用戶終端。
  3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輔基地台的負載資訊、所述輔基地台的通道資訊和所述主基地台的通道資訊中的每項被週期性地傳輸,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傳輸。
  3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接收單元,用於接收所述用戶終端針對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而報告的回饋消息。
  3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至第3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確定單元進一步用於週期性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基於所述第一通信資訊和所述第二通信資訊和/或基於所述回饋消息來確定針對所述第一無線承載的所述流量比率。
  3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回饋消息經由媒體存取控制的控制元素MAC CE傳輸。
  3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回饋消息被週期性地報告,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報告。
  3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
  3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MAC CE包括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對應的緩存狀態報告BSR,並且由新的邏輯通道識別符LCID標識。
  4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
  4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第一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大於第一閾值或小於第二閾值。
  4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第二指示符和第三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二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與所述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三閾值或小於第四閾值,並且所述第三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與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五閾值或小於第六閾值。
  43. 一種用於在雙連接系統中流量控制的裝置,包括:接收單元,用於從主基地台接收針對第一無線承載的 流量比率;以及確定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流量比率,確定分別將通過所述主基地台和輔基地台傳輸的所述第一無線承載的資料。
  4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流量比率通過無線資源控制RRC信令被接收。
  4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無線承載為分割承載。
  4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確定單元進一步用於根據所述流量比率和待傳輸的總資料量,確定待傳輸至所述主基地台的第一資料和待傳輸至所述輔基地台的第二資料;將所述第一資料緩存到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與所述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以供傳輸至所述主基地台;以及將所述第二資料緩存到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與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以供傳輸至所述輔基地台。
  4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回饋單元,用於根據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向所述主基地台報告回饋消息。
  4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回饋消息經由媒體存取控制的控制元素MAC CE傳輸。
  4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 述回饋消息被週期性地報告給所述主基地台,或者根據事件觸發而被報告給所述主基地台。
  5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至第4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
  5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MAC CE包括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對應的緩存狀態報告BSR,並且由新的邏輯通道識別符LCID標識。
  5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至第4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
  5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至第4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第一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無線承載分別與所述主基地台和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的比率大於第一閾值或小於第二閾值。
  5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至第4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回饋消息包括第二指示符和第三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二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與所述主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中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三閾值或小於第四閾值,並且所述第三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無線承載與 所述輔基地台對應的緩存區的緩存資料量大於第五閾值或小於第六閾值。
TW104108770A 2014-03-21 2015-03-1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in a dual connection system TWI571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9859.6A CN104936228B (zh) 2014-03-21 2014-03-21 用于在双连接系统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1985A true TW201541985A (zh) 2015-11-01
TWI571140B TWI571140B (zh) 2017-02-11

Family

ID=53783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770A TWI571140B (zh) 2014-03-21 2015-03-1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in a dual connection syste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120606B1 (zh)
JP (1) JP2017513370A (zh)
CN (1) CN104936228B (zh)
TW (1) TWI571140B (zh)
WO (1) WO201515559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8719B (zh) * 2015-10-30 2019-12-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CN108616891A (zh) * 2016-12-15 2018-10-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协作方法及装置
CN109246833B (zh) * 2017-05-04 2024-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配置确定、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主基站和辅基站
CN109246825B (zh) * 2017-05-05 2022-02-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上行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N110572882B (zh) * 2017-08-11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系统
EP3689021A4 (en) * 2017-09-29 2021-03-3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System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LOAD BALANC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US20190132771A1 (en) * 2017-11-01 2019-05-02 Mediatek Inc. Buffer Status Report For Split Bearer Preprocess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8024275B (zh) * 2017-12-07 2021-06-18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wds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0022580B (zh) * 2018-01-10 202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承载方法及装置
JP7084727B2 (ja) * 2018-01-12 2022-06-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BR112020009742A2 (pt) * 2018-09-18 2020-11-03 Ericsson Telecomunicações S.A. métodos, unidade de divisão de dados, unidade de coleta de dados para controlar a transmissão de dados através de duas conexões,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e portadora
CN110557779B (zh) * 2019-05-16 2021-08-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12084A (zh) * 2019-09-16 2021-03-16 中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及数据传输的调整方法
CN112752305B (zh) * 2019-10-29 2023-03-3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10711B (zh) * 2019-11-08 2022-12-30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和设备
CN111741534B (zh) * 2020-06-12 2022-05-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EP4240055A4 (en) * 2020-11-30 2023-1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715618A2 (pt) * 2006-08-22 2013-06-25 Ntt Docomo Inc estaÇço base, estaÇço màvel e mÉtodo de determinaÇço de cÉlula
US8107440B2 (en) * 2009-08-24 2012-01-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port network congestion control for enhanced uplink communications
WO2012019813A1 (en) * 2010-08-12 2012-02-1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xchang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740361B (zh) * 2011-04-13 2016-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汇聚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EP2685757B1 (en) * 2012-07-10 2014-12-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handling congestion control
CN104584633B (zh) * 2012-08-23 2018-12-1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在无线系统中采用多个调度器进行操作
KR102235177B1 (ko) * 2013-07-26 2021-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송신 이용가능 데이터의 양을 계산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6228A (zh) 2015-09-23
WO2015155598A3 (en) 2015-12-03
EP3120606A2 (en) 2017-01-25
EP3120606B1 (en) 2021-06-02
TWI571140B (zh) 2017-02-11
WO2015155598A2 (en) 2015-10-15
JP2017513370A (ja) 2017-05-25
CN104936228B (zh) 2019-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1140B (z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in a dual connection system
RU2722395C1 (ru) Механизм регулировки задержки радиоинтерфейса
US11109289B2 (en) Schedul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JP6870902B2 (ja) バッファ状態報告方法、ue、バッファ状態報告の処理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
JP6456926B2 (ja)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上りデータ分割比率算出方法、及び上りデータ分割比率提供方法
CN10230865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104659A1 (zh) 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09165128A (ja) バッファ状態報告を実行する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2022191337A (ja) サービス品質監視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デバイス
EP3120645B1 (en) Cross reporting of empty or non-empty buffers in dual connectivity
US20150163042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6454412B2 (ja) 制御メッセージの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KR20090094760A (ko) 버퍼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17340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WO2023126857A1 (en) Design of delay-aware bsr for xr applications
US1047759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peed of transmission lay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40015580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20151474A1 (zh) 调度终端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JP2022528372A (ja) リソース割り当てのための方法、端末デバイス、および基地局
CN112243296A (zh) 辅小区激活方法及装置
WO2024093847A1 (zh) 格式确定方法、用户设备ue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94014A1 (zh) Bsr汇报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RU278533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качества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WO2022116115A1 (zh) 上行逻辑信道复用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11202328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