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0711B - 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10711B
CN111010711B CN201911088663.2A CN201911088663A CN111010711B CN 111010711 B CN111010711 B CN 111010711B CN 201911088663 A CN201911088663 A CN 201911088663A CN 111010711 B CN111010711 B CN 1110107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load
measurement result
distribution strategy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86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10711A (zh
Inventor
钟梓滢
林敏�
刘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886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10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10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0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10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0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和设备,辅基站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并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当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将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发送至主基站,并接收主基站对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避免了主基站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分流策略进行调整时的滞后性,进而避免了所确定的数据分流策略不准确的情况。

Description

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和设备。
背景技术
双连接(Dual and Connectivity,DC)技术指的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同时连接至少两个基站,并获取至少两个基站所提供的无线资源。例如,至少两个基站可以包括主基站(Master eNB,MeNB)及辅基站(Secondary eNBs,SeNB),辅基站通常是作为主基站的数据传输辅助,通常由主基站将移动通信数据流量分流给辅基站,用于缓解主基站通讯的拥塞。
随着5G通信系统的到来,4G和5G双连接架构MR-DC(Multi-Radio DualConnectivity)也随之普及。在4G和5G双连接架构下,主基站通过获取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测量结果和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测量结果,确定主基站和辅基站承载的数据流量是否超过各自对应的数据流量门限,来确定数据分流策略。
然而,主基站在获取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测量结果时存在滞后性,导致主基站确定的数据分流策略不准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数据分流策略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一种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用于双连接系统的辅基站中,双连接系统包括辅基站和主基站,该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当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将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发送至主基站,并接收主基站对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包括:
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调整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并获取UE在进行小区测量后发送的测量报告;
对应的,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包括:
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和测量报告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测量报告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包括:
当测量报告指示UE当前接入的小区的通信质量差于预设质量阈值时,通过指示UE进行小区切换,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包括:
当辅基站和UE之间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向UE发送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用于供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并获取UE在进行小区测量后发送的测量报告,包括:
当辅基站和UE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向主基站发送携带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辅基站修改请求用于指示主基站将测量配置信息发送至UE,测量配置信息用于供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
接收主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是在UE进行小区测量后向主基站发送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分流指令指示主基站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分流指令中携带安全密钥。
第二方面,一种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该方法用于双连接系统的主基站中,双连接系统包括辅基站和主基站;该方法包括:
接收辅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是辅基站在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后得到的,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根据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
向辅基站返回分流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辅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承载时,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辅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并将测量配置信息发送给UE;
接收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得到测量报告;
将测量报告发送给辅基站。
第三方面,一种双连接系统,该系统包括主基站和辅基站,主基站与辅基站通讯连接;辅基站用于执行权利要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主基站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述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一种辅基站,该辅基站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调整模块,用于当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发送模块,用于将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发送至主基站,并接收主基站对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第五方面,一种主基站,该主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辅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是辅基站在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后得到的,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主基站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
返回模块,用于向辅基站返回分流指令。
第六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所述的方法步骤,或,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所述的方法步骤。
第七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所述的方法步骤,或,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所述的方法步骤。
上述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辅基站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并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当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将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发送至主基站,并接收主基站对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使得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是辅基站通过判断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基于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的,避免了主基站不能直接测试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的情况,也即是避免了主基站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分流策略进行调整时的滞后性,进而避免了主基站确定的数据分流策略不准确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辅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辅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分流策略确定、系统、辅基站、主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旨在解决数据分流策略不准确的问题。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具体地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可以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如图1所示,双连接系统中包括主基站和辅基站,主基站与辅基站通讯连接。其中,辅基站作为主基站的数据传输辅助,用于执行如图2-4任一项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步骤,主基站将移动通信数据流量分流给辅基站,用于执行如图5或图6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是数据分流策略确定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主基站部分或者全部,或,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辅基站部分或者全部。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用于双连接系统的辅基站中,双连接系统包括辅基站和主基站。本实施例涉及的是辅基站如何通过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其中,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第一负载测量结果可以包括辅基站的承载平均流量、承载占用的PRB数、UE级业务满意率和/或UE级负载评估值,其中,UE级业务满意率可以是UE所需资源与基站能够提高的资源的比值,UE级负载评估结果可以是UE。辅基站可以通过获取辅基站中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或者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和PDCP层上数据流量信息,获取上述第一负载测量结果。
S102、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其中,一个辅基站可以提供多个小区以供UE进行数据传输。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其中,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可以辅基站的承载平均流量、承载占用的PRB数、UE级业务满意率和/或UE级负载评估值辅基站可以通过获取辅基站中PDCP层,或者SDPA层和PDCP层上数据流量信息,获取上述第二负载测量结果。
S103、当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其中,数据分流策略中可以包括UE级业务满意率的门限范围、UE级负载评估值门限范围、数据承载优先级、最大丢包率的门限范围和/或UE所在所在小区等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分流策略可以是动态变化的。辅基站可以通过分流算法判断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的门限范围。当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的门限范围时,辅基站可以根据用于指示连接到辅基站的用户设备对应的当前小区的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的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S104、将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发送至主基站,并接收主基站对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其中,当辅基站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可以将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发送至主基站,并接收主基站对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其中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主基站在接收到辅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可以通过获取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是否能够满足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当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能够满足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则确定的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当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不能满足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则确定的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否定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当分流指令指示主基站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执行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即通过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与UE进行通信;当分流指令指示主基站否定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按照当前数据分流策略与UE进行通信。
上述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辅基站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并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当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将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发送至主基站,并接收主基站对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使得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是辅基站通过判断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基于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的,避免了主基站不能直接测试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的情况,也即是避免了主基站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分流策略进行调整时的滞后性,进而避免了主基站确定的数据分流策略不准确的情况。
可选地,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调整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其中,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所是指示的负载可以是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辅基站可以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调整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是指的负载门限范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例如,当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指示UE级业务满意率为过高,则可以通过提高当前数据分流策略UE级业务满意率的门限范围,使得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指示UE级业务满意率在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UE级业务满意率的门限范围内,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和测量报告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上述S103“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并获取UE在进行小区测量后发送的测量报告。
其中,辅基站可以通过指示UE对UE当前所在的小区进行小区测量,可以测量UE当前所在的小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信号强度、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或有用信号与干扰相比强度等信息。在小区测量完成时,根据小区测量得到的UE当前所在的小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信号强度、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或有用信号与干扰相比强度等信息生成的测量报告,并将测量报告返回给辅基站。
可选地,当辅基站和UE之间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向UE发送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用于供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
其中,测量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UE待测量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式,其中,测量对象可以是测量UE当前所在的小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信号强度、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有用信号与干扰相比强度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测量对象可以是测量UE当前所在的小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接收信号强度。测量方式可以用于指示如何测量上述测量对象,测量方式可以是触发性的测量方式,也可以是周期性的测量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例如,测量方式可以是没间隔1秒进行一次小区测量。
当辅基站和UE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可以通过图4所示实施例来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并获取UE在进行小区测量后发送的测量报告。可选地,如图4所示,辅基站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并获取UE在进行小区测量后发送的测量报告。
S301、当辅基站和UE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向主基站发送携带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辅基站修改请求用于指示主基站将测量配置信息发送至UE,测量配置信息用于供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
其中,当辅基站和UE之前不存在控制面承载时,辅基站可以向主基站发送携带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辅基站修改请求用于指示主基站将测量配置信息发送至UE,测量配置信息可以如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测量配置信息。
S302、接收主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是在UE进行小区测量后向主基站发送的。
其中,当UE根据上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得到测量报告后,可以将测量报告发送给主基站。主基站在接收到UE发送的测量报告后,可以将测量包括发送给辅基站,以供辅基站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和测量报告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
S202、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和测量报告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辅基站可以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调整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同时,可选地,当测量报告指示UE当前接入的小区的通信质量差于预设质量阈值时,通过指示UE进行小区切换,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其中,当测量报告指示UE当前接入的小区的通信质量差于预设质量阈值时,辅基站还可以根据测量报告对UE当前接入的小区进行切换。也即是说,辅基站可以结合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调整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根据测量报告对UE当前接入的小区进行切换,来调整当前数据分流策略,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上述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辅基站通过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并获取UE在进行小区测量后发送的测量报告,进而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和测量报告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使得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不仅是根据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的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得到的,还综合考虑了UE当前所在小区的通信质量,在UE当前所在小区的通信质量差于预设的质量阈值时,可以通过对UE当前接入的小区进行切换,来调整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提高了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灵活性。
可选地,当分流指令指示主基站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分流指令中携带安全密钥。
上述实施例重点描述了辅基站如何通过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的具体过程,下面通过图5和图6来重点描述主基站如何确定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上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的具体过程。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用于双连接系统的主基站中,双连接系统包括辅基站和主基站。本实施例涉及的是主基站如何确定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上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的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接收辅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是辅基站在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后得到的,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S402、根据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其中,主基站在接收到辅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可以通过获取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是否能够满足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当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能够满足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则确定的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当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不能满足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则确定的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否定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S403、向辅基站返回分流指令。
上述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主基站接收辅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是辅基站在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后得到的,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并根据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并向辅基站返回分流指令,使得辅基站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通过主基站根据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分流指令来确定是否执行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避免了当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指示减少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时,将减少对通信数据的负载增加到主基站上时,主基站无法承担增加的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的情况,提高了主基站的通信质量。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当辅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承载时,主基站获取测量报告的具体过程,如图6所示,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501、接收辅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并将测量配置信息发送给UE。
S502、接收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得到测量报告。
S503、将测量报告发送给辅基站。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当辅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如何确定数据分流策略的具体过程,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01、辅基站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和第二负载测量结果。
S602、辅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信息。
S603、用户设备根据测量配置信息,对用户设备所在小区进行测试,得到测量报告。
S604、用户设备向辅基站发送测量报告。
S605、辅基站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和测量报告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S606、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S607、主基站根据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分流指令。
S608、主基站向辅基站返回分流指令。
S609、辅基站根据分流指令确定是否按照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进行数据分流。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当辅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如何确定数据分流策略的具体过程,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701、辅基站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和第二负载测量结果。
S702、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携带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
S703、主基站将测量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S704、用户设备根据测量配置信息,对用户设备所在小区进行测试,得到测量报告。
S705、用户设备向主基站发送测量报告。
S706、主基站将测量报告发送给辅基站。
S707、辅基站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和测量报告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S708、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S709、主基站根据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分流指令。
S710、主基站向辅基站返回分流指令。
S711、辅基站根据分流指令确定是否按照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进行数据分流。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8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8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辅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辅基站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0、第二获取模块120、调整模块130和发送模块140,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第二获取模块120,用于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调整模块130,用于当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发送模块140,用于将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发送至主基站,并接收主基站对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模块130具体用于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调整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基站,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辅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在图9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该辅基站还包括:指示模块150,其中:
指示模块150用于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并获取UE在进行小区测量后发送的测量报告;
调整模块130,还用于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和测量报告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模块130具体用于当测量报告指示UE当前接入的小区的通信质量差于预设质量阈值时,通过指示UE进行小区切换,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指示模块150具体用于当辅基站和UE之间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向UE发送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用于供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指示模块150具体用于当辅基站和UE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向主基站发送携带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辅基站修改请求用于指示主基站将测量配置信息发送至UE,测量配置信息用于供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接收主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是在UE进行小区测量后向主基站发送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分流指令指示主基站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分流指令中携带安全密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基站,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一种辅基站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主基站包括:接收模块210、确定模块220和返回模块230,其中:
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辅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是辅基站在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后得到的,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确定模块220,用于根据主基站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
返回模块230,用于向辅基站返回分流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基站,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2所示,该主基站还包括:发送模块240,其中:
发送模块240具体用于接收辅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并将测量配置信息发送给UE;接收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得到测量报告;将测量报告发送给辅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基站,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一种主基站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当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将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发送至主基站,并接收主基站对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调整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并获取UE在进行小区测量后发送的测量报告;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和测量报告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测量报告指示UE当前接入的小区的通信质量差于预设质量阈值时,通过指示UE进行小区切换,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辅基站和UE之间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向UE发送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用于供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辅基站和UE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向主基站发送携带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辅基站修改请求用于指示主基站将测量配置信息发送至UE,测量配置信息用于供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接收主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是在UE进行小区测量后向主基站发送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分流指令指示主基站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分流指令中携带安全密钥。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辅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是辅基站在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后得到的,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根据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
向辅基站返回分流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接收辅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并将测量配置信息发送给UE;接收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得到测量报告;将测量报告发送给辅基站。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当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将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发送至主基站,并接收主基站对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调整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并获取UE在进行小区测量后发送的测量报告;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和测量报告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当测量报告指示UE当前接入的小区的通信质量差于预设质量阈值时,通过指示UE进行小区切换,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当辅基站和UE之间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向UE发送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用于供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当辅基站和UE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向主基站发送携带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辅基站修改请求用于指示主基站将测量配置信息发送至UE,测量配置信息用于供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接收主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是在UE进行小区测量后向主基站发送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分流指令指示主基站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分流指令中携带安全密钥。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辅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是辅基站在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后得到的,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根据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分流指令,分流指令用于指示主基站是否确认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
向辅基站返回分流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接收辅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并将测量配置信息发送给UE;接收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得到测量报告;将测量报告发送给辅基站。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双连接系统的辅基站中,所述双连接系统包括所述辅基站和主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当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所述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将所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发送至所述主基站,并接收所述主基站对所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所述分流指令用于指示所述主基站是否确认所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所述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调整所述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得到所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并获取所述UE在进行小区测量后发送的测量报告;
对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所述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和所述测量报告对所述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对所述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测量报告指示所述UE当前接入的小区的通信质量差于预设质量阈值时,通过指示所述UE进行小区切换,对所述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包括:
当所述辅基站和所述UE之间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向所述UE发送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用于供所述UE根据所述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用户设备UE进行小区测量,包括:
当所述辅基站和所述UE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承载时,向所述主基站发送携带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所述辅基站修改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主基站将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UE,所述测量配置信息用于供所述UE根据所述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
接收所述主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是在UE进行小区测量后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流指令指示所述主基站确认所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时,所述分流指令中携带安全密钥。
8.一种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双连接系统的主基站中,所述双连接系统包括辅基站和所述主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辅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所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是所述辅基站在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所述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后得到的,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根据所述主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分流指令,所述分流指令用于指示所述主基站是否确认所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
向所述辅基站返回所述分流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承载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辅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测量配置信息的辅基站修改请求,并将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UE;
接收所述UE根据所述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小区测量得到测量报告;
将所述测量报告发送给所述辅基站。
10.一种双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主基站和辅基站,所述主基站与所述辅基站通讯连接;所述辅基站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所述主基站用于执行权利要求8或9所述方法步骤。
11.一种辅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基站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负载测量结果,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所述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发送至主基站,并接收所述主基站对所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分流指令,所述分流指令用于指示所述主基站是否确认所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
12.一种主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辅基站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所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是所述辅基站在第一负载测量结果所指示的负载超过当前数据分流策略所指示的负载门限范围时,根据第二负载测量结果对所述当前数据分流策略进行调整后得到的,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对通信数据的负载,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结果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的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基站的小区对通信数据的负载确定分流指令,所述分流指令用于指示所述主基站是否确认所述调整后的数据分流策略的;
返回模块,用于向所述辅基站返回所述分流指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1088663.2A 2019-11-08 2019-11-08 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和设备 Active CN111010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8663.2A CN111010711B (zh) 2019-11-08 2019-11-08 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8663.2A CN111010711B (zh) 2019-11-08 2019-11-08 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0711A CN111010711A (zh) 2020-04-14
CN111010711B true CN111010711B (zh) 2022-12-30

Family

ID=70111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8663.2A Active CN111010711B (zh) 2019-11-08 2019-11-08 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107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6418A (zh) * 2020-05-15 2021-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分流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3218053B (zh) * 2020-05-29 2022-10-25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空调负荷调控系统
CN111885800A (zh) * 2020-06-15 2020-11-03 昆山金智汇坤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442846A (zh) * 2021-06-02 2022-12-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2003A (zh) * 2014-01-28 2015-07-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主基站和辅基站的流控制方法和设备
WO2015155598A2 (en) * 2014-03-21 2015-10-1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CN104994550A (zh) * 2015-06-23 2015-10-2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小小区的开启和休眠方法
WO2016087104A1 (en) * 2014-12-04 2016-06-0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ual connectivity handover initiated by source base station becoming the future secondary base station
CN107005907A (zh) * 2015-08-04 201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辅基站切换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WO2017175823A1 (ja) * 2016-04-08 2017-10-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CN107710816A (zh) * 2015-07-31 2018-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2003A (zh) * 2014-01-28 2015-07-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主基站和辅基站的流控制方法和设备
WO2015155598A2 (en) * 2014-03-21 2015-10-1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WO2016087104A1 (en) * 2014-12-04 2016-06-0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ual connectivity handover initiated by source base station becoming the future secondary base station
CN104994550A (zh) * 2015-06-23 2015-10-2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小小区的开启和休眠方法
CN107710816A (zh) * 2015-07-31 2018-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7005907A (zh) * 2015-08-04 201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辅基站切换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WO2017175823A1 (ja) * 2016-04-08 2017-10-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0711A (zh) 202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0711B (zh) 数据分流策略确定方法、系统、辅基站、主基站和设备
KR101223834B1 (ko)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실행을 위한 판정메커니즘
KR100561615B1 (ko) 휴대 인터넷망의 서비스 품질 제공을 위한 호 수락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08042489A2 (en) Priority handoff based on battery charge level
EP256621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4718783A (zh) 在上行链路功率受限情形中减少呼叫掉线
US12022349B2 (en) Load balancing method and device
JP492919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ソフトハンドオフ制御方法
WO2019096000A1 (zh) 切换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EP2670054B1 (en) Electromagnetic field-aware uplink power pontrol
JP5565601B2 (ja) アドミッション制御のための通信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実施可能製品
CN113115384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3169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EP2739095A1 (en) Load compensation method, measurement method for load estim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960225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terminal to switch base station
US8223701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program for judging reservation acceptance
CN111182609B (zh) 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网络设备
CN112087784B (zh) 基于上行覆盖的异频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461048B (zh) 一种调整通信处理能力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0662230A (zh) 节点更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57450A (zh) 双链接场景下的功率信息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KR20100111256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5551033A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0519858B (zh) 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738055B (zh) 调制编码方式调整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