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9330A - 認證裝置及認證用稜鏡體 - Google Patents

認證裝置及認證用稜鏡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9330A
TW201539330A TW103145153A TW103145153A TW201539330A TW 201539330 A TW201539330 A TW 201539330A TW 103145153 A TW103145153 A TW 103145153A TW 103145153 A TW103145153 A TW 103145153A TW 201539330 A TW201539330 A TW 2015393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uthentication
imaging
living body
reflected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5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1074B (zh
Inventor
Teruyuki Higuchi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39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9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1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10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77Devices for viewing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e.g. camera, magnifying l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17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171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based on the shapes or appearances of their bodies or parts thereof
    • A61B5/1172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based on the shapes or appearances of their bodies or parts thereof using finger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82Detecting the live character of the finger, i.e. distinguishing from a fake or cadaver fing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02Details of sen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0233Special features of optical sensors or probes classified in A61B5/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認證裝置具有:稜鏡體;攝像部;及對生體照射可見光的可見光源;稜鏡體係概略梯形狀,由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朝向和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之方向,在至少一側面形成末端擴大之形狀,可見光源,係配置在攝像面之下部,而且配置在攝像面之末端擴大側的邊之附近,攝像部,係配置於攝像面之下部。

Description

認證裝置及認證用稜鏡體
本發明關於認證裝置及認證用稜鏡體。
使用生體特徵之一即指紋來認證個人的生體認證裝置,係使用三角稜鏡(例如專利文獻1)引起的全反射臨界角之方式,此一方式被廣泛利用。該方式,係讀取皮膚表面之凹凸(紋線部(Ridge Line)及谷線部(Valley Line)),可以簡便獲得高對比的指紋圖像。因此,和將油墨塗布於指尖按壓於紙上而採取的「按捺指紋」非常具有互換性,而被利用於司法或警察用途等。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6381347號公報
但是,在關連之利用稜鏡方式的生體認證裝置中,指紋之攝影用光源,如第15圖所示配置於稜鏡之下。
光源設於稜鏡之下側時,可以確保光量,但是放置手指的稜鏡之生體認證面成為鏡面,光源映入該鏡面上,指紋攝影時該光源被映入圖像,而存在無法攝影適合認證的指紋等之認證圖像之課題。
作為解決該課題之方法之一,有將光源設於稜鏡之側面側的方法。依據該設置方法,光源不會映入放置手指的稜鏡面,不致於發生指紋攝影時之光源被攝入。但是,存在的課題為無法確保光量足以攝影適合認證之認證圖像。另外,因光源設於稜鏡之側面側,認證裝置之橫向之長度變大,結果會有無法避免認證裝置之大型化之課題。
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解決上述課題的認證裝置、稜鏡體。
本發明之認證裝置,係具有:稜鏡體;攝像部;及對生體照射可見光的可見光源;上述稜鏡體係概略梯形狀,由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朝向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之方向,在至少一側面形成末端擴大之形狀,上述可見光源,係配置在上述攝像面之下部,而且在上述攝像面之末端擴大側的邊之附近,上述攝像部,係配置於上述攝像面之下部。
本發明之稜鏡體,係生體認證用之稜鏡體,上述稜鏡體為概略梯形狀,包括:用於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及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由上述生體認證面朝向上述攝像面之方向,在至少一側面形成末端擴大之形狀。
依據本發明,可以攝影受到較少光源之影響的圖像。
1‧‧‧稜鏡
2‧‧‧攝像裝置
3‧‧‧可見光源
4‧‧‧圖像處理部
5‧‧‧比對部
6‧‧‧顯示部
10‧‧‧生體設置面
11‧‧‧攝像面
12‧‧‧反射面
13‧‧‧面
20‧‧‧稜鏡
21‧‧‧攝像裝置
30‧‧‧近紅外線光源
40‧‧‧近紅外線過濾鏡片
41‧‧‧近紅外線透過可見光過濾鏡片
50‧‧‧遮光板
60‧‧‧透明板
第1圖係本發明的稜鏡1之構成圖。
第2圖係稜鏡1之A-A‘之剖面圖。
第3圖係本發明的稜鏡1之說明圖。
第4圖係稜鏡1之B-B‘之剖面圖。
第5圖係本發明的稜鏡1之說明圖。
第6圖係本發明的稜鏡1之說明圖。
第7圖係本發明的稜鏡1之說明圖。
第8圖係本發明的稜鏡1之說明圖。
第9圖係第1實施形態的指紋認證裝置之構成圖。
第10圖係第1實施形態的認證裝置所攝影的圖像之一例。
第11圖係第2實施形態的認證裝置之構成圖。
第12圖係第3實施形態的認證裝置之構成圖。
第13圖係第4實施形態的認證裝置之構成圖。
第14圖係第4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認證裝置之構成圖。
第15圖係關連的認證裝置之說明圖。
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首先,說明本發明的稜鏡之原理。又,以下之說明中,雖以手指說明生體之例,但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以使用於手掌之掌紋認證。
第1圖係本發明的稜鏡之一例即稜鏡1之斜視圖,第2圖表示稜鏡1之A-A‘之剖面圖。圖中,10係放置生 體(例如手指)的生體設置面,11係形成為和生體設置面10大致平行,攝影機等之攝像裝置被配置之側之面即攝像面,12、13為側面。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特徵。第3圖係本發明的稜鏡1之說明圖。第3圖中,2係對手指之指紋之認證圖像進行攝像的攝影裝置,3為可見光源。
稜鏡1,係由生體設置面10朝向攝像面11之方向被形成為末端擴大之形狀。亦即,形成為攝像面11較生體設置面10變大,稜鏡1之二側面12、13具有傾斜。
可見光源3設置於攝像面11之下部側時,由可見光源3照射的光之一部分會被生體認證面10鏡面反射(全反射),由攝像面11側觀看時,可見光源3以點光源被映入生體認證面10。因此,將映入生體認證面10的可見光源3之點光源,和手指之認證部分(包含手指之谷線部及紋線部的指紋比對部)同時攝像時,該圖像受到可見光源3之點光源之影響而可能成為不適合認證的圖像。
作為解決方法,亦可以將生體認證面10及攝像面11設為比起手指之認證部分之大小足夠大,但如此將導致稜鏡1本身變大,結果,無法避免認證裝置本身之大型化。
將攝像面11設為較生體認證面10大,將稜鏡1之形狀形成為由生體認證面10朝攝像面11之方向末端擴大之形狀,將可見光源3設置於和攝像面11之側面12、13相接的邊之附近。
藉由設為此一構成,當手指之認證部分放置於生 體設置面10之大致中央時,可見光源3之點光源不會映入該認證部分之位置之生體設置面10。結果,攝像裝置2可以針對不受可見光源3之點光源影響的認證部分之圖像進行攝像。又,生體認證面10之面積少,可見光源3不配置於側面12、13側,認證裝置可以小型化。
另外,於本發明的稜鏡1中,側面12、13呈傾斜,因此,由可見光源3照射的光被側面12、13反射,該反射光照射至放置於生體設置面10的手指之認證部分,因此除上述效果以外,亦具有增加攝像必要的光量之效果。
又,攝像裝置2之視角(angle of view),係可以攝影該認證部分的視角(較至少可以攝影認證部分的視角稍微廣的視角)。換言之,設為被生體認證面10鏡面反射(全反射)之可見光源3之光,不致於射入攝像裝置2。
又,於上述稜鏡1中,係使側面12、13之雙方傾斜,但亦可僅使側面12、13之中一側面傾斜,僅於傾斜之側設置可見光源3。此時,全體之光量雖減低,但可以獲得和上述效果同樣的效果。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稜鏡1之其他構成。
第4圖係稜鏡1之B-B‘之剖面圖。第4圖中,14為反射面,15為側面。
反射面14,係在由攝像面11經由反射面14到達生體設置面10的光路中,設在使來自稜鏡1內之光被生體設置面10全反射之角度。換言之,設在基於空氣層之折射率與稜鏡1本體之折射率的差異,透過空氣層由生體設置面10射 入稜鏡1本體的光無法到達反射面,而且被生體設置面10反射的光朝向攝像面11進行全反射的角度。
接著,使用第5圖~第7圖說明各光路。又,本例中,如上述說明,係針對可見光源3設於和攝像面11之側面12、13相接的邊之附近,照射光為被設於生體設置面10的手指之谷線部及紋線部所反射的光,藉由設於攝像面11之下部的攝像裝置2對該照射光進行攝影之情況。
可見光源3所照射的光,係被設於生體設置面10的手指之谷線部及紋線部反射。
如第5圖所示,手指之紋線部接觸生體設置面10,因此被手指之紋線部反射的光之折射率係和稜鏡1(玻璃)之折射率大致相同。因此,手指之紋線部所反射的光,和設置手指之谷線部及紋線部的生體設置面10所反射的光可以同樣考慮,朝稜鏡1內之大致全方位放射,可以到達較生體設置面10更下側之全部區域。
另外,手指之谷線部不接觸生體設置面10,手指2之谷線部與生體設置面10之間存在空氣層。因此,手指之谷線部之反射光經由空氣層透過生體設置面10。但是,空氣之折射率為1.0,玻璃為1.3~1.5,水分與皮膚為1.3~1.4,折射率有差異,因此手指之谷線部之反射光和手指之紋線部之反射光產生不同的折射現象,無法全方位放射,谷線部之反射光無法到達稜鏡1內之一定範圍。於此,反射面14,係在由攝像面11經反射面14到達生體設置面10的光路中,設於使來自稜鏡1內之光被生體設置面10全反射之角度。換言之,反射面14, 係位於由空氣層透過生體設置面10射入稜鏡1內的光無法到達的範圍,而且設在使被生體設置面10反射的光朝攝像面11進行全反射的角度。因此,如第6圖所示,被手指之谷線部反射經由空氣層透過生體設置面10的光,無法到達反射面14,不存在由生體設置面10經由反射面14到達攝像面11的谷線部之反射光,僅有由生體設置面10直接到達攝像面11的反射光。
接著,關於手指之紋線部之光路,如上述說明,經手指之紋線部反射的光,係朝稜鏡1內之大致全方位放射,可以到達較生體設置面10更下側之全部區域,因此如第7圖所示,存在有直接到達攝像面11的光之光路之同時,亦由經由反射面14反射而到達攝像面11的光之光路。
如第8圖所示,攝像裝置2係對透過攝像面11的光進行攝影,因此,可以攝影透過攝像面11的2種類之圖像。其一為,手指2之紋線部之反射光由生體設置面10經由反射面14到達攝像面11的光路之圖像。該圖像,係僅由手指之紋線部之反射光獲致之圖像,因此成為手指之谷線部變暗,手指之紋線部變亮的高對比的指紋圖像(以下稱為高對比圖像)。另一為,經由設置於生體設置面10的手指之谷線部及紋線部反射的反射光之中,直接到達攝像面11的光路之圖像。該圖像,係和由攝像面11直視設置於生體設置面10的手指者為同樣的圖像,因此以攝像裝置2攝影的圖像成為手指之自然的圖像(以下稱自然圖像)。
藉由以上述稜鏡1作為認證裝置使用,則如第8 圖所示,攝像裝置2可以一次攝影攝取高對比圖像與自然圖像。
又,自然圖像,係只要能判斷真偽者即可,未必一定要取得廣範圍之圖像。反而是較大圖像能詳細分析者較好。在使用本實施形態的稜鏡1的手指之攝影中,獲得自然圖像的光路,係由生體設置面10直接到達攝像面11的光路,為最短之光路,因此可以獲得足夠大的自然圖像足以識破偽造。
另外,高對比圖像係使用於指紋比對,因此較好是取得特徵點多、且更廣區域之指紋圖像。欲取得更廣區域之指紋圖像時,需要增長由生體設置面10到達攝像面11之光路。在使用本實施形態的稜鏡1之手指之攝影中,獲得高對比圖像的光路,係由生體設置面10經由反射面14到達攝像面11的光路,因此可以取得特徵點多、且適合廣區域之指紋圖像攝影用之足夠長的光路。
又,於側面15塗布黑色塗料,或於面15貼合黑板,可以進一步提高高對比圖像之對比。
另外,於反射面14施予鏡面塗布,更進一步提高反射率亦可。
以下,說明詳細的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說明第1實施形態。
第9圖係第1實施形態的指紋認證裝置之構成圖。
於第1實施形態的指紋認證裝置中,稜鏡1係設置於上述稜鏡1之生體設置面10成為手指之指紋部設置面之位置。
於稜鏡1之攝像面11之下部配置有攝像裝置2。攝像裝置2之視角,當手指之認證部分放置於生體設置面10之大致中央時,係設為可以攝影該認證部分之視角(比起至少可以攝影認證部分之視角稍微大的視角)。又,攝像裝置2,輸入的圖像轉換為數位信號並輸出者,可以使用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OS)等構成的影像感測器。
於攝像面11之下部,而且在和側面12、13相接的邊之附近配置可見光源3。又,可見光源3可考慮白色燈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
圖像處理部4,係將攝像裝置2攝像的圖像轉換為特定之圖像形式,分離為高對比圖像與自然圖像,將高對比圖像輸出至比對部5,將自然圖像輸出至顯示部6。又,高對比圖像,會產生和習知三角稜鏡同樣的梯形失真,因此亦對該梯形失真進行補正。
比對部5,係由圖像處理部4輸入高對比圖像,進行指紋之比對。指紋之比對方法,可以使用習知比對方法。
顯示部6,係由圖像處理部4接收自然圖像,將自然圖像予以顯示。如此則,可以針對使用矽等樹脂偽造的手指,將具有凹凸的半透明指紋之偽造薄膜貼合於手指之前端而冒充他人等之犯罪行為進行確認。
接著,說明上述生體認證裝置之動作。
首先,認證時,係將手指設置於設置面即稜鏡1之生體設置面10。
在手指之指紋部位設置於稜鏡1之生體設置面10的狀態下,使可見光源3發光,對手指照射攝影用之光。
可見光源3所照射的光,係被接觸於生體設置面10的手指之谷線部及紋線部反射。
相對於空氣之折射率1.0,玻璃為1.3~1.5,水分與皮膚為1.3~1.4,存在折射率差,因此透過空氣層進入稜鏡1內的手指之谷線部之反射光,無法到達反射面14,到達攝像面11者僅有直接來自生體設置面10之反射光。
另外,手指之紋線部之反射光擴及稜鏡1內之全方位,朝向反射面14與攝像面11。彼等之中,朝向反射面14的紋線部之反射光被反射面14全反射而朝向攝像面11。亦即,成為由生體設置面10經由反射面14到達攝像面11的光路。
攝像裝置2中,進行攝像的圖像之一,係對由生體設置面10經由反射面14到達攝像面11的光路之圖像進行攝像。該攝影之圖像,係手指之紋線部成為突出的高對比圖像。
又,被設置於生體設置面10的手指之谷線部及紋線部反射的反射光之中,有直接到達攝像面11的光。該反射光會透過攝像面11而被攝像裝置2攝影。該反射光之圖像,係成為和透過攝像面11直視設置於生體設置面10的手指者為同樣的圖像,因此攝像裝置4所攝影的圖像,成為手指之谷線部及紋線部同時被攝取的自然圖像。
攝像裝置2,係針對透過稜鏡1之攝像面11的光,藉由一次攝影可以攝取手指之指紋部之高對比圖像及自然圖 像。此時,被生體設置面10全反射的可見光源3之光(點光源)雖亦透過攝像面11,但是基於可見光源3之設置位置及攝像裝置2之視角,被生體設置面10鏡面反射的可見光源3之光不會射入攝像裝置2,因此攝像裝置2可以攝取無吹出來的亮點(blown out highlights),適合認證、比對的圖像。
攝像裝置2所攝影的圖像之一例係如第10圖所示。由第10圖可知,於攝影的攝影圖像中,映入生體設置面10的可見光源3之點光源並未被攝入。於攝影圖像之左側被攝入指紋部位之高對比圖像,於右側被攝入包含指紋部位的手指之自然圖像。自然圖像與高對比圖像,基於上述光路之長度差異,自然圖像比起高對比圖像大,可以獲得識破偽造用的足夠大之自然圖像。另外,高對比圖像,係可以獲得特徵點多且廣區域之指紋圖像。
又,由可見光源3之發光(照射)至攝像裝置2之攝像為止之處理,係藉由未圖示的控制裝置或依程式動作的資訊處理裝置進行控制。
圖像處理部4,係將攝像裝置2獲得的高對比圖像與自然圖像分離,針對高對比圖像進行梯形失真補正後輸出至比對部5,針對自然圖像則輸出至顯示部6。
比對部5,係由高對比圖像抽出特徵量進行比對,進行指紋之比對、認證。
自然圖像被顯示於顯示部6,藉由目視,比對時可以判別是否使用偽造的指紋薄膜或黏帶等。
如上述說明,依據第1實施形態之認證裝置,於1 個攝像裝置中,藉由一次之手指之攝影可以獲得近乎目視的自然圖像及高對比圖像,該近乎目視的自然圖像,係用於判別是否使用適合於無吹出來的亮點之認證、比對而被偽造之指紋薄膜或黏帶等,該高對比圖像用於進行指紋之比對。又,可以獲得識破偽造用的足夠大的自然圖像。
<第2實施形態>
說明第2實施形態。
第11圖係第2實施形態的認證裝置之構成圖。
第2實施形態說明,除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以外,設置紅外光光源,攝影手指之血管圖案的例。
第2實施形態另包括第2稜鏡20,該第2稜鏡20,係以第1實施形態使用的稜鏡1之生體認證面10為攝像面22,以稜鏡1之攝像面11為生體認證面21。以使稜鏡1之反射面14與第2稜鏡20之反射面24互呈對向地配置稜鏡1與稜鏡2。又,稜鏡20之生體認證面21,比起稜鏡1之生體認證面10,係在垂直方向變低而將稜鏡1與稜鏡2予以配置。換言之,在手指之指紋部分接觸稜鏡1之生體認證面10,但手指之血管圖案被攝影的手指部分不接觸稜鏡20之生體認證面21的高度位置上,將稜鏡1與稜鏡2予以配置。此乃為迴避,因為手指之血管圖案被攝影部分之接觸稜鏡20之生體認證面21,導致手指部分被壓迫而無法攝得良好的血管圖案。
又,如第11圖所示,在和稜鏡2之攝像面22之側面相接的邊之附近,設置近紅外線光源30。又,紅外線光源30,較好是使用可以良好吸收血液之氧化血色素 (Hemoglobin),而且對生體色素感度小的波長700-1000nm之近紅外線。
另外,於稜鏡2之攝像面22之下部,配置對近紅外線光具有感度的攝像裝置21。於攝像裝置21與攝像面22之間,設置可以透過近紅外線且過濾掉可見光線的近紅外線透過可見光過濾鏡片41。如此則,可見光被過濾掉,僅紅外光射入攝像裝置21。
又,在攝像裝置2與攝像面11之間,設置可以透過可見光線,濾掉近紅外線的近紅外線過濾鏡片40。如此則,僅可見光射入攝像裝置2。
藉由該構成,可使可見光源即可見光源3與近紅外線光源即近紅外線光源30同時發光,藉由攝像裝置2對自然圖像與高對比圖像進行攝影,藉由攝像裝置21對手指之血管圖案進行攝像。
依據第2實施形態,除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以外,亦可以觀察血流之脈動或皮下組織之圖像變化,使用於生體判別可以進行更高精確度之生體判別。特別是,手指之血管圖案被攝影的手指部分不會壓迫稜鏡20之生體認證面21,因此可以攝影良好的血管圖案。
<第3實施形態>
說明第3實施形態。
第12圖係第3實施形態的認證裝置之構成圖。
第3實施形態,係於第2實施形態之稜鏡構成中,將近紅外線光源30設於稜鏡1之攝像面11側之下部。說明針 對由近紅外線光源30照射的近紅外線,在手指內部散射而透過的光進行攝影,而攝影手指之血管圖案的例。
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與第2實施形態之不同處在於,將設置於稜鏡20之攝像面22之下部的近紅外線光源30,設於稜鏡1之攝像面11側之下部。另外,為迴避近紅外線光源30所照射近紅外線之透過稜鏡1而進入稜鏡20內,在稜鏡1之反射面14與稜鏡20之反射面24之間設置遮蔽近紅外線的遮光板50。又,在稜鏡1之反射面14與稜鏡20之反射面24之外側,可以塗布遮蔽近紅外線的遮光塗料。
於以上構成中,係使可見光源3與紅外光源30同時發光,因此藉由攝像裝置2對自然圖像與高對比圖像之攝像,以及藉由攝像裝置21對透過光的手指之血管圖案之攝像,可以同時進行,藉由1次攝影,可以同時獲得自然圖像、高對比圖像及手指之血管圖案之圖像。
第3實施形態,血管圖案之攝影係藉由透過光進行,因此比起反射光,可以獲得更鮮明的血管圖案之圖像。
<第4實施形態>
說明第4實施形態。
第13圖係第4實施形態的認證裝置之構成圖。
第4實施形態,係由第3實施形態去掉稜鏡20之態樣,其他構成均和第3實施形態同樣。
第4實施形態中,不使用稜鏡20,為防止塵埃進入裝置內,而配置和稜鏡20之生體設置面21相同高度之透明的透明板60。
依此而可以獲得和第3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又,於第3或第4實施形態,如第14圖所示,係於手指之上部另設置紅外光源30,而可以攝影更鮮明之血管圖案之圖像。
又,由上述說明可知,各部可由硬體構成,亦可由電腦程式實現。此時,藉由依據程式記憶體儲存的程式而動作之處理器,可以實現和上述各實施形態同樣之機能、動作。又,亦可由電腦程式僅實現上述實施形態之一部分機能。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如以下付記之記載,但不限定於此。
(付記1)認證裝置,係具有:稜鏡體;攝像部;及對生體照射可見光的可見光源;上述稜鏡體係概略梯形狀,由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朝向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之方向,至少在一側面形成為末端擴大之形狀,上述可見光源,係配置於上述攝像面之下部,而且在上述攝像面之末端擴大側的邊之附近,上述攝像部,係配置於上述攝像面之下部。
(付記2)如付記1之認證裝置,其中,上述稜鏡,係由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朝向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之方向,在二側面形成為末端擴大之形狀。
(付記3)如付記1或2之認證裝置,其中,上述稜鏡體具有,和末端擴大側之側面不呈對向之側面,用於使上述生體認證面所反射之光朝向上述攝像面進行全反射的反射 面,針對由上述可見光源照射的光而被接觸於上述生體認證面的生體之認證部分所反射的生體反射光,及上述生體反射光被上述反射面反射的反射面反射光進行攝像。
(付記4)如付記3之認證裝置,其中,攝影上述生體反射光的圖像,係偽造確認用之自然圖像,攝影上述反射面反射光的圖像,係生體認證用之對比圖像。
(付記5)如付記3或4之認證裝置,其中,上述稜鏡體包括,和上述生體認證面與上述攝像面大概垂直相接,在上述反射面之對向位置被形成的對向面,在上述對向面之至少一部分被塗布黑色或包括黑板。
(付記6)如付記3至5中任一之認證裝置,其中,上述反射面被實施鏡面塗布。
(付記7)如付記1至6中任一之認證裝置,其中,具有:第2稜鏡體,係以上述稜鏡體之生體認證面為攝像面,以上述稜鏡體之攝像面為生體認證面;紅外光源;及第2攝像部;使上述稜鏡體之反射面與上述第2稜鏡體之反射面互呈對向地,配置上述稜鏡體與上述第2稜鏡體,將上述紅外光源與上述第2攝像部,配置於上述第2稜鏡 體之攝像面之下部,上述紅外光源,係對上述生體之第2認證部分照射紅外光,上述第2攝像部,係對所照射紅外光而被上述生體之第2認證部分反射之反射光進行攝影。
(付記8)如付記1至6中任一之認證裝置,其中,具有:第2稜鏡體,係以上述稜鏡體之生體認證面為攝像面,以上述稜鏡體之攝像面為生體認證面;紅外光源;及第2攝像部;使上述稜鏡體之反射面與上述第2稜鏡體之反射面互呈對向地,配置上述稜鏡體與上述第2稜鏡體,將上述紅外光源,配置於上述稜鏡體之攝像面之下部,將上述第2攝像部,配置於上述第2稜鏡體之攝像面之下部,上述紅外光源,係對上述生體之第1認證部分照射紅外光,上述第2攝像部,係對由上述生體之第1認證部分進入,而由上述生體之第2認證部分透過的紅外光進行攝影。
(付記9)如付記7或8之認證裝置,其中,在上述稜鏡體之反射面與上述第2稜鏡體之反射面之間設置遮光構件。
(付記10)如付記7至9中任一之認證裝置,其中,使上述第2稜鏡體之生體認證面比上述稜鏡體之生體認證面更低,而配置上述稜鏡體與上述第2稜鏡體。
(付記11)如付記1至6中任一之認證裝置,其中,具有:紅外光源,係配置於上述稜鏡體之下部;及第2攝像部,係配置於上述生體之第2認證部分之下部;上述紅外光源,係對上述生體之第1認證部分照射紅外光,上述第2攝像部,係對由上述生體之第1認證部分進入,而由上述生體之第2認證部分透過之紅外光進行攝影。
(付記12)如付記11之認證裝置,其中,使認證裝置內部之粉塵防止用之透過構件,相對於上述稜鏡體之生體認證面呈較低而具有段差地予以設置。
(付記13)如付記11或12之認證裝置,其中,於上述稜鏡體之反射面側設置遮光構件。
(付記14)如付記1至13中任一之認證裝置,其中,上述生體為人之手指。
(付記15)稜鏡體,係生體認證用之稜鏡體,上述稜鏡體,係呈概略梯形狀,包括:用於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及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由上述生體認證面,朝向上述攝像面之方向,在至少一側面形成為末端擴大之形狀。
(付記16)如付記15之稜鏡體,其中,上述稜鏡,係由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朝向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之方向,在二側面形成為末端擴大之形狀。
(付記17)如付記15或16之稜鏡體,其中,上述稜鏡體具有,和末端擴大側之側面不呈對向的側面,使上述生體認證面所反射之光朝向上述攝像面進行全反射的反射面;針對由上述可見光源照射的光而被接觸於上述生體認證面的生體之認證部分反射的生體反射光,及上述生體反射光經由上述反射面而被反射的反射面反射光進行攝像。
(付記18)如付記17之稜鏡體,其中,上述稜鏡體包括,和上述生體認證面與上述攝像面概略垂直相接,在上述反射面之對向位置被形成的對向面,在上述對向面之至少一部分塗布黑色或包括黑板。
(付記19)如付記15至18中任一之稜鏡體,其中,於上述反射面實施鏡面塗布。
(付記20)攝像方法,係認證裝置中之攝像方法,該認證裝置具有:稜鏡體,其呈概略梯形狀,由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朝向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之方向,至少在一側面被形成為末端擴大之形狀,由上述攝像面之下部,而且由上述攝像面之末端擴大側的邊之附近,使可見光透過上述稜鏡體照射至生體,藉由攝像裝置由上述攝像面側對上述生體進行攝像。
(付記21)程式,係認證裝置之攝像處理之程式,該認證裝置具有:稜鏡體,其呈概略梯形狀,由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朝向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之方向,至少在一側面被形成為末端擴大之形狀,上述程式,係使資訊處理裝置執行以下處理: 使在上述攝像面之下部,而且在上述攝像面之末端擴大側的邊之附近所配置的可見光發光之處理;及藉由配置於上述攝像面之下部的攝像部,透過上述攝像面進行生體之攝像的處理。
以上雖舉出較佳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未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其技術思想範圍內做各式變形之實施。
本申請主張2013年12月27日申請的日本申請特願2013-272614號之優先權,亦引用其全部之揭示。
1‧‧‧稜鏡
2‧‧‧攝像裝置
3‧‧‧可見光源
10‧‧‧生體設置面
11‧‧‧攝像面
12‧‧‧反射面
13‧‧‧面

Claims (19)

  1. 一種認證裝置,具有:稜鏡體、攝像部及對生體照射可見光的可見光源;上述稜鏡體係概略梯形狀,由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朝向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之方向,在至少一側面形成末端擴大之形狀,上述可見光源,係配置在上述攝像面之下部,而且配置在上述攝像面之末端擴大側的邊之附近,上述攝像部,係配置於上述攝像面之下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認證裝置,其中上述稜鏡,係由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朝向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之方向,在二側面形成為末端擴大之形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認證裝置,其中上述稜鏡體具有:和末端擴大側之側面不呈對向之側面,用於使上述生體認證面所反射之光朝向上述攝像面進行全反射的反射面,針對由上述可見光源照射的光而被接觸於上述生體認證面的生體之認證部分所反射的生體反射光,及上述生體反射光被上述反射面反射的反射面反射光進行攝影。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認證裝置,其中攝影上述生體反射光的圖像,係偽造確認用之自然圖像,攝影上述反射面反射光的圖像,係生體認證用之對比圖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認證裝置,其中上述稜鏡體包括: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及上述攝像面大概垂直相接,在 上述反射面之對向位置被形成的對向面,在上述對向面之至少一部分被塗布黑色或包括黑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5項中任一項之認證裝置,其中上述反射面被實施鏡面塗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認證裝置,其中具有:第2稜鏡體,係以上述稜鏡體之生體認證面為攝像面,以上述稜鏡體之攝像面為生體認證面;紅外光源;及第2攝像部;使上述稜鏡體之反射面與上述第2稜鏡體之反射面互呈對向地,配置上述稜鏡體與上述第2稜鏡體,將上述紅外光源與上述第2攝像部,配置於上述第2稜鏡體之攝像面之下部,上述紅外光源,係對上述生體之第2認證部分照射紅外光,上述第2攝像部,係對所照射紅外光而被上述生體之第2認證部分反射之反射光進行攝影。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認證裝置,其中具有:第2稜鏡體,係以上述稜鏡體之生體認證面為攝像面,以上述稜鏡體之攝像面為生體認證面;紅外光源;及第2攝像部;使上述稜鏡體之反射面與上述第2稜鏡體之反射面互呈對 向地,配置上述稜鏡體與上述第2稜鏡體,將上述紅外光源,配置於上述稜鏡體之攝像面之下部,將上述第2攝像部,配置於上述第2稜鏡體之攝像面之下部,上述紅外光源,係對上述生體之第1認證部分照射紅外光,上述第2攝像部,係對由上述生體之第1認證部分進入,而由上述生體之第2認證部分透過的紅外光進行攝影。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認證裝置,其中在上述稜鏡體之反射面與上述第2稜鏡體之反射面之間設置遮光構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9項中任一項之認證裝置,其中使上述第2稜鏡體之生體認證面比上述稜鏡體之生體認證面更低,而配置上述稜鏡體與上述第2稜鏡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認證裝置,其中具有:紅外光源,係配置於上述稜鏡體之下部;及第2攝像部,係配置於上述生體之第2認證部分之下部;上述紅外光源,係對上述生體之第1認證部分照射紅外光,上述第2攝像部,係對由上述生體之第1認證部分進入,而由上述生體之第2認證部分透過之紅外光進行攝影。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認證裝置,其中使認證裝置內部之粉塵防止用之透過構件,相對於上述稜鏡體之生體認證面呈較低而具有段差地予以設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之認證裝置,其中於上述稜鏡體之反射面側設置遮光構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3項中任一項之認證裝置,其中上述生體為人之手指。
  15. 一種稜鏡體,係生體認證用之稜鏡體,上述稜鏡體,係呈概略梯形狀,包括:用於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及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由上述生體認證面,朝向上述攝像面之方向,在至少一側面形成為末端擴大之形狀。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稜鏡體,其中上述稜鏡,係由設置生體之認證部分的生體認證面,朝向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平行的攝像面之方向,在二側面形成為末端擴大之形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之稜鏡體,其中上述稜鏡體具有:和末端擴大側之側面不呈對向的側面,使上述生體認證面所反射之光朝向上述攝像面進行全反射的反射面;針對由上述可見光源照射的光而被接觸於上述生體認證面的生體之認證部分反射的生體反射光,及上述生體反射光經由上述反射面而被反射的反射面反射光進行攝像。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稜鏡體,其中上述稜鏡體包括:和上述生體認證面及上述攝像面呈概略垂直相接,在上述反射面之對向位置被形成的對向面,在上述對向面之至少一部分塗布黑色或包括黑板。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18項中任一項之稜鏡體,其中於上述反射面實施鏡面塗布。
TW103145153A 2013-12-27 2014-12-24 Certification devices and certification prism body TWI6010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2614A JP5950121B2 (ja) 2013-12-27 2013-12-27 認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9330A true TW201539330A (zh) 2015-10-16
TWI601074B TWI601074B (zh) 2017-10-01

Family

ID=53478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5153A TWI601074B (zh) 2013-12-27 2014-12-24 Certification devices and certification prism body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10402622B2 (zh)
JP (1) JP5950121B2 (zh)
TW (1) TWI601074B (zh)
WO (1) WO201509873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6907A (zh) * 2016-12-26 2017-05-10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光栅衍射光偏转棱镜
US10694982B2 (en) 2016-04-28 2020-06-30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2317B2 (ja) * 2013-01-31 2017-04-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認証装置、認証用プリズム体及び認証方法
US10235556B2 (en) * 2015-12-13 2019-03-19 Joshua Noel Hogan 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ingerprint detector
CN106778459B (zh) * 2015-12-31 2021-02-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方法及其指纹识别装置
JP2019525290A (ja) * 2016-06-09 2019-09-05 インサイト システムズ 生物学的特性を感知するための統合された発光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センサ
JP6981020B2 (ja) * 2017-03-14 2021-12-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生体特徴入力装置及び生体特徴入力方法
KR20220014441A (ko) * 2020-07-27 2022-02-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지문 인증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지문 인증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3459A (ja) 1997-09-01 1999-03-26 Fujitsu Ltd 凹凸面情報検出装置
US6381347B1 (en) 1998-11-12 2002-04-30 Secugen High contrast, low distortion optical acquistion system for image capturing
JP2000194829A (ja) * 1998-12-24 2000-07-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凹凸パターン読取り装置
JP2001142606A (ja) * 1999-11-15 2001-05-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01283207A (ja) 2000-01-27 2001-10-12 Seiko Instruments Inc 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およびその応用装置
US6292576B1 (en) 2000-02-29 2001-09-18 Digital Person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inguishing a human finger from a reproduction of a fingerprint
US20110163163A1 (en) * 2004-06-01 2011-07-07 Lumidigm, Inc. Multispectral barcode imaging
CA2556603C (en) * 2005-06-13 2011-04-26 Hitachi, Ltd. Vein authentication device
TW200825942A (en) 2006-12-13 2008-06-16 Nat Chin Yi Inst Technology Miniaturize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optical structure
JP4832273B2 (ja) 2006-12-13 2011-12-07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生体認証用撮像モジュール、生体認証装置及びプリズム
JP4539683B2 (ja) * 2007-06-13 2010-09-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生体特徴入力システム、画像合成装置、画像合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合成プログラム
JP5292821B2 (ja) * 2008-01-16 2013-09-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静脈画像取得装置および静脈画像取得方法
CN201233606Y (zh) 2008-02-27 2009-05-06 贾怀昌 一种指纹识别光学系统
CN201255886Y (zh) 2008-08-29 2009-06-10 北京中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高清晰度梯形棱镜指纹采集器
US9342729B2 (en) * 2010-08-06 2016-05-17 Secugen Corporation Fake fingerprint detection system
WO2012133110A1 (ja) 2011-03-25 2012-10-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認証装置、及び認証方法
US9213438B2 (en) * 2011-06-02 2015-12-15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touchpad for touch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WO2013146761A1 (ja) * 2012-03-27 2013-10-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認証装置、認証用プリズム体及び認証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94982B2 (en) 2016-04-28 2020-06-30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6646907A (zh) * 2016-12-26 2017-05-10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光栅衍射光偏转棱镜
CN106646907B (zh) * 2016-12-26 2023-01-24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光栅衍射光偏转棱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1074B (zh) 2017-10-01
US10402622B2 (en) 2019-09-03
US20170032176A1 (en) 2017-02-02
WO2015098735A1 (ja) 2015-07-02
JP2015127852A (ja) 2015-07-09
US20190080144A1 (en) 2019-03-14
US20190080143A1 (en) 2019-03-14
JP5950121B2 (ja) 2016-07-13
US10474869B2 (en) 2019-11-12
US10474871B2 (en) 2019-11-12
US10474870B2 (en) 2019-11-12
US20190065821A1 (en)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1074B (zh) Certification devices and certification prism body
US11600104B2 (en) Authentication using prism
JP4832273B2 (ja) 生体認証用撮像モジュール、生体認証装置及びプリズム
TWI537838B (zh) The authentication device, an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n authentication prism
US20150062319A1 (en)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prism member for authent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JP4708232B2 (ja) 撮像装置
TW201101196A (en) Optic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with living body scanning function, and optical fingerprints identification method capable of recognizing living body
JP5811386B2 (ja) 認証装置、認証用プリズム体及び認証方法
US8811690B2 (en) Imaging device having a prismatic element
JP5811385B2 (ja) 認証装置、認証用プリズム体及び認証方法
WO2015119078A1 (ja) 指認証プリズムを用いた生体認証装置及び生体認証方法
JP2009069981A (ja) 生体画像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個人認証システム
KR20230136613A (ko) 생체 특징 채집 식별 시스템 및 방법, 단말기
JP6032454B2 (ja) 撮像装置
WO2021111684A1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認証装置
JP2010140153A (ja) 生体撮像装置及び生体認証装置
JP2018005723A (ja) 生体認証装置
KR20220169420A (ko) 생체측정 캡처 디바이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