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6089A - 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及其資源排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及其資源排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6089A
TW201536089A TW104107481A TW104107481A TW201536089A TW 201536089 A TW201536089 A TW 201536089A TW 104107481 A TW104107481 A TW 104107481A TW 104107481 A TW104107481 A TW 104107481A TW 201536089 A TW201536089 A TW 2015360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heduling
resource
transmitting
sequence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7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1157B (zh
Inventor
Tsung-Yu Tsai
Hsuan-Li Lin
Shu-Tsz Liu
Original Assignee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Publication of TW201536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6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1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11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裝置對裝置(D2D)使用者裝置。D2D使用者裝置位於一網路拓樸中。網路拓樸包含複數傳送端及複數接收端。D2D使用者裝置可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該等接收端根據該等傳送端回應之傳送端序列,執行多次資源排程程序,以安排適當資源給該等傳送端,進而避免傳送碰撞。

Description

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及其資源排程方法 【0001】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及其資源排程方法。更詳細地說,本發明之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執行多次資源排程程序,以避免傳送碰撞。
【0002】
近年來,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成熟,為滿足使用者通訊之需求,發展出多種無線通訊系統並廣泛地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長期演進(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Long Term Evolution;3GPP LTE)通訊系統係為目前發展最迅速的通訊系統。
【0003】
在3GPP LTE通訊系統下,使用者裝置間若需進行資料傳輸,通常需透過基地台及核心網路作為媒介,並根據基地台所分配之資源進行資料傳輸。雖已有學術界及業界提出使用者裝置透過直接競爭無線電資源來進行資料傳輸的概念,即裝置對裝置(device-to-device;D2D)通訊,但目前的競爭排程機制皆存在不少缺點。
【0004】
目前的競爭排程機制主要分為純分散式及中央協助式。純分散式係以載波偵聽多路存取/碰撞避免(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協定或ALOHA協定為基礎,讓彼此分散的D2D使用者裝置可取得資料傳輸所需的無線電資源。然而,純分散式的競爭排程機制一般僅能競爭時間軸上的無線電資源,且存在大量閒置時間(idle time),故頻譜使用效率較為受限。
【0005】
另外,在中央協助式的競爭排程機制中,基地台需要取得D2D使用者裝置間的相鄰關係及所需的無線電資源。實務上,因D2D使用者裝置可能眾多,故取得這些資訊需要大量的資料交換。在此情況下,由基地台負責資源排程,將造成的基地台負擔過大。據此,中央協助式的競爭排程機制通常難以實現。
【0006】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一種資源排程機制,在考量頻譜使用效率的情況下,使得D2D使用者裝置能以分散式的方式取得與鄰近D2D使用者裝置直接通訊的無線電資源,乃為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0007】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資源排程機制。本發明之資源排程機制係基於時頻二維競爭方式,使得裝置對裝置(device to device;D2D)使用者裝置能以分散式的方式取得與鄰近D2D使用者裝置直接通訊的無線電資源。據此,相較於習知純分散式的競爭排程機制,本發明能減少閒置時間(idle time)並提高頻譜使用效率,進而提升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
【0008】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揭露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D2D使用者裝置。該無線通訊系統定義一排程通道、一回應通道及複數資料資源區塊組。該排程通道包含複數排程資源區塊。該回應通道包含複數回應資源區塊。該排程通道與該回應通道相互對應。該等排程資源區塊與該等資料資源區塊組相互對應。該D2D 使用者裝置位於一網路拓樸中。該網路拓樸包含複數傳送端及複數接收端,該D2D使用者裝置係為該等接收端其中之一。該D2D使用者裝置包含一收發器、一儲存器以及一處理器。該儲存器用以儲存複數傳送端之複數資源需求資訊與複數優先值,以及複數傳送端序列。各該傳送端對應至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及該儲存器,且用以執行下列操作:根據各該傳送端之該資源需求資訊及該優先值,產生一第一資源排程結果;根據該第一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二資源排程結果;以及根據該第二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0009】
此外,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用於一D2D使用者裝置之資源排程方法。該D2D使用者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且位於一網路拓樸中。該網路拓樸包含複數傳送端及複數接收端。該D2D使用者裝置係為該等接收端其中之一且包含一收發器、一儲存器及一處理器。該儲存器儲存複數傳送端之複數資源需求資訊、複數優先值及複數傳送端序列。各該傳送端對應至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該無線通訊系統定義一排程通道、一回應通道及複數資料資源區塊組。該排程通道包含複數排程資源區塊。該回應通道包含複數回應資源區塊。該排程通道與該回應通道相互對應。該等排程資源區塊與該等資料資源區塊組相互對應。資源排程方法由該處理器所執行且包含下列步驟:根據各該傳送端之該資源需求資訊及該優先值,產生一第一資源排程結果;根據該第一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二資源排程結果;以及根據該第二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0010】
另外,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D2D使用者裝置。該無線通訊系統定義一排程通道、一回應通道及複數資料資源區塊組。該排程通道包含複數排程資源區塊。該回應通道包含複數回應資源區塊。該排程通道與該回應通道相互對應。該等排程資源區塊與該等資料資源區塊組相互對應。該D2D 使用者裝置位於一網路拓樸中,該網路拓樸包含複數傳送端及複數接收端,該D2D使用者裝置係為該等傳送端其中之一。該D2D使用者裝置包含一收發器、一儲存器以及一處理器。儲存器,用以儲存複數傳送端序列。該D2D使用者裝置對應至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及該儲存器,且用以執行下列操作:(a)透過該收發器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b)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傳送之該等傳送端序列與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相同;以及(c)再次透過該收發器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0011】
此外,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用於一D2D使用者裝置之資源排程方法。該D2D使用者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且位於一網路拓樸中。該網路拓樸包含複數傳送端及複數接收端。該D2D使用者裝置係為該等傳送端其中之一且包含一收發器、一儲存器及一處理器。該儲存器儲存複數傳送端序列。該D2D使用者裝置對應至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該無線通訊系統定義一排程通道、一回應通道及複數資料資源區塊組。該排程通道包含複數排程資源區塊。該回應通道包含複數回應資源區塊。該排程通道與該回應通道相互對應。該等排程資源區塊與該等資料資源區塊組相互對應。該資源排程方法由該處理器所執行且包含下列步驟: (a)透過該收發器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b)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傳送之該等傳送端序列與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相同;(c)再次透過該收發器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0012】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此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及實施態樣。
【0077】
1‧‧‧D2D使用者裝置
11‧‧‧儲存器
13‧‧‧處理器
15‧‧‧收發器
TX1‧‧‧傳送端
TX2‧‧‧傳送端
TX3‧‧‧傳送端
TX4‧‧‧傳送端
RX1‧‧‧接收端
RX2‧‧‧接收端
RX3‧‧‧接收端
SCH‧‧‧排程通道
ECH‧‧‧回應通道
SRB1~SRB6‧‧‧排程資源區塊
ERB1~ERB6‧‧‧回應資源區塊
DRBS_i‧‧‧資料資源區塊組
DRBS_1~DRBS_6‧‧‧資料資源區塊組
DRB1~DRB10‧‧‧資料資源區塊
TS1~TS4‧‧‧傳送端序列
【0013】
第1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網路拓樸之示意圖;
第1B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排程通道SCH、回應通道ECH及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i;
第1C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接收端RX1、RX2於排程通道SCH所發送之傳送端序列以及於回應通道ECH所接收之傳送端序列;
第1D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傳送端TX1、TX2於排程通道SCH所接收之傳送端序列以及於回應通道ECH所發送之傳送端序列;
第2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網路拓樸之示意圖;
第2B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接收端RX1於排程通道SCH所發送之傳送端序列以及於回應通道ECH所接收之傳送端序列;
第2C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接收端RX2於排程通道SCH所發送之傳送端序列以及於回應通道ECH所接收之傳送端序列;
第2D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接收端RX3於排程通道SCH所發送之傳送端序列以及於回應通道ECH所接收之傳送端序列;
第2E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傳送端TX1於排程通道SCH所接收之傳送端序列以及於回應通道ECH所發送之傳送端序列;
第2F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傳送端TX2於排程通道SCH所接收之傳送端序列以及於回應通道ECH所發送之傳送端序列;
第2G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傳送端TX3於排程通道SCH所接收之傳送端序列以及於回應通道ECH所發送之傳送端序列;
第2H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傳送端TX4於排程通道SCH所接收之傳送端序列以及於回應通道ECH所發送之傳送端序列;
第3圖係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至第六實施例之D2D使用者裝置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資源排程方法之流程圖;以及
第5圖係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資源排程方法之流程圖。
【0014】
以下將透過實施方式來解釋本發明之內容。本發明提供一種裝置對裝置(device to device;D2D)使用者裝置及其資源排程方法。須說明者,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實施。因此,有關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且本案所請求之範圍,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除此之外,於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且以下圖式中各元件間之尺寸關係僅為求容易瞭解,非用以限制實際比例。
【0015】
本發明之D2D使用者裝置係適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且具有裝置對裝置直接通訊之功能。本發明所涉及之無線通訊系統可為符合長期演進技術( Long Term Evolution;LTE)無線通訊系統或其他例如採用正交分頻多工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OFDMA)通訊技術下之無線通訊系統。
【0016】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如第1A圖所示,其描繪一區域中具有兩個接收端RX1、RX2及兩個傳送端TX1、TX2。接收端 RX1、RX2及傳送端TX1、TX2行成一網路拓樸。接收端RX1可接收到傳送端TX1、TX2所傳送的訊號,而接收端RX2只能接收到傳送端TX2 所傳送的訊號。詳言之,傳送端TX1可能不在接收端 RX2的訊號涵蓋範圍內,或者兩者間因地理環境的關係阻擋了訊號傳輸。接收端RX1、RX2及傳送端TX1、TX2皆為本發明之D2D使用者裝置。
【0017】
接收端RX1藉由自傳送端TX1、TX2接收資源要求訊息,以得知傳送端TX1、TX2進行資料傳輸所需之無線電資源以及傳送端TX1、TX2之傳送端索引值(例如:連線識別碼)。於得知傳送端TX1、TX2所需之無線電資源及傳送端索引值後,接收端 RX1、RX2產生並儲存傳送端TX1、TX2之資源需求資訊以及優先值。於本實施例中,傳送端TX1、TX2之優先值係基於傳送端TX1、TX2之傳送端索引值大小所決定,且傳送端索引值較小者具有較小優先值,舉例而言,傳送端TX1之優先值為1,而傳送端TX2之優先值為2。於本實施例後續說明中,優先值較小之傳送端得以被優先安排資源區塊組。
【0018】
類似地,接收端RX2藉由自傳送端TX2接收資源要求訊息,以得知傳送端TX2進行資料傳輸所需之無線電資源以及傳送端TX2之傳送端索引值。於得知傳送端TX2所需之無線電資源及傳送端索引值後,接收端 RX2產生並儲存傳送端TX2之資源需求資訊以及優先值。此外,接收端 RX1、RX2更儲存複數傳送端序列。傳送端TX1、TX2之傳送端索引值對應至該等傳送端序列間其中之一,故傳送端TX1與傳送端序列TS1相關聯,而傳送端TX2與傳送端序列TS2相關聯。該等傳送端序列係為彼此正交的序列,或者彼此可被分辨的序列,例如:Zadoff-Chu序列。須說明者,於本實施例中,接收端係藉由自傳送端接收資源要求訊息,以得知傳送端進行資料傳輸所需之無線電資源以及其傳送端索引值。然而,於其他實施例中,接收端可藉由其所連線之基地台得知其周遭傳送端所需之無線電資源及其傳送端索引值。
【0019】
於本實施例中,無線電資源的單位可為LTE無線通訊系統所定義之資源區塊(resource block),或類似LTE 無線通訊系統所定義的資源區塊。資源區塊係由時間軸及頻率軸的特定區間所構成。由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輕易瞭解資源區塊的組成,故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0020】
無線通訊系統定義一排程通道SCH、一回應通道ECH及複數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i。舉例而言,如第1B圖所示,排程通道SCH包含6個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6,以及回應通道ECH包含6個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6 。排程通道SCH係與回應通道ECH相互對應,即SRB1對應ERB1,SRB2對應ERB2,以此類推。排程通道SCH與回應通道ECH係隨著時間交錯地出現,且兩者可位於相同頻帶或不同頻帶。舉例而言,排程通道SCH與回應通道ECH係交錯地出現於不同的子訊框中,且於各自的子訊框中兩者所佔之頻帶可相同或不同。
【0021】
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6分別對應至6個不同的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i,以及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i包含複數資源區塊。舉例而言,各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i包含10個資料資源區塊DRB1~DRB10,而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6分別對應至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DRBS_6 。該等資料資源區塊組彼此可為相鄰的或分散的。須說明者,上述排程通道SCH所包含之排程資源區塊的數目、回應通道ECH所包含之回應資源區塊的數目、資料資源區塊組之數目及各資料資源區塊組所包含之資源區塊的數目僅用以舉例說明,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0022】
於第1A圖之網路拓樸中,網路拓樸之最大最遠躍程(hop)數為3(即2N+1,其中N= 1),因此,本實施例之接收端 RX1、RX2需進行2次(N+1次)的資源排程程序。接收端RX1、RX2及傳送端TX1、TX2係透過各自所連線之基地台(圖未繪示)連線至一後端網路伺服器(圖未繪示)。後端網路伺服器係決定最大最遠躍程數2N+1,且通知傳送端TX1、TX2及接收端RX1、RX2。
【0023】
接收端 RX1根據傳送端TX1、TX2之資源需求資訊以及優先值進行第一資源排程程序。在此假設傳送端TX1需要兩個資料資源區塊組進行資料傳輸,而傳送端TX2需要三個資料資源區塊組進行資料傳輸。因此,接收端RX1透過排程通道SCH之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6告知傳送端TX1、TX2第一資源排程程序之第一資源排程結果。類似地,接收端 RX2根據傳送端TX2之資源需求資訊以及優先值進行第一資源排程程序,並透過排程通道SCH之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6告知傳送端TX2第一資源排程程序之第一資源排程結果。
【0024】
如同先前所述,優先值較小之傳送端得以被優先安排資源區塊組,即優先值越小優先順序越高。因此,接收端會先將編號較小之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i先安排給優先值較小之傳送端。如第1C圖所示,第一資源排程程序之第一資源排程結果中,接收端RX1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DRBS_2安排給傳送端TX1,而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3~DRBS_5安排給傳送端TX2。因此,接收端 RX1於排程通道SCH之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而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S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2。另一方面,第一資源排程程序之第一資源排程結果中,接收端RX2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DRBS_3安排給傳送端TX2。因此,接收端 RX2於排程通道SCH之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
【0025】
隨後,如第1D圖所示,傳送端TX1係於排程通道SCH之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以及於排程通道SCH之排程資源區塊SRB3~S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接著,傳送端TX1透過回應通道ECH發送其於排程通道SCH所收到的傳送端序列,即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E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2。類似地,傳送端TX2係於排程通道SCH之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3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接著,傳送端TX2透過回應通道ECH發送其於排程通道SCH所收到的傳送端序列,即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
【0026】
接著,接收端 RX1進行一第二資源排程程序,判斷回應通道ECH中的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6是否存在兩個以上的傳送端序列。若有,則代表有相同的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i同時安排給傳送端TX1、TX2,故需進一步地根據傳送端TX1、TX2之優先值,調整發送傳送端序列TS1、TS2之排程資源區塊。反之,接收端RX1無需進行調整。於本實施例中,接收端RX1於回應通道ECH中之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2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2,因此接收端 RX1進一步地判斷傳送端TX1之優先值小於傳送端TX2之優先值,故決定保持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DRBS_2安排給傳送端TX1。然後,接收端 RX1根據第二資源排程程序之第二資源排程結果,依舊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DRBS_2安排給傳送端TX1,而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3~DRBS_5安排給傳送端TX2。最後,接收端RX1於排程通道SCH之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而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S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2。
【0027】
另一方面,接收端 RX2亦進行第二資源排程程序,判斷回應通道ECH中的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6是否存在兩個以上的傳送端序列。於本實施例中,接收端 RX2亦於回應通道ECH中之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2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2,因此接收端 RX2進一步地判斷傳送端TX2之優先值大於傳送端TX1之優先值,故需調整第一資源排程程序之第一資源排程結果,而跳過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DRBS_2,將編號較大的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3~DRBS_5安排給傳送端TX2。然後,接收端RX2根據第二資源排程程序之第二資源排程結果,於排程通道SCH之排程資源區塊SRB3~S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2。
【0028】
據此,傳送端TX1可根據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之傳送端序列TS1使用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DRBS_2進行資料傳輸,而傳送端TX2可根據排程資源區塊SRB3~SRB5之傳送端序列TS2使用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3~DRBS_5進行資料傳輸。由此可知,本發明藉由上述第一資源排程程序及第二資源排程序,將編號較大的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i安排給優先值較大的傳送端,故可避免接收端RX1、RX2將相同的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i同時安排給傳送端TX1、TX2。
【0029】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如第2A圖所示,其描繪一區域中具有三個接收端RX1、RX2、RX3及四個傳送端TX1、TX2、TX3、TX4。接收端 RX1可接收到傳送端TX1、TX2所傳送的訊號,接收端RX2可接收到傳送端TX2、TX3所傳送的訊號、接收端 RX3可接收到傳送端TX3、TX4所傳送的訊號。接收端RX1、RX2、RX3及傳送端TX1、TX2、TX3、TX4皆為本發明之D2D使用者裝置。
【0030】
於第2A圖之網路拓樸中,最大最遠躍程數為5(即2N+1,其中N=2),因此,本實施例之接收端RX1、RX2、RX3需進行3次( N+1次)的資源排程程序。為簡化敘述,以下描述係搭配第2B-2H圖分別針對各接收端 RX1、RX2、RX3及各傳送端TX1、TX2、TX3、TX4於各資源排程程序階段中之排程通道SCH及回應通道ECH進行說明。再者,在此假設傳送端TX1、TX2、TX3、TX4分別需要2、1、2、1個資料資源區塊組進行資料傳輸,而傳送端TX1、TX2、TX3、TX4之優先值分別為1、2、3、4。
【0031】
首先,參考第2B圖,於第一資源排程程序中,接收端 RX1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DRBS_2安排給傳送端TX1,而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3安排給傳送端TX2。然後,接收端 RX1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而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隨後,接收端 RX1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2,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3,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TS3。
【0032】
接著,於第二資源排程程序中,接收端 RX1判斷各回應資源區塊是否包含兩個以上之傳送端序列,並根據傳送端序列所對應之傳送端之優先值,調整於排程資源區塊所發送之傳送端序列。因此,於第二資源排程程序中,接收端RX1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DRBS_2安排給傳送端TX1,而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3安排給傳送端TX2。然後,接收端RX1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而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隨後,接收端 RX1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4、E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
【0033】
最後,於第三資源排程程序中,接收端 RX1判斷各回應資源區塊皆只有一個傳送端序列,保持第二資源排程程序之第二資源排程結果,依舊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DRBS_2安排給傳送端TX1,而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3安排給傳送端TX2,並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而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
【0034】
參考第2C圖,於第一資源排程程序中,接收端 RX2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安排給傳送端TX2,而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2~DRBS_3安排給傳送端TX3。然後,接收端 RX2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發送傳送端序列TS2,而於排程資源區塊SRB2~S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3。隨後,接收端 RX2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2、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3,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TS3、TS4。
【0035】
接著,於第二資源排程程序中,接收端 RX2判斷各回應資源區塊是否包含兩個以上之傳送端序列,並根據傳送端序列所對應之傳送端之優先值,調整於排程資源區塊所發送之傳送端序列。因此,於第二資源排程程序中,接收端RX2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3安排給傳送端TX2,而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4~DRBS_5安排給傳送端TX3。然後,接收端RX2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而於排程資源區塊SRB4~S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3。隨後,接收端 RX2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4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TS4,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
【0036】
最後,於第三資源排程程序中,接收端 RX2判斷各回應資源區塊是否包含兩個以上的傳送端序列,並根據傳送端之優先值,判斷是否需調整發送傳送端序列之排程資源區塊。由於傳送端TX2之優先值小於傳送端TX3之優先值且傳送端TX3之優先值小於傳送端TX4之優先值,故接收端 RX2保持第二資源排程程序之第二資源排程結果,依舊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3安排給傳送端TX2,而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4~DRBS_5安排給傳送端TX3,並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而於排程資源區塊SRB4~ S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3。
【0037】
參考第2D圖,於第一資源排程程序中,接收端 RX3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DRBS_2安排給傳送端TX3,而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3安排給傳送端TX4。然後,接收端 RX3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3,而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4。隨後,接收端 RX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TS4。
【0038】
接著,於第二資源排程程序中,接收端 RX3判斷各回應資源區塊是否包含兩個以上之傳送端序列,並根據傳送端序列所對應之傳送端之優先值,調整於排程資源區塊所發送之傳送端序列。因此,於第二資源排程程序中,接收端RX3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2~DRBS_3安排給傳送端TX3,而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4安排給傳送端TX4。然後,接收端RX3於排程資源區塊SRB2~S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3,而於排程資源區塊SRB4發送傳送端序列TS4。隨後,接收端 RX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4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TS4,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
【0039】
最後,於第三資源排程程序中,接收端 RX3判斷各回應資源區塊是否包含兩個以上的傳送端序列,並根據傳送端之優先值,判斷是否需調整發送傳送端序列之排程資源區塊。由於傳送端TX2之優先值小於傳送端TX3之優先值且傳送端TX3之優先值小於傳送端TX4之優先值,故接收端 RX3調整第二資源排程程序之第二資源排程結果,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4~DRBS_5安排給傳送端TX3,而將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6安排給傳送端TX4,並於排程資源區塊SRB4~S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3,而於排程資源區塊SRB6發送傳送端序列TS4。
【0040】
參考第2E圖,因應接收端RX1之第一資源排程結果,傳送端TX1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接著,傳送端TX1透過回應通道ECH發送其於排程通道SCH所收到的傳送端序列,即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
【0041】
隨後,因應接收端RX1之第二資源排程結果,傳送端TX1依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同樣地,傳送端TX1透過回應通道ECH發送其於排程通道SCH所收到的傳送端序列,即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最後,因應接收端RX1之第三資源排程結果,傳送端TX1再次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
【0042】
參考第2F圖,因應接收端RX1、RX2之第一資源排程結果,傳送端TX2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2,於排程資源區塊SRB2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3,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TS3。接著,傳送端TX2透過回應通道ECH發送其於排程通道SCH所收到的傳送端序列,即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發送傳送端序列TS1、TS2,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TS3,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TS3。
【0043】
隨後,因應接收端RX1、RX2之第二資源排程結果,傳送端TX2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4~S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接著,傳送端TX2透過回應通道ECH發送其於排程通道SCH所收到的傳送端序列,即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4~E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3。最後,因應接收端RX1、RX2之第三資源排程結果,傳送端TX2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4~S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
【0044】
參考第2G圖,因應接收端RX2、RX3之第一資源排程結果,傳送端TX3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TS3,於排程資源區塊S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同時接收傳送端序列TS3、TS4。接著,傳送端TX3透過回應通道ECH發送其於排程通道SCH所收到的傳送端序列,即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發送傳送端序列TS2、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3,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3、TS4。
【0045】
隨後,因應接收端RX2、RX3之第二資源排程結果,傳送端TX3於排程資源區塊S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TS3,於排程資源區塊SRB4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TS4,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接著,傳送端TX3透過回應通道ECH發送其於排程通道SCH所收到的傳送端序列,即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4發送傳送端序列TS3、TS4,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3。最後,因應接收端RX2、RX3之第三資源排程結果,傳送端TX3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於排程資源區塊SRB4~S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6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4。
【0046】
參考第2H圖,因應接收端RX3之第一資源排程結果,傳送端TX4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4。接著,傳送端TX4透過回應通道ECH發送其於排程通道SCH所收到的傳送端序列,即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3,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4。
【0047】
隨後,因應接收端RX3之第二資源排程結果,傳送端TX4於排程資源區塊SRB2~SRB3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4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4。接著,傳送端TX3透過回應通道ECH發送其於排程通道SCH所收到的傳送端序列,即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E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3,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4發送傳送端序列TS4。最後,因應接收端RX3之第三資源排程結果,傳送端TX4於排程資源區塊SRB4~S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6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4。
【0048】
據此,傳送端TX1可根據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之傳送端序列TS1使用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1~DRBS_2進行資料傳輸,傳送端TX2可根據排程資源區塊SRB3之傳送端序列TS2使用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3進行資料傳輸,傳送端TX3可根據排程資源區塊SRB4~SRB5之傳送端序列TS3使用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4~DRBS_5進行資料傳輸,以及傳送端TX4可根據排程資源區塊SRB6之傳送端序列TS4使用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6進行資料傳輸。由此可知,本發明經由上述第一至第三資源排程程序,則可避免接收端RX1、RX2,RX3將相同的資料資源區塊組DRBS_i同時安排不同的傳送端。
【0049】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如第3圖所示,其係一D2D使用者裝置1之示意圖。D2D 使用者裝置1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且包含一儲存器11、一處理器13及一收發器15。儲存器11儲存複數傳送端之複數資源需求資訊、複數優先值及複數傳送端序列。各傳送端之資源需求資訊係指示其傳送資料所需之無線電資源。處理器13電性連接至儲存器11及收發器15。如同前述實施例所述,無線通訊系統定義排程通道、回應通道及複數資料資源區塊組。排程通道包含複數排程資源區塊,以及回應通道包含複數回應資源區塊。排程通道與回應通道相互對應,該等排程資源區塊與該等資料資源區塊組相互對應。
【0050】
具體而言,D2D使用者裝置1位於一網路拓樸中,其包含複數傳送端及複數接收端。這些接收端及傳送端皆為D2D使用者裝置,其與D2D 使用者裝置1具有相同功能。網路拓樸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hop)數為2N+1,N為一自然數。於本實施例中,最大最遠躍程數為3,故N為1。D2D 使用者裝置1係為一接收端,其可為第一實施例之接收端RX1及RX2任一者。
【0051】
處理器13根據各傳送端之資源需求資訊及優先值,產生一第一資源排程結果。隨後,處理器13根據第一資源排程結果,透過收發器15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舉例而言,當D2D 使用者裝置1為第一實施例之接收端RX1,處理器13係透過收發器15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 SRB3~S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2。隨後,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5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舉例而言,當D2D 使用者裝置1為第一實施例之接收端RX1,處理器13係透過收發器15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2同時接收傳送端序列TS1、TS2,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 ERB3~ERB5接收傳送端序列TS2。
【0052】
接著,處理器13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二資源排程結果,並根據第二資源排程結果,透過收發器15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舉例而言,當D2D 使用者裝置1為第一實施例之接收端RX1,處理器13係透過收發器15於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 SRB3~S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2。
【0053】
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亦請參考第3圖。不同於第三實施例, D2D使用者裝置1位於網路拓樸中,且此網路拓樸具有最大最遠躍程數為2N+1,且N大於1。於本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除了執行第三實施例所述之操作外,更執行下列操作N-1次,且i為2至N: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i+1資源排程結果;以及根據該第i+1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0054】
以D2D使用者裝置1為第二實施例之接收端RX2且N= 2作為例子,處理器13根據各傳送端之資源需求資訊及優先值,產生一第一資源排程結果,並根據第一資源排程結果,透過收發器15於排程資源區塊 SRB1發送傳送端序列TS2,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2~S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3。隨後,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5於回應資源區塊 ERB1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2、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3,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 ERB3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TS3、TS4。
【0055】
接著,處理器13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二資源排程結果,並根據第二資源排程結果,透過收發器15於排程資源區塊S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4~S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3。之後,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5於回應資源區塊 ERB1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 TS2、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4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TS4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最後,處理器13 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三資源排程結果,並根據該第三資源排程結果,透過收發器15於排程資源區塊 S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以及於排程資源區塊SRB4~S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3。
【0056】
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13除了更執行前述操作N-1次外,更可多執行M次前述操作。M為一調整數且為一自然數。換言之,處理器13更執行下列操作N+M-1次且i為2至N+M: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i+1資源排程結果;以及根據該第i+1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0057】
調整數M可由後端網路伺服器決定,並通知各傳送端及各接收端,或者由處理器13執行一調整程序,以決定調整數M。舉例而言,後端網路伺服器可根據網路拓樸中具有處於高速移動之D2D使用者裝置,決定調整數M,以避免當高速移動之D2D 使用者裝置造成最大最遠躍程數改變時,接收端執行資源排程程序次數的不足,而無法適當地安排無線電資源給傳送端。此外,於調整程序中,處理器13亦可判斷本身或周遭的 D2D使用者裝置處於高速移動狀態,決定調整數M,並透過後端網路伺服器通知各傳送端及各接收端。
【0058】
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亦請參考第3圖。於本實施例中,最大最遠躍程數為3,故N為1。D2D 使用者裝置1係為一傳送端,其可為第一實施例之接收端TX1及TX2任一者。處理器13執行下列操作:(a)透過收發器15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b)透過收發器15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其中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傳送之該等傳送端序列與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相同;以及(c)再次透過收發器15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0059】
以第一實施例之接收端TX2為例,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5自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TS2,以及自排程資源區塊SRB3~SRB4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接著,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5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E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1、TS2,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E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2。最後,處理器13再次透過收發器15自排程資源區塊SRB1~S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1,以及自排程資源區塊SRB3~S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
【0060】
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亦請參考第3圖。不同於第五實施例,D2D使用者裝置1位於一網路拓樸中,此網路拓樸具有最大最遠躍程數為2N+1,且N大於1。於本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除了執行第四實施例所述之(a)-(c)操作外,更於執行(c)操作後,重覆執行(b)操作及(c)操作N-1次。
【0061】
以D2D 使用者裝置1為第二實施例之傳送端TX3且N=2作為例子,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5自排程資源區塊SRB1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TS3,自排程資源區塊S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以及自排程資源區塊SRB3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TS4。接著,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5於回應資源區塊ERB1發送傳送端序列TS1、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3,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3、TS4。
【0062】
隨後,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5自排程資源區塊SRB2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自排程資源區塊SRB3同時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TS3,自排程資源區塊SRB4同時到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TS4以及自排程資源區塊S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接著,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5於回應資源區塊ERB2發送傳送端序列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3發送傳送端序列TS2、TS3,於回應資源區塊ERB4發送傳送端序列TS3、TS4,以及於回應資源區塊ERB5發送傳送端序列TS3。最後,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5自排程資源區塊SRB3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2,自排程資源區塊SRB3~SRB4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3,以及自排程資源區塊SRB5接收到傳送端序列TS4。
【0063】
類似地,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13除了更執行前述操作N-1次外,更可多執行前述操作M次。M為一調整數且為一自然數。換言之,處理器13 更於執行(c)操作後,重覆執行(b)操作及(c)操作N+M-1次。如同前面所述,調整數M可由後端網路伺服器決定,並通知各傳送端及各接收端,或者由處理器13執行一調整程序,以決定調整數M。
【0064】
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如第4圖所示,其係為一資源排程方法之流程圖。資源排程方法用於一D2D 使用者裝置,例如:第一實施例之接收端RX1、RX2任一者。D2D使用者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且位於一網路拓樸中網路拓樸包含複數傳送端及複數接收端。D2D使用者裝置係為該等接收端其中之一。D2D使用者裝置包含一收發器、一儲存器及一處理器。儲存器儲存該等傳送端之複數資源需求資訊與複數優先值及複數傳送端序列。各傳送端對應至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無線通訊系統定義一排程通道、一回應通道及複數資料資源區塊組。排程通道包含複數排程資源區塊,以及回應通道包含複數回應資源區塊。排程通道與回應通道相互對應,該等排程資源區塊與該等資料資源區塊組相互對應。資源排程方法係由處理器所執行。
【0065】
首先,於步驟401中,根據各傳送端之資源需求資訊及優先值,產生一第一資源排程結果。接著,於步驟403中,根據第一資源排程結果,透過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然後,於步驟405中,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0066】
之後,於步驟407中,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二資源排程結果。接著,於步驟409中,根據第二資源排程結果,透過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0067】
此外,於其他實施例中,網路拓樸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數為2N+1且N為一自然數。本發明之資源排程方法可更包含下列步驟且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步驟N-1次,i為2至N:透過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i+1資源排程結果;根據第i+1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0068】
此外,於其他實施例中,網路拓樸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數為2N+1,且N為一自然數。本發明之資源排程方法可更包含下列步驟且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步驟N+M-1次,M為一調整數且為一自然數,i為2至N+M:透過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i+1資源排程結果;以及根據第i+1資源排程結果,透過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0069】
除了上述步驟,本實施例的資源排程方法亦能執行前述實施例所描述的所有操作及具備所對應的所有功能,且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了解本實施例的資源排程方法如何基於前述實施例的揭露內容執行此等操作及具備此等功能,於此不再贅述。
【0070】
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如第5圖所示,其係為一資源排程方法之流程圖。資源排程方法用於一D2D使用者裝置。D2D使用者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且位於一網路拓樸中。網路拓樸包含複數傳送端及複數接收端。該D2D使用者裝置係為該等傳送端其中之一,例如:第一實施例之傳送端TX1、TX2任一者。D2D使用者裝置包含一收發器、一儲存器及一處理器。儲存器儲存該等傳送端之複數傳送端序列。無線通訊系統定義一排程通道、一回應通道及複數資料資源區塊組。排程通道包含複數排程資源區塊,以及回應通道包含複數回應資源區塊。排程通道與回應通道相互對應,該等排程資源區塊與該等資料資源區塊組相互對應。資源排程方法係由處理器所執行。
【0071】
首先,於步驟501中,透過收發器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接著,於步驟503中,透過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傳送之該等傳送端序列與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相同。隨後,於步驟505中,再次透過收發器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0072】
於其他實施例中,網路拓樸包含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數為2N+1,且N為一自然數。本發明之資源排程方法可更包含下列步驟:於步驟505後,重覆執行N-1次步驟503及步驟505。
【0073】
於其他實施例中,D2D使用者裝置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數為2N+1,且N為一自然數。本發明之資源排程方法可更包含下列步驟:於步驟505後,重覆執行N+M-1次步驟503及步驟505。M為一調整數且為一自然數。
【0074】
除了上述步驟,本實施例的資源排程方法亦能執行前述實施例所描述的所有操作及具備所對應的所有功能,且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了解本實施例的資源排程方法如何基於前述實施例的揭露內容執行此等操作及具備此等功能,於此不再贅述。
【0075】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資源排程機制適用於採用OFDMA通訊技術下之無線通訊系統,使得D2D使用者裝置基於時頻二維競爭方式,以分散式的方式取得與鄰近D2D使用者裝置直接通訊的無線電資源。據此,相較於習知純分散式的競爭排程機制,本發明能減少閒置時間並提高頻譜使用效率,進而提升服務品質。
【0076】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Claims (24)

  1. 【第1項】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裝置對裝置(device-to-device;D2D)使用者裝置,該無線通訊系統定義一排程通道、一回應通道及複數資料資源區塊組,該排程通道包含複數排程資源區塊,該回應通道包含複數回應資源區塊,該排程通道與該回應通道相互對應,該等排程資源區塊與該等資料資源區塊組相互對應,該D2D 使用者裝置位於一網路拓樸中,該網路拓樸包含複數傳送端及複數接收端,該D2D使用者裝置係為該等接收端其中之一,該D2D使用者裝置包含:
      一收發器;
      一儲存器,用以儲存該等傳送端之複數資源需求資訊與複數優先值,以及複數傳送端序列,各該傳送端對應至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及該儲存器,且用以執行下列操作:
        根據各該傳送端之該資源需求資訊及該優先值,產生一第一資源排程結果;
        根據該第一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二資源排程結果;以及
        根據該第二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2. 【第2項】
    如請求項1所述之D2D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網路拓樸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hop)數為2N+1,N為一自然數,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操作N-1次,i為2至N:
      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i+1資源排程結果;以及
      根據該第i+1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3. 【第3項】
    如請求項2所述之D2D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連線至一後端網路伺服器,該後端網路伺服器決定該最大最遠躍程數,且通知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該最大最遠躍程數。
  4. 【第4項】
    如請求項1所述之D2D使用者裝置,其中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hop)數為2N+1,N為一自然數,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操作N+M-1次,M為一調整數且為一自然數,i為2至N+M:
      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i+1資源排程結果;以及
      根據該第i+1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5. 【第5項】
    如請求項4所述之D2D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連線至一後端網路伺服器,該後端網路伺服器決定該最大最遠躍程數及該調整數,且通知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該最大最遠躍程數及該調整數。
  6. 【第6項】
    如請求項4所述之D2D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執行一調整程序,以決定該調整數。
  7. 【第7項】
    一種用於一裝置對裝置(device-to-device;D2D)使用者裝置之資源排程方法,該D2D使用者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且位於一網路拓樸中,該網路拓樸包含複數傳送端及複數接收端,該D2D使用者裝置係為該等接收端其中之一且包含一收發器、一儲存器及一處理器,該儲存器儲存該等傳送端之複數資源需求資訊與複數優先值及複數傳送端序列,各該傳送端對應至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該無線通訊系統定義一排程通道、一回應通道及複數資料資源區塊組,該排程通道包含複數排程資源區塊,該回應通道包含複數回應資源區塊,該排程通道與該回應通道相互對應,該等排程資源區塊與該等資料資源區塊組相互對應,該資源排程方法由該處理器所執行且包含下列步驟:
      根據各該傳送端之該資源需求資訊及該優先值,產生一第一資源排程結果;
      根據該第一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二資源排程結果;以及
      根據該第二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8. 【第8項】
    如請求項7所述之資源排程方法,其中該網路拓樸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hop)數為2N+1,N為一自然數,該資源排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且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步驟N-1次,i為2至N:
      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i+1資源排程結果;以及
      根據該第i+1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9. 【第9項】
    如請求項8所述之資源排程方法,其中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連線至一後端網路伺服器,該後端網路伺服器決定該最大最遠躍程數,且通知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該最大最遠躍程數。
  10. 【第10項】
    如請求項7所述之資源排程方法,其中該網路拓樸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數為2N+1,N為一自然數,該資源排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且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步驟N+M-1次,M為一調整數且為一自然數,i為2至N+M:
      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根據自該等回應資源區塊所接收之該等傳送端序列及該等優先值,產生一第i+1資源排程結果;以及
      根據該第i+1資源排程結果,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11. 【第11項】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資源排程方法,其中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連線至一後端網路伺服器,該後端網路伺服器決定該最大最遠躍程數及該調整數,且通知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該最大最遠躍程數及該調整數。
  12. 【第12項】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資源排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執行一調整程序,以決定該調整數。
  13. 【第13項】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裝置對裝置(device-to-device;D2D)使用者裝置,該無線通訊系統定義一排程通道、一回應通道及複數資料資源區塊組,該排程通道包含複數排程資源區塊,該回應通道包含複數回應資源區塊,該排程通道與該回應通道相互對應,該等排程資源區塊與該等資料資源區塊組相互對應,該D2D 使用者裝置位於一網路拓樸中,該網路拓樸包含複數傳送端及複數接收端,該D2D使用者裝置係為該等傳送端其中之一,該D2D使用者裝置包含:
      一收發器;
      一儲存器,用以儲存複數傳送端序列,該D2D使用者裝置對應至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
      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及該儲存器,且用以執行下列操作:
        (a)透過該收發器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b)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傳送之該等傳送端序列與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相同;以及
        (c)再次透過該收發器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14. 【第14項】
    如請求項13所述之D2D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網路拓樸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hop)數為2N+1,N為一自然數,該處理器於執行操作(c)後,更重覆執行N-1次操作(b)及操作(c)。
  15. 【第15項】
    如請求項14所述之D2D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連線至一後端網路伺服器,該後端網路伺服器決定該最大最遠躍程數,且通知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該最大最遠躍程數。
  16. 【第16項】
    如請求項13所述之D2D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網路拓樸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數為2N+1,N為一自然數,該處理器於執行操作(c)後,更重覆執行N+M-1次操作(b)及操作(c),M為一調整數且為一自然數。
  17. 【第17項】
    如請求項16所述之D2D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連線至一後端網路伺服器,該後端網路伺服器決定該最大最遠躍程數及該調整數,且通知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該最大最遠躍程數及該調整數。
  18. 【第18項】
    如請求項16所述之D2D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執行一調整程序,以決定該調整數。
  19. 【第19項】
    一種用於一裝置對裝置(device-to-device;D2D)使用者裝置之資源排程方法,該 D2D使用者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且位於一網路拓樸中,該網路拓樸包含複數傳送端及複數接收端,該D2D使用者裝置係為該等傳送端其中之一且包含一收發器、一儲存器及一處理器,該儲存器儲存複數傳送端序列,該D2D使用者裝置對應至該等傳送端序列其中之一,該無線通訊系統定義一排程通道、一回應通道及複數資料資源區塊組,該排程通道包含複數排程資源區塊,該回應通道包含複數回應資源區塊,該排程通道與該回應通道相互對應,該等排程資源區塊與該等資料資源區塊組相互對應,該資源排程方法由該處理器所執行且包含下列步驟:
        (a)透過該收發器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b)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分別發送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於該等回應資源區塊傳送之該等傳送端序列與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相同;以及
        (c)再次透過該收發器自該等排程資源區塊分別接收該等傳送端序列至少其中之一。
  20. 【第20項】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資源排程方法,其中該網路拓樸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hop)數為2N+1,N為一自然數,該資源排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於步驟(c)後,更重覆執行N-1次步驟(a)及步驟(b)。
  21. 【第21項】
    如請求項20所述之資源排程方法,其中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連線至一後端網路伺服器,該後端網路伺服器決定該最大最遠躍程數,且通知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該最大最遠躍程數。
  22. 【第22項】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資源排程方法,其中該網路拓樸具有一最大最遠躍程數為2N+1,N為一自然數,該資源排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於步驟(c)後,更重覆執行N+M-1次步驟(b)及步驟(c),M為一調整數且為一自然數。
  23. 【第23項】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資源排程方法,其中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連線至一後端網路伺服器,該後端網路伺服器決定該最大最遠躍程數及該調整數,且通知該等傳送端及該等接收端該最大最遠躍程數及該調整數。
  24. 【第24項】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資源排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執行一調整程序,以決定該調整數。
TW104107481A 2014-03-14 2015-03-10 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及其資源排程方法 TWI5711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53023P 2014-03-14 2014-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6089A true TW201536089A (zh) 2015-09-16
TWI571157B TWI571157B (zh) 2017-02-11

Family

ID=54070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7481A TWI571157B (zh) 2014-03-14 2015-03-10 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及其資源排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54410B2 (zh)
CN (1) CN104918255A (zh)
TW (1) TWI5711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3251A1 (ja) * 2015-04-09 2016-10-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TWI654892B (zh) * 2016-11-28 2019-03-2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基地台及其跨協定層睡眠排程方法
CN108471608B (zh) * 2017-02-23 2021-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9905435A (zh) 2017-12-08 2019-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订阅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0839301B (zh) * 2018-08-16 2021-09-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7883B2 (en) * 2009-03-23 2012-01-3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in mixed device-to-device and cellular environment
US8194541B2 (en) * 2009-05-29 2012-06-0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collaborative reply over an ad-hoc mesh network
JP5449577B2 (ja) * 2010-02-02 2014-03-19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セルラ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配置構造
WO2011147462A1 (en) * 2010-05-28 2011-12-0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EP2601803B1 (en) * 2010-08-04 2014-11-19 Nokia Corporation A resol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contention in a device-to-device cellular reuse system
US9265078B2 (en) * 2011-05-02 2016-02-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3075340A1 (en) 2011-11-25 2013-05-3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Radio resource sharing and contention scheme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hite space spectrum bands
US9407302B2 (en) * 2012-12-03 2016-08-02 Intel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method for requesting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JP2016506176A (ja) * 2012-12-28 2016-02-25 コニンクリーケ・ケイピーエヌ・ナムローゼ・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多重事業者デバイス間マルチキャスティングまたはブロードキャスティング通信
CN110380980A (zh) * 2013-02-22 2019-10-25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接入网络选择和流量路由的系统和方法
US20150092656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to support device to device broadcast and groupcast
US9730174B2 (en) * 2014-02-27 2017-08-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 scheduling assignment signal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n apparatus thereof
WO2015142141A1 (en) * 2014-03-21 2015-09-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ention-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 power d2d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54410B2 (en) 2017-01-24
US20150264716A1 (en) 2015-09-17
CN104918255A (zh) 2015-09-16
TWI571157B (zh) 2017-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02543B1 (ko) D2d 통신을 위한 d2d 데이터 자원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771085B (zh) 参考信号、消息的传输方法、传输资源确定方法和装置
JP6957835B2 (ja) 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US20220078065A1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TWI571153B (zh) 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
JP2023002658A (ja) リソース場所を示し、それを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デバイス、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EP361476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aveform selection and adaptation
US964848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open discovery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TWI571157B (zh) 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及其資源排程方法
CN103718600A (zh) 用于在免许可频带上竞争的蜂窝簇的信令和进程设计
WO2015190315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5190517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158572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667284B2 (e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node of scheduling radio resources
WO2015166792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600117B1 (ja) 移動通信方法
US201703670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nd Processing Proximity Servic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JP6426759B2 (ja) リソース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21517793A (ja) Harq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12714499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JP571559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6941298A (zh) 用于低等待时间应用的无线网络配置
JP2023524891A (ja) リソース決定方法及び装置
WO2018033134A1 (zh) 资源确定方法、基站及移动台
WO2020143685A1 (zh) 发送同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