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1910A - 觸控裝置、處理器及其觸控訊號讀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裝置、處理器及其觸控訊號讀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1910A
TW201531910A TW103104006A TW103104006A TW201531910A TW 201531910 A TW201531910 A TW 201531910A TW 103104006 A TW103104006 A TW 103104006A TW 103104006 A TW103104006 A TW 103104006A TW 201531910 A TW201531910 A TW 2015319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oint
point
threshold
count value
current tou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4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0211B (zh
Inventor
Sheng-Po Wang
bo-wen Xiao
Yen-Lin Pan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103104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0211B/zh
Priority to CN201410080639.5A priority patent/CN104834417B/zh
Priority to US14/311,817 priority patent/US925632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31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1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0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02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2Monitoring battery levels, e.g. power saving mode being initiated when battery voltage goes below a certain lev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裝置、處理器及其觸控訊號讀取方法。觸控訊號讀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一當前觸碰點。判斷一空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空間門檻值、且一時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時間門檻值。若空間連續性小於空間門檻值、且時間連續性小於時間門檻值,則加入當前觸碰點於一暫存集合,並累加一計數值。依據計數值判斷是否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若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則進行一報點程序。

Description

觸控裝置、處理器及其觸控訊號讀取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觸控裝置、處理器及其觸控訊號讀取方法。
近年來觸控面板是一種新興的資訊輸入設備,因其原理為疊合在螢幕上操作,可實現攜帶方便與功能操作人性化之優點。而觸控面板可依據感應原理分成以下四類:光學式、聲波式、電容式、電阻式,當前以電容式觸控佔有大部分的市場。電容式觸控螢幕是由銦錫氧化物(ITO)透明導電薄膜所構成,透過手指接觸面板後於ITO電極間所產生的電容變化大小判斷手指的移動情形。觸碰前,透明電極間的寄生電容理想上為一固定電容值;而觸碰後,手指或導電物體構成迴路,將改變原有透明電極間的寄生電容。因此,若能偵測電容變動量,便可判斷是否有手指或導電物體接觸觸控面板表面。
摺疊式電容式觸控面板除了會受到周遭溫度、濕度等環境干擾的因素使ITO電容值不固定,另外一個最顯著的雜訊 產生源就是顯示器的電訊號。有鑒於此,必須了解干擾與雜訊的特性,並設計特殊的讀取與訊號濾波方法以解決誤報點的問題。
舉例來說,使用數位濾波器可達到降低雜訊的目的。數位濾波器係使用電荷轉移法(Charge transfer method)感測觸控面板互電容的變化。電荷轉移法本身就具有抗高頻雜訊之功能,這是由於雜訊大小的平均值為0,因此只要電荷累加周期長,累加的雜訊大小就會接近0。
然而,因顯示器掃描頻率多半為60Hz,其所產生的雜訊並不完全是高頻雜訊,也不一定會具有累加之後接近0的現象,因此市面上現有的讀取集成電路(IC)難以完全濾除此類雜訊,而造成大量誤報點的產生。
另一方面,當前技術也有提出使用差動感測電路消除雜訊影響的方法,差動感測的原理為利用觸控面板兩相鄰的感測電極,受到來自顯示器的雜訊大小相當接近,因此只要將兩相鄰的感測訊號相減,就可消除掉雜訊的影響。
然而,由於觸控面板的感測電極電容會因為製程變異而有所不同,當手指無觸碰時,由於兩電極電容值相當,受到的雜訊影響也相近,因此當手指觸碰時,兩相鄰的電極電容值會不相同,但受到的雜訊大小仍相接近,因此兩電流值相減後,雜訊會被消除掉,只有手指造成的電流值變化會透過電荷放大器放大,並轉換成電壓訊號以輸出。然而,對於非區域性雜散產生的信號難以適用此一方法。
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觸控裝置、處理器及其觸控訊號讀取方法,其利用當前觸碰點接收前所接收之前次觸碰點與當前觸碰點之間隔距離及間隔時間,以判斷是否當前觸碰點為誤報,以解決顯示面板在驅動時對電容式觸控薄膜造成的電磁干擾和雜訊現象。
根據本揭露之第一方面,提出一種觸控訊號讀取方法。觸控訊號讀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一當前觸碰點。判斷一空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空間門檻值、且一時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時間門檻值。若空間連續性小於空間門檻值、且時間連續性小於時間門檻值,則加入當前觸碰點於一暫存集合,並累加一計數值。依據計數值判斷是否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若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則進行一報點程序。
根據本揭露之一第二方面,提出一種觸控裝置。觸控裝置包括一觸控面板、一讀取單元、一處理器及一輸出單元。讀取單元用以接收觸控面板之一當前觸碰點及當前觸碰點接收前所接收之一前次觸碰點。處理器包括一邏輯判斷單元及一計算單元。邏輯判斷單元用以判斷一空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空間門檻值、且一時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時間門檻值。計算單元用以在空間連續性小於空間門檻值、且時間連續性小於時間門檻值時,加入前次觸碰點及當前觸碰點於一暫存集合,並累加一計數值。邏輯判斷單元更用以依據計數值判斷是否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輸出單元用以於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時,進行一報點程序。
根據本揭露之一第三方面,提出一種處理器。處理器耦接於一讀取單元及一輸出單元。讀取單元用以接收一觸控面板之一當前觸碰點及當前觸碰點接收前所接收之一前次觸碰點一當前觸碰點。處理器包括一邏輯判斷單元及一計算單元。邏輯判斷單元用以判斷一空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空間門檻值、且一時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時間門檻值。計算單元用以在空間連續性小於空間門檻值、且時間連續性小於時間門檻值時,加入當前觸碰點於一暫存集合,並累加一計數值。其中,邏輯判斷單元依據計數值判斷是否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輸出單元用以於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時,進行一報點程序。
為了對本揭露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800‧‧‧觸控裝置
110‧‧‧觸控面板
120‧‧‧讀取單元
130‧‧‧儲存單元
140‧‧‧處理器
141‧‧‧邏輯判斷單元
142‧‧‧計算單元
150‧‧‧輸出單元
160‧‧‧面板狀態感測裝置
170‧‧‧電池
P0-P3、P1’‧‧‧觸碰點
L2,3、L1,2‧‧‧間隔距離
X1、X2‧‧‧偏差距離
第1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0之方塊圖。
第2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的流程圖。
第3A~3B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的示意圖。
第4圖繪示第二實施例之訊號讀取方法的流程圖。
第5圖繪示第二實施例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的示意圖。
第6圖繪示繪示第三實施例之訊號讀取方法的流程圖。
第7A~7C圖繪示第三實施例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的示意圖。
第8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之觸控裝置800之方塊圖。
第9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之訊號讀取方法的流程圖。
第10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之校正程序的流程圖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0之方塊圖,觸控裝置100包括一觸控面板110、一讀取單元120、一儲存單元130、一處理器140及一輸出單元150。觸控裝置100係為具有觸控技術之各種電子裝置,例如是一智慧型手機或一平板電腦。觸控面板110用以接收使用者之一觸控訊號,例如是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或一電阻式觸控面板。讀取單元120用以接收與傳遞觸控面板110之觸控訊號,例如是一電路板上之走線或一訊號傳輸線。儲存單元130用以儲存各項資訊,例如是一記憶體、一硬碟、一記憶卡等可用以儲存各項資訊之裝置,也可為一遠端連線之存取裝置。處理器140包括一邏輯判斷單元141及一計算單元142。處理器140用以進行各種運算程序與控制程序,例如是一微處理晶片、一韌體電路或儲存複數組程式碼之一儲存媒體。邏輯判斷單元141用以進行各種邏輯判斷運算,計算單元142用以運算各種資料。輸出單元150用以輸出處理器140之處理結果,例如是一訊號走線、一顯示面板。
請參照第2圖,其繪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的流程圖。為了清楚說明上述各項元件的運作以及本實施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以下係搭配一流程圖詳細說明如下。然而,本案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均可瞭解,本實施例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並不侷限應用於第1圖之觸控裝置100,也不侷限於流程圖之各項步驟順序。此外,第2圖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可由一電腦程式來實現,而此電腦程式可以載入於一電腦程式產品中。電腦程式產品例如是可以儲存電腦程式之微處理晶片、韌體電路、儲存媒體或筆記型電腦。
首先,請同時參照第3A-3B圖,其繪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的示意圖。在步驟S210中,讀取單元120接收觸控面板110之當前觸碰點P1。
接著,於S220中,處理器140判斷一暫存集合中是否存有一前次觸碰點P2,若暫存集合中已存有前次觸碰點P2,則進入步驟S230,若暫存集合中未具有前次觸碰點P2,則回到步驟S210中。
在步驟S230中,如第3A圖所示,邏輯判斷單元141判斷一空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空間門檻值、且一時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時間門檻值。
其中,空間連續性為前次觸碰點P2與當前觸碰點P1之間隔距離。而時間連續性為接收前次觸碰點P2與當前觸碰點P1之間隔時間,或是一特定時間內(例如1秒鐘)所累計之讀取單元120所接收到的觸碰點個數。
舉例而言,於第3A圖中,邏輯判斷單元141判斷前次觸碰點P2與當前觸碰點P1之一間隔距離D1是否小於一空 間門檻值、且與當前觸碰點P1之一間隔時間是否小於一時間門檻值。其中,空間門檻值例如為20個像素或是一手指的寬度,時間門檻值例如為3個單位時間。若邏輯判斷單元141判斷前次觸碰點P2與當前觸碰點P1之間隔距離D1小於空間門檻值、且與當前觸碰點P1之間隔時間小於時間門檻值時,代表此為空間連續性小於空間門檻值、且時間連續性小於該時間門檻值的情形,則進入步驟S240;相反地,如第3B圖所示,若邏輯判斷單元141判斷前次觸碰點P2與當前觸碰點P1之間隔距離D1不小於空間門檻值、或與當前觸碰點P1之間隔時間不小於時間門檻值時,代表此為空間連續性不小於空間門檻值、或時間連續性不小於該時間門檻值的情形,則直接進入步驟S250。
於步驟S250中,輸出單元150回報當前觸碰點P1為誤報,並歸零計數值。
如此一來,由於雜訊具有雜散出現在某特定區域或是出現在不同時間的特性,及使用者通常係以連續滑動的觸控方式操作觸控面板110,使得其觸碰點之間的時間與距離較雜訊具規律性,故上述步驟係藉由此些訊號的特性,以過濾出部分雜訊。
另一方面,於步驟S240中,計算單元142加入當前觸碰點P1於暫存集合,並計算一計數值。其中,暫存集合內已暫存前次觸碰點P2及當前觸碰點P1。
舉例而言,如第3A圖所示,此些觸碰點P1~P3由左而右按照時間順序出現,因此觸控面板110先接收觸碰點P3, 才收到前次觸碰點P2。假設此時暫存集合中已存有此兩個觸碰點P2及P3且計數值為2,接著,判斷若當前觸碰點P1與前次觸碰點P2滿足前述步驟S230的條件時,則於步驟S240中將當前觸碰點P1加入暫存集合中,且計數值會累加為3,故於此步驟中,計數值即為暫存集合中所存放之觸碰點的個數。接著,進入步驟S260。
於步驟S260中,邏輯判斷單元141依據計數值判斷是否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其中,邏輯判斷單元141可藉由判斷計數值是否大於一點數門檻值之方式,以判斷是否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若計數值大於點數門檻值時,則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
舉例而言,若點數門檻值為8,當累計的計數值大於8時,則表示到當前為止暫存集合中已累積至8個觸碰點,因此當邏輯判斷單元141判斷計數值大於點數門檻值時,進入步驟S270,反之,若判斷計數值不大於點數門檻值時,則進入步驟S280。
接著,於步驟S270中,由於當邏輯判斷單元141判斷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時,表示此些暫存集合中的觸碰點應是使用者在觸控面板110上來回滑動的觸碰訊號,並非雜散出現在某些特定區域的雜訊,因此輸出單元150進行一報點程序。此外,於步驟S270後亦可配合實際應用情形,以選擇是否清空暫存集合。
另外,於步驟S280中,當邏輯判斷單元141判斷當前觸碰點並非為有效點時,回報暫存集合之內容為誤報,並歸零該 計數值。接著,回到步驟S210接收下一個觸碰點,並由上述步驟繼續判斷下一個被接收到的觸碰點是否為雜訊。藉此,可使觸碰點之有效點累積達一定數量時,才會輸出報點,以減少誤報之情形發生。
透過上述步驟,觸控面板110可在特定時間與空間範圍內,藉由預先設定之時間門檻值與空間門檻值,判斷是否接收之當前觸碰點與前次觸碰點之間的距離與時間相近,若當前觸碰點與前次觸碰點在距離上或是時間上差異性較大,亦即當前觸碰點係為雜訊的可能性較高,則被判斷為誤報點;若當前觸碰點與前次觸碰點在距離上或是時間上差異性較小,則可經由上述方法更進一步判斷暫存集合中累積的觸碰點是否為有效點,若暫存集合中累積的觸碰點不為有效點時,則無法將其視為使用者明確地滑動或點選觸控面板的操作,故回報暫存集合之此些觸碰點為誤報,並歸零計數值。因此,藉由此些步驟可達到精準地過濾觸控面板所接收到的雜訊訊號之功效。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第二實施例之訊號讀取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之訊號讀取方法與第一實施例之訊號處理方法不同之處在於步驟S440及步驟S460。於步驟S440中,計算單元142加入當前觸碰點P1於暫存集合,並累加計數值,其中,計數值係累加前次觸碰點P2與當前觸碰點P1之間隔距離以產生。此外,步驟S460判斷計數 值是否小於一距離總和門檻值。此外,步驟S410-S430、S450、S470-S480與第一實施例之步驟S210-S230、S250、S270-S280相同,此處不再重覆敘述。
舉例而言,如第4圖所示,觸控訊號讀取方法進入步驟S440後,計算單元142加入當前觸碰點P1於暫存集合時,係藉由累加前次觸碰點P2與當前觸碰點P1之間隔距離以產生計數值,其中,暫存集合內已暫存前次觸碰點P2及當前觸碰點P1,並進一步於步驟S460,判斷計數值是否小於距離總和門檻值,若計數值小於距離總和門檻值,則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否則判斷當前觸碰點為誤報,並歸零計數值。
此外,請再參照第5圖,其繪示第二實施例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的示意圖。於第5圖中,當前觸碰點為觸碰點P1,前次觸碰點為觸碰點P2,而觸碰點P3被接收的時間則早於前次觸碰點P2,若在已累積觸碰點P2及P3之間的間隔距離L2,3的情況下,於步驟S440中,則會將當前觸碰點P1及前次觸碰點P2之間的間隔距離L1,2與觸碰點P2及P3之間的間隔距離L2,3相加,藉此將累積間隔距離做為計數值。此外,於另一實施例中,計算單元142係藉由累加前次觸碰點P2與一預測觸碰點之預測位置(例如第7A~7C圖之觸碰點P1’)之間隔距離以產生計數值,並進一步判斷計數值是否小於距離總和門檻值,若計數值小於距離總和門檻值,則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否則判斷當前觸碰點為誤報,並歸零計數值。
如此一來,由於雜訊亦具有其軌跡長度較短的特性,因此藉由本實施例之上述流程,可進一步將訊號累積之間隔距離過長的雜訊訊號濾除。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6圖,其繪示第三實施例之訊號讀取方法的流程圖。在本實施例中,可透過例如以下步驟預測當前觸碰點之預測位置,並藉此判斷是否當前觸碰點為誤報。
於步驟S610中,請同時參照第7A~7C圖,其繪示第三實施例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的示意圖。於第7A圖中,計算單元142依據當前觸碰點P1與前次觸碰點P2之間隔時間,計算當前觸碰點P1之一預測位置P1’。其中,預測點的預測方法亦可以依據前次觸碰點P2之位置或當前觸碰點P1與前次觸碰點P2之距離及/或接收到的時間,以利用一線性迴歸、一非線性迴歸、一線性插點、一非線性插點、一數學型態運算或一機器學習演算法等方式進行計算與估測,此些演算法係為本揭露領域具通常知識者至少可由網路搜尋之方式簡單取得,故不贅述之。據此,於本實施例中,空間連續性之計算方法可依據當前觸碰點P1與前次觸碰點P2之間隔時間,計算出當前觸碰點之一預測位置P1’,並計算當前觸碰點P1與預測位置之一偏差距離X1而得。
接著,於步驟S620中,邏輯判斷單元141判斷當前觸碰點P1與預測位置P1’之一偏差距離是否小於一偏差門檻值, 如第7B圖所示,邏輯判斷單元141若判斷當前觸碰點P1與預測位置P1’之偏差距離X1小於偏差門檻值時,則進入步驟S630。反之,如第7C圖所示,於另一例中,邏輯判斷單元141若判斷當前觸碰點P1與預測位置P1’之偏差距離X2不小於一偏差門檻值時,則進入步驟S640。
於步驟S630中,計算單元142加入當前觸碰點P1於暫存集合,並累加計數值,將當前觸碰點P1視為有效點。於本實施例中,計數值可由累加當前觸碰點P1與預測位置P’之偏差距離以決定之。
另外,於步驟S640中,計算單元142回報該當前觸碰點P1為誤報。
雖然上述實施例係分為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及第三實施例為例作說明,然而第一實施例及第三實施例、第二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可同時實施於同一觸控裝置100上。當觸控面板110接收到多個觸控點後,可採用第一實施例結合第三實施例,例如於第一實施例之步驟S260結束後,進行第三實施例之步驟S610~S640,藉由觸碰點之間的空間與時間之關係,及預測當前觸碰點之預測位置,以判斷當前觸碰點是否為誤報點。再者,在觸控裝置可負荷運算的情況下,可採用第一實施例結合第二實施例,進一步判斷接收到的多個觸碰點之累計長度值是否高於長度門檻值,以增加判斷當前觸碰點是否為誤報點之準確度。此外,本揭露在超薄基板的顯示器上使用,可具有較明顯的抗雜訊干擾之效 果,然而本揭露內容不限定於摺疊式觸控面板。
因此,本揭露藉由有效點與誤報點的特性,以當前觸碰點及前次觸碰點之間的時間與空間關係,輔以暫存集合中多個觸碰點累積之長度值及計數值,並佐以使用預測當前觸碰點的預測位置,以有效的減少誤報觸碰點的情形,故本揭露無須額外使用複雜的過濾雜訊演算法,即能精準地降低雜訊干擾並有效地保留使用者的操作動作。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第8圖,其繪示第四實施例之觸控裝置800之方塊圖。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800與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0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更具有一面板狀態感測裝置160及一電池170。電池170用以供應觸控裝置800電源。面板狀態感測裝置160用以感測觸控面板110之面板狀態及面板驅動參數。其中,面板狀態例如為觸控面板110之表面溫度、溼度、壓力等等,面板驅動參數例如為觸控面板110之電壓、亮度及電池170之電量。
接著,請參照第9~10圖,其分別繪示第四實施例之訊號讀取方法的流程圖,及繪示第四實施例之校正程序的流程圖。本實施例之訊號讀取方法與第一實施例之訊號處理方法不同之處在於接收一當前觸碰點之步驟前,更進一步執行步驟S905以進行一校正程序。舉例而言,當面板狀態感測裝置160感測到電池170電量低於一電量門檻值 時,代表電池170供應給觸控面板110的電量不足,可能造成觸控面板110接收觸控訊號較不靈敏或發生跳點接收的狀態,例如使用者輸入連續性的觸控軌跡,但因為接收不靈敏而接收到中斷的觸控軌跡,此時面板狀態感測裝置160可將偵測到的面板狀態及面板驅動參數傳回處理器140。於第10圖之步驟S906中,處理器140接收驅動參數與面板狀態,接著於步驟S907中判斷面板狀態是否改變,若面板狀態改變,則進入步驟S908處理器140調整空間門檻值、時間門檻值、點數門檻值、距離總和門檻值與偏差門檻值,若面板狀態沒改變,則回到步驟S907。藉此,處理器140可依據面板狀態及面板驅動參數來對觸控面板110之亮度進行校正,將整面亮度調暗以降低耗電量,藉此使剩餘的電池電量能穩定的供應整面觸控面板110之用電,避免觸控面板110接收觸控訊號不靈敏的情況發生,或是藉由處理器140調整空間門檻值與時間門檻值的做法提高訊號辨識的成功率。此外,步驟S910~S980與第一實施例之步驟S210~S280相同,此處不再重覆敘述。
如此一來,由於面板狀態感測裝置160可感測觸控面板110之面板狀態及面板驅動參數,因此藉由本實施例之上述流程,更可利用面板狀態感測裝置160所感測到的資訊,進一步地將觸控面板110做校正。
校正程序係指調整該空間門檻值、該時間門檻值、該點數門檻值、該距離總合門檻值與該偏差門檻值
其中,面板狀態為彎曲狀態、溫度、濕度、壓力、老化程度、 觸控膜厚度、雜散電容或電路異常情況(如斷路、短路、接觸不良等),面板驅動參數包含觸控面板之電壓、電流、時脈、頻率、讀取速度與顯示面板之電壓、電流、時脈、頻率等。
綜上所述,雖然本揭露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210~S280‧‧‧流程步驟

Claims (30)

  1. 一種觸控訊號讀取方法,包括:接收一當前觸碰點;判斷一空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空間門檻值、且一時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時間門檻值;若該空間連續性小於該空間門檻值、且該時間連續性小於該時間門檻值,則加入該當前觸碰點於一暫存集合,並計算一計數值;依據該計數值判斷是否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以及若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則進行一報點程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其中該空間連續性係為一前次觸碰點與該當前觸碰點之間隔距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其中判斷該空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空間門檻值之步驟包括:依據該當前觸碰點與一前次觸碰點之間隔時間,計算該當前觸碰點之一預測位置;計算該當前觸碰點與該預測位置之一偏差距離;其中計算該計數值之步驟中:計算該計數值係為累加該當前觸碰點與該預測位置之該偏差距離以產生該計數值;其中依據該計數值判斷是否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之步驟更包括:判斷該計數值是否小於一偏差門檻值;以及若該計數值小於該偏差門檻值,則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其中該時間連續性係為一前次觸碰點與該當前觸碰點之間隔時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其中計算該計數值之步驟更包括:計算該暫存集合中之觸碰點個數以產生該計數值;其中依據該計數值判斷是否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之步驟更包括:判斷該計數值是否大於一點數門檻值;以及若該計數值大於該點數門檻值時,則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其中計算該計數值之步驟更包括:累加一前次觸碰點與該當前觸碰點之間隔距離以產生該計數值;其中依據該計數值判斷是否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之步驟更包括:判斷該計數值是否小於一距離總和門檻值;以及若該計數值小於該距離總和門檻值,則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更包括:其中依據該計數值判斷是否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之步驟更包括:若該當前觸碰點非為有效點時,則該當前觸碰點為誤報,並歸零該計數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其中係利用一線性迴歸、一非線性迴歸、一線性插點、一非線性插點、一數學型態運算或一機器學習演算法以計算出該預測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其中於接收一當前觸碰點之步驟前,更包括:依據一面板狀態及一面板驅動參數,以執行一面板驅動參數程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控訊號讀取方法,該校正程序係指調整該空間門檻值、該時間門檻值、該點數門檻值、該距離總和門檻值與該偏差門檻值。
  11. 一種觸控裝置,包括:一觸控面板;一讀取單元,用以接收該觸控面板之一當前觸碰點及該當前觸碰點接收前所接收之一前次觸碰點;一處理器,包括:一邏輯判斷單元,用以判斷一空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空間門檻值、且一時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時間門檻值;及一計算單元,用以在該空間連續性小於該空間門檻值、且該時間連續性小於該時間門檻值時,加入該當前觸碰點於一暫存集合,並累加一計數值;以及一輸出單元,該邏輯判斷單元更用以依據該計數值判斷是否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該輸出單元用以於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時,進行一報點程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空間連續性係為該前次觸碰點與該當前觸碰點之間隔距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計算單元依據該當前觸碰點與該前次觸碰點之間隔時間,計算該當前觸碰點之一預測位置後,計算該當前觸碰點與該預測位置之一偏差距離;以及該計算單元係累加該當前觸碰點與該預測位置之該偏差距離以產生該計數值,該邏輯判斷單元更判斷該計數值是否小於一偏差門檻值,若該計數值小於該偏差門檻值,則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時間連續性係為接收該前次觸碰點與該當前觸碰點之間隔時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計算單元用以計算該暫存集合中之觸碰點個數以產生該計數值;該邏輯判斷單元更用以判斷該計數值是否大於一點數門檻值;以及當該邏輯判斷單元判斷該計數值大於該點數門檻值時,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計算單元用以累加該前次觸碰點與該當前觸碰點之間隔距離以產生該計數值;該邏輯判斷單元更用以判斷該計數值是否小於一距離總和門檻值;以及當該邏輯判斷單元判斷該計數值小於該距離總和門檻值時,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 當該邏輯判斷單元判斷該當前觸碰點非為有效點時,則該當前觸碰點為誤報,且該計算單元歸零該計數值。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計算單元係利用一線性迴歸、一非線性迴歸、一線性插點、一非線性插點、一數學型態運算或一機器學習演算法以計算出該預測位置。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括:一面板狀態感測裝置,用以感測一面板狀態及一面板驅動參數,其中該處理器依據該面板狀態及該面板驅動參數,以執行一校正程序。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觸控裝置,該校正程序係指調整該空間門檻值、該時間門檻值、該點數門檻值、該距離總和門檻值與該偏差門檻值。
  21. 一種處理器,耦接於一讀取單元及一輸出單元,該讀取單元用以接收一觸控面板之一當前觸碰點及該當前觸碰點接收前所接收之一前次觸碰點,該處理器包括:一邏輯判斷單元,用以判斷一空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空間門檻值、且一時間連續性是否小於一時間門檻值;以及一計算單元,用以在該空間連續性小於該空間門檻值、且該時間連續性小於該時間門檻值時,加入該當前觸碰點於一暫存集合,並累加一計數值;其中,該邏輯判斷單元更用以依據該計數值判斷是否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該輸出單元用以於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時,進行一報點程序。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處理器,其中該空間連續 性係為該前次觸碰點與該當前觸碰點之間隔距離。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處理器,其中該計算單元依據該當前觸碰點與該前次觸碰點之間隔時間,計算該當前觸碰點之一預測位置後,計算該當前觸碰點與該預測位置之一偏差距離;以及該計算單元係累加該當前觸碰點與該預測位置之該偏差距離以產生該計數值,該邏輯判斷單元更判斷該計數值是否小於一偏差門檻值,若該計數值小於該偏差門檻值,則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處理器,其中該時間連續性係為接收該前次觸碰點與該當前觸碰點之間隔時間。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處理器,其中該計算單元用以計算該暫存集合中之觸碰點個數以產生該計數值;該邏輯判斷單元更用以判斷該計數值是否大於一點數門檻值;以及當該邏輯判斷單元判斷該計數值大於該點數門檻值時,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處理器,其中該計算單元用以累加該前次觸碰點與該當前觸碰點之間隔距離以產生該計數值;其中該邏輯判斷單元更用以判斷該計數值是否小於一距離總和門檻值;以及當該邏輯判斷單元判斷該計數值小於該距離總和門檻值時,該當前觸碰點為有效點。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處理器,其中當該邏輯判斷單元判斷該當前觸碰點非為有效點時,則該當前觸碰點為誤報,且該計算單元歸零該計數值。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處理器,其中該計算單元係利用一線性迴歸、一非線性迴歸、一線性插點、一非線性插點、一數學型態運算或一機器學習演算法以計算出該預測位置。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依據一面板狀態感測裝置所感測到之一面板狀態及一面板驅動參數,以執行一校正程序。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處理器,該校正程序係指調整該空間門檻值、該時間門檻值、該點數門檻值、該距離總和門檻值與該偏差門檻值。
TW103104006A 2014-02-07 2014-02-07 觸控裝置、處理器及其觸控訊號讀取方法 TWI610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4006A TWI610211B (zh) 2014-02-07 2014-02-07 觸控裝置、處理器及其觸控訊號讀取方法
CN201410080639.5A CN104834417B (zh) 2014-02-07 2014-03-06 触控装置、处理器及其触控信号读取方法
US14/311,817 US9256321B2 (en) 2014-02-07 2014-06-23 Touch device, processor and touch signal access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4006A TWI610211B (zh) 2014-02-07 2014-02-07 觸控裝置、處理器及其觸控訊號讀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1910A true TW201531910A (zh) 2015-08-16
TWI610211B TWI610211B (zh) 2018-01-01

Family

ID=53774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4006A TWI610211B (zh) 2014-02-07 2014-02-07 觸控裝置、處理器及其觸控訊號讀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56321B2 (zh)
CN (1) CN104834417B (zh)
TW (1) TWI61021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2454B (zh) * 2016-09-12 2018-01-21 敦泰電子有限公司 電容式觸控板基準線值調整方法
TWI794875B (zh) * 2021-07-09 2023-03-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操作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6025B2 (en) * 2014-06-04 2016-08-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ouch prediction for visual displays
WO2017110606A1 (ja) * 2015-12-22 2017-06-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975127B (zh) * 2016-04-29 2018-10-09 南昌振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报点补偿方法及装置
US10452197B2 (en) 2016-06-23 2019-10-22 Wacom Co., Ltd. Threshold based coordinate data generation providing tap assist
CN110058739B (zh) * 2019-04-19 2022-09-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21721A (zh) * 2019-05-14 2019-09-1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02662A1 (zh) * 2019-11-26 2021-06-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补偿装置及触控补偿方法、触控屏
US10976867B1 (en) * 2020-03-06 2021-04-13 Wacom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pen up positioning assist for a sensor surface
US11599223B1 (en) 2020-03-13 2023-03-07 Apple Inc. System an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for separating noise and signal in multitouch sensors
CN113867521B (zh) * 2020-06-30 2024-0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势视觉识别的手写输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899881B2 (en) 2020-07-17 2024-02-13 Apple Inc.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ressing display induced noise in touch sensors using information from display circuitry
US11954288B1 (en) 2020-08-26 2024-04-09 Apple Inc. System an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for separating noise and signal in multitouch sensors
US11620021B1 (en) 2020-09-14 2023-04-04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ross-coupling correction on a touch sensor panel
US11481070B1 (en) 2020-09-25 2022-10-25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ouch sensor panel with display noise correction
CN113050835A (zh) * 2021-03-26 2021-06-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摸屏模组的报点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204293B (zh) * 2021-04-22 2023-09-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处理方法、触摸感应处理装置、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3867540A (zh) * 2021-10-19 2021-12-31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指尖点击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033165A (zh) * 2022-06-29 2022-09-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摸事件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5384B1 (en) * 1996-10-01 2002-09-03 Greensteel, Inc. Electronic whiteboard system eraser
US20060221061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Tyco Electronic Corporation Touch sensor and control with random pulse spacing
TW200638331A (en) * 2005-04-25 2006-11-01 Wistron Corp Method of controlling screen brightnes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according to a status of a battery
US8018440B2 (en) * 2005-12-30 2011-09-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Unintentional touch rejection
US20100073318A1 (en) * 2008-09-24 2010-03-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touch surface providing detection and tracking of multiple touch points
TWI379225B (en) 2008-05-16 2012-12-11 Htc Corp Method for filtering out signals from touch device
TWI403940B (zh) * 2008-12-03 2013-08-01 Au Optronics Corp 光感式觸控板之觸碰偵測方法及運用此方法之觸控式電子裝置
KR101519980B1 (ko) 2008-12-24 2015-05-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위치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갖는 터치스크린 표시장치
KR101602372B1 (ko) 2009-04-22 2016-03-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의 노이즈 제거 방법
US8730187B2 (en) * 2009-10-29 2014-05-20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sorting data that represents touch positions on a sensing device
US20110221701A1 (en) 2010-03-10 2011-09-15 Focaltech Systems Ltd. Multi-touch detection method for capacitive touch screens
CN101807130B (zh) 2010-05-17 2012-03-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位置修正方法
TWI403948B (zh) 2010-06-08 2013-08-01 Au Optronics Corp 降低觸控面板雜訊的方法
CN102096530B (zh) * 2011-01-28 2013-09-18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触摸轨迹跟踪方法
CN102622120B (zh) * 2011-01-31 2015-07-08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触控面板的触碰轨迹追踪方法
CN102650912A (zh) * 2011-02-23 2012-08-29 安国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信号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TW201243679A (en) 2011-04-25 2012-11-01 Focaltech Systems Ltd Methods for filtering noise i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2799321B (zh) * 2011-05-25 2015-05-27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多点触摸屏基准数据更新的方法及系统
US9317162B2 (en) 2011-06-02 2016-04-19 Mediate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touch panel device from noise interference
TWI451303B (zh) * 2011-10-04 2014-09-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點感測方法
TWI463367B (zh) 2012-01-10 2014-12-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觸控面板及抗雜訊單元及雜訊處理方法
JP5990011B2 (ja) * 2012-02-28 2016-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2454B (zh) * 2016-09-12 2018-01-21 敦泰電子有限公司 電容式觸控板基準線值調整方法
TWI794875B (zh) * 2021-07-09 2023-03-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操作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56321B2 (en) 2016-02-09
CN104834417B (zh) 2018-06-15
CN104834417A (zh) 2015-08-12
TWI610211B (zh) 2018-01-01
US20150227258A1 (en) 2015-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0211B (zh) 觸控裝置、處理器及其觸控訊號讀取方法
EP2413224B1 (en) Compensation for capacitance change in touch sensing device
US10296139B2 (en) Refreshing method of sensing baseline values for capacitive sensor device and capacitive sensor device
CN103425317B (zh) 触摸感测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US9632622B2 (en) Ground detection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
US10268324B2 (en) Peak detection schemes for touch position detection
CN104063101A (zh) 触摸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320383A (zh) 基于触摸性能调整触摸感测激励电压电平
US11899881B2 (en)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ressing display induced noise in touch sensors using information from display circuitry
US8605056B2 (en) Touch-controlled device, identify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of
TWI497394B (zh) 電子裝置與觸碰點判斷方法
CN102859473B (zh) 指向位置确定设备和方法、触摸板设备、电子设备
US11460961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oximity of at least one object using electronic device
TWI416396B (zh) 觸控點偵測方法
CN104035608A (zh) 触控面板采样频率的调整装置与方法
US20120127120A1 (en) Touch device and touch position lo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4750333A (zh) 触控装置及其基准二维感测信息的更新方法
CN105117078A (zh) 用于电容性触摸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139495A1 (en) System for optimizing touch track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touch tracks
TW201514788A (zh) 掀蓋式電子裝置及其校正方法
CN110554812B (zh) 触控辨识装置的感测方法及其感测模块
US9632606B1 (en) Iteratively adjusting estimated touch geometries of estimated touches to sequential estimated actual touches
CN103186300B (zh) 电容式输入装置及其多触摸跟踪方法
TWI608392B (zh) 觸控系統之偵測更新方法
TWI814729B (zh) 觸控辨識裝置之感測方法及其感測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