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4146A - 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 - Google Patents

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4146A
TW201524146A TW103140832A TW103140832A TW201524146A TW 201524146 A TW201524146 A TW 201524146A TW 103140832 A TW103140832 A TW 103140832A TW 103140832 A TW103140832 A TW 103140832A TW 201524146 A TW201524146 A TW 2015241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spatial streams
mim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0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7113B (zh
Inventor
John Timothy Coffey
Der-Zheng Liu
Original Assignee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24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4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7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71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多重輸入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無線通訊方法,是由一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來執行,包含下列步驟: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發佈一分散MIMO起始訊框,其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以及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的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接收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因應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所發送的一起始部分,或在達到一預設條件後發佈該起始部分;以及於收到或發佈該起始部分後,傳輸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此時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被允許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內傳輸另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或另一指定接收器,其中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與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的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

Description

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
本發明是關於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尤其是關於能夠改善資料吞吐量的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
於無線通訊中,多重輸入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是一種於傳送與接收兩端均使用複數天線以進行通訊的技術,能夠改善通訊表現。此MIMO技術能大幅增加資料吞吐量,因此部分現代的無線通訊標準例如IEEE 802.11n/ac、長程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 (LTE))、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與諸如採用MIMO做為通訊執行的此類標準。然而,考慮到許多裝置在同一時間傳輸所會引起的干擾,一些採用MIMO技術的通訊標準(例如IEEE 802.11n/ac)也採用了載波偵測多重存取(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協定以在利用共用的傳輸頻道進行傳輸前確認無其它傳輸的存在。透過CSMA,一傳輸器能夠藉由一接收器的回應來測定是否有任何其它正在進行的傳輸,從而避免可能發生的碰撞或干擾。而為了在眾多競逐同一傳輸機會的傳輸器中決定贏家,一競爭協定亦被採用,該競爭協定用來允許不同使用者之傳輸器在未事先協調的情形下使用相同的傳輸通道,舉例而言,符合IEEE 802.11n/ac標準之一傳輸器在一競爭協定下會使用一倒數計數器來進行倒數,並於該倒數計數器數至零時贏得該傳輸機會。
而隨著MIMO技術廣泛地運用於無線通訊裝置中(例如符合IEEE 802.11n/ac標準之裝置)以及該些裝置的能力不斷演進,一些潛在的傳輸資源浪費問題浮現。於某些情境下,能夠同時處理來自不同傳送器之空間流的一接收器會被迫閒置其部分的硬體或軟體資源,只因擔憂干擾問題以及目前協定的限制。換言之,當前的MIMO無線通訊系統只允許競爭同一傳輸機會的眾多傳輸器的其中之一在同一時間內進行傳輸。但如果上述限制能夠被消除,MIMO系統的資料吞吐量將可顯著地增加。
鑑於先前技術的不足,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重輸入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以增加資料吞吐量。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以支援聯合傳輸,藉此改善MIMO技術的效能表現。
本發明揭露一種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是由一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來執行,該方法之一實施例包含下列步驟: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發佈一分散MIMO起始訊框,其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以及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的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接收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因應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所發送的一起始部分,或在達到一預設條件後發佈該起始部分;以及於收到或發佈該起始部分後,傳輸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此時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被允許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內傳輸另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或另一指定接收器,其中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與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的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
上述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之另一實施例同樣由一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來執行,並包含下列步驟: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聆聽任一訊號指出一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能力,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競逐該傳輸機會;發佈一分散MIMO邀請訊框,其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的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以及一邀請列表用來邀請包含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的一或多個候選裝置;以及於達到一預設條件或收到來自該一或多個候選裝置之一確認通知後,傳輸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此時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被允許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內傳輸另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或另一指定接收器,其中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與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之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
所述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之又一實施例同樣由一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來執行,且包含下列步驟: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測定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1是否多於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之數目Ns1,其中與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關聯之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該數目Nr1之接收空間流;以及若該數目Nr1多於該數目Ns1,執行一聯合傳輸程序,該聯合傳輸程序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與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之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的前提下,允許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與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同時傳輸封包。
此外,本發明亦揭露一種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系統,其一實施例包含:一第一無線通訊裝置,持有一傳輸機會,用來被動地藉由發佈一分散MIMO起始訊框以及接收來自一第二無線通訊裝置之一起始部分以開始一聯合傳輸,或主動地藉由發佈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以及該起始部分以開始該聯合傳輸,或主動地藉由發佈一分散MIMO邀請訊框以及發佈該起始部分以開始該聯合傳輸;以及該第二無線通訊裝置,競逐該傳輸機會,用來藉由接受來自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之一聯合傳輸機會以及發佈該起始部分以參與該聯合傳輸,或藉由接受來自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之該聯合傳輸機會以及接收來自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之該起始部分以參與該聯合傳輸,或者藉由接受來自該分散MIMO邀請訊框之該聯合傳輸機會以及接收來自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之該起始部分以參與該聯合傳輸,其中該分散MIMO起始或邀請訊框包含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之數目Ns1並包含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1,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關聯之一第一接收器能夠處理該數目Nr1之接收空間流,且該聯合傳輸在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與該第二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第一接收器能夠處理之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的前提下,允許該第一與第二無線通訊裝置同時傳輸複數個分散MIMO封包。
有關本發明的特徵、實作與功效,茲配合圖式作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說明內容之技術用語是參照本技術領域之習慣用語,如本說明書對部分用語有加以說明或定義,該部分用語之解釋應以本說明書之說明或定義為準。另外,在實施為可能的前提下,本說明書所描述之物件或步驟間的相對關係,涵義可包含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所謂「間接」是指物件間尚有中間物或物理空間之存在,或指步驟間尚有中間步驟或時間間隔之存在。此外,以下內容是關於多重輸入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技術,對於本領域習見之技術或原理,若不涉及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將不予贅述。再者,圖示中元件之形狀、尺寸、比例以及製程之步驟順序等僅為示意,是供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瞭解本發明之用,非對本發明之實施範圍加以限制。
另外,以下說明內容之各個實施例分別具有一或多個技術特徵,然此並非表示使用本發明者必需同時實施任一實施例中的所有技術特徵,或僅能分開實施不同實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術特徵。換句話說,只要不影響實施可能性,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據本發明之揭露內容與自身的需求選擇性地實施任一實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術特徵,或者選擇性地實施複數個實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術特徵之組合,藉此增加本發明實施時的彈性。
本發明揭露了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所述方法與系統可應用於許多無線通訊裝置像是支援IEEE 802.11標準或類似標準之通訊裝置,然而所舉應用是供瞭解本發明之用,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另外,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選擇與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等效之元件或步驟來實現本發明,亦即本發明之實施並不侷限於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實施例。此外,由於本發明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系統所包含之部分或全部元件之任一單獨而言可為已知的元件,因此在不影響該系統發明之充分揭露及可實施性的前提下,以下說明對於實現該系統發明之元件的細節將予以節略。再者,本發明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可以是軟體及/或韌體之形式,並可藉由一已知之無線通訊裝置(例如符合IEEE 802.11標準之裝置)或依據本發明之揭露所調整或設計之無線裝置來執行,因此在符合揭露及可實施性要求的前提下,關於方法發明之說明將著重於步驟而非硬體。
請參閱圖1a,其為一無線網路架構100之示意圖,該無線網路架構100包含:一第一傳送器110(簡稱TX1)具有Nta1個天線;一第二傳送器120(簡稱TX2)具有Nta2個天線;一第一接收器130(簡稱RX1)具有Nra1個天線;以及一第二接收器140(簡稱RX2)具有Nra2個天線。上述天線數Nta1、Nta2、Nra1與Nra2俱為正整數。於此網路架構100中,涉及二運作中的傳送器TX1、TX2的通訊情境列示如下: (1)如圖1b所示,TX1與RX1屬於同一基本服務集(Basic Service Set, BSS),TX2與RX2則屬於另一基本服務集。請注意,圖1b至圖1f之實線用來表示相同的基本服務集,而虛線用來表示不同的基本服務集。 (2)如圖1c所示,TX1與RX2屬於同一基本服務集,TX2與RX1則屬於另一基本服務集。本情境與情境(1)在分析上是相同的,因此後續說明將只針對情境(1)進行討論。 (3)如圖1d所示,TX1、TX2與RX1屬於同一基本服務集,RX2則不屬於上述基本服務集。 (4)如圖1e所示,TX1、TX2與RX2屬於同一基本服務集,RX1則不屬於上述基本服務集。本情境與情境(3)在分析上是相同的,因此後續說明將只針對情境(3)進行討論。 (5)如圖1f所示,TX1、TX2與RX1屬於同一基本服務集,且TX1、TX2與RX2屬於另一基本服務集。本情境意味著TX1與TX2的每一個都會傳輸封包至RX1與RX2。
於情境(1)中,在現行的MIMO協定下,如果TX1獲得了一當前的傳輸機會,將可以傳輸封包至RX1,此時TX2應暫停傳輸程序並試著去競逐接下來的傳輸機會。相反的,如果TX2贏得了該當前的傳輸機會,將可以傳輸封包至RX2,此時TX1應暫停傳輸程序並等待後續的傳輸機會。然而,如果RX1與RX2均具備處理來自TX1與TX2之所有空間流的能力,上述暫停傳輸程序的動作將會是對資料吞吐量的浪費;但若RX1與RX2的至少其中之一不具備處理來自TX1與TX2之所有空間流的能力,該暫停傳輸程序的動作將是需要的。
於情境(3)中,在現行的MIMO協定下,若TX1獲得了一當前的傳輸機會,將被允許傳輸封包至RX1,此時TX2必須等待。相反的,若TX2獲得了該傳輸機會,將被允許傳輸封包至RX1,此時TX1就必須等待接下來的傳輸機會。然而,若RX1與RX2均具備處理來自TX1與TX2之所有空間流的能力,上述等待理論上是不必要的;但若RX1與RX2的任一不具備處理來自TX1與TX2之所有空間流的能力,該等待就是需要的。
類似地,於情境(5)中,在現行的MIMO協定下,如果TX1獲得了一當前的傳輸機會,將可傳輸封包至RX1與RX2,此時TX2應暫停傳輸程序直到贏得了之後的傳輸機會。相反的,若TX2獲得了該傳輸機會,將可傳輸封包至RX1與RX2,此時TX1就必須等待接下來的傳輸機會。然而,若RX1與RX2均具備處理來自TX1與TX2之所有空間流的能力,上述暫停與等待都是種資源的浪費;但若RX1與RX2的任一不具備處理來自TX1與TX2之所有空間流的能力,該暫停與等待就是需要的。請注意,在其它網路架構下的更多傳輸情境可由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前述情境(1)、(3)、(5)推衍而得,因此重覆與冗餘之說明在此予以省略。
鑑於前述可能對資料吞吐量造成浪費的情境,本發明提供一種多重輸入輸出(MIMO)無線通訊方法以解決相關問題。請參閱圖2至圖4,圖2為所述MIMO無線通訊方法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3為基於圖2之實施例的一訊號傳遞樣態300的示意圖;圖4則為基於圖2之實施例的另一訊號傳遞樣態400的示意圖。所述實施例是藉由一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例如圖1a至圖1f之傳送器TX1)來執行,並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S210: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該協定指出競逐該傳輸機會的任何其它裝置在沒有來自所述主要無線通訊裝置的一分散MIMO訊框(distributed MIMO frame)的情形下應暫停傳輸程序。本步驟中,該協定例如是一適用於IEEE 802.11標準的競爭協定(contention-based protocol);而該分散MIMO訊框是下述步驟S220之分散MIMO起始訊框或其均等,例如是一控制訊框用來指出一聯合傳輸機會或一傳輸機會轉讓。 步驟S220:發佈一分散MIMO起始訊框(distributed MIMO initiation frame)(例如圖3或圖4之訊框310),其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以及一指定接收器(例如圖1a至圖1f之接收器RX1)能夠處理的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請注意,由於一傳送空間流可經由二根或更多根天線來傳輸,因此該數目Ns1應等於或小於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天線數目(例如圖1a至圖1f之天線數目Nta1)。另請注意,一接收空間流應由其專用的天線來接收,故該數目Nr1應等於或小於該指定接收器的天線數目(例如圖1a至圖1f之天線數目Nra1)。 步驟S230:接收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例如圖1a至圖1f之傳送器TX2)因應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所發送的一起始部分(例如圖3之起始部分330),或在達到一預設條件後發佈該起始部分(例如圖4之起始部分330)。本實施例中,若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因應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而發送該起始部分(亦即圖3之樣態),此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即是於一期間內(例如圖3之分散MIMO競爭窗期320)用完剩餘的通訊資源的裝置,因此有資格傳送該起始部分給其它裝置包括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以啟動一聯合傳輸;或者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是有資格依據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其可進一步包含一門檻例如是對最低剩餘資源的要求條件,以供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來決定是否發送該起始部分)發送該起始部分的裝置,無論剩餘的通訊資源是否已然用罄。在另一方面,若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於達到該預設條件後發佈該起始部分(亦即圖4之樣態),此意味著包含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在內的所有加入該聯合傳輸的裝置仍未用盡剩餘資源,或意味著僅有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被允許啟動該聯合傳輸。所述預設條件例如是一時間限制,像是一分散MIMO訊框間間隔(distributed MIMO inter-frame spacing (Distributed MIMO IFS))360位於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310與該起始部分330之間如圖4所示,該預設條件可避免為了一待加入的裝置而等待過久,或可使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成為唯一可以啟動該聯合傳輸的裝置。另外,所述起始部分可以整合於該參與或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待發送的封包(例如下述步驟S240之分散MIMO封包),且本身需夠長以供所有參與聯合傳輸的裝置能夠準備好進行傳輸,或是包含緩衝或過渡符元以讓該些參與裝置有時間完成傳輸準備。 步驟S240:於收到或發佈該起始部分後,傳輸一分散MIMO封包(例如圖3或圖4之封包340)至該指定接收器,此時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被允許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內傳輸另一分散MIMO封包(例如圖3或圖4之封包350)至該指定接收器(例如圖1a至圖1f之接收器RX1)或另一指定接收器(例如圖1a至圖1f之接收器RX2),其中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與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指定接收器所能處理之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進一步而言,該分散MIMO封包與所述另一分散MIMO封包於本實施例中是同時傳輸,故贏得傳輸機會的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應等於或長於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的傳輸期間。而在一替代實施例中,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預計於其傳輸期間內傳輸複數個封包包含該分散MIMO封包,在這情形下,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可以在該分散MIMO封包的傳輸之後或之前傳送該另一分散MIMO封包,只要是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整體的傳輸期間內即可。回到本實施例,若僅有一接收器(例如該指定接收器)用來與該主要及參與無線通訊裝置進行傳收,則前述對於空間流數目的限制條件(即傳輸空間流之數目Ns1與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1)已然足夠;但若有另一接收器(例如該另一指定接收器)可用來與該主要及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任一進行傳收,則對於空間流數目的一追加限制條件(即傳輸空間流之數目Ns1與數目Ns2之總合應等於或小於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2,其中該數目Nr2是該另一接收器能夠處理之接收空間流的數目)將是需要的。簡言之,能夠與參加該聯合傳輸的任一傳送器進行傳收的每一接收器均應具備能處理全部參與裝置的所有空間流的能力。
於本實施例中,來自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的分散MIMO封包包含:用於偵測與同步的訓練符元(例如圖3或圖4之訓練符元342);用於通道估測之訓練符元(例如圖3或圖4之訓練符元344);以及資料(例如圖3或圖4之資料346)。類似地,來自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的另一分散MIMO封包亦包含相同成份(例如圖3或圖4之用於同步之訓練符元352、用於通道估測之訓練符元354以及資料356)。透過上述訓練符元,傳送與接收兩端的同步可以達成,且通道估測可被接收端來執行。進一步而言,該主要與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同步狀態理想上應相近,藉此讓一普通的接收器能夠在不必承受/過度承受載波間干擾(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ICI))的情形下執行解調變;然而,一特別設計的接收器像是具有二套解調變電路或一時序補償電路的接收器也可被本發明之一替代實施例所採用以處理非同步的問題。此外,能與該主要及參與無線通訊裝置進行傳收的每一接收器應能估測每個空間流的通道,藉此同時處理來自不同傳送器的所有空間流,其中傳輸給其它接收器的部分或所有空間流雖會被當下的接收器所接收,但隨後會被捨棄。
請注意,該主要及/或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可能支援或不支援MIMO技術,但每個與上述二裝置關聯的接收器需支援MIMO技術以實現聯合傳輸(亦即該主要與參與無線通訊裝置的同時傳輸),更精確地說,每個相關的接收器必須能夠處理來自所有參加該聯合傳輸之傳送器的全部傳送空間流。另請注意,該主要或參與無線通訊裝置用來發送該起始部分者可執行一碰撞偵測,藉此確認沒有其它參與裝置已試圖發送該起始部分來啟動聯合傳輸,然而,此作法並非實施本發明所必須,而該碰撞偵測例如是符合現有競爭協定或諸如此類的偵測,可藉由發送一傳送要求(Request to Send (RTS))訊框以及從那些收到並回覆該RTS訊框之裝置處接收一允許傳送(Clear to Send (CTS))訊框的方式來實現。此外,在傳輸該分散MIMO封包後,該主要與參與無線通訊裝置應收到來自他們的指定接收器的確認通知,否則可能需進行重傳,上述確認通知的機制可透過現行作法來實現,且為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習知。再者,前述用語像是「分散MIMO起始訊框」、「分散MIMO封包」、「起始部分」等等於本說明書中是用於閘述發明以供理解,並非用來將本發明限制於特殊訊號格式。
據上所述,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瞭解如何在其它網路架構下實施本發明之聯合傳輸。舉例而言,如圖5所示,一網路架構500是建構在三個傳送器510、520、530(簡稱TX1、TX2、TX3,每一個均包含至少一天線)以及二個接收器540、550(簡稱RX1、RX2,每一個均包含至少一天線),其中傳送器TX1、TX2與接收器RX1屬於同一基本服務集,而傳送器TX3與接收器RX2屬於另一基本服務集。於此網路架構500中,TX1扮演主要無線通訊裝置的角色,並執行前述步驟S210至步驟S240;TX2的倒數計數器在TX1所規範的時間限制內能倒數至零,並能因應來自TX1的分散MIMO起始訊框而選擇加入該聯合傳輸以及發佈一第二分散MIMO起始訊框,發佈該第二分散MIMO起始訊框的前提條件是TX1與TX2二者尚未用盡全部的通訊資源,亦即RX1與RX2的每一個仍有一或多個未使用的接收路徑(在此為未使用的天線)能夠讓其它傳送器來使用;而TX3的倒數計數器在TX1所規範的時間限制內或TX2所規範的另一時間限制內能倒數至零,並能因應來自TX2的第二分散MIMO起始訊框而選擇加入該聯合傳輸以及發佈該起始部分,簡言之,TX3在此是扮演類似前述步驟S210至步驟S240中的參與無線通訊裝置的角色。於本例中,由於TX3是用完剩餘通訊資源的裝置,或是有資格來啟動聯合傳輸的裝置,因此TX3就無需再發送一分散MIMO啟始訊框以供其它傳送器來據以加入聯合傳輸;然而,若TX3是類似TX2的居間傳輸器(亦即未用完通訊資源的傳輸器),TX3將會如TX2般運作,亦即會發佈一第三分散MIMO啟始訊框給在網路架構500中的其它傳輸器。請注意,TX2的第二分散MIMO啟始訊框除可包含TX2的資源使用資訊,亦可包含TX1的資源使用資訊,藉此TX3可無視來自TX1的分散MIMO啟始訊框,而依據來自TX2的第二分散MIMO啟始訊框來判斷剩餘的資源對它而言是否足夠;不過若是TX2的第二分散MIMO訊框僅包含TX2的資訊,TX3就應依據來自TX1與TX2的啟始訊框來計算剩餘的資源是否足夠,並據以做出參加與否的決定。另請注意,於本發明之一替代實施例中,前述倒數計數器的功能可被其它機制所取代,只要所有加入聯合傳輸的傳輸器均支援並同意這樣的機制即可。
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下,本發明可進一步引進多種實施變化的至少其中之一。該些實施變化包含至少下列樣態: (1)若前揭MIMO無線通訊方法欲藉由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傳送複數個封包包含前述分散MIMO封包,該方法可將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的傳輸期間分割為複數個從屬期間,然後分配一專用的從屬期間給每個封包,並藉由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指出每個封包的傳輸次序與對應的從屬期間,藉此,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能夠依據本身欲傳輸的封包而適當地選擇加入一部或全部的從屬期間內的傳輸。請注意,所述參與無線通訊裝置於本發明中亦可如上述般執行傳輸期間的分割、分配以及指示,以供其它參與裝置來遵循。 (2)在樣態(1)的假設下,本MIMO無線通訊方法可定義相鄰二該從屬期間之間的一或多個間隔,並允許另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於該間隔內決定是否在尚未進行的該從屬期間內加入聯合傳輸,亦即於部分或全部的剩餘從屬期間內進行傳輸。 (3)在樣態(1)的假設下,本MIMO無線通訊方法可轉讓一或多個該從屬期間予一指定無線通訊裝置,藉此該指定無線通訊裝置能夠於該被轉讓的從屬期間內替代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來進行傳輸。 (4)在樣態(1)的假設下,本MIMO無線通訊方法可規劃分別傳輸複數個封包給不同的接收器,並將相對應的位址資訊寫入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中;此時,由於該些不同接收器可能具有不同的接收能力,故每個從屬期間的剩餘的通訊資源可能不同,因此,參與無線通訊裝置應按照所有從屬期間中最少的剩餘通訊資源來決定是否加入聯合傳輸,亦或將部分或全部足供其傳輸的資源條件納入考量以做出決定。另外,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自己亦可規劃送交複數封包至不同的接收器,此時一後續的參與裝置就應如上述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般做類似的考量。 (5)當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仍握有該傳輸機會時,本MIMO無線通訊方法可傳輸一補充控制訊框至該指定接收器,其中該補充控制訊框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更新傳輸期間。舉例而言,本MIMO無線通訊方法可透過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或任何在現行協定下已知且適合的方式來保留一時間間隔足夠包含一初始傳輸期間,並在結束該初始傳輸期間後,於整體的保留時間間隔內傳輸該更新傳輸期間。類似的更新資訊可以一再地發送,只要是在整體的保留時間間隔內即可。 (6)本MIMO無線通訊方法可將該數目Ns1設成多於實際上需要的數目。更精確地說,該數目Ns1可多於一傳輸空間流之有效數目,其中前述分散MIMO封包或其它來自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的封包的傳輸即是透過該有效數目之傳輸空間流。此實施變化可為該指定接收器保留訊號處理的餘裕。 (7)本MIMO無線通訊方法可將該數目Nr1設成少於實際上需要的數目。更精確地說,該數目Nr1可少於一接收空間流之有效數目,其中該指定接收器能夠用來處理該有效數目之接收空間流。類似地,此實施變化可為該指定接收器保留運作的餘裕。 (8)於本MIMO無線通訊方法中,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可進一步包含:一要求條件用來避免拖慢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舉例來說,該要求條件例如是要求部分或全部參與聯合傳輸的傳送器縮減他們為了爭取接下來的通道存取的競爭窗期(例如倒數計數器的最小起始倒數值)、或同意在獲得傳輸機會時分享他們的傳輸資源如同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所為、亦或不能要求任何的優先/優惠對待。 (9)在步驟S210至步驟S240中,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的傳輸空間流在整個聯合傳輸架構中屬於不能忽略不計的訊號。若有來自其它參與傳送器(較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更早決定參與聯合傳輸)的傳輸空間流被一參與接收器認為訊號強度低且可忽略,則該參與接收器可將此觀察回報給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使其得以在決定是否參加聯合傳輸的過程中漠視該可忽略的傳輸空間流。
前述由一主要無線通訊裝置所執行的方法發明要求其它競逐相同傳輸機會的裝置依自身的需求與可得的通訊資源來決定是否參與聯合傳輸,但未設下任何資格限制。而為了給予主要無線通訊裝置於聯合傳輸一事上更多的彈性,如圖6所示,本發明提供了另一多重輸入輸出(MIMO)無線通訊方法,同樣由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例如圖1a至圖1f之傳送器TX1)來執行,並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S610: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該協定指出競逐該傳輸機會的任何其它裝置在沒有來自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的一分散MIMO訊框的情形下應暫停傳輸程序。該協定例如是一適用於IEEE 802.11標準的競爭協定;而該分散MIMO訊框是下述步驟S630之分散MIMO邀請訊框或其均等(例如是一控制訊框用來指出一聯合傳輸機會或一傳輸機會轉讓)。 步驟S620:聆聽任一訊號指出一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例如圖1a至圖1f之傳送器TX2)之能力,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亦競逐同一傳輸機會。 步驟S630:發佈一分散MIMO邀請訊框,其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一指定接收器(例如圖1a至圖1f之接收器RX1)能夠處理的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以及一邀請列表用來邀請包含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的一或多個候選裝置。所述邀請列表可依該一或多個候選裝置的能力來決定。 步驟S640:於達到一預設條件或收到來自該一或多個候選裝置之一確認通知(例如來自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確認通知)後,傳輸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此時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被允許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內傳輸另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或另一指定接收器(例如圖1a至圖1f之接收器RX2),其中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與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之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本實施例中,所述預設條件例如是一時間限制;所述確認通知可以是前述的起始部分;以及倘若該起始部分因應該預設條件而被傳送時,所述分散MIMO封包可包含該起始部分。另外,無論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是否為最後一個參與該聯合傳輸的裝置,該邀請列表可先將所有待參與者的能力納入考量以避免過度使用通訊資源,此意味著所有候選裝置只需決定是否加入聯合傳輸,無需對收到的邀請做出回應。然而,於一替代實施例中,該邀請列表所包含的候選裝置可能超過實際剩餘資源所能支援的上限,此時,較早回應該分散MIMO邀請訊框的候選裝置將可贏得參與聯合傳輸的機會,或者擁有較高排位的候選裝置可優先進入該聯合傳輸的名單中,而擁有較低排位的裝置需視是否有較高排位者放棄參加機會以獲得替補機會。
由於本技術領域人士能夠依據圖1a至圖5及其相關說明來充份瞭解本實施例的實施細節與變化,更明確地說,前述實施例所適用的實施變化均可合理應用於此,因此,在不影響本發明之揭露要求與可實施性的前提下,重複及冗餘之說明在此予以節略。
當然,也存在一種可能性是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本身就用盡所有的通訊資源,亦即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等於該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之接收空間流的數目,在此情形下,主要無線通訊裝置就無需徒勞地提供聯合傳輸機會。針對上述情形,本發明進一步提出一種多重輸入輸出(MIMO)無線通訊方法,如圖7所示,該方法之一實施例是藉由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例如圖1a至圖1f之傳送器TX1)來執行,並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S710: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該協定指出競逐該傳輸機會的任何其它裝置在未得到允許下應暫停傳輸程序。所述允許例如是前述的分散MIMO起始或邀請訊框,或其等效訊框。 步驟S720:測定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1是否多於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其中與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關聯之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該數目Nr1之接收空間流。然而,若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執意要執行該聯合傳輸程序,本步驟即屬無謂。 步驟S730:若該數目Nr1多於該數目Ns1,執行一聯合傳輸程序,該聯合傳輸程序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與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之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的前提下,允許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與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同時傳輸封包。
本實施例中,若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意欲傳輸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以外的另一指定接收器,下列條件即屬必須:所述數目Ns1與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2,其中該另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該數目Nr2之接收空間流。此外,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應等於或長於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藉此避免妨礙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然而,此限制非屬必要條件。
類似地,由於本技術領域人士能夠依據圖1a至圖6及其相關說明來充份瞭解本實施例的實施細節與變化,因此,重複及冗餘之說明在此予以節略。實際上,本實施例,尤其是步驟S720,能夠應用於多數前述實施例中。
除了前揭的MIMO無線通訊方法外,本發明亦揭露一多重輸入輸出(MIMO)無線通訊系統,該系統之一實施例包含:一第一無線通訊裝置(例如圖1a至圖1f之傳送器TX1),持有一傳輸機會,用來被動地藉由發佈一分散MIMO起始訊框以及接收來自一第二無線通訊裝置(例如圖1a至圖1f之傳送器TX2)之一起始部分以開始一聯合傳輸,或主動地藉由發佈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以及該起始部分以開始該聯合傳輸,或主動地藉由發佈一分散MIMO邀請訊框以及發佈該起始部分以開始該聯合傳輸;以及該第二無線通訊裝置,同樣競逐該傳輸機會,用來藉由接受來自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之一聯合傳輸機會以及發佈該起始部分以參與該聯合傳輸,或藉由接受來自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之該聯合傳輸機會以及接收來自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之該起始部分以參與該聯合傳輸,或者藉由接受來自該分散MIMO邀請訊框之該聯合傳輸機會以及接收來自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之該起始部分以參與該聯合傳輸,其中該分散MIMO起始或邀請訊框包含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之數目Ns1並包含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1,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所關聯之一第一接收器(例如圖1a至圖1f之接收器RX1)能夠處理該數目Nr1之接收空間流,且該聯合傳輸在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與該第二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第一接收器能夠處理之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的前提下,允許該第一與第二無線通訊裝置同時傳輸複數個分散MIMO封包。
於本實施例中,若該第二無線通訊裝置與一第二接收器(例如圖1a至圖1f之接收器RX2)同屬另一基本服務集,下列條件即屬必須:所述數目Ns1與數目Ns2之總合小於或等於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2,其中該第二接收器能夠處理該數目Nr2之接收空間流。另外,為了簡化接收器方面的解調變處理,該第一與第二無線通訊裝置之同步狀態理想上應相近,或應具有處理非同步狀態的設計;再者,第一接收器或第一與第二接收器應能取得該第一與第二無線通訊裝置之每個傳輸空間流的通道估測,藉此讓聯合傳輸進行的更順利。
類似地,由於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依據圖1a至圖7及其相關說明來充份瞭解本實施例的實施細節與變化,因此,重複及冗餘之說明在此予以節略。實作上,前揭三種MIMO無線通訊方法均可應用於本實施例中。
綜合上述,本發明之多重輸入輸出(MIMO)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在不影響現有MIMO協定的基礎下藉由提供聯合傳輸機會來加強資料吞吐量,意即本發明相容於現有的MIMO系統。簡言之,本發明包含至少下列優點: (1)本發明即便在傳送器分屬不同基本服務集(Basic Service Set, BSS)且未經雙方或第三方認證的情形下亦能適用; (2)本發明相容於不支援聯合傳輸的裝置,藉此避免影響整體網路的運作; (3)本發明接受不同空間流中處於一範圍內的不同封包大小及/或傳輸特性; (4)本發明允許不同傳送器間針對傳輸機會進行有效率且彈性的協商溝通; (5)本發明相容於以載波偵測多重存取(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為基礎的協定、現存的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 (QOS))機制(其用來決定前述的競爭窗期)、以及其它基本協定的共同特性; (6)本發明相容於使用傳輸波束成形(transmit beamforming (TxBF))、空時區塊編碼(space-time block codes (STBC))、下行鏈路多用戶MIMO(downlink multi-user MIMO (DL MU-MIMO))以及其它具有進一步處理過的空間流的強化模式。
雖然本發明之實施例如上所述,然而該些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據本發明之明示或隱含之內容對本發明之技術特徵施以變化,凡此種種變化均可能屬於本發明所尋求之專利保護範疇,換言之,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無線網路架構
110‧‧‧第一傳送器(TX1)
120‧‧‧第二傳送器(TX2)
130‧‧‧第一接收器(RX1)
140‧‧‧第二接收器(RX2)
300‧‧‧訊號傳遞樣態
310‧‧‧分散MIMO起始訊框
320‧‧‧分散MIMO競爭窗期
330‧‧‧起始部分
340‧‧‧分散MIMO封包
342‧‧‧訓練符元
344‧‧‧訓練符元
346‧‧‧資料
350‧‧‧另一分散MIMO封包
352‧‧‧訓練符元
354‧‧‧訓練符元
356‧‧‧資料
360‧‧‧分散MIMO訊框間間隔
400‧‧‧訊號傳遞樣態
500‧‧‧無線網路架構
510‧‧‧第一傳送器(TX1)
520‧‧‧第二傳送器(TX2)
530‧‧‧第三傳送器(TX3)
540‧‧‧第一接收器(RX1)
550‧‧‧第二接收器(RX2)
S210‧‧‧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
S220‧‧‧發佈一分散MIMO起始訊框,其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與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以及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的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
S230‧‧‧接收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因應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所發送的一起始部分,或在達到一預設條件後發佈該起始部分
S240‧‧‧於收到或發佈該起始部分後,傳輸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此時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被允許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內傳輸另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或另一指定接收器,其中該數目Ns1與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數目Nr1
S610‧‧‧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
S620‧‧‧聆聽任一訊號指出一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能力,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亦競逐同一傳輸機會
S630‧‧‧發佈一分散MIMO邀請訊框,其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與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的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以及一邀請列表用來邀請包含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的一或多個候選裝置
S640‧‧‧於達到一預設條件或收到來自該一或多個候選裝置之一確認通知後,傳輸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此時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被允許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內傳輸另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或另一指定接收器,其中該數目Ns1與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數目Nr1
S710‧‧‧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
S720‧‧‧測定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1是否多於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之數目Ns1,其中與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關聯之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該數目Nr1之接收空間流
S730‧‧‧若該數目Nr1多於該數目Ns1,執行一聯合傳輸程序,該聯合傳輸程序在該數目Ns1與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數目Nr1的前提下,允許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與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同時傳輸封包
圖1a為一無線網路架構之示意圖; 圖1b為圖1a之無線網路架構的一通訊情境的示意圖; 圖1c為圖1a之無線網路架構的另一通訊情境的示意圖; 圖1d為圖1a之無線網路架構的又一通訊情境的示意圖; 圖1e為圖1a之無線網路架構的再一通訊情境的示意圖; 圖1f為圖1a之無線網路架構的再一通訊情境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為基於圖2之實施例之一訊號傳遞樣態的示意圖; 圖4為基於圖2之實施例之另一訊號傳遞樣態的示意圖; 圖5為另一無線網路架構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之另一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以及 圖7為本發明之又一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S210‧‧‧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
S220‧‧‧發佈一分散MIMO起始訊框,其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與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以及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的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
S230‧‧‧接收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因應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所發送的一起始部分,或在達到一預設條件後發佈該起始部分
S240‧‧‧於收到或發佈該起始部分後,傳輸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此時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被允許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內傳輸另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或另一指定接收器,其中該數目Ns1與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數目Nr1

Claims (26)

  1. 一種多重輸入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無線通訊方法,是由一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來執行,包含下列步驟: 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 發佈一分散MIMO起始訊框,其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以及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的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 接收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因應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所發送的一起始部分,或在達到一預設條件後發佈該起始部分;以及 於收到或發佈該起始部分後,傳輸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此時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被允許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內傳輸另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或另一指定接收器, 其中該數目Ns1與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數目Nr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等於或長於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包含複數個從屬期間分別對應複數個不同封包,該些封包包含該分散MIMO封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進一步包含:定義相鄰二該從屬期間之間的一間隔,並允許另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於該間隔內決定是否在尚未進行的該從屬期間內進行傳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進一步包含:轉讓一或多個該從屬期間予一指定無線通訊裝置,藉此該指定無線通訊裝置能夠於該被轉讓的從屬期間內替代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來進行傳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進一步包含:當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仍握有該傳輸機會時,傳輸一補充控制訊框至該指定接收器,其中該補充控制訊框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更新傳輸期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數目Ns1多於一傳輸空間流之有效數目,且該分散MIMO封包之傳輸是透過該有效數目之傳輸空間流。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數目Nr1少於一接收空間流之有效數目,且該指定接收器能夠用來處理該有效數目之接收空間流。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數目Ns1與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少於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2,且該另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該數目Nr2之接收空間流。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進一步包含:一要求條件用來避免拖慢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
  11. 一種多重輸入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無線通訊方法,是由一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來執行,包含下列步驟: 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 聆聽任一訊號指出一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能力,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競逐該傳輸機會; 發佈一分散MIMO邀請訊框,其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1、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的接收空間流的數目Nr1以及一邀請列表用來邀請包含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的一或多個候選裝置;以及 於達到一預設條件或收到來自該一或多個候選裝置之一確認通知後,傳輸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此時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被允許在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內傳輸另一分散MIMO封包至該指定接收器或另一指定接收器, 其中該數目Ns1與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數目Nr1。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等於或長於該潛在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包含複數個從屬期間分別對應複數個不同封包,該些封包包含該分散MIMO封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進一步包含:定義相鄰二該從屬期間之間的一間隔,並允許另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於該間隔內決定是否在尚未進行的該從屬期間內進行傳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進一步包含:轉讓一或多個該從屬期間予一指定無線通訊裝置,藉此該指定無線通訊裝置能夠於該被轉讓的從屬期間內替代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來進行傳輸。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進一步包含:當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仍握有該傳輸機會時,傳輸一補充控制訊框至該指定接收器,其中該補充控制訊框包含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更新傳輸期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數目Ns1多於一傳輸空間流之有效數目,且該分散MIMO封包之傳輸是透過該有效數目之傳輸空間流。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數目Nr1少於一接收空間流之有效數目,且該指定接收器能夠用來處理該有效數目之接收空間流。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數目Ns1與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少於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2,且該另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該數目Nr2之接收空間流。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分散MIMO邀請訊框進一步包含:一要求條件用來避免拖慢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
  21. 一種多重輸入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無線通訊方法,是由一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來執行,包含下列步驟: 獲取一協定下的一傳輸機會; 測定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1是否多於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之數目Ns1,其中與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關聯之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該數目Nr1之接收空間流;以及 若該數目Nr1多於該數目Ns1,執行一聯合傳輸程序,該聯合傳輸程序在該數目Ns1與一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數目Nr1的前提下,允許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與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同時傳輸封包。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數目Ns1與該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2,且與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關聯之另一指定接收器能夠處理該數目Nr2之接收空間流。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主要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等於或長於該參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期間。
  24. 一種多重輸入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無線通訊系統,包含: 一第一無線通訊裝置,持有一傳輸機會,用來被動地藉由發佈一分散MIMO起始訊框以及接收來自一第二無線通訊裝置之一起始部分以開始一聯合傳輸,或主動地藉由發佈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以及該起始部分以開始該聯合傳輸,或主動地藉由發佈一分散MIMO邀請訊框以及發佈該起始部分以開始該聯合傳輸;以及 該第二無線通訊裝置,競逐該傳輸機會,用來藉由接受來自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之一聯合傳輸機會以及發佈該起始部分以參與該聯合傳輸,或藉由接受來自該分散MIMO起始訊框之該聯合傳輸機會以及接收來自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之該起始部分以參與該聯合傳輸,或者藉由接受來自該分散MIMO邀請訊框之該聯合傳輸機會以及接收來自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之該起始部分以參與該聯合傳輸, 其中該分散MIMO起始或邀請訊框包含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之數目Ns1並包含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1,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關聯之一第一接收器能夠處理該數目Nr1之接收空間流,且該聯合傳輸在該數目Ns1與該第二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空間流的數目Ns2之總合等於或小於該數目Nr1的前提下,允許該第一與第二無線通訊裝置同時傳輸複數個分散MIMO封包。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系統,其中該數目Ns1與該數目Ns2之總合小於或等於一接收空間流之數目Nr2,且與該第二無線通訊裝置關聯之一第二接收器能夠處理該數目Nr2之接收空間流。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與第二無線通訊裝置達成同步,且該第一接收器或該第一與第二接收器能夠取得該第一與第二無線通訊裝置之每一傳輸空間流的通道估測。
TW103140832A 2013-12-11 2014-11-25 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 TWI547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914814P 2013-12-11 2013-12-11
US14/161,567 US9236919B2 (en) 2013-12-11 2014-01-22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4146A true TW201524146A (zh) 2015-06-16
TWI547113B TWI547113B (zh) 2016-08-21

Family

ID=53272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0832A TWI547113B (zh) 2013-12-11 2014-11-25 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36919B2 (zh)
CN (1) CN104836601B (zh)
TW (1) TWI5471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67780B1 (ko) * 2015-08-26 2022-11-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스마트 플러그에 연결된 전자 기기를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70187435A1 (en) * 2015-12-23 2017-06-29 Intel IP Corporation Initiating and protecting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0637549B2 (en) * 2017-01-17 2020-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ordinating distributed MIMO communications
US11632273B1 (en) * 2021-12-02 2023-04-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ssing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having unavailable spatial strea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2087B2 (ja) * 2005-01-26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4526977B2 (ja) * 2005-03-02 2010-08-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機および送信制御方法
US8605579B2 (en) * 2005-10-17 2013-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of data in a mesh network
US8305948B2 (en) * 2006-11-15 2012-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s to multiple st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920598B2 (en) * 2007-05-25 2011-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methods for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CN101796880B (zh) * 2007-08-31 2015-04-0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的多用户传输
KR101421592B1 (ko) * 2007-09-05 2014-08-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터리버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8284696B2 (en) * 2007-12-17 2012-10-09 Cisco Technology, Inc. Tracking customer edge traffic
US9497744B2 (en) * 2008-03-04 2016-11-1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ignaling of transmission settings in multi-user systems
JP2010081360A (ja) * 2008-09-26 2010-04-08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172455B2 (en) * 2009-02-13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art frame for distributed MIMO
KR101591093B1 (ko) * 2009-03-16 2016-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자원 할당 방법
EP2441200A1 (en) 2009-06-12 2012-04-18 Fundacio Privada Centre Tecnologic de Telecomunicacions de Cataluny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a wireless broadband system with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 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 technology with multiuser capabilities
US8964591B2 (en) * 2010-06-29 2015-0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31395B2 (en) * 2010-09-08 2015-09-08 Broadcom Corporation Acknowledgment and/or receiver recovery mechanisms for scheduled responses with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2033877A1 (en) * 2010-09-08 2012-03-1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Psmp-based downlink multi-user mimo communications
US9426630B2 (en) * 2011-06-27 2016-08-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cast/broadcast fra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9565615B2 (en) * 2012-05-16 2017-0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volved hybrid internet protocol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architecture
US20150063190A1 (en) * 2013-08-28 2015-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6601B (zh) 2018-04-03
US20150162960A1 (en) 2015-06-11
US9236919B2 (en) 2016-01-12
TWI547113B (zh) 2016-08-21
CN104836601A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00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SFI (slot format information) colli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621870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035767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nnel access
JP2020504577A (ja) 分散型mimo通信を調整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TW202123766A (zh) 無線網路中用於多重鏈路觸發上鏈存取的基於觸發協議資料單元對準之裝置和方法
CN113676298B (zh) 多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TWI547113B (zh) 多重輸入輸出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
KR102364587B1 (ko) 전이중 통신을 위한 미디어 액세스 제어
WO2015070087A1 (en) Distributed reservation contention access (drca)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stations
TWI746969B (zh) Ieee 802.11存取點(ap)及在其中使用的方法
JP6353077B2 (ja) 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リソースコンテンション方法、および関連する装置
CN104702398B (zh) 一种全双工通信方法
CN112166643A (zh) 蜂窝v2x通信中的业务调度
US2020025296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WO2015149294A1 (zh) 一种非授权频谱的使用方法和基站及终端
CN104798411B (zh) Wi-Fi中的传输间隔的同步
WO2017078858A1 (en) Neighborhood awareness network (nan) communication using paging time blocks
JP2017011486A (ja) 無線通信用集積回路、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0225556A (zh) 一种资源预留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7016451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23009678A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