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0845A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0845A
TW201520845A TW102143846A TW102143846A TW201520845A TW 201520845 A TW201520845 A TW 201520845A TW 102143846 A TW102143846 A TW 102143846A TW 102143846 A TW102143846 A TW 102143846A TW 201520845 A TW201520845 A TW 20152084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osed
trace
external
insulating layer
tou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3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Ming Hsieh
Chin-Chang Liu
Siang-Lin Huang
Kuo-Chang Su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2143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20845A/zh
Priority to CN201310688576.7A priority patent/CN104679320A/zh
Priority to CN201320830901.4U priority patent/CN203630759U/zh
Publication of TW201520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0845A/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基板、觸控感測組件、複數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第一絕緣層與第一外部走線。觸控感測組件設置於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可視區。第一觸控訊號走線設置於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周圍區,第一觸控訊號走線與觸控感測組件電性連接。第一絕緣層設置於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周圍區。第一外部走線設置於基板上並位於周圍區。第一外部走線至少部分設置於觸控感測組件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之間,第一外部走線藉由第一絕緣層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電性分離,且第一外部走線於垂直於基板之垂直投影方向上與至少部分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互相重疊。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面板,尤指一種於周圍區設置有與觸控訊號走線互相重疊之外部走線的觸控面板。
近年來,觸控感應技術迅速地發展,許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行動電話(mobile phone)、衛星導航系統(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電腦(tablet PC)、個人數位助理(PDA)以及筆記型電腦(laptop PC)等均有與觸控功能結合的產品推出。於上述各電子產品中,主要係將原有的顯示功能與觸控感應功能進行整合而形成觸控顯示裝置。目前較主流的觸控顯示裝置係由一顯示面板與一觸控面板互相黏合而成之外掛式觸控顯示面板。觸控面板以結構上來區分又可大致可分為雙片玻璃式(glass/glass)與單片玻璃式(one glass solution,OGS)觸控面板。單片玻璃式觸控面板係將觸控感應元件直接形成於保護玻璃(cover glass)上,故可因此減少玻璃基板的使用數量,達到薄型化與結構簡化的效果。
在一般觸控面板中,於中央可視區設置有主要進行觸控操作的觸控感測組件,而於周圍區中除了設置有與觸控感測組件相連以進行觸控訊號傳遞之走線外,亦會因不同設計需求而設置其它線路,例如接地線以及與其他感測元件連接之走線。上述之線路若在配置上與觸控訊號走線交錯,則必須在結構上進行調整以使得不欲與觸控訊號走線電性連接之線路可與觸控訊號走線互相隔離,因此造成製程複雜化而不利於製作成本與生產良率。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利用不同材料層之間的搭配設計,於觸控面板之周圍區形成所需之走線跨接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具有一可視區以及一周圍區位於可視區之至少一側。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觸控感測組件、複數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一第一絕緣層以及至少一第一外部走線。觸控感測組件係設置於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可視區。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係設置於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周圍區。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係與觸控感測組件電性連接。第一絕緣層係設置於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周圍區。第一外部走線係設置於基板上並位於周圍區。第一外部走線係至少部分設置於觸控感測組件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之間,第一外部走線係藉由第一絕緣層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電性分離,且第一外部走線係於一垂直於基板之垂直投影方向上與至少部分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互相重疊。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具有一可視區以及一周圍區位於可視區之至少一側。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觸控感測組件、複數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一第一絕緣層、一外部感應元件以及一第二外部走線。觸控感測組件係設置於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可視區。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係設置於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周圍區。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係與觸控感測組件電性連接。第一絕緣層係設置於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周圍區。外部感應元件係設置於基板上並位於周圍區。第二外部走線係設置於基板上並位於周圍區,且第二外部走線電性連接外部感應元件以及一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第二外部走線係藉由第一絕緣層與至少一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電性分離。
本發明之觸控面板係利用不同材料層之間的搭配設計,於觸控面板之周圍區形成所需之走線跨接結構,藉此達到提升觸控面板周圍區線路設計可變化性之目的。
101-107‧‧‧觸控面板
110‧‧‧基板
120‧‧‧內框層
121‧‧‧裝飾層
130‧‧‧第一圖案化導電層
140‧‧‧第二圖案化導電層
140M‧‧‧光學補償層
150‧‧‧第一絕緣層
150A‧‧‧絕緣塊
160‧‧‧第三圖案化導電層
170‧‧‧光學匹配層
180‧‧‧第二絕緣層
190‧‧‧控制元件
201-202‧‧‧觸控面板
301-302‧‧‧觸控面板
401-404‧‧‧觸控面板
501-502‧‧‧觸控面板
600‧‧‧觸控面板
DT‧‧‧虛置走線
G1‧‧‧第一外部走線
G2‧‧‧外圍接地線
G3‧‧‧第二外部走線
P‧‧‧外部感應元件
R1‧‧‧可視區
R2‧‧‧周圍區
T1‧‧‧第一觸控訊號走線
T2‧‧‧第二觸控訊號走線
TC‧‧‧連接部
TM‧‧‧主走線
TS‧‧‧觸控感測組件
TSX‧‧‧第一軸向電極
TSY‧‧‧第二軸向電極
V1‧‧‧第一開口
V2‧‧‧第二開口
V3‧‧‧第三開口
X‧‧‧第一方向
X1‧‧‧第一子電極
X2‧‧‧第一連接線
Y‧‧‧第二方向
Y1‧‧‧第二子電極
Y2‧‧‧第二連接線
Z‧‧‧垂直投影方向
第1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2圖為沿第1圖中A-A’剖線所繪示之剖視示意圖。
第3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4圖為沿第3圖中B-B’剖線所繪示之剖視示意圖。
第5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6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7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8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9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10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11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12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13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14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15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16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17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18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19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20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數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
請參考第1圖與第2圖。第1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第2圖為沿第1圖中A-A’剖線所繪示之剖視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本發明之各圖式僅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發明,其詳細的比例可依照設計的需求進行調整。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提供一基板110。基板110具有一可視區R1以及一周圍區R2位於可視區R1之至少一側。在本實施例中,周圍區R2較佳係圍繞可視區R1,但並不以此為限。然後,於基板110上形成一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30,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30可包括複數個第一子電極X1、複數個第二子電極Y1以及複數個第二連接線Y2形成於可視區R1中。接著,於基板110上形成一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可包括複數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設置形成於周圍區R2。之後,於基板110上形成一第一絕緣層150,至少部分覆蓋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30與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150可包括複數個絕緣塊150A形成於可視區R1內,但並不以此為限。接著,於基板110上形成一第三圖案化導電層160。本實施例之第三圖案化導電層160可包括一第一外部走線G1以及複數條第一連接線X2,第一外部走線G1係形成於周圍區R2,而第一連接線X2係形成於可視區R1,但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之製作方法中,可視需要於第三圖案化導電層160之後再依序形成一光學匹配層170以及一第二絕緣層180,藉由光學匹配層170降低基板110上各圖案化材料層的圖案明顯度,而第二絕緣層180可用以達到保護的效果,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10較佳可包括一玻璃基板、一覆蓋板(cover lens)、一塑膠基板、一柔性塑膠基板、一薄玻璃基板、一顯示器的基板或其他適合之基板。上述顯示器的基板可包括一彩色濾光基板、一主動陣列基板或一有機發光顯示器的封裝蓋板,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導電圖案130、第二導電圖案140以及第三導電圖案160之材料可包括透明導電材料、金屬導電材料或其他適合之導電材料。上述之透明導電材料可包括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與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AZO)。上述之金屬材料可包括鋁、銅、銀、鉻、鈦、鉬之其中至少一者、上述材料之複合層或上述材料之合金,但並不以此為限。上述之其他適合之導電材料可包括導電粒子、奈米碳管或奈米銀絲,但並不以此為限。值得說明的是,由於第一導電圖案130係用以形成可視區之觸控電極,因此第一導電圖案較佳係由透明導電材料所形成或以非透明導電材料經由薄膜化或網格化來提升光穿透率。此外,主要用以形成走線之第二導電圖案140與第三導電圖案160則較佳係以導電能力相對較佳之金屬導電材料所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絕緣層150與第二絕緣層180的材料可各別包括無機材料例如氮化矽(silicon nitride)、氧化矽(silicon oxide)與氮氧化矽(silicon oxynitride)、有機材料例如丙烯酸類樹脂(acrylic resin)或其它適合之材料。光學匹配層170可包括折射率匹配層、顏色匹配層或其他適合之光學匹配層。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101,具有可視區R1以及周圍區R2位於可視區R1之至少一側。周圍區R2係位於可視區R1之至少一側。本實施例之周圍區R2係圍繞可視區R1的四周,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可視需要使周圍區R2僅與可視區R1的部分邊緣相鄰設置,例如僅於上、下二邊緣設置。另,周圍區R2可選擇性地設有觸控感測元件(圖未示)而可於周圍區R2實現觸控的功能,但為方便說明,仍劃分為周圍區R2, 合先敘明。觸控面板101包括基板110、一觸控感測組件TS、複數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第一絕緣層150以及至少一第一外部走線G1。觸控感測組件TS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可視區R1,用以進行主要之觸控感測。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周圍區R2。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係與觸控感測組件TS電性連接。第一絕緣層150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周圍區R2。第一外部走線G1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位於周圍區R2。第一外部走線G1係至少部分設置於觸控感測組件TS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之間,第一外部走線G1係藉由第一絕緣層150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電性分離,且第一外部走線G1係於一垂直於基板110之垂直投影方向Z上與至少部分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互相重疊。
在本實施例中,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外部走線G1較佳係由第三圖案化導電層160所形成,也就是說第一外部走線G1以及第一連接線X2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而同時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外部走線G1可包括一接地線或與其他元件電性連接之走線。上述之元件可包括對應圖標(Icon)之觸控感應元件、近接感應元件、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元件或其他適合之於周圍區R2設置之感應元件。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與基板110之間,且第一外部走線G1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上。更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之觸控感測組件TS可包括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TSX與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TSY彼此互相交錯且絕緣設置。各第一軸向電極TSX可包括複數個第一子電極X1以及複數條第一連接線X2。第一子電極X1係沿一第一方向X排列設置,而第一連接線X2係用以電性連接兩相鄰之第一子電極X1。各第二軸向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二子電極Y1以及複數條第二連接線Y2。第二子電極Y1係沿一第二方向Y排列設置,而第二連接線Y2係用以電性連接第二子電極Y1。第一方向X較佳係大體上與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但並不以此為限。值 得說明的是,本發明之觸控感測組件TS並不以上述之結構為限,而可視需要採用其他適合結構之觸控感測組件。此外,第一絕緣層150可包括複數個絕緣塊150A,設置於各第一連接線X2與各第二連接線Y2之間,用以電性隔離第一軸向電極TSX與第二軸向電極TSY,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本發明之其他較佳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150亦可整面覆蓋基板110上的可視區R1與周圍區R2,並藉由開孔方式將所需進行電性導通之部件暴露出來用以與其他部件接觸形成電性連接。另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絕緣層150在周圍區R2的部份與在可視區R1內的部份(例如絕緣塊150A),並不限於要是同一絕緣層經圖案化而得。換言之,第一絕緣層150在周圍區R2的部份與在可視區R1內的部份,是由不同道製程所分別形成的。舉例而言,第一絕緣層150在周圍區R2的部份例如可沿用既有的無機膜層,像是用以保護裝飾層121以避免裝飾層121黃化的氧化矽層,而第一絕緣層150在可視區R1內的部份例如可以沿用既有的有機膜層,像是用以電性隔絕第一連接線X2與各第二連接線Y2的光阻。
此外,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1可更包括一裝飾層121、光學匹配層170以及第二絕緣層180。裝飾層121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位於周圍區R2,用以於周圍區R2產生裝飾效果。裝飾層121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與基板110之間,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40係至少部分設置於裝飾層121與第一絕緣層150之間,且第一軸向電極TSX較佳係部分延伸至周圍區R2並與裝飾層121部分重疊,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1可視需要選擇性地於可視區R1與周圍區R2的交界處附近設置一內框層120,用以補償於裝飾層121邊緣區域的遮光效果。內框層120可設置於基板110與第一軸向電極TSX之間以及設置於基板110與裝飾層121之間,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本實施例之裝飾層121較佳係於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30之後形成,用以於可視區R1與周圍區R2的交界處附近部分覆蓋第一圖案化導電 層130,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亦可不覆蓋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30。光學匹配層170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覆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第一外部走線G1、第一絕緣層150以及觸控感測組件TS。第二絕緣層180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至少部分位於周圍區R2。第二絕緣層180係覆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第一外部走線G1以及位於周圍區R2之第一絕緣層150,且光學匹配層170係至少部分設置於第二絕緣層180與第一絕緣層150之間。
上述之觸控面板101的各部件的材料特性已於上述製作方法中說明,故在此並不再贅述。值得說明的是,如第1圖所示,觸控面板101可更包括複數條第二觸控訊號走線T2、一外圍接地線G2以及一控制元件190。第二觸控訊號走線T2、外圍接地線G2以及控制元件190係設置於周圍區R2。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之一端係與第一軸向電極TSX相連,第二觸控訊號走線T2之一端係與第二軸向電極TSY相連,而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以及第二觸控訊號走線T2之另一端可分別連接至控制元件190例如電路板或控制積體電路。外圍接地線G2係設置於周圍區R2的相對較外側並圍繞觸控感測組件TS、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以及第二觸控訊號走線T2。第一外部走線G1可部分設置於觸控感測組件TS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之間,以及部分設置於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與第二觸控訊號走線T2之間,而當第一外部走線G1為一接地線時可用以改善不同訊號之間互相干擾之問題。藉由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1的結構設計,可使第一外部走線G1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互相交錯但電性分離,第一外部走線G1的設計位置上可因此較不受限制,進而可降低觸控面板101之周圍區R2的線路設計限制。
下文將針對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進行說明,且為簡化說明,以下說明主要針對各實施例不同之處進行詳述,而不再對相同之處作重覆贅述。 此外,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中相同之元件係以相同之標號進行標示,以利於各實施例間互相對照。
請參考第3圖與第4圖。第3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第4圖為沿第3圖中B-B’剖線所繪示之剖視示意圖。如第3圖與第4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102控面板,具有可視區R1以及周圍區R2位於可視區R1之至少一側。觸控面板102包括基板110、觸控感測組件TS、複數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第一絕緣層150、一外部感應元件P以及一第二外部走線G3。外部感應元件P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位於周圍區R2。第二外部走線G3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位於周圍區R2,且第二外部走線G3電性連接外部感應元件P以及一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在本實施例中,外部感應元件P與第二外部走線G3較佳係由第三圖案化導電層160所形成,也就是說外部感應元件P、第二外部走線G3以及第一連接線X2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而同時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外部感應元件P可包括對應圖標之觸控感應元件、近接感應元件、近場通信元件或其他適合之於周圍區R2設置之感應元件。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外部走線G3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上,第一絕緣層150係設置於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上,第一絕緣層150具有一第二開口V2至少部分暴露出一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且第二外部走線G3係透過第二開口V2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藉由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2的結構設計,可使第二外部走線G3與部分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互相交錯但電性分離,換句話說,第二外部走線G3可藉由第一絕緣層150與至少一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電性分離,故第二外部走線G3的設計位置上可因此較不受限制,進而可降低觸控面板102之周圍區R2的線路設計限制。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 板的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103。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3更包括如上述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外部感應元件P與第二外部走線G3。外部感應元件P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位於周圍區R2。第二外部走線G3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位於周圍區R2,且第二外部走線G3電性連接外部感應元件P以及一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第二外部走線G3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上,第一絕緣層150係設置於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上,第一絕緣層150具有一第二開口V2至少部分暴露出一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且第二外部走線G3係透過第二開口V2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外部走線G1、第二外部走線G3、外部感應元件P以及第一連接線X2較佳係由第三圖案化導電層160所形成,也就是說第一外部走線G1、第二外部走線G3、外部感應元件P以及第一連接線X2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而同時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104。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4更包括至少一虛置走線DT,設置於兩相鄰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之間,且虛置走線DT係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電性分離。本實施例之虛置走線DT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較佳係由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所形成,也就是說虛置走線DT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而同時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觸控面板104可利用虛置走線DT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對裝飾層121形成遮光效果,使得裝飾層121的視效更均勻,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本實施例之虛置走線DT亦可視須要選擇性地設置於上述或後述之其他較佳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105。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子電極X1、第二連接線Y2以及第二子電極(第7圖未示)較佳係由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所形成,也就是說第一子電極X1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而同時形成,故第一子電極X1係與一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電性連接並一體成型,但並不以此為限。值得說明的是,當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為金屬材料時,第一子電極X1、第二連接線Y2以及第一連接線較佳係由此金屬材料所構成之金屬網格(metal mesh)所形成,而第一連接線X2亦可視需要以金屬網格方式形成用以互相搭配,但並不以此為限。本實施例之以金屬網格形成第一子電極X1、第一連接線X2、第二連接線Y2以及第二子電極之方式亦可視須要選擇性地應用於上述或後述之其他較佳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此外,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亦可採用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氧化物、奈米銀絲、奈米碳管及石墨烯等,但不限於此。
請參考第8圖。第8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8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106。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6更包括一光學補償層140M,設置於第一連接線X2與第二連接線Y2之間,用以降低於基板110上異於第一連接線X2之一側進行觀看與觸控操作時對於第一連接線X2的圖案明顯度,特別是在以非透明導電材料形成第一連接線X2的狀況下。光學補償層140M可以具有低反射特性或是具有霧化效果,藉此可避免第一連接線X2反射外部光線,有效改善視效。光學補償層140M的材料可包括絕緣材料,例如是有色塗料或光阻,或是導電材料,例如是金、鋁、鉬、銅等金屬材料,或其合金以及前述材料的金屬氮化物或金屬氧化物等具有低反射性的材質。舉例來說,本實施例之光學補償層140M可為以金屬材料形成之第二 圖案化導電層140藉由通入氧氣的方式使氧與金屬反應而形成金屬氧化物的方式而加以形成。另外,光學補償層140M的表面亦可具有粗糙表面或經由加工處理而具有霧化效果。本實施例之光學補償層140M亦可視須要選擇性地設置於上述或後述之其他較佳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107。與上述第三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外部感應元件P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與基板110之間,第一絕緣層150具有一第三開口V3至少部分暴露出外部感應元件P,且第二外部走線G3係透過第三開口V3與外部感應元件P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本實施例之外部感應元件P較佳係由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所形成,也就是說外部感應元件P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而同時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10圖。第10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10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201。與上述第二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上,第二外部走線G3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與基板110之間,第一絕緣層150具有一第二開口V2至少部分暴露出第二外部走線G3,且一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係透過第二開口V2與第二外部走線G3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本實施例之外部感應元件P以及第二外部走線G3較佳係由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所形成,也就是說外部感應元件P與第二外部走線G3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而同時形成並一體成型,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較佳係由第三圖案化導電層160所形成,也就是說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與第一連接線X2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而同時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11圖。第11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11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202。與上述第八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202更包括第一外部走線G1設置於周圍區R2。本實施例之第一外部走線G1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與裝飾層121之間。本實施例之第一外部走線G1較佳係由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所形成,也就是說第一外部走線G1、外部感應元件P以及第二外部走線G3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而同時形成並一體成型,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12圖。第12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12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301。與上述第八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在觸控面板301中,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包括一主走線TM以及一連接部TC,且連接部TC係設置於主走線TM與觸控感測組件TS之間,用以電性連接主走線TM與觸控感測組件TS。在本實施例中,連接部TC較佳係由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所形成,也就是說連接部TC與第二外部走線G3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而同時形成並一體成型且電性相連。此外,連接部TC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與基板110之間,主走線TM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上,第一絕緣層150具有一第一開口V1至少部分暴露出連接部TC,且主走線TM係透過第一開口V1與連接部TC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
請參考第13圖。第13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13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302。與上述第十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302更包括第一外部走線G1設置於周圍區R2。本實施例之第一外部走線G1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 150上。本實施例之第一外部走線G1較佳係由第三圖案化導電層160所形成,也就是說第一外部走線G1、第一連接線X2以及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之主走線TM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而同時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14圖。第14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14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401。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在觸控面板401中,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係於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30之前形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線X2係由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所形成而設置於基板110與絕緣塊150A之間,第一外部走線G1以及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之主走線TM係由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所形成而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與基板110之間。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之連接部TC、第一子電極X1、第二連接線Y2以及第二子電極(第14圖未示)係由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30所形成,而連接部TC可與一個第一子電極X1一體成型。換句話說,本實施例之連接部TC亦可視為第一子電極X1自可視區R1延伸至周圍區R2的一部分,而第一外部走線G1亦可視為至少部分設置於第一子電極X1與裝飾層121之間。此外,連接部TC係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上,第一絕緣層150具有一第一開口V1至少部分暴露出主走線TM,且連接部TC係透過第一開口V1與主走線TM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值得說明的是,由於設置於可視區R1與周圍區R2的交界處的連接部TC可由以透明之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30所形成,故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401可不須設置上述實施例之內框層,進而可簡化相關製程步驟。
請參考第15圖。第15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15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402。與上述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係設置於 第一絕緣層150與裝飾層121之間。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之主走線TM係由第二圖案化導電層140所形成,而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之連接部TC係由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30所形成而可與一個第一子電極X1一體成型。主走線TM可藉由直接與連接部TC重疊並接觸的方式形成電性連接,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16圖。第16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16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403。與上述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之連接部TC係由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30所形成而可與一個第一子電極X1一體成型,且第一外部走線G1亦係由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30所形成而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50與基板110之間。換句話說,本實施例之第一外部走線G1與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之連接部TC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而同時形成。
請參考第17圖。第17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17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404。與上述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404更包括外部感應元件P與第二外部走線G3。在本實施例中,外部感應元件P與第二外部走線G3較佳係由第一圖案化導電層130所形成,也就是說第一外部走線G1、第二外部走線G3、外部感應元件P以及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之連接部TC可由對同一導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而同時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一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可透過第三開口V3與第二外部走線G3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
請參考第18圖。第18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觸 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18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501。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二絕緣層180較佳係以整面方式覆蓋第一絕緣層150、觸控感測組件TS、第一外部走線G1以及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值得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以整面方式形成之第二絕緣層180亦可視須要選擇性地應用於上述之其他較佳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
請參考第19圖。第19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19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502。與上述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502可不設置上述之光學匹配層,而僅藉由第二絕緣層180以整面方式覆蓋第一絕緣層150、觸控感測組件TS、第一外部走線G1以及第一觸控訊號走線T1來形成保護效果。值得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以整面方式形成之第二絕緣層180以及不設置光學匹配層之設計亦可視須要選擇性地應用於上述之其他較佳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
請參考第20圖。第20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20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觸控面板600。與上述第五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600可不設置上述之內框層,進而達到簡化相關製程步驟之效果。此外上述各具有內框層之實施例亦可視需要移除內框層之設計,藉此簡化結構與相關製程。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之觸控面板係利用不同材料層之間的搭配設計,於觸控面板之周圍區形成所需之走線跨接結構,藉此達到提升觸控面板周圍區線路設計可變化性之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 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3‧‧‧觸控面板
110‧‧‧基板
120‧‧‧內框層
121‧‧‧裝飾層
130‧‧‧第一圖案化導電層
140‧‧‧第二圖案化導電層
150‧‧‧第一絕緣層
150A‧‧‧絕緣塊
160‧‧‧第三圖案化導電層
170‧‧‧光學匹配層
180‧‧‧第二絕緣層
G1‧‧‧第一外部走線
G3‧‧‧第二外部走線
P‧‧‧外部感應元件
R1‧‧‧可視區
R2‧‧‧周圍區
T1‧‧‧第一觸控訊號走線
TS‧‧‧觸控感測組件
TSX‧‧‧第一軸向電極
V2‧‧‧第二開口
X1‧‧‧第一子電極
X2‧‧‧第一連接線
Y2‧‧‧第二連接線
Z‧‧‧垂直投影方向

Claims (24)

  1. 一種觸控面板,具有一可視區以及一周圍區位於該可視區之至少一側,該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觸控感測組件,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該可視區;複數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該周圍區,其中該等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係與該觸控感測組件電性連接;一第一絕緣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該周圍區;以及至少一第一外部走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並位於該周圍區,其中該第一外部走線係至少部分設置於該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等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之間,該第一外部走線係藉由該第一絕緣層與該等第一觸控訊號走線電性分離,且該第一外部走線係於一垂直於該基板之垂直投影方向上與至少部分之該等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互相重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等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基板之間,且該第一外部走線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等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上,且該第一外部走線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基板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第一觸控訊號走線包括一主走線以及一連接部,且該連接部係設置於該主走線與該觸控感測組件之間,用以電性連接該主走線與該觸控感測組件。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連接部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基板之間,該主走線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上,該第一絕緣層具有一第一開 口至少部分暴露出該連接部,且該主走線係透過該第一開口與該連接部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外部走線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上。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外部走線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基板之間。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主走線以及該第一外部走線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基板之間,該連接部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上,該第一絕緣層具有一第一開口至少部分暴露出該主走線,且該連接部係透過該第一開口與該主走線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括:一外部感應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上並位於該周圍區;以及一第二外部走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並位於該周圍區,其中該第二外部走線電性連接該外部感應元件以及一條該第一觸控訊號走線。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外部走線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上,該第一絕緣層具有一第二開口至少部分暴露出一條該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且該第二外部走線係透過該第二開口與該第一觸控訊號走線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外部感應元件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基板之間,該第一絕緣層具有一第三開口至少部分暴露出該外部感應元件,且第二外部走線係透過該第三開口與該外部感應元件接觸用以形 成電性連接。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外部走線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基板之間,該第一絕緣層具有一第二開口至少部分暴露出該第二外部走線,且一條該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係透過該第二開口與該第二外部走線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觸控感測組件包括: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各該第一軸向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一子電極,沿一第一方向排列設置;以及複數條第一連接線,用以電性連接該等第一子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與該等第一軸向電極互相交錯且絕緣設置,各該第二軸向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二子電極,沿一第二方向排列設置;以及複數條第二連接線,用以電性連接該等第二子電極。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絕緣層包括複數個絕緣塊,設置於各該第一連接線與各該第二連接線之間,用以電性隔離該等第一軸向電極與該等第二軸向電極。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第一子電極係與一條該第一觸控訊號走線電性連接並一體成型。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括一裝飾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並位於該周圍區,其中該裝飾層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基板之間。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二絕緣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並 至少部分位於該周圍區,其中該第二絕緣層係覆蓋該等第一觸控訊號走線、該第一外部走線以及位於該周圍區之該第一絕緣層。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括一光學匹配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覆蓋該等第一觸控訊號走線、該第一外部走線、該第一絕緣層以及該觸控感測組件,其中該光學匹配層係至少部分設置於該第二絕緣層與該第一絕緣層之間。
  19. 一種觸控面板,具有一可視區以及一周圍區位於該可視區之至少一側,該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觸控感測組件,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該可視區;複數條第一觸控訊號走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該周圍區,其中該等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係與該觸控感測組件電性連接;一第一絕緣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至少部分位於該周圍區;一外部感應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上並位於該周圍區;以及一第二外部走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並位於該周圍區,其中該第二外部走線電性連接該外部感應元件以及一條該第一觸控訊號走線,其中該第二外部走線係藉由該第一絕緣層與至少一條該第一觸控訊號走線電性分離。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外部走線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上,該第一絕緣層係設置於該等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上,該第一絕緣層具有一第二開口至少部分暴露出一條該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且該第二外部走線係透過該第二開口與該第一觸控訊號走線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外部感應元件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基板之間,該第一絕緣層具有一第三開口至少部分暴露出該外部感應元件,且第二外部走線係透過該第三開口與該外部感應元件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
  22.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外部走線係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基板之間,該第一絕緣層具有一第二開口至少部分暴露出該第二外部走線,且一條該第一觸控訊號走線係透過該第二開口與該第二外部走線接觸用以形成電性連接。
  23.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第一觸控訊號走線包括一主走線以及一連接部,且該連接部係設置於該主走線與該觸控感測組件之間,用以電性連接該主走線與該觸控感測組件。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連接部係與該第二外部走線電性連接且一體成型。
TW102143846A 2013-11-29 2013-11-29 觸控面板 TW2015208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3846A TW201520845A (zh) 2013-11-29 2013-11-29 觸控面板
CN201310688576.7A CN104679320A (zh) 2013-11-29 2013-12-16 触控板
CN201320830901.4U CN203630759U (zh) 2013-11-29 2013-12-16 触控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3846A TW201520845A (zh) 2013-11-29 2013-11-29 觸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0845A true TW201520845A (zh) 2015-06-01

Family

ID=5081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3846A TW201520845A (zh) 2013-11-29 2013-11-29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4679320A (zh)
TW (1) TW20152084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5608B (zh) * 2016-08-31 2018-09-1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觸控感測器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與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3698B (zh) * 2015-04-01 2021-01-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90062U (zh) * 2010-01-14 2010-09-22 富创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应装置
KR101140920B1 (ko) * 2010-04-21 2012-05-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식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TW201342139A (zh) * 2012-04-06 2013-10-16 Shun On Electronic Co Ltd 觸控顯示面板
TWM461833U (zh) * 2012-12-27 2013-09-1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5608B (zh) * 2016-08-31 2018-09-1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觸控感測器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與顯示裝置
US10109686B2 (en) 2016-08-31 2018-10-23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having touch sensor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TWI659531B (zh) * 2016-08-31 2019-05-1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US10541282B2 (en) 2016-08-31 2020-01-2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having touch sensor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276736B2 (en) 2016-08-31 2022-03-15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having touch sensor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30759U (zh) 2014-06-04
CN104679320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99174A1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TWI523180B (zh) 觸控面板、觸控顯示面板以及觸控顯示裝置
TWI471642B (zh) Touch panel structure and its touch display panel
TWI434208B (zh) 電容式觸控顯示面板
JP545186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法
TW201430661A (zh) 觸控面板
TW201340185A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520023B (zh) 觸控面板及其應用之觸控顯示裝置
TWM483477U (zh) 觸控面板
TWM446367U (zh) 觸控裝置
TW201439720A (zh) 觸控面板
TWM454579U (zh) 觸控面板
CN106126001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140566A6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法
TWI585644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201447687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201516815A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201403432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與觸控顯示面板
CN104793779A (zh) 触控装置
TW201349306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M486093U (zh) 觸控電極結構及其應用之觸控面板
US10592015B2 (en) Preparation method for touch pane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502440B (zh) 觸控面板以及其製造方法
JP3181933U (ja) タッチ電極装置
TWM478870U (zh) 觸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