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30759U - 触控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30759U
CN203630759U CN201320830901.4U CN201320830901U CN203630759U CN 203630759 U CN203630759 U CN 203630759U CN 201320830901 U CN201320830901 U CN 201320830901U CN 203630759 U CN203630759 U CN 203630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ing
outside
insulation course
substrate
touching sig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3090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其铭
刘锦璋
黄湘霖
苏国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30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307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板包括基底、触控感测组件、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第一绝缘层与第一外部走线。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可视区。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与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基底上并位于周围区。第一外部走线至少部分设置在触控感测组件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之间,第一外部走线通过第一绝缘层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电分离,且第一外部走线在垂直基底的垂直投影方向上与至少部分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互相重叠。

Description

触控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板,特别涉及一种在周围区设置外部走线与触控信号走线互相重叠的触控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感应技术迅速地发展,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全球定位系统(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计算机(tablet PC)、个人数码助理(PDA)以及笔记型计算机(laptop PC)等均有与触控功能结合的产品推出。在上述各电子产品中,主要是将原有的显示功能与触控感应功能进行整合而形成触控显示装置。目前比较主流的触控显示装置是由一显示板与一触控板互相黏合而成的外挂式触控显示板。触控板以结构上来区分又可大致分为双片玻璃式(glass/glass)与单片玻璃式(one glass solution,OGS)触控板。单片玻璃式触控板是将触控感应组件直接形成在保护玻璃(cover glass)上,故可因此减少玻璃基底的使用数量,达到薄型化与结构简化的效果。
在一般触控板中,在中央可视区设置有主要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感测组件,而在周围区中除了设置有与触控感测组件相连用以进行触控信号传递的走线外,也会因不同设计需求而设置其它线路,例如接地线以及与其他感测组件连接的走线。上述的线路若在配置上与触控信号走线交错,则必须在结构上进行调整用以使得不欲与触控信号走线电连接的线路可与触控信号走线互相隔离,因此造成制造工艺复杂化而对于制造成本与生产合格率有不良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板,利用不同材料层之间的搭配设计,在触控板的周围区形成所需的走线跨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周围区,所述周围区位于可视区的至少一侧。触控板包括一基底、一触控感测组件、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一第一绝缘层以及至少一第一外部走线。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可视区。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与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基底上并位于周围区。第一外部走线至少部分设置在触控感测组件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之间,第一外部走线通过第一绝缘层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电分离,且第一外部走线在一垂直基底的垂直投影方向上与至少部分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互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周围区,所述周围区位于可视区的至少一侧。触控板包括一基底、一触控感测组件、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一第一绝缘层、一外部感应组件以及一第二外部走线。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可视区。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与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外部感应组件设置在基底上并位于周围区。第二外部走线设置在基底上并位于周围区,且第二外部走线电连接外部感应组件以及一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第二外部走线通过第一绝缘层与至少一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电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利用不同材料层之间的搭配设计,在触控板的周围区形成所需的走线跨接结构,借此达到提高触控板周围区线路设计可变化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B-B’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8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1-107   触控板
110       基底
120       内框层
121       装饰层
130       第一图案化导电层
140       第二图案化导电层
140M      光学补偿层
150       第一绝缘层
150A      绝缘块
160       第三图案化导电层
170       光学匹配层
180       第二绝缘层
190       控制组件
201-202   触控板
301-302   触控板
401-404   触控板
501-502   触控板
600       触控板
DT        虚设走线
G1        第一外部走线
G2        外围接地线
G3        第二外部走线
P         外部感应组件
R1        可视区
R2        周围区
T1        第一触控信号走线
T2        第二触控信号走线
TC        连接部
TM        主走线
TS        控感测组件
TSX       第一轴向电极
TSY       第二轴向电极
V1        第一开口
V2        第二开口
V3        第三开口
X         第一方向
X1        第一子电极
X2        第一连接线
Y         第二方向
Y1        第二子电极
Y2        第二连接线
Z         垂直投影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习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数个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附图仅为示意用以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基底110。基底110具有一可视区R1以及一周围区R2位于可视区R1的至少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周围区R2优选围绕可视区R1,但并不以此为限。然后,在基底110上形成一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可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X1、多个第二子电极Y1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Y2形成在可视区R1中。接着,在基底110上形成一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可包括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设置形成在周围区R2。之后,在基底110上形成一第一绝缘层150,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50可包括多个绝缘块150A形成在可视区R1内,但并不以此为限。接着,在基底110上形成一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60。本实施例的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60可包括一第一外部走线G1以及多条第一连接线X2,第一外部走线G1形成在周围区R2,而第一连接线X2形成在可视区R1,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可视需要在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60之后再依序形成一光学匹配层170以及一第二绝缘层180,通过光学匹配层170降低基底110上各图案化材料层的图案明显度,而第二绝缘层180可用以达到保护的效果,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基底110优选可包括一玻璃基底、一覆盖板(cover lens)、一塑胶基底、一柔性塑胶基底、一薄玻璃基底、一显示器的基底或其他适合的基底。上述显示器的基底可包括一彩色滤光基底、一有源阵列基底或一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封装盖板,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导电图案130、第二导电图案140以及第三导电图案160的材料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金属导电材料或其他适合的导电材料。上述的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与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AZO)。上述的金属材料可包括铝、铜、银、铬、钛、钼的其中至少一种、上述材料的复合层或上述材料的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上述的其他适合的导电材料可包括导电粒子、碳纳米管或纳米银丝,但并不以此为限。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导电图案130是用以形成可视区的触控电极,因此第一导电图案优选由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或以非透明导电材料通过薄膜化或网格化来提高光透射比。此外,主要用以形成走线的第二导电图案140与第三导电图案160则优选是以导电能力相对比较好的金属导电材料所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绝缘层150与第二绝缘层180的材料可分别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硅(silicon nitride)、氧化硅(silicon oxide)与氮氧化硅(silicon oxynitride)、有机材料例如丙烯酸类树脂(acrylic resin)或其它适合的材料。光学匹配层170可包括折射率匹配层、颜色匹配层或其他适合的光学匹配层。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1,具有可视区R1以及周围区R2位于可视区R1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的周围区R2围绕可视区R1的四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使周围区R2仅与可视区R1的部分边缘相邻设置,例如仅在上、下二边缘设置。此外,周围区R2可选择性地设有触控感测组件(未图示)而可在周围区R2实现触控的功能,但为方便说明,仍划分为周围区R2,在此先说明此状况。触控板101包括基底110、一触控感测组件TS、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第一绝缘层150以及至少一第一外部走线G1。触控感测组件TS设置在基底110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可视区R1,用以进行主要的触控感测。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设置在基底110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R2。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与触控感测组件TS电连接。第一绝缘层150设置在基底110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R2。第一外部走线G1设置在基底110上并位于周围区R2。第一外部走线G1至少部分设置在触控感测组件TS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之间,第一外部走线G1通过第一绝缘层150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电分离,且第一外部走线G1在一垂直基底110的垂直投影方向Z上与至少部分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互相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部走线G1优选是由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60所形成,也就是说第一外部走线G1以及第一连接线X2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而同时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外部走线G1可包括一接地线或与其他组件电连接的走线。上述的组件可包括对应图标(Icon)的触控感应组件、近接感应组件、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组件或其他适合在周围区R2设置的感应组件。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与基底110之间,且第一外部走线G1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上。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组件TS可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TSX与多个第二轴向电极TSY彼此互相交错且绝缘设置。各第一轴向电极TSX可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X1以及多条第一连接线X2。第一子电极X1沿一第一方向X排列设置,而第一连接线X2是用以电连接两相邻的第一子电极X1。各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Y1以及多条第二连接线Y2。第二子电极Y1沿一第二方向Y排列设置,而第二连接线Y2是用以电连接第二子电极Y1。第一方向X优选是本质上与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但并不以此为限。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感测组件TS并不以上述的结构为限,而可视需要采用其他适合结构的触控感测组件。此外,第一绝缘层150可包括多个绝缘块150A,设置在各第一连接线X2与各第二连接线Y2之间,用以电隔离第一轴向电极TSX与第二轴向电极TSY,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50也可整面覆盖基底110上的可视区R1与周围区R2,并通过开孔方式将所需进行电导通的部件暴露出来用以与其他部件接触形成电连接。还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绝缘层150在周围区R2的部分与在可视区R1内的部分(例如绝缘块150A),并不限于要是同一绝缘层经图案化而得。换句话说,第一绝缘层150在周围区R2的部分与在可视区R1内的部分,是由不同制造工艺所分别形成的。举例而言,第一绝缘层150在周围区R2的部分例如可沿用既有的无机膜层,像是用以保护装饰层121并避免装饰层121黄化的氧化硅层,而第一绝缘层150在可视区R1内的部分例如可以沿用既有的有机膜层,像是用以电隔绝第一连接线X2与各第二连接线Y2的光致抗蚀剂。
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01可还包括一装饰层121、光学匹配层170以及第二绝缘层180。装饰层121设置在基底110上并位于周围区R2,用以在周围区R2产生装饰效果。装饰层121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与基底110之间,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40至少部分设置在装饰层121与第一绝缘层150之间,且第一轴向电极TSX优选是部分延伸到周围区R2并与装饰层121部分重叠,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01可视需要选择性地在可视区R1与周围区R2的交界处附近设置一内框层120,用以补偿在装饰层121边缘区域的遮光效果。内框层120可设置在基底110与第一轴向电极TSX之间以及设置在基底110与装饰层121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的装饰层121优选是在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之后形成,用以在可视区R1与周围区R2的交界处附近部分覆盖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不覆盖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光学匹配层170设置在基底110上并覆盖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第一外部走线G1、第一绝缘层150以及触控感测组件TS。第二绝缘层180设置在基底110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R2。第二绝缘层180是覆盖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第一外部走线G1以及位于周围区R2的第一绝缘层150,且光学匹配层170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80与第一绝缘层150之间。
上述的触控板101的各部件的材料特性已在上述制造方法中说明,故在此并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触控板101可还包括多条第二触控信号走线T2、一外围接地线G2以及一控制组件190。第二触控信号走线T2、外围接地线G2以及控制组件190设置在周围区R2。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的一端与第一轴向电极TSX相连,第二触控信号走线T2的一端与第二轴向电极TSY相连,而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以及第二触控信号走线T2的另外一端可分别连接到控制组件190例如电路板或控制集成电路。外围接地线G2设置在周围区R2的相对比较外侧并围绕触控感测组件TS、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以及第二触控信号走线T2。第一外部走线G1可部分设置在触控感测组件TS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之间,以及部分设置在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与第二触控信号走线T2之间,而当第一外部走线G1为一接地线时可用以改善不同信号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通过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01的结构设计,可使第一外部走线G1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互相交错但电分离,第一外部走线G1的设计位置上可因此比较不受限制,进而可降低触控板101的周围区R2的线路设计限制。
下文将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进行说明,且为简化说明,以下说明主要针对各实施例不同的部分进行详述,而不再对相同的部分作重复赘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是以相同的标号进行标示,用以方便在各实施例间互相对照。
实施例2
请参考图3与图4。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B-B’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如图3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2控板,具有可视区R1以及周围区R2位于可视区R1的至少一侧。触控板102包括基底110、触控感测组件TS、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第一绝缘层150、一外部感应组件P以及一第二外部走线G3。外部感应组件P设置在基底110上并位于周围区R2。第二外部走线G3设置在基底110上并位于周围区R2,且第二外部走线G3电连接外部感应组件P以及一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在本实施例中,外部感应组件P与第二外部走线G3优选是由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60所形成,也就是说外部感应组件P、第二外部走线G3以及第一连接线X2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同时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外部感应组件P可包括对应图标的触控感应组件、近接感应组件、近场通信组件或其他适合设置在周围区R2的感应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部走线G3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上,第一绝缘层150设置在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上,第一绝缘层150具有一第二开口V2至少部分暴露出一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且第二外部走线G3通过第二开口V2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通过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02的结构设计,可使第二外部走线G3与部分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互相交错但电分离,换句话说,第二外部走线G3可通过第一绝缘层150与至少一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电分离,故第二外部走线G3的设计位置上可因此比较不受限制,进而可降低触控板102的周围区R2的线路设计限制。
实施例3
请参考图5。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3。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03还包括如上述实施例2的外部感应组件P与第二外部走线G3。外部感应组件P设置在基底110上并位于周围区R2。第二外部走线G3设置在基底110上并位于周围区R2,且第二外部走线G3电连接外部感应组件P以及一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第二外部走线G3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上,第一绝缘层150设置在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上,第一绝缘层150具有一第二开口V2至少部分暴露出一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且第二外部走线G3通过第二开口V2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部走线G1、第二外部走线G3、外部感应组件P以及第一连接线X2优选是由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60所形成,也就是说第一外部走线G1、第二外部走线G3、外部感应组件P以及第一连接线X2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同时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4
请参考图6。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4。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04还包括至少一虚设走线DT,设置在两相邻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之间,且虚设走线DT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电分离。本实施例的虚设走线DT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优选是由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所形成,也就是说虚设走线DT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同时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触控板104可利用虚设走线DT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对装饰层121形成遮光效果,使得装饰层121的视效均匀,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的虚设走线DT也可视须要选择性地设置在上述或后述的其他实施例的触控板中。
实施例5
请参考图7。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5。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子电极X1、第二连接线Y2以及第二子电极(图7未示)优选是由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所形成,也就是说第一子电极X1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同时形成,故第一子电极X1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电连接并一体成型,但并不以此为限。值得说明的是,当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为金属材料时,第一子电极X1、第二连接线Y2以及第一连接线优选是由此金属材料所构成的金属网格(metal mesh)所形成,而第一连接线X2也可视需要以金属网格方式形成用以互相搭配,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以金属网格形成第一子电极X1、第一连接线X2、第二连接线Y2以及第二子电极的方式也可视须要选择性地应用在上述或后述的其他实施例的触控板中。此外,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也可采用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氧化物、纳米银丝、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但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6
请参考图8。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6。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06还包括一光学补偿层140M,设置在第一连接线X2与第二连接线Y2之间,用以降低在基底110上与第一连接线X2相反的一侧进行观看与触控操作时对于第一连接线X2的图案明显度,特别是在以非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第一连接线X2的状况下。光学补偿层140M可以具有低反射特性或是具有雾化效果,借此可避免第一连接线X2反射外部光线,有效改善视效。光学补偿层140M的材料可包括绝缘材料,例如是有色涂料或光致抗蚀剂,或是导电材料,例如是金、铝、钼、铜等金属材料,或其合金以及前述材料的金属氮化物或金属氧化物等具有低反射性的材质。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层140M可为以金属材料形成的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通过通入氧气的方式使氧与金属反应而形成金属氧化物的方式而加以形成。另外,光学补偿层140M的表面也可具有粗糙表面或通过加工处理而具有雾化效果。本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层140M也可视须要选择性地设置在上述或后述的其他实施例的触控板中。
实施例7
请参考图9。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7。与上述实施例3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外部感应组件P是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与基底110之间,第一绝缘层150具有一第三开口V3至少部分暴露出外部感应组件P,且第二外部走线G3是通过第三开口V3与外部感应组件P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本实施例的外部感应组件P优选是由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所形成,也就是说外部感应组件P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同时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8
请参考图10。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201。与上述实施例2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上,第二外部走线G3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与基底110之间,第一绝缘层150具有一第二开口V2至少部分暴露出第二外部走线G3,且一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通过第二开口V2与第二外部走线G3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本实施例的外部感应组件P以及第二外部走线G3优选是由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所形成,也就是说外部感应组件P与第二外部走线G3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同时形成并一体成型,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优选是由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60所形成,也就是说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与第一连接线X2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同时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9
请参考图11。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202。与上述实施例8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板202还包括第一外部走线G1设置在周围区R2。本实施例的第一外部走线G1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与装饰层121之间。本实施例的第一外部走线G1优选是由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所形成,也就是说第一外部走线G1、外部感应组件P以及第二外部走线G3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同时形成并一体成型,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10
请参考图12。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301。与上述实施例8不同的地方在于,在触控板301中,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包括一主走线TM以及一连接部TC,且连接部TC设置在主走线TM与触控感测组件TS之间,用以电连接主走线TM与触控感测组件TS。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TC优选是由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所形成,也就是说连接部TC与第二外部走线G3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同时形成并一体成型且电相连。此外,连接部TC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与基底110之间,主走线TM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上,第一绝缘层150具有一第一开口V1至少部分暴露出连接部TC,且主走线TM通过第一开口V1与连接部TC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实施例11
请参考图13。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302。与上述实施例10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板302还包括第一外部走线G1设置在周围区R2。本实施例的第一外部走线G1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上。本实施例的第一外部走线G1优选是由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60所形成,也就是说第一外部走线G1、第一连接线X2以及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的主走线TM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同时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12
请参考图14。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401。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在触控板401中,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是在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之前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X2是由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所形成而设置在基底110与绝缘块150A之间,第一外部走线G1以及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的主走线TM是由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所形成而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与基底110之间。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的连接部TC、第一子电极X1、第二连接线Y2以及第二子电极(图14未示)是由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所形成,而连接部TC可与一个第一子电极X1一体成型。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连接部TC也可视为第一子电极X1自可视区R1延伸到周围区R2的一部分,而第一外部走线G1也可视为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子电极X1与装饰层121之间。此外,连接部TC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上,第一绝缘层150具有一第一开口V1至少部分暴露出主走线TM,且连接部TC通过第一开口V1与主走线TM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设置在可视区R1与周围区R2的交界处的连接部TC可由透明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所形成,故本实施例的触控板401可不须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内框层,进而可简化相关制造工艺步骤。
实施例13
请参考图15。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402。与上述实施例11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与装饰层121之间。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的主走线TM是由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所形成,而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的连接部TC是由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所形成而可与一个第一子电极X1一体成型。主走线TM可通过直接与连接部TC重叠并接触的方式形成电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14
请参考图16。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403。与上述实施例11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的连接部TC是由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所形成而可与一个第一子电极X1一体成型,且第一外部走线G1也是由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所形成而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50与基底110之间。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第一外部走线G1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的连接部TC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同时形成。
实施例15
请参考图17。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404。与上述实施例14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板404还包括外部感应组件P与第二外部走线G3。在本实施例中,外部感应组件P与第二外部走线G3优选是由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所形成,也就是说第一外部走线G1、第二外部走线G3、外部感应组件P以及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的连接部TC可由对同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同时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一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可通过第三开口V3与第二外部走线G3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实施例16
请参考图18。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501。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绝缘层180优选是以整面方式覆盖第一绝缘层150、触控感测组件TS、第一外部走线G1以及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整面方式形成的第二绝缘层180也可视须要选择性地应用在上述其他实施例的触控板中。
实施例17
请参考图19。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502。与上述实施例16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板502可不设置上述的光学匹配层,而仅通过第二绝缘层180以整面方式覆盖第一绝缘层150、触控感测组件TS、第一外部走线G1以及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1来形成保护效果。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整面方式形成的第二绝缘层180以及不设置光学匹配层的设计也可视须要选择性地应用在上述其他实施例的触控板中。
实施例18
请参考图20。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8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600。与上述实施例5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板600可不设置上述的内框层,进而达到简化相关制造工艺步骤的效果。此外上述各具有内框层的实施例也可视需要移除内框层的设计,借此简化结构与相关制造工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是利用不同材料层之间的搭配设计,在触控板的周围区形成所需的走线跨接结构,借此达到提高触控板周围区线路设计可变化性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周围区,所述周围区位于所述可视区的至少一侧,所述触控板包括:
一基底;
一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可视区;
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周围区,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是与所述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
一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周围区;以及
至少一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位于所述周围区,其中所述第一外部走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触控感测组件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之间,所述第一外部走线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电分离,且所述第一外部走线在一垂直所述基底的垂直投影方向上与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互相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且所述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且所述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包括一主走线以及一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主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组件之间,用以电连接所述主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主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一开口至少部分暴露出所述连接部,且所述主走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连接部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走线以及所述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一开口至少部分暴露出所述主走线,且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主走线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外部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位于所述周围区;以及
一第二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位于所述周围区,其中所述第二外部走线电连接所述外部感应组件以及一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二开口以至少部分暴露出一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且所述第二外部走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三开口以至少部分暴露出所述外部感应组件,且第二外部走线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外部感应组件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二开口以至少部分暴露出所述第二外部走线,且一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外部走线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测组件包括:
多个第一轴向电极,各所述第一轴向电极包括:
多个第一子电极,沿一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以及
多条第一连接线,用以电连接所述第一子电极:以及
多个第二轴向电极,与所述第一轴向电极互相交错且绝缘设置,各所述第二轴向电极包括:
多个第二子电极,沿一第二方向排列设置;以及
多条第二连接线,用以电连接所述第二子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绝缘块,设置在各所述第一连接线与各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用以电隔离所述第一轴向电极与所述第二轴向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子电极与一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电连接并一体成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装饰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位于所述周围区,其中所述装饰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周围区,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所述第一外部走线以及位于所述周围区的所述第一绝缘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匹配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覆盖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所述第一外部走线、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所述触控感测组件,其中所述光学匹配层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
19.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周围区,所述周围区位于所述可视区的至少一侧,所述触控板包括:
一基底;
一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可视区;
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周围区,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
一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周围区;
一外部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位于所述周围区;以及
一第二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位于所述周围区,其中所述第二外部走线电连接所述外部感应组件以及一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其中所述第二外部走线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电分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上,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二开口以至少部分暴露出一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且所述第二外部走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三开口以至少部分暴露出所述外部感应组件,且第二外部走线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外部感应组件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二开口以至少部分暴露出所述第二外部走线,且一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外部走线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包括一主走线以及一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主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组件之间,用以电连接所述主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组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外部走线电连接且一体成型。
CN201320830901.4U 2013-11-29 2013-12-16 触控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307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3846A TW201520845A (zh) 2013-11-29 2013-11-29 觸控面板
TW102143846 2013-1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30759U true CN203630759U (zh) 2014-06-04

Family

ID=5081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8576.7A Pending CN104679320A (zh) 2013-11-29 2013-12-16 触控板
CN20132083090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30759U (zh) 2013-11-29 2013-12-16 触控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8576.7A Pending CN104679320A (zh) 2013-11-29 2013-12-16 触控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4679320A (zh)
TW (1) TW20152084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3698A (zh) * 2015-04-01 2018-03-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08982B1 (ko) 2016-08-31 2018-10-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90062U (zh) * 2010-01-14 2010-09-22 富创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应装置
KR101140920B1 (ko) * 2010-04-21 2012-05-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식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TW201342139A (zh) * 2012-04-06 2013-10-16 Shun On Electronic Co Ltd 觸控顯示面板
TWM464736U (zh) * 2012-12-27 2013-11-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3698A (zh) * 2015-04-01 2018-03-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CN107783698B (zh) * 2015-04-01 2021-01-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0845A (zh) 2015-06-01
CN104679320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3770B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81712B (zh) 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I471642B (zh) Touch panel structure and its touch display panel
CN203502946U (zh) 触控板
US8946578B2 (en)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3153971U (ja) タッチパッド
CN203414931U (zh) 触控板
CN103870079A (zh) 电容式触摸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34356B (zh) 触屏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70312B (zh) 触控显示装置
TWI436252B (zh) 觸控板製造方法
CN203658975U (zh) 触控板
KR20140117453A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203894720U (zh) 触控装置
CN203658976U (zh) 覆盖板以及触控板
CN107025027A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593084A (zh) 触控面板及其电子装置
CN104216551A (zh) 触控板
CN103186274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3630759U (zh) 触控板
CN201867776U (zh)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04635974A (zh) 触控装置
TW201512919A (zh) 觸控面板以及其製造方法
TW201113790A (en) A touch panel module and a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929420B (zh) 触控面板结构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