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8719A - 標定裝置、附標定功能之影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標定裝置、附標定功能之影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8719A
TW201508719A TW103125735A TW103125735A TW201508719A TW 201508719 A TW201508719 A TW 201508719A TW 103125735 A TW103125735 A TW 103125735A TW 103125735 A TW103125735 A TW 103125735A TW 201508719 A TW201508719 A TW 2015087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ata
receiving
clock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5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9273B (zh
Inventor
Yohei Ishizone
Original Assignee
Cerebr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rebrex Inc filed Critical Cerebrex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08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8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9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92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03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09G5/006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to the display termina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03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09G5/006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to the display terminal
    • G09G5/008Clock recover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93Calibration of display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一種顯示模組(特別是COG(Chip On Glass)型顯示模組)中各個配線的傳送特性皆獲得最佳化的標定裝置及載設有這種標定裝置的顯示模組。 本發明為一種傳送裝置,具有:第一傳送部11,用以經由第一配線31向接收裝置41傳送資料;資料產生部13,產生第一傳送部11傳送的資料;及標定引擎15,用以控制資料產生部13所產生的標定訊號。其中,標定引擎15控制資料產生部13所產生的標定訊號,使標定訊號對嵌入在資料中的時脈位元將時序挪移一預定的時序量。

Description

標定裝置、附標定功能之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標定裝置及附標定功能之影像顯示裝置。
日本特開2009-047877號公報中揭示了晶粒玻璃接合(COG,Chip On Glass)型顯示模組。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047877號公報
COG型顯示模組係在玻璃基板上配置有複數組驅動裝置及配線。玻璃基板上的配線由於電阻比一般PCB上的配線高,所以因配線產生的訊號品質劣化較大,而有各配線的特性偏異(deviation)大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使顯示模組(特別是COG型顯示模組)中各個配線的傳送特性皆獲得最佳化的標定裝置及載設有這種標定裝置的顯示模組。
本發明基本上是以傳送裝置(時序控制器)為主,並根據下述的觀點所為的發明,亦即,透過掌握傳送狀況來控制包含有驅動器的傳送系統整體,藉此方式,即使配線特性有偏異情形,也可容易調整。一般而言,由於COG型顯示模組已經存在有配線與驅 動器,故透過在時序控制器側進行執行系統(implemented system)的調整即可確保適當的驅動。該系統中,時序控制器係以高速通道(lane)傳送標定型態(calibration pattern)。然後,以低速頻道(channel)將驅動器所接收的資料送回。時序控制器會收受該資料,並由時序控制器的標定引擎判定驅動器接收狀況。接著,標定引擎會按照解析狀況,進行時序控制器側的強度、時序、或驅動器側的等化器的調整、或CDR的時序調整。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係關於具有第一傳送部11、資料產生部13、及標定引擎15的傳送裝置1。該傳送裝置1的例子為使用在影像顯示裝置等的時序控制器。
第一傳送部11係為用以經由第一配線31將資料向接收裝置41傳送的構成單元。
資料產生部13係為產生第一傳送部11傳送的資料的構成單元。
標定引擎15係為用以控制資料產生部13產生的標定訊號的構成單元。標定引擎15會控制資料產生部13產生的標定訊號,使標定訊號對嵌入在資料的時脈位元將時序挪移一預定的時序量。接收了標定訊號控制之指令的資料產生部13會以適當的時序來產生標定訊號。預定的時序量係指接收裝置41可對資料的邊緣部分進行取樣的量,具體例為0.5位元量。
該傳送裝置的較佳例子為進一步具有第一接收部17,其係接收接收裝置41所接收的資料。
其次,標定引擎15具有時序調整指令產生部21。
時序調整指令產生部21係為產生時序調整指令的構成單元,而該時序調整指令則用以調整資料產生部13產生之標定訊號的時序。
而且,資料產生部13係根據從時序調整指令產生部21接受的時序調整指令來調整資料的時序。
該傳送裝置的較佳例子為進一步具有第一強度調整部 23,同時標定引擎15再具有邊緣解析部19、及第一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5。邊緣解析部19係為在第一接收部17接受到有關標定訊號的資訊時,將所接受到的標定訊號的邊緣部分進行解析的構成單元。
第一強度調整部23為用以調整第一傳送部11傳送的資料強度的構成單元。
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5係為根據邊緣解析部19所解析的標定訊號的邊緣部分資訊,產生有關於第一強度調整部23所要調整的強度之第一強度調整指令的構成單元。
而且,第一強度調整部23係根據來自第一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5的第一強度調整指令來調整第一傳送部11傳送的資料強度。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係關於包含有先前所說明的傳送裝置、接收裝置41、及第二配線61的傳送接收裝置。
再者,接收裝置41具有第二接收部43、記憶部45、及第二傳送部47。
第二接收部43為用以接收經由第一配線31的資料的構成單元。
記憶部45為用以記憶資料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的構成單元。
第二傳送部47係為將記憶部45所記憶的資料經由第二配線61向第一接收部17傳送的構成單元。
本發明第二方面之較佳樣態為接收裝置再具有判別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是否為標定訊號的解碼器部48。
本發明第二方面之較佳樣態為接收裝置41再具有第二強度調整部49及時脈-資料復原部51。再者,傳送裝置1的標定引擎15具有第二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7及CDR調整部29。
第二強度調整部49為用以調整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的強度的構成單元。
時脈-資料復原部51為從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中將時脈及資料予以復原的構成單元。
第二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7係根據邊緣解析部19所解析的標定訊號的邊緣部分資訊而產生第二強度調整部49的強度調整指令的構成單元。
CDR調整部29係為產生時脈-資料復原部51的資料-時脈間偏移(skew)調整指令的構成單元。
再者,第二強度調整部49係根據經由第一傳送部11及第二接收部43的強度調整指令來調整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的強度。
此外,時脈-資料復原部51係根據經由第一傳送部11及第二接收部43的資料-時脈間偏移調整指令而將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時脈復原。
本發明的第三方面係關於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具有:上述任一種傳送接收裝置、及以根據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進行影像顯示為目的的影像顯示部71。
本發明可提供使顯示模組(特別是COG型顯示模組)中各個配線的傳送特性皆獲得最佳化的標定裝置及載設有此種標定裝置的顯示模組。
1‧‧‧傳送裝置
11‧‧‧第一傳送部
13‧‧‧資料產生部
15‧‧‧標定引擎
17‧‧‧第一接收部
19‧‧‧邊緣解析部
21‧‧‧時序調整指令產生部
23‧‧‧第一強度調整部
25‧‧‧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
27‧‧‧第二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
29‧‧‧CDR調整部
31‧‧‧第一配線
41‧‧‧接收裝置
43‧‧‧第二接收部
45‧‧‧記憶部
47‧‧‧第二傳送部
48‧‧‧解碼器部
49‧‧‧第二強度調整部
51‧‧‧時脈-資料復原部
61‧‧‧第二配線
71‧‧‧影像顯示部
110‧‧‧傳送裝置
111‧‧‧接收部
112‧‧‧控制部
113‧‧‧時脈產生部
114‧‧‧傳送部
120‧‧‧接收裝置
121‧‧‧輸入緩衝器部
122‧‧‧時脈-資料復原部
123‧‧‧解碼器部
124‧‧‧記憶部
125‧‧‧傳送部
211‧‧‧輸出緩衝器部
212‧‧‧正反器部
213‧‧‧編碼部
214‧‧‧相移部
第1圖為本發明傳送接收裝置的說明用方塊圖;第2圖為顯示實施例的傳送裝置及接收裝置之構成的方塊圖;第3圖為顯示從實施例的傳送裝置傳送,並以接收裝置接收的資料的格式(format)圖;第4圖為顯示從本實施例中的傳送裝置傳送並以接收裝置接 收的資料的圖;第5圖為顯示自實施例的傳送裝置傳送並以接收裝置接收的一般資料與分析資料在接收裝置內部的取樣時脈的時序比較圖;第6圖為顯示自傳送裝置向接收裝置傳送的資料、接收裝置的記憶部的標定用資料的記憶、藉傳送部傳送資料的回訊、以及由控制部控制接收裝置的相應部分的時序圖;第7圖的圖(a)係顯示判定傳送裝置的預等化、接收裝置的等化的過與不足的分析資料概要,圖(b)係顯示相對於傳送裝置的預等化與接收裝置的等化的過與不足,且因傳送路徑而鈍化的分析資料及時脈-資料復原部內的取樣時脈(圖中以箭號表示)的關係圖;第8圖為顯示進行傳送裝置的預等化、接收裝置的等化的調整時,藉接收裝置的時脈-資料復原部所取樣的分析取樣資料與傳送裝置的控制部的判定的對應表;第9圖為控制部判定時脈-資料復原部的資料與取樣時脈的相位關係的方法說明用圖;第10圖係顯示時脈-資料復原部內的資料與取樣時脈間的偏移調整時,藉接收裝置的時脈-資料復原部所取樣的經分析取樣資料與傳送裝置的控制部的判定的對應表;第11圖係顯示實施例的自動標定的整體流程圖;第12圖為實施例中傳送裝置藉控制部執行接收裝置的時脈-復原部的資料調整、時脈間偏移調整的流程圖;第13圖為實施例中傳送裝置藉控制部調整傳送裝置的預等化強度、及接收裝置的等化強度的流程圖;第14圖為顯示藉相移部向正反器輸出的基準時脈的產生方法圖;第15圖為顯示傳送裝置的緩衝器中改變預等化強度的實現方法圖;以及第16圖為顯示接收裝置的輸入緩衝器部中改變等化強度的實現方法圖。
〔發明的實施形態〕
第1圖為本發明傳送接收裝置的說明用方塊圖。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的傳送裝置1具有:第一傳送部11、資料產生部13、以及標定引擎15。該傳送裝置1的例子為使用在影像顯示裝置等的時序控制器。
第一傳送部11為經由第一配線31將資料向接收裝置41傳送的構成單元。
資料產生部13為產生第一傳送部11傳送的資料的構成單元。
標定引擎15係為用以控制資料產生部13產生的標定訊號的構成單元。標定引擎15係對資料產生部13產生的標定訊號進行控制,使標定訊號對嵌入在資料的時脈位元將時序挪移一預定的時序量。接受了標定訊號控制指令的資料產生部13即以適當的時序產生標定訊號。預定的時序量係指接收裝置41可將前述資料的邊緣部分進行取樣的量,具體的例子為0.5位元量。
該傳送裝置的較佳例子為進一步具有用以接受接收裝置41所接收的資料的第一接收部17。
再者,標定引擎15具有時序調整指令產生部21。如後所述,標定引擎15也可設有邊緣解析部19。
時序調整指令產生部21係為產生時序調整指令的構成單元,而該時序調整指令係以調整資料產生部13產生的標定訊號的時序為目的,藉以分析在傳送裝置41的接收狀況。時序調整指令產生部21也可根據邊緣解析部19所提供的解析結果而調整標定訊號的時序。
此外,資料產生部13係根據從時序調整指令產生部21接受的時序調整指令而調整資料的時序。
該傳送裝置的較佳例中,再具有第一強度調整部23,同 時標定引擎15再具有邊緣解析部19及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5。第一強度調整部23係為用以調整第一傳送部11傳送的資料強度的構成單元。邊緣解析部19係為在第一接收部17接受標定訊號相關資訊的情況中對所接受的標定訊號的邊緣部分進行解析的構成單元。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5係根據邊緣解析部19所解析的標定訊號的邊緣部分資訊,來產生與第一強度調整部23調整的強度相關的第一強度調整指令的構成單元。
其次,第一強度調整部23會根據來自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5的第一強度調整指令而調整第一傳送部11傳送的資料強度。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係關於包含先前說明的傳送裝置、接收裝置41、及第二配線61的傳送接收裝置。
其中,接收裝置41具有第二接收部43、記憶部45、以及第二傳送部47。
第二接收部43係為將經由第一配線31的資料接收的構成單元。
記憶部45係為用以記憶資料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的構成單元。
第二傳送部47係為將記憶部45所記憶的資料經由第二配線61向第一接收部17傳送的構成單元。
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較佳方面係為接收裝置再具有用以判別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是否為標定訊號的解碼器部48。
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較佳方面係為接收裝置41再具有第二強度調整部49及時脈-資料復原部51。此外,傳送裝置1的標定引擎15具有第二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7及CDR調整部29。
第二強度調整部49係為對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強度進行調整的構成單元。
時脈-資料復原部51係為從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中將時脈及資料予以復原的構成單元。
第二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7係為根據邊緣解析部19所解析 的標定訊號的邊緣部分的資訊來產生第二強度調整部49的強度調整指令的構成單元。
調整部29係為產生時脈-資料復原部51的資料-時脈間偏移調整指令的構成單元。
再者,第二強度調整部49係根據經由第一傳送部11及第二接收部43的強度調整指令,將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強度加以調整。
此外,時脈-資料復原部51係根據經由第一傳送部11及第二接收部43的資料-時脈間偏移調整指令來調整本身的資料-時脈間偏移,並從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中將時脈與資料予以復原。
本發明的第三方面係關於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具有:上述的任一種傳送接收裝置、以及根據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進行影像顯示為目的的影像顯示部71。
【實施例】
第2圖為顯示本實施例的傳送裝置110及接收裝置120之構成的方塊圖。如第2圖所示,傳送裝置110具有:接收部111、控制部112、時脈產生部113、以及傳送部114。傳送裝置110的傳送部114包含:編碼器部213、正反器部212、輸出緩衝器部211以及相移部214。而且,接收裝置120具備:輸入緩衝器部121、時脈-資料復原(CDR)部122、解碼器部123、記憶部124、以及傳送部125。
傳送裝置110的編碼器部213係將接收控制部112的指示而輸入的影像顯示資料或標定所須的資料等多位元的並列資料變換為1位元的串列資料,並向正反器部212輸出。
時脈產生部113係將作為產生輸出資料的輸出時序之基礎的基準時脈向相移部214輸出。
相移部214係接受自時脈產生部113輸出的基準時脈之輸入,並依據控制部112所指示的相移量使基準時脈的相位變化並 向正反器部212輸出。
正反器部212會將自編碼器部213輸出的資料調整為依據自相移部214輸出的時脈所指示的時序,並將資料輸出到輸出緩衝器部211。
輸出緩衝器部211則對自正反器部212輸出的資料,將自控制部112所指示的預等化強度等進行調整,並將其調整後的資料向接收裝置120傳送。
傳送裝置110的接收部111係接收自接收裝置120的傳送部125送來的資料,並向控制部112輸出。
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係控制傳送裝置110與接收裝置120兩者。其詳細說明將於各方塊(block)的說明後進行之。
接收裝置120的輸入緩衝器部121係將自傳送裝置110所傳送的資料接收,按照等化強度的設定將輸入波形予以整形,並輸出至時脈-資料復原部122。輸入緩衝器部121具備複數個等化強度設定,並按照控制部112的指示將等化強度改變。
時脈-資料復原部122係接收來自輸入緩衝器部121的資料,並從該資料抽出時脈及資料,且將抽出的資料及時脈向解碼器部123輸出。
解碼器部123會對自時脈-資料復原部122輸出的資料的種類進行辨別。自時脈-資料復原部122所輸出的資料為使用在後段影像顯示部的影像顯示的一般資料時,即輸出到後段。再者,自時脈-復原部所輸出的資料為標定所必需的資料時,則輸出至記憶部124。此外,由時脈-復原部所輸出的資料為輸入緩衝器部121或時脈-資料復原部122的控制用資料時,解碼器部123會將資料分別輸出到該相對應的方塊。
自時脈-資料復原部122所輸出的資料為標定所必需的資料時,記憶部124即根據解碼器部123的指示將資料加以記憶。
接收裝置120的傳送部125係將來自記憶部124所輸出的資料傳送到傳送裝置110。
控制部112係對藉資料傳送部114執行的資料傳送進行控制。具體而言,控制部112會對自編碼器部213輸出的資控進行制料。為了分析接收裝置120的資料接收狀況,控制部112也會控制相移部214。而且,控制部112係根據藉接收部111所接收的資料來控制自資料傳送部114的輸出緩衝器211所傳送的資料的預等化強度。
關於藉接收裝置120的輸入緩衝器部121或時脈-資料復原部122執行的資料接收,控制部112也會進行控制。控制部112係根據藉接收部111所接收的資料,透過從傳送裝置110傳送接收裝置120的控制用資料,來控制接收裝置120的輸入緩衝器部121的波形等化強度。控制部112也根據藉接收部111所接收的資料,透過自傳送裝置110傳送接收裝置120的控制用資料,來調整時脈-資料復原部122的資料及取樣時脈間的偏移。
控制部112較理想為對自傳送部114的輸出緩衝器211傳送的資料的預等化強度、接收裝置120的輸入緩衝器部121的等化強度、及接收裝置120的時脈-資料復原部122的偏移等全部均加以控制,但也可設成對其中任一者進行控制。
第3圖係顯示自本實施例的傳送裝置110傳送且在接收裝置120接收的資料的格式(format)。其係以一定間隔嵌入「01」的時脈位元,俾使接收裝置120可從傳送裝置110傳送的資料抽出時脈及資料。圖中的D〔0〕的「1」及D〔n-1〕的「0」即相當於時脈位元。該時脈位元所形成的上升邊緣係稱為參考邊緣。接收裝置120的時脈-資料復原部122係以該時脈位元所形成的以一定間隔接收的參考邊緣作為基準,產生對輸入資料取樣的取樣時脈,並將輸入資料閂鎖(latch)。
接著,使用第4圖至第5圖就從傳送裝置110傳送到接收裝置120的標定用資料加以說明。
從控制部112控制編碼器部213並從資料傳送部114輸出的資料例有以下等6種資料:也使用於影像顯示部的影像顯示的 資料、在接收裝置120的時脈-資料復原部122顯示開始分析資料接收狀況的分析開始資料、使用於實際分析的分析資料、指示從接收裝置120的傳送部125傳送接收裝置120對分析資料取樣所得之資料的傳送指示資料、使用於設定接收裝置120的輸入緩衝器部121的波形等化強度或時脈-資料復原部122的偏移調整的控制資料、在不必傳送特別有意義的資料的期間從接收裝置120傳送的虛擬資料。若大致區分則有:使用於影像顯示部的影像顯示的一般資料、及使用於標定期間的標定用資料等兩類。
第4圖係為從本實施例的傳送裝置110傳送並藉接收裝置120接收的資料的圖示。其中,圖(a)係顯示一般資料,圖(b)則顯示標定用資料。標定用資料包含:表示標定開始的分析開始資料、分析資料、傳送開始資料、控制資料、及虛擬資料。一般資料與標定用資料的判別係按照D〔1〕位元的極性來進行。實施例中,D〔1〕位元為0時係為一般資料,D〔1〕位元為1時則為標定用資料。判定位元的位置可以不是D〔1〕,極性也可相反。
關於分析開始資料、傳送開始資料、控制資料、及虛擬資料,透過以3位元以上相同位元持續傳送,使接收裝置120的接收狀態不是處在最佳狀態下也能正確接收,接收裝置120就能夠確實辨識資料。由於分析資料是依照該接收狀況來判定傳送狀態,故不在此限。
第5圖係為對自實施例的傳送裝置110傳送並以接收裝置120接收的一般資料及分析資料在接收裝置120內部的取樣時脈的時序加以比較的圖示。其中,圖(a)表示一般資料,圖(b)表示分析資料。
對自傳送裝置110傳送一般資料並藉接收裝置120接收的一般資料進行取樣的時脈(圖中的「接收裝置內部時脈」),如該圖(a)所示,係以參考邊緣為基準所產生,為了能夠對資料的正中間的資料進行取樣,而藉由時脈-資料復原部122加以控制。關於該資料與時脈的相對位置,對分析開始資料、傳送開始資料、控制資 料、虛擬資料均屬相同。
相對地,如圖(b)所示,藉接收裝置120接收的分析資料,其構成方式係以接收裝置120所接收的參考邊緣為基準而產生的時脈位於資料的變遷(邊緣)部分。
亦即,在傳送裝置110中,與傳送一般資料、分析開始資料、傳送開始資料、控制資料、及虛擬資料的情形比較,於傳送分析資料之際,控制部112使時脈位元直接將其以外的位元相對於參考邊緣以相對挪移0.5位元量的型態傳送。
結果,在接收裝置120中,於接收分析資料之際,可以與接收一般資料時完全相同的動作對資料的變遷進行取樣。
其次,參考第7圖至第8圖,就控制部使用接收裝置120對傳送自傳送裝置110的分析資料進行取樣所得的分析取樣資料,來判定傳送裝置110的預等化、接收裝置120等化的過與不足的方法加以說明。
第7圖的圖(a)係顯示判定傳送裝置110的預等化、接收裝置120等化的過與不足的分析資料的概要,圖(b)係顯示因傳送路徑而鈍化的分析資料及時脈-資料復原部122內的取樣時脈(圖中以箭號標示)相對於傳送裝置110的預等化及接收裝置120等化的過與不足的關係。
圖中,傳送裝置110的預等化與接收裝置120等化的組合太弱的狀態係標示為「低等化(underequalization)」,最佳狀態標示為「最佳」,太強的狀態標示為「過等化(overequalization)」。
在接收裝置120的時脈-復原部產生的各位元的取樣時脈,係以時脈位元的上升邊緣的參考邊緣為基準所產生者。再者,波形的鈍化中,由於前面位元會對後面位元的時序造成影響,故時脈位元附近的型態與判定接收狀況時所使用的位元(圖中,僅顯示D[x]位元)附近的型態不同時,取樣時脈與資料的相對位置會改變。從該相對位置的變化即可判定波形的鈍化情況、傳送裝置110的預等化、及接收裝置120的等化效果。
實施例中,分析資料在時脈位元附近係呈持續相同位元的型態,判定接收狀況時所使用的位元(圖中,僅顯示D[x]位元)係以如位元即將反轉的型態所構成。因傳送路徑所造成的波形鈍化很大,在預等化、等化較弱的低等化(underequalization)狀態下急遽變化之如「101」型態的成為「0」的位元,在到達正確的「0」邏輯位準之前會回到「1」,故對變遷進行取樣的D[x]可判定為「1」。再者,相對於因傳送路徑造成的波形鈍化,預等化、等化太強的過等化情況中,會急遽變化的「101」成為「0」位元之際會過度反應,波形會過衝到下側,故若對其波形的上升邊緣進行取樣時,會取樣得「0」。相對於因傳送路徑所造成的波形鈍化,預等化、等化的設定為最佳狀況的情況中,對D[x]進行取樣的時脈剛好可對資料的變遷進行取樣,「1」與「0」會以大致相同的比例取樣。
第8圖係顯示進行傳送裝置110的預等化、接收裝置120的等化的調整時,藉接收裝置120的時脈-資料復原部122所取樣的分析取樣資料與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之判定的對應表。
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係以如第8圖所示的判定基準為基礎,從自接收裝置120返回的分析取樣資料以現狀的設定來判定波形的預等化、等化的過與不足,並維持在最佳狀況。
此外,本實施例中,係對1個分析資料以僅1位元的取樣結果作為分析取樣資料,使接收裝置120的傳送部125對傳送裝置110回訊,控制部112則以該資料為基礎進行判定。但,1個分析資料中也可使用多位元的結果。
接著,使用第9圖,就接收裝置120對傳送自傳送裝置110的分析資料進行取樣而獲得分析取樣資料,並由接收該分析取樣資料的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判定時脈-資料復原部122的資料與取樣時脈的相位關係的方法加以說明。
與檢測波形鈍化時相同,對接收裝置120的時脈-資料復原部122所產生的各位元進行取樣的時脈,係以時脈位元的參考邊緣為基準而產生。為了檢測在時脈-資料復原部122發生的資料 與時脈的相位差(偏移,skew),必須使前述因波形鈍化所導致的前面位元對後面位元的時序造成影響的符碼間干擾的影響可以忽視。藉由將判定時脈位元附近的型態與相位差之際所使用的位元(圖中僅顯示D[x]位元)附近的型態設為相同,即可實現此一目的。由於可藉此使波形鈍化等外部因素消除,故可檢測時脈-資料復原部122內發生的資料與取樣時脈的偏移。
實施例中,分析資料係由在時脈位元附近持續相同位元的型態,判定時脈-資料復原部122內的資料與取樣時脈間的偏移之際所使用的位元(圖中,僅顯示D[x]位元)附近也與時脈位元附近相同的型態所構成。
取樣時脈的相位比資料前進(該圖(b)左邊的情況)時,其取樣結果始終為「0」,取樣時脈的相位比資料落後(該圖(b)右邊的情況)時,其取樣結果始終為「1」。又,取樣時脈的相位和資料一致時,「1」與「0」的取樣頻度相同。
第10圖係顯示進行時脈-資料復原部122內的資料與取樣時脈間的偏移調整時,藉接收裝置120的時脈-資料復原部122進行取樣的分析取樣資料與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判定的對應表。
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係以如第10圖所示的判定基準為基礎,從接收裝置120返回的分析取樣資料以現狀設定來判定資料與取樣時脈的相位關係,並維持在最佳狀況。
其次,使用第6圖就實施例中的傳送裝置110與接收裝置120間的資料傳送接收時序的概要加以說明。該圖中,由上而下依序顯示了:自傳送裝置110向接收裝置120傳送的資料、在接收裝置120的記憶部124的標定用資料記憶、自傳送裝置110的傳送部114進行資料傳送的回訊、以及由控制部112對接收裝置120的該對應部的控制等的時序。
傳送裝置110的傳送部114係在控制部112的控制下,將下列各資料以預定的時序向接收裝置120傳送:影像顯示部之影 像顯示所用的一般資料(圖中,標示為「常態」);用以檢測接收裝置120的資料接收狀態的分析資料(圖中,標示為「CA」):表示該資料之開始的分析開始資料(圖中,標示為「分析開始」);傳送指示資料(圖中,標示為「傳送指示」),其係指示將記憶在記憶部124且已藉時脈-資料復原部122對分析資料進行取樣所得的分析取樣資料,從接收裝置120的傳送部125進行傳送的時序;以及根據傳送自傳送裝置110的傳送部125的分析取樣資料,基於接收裝置120的時脈-資料復原部122的資料接收狀態的分析,以控制部112控制接收裝置120的相應方塊的控制資料(圖中,標示為「CC」)等。
傳送裝置110在電源切入時或影像資料遮沒(blanking)時等用於影像顯示的一般資料以外的期間設有標定期間,並傳送分析開始資料、分析資料、傳送指示資料、控制資料。在接收來自接收裝置120的分析取樣資料之際等,於不必特別從傳送部114傳送資料的期間來傳送虛擬資料(圖中,標示為「虛擬」)。
接收裝置120中,藉解碼器部123判斷所接收的資料為表示標定開始的分析開始資料時,即以其後接收的分析資料作為取樣所得的分析取樣資料,並記憶在記憶部124。此外,以解碼器部123判斷所接收的資料為傳送開始資料時,則將保存在記憶部124的分析取樣資料從傳送部125進行傳送。再者,藉解碼器部123判斷所接收的資料為控制各方塊的控制資料時,就按照控制資料的內容進行該方塊的控制。
記憶部124雖可將時脈-資料復原部122對分析資料取樣所得的全部分析取樣資料加以記憶,但也可記憶其一部分,亦可進行累計等的運算並加以記憶。
接著,使用第11圖至第13圖,就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所執行的接收裝置120的時脈-資料復原部122的資料、時脈間偏移調整、及傳送裝置110的預等化與接收裝置120的等化強度調整的流程加以說明。
首先,第11圖係揭示實施例的自動標定的整體流程。 在先將接收裝置120的時脈-資料復原部122的資料、時脈間偏移進行調整後,接著進行傳送裝置110的預等化強度及接收裝置120的等化強度的調整。
第12圖係為實施例中藉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進行接收裝置120的時脈-資料復原部122的資料、時脈間偏移調整的流程圖。首先,進行調整的時序,在剛切入電源後時係進行初期值的設定,在遮沒期間時則因接續前次標定的結果,故並不特地進行設定。傳送裝置110會對接收裝置120傳送分析開始資料、分析資料、傳送開始資料,接收裝置120則接收這些資料,並將分析取樣資料送回傳送裝置110。傳送裝置的控制部112接受到該資料後,即進行資料、時脈間偏移狀態的判斷,並根據其判斷結果依以下的步驟進行調整。
傳送裝置110的控制裝置在判斷時脈與資料的相位一致時,就直接將標定結束。此外,在判斷為以外的情況時,則進行以下的調整。
在判斷為資料相對於時脈為超前時,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即進行使資料後移一預定值的設定,或進行使時脈前移一預定值的控制。
在判斷為資料相對於時脈為落後時,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即進行使資料前移一預定值或使時脈後移一預定值的控制。
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在上述的調整處理結束時,再從傳送裝置110向接收裝置120傳送分析開始資料,反覆進行一連串的調整程序,直到判定時脈與資料的相位達到一致為止。
第13圖係為實施例中藉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來調整傳送裝置110的預等化強度及接收裝置120的等化強度的流程圖。首先,進行調整的時機為剛切入電源後時,係進行初期值的設定,調整時機為遮沒期間時,則接續前次的標定結果,所以未特地進行設定。傳送裝置110係對接收裝置120傳送分析開始資料、分 析資料、傳送開始資料,接收裝置120則接收這些資料,並將分析取樣資料送回傳送裝置110。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收到該資料後,即藉傳送部114的預等化及接收裝置120的等化進行波形整形狀態的判斷,並根據其判斷結果依以下的步驟進行調整。
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在判斷藉傳送部114的預等化及接收裝置120的等化所得的波形整形狀態為最佳狀態時,即直接將標定結束。此外,判斷結果為其它情形時,即進行下述的調整。
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判斷為現狀的傳送裝置110的預等化強度與接收裝置120的等化強度的組合太弱,未能將波形鈍化完全修正時(圖中,標示為「低等化」),即進行控制,使傳送裝置110的預等化強度提高一預定值。
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判斷為現狀的傳送裝置110的預等化強度與接收裝置120的等化強度的組合太強,會發生波形過衝,反而會形成對接收裝置120難以接收的波形時(圖中,標示為「過等化」),即進行控制,使接收裝置120的等化強度降低一預定值。
在以上的調整處理結束時,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會再從傳送裝置110向接收裝置120傳送分析開始資料,重複一連串的調整程序,直到藉傳送部114的預等化與接收部111的等化所得的波形整形狀態判定為最佳狀態為止。
第14圖係顯示藉相移部214產生向正反器輸出的基準時脈的方法。其中,圖(a)係顯示電路構成的圖示,圖(b)為時序圖。
接受從基準時脈輸出的多相時脈(圖中,標示為「基準時脈_Clock_n」,n為整數),並由基準時脈_Clock_1與基準時脈_Clock_3的組合而產生Clock_1。而且,由自基準時脈1挪移0.5位元量相位的基準時脈_Clock_m與基準時脈_Clock_m+2的組合產生Clock_2。從而,Clock_1與Clock_2就形成彼此挪移0.5位元量相位的相位關係。一般,係將Clock_1作為基準時脈予以輸出,在輸出分析資料挪移了0.5位元的資料時,則藉由選擇 訊號而選擇較Clock_1挪移0.5位元量的Clock_2,使輸出時脈遲滯0.5位元。
第15圖係顯示改變傳送裝置110的緩衝器中的預等化強度的實現方法。圖(a)為電路構成,圖(b)顯示改變預等化強度時的真值(truth value)表,圖(c)顯示輸出波形。
預等化係為對輸出自緩衝器的波形因傳送路徑等的影響而鈍劣化的情況進行預測,並預先將容易受影響的波形的高頻成分加以強調的技術。實施例中,係將輸出強度相異的子緩衝器並聯配置,並藉著在一定期間使這些子緩衝器作一定量的ON/OFF,而作出如圖(c)所示的期望波形,該波形係從前面位元對有變化時的振幅將和前面位元相同位元的振幅予以降低而得。第16圖係顯示改變接收裝置120的輸入緩衝器部121的等化強度的實現方法。圖(a)為其電路構成,圖(b)為藉由設定以顯示輸入緩衝器部121的頻率特性的情形。
等化係藉由對輸入於輸入緩衝器部121之因傳送路徑影響而鈍劣化的波形的高頻成分加以強調,而重新整形為後段的時脈-資料復原部122容易接收的漂亮波形的技術。實施例中,係使用如圖(a)的電路,透過改變電阻或容量的值,而實現如圖(b)所示的不同頻率特性。該電阻值或容量值係根據來自傳送裝置110的控制部112的指示而變更。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利用在電機產業。
1‧‧‧傳送裝置
11‧‧‧第一傳送部
13‧‧‧資料產生部
15‧‧‧標定引擎
17‧‧‧第一接收部
19‧‧‧邊緣解析部
21‧‧‧時序調整指令產生部
23‧‧‧第一強度調整部
25‧‧‧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
27‧‧‧第二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
29‧‧‧CDR調整部
31‧‧‧第一配線
41‧‧‧接收裝置
43‧‧‧第二接收部
45‧‧‧記憶部
47‧‧‧第二傳送部
48‧‧‧解碼器部
49‧‧‧第二強度調整部
51‧‧‧時脈-資料復原部
61‧‧‧第二配線
71‧‧‧影像顯示部

Claims (8)

  1. 一種傳送裝置(1),具有:第一傳送部(11),用以經由第一配線(31)將資料向接收裝置(41)傳送;資料產生部(13),產生第一傳送部(11)傳送的資料;以及標定引擎(15),用以控制前述資料產生部(13)產生的標定訊號,其中,前述標定引擎(15)係控制資料產生部(13)產生的標定訊號,使前述標定訊號對嵌入在資料的時脈位元將時序挪移一預定的時序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傳送裝置,其中,前述預定的時序量係為前述接收裝置(41)可對前述資料的邊緣部分進行取樣的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傳送裝置,其中,再具有用以接受前述接收裝置(41)所接收的資料的第一接收部(17);且具有時序調整指令產生部(21),其係產生用以調整前述資料產生部(13)產生的標定訊號之時序為目的的時序調整指令;前述資料產生部(13)係根據自前述時序調整指令產生部(21)接受的時序調整指令來調整資料的時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傳送裝置,其中,再具有將第一傳送部(11)傳送的資料的強度進行調整的第一強度調整部(23);前述標定引擎(15)再具有:邊緣解析部(19),在第1接收部(17)接受有關標定訊號的資訊時,對所接受的標定訊號的邊緣部分加以解析;以及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5),根據前述邊緣解析部(19)所解析的標定訊號的邊緣部分資訊,來產生有關第一強度調整部(23)所要調整的強度的第一強度調整指令,第一強度調整部(23)係根據來自前述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5)的 第一強度調整指令,將第一傳送部(11)傳送的資料的強度進行調整。
  5. 一種傳送接收裝置,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所述的傳送裝置;以及前述接收裝置(41)與第二配線(61);前述接收裝置(41)具有:接收經由第一配線(31)的資料的第二接收部(43);記憶前述資料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的記憶部(45);以及用以將前述記憶部(45)所記憶的資料經由第二配線(61)往第一接收部(17)傳送的第2送部(47)。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傳送接收裝置,其中,前述接收裝置再具有判別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是否為標定訊號的解碼器部(48)。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傳送接收裝置,其中,前述接收裝置(41)再具有:第二強度調整部(49),其調整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的強度;以及時脈-資料復原部(51),用以使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的時脈復原,而前述標定引擎(15)具有:第二強度調整指令產生部(27),根據前述邊緣解析部(19)所解析的標定訊號的邊緣部分資訊,來產生第二強度調整部(49)的強度調整指令;以及CDR調整部(29),用以產生前述時脈-資料復原部(51)的資料-時脈間偏移調整指令,第二強度調整部(49)係根據經由第一傳送部(11)及第二接收部(43)的前述強度調整指令來調整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的強度,前述時脈-資料復原部(51)係根據經由第一傳送部(11)及第二接收部(43)的前述資料-時脈間偏移調整指令來調整資料-時脈間偏移,使時脈與資料從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復原。
  8.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具備: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傳送接收裝置;以及用以根據第二接收部(43)所接收的資料進行影像顯示的影像顯示部(71)。
TW103125735A 2013-08-26 2014-07-28 Calibration device, image display device with calibration function TWI559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4049 2013-08-26
JP2013208157A JP5807048B2 (ja) 2013-08-26 2013-10-03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機能付き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719A true TW201508719A (zh) 2015-03-01
TWI559273B TWI559273B (zh) 2016-11-21

Family

ID=52586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5735A TWI559273B (zh) 2013-08-26 2014-07-28 Calibration device, image display device with calibration function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807048B2 (zh)
KR (1) KR101718413B1 (zh)
CN (1) CN105324809B (zh)
TW (1) TWI559273B (zh)
WO (1) WO201502963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7138B1 (en) * 1997-06-12 2001-06-12 Fujitsu Limited Timing signal generating circuit,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system to which the timing signal generating circuit is applied,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04356939A (ja) * 2003-05-29 2004-12-16 Fujitsu Component Ltd 遠隔ユニット及び遠隔システム
JP4533715B2 (ja) * 2004-10-07 2010-09-01 川崎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位相比較器
WO2007029579A1 (ja) * 2005-09-06 2007-03-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受信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通信システム
JP4922680B2 (ja) * 2005-09-20 2012-04-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047877A (ja) 2007-08-20 2009-03-05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チップオングラス型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実装検査方法
GB0822659D0 (en) * 2008-12-12 2009-01-21 Astrium Ltd Multiport amplifier adjustment
JP5670622B2 (ja) * 2009-04-23 2015-02-18 ザイ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US8564433B2 (en) * 2010-10-13 2013-10-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ocation and time-based action triggering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07048B2 (ja) 2015-11-10
KR20160009648A (ko) 2016-01-26
TWI559273B (zh) 2016-11-21
WO2015029636A1 (ja) 2015-03-05
CN105324809B (zh) 2017-09-22
CN105324809A (zh) 2016-02-10
JP2015065628A (ja) 2015-04-09
KR101718413B1 (ko) 201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59606B2 (en) Data sampling clock edge placement training for high speed GPU-memory interface
US20210152401A1 (en) Edge based partial response equalization
US9692623B2 (en) Receiver, transmitter,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value encoded in a PWM signal,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value encoded in a PWM signal
CN104952421B (zh) 一种生成用于mipi模组检测的mipi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US20100188910A1 (en) Clock synchronization in a memory system
KR102329900B1 (ko)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US8866801B2 (en) Device with automatic de-skew capability
CN104064150A (zh) 一种led驱动芯片双通道信号传输方法
KR20220088509A (ko) 눈 스코프 측정치의 판정 피드백 등화 보정
JP63149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位相調整方法
TWI559273B (zh) Calibration device, image display device with calibration function
CN102064927B (zh) 时序纠错系统及方法
US9882579B2 (en) Receiver, sender, method for retrieving an additional datum from a signal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datum and an additional datum in a signal
US744751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qualizing mode selection
US20050185721A1 (en) Serial transmission system, its transmission-side circuit, and its reception-side circuit
CN107885692A (zh) 一种多路串行数据自适应采样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470346A (zh) 具有时序校准功能的传输流处理器以及时序校准装置与方法
US9191195B2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error of sampling clock, and signal rece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US829450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jitter in a transmitter
US20150162654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puter device
JP5204040B2 (ja) 伝送回路およびパラメータ調整方法
EP2207397A2 (en) Method for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for transmission of video strea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2022020485A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受信装置、送信プログラム、受信プログラム、送受信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08079074A (ja) データ伝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