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7680A - 清掃具 - Google Patents

清掃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7680A
TW201507680A TW103104107A TW103104107A TW201507680A TW 201507680 A TW201507680 A TW 201507680A TW 103104107 A TW103104107 A TW 103104107A TW 103104107 A TW103104107 A TW 103104107A TW 201507680 A TW201507680 A TW 2015076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sheet
holding
fiber assembly
fi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4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6176B (zh
Inventor
Tomokazu Suda
Original Assignee
Uni 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 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07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7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1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42Details
    • A47L13/46Securing scouring or polishing cloths or sponges to the handles by gripping means, tong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38Other dusting implement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容易進行清掃體與保持具之安裝作業的清掃具。解決手段為關於一種清掃具(A),係由清掃片(100)、及保持其之保持具(200)所構成。清掃片(100),係具備:可清掃清掃對象的刷毛部(110)、基部(120)、保持具(200)的插入部(130)、及插入開口部(131),插入開口部(131),係藉由至少兩個的開口緣部(132A、132B)所形成,並在保持部(220)未插入的狀態中,具有該插入開口部緣部(132)為互相分離的區域(133)。

Description

清掃具
本發明係關於用來清掃清掃對象的清掃具。
在日本特開2007-111297號公報記載有清掃用物品,其分別在把手插入部、及把手插入部的上下設有纖維層。把手插入部,係由一對的把手安裝用薄片而形成。該清掃用物品,係安裝在把手之後使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11297號公報
於日本特開2007-111297號公報所記載之清掃用物品的把手插入部,係由一對的把手安裝用薄片所形成。在該一對的把手安裝用薄片密接的時候,會塞住插入 把手用的開口。因此,使用者在將把手安裝於清掃用物品時,會不夠順手。
在此,本發明有鑑於上述課題,以提供易於使用的清掃具為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之清掃具的較佳型態,為一種清掃具,係具備:清掃片、及保持前述清掃片的保持具,前述清掃片係構成為:往「藉由將前述保持具插入該清掃片的方向所規定之長度方向」、及「藉由與前述長度方向交叉之方向所規定之長度交叉方向」之雙方延伸存在,前述保持具,係具備:用來保持前述清掃片的保持部、及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之讓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前述清掃片,係具備:構成可清掃清掃對象的刷毛部、連接於前述刷毛部的基部、形成於前述基部之前述保持部的插入部、及形成於前述插入部之端部區域並允許前述保持部插入前述插入部的插入開口部,前述插入開口部,係藉由至少兩個的插入開口緣部所形成,並在保持部未插入的狀態中,具有該插入開口部緣部為互相分離的區域。
根據本發明之清掃具的另一種型態,前述插入開口緣部,係由第一緣部區域及第二緣部區域所形成,前述第一緣部區域係形成為在前述長度交叉方向上比前述第二緣部區域更長。
根據本發明之清掃具的另一種型態,前述插入開口部,係在保持部未插入的狀態中,經常維持著開口狀態。
根據本發明之清掃具的另一種型態,前述刷毛部係由纖維集合體所形成。
根據本發明之清掃具的另一種型態,前述基部與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彈性係數為相異。
根據本發明之清掃具的另一種型態,前述基部,係由第一片體所形成。
根據本發明之清掃具的另一種型態,具備與前述第一片體重疊的第二片體,前述插入部,係形成在前述第一片體與前述第二片體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清掃具的另一種型態,前述刷毛部,係設在前述基部之一方側。
根據本發明之清掃具的另一種型態,前述刷毛部,係設在前述基部的一方側及另一方側。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容易進行清掃體與保持具之安裝作業的清掃具。
A‧‧‧清掃用具(清掃具)
100、101、102‧‧‧清掃片(清掃體)
100D1‧‧‧外側方向
100D2‧‧‧內側方向
110‧‧‧刷毛部
110D‧‧‧纖維定向方向
110GF‧‧‧纖維集合體
110GF1‧‧‧第一纖維集合體
110GF1A‧‧‧第一纖維集合材料
110GF1B‧‧‧第二纖維集合材料
110GF2‧‧‧第二纖維集合體
110SF‧‧‧纖維
110SFA‧‧‧連接端部
110SFB‧‧‧開放端部
110SFC‧‧‧彎曲部
120‧‧‧基部
120A‧‧‧長度交叉方向上之端部
120B‧‧‧長度方向上之端部
120C‧‧‧一方之面(一方之側)
120D‧‧‧另一方之面(另一方之側)
120E‧‧‧第一撓曲區域
121‧‧‧第一片體
121A‧‧‧第一片材料
122‧‧‧第二片體
122A‧‧‧第二片材料
122E‧‧‧第二撓曲區域
130‧‧‧保持空間(插入部)
130A‧‧‧端部區域
131‧‧‧插入開口部
132‧‧‧插入開口邊緣
132A‧‧‧第一緣部區域
132B‧‧‧第二緣部區域
133‧‧‧分離區域
140‧‧‧中央接合部
141‧‧‧第一接合部
142‧‧‧第二接合部
150‧‧‧短籤片
151‧‧‧第一短籤片
152‧‧‧第二短籤片
200‧‧‧清掃體支架(保持具)
210‧‧‧手柄部(把持部)
211‧‧‧手柄
212‧‧‧手柄接合部
220‧‧‧清掃體保持部(保持部)
221‧‧‧保持構件
230‧‧‧連接部
240‧‧‧前端部
250‧‧‧中間部
260‧‧‧凸部
261‧‧‧第一凸部
262‧‧‧第二凸部
270‧‧‧按壓板
M‧‧‧機械方向
R‧‧‧支撐輥
S11‧‧‧第一步驟
S12‧‧‧第二步驟
S13‧‧‧第三步驟
S14‧‧‧第四步驟
S15‧‧‧第五步驟
S16‧‧‧第六步驟
S21‧‧‧第一步驟
S22‧‧‧第二步驟
S23‧‧‧第三步驟
S24‧‧‧第四步驟
S25‧‧‧第五步驟
S26‧‧‧第六步驟
S27‧‧‧第七步驟
Y‧‧‧長度方向
Y1‧‧‧插入方向
Y2‧‧‧拔出方向
YCL‧‧‧長度方向中心線
X‧‧‧長度交叉方向
XCP‧‧‧長度交叉方向中心點
Z‧‧‧厚度方向
圖1為表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型態的清掃用具之整體 構成的立體圖。
圖2為清掃體支架的平面圖。
圖3為表示清掃體之各構成要素的分解立體圖。
圖4為從刷毛部側所見之清掃體的平面圖。
圖5為從第二片體側所見之清掃體的平面圖。
圖6為圖5之IX-IX線的剖面圖。
圖7為表示清掃體支架卡合在清掃體之狀態的圖。
圖8為圖7之IIX-IIX線的剖面圖。
圖9為表示纖維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10為表示纖維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11為表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製造步驟的流程圖。
圖12為表示第1步驟的說明圖。
圖13為表示第2步驟的說明圖。
圖14為表示第3步驟的說明圖。
圖15為表示第4步驟的說明圖。
圖16為表示第5步驟的說明圖。
圖17為表示第6步驟的說明圖。
圖18為關於本發明之第1變形例之清掃體的說明圖。
圖19為關於本發明之第2變形例之清掃體的說明圖。
圖20為關於本發明之第2變形例之製造步驟的流程圖。
圖21為表示第1步驟的說明圖。
圖22為表示第2步驟的說明圖。
圖23為表示第3步驟的說明圖。
圖24為表示第4步驟的說明圖。
圖25為表示第5步驟的說明圖。
圖26為表示第6步驟的說明圖。
圖27為表示第7步驟的說明圖。
(清掃用具的概要)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型態,參考圖1~圖8詳細地進行說明。首先,針對本發明之「清掃具」之一實施型態之清掃用具A的構造進行說明。作為使用該清掃用具A來清掃之清掃對象,可舉出:單戶建築、公寓、大樓、工廠、車輛等之室內、室外、屋外之被清掃面(地面、壁面、窗戶、天花板面、外壁面、家具面、衣類、窗簾、寢具、照明、家電用品等)或人體之各構成部位之被清掃面等。這些各種的被清掃面,可構成為平面,或構成為曲面、凹凸面、階差面等亦可。
如圖1所示般,清掃用具A係由清掃體支架200與清掃體100所構成。清掃體支架200係構成為可安裝脫離於清掃體100,並保持清掃體100。該清掃用具A為本發明之「清掃具」的一例。該清掃體支架200為本發 明之「保持具」的一例。該清掃體100為本發明之「清掃片」的一例。
清掃體100,係構成為:往長度方向Y、及藉 由與長度方向Y交叉之方向所規定之長度交叉方向X的雙方延伸存在。該長度方向Y,係由與將清掃體支架200插入清掃體100的方向平行之方向所規定。將清掃體支架200插入此清掃體100的方向,係作為插入方向Y1。與該插入方向Y1相反的方向為抽出方向Y2。
分別與長度方向Y及長度交叉方向X交叉的方向,係作為厚度方向Z。且,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型態的說明中,若無特別記載時,則「交叉」意指「正交」。
該長度方向Y為本發明之「長度方向」的一例。該長度交叉方向X為本發明之「長度交叉方向」的一例。
於清掃體100,將長度交叉方向X之成為中心的點規定成長度交叉方向中心點XCP。且,用來形成長度交叉方向中心點XCP的長度交叉方向X,係適當採選清掃體100上之任意位置的長度交叉方向X所得者。
然後,將通過長度交叉方向中心點XCP之與長度方向Y平行的直線,規定成長度方向中心線YCL。
將從長度交叉方向中心點XCP往不存在清掃體100之區域的方向,規定成外側方向100D1。此外,將從不存在清掃體100之區域往長度交叉方向中心點XCP的方向規定成內側方向100D2。
(清掃體支架的構造)
如圖2所示般,清掃體支架200係以手柄部210及清掃體保持部220為主體而構成。手柄部210係形成為長尺狀,為清掃時由使用者所保持著的構件。手柄部210具有:手柄211及手柄接合部212。手柄接合部212,係與清掃體保持部220的連接部230接合。然後,手柄211,係形成為從手柄接合部212延伸存在之長尺狀。該手柄部210為本發明之「把持部」的一例。該清掃體保持部220為本發明之「保持部」的一例。
清掃體保持部220,係以樹脂材料所成型,為 用來保持清掃體100的構件。清掃體保持部220,係以形成為長尺狀之兩個保持構件221、凸部260及按壓板270等為主體而構成。具體而言,清掃體保持部220,係使用聚丙烯(PP)。且,清掃體保持部220可適當選擇具有可撓性的樹脂材料。例如可使用:聚乙烯(P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BS)、及聚酯系之熱可塑性彈性體。
保持構件221,係形成為:從連接部230朝向與手柄211所延伸存在之方向為相反的方向來延伸存在。亦即,保持構件221係具有:連接部230、前端部240、從連接部230朝向前端部240延伸存在之中間部250。兩個的保持構件221之前端部240係各自成為自由端。
凸部260,係設在中間部250之外側方向100D1。凸部260,係由設在連接部230側之第一凸部 261、及設在前端部240側之第二凸部262所構成。
按壓板270,係從連接部230突出而形成。按 壓板270,係形成為在一對的保持構件221之間,與保持構件221平行地延伸存在。按壓板270,係構成為朝向下方成為凸形狀而彎曲形成的板狀構件,且進一步於下表面具備卡止突部(圖示省略)。
(清掃體的構造)
接著參考圖3~圖6,針對清掃體100進行說明。清掃體100,係用來捕集清掃對象之灰塵等髒污之具有髒污捕集功能的片狀清掃體。如圖4及圖5所示般,清掃體100係在俯視圖上形成為長方形狀。
該清掃體100,可為以單次使用為目標之拋棄式類型者,亦可為一邊保持著從清掃對象之被清掃面去除的垃圾或塵埃,並以複數次使用為目標之可進行交換的拋棄式類型者,或進行洗滌等之後可重複使用之類型者亦可。
於清掃體100中,基部120係由第一片體121 所形成。基部120係具有:長度交叉方向X上的端部120A、長度方向Y上的端部120B、一方之面120C、及另一方之面120D。該基部120、第一片體121、一方之面120C、另一方之面120D,分別為本發明之「基部」、「第一片體」、「一方之側」、「另.一方之側」的一例。
於基部120之一方之面120C配置有纖維集合 體110GF。於基部120之另一方之面120D配置有第二片 體122。
積層有該等之基部120、纖維集合體110GF、及第二片體122,均朝著清掃體100之長度方向Y延伸存在成長尺狀。
纖維集合體110GF,係形成具有髒污捕集功能的刷毛部110。該纖維集合體110GF為本發明之「纖維集合體」的一例。該刷毛部110為本發明之「刷毛部」的一例。
且,如該實施型態之清掃體100般,將配置在基部120之一方之面120C側的纖維集合體110GF,作為第一纖維集合體110GF1。
纖維集合體110GF,係由纖維110SF之集合 體所形成。在本發明中,所謂的纖維110SF,係指典型的纖維所成之單一纖維構造體、或典型的纖維在長度方向及/或徑方向對齊的纖維構造體(撚紗、機紡紗、複數之長纖維部份地連接之紗材等)、以及該纖維構造體的集合體。此處「典型的纖維」係指,紗、織物等之構成單位,與粗度相比具有充分的長度,為細長且容易撓曲的型態者。典型上係將較長之連續狀的纖維作為長纖維(Filament),將較短的纖維作為短纖維(Staple)。
纖維110SF之一部分包含熱可塑性纖維,而可融接各自的纖維110SF(亦稱作熔接)。
纖維集合體110GF,係在既定之纖維定向方向110D並排地排列,且藉由在厚度方向Z積層之複數的纖維110SF所形成。在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中,纖維定向方向 110D,係與長度交叉方向X大致一致。另一方面,纖維110SF為柔軟的素材,故容易彎曲、變形。因此,纖維110SF的纖維定向方向110D,係指在產品之設計上表示纖維定向性者。
該纖維集合體110GF之纖維110SF,具有與 中央接合部140熔接之端部亦即連接端部110SFA。而且,纖維110SF,具有與連接端部110SFA相反側之端部亦即開放端部110SFB。該開放端部110SFB為自由端。
且,於圖3中,雖然纖維集合體110GF係積 層三個纖維層而形成,但纖維層的數量可因應必要而定為一個或複數個。該纖維集合體110GF,係以具有既定之平面或曲面的面構造,並且為具有一定程度之厚度的立體形狀,或構成為薄片狀較佳。纖維集合體110GF,典型上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耐隆(nylon)、嫘縈(rayon)等材質,實用上為使用藉由開織絲束所得之長纖維(Filament)的集合體為佳。特別是使用芯部份為聚丙烯(PP)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且覆蓋該芯部份之外面的鞘部份為聚乙烯(PE)的複合纖維來構成纖維集合體110GF為佳。 且,形成該纖維集合體110GF之纖維的細度110SF以1~50dtex為佳,以2~10dtex更佳。且,各纖維集合體可由大致同樣之細度的纖維所構成,亦可構成為含有各纖維集合體之細度不同的纖維。
且,為了提高清掃時之髒污捕集功能,對纖 維集合體110GF供給油劑。該油劑以流動石蠟為主成份。
且,為了提高清掃時之掃出功能,以使用剛性較高的纖維110SF,亦即使用含有細度較高之纖維110SF的纖維集合體110GF較佳。且,纖維集合體110GF為具有捲曲纖維的構造較佳。此處所述之捲曲纖維,係作為賦予周知之捲曲處理的纖維所構成,而成為纖維彼此容易纏繞的構造。使用此種捲曲纖維時,纖維集合體110GF之體積較清掃體支架200安裝前的狀態更大,成為更加容易將垃圾抓入捲曲部份的構造。本構造特別是藉由使用由絲束纖維所形成之捲曲纖維而實現並取得。
如圖5所示般,第二片體122,係在長度方向Y以比基部120更短的長方形狀之不織布所形成的薄片。
構成基部120(第一片體121)及第二片體122的不織布,均使用由典型的熱熔融性纖維(熱可塑性纖維)所構成之片狀不織布。亦即,該等基部120及第二片體122亦稱作「不織布片」。且,為了提昇清掃時之掃出功能,以使用剛性較高之不織布為佳。
且,該不織布係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之合成纖維。且,作為不織布的型態,係使用藉由氣織法、紡黏法所形成者。
另一方面,除了不織布以外,亦可使用布棉、合成樹脂的薄膜體等。
基部120與第二片體122,係熔接接合在「沿 著清掃體100之長度方向中心線YCL所延伸存在的中央接合部140」、及「位於中央接合部140之兩側的複數之第一接合部141」。亦即,如圖7所示般,基部120、第二片體122、及纖維集合體110GF,係熔接接合於中央接合部140。且,基部120、第二片體122、及一部分之纖維集合體110GF,係熔接接合於第一接合部141。且,位於長度方向Y之兩端側位置的第一接合部141係形成在不存在有第二片體122的位置。因此,位於長度方向Y之兩端側位置的第一接合部141,係僅接合基部120、及一部分的纖維集合體110GF。
在被夾在中央接合部140與第一接合部141 的區域內,在基部120與第二片體122之間形成有朝長度方向Y延伸存在之一對的保持空間130。且,在保持空間130之長度方向Y的兩端,分別形成有開口部131。該保持空間130為本發明之「插入部」的一例。該插入開口部131為本發明之「插入開口部」的一例。
換言之,保持空間130,係由在長度交叉方向X之一對的第一接合部141彼此之間的基部120之既定區域、及第二片體122之既定區域所形成。
第一接合部141係大致沿著長度方向Y而複數連續地形成。另一方面,在長度方向Y所鄰接之第一熔接接合部141,並沒有一定要與長度方向Y配置成一致。第一熔接接合部141的配置型態,可藉由外觀設計性、清 掃體保持部220的形狀而適宜地設計。此時,亦可將第一熔接接合部141形成為連續的線狀。
且,上述之中央接合部140及第一接合部141,係藉由熱熔接而形成。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接合部,亦可藉由超音波接著、縫製、熱溶膠接著劑等黏著劑來形成。
插入開口部131具有插入開口緣部132。插入開口緣部132,具有:形成於基部120的第一緣部區域132A、及形成於第二片體122的第二緣部區域132B。該插入開口緣部132為本發明之「插入開口緣部」的一例。該第一緣部區域132A為本發明之「第一緣部區域」的一例。該第二緣部區域132B為本發明之「第二緣部區域」的一例。
第一緣部區域132A係具有撓曲地形成之第一撓曲區域120E。
第二緣部區域132B係具有撓曲地形成之第二撓曲區域122E。
該第一撓曲區域120E及第二撓曲區域122E,係形成於一對的第一接合部141之間。第一撓曲區域120E,係藉由將第一接合部141間之基部120(第一片體121)的長度,構成為比第一接合部141間之長度交叉方向X間的直線距離更長而形成。同樣地,第二撓曲區域122E,係藉由將第一接合部141間之第二片體122的長度,構成為比第一接合部141間之長度交叉方向X間的直線距離更長 而形成。
本發明之「撓曲」,係表示基部120或第二片體122成為非直線的狀態,亦包含撓曲(bend)、彎折(fold)、變形(deformed)、彎曲(curve)、不平整(uneven)等的概念。
換言之,插入開口部131,係藉由將第一撓曲 區域120E與第二撓曲區域122E重疊而形成。亦即,於插入開口部131,係由第一撓曲區域120E及第二撓曲區域122E產生基部120與第二片體122不抵接的部份。該基部120與第二片體122不抵接的部份,係形成分離區域133。該分離區域133,為本發明之「該插入開口緣部互相分離之區域」的一例。
因此,插入開口部131,在保持部220未插入的狀態下係經常維持開口狀態。
清掃體110,具有短籤片150。短籤片150係 由以下所構成:於設在基部120之長度交叉方向X上之端部的複數切入線之間所形成之第一短籤片151、及於設在第二片體122之長度交叉方向X上之端部的複數切入線之間所形成之第二短籤片152。且,於基部120及第二片體122的切入線為鋸齒狀。藉由將短籤片150設為鋸齒狀,可實現容易掛勾捕捉垃圾之高清掃功能的構造。且,關於短籤片的形狀,可適宜使用鋸齒狀、直線狀、曲線狀等其中單一種類或複數種類的形狀。
且,作為短籤片150,可為第一短籤片151或第二短 籤片152之任一者。
(清掃體支架與清掃體的卡合)
接著參考圖7、圖8,針對清掃體支架200與清掃體100的卡合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般,保持構件221係可分別插入保持空間130。藉由將保持構件221沿著插入方向Y1插入保持空間130,而將清掃體100保持於清掃體支架200。另一方面,為了將卡合後之清掃體支架200與清掃體100予以分離,得將清掃體支架200沿著拔出方向Y2從保持空間130拔出。
在清掃體支架200與清掃體100的卡合狀態中,凸部260係配置在鄰接之第一接合部141彼此之間。藉此來確實地維持清掃體支架200與清掃體100的卡合狀態。
且,按壓板270,係與保持構件221一起夾持第二片體122。
且,於插入開口部131形成有分離區域133。因此,在使用者將保持構件221插入保持空間130之際,容易判斷插入開口部131的位置。亦即,使用者可容易地將保持構件221的前端部240往插入開口部131插入。
因此,關於本發明之清掃用具A對使用者而言係易於使用。
(製造工程)
接著,於圖9~圖17,對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清掃用具A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在說明具體的製造步驟之前,先進行形成本發明之纖維集合體110GF之纖維110SF的說明。
圖9,為形成纖維集合體110GF的纖維110SF。且,圖9的纖維110SF,係表示沒有施加外力的靜止狀態。由於纖維110SF為捲曲纖維,故具有複數的彎曲部110SFC,且成為鋸齒狀。該彎曲部110SFC亦稱作波浪部。
纖維110SF,藉由具有彎曲部110SFC而可伸縮。圖10,係表示對靜止狀態之纖維110SF的兩端部,分別朝對向之方向施加外力(張力)的狀態。如此般,纖維110SF,係藉由使彎曲部110SFC間的距離分開而可延伸。另一方面,在解除該外力的狀態下,纖維110SF係從圖10所示之延伸狀態回歸到圖9所示之靜止狀態。
在此,基部120與纖維集合體110GF,其伸 縮彈性率相異。亦即,纖維集合體110GF的伸縮彈性率,比基部120的伸縮彈性率更高。具體而言,纖維集合體110GF的伸縮彈性率為75.7%,基部120的伸縮彈性率為56.0%。
且,伸縮彈性率的測定係以下述試驗來進行。
(1)準備纖維集合體110GF的試驗片與基部120的試驗片。試驗片的長度為500mm。
且,纖維集合體110GF,係使用由鞘材為聚乙烯 (PE)、芯材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之芯鞘複合纖維所形成之絲束纖維。該絲束纖維,其一根纖維的細度為3.5dtex。纖維集合體整體的細度為110,000dtex。
且,基部120,係使用由鞘材為聚乙烯(PE)、芯材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之芯鞘複合纖維所形成之紡黏不織布。該不織布,其基重為20g/m2。且寬度為190mm。
(2)於試驗片中的長度方向,標上表示既定長度之起點與終點的記號。且,該記號係表示200mm之長度者。將該狀態之起點與終點之間的長度定為L0。L0亦即為200mm。
(2)將試驗片之上端以夾具固定。
(3)垂吊5kg的重物使荷重施加於試驗片之下端的全幅。
(4)於30秒過後,測定標記於試驗片中之起點與終點之間的長度。將該長度定為L1。
(5)除去重物30秒過後,測定標記於試驗片之起點與終點之間的長度。將該長度定為L2。
(6)將L1與L2的差,除以L1與L0的差,再乘上100的數值,即為伸縮彈性率。
(7)進行五次該試驗,並求出平均數值。
圖11係表示製造步驟的流程圖。製造步驟係由以下所述之步驟所成:第一步驟S11,係將由基部120、第二片體、及一部分的纖維集合體110GF所成之材 料予以積層的步驟;第二步驟S12,係將由第一步驟S11所積層的材料予以接合的步驟;第三步驟S13,係在第二步驟S12所接合之材料積層一部分的纖維集合體110GF的步驟;第四步驟S14,係將由第三步驟S13所積層之材料予以接合的步驟;第五步驟S15,係將由S14所接合之材料予以切斷成既定形狀的步驟;第六步驟S16,係於基部120形成撓曲區域120E的步驟。
且,本發明之實施型態的清掃體100,係具有短籤片150。另一方面,為了方便說明,而省略了短籤片150的製造步驟。
圖12係表示第一步驟S11。在第一步驟 S11,供給有:用來形成成為基部120之第一片體121的第一片材料121A、用來形成第二片體122的第二片材料122A、及用來形成第一纖維集合體110GF1之一部份的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其結果,於第一片材料121A之一方側配置有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且,於第一片材料121A的另一方側配置有第二片材料122A。
且,本發明之製造步驟中,各材料係藉由支撐輥R來支撐,且藉由未圖示之驅動機構往機械方向M搬送。
且,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的纖維定向方向110D,係與機械方向M大致一致。
圖13係表示第二步驟S12。在第二步驟 S12,係將第二片材料122A、第一片材料121A、及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的全層予以熔接。此時,係將第 二片材料122A、第一片材料121A、及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之指定區域的兩處予以熔接。該熔接之位置,係形成一對的第一接合部141。
圖14係表示第三步驟S13。在第三步驟 S13,供給有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係供給至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之未配置第一片材料121A之側。
且,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的纖維定向方向110D,係與機械方向M大致一致。
圖15係表示第四步驟S14。在第四步驟 S14,係將第二片材料122A、第一片材料121A、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及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的全層以熱熔接來接合。且,該接合作業係於一對的第一接合部141之中間部份進行。該被熔接之位置,係形成中央接合部140。
且,遍及第一步驟S11~第四步驟S14,係有 對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賦予既定的張力。具體的張力為40N。
藉此,特別是於第二步驟S12中,施加有既定張力之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會與成為基部120的第一片材料121A接合。
且,施加於該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之 既定的張力,係為了容易進行製造,並使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的形狀安定用而施加。此外,該張力於後述 之製造步驟中,係為了使纖維集合材料110GF的纖維110SF收縮,於基部120形成撓曲區域120E用而施加。
此係意指,為了在基部120形成撓曲區域E,而將既定的張力僅施加於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即可。
且,該既定的張力,亦可施加於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此情況時,亦可在之後的製造步驟使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的纖維110SF收縮。因此,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成為不阻礙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的收縮者。
且,於第一片材料121A、第二片材料122A,亦為了使形狀安定而施加有張力。
圖16係表示第五步驟S15。在第五步驟 S15,係將第二片材料122A、第一片材料121A、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及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在既定的區域予以切斷。藉由該切斷作業,使第二片材料122A、第一片材料121A、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及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從張力解放。
圖17係表示第六步驟S16。在第六步驟S16 中,從張力解放後之相當於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的纖維110SF,會朝長度交叉方向X的內側方向110D2收縮。伴隨著此纖維110SF的收縮,一對的接合部141之間在長度交叉方向X的距離會收縮。藉此,在基部120形成撓曲區域120E。且,於第二片體122形成有撓曲區域122E。藉此,於插入開口部131形成分離區域133。
如此般地製造關於本發明之清掃用具A的清掃體100。
且,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型態或製造方法,可考量各種應用或變形。例如,上述實施型態之清掃用具A,其保持具200的保持構件211係形成為兩個,清掃體100亦對應於此而形成有兩個保持空間130。另一方面,亦可對於兩個保持構件211,設置單一的保持空間130。此外,亦可對單一的保持構件211,設置單一的保持空間130。
以下,針對上述實施型態的變形例進行說明,但關於與上述實施型態之清掃用具A相同的構成,將附上同樣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一變形例)
根據圖18說明第一變形例。且,第一變形例之清掃體101,與上述實施型態之清掃體100相比,刷毛部110不只形成在基部120之一方的面120C側,亦形成於另一方的面120D側。
亦即,將第二纖維集合體110GF2熔接於中央區域,形成第二接合部142。然後,將形成該第二接合部142的第二纖維集合體110GF2,藉由未圖示之接著劑與第二片體122接合。如此般地來形成清掃體101。
即使是此第一變形例之清掃體101,亦能發揮與上述實施型態之清掃體100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第二變形例)
根據圖18說明第二變形例。且,第二變形例之清掃體102,與上述實施型態之清掃體100相比,撓曲區域120E僅形成在基部120。亦即,第一緣部區域132A,係形成為在前述長度交叉方向X上比第二緣部區域132B還長。此為本發明之「第一緣部區域132A係形成為在前述長度交叉方向X上比前述第二緣部區域132B更長」的一例。
另一方面,藉由基部120的撓曲區域120E,於插入開口部131形成有分離區域133。
因此,即使是此第二變形例之清掃體102,亦能發揮與上述實施型態之清掃體100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圖20係表示關於第二變形例之清掃體102之製造步驟的流程圖。製造步驟係由以下所述之步驟所成:第一步驟S21,係將由基部120及一部分纖維集合體110GF所成之材料予以積層的步驟;第二步驟S22,係將由第一步驟S21所積層的材料予以接合的步驟;第三步驟S23,係在第二步驟S22所接合之材料積層一部分的纖維集合體110GF的步驟;第四步驟S24,係將由第三步驟S23所積層之材料予以接合的步驟;第五步驟S25,係將由S24所接合之材料予以切斷成既定形狀的步驟;第六步驟S26,係於基部120形成撓曲區域120E的步驟;第七步驟S27,係將撓曲區域120E作為插入開口部131的步 驟。
且,第二變形例的清掃體102,係具有短籤片150。另一方面,為了方便說明,而省略了短籤片150的製造步驟。
圖21係表示第一步驟S21。在第一步驟S21,供給有:用來形成成為基部120之第一片體121的第一片材料121A、及用來形成第一纖維集合體110GF1之一部份的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其結果,於第一片材料121A之一方側配置有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
圖22係表示第二步驟S22。在第二步驟S22,係將第一片材料121A、及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的全層予以熔接。此時,係將第一片材料121A、及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之指定區域的兩處予以熔接。該熔接之位置,係形成一對的第一接合部141。
圖23係表示第三步驟S23。在第三步驟S23,供給有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係供給至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之未配置第一片材料121A之側。
圖24係表示第四步驟S24。在第四步驟S24,係將第一片材料121A、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及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的全層以熱熔接來接合。且,該接合作業係於一對的第一接合部141之中間部份進行。該被熔接之位置,係形成中央接合部 140。
圖25係表示第五步驟S25。在第五步驟 S25,係將第一片材料121A、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及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在既定的區域予以切斷。藉由該切斷作業,使第一片材料121A、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及第二纖維集合材料110GF1B,從張力解放。
圖26係表示第六步驟S26。在第六步驟S26 中,從張力解放後之相當於第一纖維集合材料110GF1A的纖維110SF,會朝長度交叉方向X的內側方向110D2收縮。伴隨著該纖維110SF的收縮,一對的接合部141間在長度交叉方向X上的距離會收縮。藉此,於基部形成有撓曲區域120E。
圖27係表示第七步驟S27。在第七步驟S27 中,將既定形狀的第二片體122,連接於基部120之另一方的面120D。且,基部120和第二片體122,係可藉由未圖示之接著劑等予以接合。亦即,可在基部120之另一方的面120D,將接著劑塗布於對應中央接合部140及一對之第一接合部141的區域,並接合第二片體122。
如此般地來製造關於第二變形例之清掃用具A的清掃體102。
(關於對應於本發明之實施型態至實施例的各構成要素)
清掃具A為本發明之「清掃具」的一例。清掃體 100、101、102為本發明之「清掃片」的一例。清掃體支架200為本發明之「保持具」的一例。長度方向Y為本發明之「長度方向」的一例。長度交叉方向X為本發明之「長度交叉方向」的一例。清掃體保持部220為本發明之「保持部」的一例。手柄部210為本發明之「把持部」的一例。刷毛部110為本發明之「刷毛部」的一例。基部120為本發明之「基部」的一例。保持空間130為本發明之「插入部」的一例。端部區域130A為本發明之「端部區域」的一例。插入開口部131為本發明之「插入開口部」的一例。插入開口緣部132為本發明之「插入開口緣部」的一例。分離區域133為本發明之「插入開口緣部互相分離之區域」的一例。第一緣部區域132A為本發明之「第一緣部區域」的一例。第二緣部區域132B為本發明之「第二緣部區域」的一例。纖維集合體110GF為本發明之「纖維集合體」的一例。第一片體121為本發明之「第一片體」的一例。第二片體122為本發明之「第二片體」的一例。一方之面120C為本發明之「一方之側」的一例。另一方之面120D為本發明之「另一方之側」的一例。
且,本發明之實施型態及變形例,並不限定 於上述者。可適當地組合關於上述實施型態或各變形例的構成。且,可進一步對型態作追加、變更。
有鑑於上述之發明的主旨,關於本發明的清 掃具,可構成為下述之型態。
(型態1)
一種清掃具,係具備:清掃片、及保持前述清掃片的保持具,其特徵為:前述清掃片係構成為:往「藉由將前述保持具插入該清掃片的方向所規定之長度方向」、及「藉由與前述長度方向交叉之方向所規定之長度交叉方向」之雙方延伸存在,前述保持具,係具備:用來保持前述清掃片的保持部、及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之讓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前述清掃片,係具備:構成可清掃清掃對象的刷毛部、連接於前述刷毛部的基部、形成於前述基部之前述保持部的插入部、及形成於前述插入部之端部區域並允許前述保持部插入前述插入部的插入開口部,前述插入開口部,係藉由至少兩個的插入開口緣部所形成,並在保持部未插入的狀態中,具有該插入開口部緣部為互相分離的區域。
(型態2)
如型態1所記載之清掃具,其特徵為,前述插入開口緣部,係由第一緣部區域及第二緣部區域所形成,前述第一緣部區域係形成為在前述長度交叉方向上比前述第二緣部區域更長。
(型態3)
如型態1或2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清掃具,其特徵為, 前述插入開口部,係在保持部未插入的狀態中,經常維持著開口狀態。
(型態4)
如型態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清掃具,其特徵為,前述刷毛部係由纖維集合體所形成。
(型態5)
如型態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清掃具,其特徵為,前述基部與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彈性係數為相異。
(型態6)
如型態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清掃具,其特徵為,前述基部,係由第一片體所形成。
(型態7)
如型態6所記載之清掃具,其特徵為,與前述第一片體重疊的第二片體,前述插入部,係形成在前述第一片體與前述第二片體之間。
(型態8)
如型態1~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清掃具,其特徵為,前述刷毛部,係設在前述基部之一方側。
(型態9)
如型態1~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清掃具,其特徵為,前述刷毛部,係設在前述基部的一方側及另一方側。
A‧‧‧清掃用具(清掃具)
100‧‧‧清掃片(清掃體)
110‧‧‧刷毛部
120‧‧‧基部
120C‧‧‧一方之面(一方之側)
121‧‧‧第一片體
122‧‧‧第二片體
140‧‧‧中央接合部
141‧‧‧第一接合部
220‧‧‧清掃體保持部(保持部)

Claims (9)

  1. 一種清掃具,係具備:清掃片、及保持前述清掃片的保持具,其特徵為:前述清掃片係構成為:往「藉由將前述保持具插入該清掃片的方向所規定之長度方向」、及「藉由與前述長度方向交叉之方向所規定之長度交叉方向」之雙方延伸存在,前述保持具,係具備:用來保持前述清掃片的保持部、及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之讓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前述清掃片,係具備:構成可清掃清掃對象的刷毛部、連接於前述刷毛部的基部、形成於前述基部之前述保持部的插入部、及形成於前述插入部之端部區域並允許前述保持部插入前述插入部的插入開口部,前述插入開口部,係藉由至少兩個的插入開口緣部所形成,並在保持部未插入的狀態中,具有該插入開口部緣部為互相分離的區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清掃具,其中,前述插入開口緣部,係由第一緣部區域及第二緣部區域所形成,前述第一緣部區域係形成為在前述長度交叉方向上比前述第二緣部區域更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清掃具,其中,前述插入開口部,係在保持部未插入的狀態中,經常 維持著開口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清掃具,其中,前述刷毛部係由纖維集合體所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清掃具,其中,前述基部與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彈性係數為相異。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清掃具,其中,前述基部,係由第一片體所形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清掃具,其具備:與前述第一片體重疊的第二片體,前述插入部,係形成在前述第一片體與前述第二片體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清掃具,其中,前述刷毛部,係設在前述基部之一方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清掃具,其中,前述刷毛部,係設在前述基部的一方側及另一方側。
TW103104107A 2013-02-07 2014-02-07 清掃具 TWI616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2754A JP6126397B2 (ja) 2013-02-07 2013-02-07 清掃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7680A true TW201507680A (zh) 2015-03-01
TWI616176B TWI616176B (zh) 2018-03-01

Family

ID=51299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4107A TWI616176B (zh) 2013-02-07 2014-02-07 清掃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26397B2 (zh)
TW (1) TWI616176B (zh)
WO (1) WO201412296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9043A (zh) * 1972-05-19 1974-01-26
JP3046727B2 (ja) * 1994-11-02 2000-05-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の拭き取り用具
JP4741934B2 (ja) * 2005-11-16 2011-08-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部材、把持具付き清掃部材、及び、清掃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436042B2 (ja) * 2009-05-21 2014-03-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体ホルダ、清掃用具
JP5563901B2 (ja) * 2010-06-22 2014-07-30 菊夫 山田 清掃用物品
JP5296834B2 (ja) * 2011-05-30 2013-09-2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用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50967A (ja) 2014-08-25
JP6126397B2 (ja) 2017-05-10
TWI616176B (zh) 2018-03-01
WO2014122962A1 (ja)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8376B2 (ja) 清掃体及び清掃用具
TWI617275B (zh) Sweeping tool
JP4823105B2 (ja) 清掃用具及び清掃体
TWI620542B (zh) Sweeping tool
TWI612930B (zh) 清掃具
TWI616176B (zh) 清掃具
JP6126398B2 (ja) 清掃具
JP5637875B2 (ja) 清掃用具、清掃用物品
JP6346586B2 (ja) 清掃具
JP6060000B2 (ja) 清掃具
JP6195863B2 (ja) 清掃具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清掃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126399B2 (ja) 清掃具および清掃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239828B2 (ja) 清掃具
JP5973930B2 (ja) 清掃具
JP5968245B2 (ja) 清掃具および清掃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228407B2 (ja) 清掃用具および清掃用具の製造方法
JP2014150965A5 (zh)
JP2014150966A5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