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8238A -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8238A
TW201448238A TW102119946A TW102119946A TW201448238A TW 201448238 A TW201448238 A TW 201448238A TW 102119946 A TW102119946 A TW 102119946A TW 102119946 A TW102119946 A TW 102119946A TW 201448238 A TW201448238 A TW 2014482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cell
conductive portions
conductive
substrate
dielectric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9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2402B (zh
Inventor
Ting Fang
Original Assignee
Motech In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ech Ind Inc filed Critical Motech Ind Inc
Priority to TW102119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2402B/zh
Priority to CN201310316917.8A priority patent/CN1042414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48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8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2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240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種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該太陽能電池包含:一包括彼此相對的一正面及一背面的基板、一配置於該正面處的射極層、一位於該正面上的第一介電層、一位於該第一介電層上並穿過該第一介電層而接觸該射極層的正電極,以及一位於該背面上的背電極。該背電極包括數個以二維陣列方式排列的第一導電部,且該數個第一導電部彼此之間分別包圍出數個鏤空部。本發明在節省導電漿料以降低製造成本的同時,還能增加該數個第一導電部與焊帶導線的接觸面積,有助於提升兩者之間的焊接結合力與支撐力,並增進焊接作業時的製造良率與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池及其模組,特別是指一種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參閱圖1、2,一般太陽能電池通常包含:一基板91、一位於該基板91的一正面92處之內的射極層94、一配置於該基板91的一背面93上的鈍化層95、一配置於該基板91的正面92而接觸該射極層94的正電極單元96,以及數個配置於該鈍化層95上且過穿該鈍化層95而接觸該基板91的背電極單元97。
該基板91的正面92為受光面,該基板91與該射極層94透過半導體製程技術形成PN接面,為光伏特效應的來源。該正電極單元96包括數個正面匯流電極961(圖中僅示其一),以及數個連接該數個正面匯流電極961的指狀電極962。該背電極單元97包括數個配置於該鈍化層95上的背面匯流電極971,以及一個配置於該鈍化層95上且穿過該鈍化層95而接觸該基板91的背電極972,該背電極972接觸該數個背面匯流電極971。
在製造上,該數個正面匯流電極961、該數個指狀電極962與該數個背面匯流電極971分別可透過網印 導電漿料而形成,但由於導電漿料的材料主要為銀(Ag)而價格昂貴,再加上該數個正面匯流電極961與該數個背面匯流電極971一般皆印製成一整條連續的線狀體,所以導電漿料的用量大而增加製造成本。因此,若能減少該數個正面匯流電極961或該數個背面匯流電極971的面積,以減少導電漿料的消耗,將可降低製造成本。
另一方面,太陽能電池製作完成後,通常會將數個太陽能電池與其它構件封裝成為太陽能電池模組。其中,該數個太陽能電池之間必須藉由焊接數個焊帶導線(Ribbon)來使彼此電連接。具體而言,每一個焊帶導線連接其中一個太陽能電池的正面匯流電極961,且該焊帶導線還連接相鄰的另一個太陽能電池的背面匯流電極971。
雖然改良該數個正面匯流電極961與該數個背面匯流電極971的結構以節省成本是一重要的課題,但同時也需要考慮所述焊帶導線分別與該數個正面匯流電極961或該數個背面匯流電極971之間的焊接結合拉力。若為了節省成本,而一味地減少該數個正面匯流電極961與該數個背面匯流電極971的導電漿料之用量,將會減少前述電極與焊帶導線的接觸面積,則在封裝模組時容易發生焊帶導線脫落的問題,進而降低製造良率與使用可靠性。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節省導電漿料以降低製造成本,並具有良好的製造良率與使用可靠性的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於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包含:一基板、一射極層、一第一介電層、一正電極及一背電極。該基板包括彼此相對的一正面及一背面,該射極層配置於該正面處,該第一介電層位於該正面上,該正電極位於該第一介電層上,並穿過該第一介電層而接觸該射極層,而該背電極位於該背面上,並包括數個以二維陣列方式排列的第一導電部,且該數個第一導電部彼此之間分別包圍出數個鏤空部。
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包含:一第一板材與一第二板材、至少一個如前述且設置於該第一板材與該第二板材間的太陽能電池,以及一位於該第一板材與該第二板材間並接觸該太陽能電池的封裝材。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將該背電極分隔成以二維陣列式排列的該數個第一導電部的創新結構設計,在節省導電漿料以降低製造成本的同時,還能增加該數個第一導電部在焊接時與焊帶導線的接觸面積,因而有助於提升兩者之間的焊接結合力與支撐力,並在封裝模組時焊帶導線能穩固地結合而不易脫落,故可提升焊接作業時的製造良率與使用可靠性。
1‧‧‧第一板材
2‧‧‧第二板材
3‧‧‧太陽能電池
31‧‧‧基板
32‧‧‧正面
33‧‧‧背面
34‧‧‧射極層
35‧‧‧第一介電層
36‧‧‧正電極
361‧‧‧匯流電極
362‧‧‧指狀電極
37‧‧‧背電極
370‧‧‧電極組
371‧‧‧第一導電部
372‧‧‧凸出段
373‧‧‧連接段
374‧‧‧鏤空部
375‧‧‧第二導電部
376‧‧‧第三導電部
377‧‧‧局部背表面電場
379‧‧‧內周圍壁
38‧‧‧第二介電層
381‧‧‧第一開孔
382‧‧‧第二開孔
39‧‧‧連接電極
4‧‧‧封裝材
5‧‧‧焊帶導線
81‧‧‧第一方向
82‧‧‧第二方向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般太陽能電池的背面示意圖;圖2是圖1的太陽能電池的局部立體剖視圖,圖中該 太陽能電池之一背面朝上;圖3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剖視示意圖;圖4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一太陽能電池的背面示意圖;圖5是該太陽能電池之一局部立體剖視圖,圖中該太陽能電池之一背面朝上;圖6是沿圖4中線A-A所取之一局部側視剖視圖;圖7是一類似圖4的背面示意圖,說明該太陽能電池之數個第一開孔與數個第二開孔的另一實施態樣;圖8是一類似圖6的剖視圖,說明該太陽能電池之數個第一電極部與數個第二電極部的另一設置型態;圖9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局部背面示意圖;圖10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局部背面示意圖;圖11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局部背面示意圖;圖12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局部背面示意圖;圖13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六較佳實施例的局部背面示意圖;圖14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七較佳實施例的局部背面示意圖; 圖15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八較佳實施例的局部背面示意圖;圖16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九較佳實施例的局部背面示意圖;圖17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十較佳實施例的局部背面示意圖;圖18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十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背面示意圖;及圖19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十二較佳實施例的局部背面示意圖。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3,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上下間隔的一第一板材1與一第二板材2、數個陣列式地排列於該第一板材1與該第二板材2之間的太陽能電池3,以及一位於該第一板材1與該第二板材2之間且接觸該數個太陽能電池3的封裝材4。當然在實施上,該太陽能電池模組可以僅包含一太陽能電池3。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板材1又稱為背板(Back Sheet),該第二板材2位於光線入射的一側,其可由透光材料製成,例如玻璃或塑膠材質等板材,不需特別限制。該數個太陽能電池3彼此之間可透過數個焊帶導線5電連接。而該封裝材4的材料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或其他可用於太陽能電池模組封裝之相關材料,並不限於本實施例的舉例。此處圖3係將該太陽能電池模組的該第一板材1朝上繪製,僅為配合繪製後續圖示時,將該數個太陽能電池3的背部朝上以便說明之故。由於該太陽能電池模組的結構非本發明改良的重點,不再說明,於圖3中也僅為簡單示意。此外,由於該數個太陽能電池3的結構都相同,以下僅以其中一個為例進行說明。當然,在一模組中的該數個太陽能電池3的結構不以相同為絕對之必要。
參閱圖4、5、6,本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3包含一基板31、一射極層34、一第一介電層35、一正電極36、一背電極37,及一第二介電層38。其中,設置有該第二介電層38時,此種形式之太陽能電池3即為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簡稱PERC)之電池類型,即該太陽能電池3之背部有許多局部設置的背表面電場(Local Back Surface Field),另外,若未設置有該第二介電層38時,即該太陽能電池3之背部整面皆為背表面電場設計之電池類型。
該基板31可為p型或n型的晶矽基板,並可為單晶矽基板或多晶矽基板。該基板31包括一受光的正面32,以及一相對於該正面32的背面33。該射極層34配置於該正面32處之內,並與該基板31形成p-n接面。而該第一介電層35位於該正面32上且接觸該射極層34,其材料例如氮化矽(SiNx)等,用於提升光線入射量以及降低載子表面 複合速率(Surface Recombination Velocity,簡稱SRV)。由於本發明的改良不在於此,因此不再詳述。
該正電極36位於該第一介電層35上,並穿過該第一介電層35而接觸該射極層34。該正電極36包括至少一個匯流電極361,以及數個連接該匯流電極361的指狀電極362。
該背電極37位於該背面33上,並包括兩個分別沿一第一方向81長向延伸且沿一第二方向82間隔排列的電極組370,該第一方向81與該第二方向82彼此之間可為垂直或非垂直。當然在實施上,該背電極37可以僅包括一電極組370。
每一電極組370皆包括數個分別沿該第一方向81與該第二方向82而以二維陣列方式排列的第一導電部371,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中的至少兩個彼此連接,並且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彼此之間分別可包圍出數個周圍為封閉或/及無封閉的鏤空部374,該數個鏤空部374中之至少一個呈多邊形,且本發明中的每一個鏤空部374具有一內周圍壁379,可供於高溫熔融時增加可焊接之面積,從而提昇拉力。本發明的鏤空部374自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的頂面朝該基板31的背面33呈內凹狀地延伸,並且該數個鏤空部374的底部露出該第二介電層38相反於該背面33的一側面。另外,本發明所述之二維陣列於該第一方向81與該第二方向82上的行列數量關係為m*n,其中m代表在該第一方向81上的數量,而n代表在該第二方向82上 的數量,且m與n為大於1的整數。
在本實施例中,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為三角形,並且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之間是以角對角的方式連接,進而包圍出呈三角形且周圍封閉的該數個鏤空部374。其中,每一個鏤空部374的內周圍壁379在與該數個焊帶導線5(見圖3)焊接時可有效提供較多的焊接面積,提昇焊接拉力。當然在實施上,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也可為文字形狀、多邊形或/及星形,而不限於本實施例之舉例。
該第二介電層38位於該背面33和該背電極37之間,其材料可以為氧化物、氮化物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並可用於修補、降低表面或該基板31內部缺陷,進而降低載子的表面複合速率,提升光電轉換效率。該第二介電層38具有數個位於該基板31與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之間的第一開孔381,以及數個位於該基板31背面上方且未受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覆蓋的第二開孔382。該數個第一開孔381與該數個第二開孔382中的至少一個為線狀開孔或點狀開孔的形式,當然,該數個第一開孔381與該數個第二開孔382亦可為多邊形或其他形狀。
該背電極37除了具有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外,還具有數個第二導電部375和至少一個第三導電部376。在本實施例中,該數個第二導電部375和該第三導電部376的材質彼此相同,但不同於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的材質;然而於實施上,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該 數個第二導電部375和該第三導電部376之材質亦可相同。該數個第二導電部375分別位於該數個第一開孔381,並且該數個第二導電部375分別連接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與該基板31背面33。且對應於該背面33上,該第三導電部376覆蓋之面積大於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所覆蓋之面積。該第三導電部376連接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且該第三導電部376延伸穿過該數個第二開孔382而可電連接該基板31。
此外,位於該背面33處之內且對應該第三導電部376於該數個第二開孔382內的部位處,設有數個局部背表面電場(Local Back Surface Field,簡稱LBSF)377,該數個局部背表面電場377與該基板31的導電型相同,但該數個局部背表面電場377的摻雜濃度大於該基板31的摻雜濃度,如此可幫助提升載子收集效率及光電轉換效率,並且載子可經由每一局部背表面電場377進入該第三導電部376或/及該數個第二導電部375,並透過該兩個電極組370的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向外導出。
在本實施例中,該數個第一開孔381與該數個第二開孔382可為點狀開孔的形式,當然在實施上,該數個第一開孔381與該數個第二開孔382也可如圖7所示為線狀開孔的形式,或者同時混合線狀與點狀的形式,當然該數個第一開孔381與該數個第二開孔382亦可為多邊形,在此不需限制。當然,若該數個第一開孔381與該數個第二開孔382為如圖7所示的線狀開孔的形式時,該數個 第一開孔381分別可沿該第二方向82延伸地連通該數個第二開孔382,進而設計成數條沿該第一方向81間隔排列的線狀開孔。
請再參閱圖4、5、6,進一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製作該背電極37時,可先於該第二介電層38上塗布一層主要材料為鋁的導電漿料,其中部分的含鋁導電漿料會流動填入該數個第一開孔381與該數個第二開孔382中而接觸該基板31,接著再於該第二介電層38上塗布一層主要材料為銀的導電漿料,其中係使用網印之技術使銀下方僅留有些許上述的含鋁導電漿料。最後透過高溫燒結(Firing)製程使前述兩種導電漿料固化,使含鋁導電漿料分別形成該數個第二導電部375與該第三導電部376,而含銀導電漿料形成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並如圖6所示,該數個第二導電部375分別位於該數個第一開孔381中,各該第二導電部375的相對兩側面分別連接各該第一導電部371與該基板31的背面33。該第三導電部376覆蓋於該第二介電層38上並分別延伸入該數個第二開孔382內而接觸該基板31的背面33。
其中,部分的含鋁導電漿料會流動填入該數個第一開孔381與該數個第二開孔382中,並且前述含鋁導電漿料與該基板31的背面33接觸之處,導電漿料的鋁會擴散至該背面33處之內,進而與該基板31的矽混合而形成材料為鋁矽混合物的該數個局部背表面電場377,並且該數個局部背表面電場377的位置對應該數個第二導電部375 的位置以及該第三導電部376位於該數個第二開孔382處的位置。
參閱圖8,當然在實施上,也可先在該第二介電層38上局部塗布一層主材料為銀的導電漿料,其中部分的含銀導電漿料會先流動填入該數個第一開孔381中而接觸該基板31。接著再於該第二介電層38上塗布一層主材料為鋁的導電漿料,且部分的含鋁導電漿料會流動填入該數個第二開孔382中而接觸該基板31。最後透過高溫燒結製程使前述兩種導電漿料固化。其中經燒結後可使含鋁導電漿料形成該第三導電部376,且該第三導電部376的一部分則分別位於該數個第二開孔382之內而接觸該基板31。而含銀導電漿料形成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其中,位於該背面33與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之間的該數個第一開孔381內便形成有該數個第二導電部375,此時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與該數個第二導電部375的材質彼此相同。
另言之,於所謂之PERC太陽能電池,即該太陽能電池3的背面33設置有該第二介電層38之型態上,因為該背電極37與該基板31的背面33之間被該第二介電層38所隔開,亦即該背電極37是局部與基板31背面33接觸而其他部份則是位於該第二介電層38上方,使得其結合拉力不若傳統背電極沒有被隔離而完全與基板接觸的好。因此,若在前述PERC太陽能電池上,採用本發明之具有第一導電部371與鏤空部374之設計來增加整體的可焊接面積時,將可較傳統一整條連續且實心形式之背電極具有拉力上 之優勢,乃因本發明能確保可焊接面積之增加,提昇該數個焊帶導線5(見圖3)焊接後之拉力;而反觀傳統一整條背電極因其可與焊帶導線焊接之面積相較於本發明明顯較少,使得傳統一整條連續且實心形式之背電極其若設置於此種PERC太陽能電池上時,將存在結合拉力明顯不足之問題。
進一步說明的是,在實施上,該背電極37的電極組370與該基板31的背面33之間的該第二介電層38處也可不形成該數個第一開孔381,即該電極組370的第一導電部371直接配置在該第二介電層38上而不接觸該基板31的背面33,透過該第二介電層38將該電極組370與該基板31間隔開來,如此可增加該背電極37下方的第二介電層38對該基板31的背面33的鈍化面積,有助於電性提昇。由此可知,該背電極37是否具有該數個第一開孔381之設計,可依其所欲著重強調之特點與其所具有之效果來個別設計製作。
參閱圖3、4、5,由以上的說明可知,相較於一般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印製成一整條連續線狀體的作法,本發明將該背電極37的電極組370分隔成以二維陣列式排列的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前述創新的結構設計,使本發明的背電極37的電極組370整體非完全實心,並且在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之間包圍出該數個鏤空部374,進而可節省該背電極37的導電漿料的耗費,以降低生產成本。
減少導電漿料的使用量除了可以降低成本之外,由於前述導電漿料塗布於該基板31的背面33上而進行燒結作業時,若選用的導電漿料會對該第二介電層38產生燒穿之情形時,如此將會減少該第二介電層38對該背面33鈍化的面積,進而影響該太陽能電池3的光電轉換效率。因此,本實施例減少導電漿料覆蓋於該第二介電層38上的面積,可減少導電漿料燒穿該第二介電層38之情形,使設置於該基板31之背面33上的該第二介電層38能保有較大面積,以提供良好鈍化效果,進而可提高光電轉換效率。
除此之外,由於網印製程與漿料流動特性所致,一般在網印形成一整條連續線狀的電極時,在結構上會有中央厚度相對於左右兩側的厚度較薄的問題,導致焊接時焊帶導線只會與電極的兩側凸起部位接觸,故使得焊帶導線與電極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不足而降低焊接結合力。反觀,本實施例將該背電極37的電極組370分隔成以二維陣列式排列的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的設計,使每一第一導電部371中央厚度與外側厚度的差異變小而較為均勻,同時所有的第一導電部371彼此之間的厚度也較為一致,藉此增加在後續焊接時所述焊帶導線5與所述電極組370的第一導電部371的焊接面積以提供更強的焊接支撐拉力,故可克服因一般整條連續線狀的電極其中央下凹結構導致所述焊帶導線5架空而接觸不良、容易剝落的問題。
當然在實施上,該正電極36的匯流電極361也可與該背電極37具有相同的結構,並具有數個以二維陣列 式排列的導電部,該數個導電部的形狀也可為文字形狀、多邊形或/及星形,但不限於前述舉例。如此一來,還可再一次地節省導電漿料的消耗,而更進一步地降低該太陽能電池3的製造成本。同時,該數個焊帶導線5仍能與該正電極36的匯流電極361維持良好的結合性及焊接穩固性,所以在封裝模組時該數個焊帶導線5不易脫落。
綜上所述,將該背電極37分隔成以二維陣列式排列的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的創新結構設計,在節省導電漿料以降低製造成本的同時,還能增加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與該數個焊帶導線5的接觸面積,因而有助於提升兩者之間的焊接結合力與支撐力,並在封裝模組時所述焊帶導線5能穩固地結合而不易脫落,故可提升焊接作業與後續模組封裝製程時的製造良率與使用可靠性。
參閱圖9,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為四角星形。
參閱圖10,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為五角星形。
參閱圖11,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為六角星形。
參閱圖12,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五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 於: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為六角形,並且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之間是以邊對邊的方式連接,進而包圍出呈六角形的該數個的鏤空部374。當然在實施上,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也可以角對角的方式連接。
參閱圖13,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六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為英文字母的形狀,具體而言,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為M形,但不限於此。
參閱圖14,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七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為X形,每一電極組370的第一導電部371皆沿該第一方向81排列,並且其中一個電極組370的第一導電部371與另一個電極組370的第一導電部371之間是沿該第二方向82間隔設置,進而使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以二維陣列方式排列。
而本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3還包含兩個分別沿該第一方向81長向延伸的連接電極39,每一連接電極39貫穿地與每一電極組370的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接觸,以下為了方便說明,於圖中以假想線區分該個連接電極39與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
該兩個連接電極39的材料與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相同,皆由含銀的導電漿料製成。本實施例的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分別透過該兩個連接電極39而連接彼此,並且分別以該兩個連接電極39為對稱軸設置。當然在實施 上,該太陽能電池3可以僅在其中一個電極組370上設置一連接電極39。
本實施例透過增設該兩個連接電極39,可增加該數個焊帶導線(圖未示)在焊接時的接觸面積,以提升兩者之間的焊接結合力與支撐力,藉此進一步地提升焊接作業時的製造良率與使用可靠性。
參閱圖15,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八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七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每一連接電極39位於每一電極組370的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之間,而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為D形,並且兩兩交錯排列地連接於其中一個連接電極39的相反側,具體而言,每一第一導電部371具有一向外弧凸的凸出段372,以及一連接於該凸出段372與其中一個連接電極39之間的連接段373。
參閱圖16,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九較佳實施例與該第八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為三角形,並且每一電極組370的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是兩兩一組地連接於其中一個連接電極39的相反側,而位於每一連接電極39相反側的該兩個第一導電部371彼此不對稱。
參閱圖17,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十較佳實施例與該第八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每一電極組370的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是兩兩一組地連接於其中一個連接電極39的相反側,而位於每一連接 電極39相反側的該兩個第一導電部371彼此對稱。此外,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中的至少一個具有一周圍封閉的鏤空部374。
進一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每一第一導電部371皆具有一周圍封閉的鏤空部374,前述設計可以使每一第一導電部371的厚度變得均勻,藉此增加在後續焊接時焊帶導線(圖未示)與該數個第一導電部371的焊接面積,因而進一步地提供更強的焊接支撐拉力,並增進焊接作業時的製造良率與使用可靠性。
參閱圖18,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十一較佳實施例與該第十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每一第一導電部371具有一圓滑地向外弧凸的凸出段372、一連接於該凸出段372與其中一個連接電極39之間的連接段373,以及兩個被該凸出段372、該連接段373與該連接電極39環繞而呈周圍封閉的鏤空部374。
參閱圖19,本發明太陽能電池之一第十二較佳實施例與該第十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每一第一導電部371的凸出段372呈角度彎折狀。
本發明上述第七較佳實施例至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中所設置的連接電極,可提供本發明之實施例在為減少導電漿料之用量以及增加焊接面積之目的下,進一步提供此與焊帶導線呈對應延伸平行形貌的連接電極,透過如此之設計,可再進一步加強且提昇整體的焊接效果,確保整體之拉力。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3‧‧‧太陽能電池
31‧‧‧基板
32‧‧‧正面
33‧‧‧背面
34‧‧‧射極層
35‧‧‧第一介電層
36‧‧‧正電極
361‧‧‧匯流電極
362‧‧‧指狀電極
37‧‧‧背電極
370‧‧‧電極組
371‧‧‧第一導電部
374‧‧‧鏤空部
375‧‧‧第二導電部
376‧‧‧第三導電部
377‧‧‧局部背表面電場
379‧‧‧內周圍壁
38‧‧‧第二介電層
381‧‧‧第一開孔
382‧‧‧第二開孔
81‧‧‧第一方向
82‧‧‧第二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太陽能電池,包含:一基板,包括彼此相對的一正面及一背面;一射極層,配置於該正面處;一第一介電層,位於該正面上;一正電極,位於該第一介電層上,並穿過該第一介電層而接觸該射極層;及一背電極,位於該背面上,並包括數個以二維陣列方式排列的第一導電部,且該數個第一導電部彼此之間分別包圍出數個鏤空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還包含一位於該背面和該背電極之間的第二介電層,該第二介電層具有數個位於該基板與該數個第一導電部之間的第一開孔,該背電極還包括數個分別位於該數個第一開孔內且分別可電連接該數個第一導電部與該基板的第二導電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數個第二導電部的材質與該數個第一導電部的材質相同。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背電極還包括材質不同於該數個第一導電部與該數個第二導電部的至少一第三導電部,且該第二介電層具有數個位於該基板與該第三導電部之間的第二開孔,該第三導電部延伸穿過該數個第二開孔而可電連接該基板。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數個第二導電部的材質與該數個第一導電部的材質不同。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背電極還包括材質不同於該數個第一導電部但與該數個第二導電部的材質相同的至少一第三導電部,且該第二介電層具有數個位於該基板與該第三導電部之間的第二開孔,該第三導電部延伸穿過該數個第二開孔而可電連接該基板。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數個第一導電部以m*n以二維陣列方式排列,並且m與n為大於1的整數。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還包含一位於該數個第一導電部之間且沿一第一方向長向延伸的連接電極,該連接電極與該數個第一導電部接觸。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數個第一導電部為文字形狀、多邊形或/及星形。
  10. 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包含:一第一板材與一第二板材;至少一個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設置於該第一板材與該第二板材間;及一封裝材,位於該第一板材與該第二板材間,並接觸該太陽能電池。
TW102119946A 2013-06-05 2013-06-05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TWI492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9946A TWI492402B (zh) 2013-06-05 2013-06-05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CN201310316917.8A CN104241404B (zh) 2013-06-05 2013-07-25 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9946A TWI492402B (zh) 2013-06-05 2013-06-05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8238A true TW201448238A (zh) 2014-12-16
TWI492402B TWI492402B (zh) 2015-07-11

Family

ID=52229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9946A TWI492402B (zh) 2013-06-05 2013-06-05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41404B (zh)
TW (1) TWI4924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755B (zh) * 2016-06-20 2018-06-11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單面受光之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與太陽能電池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1814B (zh) * 2017-08-11 2018-08-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太陽光電模組
TWI714127B (zh) * 2018-06-26 2020-12-21 日商亞特比目有限公司 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93699B2 (en) * 2006-06-12 2008-07-01 Tran Bao Q NANO-electronics
CN101609848B (zh) * 2009-07-13 2010-12-01 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 丝网印刷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正背面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US8039292B2 (en) * 2009-11-18 2011-10-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oley electrode grids for photovoltaic cells with subwavelength and superwavelength feature sizes
CN102180043B (zh) * 2010-12-02 2012-08-08 浚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太阳能电池片上设置图案的方法
CN102760778A (zh) * 2011-04-29 2012-10-31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NL2006932C2 (en) * 2011-06-14 2012-12-17 Stichting Energie Photovoltaic cell.
TW201310671A (zh) * 2011-08-31 2013-03-01 Tsec Corp 太陽能電池結構
TWM434186U (en) * 2012-03-06 2012-07-21 Univ Nat Quemoy Light-concentrating type solar energy receiver
CN202549856U (zh) * 2012-04-10 2012-11-21 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晶体硅电池背面电极结构
TWM451666U (zh) * 2012-08-28 2013-04-21 Topcell Solar Internat Co Ltd 太陽能電池
TWM451667U (zh) * 2012-11-06 2013-04-21 Motech Ind Inc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CN103000709B (zh) * 2012-11-26 2017-02-08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背电极、背电极吸收层复合结构及太阳能电池
CN103094414B (zh) * 2013-01-10 2015-08-19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背钝化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的制备方法以及具有该背电场的背钝化太阳能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755B (zh) * 2016-06-20 2018-06-11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單面受光之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與太陽能電池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92402B (zh) 2015-07-11
CN104241404B (zh) 2016-12-28
CN104241404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1252B2 (en) Solar cell module
JP5869608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603493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KR102018652B1 (ko) 태양 전지
EP2978025B1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containing the same
JP200904384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469225B2 (ja)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WO2010095634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3201088U (ja) 太陽電池
JP478107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299975B2 (ja) 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セル、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492402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TWM451667U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TWI505484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WO2017107927A1 (en)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JP2010192572A (ja) 太陽電池セ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483411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TW201431096A (zh) 太陽能電池、其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I478364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TWI481048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TWI509818B (zh) 太陽能電池、其製造方法及其模組
KR101254566B1 (ko) 태양 전지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
TWI482288B (zh) 太陽能電池、其製造方法及其模組
JP2013093610A (ja) 太陽電池構造体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523248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