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3769A - 隨身碟 - Google Patents

隨身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3769A
TW201443769A TW102116931A TW102116931A TW201443769A TW 201443769 A TW201443769 A TW 201443769A TW 102116931 A TW102116931 A TW 102116931A TW 102116931 A TW102116931 A TW 102116931A TW 201443769 A TW201443769 A TW 2014437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omponent
interface
cove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torage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6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4406B (zh
Inventor
Hung-I Chung
Chang-Chih Chen
Wei-Hu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2116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4406B/zh
Priority to US13/950,286 priority patent/US946004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43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3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4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44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06F13/4081Live connection to bus, e.g. hot-plug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隨身碟,包括儲存模組、轉接模組以及轉換機構。儲存模組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儲存單元與第一介面組件。轉接模組具有不同形式但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二介面組件與第三介面組件,其中第二介面組件與第一介面組件相互對應。轉換機構設置於相對儲存模組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且轉接模組配置在轉換機構中。當轉換機構位於第一位置時,儲存模組的第一介面組件與轉接模組的第二介面組件電性連接,而使儲存單元以第三介面組件與主機電性連接。當轉換機構位於第二位置時,儲存單元以第一介面組件與主機電性連接。

Description

隨身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隨身碟,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不同轉接介面的隨身碟。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所製作的數位檔案變得愈來愈大。傳統的1.44MB軟式磁碟雖然攜帶方便,但其容量已無法滿足目前的需求。另外,傳統磁碟結構式的硬碟雖可提供大容量的儲存空間,但因其體積較大而造成使用者攜帶不方便。近年來,隨著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介面的普及與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的降價,因此兼具容量大、相容性佳、方便攜帶的隨身碟(USB Flash Disk)被廣泛的應用於不同的電腦及儲存裝置之間的資料傳輸。
隨身碟具備了容量大、隨插即用、體積輕巧及方便攜帶的特性,因此隨身碟可取代軟碟。由於隨身碟是藉由一連接件(例如USB插頭或IEEE 1394插頭)與電腦主機及儲存裝置電性連接。
惟,現有電子裝置的連接器種類繁多,如何讓隨身碟能 提高其適用範圍便是相關人員所需考慮解決的。
本發明提供一種隨身碟,其具有可供轉換的不同介面連接器。
本發明的隨身碟,包括儲存模組、轉接模組以及轉換機構。儲存模組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儲存單元與第一介面組件。轉接模組具有不同形式但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二介面組件與第三介面組件,其中第二介面組件與第一介面組件相互對應。轉換機構設置於相對儲存模組之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且轉接模組配置在轉換機構中。當轉換機構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介面組件與第二介面組件電性連接,使儲存模組透過第三介面與一主機電性連接。當轉換機構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儲存模組透過該第一介面與該主機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介面組件與第三介面組件分別是插頭,第二介面組件是插座。
在本發明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介面組件是通用序列匯流排插頭或微通用序列匯流排插頭。第二介面組件是通用序列匯流排插座或微通用序列匯流排插座。第三介面組件是微通用序列匯流排插頭或通用序列匯流排插頭。
在本發明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儲存模組還具有第一本體。儲存單元配置於第一本體內,第一介面組件突出於第一 本體外。
在本發明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本體具有一對滑槽,而轉換機構包括第二本體與蓋體。第二本體具有彼此背向延伸的唇部與一對延伸臂。該對延伸臂分別可滑動地樞接於該對滑槽以於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之間帶動轉換機構。蓋體可滑動地套接於唇部以覆蓋或暴露出唇部。蓋體具有開口,其輪廓對應於第三介面組件。當蓋體朝延伸臂滑動以覆蓋唇部時,第三介面組件通過開口而突出於蓋體。
在本發明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該對滑槽分別位在第一本體的一對側向表面上,而第一介面組件突出於第一本體的前表面,且前表面鄰接在該對側向表面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轉換機構為可卸除式,且若轉換機構被移離儲存模組至第二位置時,第一介面組件被帶動而解離(decoupled)於第二介面組件,以使儲存單元以第一介面組件為傳輸介面而與主機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轉換機構包括第二本體與蓋體。第二本體可分離地套接於第一本體。蓋體可滑動地套接於第二本體以覆蓋或暴露出第二本體。蓋體具有開口,其輪廓對應於第三介面組件。當蓋體相對於第二本體滑動以覆蓋於第二本體時,第三介面組件通過開口而突出於蓋體。
在本發明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轉接模組包括第三本體與連接電路。第三本體具有相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第二介 面組件配置於第一端,第三介面組件配置於第二端。連接電路配置在第三本體上且電性連接在第二介面組件與第三介面組件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本體具有背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連接電路包括配置在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多個導線。
在本發明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第二介面組件的端子數不同於第三介面組件的端子數,以使第二介面組件的至少一端子不電性連接於第三介面組件,或使第三介面組件的至少一端子不電性連接於第二介面組件。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上述範例實施例中,隨身碟藉由轉換結構與儲存模組之間的狀態變換,而使儲存模組除了以其原本所具有的第一介面組件作為其傳輸介面外,尚能利用配置在轉換結構內的轉接模組與第一介面組件連接,而使儲存模組改以第三介面組件作為其傳輸介面。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隨身碟
110、210‧‧‧儲存模組
112、214‧‧‧第一本體
112a‧‧‧滑槽
114‧‧‧儲存單元
116、212‧‧‧第一介面組件
120、230‧‧‧轉接模組
122‧‧‧第二介面組件
124、232‧‧‧第三介面組件
126‧‧‧第三本體
128‧‧‧連接電路
130、220‧‧‧轉換機構
132、222‧‧‧第二本體
132a‧‧‧唇部
132b、132c‧‧‧延伸臂
134、224‧‧‧蓋體
134a、224a‧‧‧開口
D1、D2‧‧‧方向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P1、P3‧‧‧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S1、S2‧‧‧側表面
S3‧‧‧前表面
S4‧‧‧第一表面
S5‧‧‧第二表面
T1~T4、M1~M5‧‧‧端子
W1~W4‧‧‧導線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範例實施例的一種隨身碟的示意圖。
圖2至圖4繪示圖1的隨身碟轉換成另一狀態的過程示意圖。
圖5與圖6分別以不同視角繪示圖1的隨身碟中轉接模組的示意圖。
圖7至圖9繪示本發明另一範例實施例的一種隨身碟於狀態轉換的示意圖。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範例實施例的一種隨身碟的示意圖。圖2至圖4繪示圖1的隨身碟轉換成另一狀態的過程示意圖。為進一步瞭解相關構件的對應關係,在此將隨身碟內部構件的局部以虛線繪製。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4,在本範例實施例中,隨身碟100包括儲存模組110、轉接模組120以及轉換機構130。儲存模組110可視為隨身碟100的主要結構,其具有第一本體112、儲存單元114與第一介面組件116,其中儲存單元114例如是快閃記憶體儲存單元,其可藉由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技術且以塑膠、金屬、陶瓷材料或環氧樹脂使其構成系統集成的封裝模式,而將相關控制元件、儲存元件與電路板(在本範例實施例中未繪示)封裝在一起以保護封裝結構內的這些電子元件。第一介面組件116電性連接儲存單元114並突出於第一本體112外,以使儲存模組110的儲存單元114能以第一介面組件116作為其傳輸介面,而與其他電子裝置連接。
再者,轉接模組120具有彼此型式不同但相互電性連接的第二介面組件122與第三介面組件124,其中第二介面組件122 與儲存模組110的第一介面組件116相互對應。在此所謂相互對應是指兩個介面組件於結構及電性關係上能相互對接而言。轉換機構130可移動地組裝於儲存模組110,且轉接模組120配置在轉換機構130中。如此一來,當轉換機構130組裝於儲存模組110且旋轉適當角度而至第一位置P1(繪示於圖1)時,便能使第一介面組件116與第二介面組件122相互對應連接,而使儲存單元114經由第二介面組件122電性連接於第三介面組件124,因此儲存單元114得以第三介面組件124作為其傳輸介面而與其他電子裝置的主機連接。相反地,當轉接模組120藉由轉換機構130而移離儲存模組110的第一介面組件116以抵達第二位置P2(繪示於圖4)時,儲存單元114恢復以第一介面組件116作為其傳輸介面。據此,儲存模組110便能藉由轉換機構130的運動變化而具有不同形式的傳輸介面(如上述在第一介面組件116與第三介面組件124之間切換)。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第一介面組件116與第三介面組件124分別是插頭,而第二介面組件122則是插座。進一步地說,本範例實施例的第一介面組件116是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插頭,第二介面組件122是通用序列匯流排插座,而第三介面組件124是微通用序列匯流排插頭。第一介面組件116例如以封裝或銲接方式而與儲存單元114電性連接,以作為儲存模組110於第一狀態(如圖4所示)的使用方式。當轉換機構130依序由圖4、圖3至圖2所示連接於儲存模組110時,位在轉換機 構130內的轉接模組120,其第二介面組件122對應地連接至第一介面組件116,因而儲存單元114得以第二狀態(如圖1所示)藉由第三介面組件124(微通用序列匯流排插頭)作為傳輸介面。
請再參考圖4,本範例實施例的第一本體112如圖4所示為長方體結構,其具有位在一對側表面S1、S2上的一對滑槽112a,而第一介面組件116突出於第一本體112的前表面S3,其中前表面S3鄰接在該對側表面S1、S2之間。再者,轉換機構130包括第二本體132與蓋體134,其中第二本體132具有彼此背向延伸的唇部132a與一對延伸臂132b、132c。蓋體134可滑動地套接於第二本體132的唇部132a。各延伸臂132b、132c遠離唇部132a的一端可滑動地樞接於第一本體112的滑槽112a中。本實施例中僅繪示第一本體112其中一側的滑槽112a作為代表。
接著請再參考圖1至圖4,藉由延伸臂132b、132c與滑槽112a的搭配,第二本體132得以相對於儲存模組110沿方向D1來回轉動並沿方向D2來回滑動。當第二本體132轉動至如圖3所示位置時,可再沿方向D2滑動,因而使第二本體132與第一本體112相互套接,並使延伸臂132b、132c分別完全覆蓋在側表面S1、S2上,以使第二本體132與第一本體112整合為單一長方體,如圖2所示,亦即第二本體132在結構上可視為第一本體112的延伸。相對地,在第一介面組件116尚未與第二介面組件122對接時,第一本體112、第二本體132與該對延伸臂132b、132c則共同形成四周圍繞且開口對向配置的結構(如圖3與圖4)。
此外,蓋體134與唇部132a彼此可滑動地套接在一起,以達到在伸長狀態(如圖2或圖3所示)與縮短狀態(如圖1所示)之間轉換。蓋體134具有開口134a,當第二本體132套接至第一本體112後,亦即轉接模組120的第二介面組件122也隨之而與第一介面組件116連接後,開口134a正對於位在第二本體132內的第三介面組件124,而當蓋體134沿方向D2朝延伸臂132b、132c滑動以覆蓋於唇部132a外時,第三介面組件124便會通過開口134a而突出於蓋體134外。屆此,轉換機構130移至相對於儲存模組110的第一位置P1,而使第一本體112、第二本體132與蓋體134形成整體性的殼體結構,並以突出於外的第三介面組件124作為隨身碟100用以與其他電子裝置的主機電性連接的傳輸介面。
相反地,若欲再恢復以第一介面組件116作為隨身碟100的傳輸介面,僅需將蓋體134沿方向D2背離延伸臂132b、132c滑動,再沿方向D2驅動第二本體132遠離第一本體112滑動,便能使第二介面組件122退出第一介面組件116,而後僅需沿方向D1轉動第二本體132至第二位置P2後,便能使第一介面組件116再度露出而被使用。
圖5與圖6分別以不同視角繪示圖1的隨身碟中轉接模組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5與圖6,本範例實施例的轉接模組120還包括第三本體126與連接電路128。第三本體126具有相對的第一端E1與第二端E2,第二介面組件122配置在第一端E1, 第三介面組件124配置在第二端E2,而連接電路128配置在第三本體126上且電性連接在第二介面組件122與第三介面組件124之間。
進一步地說,第三本體126還具有背對的第一表面S4與第二表面S5,第二介面組件122包括多個端子T1~T4,而第三介面組件124包括多個端子M1~M5。舉例來說,本範例實施例的端子T1~T4分別是符合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的電源端子(VBUS)、差動信號端子(D+/D-)與接地端子(GND),而端子M1~M5分別是符合微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的電源端子(VBUS)、差動信號端子(D+/D-)、辨識端子(ID)與接地端子(GND)。
連接電路128包括分別配置在第一表面S4與第二表面S5的多個導線W1~W4,其中位在第一表面S4的該些導線W1~W3分別對應連接起端子T1、T3、T4與M1、M3、M5,而位在第二表面S5的導線W4則對應連接起端子T2與M2。此舉讓第三本體126所具有的表面積能被充分地利用於連接電路128的配置,進而對其產生輕薄短小的外觀效果。此外,亦能由本範例實施例得知,第二介面組件122的端子數是不同於第三介面組件124的端子數,以使第二介面組件122的至少一端子(在此以端子T2為例)不電性連接於第三介面組件124。類似地,於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三介面組件的至少一端子亦可不電性連接於第二介面組件。
圖7至圖9繪示本發明另一範例實施例的一種隨身碟於狀態轉換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7至圖9,在本範例實施例中, 與上述不同的是,隨身碟200的轉換機構220是可卸除式,亦即其是可分離地組裝於儲存模組210上。進一步地說,轉換機構220包括第二本體222與蓋體224,其中第二本體222用以套接至儲存模組210的第一本體214,以讓第一介面組件212能與轉接模組230的第二介面組件(在此未繪示)對應連接。之後,由於蓋體224是可滑動地套接在第二本體222上,且其具有開口224a對應於第三介面組件232。因此,當蓋體224朝向第一本體214滑動並覆蓋於第二本體222後,即從圖8所示狀態轉換至圖7所示狀態而使轉換機構220移至相對於儲存模組210的第一位置P3,因此第三介面組件232通過開口224a而突出於蓋體224外,而使儲存模組210得以第三介面組件232作為其傳輸介面以與其他電子裝置的主機電性連接。相對地,一旦轉換機構220移至相對於儲存模組210的第二位置,亦即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相當於轉換機構220移離儲存模組210,儲存模組210便得以藉由第一介面組件212作為與其他電子裝置的主機電性連接的傳送介面。
在此並未限制上述介面組件的型式,亦即在本範例實施例中,亦可以異於第三介面組件232的其他介面組件作為轉接模組的輸出部分,而讓第一介面組件212改以其他型式的介面組件作為其傳輸介面。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範例實施例中,隨身碟藉由轉換結構與儲存模組之間的狀態變換,而使儲存模組除了以其原本所具有的第一介面組件作為其傳輸介面外,尚能利用配置在轉 換結構內的轉接模組與第一介面組件連接,而使儲存模組改以第三介面組件作為其傳輸介面。據此,無論以可改變組裝型式的轉換機構,或是可拆卸組裝的轉換機構,儲存模組皆能與其搭配而因應不同電子裝置所具有的傳輸介面,以有效地擴大其適用範圍。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隨身碟
110‧‧‧儲存模組
112‧‧‧第一本體
114‧‧‧儲存單元
116‧‧‧第一介面組件
120‧‧‧轉接模組
122‧‧‧第二介面組件
124‧‧‧第三介面組件
126‧‧‧第三本體
130‧‧‧轉換機構
134a‧‧‧開口
D2‧‧‧方向
P1‧‧‧第一位置

Claims (11)

  1. 一種隨身碟,包括:一儲存模組,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一儲存單元與一第一介面組件;一轉接模組,具有不同形式但彼此電性連接的一第二介面組件與一第三介面組件,其中該第二介面組件與該第一介面組件相互對應;以及一轉換機構,設置於相對該儲存模組之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且該轉接模組配置在該轉換機構中;其中,當該轉換機構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介面組件與該第二介面組件電性連接,使該儲存模組透過該第三介面與一主機電性連接,當該轉換機構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儲存模組透過該第一介面與該主機電性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儲存模組還具有一第一本體,該儲存單元配置於該第一本體內,該第一介面組件突出於該第一本體外。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第一本體具有一對滑槽,而該轉換機構包括:一第二本體,具有彼此背向延伸的一唇部與一對延伸臂,該對延伸臂分別可滑動地樞接於該對滑槽以於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之間帶動該轉換機構;以及 一蓋體,可滑動地套接於該唇部以覆蓋或暴露出該唇部,該蓋體具有一開口,其輪廓對應於該第三介面組件,當該蓋體朝該延伸臂滑動以覆蓋該唇部時,該第三介面組件通過該開口而突出於該蓋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對滑槽分別位在該第一本體的一對側向表面上,而該第一介面組件突出於該第一本體的一前表面,且該前表面鄰接在該對側向表面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轉換機構為可卸除式,且若該轉換機構被移離該儲存模組至該第二位置,該第一介面組件被帶動而解離(decoupled)於該第二介面組件,而使該儲存單元以該第一介面組件為傳輸介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轉換機構包括:一第二本體,可分離地套接於該第一本體;以及一蓋體,可滑動地套接於該第二本體以覆蓋或暴露出該第二本體,該蓋體具有一開口,其輪廓對應於該第三介面組件,當該蓋體相對於該第二本體滑動以覆蓋於該第二本體時,該第三介面組件通過該開口而突出於該蓋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轉接模組包括:一第三本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二介面組件配置於該第一端,該第三介面組件配置於該第二端; 一連接電路,配置在該第三本體上且電性連接在該第二介面組件與該第三介面組件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第三本體具有背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連接電路包括配置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的多個導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第二介面組件的端子數不同於該第三介面組件的端子數,以使該第二介面組件的至少一端子不電性連接於該第三介面組件,或該第三介面組件的至少一端子不電性連接於該第二介面組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第一介面組件與該第三介面組件分別是一插頭,該第二介面組件是插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第一介面組件是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插頭或微通用序列匯流排(micro universal serial bus,Micro-USB)插頭,該第二介面組件是通用序列匯流排插座或微通用序列匯流排插座,而該第三介面組件是微通用序列匯流排插頭或通用序列匯流排插頭。
TW102116931A 2013-05-13 2013-05-13 隨身碟 TWI4844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6931A TWI484406B (zh) 2013-05-13 2013-05-13 隨身碟
US13/950,286 US9460043B2 (en) 2013-05-13 2013-07-25 Flash drive with transforming mechanis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6931A TWI484406B (zh) 2013-05-13 2013-05-13 隨身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3769A true TW201443769A (zh) 2014-11-16
TWI484406B TWI484406B (zh) 2015-05-11

Family

ID=51865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6931A TWI484406B (zh) 2013-05-13 2013-05-13 隨身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60043B2 (zh)
TW (1) TWI4844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84831U (zh) * 2014-03-27 2014-08-21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連接器與應用其之儲存裝置
TWI608664B (zh) * 2015-05-13 2017-12-11 廖生興 可伸縮的多工型連接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43099B1 (en) * 2004-02-12 2011-10-25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Extended USB plug, USB PCBA, and USB flash drive with dual-personality
US6658516B2 (en) * 2000-04-11 2003-12-02 Li-Ho Yao Multi-interface memory card and adapter module for the same
TW587792U (en) * 2002-05-10 2004-05-11 Quanta Comp Inc External USB adapter
US6733329B2 (en) * 2002-08-21 2004-05-11 Fu-I Yang USB flash drive
TW200612221A (en) * 2004-10-08 2006-04-1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with multiple interfaces
US7811101B2 (en) * 2007-03-20 2010-10-12 Kings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memory drive
US7749028B2 (en) * 2007-10-19 2010-07-0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icro USB compatible combo system connector
TWI317787B (en) * 2007-10-29 2009-12-01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Dual-interface data storage apparatus
TWI401690B (zh) * 2008-12-24 2013-07-11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快閃儲存裝置及其測試方法與測試系統
TWM398678U (en) * 2010-06-14 2011-02-21 Lin-Yu Gao Dual-interface flash drive and the housing structure thereof
CN202632774U (zh) * 2012-06-06 2012-12-26 智瑞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装置
CN202907366U (zh) * 2012-10-17 2013-04-24 速得股份有限公司 Usb随身碟的改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37555A1 (en) 2014-11-13
US9460043B2 (en) 2016-10-04
TWI484406B (zh) 2015-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63420B1 (en) Adapter for exchanging data and transmitting power between PC and portable device
TWM460432U (zh) 轉接模組與電子裝置
TWM422178U (en) Photoelectric signal converting module
TWI484406B (zh) 隨身碟
JP2013025790A (ja) 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アダプター
TWM484780U (zh) 儲存裝置
CN110277675A (zh) 转接组件及存储卡装置
CN102467212A (zh) 电脑电源
TWM484174U (zh) 隨身碟
CN203288909U (zh) 转接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01163537Y (zh) 一种具有多种传输接口的固态硬盘
CN104183255B (zh) 优盘
TWM568542U (zh) Scalable interface structure
CN203166240U (zh) Usb传输线
TWM445791U (zh) 萬用電路板模組及使用該萬用電路板模組的連接器
CN102074862A (zh) 电源适配器连接头
TWM519847U (zh) 改良式連接器(一)
TWM419936U (en) Universal modularized connector
CN202551059U (zh) 多功能usb网卡
TWI672878B (zh) 可擴充式介面結構之配置方法
TWM419937U (en) Optical connector with universal slot
TWI477010B (zh) 輸入/輸出模組及具該輸入/輸出模組之行動電子裝置
TWM523993U (zh) 改良式連接器(二)
TWM495658U (zh) 具有usb連接器的電源轉接器
TWI450447B (zh) 電源適配器連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