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0256A - 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0256A
TW201440256A TW102112099A TW102112099A TW201440256A TW 201440256 A TW201440256 A TW 201440256A TW 102112099 A TW102112099 A TW 102112099A TW 102112099 A TW102112099 A TW 102112099A TW 201440256 A TW201440256 A TW 2014402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transmitting portion
circui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2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en-Chung Huang
Chih-Ming Wu
Tung-Po Huang
Yi-Hsu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Brightek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ghtek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ightek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12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40256A/zh
Publication of TW201440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0256A/zh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包括:基板單元、發光單元、透光單元及遮光單元。基板單元包括一電路基板。發光單元包括至少一設置在電路基板上且電性連接於電路基板的發光二極體晶片。透光單元包括一設置在電路基板上且包覆發光二極體晶片的透光膠體。透光膠體具有一設置在電路基板上且包覆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透光部及至少一從第一透光部向上凸出且對應於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二透光部,且第二透光部具有一出光面。遮光單元包括一設置在電路基板上以用於裸露第二透光部的出光面的遮光膠體,且遮光膠體具有一與第二透光部的出光面齊平的上表面。

Description

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尤指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近年來,由於資訊產業發展迅速,使用者可能在不同環境下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對於筆記型電腦而言,於光線較弱的環境下,使用者可能看不清楚鍵盤按鍵上所標示的數字及文字而造成作業困難,嚴重者甚至可能因勉強辨識按鍵標示而讓使用者視力受損。於先前技術中,於特定按鍵上增設指示燈號可改善上述問題。此外,藉由指示燈號不同的發光配置,可令使用此鍵盤的使用者知道所輸入的指令是否被開啟或關閉,例如天線功能或Caps Lock鍵的開啟或關閉。
於先前技術中,於特定按鍵上增設指示燈號的鍵盤的底板模組具有電路板、發光源、預製的金屬蓋。發光源係設置於電路板上,並且預製的金屬蓋覆蓋發光源及電路板,此外,預製的金屬蓋上對應發光源的位置可開設有一第一開孔。按鍵設置於預製的金屬蓋上方,並且按鍵的鍵帽上具有對應於第一開孔的第二開孔。藉此,發光源所發出之光線可穿過預製的金屬蓋的第一開孔及鍵帽的第二開孔,以讓使用者可觀察的到。然而,習知發光源所發出的光線仍然會從預製的金屬蓋的側面產生側漏光現象。
本發明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其可解決習知“發光源所發出的光線仍然會從預製的金屬蓋的側面產生側漏光現象”的缺失。
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包括:一基板單元、一發光單元、一透光單元及一遮光單元。所述基板單元包括一電路基板。所述發光單元包括至少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電路基板的發光二極體晶片。所述透光單元包括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透光膠體,其中所述透光膠體具有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透光部及至少一從所述第一透光部向上凸出且對應於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二透光部,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具有一出光面及一連接於所述出光面與所述第一透光部之間的周圍表面。所述遮光單元包括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以用於裸露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的遮光膠體,其中所述遮光膠體包覆所述第一透光部且覆蓋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周圍表面,且所述遮光膠體具有一與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齊平的上表面。
本發明另外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包括:一基板單元、一發光單元、一透光單元及一遮光單元。所述基板單元包括一電路基板。所述發光單元包括多個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電路基板的發光二極體晶片。所述透光單元包括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多個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透光膠體,其中所述透光膠體具有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多個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透光部及多個從所述第一透光部向上凸出且分別對應於多個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二透光部,且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具有一出 光面及一連接於所述出光面與所述第一透光部之間的周圍表面。所述遮光單元包括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以用於裸露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的遮光膠體,其中所述遮光膠體包覆所述第一透光部且覆蓋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周圍表面,且所述遮光膠體具有一與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齊平的上表面。
本發明另外再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首先,將多個發光單元設置在一承載基板上,其中多個所述發光單元電性連接於所述承載基板;接著,形成多個設置在承載基板上且分別包覆多個所述發光單元的透光膠體;然後,形成一設置在承載基板上且包覆多個所述透光膠體的遮光材料;接下來,移除所述遮光材料的一部分,以露出每一個所述透光膠體的頂端;最後,切割所述承載基板及所述遮光材料,以形成多個彼此分離的單顆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中所述承載基板被切割以形成多個分別用來承載多個所述發光單元的電路基板,且所述遮光材料被切割以形成多個分別用來裸露多個所述透光膠體的多個所述頂端的遮光膠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其可透過“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以用於裸露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的遮光膠體”、“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以用於裸露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的遮光膠體”及“移除所述遮光材料的一部分,以露出每一個所述透光膠體的頂端”的設計,以使得本發明可以達到完全防止側漏光的功效。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Z‧‧‧LED封裝結構
1’‧‧‧承載基板
1‧‧‧基板單元
10‧‧‧電路基板
100‧‧‧周圍表面
101‧‧‧頂端焊墊
102‧‧‧底端焊墊
103‧‧‧導電通孔
2‧‧‧發光單元
20‧‧‧發光二極體晶片
3‧‧‧透光單元
30‧‧‧透光膠體
300‧‧‧頂端
30A‧‧‧第一透光部
30B‧‧‧第二透光部
300B‧‧‧出光面
301B‧‧‧周圍表面
d1、d2‧‧‧直徑
d3、d4、d5、d6‧‧‧直徑
H1、H2‧‧‧高度
31‧‧‧螢光顆粒
32‧‧‧擴散顆粒
4’‧‧‧遮光材料
4‧‧‧遮光單元
40‧‧‧遮光膠體
400‧‧‧上表面
401‧‧‧周圍表面
5‧‧‧防突波單元
50‧‧‧防突波晶片
L‧‧‧切割線
K‧‧‧預定鍵帽
K100‧‧‧透光開口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的步驟S100與S102的前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的步驟S104的前視示意圖。
圖4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的步驟S106的前視示意圖。
圖4B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的步驟S106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前視示意圖。
圖6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電路基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6B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電路基板的仰視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前視示意圖。
圖8A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出光面的直徑為d5時的前視示意圖。
圖8B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出光面的直徑為d5時的俯視示意圖。
圖9A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出光面的直徑為d6時的前視示意圖。
圖9B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出光面的直徑為d6時的俯視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前視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前視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設置於一預定鍵帽下方的俯視示意圖。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LED)封裝結構Z的製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
首先,配合圖1與圖2所示,將多個發光單元2設置在一承載基板1’上,其中多個發光單元2電性連接於承載基板1’(S100)。舉例來說,每一個發光單元2包括至少一發光二極體晶片20,並且發光二極體晶片20可通過兩條導線(未標號)以電性連接於承載基板1’。
接著,配合圖1與圖2,形成多個設置在承載基板1’上且分別包覆多個發光單元2的透光膠體30(S102)。舉例來說,多個透光膠體30可以通過壓模成型(Compression molding)的方式,以同時形成在承載基板1’上且分別包覆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片20。更進一步來說,每一個透光膠體30具有一設置在承載基板1’上且包覆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第一透光部30A及至少一從第一透光部30A向上凸出且對應於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第二透光部30B。
然後,配合圖1與圖3所示,形成一設置在承載基板1’上且包覆多個透光膠體30的遮光材料4’(S104)。舉例來說,遮光材料4’可為填充於每兩個透光膠體30之間且覆蓋每一個透光膠體30的不透光黑膠。
接下來,配合圖1、圖4A及圖4B所示,移除遮光材料4’的一部分,以露出每一個透光膠體30的頂端300(S106)。舉例來說,利用研磨的方式來移除一部分的遮光材料4’,直到每一個透光膠體30的頂端300外露。更進一步來說,第一透光部30A可為一設置在承載基板1’上且包覆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第一圓柱體,並且第二透光部30B可為一從第一透光部30A一體成型的向上凸出且位於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正上方的第二圓柱體。此外,第二透光 部30B的頂端300可為一位於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正上方的圓形表面,並且第二透光部30B的直徑d2小於第一透光部30A的直徑d1。
緊接著,配合圖1、圖4A及圖5所示,沿著圖4A中的X-X切割線L來切割承載基板1’及遮光材料4’,以形成多個彼此分離的單顆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S108),其中承載基板1’被切割以形成多個分別用來承載多個發光單元2的電路基板10,並且遮光材料4’被切割以形成多個分別用來裸露多個透光膠體30的多個頂端300的遮光膠體40。更進一步來說,配合圖4A與圖5所示,每一個單顆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可由電路基板10、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電性連接於電路基板10的發光二極體晶片20、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包覆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透光膠體30、及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用於裸露透光膠體30的頂端300的遮光膠體40四者所組成。
藉此,如圖5所示,經過上述步驟S100至步驟S108的製作過程,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可提供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其包括:一基板單元1、一發光單元2、一透光單元3及一遮光單元4。首先,基板單元1包括一電路基板10。發光單元2包括至少一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電性連接於電路基板10的發光二極體晶片20。透光單元3包括一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包覆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透光膠體30,其中透光膠體30具有一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包覆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第一透光部30A及至少一從第一透光部30A向上凸出且對應於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第二透光部30B,並且第二透光部30B具有一出光面300B及一連接於出光面300B與第一透光部30A之間的周圍表面301B(或圍繞表面)。遮光單元4包括一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以用於裸露出光面300B的遮光膠體40,其中遮光膠體40包覆第一透光部30A且覆蓋第二透光部30B的周圍表面301B,並且遮光膠體 40具有一與第二透光部30B的出光面300B齊平的上表面400。
更進一步來說,配合圖4A與圖5所示,第一透光部30A可為一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包覆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第一圓柱體。第二透光部30B可為一從第一透光部30A一體成型的向上凸出且位於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正上方的第二圓柱體,第二透光部30B的出光面300B可為一位於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正上方的圓形表面,並且第二透光部30B的直徑d2小於第一透光部30A的直徑d1。另外,電路基板10具有一周圍表面100(或圍繞表面),遮光膠體40具有一連接於上表面400的周圍表面401(或圍繞表面),並且電路基板10的周圍表面100與遮光膠體40的周圍表面401彼此齊平。
再者,配合圖6A與圖6B所示,電路基板10具有至少兩個頂端焊墊101、至少兩個分別對應於兩個頂端焊墊101的底端焊墊102、及兩個分別電性連接於其中一頂端焊墊101與其中一底端焊墊102之間及另外一頂端焊墊101與另外一底端焊墊102之間的導電通孔103。另外,本發明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更進一步包括:一防突波單元5。其中,防突波單元5包括至少一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電性連接於電路基板10的防突波晶片50(例如具有抗靜電功能的季納二極體(Zener diode)),並且防突波單元5可通過並聯的方式電性連接於發光單元2。更進一步來說,在將多個發光單元2設置在承載基板1’上的步驟中,更進一步包括:將多個分別對應於多個發光單元2的防突波晶片50設置在承載基板1’上,其中多個防突波晶片50通過並聯的方式以分別電性連接於多個發光單元2,且多個所述防突波晶片50分別被多個透光膠體30所包覆。藉此,由於發光二極體晶片20與防突波晶片50皆電性連接於兩個頂端焊墊101之間,所以發光單元2與防突波單元5兩者可以通過並聯的方式彼此電性連接,以用來保護發光單元2,並增加發光單元2的使用壽命。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7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可提供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其包括:一基板單元1、一發光單元2、一透光單元3及一遮光單元4。由圖7與圖5的比較可知,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於:在第二實施例中,透光單元3更進一步包括多個均勻分佈在透光膠體30內的螢光顆粒31及多個均勻分佈在透光膠體30內的擴散顆粒32,其中多個擴散顆粒32可用來增加本發明的出光效率。換言之,透光單元3可由環氧樹脂或矽膠所製作出來的透光膠體30、多個螢光顆粒31及多個擴散顆粒32相互混合所形成。
〔第三實施例〕
請參閱圖8A至圖9B所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可提供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其包括:一基板單元1、一發光單元2、一透光單元3及一遮光單元4。由圖8A與圖5的比較可知,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於:在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透光部30B的直徑可從第一透光部30A朝向第二透光部30B的出光面300B的方向漸漸縮小,其中第二透光部30B的最大直徑d4小於第一透光部30A的直徑d3,並且第二透光部30B的最小直徑(d5、d6)可隨著遮光膠體40的上表面400相對於第一透光部30A的高度(H1、H2)的變化來進行反相的改變。舉例來說,當遮光膠體40的上表面400相對於第一透光部30A的高度從H1(如圖8A所示)通過研磨而調降至H2(如圖9A所示)時,第二透光部30B的出光面300B的直徑則可從d5調升至d6。換言之,本發明第二透光部30B的出光面300B的直徑(d5、d6)或寬度並非固定的狀態,而是可隨著不同的使用需求來進行改變或調整。
〔第四實施例〕
請參閱圖10所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可提供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其包括:一基板單元1、一發光單 元2、一透光單元3及一遮光單元4。由圖10與圖5的比較可知,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於:在第四實施例中,發光單元2包括多個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電性連接於電路基板10的發光二極體晶片20。因此,每一個單顆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可由電路基板10、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電性連接於電路基板10的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片20、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包覆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透光膠體30、及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用於裸露透光膠體30的出光面300B的遮光膠體40四者所組成。
〔第五實施例〕
請參閱圖11所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可提供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其包括:一基板單元1、一發光單元2、一透光單元3及一遮光單元4。由圖11與圖5的比較可知,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於:在第五實施例中,發光單元2包括多個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電性連接於電路基板10的發光二極體晶片20。透光單元3包括一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包覆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透光膠體30,其中透光膠體30具有一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且包覆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第一透光部30A及多個從第一透光部30A向上凸出且分別對應於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片20的第二透光部30B,並且每一個第二透光部30B具有一出光面300B及一連接於出光面300B與第一透光部30A之間的周圍表面301B。遮光單元4包括一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以用於裸露每一個第二透光部30B的出光面300B的遮光膠體40,其中遮光膠體40包覆第一透光部30A且覆蓋每一個第二透光部30B的周圍表面301B,並且遮光膠體40具有一與每一個第二透光部30B的出光面300B齊平的上表面400。
〔第六實施例〕
請參閱圖12所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可提供一種應用於一預 定鍵帽K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其中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設置於預定鍵帽K的下方,並且預定鍵帽K具有至少一對應於第二透光部30B的出光面300B的透光開口K100(例如實心透明物或被挖空的開孔)。舉例來說,預定鍵帽K可為一具有大寫鍵鎖定(Caps Lock)功能的鍵帽,當使用者按壓預定鍵帽K時,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即可趨動發光二極體晶片20所產生的光束從預定鍵帽K的透光開口K100投射出來,以提供給使用者作為指示之用。因此,使用者即可輕易通過發光二極體晶片20從預定鍵帽K的透光開口K100所投射出來的光束來判斷具有大寫鍵鎖定功能的鍵帽處於開啟或關閉狀態。
〔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Z及其製作方法,其可透過“一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以用於裸露第二透光部30B的出光面300B的遮光膠體40”、“一設置在電路基板10上以用於裸露每一個第二透光部30B的出光面300B的遮光膠體40”及“移除遮光材料40’的一部分,以露出每一個透光膠體30的頂端300”的設計,以使得本發明可以達到完全防止側漏光的功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範圍內。
Z‧‧‧LED封裝結構
1‧‧‧基板單元
10‧‧‧電路基板
100‧‧‧周圍表面
2‧‧‧發光單元
20‧‧‧發光二極體晶片
3‧‧‧透光單元
30‧‧‧透光膠體
30A‧‧‧第一透光部
30B‧‧‧第二透光部
300B‧‧‧出光面
301B‧‧‧周圍表面
4‧‧‧遮光單元
40‧‧‧遮光膠體
400‧‧‧上表面
401‧‧‧周圍表面

Claims (19)

  1. 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包括:一基板單元,所述基板單元包括一電路基板;一發光單元,所述發光單元包括至少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電路基板的發光二極體晶片;一透光單元,所述透光單元包括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透光膠體,其中所述透光膠體具有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透光部及至少一從所述第一透光部向上凸出且對應於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二透光部,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具有一出光面及一連接於所述出光面與所述第一透光部之間的周圍表面;以及一遮光單元,所述遮光單元包括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以用於裸露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的遮光膠體,其中所述遮光膠體包覆所述第一透光部且覆蓋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周圍表面,且所述遮光膠體具有一與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齊平的上表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部為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圓柱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為一從所述第一透光部一體成型的向上凸出且位於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第二圓柱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為一位於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圓形表面,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直徑小於所述第一透光部的直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部為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 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圓柱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為一從所述第一透光部一體成型的向上凸出且位於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第二圓柱體,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為一位於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圓形表面,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直徑從所述第一透光部朝向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的方向漸漸縮小,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最大直徑小於所述第一透光部的直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中所述電路基板具有一周圍表面,所述遮光膠體具有一連接於所述上表面的周圍表面,且所述電路基板的所述周圍表面與所述遮光膠體的所述周圍表面彼此齊平,其中所述透光單元包括多個均勻分佈在所述透光膠體內的螢光顆粒及多個均勻分佈在所述透光膠體內的擴散顆粒。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更進一步包括:一防突波單元,所述防突波單元包括至少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電路基板的防突波晶片,其中所述防突波單元通過並聯的方式電性連接於所述發光單元。
  6. 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包括:一基板單元,所述基板單元包括一電路基板;一發光單元,所述發光單元包括多個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電路基板的發光二極體晶片;一透光單元,所述透光單元包括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多個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透光膠體,其中所述透光膠體具有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多個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透光部及多個從所述第一透光部向上凸出且分別對應於多個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二透光部,且每一個 所述第二透光部具有一出光面及一連接於所述出光面與所述第一透光部之間的周圍表面;以及一遮光單元,所述遮光單元包括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以用於裸露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的遮光膠體,其中所述遮光膠體包覆所述第一透光部且覆蓋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周圍表面,且所述遮光膠體具有一與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齊平的上表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部為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圓柱體,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為一從所述第一透光部一體成型的向上凸出且位於相對應的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第二圓柱體,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為一位於相對應的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圓形表面,且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直徑小於所述第一透光部的直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部為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圓柱體,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為一從所述第一透光部一體成型的向上凸出且位於相對應的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第二圓柱體,且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為一位於相對應的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圓形表面,其中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直徑從所述第一透光部朝向相對應的所述出光面的方向漸漸縮小,且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最大直徑小於所述第一透光部的直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中所述電路基板具有一周圍表面,所述遮光膠體具有一連接於所述上表面的周圍表面,且所述電路基板的所述周 圍表面與所述遮光膠體的所述周圍表面彼此齊平,其中所述透光單元包括多個均勻分佈在所述透光膠體內的螢光顆粒及多個均勻分佈在所述透光膠體內的擴散顆粒。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更進一步包括:一防突波單元,所述防突波單元包括至少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電路基板的防突波晶片,其中所述防突波單元通過並聯的方式電性連接於所述發光單元。
  11. 一種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將多個發光單元設置在一承載基板上,其中多個所述發光單元電性連接於所述承載基板;形成多個設置在承載基板上且分別包覆多個所述發光單元的透光膠體;形成一設置在承載基板上且包覆多個所述透光膠體的遮光材料;移除所述遮光材料的一部分,以露出每一個所述透光膠體的頂端;以及切割所述承載基板及所述遮光材料,以形成多個彼此分離的單顆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中所述承載基板被切割以形成多個分別用來承載多個所述發光單元的電路基板,且所述遮光材料被切割以形成多個分別用來裸露多個所述透光膠體的多個所述頂端的遮光膠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每一個所述發光單元包括至少一發光二極體晶片,且每一個所述單顆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由所述電路基板、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電路基板的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 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所述透光膠體、及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用於裸露所述透光膠體的所述頂端的所述遮光膠體四者所組成,其中所述透光膠體具有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透光部及至少一從所述第一透光部向上凸出且對應於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二透光部,且所述第二透光部具有一形成在所述頂端上的出光面及一連接於所述出光面與所述第一透光部之間的周圍表面,其中所述遮光膠體包覆所述第一透光部且覆蓋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周圍表面,且所述遮光膠體具有一與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齊平的上表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部為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圓柱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為一從所述第一透光部一體成型的向上凸出且位於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第二圓柱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為一位於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圓形表面,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直徑小於所述第一透光部的直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部為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圓柱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為一從所述第一透光部一體成型的向上凸出且位於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第二圓柱體,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為一位於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圓形表面,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直徑從所述第一透光部朝向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的方向漸漸縮小,且至少一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最大直徑小於所述第一透光部的直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每一個所述發光單元包括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片,且每一個所述單顆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由所述電路基板、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電性連接於所述電路基板的多個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所述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所述透光膠體、及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用於裸露所述透光膠體的所述頂端的所述遮光膠體四者所組成,其中所述透光膠體具有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多個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透光部及多個從所述第一透光部向上凸出且分別對應於多個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二透光部,且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具有一形成在所述頂端上的出光面及一連接於所述出光面與所述第一透光部之間的周圍表面,其中所述遮光膠體包覆所述第一透光部且覆蓋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周圍表面,且所述遮光膠體具有一與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齊平的上表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部為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圓柱體,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為一從所述第一透光部一體成型的向上凸出且位於相對應的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第二圓柱體,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為一位於相對應的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圓形表面,且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直徑小於所述第一透光部的直徑。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部為一設置在所述電路基板上且包覆至少一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第一圓柱體,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為一從所述第一透光部一體成型的向上凸出且位於相對應的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第二圓 柱體,且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為一位於相對應的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正上方的圓形表面,其中每一個所述第二透光部的直徑從所述第一透光部朝向相對應的所述出光面的方向漸漸縮小,且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最大直徑小於所述第一透光部的直徑。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所述電路基板具有一周圍表面,所述遮光膠體具有一周圍表面,且所述電路基板的所述周圍表面與所述遮光膠體的所述周圍表面彼此齊平,其中所述透光膠體的內部具有多個均勻分佈的螢光顆粒及多個均勻分佈的擴散顆粒。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在將多個所述發光單元設置在所述承載基板上的步驟中,更進一步包括:將多個分別對應於多個發光單元的防突波晶片設置在所述承載基板上,其中多個所述防突波晶片通過並聯的方式以分別電性連接於多個所述發光單元,且多個所述防突波晶片分別被多個所述透光膠體所包覆。
TW102112099A 2013-04-03 2013-04-03 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2014402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2099A TW201440256A (zh) 2013-04-03 2013-04-03 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2099A TW201440256A (zh) 2013-04-03 2013-04-03 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0256A true TW201440256A (zh) 2014-10-16

Family

ID=52113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2099A TW201440256A (zh) 2013-04-03 2013-04-03 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4402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13401A (zh) 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104103746A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JP6386110B2 (ja) 非対称放射パターンを有する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018191A1 (en) Side view LED with improved arrangement of protection device
CN210129448U (zh) 按键结构与发光键盘
US20150129914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e
JP2011109102A (ja) 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
EP2355194A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TW201505132A (zh) 光學模組的封裝結構
CN104465968A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US8545061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with lens having a cavity
TWM471036U (zh)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US20180216803A1 (en) Mounting substrate,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9257620B1 (en) Package structure of light-emitting diode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440256A (zh) 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11191643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10461226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s
EP2325908A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CN110634852B (zh) 半导体装置
US20110079808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TW201421517A (zh) 鍵帽發光的鍵盤
CN203260628U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KR20110138756A (ko) 발광 소자
CN112420905B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CN216389362U (zh) 发光结构及光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