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6414A - 可攜式機器及其充電機器、可攜式機器充電系統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機器及其充電機器、可攜式機器充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6414A
TW201436414A TW102143585A TW102143585A TW201436414A TW 201436414 A TW201436414 A TW 201436414A TW 102143585 A TW102143585 A TW 102143585A TW 102143585 A TW102143585 A TW 102143585A TW 201436414 A TW201436414 A TW 2014364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eceiving
receiving module
hearing aid
magnetic field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3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3093B (zh
Inventor
Takezo Hatanaka
Hisashi Tsuda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36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6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3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30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11/00Non-optical adjuncts; Attachment thereof
    • G02C11/06Hearing ai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25/00Details of deaf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25/31Aspects of the use of accumulators in hearing aids, e.g. rechargeable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60/00Details of hearing devices, i.e. of ear- or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or H04R5/033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ir subgroups, or of hearing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460/17Hearing device specific tools used for storing or handling hearing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e.g. placement in the ear, replacement of cerumen barriers, repair, cleaning hear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55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using an external connection, either wireless or wired
    • H04R25/554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using an external connection, either wireless or wired us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e.g. between microphone and amplifier or using T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可攜式機器1包括:外壁構件12,其露出於外部;及受電模組11,其至少一部分沿外壁構件12之表面形狀配置,且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受電模組11具有受電共振線圈111及電力取出線圈112。可攜式機器1係於利用共振現象之供電時使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出現於受電模組11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將該空間部分作為電子零件13之配置部位。

Description

可攜式機器及其充電機器、可攜式機器充電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藉由共振現象供給電力之可攜式機器及其充電機器、可攜式機器充電系統。
近年來,作為於供電裝置與受電裝置之間利用無線之電力傳送之供電技術(無線電力傳送技術),利用供電裝置及受電裝置所具備之共振器(共振線圈)間之共振現象進行電力傳送之無線電力傳送技術不斷受到關注。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於車體底面之上方配置受電裝置,在與受電裝置隔離之空間部配置整流器或蓄電裝置之電動車輛,且揭示有在該電動車輛移動至供電部位時,自設置於供電部位之供電裝置對電動車輛之受電裝置供電之系統。又,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將共振現象之無線電力傳送技術應用於移動式電腦之構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14721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0-239847號公報
然而,受電裝置或整流器等各機器必須一面考慮供電時之發熱或磁性之影響一面予以配置。於如上述專利文獻1之電動車輛般之相對較大之裝置中,因可容易地確保各機器之配置部位,故配置部位不 會成為大問題。另一方面,於如專利文獻2般之要求小型化之移動式電腦等可攜式機器中,因可避免供電時之發熱或磁性之影響之部位受限,故為進而實現小型化,如何配置各機器成為極其重要之事項。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進而實現小型化之可攜式機器及其充電機器、可攜式機器充電系統。
本發明係一種可攜式機器,其包括:外壁構件,其露出於外部;受電模組,其至少一部分沿上述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且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使可攜式機器具備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之受電模組,而於供電時使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出現於受電模組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而將該空間部分有效地利用為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又,藉由使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沿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可將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設定為所期望之形狀,或設定為儘可能最大之尺寸。即,藉由將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沿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可提高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尺寸或形狀之設計自由度。藉此,可將出現於受電模組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之空間部分設定為對電子零件之配置而言較佳之尺寸或形狀,故即使於難以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之可攜式機器中,亦可容易地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進而實現可攜式機器之小型化。
又,本發明係一種可攜式機器,其包括:殼體,其具有露出於外部之外壁構件;可攜式外殼,其可裝卸地收容上述殼體;受電模組,其至少一部分沿上述外壁構件及/或上述可攜式外殼之表面形狀配置,且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使可攜式機器及/或可攜式外殼具備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之受電模組,而於供電時使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出現於受電模組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而將該空間部分有效地利用為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又,藉由將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沿外壁構件及/或可攜式外殼之表面形狀配置,可將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設定為所期望之形狀,或設定為儘可能最大之尺寸。即,藉由將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沿外壁構件及/或可攜式外殼之表面形狀配置,可提高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尺寸或形狀之設計自由度。藉此,可將出現於受電模組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之空間部分設定為對電子零件之配置而言較佳之尺寸或形狀,故即使於難以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之可攜式機器中,亦可容易地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進而實現可攜式機器之小型化。進而,若為於外壁構件及可攜式外殼之兩者設置有受電模組之構成,則即便於已自可攜式外殼卸除殼體之狀態下亦可充電,且即便於已將殼體安裝於可攜式外殼之狀態下亦可充電,故充電時之可攜式機器之操作變得容易。
又,本發明係一種充電裝置,其包括供電模組,該供電模組係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對上述可攜式機器之受電模組供給上述電力。
又,本發明係一種可攜式機器充電系統,其包括:上述可攜式機器;及充電裝置,其具有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對上述可攜式機器之受電模組供給上述電力之供電模組。
又,本發明係一種人體安裝機器,其包括:外壁構件,其露出於外部;受電模組,其至少一部分沿上述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且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使人體安裝機器具備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之受電模組,而於供電時使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出現於受電模 組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而將該空間部分有效地利用為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又,藉由將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沿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可設定為所期望之形狀,或設定為儘可能最大之尺寸。藉此,藉由將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沿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可提高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尺寸或形狀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將出現於受電模組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之空間部分設定為對電子零件之配置而言較佳之尺寸或形狀,故即使於難以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之助聽器中,亦可容易地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進而實現小型化。
又,本發明係一種耳掛型助聽器,其包括:助聽器本體,其安裝於耳殼;耳模,其抵接於耳孔開口或其附近;連結部,其連結上述助聽器本體與上述耳模;受電模組,其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且上述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係沿上述助聽器本體之外壁構件、上述耳模之外壁構件、及上述連結部之外壁構件之任一者以上之表面形狀而配置。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具有安裝於耳殼之助聽器本體、抵接於耳孔開口或其附近之耳模、及連結助聽器本體與耳模之連結部,而製成耳掛型助聽器。且,於該耳掛型助聽器中,藉由具備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之受電模組,而於供電時使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出現於受電模組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而將該空間部分有效地利用為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藉由將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沿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可設定為所期望之形狀,或設定為儘可能最大之尺寸。藉此,藉由沿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可提高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尺寸或形狀之設計之自由度。因此,可將出現於受電模組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之空間部分設定為對 電子零件之配置而言較佳之尺寸或形狀,故即使於難以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之耳掛型助聽器中,亦可容易地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進而實現小型化。
又,本發明之耳掛型助聽器亦可由沿上述助聽器本體之輪廓線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又,本發明之耳掛型助聽器中,亦可為,上述受電模組由配置於上述助聽器本體之輪廓線內之外壁面之平面線圈形成。
又,本發明之耳掛型助聽器中,亦可為,上述受電模組由以與上述助聽器本體之輪廓線交叉之方式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又,本發明之耳掛型助聽器中,亦可為,上述受電模組由配置於上述耳模中之抵接於上述耳孔之開口或其附近之抵接部之周邊部之螺線管線圈或平面線圈形成。
又,本發明係一種耳孔型助聽器,其包括:殼體,其具有抵接於耳孔之外耳道壁面之筒狀殼部、配置於上述殼部之耳殼側之面板部、及配置於上述殼部之內耳側之前端部;受電模組,其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且上述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係沿上述殼部及上述面板部之至少一者之表面形狀而配置。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使殼體具有殼抵接於耳孔之外耳道壁面之筒狀殼部、配置於殼部之耳殼側之面板部、及配置於殼部之內耳側之前端部,而製成耳孔型助聽器。且,於該耳孔型助聽器中,藉由具備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之受電模組,而於供電時使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出現於受電模組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而將該空間部分有效地利用為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藉由將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沿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可設定為所期望之形狀,或設定為儘可能最大之尺寸。藉此,藉由沿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受 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可提高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尺寸或形狀之設計之自由度。因此,可將出現於受電模組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之空間部分設定為對電子零件之配置而言較佳之尺寸或形狀,故即使於難以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之耳孔型助聽器中,亦可容易地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進而實現小型化。
又,本發明之耳孔型助聽器中,亦可為,上述受電模組由沿上述殼部之輪廓線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又,本發明之耳孔型助聽器中,亦可為,上述受電模組由沿上述面板部之輪廓線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又,本發明之耳孔型助聽器中,亦可為,上述受電模組由以與上述殼部之輪廓線及上述面板部之輪廓線交叉之方式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又,本發明係一種眼鏡型助聽器,其包括:框架,其具有對人眼進行矯正之一對透鏡、分別支持上述一對透鏡之一對邊圈部、連結該等邊圈部之橋接部、分別設置於上述各邊圈部之端件部、及旋轉自如地支持於上述端件部且安裝於上述耳殼之邊撐部;受電模組,其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且上述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係沿上述框架之表面形狀而配置。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具有可支持一對透鏡且安裝於耳殼之框架,而製成眼鏡型助聽器。且,於該眼鏡型助聽器中,藉由具備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之受電模組,而於供電時使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出現於受電模組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而將該空間部分有效地利用為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藉由將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沿框架之表面形狀配置,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可設定為所期望之形狀,或設定為儘可能最大之尺寸。藉此,藉由沿框架之表面形狀配置受電模組之至少 一部分,可提高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尺寸或形狀之設計之自由度。因此,可將出現於受電模組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之空間部分設定為對電子零件之配置而言較佳之尺寸或形狀,故即使於難以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之眼鏡型助聽器中,亦可容易地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進而實現小型化。
又,本發明之眼鏡型助聽器中,亦可為,上述受電模組由沿上述邊撐部及邊圈部之至少一者之輪廓線而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又,本發明之眼鏡型助聽器中,亦可為,上述受電模組由沿上述一對邊圈部與上述橋接部之輪廓線而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又,本發明之眼鏡型助聽器中,亦可為,上述受電模組由以與上述邊撐部之輪廓線交叉之方式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又,本發明之眼鏡型助聽器中,亦可為,上述受電模組由配置於上述邊撐部之輪廓線內之外壁面之平面線圈形成。
又,本發明係一種助聽器之充電裝置,其包括供電模組,該供電模組係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對上述各發明之任一者之受電模組供給上述電力。
又,本發明係一種助聽器充電系統,其包括:上述各發明之任一者之助聽器;及充電裝置,其具備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對上述可攜式機器之受電模組供給上述電力之供電模組。
可實現可攜式機器之小型化。
1‧‧‧可攜式機器
2‧‧‧充電裝置
3‧‧‧充電系統
4‧‧‧耳掛型助聽器
5‧‧‧耳孔型助聽器
6‧‧‧眼鏡型助聽器
7‧‧‧可攜式電話
8‧‧‧藍牙機器
11‧‧‧受電模組
12‧‧‧外壁構件
13‧‧‧電子零件
14‧‧‧電池
15‧‧‧輸出部
16‧‧‧輸入部
21‧‧‧供電模組
22‧‧‧電源部
23‧‧‧控制部
41‧‧‧助聽器本體
42‧‧‧耳模
43‧‧‧連結部
44‧‧‧受電模組
50‧‧‧殼體
51‧‧‧殼部
52‧‧‧面板部
53‧‧‧前端部
54‧‧‧受電模組
60‧‧‧框架
61‧‧‧透鏡
62‧‧‧邊圈部
63‧‧‧橋接部
64‧‧‧端件部
65‧‧‧邊撐部
66‧‧‧受電模組
71‧‧‧顯示部
72‧‧‧殼體
73‧‧‧受電模組
75‧‧‧電話外殼
76‧‧‧供電模組
77‧‧‧受電模組
82‧‧‧殼體
83‧‧‧受電模組
111‧‧‧受電共振線圈
112‧‧‧電力取出線圈
131‧‧‧AC/DC轉換部
132‧‧‧充電部
133‧‧‧控制部
211‧‧‧供電共振線圈
212‧‧‧電力供給線圈
411‧‧‧外壁構件
411a‧‧‧頭抵接面部
411b‧‧‧內側抵接面部
411c‧‧‧底面部
411d‧‧‧上表面部
411e‧‧‧耳殼抵接面部
411f‧‧‧外側面部
421‧‧‧外壁構件
431‧‧‧外壁構件
751‧‧‧抵接部
752‧‧‧側面壁部
圖1係充電系統之方塊圖。
圖2係耳掛型助聽器之立體圖。
圖3係顯示耳掛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4係顯示耳掛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5係顯示耳掛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6係顯示耳掛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7係顯示耳掛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8係顯示耳掛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9係顯示耳掛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10係顯示耳孔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11係顯示耳孔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12係顯示耳孔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13係顯示耳孔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14係顯示眼鏡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15係顯示眼鏡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16係顯示眼鏡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17係顯示眼鏡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18係顯示眼鏡型助聽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19係顯示藍牙機器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20係顯示藍牙機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21係顯示藍牙機器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22係顯示可攜式電話中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之說明圖。
圖23係顯示已將可攜式電話安裝於電話外殼之情形時之受電模組之配置狀態的說明圖。
(充電系統)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充電系統3包括:可攜式機器1,其具備受電模組11;及充電裝置2,其具備藉由共振現象對可攜式機器1之受電模組11供給電力之供電模組21。
(可攜式機器)
可攜式機器1具有如下構成:於利用共振現象之供電時使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出現於受電模組11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將該空間部分作為電子零件13之配置部位。藉此,可攜式機器1係藉由抑制配置於空間部分之電子零件13中之磁場所引起之渦流之產生,而防止錯誤動作或特定溫度以上之發熱,結果可實現小型化。再者,關於『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詳情於下文敍述。
具體而言,可攜式機器1包括:外壁構件12,其露出於外部;及受電模組11,其至少一部分沿外壁構件12之表面形狀配置,且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受電模組11包括受電共振線圈111、及電力取出線圈112。作為用於受電共振線圈111及電力取出線圈112之線圈種類,例示有螺旋型或螺線管型、環型。
上述可攜式機器1包括:1個以上之電子零件13,其具有電子電路;及電池14,其供給作動電力。又,可攜式機器1包括揚聲器或發光零件、顯示器等輸出部15,及麥克風或開關等輸入部16。具體而言,可攜式機器1包括AC/DC轉換部131或充電部132、控制部133等電子零件13。該等電子零件13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共振現象而形成之空間部分(磁場空間)。AC/DC(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交流/直流)轉換部131具有將供電至受電模組11之交流電力轉換成直流電力之功能。充電部132具有對電池14充電之功能。控制部133連接於輸出部15及輸入部16,且具有對輸出部15輸出控制信號之功能、接收來自輸入部16之輸入信號之功能、及處理對應於可攜式機器1之使用目的之各種資訊或資料的功能。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為方便說明,與電子零件13分開記載有電池14或輸出部15、輸入部16,但電子零件13亦可為包含電池14或輸出部15、輸入部16者。即,電池14或輸出部15、輸入部16亦可配置於空間部分(磁場空間)。
藉由充電部132充電之電池14包含可充電之二次電池。作為電池14,可例示鉛蓄電池或鋰離子二次電池、鋰離子聚合物二次電池、鎳-氫蓄電池、鎳-鎘蓄電池、鎳-鐵蓄電池、鎳-鋅蓄電池、及氧化銀-鋅蓄電池等。再者,電池14亦可為電容器而非二次電池。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將受電模組11之至少一部分沿外壁構件12之表面形狀而配置,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可設定為所期望之形狀、或設定為儘可能最大之尺寸。藉此,藉由沿外壁構件12之表面形狀配置受電模組11中至少一部分,可提高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尺寸或形狀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將出現於受電模組11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之空間部分設定為對電子零件13之配置而言較佳之尺寸或形狀,故即使於難以確保電子零件13之配置部位之可攜式機器1中,亦可容易地確保電子零件13之配置部位,進而實現可攜式機器1之小型化。
此處,所謂『共振現象』係指2個以上之線圈於共振頻率中調諧。『外壁構件12』既可為可攜式機器1之殼體之一部分或全部之區域者,亦可為殼體以外之蓋構件或附屬構件之一部分或全部之區域。『沿外壁構件12之表面形狀配置』係只要沿外壁構件12之表面形狀配置,則不論配置部位或配置方法。例如,受電模組11之至少一部分於外壁構件12之外側空間或內部空間,可配置於在相對於外壁構件12之表面正交之方向上空開特定距離之位置,亦可藉由利用印刷等形成於外壁構件12之外側面或內側面而配置,還可藉由嵌入至外壁構件12而配置。
『可攜式機器1』亦包含手持式機器及穿戴式機器(人體安裝機器)之任意機器。具體而言,可攜式機器可例示便攜式電腦(膝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等)、或相機、音響機器.AV(Audio-Video:音頻視頻)機器(可攜式音樂播放器、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記錄器、便攜式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數位多功能光碟)播放器等)、計算機(掌上型電腦、計算器)、遊戲機、電腦周邊機器(可攜式印表機、可攜式掃描器、可攜式數據機等)、專用資訊機器(電子詞典、電子手冊、電子書籍、便攜式資料終端設備等)、可攜式通信終端、音頻通信終端(可攜式電話、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衛星電話、第三方無線、業餘無線、特定小電力無線.個人無線.市民無線電收音機等)、資料通信終端(可攜式電話.PHS(功能型手機.智慧型手機)、掌上型電話機等)、發送接收機(電視.無線電收音機)、可攜式無線電收音機、可攜式電視、單波段電視、其他機器(手錶、懷錶)、助聽器、手持式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安全蜂鳴器、手電筒.筆形手電筒、電池組、人工耳蝸植入系統之體外裝置(聲音處理器、音頻處理器)等。
(充電裝置)
對如上所述構成之可攜式機器1進行充電之充電裝置2具備藉由共振現象供給電力之供電模組21。供電模組21包括供電共振線圈211及電力供給線圈212。作為用於供電共振線圈211及電力供給線圈212之線圈種類,例示螺旋型或螺線管型、環型。又,充電裝置2包括:電源部22,其將交流電力供給至供電模組21;及控制部23,其控制電源部22。
再者,充電裝置2亦可與可攜式機器1同樣地具有如下構成:於利用共振現象之供電時使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出現於供電模組21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將該空間部分作為電源部22或控制部23之配置部位。於該情形時,除可攜式機器1外亦可實現充電裝置2之小型化。
(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
其次,主要詳細地說明可攜式機器1中作為電子零件13之配置部位之『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
可攜式機器1係以將『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形成於期望位置之方式構成。空間部分形成於期望位置可藉由設定與充電裝置2之位置關係或供電狀態、內部構件等供電條件而實現。
例如,可攜式機器1亦可構成為,於藉由共振現象將電力自充電裝置2之供電模組21中之供電共振線圈211供給至受電模組11中之受電共振線圈111時,於供電模組21中之供電共振線圈211與受電模組11中之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間之期望位置,將具有較該期望位置以外之磁場強度小之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形成為『空間部分』。該情形時,因可使『空間部分』出現於受電模組11之充電裝置2側之附近位置,故藉由將受電模組11之配置位置設定於外壁構件12之較充電裝置2側之前端部略後側,可確保將外壁構件12之前端部側作為電子零件13之配置部位。
若詳細地說明『空間部分』之形成方法,則例示如下方法:於藉由共振現象將電力自充電裝置2之供電模組21中之供電共振線圈211供給至可攜式機器1之受電模組11中之受電共振線圈111時,以流動於供電模組21中之供電共振線圈211之電流方向與流動於受電模組11中之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電流方向成為反向之方式,設定供給至供電模組21中之供電共振線圈211之電力之頻率。
根據上述之形成方法,藉由於進行利用共振現象之電力傳送時,將供電模組21中之供電共振線圈211與受電模組11中之受電共振線圈111接近配置,而使表示供電共振線圈211與受電共振線圈111之結合強度之結合係數變高。若如此以結合係數較高之狀態,計測傳送特性『S21』(作為將電力自供電共振線圈211輸電至受電共振線圈111時之輸電效率之指標的值),則其測定波形之波峰分離為低頻側與高頻側。而且,藉由將供給至供電共振線圈211之電力之頻率設定為該高頻側之波峰附近之頻率,而使流動於供電共振線圈211之電流方向 與流動於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電流方向成為反向,且藉由使產生於供電共振線圈211之內周側之磁場與產生於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內周側之磁場相抵消,可降低磁場對供電共振線圈211及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內周側之影響,且將具有較供電共振線圈211及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內周側以外之磁場強度小之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形成為『空間部分』。
又,作為『空間部分』之其他形成方法,例示如下方法:於藉由共振現象將電力自供電共振線圈211供給至受電共振線圈111時,以流動於供電共振線圈211之電流方向與流動於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電流方向成為同向之方式,設定供給至供電共振線圈211之電力之頻率。
根據上述之形成方法,藉由於進行利用共振現象之電力傳送時,將供電共振線圈211與受電共振線圈111接近配置,而使表示供電共振線圈211與受電共振線圈111之結合強度之結合係數變高。若如此以結合係數較高之狀態,計測傳送特性,則其測定波形之波峰分離為低頻側與高頻側。而且,藉由將供給至供電共振線圈211之電力之頻率設定為該低頻側之波峰附近之頻率,而使流動於供電共振線圈211之電流方向與流動於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電流方向成為同向,且藉由使產生於供電共振線圈211之外周側之磁場與產生於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外周側之磁場相抵消,可降低磁場對供電共振線圈211及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外周側之影響,且將具有較供電共振線圈211及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外周側以外之磁場強度小之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形成為『空間部分』。
又,『空間部分』亦可使與供電共振線圈211及受電共振線圈111相關之調整參數變化,基於產生於供電共振線圈211與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間的磁場結合之強度而設定大小。例如,藉由相對減弱產生於供電共振線圈211與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間的磁場結合,可擴大磁場空間之大小。另一方面,藉由相對加強產生於供電共振線圈211與受電 共振線圈111之間的磁場結合,可縮小磁場空間之大小。藉此,可形成最適合可攜式機器1之尺寸之『空間部分』。
再者,亦可藉由將供電共振線圈211之配置關係、及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配置關係作為調整參數,使該調整參數變化,變更產生於供電共振線圈211與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間的磁場結合之強度,而變更磁場空間之大小。
又,『空間部分』亦可藉由將供電共振線圈211及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形狀作為調整參數,使該等線圈之形狀變化為所期望之形狀,變更產生於供電共振線圈211與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間及周邊之磁場結合之強度,而將形狀設定為所期望之形狀。該情形時,藉由將供電共振線圈211及受電共振線圈111設為所期望之形狀,可將磁場強度相對較弱之磁場空間以沿線圈之形狀之所期望之形狀形成。
又,『空間部分』亦可將供電共振線圈211與電力供給線圈212之間的第1距離、及電力取出線圈112與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間的第2距離之至少一者作為調整參數,且基於該調整參數設定大小。例如,藉由使供電共振線圈211與電力供給線圈212之間的第1距離、及電力取出線圈112與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間的第2距離相對縮短,可相對減弱磁場結合而擴大磁場空間之大小。另一方面,藉由使供電共振線圈211與電力供給線圈212之間的第1距離、及電力取出線圈112與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間的第2距離相對變長,可相對加強磁場結合而縮小磁場空間之大小。
進而,『空間部分』亦可以覆蓋除受電共振線圈111與供電共振線圈211之對向面外之至少一部分之面之方式配置磁性構件,於電共振線圈211與受電共振線圈111之間使磁場變化而進行電力傳輸,由此將於期望位置具有較該期望位置以外之磁場強度小之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形成為『空間部分』。再者,磁性構件可沿外壁構件12之面配置, 亦可嵌入至外壁構件12。
進而,亦可以非磁性部分(樹脂製)與磁性部分(樹脂+磁性粉末)形成外壁構件12,且將磁性部分作為磁性構件。即,外壁構件12之磁性部分係由分散有磁性粉末之樹脂所形成。樹脂可為熱硬化性樹脂,亦可為熱塑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若為熱硬化性樹脂,則可列舉環氧樹脂、酚醛樹脂、三聚氰胺樹脂、乙烯酯樹脂、氰酯樹脂、馬來醯亞胺樹脂、及矽樹脂等。又,若為熱塑性樹脂,則可列舉丙烯酸系樹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等。
又,分散於樹脂中之磁性粉末係使用軟磁性粉末。作為軟磁性粉末,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純Fe、Fe-Si、Fe-Al-Si(鋁矽鐵粉)、Fe-Ni(鎳鐵合金)、軟性鐵氧磁體、Fe基非晶矽、Co基非晶矽、及Fe-Co(鐵鈷合金)等。
磁性構件亦可以覆蓋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內周面之方式配置。於該情形時,可遮斷產生於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內周側之磁場,將於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內周側具有相對較小之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形成為『空間部分』。
又,磁性構件亦可以覆蓋供電共振線圈211與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對向面之相反側之面之方式配置。該情形時,可遮斷產生於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對向面之相反側之面附近之磁場,將於受電共振線圈111之對向面之相反側之面附近具有相對較小之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形成為『空間部分』。
如此,可攜式機器1可基於上述空間部分之形成方法之1種以上之組合,而將於受電模組11之內側或附近之期望位置磁場強度較小之磁場空間有意地形成為『空間部分』,且可設定『空間部分』之大小或形狀。即,可攜式機器1可藉由受電模組11之設置態樣而形成期望之空間部分。
進而,可攜式機器1亦可具有設置有受電模組之可攜式外殼。可攜式外殼以可裝卸地收容殼體之方式構成。受電模組係至少一部分沿可攜式外殼之表面形狀而配置,且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而且,於該供電時藉由共振現象而產生之可攜式機器1(殼體)內之磁場空間,配置有電子零件。該情形時,可無須於可攜式機器1之殼體設置受電模組11,且於在殼體及可攜式外殼之兩者設置有受電模組之情形時,可無關可攜式外殼之有無而對可攜式機器1進行充電。
(助聽器)
對將以上述方式構成之可攜式機器1應用於作為人體安裝機器之助聽器之情形詳細地說明。再者,作為助聽器,例示掌上型(盒型)助聽器、耳掛型助聽器(BTE:Behind The Ear)、耳孔型助聽器(ITE:In The Ear)、耳道式助聽器(ITC:In The Canal)、CIC型助聽器(CIC:Completely In the Canal,深耳道式助聽器)、開放型助聽器、RIC型助聽器(RIC:Receiver in the Canal,耳道接收器式助聽器)、骨傳導型助聽器、及嵌入型助聽器。
(助聽器:耳掛型助聽器)
如圖2所示,耳掛型助聽器4包括:助聽器本體41,其安裝於耳殼;耳模42,其抵接於耳孔開口或其附近;連結部43,其連結助聽器本體41與耳模42;受電模組44,其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且,受電模組44之至少一部分係沿助聽器本體41之外壁構件411、耳模42之外壁構件421、及連結部43之外壁構件431之任一者以上之表面形狀而配置。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將受電模組44之至少一部分沿外壁構件411、421、431之表面形狀配置,可將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設定為所期望之形狀,或設定為儘可能最大之尺寸。因此,可將出現於受電模 組44之內側位置或接近位置之空間部分設定為對電子零件之配置而言較佳之尺寸或形狀,故即使於難以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之耳掛型助聽器4中,亦可容易地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進而實現小型化。
若詳細地說明耳掛型助聽器4,則助聽器本體41具有以自頂部至底部沿耳殼之根部之方式彎曲之六面體之殼體(外壁構件)。即,助聽器本體41之殼體包括:上表面部411d,其位於頂部;底面部411c,其位於底部;頭抵接面部411a,其抵接於頭;耳殼抵接面部411e,其與頭抵接面部411a對向配置,且抵接於耳殼;內側抵接面部411b,其沿耳殼之根部呈面狀地抵接;及外側面部411f,其與內側抵接面部411b對向配置。
於助聽器本體41之殼體內配置有電子零件。電子零件具有收集外部之聲音之麥克風或使已收集之聲音訊號等以一定增益放大之放大器、A/D轉換器、控制各電路之控制用IC、揚聲器、及充入經由受電模組44供電之電力的電池等。又,助聽器本體41係以可自外部操作之方式具有包含用以控制音量級別或電源導通/斷開之操作按鈕的操作部。
於助聽器本體41之上表面411d,連接有連結部43之一端部。連結部43形成為中空之管狀。連結部43之另一端部連結於耳模42。藉此,耳掛型助聽器4係將於助聽器本體41中收集及放大之聲音經由連結部43輸出至耳模42,可使耳掛型助聽器4之佩戴者聽取到清晰之聲音。
以上述方式構成之耳掛型助聽器4具有受電模組44。受電模組44具有沿助聽器本體41之輪廓線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具體而言,受電模組44具有沿助聽器本體41之殼體之輪廓線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受電模組44係沿頭抵接面部411a之輪廓線配置。
再者,受電模組44亦可如圖3所示,沿耳殼抵接面部411e之輪廓 線配置。又,受電模組44亦可具有沿助聽器本體41之殼體之輪廓線配置之平面線圈。具體而言,受電模組44可如圖6所示,沿耳殼抵接面部411e之輪廓線配置,亦可如圖7所示,沿底面部411c之輪廓線配置,還可如圖8所示,沿外側面部411f之輪廓線配置。進而,受電模組44亦可如圖6~圖8所示,具有配置於助聽器本體41之輪廓線內之外壁面之平面線圈。
即,受電模組44亦可具有螺線管線圈及平面線圈之任一者。且,具有該等螺線管線圈及平面線圈之任一者之受電模組44係只要沿助聽器本體41之殼體之包含六面之面部411a~411f之任一者以上之輪廓線配置即可。又,於具有平面線圈之受電模組44中,只要配置於助聽器本體41之殼體之包含六面之面部411a~411f之任一者以上之輪廓線內之外壁面即可。
又,受電模組44亦可由以與助聽器本體41之輪廓線交叉之方式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具體而言,受電模組44亦可如圖4所示,捲繞於底面部411c、耳殼抵接面部411e、上表面部411d、及頭抵接面部411a,還可如圖5所示,捲繞於耳殼抵接面部411e、內側抵接面部411b、頭抵接面部411a、及外側面部411f。進而,受電模組44亦可如圖9所示,由配置於耳模42中之抵接於耳孔之開口或其附近之抵接部之周邊部的螺線管線圈或平面線圈而形成。
(助聽器:耳孔型助聽器)
如圖10所示,耳孔型助聽器5包括:殼體50,其具有抵接於耳孔之外耳道壁面之筒狀殼部51、配置於殼部51之耳殼側之面板部52、及配置於殼部51之內耳側之前端部53;受電模組54,其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且,受電模組54之至少一部分沿殼部51及面板部52之至少一者之表面形狀而配置。再者,電子零件為 與上述耳掛型助聽器4之電子零件相同之構成者。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將受電模組54之至少一部分沿殼體50之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可提高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尺寸或形狀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將出現於受電模組54之內側位置或接近位置之空間部分設定為對電子零件之配置而言較佳之尺寸或形狀,故即使於難以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之耳孔型助聽器5中,亦可容易地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進而實現小型化。
再者,只要將受電模組54之至少一部分沿殼部51及面板部52之至少一者之表面形狀配置,則受電模組54可由螺線管線圈及平面線圈之任一者形成,且配置部位或配置態樣亦無限定。例如,受電模組54可由沿面板部52之輪廓線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亦可如圖11所示,由沿殼部51之輪廓線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又,受電模組54亦可如圖12及圖13所示,由以與殼部51之輪廓線及面板部52之輪廓線交叉之方式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又,受電模組54亦可由配置於殼部51或面板部52之平面線圈形成。
(助聽器:眼鏡型助聽器)
如圖14所示,眼鏡型助聽器6包括:框架60,其具有對人眼進行矯正之一對透鏡61、61、分別支持一對透鏡61、61之一對邊圈部62、62、連結該等邊圈部62、62之橋接部63、分別設置於各邊圈部62、62之端件部64、64、及旋轉自如地支持於端件部64、64且安裝於耳殼之邊撐部65、65;受電模組66,其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且,受電模組66之至少一部分沿框架60之表面形狀而配置。再者,電子零件為與上述耳掛型助聽器4之電子零件相同之構成。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將受電模組66之至少一部分沿框架60之表 面形狀配置,可提高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尺寸或形狀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將出現於受電模組66之內側位置或接近位置之空間部分設定為對電子零件之配置而言較佳之尺寸或形狀,故即使於難以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之眼鏡型助聽器6中,亦可容易地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進而實現小型化。
再者,只要將受電模組66之至少一部分沿框架60之表面形狀配置,則受電模組66可由螺線管線圈及平面線圈之任一者形成,且配置部位或配置態樣亦無限定。例如,受電模組66可如圖15、17、18所示,由沿邊撐部65、65及邊圈部62、62之至少一者之輪廓線而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又,受電模組66亦可如圖18所示,由沿一對邊圈部62、62與橋接部63之輪廓線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又,受電模組66亦可如圖14所示,由以與邊撐部65、65之輪廓線交叉之方式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又,受電模組66亦可如圖15、16所示,由配置於邊撐部65、65之輪廓線內之外壁面之平面線圈形成。
(藍牙機器)
可攜式機器1亦可如圖19~圖21所示,應用於可藉由Bluetooth(註冊商標)標準等無線通信標準接收聲音資料之頭戴式受話器或耳機等藍牙機器8。即,藍牙機器8可藉由將受電模組83之至少一部分沿殼體82之表面形狀配置,而提高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尺寸或形狀之設計自由度,容易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並實現小型化。
(可攜式電話)
繼而,如圖22所示,說明將可攜式機器1應用於可攜式電話7之情形。可攜式電話7包括:液晶顯示裝置等顯示部71;殼體72,其支持顯示部71;受電模組73,其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且,受電模組73之至少一部分沿殼體72(外壁構件)之表 面形狀而配置。即,例如,受電模組73係沿成為殼體72之外形之輪廓線而配置。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將受電模組73之至少一部分沿殼體72之表面形狀配置,可提高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尺寸或形狀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將出現於受電模組73之內側位置或接近位置之空間部分設定為對電子零件之配置而言較佳之尺寸或形狀,故即使於難以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之可攜式電話78中,亦可容易地確保電子零件之配置部位,進而實現小型化及薄型化。
若具體地說明,則可攜式電話7具有沿殼體72之側周面配置之受電模組73。又,可攜式電話7可收容於電話外殼75。電話外殼75具有抵接於可攜式電話7之一面之抵接部751、及自抵接部751之周圍端豎立之側面壁部752。於側面壁部752之周圍配置有供電模組76。再者,於電話外殼75設置有未圖示之電源部或控制部,以使其具有作為包括供電模組76之充電裝置之功能。藉此,於將可攜式電話7載置或安裝於未圖示之充電墊等充電裝置時,可攜式電話7之受電模組73成為與充電裝置之供電模組隔開特定距離而接近之狀態,可藉由自供電模組對受電模組73之供電而進行可攜式電話7之充電。進而,即使於已將可攜式電話7安裝於電話外殼75之情形時,亦成為受電模組73與供電模組76隔開特定距離而接近之狀態,可藉由自供電模組76對受電模組73之供電而進行可攜式電話7之充電。
又,亦可構成為如圖23所示,於電話外殼75之側面壁部752之周圍配置受電模組77,於將可攜式電話7安裝於電話外殼75時,成為於可攜式電話7之周圍配置有受電模組77之狀態。即,亦可構成為包括:殼體72,其具有露出於外部之外壁構件;可攜式外殼75,其可裝卸地收容殼體72;受電模組77,其至少一部分沿電話外殼75之表面形狀配置,且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 場強度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該情形時,可藉由可攜式電話7與電話外殼75之可攜式電話組進行充電。
更具體而言,電話外殼75具有於安裝有可攜式電話7時,可經由信號線或信號端子對可攜式電話7供電之構成,且於側面壁部752具有受電模組77。且,於將可攜式電話組載置或安裝於具備未圖示之供電模組之充電墊等供電裝置時,經由電話外殼75之受電模組77而對可攜式電話7充電。
再者,亦可為於可攜式電話7具有圖22之受電模組73,且未被安裝於電話外殼75之情形時,利用可攜式電話7之受電模組73進行充電,另一方面,於已安裝於電話外殼75之情形時,利用電話外殼75之受電模組77進行充電。即,亦可構成為包括:殼體72,其具有露出於外部之外壁構件;可攜式外殼75,其可裝卸地收容殼體72;受電模組73、77,其等之至少一部分分別沿外壁構件及電話外殼75之表面形狀配置,且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
於以上之詳細說明中,為了可更容易理解本發明而以特徵部分為中心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上之詳細說明所記載之實施形態,亦可應用於其他實施形態,其應用範圍應儘可能廣泛地加以解釋。又,本說明書中使用之用語及語法係為明確說明本發明而使用者,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解釋。又,只要為該領域技術人員,則認為可根據本說明書所記載之發明之概念,容易地推想本發明之概念所包含之其他構成、系統、及方法等。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應視為在未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性思想之範圍內包含均等之構成者。又,為充分地理解本發明之目的及本發明之效果,期望充分地參酌已揭示之文獻等。
1‧‧‧可攜式機器
2‧‧‧充電裝置
3‧‧‧充電系統
11‧‧‧受電模組
12‧‧‧外壁構件
13‧‧‧電子零件
14‧‧‧電池
15‧‧‧輸出部
16‧‧‧輸入部
21‧‧‧供電模組
22‧‧‧電源部
23‧‧‧控制部
111‧‧‧受電共振線圈
112‧‧‧電力取出線圈
131‧‧‧AC/DC轉換部
132‧‧‧充電部
133‧‧‧控制部
211‧‧‧供電共振線圈
212‧‧‧電力供給線圈

Claims (21)

  1. 一種可攜式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外壁構件,其露出於外部;受電模組,其至少一部分沿上述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且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
  2. 一種可攜式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其具有露出於外部之外壁構件;可攜式外殼,其可裝卸地收容上述殼體;受電模組,其至少一部分沿上述外壁構件及/或上述可攜式外殼之表面形狀配置,且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
  3. 一種充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供電模組,該供電模組係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對如請求項1或2之可攜式機器之受電模組供給上述電力。
  4. 一種可攜式機器充電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如請求項1或2之可攜式機器;及充電裝置,其具備供電模組,該供電模組係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對上述可攜式機器之受電模組供給上述電力。
  5. 一種人體安裝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外壁構件,其露出於外部;受電模組,其至少一部分沿上述外壁構件之表面形狀配置,且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 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
  6. 一種助聽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助聽器本體,其安裝於耳殼;耳模,其抵接於耳孔開口或其附近;連結部,其連結上述助聽器本體與上述耳模;受電模組,其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且上述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係沿上述助聽器本體之外壁構件、上述耳模之外壁構件、及上述連結部之外壁構件中之任一者以上之表面形狀而配置。
  7. 如請求項6之助聽器,其中上述受電模組係由沿上述助聽器本體之輪廓線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8. 如請求項6或7之助聽器,其中上述受電模組係由配置於上述助聽器本體之輪廓線內之外壁面之平面線圈形成。
  9. 如請求項6或7之助聽器,其中上述受電模組係由以與上述助聽器本體之輪廓線交叉之方式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10. 如請求項6或7之助聽器,其中上述受電模組係由配置於上述耳模中之抵接於上述耳孔之開口或其附近之抵接部之周邊部之螺線管線圈或平面線圈形成。
  11. 一種助聽器,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其具有抵接於耳孔之外耳道壁面之筒狀殼部、配置於上述殼部之耳殼側之面板部、及配置於上述殼部之內耳側之前 端部;受電模組,其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且上述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係沿上述殼部及上述面板部之至少一者之表面形狀而配置。
  12. 如請求項11之助聽器,其中上述受電模組係由沿上述殼部之輪廓線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助聽器,其中上述受電模組係由沿上述面板部之輪廓線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14. 如請求項11或12之助聽器,其中上述受電模組具有以與上述殼部之輪廓線及上述面板部之輪廓線交叉之方式配置之螺線管線圈。
  15. 一種助聽器,其特徵在於包括:框架,其具有對人眼進行矯正之一對透鏡、分別支持上述一對透鏡之一對邊圈部、連結該等邊圈部之橋接部、分別設置於上述各邊圈部之端件部、及旋轉自如地支持於上述端件部且安裝於上述耳殼之邊撐部;受電模組,其藉由共振現象接受電力供給;及電子零件,其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變得較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且上述受電模組之至少一部分係沿上述框架之表面形狀而配置。
  16. 如請求項15之助聽器,其中上述受電模組係由沿上述邊撐部及邊圈部之至少一者之輪廓線而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17. 如請求項15或16之助聽器,其中上述受電模組係由沿上述一對邊圈部與上述橋接部之輪廓線而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18. 如請求項15或16之助聽器,其中上述受電模組係由以與上述邊撐部之輪廓線交叉之方式配置之螺線管線圈形成。
  19. 如請求項15或16之助聽器,其中上述受電模組係由配置於上述邊撐部之輪廓線內之外壁面之平面線圈形成。
  20. 一種充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供電模組,該供電模組係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對如請求項6、7、11、12、15、16中任一項之助聽器之受電模組供給上述電力。
  21. 一種助聽器充電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如請求項6、7、11、12、15、16中任一項之助聽器;及充電裝置,其具備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對上述可攜式機器之受電模組供給上述電力之供電模組。
TW102143585A 2013-02-20 2013-11-28 Portable machines and their charging machines, portable machine charging systems, body installation machines, hearing aids and their charging devices, and hearing aid charging systems TWI583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1018A JP6513895B2 (ja) 2013-02-20 2013-02-20 携帯機器及びその充電機器、携帯機器充電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6414A true TW201436414A (zh) 2014-09-16
TWI583093B TWI583093B (zh) 2017-05-11

Family

ID=51390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3585A TWI583093B (zh) 2013-02-20 2013-11-28 Portable machines and their charging machines, portable machine charging systems, body installation machines, hearing aids and their charging devices, and hearing aid charging system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3800B2 (zh)
EP (2) EP3484014A1 (zh)
JP (1) JP6513895B2 (zh)
KR (1) KR20150119359A (zh)
CN (1) CN105009407B (zh)
TW (1) TWI583093B (zh)
WO (1) WO2014129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1947B2 (ja) * 2013-09-04 2018-08-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充電システム、及び、電源回路基板等
US10200087B2 (en) 2014-12-23 2019-02-05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coil along a loop of a device
KR101751126B1 (ko) * 2015-04-09 2017-06-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전원 공급 장치
DE102015208846B3 (de) 2015-05-13 2016-08-11 Sivantos Pte. Ltd. Hörgerät
JP2017005797A (ja) * 2015-06-05 2017-01-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JP2017005798A (ja) * 2015-06-05 2017-01-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CN107925250B (zh) * 2015-08-28 2021-03-19 Tdk株式会社 非接触供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
KR20180052653A (ko) 2015-09-16 2018-05-18 이-비전 스마트 옵틱스, 아이엔씨. 무선 충전 기능을 갖춘 안과용 렌즈의 시스템, 장치 및 방법
US10003881B2 (en) 2015-09-30 2018-06-19 Apple Inc. Earbuds with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JP6113882B1 (ja) * 2016-03-08 2017-04-1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及び携帯時計
EP3282304B1 (fr) * 2016-08-08 2023-10-04 Essilor International Equipement ophtalmique; procédé d'alimentation d'un équipement ophtalmique
SE540788C2 (en) * 2017-03-13 2018-11-13 Skugga Tech Ab Eyewear with wireless charging means
CN106878852B (zh) * 2017-03-20 2023-08-0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US10848853B2 (en) * 2017-06-23 2020-11-24 Energous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utilizing a wire of a sound-producing device as an antenna for receipt of wirelessly delivered power
CN111095950B (zh) * 2017-09-15 2022-04-29 大北欧听力公司 一种用于可再充电的听力设备的感应充电的方法
KR102521724B1 (ko) * 2017-09-29 2023-04-17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캄파니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전력 시스템 및 포터블 디바이스
GB2569536A (en) * 2017-12-18 2019-06-26 Sonova Ag Wireless power for a hearing device
DE102019207008A1 (de) * 2019-05-14 2020-11-19 Sivantos Pte. Ltd. Hörinstrument
CN110376763A (zh) * 2019-08-02 2019-10-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眼镜、眼镜盒及系统
EP3860153A1 (en) * 2020-01-31 2021-08-04 Oticon A/s Hearing aid including induction coil
KR102565744B1 (ko) * 2021-05-18 2023-08-10 조선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용량성 결합을 이용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EP4102858A1 (en) * 2021-06-07 2022-12-14 GN Hearing A/S Wirelessly rechargeable in-ear hearing device and charger for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075Y2 (ja) * 1978-09-14 1985-07-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眼鏡型補聴器
DE102004017832B3 (de) * 2004-04-13 2005-10-20 Siemens Audiologische Technik Hörgerät
JP4624768B2 (ja) * 2004-11-29 2011-02-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および被検体内導入システム
PL1810548T3 (pl) 2005-05-24 2009-03-31 Varibel B V Zespół złącza do połączenia muszli słuchawkowej aparatu słuchawkowego z zausznikiem okularów
DE102005046169A1 (de) 2005-09-27 2007-04-05 Siemens Audiologische Technik Gmbh Hörhilfegerät mit einer Antenne
US8233985B2 (en) * 2005-11-04 2012-07-31 Kenergy, Inc. MRI compatible implanted electronic medical device with pow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JP2008178544A (ja) 2007-01-24 2008-08-07 Olympus Corp 無線給電システム、カプセル内視鏡、及びカプセル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8278329A (ja) * 2007-05-01 2008-11-13 Toshiba Corp 補聴器
US8905541B2 (en) * 2010-07-02 2014-12-09 Mitsui Chemicals, Inc. Electronic spectacle frames
US20090075704A1 (en) 2007-09-18 2009-03-19 Kevin Peichih W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charging module
DE102008022127A1 (de) * 2008-05-05 2009-11-12 Siemens Medical Instruments Pte. Ltd. Verfahren zur Verminderung von Körpereffekten auf Hochfrequenzantenne in Hörgeräten
JP2009278837A (ja) * 2008-05-18 2009-11-26 Hideo Kikuchi 誘導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20120256494A1 (en) * 2008-09-27 2012-10-11 Kesler Morris P Tunable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JP5417942B2 (ja) * 2009-03-31 2014-0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受電装置および送電方法
JP5417941B2 (ja) * 2009-03-31 2014-0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
CN202799146U (zh) * 2009-09-08 2013-03-13 西门子医疗器械公司 具有无线电池充电功能的助听器
JP5425571B2 (ja) * 2009-09-14 2014-02-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円柱状の電池ユニット
JP2011083078A (ja) * 2009-10-05 2011-04-21 Sony Corp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5016069B2 (ja) 2010-01-12 2012-09-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用給電装置
KR20110102758A (ko) * 2010-03-11 2011-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d 안경, 충전용 크래들,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3d 안경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KR101688875B1 (ko) * 2010-03-31 2016-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세트
KR20110114925A (ko) 2010-04-14 2011-10-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d 안경,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3d 안경의 충전 시스템
JP2011232550A (ja) * 2010-04-28 2011-11-17 Taiyo Yuden Co Ltd 眼鏡及びその給電器
KR20120119927A (ko) * 2010-05-11 2012-11-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이 가능한 3d 안경 및 무선전력전송 시스템
JP2012019666A (ja) * 2010-07-09 2012-01-26 Sony Corp ワイヤレス充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充電システム
CN102972037B (zh) * 2010-08-09 2015-07-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设备、及包含该光设备的充电系统
US9094057B2 (en) * 2010-08-25 2015-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asitic circuit for device protection
US8610398B2 (en) * 2011-01-04 2013-12-17 Primax Electronics Ltd.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30035879A (ko) * 2011-09-30 2013-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모듈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US20150127420A1 (en) * 2013-11-05 2015-05-0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velocity data for conta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3093B (zh) 2017-05-11
CN105009407A (zh) 2015-10-28
EP2961033A1 (en) 2015-12-30
KR20150119359A (ko) 2015-10-23
JP6513895B2 (ja) 2019-05-15
US20150372532A1 (en) 2015-12-24
US10483800B2 (en) 2019-11-19
JP2014161177A (ja) 2014-09-04
CN105009407B (zh) 2019-01-22
WO2014129024A1 (ja) 2014-08-28
EP2961033A4 (en) 2016-08-03
EP3484014A1 (en) 2019-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3093B (zh) Portable machines and their charging machines, portable machine charging systems, body installation machines, hearing aids and their charging devices, and hearing aid charging systems
JP6427228B2 (ja) 無線電力供給システム、給電装置、及び、受電装置
WO2015125965A1 (ja) 携帯機器用電源装置、携帯機器、及び充電装置
TWI504097B (zh) Power supply and portable equipment
TWI591926B (zh) Circuit devices, power modules, portable machines, charging systems, body wearable devices and hearing aids
EP3024112A1 (en) Circuit substrate and mobile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TWI578658B (zh) Power receiving device
CN212115641U (zh) 无线充电耳机及无线充电耳机系统
US20230411999A1 (en) Wirelessly rechargeable hearing device
US20240080635A1 (en) Swappable rechargeable battery cartridge for hearing aid and charger system
US20240146107A1 (en) Computing device base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s for wear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TW201703544A (zh) 驅動裝置及具備其之可攜式機器
TW201711343A (zh) 驅動裝置及具備其之可攜式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