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2696A - 具有多模式插腳輸出之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模式插腳輸出之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2696A
TW201432696A TW102139555A TW102139555A TW201432696A TW 201432696 A TW201432696 A TW 201432696A TW 102139555 A TW102139555 A TW 102139555A TW 102139555 A TW102139555 A TW 102139555A TW 201432696 A TW201432696 A TW 2014326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mory
signal
channel control
interface protocol
memory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9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kjune Oh
Jin-Ki Kim
Hyun-Woong Lee
Young-Goan Kim
Original Assignee
Mosaid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said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Mosaid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32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269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61Format or protocol convers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1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 G06F13/1668Details of memory controller
    • G06F13/1694Configuration of memory controller to different memory ty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Read Only Memory (AREA)

Abstract

與主裝置通訊之資料儲存裝置的記憶體控制器具有通道控制模組,各係可組構以具有三個不同的插腳輸出指定,用於與伴隨不同記憶體介面協議而操作之兩個不同類型的記憶體裝置介面。一插腳輸出指定對應其中記憶體裝置可彼此互相並聯連接的記憶體介面協議。兩個其他的插腳輸出指定分別對應其中記憶體裝置係彼此互相串聯連接的另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之引入及引出信號。在此模式的操作中,一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提供引出信號,而另一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接收引入信號。通道控制模組的各記憶體埠包含可組構用於不同功能之信號指定的埠緩衝器電路。各通道控制模組的組態係可藉由設定預定的埠或暫存器而予以選擇。

Description

具有多模式插腳輸出之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相關申請案之對照
此申請案主張2012年10月31日所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720,652號及2013年3月15日所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836,113號的權益,該等專利申請案將結合於本文以供參考。
大致地,本發明有關記憶體系統。更特別地,本申請案有關非揮發性記憶體控制器。
現今,許多電子裝置包含記憶體系統,該等記憶體系統係使用以儲存由該等裝置所利用的資訊(資料)。例如,某些數位音頻播放器包含記憶體系統,其係使用以儲存數位化之音頻,而可由該等播放器所播放。同樣地,個人電腦系統常使用記憶體系統以儲存由該等電腦系統所利用的軟體。
在許多電子裝置中,記憶體系統常包含控制器及一或 多個記憶體裝置。典型地,控制器包含被組構以產生信號的電路,該等信號係使用以指引記憶體裝置儲存及檢索資訊。典型地,記憶體裝置儲存資訊於包含在該等記憶體裝置之中的記憶體中。該記憶體可係揮發性的或非揮發性的。包含揮發性記憶體的記憶體裝置常在將電力自該裝置去除時,失去所儲存之資訊。包含非揮發性記憶體的記憶體裝置一直保持所儲存之資訊,即使當電力係自該裝置去除時。
在某些習知記憶體系統中,資料及控制信號係使用並聯匯流排而在控制器與記憶體裝置之間被並聯地轉移。許多佈線係常常使用以實施匯流排,且根據記憶體系統的佈局,該等佈線可延伸若干長度。
電子裝備使用諸如例如,記憶體裝置的半導體裝置。記憶體裝置可包含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快閃記憶體(例如,NAND快閃裝置、NOR快閃裝置)、及用以儲存資料或資訊之其他類型的記憶體。記憶體裝置可予以結合,用以形成為儲存裝置(例如,固態驅動器(SSD))。
依據本發明之第一觀點,提供有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該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包含通道控制模組及主介面。該等通道控制模組各具有至少一記憶體介面埠,該至少一記憶體介面埠包含電路,該電路係可組構以緩衝第一信號、第二信號或第三信號,第一信號係可相容用以在第一 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第二信號係可相容用以在與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不同的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第三信號係可相容用以在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主介面具有主介面埠,用以在主裝置與記憶體介面之間通訊資訊。
依據第一觀點之實施例,該等通道控制模組的各者包含第一模式選擇埠及第二模式選擇埠,第一模式選擇埠係可選擇性地連接至第一電壓或第二電壓,第二模式選擇埠係可選擇性地連接至第一電壓或第二電壓,而與第一模式選擇埠無關。所有通道控制模組之至少一記憶體介面埠係組構以緩衝第一信號,該第一信號係可相容用以在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第一模式選擇埠及第二模式選擇埠係連接至第一電壓及第二電壓之第一預先界定的組合,用以組構所有通道控制模組而緩衝第一信號。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緩衝第二信號,用以在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以及第二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緩衝第三信號,用以在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第一通道控制模組的第一模式選擇埠及第二模式選擇埠係連接第一電壓及第二電壓之第二預先界定的組合,第二預先界定的組合係與第一預先界定的組合不同,以及第二通道控制模組的第一模式選擇埠及第二模式選擇埠係連接至第一電壓及第二電壓之第三預先界定的組合,第三預先界定的組合係與第一預先界定的組合及第二預先界定的組合不同。
在第一觀點的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緩衝第二信號,用以在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以及第二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緩衝第三信號,用以在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其中第二信號係引出信號,以及第三信號係引入信號。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僅緩衝引出信號,用以在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以及第二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僅緩衝引入信號,用以在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係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以及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係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
在第二觀點中,提供有包含記憶體控制器及記憶體裝置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記憶體控制器包含各具有埠之通道控制模組,該等埠係組構以緩衝對應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的第一信號、對應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的第二信號、及對應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的第三信號。記憶體裝置係可操作於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及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之一者中,而與該等通道控制模組的其中一者通訊。依據第二觀點之實施例,該等通道控制模組的各者包含第一模式選擇埠及第二模式選擇埠,第一模式選擇埠係可選擇性地連接至第一電壓或第二電壓,以及第二模式選擇埠係可選擇性地連接至第一電壓或第二電壓,而與該第一模式選擇埠無關。對於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記憶體裝置包含至少兩個記憶體晶片,該至少兩個記憶體晶片係並聯連接至通道控制模組的該等埠。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可係ONFi記憶體 介面協議。
在其中於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中,記憶體裝置包含至少兩個記憶體晶片,該至少兩個記憶體晶片係並聯連接至通道控制模組的該等埠之實施例中,第二信號係引出信號以及第三信號係引入信號。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緩衝引出信號,以及第二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緩衝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的引入信號。對於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記憶體裝置包含至少兩個記憶體晶片,該至少兩個記憶體晶片係以環狀拓樸之組態與第一通道控制模組及第二通道控制模組串聯連接。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可係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
本發明之其他觀點及特性將在連同附圖之下文特定實施例之說明的檢視時,呈明顯於一般熟習本項技藝之該等人士。
10‧‧‧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
12‧‧‧資料儲存裝置
14‧‧‧主裝置
16,30,32‧‧‧記憶體控制器
18,104‧‧‧記憶體
20‧‧‧介面協議匯流排
22‧‧‧記憶體協議匯流排
40‧‧‧ONFi組構之記憶體控制器
42,44,46‧‧‧ONFi快閃裝置
60‧‧‧HLNAND組構之記憶體控制器
62,64,66,68‧‧‧HLNAND快閃裝置
70-92,118,120‧‧‧匯流排
100‧‧‧固態儲存裝置
102‧‧‧多功能插腳輸出記憶體控制器
106‧‧‧主介面區塊(HIB)
108‧‧‧中央處理器單元
110‧‧‧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112,220‧‧‧記憶體介面區塊(MIB)
114‧‧‧僅讀記憶體(ROM)
116‧‧‧誤差校正碼(ECC)引擎
200,222-1...222-N‧‧‧通道控制模組(CCM)
202,228-1...228-N‧‧‧記憶體裝置
204‧‧‧通道匯流排
206‧‧‧模式選擇器
208‧‧‧第一選擇器
224-1...224-N‧‧‧ONFi通道
226,250‧‧‧非揮發性記憶體
230‧‧‧ONFi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252-1...252-N/2‧‧‧HL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
254‧‧‧HLNAND記憶體晶片
256-1...256-N‧‧‧HLNAND通道
258-1‧‧‧輸入子通道
260-1‧‧‧輸出子通道
400‧‧‧ECC編碼器
402‧‧‧ECC解碼器
404‧‧‧命令處理器
406‧‧‧位址處理器
408‧‧‧通道控制邏輯
410‧‧‧資料擾碼器
412‧‧‧資料解擾碼器
414‧‧‧加密處理器
416‧‧‧EDC處理器
418‧‧‧記憶體介面模組
502,504,506,508‧‧‧埠緩衝器電路
600,602,610,650‧‧‧接墊
604,606‧‧‧輸入接收器電路
612,652‧‧‧接收器
614‧‧‧解多工器
616,656,680‧‧‧第一邏輯區塊
618,658,682‧‧‧第二邏輯區塊
622,662,686,692‧‧‧輸出驅動器
620,660,684‧‧‧多工器
688,694‧‧‧接墊
210‧‧‧第一模式選擇埠
212‧‧‧第二選擇器
214‧‧‧第二模式選擇埠
624,664‧‧‧邏輯閘
690‧‧‧邏輯區塊
300,350,360‧‧‧多插腳輸出通道控制模組
302-306,352-358‧‧‧記憶體裝置
現將參照附圖而僅藉實例以敘述本發明之實施例。
第1圖係其中施加本發明實施例之記憶體系統的方塊圖;第2A圖係顯示第一類型之記憶體控制器之功能性插腳輸出的方塊圖;第2B圖係顯示第二類型之記憶體控制器之功能性插腳輸出的方塊圖;第3A圖係顯示多點記憶體系統的示意圖; 第3B圖係顯示串聯連接之記憶體系統的示意圖;第4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使用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之固態儲存裝置的方塊圖;第5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4圖中所示的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之記憶體介面區塊的方塊圖;第6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使用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之多點匯流排架構記憶體系統的方塊圖;第7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使用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之串聯點對點架構記憶體系統的方塊;第8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6圖的多點匯流排架構記憶體系統之實例的示意圖;第9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實例串聯點對點架構記憶體系統的示意圖;第10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7及10圖中所示的記憶體介面區塊之通道控制模組的方塊圖;第11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對多功能通道控制模組的埠之信號的插腳輸出映像圖解;第12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模式選擇介面電路的電路示意圖;第13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多模式雙向介面電路的電路示意圖;第14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多模式雙向介面電路的電路示意圖;第15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多模式輸出介面電路 的電路示意圖;以及第16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備用多模式雙向介面電路的電路示意圖。
大致地,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與主裝置通訊之資料儲存裝置的記憶體控制器,其具有通道控制模組,各係可組構以具有三個不同的插腳輸出指定,用於與伴隨不同記憶體介面協議而操作之兩個不同類型的記憶體裝置介面。一插腳輸出指定對應其中記憶體裝置可彼此互相並聯連接的記憶體介面協議。兩個其他的插腳輸出指定分別對應其中記憶體裝置係彼此互相串聯連接的另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之引入及引出信號。在此模式的操作中,一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提供引出信號,而另一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接收引入信號。通道控制模組的各記憶體埠包含可組構用於不同功能之信號指定的埠緩衝器電路。各通道控制模組的組態係可藉由設定預定的埠或暫存器而予以選擇。
在做為用於諸如例如,數位相機及可攜帶式數位音槳播放器之消費者電子裝置的主要儲存之廣泛用途中,快閃記憶體係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普遍使用的類型。該快閃記憶體採記憶卡或通用串聯匯流排(USB)記憶體隨身碟的形式,各具有至少一記憶體裝置及被形成於其中的記憶體控制器。另一主要儲存應用係固態驅動器(SSD),其可使用做為電腦硬碟驅動器的替代物。該等固態驅動器可被實際 地使用於電腦工作站、網路、及其中需儲存大量資料的任何應用中。
第1圖描繪諸如例如,其中施加本發明實施例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的系統。請參閱第1圖,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10包含資料儲存裝置12及做為外部裝置或設備的主裝置14。資料儲存裝置12的非限制實例係固態驅動器(SSD)。主裝置14的非限制實例係電腦或其他電腦系統。
資料儲存裝置12包含記憶體控制器16及記憶體18。記憶體18包含揮發性記憶體裝置,或諸如例如,快閃記憶體裝置的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記憶體18可包含傳統的旋轉式磁性儲存碟片。主裝置14係經由介面協議匯流排20而與資料儲存裝置12耦接,且使用介面協議而與記憶體控制器16通訊。該介面協議包含例如,周邊組件互連快遞(PCI-E)協議、先進技術附件(ATA)協議、串聯ATA(SATA)協議、並聯ATA(PATA)協議、或串聯附加SCSI(SAS)協議。然而,在主裝置14與資料儲存裝置12之間的介面協議並未受限於上述實例,且可包含諸如通用串聯匯流排(USB)協議,多媒體卡(MMC)協議、增強式小碟片介面(ESDI)協議、積體驅動器電子裝置(IDE)協議、或其類似者之其他介面協議。介面協議匯流排20轉移資料及命令於主裝置14與記憶體控制器16之間,以及具有插腳、埠、或其他實體介面的形式。資料儲存裝置12可具有例如,任何類型的形式因子,包含習知HDD(硬碟驅動器)形式因子、PCIe PCB卡形式因子、插件模組(例如, DIMM)形式因子、或可攜帶式記憶卡(例如,安全數位(SD)卡或MMC)形式因子。
例如,記憶體18包含至少一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但並未受限於此描繪性組態中的NAND快閃記憶體。記憶體18可包含相改變隨機存取記憶體(PCRAM)、磁阻式RAM(MRAM)、電阻式RAM(ReRAM)、強誘電式RAM(FeRAM)、或其他類型的記憶體。當記憶體18係快閃記憶體裝置時,則其可係例如,使用浮動閘極技術或電荷捕捉快閃(CTF)技術之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
記憶體控制器16係與記憶體協議匯流排22耦接。記憶體控制器16包含用以使用記憶體協議而與記憶體18通訊命令及資料的介面。根據將被使用為資料儲存裝置12中之記憶體18的特定類型之記憶體,係使用屬於該特定類型之記憶體的特定協議。因而,記憶體控制器16係組構以使用將被使用的記憶體18之類型所指定的特定協議,而與記憶體18通訊。例如,不同類型之在前所述的非揮發性記憶體可具有不同的通訊協議,其中命令操作碼可不同,控制信號的類型可不同,以及資料格式可不同。簡言之,不同記憶體的通訊協議係彼此互相不相容的。因此,需要不同的記憶體控制器以供與資料儲存裝置12中所使用之不同類型的記憶體18介面之用。因而,當製造商必須使用各被組構以與特定類型的記憶體18通訊之不同的記憶體控制器16時,則用於資料儲存裝置12之製造商的成本會增加。所以,若一特殊類型之資料儲存裝置 12受到消費者冷落,或特定類型之記憶體18不再被生產時,則對資料儲存裝置之製造商的風險會增加。
例如,用於資料儲存裝置的記憶體控制器使用諸如實體插腳之埠,而與主裝置及與至少一記憶體裝置電性耦接信號。用於諸如USB記憶體隨身碟及SSD之固態儲存裝置的記憶體控制器典型地具有多重通道,其中各通道係電性連接到至少一記憶體裝置。
第2A圖顯示被組構用於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之記憶體控制器30的功能性插腳輸出,該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係特定記憶體介面協議之一實例。在第2A圖的實例中,係顯示用於一通道之埠。第1表提供用於第2A圖中所示之埠的信號說明。
在所顯示的本實例中,需要8個埠以供8位元寬的資料信號之用,以及需要9個埠以供承載用以致能ONFi快閃記憶體裝置之操作所需的控制信號之用。因此,需要總計17個埠以供將被連接到至少一ONFi快閃記憶體裝置的通道之用。若記憶體控制器30包含8個通道時,則記憶體控制器30至少需要8×17=136個埠。此並不包含用於與主系統介面所需之埠。
第2B圖顯示被組構用於在另一協議中所操作的另一類型記憶體裝置之記憶體控制器32的功能性插腳輸出,該另一協議係所選擇之記憶體介面協議的一實例。所選擇之記憶體介面協議的一實例係HLNANDTM記憶體介面協議。記憶體裝置可操作於另一類型之記憶體介面協議中。在第2B圖的實例中,係顯示用於一通道之埠。第2表提供用於第2A圖中所示之埠的信號說明。
在所顯示的本實例中,需要8個埠以供Q0至Q7資料輸出之用,需要8個埠以供D0至D7資料輸入之用,以及需要9個埠以供承載用以致能HL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之操作所需的控制信號之用。因此,需要總計26個埠以供將被連接到至少一HL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的通道之用。若記憶體控制器32包含8個通道時,則記憶體控制器32至少需要8×25=200個埠。此並不包含用於與主系統介面所需之埠。
雖然ONFi及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的某些信號名稱及功能可彼此互相相似地出現,但其中它們被使用的方式及其中記憶體裝置與記憶體控制器互連的方式係彼此互相極為不同的。此差異係描繪於第3A及3B圖中。
第3A圖描繪使用ONFi NAND快閃裝置之實例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該記憶體系統包含ONFi組構之記憶體控制器40及若干ONFi快閃裝置42,44,及46。除了在各快閃記憶體裝置中的晶片選擇(CE#)信號之外,所有的輸入及輸出信號係連接至共同的匯流排或通道。因此,ONFi快閃裝置42,44,及46係與記憶體控制器40並聯地連接,且亦係稱作多點組態。各ONFi 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可藉由致能CE#信號而加以選擇。例如,第一個ONFi快閃裝置42可藉由使CE#_1起作用(CE#_1=低)而予以選擇及存取。其餘的ONFi快閃裝置係藉由保持CE#_2及CE#_N高而不予以選擇,以致使它們忽略來自記憶體控制器40的任何輸入,例如,命令或位址。而且,未選 擇之ONFi快閃裝置的輸入信號係設定為高阻抗(亦即,Hi-Z)狀態。
該等ONFi快閃裝置42,44,及46之各者使用相同的電性信號,用以透過通道控制模組而協調ONFi快閃裝置與主控制器裝置(未顯示)之間的命令及資料轉移。在目前所顯示的實例中,用於一通道控制模組之埠係顯示於第3A圖中。該等信號包含資料線以及諸如ALE(位址閂鎖致能)、CLE(命令閂鎖致能)、WE#(寫入致能)、RE#(讀取致能)、及其類似者之如第1表中所在前顯示的控制信號。此類型之介面協議係在本項技藝中熟知為“ONFi NAND介面”。即使到現在為止,該“NAND介面協議”尚未由標準化團體所正式標準化,但NAND快閃裝置的製造商均遵循相似的協議以供支援NAND快閃功能的基本子集之用。此係做成使得使用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於其電子產品內的顧客可使用來自任一製造商之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而無需使其硬體及軟體配合特定販售商之裝置以操作。請注意的是,為了要提供與其他販售商所使用之協議的可相容性而確保提供基本之功能,若干NAND快閃記憶體販售商可提供超過此基本子集之功能的額外功能。
第3B圖描繪使用HL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的實例。該記憶體系統包含HLNANDTM組構之記憶體控制器60及若干HLNAND可相容快閃裝置62,64,66,及68。請參閱第3B圖,HLNAND記憶體裝置62,64,66,及68使用高度多工之單向點對點匯流排 架構,以轉移諸如命令、位址、及資料之資訊。在記憶體裝置之間的該等命令、位址、及資料的各互連係稱作“鏈路”。在一實例中,一單一鏈路係由7個信號,CSI(=命令選通輸入)、CSO(=命令選通輸出)、DSI(=資料選通輸入)、DSO(=資料選通輸出)、D[0:7](=資料輸入)、STI(=狀態輸入)、及Q[0:7](=資料輸出)所組成,而伴隨有兩個差動時脈輸入信號,CKI/CKI#,時脈輸出信號,CKO/CKO#,以及共同信號CE#(晶片致能)及RST#(重設)。
下文係若干該等控制信號被使用於第3B圖的記憶體系統中之方式的簡明討論。CKI/CKI#係輸入時脈。由CSI所描繪之D[0:7]埠上的命令/位址封包係閂鎖於CKI的上升緣或CKI#的下降緣上。由DSI所描繪之D[0:7]上的寫入資料封包係閂鎖於CKI的上升緣或CKI#的下降緣上。由DSO所描繪之Q[0:7]上的讀取資料封包係參考CKO的上升緣或CKO#的下降緣。CKO/CKO#係輸出時脈,其係CKI/CKI#的延遲版本。
CSO、DSO、及Q[0:7]信號係參考CKO的上升緣或CKO#的下降緣。當命令選通輸入(=CSI)係高時,則透過D[0:7]之命令/位址封包係閂鎖於CKI的上升緣或CKI#的下降緣上。命令選通輸出(=CSO)係CSI的回波信號。其以參考CKO的上升緣或CKO#的下降緣之一時脈循環之潛時(=tIOL)旁路(=或回波)CSI躍遷。一時脈循環之潛時係本發明中之一代表性實施例;惟,其可根據設計變化而 係任何數目之時脈循環。
當資料選通輸入(=DSI)係高,而HLNAND可相容記憶體裝置係在“讀取模式”之中時,則其致能讀取資料輸出路徑及Q[0:7]緩衝器。若DSI係低時,則Q[0:7]緩衝器保持所存取之前一資料。若DSI係高,而該記憶體裝置係在“寫入模式”之中時,則其致能D[0:7]緩衝器,且在CKI的上升緣或CKI#的下降緣上,接收寫入資料封包。
資料選通輸出(=DSO)係DSI的回波信號。其以參考CKO的上升緣或CKO#的下降緣之一時脈循環之潛時(=tIOL)旁路或回波DSI躍遷。一時脈循環之潛時係本發明中之一代表性實施例;惟,其可根據設計變化而係任何數目之時脈循環。
特別地,記憶體控制器60可隨時對於特定記憶體裝置之狀態發出請求,以決定所選擇的記憶體裝置是否已完成特殊之操作。回應地,接收該狀態請求之所選擇的記憶體裝置將在其STO輸出產生脈波,以指示已完成進行中之操作。記憶體控制器60將在其STI輸入處接收該脈波,且然後,可對同一記憶體裝置發出進一步的命令。對於STO脈波,可設定記憶體控制器60以等待預定量之時間。若在預定量之時間已逝去之後,並未接收到STO脈波時,則記憶體控制器60可決定所選擇的記憶體裝置仍忙碌。在此情勢中,記憶體控制器60可執行用於其他記憶體裝置之進一步的操作。
資料輸入信號D[0:7]承載命令、位址、及/或輸入資料資訊,而資料輸出信號Q[0:7](n=0,1,2,3,4,5,6,或7)在讀取操作期間承載輸出資料,或旁路在D[0:7]上所接收之命令、位址、或輸入資料。
記憶體控制器60自其之埠CKO/CKO#而驅動差動時脈,且所有的HLNAND可相容記憶體裝置62,64,66,及68以串聯流經方式透過其自己的時脈埠CKI/CKI#,而自前一CKO/CKO#埠接收差動時脈匯流排。記憶體控制器60透過其之埠CSO、DSO、及Q[0:7]而分別驅動四個不同的匯流排70,72,74,及76。第一個記憶體裝置62透過其之埠CSI、DSI、及D[0:7]而分別接收匯流排70,72,及74。請注意的是,因為並無來自前一記憶體裝置的STO脈波要接收,所以第一記憶體裝置具有接地之其STI埠。第一個記憶體裝置62以一時脈循環之潛時(=tIOL)透過其之輸出埠CSO、DSO、Q[0:7]、及STO,而分別再驅動四個對應匯流排78,80,82,及84。接收信號及再驅動它們至接連的記憶體裝置之此圖案持續著,直至最後的記憶體裝置68透過記憶體控制器的輸入埠CSI、DSI、D[0:7]、及STI而分別再驅動最後的匯流排86,88,90,及92回到記憶體控制器60為止。在本實例中,無需一定要自記憶體裝置68的CSO埠而再驅動信號;因此,可將記憶體控制器60的CSI輸入埠省略,且不需要最終的匯流排88。
熟習於本項技藝之任何人士應明瞭的是,ONFi及 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彼此互相十分不同,且針對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所組構之任何記憶體控制器將不與HLNAND記憶體裝置一起工作,反之亦然。上文所討論之ONFi及HLNAND記憶體系統僅係彼此互相不可相容之兩不同類型之記憶體介面協議的實例。任何上述之記憶體裝置類型係彼此互相高度地不可相容,因為各個類型需要特定的記憶體介面協議,而該特定的記憶體介面協議將不與不同的記憶體裝置類型一起工作。
鑑於不同類型之可用的記憶體裝置,製造商可根據不同類型的記憶體裝置而設計出不同的資料儲存裝置。例如,由於傳統之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的實用性及低的成本,所以傳統之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為主的資料儲存裝置係一般採用的。例如,該等者可係ONFi類型之快閃記憶體裝置。不幸地,如第3A圖中所示之ONFi類型快閃記憶體系統的多點組態將具有可被並聯連接至記憶體控制器40之一通道,而不會使系統的整體速度及性能降級之有限數目的記憶體裝置。此係由於所連接至匯流排的各記憶體裝置之累積的負荷效應之故。因此,雖然該資料儲存裝置的成本可變低,但相對地,最大儲存密度亦將變低。
另一方面,HLNAND類型之記憶體裝置並不會遭受多點組構之記憶體系統的限制。在諸如例如,第3B圖中所示的HLNAND記憶體系統中,任何數目之記憶體裝置可彼此互相串聯而與記憶體控制器60之一通道連接。因此,使用HLNAND類型的記憶體裝置之資料儲存裝置的 總儲存密度可變成非常大。
製造商所面對的問題在於需採購被組構用於特定類型的記憶體裝置,或特定的記憶體介面協議之不同的記憶體控制器,以供生產不同類型的資料儲存裝置之用。為了要減輕成本風險,倘若個別的埠係可用於與所選擇之類型的記憶體裝置連接,則被組構以與二或多個記憶體介面協議一起操作之記憶體控制器係可能的。不幸地,由於將在記憶體控制器封裝上所需之埠的數目,所以提供個別之組的埠變成不實用。例如,舉稍早所討論之ONFi及HLNAND記憶體控制器實例為例。若8通道ONFi介面需總計136個埠以僅供ONFi NAND信號之用,且8通道HLNAND記憶體控制器介面需總計208個埠時,則被組構以操作於兩方任一介面協議的記憶體控制器將需要344個埠。熟習於本項技藝之人士應理解的是,記憶體控制器封裝尺寸係由埠的數目所支配。因此,具有344個埠的封裝將可能在面積上大大地大於具有136個埠或208個埠的封裝。
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係提供記憶體控制器,其係可組構以操作於三個不同模式的至少一者中。通道的該等埠係映像至三個不同的功能指定,其中各功能指定對應特定於記憶體介面協議的信號。各埠包含用以電性連接信號導線至記憶體裝置的接墊,以及用於該三個功能指定之各者的緩衝器電路。各埠之不同的緩衝器電路係根據將被使用之所選擇的模式,而予以選擇性地致能。在一實例實施例中,操作之一模式對應諸如ONFi協議的第一記憶體介面 協議,操作之第二模式對應HLNAND協議的引出或輸出信號,以及操作之第三模式對應HLNAND協議的引入或輸入信號。
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使用多模式插腳輸出記憶體控制器之固態儲存裝置的方塊圖係顯示於第4圖中。該固態儲存裝置100包含多功能插腳輸出記憶體控制器102及記憶體104。在某些實施例中,記憶體104包含諸如ONFi快閃記憶體裝置或HL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之非揮發性記憶體。在本實施例中,可使用任何類型之記憶體裝置做為記憶體104。在本文中,記憶體104包含記憶體裝置。
控制器102控制固態儲存裝置100的整體操作,以及控制主裝置與記憶體104間之資料的交換。例如,回應來自主裝置(未顯示)的請求,控制器102控制記憶體104,用以寫入資料或用以讀取資料。而且,控制器102控制諸如例如,性能控制、合併、及耗損平均之用於非揮發性記憶體的特徵,或用以記憶體104的有效率管理所需之內部操作。控制器102驅動所謂快閃轉換層(FTL)(未顯示)之韌體及/或軟體,用以控制記憶體104的操作。控制器102可根據來自主裝置的請求而控制記憶體104,用以控制來自記憶體裝置104中所包含之多重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之若干記憶體的操作。記憶體104提供儲存媒體,以供儲存資料之用。若記憶體104係至少一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時,則資料係以非揮發性方式予以儲存。例如,該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可儲存操作系統(OS)、各種程式、及各種多媒體 資料。
在其操作之主要模式中,多功能插腳輸出之記憶體控制器102控制主裝置與記憶體104間之資料的交換。多功能插腳輸出之記憶體控制器102包含主介面區塊(HIB)106、中央處理器單元108、隨機存取記憶體(RAM)110、記憶體介面區塊(MIB)112、僅讀記憶體(ROM)114、及誤差校正碼(ECC)引擎116,其係透過匯流排118而被互連。控制器102可操作實施為軟體或韌體之FTL。RAM 110係顯示被集成於控制器112之內,但在備用實施例中,可將其設置在控制器102的外面。
主介面區塊106經由主介面埠而接收來自主裝置之資料、位址資訊、外部命令、及其他信號。通常,該等者係稱作資訊。位址資訊、命令、及任何其他非資料相關聯之信號可被簡稱作控制資訊。而且,主介面區塊106經由相同的或不同的主介面埠而傳送資料、及狀態資訊至主裝置。該等介面埠可包含插腳或其他的實體連接器。來自主裝置之所接收的外部命令係使用以控制記憶體控制器102。由主裝置所提供至固態儲存裝置100之資料及其他資訊係透過當做資料入口的主介面區塊106,而被輸入至例如,緩衝器RAM 110之固態儲存裝置100的功能區塊之內。而且,由固態儲存裝置100所提供至主裝置之資料及其他資訊係透過當做資料出口的主介面區塊106而予以提供。
中央處理器108自ROM 114或記憶體104讀取程式 碼,且依據所讀取之程式碼而控制包含於控制器102中的所有功能區塊。該程式碼指明中央處理器108的操作。中央處理器108根據所讀取之程式碼而控制對記憶體104的存取。在操作之一模式中,儲存於記憶體104中的程式碼人在當啟動固態儲存裝置100時,讀取自記憶體104並寫入至RAM 110。
RAM 110可被使用做為處理器108的操作記憶體,且可予以實施為動態RAM(DRAM)、靜態RAM(SRAM)、或其類似物。同時,RAM 110可扮演緩衝器記憶體的角色,用以暫時儲存接收自主裝置之資料。處理器108執行整體的控制操作,用以寫入資料至記憶體104,或自記憶體104讀取資料。而且,處理器108可根據來自主裝置之請求,而控制或執行FTL的操作。
ECC區塊116產生屬於將被寫入至記憶體104之資料的ECC(誤差校正碼)。資料係與屬於其之ECC儲存在一起。再者,ECC區塊116根據與所讀取之資料相關聯的ECC,而偵測且校正讀取自記憶體104之資料中的位元誤差。
ROM 114儲存碼資料,用於與主裝置介面。在ROM 114中,係儲存用以控制記憶體104所需之韌體。附帶地,可僅將用於啟動所需之最小韌體儲存於ROM 114中,且可將其他韌體儲存於記憶體104中。因為ROM係固定式僅讀記憶體,所以儲存其他韌體於記憶體102中可促成該韌體的更新。中央處理器108、RAM 110、ROM 114、ECC引擎116、及用以處理接收自主裝置或MIB 112之資訊所需的任何其他電路可被稱作核心電路。
記憶體介面區塊112可自ROM 114或記憶體104讀取順序碼。該順序碼指明由記憶體介面區塊112所執行之各種操作。記憶體介面區塊112根據所讀取之順序碼而執行各種操作。該順序碼係由複數個碼組所構成。碼組包含複數個碼。該等碼組的各者指明對應其之操作。在根據順序碼所執行的操作中,資料、位址資訊、狀態資訊、內部命令、及其類似者係透過內部記憶體匯流排120,而在記憶體介面區塊112與記憶體104之間被轉移。內部記憶體匯流排120包含信號導線,用以電性連接控制器102的埠至記憶體104的對應埠。該內部記憶體匯流排120可承載對應多重通道的信號。內部命令係用於控制器102以控制記憶體104,以及記憶體裝置104依據該內部命令而工作。附帶地,在執行該等操作之前,儲存於記憶體104中之順序碼係自記憶體104讀取,且被寫入至RAM 110。
FTL包含映像表(未顯示),用以執行資料映像操作。通常,映像表係儲存於RAM 110中。在映像表中,係記錄將被個別地映像至記憶體104之多重邏輯頁數(LPN)。在其中記憶體104係實施為一或多個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的實例中,資料係以頁為單位予以寫入或讀取。因此,LPN可被使用做為映像單元。
而且,FTL可根據來自主裝置之請求是否係寫入命令或讀取命令而控制記憶體104,且不論何時只要由主裝置 所提供之寫入命令或讀取命令被執行於記憶體104之上,就可管理映像表被更新。例如,當來自主裝置之請求係寫入命令時,則FTL控制將被寫入至對應LPN之記憶體104的記憶體裝置的其中一者之資料,且寫入LPN及對應之記憶體裝置於映像表中。當來自主裝置之請求係讀取命令時,則FTL根據映像表而控制將從對應LPN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的其中一者所讀取之資料。
如上述,記憶體104可包含多重非揮發性記憶體,其各可被實施為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而以特定的記憶體介面協議執行操作。依據本實施例,具有不同的記憶體介面協議之不同類型的記憶體裝置可被使用以相同的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102。在本實施例中,記憶體介面區塊112包含用於每一通道之一組的埠,其中至少一埠係可動態地組構以作用於三個模式的一者中,其中該三個模式之二者對應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以及該三個模式之一者對應不同的記憶體介面協議。因此,可將兩個不同類型之記憶體104連接至記憶體介面區塊112的通道,而無需任何額外的埠,此係因為該兩類型之記憶體104可經由匯流排120的信號線而被連接至該通道之相同的埠。
依據本實施例,第一模式作用以接收及提供用於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的單向及雙向信號,第二模式作用以僅提供用於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的引出信號,以及第三模式作用以僅接收用於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的引入信號。例如,第一模式對應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或任何相似的多點 匯流排架構記憶體介面協議,而第二模式對應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或任何相似的點對點串聯連接記憶體介面協議。
該等埠可被組構以藉由連接兩個專用或現有的埠之各者至正的或接地的電源供應器(VDD或VSS),而作用於該三個模式的一者中。因此,直至四個不同的模式可以以VDD及VSS偏壓組合予以選擇,以供各埠之用。雖然此技術係有效用於三個操作模式的一者之間的選擇,但記憶體介面區塊112係可組構而操作於任何數目之模式中。在第5圖中,模式選擇係藉由使模式選擇埠偏壓至VDD或VSS而予以達成。選擇性地,可藉由燒斷熔絲或反熔絲而暫存器予以電性編程,或雷射編程,用以提供多位元碼而選擇n個操作模式的其中一者。在所有該等實施例中,用於各操作模式之所需的緩衝器電路係可選擇性地耦接至記憶體介面區塊112之個別的埠。接收自匯流排118之固有的記憶體控制器信號係藉由所選擇之緩衝器電路,而被轉換成為可與選擇之記憶體介面協議相容的格式。同樣地,接收自匯流排120的信號係藉由所選擇之緩衝器電路,而被轉換成為固有的記憶體控制器信號。
在討論該埠緩衝器電路的細節之前,將先參照第5及10圖而敘述記憶體介面區塊112的組織。
第5圖顯示第4圖中所示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102之記憶體介面區塊112的方塊圖,其中記憶體介面區塊112係連接到至少一記憶體裝置。記憶體介面區塊112包 含直至n之通道控制模組(CCM)200,其中n可係大於零之任何整數值。各通道控制模組200係與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之通道,及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之兩個子通道的一者相關聯。因而,每一成對的通道控制模組200係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的通道。請參閱在前所討論的實例,一子通道包含引出信號,而第二子通道包含引入信號,或反之亦然。
各通道控制模組200係經由通道匯流排204而被連接到至少一記憶體裝置202。請注意的是,通道匯流排204的聚集形成第4圖中所示之匯流排120。同樣地,所有記憶體裝置202係包含於第4圖中所示的記憶體104之內。在其中一對通道控制模組200形成用於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的一通道之實施例中,連接至該對通道控制模組200的該等記憶體裝置202係進一步以例如,如第3B圖中所示之點對點串聯組態予以彼此互相連接。
此外,該記憶體介面區塊112包含對應各通道控制模組的模式選擇器206。各模式選擇器206包含使第一模式選擇埠210偏壓至VDD或VSS的第一選擇器208,及使第二模式選擇埠214偏壓至VDD或VSS的第二選擇器212。VDD或VSS電壓係顯示為以第5圖之垂直方向延伸於記憶體介面區塊112內的軌道。因而,不同的通道控制模組200可被設定以操作於不同的模式中。埠210及214可透過任何合適的裝置而被偏壓至VDD或VSS。
依據本實施例,各通道控制模組200包含一組埠,其 中該等埠的至少一者包含緩衝器電路,其係可組構以回應第一及第二模式選擇信號而作用於三個不同模式的至少一者中。在第一模式的實例中,若記憶體裝置202係ONFi類型快閃記憶體裝置時,則記憶體裝置202及其通道控制模組的互連組態將如第3A圖中所示地出現。在第二模式的實例中,若記憶體裝置202係HLNAND類型快閃記憶體裝置時,則記憶體裝置202及其通道控制模組的互連組態將如第3B圖的上半部中所示地出現,其包含記憶體裝置62及64,以及引出信號CKO/CKO#、CSO、DSO、及Q[0:7]。在第三模式的實例中,若記憶體裝置202係HLNAND類型快閃記憶體裝置時,則記憶體裝置202及其通道控制模組的互連組態將如第3B圖的下半部中所示地出現,其包含記憶體裝置66及68,以及引入信號CKI/CKI#、CSI、DSI、D[0:7]、及STI。在本實施例中,可將ONFi類型快閃記憶體裝置及HLNAND類型快閃記憶體裝置二者連接至通道控制模組200。
第6圖係依據一實施例之具有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之多點匯流排架構記憶體系統的方塊圖。更特別地,第6圖顯示以多點架構予以組構之第4圖之固態儲存裝置的實例組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的記憶體介面區塊220包含複數個通道控制模組222-1至222-N,各用以控制個別的通道224-1至224-N(其亦稱作ONFi CH-1至ONFi CH-N)。請注意的是,“N”係整數,用以表示最後單元之元件所參照的基數。該等通道係提供至非揮發性記憶體226。與 各通道電性通訊者係記憶體裝置228-1,228-2,及228-N,其中各記憶體裝置可係單一封裝記憶體裝置。該等記憶體裝置的各者包含若干ONFi非揮發性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30,其中僅一者被加註解於第6圖中。各ONFi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30係與其相關聯的通道雙向地通訊,用以接收來自通道控制模組之資訊,或用以提供資訊至通道控制模組。記憶體裝置的記憶體晶片230係與通道並聯連接。
記憶體介面區塊220的該等通道控制模組222-1至222-N之各者係專用於非揮發性記憶體226之個別的通道ONFi CH-1至ONFi CH-N,用於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226,且特別地,個別的記憶體裝置228-1至228-N之目的。例如,通常係韌體及/或軟體的快閃轉換層(FTL)根據來自主裝置之請求,而控制對應通道ONFi CH-1至ONFi CH-N之通道控制模組222-1至222-N的操作,以便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226而激活或去激活所連接至通道ONFi CH-1至ONFi CH-N的各種ONFi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30。記憶體晶片的激活包含起始所選擇的記憶體晶片中之各種類型的記憶體操作。
為了要在用於HDD替代物之諸如以SATA或PCIe為主的固態驅動器(SSD)之固態儲存系統中所實施的許多非揮發性快閃記憶體裝置上增加儲存容量及增進信號完整性,可使用備用類型的快閃記憶體。備用類型的快閃記憶體之一實例係前文所敘述之HLNAND快閃記憶體。 HLNAND快閃記憶體係使用點對點串聯連接技術,典型地,與記憶體控制器以環狀形態予以配置之先進及高的性能之同步非揮發性快閃記憶體裝置,例如,如第3B圖中所示。
第7圖係依據本實施例之串聯點對點架構記憶體系統的方塊圖,該串聯點對點架構記憶體系統具有與第6圖之記憶體系統相同的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更特別地,第7圖顯示使用HLNAND快閃記憶體而以串聯點對點架構予以組構之第4圖之固態儲存裝置100的實例組態。記憶體介面區塊220具有相同的通道控制模組222-1至222-N。在第7圖的實施例中,對於第6圖實施例之差異在於,非揮發性記憶體250係由HL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所構成。如第7圖中所示,非揮發性記憶體250包含HL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252-1至252-N/2,其各可包含由複數個HLNAND記憶體晶片254(僅其一者被加註解)所構成的封裝裝置。在本實施例中,具有與通道控制模組222之一半一樣多的HL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252。例如,諸如記憶體裝置252-1之記憶體裝置的所有HLNAND記憶體晶片254係經由單向點對點連接而彼此互相串聯連接。該等點對點連接係在一實例中藉由使裝置的輸出插腳連接至下一裝置的輸入插腳而予以形成,且可採取單向匯流排之形式。因而,亦可將此串聯互連稱為菊鏈串接,或與諸如通道控制模組222-1之主裝置的環狀形態之組態。
從而,對於第6圖之實施例的另一差異在於,通道控 制模組222-1至222-N係各自連接至個別的HLNAND通道256-1至256-N(亦稱為HL CH-1至HL CH-N/2)。該等HLNAND通道的各者包含引入子通道258-1及引出子通道260-1。引入子通道258-1係用以自通道控制模組222-1的輸出端子提供資料及控制資訊至記憶體裝置252-1的串聯連接之記憶體晶片的第一HLNAND記憶體晶片254之連接的組。引出子通道260-1係用以自記憶體裝置252-1的串聯連接之記憶體晶片的最後HLNAND記憶體晶片254提供資料及控制資訊至通道控制模組222-2的輸入端子之連接的組。因而,透過其中各對通道控制模組222係專用於HLAND快閃記憶體裝置252之一通道的總計N個通道控制模組,目前所示之組態適應直至N/2個HLAND快閃記憶體裝置252及N/2個HLNAND通道256。
因此,在此系統中之通道控制模組222-1至222-N僅需與記憶體裝置之第一HLNAND記憶體晶片或最後HLNAND記憶體晶片介面。因而,並不具有由於在使用多點連接之系統中的晶片間之實體距離差異所導致的時脈偏斜及資料偏斜問題。再者,由於在記憶體晶片與對應通道控制模組間之點對點連接的使用,所以並不需要多點匯流排架構中所典型使用的匯流排終止。因而,相較於使用多點匯流排架構之快閃記憶體系統,可實現更低的功率消耗。
因為具有與各記憶體裝置之該等記憶體晶片相關聯的一對通道控制模組,所以FTL可根據來自諸如第1圖中 之主裝置14的主裝置之請求,而控制各對通道控制模組222-1至222-N的操作,以便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250而激活或去激活對應於通道HL CH-1至HL CH-N/2的各種HL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54。記憶體晶片的激活包含起始所選擇的記憶體晶片中之各種類型的記憶體操作。
第6及7圖之在前所示的實施例描繪依據本發明之使用相同的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之記憶體系統。使用於非揮發性記憶體226及250之ONFi及HLNAND記憶體類型僅係可使用本發明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的兩不同類型之記憶體的實例。該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的不同實施例可被組構以與具有不同輸入/輸出介面的目前已知之記憶體及未來之記憶體的組合介面。
第8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6圖的實例多點匯流排架構記憶體系統之互連細節的示意圖。第8圖顯示諸如通道控制模組222-1之第6圖的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220之一通道控制模組與諸如第6圖的記憶體裝置228-1之記憶體裝置之間的互連。在第8圖中,多插腳輸出通道控制模組300係連接至複數個記憶體裝置302及304至306。該等記憶體裝置302及304至306的各者可被形成為半導體晶片,其均係嵌入於單一封裝的半導體裝置中。備用地,各記憶體裝置可係被嵌入於其自己的封裝中之單一半導體晶片。由通道控制模組300所提供及所接收的信號係與用於第3A圖之記憶體控制器40所顯示的該等者相同。同樣地,由記憶體裝置302及304至306之各者所提 供及所接收的信號係與用於記憶體裝置42及44至46所顯示的該等者相同。在本實例中,記憶體裝置302及304至306係ONFi記憶體裝置。
在第8圖中,通道控制模組300包含兩個額外的模式選擇埠(標記為SEL0及SEL1),其可被各自選擇性地偏壓至VDD或VSS,用以設定其操作模式。在此所示的實例中,SEL0及SEL1係連接至VSS以設定第一模式之操作,其中通道控制模組埠係組構以隨著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而操作。例如,SEL0及SEL1的偏壓可藉由第5圖之第一及第二模式選擇器206及208而予以提供。因而,通道控制模組300目前可與記憶體裝置302及304至306相容。在本實例中,SEL0及SEL1係偏壓至VSS,用以設定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之操作;惟,可使用SEL0及SEL1之任何預定的偏壓組合。
第9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7圖的實例串聯點對點架構記憶體系統之互連細節的示意圖。第9圖顯示諸如通道控制模組222-1及222-2之第7圖的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200之一對通道控制模組與諸如第7圖的記憶體裝置252-1之記憶體裝置之間的互連。在第8圖中,第一多功能通道控制模組350係連接至第一記憶體裝置352,其依序地連接至第二記憶體裝置354。第二記憶體裝置354、第三記憶體裝置356、及第四記憶體裝置358係彼此互相串聯地連接,且第四記憶體裝置358的輸出係連接至第二多功能通道控制模組360。該等記憶體裝置352, 354,356,及358的各者可被形成為半導體晶片,其均係嵌入於單一封裝的半導體裝置中。備用地,各記憶體裝置可係被嵌入於其自己的封裝中之單一半導體晶片。備用地,各記憶體裝置可係包含至少兩個半導體晶片的多晶片封裝,該至少兩個半導體晶片係以與如第9圖之該等記憶體裝置的兩者之間所示者相同的組態彼此互相地串聯連接。
由第一多功能通道控制模組350所提供之CKO/CKO#、CSO、DSO、Q[0:7]、及STO信號係與由第3B圖之記憶體控制器60所提供之該等者相同。由第二多插腳輸出通道控制模組360所接收之CKI/CKI#、CSI、DSI、D[0:7]、及STI信號係與由第3B圖之記憶體控制器60所接收之該等者相同。因而,由記憶體裝置352,354,356,及358之各者所接收及所提供的信號係與用於記憶體裝置62,64,66,及68所示之該等者相同。在本實例中,記憶體裝置352,354,356,及358係HLNAND記憶體裝置。
在第9圖中,第一通道控制模組350具有分別連接至VDD及VSS之其SEL0及SEL1埠,用以設定第二模式的操作,其中通道控制模組埠係組構以隨著HLNAND出記憶體介面協議而操作。第二通道控制模組360具有分別連接至VDD及VDD之其SEL0及SEL1埠,用以設定第三模式的操作,其中通道控制模組埠係組構以隨著HLNAND引入記憶體介面協議而操作。在此實施例中, SEL0埠可被使用以選擇ONFi或HLNAND操作模式。SEL1埠係當設定SEL0埠以選擇ONFi操作模式時,被忽視。另一方面,當設定及SEL0埠以選擇HLNAND操作模式時,SEL1埠係使用以選擇HLNAND操作模式的子模式。因而,通道控制模組350及360目前可與記憶體裝置352,354,356,及358相容。除了第9圖之實例中所示的該等者外之用於SEL0及SEL1的不同之電壓偏壓組合可使用以設定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之子模式的操作。
第10圖係第5圖中所示之通道控制模組200的一者之方塊圖。在此特殊的實施例中,通道控制模組200係可組構而與兩記憶體介面協議的其中一者一起操作。用於實例描繪之目的,將被使用之兩記憶體介面協議ONFi及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
在此所示之實施例,通道控制模組200包含ECC編碼器400、ECC解碼器402、命令處理器404、位址處理器406、通道控制邏輯408、資料擾碼器410、資料解擾碼器412、加密處理器414、EDC處理器416、及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包含用以電性耦接至記憶體裝置(未顯示)之一組埠。若干上述組件之功能係進一步參照第4圖的方塊圖而予以敘述。
通常,透過通道控制模組200而被編程至記憶體裝置內的資料具有附加至其,且與主資料一起被儲存於記憶體裝置的記憶體胞格陣列中之誤差偵測或誤差校正碼。
通道控制模組200使用ECC編碼器400以供此功能之用。當該資料係自記憶體裝置而被讀取至第4圖的RAM 110時,ECC解碼器402自該資料再產生ECC碼,且將其與當被編程至記憶體裝置之內時所附加至該資料的ECC碼比較。若資料係與所寫入之資料一致時,則ECC電路指示並無資料誤差存在。若在所讀取的資料中偵測出某一差異,且該差異係小到足以在ECC要校正的能力之內時,則所讀取之資料(典型地包含於RAM 110中)係藉由例如,由處理器108所控制之ECC校正引擎116而予以“校正”或修正,以恢復其至原始值。若資料誤差超出ECC校正能力時,則“未校正的”讀取誤差發生。典型地,未校正的讀取誤差將在當被讀取時產生將被送回至主介面的誤差狀態。
當主裝置透過主介面區塊106而傳送請求至處理器108時,回應處理器108自主介面區塊106所讀取的命令及根據該命令,處理器108建立資料路徑於通道控制模組200中,且儲存該命令於通道控制模組之命令處理器404的命令暫存器中。
處理器108亦轉換來自主介面區塊106的位址成為內部NAND位址,且儲存其於通道控制模組的位址處理器406中。若邏輯至實體之位址轉換係將被執行時,處理器108可使用映像表以產生校正實體位址。處理器108亦可執行下文所述之一或多個額外的功能。然後,處理器108建立自RAM 110至通道控制模組200之資料轉移。請注 意的是,記憶體介面區塊112可包含多重通道控制模組,如第5圖中所示。
通道控制模組200自位址處理器406取得值,且依據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格式或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格式而使其格式化。儲存於RAM 110中之資料係傳送至用於加密的加密處理器414,且然後,透過資料擾碼器410而予以傳送。資料擾碼器410擾碼該資料,且輸出所擾碼之資料至ECC編碼器400,而產生將與該資料一起被儲存的ECC同位位元。然後,資料及ECC同位位元係透過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埠而以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格式或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格式,與頁程式或寫入命令一起被轉移至記憶體裝置,以供儲存之用。
通道控制模組200進一步包含EDC處理器416,其包括EDC編碼器及EDC解碼器。EDC處理器416執行用於HLNAND或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的誤差偵測編碼演算。通常,通道控制邏輯408係負責用以定路線來自一功能區塊之處理的資訊及資料至另一者,以及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及匯流排。
概括地說,通道控制模組200之上述功能區塊執行資料處理操作於將被寫入至記憶體裝置的資料上,及自記憶體裝置所讀取的資料上,而與將被使用的記憶體介面協議無關。請注意的是,例如,通道控制邏輯408亦可決定何時要透過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而驅動諸如控制信號CLE、ALE、CSO、及DSO之控制信號,以致使它們的起 作用將與特定的記憶體操作及與合適的順序協調。因而,通道控制邏輯408係組構以執行特定於HLNAND及ONFi二者之演算。
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係負責用以捕捉接收於單一組之埠的資料及其他資訊,且在該等操作模式之任何模式中,轉換可對應兩記憶體介面協議格式之任一者的資料及接收之資訊,成為固有的記憶體控制器格式。反過來說,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係負責用以在該等操作模式的任一者中,提供可對應該兩記憶體介面協議格式之任一者的命令、位址及寫入資料。因為僅單一組之埠係可用的,所以至少一埠可被指定以三個不同功能的任一者。
第11圖係具有用於各埠的多重功能指定之第10圖的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之方塊圖。依據本實施例,相似類型的信號被盡可能地映像至相同的埠。信號的類型包含控制、狀態、資料、及時脈信號。各類型之信號具有連接至接墊之對應類型的緩衝器電路。在第11圖的實施例中,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具有被組構用於操作之三模式的埠緩衝器電路。例如,一模式係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第二模式係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引出模式,以及第三模式係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引入模式。
第11圖之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實施例包含用於各接墊的埠緩衝器電路,其中接墊係半導體基板之金屬化區域,用於對打線的一端之電性連接。打線的另一端係 連接至包囊該半導體基板之封裝的實體插腳。該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實施例包含由參考數字500,502,504,及506所指示之多重的埠緩衝器電路。埠緩衝器電路500係輸入緩衝器電路,在本實施例中,其係多位元模式選擇器電路。更特別地,埠緩衝器電路500包含兩個接墊,一對應於SEL0,以及另一者對應至SEL1。SEL0及SEL1係在第8及9圖中顯示為相同的模式選擇埠。如第11圖之表中所示,SEL0及SEL1對VDD(邏輯1)或VSS(邏輯0)的連接選擇其他之埠緩衝器電路502,504,506及508將被組構為該三個操作模式之何者。請注意的是,若干埠緩衝器電路可被組構以操作於直至三個的不同模式中,其他的埠緩衝器電路可被組構以操作於直至兩個的不同模式中,且其他的埠緩衝器電路可僅操作於一模式中。
埠緩衝器電路502及508係雙向埠緩衝器電路,意指的是,它們包含驅動器及接收器電路,用以分別地輸出信號及接收信號。埠緩衝器電路502及508可操作於該三個模式的任一者中。埠緩衝器電路502及508之間的差異在於,埠緩衝器電路502係組構以雙向地操作於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中,以及埠緩衝器電路508係組構以單向地操作於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中。埠緩衝器電路504係單向埠緩衝器電路,且特別地,僅包含用以輸出信號之驅動器電路。該等埠緩衝器電路504可操作於兩模式的任一者中。埠緩衝器電路506亦係包含僅一驅動器電路 的單向埠緩衝器電路,但僅操作於一模式中。
在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之右側上係用於各個埠緩衝器電路之信號指定所列表的表。最左邊的行列表出用於各個埠緩衝器電路之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信號。中間的行列表出用於相同的埠緩衝器電路之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引入信號。最右邊的行列表出用於相同的埠緩衝器電路之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引出信號。本實例描繪用於該等埠緩衝器電路之一可能的多功能插腳輸出映像。如第11圖之表中所示,諸如CKI、CKO、及DQS的時脈信號係映像至相同的埠緩衝器電路502,以及諸如CLE、CSI、及CSO的控制信號係映像至相同的埠緩衝器電路502。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之其他的引入及引出控制信號及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的控制信號係映像至相同的埠緩衝器電路502。
請注意的是,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使用8個雙向埠緩衝器電路,用以提供及接收資料信號DQ[0]至DQ[7],而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則需要用以接收輸入資料D[0]至D[7]之8個埠及用以驅動輸出資料Q[0]至Q[7]之8個埠。在本實施例中,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之相同邏輯的引入及引出資料信號係映像至相同的埠緩衝器電路502,做為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的雙向資料信號。
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之若干埠具有僅映像至它們的兩個信號。如第11圖中所示,WP#及RST#輸出信號係映像至埠緩衝器電路504。在另一實例中,ONFi記憶 體介面協議需要各自的晶片致能信號CE[0]至CE[7],用以致能通道之個別的ONFi記憶體裝置。在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中,則僅需單一共同的CE信號以同時致能所有的記憶體裝置。因而,一輸出埠僅具有被映像至其之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的一晶片致能信號(CE#)及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的晶片致能信號(CE#)。為了要使第11圖簡明,僅顯示複數個ONFi晶片致能信號之一者。第11圖之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係打算要描繪多重信號可被如何指定至相同的埠之實例,且因此,並未顯示出用於ONFi及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之所有的埠及信號。
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之若干埠可僅具有一信號指定。在第11圖中之實例包含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之RE、RE#、及R/B#信號,其係映像至埠緩衝器電路506。在備用的實施例中,可具有被指定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的一信號之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的埠。在進一步之備用的實施例中,可僅具有被映像至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的一埠之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的引入及引出信號。
埠緩衝器電路500,502,504,及506的實施例係分別顯示於第12,13,14,及15圖的電路示意圖中。
第12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於第11圖中之模式選擇電路500的電路示意圖。例如,將於稍後進一步詳細顯示地,其他的埠緩衝器電路係組構以根據模式選擇電路500被如何設定,而操作於直至三個不同模式的其中一 者中。
在第12圖的實施例中,接墊600及602各包含金屬化區域於半導體晶片或基板的表面上,其可做成對諸如金線接合之連接。在本實例中,接墊600係電性連接至電源供應器VDD或接地VSS的其中一者,且對應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之SEL0輸入。例如,諸如輸入緩衝器電路之輸入接收器電路604偵測接墊600的VDD或VSS連接,而驅動內部選擇信號SEL0至內部高或低邏輯位準。接墊602係電性連接至電源供應器VDD或接地VSS的其中一者,且對應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之SEL1輸入。例如,諸如輸入緩衝器電路之輸入接收器電路606偵測接墊602的VDD棫VSS連接,而驅動內部選擇信號SEL1至內部高或低邏輯位準。
在本實例中,SEL1係高階模式選擇位元,其選擇該兩記憶體介面協議的其中一者以供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的埠緩衝器電路之用。特別地,當SEL1係邏輯低位準(0)時,則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102係設定以隨著諸如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之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操作。當SEL1係邏輯高位準(1)時,則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102係設定以隨著諸如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之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操作。因而,SEL0係使用以選擇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之子模式的低階模式選擇位元。特別地,當SEL0係在邏輯高位準時,則選擇HLNAND引入子模式。否則,當SEL0係在邏輯低位準時,選擇HLNAND引出子 模式。SEL0係當SEL1在邏輯低位準時,被忽視。因此,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102之其他的埠緩衝器電路之各者係組構以接收或提供所映像至其之直至三個信號的其中一者。
第13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於第11圖中之雙向埠緩衝器電路502的電路示意圖。本實例顯示所映像至埠緩衝器電路502之信號DQS、CKI、及CKO。接墊610可電性耦接至ONFi記憶體裝置的DQS插腳,或HLNAND相容記憶體裝置的CKI插腳或HLNAND相容記憶體裝置的CKO插腳。該緩衝器電路包含接收路徑及輸出路徑。接收路徑包含諸如輸入緩衝器之接收器612,諸如解多工器614之選擇器,以及被組構用以接收來自諸如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之一記憶體介面協議的信號之第一邏輯區塊616,及被組構用以接收來自諸如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之另一記憶體介面協議的信號之第二邏輯區塊618。
第一邏輯區塊616係特定地組構以經由解多工器614接收來自接墊610的CKI信號,且可被組構以依據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之需求處理該信號,並提供任何所需之信號至通道控制模組200的特定電路區塊。尤其,HLNAND邏輯區塊616提供緩衝的時脈信號至通道控制模組,且可包含延遲閂鎖迴圈(DLL)或相位閂鎖迴圈(PLL)。第二邏輯區塊618接收來自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的DQS_in,且依據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之需求而 處理該信號,用以提供輸入資料同步,以及提供任何所需之信號至通道控制模組200的特定電路區塊。
由顯示為解多工器614之選擇器所接收之信號係稱為“in”,其可對應接墊610處之接收的DQS或CKI信號。解多工器614係由選擇信號SEL1所控制,用以傳遞信號“in”至標記為“0”及“1”之兩輸出的其中一者。在本實例中,“in”係當SEL1係在對應選擇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之邏輯位準時,被傳遞至“1”輸出。相反地,“in”係當SEL1係在對應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之邏輯位準時,被傳遞至“0”輸出。
在第13圖的實例中,SEL1係在低邏輯位準處以供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之用,以及在高邏輯位準處以供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之用。在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中,解多工器614提供時脈信號CLK_in至邏輯區塊616,而在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中,解多工器616提供資料時脈信號DQS_in至第二邏輯區塊618。
輸出路徑包含第一邏輯區塊616,第二邏輯區塊618,選擇器(顯示為多工器620),及輸出驅動器622。第一邏輯區塊616提供用於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的輸出時脈CLK_out。第二邏輯區塊618提供輸出資料時脈信號DQS_out。第二邏輯區塊618接收來自諸如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之通道控制模組200之其他電路的信號,而產生輸出資料時脈信號DQS_out。同樣地,第一邏輯區 塊616接收來自通道控制模組200之其他電路的信號,而產生輸出時脈CLK_out。該等時脈二者係使用於資料同步,以供它們各自的記憶體介面協議之用。
DQS_out及CLK_out二者係提供至由SEL1所控制的多工器620,用以傳遞DQS_out及CLK_out至輸出驅動器622,做為信號“out”。因此,輸出驅動器622根據SEL1的狀態,而以信號DQS_out或CLK_out驅動接墊610。在本實例中,在高邏輯位準之SEL1控制多工器620以傳遞CLK_out,而在低邏輯位準之SEL1控制多工器620以傳遞DQS_out。請注意的是,輸出驅動器622係藉由邏輯閘624所提供之選擇信號en而被致能或使失能。在本實例中,邏輯閘624係NAND閘,其接收SEL0及SEL1。因此,根據第11圖中所示之SEL1及SEL0編碼的組態。輸出驅動器係當SEL1及SEL0二者均在邏輯“1”位準處時,被關閉。如第11圖中所示,在邏輯“1”之SEL1及SEL0組構埠緩衝器電路,以在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引入子模式中操作。在此模式中,並不需要輸出驅動器622,且因此,使其失能或關閉。因而,埠緩衝器電路502係組構做為用以接收CLK_out之輸入埠。
當SEL1=0且SEL0=0時,埠緩衝器電路502係組構做為用以提供DQS_out及接收DQS_in之完全雙向的輸入及輸出埠。當SEL1=1且SEL0=0時,埠緩衝器電路502係組構做為用以提供CLK_out之輸出埠。在此模式之操作中,可將第一邏輯區塊616組構為回應SEL0模式選擇 位元,而忽視解多工器614所接收之CLK_in信號。選用地,第一邏輯區塊616可由SEL1之一邏輯狀態所致能,而第二邏輯區塊618係藉由SEL1的相同邏輯狀態以使失能。因此,第一邏輯區塊616可藉由SEL1之另一邏輯狀態以使失能,而第二邏輯區塊618係由SEL1的相同邏輯狀態所致能。此技術允許未被使用之邏輯區塊斷電,而藉以保存電力。
在第13圖之實施例中,埠緩衝器電路502係組構用於雙向的DQS信號,或單向的CKI及CKO信號。然而,相似的埠緩衝器電路可被使用於第11圖中所標記為502的其他的埠緩衝器電路,其中它們之間的主要差異係特定類型的邏輯區塊616及618,該等邏輯區塊將被特定地組構以供處理所映像至它們的該等特定信號之用。
第14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於第11圖中之雙向埠緩衝器電路508的電路示意圖。埠緩衝器電路508係與第13圖之埠緩衝器502相似,除了在接收路徑中並無對應解多工器614的解多工器之外。因為第14圖中所示的組件係與第13圖之該等者相似,所以現將縮簡埠緩衝器電路508之該等組件的討論。本實例假定的是,信號CLE、CSI、及CSO係映像至埠緩衝器電路508。接墊650可被電性耦接至ONFi記憶體裝置的CLE插腳,或HLNAND相容記憶體裝置的CSI插腳或HLNAND相容記憶體裝置的CSO插腳。接收路徑包含諸如輸入緩衝器之接收器652,以及被組構以接收HLNAND記憶體介面協 議的CSI信號之第一邏輯區塊656。輸出路徑包含:第一邏輯區塊656,用以提供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的CSO信號;第二邏輯區塊658,用以提供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的CLE信號;選擇器,顯示為多工器660;以及輸出驅動器662。回應SEL1的狀態,多工器660傳遞CLE或CSO至輸出驅動器662。當SEL0及SEL1二者係在“1”邏輯位準而組構埠緩衝器電路508於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引入子模式之中時,則邏輯閘664接收SEL0及SEL1而使輸出驅動器662失能。與第13圖之實施例相似地,第一及第二邏輯區塊656及658可回應SEL1而被致能或使失能。
第15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於第11圖中之輸出埠緩衝器電路504的電路示意圖。輸出埠緩衝器電路504包含:第一邏輯區塊680,被組構以處理對應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之信號;第二邏輯區塊682,被組構以處理對應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之信號;選擇器,諸如多工器684;輸出驅動器686;以及接墊688。在所顯示的本實例中,第一邏輯區塊680係ONFi邏輯區塊,以及第二邏輯區塊682係HLNAND邏輯區塊。ONFi邏輯區塊680接收來自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之資訊,用以回應通道控制模組200的其他電路區塊而提供讀取致能信號RE_out,其係藉由多工器684的“0”輸入而予以接收。更特別地,ONFi邏輯區塊680係組構以依據協議之需求而處理所接收的信號,用以產生WP_out信號。回應所接 收自多功能記憶體介面模組418之資訊,HLNAND記憶體區塊682提供重設信號RST_out,其係藉由多工器684的“1”輸入而予以接收。更特別地,HLNAND邏輯區塊682係組構以依據協議之需求而處理所接收的信號,用以產生RST_out。
多工器684回應選擇信號SEL1而傳遞WP_out及RST_out的其中一者做為信號“out”。在本實例中,於高邏輯位準處的SEL1對應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而藉以傳遞RST_out至輸出驅動器686。另一方面,在低邏輯位準處的SEL1對應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而藉以傳遞WP_out至輸出驅動器686。如用於其他實施例所在前討論地,第一及第二邏輯區塊680及682可藉由SEL1而予以致能或使失能。然後,輸出驅動器686放大並驅動其所接收之信號至接墊688上。請注意的是,信號WP#及RST#二者係用於ONFi及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的輸出信號。因此,第15圖之實施例係顯示埠緩衝器電路被如何組構以提供兩個不同的輸出信號之實例。
第16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於第11圖中之單向埠緩衝器電路506之電路示意圖。單向埠緩衝器電路506包含輸出路徑,其係由邏輯區塊690以及用以放大及驅動信號至接墊694上的輸出驅動器692所組成。在本實例中,埠緩衝器電路506僅係使用於一模式中,亦即,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模式中,用以提供讀取致能信號RE#。選用地,邏輯區塊690可回應SEL1而被致能或使 失能。因為邏輯區塊690不被使用於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子模式的任一者中,所以可使邏輯區塊690回應SEL1而失能。
在前所示之第11圖的實施例,以及第12至16圖的埠緩衝器電路實施例顯示用於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實施例之一可能的插腳輸出映像配置之實例。若信號所映像至的埠係組構以接收或提供所映像之信號的話,則其他的插腳輸出映像係可能的。在前所示之埠緩衝器電路實施例可使用以映像輸入的、輸出的、及雙向的信號之組合至單一的埠。無論如何,在埠緩衝器電路所接收之信號係由通道控制模組200所接收及處理,且經由匯流排118而被傳遞至記憶體控制器102的其他電路區塊。最後,資料係經由主介面106而被提供至主裝置。同樣地,在主介面106所接收之任何資料及命令係經由匯流排118而由記憶體控制器的電路區塊所處理,且最後,被提供至記憶體介面112之目標的通道控制模組,而執行必要的協議適應以供發信號至記憶體裝置之用。
在前所示之實施例描繪兩個記憶體介面協議之直至三個的信號可被如何映像至記憶體控制器之單一的埠。此允許記憶體控制器之撓性應用。在備用的實施例中,可將各埠緩衝器電路組構以接收超過三個之不同類型的信號。已瞭解第12至16圖的埠緩衝器電路實施例之熟習本項技藝的人士將理解出如何縮放該等電路以使超過三個之映像的信號適應各埠。
雙模式插腳輸出記憶體控制器實施例可被使用於諸如包含SSD驅動器及其他攜帶式記憶體儲存裝置之固態記憶體系統的任何記憶體系統中。進一步地,雙模式插腳輸出記憶體控制器實施例可與使用非揮發性記憶體之系統集成於例如,諸如包含行動電話、膝上型個人電腦、及平板電腦的攜帶式電子裝置中。
在上述之該等實施例中,裝置元件及電路係為簡明之緣故而如圖式中所示地彼此互相連接。在本發明的實際應用中,元件、電路、等等可彼此互相直接地連接。同樣地,元件、電路、等等可透過用於裝置及設備之操作所必要的其他元件、電路、等等,而彼此互相間接地連接。因此,在真實的組態中,該等電路元件及電路係彼此互相直接地或間接地耦接或連接。
在前面的說明中,為解說之目的,若干細節係敘述以便提供該等實施例的澈底瞭解。然而,熟習於本項技藝之人士將理解的是,該等特定細節並非必要的。在其他情況中,熟知之電性結構及電路係以方塊圖顯示,以免使瞭解混淆。
上述之實施例係僅打算成為實例。改變、修正、及變化可由熟習於本項技藝之該等人士實現於特殊的實施例,而不會背離藉由附錄於本文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完全界定的範疇。
100‧‧‧固態儲存裝置
102‧‧‧多功能插腳輸出記憶體控制器
104‧‧‧記憶體
106‧‧‧主介面區塊(HIB)
108‧‧‧中央處理器單元
110‧‧‧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112‧‧‧記憶體介面區塊(MIB)
114‧‧‧僅讀記憶體(ROM)
116‧‧‧誤差校正碼(ECC)引擎
118,120‧‧‧匯流排

Claims (20)

  1. 一種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包含:通道控制模組,各具有至少一記憶體介面埠,該至少一記憶體介面埠包含電路,該電路係可組構以緩衝第一信號、第二信號或第三信號,該第一信號係可相容用以在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該第二信號係可相容用以在與該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不同的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該第三信號係可相容用以在該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以及主介面,具有主介面埠,用以在主裝置與該記憶體介面之間通訊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其中該等通道控制模組的各者包含第一模式選擇埠,係可選擇性地連接至第一電壓或第二電壓,及第二模式選擇埠,係可選擇性地連接至該第一電壓或該第二電壓,而與該第一模式選擇埠無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其中所有該等通道控制模組之該至少一記憶體介面埠係組構以緩衝該第一信號,該第一信號係可相容用以在該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其中該第一模式選擇埠及該第二模式選擇埠係連接至該第一電壓及該第二電壓之第一預先界定的組合,用以組構所有 該等通道控制模組而緩衝該第一信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其中第一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緩衝該第二信號,用以在該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以及第二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緩衝該第三信號,用以在第二記憶體協議中通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其中該第一通道控制模組的該第一模式選擇埠及該第二模式選擇埠係連接至該第一電壓及該第二電壓之第二預先界定的組合,該第二預先界定的組合係與該第一預先界定的組合不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其中該第二通道控制模組的該第一模式選擇埠及該第二模式選擇埠係連接至該第一電壓及該第二電壓之第三預先界定的組合,該第三預先界定的組合係與該第一預先界定的組合及該第二預先界定的組合不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其中第一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緩衝該第二信號,用以在該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以及第二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緩衝該第三信號,用以在該第二記憶體協議中通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其中該第二信號係引出信號,以及該第三信號係引入信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其中該第一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僅緩衝引出信號,用以在該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以及該第二通道控制模 組係組構以僅緩衝引入信號,用以在該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通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其中該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係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多功能記憶體控制器,其中該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係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
  13. 一種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包含:記憶體控制器,包含各具有埠之通道控制模組,該等埠係可組構以緩衝對應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的第一信號、對應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的第二信號、及對應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的第三信號;以及記憶體裝置,係可操作於該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及該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之一者中,而與該等通道控制模組的其中一者通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其中該等通道控制模組的各者包含第一模式選擇埠,係可選擇性地連接至第一電壓或第二電壓,及第二模式選擇埠,係可選擇性地連接至該第一電壓或該第二電壓,而與該第一模式選擇埠無關。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其中在該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中,該記憶體裝置包含至少兩個記憶體晶片,該至少兩個記憶體晶片係並聯連接至通 道控制模組的該等埠。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其中該第一記憶體介面協議係ONFi記憶體介面協議。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其中該等第二信號係引出信號,以及該等第三信號係引入信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其中第一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緩衝該等引出信號,以及第二通道控制模組係組構以緩衝該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的該等引入信號。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其中在該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中,該記憶體裝置包含至少兩個記憶體晶片,該至少兩個記憶體晶片係以環狀拓樸之組態與該第一通道控制模組及該第二通道控制模組串聯連接。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其中該第二記憶體介面協議係HLNAND記憶體介面協議。
TW102139555A 2012-10-31 2013-10-31 具有多模式插腳輸出之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TW2014326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20652P 2012-10-31 2012-10-31
US13/836,113 US20140122777A1 (en) 2012-10-31 2013-03-15 Flash memory controller having multi mode pin-ou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2696A true TW201432696A (zh) 2014-08-16

Family

ID=5054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9555A TW201432696A (zh) 2012-10-31 2013-10-31 具有多模式插腳輸出之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22777A1 (zh)
JP (1) JP2015536496A (zh)
KR (1) KR20150079492A (zh)
TW (1) TW201432696A (zh)
WO (1) WO201406698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4429B (zh) * 2017-04-11 2018-09-01 來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於spi界面的多記憶體協作結構
TWI658363B (zh) * 2017-10-20 2019-05-01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儲存裝置以及其介面晶片
TWI660367B (zh) * 2017-06-15 2019-05-21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記憶體控制器
TWI680374B (zh) * 2017-10-20 2019-12-21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儲存裝置以及其介面晶片
TWI721565B (zh) * 2017-10-20 2021-03-11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儲存裝置以及其介面晶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22016006765B1 (pt) 2013-03-15 2022-02-01 Intel Corporation Aparelho acoplado ao módulo de memória, sistema de memória e método
KR20160028680A (ko) * 2014-09-04 2016-03-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저장 장치와 이의 작동 방법
US10152413B2 (en) 2015-06-08 2018-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nvolatile memory modul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10163508B2 (en) 2016-02-26 2018-12-25 Intel Corporation Supporting multiple memory types in a memory slot
KR102554416B1 (ko) 2016-08-16 2023-07-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모리 장치의 내부 상태 출력 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메모리 시스템
KR20180032728A (ko) 2016-09-22 2018-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장 장치, 저장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사용자 장치, 및 사용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EP3588316B1 (en) 2017-04-07 2021-06-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10606690B2 (en) * 2017-09-29 2020-03-31 Intel Corporation Memory controller error checking process using internal memory device codes
US11232047B2 (en) 2019-05-28 2022-01-25 Rambus Inc. Dedicated cache-related block transfer in a memory system
US20210157519A1 (en) * 2019-11-26 2021-05-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olid-state drive (ssd) with a storage controller employing differential two-wire serial buses to access flash memory
US11775378B2 (en) * 2019-12-16 2023-10-03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health status reporting
US20210181990A1 (en) * 2019-12-16 2021-06-17 Micron Technology, Inc. Interrupt signaling for a memory device
US11842080B2 (en) * 2021-04-27 2023-12-12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device health evaluation at a hos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9555A (en) * 1991-12-19 1995-11-21 Opti, Inc. Adaptive write-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wherein the cache system operates in a combination of write-back and write-through modes for a cache-based microprocessor system
US7373561B2 (en) * 2002-10-29 2008-05-13 Broadcom Corporation Integrated packet bit error rate tester for 10G SERDES
CN100349108C (zh) * 2005-11-21 2007-11-14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与非门快闪存储器的物理接口、接口方法和管理设备
US8140738B2 (en) * 2006-07-20 2012-03-20 Stmicroelectronics Pvt. Ltd. Flash memory interface device
US20090063786A1 (en) * 2007-08-29 2009-03-05 Hakjune Oh Daisy-chain memory configuration and usage
JP2010033659A (ja) * 2008-07-29 2010-02-12 Hitachi Ltd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半導体記憶装置
US8134852B2 (en) * 2008-10-14 2012-03-13 Mosaid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Bridge device architecture for connecting discrete memory devices to a system
US8332552B2 (en) * 2008-11-13 2012-12-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pporting multiple high bandwidth I/O controllers on a single chip
KR101006748B1 (ko) * 2009-01-29 2011-01-10 (주)인디링스 패드들의 동시 스위칭을 제어하는 고체 상태 디스크를 위한컨트롤러
US20100287329A1 (en) * 2009-05-06 2010-11-11 Apple Inc. Partial Page Operations for Non-Volatile Memory Systems
US8205038B2 (en) * 2009-10-14 2012-06-19 Giga-Byte Technology Co., Ltd. Flash memory accessing apparatus and accessing method thereof
US20110258366A1 (en) * 2010-04-19 2011-10-20 Mosaid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Status indication in a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memory devices
WO2013071399A1 (en) * 2011-11-14 2013-05-23 Mosaid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Package having stacked memory dies with serially connected buffer dies
US9053066B2 (en) * 2012-03-30 2015-06-09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NAND flash memory interface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4429B (zh) * 2017-04-11 2018-09-01 來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於spi界面的多記憶體協作結構
TWI660367B (zh) * 2017-06-15 2019-05-21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記憶體控制器
US10621117B2 (en) 2017-06-15 2020-04-14 Micron Technology, Inc. Controlling memory devices using a shared channel
US11704260B2 (en) 2017-06-15 2023-07-18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controller
TWI658363B (zh) * 2017-10-20 2019-05-01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儲存裝置以及其介面晶片
TWI680374B (zh) * 2017-10-20 2019-12-21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儲存裝置以及其介面晶片
US10762007B2 (en) 2017-10-20 2020-09-01 Silicon Motion, Inc. Storage device and interface chip thereof
US10795835B2 (en) 2017-10-20 2020-10-06 Silicon Motion, Inc. Storage device and interface chip thereof
TWI721565B (zh) * 2017-10-20 2021-03-11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儲存裝置以及其介面晶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22777A1 (en) 2014-05-01
KR20150079492A (ko) 2015-07-08
WO2014066987A1 (en) 2014-05-08
JP2015536496A (ja) 2015-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5488B (zh) 具有雙模式插腳輸出之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TW201432696A (zh) 具有多模式插腳輸出之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US10725956B2 (en) Memory device for a hierarchical memory architecture
US8595411B2 (en)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performing a sequence of commands
US20100115172A1 (en) Bridge device having a virtual page buffer
CN109661654B (zh) 存储器中的差错校验和纠正码的扩展应用
TW201032053A (en) A bridging device having a virtual page buffer
CA2740511A1 (en) A composite memory having a bridging device for connecting discrete memory devices to a system
WO2014153640A1 (en) Asynchronous bridge chip
US9460813B2 (en) Memory system
KR20170050935A (ko) 온 칩 ecc 회로를 포함하는 메모리 장치 및 시스템
JP2021111333A (ja) 不揮発性メモリの自動インクリメント書き込みカウント
US20140011300A1 (en) Control method of multi-chip package memory device
US20230112284A1 (en) Storage device and storage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1083196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arallel architecture for NVDIMM
US10706001B2 (en) Modular and scalable PCIe controller architecture
US20210089208A1 (en) Memory system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10373658B2 (en) Semiconductor modules
TW201621909A (zh) 指派半導體晶粒以致能高堆疊能力之技術
US20130322192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memory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