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9475A - 使用抗病毒藥治療末稍神經病變之疾病 - Google Patents

使用抗病毒藥治療末稍神經病變之疾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9475A
TW201429475A TW103102851A TW103102851A TW201429475A TW 201429475 A TW201429475 A TW 201429475A TW 103102851 A TW103102851 A TW 103102851A TW 103102851 A TW103102851 A TW 103102851A TW 201429475 A TW201429475 A TW 2014294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rpes simplex
simplex virus
patient
salt
hsv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2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Ly Hsiao
Original Assignee
Li-Ly Hsi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752,40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140213600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Li-Ly Hsiao filed Critical Li-Ly Hsiao
Publication of TW201429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9475A/zh
Priority to US14/606,03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9526729B2/en
Priority to US15/347,815 priority patent/US20170056408A1/en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禿頭(alopecia)疾病、膿疱瘡(impetigo)或凍瘡(chilblain)等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禿頭疾病、膿疱瘡或凍瘡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Description

使用抗病毒藥治療末稍神經病變之疾病
本發明係關於治療由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感染皮膚神經纖維(DNFs)及末稍神經(FNEs)之相關疾病。
單純疱疹病毒(HSV)分佈世界各處,人類是其惟一天然宿主。它有二種類型,即單純疱疹病毒第一型(HSV-1)和單純疱疹病毒第二型(HSV-2)。病毒是由親密個人接觸所傳播;如接種於口咽部、子宮頸或結膜等易被感染的黏膜表面,抑或經由皮膚小傷口而感染。
單純疱疹病毒最重要的生物特質,就是它能侵入神經系統且在其間複製,因此可引起致命性的併發症。它能在原發性感染所屬之神經節,建立並維持潛伏性感染。在口臉部單純疱疹感染,三叉神經節是最易受侵犯的。在生殖器單純疱疹感染,薦骨神經節(S2-S5)則是最易受影響的。而受到各類刺激如發燒、外傷、情緒壓力、陽光和月經等,即可引發潛伏性感染的復發。潛伏性感染、週期性復發和無症狀病毒散播,這些獨特生物特質使得單純疱疹病毒易於在絕大多數的人類社區間流行。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人體疾病治療方法,診斷病人是否為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然後給予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腫瘤(tumor)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病人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腫瘤(tumor)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腫瘤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腫瘤(tumor)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腫瘤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癌症(cancer)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病人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癌症(cancer)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癌症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癌症(cancer)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癌症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青春痘(acne)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病人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青春痘(acne)皮膚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青春痘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青春痘(acne)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青春痘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膿疱瘡(impetigo)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病人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膿疱瘡(impetigo)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膿疱瘡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膿疱瘡(impetigo)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膿疱瘡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壞疽性膿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病人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壞疽性膿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壞疽性膿皮病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壞疽性膿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壞疽性膿皮病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凍瘡(chilblain)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病人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凍瘡(chilblain)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凍瘡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凍瘡(chilblain)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凍瘡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糖尿病皮膚合併症(diabetic skin complications)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病人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糖尿病皮膚合併症(diabetic skin complications)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糖尿病皮膚合併症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糖尿病皮膚合併症(diabetic skin complications)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糖尿病皮膚合併症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禿頭(alopecia)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病人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禿頭(alopecia)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禿頭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禿頭(alopecia)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禿頭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人體疾病治療方法,診斷孕婦是否為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然後給予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腫瘤(tumor)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孕婦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腫瘤(tumor)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腫瘤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腫瘤(tumor)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腫瘤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癌症(cancer)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孕婦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癌症(cancer)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癌症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癌症(cancer)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癌症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青春痘(acne)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孕婦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青春痘(acne)皮膚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青春痘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青春痘(acne)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青春痘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膿疱瘡(impetigo)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孕婦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膿疱瘡(impetigo)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膿疱瘡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膿疱瘡(impetigo)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膿疱瘡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壞疽性膿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孕婦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壞疽性膿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壞疽性膿皮病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壞疽性膿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壞疽性膿皮病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凍瘡(chilblain)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孕婦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凍瘡(chilblain)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凍瘡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凍瘡(chilblain)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凍瘡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糖尿病皮膚合併症(diabetic skin complications)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孕婦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糖尿病皮膚合併症(diabetic skin complications)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糖尿病皮膚合併症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糖尿病皮膚合併症(diabetic skin complications)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糖尿病皮膚合併症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禿頭(alopecia)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孕婦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禿頭(alopecia)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禿頭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禿頭(alopecia)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禿頭之孕婦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上述內容毫無疑問是本發明之目的,然而發明之方法及、操作方式以及目的與優點,藉由參考下列之敘述及附圖,當可使在本技術領域之相關技術人員更加容易了解。
本發明為節省空間或更有效地說明,可省略顯而易見或不必要之細節。當相同的圖號出現在不同圖式中時,是指相同或類似東西或步驟。
本發明提供一種人體疾病治療方法,診斷病人是否為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然後給予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含有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
這些疾病大致分為皮膚病及非皮膚病,其中皮膚病包括青春痘(acne)、膿疱瘡(impetigo)、壞疽性膿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凍瘡(chilblain)、銀屑病(psoriasiform)、缺脂性皮膚炎(asteatotic dermatitis)、魚鱗病(ichthyosis)、慢性單純性苔蘚(lichen simplex chronicus)(神經性皮炎,癢疹)、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酒渣鼻(rosacea)、口週皮炎(perioral dermatitis)、表皮囊腫(epidermal cyst)、傷口潰瘍(wound ulcer)、盤狀紅斑狼瘡(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白癜風(vitiligo)、禿頭(alopecia)、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膚癌和糖尿病的皮膚並發症。而非皮膚病包括甲狀腺炎(thyroiditis)、哮喘(asthma)、過敏性鼻炎(rhinitis)、鼻竇炎(sinusitis)、結節病(sarcoidosis)、腎小球性腎炎(glomerulonephritis)、關節炎(arthritis)、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脊髓發育不良(myelodysplasia)、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脫髓鞘性疾病(demyelinating disease)、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貧血症(anemia)、血細胞減少症(cytopenia those among the diagnostic criteria)、老年癡呆症(dementia)、癌症(cancer)、腫瘤(tumor)、息肉(polyps)、肺癌(lung cancer)、腎臟癌(kidney cancer)、乳腺癌(breast cancer)、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腦腫瘤(brain tumor)、淋巴瘤(lymphoma)、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口腔癌(oral cancer)、骨癌(bone cancer)、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白血病(leukemia)、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
下列依序解說上述部分疾病之成因及症狀:
青春痘:此疾病係由毛囊堵塞所造成之結果。此疾病最早的變化是皮膚角化過度形成角質和微粉刺(microcomedo)的堵塞物,接著皮脂腺擴大、皮脂分泌增加及增加產生雄激素的腎上腺功能表雄酮(DHEA-S),此微粉刺可能放大,形成一個開放式粉刺(黑頭)或封閉粉刺(粟粒疹),其中粉刺是皮脂腺所分泌之皮脂,是一種自然產生的油脂及死皮細胞堵塞產生之結果。
膿疱瘡:膿疱瘡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細菌性皮膚感染,其中最常發生在學齡前兒童身上,其中最常發生之形式,稱為非疱性膿疱瘡,此症狀一開始在鼻子或嘴巴附近紅腫且在很短時間下會破裂,造成膿液或體液洩漏,並形成一個蜂蜜色結痂,在傷口的周圍會有紅色的標記,此傷口癒合後不會留下疤痕。通常感染膿疱瘡的病人是不痛的,但可能會癢。其中淋巴結也可能腫大,但是在患處發熱是較為罕見的情狀。此膿疱瘡若是觸碰或抓是非常容易的感染蔓延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壞疽性膿皮病:壞疽性膿皮病通常發生在腿部,是一種導致組織壞死,造成深潰瘍的皮膚疾病。當壞疽性膿皮病發生時,會導致皮膚上形成一慢性的傷口並發生潰瘍,此壞疽性膿皮病初期看起來像小蟲子咬傷或丘疹,接著會發展成較大傷口的潰瘍。雖然此壞疽性膿皮病之病因還不是很清楚,此疾病被認為免疫系統功能障礙所造成,特別是嗜中性粒細胞的不正常。壞疽性膿皮患者中至少有一半還患有其它疾病,影響他們的全身功能。例如潰瘍性結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凍瘡:凍瘡容易發生在皮膚暴露於寒冷且潮濕的環境之中造成皮膚組織損傷。皮膚在寒冷環境下暴露會損害皮膚上毛細血管床,進而導致皮膚紅腫、瘙癢、水疱及發炎,其中最容易感染此疾病的區域為耳朵、耳垂、鼻子、四肢、腳趾及手指。
銀屑病:銀屑病是通常發生在類風濕關節炎、克羅恩病、高血壓、牛皮癬、強直性脊柱炎等患者身上。銀屑病是一種皮膚徵狀,例如皮膚徵狀為某一特定區域發紅、發癢及形成片狀皮屑。另外銀屑病是不會傳染的。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此疾病係由患者心理因素所造成,例如心理壓力太大造成。
缺脂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炎的特點是皮膚發生變化時,皮膚變得異常乾燥、發癢及硬化。尤其是小腿往往是最容發生此疾病,雖然有時也會在腋下發生。缺脂性皮膚炎常發生老年人身上,二十多歲的年青人並不常見。缺脂性皮膚炎的病徵為皮膚發紅,且皮膚表面坑坑巴巴,觸摸如疙瘩般的刺激。
魚鱗病:所有類型魚鱗病的徵狀皆為皮膚乾燥、皮膚增厚、皮膚呈現鱗片狀或片狀。目前魚鱗病無法診斷一個確切病因。目前魚鱗病是根據患處的外觀及其它遺傳因素進行分類,類型進行分類,它們的外觀和其遺傳原因,其中同一遺傳基因所引發的魚鱗病的嚴重程度和症狀也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慢性單純性苔蘚:慢性單純性苔蘚(也被稱為“神經性皮炎”)是一種皮膚疾病,其病徵為是慢性瘙癢及刮傷,而患者因患處皮質增厚、皮革觸感且形成褐色皮膚而不停搔抓。
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是一種炎症性皮膚疾病,影響頭皮、面部和軀幹。通常脂溢性皮炎在患處會呈現鱗片狀、片狀、發癢及皮膚發紅。脂溢性皮炎尤其會影響皮脂腺腺體豐富的皮膚區域。在青少年和成人中,脂溢性皮炎常發生在頭皮,類似頭皮屑或者發生在鼻唇溝明顯輕微的紅斑。
酒渣鼻:此疾病為一種慢性疾病,特點是面部紅斑(發紅),有時丘疹。酒渣鼻影響成人大致有四個類型。如果不進行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惡化。酒渣鼻會觸發潮紅和臉部皮膚,若患者暴露在極端溫度變化下可能會導致的臉變得通紅,例如是在患病期間劇烈運動、照射陽光、曬傷、心理緊張、焦慮、凜冽寒風吹襲或是冬天進出溫暖或炎熱的商店和辦公室,皆會使此疾病發作。
口週皮炎:口週皮炎,形成痤瘡的條件之一,其病徵包括紅色的丘疹,有時可能會出現小水泡,通常會在鼻唇溝周圍、嘴部周圍或眼睛周圍出現病徵。
表皮囊腫:表皮囊腫是一種良性囊腫,通常在皮膚表面發病。此表皮囊腫會發展成一外胚層組織,在組織學上是一層薄鱗狀上皮。
傷口潰瘍:潰瘍會在皮膚或粘膜上造成疼痛,並伴隨著組織的解體,潰瘍可能導致表皮及真皮甚至皮下脂肪完全喪失。其中潰瘍是最常發生在下肢的皮膚上,或是在胃腸道粘膜上中,其病徵往往是在發炎的組織中發現,如皮膚上出現一定面積的發紅皮膚,其中潰瘍常感染發膿形態。
紅斑性狼瘡(DLE):DLE是一種慢性皮膚瘡疾病,其病徵常以發炎或疤痕發生在面部、耳、頭皮和身體其他部位。DLE會使病發處變成外觀為紅色補丁、發炎且結垢之硬皮組織。
白癜風(Vitiligo):白癜風會導致部分的皮膚褪色。此疾病發生時,負責皮膚色素沉積的黑色色細胞死亡或無法正常作用。此疾病的病因不明,但目前的研究顯示,此疾病可能是源自自身免疫系統不全、遺傳、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神經系統或病毒。此疾病在世界各地的發病率小於1%,最常見的形式為不非節段性(Non-segmental)白癜風,且常以對稱的補丁呈現,但有時也會在皮膚上大面積發病。
脫髮(Alopecia):脫髮是指頭髮從頭部或身體上脫落,脫髮症狀嚴重代表著禿頭,”禿頭”此術語是用在嚴重脫髮或雄性禿患者上。
糖尿病皮膚併發症(Diabetic skin complications):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糖尿病所引起潛在且嚴重的皮膚疾病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之下,糖尿病所引起的皮膚病可以透過早期的診斷進行治療及管理,糖尿病皮膚併發症包括:
硬皮症(Scleroderma diabeticorum):此疾病不常見,但會發生在第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造成患者頸部及上背部的皮膚增厚。
白癜風:此疾病常發生在第1型糖尿病患者上,影響患者皮膚之膚色。
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此皮膚疾病將導致皮膚皺褶處異常增厚,患者皮膚會呈現棕褐色或褐色並有些部分呈突起狀,其類似絨毛觸感。此棘皮病通常發生在體重超重的患者身上,而減肥可以改善此疾病狀況,雖然無法根治。另外此疾病通常為糖尿病發病前之徵召。
糖尿病水疱症(Diabetic blisters):在極少數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此疾病,此疾病類似燒傷產生的水泡,此水泡會發生在手指,手掌,腳趾,腳,腿或前臂皮膚上。此疾病通常不會疼痛且可自癒。此疾病通常發生在患有嚴重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上。
腎炎(Glomerulonephritis, GN):此疾病之特徵為腎小球或腎臟小血管發炎症狀。此疾病係以單純性血尿或蛋白尿的徵狀、腎病綜合徵狀、腎炎綜合徵狀、急性腎功能衰竭或慢性腎功能衰竭徵狀呈現。上述徵狀分成幾種不同的病理類型,大致成為非增殖性或增殖性類型。從影像上診斷GN是非常重要的診斷程序,不同的診斷結果會跟隨著不同的治療處理方式。此疾病之主要病因是腎臟的固有/內在的疾病、次要病因為某些外部感染,例如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病原體、或因藥物因素所造成、或系統性疾病造成,例如紅斑狼瘡、血管炎、或是糖尿病所造成。
關節炎(Arthritis):此疾病為關節病症的一種形式。目前有超過100種不形式的關節炎,其中最常見的形式為骨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此疾病可能是由關節創傷、關節感染、或年齡老化所造成的疾病。其它關節炎的形式包括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及相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之關節炎。另外化膿性關節炎是因關節感染病毒所引起。患有關節炎的病人主要是抱怨關節疼痛,關節炎疼痛是由於發生關節周圍,關節的損耗是從日常磨損累積而成、或是激烈運動造成肌肉拉傷引起的僵硬性關節疼痛。
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克羅恩病是一種腸道發炎性疾病,此疾病可能影響消化道(從口腔至肛門)任何一部分並引起各式各樣的症狀,其症狀主要是引起腹痛、腹瀉(最嚴重情況可能會出血)、嘔吐(連續性的)或體重減輕,然而也可能導致腸胃道疾病以外之併發症,例如皮疹、關節炎、眼睛發炎、疲倦和注意力無法集中。克羅恩病目前醫學上認為在個體之間的遺傳容易因環境因素、免疫因素及細菌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導致慢性發炎疾病,其中人體中的免疫系統(抗原)可能會針對腸胃道中的細菌攻擊。目前克羅恩病被描述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最新的研究則將它視為免疫系統不全之疾病。
骨髓增生異常(Myelodysplasia):此疾病又稱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 為白血病之前身),此疾病為一種血液系統多變化性聚集的病徵,包括骨髓血細胞無法正常的運作生產或增生。MDS患者常出現嚴重的貧血,常常需要輸血。大多的情況下,因漸進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導致此疾病惡化,使病人呈現造血細胞減少。通常大約三分之一MDS患者在幾個月或幾年之內會轉變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此疾病為一種血漿中負責產生抗體的白血球細胞的癌症。此患有疾病的病人,異常的造血細胞積聚在骨髓中干擾正常生產的造血細胞。大多數的情況下,此疾病還會產生異常的蛋白質產生異常的抗體,進而引起腎臟問題。另外骨骼病變及高血鈣病變等併發症也是經常發生的。此疾病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治療的,但無法治愈。可以使用類固醇、化療、蛋白酶體抑製劑(例如硼替佐米)、免疫調節藥物(各種IMiDs)、例如沙利度胺(thalidomide)或來那度胺(lenalidomide)來誘導異常細胞予以緩解,也可利用幹細胞移植方式治療。有時也利用放射性治療方式降低此疾病的病痛。
脫髓鞘疾病(Demyelinating disease):此疾病的病因來自神經系統中的髓鞘神經細胞受損,受損後的神經細胞會削弱傳導時的信號,進而導致病人在運動、認知或身體中之某部分之功能取決於相對應之神經產生障礙感覺。某些脫髓鞘疾病病人是因為遺傳、因傳染因素、自身免疫反應或一些未知的因素所造成。貧血(Anemia):此疾病是因血液中的血紅素或紅血球的數目感少,但此疾病也可包括每一血紅素因變異使與氧氣之結合能力減少或是其它類型血紅素蛋白缺乏症。因為血紅素正常是從肺部毛細血管中攜帶氧氣,而貧血將會導致某一器官缺氧。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此疾病是為一種腸發炎的病症(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形式之一。潰瘍性結腸炎包括特徵性的潰瘍或開放性潰湯。此疾病主要的病徵是來自於漸進性的腹瀉並混有血液,此疾病類似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並為一種間歇性的疾病。雖然潰瘍性結腸炎可以有時減少自身的治療而進入緩解期。此疾病被視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方式是給予抗炎藥物、免疫抑制及使用生物靶向療法針對免疫反應的特定區域。若病情嚴重時,可施以結腸切除的方式治療,手術切除部分或全部的直腸,但此方式伴隨著產生併發症的風險。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此疾病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其病因是在中腦區域中產生多巴胺的黑質細胞死亡造成,然黑質細胞死亡的原因目前未知。此疾病早期的症狀是與肢體運動有關,例如肢體顫抖、肢體僵硬、行動及步態遲緩,而此疾病後期可能出現認知及行為問題,在晚期常發生老年癡呆症等症狀。此疾病還包括其它症狀,例如感覺不良、睡眠不良及情緒不良等問題。
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文獻和研究認為上述疾病與單純疱疹病毒(HSV)有關。在本發明中,本發明人根據多年的臨床病例,說明上述疾病與HSV之間的關係。
以下說明HSV的感染、HSV檢查之程序、感染HSV之治療方法及藥物,以及上述疾病(新適應症)臨床病例。
常見HSV感染臨床病例
單純疱疹病毒(HSV)感染臨床病程取決於病患年齡、宿主免疫狀態、感染部部及病毒類型。常見臨床病徵如下所示:        (1) 急性疱疹性齦口炎 (Acute 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        (2) 急性疱疹性咽喉扁桃腺炎 (Acute herpetic pharyngotonsillitis)        (3) 疱疹性口唇炎 (Herpes labialis)              (4) 疱疹性指端化膿(Herpetic whitlow)        (5) 生殖器疱疹:原發性、復發性或無症狀感染 (Genital herpes: primary, recurrent, or subclinical)
HSV 感染的診斷方法
本發明中提供下列數種實驗室研究方法,能方便檢測出HSV感染:
(1) 組織培養能方法:此檢測方法可顯示細胞病理反應的特徵一氣球細胞和細胞死亡一是診斷單純疱疹感染最好的方法。然而,組織培養的成功有賴於操作者且須48小時。組織培養細胞的免疫螢光染色法,能快速辨識單純疱疹病毒第一型和第二型。
(2) Tzanck染色法:此檢測方法可發現有多核巨細胞和有嗜伊紅核內包涵體之氣球細胞,即可判定爲陽性。其特點爲花費時間少,且對診斷皮膚疱 疹病毒感染很有幫助。
(3) 蘇木素-伊紅(HE)染色法: 當病灶可能併發次發性細菌或黴菌感染時,切片後做HE染色或其他特殊染色法可提供更多組織學的證據。
(4) 聚合酶連鎖反應(PCR): 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CR)來檢測單純疱疹病毒DNA是可能的。對於單純疱疹腦炎和腦膜炎,PCR是一種快速、非侵襲性診斷工具。它也是偵測無症狀病毒散播的有效方法。可以從一感染細胞、體液、血液或其它液體(脊髓液)進行PCR檢測。可以透過PCR檢測HSV病毒的遺傳因子(DNA)。此檢測方式可以區分HSV-1及HSV-2之間的差異,另外HSV可能引起腦內或腦周圍的感染,而可以利用此檢測方法在皮膚上產生之病徵(瘡)上進行檢測。
(5) 直接螢光抗原法(DFA):這個步驟需要2-3小時,可分辨單純疱疹病毒第一型和二型感染。
(6) 抗體檢測:此檢測方法包括單純皰疹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的檢測、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 (IgE)的檢測、巨細胞病毒(CMV)抗體檢測,可顯示原發性感染後血清抗體轉陽性,特別是在兒童期的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感染。單純皰疹病毒的IgG檢測和非特異性IgE檢測可以檢測生殖器疱疹或腦炎,尤其是嬰兒患有新生兒疱疹疾病,其中嬰兒在出生時就感染疱疹是十分罕見但嚴重的情況。如果病患為急性單純疱疹感染,可透過血液採樣的方式進行IgG檢測或IgE檢測,在急性期採樣後幾個星期並在治療恢復期間可再進行血液採樣,將二數據進行比較,查看IgG數值或IgE數值是否有顯著的提昇。關於CMV IgG的檢測是用於檢測病患是有感染急性巨細胞病毒,巨細胞病毒的IgG抗體是在CMV初期感染後幾個星期後開始產生,例如HSV感染。而在感染初期CMV IgG抗體會明顯升高,接著此數值會平穏,最後HSV會變成不活耀狀態。當人曝露(接觸)在巨細胞病毒的環境下時,可從此人的血液中量測到CMV IgG抗體。另外CMV IgM可以協助確定此病患先前是否存在有CMV感染。
(7) 影像學研究:單純疱疹腦炎腦部影像檢査,通常顯示顳葉局部水腫和顯影增強病灶。
孕婦的單純疱疹檢測程序
在懷孕過程之中的生殖器疱疹的治療是非常僅慎的,因為處理不良將嬰兒在分娩時或出生後感染疱疹病毒將導致嚴重的後果,新生兒疱疹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婦女在懷孕或分娩時要以十分僅慎的態度進行管理或輔導。
到目前為止,在懷孕期間感染疱疹,特別是剛結束妊娠而感染疱疹的婦女,容易使新生兒同時也感染疱疹,而此新生感染疱疹病毒也是危險性最高的時候,其中若婦女己感染一段時間,,即使是懷孕期間有感染,但其傳染速率(傳染至嬰兒)也會大大降低。
新生兒可能透過下列途徑感染: (1) 在子宮內感染 (先天性感染) (2) 經由產道時感染 (後天性感染) (3) 出生後(產後)經由接吻或接觸己感染疱疹之病人 (後天感染)
如果孕婦在分娩時己有感染生殖器疱疹,嬰兒可能在出生時就會被感染單純疱疹病毒,但有些婦女(孕婦)可能也不曉得,自己的生殖器內部(陰道)內有感染疱疹或疱疹潰瘍。
也有些人在懷孕前己有疱疹感染之病史,但他們沒有意識到此點,他們也有可能將疱疹傳訊給自己的小孩。
HSV-2(生殖器疱疹)是新生兒最常感染疱疹的原因,但是HSV-1(口腔疱疹)也可能發生。
此外,如果孕婦曾經患有上述由單純疱疹病毒所引起之疾病(D),若在懷孕前或懷孕時沒有施以適當治療,嬰兒在出生時可能會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如之前所述,這些疾病(D)可能是皮膚病或非皮膚病,其中皮膚病包括青春痘(acne)、膿疱瘡(impetigo)、壞疽性膿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凍瘡(chilblain)、銀屑病(psoriasiform)、缺脂性皮膚炎(asteatotic dermatitis)、魚鱗病(ichthyosis)、慢性單純性苔蘚(lichen simplex chronicus)(神經性皮炎,癢疹)、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酒渣鼻(rosacea)、口週皮炎(perioral dermatitis)、表皮囊腫(epidermal cyst)、傷口潰瘍(wound ulcer)、盤狀紅斑狼瘡(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白癜風(vitiligo)、禿頭(alopecia)、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膚癌和糖尿病的皮膚並發症。而非皮膚病包括甲狀腺炎(thyroiditis)、哮喘(asthma)、過敏性鼻炎(rhinitis)、鼻竇炎(sinusitis)、結節病(sarcoidosis)、腎小球性腎炎(glomerulonephritis)、關節炎(arthritis)、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脊髓發育不良(myelodysplasia)、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脫髓鞘性疾病(demyelinating disease)、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貧血症(anemia)、血細胞減少症(cytopenia those among the diagnostic criteria)、老年癡呆症(dementia)、癌症(cancer)、腫瘤(tumor)、息肉(polyps)、肺癌(lung cancer)、腎臟癌(kidney cancer)、乳腺癌(breast cancer)、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腦腫瘤(brain tumor)、淋巴瘤(lymphoma)、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口腔癌(oral cancer)、骨癌(bone cancer)、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白血病(leukemia)、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
新生兒感染HSV的症狀
HSV感染的症狀會出現小水泡在皮膚上,若這些小水泡破裂時,水泡內的液體會擴散至其它區域,當此HSV感染治愈後往往會在皮膚上留下微小的疤痕。
HSV感染也可能會擴散至全身(散播型的疱疹),此類型的疱疹可能會影響嬰兒身體許多的部位,例如: (1)     若HSV感染腦部,稱為疱疹型腦炎。 (2)     肝臟、肺臟及腎臟也可能被HSV感染。 (3)     在皮膚(表皮)上或非皮膚(黏膜)上感染HSV,產生水泡。
新生兒感染HSV若擴散至腦部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往往都是十分嚴重的。其症狀包括: (1)     容易出血 (2)     呼吸困難 a.         臉色發紫 b.        氣管擴張 c.         呼吸急促 d.        短暫的停止呼吸。 (3)     昏迷 (4)     黃疸 (5)     嗜睡 (6)     身體體溫較低 (7)     食慾不良 (8)     癲癇發作 (9)     驚嚇 (10)  皮膚上長真菌感染的水泡 (11)  眼睛疾病,例如是視網膜發炎或角膜炎 (12)  嚴重的腦損傷,例如是腦或腦神經損傷 (13)  死亡 (14)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15)  胃腸道問題,例如腹瀉 (16)  肝臟發炎或肝臟功能衰竭 (17)  肺炎 (18)  過敏性鼻炎 (19)  過敏性皮膚病 新生兒出生後感染HSV症狀與新生兒在產道感染HSV的症狀類似。
孕婦產前檢查及檢查疾病的類型
為了減少嬰兒感染HSV的風險,當孕婦曾患有上述疾病(D),經驗豐富的檢查人員或醫療人員可以透過組織培養、快速Tzanck試驗(QTT)、HE染色、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技術、直接熒光抗(DFA)、抗體(IgG)檢測做為孕婦檢驗HSV感染的方式之一,如上述說明書所說明。假如孕婦確診感染HSV,此孕婦最好在分娩之前治愈或是以剖腹產方式分娩,若孕婦患有HSV,而患處不是在生殖器部位,則不需要以剖腹產方式分娩,但建議將HSV感染之部位予以包紮,避免感染的機會。
若孕婦己被診斷HSV感染,則必須定期的監測,用以確認HSV感染的病況,若必要時則施以剖腹產的方式進行分娩,以避免傳染HSV至嬰兒。
因此,單純疱疹病毒可以經由孕婦垂直感染至胎兒,所以孕婦可以在胎兒被傳染前施以抗HSV藥劑治療,用以預防胎兒感染HSV,如此嬰兒可避免得到一些因HSV引起之傳播性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或遺傳性過敏症的皮膚病。
上述疾病(D)診斷HSV感染之程序
第1圖為本發明中檢測HSV感染之流程圖。
步驟 100:由經過豐富的檢驗員或醫療人員檢查或診斷患者的疾病(D)是一種皮膚病或一種非皮膚病,例如給病人一些問題要求病人回答,並從病患的皮膚上檢查是否有皮膚病,若病患的疾病為皮膚病,則進行第一圖中的步驟101,從病患的皮膚患部取得一些組織樣品,接著進行步驟102,利用QTT檢測方式檢測所取得的組織樣品。若檢測的結果為非皮膚病,則進行步驟103,檢驗員或醫療人員則會從病患身體上取得一些組織樣品,例如血液、皮膚、骨髓、粘膜、唾液、腦脊液、羊水、腦部組織、眼淚或皮膚分泌物,接著進行步驟104,利用特定的檢測方法針對步驟103取得之組織樣品進行檢測。
步驟102:此步驟為快速Tzanck測試(QTT)檢測,QTT檢測係利用顯微鏡觀察從患者皮膚上取得之組織樣品,進行病理學檢測及診斷。檢驗員或醫療人員可以從病理學上之觀察來診斷患者是否感染HSV病毒,若診斷結果為感染HSV病毒,則繼續步驟106 “抗HSV感染治療”,若診斷結果為非感染HSV病毒,則繼續步驟108”其它治療”。
步驟104:此步驟為針對步驟103取得之組織樣品實施抗體檢測或PCR檢測,其中抗體檢測例如是HSV IgG檢測、CMV IgG檢測或 HSV IgE檢測,此檢測要以病患的血液作為檢測之樣本。而PCR檢測係以患者的血液、皮膚、骨髓、粘膜、唾液、腦脊液、羊水、腦部組織、眼淚或皮膚分泌物作為檢測樣品。正常的CMV IgG抗體/H SV IgG抗體為每毫升每小於2,而正常的HSV IgE是每毫升小於170。當CMV IgG抗體/H SV IgG抗體檢測結果為大於2時,則繼續進行步驟106 “抗HSV感染治療”,否則進行步驟108”其它治療”。若PCR檢測為陽性,則繼續進行步驟106 “抗HSV感染治療”,否則進行步驟108”其它治療”。
步驟106:此步驟為抗HSV治療,例如對患者施以抗HSV的藥物治療或施以抗HSV藥膏塗抹在患處。
在本發明之中,發明人係採用QTT的方式進行檢測,QTT檢測是一種非侵襲性、簡單、只需花兩分鐘的檢査。過程不需要沖洗,因此幾乎可保留病灶上皮和水疱內的細胞。QTT染色和HE染色有類似的特徵,且可精確的判讀眞皮神經網絡和毛囊上皮 的細胞學變化,這種變化通常發生在疱疹病灶的早期。即使是新生兒和小孩也可忍受QTT檢査。
第2圖為準備QTT檢測樣品之流程圖
步驟 200:發現水疱、膿疱、漿液型丘疹、糜爛或鱗狀皮。
步驟 202:用細鑷子取下標本,包括上皮層和水疱內容物,其中此標本之厚度是大於50微米,而細鑷子型式為尖寬度為1 mm、無鉤、且長度為130毫米。
步驟 204:. 重複地輕拍鑷子,將患者皮膚組織分佈在載玻片上。
步驟 206:滴入足夠的改良型Giemsa染色溶液,覆蓋於標本上。其中此染色液為改良型的Giemsa染色液,其組成為Giemsa溶液、異丙醇(isopropanol)及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以2:1:1的比例組成。
步驟 208:置放蓋玻片於標本上。
步驟 210:用面紙吸附過多的染色液。
步驟 212:至少靜置2分鐘後或15分鐘內,再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此標本。
步驟 214:從顯微鏡所觀察之影像診斷患者是否感染HSV病毒。
在步驟 214中,透過顯微鏡所觀察QTT樣本之影像進行診斷,其中診斷的準則是依據病理學上的變化,例如細胞感染後改形狀、細胞膜融合、細胞內包含另一細胞體、細胞裂解或細胞死亡等。通常也會以細胞的尺寸與正常的細胞相比較是否有明顯的變化,例如標本上之細胞與正常之細胞在5至50微米的橫向尺寸下進行比較。
非皮膚病的治療方法
對於非皮膚病的治療方式如下列所示,其中在此非皮膚病包括癌症,腫瘤,肺癌,腎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腦腫瘤,淋巴瘤,子宮頸癌,口腔癌,骨癌,胰腺癌,白血病或甲狀腺癌:
第3圖為本發明治療非皮膚病之流程圖
步驟 300:透過一個或多個檢測診斷患者是否有潛在的疾病,例如癌症,腫瘤,肺癌,腎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腦腫瘤,淋巴瘤,子宮頸癌,口腔癌,骨癌,胰腺癌,白血病或甲狀腺癌,例如是詢問病人、觸診、X光檢測、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血液抽樣、內視鏡、超音波檢測、大腸鏡檢測或尿液常規檢測等。若患者經由上述檢測診斷為疑似為腫瘤,則進行步驟302,若患者經由上述檢測診斷為非腫瘤則進行步驟304。
步驟 302:從患者的臟器或內部器官取得組織切片,例如肝臟、腎臟、肺臟、骨頭、胰臟、血液或甲狀線,或是從患者體內的腫瘤直接取得組織切片,或是直接透過手術摘除腫瘤時,取得組織切片,接著進行步驟 306 ”腫瘤檢測及QTT檢測”。
步驟 306:將步驟302取得之切片組織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切片組織用於腫瘤檢測,第二部分切片組織用於QTT檢測HSV感染,其中腫瘤檢測將診斷此切片組織為惡性腫瘤、良性腫瘤或發炎。而QTT檢測HSV感染則分為感染HSV及非感染HSV,此步驟將會有6種可能情況產生,如下所示:
第1種情況: 第1部分切片組織在腫瘤檢測的結果為惡性腫瘤,第2部分切片組織在HSV QTT檢測/HSV PCR檢測的結果為類似HSV感染。第1種情況下將繼續進行步驟310。
第2種情況: 第1部分切片組織在腫瘤檢測的結果為惡性腫瘤,第2部分切片組織在HSV QTT檢測/HSV PCR檢測的結果為非HSV感染。第2種情況下將繼續進行步驟312。
第3種情況:第1部分切片組織在腫瘤檢測的結果為良性腫瘤,第2部分切片組織在HSV QTT檢測/HSV PCR檢測的結果為類似HSV感染。第3種情況下將繼續進行步驟314。
第4種情況:第1部分切片組織在腫瘤檢測的結果為良性腫瘤,第2部分切片組織在HSV QTT檢測/HSV PCR檢測的結果為非HSV感染。第4種情況下將繼續進行步驟316。
第5種情況:第1部分切片組織在腫瘤檢測的結果為發炎症狀,第2部分切片組織在HSV QTT檢測/HSV PCR檢測的結果為類似HSV感染。第5種情況下將繼續進行步驟322。
第6種情況:第1部分切片組織在腫瘤檢測的結果為發炎症狀,第2部分切片組織在HSV QTT檢測/HSV PCR檢測的結果為非HSV感染。第6種情況下將繼續進行步驟324。
步驟 310:此步驟為對患者同時施以抗腫瘤治療及抗HSV感染治療。
步驟 312:此步驟為對患者施以抗腫瘤治療。
步驟 314:此步驟為對患者施以抗HSV感染治療。
步驟 316:此步驟為對患者施以抗HSV感染治療,因為發明人認為此良性腫瘤可能係由HSV感染所引起。
步驟 322:此步驟為對患者同時施以抗發炎治療及抗HSV感染治療。
步驟 324:此步驟為對患者施以抗發炎治療。
第4圖為本發明非皮膚病的QTT檢測標本製作流程
步驟 400: 在患者身上尋找一個區域,準備取得切片組織,例如是患部位置、腫瘤位置、發炎位置、痰液、鼻腔分泌物、生殖器分泌物、腹水、胸水、腦脊液或息肉。
步驟 402: 從步驟400找到位置進行取樣,此切片組織之厚度大於1毫米、大於0.5毫米或大於0.05毫米。
步驟 404:重複地輕拍鑷子,將患者切片組織分佈在載玻片上。
滴入足夠的改良型Giemsa染色溶液,覆蓋於標本上。其中此染色液為改良型的Giemsa染色液,其組成為Giemsa溶液、異丙醇(isopropanol)及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以2:1:1的比例組成。
步驟 408:置放蓋玻片於切片組織上。
步驟 410:用面紙吸附過多的染色液。
步驟 412:用面紙吸附過多的染色液,再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此標本。
步驟 414:從顯微鏡所觀察之影像診斷患者是否感染HSV病毒。
在步驟 414中,透過顯微鏡所觀察QTT樣本之影像進行診斷,其中診斷的準則是依據病理學上的變化,例如細胞感染後改形狀、細胞膜融合、細胞內包含另一細胞體、細胞裂解或細胞死亡等。通常也會以細胞的尺寸與正常的細胞相比較是否有明顯的變化,例如標本上之細胞與正常之細胞在5至50微米的橫向尺寸下進行比較。
在本發明中也提出一種辨識系統,此辨識系統可從QTT的標本或切片組上經由顯微鏡截取之影像,再由電腦判斷一些病理變化,並進而診斷是否有HSV感染,例如從患者的皮膚、內臟、腫瘤、發炎處或息肉取得之切片組織。第5圖為HSV辨識系統方塊圖,此細胞病理變化辨識影像系統10,此辨識影像系統10包括一辨識軟體的辨識裝置,此辨識影像系統10還可包括一讀取裝置12、一影像分析處理器14、一資料庫16及一輸出裝置18,其中讀取裝置12可以是任何一種己知的影像截取/讀取系統,例如互補性金屬氧化矽感應器(complementary-metal-oxide-silicon, CMOS)影像感應器,此讀取裝置12可透過顯微鏡截取/讀取多個細胞的影像,並將所截取的細胞影像傳送至影像分析處理器14中。
此影像分析處理器14接收讀取裝置12所傳送之影像資料,接收此影像資料後,此影像分析處理器14可建立一影像模組,此影像模組係由多個細胞影像所組成,例如是10*10格的細胞影像所組成、50*50格的細胞影像所組成或大於2*2格的細胞影像所組成。影像分析處理器14針對所取得的每格細胞影像進行分析比較,其中比較方式是將每格的細胞影像會與資料庫16內儲存的感染HSV細胞之特徵影像資料進行比較,若此影像模組內之細胞影像超過一定的比率是與感染HSV細胞之特徵影像相似或相同,則影像分析處理器14將會把此影像模組歸類為疑似感染HSV細胞之影像模組,其中此比率例如是大於40%、大於50%或大於70%,而比較的方式包括比較局部區域之顏色或輪廓等,例如紫藍色、藍灰色、藍色、紫色或類似於在QTT切片/標本製作過程染色液的顏色等,若此比率未能達到系統所訂定之標準,則影像分析處理器14將會把此影像模組歸類為非感染HSV細胞之影像模組。
連續數個由影像分析處理器14歸類為疑似感染HSV細胞之影像模組將組合成一疑似完整的氣球細胞或巨細胞影像模組,或由連續數個由影像分析處理器14歸類為疑似感染HSV細胞之影像模組將組合成局部的氣球細胞或巨細胞影像模組。
接著,影像分析處理器14將疑似氣球細胞或巨細胞影像模組或疑似局部氣球細胞或巨細胞影像模組與資料庫16內儲存之氣球細胞或巨細胞影像模組比較比析。此資料庫16內儲存大量的HSV感染的細胞影像模組及大量的HSV感染的局部特徵細胞影像,資料庫16所儲存之二種影像資料可用於上述細胞影像模組建立之程序及影像模組比較分析之程序,本發明利用細胞特徵比較方式建立一細胞影像模組及後續的影像模組比較分析程序可針對疑似的區域進行處理及分析,因此可快速且有效地進行辨識。接著影像分析處理器14將分析結果傳送至輸出裝置18上顯示,此輸出裝置包括一印表機或一顯示器等。
第6圖為此辨識系統之流程圖,由此流程圖說明此辨識系統10操作的過程,特別是影像分析處理器14處理方法。依據上述說明,影像分析處理器14接收讀取裝置12所傳送之影像資料後,影像分析處理器14會先進行影像清析化的處理,如第6圖中的區塊20所示。
第6圖中區塊20所進行的步驟為將一部分的接收資料清析化,此步驟是為了確保所接收的影像資料有足夠的品質進行後續的處理,請參閱第7圖所示,例如在本實施例之中,若影像分析處理器14所接收之影像品質為不良,則讀取裝置12內的顯微鏡焦距或光圈將可自動調整,然後再次從標本/切片組織(此切片組織來自於皮膚、腫瘤、炎症或息肉組織樣品)上的截取新的影像資料,直到影像分析處理器14所接收之影像資料有足夠的品質。如第7圖中左側的品質不良影像資料,經過一次或多次調整讀取裝置12內的顯微鏡焦距或光圈後,產生第7圖右側清析的影像資料。
接著品質良好的影像資料將傳送至”影像模組建立”的區塊22中,此區塊22所進行之步驟如第8圖所示:
步驟 222:將區塊20所傳送之影像資料分割成數個小區塊的影像資料。
步驟 224:結合部分的小區塊影像資料,例如結合成10*10格的影像資料、50*50格的影像資料或大於2*2格的影像資料,建立影像模組。
步驟 226:將所建立的影像模組之中每一小區塊(格)的影像與資料庫16所儲存特徵影像資料進行比較,若此影像模組內之細胞影像超過一定的比率是與感染HSV細胞之特徵影像相似或相同,則影像分析處理器14將會把此影像模組歸類為疑似感染HSV細胞之影像模組,其中此比率例如是大於40%、大於50%或大於70%,此疑似感染HSV細胞之影像模組的影像大小係介於20*20平方微米至50*50平方微米之間或50*50平方微米至200*200平方微米之間。
請參閱第9圖所示,此圖為步驟226所建立之細胞影像模組,如第9圖中的氣球細胞(BCS)24及巨細胞(GCS)26位在被感染的末稍神經28旁,此氣球細胞24呈現灰色,以及細胞核因染色液染色所呈現毛邊外觀形狀。許多的氣球細胞24群聚成巨細胞26,因為在巨細胞26的區域中可以看到許多的細胞核 (放大倍數為400倍)。由影像分析處理器14所建立的細胞影像模組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氣球細胞或巨細胞影像模組,或是局部的氣球細胞或巨細胞影像模組,如第9圖的氣球細胞24或巨細胞26。
假如沒有找到疑似的感染HSV的影像模組,則會傳送”非HSV感染”的訊息至輸出裝置18上顯示,此輸出裝置可以是顯示器或印表機。
假如在步驟22之中,從影像資料找到一個或多個疑似HSV感染的影像模組,則接著進行步驟30的程序,將所建立之疑似HSV感染的影像模組與儲存在資料庫16內的HSV感染細胞影像模組進行比對分析的程序,如此可進一步確認所建立影像模組是否為HSV感染。而步驟30”進行影像模組比較”包括: (1)     移動及/或旋轉疑似HSV感染的影像模組;以及 (2) 將所建立之疑似HSV感染的影像模組與儲存在資料庫16內的HSV感染細胞影像模組進行比對分析的程序,此比較步驟將會產生一百分比的數值,用以確認二者之相似度,然將將此數值傳送至輸出裝置18顯示,若是此數值高於使用者預定之數值,例如是80%或70%,則代表”單純疱疹病毒感染”。
因為影像分析處理器14係將疑似HSV感染的影像模組與儲存在資料庫16所有的HSV感染細胞影像模組進行比較,因此需要較長時間去完成此步驟。另一種方式為預先將儲存在資料庫16所有的HSV感染細胞影像模組進行特徵分類,並在建立疑似HSV感染的影像模組步驟時就將其歸類,如此進行比較分析時,就可選擇相近的類別進行比較分析,進而使時間縮短。
步驟310及步驟312中的”抗惡性腫瘤 (癌症)”可包括以下治療方式:
外科手術:理論上,血癌(白血病)以外的癌症是可以透過外科手術的方式治愈,但前題是癌症沒有擴散情況下才成立,若在外科手術前癌細胞己擴散至身體其它部位,通常不可能透過外科手術的方式完全切除癌症。癌症的哈氏模組(Halstedian model)指出,腫瘤會在原處成長,然後擴散至淋巴結,然後再到身體其它地方,進而引起身體各處長出小的腫瘤,而即使是很小的局部腫瘤也會被視為癌症潛在移轉的原因之一,而治療方式也只能使用外科手術局部切除方式進行。外科手術的癌症例子包括乳腺癌的乳房切除手術、攝護腺癌的攝護腺切除手術、非小細胞肺癌的切除手術,其中手術的目的為切除腫瘤或是整個器官。另外因單個癌細胞是無法經由肉眼看到的,但單個癌細胞可以再生成為一個新的腫瘤,此過程稱為”復發”。因為”復發”的變數,病理專家會檢查術後的切片組織,以確定切片組織邊緣是否存在有健康的組織,進行降低復發的可能性。除了切除原腫瘤之外,癌症手術常常需要分段進行,例如癌症是否有擴散至淋巴結及癌症的嚴重程度,另外分段進行手術也是在考量是否需要其它的輔助治療及預估後續主要的治療方式。偶爾為了控制症狀,進行手術是必要的,例如脊髓壓迫或腸阻塞,此手術稱為緩和治療。如果預期進行手術的方式是適當的,手術治療的順序會在其它治療方式之前被考慮,但其治療的順序不會影響到治療的結果。在一些情況下,若其它的治療處理方式能使腫瘤縮小,則外科手術須延遲至最後再進行。
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治療 (也稱為X光治療或幅射治療)是利用電離輻射來殺死癌細胞或縮小腫瘤。放射線治療分為外部照射放射線治療(EBRT)或內部近距離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治療的效果是局部的,僅限於接受治療的區域有效。放射線治療可破壞細胞之基因,使癌細胞無法繼續成長及分裂。雖然放射線治療的幅射會同時傷害癌細胞及正常細胞,但因是局部治療的原因,大部分正常的細胞都能免於幅射的影響,而受損害的正常細胞也能正常恢復。放射線治療幾乎可以治療所有實體腫瘤癌症,包括腦、乳房、子宮頸、喉、口腔、肺、胰腺、攝護腺、皮膚、胃、子宮或軟組織肉瘤的癌症。放射線治療也可用於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放射線治療的輻射強度(劑量)可取決許多因素,包括癌症的類型,以及腫瘤附近是否有其它組織及器官,會被幅射破壞。
化療:化療的方式就是使用可以破壞癌細胞抗癌藥物進行治療。在目前的治療方式,化學療法通常是指利用”細胞毒性藥物”使細胞快速分裂,化療藥物干擾細胞分裂有許多的方式,例如複製細胞DNA或分離新形成的染色體等。大多數化療形式都是使細胞快速分裂,此細胞非特定於腫瘤細胞,雖然同時會損害到正常的細胞,但化療藥物一定程度上會針對癌細胞,使癌細胞無法自我修復DNA的損傷,而正常細胞可以修復,其中正常細胞尤其是指具有較高置換率的組織,例如是腸壁組織,較高置換率的組織在化療後自我修復的能力較好。在化療中常常會使用二種以上的藥物進行治療,因為2種藥物結合治療效果會比單獨藥物好,此療化稱為”組合式化學療法”。某些白血病及淋巴癌同時需要高劑量的化療及全身照射的放射性療法(TBI),此種治療方式會燒蝕骨髓,使身體能重新恢復造血能力,基於此原因,在進行燒蝕骨髓前會先採集骨髓或周邊血液幹細胞,使得進行燒蝕骨髓治療後,可以進行所謂的”拯救”,也就是自體幹細胞移植,另一替代方式,也可採用相匹配但無血緣關係的捐助者(MUD)所提供的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
標靶治療:此治療方式是在1990年代出現且對於某些癌症治療上產生顯著影響,目前也是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此治療所使用藥劑是特定的針對癌細胞中失調的蛋白質。小分子的標靶治療藥物一般是酶結構的抑制劑去抑制癌症細胞內關鍵蛋白質,進而抑制的細胞突變,最明顯的例子為Imatinib酪氨酸激酶抑製劑(Gleevec/Glivec)和Gefitinib抑制劑(Iressa)。單克隆(Monoclonal)抗體療法是另一種選擇,其中治療劑是利用一種特異性抗體結合蛋白質在癌細胞的表面上。例如,anti-HER2/neu及曲妥珠單抗(Herceptin)在乳腺癌治療上的使用、anti-CD20妥昔單抗抗體在各種B細胞惡性腫瘤的治療中使用。標靶治療更可包括利用小肽段作為”歸位裝置(homing devices)”使用,其方式為結合細胞表面的受體或腫瘤周圍受影響的細胞外基質。 (5) 免疫治療:腫瘤免疫治療為病患設計多種的治療策略或方法去誘導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來抵抗腫瘤。現今針對腫瘤所使用的免疫療法包括膀胱BCG免疫治療,此療法係利用干擾素及其它細胞因子來誘導腎細胞癌及黑色素瘤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統來扺抗腫瘤細胞。對於一些癌症腫瘤以疫苗的方式產生一特異性免疫反應是目前深度研究的方案,特別是針對惡性黑色素瘤及腎細胞癌。攝護腺癌晚期臨床試驗的Sipuleucel-T疫苗是從患者樹突狀細胞上加載前列線酸性磷酸酶肽來誘導攝護腺特異性免疫性反應來扺抗攝護腺增生的細胞。不同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由一個基因不同的捐助者所捐之骨髓進行移植)被認為是一種免疫治療的方式之一,因為捐贈者的免疫細胞會攻擊腫瘤細胞,此現像稱為移植體對抗腫瘤效應,基於此原因,有些癌症的同種異體HSCT會比自體移植的方式產生較好的治愈率,雖然同種異體HSCT會產生較嚴重的副作用。另一種免疫療法係在1990年在日本實現的治療方式,它係以自身基礎的細胞進行治療,其係利用患者體內本身的殺手細胞(NK)及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進行治療,利用NK細胞及CTL細胞殺死發展中的癌細胞。若此治療方法合併其它的治療方法,稱為自體免疫增強療法(AIET),例如是合併外科手術、放射性療法或化學療法。 (6) 荷爾蒙療法:某些癌症可透過提供或阻斷荷爾蒙的方式來抑制癌症的成長。其中對於荷爾蒙敏感的腫瘤,例如某些類型的乳腺癌及攝護腺癌。切除或阻斷雌激素或睪丸激素是經常使用的重要附加治療。另外某些癌症可以施予荷爾蒙增強劑,對於治療上是有效的,例如黃體素。
血管生成抑制劑:血管生成抑劑可用於抑制腫瘤賴以生存的血管粗放型的增長,例如己被批淮藥劑包括貝伐單抗(bevacizumab)己在臨床上使用。此藥物主要的問題為刺激正常細胞或癌細胞的血管成長因素很多,但此抗血管成長藥物只針對其中一種因素進行抑制,所以其它的因素仍繼續刺激血管成長。另外此藥劑其它的問題包括用藥的途徑、如何維持藥的穩定性及活性,以及如何對準腫瘤的血管。
步驟302係從患者的臟器或內部器官取得組織切片,此步驟有許多的方法可實施,如下列所示:
腫瘤(或器官)切除之切片:因為細針穿刺技術的發展,將一整個器官或整個腫瘤切除的方式取得切片是不常見的方式。但某些類型的腫瘤是必需要考慮此方式,以確保準確的診斷,例如淋巴瘤或淋巴球血細胞的癌症。另外一些外科醫生對於乳房的腫瘤傾向於此種方式取得切片組織,以確保最佳的診斷準確率。但某些器官是無法實施此方式取得切片組織,例如脾臟。
病理切片:此方式係以外科手術將腫瘤的一部分切除。此類型的切片組織最常使用在軟組織中的腫瘤,例如是肌肉、脂肪或結締組織,通常此腫瘤稱為肉瘤,使用此方式可從惡性軟組織中分辨腫瘤良性狀況。
內視鏡切片:此類型切片是常見的方式,醫生透過一光纖內視鏡插入患者腸胃道內(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膀胱(膀胱鏡檢查)、腹腔(腹腔鏡檢查)、關節腔(關節鏡)、胸隔(胸隔鏡檢查)或氣管及支氣管系統(喉鏡及氣管鏡檢查),此方式可經由患者身體上自身的孔洞或以手術方式形成之切口進行內視鏡檢查及取得切片組織,其中內視鏡可直接針對有問題的器官內膜異常區域進行視覺上的觀察,且利用連接至內視鏡中的長電纜鉗夾斷取得異常區域的切片組織。
陰道鏡切片:此方式通常使用在患者有異常子宮頸抺片檢查下之檢查程序。陰道鏡實際上為一種近距離可調焦的望遠鏡,陰道鏡可使醫生能詳細看到患者子宮頸異常區域,並在此區域取得切片組織,然後將切片交由病理學家診斷。
細針穿刺切片:細針穿刺切片(FNAB)或細針穿刺細胞檢查(FNAC)是用來研究皮膚正下方腫瘤或腫塊的檢查程序。此檢查技術是利用細小且薄的空心針插入腫瘤、異常組織或細胞內,針頭內會沾黏或取得該組織的切片,此切片可能是用於細胞學檢查(細胞評估標本, FNAC)或用於病理診斷的切片組織(FNAB)。此細針穿刺切片之檢查是非常安全的小型外科手術。若評估能使用細針穿刺切片情況下,就能避免以大型外科手術(切除或打開)取得切片。因此現今此檢查程序是廣泛的使用在癌症診斷程序中。此細針穿刺切片比開放式手術取得切片更為安全且傷口更小,以及不常發生顯著(重大)併發症。此方式仍有一些併發症,例如是瘀傷或疼痛。然而此方式仍有風險存在,因為此方式取得之切片非常的小(少數的細胞),因此有可能在檢查程序中忽略掉有問題的細胞,造成假陰性結果。因此不能單一以此程序取得的切片組織作為明確的診斷。
細針穿刺切片的針頭比常規注射的針頭(22號)更細,將細針一次插入腫瘤內,經由針頭將幾十或幾千的細胞吸至注射器內。病理學家將吸取的組織塗在載玻片上進行染色,在顯微鏡下進行檢查,其診斷結果通常可在幾分鐘內呈現。若腫瘤的位置處於深處,使切片組織難以取得,例如胰臟、肺臟及肝臟特別適合此方式取得切片組織,而此方式也是唯一取得這些器官切片組織的方法。FNA切片取得的程通常需配合放射科醫生操作超音波影像或電腦斷層掃描(CT)下進行,在過程中不需要麻醉,最多使用局部麻醉即可。另外,甲狀腺有腫瘤之患者也適用FNA方式取得切片組織。
鑽孔切片:皮膚科醫生通常使用此方式在皮疹上進行切片取樣,其方式為先將皮膚患處局部麻醉,使用一小的鑽頭(直徑為3或4毫米)在皮膚上切出一圓柱形之皮膚,然後將傷口縫合,此傷口癒合後會留下極小的疤痕。
骨髓切片:患者血液中有血球數是異常的情況下,需此方式取得骨髓切片,例如不明原因的貧血、白血球數量異長或血小板數量過低等情況。成人的骨髓切片通常是取自骨盆的骨頭,取樣的方式從患者的背上髂棘處進行骨髓切片取樣程序,其詳細的位置為下背部與臀部之間,且骨盆兩側突出的位置,也就在”比基尼酒窩”上。此切片組織通常係由血液科醫師來執行,但大多數的內科醫生、病理學家或家庭科醫生也都有訓練此切片取樣之操作程序。
此骨髓切片的過程係先讓患者趴在床上,在預備取切片的位置上的進行皮膚局部麻醉,將一直徑較大且非常尖銳的硬針插入骨頭且穿過骨膜,到達骨髓腔。此針頭具有吸取的功能,將骨髓細胞抽取至注射器中。在吸取骨髓細胞時因骨髓腔內無法緩解疼痛,因此患者偶而會感到不舒服。被抽取至注射器中的骨髓細胞,肉眼觀察像漂浮的血脂肪小血塊,將其滴在載玻片上抺勻。進行染色後,由病理學家進行診斷病患是否患有血液疾病。
另外採集骨髓切片過程中,”抽取”的程序通常是隨著針芯切片程序後再進行,此針芯切片係利用較大的針頭在取樣程序中取得骨核(core of bone)。而此方式會將骨頭中將鈣質移除,將使骨頭變軟。使用針芯切片採樣方式將使用較大的針頭,但所產生的疼痛仍是比抽取骨髓細胞時小。
為了確保步驟106、步驟310、步驟312、步驟314、步驟316、步驟322及步驟324所提及的抗腫瘤治療,抗HSV治療和或抗發炎治療的安全性(此處是指對人體或非人體沒有顯著的副作用或傷害,或是指對人體或非人體的肝或腎等器官沒有顯著的副作用或傷害),也許需要受測者在進行或接受步驟106、步驟310、步驟312、步驟314、步驟316、步驟322及步驟324所提及的抗腫瘤治療,抗HSV治療和或抗發炎治療之前以及之後的肝腎功能資料。本實施例將受測者在進行或接受步驟106、步驟310、步驟312、步驟314、步驟316、步驟322及步驟324所提及的抗腫瘤治療,抗HSV治療和或抗發炎治療之前的肝腎功能資料稱為第一資料LK1,以及將受測者在進行或接受步驟106、步驟310、步驟312、步驟314、步驟316、步驟322及步驟324所提及的抗腫瘤治療,抗HSV治療和或抗發炎治療之後的肝腎功能資料稱為第二資料LK2。第一資料LK1以及第二資料LK2均包括(但不限定)下列的資料:(1)腎功能的資料(例如血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肌酸酐(creatinine)、肌酸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白蛋白與尿液中肌酸酐的比值(albumin/urine creatinine ratio,A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tatin C)、尿酸、微白蛋白(microalbumin)、尿液常規檢查以及/或是尿液沉渣檢驗(urine sediment))以及(2)肝功能的資料(例如天門冬胺酸轉胺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甲型胎兒蛋白(α-fetoprotein,AFP)、丙胺酸轉胺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間接膽紅素(indirect bilirubin)、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albumin/globulin ratio)、γ-麩胺基轉化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γ-G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B型肝炎表面抗體( Anti-HBs)以及/或是C型肝炎抗體(Anti-HCV))。天門冬胺酸轉胺酶 (AST)也稱為麩胺酸草醯乙酸轉胺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或是血清麩氨基草醯乙酸轉胺酶(serum 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SGOT)。丙胺酸轉胺酶(ALT)也稱為血清麩氨基丙酮酸轉胺酶(serum 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SGPT)或是麩胺酸丙酮酸轉胺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
將第一資料LK1與第二資料LK2進行比較,可以獲得兩組資料LK1與LK2之間的差異性,並藉此確認或評估步驟106、步驟310、步驟312、步驟314、步驟316、步驟322及步驟324所提及的抗腫瘤治療,抗HSV治療和或抗發炎治療對於受測者的肝與/或腎產生的影響,詳述如下。
如果第一資料LK1與第二資料LK2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表示步驟106、步驟310、步驟312、步驟314、步驟316、步驟322及步驟324所提及的抗腫瘤治療,抗HSV治療和或抗發炎治療不會對受測者的白血球數量、肝與/或腎造成傷害。
如果第二資料LK2比第一資料LK1來的好(甚至是更好)或是第二資料LK2在統計上顯著優於第一資料LK1,表示步驟106、步驟310、步驟312、步驟314、步驟316、步驟322及步驟324所提及的抗腫瘤治療,抗HSV治療和或抗發炎治療不僅不會對受測者的白血球數量、肝與/或腎造成傷害,甚至有益於受測者的白血球數量、肝與/或腎。
如果第二資料LK2比第一資料LK1稍差,表示步驟106、步驟310、步驟312、步驟314、步驟316、步驟322及步驟324所提及的抗腫瘤治療,抗HSV治療和或抗發炎治療會對受測者的白血球數量、肝與/或腎造成輕微的傷害。
如果第二資料LK2比第一資料LK1來的更差或是第二資料LK2在統計上顯著差於第一資料LK1,表示步驟106、步驟310、步驟312、步驟314、步驟316、步驟322及步驟324所提及的抗腫瘤治療,抗HSV治療和或抗發炎治療會對受測者的肝與/或腎造成嚴重的傷害。
抗單純疱疹病(HSV)毒治療
在步驟310、步驟314、步驟316及步驟322中的抗HSV治療包括下列藥物:
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可以降低發病率及防止併發症的產生。抗HSV藥物的化學結構式(I)如下所示:
上述結構式中的R1表示官能基為 -CH[CH3]2以及其藥學上可適用鹽類。結構式(I)中的化合物也可以命名為2-[(2-氨基-6-氧代-6,9-二氫-3H-嘌呤-9-基)甲氧基] 乙基-2-氨基-3-甲基丁酸乙酯。本發明所使用之抗HSV的藥物包括化學結構式(I)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鹽類。
上述化學結構式(I)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鹽類,最佳的是由適當的酸衍生的酸加成鹽,例如鹽酸、硫酸、磷酸、馬來酸、富馬酸、檸檬酸、酒石酸、乳酸、乙酸或對甲苯磺酸的加成鹽,其中優先選擇的加成鹽為鹽酸鹽。
抗HSV藥物可用常規的方式來製造,例如以下之方法製造:
根據本發明進一步的特徵,提供一種方法來製造上述化學結構式(I)的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鹽類,其製造方法包括:
化學結構式(II)中的X是一個任意被保護的羥基,而Y是一個任意被保護的氨基及任意被保護的纈氨酸或同等功能之官能基。
(b) 使以下化學結構式(III)的化合物轉變成上述化學結構式(I)的化合物或及其藥學上可適用鹽類
化學結構式(III)的R1之定義與上述相同,化學結構式(III)的M是一羥基,G表示可以被氨基取代或轉變成氨基的一個原子或官能基;或G表示一個氨基,M表示可以被羥基取代或轉變成羥基的一個原子或官能基。
或 (c) 使下列化學結構式(IV)與化學結構式(V)進行化合物反應(化學結構式(IV)中的X及Y的定義與上述相同,Q表示離去的原子或官能基)(化學結構式(V)中的R1的定義與上述相同,A表示離去的官能基或原子,R2是任意被保護的氨基);
依照任何需要的順序任意完成一個或多個下列轉換:
(i) 去除任何保護官能基;
(ii) 反應得到化學結構式(I)的產物後,將其轉換成其藥學上可適用鹽類;以及
(iii) 反應得到化學結構式(I)在藥學上可適用鹽類後,將其轉換成母體化合物。
按照上述(a)方法,可透過一般的方式進行酯化反應,此方式例如是在溶劑(如吡啶或二甲基甲酰胺)中,在偶合劑(如N, N'-二環己基碳二亞胺)存在的情況下,任意地在碱催化劑(如4-二甲胺基吡啶)存在時進行。如果需要,反應時生成的水可以用一般的方式去除,例如透過蒸餾或添加親水物質。接著可以用一般方式將反應產生的酯分離。
作為使用纈氨酸或異亮氨酸本身的替換物,可以採用功能相等的酸取代,例如酰鹵如酰氯。在此種情況下,為了避免不希望衍生的附加反應,使用被保護的氨基的衍生物是有利的。而優先選用的保護氨基的官能基的例子包括酰基,例如C1-4鏈烷酰基(alkanoyl)、乙酰基及芳氧基羰基(如芐氧基羰基)。一個適當的被保護氨基的衍生物例如是氨基酸中的氨基被疊氮基取代。
使用(b)方法將化學結構式(III)的化合物轉變成化學結構式(I)的化合物可以採用各種方式達成,例如利用G可以表示疊氮基,使用適當的催化劑(例如放在碳上的鈀),用催化氫化法可將其還原成氨基。另一種方法為G可以分別表示鹵原子或硫代烷基或烷基磺酰基,它們可以轉變成疊氮基,再使用例如碳鈀存在下的氫,通過催化氫化法可將其轉變成氨基,為了製備化學結構式(I)的化合物,化學結構式(III)的化合物(其中M代表氨基)可以例如用脫氨基的酶(如腺苷脫氨酶)處理,從而變變成羥基。
在方法(c)中,化學結構式(IV)中的官能基Q,例如可以是一氫原子、一個酰基、C1-4鏈烷酰基(例如是乙酰基)或芳酰基(例如是苯甲酰基)或三-C1-4烷基甲硅烷基(例如三甲基硅基)。化學結構式(V)中的A官能基,例如可以是鹵原子(例如氯)或酰氧基,其中酰基部分可以是例如C1-4鏈烷酰基(乙酰基)或芳酰基(例如苯甲酰基)。官能基R2可以表示保護氨基的官能基,例如C1-4鏈烷基(例如乙酰基)或芳氧基羥基(例如芐氧基羥基),它也可以表示疊氮基。此方法的反應可以方便地在強極性溶劑中進行,例如在二甲基甲酰胺或六甲基磷酰胺中進行,在碱存在的情況下,例如在三乙胺電碳酸鉀存的情況下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在強酸下進行,例如硫酸的催化劑存的情況下,加熱化學結構式(IV)及(V)的化合物可以產生熱濃縮。
在合成結構式(I)化合物中,作為中間物被使用的化學式(II)至(V)的化合物可以以一般方法製備。例如用英國專利No. 1523865說明書中所敍述的方法。這些方法依靠由簡單取代並可買到的嘌呤所製備的中間產物,或者依靠己知的文獻中敍述的技術製備,例如上述專利說明書中所敍述技術製備。舉例而言,可用與(c)方法類似的方法,也就是將適合的嘌呤與化學結構式(v)的化合物反應成一般可以製備化學結構式(III)的化合物。
使用一般的方式可以任意實現(i)、(ii)及(iii)的轉變。例如使用合適的水解、溶劑分解或氫解可以實現轉變(i)中去除保護基過程。關於氨基酸酰基上的保護基的去除,則優先選用氫解(例如芳氧基羰基保謢基的氫解),以及疊氮基的轉變[例如用催化氫化(例如用鈀催化劑)]。關於嘌呤核的2位置和/或6位置中的官能基的保護,可以由例如芳基甲基(如芐基)、或者三-C1-4烷基硅烷基(如三甲基硅烷基)中選擇。芳基甲基保護基可以透過例如氫解(例如在Raney鎳或鈀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氫化)去除。用溶劑分解(例如醇解)可以去除三烷基硅烷基保護基。
將化學結構式(I)的化合物轉變成其藥學上可適用鹽類,可以依照一般的方式進行,例如使用適當的酸處理該化合物,以形成酸加成鹽,或例如使用酸溶液冷凍干燥母體酯的甲醇溶液。
同樣,使用一般方式可以將一種鹽類轉變成化學結構式(I)的母體化合物。
本發明還提供用於醫學治療的結構式(I)化合物及其醫藥適用鹽(以下稱為“有效化合物”),例如用於治療和預防動物,例如哺乳動物(如人類)的病毒疾病。對於治療和預防力DNA病毒,例如皰疹感染(如單式皰疹,水痘或帶狀皰疹、巨細胞病毒)引起的疾病,以及乙型肝炎或Epstein-Barr病毒或人的疱疹病毒-6(HHV-6),此化合物是特別有用的。該有效化合物也可用來治療和預防retro病毒感染,例如個HIV感染和乳頭瘤或疣病毒感染。除了用於人的醫療外,該結構式(I)的化合物可以給其它動物(例如其它哺乳動物)服用,以治療和預防病每疾病。例如對治療馬的鼻肺炎,該有效化合物特別有用。
本發明也提供了治療或預防動物,例如哺乳動物(如人類)病毒疾病的方法,它包括給動物服用抗病毒有效劑量的結構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適用鹽類。
本發明還提供在製造治療和預防病毒感染的藥物中,結構式(I)化合物的使用。
該有效化合物可以通過合適治療條件的任何途徑施用,合適的途徑包括口、直腸、鼻、局部的(包括口部的及舌下的)、陰道及腸胃外的(包括皮下的、肌肉的、靜脈的、皮內的、膜內的和硬膜的)。很明顯,優選的途徑可以隨例如接受者的條件而有所變化。
上述的每一應用和有效成份(如上述所定義)的需要量將取決於一個'因數,包括嚴格的治療條件和接受者的個性,最終憑在場醫生或獸醫的判斷。但對一般的每個應用和決定,合適的有效劑量為接受者每公斤體重每夭0.1到250毫克,較好是每公斤體重每天1到100亳克,最好是每公斤體重每天5到20亳克;一個最佳的剤量是每公斤體重每天約10亳克(除非另有說明,有效成份的所有重量均以結構式(I)的母體化合物來計算,對於它的鹽類,數值將按比例增加。需要的剤量最好在每天合適的間隔時間內給出服用的二、三、四或更多的分劑量。這些分劑量可以按單位劑量形式施用,例如每單位劑量形式含有效成份10到1000亳克,較好20到500亳克,最好200到400亳克。
抗HSV藥劑的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或與其它治療藥物合併使用,用於治療疱疹病毒感染,特別是單純疱疹病毒,例如與2-氨基-1,9 -二氫-9-((2-羥基乙氧基)甲基)-6H-嘌呤-6-酮(阿昔洛韋)或2-[(2-氨基-6-氧代-6,9-二氫-3H-嘌呤-9-基)甲氧基] 乙基-2-氨基-3-甲基丁酸甲酯(伐昔洛韋)。
阿昔洛韋的化學結構式(VI)如下所示:
伐昔洛韋的化學結構式(VI)如下所示:
阿昔洛韋為一種抗病毒藥物,它可減緩疱疹病毒的生長及擴散,使身體可以抵抗感染,雖然此藥物無法治愈疱疹,但可減輕感染的症狀。
阿昔洛韋是用於治療由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感染,例如生殖器疱疹、唇部疱疹、帶狀疱疹及水痘。 阿昔洛韋不同於先前的核苷類似物,在阿昔洛韋的化學結構式之中只含有部分的核苷結構:糖環被替換為一個開鏈結構。因糖環被病毒胸苷激酶選擇性地轉化成acyclo-鳥苷酸(acyclo-GMP),此方式在磷酸中比蜂窩胸苷激酶轉化更有效率(3000倍)。接著經由細胞激酶的作用將單磷酸形式進一步磷酸化轉化成活性三磷酸形式。Acyclo-GTP的病毒的親和力比蜂窩聚合酶好100倍。以acyclo-GTP作為藥物基底摻入病毒的DNA,進而導致不成熟鏈終止。雖然阿昔洛韋類似於一個核苷酸,但它沒有3'末端。因此,當阿昔洛韋摻入至生長的DNA鏈後,不會有多的核苷酸可以被添加到該DNA鏈中。如此己表現出病毒酶無法從該DNA鏈中移除acyclo-GTP,導致DNA聚合酶的活性被抑制。acyclo-GTP在細胞內經由蜂窩磷酸酶的代謝是十分迅速的,總之,阿昔洛韋可以被認為是藥物前體:患者剛服藥時是沒有明顯效果(較不活躍的),但被代謝後將會有明顯的效果。 伐昔洛韋是一種前藥,服用後幾乎轉化為阿昔洛韋及L-纈氨酸。因為它經由病毒胸苷激酶產生更好的磷酸化,阿昔洛韋的抗病毒活性主要是針對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其次是單純皰疹病毒2型(HSV-2)、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BV)和巨細胞病毒(CMV)。 伐昔洛韋是迅速地經由肝臟的酶水解,幾乎完全(99%)轉化為活性化合物阿昔洛韋及L-纈氨酸。阿昔洛韋在體內會被醇、醛脫氫酶及醛氧化酶(小範圍的)轉化為無活性的代謝物。伐昔洛韋和阿昔洛韋的代謝不與肝微粒體酶系統相關聯。 當有效成份可單獨使用時,要選擇出醫藥配方。既為獸醫使用又為人類使用的本發明的配方,包括至少一種上述所定義的有成份,並結合一種或多種合適載體和任意的其它醫藥成份。載體必需是”合適的”是與配方的其它成份比較而言,並且應是對接受者無害的。
該配方適合口的、直腸的、鼻的、局部的(包括口部的和舌下的)、陰道的和注射的(包括皮下的、肌肉的、靜脈的、皮內的、膜內的和硬膜的)施用。一般以單位劑量形式給出該配方,並可以用藥學中現有技術的任何方法製備。這些方法包括將有效成份與含有一種或多種次要成份的載體相結合的步驟。 通常,製備該配方靠均勻完全地將有效成份與經過伃細分離的固體載體或液體載體或二者相混合,如果需要,然後使產物成型。
適合口服的本發明的配方可以製成單個的藥劑,例如膠囊、扁囊或片劑,每種都含有規定量的有效成份;也可以製成粉剤或顆粒;製成溶液或含水液體或不含水液體的懸浮液;製成水中油的乳狀液或油中水的乳狀液。有效成份也可以製成丸劑、糖劑或糊劑。
另外抗HSV的藥劑還可包括伐昔洛韋、噴昔洛韋、泛昔洛韋、膦甲酸、西多福韋(HPMPC,GS-504)、氟尿苷、洛布卡韋、Crofelemer或瑞喹莫德(沒有內含阿昔洛韋和伐昔洛韋),但不限於此。
服用抗HSV藥物的劑量建議如下所示: 1. 成人:伐昔洛韋(500毫克)     a. 每天2粒 (早餐和晚餐後,1粒),共5-7天。     b. 每天3粒 (每8小時1粒),若是重症患者剛開治療時。 2. 兒童:阿昔洛韋顆粒劑 10毫克/公斤,每6小時一次,共5-7天 3. 外用皮質激素軟膏或乳霜。 4. 孕婦:若孕婦感染HSV,則建議服用阿昔洛韋、泛昔洛韋或伐昔洛韋。尤其是懷孕時期服用阿昔洛韋在大多的病例數據顯示是安全的。超過1000個孕婦在懷孕初期服用阿昔洛韋顯示是安全的,因為胎兒出生時沒有缺陷。例如,孕婦感染HSV可能需要2或3片伐昔洛韋的(500毫克),每日(早餐和晚餐後,即1片),共5-7天。另外,孕婦感染HSV可能需要2或3片阿昔洛韋(400毫克),每日(早餐和晚餐後,即1片),共5-7天。另外,孕婦感染HSV可能需要2或3片泛昔洛韋(250毫克),每日(早餐和晚餐後,即1片),共5-7天。
本發明公開了一些經由HSV QTT檢測陽性的患者經由服用抗HSV藥劑的明顯反應。這些病患及時的防止成為HSV傳染源的潛在狀態。
以上所述係藉由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該技術者能暸解本發明之內容並據以實施,而非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凡其他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所完成之等效修飾或修改,仍應包含在以下所述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新適應症的HSV感染臨床病例
青春痘:第1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10圖是一位病患在臉上長出許多嚴重的膿皰,尤其是在病患的下頜處,時間長達3個月,其中膿液經由PCR檢測診斷為HSV感染。
第11圖為QTT檢測時的影像,其中顯示出一個皮膚上的神經纖維(DNF)被許多的氣球細胞(BCS)包圍。另外還有許多類似退化的雪旺(Schwann)細胞群。由高倍率的顯微鏡觀察下,看到許多的BCs及巨大的多核細胞。由病理及PCR的結果同時證實這些膿皰的病因為HSV感染。
診斷:由HSV感染所引起的青春痘。
醫療處方: 伐昔洛韋:每天2顆,共5日 那氟沙星(Nadifloxacin)乳膏:共5日
治療後:第12圖為病患治療後患部之影像,其中治療5日後膿皰的數目和發炎症狀大幅改善。
青春痘:第2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13圖為一病患的臉上長了許多的褐色膿皰及斑點,發病長達1個月。
從膿皰的QTT檢測觀察,退化的DNFs被許多的BCs包圍,此患者之膿皰被診斷由HSV感染引起。
診斷:由HSV感染引起青春痘。
醫療處方: 伐昔洛韋:每天2顆,共5日 Acyclo-lidofenac (ADO) 乳膏
治療後:第14圖是病人患部的影像,病患在治療8天後患部幾乎沒有膿皰,病患的皮膚也變白且變得更加細緻。
青春痘:第3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15圖是病患的鼻子長有許多的粉刺,且有膿皰並有嚴重的發炎,發病時間為5個月。
從膿皰的QTT檢測觀察,退化的DNFs被許多的BCs包圍,另外也有發現許多巨細胞及黑色素。
另外HSV IgG抗體檢測數值為53.1 (正常的數值為小於2)。 診斷:由HSV感染引起青春痘。
醫療處方: 伐昔洛韋:每天2顆,共5日 ADO乳膏
治療後:第16圖為病患在治療後患部的影像,病人的鼻子及臉頰上的發炎症狀減緩很多,在23天後粉刺的數量也下降很多。
青春痘:第4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17圖為一病患在臉上突然長出很多如針頭大小且會癢的膿皰,此症狀是病患在使用新的洗面乳才突然出現。
第18a圖為病患臉上膿皰的QTT檢測影像,由此影像可以在放大後毛囊觀察到退化的DNF(圓圈處)及毛髮(箭頭處),此為密集的發炎現象。
第18b圖為另一QTT檢測影像,由圖中可以觀察到有厚細胞膜的BC及核內嗜酸性包涵體(EIB),其中有些BC聚集在一起形成氣球細胞巢(BCNs)。
診斷:由HSV感染引起青春痘(多膿皰型)。
醫療處方: 伐昔洛韋:每天2顆,共5日 抗過敏劑7天 第4類外用皮質類固醇
治療後:第19圖為病患在治療後患部的影像,在治療2天後膿皰大小及數量改善很多,且在完成整個療程後,至今沒有復發(約1年)。
青春痘:第5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20圖為一病患在前額及雙頰的皮膚上長出許多紅色小水泡丘疹及膿皰,時間大約2週。
第21a圖為QTT檢測時的影像,其中可以觀察到大的BCNs (箭頭處)以及在周圍2個脫髓鞘DNFs。
第21b圖為另一個QTT檢測時的影像,其中可觀察到各種尺寸的BCs包圍2個脫髓鞘DNFs。
診斷:由HSV感染所引起的青春痘。
醫療處方: 伐昔洛韋:每天2顆,共5日 抗生素2天 那氟沙星(Nadifloxacin)乳膏
治療後:第22圖為病患治療後患部之影像,其中病患的症狀在治療7日後有明顯的改善。
青春痘:第6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23圖為一位病患在臉上出現許多紅腫硬塊(結節),發病約1週。另外此病患同時說在下頜骨的臉頰上會瘙癢。
第24a圖是QTT檢測時的影像,其中可以觀察到BC及EIBS佈滿了整個圖片。
第24b圖是另一QTT檢測時的影像,其中可以觀察到許多縱向且大的BC以及發炎浸潤的中性粒細胞(圓圈處)。
診斷:由HSV感染所引起的青春痘。
醫療處方: 伐昔洛韋:每天2顆,共5日 那氟沙星(Nadifloxacin)乳膏 第4類外用皮質類固醇
治療後:第25圖為病患在治療後患部的影像,在治療7天後症狀有明顯的改善。
上述6個臨床病例,所出現的膿皰(青春痘)一直都被認為是細菌感染所造成的臨床現象,然而將病現判斷的結果及PCR檢測結果合併後,證實這些膿皰及紅色丘疹都是由HSV感染所引起的。
Yamamoto et al.,Acta neuropath (Berl.)26, 285-299 (1973)的論文中,Yamamoto等研究人員在小白鼠的腹腔接種HSV病毒,在3天後小白鼠全身無力及並使其後肢癱瘓,因此證實小白鼠內的神經元細胞、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s)、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cytes)和雪旺細胞(Schwann)感染HSV,另外內皮細胞、神經周圍纖維細胞及平滑肌細胞也被感染HSV,其中大腦及小腦感染HSV的情形不嚴重,但腦橋延髓(pontobulbar)及脊髓則嚴重感染HSV。HSV會在神經統統中的神經節中複製感染神經細胞,尤其在雪旺細胞內複製感染的頻率最大。此項研究證明了HSV感染是全身性的,其中雪旺細胞感染後,因調節作用,使HSV沿著周圍神經纖維傳染至中樞神經系統。在皮膚膿瘡的QTT檢測中觀察到發炎浸潤的退化DNFs及雪旺細胞,代表著身體的免疫反應經由皮膚將受HSV感染的細胞排出,以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因為皮膚是神經系統最外層的部分,因此皮膚上的膿瘡可能代表一個人在青春期後,免疫系統在排泄受HSV感染的細胞。
經由研究,皮膚毛囊內的皮膚內感受器之間的神經分佈是最複雜的。這是因為皮膚毛囊神經分佈的生成,是從深層真皮叢中的莖髓神經軸突與環層小體一起構成之深層感受器,其中環層小體是最大的感受器,其存在掌蹠腱膜或生殖器深層的皮膚,也存在於韌帶和關節小體(corpuscles)之中 (Munger et al.,Arch Histol Cytol.51,No 1 ,1-34 (1988))。
關節炎的病因可能是因關節囊上的韌帶中的環層小體感染HSV所造成,因為在關節的皮膚上常發現粉刺般的疹子。實際上發生在青春期時的膿皰(青春痘)是有限制的,但有時青春期時的膿皰暴發時常會合併發熱及多個關節疼痛(Medscape,Acne FulminateMar 29, (2011))。增加物質P的數量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液及血清上(Marshall et al., Arthiritis Pherma 33 (1): 87-90 (1990); Menkes et al, J Rheumatol 20 (4): 714-17 (1993))。因為物質P會刺激類風濕滑膜細胞釋放膠原酶及前列腺素E2,這些研究成果對於類風濕患者血管翳形成有所幫助(Lotz et al., Science 235; 893-895 (1987))。DNFs內的雪旺細胞的病理報告揭露後,本發明對於關節炎病患的QTT病理變化檢測是值得研究的,有非常大的機會在關節患部的感受器或末梢神經纖維找到HSV感染。
物質P及其它神經肽可以在某些類型的感染、損傷及局部發炎的皮膚、肌肉和關節的末梢感覺神經纖維中釋放(Donkin JJ et al.,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161:97-109 (2007))。換言之,被HSV感染後的氣球狀的雪旺細胞及退化的DNFs經由神經肽誘導反應成一發炎症狀,為了減少HSV感染的細胞,但如果HSV感染的細胞過少去誘導囊泡或膿皰,嚴重的發炎症狀可能導致臨床診斷時的誤診,變成病因不明之皮炎、膿瘡及關節炎。
在西元2000年左右的腫瘤壞死因子-α抑製劑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是最有效的治療。但在2000年之後許多報告中指出,許多病患使用此療法時會使皮膚產生不良反應。例如報告中舉出二位病患的皮膚出多現多形性紅斑 (Soliotis F et al.,Ann Rheum Dis61: 850-1, 2002; Vergara G et al, Arch Dermatol138: 1258-9, 2002),一病患出現異位性皮膚炎(Wright RC,J Am Acad Dermatol,49:160-1, 2003),以及一病患出現穿孔性毛囊炎( Gilaberte Y et al.,British J of Dermatol,156:368-71, 2007)。二份研究報告發現約70%的經常性多形紅斑是由HSV感染引起(Leigh IM et al.,Vlini Exp Dermatol,10: 58-67, 1985; Schofield JK et al, Br J Dermatol,128: 542-5,1993)。在1995年的一雙盲試驗中顯示,復發性的多形性紅斑可經由阿昔洛韋治療完全抑制(Tatnall FM,British J of Dermatology, 132:267-70 (1995))。在本發明中異位性皮炎證明係由HSV感染所引起的。這些間接的證據都進一步的表明HSV可引發全身性的感染,其表現的症狀可以是皮炎、多形性紅斑、膿瘡及關節炎
因此,青春痘(膿皰)在本發明的臨床病例中治療可以包括,混合抗HSV藥劑的霜劑或軟膏抹在患者的患部上,其中抗HSV藥劑可以包括伐昔洛韋或阿昔洛韋,例如本發明臨床病例中的ADO軟膏含有阿昔洛韋、利多卡因(lidocaine)和雙氯芬酸(diclofenac)。
膿庖疹(impetigo):第1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26a圖為一病患在嘴巴周圍出現膿庖疹,時間大約1週,並且在看診前2天時也發現一些紅色丘疹在病患的右臉頰上。
第26b圖為病患的右臉頰上紅色丘疹的影像,此圖中的圓圈處為QTT檢測的切片來源處。
第27a圖為QTT檢測第1個影像,其中可觀察到DNFS(箭頭處)被發炎的細胞包圍,另外圖中的ES為表皮層。
第27b圖為QTT檢測第2個影像,其中可觀察到氣球狀的雪旺細胞圍在DNF(箭頭處),以及由氣球細胞(BC)所聚集而成的氣球細胞巢(BCNs)。
第27c圖為QTT檢測第2個影像,其中可觀察到Micrococi細胞(圓圈處)被BCs覆蓋。
診斷:由HSV感染所引起之膿庖疹
醫療處方: 阿昔洛韋(10mg/kg):每天4次,共7天 口服抗生素4天 抗過敏藥8天 抗生素軟膏
治療後:第28圖為病患治療後之患部影像,在服用阿昔洛韋7天之後,在病患的下顎臉上留下一些紅色糜爛性紅斑,在治療9天後右臉頰留下一些紅色糜爛性紅斑。由於在QTT檢測的影像中觀察到micrococi存在,因此給予4天份的規定處方頭孢卡品匹酯鹽酸鹽(cefcapene pivoxil hydrochloride)。
膿疱疹:第2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29圖為一病患的下顎皮膚上出現許多水泡丘疹,時間大約10天,此水泡丘疹的患部乾燥並合併成一斑塊,有許多的黃色痂皮被水泡丘疹包圍。
第30a圖為QTT檢測第1個影像,此QTT檢測之切片是取自下顎患處皮膚,其中可觀察到退化的DNF被氣球狀的雪旺細胞所包圍。
第30b圖為QTT檢測第2個影像,,其中在真皮層進行觀察,可看到許多高核與質(N/C)比的BC及BCNs。
診斷:由HSV感染所引起之膿庖疹
醫療處方: 阿昔洛韋(10mg/kg):每天4次,共7天 抗生素軟膏
治療後:第31圖為治療後病患之患部影像,由圖中可以看到病灶乾燥,且痂皮脫落,並在3天後變皮膚變平整。
膿庖疹:第3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32圖為一病患在6天前治療左頸部的水泡破裂後,雖然還在治療期間,但在病患的臉上出現一些小水泡,使得病患再次來要求治療。
第33a圖為QTT檢測第1個影像,其中可觀察到氣球細胞(BC)內含有多形性的細胞核,且觀察到多個高核與質比(N/C)的BC聚集成一個BCNs(圓圈處)。另外還有一個退化之DNF被氣球狀的雪旺細胞包圍。
第33b圖為QTT檢測第2個影像,其中可觀察到許多的嚴重細胞核變形之氣球細胞及巨細胞。
診斷:由HSV感染所引起之膿庖疹
醫療處方: 伐昔洛韋每天2次,共7天 (第1次看診) 抗過敏劑 抗生素:由於第2天從QTT檢測的切片看到球菌,因此再追加此藥劑。(第2次看診)
治療後:第34圖為治療後病患患部之影像,在治療2至7天後症狀有明顯的改善。
膿疱疹:第4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35圖為一病患的右鼻孔下方、下頜及左眼出現大的黃紅色結痂,時間約為1週。
第36a圖為QTT檢測第1個影像,此QTT檢測之切片是取自左眼下方的患部,其中可觀察到DNF周圍的氣球狀的雪旺細胞,而DNF延伸至表皮組織(ES)中。
第36b圖為QTT檢測第1個影像,此QTT檢測之切片是取自小水泡,其中在真皮層中可觀察到許多高N/C比的BC及BCNs。
診斷:由HSV感染所引起之膿庖疹
醫療處方: 阿昔洛韋(10mg/kg):每天4次,共7天 口服抗生素及抗過敏藥5天 抗生素軟膏
治療後:第37圖為治療後病患患部的影像,治療4天後皮膚幾乎沒有損傷,至今沒有復發(約1年)。
膿庖疹:第5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38圖為一病患的鼻孔周圍及臉上出現大的黃紅色痂殼,並病訴其乾燥,且在病患的軀幹上出現鱗片狀的斑。
第39圖為QTT檢測的影像,此QTT切片是取自於下顎皮膚上的水泡丘疹,其中在皮膚的棘層中可觀察到真皮的毛囊上皮細胞完全被破壞,細胞特性消失,極不規則的細胞核輪廓。
診斷:由HSV感染所引起之膿庖疹及自體敏感性皮炎
醫療處方: 阿昔洛韋(10mg/kg):每天4次,共7天 抗過敏藥17日 第Ⅳ級外用皮質類固醇 抗生素軟膏
治療後:第40圖為治療後病患之患部影像,在治療5天後在病患的嘴巴周圍有一些小糜爛及一些水泡丘疹,在眼皮上有些微的紅斑,至今沒有復發(約14個月)。
兒童感染膿庖疹時的感染性很高,最嚴重的併發症是腎小球性腎炎。幸運的是,鏈球菌所引起的膿庖疹現今普遍都是以抗生素治療,然鏈球菌感染後併發腎小球腎炎十分罕見(鏈球菌感染後腎炎, PubMed Health, (2011))。另外有報告指出慢性腎小球性腎炎的病患有94%的HSV IgG數值高於一般標準 (Barinskii IF et al. “Herpesvirus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Vopr Virusol 50 (1):35-37 (2005))。其中75%的患者中感染HSV病毒,其中第1型的單純疱疹病毒(HSV-1)為34.4%、第2型的單純疱疹病毒(HSV-2)為2.6%、巨細胞病毒(12%)及混合感染(46%)。這樣的結果與本發明所揭露內容一致。在未確診是否為HSV(或其它病毒)引起的膿庖疹將使腎小球性腎炎在診斷上複雜化。在本發明中患者之膿疱疹使用QTT檢測反應良好,並由QTT檢測出膿疱疹係由HSV感染所引起的,因此施以抗HSV藥劑治療。因此減少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發生率。
壞疽性膿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第1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41圖在病患的腿部皮膚出現大面積的潰瘍,且在表面有黃色的滲出液,並在下方有一塊結痂的斑塊,另外腿部近一半的皮膚呈現紅腫。
第42圖為QTT檢測的影像,其中可觀察到退化的DNF被許多的多形式BC包圍,另外也觀察到黑色素。
實驗室數據: HSV IgG抗體酶免疫效價(正常<2.0):>128 CMV IgG抗體酶免疫效價(正常<2.0):4.5 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陽性
診斷:由HSV感染引起壞疽性膿皮病
醫療處方: 伐昔洛韋:每天3顆,共10日 抗過敏藥劑10天 抗生素軟膏 第III級外用皮質類固醇軟膏
治療後:第43圖為治療後病患患部的影像。治療10天後,雖然紅褐色斑塊被留下,但患部沒有糜爛和液體滲出。
壞疽性膿皮病:第2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44圖此病患2年前就有患有潰瘍性結腸炎,一直使用全身性類固醇進行治療。在10前天,病患的二條腿上出多了許多膿皰,而且擴散速度非常快並成為結節。
第45圖為QTT切片檢測的影像,其中可觀察到許多的BC,且BC內含有嗜酸細胞性包涵體(圓圈處),還有密集的發炎浸潤的多核白血球細胞。另外在還觀察到退化的DNF(箭頭處)在影像的右上角。
診斷:由HSV感染引起壞疽性膿皮病
醫療處方: 1. 口服類固醇:40毫克,11天份,然後每7天調降5毫克,例如35毫克、30毫克及25毫克,最低調降至15毫克。 2. 抗生素軟膏:慶大霉素軟膏 3. 其它治療:美沙拉嗪治療療潰瘍性結腸炎
治療後:第46圖治療後病患患部的影像。治療後症狀己有明顯的改善,在13天後一些大的糜爛己有結痂。
病毒感染是加速潰瘍性結腸炎的原因之一。然而只有少數的研究成功的將病毒培養,且潰瘍性結腸炎是以免疫抑製劑進行治療,以控制症狀。根據研究,有0.6-5%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會併發壞疽性膿皮疾病 (Greenstein AJ, “The extra-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of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Medicine55: 401-412 (1976))。有研究指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併發壞疽性膿皮病的癒合及沒有復發的現象 (Powell FC et al.,Arch Dermatol, 120: 757-61, (1984))。此研究論中證實,類似病理學變化的切片組織可以在胃腸道及皮膚上取得。本發明上述2個臨床病例,透過QTT檢測而診斷為HSV感染。上述第1個臨床病例使用抗HSV藥物治療的結果令人滿意。所以在第2個臨床病例病患的腸道內取得切片組織,進行HSV-QTT檢測後的病理變結果是否與皮膚切片組織類似,這是後續的研究方向。
另外,在2000年後有許多的研究是關於使用腫瘤壞死因子-α抑製劑進行治療,而引起皮膚不良反應的論文。例如類似濕疹的紫斑症(Wang LC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49:157-8, 2003)。白血球碎裂性血管炎 (Devos SA et al., Dermatology, 206: 388-90, 2003; Mcllwain L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36: 411-13, 2003)。銀屑病發病( Verea MM et al., Ann Phamacother, 38:54-7, 2004)。上述都是患有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的病患,在給予腫瘤壞死因子-α抑製劑後併發的皮膚相關疾病。這些不良反應可能具有相同的機制,上述第2臨床病例的病患就是潰瘍性結腸炎併發壞疽性膿皮的情況。換言之,這是種全身性且向周邊蔓延的疾病,此種情況提供醫療人員一個良好的機會,可以利用QTT檢測方式找出潛在的病因。
另外有研究指出,壞疽性膿皮病可能變得複雜化,因為一個重要和神秘的疾病:骨髓增生異常。其中在小白鼠骨髓中證明非髓鞘雪旺氏細胞存在於自主神經內,並負責活化造血細胞。而自律神經失調將失去誘導的神經支配,導致造血細胞快速的損耗(Yamazaki S et al., Cell, 147:1146-58, 2011)。在本發明中,經由QTT檢測可以在許多的皮膚切片組織觀察到膨脹的雪旺氏細胞將退化的DNFs包圍,此結論與上述研究的結論一致,膨脹的雪旺氏細胞將DNFs包圍,導致神經功能產生障礙,進而帶來水皰、膿皰、糜爛及潰瘍的皮膚,及以骨髓發育不良(骨髓增生異常)。此結論可以應用至與壞疽性膿皮病相關的許多其他疾病。例如類風濕關節炎(Stolman et al., Arch Dermatol, 111:1020-3 (1975)),費爾蒂綜合徵狀(Felty’s syndrome) (Kramer N et al., J Rheumatol, 17: 1079-82 (1990)),骨關節炎(Lazarus GS et al., Arch Dermatol, 105:46-51 (1972)),聚合性痤瘡(Powell FC et al., Q J Med, 55: 173-86 (1985)),骶髂關節炎(Holt PJA et al., Medicine (Baltimore) 59: 114-33 (1980)),在本發明中QTT檢測可使用於診斷這些疾病是否實際上與HSV全身性感染有關。
凍瘡:第1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47圖為一病患的兩隻耳朵出現紅斑且紅腫,且在病患的右耳垂上有糜爛。
第48a圖為QTT檢測的第1個影像,其中在真皮組織中觀察到有發炎浸潤的現象,幾條DNFs(箭頭處)從真皮深層延伸至表皮層(ES)。
第48b圖為QTT檢測的第2個影像,其中觀察到在2條DNF之間具有一個巨細胞及一些氣球狀的雪旺細胞內含有多形式的細胞核。
第48c圖為QTT檢測的第3個影像,其中在真皮組織中觀察到脹的雪旺細胞包圍DNF。
實驗室檢測資料: HSV IgE效價 (正常< 170 IU/ml):7.9 IU/ml HSV IgG (正常< 2.0): 39.3 CMV IgG (正常< 2.0): 33.7
診斷:由HSV引起凍瘡
醫療處方: 阿昔洛韋(200毫克):每天3顆,共7天
治療後:第49圖為治療後患處影像,在治療7日後腫脹的情況、疼痛及糜爛改善很多。
凍瘡:第2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50圖為一病患的手指上出現紅腫,時間大約1個月。病症逐漸的加重,但患者所進行的治療沒有效果,經由QTT檢測及實驗室檢測的數據診斷為HSV感染。
實驗室檢測的數據: HSV IgG (正常< 2.0): 33.8
診斷:由HSV感染引起之凍瘡
第1階段醫療處方: 伐昔洛韋:每天2顆,共4天 生育酚菸酸(Tocophenol nicotinate):4天 抗過敏劑的4天 第Ⅲ級的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患處瘙癢。
第2階段醫療處方: 伐昔洛韋:每天1片,共14天 抗過敏劑:14天 ADO軟膏:每天2次
第51圖為患者經過第2階段治療後之患部影像,其中手指紅腫疼痛明顯改善。
第3階段醫療處方: 伐昔洛韋:每天1片,共14日 抗過敏劑:14天 ADO軟膏:每天2次
第52圖為病患經過第3階段治療的患部影像:患者紅腫疼痛的症狀己被治癒。
凍瘡局部發炎的病徵是由病患的患部持續暴露在濕寒的環境下引起的。其中常見的患部包括手指、腳指、腳跟、鼻子和耳朵。其中有研究指出硝苯吡啶(Nifedipine)對於凍瘡的治療是有效的(Down PM et al. “ Nife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blains” Br Med J, 293: 923 (1986)),但會引起頭痛、潮紅。但最普遍的補救措施,係使用皮質醇軟膏止癢及使用抗生素預防繼發感染。據發明人所知,凍瘡以QTT檢測方式,證實HSV感染引起DNF的變化及病理學特徵為史上第1次有相關的研究。因患部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下,在DNFS和神經游離神經末梢(NFEs)誘導潛伏的HSV感染及複製。此外,喚起P物質傳導的神經原性炎症稱為凍瘡。使用抗HSV藥物反應與高效價的HSV IgG39.3是一致的。另外8個病患施以不同數量的抗HSV藥劑如以下所示,除了2名兒童未確認之外,其於凍瘡患者的HSV IgG效價大於33.8,或大於128。
雖然凍瘡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但此疾病卻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診斷標準之一,Viguier M.等研究人員針對33個患有凍瘡的病患進行1個月以上的調查 (Viguier M. et al.,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immunologic variabl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ilblains.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to lupus erythematous”Medicine(Baltimore) 80 (3): 180-188 (2001)),其中22病患出現了一個或多個異常的結締組織病及8個病患被診斷為SLE。病理學組織研究只顯示perisudoral炎性浸潤。由於在汗腺的周圍有許多的自律神經,因此發炎浸潤可能代表HSV感染,物質P誘導神經性炎症反應。
病毒感染可直接導致感染的細胞死亡,然而屬於DNA病毒的HSV往往會潛伏並產生感染(Young B et al., Wheater’s Basic Pathology, 44 (2011))。因此,宿主細胞的基因會被認為是外來的細胞,此過程會觸發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改變自我去引發自身免疫性A型肝炎(Vento S et al., Autoimmunity Reviews, 3:61-69 (2003)),換言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體檢測的過程中,就可以消滅病毒感染細胞,且不一定是有害的。在各種器官及系統的SLE的發炎反應中,例如由HSV感染所引起的凍瘡之雪旺細胞。此外本發明也包括SLE的診斷標準中的一些疾病,例如凍瘡、腎小球腎炎、關節炎、貧血及血細胞減少症。
雖然末稍神經病變的臨床症狀及病徵在許多的研究中被徹底的描述,但具體的病因卻無法確定。在SLE中,病毒及細菌感染後所引起的神經受損為一間接自身免疫過程,這可能是因為HSV感染的細胞無法在薄的HE染色液中顯示。此外凍瘡可能發生在糖尿病(DM)、格林巴利綜合症、多發性硬化及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中。QTT病理檢測可能會是比傳統檢測更好。
糖尿病併發皮膚相關疾病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53圖為一病患在小腿上出現不會癢的各種尺寸的鱗狀且淡紅色丘疹及一些銀屑病斑塊,時間大約1個月。
實驗室檢測數據: Ig E (正常< 170 IU/ml): 12.8 IU/ml HSV IgG 抗體效價 (正常< 2.0): >128 CMV IgG抗體效價(正常< 2.0): 111 診斷:由HSV感染所引起的銀屑病斑塊。
醫療處方: 照射窄譜中波紫外光-B (NBUVB) 第Ⅰ級、第Ⅲ級的外用皮質類固醇 阿昔洛韋(400毫克):每天3顆,連續10天。然後再每天2顆,再延續10天。
治療後:第54圖係在治療後病患患部的影像,其中可觀察到有些病灶消失,而銀屑病斑的比例在治療後7天改善很多。
約60%至70%的糖尿病患者有輕微至嚴重的神經系統受損的疾病,其中皮膚相關的疾病是最為常見的。以下資料是22名糖尿病患者併發皮膚疾病的臨床資料,由資料可觀察到這些病人的HSV IgG都很高,而在給予抗HSV藥物後其效果都比傳統的治療還要好。
在1976年Brown等研究人員發現使用神經降壓素和P物質在胰高血糖素上增強糖原效果,可能導致抑制胰島素的釋放(Brown et al., Endocrinology, 98:819-22 (1976))。以下是合理的推測,假如自律神經控制胰島素分泌,而在本發明凍瘡的臨床病例又說明,HSV將會導致物質P的分泌,進行抑制胰島素的釋放。有研究指出由糖尿病併發的多發性神經病變會導致真皮內的物質p及神經纖維降鈣素相關的肽降低,原因可能來自DNFs被破壞(Lindberge M et al., J of Neruological Science, 93: 289-296 (1989))。O’connor TM等人在一研究論文中提供證據表明許多的慢性發炎疾病係因為物質P的含量升,例如哮喘、結節病、慢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法氏囊病(IBD)和類風濕性關節炎(O’connor TM et al., J cellular physiology, 201 167-180 (2004))。
皮膚的神經網絡包括軀體感覺及交感自律神經位在人類身體的每一處。皮膚的感覺神經己經發現合成及釋放的原因與降鈣素基因相關肽、促生長素抑制素、物質P、神經激肽A、血管活性腸肽及促黑素細胞激素相關(Karanth S et al., Am J Anat 191: 379 (1991)),其中最重要的神經肽是物質P,在研究中指出物質P在活性類風濕滑膜細胞被釋放(Martin et al., Science, 235: 893-895 (1987))。身體的末稍神經系統負責觸覺、痛覺、溫度、癢、機械刺激的感受器,以及自動地控制及調節身體內部機能。如果末稍神經系統的某些部分被HSV感染或變成潛在性疾病,如急性及慢性炎症皆可在皮膚上觀察到徵狀。
禿頭:第1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55圖為一病患在背部出現反覆性(復發性)的瘙癢紅色水皰,時間大約5年,此外患者也發現右頭皮在一星期前出現脫髮斑塊。
第56a圖為QTT檢測的第1個影像,此切片組織係從紅色水皰取得,其中可以觀察到許多的BC(圓圈處)。
第56b圖為QTT檢測的第2個影像,其中可觀察到2條DNFs(圓圈)上有許多的氣球狀的雪旺細胞,另外在影像中也可觀察到被保留的神經內膜(箭頭處)。
第56c圖為QTT檢測的第3個影像,其中此影像是使用較高倍數下觀察,發現許多的BC及BCNs。其中在毛囊口也發現BCs及EIBS(圓圈處)。
診斷:由HSV感染所引起的脫髮和痤瘡皮疹。
醫療處方: 阿昔洛韋(400毫克):每天3顆,共10天,再接續每天2顆,共14天。 抗過敏劑:24天 第Ⅲ的外用皮質類固醇
治療後:
第57a圖為患者治療後之患部影像,在23天後小白頭髮在禿頭斑中間部分長出。
第57b圖為治療後7週所拍攝,病患每天2顆伐昔洛韋,每週共5天,由圖中可觀察到新的毛髮,包括黑色毛髮。
第57c圖為治療後21週所拍攝,病患除了3週服用伐昔洛韋每天2顆,每週5天。其餘為每日一顆。另外也給予VD乳膏處方,一天2次,其中VD霜含有雙氯芬酸和利多卡因。
第57d圖為治療後患者患部的影像,在背上只有少數的水皰丘疹及膿皰。
禿頭:第2個臨床病例
治療前:第58a圖為一病患在頭上白色斑塊的(區域)的毛囊萎縮性瘟疫周圍出現膿皰,且此區域沒有長出頭髮己經4年。第58b圖至58c圖,患者還病訴脫髮的區域尤其是在頭皮後面(第58b圖)及右測(第58c圖)。
第59a圖為QTT檢測的第1個影像,此切片組織是取自膿皰,其中可以觀察到退化的DNFs被BC(箭頭處)所包圍,另外還有多個單核細胞及中性粒細胞。
第59b圖為QTT檢測的第2個影像,其中可以觀察到由多許BCs及多形核被發炎浸潤的多形核白血球包圍形一個氣球細胞島(圓圈處)。
實驗室檢測數據: HSV IgG 效價 (正常< 2.0): 45.1
診斷:由HSV感染引起的禿頭
醫療處方: 伐昔洛韋:每天晚餐後1顆,共95天 抗過敏劑:15天 阿昔洛韋軟膏6週
治療後:第60a圖為治療後病患患部之影像,其中膿皰在治療1星期後消失,毛萎縮性瘟疫在治療2週後沒有變化,第60b圖可以觀察到右側及後側的頭髮明顯增加,第60c圖在治療後16週,新的黑髮長出,且右側也沒有再掉髮。
禿頭目前為止被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輕微的症狀可以預期的在數月至一年自然恢復。而患有禿頭患者可能會同時患有其它由HSV感染所引起2種情況,第1種情況為類似痤瘡的丘疹,第2種情況為在骨盆腔周圍的皮膚上長有小水泡。
禿頭的患部通常會在頭上形成一脫髮區。在上述的臨床病例中,在脫髮區中長出的小水泡及膿皰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去研究禿頭發病的機制。從QTT檢測小水泡及膿皰取得之切片組織,可以證實禿頭是因HSV感染DNFs內的雪旺細胞所引起,其中退化的DNFs被發炎浸潤的BC所包圍。在傳統的病理學病變的研究可能僅是揭示嚴重的發炎浸潤,而不會揭露細胞被HSV所感染。
在上述第2種情況的病患患有纖維化禿頭己有4年時間,在脫髮區內長出膿皰,並檢測為在真皮層感染HSV,因此建議給予抗病毒治療,此第2種情況比第1種情況感染情形更為嚴重,經由抗HSV治療4個月後,此二病患對於治療結果滿意。
SLE的診斷標準除了凍瘡、腎小球腎炎、關節炎、貧血及血細胞減少症,還包括禿頭。此症狀也常發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後天性的甲狀腺疾病、白癜風、糖尿病及膠原性疾病。對於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所產生發炎反應,例如在不同的器官及系統遭到HSV感染雪旺細胞所引起的禿頭,可藉由此機會去避免。
新生兒臨床病例:
第1個臨床病例:第61a圖為一生兒病患患部之影像,此病患是1個出生約20天的新生兒,在患者的剛出生時臉上額頭上出現像針一樣的水泡丘疹,並在出生後10時漫延至病患的臉頰及下顎骨的皮膚上。第61b圖為QTT檢測的影像,此QTT檢測的切片組織是取自一個水泡丘疹,其中從影像中可以觀察到鱗狀上皮細胞氣球變性、上皮內囊泡及許多BC。並在高倍數的觀察中發現在許多嗜酸性粒細胞的的BC之間有發炎浸潤的現象。之後該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物及TCS進行治療處埋,在出生6個月後,此新生兒的哥哥的身體也感染HSV。她的母親在懷孕時被診斷為HSV感染所引起之相關皮膚炎,當時的HSV IgG效價為12.5。
第2個臨床病例:第62a圖中的病患為一個4個月大的新生兒,在病患的右鼻孔出現膿皰。在新生兒2個月大時,己經在臉上及身體上出現許多會癢的水皰丘疹。此外新生兒的母親的前臂上有HSV感染病史。該病患為第3次QTT檢測為HSV感染,而且是首次在臉上出現病徵。第62b圖為QTT檢測的影像,其中可以觀察到上皮的中的濾泡氣球變性、氣球細胞及巨細胞。因此疹斷結果為HSV引起的疾病,給予抗病毒藥劑治療,治療後至今3個月沒有復發。
第3個臨床病例:此臨床病例中的病患為一個5個月大的新生兒,在病患的前額皮膚上連續2個月出現結痂斑塊,在6天前病患的臉上出現許多針狀的水泡丘疹及膿皰,且在病患的嘴角周圍非常乾燥且有許多的鱗屑。第63a圖及第63b圖為QTT檢測的影像,此切片組織是取自於臉頰上的水皰丘疹,其中在高倍率的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從表皮層延伸的神經,且在細胞基膜的附近,觀察到許多的多形核巨細胞及氣球變性的細胞。診斷為由HSV感染所引起之疾病,給予病患抗HSV藥劑治療。第63c圖為治療後的病患患部之影像,其中可以觀察到治療3天後臉部的症狀完全的消失。第63d圖為治療後的病患患部之影像,仍有一些淺棕色結痂在病患的前額皮膚上。新生兒的母親在懷孕時腳趾有HSV感染的病史,另外新生兒的父親的唇部也曾患有HSV引起的相關皮炎疾病。
第4個臨床病例:第64a圖為一個8個月大的新生兒病患患部影像,在病患的背部出現許多的紅色結節,且在一些結節中心有膿皰。此病患的HSV QTT檢測結果為陽性,因此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5天後徹底的治癒。第64b圖為病患母親患部的影像,病患母親的HSV IgG效價為8.4,且在臀部皮膚上出現膿皰,但在分娩前2個月身體上早己出現水泡丘疹的病徵。而在新生兒出生後2個月,在其臉頰及耳朵周圍出現會癢的鱗屑斑塊,當新生兒及母親第1次就診後,診斷為HSV引起之相關皮炎,如第64c圖所示,就給予2個病患抗病毒治療,治療7日後所有的膿皰幾乎消失,雖然在母親的臀部上仍有一個新的膿皰。至今二位病患沒有復發。
第5個臨床病例:第65a圖為一位8歲的病患的患部影像,病患在1天前前臂突然腫帳,且出現許多小水泡。病患的弟弟過去也有HSV感染的病史。第65b圖為QTT檢測的影像,其中觀察到上皮細胞的氣球變性,帶狀的BCNs、大的BC及核內嗜酸性粒細胞體。診斷為由HS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給予病患抗病毒的治療。第65c圖為治療後病患患部之影像,病患在服用伐昔洛韋治療2天後,從圖中可看到大多數的水泡結痂,而前臂的腫脹情況也改善很多。同時他5歲弟弟的上臂也出現了水泡丘疹,同樣也施以5天的抗病毒治療。
第6個臨床病例:第66a圖為一位8歲的病患,在1天前身體上出現許多的水泡丘疹,並漫延至大腿二側,且病患病訴有嚴重的瘙癢,另外此病患曾在出生2個月時,在病患的臉上出現瘙癢和鱗屑丘疹皮疹,並在那時給予抗過敏藥及TCS治療。而直到2歲時,病患的身體上也出現類似的病徵,復發在病患軀幹上。QTT檢測的結果為陽性,診斷為HSV感染,給予抗病毒治療(阿昔洛韋)。第66b圖為治療後病患患部的影像,在治療後2天,病患的軀幹及上肢幾乎沒有出現水泡丘疹及斑塊。病患的母親可能在懷孕32週時感染HSV。而在病患3歲時,病患的母親在小腿上出現膿皰,並經由QTT檢測為陽性,並施以抗病毒治療。
第7個臨床病例:第67a圖為一位11歲的病患,在1天前在病患的脖子和前胸出現很多水皰丘疹,且在2天前在病患的陰囊和下腹部也出現類似的症狀,如第67b圖所示。有些水皰破裂使患處迅速糜爛,病患病訴患處感到刺痛。QTT檢測的切片係取自從胸口水皰丘疹,檢測結果為HSV感染。第67c圖為治療後病患患部之影像,給予病人伐昔洛韋、抗過敏劑及抗生素軟膏處方治療,治療9天後,在胸前的皮膚上只留下少許的水皰丘疹,而下腹部的症狀也消失,如第67d圖所示。唯一異常的數值為HSV IgG為27.1,而HSV IgG為198(正常值:<170 IU/毫升)。病患的母親患有多年的異位性皮膚炎,之後母親前來就診,經由QTT檢測,在患者的軀幹及手上的的皮膚上有過度角化的且苔蘚樣的皮膚,而HSV IgG為105、HSV IgE為1393 IU/毫升。
第8個臨床病例:第68a圖為一位6歲的患者,在病患的腹部及四肢出現了許多會瘙癢的丘疹,時間約一星期。第68b圖為QTT檢測的影像,此切片組織是取自於腹部的丘疹,其中觀察到一群組的BC、BCNs及GC與基底膜連接。診斷為由HSV感染所引起之的疾病,給予抗病毒治療,第68c圖為治療後之患部影像,在治療5天後,在病患的腹部沒有發現丘疹。患者在治療此疾病之前,本身己有使用TCS治療異位性皮炎,約3年時間,另外病患治療此疾病的7至9個月前,也有類似的病症,因此來治療此疾病時也帶著阿昔洛韋的藥劑。
第9個臨床病例:此臨床病例的患者為一位21歲的病人,在病患的後頸出現糜爛和囊泡,並沿著左邊的髮線,時間約3天。病患2歲至16歲之間有3年時間,使用中效的TCS治療皮膚乾燥發癢。第69a圖為QTT檢測影像,此切片組織取自於囊泡,其中可以觀察到許多多形式的BC及多核巨細胞。診斷為由HSV感染所引起,給予伐昔洛韋和抗過敏劑進行治療。第69b圖為治療後之患部影像,在治療3天後,囊泡的表皮脫落並形成結痂,至今2年沒有復發。病患的母親、奶奶、弟弟和母親的妹妹也患有HSV相關性的皮炎。
以上所述係藉由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該技術者能暸解本發明的內容並據以實施,而非限定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故,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原理及精神所完成的等效修飾或修改,仍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中。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所主張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為準。除非另外說明,否則本說明書中(包括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闡述之所有量度、值、量值、尺寸及其它規格可以是精確的,也可以是近似而非精確的。
100、101、10、103、104、106、108、200、202、204、206、208、210、21、214、300、302、304、306、310、312、314、316、322、324、400、402、404、406、408、410、412、414、222、224、226、22、30...步驟
10...病理變化辨識影像系統
12...讀取裝置
14...影像分析處理器
16...資料庫
18...輸出裝置
20...區塊
24...氣球細胞
26...巨細胞
28...末稍神經
第1圖為本發明中檢測HSV感染之流程圖。 第2圖為本發明準備QTT檢測樣品之流程圖。 第3圖為本發明治療非皮膚病之流程圖。 第4圖為本發明非皮膚病的QTT檢測標本製作流程圖。 第5圖為本發明HSV辨識系統方塊圖。 第6圖為本發明此辨識系統之流程圖。 第7圖為本發明將接收的影像資料清析化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影像模組建立之流程圖。 第9圖為本發明由HSV辨識系統所建立之細胞影像模組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11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1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12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13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2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14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2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15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3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16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3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17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4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18a圖及第18b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4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19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4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20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5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21a圖及第21b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5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22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5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23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6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24a圖及第24b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6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25圖為本發明青春痘第6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26a圖及第26b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27a圖、第27b圖及第27c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1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28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29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2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30a圖及第30b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2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31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2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32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3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33a圖及第33b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3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34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3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35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4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36a圖及第36b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4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37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4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38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5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39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5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40圖為本發明膿庖疹第5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41圖為本發明壞疽性膿皮病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42圖為本發明壞疽性膿皮病第1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43圖為本發明壞疽性膿皮病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44圖為本發明壞疽性膿皮病第2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45圖為本發明壞疽性膿皮病第2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46圖為本發明壞疽性膿皮病第2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47圖為本發明凍瘡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48a圖、第48b圖及第48c圖為本發明凍瘡第1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49圖為本發明凍瘡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50圖為本發明凍瘡第2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51圖為本發明凍瘡第2個臨床病例經過第2階段治療後之影像。 第52圖為本發明凍瘡第2個臨床病例經過第3階段治療後之影像。 第53圖為本發明糖尿病併發皮膚相關疾病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54圖為本發明糖尿病併發皮膚相關疾病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55圖為本發明禿頭疾病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56a圖、第56b圖及第56c圖為本發明禿頭疾病第1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57a圖、第57b圖、第57c圖及第57d圖為本發明禿頭疾病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58a圖、第58b圖及第58c圖為本發明禿頭疾病第2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第59a圖及第59b圖為本發明禿頭疾病第2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60a圖、第60b圖及第60c圖為本發明禿頭疾病第2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第61a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1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61b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1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62a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2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62b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2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63a圖及第63b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3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63c圖及第63d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3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64a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4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64b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4個臨床病例中患者母親治療前之影像。 第64c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4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65a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5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65b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5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65c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5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66a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6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66b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6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67a圖及第67b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7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67c圖及第67d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7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68a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8個臨床病例治療前之影像。 第68b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8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68c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8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第69a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9個臨床病例QTT檢測之影像。 第69b圖為本發明新生兒HSV感染第9個臨床病例治療後之影像。
雖然在圖式中已描繪某些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所描繪之實施例為說明性的,且可在本發明之範疇內構想並實施彼等所示實施例之變化以及本文所述之其它實施例。
400、402、404、406、408、410、412、414...步驟

Claims (1)

  1. 一種膿疱瘡(impetigo)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病人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2-氨基-6-氧代-6,9-二氫-3H-嘌呤-9-基)甲氧基] 乙基-2-氨基-3-甲基丁酸乙酯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氨基-1,9 -二氫-9-((2-羥基乙氧基)甲基)-6H-嘌呤-6-酮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4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酸加成鹽。第5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鹽酸鹽。第6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病人包括一孕婦。第7項一種膿疱瘡(impetigo)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膿疱瘡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第8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2-氨基-6-氧代-6,9-二氫-3H-嘌呤-9-基)甲氧基] 乙基-2-氨基-3-甲基丁酸乙酯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9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氨基-1,9 -二氫-9-((2-羥基乙氧基)甲基)-6H-嘌呤-6-酮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10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酸加成鹽。第11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鹽酸鹽。第1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病人包括一孕婦。第13項一種膿疱瘡(impetigo)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膿疱瘡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第14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2-氨基-6-氧代-6,9-二氫-3H-嘌呤-9-基)甲氧基] 乙基-2-氨基-3-甲基丁酸乙酯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15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氨基-1,9 -二氫-9-((2-羥基乙氧基)甲基)-6H-嘌呤-6-酮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16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酸加成鹽。第17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鹽酸鹽。第18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病人包括一孕婦。第19項一種禿頭(alopecia)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病人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第20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2-氨基-6-氧代-6,9-二氫-3H-嘌呤-9-基)甲氧基] 乙基-2-氨基-3-甲基丁酸乙酯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21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氨基-1,9 -二氫-9-((2-羥基乙氧基)甲基)-6H-嘌呤-6-酮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2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酸加成鹽。第2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鹽酸鹽。第24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病人包括一孕婦。第25項一種禿頭(alopecia)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禿頭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第26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2-氨基-6-氧代-6,9-二氫-3H-嘌呤-9-基)甲氧基] 乙基-2-氨基-3-甲基丁酸乙酯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27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氨基-1,9 -二氫-9-((2-羥基乙氧基)甲基)-6H-嘌呤-6-酮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28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酸加成鹽。第29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鹽酸鹽。第30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病人包括一孕婦。第31項一種禿頭(alopecia)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禿頭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第3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2-氨基-6-氧代-6,9-二氫-3H-嘌呤-9-基)甲氧基] 乙基-2-氨基-3-甲基丁酸乙酯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3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氨基-1,9 -二氫-9-((2-羥基乙氧基)甲基)-6H-嘌呤-6-酮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34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酸加成鹽。第35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鹽酸鹽。第36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病人包括一孕婦。第37項一種凍瘡(chilblain)疾病治療方法,包括給予病人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第38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2-氨基-6-氧代-6,9-二氫-3H-嘌呤-9-基)甲氧基] 乙基-2-氨基-3-甲基丁酸乙酯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39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氨基-1,9 -二氫-9-((2-羥基乙氧基)甲基)-6H-嘌呤-6-酮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40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酸加成鹽。第41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鹽酸鹽。第4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病人包括一孕婦。第43項一種凍瘡(chilblain)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凍瘡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第44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2-氨基-6-氧代-6,9-二氫-3H-嘌呤-9-基)甲氧基] 乙基-2-氨基-3-甲基丁酸乙酯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45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氨基-1,9 -二氫-9-((2-羥基乙氧基)甲基)-6H-嘌呤-6-酮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46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酸加成鹽。第47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鹽酸鹽。第48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病人包括一孕婦。第49項一種凍瘡(chilblain)疾病治療方法,對於患有凍瘡之病人診斷是否有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包括從人體取得之一病理標本,此病理標本經由染色液處理,從病理標本中尋找是否有氣球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存在,然後給予一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或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第50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2-氨基-6-氧代-6,9-二氫-3H-嘌呤-9-基)甲氧基] 乙基-2-氨基-3-甲基丁酸乙酯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51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單純疱疹病毒之藥物包括2-氨基-1,9 -二氫-9-((2-羥基乙氧基)甲基)-6H-嘌呤-6-酮之化合物及其藥學上可適用之一鹽類。第5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酸加成鹽。第5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鹽類包括一鹽酸鹽。第54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病人包括一孕婦。
TW103102851A 2013-01-29 2014-01-27 使用抗病毒藥治療末稍神經病變之疾病 TW2014294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06,035 US9526729B2 (en) 2013-01-29 2015-01-27 Medicament for treating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US15/347,815 US20170056408A1 (en) 2013-01-29 2016-11-10 Medicament for treating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52,403 US20140213600A1 (en) 2013-01-29 2013-01-29 Medicament for treating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US201361873889P 2013-09-05 2013-09-05
US201361902279P 2013-11-10 2013-1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9475A true TW201429475A (zh) 2014-08-01

Family

ID=51232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2851A TW201429475A (zh) 2013-01-29 2014-01-27 使用抗病毒藥治療末稍神經病變之疾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1707A (zh)
TW (1) TW20142947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719367D0 (en) * 1987-08-15 1987-09-23 Wellcome Found Therapeutic compounds
US20080160509A1 (en) * 2006-09-13 2008-07-03 Pacific Bioscience Laboratories, Inc. Assays for predicting and assessing predisposition to male pattern baldn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1707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ould Feline herpesvirus-1: ocular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US11723974B2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digitally identified IL-4/IL-13-related disorders by administering an anti-IL4R-alpha antibody
Szczerkowska-Dobosz et al. Juvenile xanthogranuloma: a rare benign histiocytic disorder
JP2005508856A (ja) 血管形成を阻害する方法
TW201622728A (zh) 全身紅斑性狼瘡之治療
Guinovart et al. 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9 cases
US20240050458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nducing Apopotosis In Anaerobic Cells And Related Clinical Methods For Treating Cancer And Pathogenic Infections
MX2011001410A (es) Formulaciones de imiquimod de concentracion de dosificacion inferior y regimenes de dosificacion cortos para tratar verrugas genitales y perianales.
Antaya et al. Blisters and pustules in the newborn
KR20080048542A (ko) 인간 유두종 바이러스에 저항하는 약제 제조를 위한노카르디아 루브라 세포벽 골격의 용도
WO2023246293A1 (zh)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US9526729B2 (en) Medicament for treating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US10471064B2 (en) Medicament for treating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TW201429475A (zh) 使用抗病毒藥治療末稍神經病變之疾病
Spencer Cervical cancer
CN108451949B (zh) 芍药苷代谢素i在制备治疗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US20200046715A1 (en) Medicament for Treating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Soua et al. Digital pacinian neuroma in a patient with myeloma
JP2021510159A (ja) セルドゥラチニブ含有局所皮膚医薬組成物およびその使用
Panda Concise Pocket Medical Dictionary
US20140213600A1 (en) Medicament for treating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Watanabe et al. Summary of COVID-19 vaccine-related erythema multiforme at Kindai University Hospital, Japan
TWI418347B (zh) 治療疱疹病毒感染的方法
Hu et al. Inhibitory mechanism of ternary fusion protein MSIK on HPV virus
Suzuki et al. Eyelid and Vaginal Adhesions as Severe Sequelae of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