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8118A - 鉸鏈蓋包裝 - Google Patents
鉸鏈蓋包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18118A TW201418118A TW101140480A TW101140480A TW201418118A TW 201418118 A TW201418118 A TW 201418118A TW 101140480 A TW101140480 A TW 101140480A TW 101140480 A TW101140480 A TW 101140480A TW 201418118 A TW201418118 A TW 20141811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age
- cover
- wall
- lid
- hing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提升鉸鏈蓋包裝的蓋體緊閉性並容易開啟之鉸鏈蓋包裝。本發明為一種具備有包裝本體之鉸鏈蓋包裝,該包裝本體包含:於上部具有開口端,且將被收容物收容於內部之大致長方體形狀的收容部;以及經由鉸鏈可轉動地連結於前述開口端的後側開口緣,並開閉前述開口端之蓋部;該鉸鏈蓋包裝復具備有:外包裝,該外包裝設置在前述包裝本體的後壁側,並包含:覆蓋該包裝本體的後壁側之後壁;以及與該後壁正交之上壁、下壁、及側壁;前述外包裝的縱深係比前述包裝本體的縱深更短,前述外包裝之下壁的至少一部分係與前述包裝本體的下壁連接,前述外包裝之上壁的至少一部分係與前述蓋部的上壁連接。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鉸鏈蓋包裝。
以往,收容香菸商品等的被收容物之包裝(包裝),為人所知者有軟包型包裝、硬盒型包裝等。就硬盒型包裝的形態之一而言,為人所知者有具備蓋體(蓋)之鉸鏈蓋包裝(亦稱為鉸鏈蓋盒)。此類鉸鏈蓋包裝通常具有盒狀之外形,並且收容菸條之收容部以及用以開閉形成於收容部的上部之開口端之蓋,係經由沿著開口端的緣部所設置之鉸鏈而轉動自如地連結。
先前的鉸鏈蓋包裝係具有無法確實地關閉蓋體(蓋)之課題。用以解決此課題者,係提出有幾種鉸鏈蓋包裝。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將內箱構件收容於前面開放型的盒體內之技術。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0-5336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4-528051號公報
先前的鉸鏈蓋包裝,蓋體緊閉性差,而難以保持關閉蓋體之狀態。用以解決此課題者,係有將內箱構件收容於前面開放型的盒體內之技術。該先前技術中,盒體的縱深係構成為與內箱構件的縱深大致相同。因此,若未從形成於盒體的背面之孔部終將內箱構件推出,則無法開啟蓋體,故有難以開啟之疑慮。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點而研創者,其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提升鉸鏈蓋包裝的蓋體緊閉性並容易開啟之鉸鏈蓋包裝。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將包裝本體收容於外包裝,並且將外包裝的縱深構成為比包裝本體的縱深更短。
詳細而言,本發明為一種鉸鏈蓋包裝,其係具備有包裝本體,該包裝本體包含:於上部具有開口端,且將被收容物收容於內部之大致長方體形狀的收容部;以及經由鉸鏈可轉動地連結於前述開口端的後側開口緣,並開閉前述開口端之蓋部;該鉸鏈蓋包裝係復具備有外包裝,該外包裝設置在前述包裝本體的後壁側,並包含:覆蓋該包裝本體的後壁側之後壁;以及與該後壁正交之上壁、下壁、及側壁;前述外包裝的縱深係比前述包裝本體的縱深更短,前述外包裝之下壁的至少一部分係與前述包裝本體的下壁連接,前述外包裝之上壁的至少一部分係與前述蓋部的上壁連接。
本發明之鉸鏈蓋包裝具備有外包裝,該外包裝含有:覆蓋包裝本體的後壁側之後壁;以及與該後壁正交之上壁、下壁、及側壁;並且藉由將包含收容部與蓋部之包裝本體收容於該外包裝內,即可在關閉蓋部之狀態時限制蓋部的轉動。因此可提升鉸鏈蓋包裝的蓋體緊閉性。此外,由於外包裝的縱深比包裝本體的縱深更短,所以可限制蓋部的轉動並提升蓋體緊閉性,而能夠以比以往更小之外力來開閉蓋部。
外包裝的下壁與包裝本體的下壁之連接,以及外包裝的上壁與蓋部的上壁之連接,只要是在開閉蓋部時可輔助包裝本體從外包裝脫離之動作之構成者即可。可輔助包裝本體從外包裝脫離之動作之構成,可例示依據鉸鏈之連接構成、及依據彈性變形之連接構成。
在此,前述外包裝的縱深係可構成為前述包裝本體的縱深之大致二分之一。藉此可均衡地實現蓋體緊閉性的提升與開閉容易性的提升。
此外,前述外包裝的下壁亦可經由用以擴展前述蓋部的開閉區域之彈性部而與前述包裝本體的下壁連接。經由彈性部來連接外包裝的下壁與包裝本體的下壁,即可使外包裝的下壁與包裝本體的下壁之連接部分彈性變形。藉此可增加開閉蓋部時之包裝本體的移動量,而增加蓋部的開啟度。
此外,本發明之鉸鏈蓋包裝亦可構成為復具備有:設置在前述包裝本體的前壁側,且以橫跨前述收容部與前述
蓋部之方式覆蓋而限制前述蓋部的轉動之外罩。藉由使外罩以橫跨收容部與蓋部之方式覆蓋,即可在關閉蓋部之狀態下進一步限制蓋部的轉動。因此可更確實地關閉鉸鏈蓋包裝的蓋。此外,在外罩上,除了收容部和蓋部之外,更可進行印刷。因此可確保較以往更多的印刷空間,而提升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於包裝本體和外罩的表面上,可施以壓紋加工、增厚漆料以形成凹凸或施以靜電植毛處理等加工,而進一步提升吸引力。本發明之鉸鏈蓋包裝亦可構成為具備有包裝本體與外包裝。此外,本發明之鉸鏈蓋包裝亦可構成為具備有包裝本體與外罩。再者,本發明之鉸鏈蓋包裝亦可構成為具備有包裝本體與外罩與外包裝。
在此,本發明之鉸鏈蓋包裝亦可構成為:具備有橫跨前述收容部與前述蓋部之直線狀的卡合部,且前述外罩具有與前述卡合部卡合之被卡合部。
本發明之鉸鏈蓋包裝中,藉由卡合直線狀的卡合部與被卡合部,而限制蓋部的轉動。亦即,直線狀的卡合部係橫跨收容部與蓋部。換言之,直線狀的卡合部係涵蓋收容部與蓋部兩者而設置。因此,藉由將被卡合部卡合於該直線狀的卡合部,而使包裝本體與外罩在卡合部的軸方向上僅容許相對的滑動運動。結果可限制蓋部的轉動。
此外,前述外罩亦可構成為可相對於前述包裝本體滑動自如。藉由構成為滑動自如,可在未從包裝本體卸下外罩之情形下使蓋部轉動。例如將外罩往收容部側或是蓋部側滑動,並解除外罩以橫跨收容部與蓋部之方式覆蓋之狀
態,而解除限制蓋部的轉動之狀態。結果可使蓋部轉動。外罩亦可構成為相對於包裝本體可裝卸自如。此外,當鉸鏈蓋包裝具備有外包裝時,需進一步解除由外包裝所形成之蓋部的轉動限制。
此外,本發明之鉸鏈蓋包裝亦可構成為復具備有:於前述外罩往前述蓋部側滑動時使該外罩與前述蓋部結合之結合部;前述外罩亦可與前述蓋部結合,且前述外罩與前述蓋部一同轉動。本發明為將外罩設置在鉸鏈蓋包裝的前壁側時之一態樣。藉由使鉸鏈蓋包裝復具備有結合部,即可使外罩與蓋部一同轉動。
此外,本發明之鉸鏈蓋包裝亦可構成為復具備有:導引前述外罩與前述蓋部的結合之導引部。藉此,可更順暢地進行外罩與蓋部之結合。
收容於鉸鏈蓋包裝的收容部之被收容物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地例示棒狀物品的集合體、例如香菸商品作為被收容物。亦即,本發明之被收容物亦可為香菸商品。所謂香菸商品,例如可例示捲菸(濾嘴香菸、無濾嘴紙菸(無濾嘴))、雪茄(捲葉)、香菸、口含菸、鼻菸、嚼菸、電子菸等。
用以解決本發明之課題之手段係能夠儘可能地組合使用。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提升鉸鏈蓋包裝的蓋體緊閉性並容易開啟之鉸鏈蓋包裝。
2、2a‧‧‧包裝本體
3、3a‧‧‧蓋
4、4a、4b‧‧‧外罩
5‧‧‧折片
6‧‧‧第1鉸鏈
7、7a‧‧‧外包裝
21、21a‧‧‧外包裝盒
22‧‧‧內框
23、33、41‧‧‧前壁
24、74‧‧‧後壁
25、34、42、73‧‧‧側壁
26、71‧‧‧下壁
28‧‧‧前面框
28a‧‧‧缺口凹部
29‧‧‧側面框
32、43、72‧‧‧上壁
35‧‧‧結合孔
44‧‧‧階差
45、45a‧‧‧舌部
46、46a‧‧‧小舌部
62‧‧‧第2鉸鏈
101、102、103、104、105‧‧‧鉸鏈蓋包裝
211‧‧‧開口端
251‧‧‧上端緣
451‧‧‧開放緣
711、721‧‧‧後方側區域
712、722‧‧‧前方側區域
713‧‧‧小折片
714‧‧‧缺口
B1‧‧‧第1原材
B2‧‧‧第2原材
B3‧‧‧第3原材
B4‧‧‧第4原材
P1、P11‧‧‧前壁平板
P2、P12、P23‧‧‧側壁平板
P3、P22‧‧‧下壁平板
P4、P7、P21‧‧‧後壁平板
P5、P9‧‧‧內側折片
P6‧‧‧內底折片
P8、P25‧‧‧上壁平板
P10、P26‧‧‧內頂折片
P11-1‧‧‧前壁補強平板
P13‧‧‧前面平板
P14‧‧‧側面平板
P24‧‧‧內底折片
第1圖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關閉鉸鏈蓋包裝的蓋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2A圖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開啟鉸鏈蓋包裝的蓋之狀態之立體圖(1)。
第2B圖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開啟鉸鏈蓋包裝的蓋之狀態之立體圖(2)。
第3圖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之分解立體圖。
第4A圖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原材(第1原材)。
第4B圖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原材(第2原材)。
第4C圖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原材(第4原材)。
第5A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一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側視圖(1)。
第5B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一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側視圖(2)。
第6圖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關閉鉸鏈蓋包裝的蓋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7A圖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開啟鉸鏈蓋包裝的蓋之狀態之立體圖(1)。
第7B圖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開啟鉸鏈蓋包裝的蓋之狀態之立體圖(2)。
第8圖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之分解立體圖。
第9A圖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原材(第1原材)。
第9B圖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原材(第2原材)。
第9C圖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原材(第4原材)。
第10A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二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側視圖(1)。
第10B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二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側視圖(2)。
第10C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二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側視圖(3)。
第11圖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關閉鉸鏈蓋包裝的蓋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12圖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開啟鉸鏈蓋包裝的蓋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13圖係顯示在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中,從包裝卸下外罩而開啟蓋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14A圖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之立體圖。
第14B圖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之剖面圖。
第15A圖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原材(第1原材)。
第15B圖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原材(第2原材)。
第15C圖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原材(第3原材)。
第16A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立體圖(1)。
第16B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立體圖(2)。
第16C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立體圖(3)。
第17A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1)。
第17B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2)。
第17C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3)。
第17D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4)。
第17E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5)。
第18圖係顯示第四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之立體圖。
第19A圖係顯示第四實施形態之原材(第1原材)。
第19B圖係顯示第四實施形態之原材(第3原材)。
第20A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四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1)。
第20B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四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2)。
第20C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四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3)。
第21圖係顯示第五實施形態之關閉鉸鏈蓋包裝的蓋
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22圖係顯示第五實施形態之開啟鉸鏈蓋包裝的蓋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23圖係顯示在第五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中,從包裝卸下外罩及外包裝而開啟蓋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24A圖係顯示第五實施形態之原材(第1原材)。
第24B圖係顯示第五實施形態之原材(第2原材)。
第24C圖係顯示第五實施形態之原材(第3原材)。
第24D圖係顯示第五實施形態之原材(第4原材)。
第25A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五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1)。
第25B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五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2)。
第25C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五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3)。
第25D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五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4)。
接著根據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鉸鏈蓋包裝的實施形態。適用本發明之鉸鏈蓋包裝中所收容之被收容物並無特別限定,在此係以將濾嘴香菸或無濾嘴紙菸等之香菸商品收容於包裝之情形為例來說明。此外,本實施形態中所記載之構成要素的材質、形狀、及相對配置等,在無特別的特定記載時,並非意味著將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僅限制在此
等之內容者。
(構成)
第1圖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關閉鉸鏈蓋包裝(以下簡稱為“包裝”)101的蓋3之狀態之立體圖。第2A圖、第2B圖係顯示開啟包裝101的蓋3之狀態之立體圖。第3圖係顯示包裝101之分解立體圖。包裝101為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之所謂附有鉸鏈蓋體的盒型包裝。包裝101係包含:作為收容部的外包裝盒21,包含作為經由第1鉸鏈6轉動自如地連結於外包裝盒21之蓋體構件的蓋3之包裝本體2,以及設置在包裝本體2的後壁側之外包裝7而構成。以下,本說明書中,除了特別說明之情形以外,係將包裝101的正面側定義為“前方”,將背面側定義為“後方”。此外,將包裝101的蓋側定義為“上方”,將相反側(包裝的底側)定義為“下方”。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101,例如可由紙材或樹脂所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
外包裝盒21為具有長方體形狀的上端側斜向地形成缺口之形狀之箱體。外包裝盒21係具有前壁23、後壁24、側壁25、及下壁26。前壁23及後壁24分別為長方形,後壁24為高度尺寸較前壁23更長之長方形,並與前壁23相對向。一組側壁25係與前壁23及後壁24的兩側緣連結,且長方形的上端為斜邊之梯形狀。亦即,側壁25的上端緣251係以連結前壁23的上端與後壁24的上端之方式傾斜。下壁26為長方形,並連結於前壁23及後壁24的下端。
此外,於外包裝盒21之後壁24的上端,形成有第1鉸鏈6。該第1鉸鏈6係遍及各側壁25之上端緣251的後部間而延伸,並以可相互將後壁24與蓋3轉動自如地連結。上述構成之外包裝盒21係於其上端具備有開口端211。此外,蓋3係經由第1鉸鏈6可轉動(旋轉)自如地接合(連結)於該開口端211的後側緣。
內框22係具有大致呈U字形狀的前面框28、以及連結於該前面框28的兩側緣之側面框29。內框22係在從外包裝盒21之上部的開口端211部分地朝上方突出之狀態下,黏著於外包裝盒21的內表面、具體而言為前壁23及側壁25的內表面。內框22係補強外包裝盒21的開口端211,且亦具有導引蓋3的開閉之導軌的功能。
前面框28係如第2A圖、第2B圖所示具有大致長方形的缺口凹部28a。缺口凹部28a係將內框22的前面大幅地開啟,而容易取出香菸商品(被收容物)。
內框22係就構成包裝101者來看並非必要構件。亦即可省略內框22而將包裝101形成為更簡易的構成。此外,第一實施形態中,係將內框22構成為與外包裝盒21為不同構件而黏著於外包裝盒21的內表面,但亦可由同一原材(材料)來形成此等。此外,亦可藉由將外包裝盒21之前壁23的上端形成為與缺口凹部28a同樣之形狀而省略內框22。
蓋3係具有:連結於第1鉸鏈6之長方形的後壁31;以與後壁31正交之方式連結之長方形的上壁32;以與上
壁32正交之方式連結之長方形的前壁33;以及一組側壁34。蓋3的一組側壁34分別為梯形狀,並與後壁31、上壁32及前壁33的各側緣連結。如上所述,蓋3係以第1鉸鏈為中心可轉動自如,於關閉蓋3時,該側壁34的斜邊、亦即側壁34的傾斜下端緣,係與外包裝盒21之側壁25的上端緣251相互吻合。
外包裝7具有後壁74、側壁73、上壁72、及下壁71。外包裝7的後壁74為長方形,並具有與包裝本體2之後壁側的面積(將外包裝盒21之後壁24的面積與蓋3之後壁31的面積相加後之面積)大致相同之面積。因此,外包裝7係覆蓋外包裝盒21的後壁24及蓋3的後壁31之整面。外包裝7的側壁73之其後方側的緣係與外包裝7之後壁74的兩側緣連結,上下方向的緣與外包裝7之上壁72及下壁71的各兩側緣連結。外包裝7的一組側壁73為長方形且相對向,外包裝7的後壁74係與一組外包裝7的側壁73正交。第一實施形態中,外包裝7之側壁73的縱深(短邊方向的長度)係設計為包裝本體2的縱深之大約二分之一。此外,外包裝7之側壁73的縱深的尺寸並不限定於上述內容。例如,即使外包裝7之側壁73的縱深的尺寸為包裝本體2之縱深的尺寸之大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亦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惟藉由將外包裝7之側壁73的縱深的尺寸特別地設計為包裝本體2的縱深之大約二分之一,即可均衡地實現蓋3之開啟容易度的提升以及蓋體緊閉性的提升。此外,例如可構成為將蓋3側的縱深設為包裝本體
2的縱深之大約二分之一,並朝向下壁26側逐漸縮短縱深。外包裝7之側壁73的高度(長邊方向的長度),係設計為僅較包裝本體2的高度稍微大,以能夠將包裝本體2收容於外包裝7內。
外包裝7的上壁72係由前方側的區域722與後方側的區域721所構成,並與外包裝7的後壁74及側壁73正交。外包裝7之上壁72的縱深係藉由將前方側的區域722往內側反折而設計為包裝本體2的縱深之大約二分之一。後方側的區域721為長方形,並具有蓋3的上壁32之大約二分之一的面積。此外,前方側的區域722亦為長方形,並與後方側的區域721相同,具有蓋3的上壁32之大約二分之一的面積。前方側的區域722係往內側反折,而連接於蓋3的上壁32之後方側的區域。位於外包裝7的上壁72與後方側區域721之交界、亦即位於前方側的區域722與後方側的區域721之交界的彎折處,係具有在開啟蓋3時之第2鉸鏈61的功能。
外包裝7的下壁71亦為長方形,並與外包裝7的後壁74及側壁73正交。外包裝7之下壁71的縱深係設計為與包裝本體2的縱深大致相同。此外,外包裝7的下壁71係具備有前方側的區域712與後方側的區域711,各區域711、712的縱深係分別設計為包裝本體2的縱深之大約二分之一。前方側的區域712的內表面為黏著區域,並黏著於外包裝盒21的下壁26之外表面的前方側。此外,前方側的區域712與後方側的區域711之交界,係具有在開啟
蓋3時之第3鉸鏈62的功能。
(原材)
第一實施形態中,包裝101係可將用以使外包裝盒21及蓋3成形之第1原材B1、用以使內框22成形之第2原材B2、及用以使外包裝7成形之第4原材B4的各部位折入,並予以接合而成形。第4A圖係顯示第1原材B1,第4B圖係顯示第2原材B2,第4C圖係顯示第4原材B4。第1原材B1、第2原材B2、第4原材B4係可使用厚紙板、灰底白板紙等之紙材,或是塑膠薄片等之樹脂,但並不限定於此等。此外,在原材的說明中,係以圖的上下方向為基準來說明。
如第4A圖所示,第1原材B1係具有成為外包裝盒21之外包裝盒區域R1、以及成為蓋3之蓋區域R2。外包裝盒區域R1係具有成為外包裝盒21的前壁23之前壁平板P1,並於前壁平板P1的兩側緣連結有成為外包裝盒21的側壁25之側壁平板P2、P2。
此外,於前壁平板P1的上緣(第4A圖中的上緣),連結有成為外包裝盒21的下壁26之下壁(底板)平板P3。於下壁平板P3,連結有位於與前壁平板P1為相反側且成為外包裝盒21的後壁24之後壁平板P4。於該後壁平板P4的兩側緣,連結有相對於側壁平板P2之內側折片P5、P5。再者,於各內側折片P5的下緣連結有內底折片P6,此等內底折片P6係重疊於下壁平板P3,而補強外包裝盒21的下壁26。
蓋區域R2係具有成為蓋3的後壁31之後壁平板P7,後壁平板P7的下緣係經由成為第1鉸鏈6之第1鉸鏈線L1而與外包裝盒區域R1的後壁平板P4連結。此外,於蓋區域R2之後壁平板P7的上緣,連結有成為蓋3的上壁32之上壁平板P8。此外,於後壁平板P7的兩側緣,分別連結有成為蓋3之側壁34的一部分之內側折片P9。於各內側折片P9的上緣,連結有內頂折片P10,此等內頂折片P10係重疊於上壁平板P8,而補強上壁32。
再者,於上壁平板P8的上緣,連結有位於與後壁平板P7為相反側且成為蓋3的前壁33之前壁平板P11。於前壁平板P11的上緣,復連結有前壁補強平板P11-1。前壁補強平板P11-1係往內側反折,與前壁平板P11重疊並黏著,藉此來補強蓋3的前壁33。此外,於前壁平板P11的兩側緣,分別連結有成為蓋3的側壁34之側壁平板P12。上述內側折片P9係重疊於側壁平板P12並黏著,藉此補強側壁34。
如第4B圖所示,第2原材B2係具有成為內框22的前面框28之前面平板P13,於前面平板P13的兩側緣,分別連結有成為內框22的側面框29之側面平板P14。
如第4C圖所示,第4原材B4係具有成為外包裝7的後壁74之後壁平板P21,於後壁平板P21的下緣,連結有成為外包裝7的下壁71之下壁平板P22。此外,於後壁平板P21的上緣,連結有成為包含前方側的區域722與後方側的區域721之外包裝7的上壁72之上壁平板P25。於後
壁平板P21的兩側緣,分別連結有成為外包裝7的側壁73之側壁平板P23、P23。於側壁平板P23、P23的下緣,分別連結有內底折片P24,此等內底折片P24係重疊於下壁平板P22並黏著,而補強下壁71。此外,於側壁平板P23、P23的上緣,分別連結有內頂折片P26,此等內頂折片P26係重疊於上壁平板P25並黏著,而補強上壁72。
上述第1原材B1、第2原材B2、第4原材B4,係分別以第4A圖、第4B圖、第4C圖中的虛線所示之折入線來折入。結果係分別形成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之包含外包裝盒21與蓋3之包裝本體2,以及外包裝7。於第1原材B1的外包裝盒區域R1中,以各折入線來折入,使內底折片P6重疊於下壁平板P3,並將內側折片P5黏著於側壁平板P2,藉此使包裝本體2的外包裝盒21成形。然後將第2原材B2的前面平板P13黏著於外包裝盒區域R1的前壁平板P1,而使外包裝盒21及內框22成為一體之包裝本體2成形。
另一方面,於第1原材B1的蓋區域R2中,以各折入線來折入,將側壁平板P12黏著於內側折片P9,並使內頂折片P10重疊於上壁平板P8,而使蓋3成形。
關於第4原材B4,亦以各折入線來折入,使內底折片P24重疊於下壁平板P22並黏著,使內頂折片P26重疊於上壁平板P25並黏著,而使外包裝7成形。
(開閉動作)
接著說明包裝101之蓋3的開閉動作。以下所說明之
動作,係經由使用者施加適當之外力來進行。第5A圖、第5B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一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側視圖。
包裝101係在關閉蓋3之狀態下,使外包裝7與包裝101接觸,且使外包裝7覆蓋包裝101的後方側(參考第5A圖)。當無須取出收容於包裝101之香菸時,通常包裝101係處於第5A圖之狀態。該狀態下,外包裝7係覆蓋包裝101的後方側,並以外包裝7的一組側壁73、73、上壁72、及下壁71來覆蓋包裝本體2的周圍。尤其是藉由外包裝7的上壁72及下壁71,來限制在開啟蓋3時所需之上下方向(第5A圖中為左右方向)上的動作。因此,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10中,係限制蓋3的開閉。
當取出收容於包裝101之香菸時,藉由對包裝本體2施加往前方(第5A圖中為上方)之外力,而解除由外包裝7所形成之蓋3的轉動限制(參考第5B圖)。具體而言,當對包裝本體2施加往前方之外力時,包裝本體2會逐漸往前方移動,使藉由外包裝7的上壁72及下壁71來限制包裝本體2之上下方向的移動之力量逐漸變弱。然後,當對包裝本體2施加往前方之外力超過藉由外包裝7的上壁72及下壁71來限制包裝本體2之上下方向的移動之力量時,蓋3會以第1鉸鏈6為軸來轉動。在此,蓋3之上壁32的後方側雖與外包裝7的上壁72之後方側的區域722黏著,但蓋3之上壁32的前方側未黏著。因此,當蓋3以第1鉸鏈6為軸來轉動時,係以存在於外包裝7的上壁72之後
方側的區域722之交界(前方側的區域722與後方側的區域721之交界)之第2鉸鏈61為軸,而容許蓋3的轉動。此外,外包裝盒21之下壁26的前方側雖與外包裝7的下壁71之前方側的區域712黏著,但外包裝盒21之下壁26的後方側未黏著。因此,當蓋3以第1鉸鏈6為軸來轉動時,係以存在於前方側的區域712與後方側的區域711之交界之第3鉸鏈62為軸,而容許外包裝盒21的轉動。結果,使與外包裝7接觸之包裝本體2從外包裝7分離,而解除在開啟由外包裝7的上壁72及下壁71所限制之蓋3時所需之上下方向之動作的限制。藉此可開閉蓋3。
(效果)
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101中,外包裝7覆蓋包裝101的後方側,並以外包裝7的一組側壁73、73、上壁72、及下壁71來覆蓋包裝本體2的周圍。尤其是藉由外包裝7的上壁72及下壁71,來限制在開啟蓋3時所需之上下方向的動作。因此可限制蓋3的轉動,而更確實地關閉包裝101的蓋3。此外,由於外包裝7的縱深為包裝本體2與蓋3的縱深之大致二分之一,所以當施加外力時,可比以往更容易地解除在開啟由外包裝7的上壁72及下壁71所限制之蓋3時所需之上下方向之動作的限制。亦即,可提升蓋體緊閉性,並且以比以往更小之外力來開閉蓋部。
(構成)
第6圖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關閉鉸鏈蓋包裝102的
蓋3之狀態之立體圖。第7A圖、第7B圖係顯示開啟包裝102的蓋3之狀態之立體圖。第8圖係顯示包裝102之分解立體圖。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102,就外包裝7a與包裝本體2之連接構造而言,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關於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101相同構成者,係附加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102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外包裝7a的上壁72係具備有前方側的區域722與後方側的區域721。惟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102中,並未將前方側的區域722往內側反折,而連接於蓋3的上壁32之前方側的區域。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前方側的區域722與後方側的區域721之交界,係發揮在開啟蓋3時之第2鉸鏈61的功能。
此外,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102中,外包裝7a的下壁71a具備有前方側的區域712a與後方側的區域711a,各區域711a、712a的縱深係分別設計為包裝本體2的縱深之大約二分之一。此外,外包裝7a的下壁71a係在前方側的區域712a與後方側的區域711a之交界形成有缺口714。該缺口714係從中央直線狀地延伸至兩側緣的正前,於缺口714的兩端部設置有倒U字形狀的U字缺口。換言之,於後方側的區域711a的前方側之緣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往前方側突出之小折片713。此外,前方側的區域712a且比小折片713更內側之內表面係為黏著區域,該黏著區域係黏著於外包裝盒21的下壁26之外表面的前方側。
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102中,由於具備有缺口714及小折片713,所以外包裝7a的下壁71a可彈性變形。換言之,可使外包裝7a的下壁71a具有彈性功能。具體而言,與僅將前方側的區域712與後方側的區域711之交界構成為直線狀的折痕而發揮作為鉸鏈的功能,並將前方側的區域712內表面的全部黏著於外包裝盒21之下壁26的前方側之第一實施形態相比較,可增加包裝本體2往上方側之移動量。結果可增加蓋3的開啟度。
(原材)
第9A圖、第9B圖、第9C圖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各原材。第1原材B1(參考第9A圖)、及第2原材B2(參考第9B圖)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第二實施形態之第4原材B4’(參考第9C圖),就於下壁平板P22’設置有缺口714及小折片713之點來看,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
(開閉動作)
接著說明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102之蓋3的開閉動作。第10A圖、第10B圖、第10C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二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側視圖。
包裝102係在關閉蓋3之狀態下,於包裝102的後方側,使外包裝7a與包裝102接觸,並使外包裝7a覆蓋包裝本體2的後方側(參考第10A圖)。關閉蓋3之狀態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外包裝7a覆蓋包裝本體2的後方側,並以外包裝7a的一組側壁73、73、上壁72、及下壁71a來覆蓋包裝本體2的周圍。尤其是藉由外包裝7a的上壁
72及下壁71a,來限制在開啟蓋3時所需之上下方向的動作。因此,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102中,係限制蓋3的開閉。
當取出收容於包裝102之香菸時,藉由對包裝本體2施加往前方(第10A圖中為上方)之外力,而解除由外包裝7a所形成之蓋3的轉動之限制(參考第10B圖)。第10B圖所示之狀態基本上亦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當對包裝本體2施加往前方之外力時,包裝本體2會逐漸往前方移動,使藉由外包裝7a的上壁72及下壁71a來限制包裝本體2之上下方向的移動之力量逐漸變弱。然後,當對包裝本體2施加往前方之外力超過藉由外包裝7a的上壁72及下壁71a來限制包裝本體2之上下方向的移動之力量時,蓋3會以第1鉸鏈6為軸來轉動。在此,蓋3之上壁32的前方側雖與外包裝7a的上壁72之前方側的區域722黏著,但蓋3之上壁32的後方側區域721並未黏著。因此,當蓋3以第1鉸鏈6為軸來轉動時,係以存在於前方側的區域722與後方側的區域721之交界之第2鉸鏈61為軸,而容許蓋3的轉動。此外,外包裝盒21之下壁26的前方側且為小折片713的內側之區域雖與外包裝7a的下壁71a之前方側的區域712a黏著,但小折片713之外側的區域及外包裝盒21之下壁26的後方側並未黏著。因此外包裝盒21的下壁26會彈性變形。具體而言,當蓋3以第1鉸鏈6為軸來轉動時,前方側的區域712a與後方側的區域711a之交界係發揮作為鉸鏈62的功能,並且位於小折片713的外側之外
包裝7a之下壁71之前方側的區域712a與後方側的區域711a之連接部分會撓曲,使外包裝7a的下壁71a彈性變形。藉此,與僅將前方側的區域712與後方側的區域711之交界構成為直線狀的折痕,且將前方側的區域712內表面的全部黏著於外包裝盒21之下壁26的前方側之第一實施形態相比較,可增加包裝本體2及蓋3往上方側之移動量(參考第10C圖)。結果可增加蓋3的開啟度。
(效果)
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102中,外包裝7a覆蓋包裝102的後方側,並以外包裝7a的一組側壁73、73、上壁72、及下壁71a來覆蓋包裝本體2的周圍。尤其是藉由外包裝7a的上壁72及下壁71a,來限制在開啟蓋3時所需之上下方向的動作。因此可限制蓋3的轉動,而可更確實地關閉包裝102的蓋3。此外,由於外包裝7a的縱深為包裝本體2的縱深之大約二分之一,所以當施加外力時,可較以往更容易地解除在開啟由外包裝7a的上壁72及下壁71a所限制之蓋3時所需之上下方向之動作的限制。亦即,可提升蓋體緊閉性,並且以較以往更小之外力來開閉蓋部。再者,由於外包裝7a的下壁71a會彈性變形,所以與僅將前方側的區域712與後方側的區域711之交界構成為直線狀的折痕,並將前方側的區域712內表面的全部黏著於外包裝盒21之下壁26的前方側之第一實施形態相比較,可增加包裝本體2往上方側之移動量。結果可增加蓋3的開啟度。
(構成)
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103係包含:包含外包裝盒21a與蓋3a之包裝本體2a,以及外罩4而構成。關於與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者,係附加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11圖係顯示從正面側的右斜上方觀看關閉蓋3a之包裝103之狀態。第12圖係顯示從正面側的右斜上方觀看開啟結合有外罩4之蓋3a之包裝103之狀態。第13圖係顯示從正面側的右斜上方觀看從包裝103卸下外罩4而開啟蓋3a之狀態。為了說明上的方便,第13圖係顯示卸下外罩4與包裝103之狀態。惟如第12圖所示,通常外罩4與包裝103係結合而使用。第14A圖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之立體圖,第14B圖係顯示第14A圖之b-b剖面圖。
第三實施形態之包裝103,就在包裝本體2a復設置複數個折片5之方面來看,係與第一實施形態和第二實施形態101、102的構成不同。具體而言,第三實施形態之外包裝盒21a係在外包裝盒21a之前壁23與側壁25的角落部分、以及蓋3a之前壁33與側壁34的角落部分,設置有複數個相當於本發明之卡合部之折片5。第三實施形態中,外包裝盒21a側的複數個折片5皆為相同尺寸的長方形,並在與外包裝盒21a的前壁23為同一面上,以從外包裝盒21a之前壁23的兩側緣突出之方式等間隔地配置。此外,
蓋3a側的複數個折片5亦均為相同尺寸的長方形,並在與蓋3a的前壁33為同一面上,以從蓋3a之前壁33的兩側緣突出之方式等間隔地配置。然後,外包裝盒21a側的複數個折片5與蓋3a側的複數個折片5,在關閉蓋3a之狀態下,位於同一直線狀。
第三實施形態之包裝103係具備有設置在包裝本體2a的前方側之外罩4。外罩4係在關閉蓋3a之狀態下,覆蓋外包裝盒21a的前壁23與蓋3a的前壁33之整面。
外罩4係具有前壁41、側壁42、42、及上壁43。外罩4的前壁41為長方形,並具有與外包裝盒21a之前壁23的面積與蓋3a之前壁23的面積之和大致相同之面積。因此,在關閉蓋3a之狀態下,可覆蓋外包裝盒21a的前壁23與蓋3a的前壁33之整面。外罩4的側壁42中,其前側緣與外罩4之前壁41的兩側緣及外罩4之上壁43的前側緣連結。外罩4的一組側壁42為長方形且相對向,外罩4的前壁41與外罩4的一組側壁42正交。第三實施形態中,外罩4之側壁42的縱深(短邊方向的長度)係設計為包裝本體2a的縱深之大約二分之一。外罩4之側壁42的高度(長邊方向的長度),係設計為僅比包裝本體2a的高度稍微大。外罩4的上壁43為長方形,並與外罩4的前壁41及側壁42正交。外罩4之上壁43的縱深係設計為包裝本體2a的縱深之大約二分之一,外罩4之上壁43的寬度係設計為僅比包裝本體2a的寬度稍微大。
此外,於外罩4的側壁42之內側的前壁41側,設置
有相當於本發明之被卡合部之階差44(參考第13圖、第14B圖)。第三實施形態之階差44係應用外罩4的側壁42之材料的厚度來形成。具體而言,外罩4的側壁42為將材料反折之雙重構造,藉由將外罩4之前壁41的一部分構成為單層構造而形成階差44。於該階差44上,卡合有先前所說明之複數個折片5。藉由將複數個折片5卡合於階差44,可容許外罩4僅沿著包裝103的前側面進行上下方向的移動。
此外,如第13圖所示,於外罩4之前壁41的下端緣,設置有從前壁41延伸出且在前壁41的下端緣反折之長方形的舌部45。舌部45係為與前壁41連結之緣相反側之緣(以下設為開放緣451)的兩角落部為R狀,於開放緣451的中央,設置有結合於蓋3a上所設置之結合孔35之小舌部46。為了說明上的方便,第13圖係顯示舌部45及小舌部46從外罩4的前壁41分離之狀態。惟在通常的使用中,舌部45係往內側反折,舌部45及小舌部46係接觸於外罩4之前壁41的內表面。
(原材)
第三實施形態之包裝103中,可將用以使外包裝盒21a及蓋3a成形之第1原材B1’、用以使內框22成形之第2原材B2、及用以使外罩4成形之第3原材B3的各部位折入,並予以接合而成形。第15A圖係顯示第1原材B1’,第15B圖係顯示第2原材B2,第15C圖係顯示第3原材B3。第1原材B1’、第2原材B2、第3原材B3可使用厚
紙板、灰底白板紙等之紙材,或是塑膠薄片等之樹脂,但並不限定於此等。此外,原材的說明中,係以圖的上下方向為基準來說明。
如第15A圖所示,第三實施形態之第1原材B1’,就於前壁平板P1及前壁平板P11的兩側緣設置複數個折片5之點來看,係與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之第1原材B1不同。此外,於上壁平板P8上,於成為蓋3a的前壁33之前壁平板P11之上緣的中央部,沿著該緣設置有細長狀的結合孔35。此外,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之第1原材B1中,係於P11-1的上緣連結有前壁補強平板P11-1,但第三實施形態之第1原材B1’中,為不具有前壁補強平板P11-1之簡易構成。如第15B圖所示,第三實施形態之第2原材B2係與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之第2原材B2相同。
如第15C圖所示,第3原材B3係具有成為外罩4的前壁41之前壁平板P15,於前壁平板P15的下緣連結有成為外罩4的舌部45之舌部平板P16,於前壁平板P15的上緣分別連結有成為外罩4的上壁41之上壁平板P20。舌部平板P16為長方形,且於下緣部設置有小舌部46。此外,於前壁平板P15的兩側緣,依序連結有成為外罩4之側壁42的外壁之側壁外平板P17、P17,以及成為外罩4之側壁42的內壁之側壁內平板P18、P18。於側壁內平板P18、P18的上緣,連結有內頂折片P19,此等內頂折片P19係重疊並黏著於上壁平板P20,而補強上壁41。
上述第1原材B1’、第2原材B2、第3原材B3,係分別以第15A圖、第15B圖、第15C圖中的虛線所示之折入線來折入。結果係分別形成如第11圖至第14圖所示之包含外包裝盒21a與蓋3a之包裝本體2a、以及外罩4。於第1原材B1’的外包裝盒區域R1中,以各折入線來折入,使內底折片P6重疊於下壁平板P3,並將內側折片P5黏著於側壁平板P2,藉此使包裝本體2a的外包裝盒21a成形。然後將第2原材B2的前面平板P13黏著於外包裝盒區域R1的前壁平板P1,而使外包裝盒21a及內框22成為一體之包裝本體2a成形。
另一方面,於第1原材B1’的蓋區域R2中,以各折入線來折入,將側壁平板P12黏著於內側折片P9,並使內頂折片P10重疊於上壁平板P8,而使蓋3a成形。
關於第3原材B3,亦以各折入線來折入,使內頂折片P19重疊並黏著於上壁平板P20。側壁內平板P18的寬度係形成較側壁外平板P17的寬度更短,並藉由反折側壁內平板P18,而形成如第13圖、第14B圖所示之階差44。舌部平板P16係僅往前壁平板P15側反折,並未黏著。藉由上述方式而形成外罩4。
(開閉動作)
接著說明包裝103之蓋3的開閉動作。以下所說明之動作係經由使用者施加適當之外力來進行。第16A圖、第16B圖、第16C圖係顯示用以說明包裝103的動作之立體圖,第17A圖、第17B圖、第17C圖係顯示用以說明包裝
103的動作之剖面圖,為從關閉蓋3a之狀態使外罩4滑動之狀態。第17D圖、第17E圖係顯示用以說明包裝103的動作之剖面圖,在使外罩4滑動後,將蓋3a與外罩4一同轉動之狀態。
包裝103係在關閉蓋3a之狀態下,外罩4位於覆蓋包裝103的前方側全部之位置(參考第16A圖、第17A圖)。當不需取出收容於包裝103之香菸時(例如在運送收容香菸之包裝103時等),通常包裝103係處於第16A圖、第17A圖之狀態。該狀態下,外罩4係橫跨外包裝盒21a的前壁23與蓋3a的前壁33而覆蓋外包裝盒21a的前壁23與蓋3a的前壁33之整面。此外,在該狀態下,外罩4的階差44係卡合於外包裝盒21所設置之複數個折片5以及蓋3a所設置之複數個折片5的全部。藉此限制蓋3a的開閉。
當取出收容於包裝103之香菸時,藉由對外罩4施加往上方之外力,而使外罩4沿著包裝103的前面往上方滑動(參考第17B圖)。一邊維持外罩4的階差44與外包裝盒21所設置之複數個折片5以及蓋3a所設置之複數個折片5之卡合狀態,一邊使外罩4滑動。在外罩4的階差44與折片5卡合之狀態下,外罩4被限制寬度方向及前後方向的移動,僅容許上下方向的移動。當外罩4往上方滑動時,從包裝103下側的折片5依序解除卡合狀態。
再者,當外罩4往包裝103的上方滑動時,外罩4之舌部45的小舌部46與蓋3a的結合孔35結合(參考第16B
圖、第17C圖)。具體而言,外罩4的舌部45及小舌部46係一邊與外包裝盒21a的前壁23接觸一邊往上方移動。小舌部46係當移動至外包裝盒21a之前壁23的上端緣時,接著與內框22的前面框28接觸並更往上方移動。在此,外罩4的舌部45係往外罩4之前壁41的內表面側反折,而使以外罩4的前壁41與舌部45之交界(折痕)為軸並欲從外罩4的前壁41往離開之方向(包裝本體2a側)轉動之復原力,作用於外罩4的舌部45。另一方面,內框22的前面框28係位於距後方側(裏側)達外包裝盒21a之前壁23的厚度之處。因此,小舌部46係當超過外包裝盒21a之前壁23的上端緣時,與內框22的前面框28接觸而移動。此外,蓋3a的前壁33亦與外包裝盒21a的前壁23相同,位於較內框22的前面框28更前方側。因此,小舌部46係當一邊接觸於內框22的前面框28接觸而更往上方移動時,會從蓋3a之前壁33的下端緣侵入於蓋3a內。小舌部46係沿著蓋3a之前壁33的內表面更往上方移動。當舌部45及小舌部46在蓋3a內往上方移動時,舌部45係藉由內框22的前面框28來支撐舌部45之後方側的面。此外,當充分地將香煙收容於包裝103時,舌部45係藉由所收容之香菸來支撐後方側的面。因此,舌部45的轉動係藉由內框22的前面框28或香菸所限制,舌部45及小舌部46係沿著蓋3a之前壁33的內表面往上方移動。然後,小舌部46係與蓋3a之前壁33的上端緣所設置之結合孔35結合。當小舌部46與結合孔35結合時,舌部45的開放緣451與蓋
3a的上壁32接觸,而限制外罩4往上方之移動。內框22的前面框28位於距後方側(內側)達外包裝盒21a之前壁23的厚度之處之構成等、將小舌部46導引至結合孔35之構成,係相當於本發明之導引部。
當小舌部46與結合孔35結合時,蓋3a可轉動,當施加用以開啟蓋3a之外力時,包裝103係處於開啟狀態。具體而言,藉由使外罩4往蓋3a側滑動,可使外罩4成為僅覆蓋著蓋之狀態。換言之,外罩4的階差44,與外包裝盒21a的折片5之卡合均被解除,而僅與蓋3a的折片5卡合。因而解除蓋3a的轉動限制,使蓋3a以第1鉸鏈6為軸可轉動自如(參考第16C圖、第17D圖、第17E圖)。當蓋3a轉動時,由於外罩4的小舌部46與蓋3a的結合孔35結合,所以蓋3a係與外罩4一同轉動。藉由開啟蓋3a,即可取出收容於包裝103之香菸。蓋3a的開啟度係可因應收容於包裝103之香菸的根數來適當地變更。如第17E圖所示,第三實施形態之包裝103係在包裝103的開啟狀態下,可形成為倒V字形。因此,在使包裝103從垂直狀體僅往後方傾斜之狀態下,可放置在平面上(例如桌上或架上)。此外,在開啟蓋3a之狀態下,藉由將外罩4往下方(蓋3a之前壁33的下端緣方向)移動,即可將外罩4從蓋3a分離。
在將蓋3a從開啟狀態轉換為關閉狀態時,係進行與上述轉動動作相反之動作。具體而言,當施加用以將蓋3a設為關閉狀態之外力時,蓋3a會與外罩4一同轉動而成為關閉狀態。當在關閉蓋3a之狀態下對外罩4施加往下方之
外力時,蓋3a會往下方滑動,且僅與蓋3a的折片5卡合之外罩4的階差44亦逐漸與外包裝盒21a的折片5卡合。當外罩4的下端緣滑動至與外包裝盒21a之前壁23的下端緣一致之位置時,外罩4之上壁43的內表面會與蓋3a的上壁32接觸,而限制外罩4往下方之滑動。外罩4係處於覆蓋包裝103的前方側全部之狀態。結果限制蓋3a的開閉。
(效果)
第三實施形態之包裝103中,外罩4係以橫跨外包裝盒21a與蓋3a之方式覆蓋,藉此可在關閉蓋3a之狀態下限制蓋3a的轉動。因此可更確實地關閉包裝103的蓋3a。此外,在外罩4上,除了包裝本體2a和蓋3a之外,復可進行印刷。因此,包裝103可確保比以往更多的印刷空間,而提升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於包裝本體2a和外罩4的表面上,可施加壓紋加工、增厚漆料以形成凹凸或施加靜電植毛處理等加工,而進一步提升吸引力。
(構成)
第18圖係顯示在第四實施形態之包裝104中,從正面側的右斜上方觀看關閉蓋3之包裝104之狀態。關於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者,係附加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四實施形態之包裝104並未具有內框,且零件數目亦比例如第三實施形態之包裝103更少,而成為更簡易的構成。此外,蓋3b之前壁33a的下端緣,係以與外包裝盒21b之前壁23的上端緣形狀吻合之方式形成為倒U字形,
蓋3b的前壁33a為梯形狀。此外,於該蓋3b的前壁33a之下端緣的中央,設置有供外罩4a的舌部45a及小舌部46a通過之開口部36b。開口部36b係沿著蓋3b之前壁33a的下端緣而設置,且呈長方形。開口部36b的寬度(寬度方向的長度),係設計為可供舌部45a通過至小舌部46a可與設置於蓋3b之結合孔35結合之位置為止。此外,於蓋3b之前壁33a的下端緣,設置有支撐舌部45a或小舌部46a之長方形的支撐板36a。支撐板36a為長方形,並往蓋3b之前壁33a的內表面側反折。當外罩4a滑動時,該支撐板36a係從內側支撐舌部45a及小舌部46a,以取代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101的內框。支撐板36a亦可僅單純地反折或是將兩端緣黏著於蓋3b之前壁33a的內表面。藉由黏著,支撐板36a可更穩定地支撐舌部45a或小舌部46a。
外罩4a的的舌部45a係大致為基座型,於該頂點側(下側緣的相反側)設置有小舌部46a,從小舌部46a延伸之開放緣451a係成為斜線。舌部45a的寬度係形成為比開口部36b更小,可使小舌部46a和舌部45a更順暢地通過開口部36b。
(原材)
第四實施形態之包裝104係可將用以使外包裝盒21b及蓋3b成形之第1原材B1”、及用以使外罩4成形之第3原材B3’的各部位折入,並予以接合而成形。第19A圖係顯示第1原材B1”,第19B圖係顯示第3原材B3’。原材的說明中,係以圖的上下方向為基準來說明。
如第19A圖所示,第四實施形態之原材中,於第1原材B1”中,前壁平板P11’為梯形狀,於前壁平板P11’之上端緣的中央部,沿著此緣設置有開口部36b。此外,於前壁平板P11’的上緣,連結有成為支撐板36a之支撐平板P11-1。
此外,如第19B圖所示,第3原材B3’中,於大致為基座型之舌部平板P16’的下端緣設置有小舌部46a。
(開閉動作)
第20A圖、第20B圖、第20C圖係顯示用以說明包裝104的動作之剖面圖。包裝104係在關閉蓋3b之狀態下,位於使外罩4a覆蓋包裝104的前方側全部之位置(參考第20A圖)。
當取出收容於包裝104之香菸時,藉由對外罩4施加往上方之外力,而使外罩4a沿著包裝104的前面往上方滑動(參考第20B圖)。此外,當外罩4a往包裝104的上方滑動時,外罩4a之舌部45a的小舌部46a與蓋3b的結合孔35結合(參考第20C圖)。具體而言,外罩4a的舌部45a及小舌部46a係一邊與外包裝盒21b的前壁23接觸一邊往上方移動。小舌部46a係當移動至外包裝盒21b之前壁23的上端緣時,接著通過開口部36b,與支撐板36a接觸並更往上方移動。在此,與第三實施形態之舌部45相同,復原力作用於外罩4a的舌部45a。另一方面,支撐板36a係位於距後方側(內側)達外包裝盒21b之前壁23的厚度之處。因此,小舌部46a係通過開口部36b,一邊由支撐板36a
所支撐一邊移動。舌部45a的轉動係藉由支撐板36a所限制,舌部45a及小舌部46a係沿著蓋3b之前壁33a的內表面往上方移動。然後,小舌部46a與設於蓋3b之前壁33a的上端緣之結合孔35結合。當小舌部46a與結合孔35結合時,舌部45a的開放緣451a會與蓋3b的上壁32接觸,而限制外罩4a往上方之移動。支撐板36a和開口部36b等,將小舌部46a導引至結合孔35之構成,係相當於本發明之導引部。
在此,雖然省略圖示,但當小舌部46a與結合孔35結合時,蓋3b可轉動,而能夠使包裝104處於開啟狀態。當蓋3b轉動時,由於外罩4a的小舌部46a與蓋3b的結合孔35結合,所以蓋3b會與外罩4a一同轉動。藉由開啟蓋3b,可取出收容於包裝104之香菸。蓋3b的開啟度係可因應收容於包裝104之香菸的根數來適當地變更。此外,在包裝104的開啟狀態下,亦可形成為到V字形。此外,在開啟蓋3b之狀態下,藉由將外罩4a往下方(蓋3b之前壁33a的下端緣方向)移動,可將外罩4a從包裝本體2b分離。
(效果)
第四實施形態之包裝104中,外罩4a亦以橫跨蓋3b與外包裝盒21b之方式覆蓋,藉此可在關閉蓋3b之狀態下限制蓋3b的轉動。因此可更確實地關閉包裝104的蓋3b。此外,外罩4a上,除了包裝本體2b和蓋3b之外,復可進行印刷。因此,包裝104可確保比以往更多的印刷空間,而提升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此外,第四實施形態之包裝104並未具有內框,且可將零件數目減少為比第三實施形態之包裝103更少。因此,包裝104可成為更簡易的構成。
(構成)
第五實施形態之包裝105係具備有外罩4b與外包裝7a兩者之構成。關於與已說明之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者,係附加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21圖係顯示從正面側的右斜上方觀看關閉蓋3a之包裝105之狀態。第22圖係顯示從正面側的右斜上方觀看開啟結合有外罩4b及外包裝7a之蓋3a之包裝103之狀態。第23圖係顯示從正面側的右斜上方觀看從包裝105卸下外罩4b及外包裝7a而開啟蓋3a之狀態。外包裝7a係可藉由與包裝本體2a或外罩4b相同之材料、例如紙材或塑膠薄片來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
包裝本體2a係包含外包裝盒21a與蓋3a,包裝105係在包裝本體2a的前方側具備有外罩4b。外罩4b係在關閉蓋3a之狀態下,覆蓋外包裝盒21a的前壁23與蓋3a的前壁33之整面。外罩4b的構成基本上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但在第五實施形態中,小舌部46b為錨狀,而構成為當小舌部46b與結合孔35結合時,結合狀態不易解除。內框22係就構成包裝101者而言並非必要構件。亦即,可省略內框22而使包裝105成為更簡易的構成。
第五實施形態之包裝105係在包裝本體2a的後方側復
具備有外包裝7a。外包裝7a係覆蓋外包裝盒21a的後壁24及蓋3a的後壁31之整面。
(原材)
第五實施形態中,包裝105係可將用以使外包裝盒21a及蓋3a成形之第1原材B1”、用以使內框22成形之第2原材B2、用以使外罩4b成形之第3原材B3”、及用以使外包裝7a成形之第4原材B4’的各處折入,並予以接合而成形。第24A圖係顯示第1原材B1”,第24B圖係顯示第2原材B2,第24C圖係顯示第3原材B3”,第24D圖係顯示第4原材B4’。第1原材B1”、第2原材B2、第3原材B3”、及第4原材B4’係可使用厚紙板、灰底白板紙等之紙材,或是塑膠薄片等之樹脂。第1原材B1”係與第四實施形態相同。第2原材B2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第3原材B3”係除了在舌部平板P16’設置錨狀的小舌部46b之外,其他與第四實施形態相同。此外,第4原材B4’係與第二實施形態相同。
(開閉動作)
接著說明第五實施形態之包裝105之蓋3a的開閉動作。第25A圖、第25B圖、第25C圖、第25D圖係顯示用以說明第五實施形態之鉸鏈蓋包裝的動作之剖面圖。外罩4b的動作基本上與第三實施形態相同,外包裝7a的動作基本上與第二實施形態相同。
包裝105係在關閉蓋3a之狀態下,外罩4b係覆蓋包裝105的前方側全部,並且外包裝7a覆蓋包裝105的後方
側(參考第25A圖)。當不需取出收容於包裝105之香菸時,通常包裝105係處於第25A圖之狀態。在該狀態下,外罩4b係橫跨外包裝盒21a的前壁23與蓋3a的前壁33而覆蓋外包裝盒21a的前壁23與蓋3a的前壁33之整面。此外,在該狀態下,外罩4b的階差44係卡合於外包裝盒21a所設置之複數個折片5以及蓋3a所設置之複數個折片5的全部。藉此限制蓋3a的開閉。再者,第五實施形態中,外包裝7a覆蓋包裝105的後方側,並以外包裝7a的一組側壁73、73、上壁72、及下壁71來覆蓋包裝本體2a的周圍。尤其是藉由外包裝7a的上壁72及下壁71a,來限制在開啟蓋3a時所需之上下方向的動作。因此,第五實施形態之包裝105中,係強力地限制蓋3a的開閉。
當取出收容於包裝105之香菸時,藉由對外罩4b施加往上方之外力,而使外罩4b沿著包裝105的前面往上方滑動(參考第25B圖)。此外,當外罩4b往包裝105的上方滑動時,蓋3a之舌部45的小舌部46b會與蓋3b的結合孔35結合。當小舌部46b與結合孔35結合時,舌部45的開放緣451會與蓋3的上壁32接觸,而限制外罩4b往上方之移動。外罩4b係處於僅覆蓋蓋3a的前壁33之狀態。外罩4的階差44與外包裝盒21a的折片5之卡合均被解除,僅與蓋3a的折片5卡合。因而解除因外罩4b所形成之蓋3a的轉動限制。第三實施形態之包裝103中,當解除因外罩4b所形成之蓋3a的轉動限制時,蓋3a係以第1鉸鏈6為軸可轉動自如(參考第16C圖、第17D圖、第17E圖)。相
對於此,第五實施形態之包裝105亦藉由外包裝7a來限制蓋3a的轉動。
第五實施形態之包裝105中,藉由對包裝本體2a施加往前方(第25A圖中為上方)之外力,而解除由外包裝7a所形成之蓋3的轉動限制(參考第25C圖)。具體而言,當對包裝本體2a施加往前方之外力時,包裝本體2a逐漸往前方移動,使藉由外包裝7a的上壁72及下壁71a來限制包裝本體2a之上下方向的移動之力量逐漸變弱(參考第25B圖)。然後,當對包裝本體2a施加往前方之外力超過藉由外包裝7a的上壁72及下壁71a來限制包裝本體2a之上下方向的移動之力量時,蓋3a係以第1鉸鏈6為軸來轉動(參考第25C圖)。在此,蓋3a之上壁32的前方側雖會與外包裝7a的上壁72之前方側的區域722黏著,但蓋3a之上壁32的後方側721並未黏著。因此,當蓋3a以第1鉸鏈6為軸來轉動時,係以存在於前方側的區域722與後方側的區域721之交界之第2鉸鏈61為軸,而容許蓋3a的轉動。此外,外包裝盒21之下壁26的前方側且位於小折片713的內側之區域雖與外包裝7a的下壁71a之前方側的區域712a黏著,但小折片713之外側的區域及外包裝盒21之下壁26的後方側並未黏著。因此外包裝7a的下壁71a會彈性變形。具體而言,當蓋3a以第1鉸鏈6為軸來轉動時,前方側的區域712a與後方側的區域711a之交界發揮作為鉸鏈的功能,並且位於小折片713的外側之外包裝7a的下壁71a之前方側的區域712a與後方側的區域711a之連接
部分會撓曲,使外包裝7a的下壁71a彈性變形。藉此,與僅將前方側的區域712與後方側的區域711之交界構成為直線狀的折痕,並將前方側的區域712內表面的全部黏著於外包裝盒21之下壁26的前方側之情形相比較,可增加包裝本體2a往上方側之移動量(參考第25D圖)。結果可增加蓋3a的開啟度。
(效果)
第五實施形態之包裝105中,外罩4b係以橫跨外包裝盒21a與蓋3a之方式覆蓋,藉此可在關閉蓋3a之狀態下限制蓋3a的轉動。此外,由於亦可藉由外包裝7a來限制蓋3a的轉動。所以可更強力地限制蓋3a的轉動。因此可更確實地關閉包裝105的蓋3a。此外,外罩4b上,除了包裝本體2a和蓋3a之外,復可進行印刷。因此,包裝105可確保比以往先前更多的印刷空間,而提升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再者,與僅具備有外罩4b之構成不同,包裝105的外表面可均勻地形成,而消除外表面的階差。因此在將包裝105收容於衣服的口袋等時,可抑制包裝105勾住口袋。
上述實施形態之例子的包裝101、102、103、104、105係可適當地組合,並且可加入各種變形。例如,包裝103、104、105中的複數個折片5,全部為同樣大小且以等間隔來配置。然而,折片5亦可改變大小或是改變間隔。例如,可將外包裝盒21a之折片5的形狀或間隔與蓋3a之折片5
的形狀或間隔形成為不同。藉此,可在使外罩4滑動時之振動產生變化。該振動的變化會傳達至使用者的手指,使用者可不經目視而辨識出例如外罩4往蓋3a滑動,或是可開閉蓋3a等。
此外,亦可將複數個折片連結而形成一個連續的導軌來取代複數個折片5。此時,包裝雖可構成為紙製,但藉由構成為樹脂製,可更容易使包裝成形。
此外,複數個折片5亦可設置在包裝本體2a之後方側的兩側緣。此時,外罩4只需構成為具備有下壁來取代上壁43即可。此時不需具備外罩4的上壁43、舌部45、蓋3的結合孔35,而例如將包裝103形成為更簡易的構成。此時藉由使外罩4往下方滑動,即可開閉蓋3a。
此外,外罩4亦可藉由前壁41及側壁42來構成。此時亦不需具備外罩4的上壁43、舌部45、蓋3的結合孔35,而例如將包裝103形成為更簡易的構成。此時藉由使外罩4往上方及下方中的任一方滑動,即可開閉蓋3a。
此外,外罩4只要橫跨外包裝盒21與蓋3a而覆蓋即可,亦可覆蓋蓋3a之前壁33的一部分與外包裝盒21a之前壁23的一部分。
以上雖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之鉸鏈蓋包裝係能夠儘可能地組合各實施例來實施。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就收容於鉸鏈蓋包裝之被收容物的較佳適用例而言,雖列舉濾嘴香菸、無濾嘴紙菸等之香菸商品,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將香菸商品以外的物品收容於包裝內。
2‧‧‧包裝本體
3‧‧‧蓋
7‧‧‧外包裝
21‧‧‧外包裝盒
23、33‧‧‧前壁
74‧‧‧後壁
25、34、73‧‧‧側壁
72‧‧‧上壁
62‧‧‧第2鉸鏈
71‧‧‧下壁
101‧‧‧鉸鏈蓋包裝
251‧‧‧上端緣
711、721‧‧‧後方側區域
712、722‧‧‧前方側區域
Claims (4)
- 一種鉸鏈蓋包裝,係具備有包裝本體,該包裝本體包含:於上部具有開口端,且將被收容物收容於內部之大致長方體形狀的收容部;以及經由鉸鏈可轉動地連結於前述開口端的後側開口緣,並開閉前述開口端之蓋部;該鉸鏈蓋包裝復具備有:外包裝,該外包裝設置在前述包裝本體的後壁側,並包含:覆蓋該包裝本體的後壁側之後壁;以及與該後壁正交之上壁、下壁、及側壁;前述外包裝的縱深係比前述包裝本體的縱深更短,前述外包裝之下壁的至少一部分係與前述包裝本體的下壁連接,前述外包裝之上壁的至少一部分係與前述蓋部的上壁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鉸鏈蓋包裝,其中,前述外包裝的縱深為前述包裝本體的縱深之大致二分之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鉸鏈蓋包裝,其中,前述外包裝的下壁係經由用以擴展前述蓋部的開閉區域之彈性部而與前述包裝本體的下壁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鉸鏈蓋包裝,復具備有:設置在前述包裝本體的前壁側,且以橫跨前述收容部與前述蓋部之方式予以覆蓋而限制前述蓋部的轉動之外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40480A TW201418118A (zh) | 2012-11-01 | 2012-11-01 | 鉸鏈蓋包裝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40480A TW201418118A (zh) | 2012-11-01 | 2012-11-01 | 鉸鏈蓋包裝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8118A true TW201418118A (zh) | 2014-05-16 |
Family
ID=51294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40480A TW201418118A (zh) | 2012-11-01 | 2012-11-01 | 鉸鏈蓋包裝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418118A (zh) |
-
2012
- 2012-11-01 TW TW101140480A patent/TW201418118A/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13921B2 (ja) | 喫煙品用パック | |
KR101714290B1 (ko) | 힌지리드 패키지 | |
RU2573963C1 (ru) | Упаковка коробчатого типа | |
JP2011098735A (ja) | ヒンジリッド型パッケージ | |
CA2710989C (en) | Cigarette package | |
KR101589841B1 (ko) | 하드형 패키지 | |
KR101631421B1 (ko) | 슬라이드 박스형 패키지 | |
JP6195934B2 (ja) | スライド可能なコンパートメントを有するタバコ関連物品用のパッケージ | |
TW201418118A (zh) | 鉸鏈蓋包裝 | |
KR101632854B1 (ko) | 하드형 패키지 | |
RU2607763C2 (ru) | Упаковка для табачных изделий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упаковки | |
TW201418119A (zh) | 鉸鏈蓋包裝 | |
WO2014068704A1 (ja) | ヒンジリッドパッケージ | |
JP6165327B2 (ja) | 紙製品の端部構造、及び紙製のパッケージ | |
JP5955976B2 (ja) | ヒンジリッドパッケージ | |
JP6987046B2 (ja) | 消費者製品用包装体、包装体用ブランク及び消費者製品用包装体を折り曲げて組み立てる方法 | |
WO2014016964A1 (ja) | タングリッド型パッケージ | |
TW201406628A (zh) | 鉸鏈蓋型盒 | |
JP6426158B2 (ja) | パッケージ | |
TWI483873B (zh) | 滑箱型包裝件 | |
JP6291067B2 (ja) | パッケージ | |
WO2014020719A1 (ja) | ヒンジリッド型ボックス | |
TW201429828A (zh) | 鉸鏈蓋包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