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5918A - 共同通道取得 - Google Patents

共同通道取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5918A
TW201415918A TW102124194A TW102124194A TW201415918A TW 201415918 A TW201415918 A TW 201415918A TW 102124194 A TW102124194 A TW 102124194A TW 102124194 A TW102124194 A TW 102124194A TW 201415918 A TW201415918 A TW 2014159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common channel
information
channel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4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9179B (zh
Inventor
Shin Horng Wong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Publication of TW201415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5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9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91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04W74/06Scheduled access usin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當收到衝突指令時在無線通訊網路中選取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共同通道型式的方法、可操作以執行該方法之電腦程式產品及使用者設備。方法包括:根據第一收到的指令,嘗試取得用於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的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資源;接收第二指令以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作任何上行鏈路傳輸;決定是否有任何資訊要被傳送,以及,假使為否時,則中止在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取得資源的嘗試。所述態樣及實施例目的在於提供方法以解決使用者設備收到的命令的混合,且目的在於確保整體網路操作的效率。

Description

共同通道取得
在無線通訊網路中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共同通道型式的選取方法、可操作以執行該方法的使用者設備及電腦程式產品。
已知有無線通訊網路。在蜂巢式系統中,無線電涵蓋提供給稱為胞的區域中例如行動電話等使用者設備。基地台位於各胞中以提供無線電涵蓋。在各胞中的使用者設備從基底台接收資訊及資料以及傳送資訊及資料給基地台。
由基地台傳送給使用者設備的資訊及資料典型地發生於稱為「下行鏈路」載波的無線電載波的通道上。由使用者設備傳送給基地台的資訊及資料發生於稱為「上行鏈路」載波的無線電載波的上行鏈路資料通道上。
藉由各式各樣的次特點之實施,強化在CELL_FACH狀態中操作的使用者設備之功能。二此次特點為(i)單獨的HS-DPCCH傳輸及(ii)RACH後降。
HS-DPCCH(高速-專用實體控制通道)是上行鏈路上 使用者設備使用的通道,以載送例如CQI(通道品質索引)及用於下行鏈路HS-DSCH(高速-專用共用通道)分封之確認等控制資訊。HS-DPCCH(或是回饋通道)允許回饋資訊被傳回至基地台,以致於根據CQI資訊而選取適當的傳輸區塊尺寸,以及,以致於由於確認/未確認通信報的結果而使盲目再傳輸最小化。
根據RACH後降次特點,在CELL_FACH狀態中操作的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請求例如E-DCH(強化專用通道)資源等共同或共用通道的分配。假使使用者設備在正遭受擁塞的網路的胞之內操作以及共同通道正被重度地使用時,則沒有共同的資源可用於分配給使用者設備。RACH後降次特點允許基地台操作以向請求共同資源的使用者設備表示其應「後降」操作,以使用隨機存取通道(RACH)用於上行鏈路傳輸。
將瞭解,RACH後降次特點及獨立回饋次特點的共存導致使用者設備在操作上衝突。
多個態樣朝向解決次特點之間的衝突,而不衝擊整體網路操作。
據此,第一態樣當收到衝突指令時提供在無線通訊網路中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共同通道型式的選取方法;方法包括:根據第一收到的指令,嘗試取得用於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的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資源;接收第二指令以 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作任何上行鏈路傳輸;決定是否有任何資訊要被傳送,以及,假使為否時,則中止在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取得資源的嘗試。
使用者設備在例如UMTS電信網路中以各式各樣模式操作。在胞中的使用者設備的初始開啟時,將典型地以「閒置模式」操作。一旦其使其本身與基地台同步及附接至基地台,則其取得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以及被稱為處於連接模式。在閒置模式中的使用者設備未具有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假使使用者設備是RRC連接時,則其處於五種不同的RRC狀態之一:cell_DCH、cell_FACH、強化的cell_FACH、cell_PCH或URA_PCH狀態。當使用者設備的交通高時,由於在cell_DCH狀態中,使用者設備被分配專用的通道,而在專用通道上對基地台傳送及接收資料,所以,傳送使用者設備典型地移入此cell_DCH狀態。在UMTS網路架構中,使用者設備處於cell_DCH狀態,其中,其被預期具有大量交通。在cell_DCH狀態中的操作典型上是高度需求電池電力。
當未處在cell_DCH狀態中時,使用者設備在上行鏈路上使用隨機存取通道(RACH)來操作,基地台使用順向存取通道(FACH)來操作以與使用者設備通訊。RACH及FACH具有很小的資料載送能力。在WCDMA或UMTS系統中,經由強化的cell_FACH,導入當使用者設備處於cell_FACH狀態時使用者設備及基地台使用下行鏈及上行鏈路上共用的或共同的資源而操作及在它們之間傳輸資料 交通之能力。在上行鏈路中,使用強化的專用通道(E-DCH),發生資料交通傳輸,以及,在下行鏈路中,在高速下行鏈路共用通道(HS-DSCH)上,傳送交通。這些通道允許使用者設備與基地台在它們本身之間暫時通訊及傳送更大的資料分封,而不需要使用者設備進入cell_DCH狀態。此配置允許使用者設備更長時間地維持在cell_FACH狀態,而不用轉換至更專用的狀態,因而允許節省電力消耗。
將瞭解,某些資料交通本質上是特別地猝發的;舉例而言,當使用者設備下載網頁時,要求可能很高,但是,當使用者讀取該網頁時,實質上是零。由智慧型手機日漸增加地使用之此猝發交通的全cell_DCH狀態下的操作特別耗費電池,因此,處理猝發交通而不進入更專用的無線電連接狀態之能力是有利的。
藉由實施各式各樣的次特點,強化在CELL_FACH狀態中操作的使用者設備的能力。二此次特點是:(i)單獨的HS-DPCCH傳輸及(ii)RACH後降。
HS-DPCCH(高速-專用實體控制通道)是上行鏈路上使用者設備使用的通道,以載送例如CQI(通道品質索引)及用於下行鏈路HS-DSCH(高速-專用共用通道)分封之確認等控制資訊。HS-DPCCH(或是回饋通道)允許回饋資訊被傳回至基地台,以致於根據CQI資訊而選取適當的傳輸區塊尺寸,以及,以致於由於確認/未確認通信報的結果而使盲目再傳輸最小化。
傳統上,在CELL_FACH狀態中操作的使用者設備可操作,而僅在它具有上行鏈路資料要傳送時才傳送HS-DPCCH回饋資訊。單獨的HS-DPCCH傳輸次特點(也稱為NB觸發的HS-DPCCH傳輸)允許基地台(節點B)觸發使用者設備以在HS-DPCCH上傳送回饋資訊,而不論使用者設備是否具有上行鏈路資料要傳送。基地台典型上可操作,以表示其將藉由傳送HS-SCCH(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指示給使用者設備,而從使用者設備接收HS-DPCCH資訊。在將任何HS-DSCH分封排程之前,觸發回饋的傳輸允許基地台收集例如CQI資訊等回饋資訊,藉以允許基地台將適當的傳輸區塊尺寸排程以傳送給使用者設備。藉由觸發回饋資訊的傳輸,基地台也從用於早期HS-DSCH分封的使用者設備接收例如ACK/NACK標示符等回饋資訊,因而不需要執行那些早期的HS-DSCH分封的盲目傳輸,那些再傳輸通常發生以確保在無ACK/NACK訊息時使用者設備仍然接收那些再傳輸。
典型地,使用共同(有時稱為「共用」)通道,HS-DPCCH回饋資訊從使用者設備傳送至基地台。當使用者設備在CELL_DCH狀態中操作時,HS-DPCCH回饋在專用資源上傳送。將瞭解,由於在網路中的共用或共同通道是在網路內操作的所有使用者設備之間被共用,所以,它們會遭遇衝突。
根據RACH後降次特點,在CELL_FACH狀態中操作的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請求例如E-DCH(強化一專用通 道)資源等共同或共用通道的分配。假使使用者設備在正遭受擁塞的網路的胞之內操作以及共同通道正被重度地使用時,則沒有共同的資源可用於分配給使用者設備。RACH後降次特點允許基地台操作以向請求共同資源的使用者設備表示其應「後降」以操作而以隨機存取通道(RACH)用於上行鏈路傳輸。基地台表示藉由使用例如AICH(擷取標示符通道)上的訊跡及EAI值的保留組合而後降至使用者設備。假使此標示由使用者設備接收時,則使用者設備接著可操作以嘗試使用RACH再存取網路。適用於RACH通道上傳輸的資訊受限制,舉例而言,使用者設備僅可操作以在隨機存取通道(RACH)上傳送共同控制通道(CCCH)訊息或是/及專用控制通道(DCCH)訊息。
例如用於在CELL_FACH狀態中操作的使用者設備之HS-DPCCH等回饋通道上傳送的回饋訊息典型上使得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使用共同E-DCH資源(特別地,用於E-DCH傳輸的加密碼)來用於那些回饋訊息的傳輸。可操作以使用RACH來傳送的使用者設備使用不同組的共同資源。當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在RACH上傳送時,其也無法在例如HS-DPCCH上同時地傳送回饋通信報。
將瞭解,RACH後降次特點及獨立回饋次特點的共存導致使用者設備操作上的衝突。特別地,舉例而言,使用者設備從基地台接收HS-SCCH指示以觸發HS-DPCCH傳輸,以及在嘗試取得對基地台傳輸之資源的處理期間,也 接收RACH後降標示符。舉例而言,該取得關於共同E-DCH資源或RACH資源的取得。
將瞭解,有其它的情形,其中,同時請求實施單獨HS-DPCCH傳輸及RACH後降的次特點。假使在使用者設備接收指令RACH後降的AICH之前,接收用於HS-DPCCH傳輸的指示,則發生一此情形。此處所述的態樣及實施例提供方法,解決使用者設備接收的此命令混合並確保有效率的整體網路操作。
假使在接收RACH後降標示符之前,使用者設備已收到執行獨立的HS-DPCCH傳輸的指示時,使用者設備的一選項是可操作以忽略RACH後降標示符。根據此選項,假定尚未達到最大的前言循環,使用者設備可以操作以將RACH後降標示符視為NACK且使用者設備接著繼續嘗試取得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共同資源。將瞭解,這些實施未認知到RACH後降標示符由基地台送至使用者設備的一理由是沒有可利用的共同E-DCH資源。強制使用者設備操作以嘗試取得此不可利用的資源會使發生在網路的胞內之擁塞更壞。
根據所述的態樣及實施例,先前已收到指示以使用例如E-DCH的HS-DPCCH上的訊息來執行獨立的回饋傳輸之使用者設備,可以操作以遵守指令來依據使用者設備的緩衝器佔有而後降至RACH。
第一態樣認知到假使僅表示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之標示符可由使用者設備利用時,可能的是正被請求之第一型 式的共同通道不可利用或是正遭受擁塞,因而對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的請求不可能成功。該請求處理本身可作用而使發訊擁塞於網路內,第一態樣認知到藉由使發訊最小化可以有助於整體網路操作。
第一態樣認知到網路中的共同通道在胞中的使用者設備之間被共用、以及可能有大量使用者設備的胞遭受顯著的共用資源爭奪。網路內可利用的共同通道的型式僅適合載送特定型式的資訊或通信報。第一型式的共用或共同通道可能載送第一型式的資訊或通信報,而第二型式可能無法載送相同型式的資訊或通信報。
第一態樣認知到接收指令以使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可能表示沒有共同資源可由請求的第一型式利用。
第一態樣認知到,在使用者設備緩衝器中有任何資訊或資料要傳輸至基地台之前,嘗試取得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假使緩衝器中沒有資訊要送至網路,則當其表示僅有第二型式的共用通道可供利用時繼續嘗試取得第一型式的通道對於整體網路操作是不利的。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嘗試取得資源以用於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包括嘗試取得資源以用於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回饋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因此,在此回饋資訊被產生之前或是駐於緩衝器中以用於傳送至網路之前,使用者設備可以操作以嘗試取得共同通道,在共同通道上,此回饋資訊被顯著地傳送。
在一實施例中,方法包括接收指令以取得資源,用於 在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回饋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因此,僅能夠在網路內的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傳送回饋資訊。
在一實施例中,回饋資訊包括關於收到的下行鏈路通道之通道品質資訊。因此,回饋資訊可由網路使用以增進整體操作。當選取適當的傳輸區塊尺寸以用於下行鏈路傳輸至使用者設備時,接收通道品質資訊可助於基地台。
在一實施例中,方法包括決定是否有資訊要被傳送及是否任何該資訊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傳送,以及,假使為是,則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傳送該資訊。因此,假使判定在使用者設備的緩衝器中的資訊或資料存在,則即使理想上其在第一型式的通道上傳送,仍然能夠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傳送某些或所有該資訊。假使判定使用第二型式的通道來傳送資訊或資料,則發生某些或所有資訊的適當重配置以及該資訊可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傳送。
在一實施例中,方法包括決定是否有資訊要被傳送以及是否任何該資訊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傳送,以及,假使為否,則繼續嘗試取得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資源。因此,假使判定在使用者設備的緩衝器中的資訊或資料存在,則判定無法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傳送任何該資訊,以及,接受最大數目的前言程序、或是一般的退回程序,方法可允許又繼續嘗試取得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包括E-DCH。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包括RACH。
在一實施例中,取得資源以用於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回饋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之指令包括執行HS-DPCCH傳輸之HS-SCCH指示。
第二態樣提供電腦程式產品,當在電腦上執行時可操作以執行第一態樣的方法。
第三態樣提供使用者設備,當收到衝突指令時,其可操作以選取用於無線通訊網路中的上行鏈路傳輸的共同通道型式;使用者設備包括:取得邏輯,可操作以根據第一接收指令而嘗試取得用於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之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資源;接收邏輯,可操作以接收第二指令而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作任何上行鏈路傳輸;以及,決定邏輯,可操作以決定是否有任何資訊要被傳送,以及,假使為否時,中止根據該第一接收指令來取得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資源之嘗試。
在一實施例中,取得邏輯可操作以嘗試取得資源,以用於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回饋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又包括回饋指示接收邏輯,可操作以取得資源,用於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回饋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
在一實施例中,回饋資訊包括關於收到的下行鏈路通道之通道品質資訊。
在一實施例中,決定邏輯可操作以決定是否有資訊要被傳送以及是否任何該資訊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傳 送,以及,假使為是,則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傳送該資訊。
在一實施例中,決定邏輯可操作以決定是否有資訊要被傳送以及是否任何該資訊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傳送,以及,假使為否,則指令該取得邏輯繼續嘗試取得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資源。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包括E-DCH。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包括RACH。
在一實施例中,取得資源以用於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回饋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之指令包括執行HS-DPCCH傳輸之HS-SCCH指示。
另外特別的及較佳的態樣揭示於後附的獨立及附屬的申請專利範圍項中。附屬項的特徵可以與獨立項的特徵適當地結合、以及是申請專利範圍中明確揭示的特徵以外的結合。
在設備特徵被說明為可操作以提供功能之情形中,將瞭解這包含提供該功能或被適於或配置成提供該功能之設備特徵。
10‧‧‧無線通訊系統
20‧‧‧基地台
30‧‧‧無線電涵蓋區
40‧‧‧無線電網路控制器
50‧‧‧使用者設備
60‧‧‧回載通訊鏈路
現在將參考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其中:圖1顯示根據一實施例的無線電信網路的主要組件;圖2顯示當使用者設備嘗試取得網路中的資源時實施 的可能處理;圖3至5顯示根據實施例之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之間的通信報。
圖1顯示根據一實施例的無線電信系統(總體以10表示)的主要組件。使用者設備50漫遊無線電信系統10。提供支援無線電涵蓋區30的基地台20。提供多個地理上散佈的此類基地台20,以提供寬廣的涵蓋區給使用者設備50。當使用者設備50在由基地台20服務的區域30之內時,可經由相關連的無線電鏈路而在使用者設備50與基地台20之間建立通訊。各基地台20典型地支援地理服務區30內的多個扇區。
典型上,在基地台20之內的不同天線支援各別相關連的扇區。各基地台20具有多個天線。將瞭解,圖1顯示出現在典型的無線通訊系統10中之使用者設備50及基地台20的總數的小子集合。
無線通訊系統10由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40管理。無線電網路控制器40藉由經由回載通訊鏈路60而與眾多基地台20通訊,以控制第一無線通訊系統10的操作。RNC 40也經由各基地台20而與使用者設備50通訊,因而有效地管理整個無線通訊系統10的區域。
使用者設備50藉由在所謂的「上行鏈路」或「反向」通道等通道上傳送資料及資訊而與基地台20通訊, 以及,基地台20藉由在所謂的「下行鏈路」或「順向」通道等無線電通道上傳送資料及資訊而與使用者設備50通訊。
概述
在更詳細地說明實施例之前,首先提供概述。
在CELL_FACH狀態中操作的使用者設備的功能藉由各式各樣的次特點之實施而強化。二此次特點是:(i)單獨的HS-DPCCH傳輸及(ii)RACH後降。
HS-DPCCH(高速-專用實體控制通道)是上行鏈路上使用者設備使用的通道,以載送例如CQI(通道品質索引)及用於下行鏈路HS-DSCH(高速-專用共用通道)分封之確認等控制資訊。HS-DPCCH(或是回饋通道)允許回饋資訊被傳回至基地台,以致於根據CQI資訊而選取適當的傳輸區塊尺寸,以及,以致於由於確認/未確認通信報的結果而使盲目再傳輸最小化。
傳統上,在CELL_FACH狀態中操作的使用者設備可操作,而僅在它具有上行鏈路資料要傳送時才傳送HS-DPCCH回饋資訊。單獨的HS-DPCCH傳輸次特點(也稱為NB觸發的HS-DPCCH傳輸)允許基地台(節點B)觸發使用者設備以在HS-DPCCH上傳送回饋資訊,而不論使用者設備是否具有上行鏈路資料要傳送。基地台典型上可操作,以表示其將藉由傳送HS-SCCH(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指示給使用者設備,而從使用者設備接收HS- DPCCH資訊。在將任何HS-DSCH分封排程之前,觸發回饋的傳輸會允許基地台收集例如CQI資訊等回饋資訊,藉以允許基地台將適當的傳輸區塊尺寸排程以傳送給使用者設備。藉由觸發回饋資訊的傳輸,基地台也從用於早期HS-DSCH分封之使用者設備接收例如ACK/NACK標示符等回饋資訊,因而不需要執行那些早期的HS-DSCH分封的盲目傳輸,那些再傳輸通常是發生以確保在無ACK/NACK訊息時使用者設備仍然接收那些再傳輸。
典型地,使用共用或共同通道,HS-DPCCH回饋資訊從使用者設備傳送至基地台。將瞭解,由於在網路中的共用或共同通道是在網路內操作的所有使用者設備之間被共用,所以,它們會遭遇衝突。
根據RACH後降次特點,在CELL_FACH狀態中操作的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請求例如E-DCH(強化-專用通道)資源等共同或共用通道的分配。假使使用者設備在正遭受擁塞的網路的胞之內操作以及共同的E-DCH通道正被重度地使用時,則沒有共同的資源可用於分配給使用者設備。RACH後降次特點允許基地台操作以向請求共同資源的使用者設備表示其應「後降」以操作而以隨機存取通道(RACH)用於上行鏈路傳輸。基地台可表示藉由使用例如AICH(擷取標示符通道)上的訊跡及EAI值的保留組合而後降至使用者設備。假使此標示由使用者設備接收時,則使用者設備接著可操作以嘗試使用RACH再存取網路。適用於RACH通道上傳輸的資訊可能受到限制,舉例 而言,使用者設備僅可操作以在隨機存取通道(RACH)上傳送共同控制通道(CCCH)訊息或是/及專用控制通道(DCCH)訊息。
例如用於在CELL_FACH狀態中操作的使用者設備之HS-DPCCH等回饋通道上傳送的回饋訊息典型上使得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使用共同E-DCH資源(特別地,用於E-DCH傳輸的加密碼)來用於那些回饋訊息的傳輸。可操作以使用RACH來傳送的使用者設備使用不同組的共同RACH。當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在RACH上傳送時,其也無法在例如HS-DPCCH上同時地傳送回饋通信報。
將瞭解,RACH後降次特點及獨立回饋次特點的共存導致使用者設備操作上的衝突。特別地,舉例而言,使用者設備可從基地台接收HS-SCCH指示以觸發HS-DPCCH傳輸,以及在嘗試取得對基地台傳輸之資源的處理期間,也接收RACH後降標示符。舉例而言,該取得關於共同E-DCH資源或RACH資源的取得。
圖2顯示當使用者設備嘗試取得網路中的資源時實施的可能處理。可看見基地台能夠經由AICH發訊而向使用者設備表示沒有共同通道可利用以及使用者設備應該後降至使用RACH。在時間T1與T2之間,由使用者設備接收該RACH後降標示符。在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在RACH通道上傳送訊息之前,也就是說,在時間T2與T5的期間,使用者設備重配置以作RACH傳輸而不是E-DCH傳輸以及取得RACH通道,在時間T2與T5之間,使用者 設備可從基地台接收指示以執行例如HS-DPCCH傳輸等獨立回饋。
已同意在此情形中,使用者設備是可操作以忽略執行獨立的HS-DPCCH傳輸之HS-SCCH指示以及繼續RACH傳輸。
將瞭解,有其它的情形,其中,同時請求實施獨立的HS-DPCCH傳輸的次特點及RACH後降的次特點可能發生。假使在使用者設備接收指令RACH後降的AICH之前,接收用於HS-DPCCH傳輸的指示,則發生一此情形。換言之,假使在圖2中的T1之前基地台請求獨立回饋,以及基地台接著向使用者設備表示是要在圖2中的T1與T2之間後降至RACH。此處所述的態樣及實施例提供方法,解決使用者設備接收的此命令混合並確保有效率的整體網路操作。
假使在接收RACH後降標示符之前,使用者設備已收到執行獨立的HS-DPCCH傳輸的指示時,使用者設備的一選項是可操作以忽略RACH後降標示符。根據此選項,假定尚未達到最大的前言循環,使用者設備可以操作以將RACH後降標示符視為NACK且使用者設備接著繼續嘗試取得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共同資源。將瞭解,這些實施未認知到RACH後降標示符由基地台可送至使用者設備的一理由是沒有可利用的共同E-DCH資源。強制使用者設備操作以嘗試取得此不可利用的資源會使發生在網路的胞內之擁塞更壞。
根據下述詳細說明的態樣及實施例,先前已收到指示以使用例如E-DCH的HS-DPCCH上的訊息來執行獨立的回饋傳輸之使用者設備,可以操作以遵守指令來依據使用者設備的緩衝器佔有而後降至RACH。
換言之,當使用者設備接收指示以在圖2的時間T1之前執行獨立的HS-DPCCH傳輸,以及,在圖2中標示的AICH階段期間,使用者設備接收標示以後降至RACH,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抵消」任何獨立的HS-DPCCH傳輸,以及:(i)假使判定使用者設備緩衝器具有可允許的及/或適用於使用RACH來傳輸的資料,例如DCCH或CCCH訊息降至傳輸至RACH上、或(ii)假者使用者設備緩衝器被判定為未含有資料時,停止任何上行鏈路傳輸。
使用者設備的此操作在該基地台傳送HS-SCCH命令給使用者設備以初始化獨立的HS-DPCCH傳輸之後,載入條件可能改變。在基地台將實施RACH後降的AICH負載傳送給使用者設備之前,載入條件可能改變。
將瞭解,由於來自使用者設備之對共同資源的請求發生在層1,所以,基地台未具有辨識使用者設備的手段直到共同資源分配完成及作上行鏈路傳輸為止。基地台不會調解對特定使用者設備的獨立回饋請求與使用者設備對共同通道作出的請求。
將瞭解,典型上,假使共同E-DCH資源在胞內擁擠時,基地台將標示RACH後降是必需的。假使基地台標示 要求RACH後降時,則從使用者設備請求取得用於HS-DPCCH傳輸的共同E-DCH資源將可能不成功的。這些態樣認知到,當胞擁塞時將使用者設備從要求連續請求共同資源之操作移除,是有利於整體網路操作。
這些態樣也認知到,假使由使用RACH的使用者設備傳送的CCCH或DCCH傳輸無需被延遲時,則使它們不應被延遲。換言之,假使使用者設備具有可在RACH上傳送、以及已從基地台收到RACH後降標示符的資訊時,則儘管有任何先前收到的執行獨立的HS-DPCCH傳輸之HS-SCCH命令,仍然在RACH上以適當訊息傳送該資訊。
根據一實施例,假使使用者設備在其緩衝器中具有上行鏈路資料,該上行鏈路資料是無法經由RACH傳送的資料,以及該上行鏈路資料是在收到執行獨立回饋的命令與RACH後降標示符之間抵達該緩衝器中的,則該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根據舊有程式而後移一段隨機時間,然後藉由請求共同的E-DCH資源而再嘗試存取網路。
實例1
圖3顯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之間的通信報。根據所示的情境,使用者設備50從基地台20接收HS-SCCH命令,指令在時間τ0之獨立的HS-DPCCH傳輸的啟始。結果,使用者設備50在τ1啟始前言處理以嘗試從基地台20取得用以作HS-DPCCH傳輸之共同E-DCH資源。基地台20在時間τ2傳送AICH,表示由於沒有E- DCH資源可利用,所以,使用者設備20是要後降至RACH。此時(τ2),使用者設備20緩衝器被判定為空的,以及,根據所述態樣,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停止在RACH或E-DCH通道上的任何上行鏈路傳輸。
假使使用者設備具有資料要在τ2傳送但是該資料無法經由RACH傳送時,在再嘗試取得共同E-DCH資源以傳送該資料之前,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後移隨機時間。
實例2
圖4顯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之間的通信報。根據此顯示的實例,使用者設備50希望在時間τ0傳送CCCH分封,並因而可操作以在τ1啟始前言突升,以嘗試取得共同E-DCH資源。在時間τ2,在前言突升期間,使用者設備50從基地台20接收HS-SCCH命令,指令開始獨立的HS-DPCCH傳輸。在時間τ3,使用者設備從基地台20接收AICH,表示使用者設備是要後降至RACH。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接著抵消獨立的HS-DPCCH傳輸請求及繼續進行以經由RACH傳送它的CCCH。如圖4中所示,這涉及將它本身重配置以用於RACH傳輸以及執行前言突升以取得RACH資源(在時間τ3之後)。
實例3
圖5顯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之間的 發信報。根據所示的情境,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從基地台20接收HS-SCCH命令以在時間τ0啟始獨立的HS-DPCCH傳輸。結果,使用者設備50可操作以在時間τ1開始前言處理,以嘗試取得用於它的HS-DPCCH傳輸之共同E-DCH資源。在前言突升級期間,在時間τ2,使用者設備決定其具有DCCH分封要傳送。在時間τ3,使用者設備接著從基地台20接收AICH,表示使用者設備應後降至RACH。由於DCCH訊息經由RACH傳送,所以使用者設備可操作以抵消HS-DPCCH傳輸請求,然後在時間τ3之後繼續進行以取得RACH資源。
所述態樣允許使用者設備允許處理同時的RACH後降標示及HS-DPCCH傳輸之HS-SCCH命令。這些態樣未將擁塞增加至共同E-DCH,也允許使用者設備傳送可經由RACH載送的訊息。
習於此技藝者將容易瞭解,各式各樣的上述方法的步驟可由編程化的電腦執行。此處,某些實施例也要涵蓋程式儲存裝置,例如,機器或電腦可讀取的及編碼機器可執行的或電腦可執行的指令程式等數位資料儲存媒體,其中,該指令執行該上述方法的某些或所有步驟。程式儲存裝置可為例如數位記憶體、例如磁碟及磁帶等磁儲存媒體、硬碟機、或是光學可讀取的數位資料儲存媒體。實施例也是涵蓋程式化以執行上述方法的步驟之電腦。
經由使用專用的硬體以及能夠執行與適當軟體相關連的軟體之硬體,提供圖式中所示的各種元件的功能,包含 標示為「處理器」或「邏輯」的任何功能區。當由處理器提供時,功能可由單一專用處理器、單一共用處理器、或是其中某些可被共用之眾多個別的處理器提供。此外,「處理器」或「控制器」或「邏輯」等詞的明確使用不應被解釋為專有地意指能夠執行軟體的硬體,以及非明確地包含但未限於數位訊號處理器(DSP)軟體、網路處理器、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用於儲存軟體的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及非依電性儲存器。也包含例如傳統的及/或客製的等其它硬體。類似地,圖式中所示的任何開關僅是概念的。它們的功能可以經由程式邏輯的操作、經由專用邏輯、經由程式控制及專用邏輯的互動、或甚至是手動地執行,實施者從前後文中可更具體地知道可選取的特別技術。
習於此技藝者應瞭解,此處任何方塊代表概念視圖,說明具體實施本發明的原理之電路。類似地,將瞭解任何流程圖、流程表、狀態轉換圖、假碼、等等代表各式各樣的處理,這些處理可以實質地表示在電腦可讀取的媒體中,且無論電腦或處理器是否被明確地顯示,都可由電腦或處理器執行。
說明及圖式僅顯示發明的原理。因此將瞭解,習於此技藝者能夠設計此處未明確地說明或顯示的但具體實施本發明的原理及包含在它的精神及範圍之內的各種配置。此外,此處記載的所有實例基本上是在說明上僅為教導目的 以幫助讀者瞭解本發明人貢獻的發明原理及促進技術之概念,且應被解釋成不限於這些具體說明的實例及條件。此外,此處記載的發明的原理、態樣、及實施例、以及其特定實施例等所有陳述是涵蓋其均等範圍。

Claims (14)

  1. 一種共同通道型式的選取方法,當收到衝突指令時,在無線通訊網路中選取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共同通道型式,該方法包括:根據第一收到的指令,嘗試取得用於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的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資源;接收第二指令以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作任何上行鏈路傳輸;決定是否有任何資訊要被傳送,以及,假使為否時,則中止根據該第一收到的指令之在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取得資源的嘗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嘗試取得用於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的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資源包括嘗試取得用於該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回饋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之資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指令,以取得該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用於回饋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的資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法,其中,該回饋資訊包括關於收到的下行鏈路通道之通道品質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包括決定是否有資訊要被傳送以及任何該資訊是否可在該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被傳送,假使為是,則在該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傳送該資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包括決定是否有資訊要被傳送以及任何該資訊是否可在該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被傳送,假使為否,則繼續嘗試取得該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資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包括在再嘗試取得該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資源之前,等待後移週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後移週期是擬隨機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包括強化專用通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包括隨機存取通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取得該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用於回饋資訊的上行鏈路傳輸的資源之該指令包括高速共用控制通道命令以執行高速專用實體控制通道傳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衝突指令由在CELL_FACH狀態中操作的使用者設備接收。
  13.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當在電腦上執行時可操作以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方法。
  14. 一種使用者設備,當收到衝突指令時,可操作以在無線通訊網路中選取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共同通道型式,該使用者設備包括:擷取邏輯,根據第一收到的指令,嘗試取得用於資訊 的上行鏈路傳輸的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的資源;接收邏輯,可操作以接收第二指令以在第二型式的共同通道上作任何上行鏈路傳輸;判斷邏輯,可操作以決定是否有任何資訊要被傳送,以及,假使為否時,則中止根據該第一收到的指令之在該第一型式的共同通道上取得資源的嘗試。
TW102124194A 2012-07-12 2013-07-05 共同通道取得 TWI5191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2360050.4A EP2685775B1 (en) 2012-07-12 2012-07-12 Common Resource Acquisi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5918A true TW201415918A (zh) 2014-04-16
TWI519179B TWI519179B (zh) 2016-01-21

Family

ID=4678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4194A TWI519179B (zh) 2012-07-12 2013-07-05 共同通道取得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111249B2 (zh)
EP (1) EP2685775B1 (zh)
JP (1) JP6140821B2 (zh)
KR (2) KR101761533B1 (zh)
CN (1) CN104412693B (zh)
BR (1) BR112015000563B1 (zh)
RU (1) RU2608675C2 (zh)
TW (1) TWI519179B (zh)
WO (1) WO20140089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1950B (zh) * 2017-03-23 2023-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1743936B2 (en) 2018-10-29 2023-08-29 Apple Inc.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new radio unlicensed spectrum (NR- U)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84899B1 (ko) * 2001-01-10 2003-05-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끊김없는 주파수간 하드 핸드오버 방법
JP2005012275A (ja) * 2003-06-16 2005-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パケット送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687542B2 (en) 2006-05-18 2014-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improving throughput in a system including sticky assignments
US20080212615A1 (en) * 2006-07-10 2008-09-04 Ranta-Aho Karr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731246B (zh) * 2007-10-25 2017-11-2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一种传送上行链路反馈信息的方法及wtru
TWM355510U (en) * 2008-01-04 2009-04-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n enhanc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in a CELL_FACH state
CN101953123B (zh) * 2008-02-12 2014-03-05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资源的分配和优先级处理
US7983215B2 (en) * 2008-04-17 2011-07-1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transmission control message, method for receiving an uplink transmission control message
GB2489413B (en) * 2011-03-25 2016-08-03 Broadcom Corp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with user equipment based mobility
US9591623B2 (en) * 2011-04-04 2017-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concurrent deployment of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by user equipment in a non-dedicated channel state
CN103858478B (zh) * 2011-08-11 2018-04-20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回退到r99 prach的方法及装置
US8761068B2 (en) * 2011-08-15 2014-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DL triggered HS-DPCHH in a cell in CELL—FACH
CA2875440A1 (en) 2012-06-05 2013-12-12 Basf Se Use of multi-stage polymerizate dispersions to coat metal sheets
KR102123039B1 (ko) * 2013-07-19 2020-06-15 니치아 카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121698B1 (ko) * 2019-10-16 2020-06-10 김동현 해외 여행자 정보를 활용한 구매 대행 시스템 및 그 구매 대행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9179B (zh) 2016-01-21
KR20150023671A (ko) 2015-03-05
JP2015526975A (ja) 2015-09-10
RU2608675C2 (ru) 2017-01-23
BR112015000563B1 (pt) 2022-09-13
CN104412693A (zh) 2015-03-11
EP2685775B1 (en) 2020-05-13
EP2685775A1 (en) 2014-01-15
US20150189674A1 (en) 2015-07-02
WO2014008978A1 (en) 2014-01-16
JP6140821B2 (ja) 2017-05-31
KR101684564B1 (ko) 2016-12-09
CN104412693B (zh) 2018-06-29
KR101761533B1 (ko) 2017-07-25
US10111249B2 (en) 2018-10-23
KR20160143883A (ko) 2016-12-14
BR112015000563A2 (pt) 2017-06-27
RU2015104658A (ru) 2016-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9305B2 (en) Radio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EP2234434B1 (en) A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iggering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US11166263B2 (en) Selective reallocation of previously allocated radio resources
US20210307082A1 (en) User equipment,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a two-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4469967A (zh) 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TW201320677A (zh) 上鏈存取頻道選擇
JP5826392B2 (ja) 送信の構成
JP2018533325A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EP3711424A1 (e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in inter-rat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1514132A (ja) 改善された優先順位付けされ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に関与する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US20150382260A1 (en) Control Plane Management
JPWO202015799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TWI519179B (zh) 共同通道取得
EP2958396A1 (en) User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EP2451238B1 (en) Control message encoding
US9474049B2 (en) Uplink transmission
WO2022067622A1 (zh) 上行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02286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