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5031A - 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5031A
TW201415031A TW102131518A TW102131518A TW201415031A TW 201415031 A TW201415031 A TW 201415031A TW 102131518 A TW102131518 A TW 102131518A TW 102131518 A TW102131518 A TW 102131518A TW 201415031 A TW201415031 A TW 2014150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ilt
dispensing
tip
deforming
de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1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0907B (zh
Inventor
Hideji Tajim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al Bio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al Bio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versal Bio Resear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15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5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0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09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65Multiple transfer devices
    • G01N35/1074Multiple transfer devices arranged in a two-dimensional arr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5/00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 B65D35/24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with auxiliary devices
    • B65D35/28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expelling contents
    • B65D35/30Pist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75Interchangeable or disposable dispensing t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5/00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 B65D35/02Body constr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47Handling flowable solids, e.g. microscopic beads, cells, particles
    • B01L2200/0668Trapping microscopic b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89Sea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81Fil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75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 B01L2400/0481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squeezing of channels or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1Pipettes, i.e. with only one conduit for withdrawing and redistributing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B01L9/54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ipettes and burettes
    • B01L9/543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ipettes and burettes for disposable pipette tips, e.g. racks or cass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2035/1027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 G01N2035/1048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using the transfer device for another function
    • G01N2035/1053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using the transfer device for another function for separating part of the liquid, e.g. filters, extraction phas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98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involving analyte bound to insoluble magnetic carrier, e.g. using magnetic s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6Control of the volume dispensed or introduc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抽出DNA等之生體物質的反應處理中,不需要圓筒體而可進行高精度的位置控制,且可謀求高密度的集積化及品質管理的負擔之減輕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本發明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是以如下方式構成:其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且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的方式設在該開口部的密閉栓,在該密閉栓設有變形元件,該變形元件具有可藉由來自外部的推壓而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並且以朝上方被收縮彈壓或能夠收縮之方式形成的變形壁。

Description

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
過去有一種由本案申請人提出申請並獲得專利的分注裝置。該分注裝置是將分注滴尖在安裝用開口部中與噴嘴的下端部嵌合而安裝,並藉由使與該噴嘴連通的圓筒體內的活塞滑動,使液體在前述分注滴尖內通過其下端而加以吸引或使其吐出來進行(專利文獻1至專利文獻4)。
然而,前述分注裝置所使用的圓筒體、活塞等的機構是如注射器的高精度加工零件,尤其,圓筒體內的容積變化基本上與分注滴尖內的容積變化是一體的,必須在活塞與該活塞的驅動裝置的接合部沒有鬆脫地進行傳遞。而且是將這些吸引吐出機構與分注滴尖等以氣體或液體不會外漏的方式嵌合。因此,會有需要高度的品質管理之疑虞。亦即,為了以流體不會外漏的方 式將吸引吐出機構的噴嘴嵌合在分注滴尖的安裝用開口部,由於設在該安裝用開口部的O形環等的存在,在安裝噴嘴時會對分注滴尖施加較大的負荷,因而會產生分注滴尖的破壞以及噴嘴的磨損等,並且需要更換噴嘴或高精度的加工。又,為了控制分注滴尖的吸引吐出,需要具有相當於分注滴尖之容量的容量的圓筒體,因此要處理大體積的液體時便產生了裝置規模變大的問題點。
另一方面,過去有一種眾所周知的滴管,可在由橡膠等的壁面包圍的內部收容液體及氣體,並以手動方式推壓該壁面而加以變形,以進行液體之吸引吐出。然而,該滴管是以手動方式進行操作,因此一個使用者最多也只能處理一支滴管,並無法使用多數個滴管同時進行處理。而且,滴管的變形係依力量的大小、施力的方向、施力的場所而有所不同,因此以手動方式進行的滴管操作很難進行大量之精密處理以及其再現性高的反覆動作。
作為該改善對策,本案申請人開發了一種使用變形式分注滴尖,使變形壁面形成用來收容液體或氣體的壁面的一部份,並且使該變形壁面變形而進行液體之吸引吐出的裝置(WO 2007/081000)。使用該變形式分注滴尖的裝置是將氣體收容在形成有一部分會變形的變形壁面的收容部內,因此可能必須穩固地保持以免與具有一部分該變形壁面的收容部連結的口部變動。
再者,為了使變形式分注滴尖如預期地變形時,恐必須將其緩緩地插入保持具等來使用,俾使變形壁面僅朝既定方向變形。
而且,在變形式分注滴尖之外壁的一部份使用變形壁面而有變形及受損之虞,因而產生可能造成品質管理之負擔變大的問題 點。
此外,雖有不使用分注滴尖而直接從容器移送至容器的處理方法,但儘管裝置構造得以簡化,卻需要人手,而且恐有因容器與容器接觸所導致的汙染,因而產生了恐無法獲得高可靠性的問題點。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11550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373995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3630497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第3682302號公報
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2007-081000
因此,為了解決以上問題點,本發明之第1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儘管是簡單小型的構造,仍能以高精度處理各種體積(數μ升左右至數10毫升左右)的液體,且可進行有效之處理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第2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製造及品質管理上不要求防水性、氣密性等所需的精度,而可廉價提供,並且減輕管理負擔,而且在口部以外沒有開口,而可確實地防止交叉汙染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第3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使各種複雜的 處理一貫化而自動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處理方法。第4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並未由可變形的變形壁形成分注滴尖的外壁,而是在由非變形壁形成的分注滴尖內內建可變形的部分,藉此防止因變形所導致的分注滴尖之位置變動,而可進行高精度之位置控制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變形式分注處理方法。第5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並未由可變形的變形壁形成分注滴尖的外壁,而是在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分注滴尖內內建可變形的部分,藉此可實現分注滴尖之高密度的集積化,並且因集積化所產生的優點很多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第6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並未由可變形的變形壁形成分注滴尖的外壁,而是在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分注滴尖內內建可變形的部分,藉此可減輕品質管理之負擔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再者,第7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藉由將生體物質等之各種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載體封入可變形的容器內,而可使載體的處理或測定等的處理有效化、迅速化並且容易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
第1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是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且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的方式安裝在該開口部的密閉栓;在該密閉栓設有變形元件,該變形元件 具有可藉由來自外部的推壓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並且以朝上方被收縮彈壓或能夠收縮之方式形成的變形壁,該變形元件係以位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部之方式形成。
在此,「安裝」包含嵌合、接著、熱熔接、超音波焊接、或焊接。並且,有時是藉由推壓板將前述密閉栓從上方推壓而安裝在開口部。又,有時是經由O形環來安裝。所謂「變形壁」是能夠進行該變形之具有可撓性的壁體。具有彈性的壁體也包含在具可撓性的壁體。所謂「非變形壁」是在可使變形壁變形的外力下具有不會變形或破壞之剛性的壁體。
「變形壁」的變形最好是依要施加的變形之程度使內部容積實質上固定的變形。亦即,最好是依照沿著某變形方向對變形壁進行推或拉,或是去除力的各程度使由壁體包圍的內部膨脹或收縮,使內部的容積一律固定。
變形壁例如有:形成有蛇腹(伸縮管)的壁體、或是由後述彈性構件所形成、或是內建具有沿著變形方向之彈力的彈簧等的壁體等。
此處所謂的「蛇腹」是指形成有具有沿著大致垂直地橫切既定之變形方向而形成的山及谷的起伏或皺褶的面狀構件或膜狀構件,且可在該山及谷折彎。
在以前述變形方向為軸之圍成筒狀的壁面使用形成有蛇腹的前述面狀構件或膜狀構件的情況時,前述起伏或皺褶的形狀有時是由垂直於前述變形方向的直線狀或垂直於該變形方向的平面內所包含的圓周狀或閉鎖曲線狀(曲線也包含直線)的山及谷所構成、或是使山及谷傾斜並連續而形成螺紋狀。
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材料是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丁烯、聚乙烯、丙烯酸等的樹脂、橡膠等的彈性體、其他可撓性的材料、或是這些的組合。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最好是透明或半透明。變形壁可使用合成橡膠、矽酮、天然橡膠、異戊合成橡膠等,非變形壁可使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
該變形元件分注滴尖的滴尖狀容器的大小是,例如從其口部到開口部之軸方向的長度為數公分到十數公分,其容積則依其長度例如為數微升到數十毫升左右。
在此,前述滴尖狀容器最好是使通過前述口部及開口部的軸線沿著上下方向而形成。該滴尖狀容器例如由前述樹脂所形成,就變形壁而言,例如具有設有蛇腹的前述變形元件的密閉栓是藉由吹出成形來形成,前述滴尖狀容器是藉由射出成形來形成。或是全部藉由吹出成形來形成。
第2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中,前述滴尖狀容器具有:本身具有前述開口部,並且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之可變形範圍的方式能夠收容前述變形元件的變形元件收容部;以及形成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更細,並且具有前述口部的細管部。
在此,「可變形範圍」之上下方向之距離密閉栓的長度是設定為與前述變形元件的最大伸長距離相等或是比該距離更長。
最好進一步設置:與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及前述細管部連通,且可儲存從前述口部吸引的液體的儲存部,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內,以收容有氣體,且收容被吸引至前述細管部及 儲存部的液體的方式來控制液體的吸引吐出。藉由如此方式,前述液體就不會與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是液體就不會進入或殘留在夾持在變形元件與變形元件收容部的內壁之間的空間內,或是液體不會殘留在變形元件的蛇腹皺褶,而可確保高的定量性。
或是,亦可不另外設置儲存部,而是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內可同時收容氣體及液體,並且在前述變形元件未伸長的狀態、最小伸長狀態或收縮狀態,可將液體收容至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內之不會與前述變形元件接觸的位置。
藉由使前述細管部的前端形成為尖細或銳利狀,即可插入至各種容器,並且使吸引吐出容易化,而且對於事先收容包含試藥、檢體等的溶液並以薄膜包覆其開口部的套裝式試藥等收容容器,可藉由利用前述細管部刺穿薄膜,使收容在容器內的溶液通過細管部並加以吸引。
第3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中,前述密閉栓係具有由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筒狀壁所包圍的凹部作為前述變形元件,該筒狀壁具有:為了使該變形元件伸長而從外部施力的底壁;以及具有前述變形壁的側壁。
筒狀壁是由底壁及側壁所構成,底壁是以可與用來使變形元件變形的器具、後述之作為可動構件的插銷接觸或連接的方式形成。側壁是至少一部份由變形壁所形成。最好是以前述變形元件的側壁與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的內壁接近的狀態被收容。藉此,變形元件會造成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之最大限度的容積變化。
第4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中,具有在前 述密閉栓的上側安裝於前述滴尖狀容器且從上側推壓前述密閉栓的推壓板,在該推壓板設有操作用孔、以及以被前述變形元件包圍而從該操作用孔的周緣部朝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的防護壁。
該推壓板由非變形壁所形成。前述操作用孔係必須設置成可透過該孔從外部與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與該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的構件是例如後述之可動構件。該防護壁是用來阻止從外部與由該防護壁所覆蓋的前述變形壁之接觸,例如阻止從操作用孔插入的前述可動構件與變形元件的接觸,並去除施加在可動構件的摩擦及阻力,使動作得以順利地進行,關於變形元件亦可補強對於滴尖狀容器的安裝,並且避免與可動構件的摩擦及磨損,以減緩變形元件的劣化。
在密閉栓具有凹部的情況時,前述防護壁是朝向下方延伸於前述凹部內,筒狀壁的一部份係由前述防護壁所覆蓋。
第5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中,前述側壁具有可撓性構件,並且形成有蛇腹。
第6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中,前述側壁具有彈性構件。
第7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中,前述密閉栓具有彈性構件,並且使用O形環安裝在前述滴尖狀容器的前述開口部。
在該情況下,密閉栓即使不利用接著或焊接而安裝在滴尖狀容器,仍可保持防水性及氣密性。因此,可將密閉栓能夠裝脫地安裝在滴尖狀容器。
第8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中,在可與通 過前述口部流出流入的流體接觸的狀態下,既定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載體被封入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
在此,封入有載體的區域是「可從外部測定內部的區域」,最好由具有透光性的非變形壁所包圍。又,在該區域中,前述載體最好以不與前述變形元件接觸的狀態被封入。所謂「封入」是指收容在具有可供流體流入及流出的口部的容器之內部的物質(例如載體)以不會通過前述口部而流出至容器外的方式被保持。又,測定時,最好是處於載體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不會自由地移動,而可在載體彼此中、或是對於被導入的液體進行測定的大致靜止狀態。然而,並不一定要完全固定。為了封入載體,有時設置有封入部。所謂「封入部」是指,在口部具有可供前述載體通過之大小的情況,流體可通過但載體無法通過的部分。封入部是相對於前述滴尖狀容器的非變形壁另外設置,或是設置成加工該非變形壁,且將前述滴尖狀容器相對於前述流體的流動方向加以區隔。另外設置的情況時,有安裝在前述非變形壁之情形,及未安裝在該非變形壁的情形。加工的情況時,有鉚接之情形。封入部的形狀有:為了將細管區隔而設置成車輪狀、十字狀、一字狀、放射狀、網狀、環狀的構件、具有貫穿孔的貫通性多孔質構件。有時是流體的流動方向較薄的薄板狀或薄膜狀。封入部至少設置在一個部位,以防止載體從前述口部流出。
「既定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固體」,係指例如保持著多孔質物質、既定的功能基、既定化合物的樹脂、包含纖維性物質等天然物的有機物質、金屬、半導體、玻璃、二氧化矽等的無機物所構成。載體的形狀例如為粒子狀、線狀、棒狀、平面上、 塊狀等。又,所謂「既定物質」包含DNA、RNA等的核酸、寡核甘酸等的遺傳物質、免疫物質等的蛋白質、包含肽、胺基酸、糖、糖鏈等的生體化合物的各種化合物、或是細胞或細菌、病毒、質體等的生體本身或生體組織。「既定物質」係除了一種的情況之外,也包含複數種的情況。該生體化合物之配位基是被用來將對於該生體化合物具有結合性之作為受體的生體化合物的結合進行檢測、捕捉、分離、抽出等。受體係相當於對於前述核酸等的遺傳物質、蛋白質、糖鏈、肽等分別具有結合性的核酸等的遺傳物質、蛋白質、糖鏈、肽的生體物質。又,亦可取代生體化合物而使用細胞、病毒、質體等的生體本身。前述載體具有相對於既定物質、例如配位基或受體的結合體,或是分別固定有可能具有結合性的物質、例如受體或配位基。
「結合」是指直接或經由其他種類的物質間接使前述既定物質的至少一種與前述載體產生關係。結合是除了例如利用共價鍵、化學吸附以外,還有利用物理吸附、氫結合、或電性相互作用等的情況。並且,利用化學吸附或物理吸附在該載體固定有既定的化學物質,並藉由與固定設在該載體的結合物質之特異反應、其他方法來結合。又,亦可由多孔質性構件、凹凸性構件、纖維質性構件來形成該載體,以提高與生體物質等的反應能力及結合能力。
「載體」的素材例如有金屬、半導體、半金屬、氧化金屬等的金屬化合物、陶瓷、玻璃、二氧化矽之類的無機物質、橡膠、乳膠、聚丁烯、聚丙烯、聚酯、丙烯酸等的樹脂、纖維素、前述尼龍等的纖維物質等的高分子物質、絹等天然纖維等的天然 物質之類的有機物質。更具體而言,例如以纖維物質為例,是由「聚醯胺系高分子」所構成之絹等、尼龍(3-尼龍、6-尼龍、6,6-尼龍、6,10-尼龍、7-尼龍、12-尼龍等)、PPTA(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等的全芳香族聚醯胺、或雜環芳香族聚合物等。又,載體例如亦可為纖維狀體、多孔質體、膠狀體。
為了結合,在前述載體顯現或生成功能基。因此,例如藉由對「聚醯胺系高分子」所具備的肽結合進行加水分解,使其顯現或生成用於生體物質之結合的功能基。可與生體物質結合的功能基例如有羧基-COOH、胺基-NH2、或其誘導基。在此,適於生體化合物之結合的多孔的直徑例如為數微米以下。
「載體」是具有可封入在前述載體封入變形容器內的大小,前述既定物質的結合位置或可結合位置可從前述載體封入變形容器之外部特定的固體。該載體最好是以前述既定物質結合或可結合的方式,使其結合位置或可結合位置空出間隔地對應於一個載體的預定位置,或是使其對應於複數個預定載體,例如前述結合位置或可結合位置可藉由例如沿著前述載體封入變形容器之軸方向的一維座標,或是以隨機狀態加以特定的方式封入在前述容器內。這種載體的例子有一個或複數個粒子狀載體、球狀載體、線狀載體、棒狀載體、長條狀載體、平板狀載體或塊狀載體等。
在該情況下,使藉由包含固定在這些載體的物質或可能與載體本身結合的螢光物質等發光物質之標識化物質而被標識化之含有既定物質的溶液,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與前述載體接觸,藉由測定在各位置的發光來測定是否與這些生體物質結合, 而可解析目標的生體物質的構造、性質、有無。
前述變形容器的大小係例如通過其口部,沿著被前述收容部所包圍的直線,前述變形壁面與口部的交點間的長度或軸方向的長度從數公分到十數公分,其容積是依其長度在數微升到數十毫升左右。
此外,前述載體有時是結合或可結合有複數種化學物質,並且從外部可識別的複數個粒子狀載體或是複數個粒子狀載體的集合。在此,所謂「粒子狀載體」是具有被導入前述滴尖狀容器之封入有載體的部分而能夠被保持的大小的粒子狀固體。通常,該粒子狀載體的一個或粒子狀載體的一組集合是對應於在該處結合或可結合的前述複數種化學物質的一種。該粒子狀載體的大小例如具有直徑或口徑從0.1mm到數mm的大小。在封入有該粒子狀載體的空間部分,其容量是扣除所封入的該粒子狀載體的空間部分為例如從數微升到數百微升的容積。藉由依結合或可結合的前述化學物質將粒子狀載體或粒子狀載體的集合加以標識化,就不需要依據被封入的粒子狀載體或其集合的排列位置來識別。
第9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係具有:在上側排列有複數個開口部,在下側排列有流體之流出流入用的複數個口部,並且以連結成一體的方式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複數個滴尖狀容器;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的方式安裝在該開口部的複數個密閉栓;在該密閉栓以位於前述各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方式形成有變形元件,該變形元件係具有藉由來自外部的推壓而可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並且以朝上方被收縮彈壓 或能夠收縮之方式形成的變形壁。
各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中的滴尖狀容器是由非變形壁所形成,變形元件是內建在該滴尖狀容器,因此複數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是使滴尖狀容器之外壁的一部份一體地形成,藉此可容易地實現高密度的集積化。滴尖狀容器的排列是以既定間隔排列成行狀或平面狀(包含行列狀)。
第10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中,前述各滴尖狀容器具有:本身具有前述開口部,並且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之可變形範圍的方式能夠收容前述變形元件的變形元件收容部;以及形成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更細且具有前述口部的細管部。
由於變形元件之變形而從前述口部被吸引的液體被吸引至細管部的情況時,有時一部份會被收容至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在該情況下,液體也最好是以不與前述變形元件接觸的方式形成變形元件及變形元件收容部,或是吸引那樣的量。在該情況下,磁場會達到細管部。
在具有連通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及前述細管部,且可儲存從前述細管部吸引的液體的儲存部的情況時,是使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彼此形成一體,但是關於儲存部,由於可施加磁場,並且關於細管部,由於可插入至各容器,因此最好分別使其具有間隙。
第11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中,前述密閉栓係具有由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筒狀壁所包圍的凹部作為前述變形元件,該筒狀壁具有:為了該變形元件之伸長而從外部施力的底壁;以及至少具有前述變形壁的側壁。
在該情況下,前述密閉栓有時可個別地安裝在前述 滴尖狀容器,有時是使要安裝在複數個滴尖狀容器的複數個密閉栓彼此相連結而形成行狀的連結密閉栓行。
第12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中,具有:在複數個前述密閉栓的上側安裝於前述複數個滴尖狀容器,並且從上側推壓前述各密閉栓的推壓板,在該推壓板對應於前述各密閉栓設有操作用孔、以及以被前述變形元件所包圍而從該操作用孔的周緣部朝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的防護壁。
在該情況下,前述推壓板有時是由非變形壁所形成,並且個別地安裝在前述滴尖狀容器,有時是形成複數個推壓板所連結成的連結推壓板。
第13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中,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於沿著其排列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相對於外方向突設或凹設的兩個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前述第1卡合部係設為第1高度,前述第2卡合部係設為比前述第1高度低的第2高度。
在此,第1高度及第2高度是從前述口部所測得的高度,前述第1高度最好包含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的高度範圍內。
前述第1卡合部是如分注頭的懸架部,被使用在以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之上側被覆蓋的方式被支持的情況,第2卡合部是如裝填在支架的情況,被使用在該匣組之下側被覆蓋而被支持的情況。藉此,從一方支持到另一方支持的變化只要使用分注頭來移動該匣組即可順利地進行。卡合部之例是例如由非變形壁所形成,並且相對於外方向的突部或凹部,為了確保支持時的 穩定性,最好設置成不只一點,而是相對於該匣組的厚度方向從在前述第1或第2高度的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以細管部之外徑程度的寬度被支撐。所謂「排列方向」係在排列成行列狀的情況是行方向或列方向。
第14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中,在可與通過前述口部而流出流入的流體接觸的狀態下,既定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載體會被封入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且為可從外部測定內部的區域。
第15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係具有:一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其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且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之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以密閉前述開口部的方式安裝在該開口部的密閉栓,在該密閉栓以位於前述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方式設有變形元件,該變形元件具有藉由來自外部的推壓而可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並且以朝上方被收縮彈壓或能夠收縮之方式形成的變形壁;以及分注頭,藉由使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該變形元件變形,以進行液體相對於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吸引吐出。
在此,所謂「吸引吐出」意味著吸引或/及吐出。只要將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安裝在滴尖狀容器,便可防止口部的變動,這是因為在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中,具有吸引吐出時會變形的變形壁的變形元件內建在滴尖狀容器內,變形元件與滴尖狀容器的外壁並沒有關聯,因此只要將滴尖狀容器安裝在分注頭,便可防止形成該滴尖狀容器之一部份的口部的變 動。因此可安裝成一般的圓筒式分注滴尖。
第16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更具有:本身具有可收容各種溶液的複數個容器的容器群;以及使該分注頭相對於容器群相對地移動的分注頭移動部,並且前述口部可一起插入至前述容器。
在該情況下,以前述口部朝向下方的方式把持時,可順利地進行液體之吸引、吐出、移送。「溶液」包含各種含有試藥、檢體、化學物質或磁性體的液體。「容器」也包含設有複數個液體收容部,各液體收容部設在對應於前述口部的位置者。
第17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前述分注頭具有:可支持前述一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滴尖支持部;以及設置成可與設於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前述密閉栓的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並且與該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而可沿著該變形元件之既定變形方向一起進行進退動作的可動構件。
前述可動構件是以相對於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接觸並且脫離或連接的狀態進行進退動作,藉此使前述變形元件變形。為了要支持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係以相對於藉由可動構件對於其內部之伸長方向及收縮方向兩方向所施加的力來阻止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中之僅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前述滴尖狀容器的變動或移動的方式加以支持。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情況時,前述變形元件是內建在滴尖狀容器內,前述變形元件會朝上下方向變形,因此如圓筒式分注滴尖,只要在上下方向夾住地加以支持即可。此外,該分注頭的滴尖支持部有時是具有將 兩個以上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以既定間隔排列成行狀或平面狀,而可保持成能夠裝脫的滴尖排列保持部,有時是具有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
第18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具有:在前述密閉栓的上側安裝於前述滴尖狀容器且從上側推壓前述各密閉栓的推壓板,在該推壓板對應於前述各密閉栓設有操作用孔、以及以被前述變形元件所包圍而從前述操作用孔的周緣部朝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的防護壁,前述可動構件是設置成可透過前述操作用孔與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
第19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在前述分注頭或容器群具有可使磁場達到前述滴尖狀容器或容器之內部或是將磁場加以去除的磁力部。
藉此,將懸浮有許多保持著例如蛋白質、肽、胺基酸、DNA、RNA、寡核甘酸、糖鏈等之生體化合物的磁性體的懸浮液在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吸引或吐出時,或是儲存時使磁場達到內部使磁性體吸附在該滴尖之內壁,因此可將前述生體化合物予以分離。
第20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具有根據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個數或構造、要吸引吐出的液體、該處所包含的物質、其量、其收容位置、其溫度或其濃度、處理內容或指示,來控制前述變形元件之變形、及/或前述分注頭與前述容器群之間的移動的控制部。
物質除了核酸、蛋白質、糖鏈、胺基酸等的生體物 質,也包含含有金屬等的各種化學物質。又,「液體」包含溶液及懸浮液。前述懸浮液包含例如可藉由反應結合各種物質或藉由反應而結合的磁性體的懸浮液。「處理」例如有DNA的抽出處理、免疫化學檢查、各種生體物質的解析處理等。
第21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具有根據相對於該變形元件的位置變化、以及依據該位置變化的該變形元件之既定變化來控制前述變形元件之變形的控制部。
「相對於變形元件的位置變化」是指可從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外部對前述變形元件施加的變化,即藉由可動元件等的接觸或連接所產生的接觸點或連接點的位置座標之變化。典型而言是指沿著變形元件之變形方向的一維的位置變化,也就是變形元件的伸長或收縮。此外,變形元件的伸長及收縮是在藉由利用馬達使可動構件可進退地移動而進行的情況時,取決於可動構件藉由馬達所產生的移動量。
「變形元件的既定變化」包含前述位置變化以外的變化,例如從變形元件本身的體積變化、與變形元件之變形方向垂直的剖面積的變化、變形元件本身的厚度、變形元件的表面積變化、或是變形元件的時間變化中選擇的一個或兩個以上的變化。
亦即,由滴尖狀容器的內壁與前述變形元件的內壁所包圍之部分的容積是可收容流體的區域,其容積是將與前述變形元件之軸方向垂直的剖面積設為一定,只是依據伴隨前述變形元件的伸長及收縮的變形元件之軸方向的長度並無法正確地決定容積。因此,除了變形元件之軸方向的伸長、收縮,也考慮隨該伸長、收縮所致之與軸方向垂直的剖面之收縮及膨脹等的變化, 以獲得高密度的容積。然而,這些變化會因為複雜的因素而產生變化,因此不容易利用計算來一概決定。因此,在複數點中測定馬達移動量與吸引量的關係,並以近似式來內插各個測定點。內插的近似式是依滴尖的形狀、所要求的控制精度,選擇一次式(折線)、多項式、函數內插等最適合者。
根據以此方式求出的馬達控制量及吸引量的換算式,以高精度進行吸引/吐出量的馬達控制。再者,在發生遲滯特性的情況時(吐出時與吸引時在控制量產生差異的情況)是準備如吸引用的換算式及吐出用的換算式之複數個換算式,並依此時的狀況交替來使用。
例如,在前述變形元件的前述變形壁具有彈性構件的情況時,考慮前述滴尖狀容器之前述流體可收容區域因為該變形壁之厚度變化所產生的容積變化,來控制前述變形元件的變形。
再者,就變形元件的時間變化而言,在變形元件發生遲滯特性時,前述馬達控制量會在吸引及吐出的情況下產生差異,必須使用如吸引用的換算式及吐出用的換算式之複數個換算式來進行控制。
所謂「根據…來控制」是例如判斷前述滴尖狀容器之流體可收容區域的容積變化、也就是在滴尖狀容器內可收容流體(氣體及液體)的區域,且為由滴尖狀容器的內壁面與密閉栓的內壁面(包含變形元件之滴尖狀容器內側的內壁面)所包圍的空間區域的容積變化來進行控制。
第22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針對前述變形壁的變形來設置既定基準位置,並以該基準位置為基準,進 行前述變形壁之變形的控制。
在此,「既定基準位置」是依據處理時所要操作的液體量、所使用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之可收容流體的容量、處理的內容、或是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加工精度等來決定。
例如,處理時所要操作的液體量是微小量(例如從數μ升到數百μ升等級的情況),或是所使用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容量小的情況、處理需要精度的情況、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加工精度不高的情況,基準位置是以已經對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該變形元件施加既定之變形的狀態下的可動構件或變形元件之沿著變形方向的位置為基準。藉此,可進行高精度的控制。在該情況下,最好設定成例如可吐出依據預設的最大伸長量所決定的液體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的預設之最大吸引量全部。藉此,可防止因液體從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之吐出而導致液體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的殘留。
例如,將事先設定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內部容積設為V0,以與該狀態相等的可動構件或變形元件之伸長方向的前端位置為基準,假設由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之變形所預設的最大內部容積為V1、由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之變形所預設的最小內部容積為V2的情況(V1>V0>V2)時,最好是以液體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的預設的最大吸引量V1-V0比預設之最大吐出量V0-V2小的關係,亦即V1-V0比預設之最大吐出量V0-V2小的關係,亦即,V1-V0≦V0-V2,也就是以(V1+V2)/2≦V0的關係的方式設定基準位置。
在此,由於是「預設之最大變形量」,因此就算不是 物理上最大的變形量亦可。在設定前述最大內部容積V1及最小內部容積V2時,前述變形元件是在使用橡膠等之收縮性的彈性構件的情況時,必須以可維持受力收縮彈壓的範圍來設定。亦即,因為取得較大的前述變形元件之伸長(取得較小的V2)時,會有彈性構件會伸太長而無法復原至原來的收縮狀態之虞。
由於是「可吐出最大吸引量全部」,因此「最大吐出量」必須具有與「最大吸引量」相同或更大的量。藉此,無須在意液體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的殘留量即可進行處理。
另一方面,處理的液體量大的情況(例如數毫升等級的情況)或是處理上不太需要精度等的情況時,能夠以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未變形之非變形狀態的位置為基準加以控制。這種情況是例如在可動構件尚未與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接觸的狀態,並且將沿著其變形方向的位置(例如距離前述滴尖1毫米的位置)作為基準位置的情況。
第23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前述分注頭或容器群具有:將兩個以上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以既定間隔排列成一行狀或平面狀並保持成可自由裝脫狀態的滴尖排列保持部;或是將兩個以上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以既定間隔排列成一行狀或平面狀而連結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
在此,「平面狀」例如有行列狀、圓周狀、複數個同心圓狀等。
「行列狀」是具有行方向及列方向兩個方向之排列,該兩個方向不一定是正交。「既定間隔」是使其具有對應於設在前述容器 群中的容器之液體收容部的間隔。可依處理的溶液的個數、種類及量來準備具有各種間距、個數的構件。
第24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於沿著其排列方向的兩端設有分注頭懸架用卡合部,在前述分注頭具有:在上面部及兩側面部,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之一部分的方式可從上側包圍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的一條或複數條的框體;以及在該框體之前述兩側面部的下側與前述懸架用卡合部卡合而將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支持成可裝脫狀態的支持部;在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被支持的情況時,是設置成前述可動構件可透過前述上面部與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
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最好被保持在具有因為變形操作而變動之可能性的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的高度範圍。在此,前述第1卡合部係相當於分注頭懸架用卡合部。
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中,於沿著其排列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分注頭懸架用卡合部之外,最好還設置支架裝填用卡合部。在此,該支架裝填用卡合部係相當於第2卡合部。因此,前述分注頭懸架用卡合部被設置在第1高度,前述支架裝填用卡合部被設置在比前述第1高度低的第2高度。前述上面部及兩側面部有時分別是板狀壁的情況,有時是如網或框等幾乎都是空隙者所形成。
第25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前述滴尖排列保持部是具有設有以既定間隔穿設成行狀或平面狀之兩個以 上的貫穿孔的板體,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是插入並保持在前述各貫穿孔,並且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前述口部是貫穿前述貫穿孔而位在前述板體的下方,前述密閉栓是以來到前述板體之上方的方式被保持。
第26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具有內部檢出區域,在前述分注頭設有透過前述內部檢出區域檢出內部之狀態的光檢出部。
「內部檢出區域」是指用來進行內部狀態之確認或測定的區域。亦即,是指用來進行液體的吸引吐出之確認(液體有無之確認)、分注量之確認(液面之確認)、或是封入在該滴尖內的載體之測定等的區域。因此,該區域最好是以可容易進行光對於內部之照射及穿透的方式形成。例如,以具有沒有光的漫反射或滴尖之光學扭曲且具有高透光性的方式形成。
在此,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內部檢出區域」最好設在前述滴尖狀容器的細管部或儲存部。因此,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前述內部檢出區域是在來到前述板體之下方的情況時,前述光檢出部也可會被設成來到前述板體的下方。
此外,要封入載體的情況時,最好提供一種封入有載體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其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的方式安裝在該開口部的密閉栓;在前述密閉栓設有變形元件,該變形元件具有可藉由來自外部的推壓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並且以朝上方被收縮彈壓或 能夠收縮之方式形成的變形壁,並且具有被封入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的既定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載體。再者,最好具有前述推壓板。又,亦可使其連結而形成前述匣組。
此時,前述載體最好是封入在例如前述滴尖狀容器的細管部或儲存部。在此,「載體封入在細管部或儲存部」是指收容在前述細管部或儲存部的載體被保持成不會通過口部等而流出至細管部或儲存部外。
此外,載體有很多種,本案申請人已經提出申請的帶條狀載體有PCT/JP2002/001147、PCT/JP2004/001001、PCT/JP2005/007508,粒子狀載體有PCT/JP2005/022775(WO 2006/062235 A1)、PCT/JP2006/317337(WO 2007/029616)、面狀載體有PCT/JP2005/022776(WO 2006/062236 A1)、塊狀載體有PCT/JP2006/300064(WO 2006/073170),其他關於線狀、棒狀、平板狀、塊狀或粒子狀的載體有PCT/JP2007/061805(WO 2007/145208)等。
第27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設在前述分注頭的磁力部具有兩個以上之磁鐵,該磁鐵是設置成可相對於一個或兩個以上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前述滴尖狀容器同時接觸/離開。
例如,前述分注頭具有滴尖支持部,該滴尖支持部係藉由將兩個以上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以既定間隔排列成行列狀而可保持成可裝脫狀態的滴尖排列保持部,且安裝成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之變形元件能夠變形,以支持兩個以上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情況時,前述磁力部具有:設置成在可排列成前述行列狀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行方 向或列方向相對地移動,並且設成沿著前述行方向或前述列方向伸長並且對應於前述既定間隔而可分別插入前述列間或行間的寬度的至少一根,最多也是(前述列數個+1)根、或是(前述行數個+1)根的梳齒狀構件;以及在該梳齒狀構件之一端連結的支持構件;在前述各梳齒狀構件之對應於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位置可設置以前述既定間隔排列的前述行數個或列數個磁鐵。在使磁場達到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情況時,前述所有磁鐵會使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全部移動而來到最短的距離,要去除或減弱磁場的情況時,亦可使該所有磁鐵從排列有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滴尖排列保持部完全撤退,或是使其移動,俾使前述各磁鐵來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之既定間隔的中間位置。此外,就梳齒狀構件的根數而言,只要排列成一個梳齒狀構件的磁鐵會對排列在其兩側的各兩個滴尖產生影響,則梳齒狀構件的根數只要前述根數的一半左右即可。此外,設在前述梳齒狀構件的各磁鐵相對於前述滴尖的相對移動路徑是沿著不與前述各滴尖交叉的直線或曲線。
第28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中,以可與流出流入的流體接觸的狀態,將既定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載體封入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且為可從外部測定內部的區域。
第29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具有以下步驟:使兩個以上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保持在分注頭的保持步驟;使該分注頭移動的移動步驟;以及將前述口部插入容器群內的容器內使前述變形壁面同時變形的變形步驟;其中,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係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且在下 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的方式安裝在該開口部的密閉栓;在該密閉栓以位在前述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方式設有變形元件,該變形元件具有可藉由來自外部的推壓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並且以朝上方被收縮彈壓或能夠收縮之方式形成的變形壁。
在此,前述變形步驟最好是檢出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內部狀態,並檢出滴尖內之液體的有無、或是液面的高度,以檢出是否如指示進行處理。
第30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中,前述保持步驟是如下方式進行:藉由將兩個以上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以既定間隔排列成行狀或平面狀而可保持成可裝脫狀態的滴尖排列保持部、或是將兩個以上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以既定間隔排列成一行狀或平面狀而連結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以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可變形的方式安裝在分注頭。
第31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中,前述變形步驟是針對前述變形壁面的變形來設定既定基準位置,並以該基準位置為基準來進行前述變形壁面之變形。
第32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中,前述變形步驟具有:使前述可動構件與前述密閉栓的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的步驟;以及使前述可動構件下降及/或上升的步驟。
第33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中,前述變形步驟具有下述步驟:在前述密閉栓的上側安裝於前述滴尖狀 容器,並且在從上側推壓前述各密閉栓的推壓板對應於前述各密閉栓設置有操作用孔、以及從前述操作用孔的周緣部朝下方延伸而被前述變形元件所包圍的防護壁,使前述可動構件透過前述操作用孔使其與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
第34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中,具有:在前述液體懸浮有可結合既定物質或已與既定物質結合的磁性體,藉由使磁場達到前述收容部或前述容器群的容器內,使前述磁性體吸附在前述儲存部或前述容器的內壁而分離的步驟。
第35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中,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對於分注頭的安裝是藉由下述方式進行:移動前述分注頭而將沿著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之排列方向的該匣組之兩端所設置的分注頭懸架用卡合部設在前述分注頭,並且將前述懸架用卡合部卡合在由上面部及兩側面部所構成的框體的前述兩側面部之下側的支持部,再以包含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的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的一部份的方式從上側包圍而加以支持;前述變形步驟是透過該上面部使前述可動構件與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
第36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中,更具有:以可與流出流入的流體接觸的狀態,將既定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載體封入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且為可從外部測定內部的區域,並且檢出該滴尖狀容器內的光學狀態的檢出步驟。
根據第1發明、第9發明、第15發明或第26發明, 藉由使設在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之密閉栓並內建在該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變形元件在力學上變形,即可實現液體的吸引吐出。
因此,變形元件之變形會沿著前述滴尖狀容器之內壁被引導,而可避免變形元件之無法預期的變形以進行可靠性高的變形。因此,如變形壁設在滴尖狀容器之外部的情況,不需要另外設置用來保持滴尖狀容器的保持具來引導變形。
前述變形元件包含變形時都是內建在由前述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內,因此與可收容同一液體量的變形式分注滴尖相比較,可縮短軸方向的全長。如此一來,處理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裝置整體也可小型化。
不使用圓筒體等供複雜的液體或氣體流通之管路等的流體力學系統便可進行分注處理,使裝置的規模小型化,並且使構造簡單化。因此,可廉價且容易地製造。又,由於不使用具有分注滴尖內之容量程度的容量的圓筒體等,因此不論是否小型,皆可處理大體積的液體。
又,藉由使內建在滴尖狀容器內的變形元件變形,來進行吸引、吐出等的液體處理,因此不需要使用圓筒體時所需的構件間之嵌合、滑動等,就不要求所需的高加工精度,因而製造容易。又,可獲得完全的防水性及氣密性,並確實防止交叉汙染,以進行可靠性高的處理。
在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的內部內建有具有變形壁的變形元件,變形壁之變形所需的外力會直接施加在變形元件,並不會直接施加在滴尖狀容器。因此,在施加使可朝下 方伸長的前述變形元件伸長外力時,只要將該滴尖狀容器支持成不會朝上下方向移動即可,因此可使用簡單的支持構造防止口部的變動,並進行可靠性高的位置控制。
本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中,具有變形壁的變形元件內建在滴尖狀容器內,因此,收容在該滴尖內部的空氣量被限定在收容在比由滴尖狀容器之內壁所包圍的部分更小的部分的空氣量。另一方面,經由噴嘴與圓筒體連接來使用的圓筒式分注滴尖的情況,除了滴尖狀容器內,還可追加噴嘴內的空氣量,甚至是被吸引至圓筒內的空氣量,變形元件被設成突出至滴尖狀容器外的情況,除了滴尖狀容器內之外,還可追加由變形元件所包圍之部分的空氣量。因此,使用相同容量的滴尖狀容器進行液體之吸引吐出的情況,收容在該滴尖內部的液體之液面上的空氣間隙會變小。如此一來,本發明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等,即使在變形元件之變形時伴隨變形元件之形狀及厚度的變化,也可提高整體在吸引吐出之控制的精度。
由於在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的內部內建有具有變形壁的變形元件,因此即使將複數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密接而配置,不管內建在各分注滴尖內的各變形元件是否發生變形,也不會相互接觸,而可實現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高密度集積化。
集積化的情況,由於可在同一條件下同時使複數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變形,因此可使用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進行正確的位置控制及再現性高的吸引吐出控制。又,可使用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同時進行多數個處理,且非常有效 率,即使將多數個容器密接而排列的情況,也可進行可靠性高的處理。
在由非變形壁形成的滴尖狀容器的內部內建有具有可變形的變形壁的變形元件,因此除了由於流體之吸引吐出而施加在變形元件的變形之外,還避免對該變形元件施加不必要的外力。因此,為了防止因無法預期的外力所導致的變形元件之損傷、損壞、破壞或變形、或是其他無法預期之來自外部之加熱或來自外部的化學物質導致的變質等,而保護變形元件,使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管理及處理容易化。
根據第2發明或第10發明,藉由將可收容前述變形元件的變形元件收容部、與儲存液體的儲存部或細管部個別地設置,使變形元件與液體之接觸或液體侵入變形元件收容部內的防止容易化,而可防止液體殘留在滴尖內,關於液體的吸引吐出可確保高的定量性。又,可謀求液體殘留在滴尖內所導致的交叉汙染之防止。
根據第3發明或第11發明,由於是將由具有變形壁之側壁及底壁所形成的筒狀壁以突出在滴尖狀容器內的方式設在密閉栓,並在外部形成凹部,藉此進行由滴尖狀容器之內壁所引導的變形,因此變形的範圍被限制或限定在滴尖狀容器內,而可進行可靠性高的變形。
由於是使外力作用在設在密閉栓的凹部之底壁,因此可在穩定的狀態下施力,而可進行可靠性高的變形。
根據第4發明、第12發明、第18發明或第33發明,除了從上側推壓密閉栓,以防止密閉元件朝滴尖狀容器外突出, 還可在使前述變形元件變形時,避免可動構件與變形壁之接觸所導致的變形壁之摩擦或磨損造成的劣化,且由於可動構件之進退動作時與變形壁的接觸而可去除或減輕從變形壁承受的阻力,而可進行順利的變形操作。又,可防止變形元件無法預期的變形,以進行可靠性高的變形控制。
根據第5發明,就變形元件而言,形成有由突出至內部的筒狀壁所包圍的凹部,該筒狀壁具有在可撓性構件所構成的側壁形成有蛇腹的變形壁,並且利用蛇腹而變形,因此變形壁面的表面積及厚度不會因為變形而改變,並且蛇腹的變形受到滴尖狀容器引導而可進行定量性高的變形。又,由於可由具有剛性的構件形成,因此不容易破損。再者,因為變形而彎曲的部位及方向一定,變形的規則性或變形的定型性高。
根據第6發明,變形元件具有由彈性構件所形成的變形壁,並且以具有由突出至前述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筒狀壁所包圍的凹部的方式形成。因此,即便使變形元件伸長,也可藉由去除外力而容易地收縮並回復到原來的狀態,且響應性高。
根據第7發明,前述密閉栓具有彈性構件,並經由O形環安裝在前述滴尖狀容器的前述開口部,因此即使未利用接著、焊接將密閉栓在前述滴尖狀容器的開口部安裝成無法裝脫,也可保持氣密性及防水性,同時可安裝成可裝脫狀態。
根據第9發明,利用非變形壁以相對於外部且彼此區隔的方式將複數個滴尖狀容器連結成一體的情況,由於具有前述變形壁的變形元件內建在該滴尖狀容器內,因此可不受連結的影響而進行各種變形。因此,可使複數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 尖高密度地集積化。
根據第16發明,藉由事先將必要的試藥等收容在容器,即可容易地進行分注處理的自動化。
根據第17發明或第29發明,藉由使可動構件與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並使其沿著變形元件之變形方向移動,則只要使用力學機構而不需與處理對象的液體接觸,便可進行吸引、吐出、移送等的處理,由於可與液體接觸的部分被限定在由非變形壁所包圍的滴尖狀容器內,因此可確實地防止交叉汙染。
再者,前述可動構件是使其與內建在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並且使變形元件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引導來進行,因此可在穩定的狀態下進行變形元件之變形,且可進行可靠性高的處理。
根據第19發明或第34發明,由於是使磁場達到前述收容部或容器的內部或加以去除,因此藉由使懸浮有磁性體的液體中的磁性體吸附在內部來進行分離,而可使包含分離處理的處理一貫自動化。
根據第20發明,由於是根據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構造等,對變形元件的變形、及/或前述分注頭的移動進行控制,因此可依據高精度的定量性來進行吸引吐出。
根據第21發明,控制部係在根據相對於變形元件的位置變化來控制變形元件之變形的情況時,考慮該變形元件本身的變化,使可動構件在變形元件的上端接觸或連接來進行變形,因此不管構造是否簡單,皆能以高精度的定量性進行吸引吐出。
根據第22發明或第28發明,由於可根據變形元件 之可伸縮及可收縮至少一方的基準位置進行變形,因此例如在變形元件可伸縮及可收縮的情況,皆可立刻因應,而可迅速地進行有效的處理。又,藉由良好地設定前述基準位置,可防止因液體之吐出所導致的液體在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的殘留。
根據第23發明或第30發明,藉由以將複數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排列在滴尖排列保持部的構件或是以所連結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為單位而設在分注頭或容器群並且設為可移動,而可謀求迅速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替換及處理的有效化。
根據第24發明或第32發明,藉由利用分注頭移動機構使分注頭移動,而可將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在框體安裝成可裝脫狀態,因此不需要設置專用的安裝機構,而可防止裝置規模的擴大。又,可依需要任意地安裝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的個數,因此可進行有效率的控制。
根據第25發明,前述滴尖排列保持部是在板體設置複數個貫穿孔,並將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插入該貫穿孔來保持,因此可容易地排列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
根據第26發明,藉由掌握液體之有無、液體之水位來進行藉由檢出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之內部狀態依指示正確地進行吸引、吐出,而可進行可靠性高的處理。
根據第27發明,由於可將磁鐵設置成可相對於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各滴尖狀容器同時接觸/離開,因此可容易地藉由簡單的構造將磁場同時施加在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
根據第8發明、第14發明、第28發明或第36發明,除了具有前述各效果之外,還可藉由將生體物質等的各種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載體封入在滴尖狀容器內,並使該變形元件力學性地變形,將液體吸引並且吐出。因此,可不使用圓筒體等供複雜的液體或氣體流通的管路等的流體力學機構,即可容易地處理流體對於前述滴尖狀容器內的吸引、流體與前述載體的接觸、吐出,且可藉由手動方式,或是使用簡單構造的裝置,廉價且容易地製造並進行處理。
又,只要直接在將既定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載體封入在具有口部的前述滴尖狀容器內的狀態下將液體吸引吐出,並且移動前述載體封入變形容器,便可進行各種處理,例如反應、洗淨、溫度控制、分離、攪拌、分注、清澄、單離、溶出、抽出,因此可有效率、迅速且容易地進行處理。
再者,根據本發明,由於可在封入在只有口部打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的狀態下進行與使其與載體結合的既定物質的反應到測定,因此可使目標的處理一貫化,並且前述既定物質不會與其他構件或人手接觸地進行,因此可防止交叉汙染,並以高可靠性確實地進行。又,藉由以具有適合流體之速度、所要處理的液體量的形狀的方式選擇載體封入變形容器,即可使其因應各種處理,因此具有泛用性、多樣性。
又,根據本發明,由於是將載體封入並保持在滴尖狀容器內,因此不是施加流體力來移動,因此不需進行複雜的同步控制等,而能藉由簡單的控制使載體之處理及光學狀態的測定容易化。
以上,前述「可從外部測定內部的區域」係相當於前述「內部檢出區域」。
10、100‧‧‧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
11、11’、110、111、112、113‧‧‧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
12、120、121、122、123、124、125、126、127‧‧‧變形元件
12a、121a、122a、124a、125a、126a、127a‧‧‧底壁
12b、121b、122b、124b、125b、126b、127b‧‧‧側壁
12c、121c、122c、124c、125c、126c、127c‧‧‧凹部
13、124、130、132、133、134、135、136‧‧‧口部
14、14’、140、141、142、143、144、145‧‧‧變形元件收容部
14’d‧‧‧環狀凹槽
14b、143b、144b、145b、146b‧‧‧開口部
14c‧‧‧突緣
15、15’、150、151、152、153、154、155‧‧‧滴尖狀容器
16、160、164、165‧‧‧儲存部
17、17’、143a、145a、170、172、174、176‧‧‧移液部
18、180、182、183、184、185、186‧‧‧細部管
19、19’、190、191、192、193、194、195、196‧‧‧密閉栓
19’a‧‧‧O形環
20、200‧‧‧插銷(可動構件)
22‧‧‧托盤
23‧‧‧支持孔
24‧‧‧滴尖支持部
26‧‧‧突出構件
27‧‧‧托盤把持臂部
28‧‧‧板體
29‧‧‧連桿
30‧‧‧微盤
32‧‧‧試井
40‧‧‧支持用基板
47‧‧‧X軸移動機構
48‧‧‧Z軸移動機構
50、500、501、502‧‧‧磁力部
51‧‧‧梳齒狀構件
52‧‧‧支持構件
53、62‧‧‧引導用桿
54‧‧‧步進馬達
55、61‧‧‧驅動軸
56、63‧‧‧驅動板
60‧‧‧馬達
64‧‧‧插銷驅動用上板
65‧‧‧連結柱
70、71‧‧‧分注頭
72、76、83、85、483、530‧‧‧轉子
73、473‧‧‧定時皮帶
74‧‧‧上側基板
75‧‧‧基板
80‧‧‧滴下防止機構
81‧‧‧托盤
88‧‧‧光檢出部
90、91、92‧‧‧載體
95、520、521‧‧‧梳齒狀構件驅動馬達
95a、95b‧‧‧梳齒端
96‧‧‧支持構件
98‧‧‧光檢出用孔
99、101‧‧‧光纖
102‧‧‧光感測器
114、116、117、118、119‧‧‧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
114a、117a、118a‧‧‧懸架用突部
115‧‧‧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
115a‧‧‧支架裝填用突部
115b‧‧‧懸架用突部
115c‧‧‧容器連結用橫板
115d‧‧‧連結用板體
115e‧‧‧密閉栓行
173、175、177‧‧‧推壓板
173a、177a‧‧‧操作用孔
173b、177b‧‧‧防護壁
201‧‧‧插銷排列板
220‧‧‧柱塞(支架)
231‧‧‧圓筒體
271‧‧‧框體
272‧‧‧上壁
273‧‧‧支持用緣部
274‧‧‧插銷用孔
275‧‧‧突部
474、523‧‧‧導軌
475‧‧‧X軸驅動用帶狀板
476‧‧‧滑動部
477‧‧‧X軸移動體
481‧‧‧Z軸用驅動馬達
486‧‧‧引導用柱
511、522‧‧‧磁鐵
第1圖(a)及(b)是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小容量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平面圖及AA線視剖面圖。
第2圖(a)至(d)是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各種容量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平面圖及AA線視剖面圖。
第3圖(a)至(d)是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動作說明圖。
第4圖是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的斜視圖。
第5圖(a)及(b)是第4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的俯視圖及AA線視剖面圖。
第6圖(a)及(b)是第3圖或第4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的一部份放大斜視圖及習知技術之相當部分的斜視圖。
第7圖(a)及(b)是第5圖的俯視圖及AA線視剖面圖。
第8圖是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8孔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的斜視圖。
第9圖是從第8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的上側觀看的分解斜視圖。
第10圖是從第8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的下側觀看的分解斜視圖。
第11圖是第8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的剖面圖。
第12圖(a)及(b)是第8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中的可動構件的最上點及最下點的剖面圖。
第13圖是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在安裝第8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前的斜視圖。
第14圖是第13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的分注頭的主要部份放大斜視圖。
第15圖是第13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的背面斜視圖。
第16圖是第13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在安裝第8圖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後,施加磁場而進行吸引吐出動作時的斜視圖。
第17圖是在第13圖的動作後拉出滴下防止托盤之狀態的分注頭移動時的斜視圖。
第18圖(a)至(d)是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封入有載體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剖面圖。
第19圖(a)至(f)是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其他例之封入有載體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剖面圖。
第20圖(a)及(b)是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的光檢出部及磁力部的斜視圖。
第21圖(a)及(b)是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的光檢出部的斜視圖及俯視圖。
接下來,根據圖式,針對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及使用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第2實施形態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加以說明。
第1圖是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兩種小容量(例如約100至200μ升)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11’的俯視圖及AA線視剖面圖。
第1圖(a)是接著密閉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
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14b,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13,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15;以及以嵌合並密閉前述開口部14b的方式,利用接著劑等接著並安裝在該開口部14b的密閉栓19,在該密閉栓19設有變形元件12,該變形元件具有可藉由從外部朝向沿著滴尖狀容器之軸線之下方向的推壓而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15,並且朝上方被收縮彈壓的變形壁。
該滴尖狀容器15具有:本身具有前述開口部14b,並且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12之可變形範圍的方式能夠收容前述變形元件12的變形元件收容部14;具有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14細的直徑,並且具有可插入各種外部容器的前述口部13的細管部18;與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及前述細管部18連通,可儲存從前述口部13吸引的液體,並且具有比前述細管部18粗,但是比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細的直徑的儲存部16;以及設在前述細管部18與前述儲存部16之間的圓錐狀之移液部17。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之前述開口部14b的外側設有突緣14c,用來支持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及變形元件。在該情況下,例如將容量設為100μ升時,例如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的內徑為6mm,儲存部16的內徑為3mm,細管部18的內徑為0.5mm。
前述密閉栓19之前述變形元件12具有筒狀壁,該筒狀壁具有由橡膠等彈性構件所形成的變形壁,並且具有由底壁12a及側壁12b包圍的凹部12c,而且是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15的內部。此外,符號14a是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的底口部朝向儲存部16形成尖細狀。又,密閉栓19係除了接著之外,也包含利用熱熔接或超音波焊接來安裝的情況。前述密閉栓19是利用接著、焊接等安裝在前述開口部14b,因此無法從前述滴尖狀容器15卸下密閉栓19。
第1圖(b)是顯示O形環密閉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
以下,關於與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相同的構件是使用相同的符號,針對不同的構件則附上(’)加以區別。
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14b,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13,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15’;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14b的方式,藉由O形環19’a及環狀凹槽14’d之間的嵌合,在該開口部14b安裝成可裝脫狀態的密閉栓19’,在該密閉栓19’設有前述變形元件12。
該滴尖狀容器15’具有:在前述開口部14b及該開口部14b附近具有可供前述O形環19’a嵌合的環狀凹槽14’d,並且可收容前述變形元件12的變形元件收容部14’;具有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14’細的直徑,並且具有可插入各種外部容器的前述口部13的細管部18;與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及前述細管部18連通,並且具有比可儲存從前述口部13所吸引的液體的 前述細管部18粗,但是比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細的直徑的儲存部16;以及設在前述細管部18與前述儲存部16之間的漏斗狀之移液部17’。
接下來,第2圖是具有各種大小、各種變形壁或密閉栓安裝方式的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
第2圖(a)是為了進行大小的比較,顯示出在第1圖(a)說明過的小容量接著密閉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
第2圖(b)是中容量(例如約300μ升)之接著密接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0。
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0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140b,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130,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150;以及以嵌合並密閉前述開口部140b的方式,利用接著劑等接著並安裝在該開口部140b的密閉栓190,在該密閉栓190設有變形元件120,該變形元件120具有可藉由從外部沿著滴尖狀容器150之軸線朝向下方的推壓而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150內,並且朝上方被收縮彈壓的變形壁。
該滴尖狀容器150具有:具有前述開口部140b,並且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120之可變形範圍的方式能夠收容前述變形元件120的變形元件收容部140;具有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140細的直徑,並且具有可插入各種外部容器的前述口部130的細管部180;與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0及前述細管部180連通,並且具有比前述細管部180粗,但是比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0細的直徑,且可儲存從前述口部130吸引的液體的儲存部160;以及設 在前述細管部180與前述儲存部160之間的漏斗狀之移液部170。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0之前述開口部140b的外側設有突緣140c,用來支持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0。
密閉栓190之前述變形元件120具有筒狀壁,該筒狀壁具有由橡膠等彈性構件所形成的變形壁,並且具有由底壁120a及側壁120b所包圍的凹部120c,而且是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150的內部。此外,符號140a是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0的底口部朝向儲存部160形成為尖細狀。又,密閉栓190除了接著之外,也包含藉由熱溶接獲超音波焊接來安裝的情況。前述密閉栓190無法從滴尖狀容器150拆卸。
第2圖(c)是中容量(例如約300μ升)的O形環密閉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1。關於與第2圖(b)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0相同的部分是使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1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140b,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130,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151;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140b的方式在該開口部140b,藉由嵌合而在O形環191a及環狀凹槽141c之間安裝成可裝脫狀態的密閉栓191,在該密閉栓191設有前述變形元件121。
前述滴尖狀容器151具有:具有供前述O形環191a嵌合在前述開口部140b及該開口部140b附近的環狀凹槽141d,並且可收容變形元件121的變形元件收容部141;具有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141細的直徑,並且具有可插入各種外部容器的前述口部130的細管部180;具有比前述細管部180粗,但是比前述變形 元件收容部141細的直徑,與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1及前述細管部180連通,且可儲存從前述口部130吸引的液體的儲存部160;以及前述移液部170。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1之前述開口部140b的外側設有突緣140c,用來支持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1。
密閉栓191係作為前述變形元件121,具有大致圓筒狀的筒狀壁,該筒狀壁具有由可撓性構件所形成的變形壁,並且具有由底壁121a以及在其一部份形成有蛇腹的側壁121b包圍的凹部121c,而且是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151的內部。該蛇腹是被設成在前述變形元件121之側壁121b的一部份將該側壁121b予以上下區隔,並且能夠以上下方向為變形方向而變形的變形壁。該蛇腹是形成螺紋狀,螺紋的波形形成有山(在此例中為8個)及谷(在此例中為8個)。
第2圖(d)是大容量(例如約3至5毫升)的接著密閉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2。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2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142b,且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132,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152;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142b的方式利用接著劑等接著並安裝在該開口部142b的密閉栓192,在該密閉栓192設有變形元件122,該變形元件具有可藉由從外部沿著滴尖狀容器152之軸線朝向下方的推壓而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152內,並且以朝上方被收縮彈壓的變形壁。
前述滴尖狀容器152具有:具有前述開口部142b,並且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122之可變形範圍的方式能夠收容前述 變形元件122的變形元件收容部142;具有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142細的直徑,並且具有可插入各種外部容器的前述口部132的細管部182;具有比前述細管部182粗,但是比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2細的直徑,且設在前述細管部182與前述儲存部162之間的漏斗狀之移液部172。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2之前述開口部142b的外側設有突緣142c,用來支持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2。
密閉栓192係作為前述變形元件122,且具有筒狀壁,該筒狀壁具有由可撓性構件所形成的變形壁,並且具有由底壁122a以及在其一部份形成有蛇腹的側壁122b所包圍的凹部122c,而且是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152的內部。此外,符號142a是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2的底口部朝向儲存部162形成為尖細狀。該蛇腹是被設成在前述變形元件122之側壁122b的一部份將該側壁122b予以上下區隔,並且能夠以上下方向為變形方向而變形的變形壁。該蛇腹是形成為螺紋狀。
第3圖是概念性顯示將前述中容量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0支持在後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的分注頭70的狀態。在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0,使設在前述分注頭70的可動構件的插銷20與由大致圓筒狀之筒狀壁所構成的變形元件120的底壁120a接觸的狀態。
第3圖(a)是前述插銷20與前述變形元件120之前述底壁120a接觸,但是並未對變形元件120施加變形的狀態(插銷20的下端在位準L1的狀態)。亦即,使可動構件的插銷20從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0的前述變形元件120向上方移動時, 前述變形元件120會被彈壓而收縮直到形成該狀態為止。且顯示形成前述流體可收容區域之最大容積(VL)的狀態。
第3圖(d)是前述變形元件120最為伸長的狀態,並形成前述流體可收容區域的最小容積(VS),且該變形元件120的下端停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0之底口部140a的狀態。因此,顯示無法繼續伸長的狀態(插銷20之下端的位置在位準L4的狀態)。
第3圖(b)是變形元件120在控制上的最大伸長狀態,並形成控制上之前述流體可收容區域的最小容積V1(插銷20之下端的位置在位準L3)。
第3圖(c)是變形元件120在控制上的最小伸長狀態,並形成控制上之前述流體可收容區域的最大容積V2(插銷20之下端的位置在位準L2)。如此一來,一般是VL>V2>V1>VS。此時,藉由以如下方式決定控制上之前述流體可收容區域的基準容積V0,而可設定成能夠吐出被吸引至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0內的所有液體。
亦即,最好以液體在前述分注滴尖內的預定最大吸引量V2-V0比預定的最大吐出量V0-V1小的關係,也就是V2-V0≦V0-V1,也就是(V1+V2)/2≦V0的關係來設定基準位置。插銷20之下端的位置係相當於位準L0(L3<L0<L0)。此外,V1、V2係處於維持由彈性構件所形成的變形元件之收縮彈壓的範圍。
第4圖是使用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例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第2實施形態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的斜視圖。
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支持有將96孔的前述小容量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排列成12列×8行的行列狀(將96個元件在行方向以12列,在列方向以8行的方式朝兩個方向平行排列者)的構件,並且具有:藉由使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前述變形元件12的變形壁變形,以進行液體對於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吸引吐出的分注頭70;以及將可收容各種液體、試藥、檢體等的複數(在此例中為96)根試井32排列成行列狀之容器群的96孔微盤30。此外,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各口部13係設置成可同時插入前述各試井32內。
前述分注頭70具有用來支持96孔的前述小容量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滴尖支持部24,該滴尖支持部24具有:用來支持96支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並且穿設有具有比排列成12列×8行之行列狀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的外徑大,但是比前述突緣14c的外徑小之內徑的96個支持孔23的托盤22;以其兩側被夾住的方式將該托盤22把持成可嵌脫狀態的兩片托盤把持臂部27;以及為了從上側壓接被支持在前述托盤22的96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具有排列成12列×8行之行列狀,並且具有比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前述開口部14b的外徑小,但是前述插銷20能夠慢慢插入而可朝上下方向進退之大小的插銷孔28a的滴尖推壓用板體28。前述托盤22係相當於前述滴尖排列保持部。
前述托盤把持臂部27係相對於該分注頭70的支持用基板40,經由托盤把持臂部驅動機構的連桿29,可滑動地支持 在凸部27a,並且安裝成可分開的狀態。又,前述滴尖推壓用板體28是利用具有能夠彈壓而向下方推壓的彈簧的四根突出構件26安裝在該支持用基板40。
在前述分注頭70的支持用基板40設有磁力部50。該磁力部50具有設置成可相對於前述複數(在此例中為96)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前述儲存部16同時接觸/離開的複數(此例為96)個磁鐵。
該磁力部50具有:設置成可朝向以既定間隔排列成前述行列狀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列方向(第4圖中假設為12列×8行之行列的情況)移動,並且設置成沿著前述列方向伸長並且可對應於前述既定間隔每隔一個地個別插入前述列間的寬度的六根梳齒狀構件51;以及在該梳齒狀構件51之一端連結的支持構件52;在前述各梳齒狀構件51,在對應於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前述儲存部16的位置以前述既定間隔排列的行數個(此例為8個)磁鐵(511)係設在梳齒狀構件51的兩側面。在帶有磁場的情況時,所有磁鐵會使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全部移動而來到最短的距離,在去除磁場的情況時,是使該所有磁鐵從前述滴尖支持部24完全撤退來進行。
在前述支持用基板40設有用來使前述梳齒狀構件51進退驅動的線性步進馬達54,藉由進退驅動經由驅動軸55、前述梳齒狀構件51及引導用桿53而連結的驅動板56,使前述梳齒狀構件51沿著列方向移動。
在前述支持用基板40的上側設有使作為可動構件的96根插銷20朝上下方向移動的可動構件驅動用線性步進馬達 60,使經由前述馬達60之驅動軸61、驅動板63及引導用桿62而連結的96根插銷20朝上下方向移動。
該支持用基板40係藉由分注頭的上下方向移動機構,也就是藉由設有與被固定於前述微盤30所載置的平台的裝置之側板46上所設置的引導用軌道41卡合的引導構件42,並朝上下方向驅動設在前述側板46的分注頭70的線性步進馬達44,即可朝上下方向移動。
第5圖(a)是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的俯視圖,第5圖(b)是第5圖(a)的AA線視剖面圖。
符號29a是前述托盤把持臂部驅動用的步進馬達,藉由使其旋轉既定角度,可進行前述托盤22之把持及脫離。
96根前述插銷20是排列成:從與前述馬達60之驅動軸61連結的板狀可動構件21的下側朝向下方突出的12列×8行的行列狀。
接下來,針對利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對96個樣本同時進行各種處理、例如DNA、RNA之抽出處理的情況加以說明。將事先分別收容有96個樣本,也就是以二氧化矽等覆蓋之分別收容有磁性粒子懸浮液、核酸抽出用試藥液、洗淨液、解離液等的複數個微盤30依處理順序排列在平台上做好準備。對於複數個各前述微盤30,例如使用球頭螺絲、步進馬達等慣用之未圖示的XY軸移動機構,一面使懸吊在微盤30上方的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相對地依序移動,一面進行處理。
現在,針對磁性粒子已經從樣本與目標之DNA結合的步驟已結束,然後進行洗淨的情況加以說明。使前述分注裝置 10位在例如收容有位於各試井32的洗淨液的微盤30的上方,使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位在各試井32正上方。此時是處於在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各儲存部16的內壁,與目標之DNA結合的磁性粒子藉由先前步驟的處理被吸附而凝縮成顆粒狀的狀態。
亦即,此時是處於設在該分注裝置10之分注頭70的96個設有磁鐵的6根梳齒狀構件51,在前述96支排列成行列狀的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六個的列間沿著列方向進出,且分別接近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各儲存部16的狀態。
因此,藉由驅動前述可動構件驅動用線性步進馬達60,使設置成朝向前述可動構件21之下方突出的插銷20向下方位在預定的基準位置,使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前述變形元件12事先向下方伸長至預定的狀態。
接下來,藉由驅動線性步進馬達44,使該分注頭70下降,將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前述口部13插入至前述微盤30的各試井32內。
接下來,藉由前述線性步進馬達54,使前述磁力部50的前述梳齒狀構件51從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列間退開,以去除前述儲存部16內的磁場。
接下來,驅動前述可動構件驅動用線性步進馬達60,使前述插銷20朝向上方移動,使前述插銷20移動至相當於第3圖(c)所示的位準L2之預設之控制上的上限位置,而同時吸引前述試井32內的洗淨液並導入至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 11的前述各儲存部16,並且使其與在去除磁場的狀態下還凝聚在儲存部16之內壁的磁性粒子接觸。
接下來,藉由相對於被導入該儲存部16的洗淨液及磁性粒子,驅動前述可動構件驅動用線性步進馬達60,使插銷20向下方移動,使前述插銷20如相當於第3圖(b)所示的位準L3移動至超過前述基準位置的預設之下限位置,藉此使前述儲存部16內的所有洗淨液及前述磁性粒子通過口部13同時吐出至96個前述試井32內。
如此反覆進行吸引吐出,直到前述磁性粒子在前述儲存部16之內壁的凝聚消除為止,然後使磁性粒子再懸浮於前述洗淨液內,使磁性粒子的目標物質與洗淨液充分地接觸來進行處理。
如此,在洗淨液與目標物質的反應及再懸浮結束的情況時,使前述磁力部50的前述梳齒狀構件51再度於前述列間進出,讓磁場達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的前述各儲存部16內。在該狀態下,驅動前述可動構件驅動用線性步進馬達60而使插銷20向上方移動至控制上的上限位置,藉此吸引再懸浮的磁性粒子懸浮液並導入至前述儲存部16,並且再度利用磁場將磁性粒子吸附在內壁。
接下來,使前述插銷20移動至控制上的下限位置,藉此使吸附在內壁的磁性粒子以外的所有殘液同時吐出至前述各試井32,而結束本步驟的處理。
以下,使前述分注裝置10移動至下一步驟的微盤,以進行接下來的處理。
第6圖(a)及第7圖(a)是使用本發明之96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來進行吸引吐出處理時之取出前述滴尖支持部24的一部份及可動構件21、插銷20的示意圖。
另一方面,第6圖(b)及第7圖(b)是使用習知例之在96支噴嘴安裝其開口部來使用的96支分注滴尖(滴尖狀容器)15來進行吸引吐出處理時的圓筒體231及柱塞220的示意圖。此外,為了進行比較,在該情況下係使用與本案發明相同的滴尖排列保持部的托盤22,並且使用本案發明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所使用的滴尖狀容器15來表示。
如此一來,從該圖式的大小,可理解本案發明如何使裝置規模縮小,並且使裝置構造得以被簡化。
再者,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裝置並不需要利用嵌合將各分注滴尖安裝在噴嘴,因此不需要為了將多數個分注滴尖、例如96支分注滴尖同時嵌合在噴嘴之高達約100Kg的力,因此適於集積化。
因此,不需要為了避免因安裝時所施加的力而對分注滴尖造成之損傷的分注滴尖的高剛性,或是可延長滴尖的壽命,使品質管理的負擔容易化。
再者,由於內建有變形元件,且分注滴尖的外壁由非變形壁所形成,因此亦可實現高密度的集積化、甚至一體的集積化。
又,由於不是以與圓筒之內壁滑動的方式使活塞移動,而是使藉由可動構件而密閉的變形元件伸縮收縮,因此不只防水性、氣密性高,阻力也小,因此無須施加太大的力便可驅動。
由於變形元件是位在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的內部,因此變形元件的變形會受到限制,而可進行定量性高的變形。
接下來,第8圖至第12圖是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是使8孔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排列成一行的組件一體地連結。
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係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143b,且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133,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153;以嵌合並密閉前述開口部143b的方式利用接著劑等接著並安裝在該開口部143b的密閉栓193;以及在該密閉栓193的上側安裝於前述滴尖狀容器153,並且從上側推壓該密閉栓193的推壓板173。
如第8圖至第12圖所示,該滴尖狀容器153具有:本身具有前述開口部143b,並且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123之可變形範圍的方式能夠收容前述變形元件123的變形元件收容部143;與該變形元件收容部143連通,具有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143細的直徑,並且具有可插入各種外部容器的口部133的細管部183;以及設在前述細管部183與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3之間的移液部143a。在該變形元件收容部143的前述開口部143b的外側設有突緣143c。例如,將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的容量設為250μ升(亦即中容量的範圍)的情況,例如軸方向的全長為75mm,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3的內徑為6mm,細管部的內徑為 0.85mm。
這8個滴尖狀容器153中,相鄰的兩個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3彼此是藉由非變形壁之連結用板體115d而連結,整體是形成一行狀。該連結用板體115d的兩端分別設有:朝該行方向繼續延伸,分別被刻成沿著該匣組115的厚度方向分隔前述密閉元件收容部143之外徑程度而配置的兩片平行的非變形壁之縱型板的後述支架裝填用突部115a;以及懸架用突部115b。又,該滴尖狀容器153的上端是藉由設有各開口部143b的容器連結用橫板115c將8個滴尖狀容器153連結成一行狀。在該滴尖狀容器連結用橫板115c設有複數個(在此例中為18個)用來安裝後述推壓板173的推壓板固定用孔173d。
前述密閉栓193係作為前述變形元件123,且具有筒狀壁,該筒狀壁具有由橡膠等彈性構件所形成的變形壁,並且具有由底壁123a及側壁123b包圍的凹部123c,而且是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153之內部。此外,移液部143a是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3的底口部朝向細管部183形成為尖細狀。又,密閉栓193是利用接著、焊接等安裝在前述開口部143b,因此無法從前述滴尖狀容器153卸下密閉栓193。這8個密閉栓193彼此係連結而形成一行狀的密閉栓行115e。
如第8圖至第12圖所示,前述推壓板173是在前述密閉栓193的上側安裝於滴尖狀容器153,在該推壓板173對應於前述各密閉栓193設有操作用孔173a、以及從該操作用孔173a的周緣部向下方延伸而形成的筒狀防護壁173b。8個各推壓板173是藉由非變形壁所連結而形成推壓板行115f。
在推壓板行11f設有固定用爪173c,其係用以將該推壓板行115f安裝在前述滴尖狀容器連結用橫板115c。
第12圖顯示出將後述之作為可動構件的插銷200插入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之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的各變形元件123的使用狀態。例如,第12圖(a)是作為可動構件的插銷200在使用時的最上端位置,符號1表示其最大吸引時的液面。第12圖(b)是作為可動構件的插銷200在使用時的最下端位置,在該狀態下,液體是從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完全吐出。既定基準位置最好是設為兩者的中點。
第13圖是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0。但是,前述第3實施形態之將8條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排列成12列(行)的96支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是處於被載置於支架220的狀態,尚未安裝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0。在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的排列方向(圖中之Y軸方向)兩端分別朝外方向突設之作為第2卡合部的支架裝填用突部115a是藉由與形成在前述支架220的凹部221卡合而裝填。此外,設在比該第2卡合部的第2高度位置更高的第1高度位置之作為第1卡合部的懸架用突部115b是處於可與前述框體271的支持用緣部273卡合的狀態。
如第13圖所示,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0具有:用來收容將該96孔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排列成12列×8行之行列狀(將96個元件以行方向12列,以及列方向8行的方式並行排列在兩個方向)的12個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 分注滴尖匣組115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支架220;可同時支持被收容在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支架220的12行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藉由使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的前述變形元件12的變形壁變形,以進行液體對於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的吸引吐出的分注頭71;將可收容各種液體、試藥、檢體等的複數個(在此例中為96支)前述試井32排列成行列狀之作為前述容器群的前述96孔微盤30;以及使前述分注頭700相對於作為前述容器群的前述96孔微盤30可沿著X軸方向及Z軸方向移動之作為頭移動部的X軸移動機構47及Z軸移動機構48。
X軸移動機構47是在前述X軸驅動用帶狀板475的內側設置有:沿著X軸方向延伸的X軸驅動用帶狀板475;在該X軸驅動用帶狀板475沿著X軸方向平行鋪設於表側之上下的上下兩條導軌474;與設成可沿著各導軌474滑動的定時皮帶473卡合,且可藉由前述定時皮帶473朝X軸方向移動的四個滑動部476;以及旋轉驅動前述定時皮帶473的馬達471。
四個前述滑動部476是安裝在X軸移動體477,藉由該滑動部476的移動,該X軸移動體477可沿著X軸移動。在該X軸移動體477設有:用以使分注頭71沿著Z軸移動的前述Z軸移動機構48;用以防止來自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之滴下的滴下防止機構80;以及用以使磁力達到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內的前述磁力部500。
前述Z軸移動機構48具有:安裝在前述X軸移動體477之上板49的Z軸驅動用馬達481;藉由該Z軸驅動用馬達 481而旋轉驅動的轉子482;以及藉由該轉子482而經由定時皮帶484而旋轉驅動的轉子483。該轉子483與向下方延伸的滾珠螺桿485連結,藉由該轉子483的旋轉使該滾珠螺桿485旋轉。在該滾珠螺桿485螺合有構成前述分注頭71的上側基板74,並藉由前述Z軸驅動用馬達481的旋轉驅動,可沿著該引導用柱486朝上下方向移動。同樣地,基板75及滴尖懸架部也會與該上側基板74連動而朝上下方向被驅動。
在前述上側基板74安裝有插銷驅動用馬達,並且具有經由藉由該插銷驅動用馬達而旋轉驅動的轉子72及透過定時皮帶73而被旋轉驅動的轉子76,在該轉子76連結有滾珠螺桿66。在該滾珠螺桿66螺合有插銷驅動用上板64,該插銷驅動用上板64是經由四根連結柱65並貫穿將96根插銷200排列成行列狀的插銷排列板201以及分注頭71的前述基板75而連結。當前述插銷驅動用上板64因為前述插銷驅動用馬達的旋轉而上下移動時,經由四根連結柱65而排列有96根插銷200的插銷排列板201會上下移動。如此一來,插銷200會被插入至設在前述分注頭71之前述基板75上所安裝的懸架部之框體270的插銷用孔274,使對應於該插銷用孔274而設置的各內建變形元建之分注滴尖113的變形元件變形。
第14圖是分注頭71的主要部份放大圖。懸架部是安裝在前述分注頭71的前述基板75。懸架部具有:框體270,可由相當於前述上面部的上壁272及相當於前述兩側面部的兩側壁271三個壁面,將連結有複數個(在此例中為8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的複數條(在此 例中為12條)予以包圍;支持用緣部273,以在該框體270之前述兩側壁271的下側朝內側方向突出的方式,設置成可載置朝向沿著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的列方向(長邊方向、Y軸方向)之外部方向突設,並且位於兩端之作為前述第1卡合部的懸架用突部115b;以及插銷用孔274,在對應於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的位置,以可供前述插銷200插入之方式穿設在前述上壁272;前述兩側壁間的距離、兩側壁的高度及深度是設定成在複數個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排列成行列狀的狀態能夠懸架。
又,在前述各支持用緣部273,以對應於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之厚度的間隔(在此例中為該變形元件收容部的外徑程度),排列有具有對應於被刻在設於各匣組115的兩片並行縱型板的一組懸架用突部115b間之間隔的長度的該匣組115之固定用的突部275或凹部。藉此可將前述匣組115支持在前述懸架部所具有的框體270,且可防止變形操作時之變動。
第14圖係顯示出滴下防止機構80。該滴下防止機構80是設在X軸移動體477,如分注頭71不會朝Z軸方向移動。該滴下防止機構80具有被設成可沿著Y軸方向進退,並且可收容來自在前述懸架部所具有的框體270下方進出而懸架的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之滴下的滴下防止托盤81,該托盤81是與架設在藉由驅動用馬達84而旋轉驅動的轉子85(參照第15圖)與轉子83之間的定時皮帶82連結,隨著定時皮帶的移動而移動。
第15圖是從背面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0。
在此顯示磁力部500。該磁力部500係與前述分注頭71的基部75連結,並且設有:分別驅動在表裡排列有8個磁鐵511的6個梳齒狀構件51可沿著Y軸方向,在相鄰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之間每隔一個地進退的梳齒狀構件驅動馬達520;藉由該梳齒狀構件驅動馬達520而旋轉驅動的轉子530;以及架設在該轉子的定時皮帶。
接下來,根據第12圖、第13圖、第16圖及第17圖,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0的動作。
如第13圖所示,剛開始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0中,在支架220以行列狀排列有前述12條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是藉由使設在其排列方向之兩端之作為卡合部的支架裝填用突部115a與設在支架220的全部24個凹部221(參照第16圖)卡合而裝填。
在步驟S1中,利用前述X軸移動機構47使前述分注頭71朝X軸方向移動。此時,藉由前述Z軸移動機構48先控制該分注頭71的高度,俾使朝內側方向突設在設於分注頭71之前述懸架部所具有的前述框體27的兩側壁271之下側的支持用緣部273,位於設在被收容於前述支架220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之兩端之作為第1卡合部的懸架用突部115b的下側。此外,該兩側壁271的大小是以能夠由前述框體270覆蓋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的一連串之變形元件收容部143的方式形成。
在步驟S2中,使設在前述分注頭71的前述框體270的兩側壁271及上壁272,以由三面包圍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 滴尖匣組115的一連串之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的方式定位,並且使其位在前述懸架用突部115b來到設於前述支持用緣部273之相鄰的突部275之間的上方時,使前述X軸移動機構47停止。
在步驟S3中,控制Z軸移動機構48,使分注頭71移動至上方時,會形成前述懸架用突部115b被支持於前述框體270的前述支持用緣部273,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會因為本身重量而被支持於該懸架部的狀態。接下來,藉由前述Z軸移動機構48使前述框體270上升,使12條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115同時使其細管部之前端的口部133位在前述支架220上方。
在步驟S4中,藉由驅動前述X軸移動機構47,使前述X軸移動體477及前述分注頭71位在前述微盤30上。使X軸移動體477停止之後,控制前述Z軸移動機構48,使前述分注頭71相對於前述X軸移動體477下降,而可在前述微盤30的各試井32內插入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的細管部。
在步驟S5中,例如假設先在前述微盤30的各試井32內,收容有捕捉到從檢體抽出之作為目標物質的DNA的磁性粒子懸浮著的溶液。為了使該目標物質分離,係驅動前述磁力部500,使前述梳齒狀構件51朝Y軸方向進出,藉此使設在前述梳齒狀構件51的各磁鐵511靠近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的細管部,使磁場達到內部。在該狀態下,藉由驅動前述插銷驅動用馬達,使前述插銷200如第12圖所示上下移動,對於收容在前述試井內的磁性粒子懸浮液反覆進行吸引吐出,藉此使磁性粒子吸附在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的細管部的內壁。
在步驟S6中,要直接在使前述磁性粒子吸附於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3內的狀態下使其移動時,如第17圖所示,控制前述Z軸移動機構48使前述分注頭71從前述微盤30上升之後,驅動前述滴下防止機構80,藉此使前述滴下防止托盤81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滴尖匣組115的下方進出,同時使用X軸移動機構47使其移動至所需的微盤的位置。
第18圖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的封入有載體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4、114’、116、116’。這些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4、114’、116、116’是使封入有載體的區域與主體分開形成,並且安裝在主體。
第18圖(a)所示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4係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144b,且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134,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154: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144b的方式嵌合並安裝在該開口部144b的密閉栓194;在該密閉栓194設有變形元件124,該變形元件具有可藉由從外部沿著滴尖狀容器154之軸線向下方的推壓而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154內,並且朝上方被收縮彈壓的變形壁。
該滴尖狀容器154具有:本身具有前述開口部144b,並且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124之可變形範圍的方式能夠收容前述變形元件124的變形元件收容部144;具有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144細的直徑,並且具有可插入於各種外部容器的前述口部134的細管部184;與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4及前述細管部184連通,並且具有比前述細管部184粗但是比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4 細的直徑,且可儲存從前述口部134所吸引的液體的儲存部164;以及設在前述細管部184與前述儲存部164之間的漏斗狀之移液部174。
前述細管部184具有透光性,並且細細地縮徑加工成長條狀載體90在該長條狀載體90的上側縮徑部及下側縮徑部中鉚接細管部184而可供液體流出流入,但是載體90無法流出,在該區域外封入有不會流出的前述載體90。該上側縮徑部及下側縮徑部係相當於封入部。
細管部184的上端部是嵌合在位於前述移液部174之下端的嵌合部174a,並利用接著、熱熔接、超音波焊接等而安裝。前述細管部184是在將前述載體90封入內部之後安裝於前述嵌合部174a。前述細管部184係相當於內部檢出區域,在進行以螢光色素標識化的前述載體90之測定時,最好是由不會發出螢光的樹脂、亦即具有某程度之強度的聚丙烯形成。
前述密閉栓194係作為前述變形元件124,且具有筒狀壁,該筒狀壁具有由橡膠等彈性構件所形成的變形壁,並且具有由底壁124a及側壁124b包圍的凹部124c,而且是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154的內部。此外,符號144a是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4的底口部朝向儲存部164形成為尖細狀。又,密閉栓194是利用嵌合而安裝,且受到從上側推壓密閉栓194的推壓板175的推壓,使安裝更為穩固。該推壓板175設有:設在變形元件124之上方的操作用孔175a、以及從該操作用孔175a的周緣部向下方被前述變形元件124所包圍而延伸地形成,以防止前述變形元件124之磨損等的防護壁175b。並且,除了嵌合之外,亦可利用接著劑、 熱溶接等來安裝密閉栓194。
第18圖(b)所示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4’是在第18圖(a)所說明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4的前述細管部184內封入粒子狀載體91來取代長條狀載體90。此外,關於與第18圖(a)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分注滴尖114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18圖(c)所示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6是在第18圖(a)中使用變形元件125來取代變形元件124。該變形元件125具有大致圓筒狀的筒狀壁,該筒狀壁具有由可撓性構件所形成的變形壁,並且具有由底壁125a及在其一部份形成有蛇腹的側壁125b所包圍的凹部125c,而且是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154之內部。該蛇腹是被設成在前述變形元件125之側壁125b的一部份將側壁125b予以上下區隔,並且能夠以上下方向為變形方向而變形的變形壁。該蛇腹是形成為螺紋狀,螺紋的波形形成有山(在此例中為10個)及谷(在此例中為9個)。該密閉栓195是利用嵌合,或是除此之外也包含利用接著、熱熔接或超音波焊接等來安裝的情況。接著等的情況,前述密閉栓195無法從滴尖狀容器154卸下。
第18圖(d)所示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6’是在第18圖(c)所說明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6的前述細管部184內封入粒子狀載體91,來取代長條狀載體90。
第19圖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封入有其他例的載體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7、117’、118、 118’、119、119’。這些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7、117’、118、118’、119、119’是使封入有載體的區域與主體一體地形成。
第19圖(a)所示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7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145b,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之口部135,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155;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145b的方式嵌合並安裝在該開口部145b的密閉栓196,在該密閉栓196設有變形元件126,該變形元件具有可藉由從外部沿著滴尖狀容器155之軸線朝向下方的推壓而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155內,並且朝上方被收縮彈壓的變形壁。
該滴尖狀容器155具有:本身具有前述開口部145b,並且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126之可變形範圍的方式能夠收容前述變形元件126的變形元件收容部145;與該變形元件收容部145連通,具有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145細的直徑,並且具有可插入於各種外部容器的口部135的細管部185;以及設在前述細管部185與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5之間的移液部145a。
前述細管部185具有透光性,並且細細地縮徑從加工成長條狀載體90在前述長條狀載體90的上側縮徑部及下側縮徑部鉚接細管部184而可供液體之流出流入,但載體90無法流出,在該區域外封入有不會流出的前述載體90。該上側縮徑部及下側縮徑部係相當於封入部。細管部185係相當於前述內部檢出區域。
密閉栓196係作為前述變形元件126,且具有筒狀壁,該筒狀壁具有由橡膠等彈性構件所形成的變形壁,並且具有 由底壁126a及側壁126b所包圍的凹部126c,而且是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155的內部。此外,符號145a是在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5的底口部朝向細管部185形成為尖細狀。又,密閉栓196是利用嵌合,或是除此之外也包含利用接著、熱溶接或超音波焊接等來安裝的情況。接著等的情況,除了接著之外,也包含熱溶接或超音波焊接等來安裝的情況。這些情況下,前述密閉栓196無法從滴尖狀容器155卸下。又,在安裝有前述密閉栓196的情況時,可安裝從上側推壓密閉栓196的推壓板177而使安裝更為穩固。該推壓板177設有:設在變形元件126之上方的操作用孔177a;以及以從該操作用孔177a的周緣部向下方被前述變形元件126所包圍而延伸之方式形成的防護壁177b。
第19圖(b)所示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7’是在第19圖(a)所說明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7的前述細管部185內封入粒子狀載體91,來取代長條狀載體90。
第19圖(c)所示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8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146b,且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136,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155;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146b的方式嵌合在該開口部146b,並利用接著劑等接著而安裝的密閉栓196,在該密閉栓196設有變形元件126,該變形元件具有可藉由從外部沿著滴尖狀容器156之軸線朝向下方的推壓而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156內,並且朝上方被收縮彈壓的變形壁。
該滴尖狀容器156具有:本身具有前述開口部 146b,並且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126之可變形範圍的方式能夠收容前述變形元件126的變形元件收容部146;具有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146細的直徑,並且具有可插入各種外部容器的前述口部136的細管部186;與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6及前述細管部186連通,並且具有比前述細管部186粗但是比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146細的直徑,且可儲存從前述口部136所吸引的液體的儲存部165;以及設在前述細管部186與前述儲存部165之間的漏斗狀之移液部176。
前述儲存部165具有透光性,封入有可藉由吸附等來捕捉前述既定物質且具有比前述細管部186之內徑大的直徑的複數個球狀載體92,以作為色層分析的粒子狀填充劑。前述移液部176之與軸方向垂直的剖面為橢圓形狀,以免被前述球狀載體92所塞住。在此,所謂「填充劑」是根據液相層析的原理,填充在為了謀求所謂移動相的既定流體所含有的目標生體物質之吸附而選擇的既定容器內的不溶性固定相。
第19圖(d)所示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9是在第19圖(a)中使用變形元件127,來取代變形元件126。該變形元件127具有大致圓筒狀的筒狀壁,該筒狀壁具有由可撓性構件所形成的變形壁,並且具有由底壁127a、及在其一部份形成有蛇腹的側壁127b所包圍的凹部127c,而且是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155的內部。該蛇腹是被設成在前述變形元件127之側壁127b的一部份將側壁127b予以上下區隔,並且能夠以上下方向為變形方向而變形的變形壁。該蛇腹是形成為螺紋狀,螺紋的波形係形成有山(在此例中為10個)及谷(在此例中為9個)。
第19圖(e)所示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9’是在第19圖(d)所說明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9的細管部185內封入粒子狀載體91,來取代長條狀載體90。
第19圖(f)所示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8’是取代第19圖(c)所說明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8的前述變形元件126,而使用變形元件127。
此外,第18圖及第19圖中,符號114a、117a、118a是用來將該滴尖懸架在分注滴尖頭等的懸架用突部。
又,雖未圖示,但當然亦可使前述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集積化而形成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狀。
測定前述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的光學狀態時,例如在前述分注頭設置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使用設在該分注頭的光檢出部,利用以包圍該非變形部之周圍的方式,使其接近各載體封入內建變形元劑之分注滴尖的外部的一個或兩個以上的受光端子來測定前述滴尖內的光學狀態。此時,前述受光端子最好可相對於前述滴尖相對地移動。
將這種例子的裝置例顯示於第20圖、第21圖。
第20圖是適合使用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4、114'、116、116’、117、117’、118、118’、119、119’的情況,是取代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10、100所使用的前述磁力部50、500而使用的第5實施形態之光檢出部88及磁力部501、502之例。
第20圖(a)是取出磁力部501及光檢出部88來顯示的斜視圖。磁力部501具有:針對前述試井32的行間隔,例如被 設成在具有被設定成前述自然數之「2」倍的行間隔的前述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相鄰之行間,可沿著行方向移動,並且被設成可沿著前述行方向延伸並插入於前述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相鄰之行間的寬度的前述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滴尖的(行數-1)根的三根大致角柱狀梳齒狀構件521;設在該梳齒狀構件521的外側,形成比前述梳齒狀構件521稍微寬幅的兩根大致角柱狀的梳齒端521a、521b;以及在前述梳齒狀構件521及前述梳齒端521a、521b的一端連結並且朝列方向延伸的支持構件(未圖示);在前述各梳齒狀構件521及前述梳齒端521b具有:沿著其長邊方向、也就是沿著行方向以設定成前述試井32之列間隔的間隔分別排列有前述列數個(12個)的磁鐵522;以及沿著該梳齒狀構件521、521a、521b的長邊方向、也就是沿著行方向設置的導軌523。前述磁鐵522係設在前述梳齒狀構件521及梳齒端521b的相同側面側,並且在距離該側面較遠的位置設有前述導軌523。前述導軌523是用來引導被設置成可在前述梳齒狀構件521、521a、521b的上表面移動的前述梳齒狀光檢出部88的移動。此外,此處的例子是將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相鄰之行間隔或列間隔設定成試井32之行或列間隔的「2」倍,但是當然亦可設定成同一間隔。在該情況下,梳齒狀構件的數目當然也會依該間隔的個數、磁鐵或是後述之光檢出用孔的排列方式而變化。
第20圖(b)是顯示第5實施形態之其他例的磁力部502及前述光檢出部88之例的斜視圖。
第21圖詳細顯示出前述光檢出部88,該光檢出部 88是在設於前述分注頭70、71的磁力部501、502上,設置成可相對於該磁力部501、502相對地移動,並且檢出前述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部的狀態。
前述光檢出部88具有:例如被設成在具有被設定成前述試井32之行間隔的自然數倍,也就是「2」倍的行間隔之相鄰的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滴尖之間,可沿著行方向相對於前述磁力部501、502或前述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滴尖移動,並且被設成可沿著前述行方向延伸並插入於相鄰的前述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行間的寬度的前述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行數-1)根的三根大致角柱狀梳齒狀構件95;設在該梳齒狀構件95的外側,並且形成為比前述梳齒狀構件95稍微寬幅的兩根大致角柱狀的梳齒端95a、95b;以及在前述梳齒狀構件95及前述梳齒端95a、95b的一端連結並且朝列方向延伸的支持構件96,在前述各梳齒狀構件95及前述梳齒端95a、95b沿著列方向分別穿設有一個的光檢出用孔98。
在一個設於前述梳齒狀構件95或前述梳齒端95a、95b的前述光檢出用孔98設有來自發光部103的光纖99的前端,而且在經由前述內建載體封入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行所要排列的細長空隙而相鄰的梳齒狀構件95、梳齒端95a、95b的前述光檢出用孔98,與光感測器102連接的光纖101的前端係被設置成面向由前述梳齒狀構件95或梳齒端95a、95b之相鄰的兩個所夾住的前述空隙。
此外,符號97顯示出與前述導軌523卡合而可滑動之沿著前述行方向設在前述各梳齒狀構件95、梳齒端95a、95b 的細長凹槽。又,前述光檢出部88的前述梳齒狀構件95、梳齒端95a、95b、支持構件96的大小及形狀是分別形成相當於前述磁力部501、502的大小及形狀。
以上說明的各實施形態是為了更理解本發明而加以具體說明者,並不限制其他形態。因此,可在不改變發明之主旨的範圍進行變更。例如,前述實施形態中,容量是使用小容量(數10至200μ升)、中容量(200μ升至1毫升)、大容量(1至5毫升)之各種容量的範圍,但是這些僅為例示,並未限定於該各範圍。而且,關於可動構件的驅動是使用線性步進馬達直接驅動,但是亦可使用一端被軸支且另一端藉由線性馬達而朝上下方向驅動並在中間具有支點的連桿棒來驅動,或是使用步進馬達及凸輪機構來驅動等。
又,在實施形態中,前述滴尖支持部是說明了使用滴尖排列保持部的例子。然而,若是考慮將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11相對於相當於該滴尖排列保持部的前述托盤22一地體安裝在前述托盤22,則顯示出前述內建變形元性之分注滴尖匣組的例子。
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形狀並不限於前述形狀,亦可為在移液部具有段差,或是在移液部以外具有段差的形狀。
又,前述滴尖排列保持部並不限於前述12列×8行之行列狀的排列,例如有4、6、8、12支等的一行狀,或是24、48、384支等的行列狀及其他形狀的排列。
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係僅針對8條的一行狀加 以說明,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有4、6、12條等的一行狀,或是將兩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連結,並且具有例如12列×8行等之行列狀的排列的情況。
雖針對X軸及Z軸的移動例加以說明,但是當然亦可追加Y軸的移動。
再者,亦可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細管部的口部再嵌合不鏽鋼製等之直徑更細的短管,以提高其分注精度。
以上的說明中的載體係僅針對長條狀載體、粒狀載體、球狀載體加以說明,但是並不限於這些載體或該個數,例如可使用塊狀載體、一個球狀載體、其他個數的粒子狀載體。
關於封入部僅說明鉚接的情況,但是不限於此,例如可使用朝內側方向突出的突部、或是另外形成的封入部。
以上說明所使用之「上」、「下」、「底」、「內」、「外」、「行」、「列」、「X」、「Y」、「Z」等的前述空間表現係僅用於圖解,並不限於前述構造的特定空間方向或配置。
又,以上各構成元件、零件、裝置等,例如滴尖狀容器、變形元件、細管部、儲存部、容器、分注頭、密閉栓、推壓板、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可動構件、磁力手段、移動機構、粒子狀載體或長條狀載體等(並不限於這些載體)的載體、封入部等係可適當變形並加以任意組合。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是與需要進行各種溶液之處理的領域,例如工業領域、食品、農產、水產加工等的農 業領域、製藥領域、衛生、保險、免疫、疾病、遺傳等的醫療領域、化學或生物學等的領域等的所有領域相關。本發明係在以既定順序連續執行使用了多數個試藥或物質的一連串處理的情況時特別有效。
11、11’‧‧‧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
12‧‧‧變形元件
12a‧‧‧底壁
12b‧‧‧側壁
12c‧‧‧凹部
13‧‧‧口部
14、14’‧‧‧變形元件收容部
14’d‧‧‧環狀凹槽
14b‧‧‧開口部
14c‧‧‧突緣
15、15’‧‧‧滴尖狀容器
16‧‧‧儲存部
17、17’‧‧‧移液部
18‧‧‧細部管
19、19’‧‧‧密閉栓
19’a‧‧‧O形環

Claims (36)

  1. 一種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係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且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的方式安裝在該開口部的密閉栓;在該密閉栓設有變形元件,該變形元件具有可藉由來自外部的推壓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並且以朝上方被收縮彈壓或能夠收縮之方式形成的變形壁,該變形元件係以位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部之方式形成。
  2. 一種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其中,前述滴尖狀容器具有:具有前述開口部,並且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之可變形範圍的方式能夠收容前述變形元件的變形元件收容部;以及形成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更細,並且具有前述口部的細管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其中,前述密閉栓具有由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筒狀壁所包圍的凹部作為前述變形元件,該筒狀壁具有:為了使該變形元件伸長而從外部使力作用的底壁;以及具有前述變形壁的側壁。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其中,具有在前述密閉栓的上側安裝於前述滴尖狀容器且從上側推壓前述密閉栓的推壓板,在該推壓板設有操作用孔、以及以被前述變形元件包圍而從該操作用孔的周緣部朝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的防護壁。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 尖,其中,前述側壁具有可撓性構件,並且形成有蛇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其中,前述側壁具有彈性構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其中,前述密閉栓具有彈性構件,並且使用O形環安裝在前述滴尖狀容器的前述開口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其中,在可與通過前述口部而流出流入的流體接觸的狀態下,既定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載體被封入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
  9. 一種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係具有:在上側排列有複數個開口部,在下側排列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的複數個口部,並且以連結成一體的方式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複數個滴尖狀容器;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的方式安裝在該開口部的複數個密閉栓;在該密閉栓以位於前述各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方式形成有變形元件,該變形元件係具有藉由來自外部的推壓而可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並且以朝上方被收縮彈壓或能夠收縮之方式形成的變形壁。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其中,前述各滴尖狀容器具有:具有前述開口部,並且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之可變形範圍的方式能夠收容前述變形元件的變形元件收容部;以及形成比該變形元件收容部更細且具有前述口部的細管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0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 滴尖匣組,其中,前述密閉栓係具有由突出至該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筒狀壁所包圍的凹部作為前述變形元件,該筒狀壁具有:為了該變形元件之伸長而從外部使力作用的底壁;以及至少具有前述變形壁的側壁。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其中,具有:在複數個前述密閉栓的上側安裝於前述複數個滴尖狀容器,並且從上側推壓前述各密閉栓的推壓板,在該推壓板,係對應於前述各密閉栓設有操作用孔、以及以被前述變形元件所包圍而從該操作用孔的周緣部朝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的防護壁。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其中,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於沿著其排列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相對於外方向突設或凹設的兩個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前述第1卡合部係設為第1高度,前述第2卡合部係設為比前述第1高度低的第2高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其中,在可與通過前述口部而流出流入的流體接觸的狀態下,既定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載體係被封入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且為可從外部測定內部的區域。
  15. 一種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係具有:一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其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且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之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的方式安裝在該開口部的密閉栓,在該密閉栓以位於前述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方式設有變形元 件,該變形元件具有藉由來自外部的推壓而可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並且以朝上方被收縮彈壓或能夠收縮之方式形成的變形壁;以及分注頭,藉由使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該變形元件變形,以進行液體相對於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吸引吐出。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更具有:具有可收容各種溶液的複數個容器的容器群;以及使該分注頭相對於容器群相對地移動的分注頭移動部,並且前述口部可一起插入至前述容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或第16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其中,前述分注頭具有:可支持前述一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滴尖支持部;以及設置成可與設於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前述密閉栓的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並且與該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而可沿著該變形元件之既定變形方向一起進行進退動作的可動構件。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至第1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其中,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具有:在前述密閉栓的上側安裝於前述滴尖狀容器且從上側推壓前述各密閉栓的推壓板,在該推壓板,係對應於前述各密閉栓設有操作用孔、以及以被前述變形元件所包圍而從前述操作用孔的周緣部朝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的防護壁,前述可動構件係設置成可透過前述操作用孔與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至第1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其中,在前述分注頭或容器群具有可使磁場達 到前述滴尖狀容器或容器之內部或是將磁場加以去除的磁力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至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其中,具有根據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個數或構造、要吸引吐出的液體、該處所包含的物質、其量、其收容位置、其溫度或其濃度、處理內容或指示,來控制前述變形元件之變形、及/或前述分注頭與前述容器群之間的移動的控制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至第2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其中,具有根據相對於該變形元件的位置變化、以及依據該位置變化的該變形元件之既定變化來控制前述變形元件之變形的控制部。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至第2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其中,針對前述變形壁的變形來設置既定基準位置,並以該基準位置為基準,進行前述變形壁之變形的控制。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其中,前述分注頭或容器群具有:將兩個以上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以既定間隔排列成一行狀或平面狀並可自由裝脫地予以保持的滴尖排列保持部;或是將兩個以上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以既定間隔排列成一行狀或平面狀而予以連結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其中,在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於沿著其排列方向的兩端設有分注頭懸架用卡合部,在前述分注頭具有:在上面 部及兩側面部,以包含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之一部分的方式可從上側包圍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的一條或複數條的框體;以及在該框體之前述兩側面部的下側與前述懸架用卡合部卡合而將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可裝脫地予以支持的支持部;在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被支持的情況時,是設置成前述可動構件可透過前述上面部與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至第2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其中,前述滴尖排列保持部係具有設置有以既定間隔穿設成行狀或平面狀之兩個以上的貫穿孔的板體,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係插入並保持在前述各貫穿孔,並且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前述口部係貫穿前述貫穿孔而位在前述板體的下方,前述密閉栓係以來到前述板體之上方的方式被保持。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至第2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其中,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具有內部檢出區域,在前述分注頭設有透過前述內部檢出區域檢出內部之狀態的光檢出部。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其中,設在前述分注頭的磁力部具有兩個以上之磁鐵,該磁鐵係設置成可相對於一個或兩個以上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前述滴尖狀容器同時接觸、離開。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至第2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其中,以可與流出流入的流體接觸的狀態,既 定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載體係被封入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且在可從外部測定內部的區域。
  29. 一種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其特徵為具有以下步驟:使一或兩個以上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保持在分注頭的保持步驟;其中,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係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部,且在下端具有流體的流出流入用之口部,並且由非變形壁所形成的滴尖狀容器;以及以密閉前述開口部的方式安裝在該開口部的密閉栓;在該密閉栓以位在前述滴尖狀容器之內部的方式設有變形元件,該變形元件具有可藉由來自外部的推壓而朝下方伸長於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並以朝上方被收縮彈壓或能夠收縮之方式形成的變形壁;使該分注頭移動的移動步驟;以及將前述口部插入容器群內的容器內使前述變形壁面同時變形的變形步驟。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其中,前述保持步驟係如以下方式進行:將兩個以上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以既定間隔排列成行狀或平面狀而可裝脫地予以保持的滴尖排列保持部、或是將兩個以上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以既定間隔排列成一行狀或平面狀而予以連結的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係以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可變形的方式安裝在分注頭。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其中,前述變形步驟係針對前述變形壁面的變形來設定既定基準位置,並以該基準位置為基準來進行前述變形壁面之變 形。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至第3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其中,前述變形步驟具有:使前述可動構件與前述密閉栓的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的步驟;以及使前述可動構件下降及/或上升的步驟。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其中,前述變形步驟具有下述步驟:在前述密閉栓的上側安裝於前述滴尖狀容器,並且在從上側推壓前述各密閉栓的推壓板對應於前述各密閉栓設置有操作用孔、以及從前述操作用孔的周緣部朝下方延伸而被前述變形元件所包圍的防護壁,使前述可動構件透過前述操作用孔與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具有下述步驟:在前述液體懸浮有可結合既定物質或已與既定物質結合的磁性體,藉由使磁場達到前述收容部或前述容器群的容器內,使前述磁性體吸附在前述儲存部或前述容器的內壁而分離。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至第3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其中,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對於分注頭的安裝是藉由下述方式進行:移動前述分注頭,從而將沿著該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之排列方向的該匣組之兩端所設置的分注頭懸架用卡合部設在前述分注頭,並且將前述懸架用卡合部卡合在由上面部及兩側面部所構成的框體的前述兩側面部之下側的支持部,再以從上側包含前述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匣組的前述變形元件收容部的一部份的方式 從上側包圍而加以支持;前述變形步驟是透過該上面部使前述可動構件與前述各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的前述變形元件接觸或連接。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至第3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更具有:以可與流出流入的流體接觸的狀態,將既定物質所結合或可結合的載體封入在前述滴尖狀容器內、且為可從外部測定內部的區域,並且檢出該滴尖狀容器內的光學狀態的檢出步驟。
TW102131518A 2012-08-31 2013-09-02 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 TWI6009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2519 2012-08-31
JP2013126057 2013-06-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5031A true TW201415031A (zh) 2014-04-16
TWI600907B TWI600907B (zh) 2017-10-01

Family

ID=50183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1518A TWI600907B (zh) 2012-08-31 2013-09-02 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005594B2 (zh)
EP (1) EP2891887B1 (zh)
JP (1) JP6254944B2 (zh)
KR (1) KR102158399B1 (zh)
CN (1) CN104755938B (zh)
TW (1) TWI600907B (zh)
WO (1) WO20140349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4317B (zh) * 2017-09-01 2019-10-11 瑞基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化反應裝置及其套管機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6413B2 (ja) * 2014-03-20 2019-10-02 ユニバーサル・バイオ・リサーチ株式会社 導光集積検査装置およびその検査方法
EP3216523A1 (en) 2014-06-17 2017-09-1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Head device and movement device
NZ728582A (en) * 2014-07-28 2020-06-26 Douglas Scient Llc Instrument for analyzing biological samples and reagents
USD846143S1 (en) * 2015-05-28 2019-04-1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bined cell transfer nozzle and pipette tip for cell clustering
USD877353S1 (en) 2015-05-28 2020-03-0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bined cell transfer nozzle and pipette tip for cell clustering
JP2016223919A (ja) * 2015-05-29 2016-12-28 ユニバーサル・バイオ・リサーチ株式会社 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処理用チップ、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処理装置および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処理方法
JP7018720B2 (ja) * 2017-07-21 2022-02-14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標本搬送装置および標本画像撮像システム
WO2018181481A1 (ja) * 2017-03-28 2018-10-04 ユニバーサル・バイオ・リサーチ株式会社 測光分注ノズルユニット、測光分注装置、および測光分注処理方法
US20180318839A1 (en) 2017-05-03 2018-11-08 Lifeos Genomics Corporation Incubation Device Having Rotary Mechanism
WO2020105175A1 (ja) * 2018-11-22 2020-05-28 テクノグローバル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サンプリングチップ検査装置
DE102018131088A1 (de) * 2018-12-05 2020-06-10 Biofluidix Gmbh Flüssigkeitsdosiervorrichtung zur ballistischen Abgabe von Dosiermengen im Nanoliterbereich, Flüssigkeitsdosierverfahren und Pipettierspitze hierfür
JP2022542428A (ja) * 2019-07-29 2022-10-03 ビージーアイ シェンチェン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インビトロデバイスのための試薬カートリッジ
CN111257526B (zh) * 2020-03-12 2022-12-13 巴彦淖尔市医院 一种膀胱癌治疗靶点制剂的分析仪器
TWI712451B (zh) * 2020-07-03 2020-12-11 思創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管尖輔具、生物檢測裝置與生物檢測方法
CN117337395A (zh) * 2021-04-28 2024-01-02 环球生物研究株式会社 分注装置和检测体处理测定系统
KR102620858B1 (ko) * 2021-04-29 2024-01-04 주식회사 제놀루션 핵산추출장치 및 핵산추출장치에 사용되는 캡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3711Y2 (zh) * 1975-10-17 1980-03-27
US4277280A (en) 1978-08-23 1981-07-07 Alc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al of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s from molten aluminium
US4444062A (en) 1982-05-05 1984-04-24 Bennett John T Liquid transfer device
US4511534A (en) * 1982-05-26 1985-04-16 John T. Bennett Liquid transfer device
US4626509A (en) * 1983-07-11 1986-12-02 Data Packaging Corp. Culture media transfer assembly
GB8726062D0 (en) * 1987-11-06 1987-12-09 Plaspharm Uk Ltd Fluid dispensing devices
US4852620A (en) * 1988-04-20 1989-08-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Pipette with inverted bellows
US5154702A (en) * 1990-05-21 1992-10-13 Wheaton Industries Variable dosage dropper system
DE4141608C2 (de) * 1991-12-17 1993-12-02 Eppendorf Geraetebau Netheler Pipettiervorrichtung
US5472672A (en) * 1993-10-22 1995-12-05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lymer synthesis using arrays
JP3115501B2 (ja) 1994-06-15 2000-12-11 プレシジョン・システム・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分注機を利用した磁性体の脱着制御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によって処理される各種装置
JP3739953B2 (ja) 1994-06-15 2006-01-25 プレシジョン・システム・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分注機を利用した定性/定量解析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によって処理される各種装置
KR0170285B1 (ko) 1995-05-12 1999-03-30 김광호 반도체 장치의 소자 분리 방법
AU738336B2 (en) 1996-05-20 2001-09-13 Precision System Science Co., Ltd.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agnetic particles by a sample distributor
FI104891B (fi) * 1996-10-08 2000-04-28 Fluilogic Systems Oy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neste-erien annostelemiseksi
US5976112A (en) * 1997-11-07 1999-11-02 Lyza Weiss Jennings & Shea Injector syringe
FI107026B (fi) * 1998-08-26 2001-05-31 Biohit Oyj Imulaitteen kärki ja menetelmä nesteen annostelemiseksi imulaitteella
FI105783B (fi) * 1998-08-26 2000-10-13 Biohit Oyj Menetelmä ja laite nesteen annostelemiseksi
US7157047B2 (en) 2001-02-09 2007-01-02 Pss Bio Instruments, Inc. Device for containing, reacting and measuring, and method of containing, reacting and measuring
FI110031B (fi) * 2001-03-26 2002-11-15 Fluilogic Oy Pienien neste-erien kvantitatiivinen annostelu
US20050118589A1 (en) * 2001-11-21 2005-06-02 Vann Charles S. Digital array
KR101046801B1 (ko) 2003-01-31 2011-07-06 유니바사루 바이오 리사치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연속적 광학측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05103724A1 (ja) 2004-04-20 2005-11-03 Universal Bio Research Co., Ltd. 試料集積用カセット、スポッ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試料集積化装置
JP4851343B2 (ja) 2004-12-10 2012-01-11 ユニバーサル・バイオ・リサーチ株式会社 生体物質固定領域封入チップ、生体物質固定領域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EP1821106B1 (en) 2004-12-10 2018-02-14 Universal Bio Research Co., Ltd. Biomaterial immobilization carrier enclosing tip and method of treating therefor
WO2006073170A1 (ja) 2005-01-07 2006-07-13 Universal Bio Research Co., Ltd. 担体封入チップ、担体処理装置、および担体処理方法
SE529693C2 (sv) * 2005-03-04 2007-10-30 Millipore Ab Steril spruta
JP3115501U (ja) 2005-06-15 2005-11-10 タイフ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保護カバー付水栓用フレキシブル継手管
KR101354764B1 (ko) 2005-09-05 2014-01-22 유니바사루 바이오 리사치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각종 물질 유지체, 각종 물질 유지체 처리장치, 및 그처리방법
GB0517910D0 (en) * 2005-09-05 2005-10-12 Enigma Diagnostics Ltd Liquid transfer device
TWI415770B (zh) 2006-01-13 2013-11-21 Universal Bio Research Co Ltd 變形式分注管、變形式分注裝置及變形式分注處理方法
KR100769195B1 (ko) 2006-02-09 2007-10-2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장치의 구동장치 및 구동방법
JP4591409B2 (ja) * 2006-06-01 2010-12-01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分注チ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応キット
JP5122091B2 (ja) 2006-06-13 2013-01-16 ユニバーサル・バイオ・リサーチ株式会社 担体封入変形容器、担体封入変形容器処理装置、および担体封入変形容器処理方法
JP5513711B2 (ja) * 2007-10-01 2014-06-04 太陽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GB2467929A (en) * 2009-02-19 2010-08-25 Nordiag Asa Pipette with bellows
US9045259B2 (en) * 2009-02-13 2015-06-02 Medmix Systems Ag Discharge device with tub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4317B (zh) * 2017-09-01 2019-10-11 瑞基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化反應裝置及其套管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54686A1 (en) 2018-12-13
WO2014034928A1 (ja) 2014-03-06
EP2891887A1 (en) 2015-07-08
JPWO2014034928A1 (ja) 2016-08-08
JP6254944B2 (ja) 2017-12-27
KR102158399B1 (ko) 2020-09-21
US10836540B2 (en) 2020-11-17
TWI600907B (zh) 2017-10-01
US20150210437A1 (en) 2015-07-30
EP2891887B1 (en) 2022-11-30
US10005594B2 (en) 2018-06-26
KR20150046331A (ko) 2015-04-29
EP2891887A4 (en) 2016-05-11
CN104755938B (zh) 2017-02-22
CN104755938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0907B (zh) 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滴尖、內建變形元件之分注裝置及內建變形元件的分注處理方法
US9796521B2 (en) Bellows type dispensing tip, bellows type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bellows type dispensing processing
JP5122091B2 (ja) 担体封入変形容器、担体封入変形容器処理装置、および担体封入変形容器処理方法
EP3321669B1 (en) Device for electrical measurement of target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method therefor
JP4776549B2 (ja) 生体物質固定担体封入チップ、生体物質固定担体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処理方法
US20130330723A1 (en) Various-substance holder, various-substance holder treating apparatus, and various-substance holder treating method
JP2008536128A (ja) 自動化微小体積アッセイシステム
JPWO2007111347A1 (ja) マイクロプレ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マイクロプレート処理方法
JPWO2004092710A1 (ja) 分注用シリンダ、大容量分注装置および大容量分注装置の使用方法
JP5552134B2 (ja) 担体封入変形容器、担体封入変形容器処理装置、および担体封入変形容器処理方法
US20180156833A1 (en) Transfer tool for use in automated analyser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