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1476A - 遙控裝置、顯示系統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遙控裝置、顯示系統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1476A
TW201411476A TW101132668A TW101132668A TW201411476A TW 201411476 A TW201411476 A TW 201411476A TW 101132668 A TW101132668 A TW 101132668A TW 101132668 A TW101132668 A TW 101132668A TW 201411476 A TW201411476 A TW 2014114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display screen
movement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2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7969B (zh
Inventor
Lin-Yuan You
Tzu-Pang Chiang
Original Assignee
Benq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Corp
Priority to TW101132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7969B/zh
Priority to US14/016,325 priority patent/US20140071098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411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1476A/zh
Priority to US14/795,885 priority patent/US20150309577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7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79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2Light pens for emitting or receiving ligh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6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for light p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06Manual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遙控裝置、顯示系統與方法。顯示方法包含以下步驟:遙控裝置因應使用者的操作而產生指標移動量和指標移動方向,其中指標移動方向係可選自正移動方向和負移動方向二者之一,正移動方向和負移動方向係同一維的反方向;遙控裝置感測其擺置姿態,並據此而得出殼體長軸與水平面間之長軸水平夾角;遙控裝置傳送指標移動量、指標移動方向與長軸水平夾角至顯示裝置;以及顯示裝置根據指標移動量、指標移動方向與長軸水平夾角而調整顯示畫面。

Description

遙控裝置、顯示系統與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遙控裝置、顯示系統與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根據指標移動量和指標移動方向而調整顯示畫面的遙控裝置、顯示系統與方法。
近年來,隨著電子白板和互動式投影機的逐漸普及,用以顯示滑鼠指標的光學筆技術也日益進步。根據軌跡感測的方式,光學筆的軌跡感測方式可以區分為影像信號包含、不包含座標資訊兩種類型。
其中,影像信號未包含座標資訊類型代表光學筆本身僅單純的因應使用者的操作而在顯示幕上產生指示點,然後再由設置於顯示幕附近的定位裝置來偵測指示點的座標位置;而影像信號包含座標資訊類型代表光學筆能讀取影像信號中所夾帶傳送的座標資訊,據此來判斷指示點在顯示畫面中目前所在的座標位置。
第1A圖係習用“影像信號未包含座標資訊”技術顯示系統之示意圖,亦請參見美國專利案US 5,528,263,「互動式投影影像顯示系統」(Interactive projected video image display system)。在此圖式中,顯示系統13必需在投映屏幕11的周圍設置相關的感應裝置111,而光學筆10將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而控制投影機112在投映屏幕11上產生 指示點。接著,再由複數個感應裝置111將指示點的位置回傳給電腦主機12。
在此架構下,採用影像信號未包含座標資訊方式感測光學筆軌跡時,感應裝置111的感測座標必需保持和投影機112投射畫面的顯示座標對正一致;否則縱使感應裝置111能正確地感測到指示點的感測座標為(X.Y),但投影機14投射畫面中的顯示座標(X.Y)卻非同一位置,如此滑鼠指示點會被顯示到投映屏幕11上的不同位置,造成使用者以為光學筆10故障。
換言之,採用影像信號未包含座標資訊方式感測光學筆軌跡時,每當感應裝置111,投映屏幕11和投影機14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有所變動時,(例如:感應裝置111和投影機14從A教室搬動到B會議室重新設置時),則感應裝置111必需先和投影機112重新校正一次,這也造成了使用上的限制和不便。
第1B圖係習用影像信號包含座標資訊技術顯示系統之示意圖,亦請參見美國專利案US 7,421,111,「畫素型顯示幕之光學筆系統」(Light pen system for pixel-based displays)。首先由電腦主機16控制投影裝置14在預定的顯示區域上依序交錯的投射使用者影像信號畫面和一系列座標圖案(a sequence of patterns),例如:每秒投射使用者影像信號畫面59個畫框(frames),插入投射1個畫框座標圖案;系列座標圖案係以極低比例穿插在使用者播放的影像信號畫面中,因此使用者肉眼並無法感受到影像畫面有何差異。
如此透過在第60個畫框時序插入系列座標圖案,使得顯示畫面上的每一個位置都分別具特定的光線強度序列(a unique sequence of light intensity)。因此,根據在第60個frame時,光學筆序所讀取到光學筆筆尖所對正特定位置光強度序列的順序,便能判斷顯示區域中,光學筆筆尖目前所對正指示點位置相對應的編碼為何。更進一步的,可以根據光線強度序列而判斷光學筆15之指示點的位置在顯示區域的何處。
例如:座標圖案在第一時點t1(第60個frame時序)時,顯示畫面的左上角區塊呈現陰影狀;座標圖案在第二時點t2(第120個frame時序)時,顯示畫面的右上角區塊呈現陰影狀;座標圖案在第三時點t3(第180個frame時序)時,顯示畫面的右下角區塊呈現陰影狀;座標圖案在第四時點t4(第240個frame時序)時,顯示畫面的左下角區塊呈現陰影狀。
如此:當光學筆15感測得出的編碼序列在第一時點t1、第二時點t2、第三時點t3、第四時點t4分別為(1,0,0,0)時,便可以判斷光學筆15筆尖目前係對正顯示畫面的左上角區塊,亦即目前指示點位置係位於左上角區塊。同理,當編碼序列為(0,1,0,0)時,判斷光學筆15筆尖目前係對正顯示畫面的右上角區塊,亦即目前指示點位置係位於右上角區塊。
由於座標圖案畫面和使用者影像信號畫面係透過相同投影裝置14投影輸出,故第1B圖所示的顯示系統17縱使移動後,重新設置時也無需校正,便能直接使用。
惟以下所述的顯示畫面可同時適用影像信號未包含或包含座標資訊的顯示系統。為了便於說明,以下不再區分影像信號是否包含座標資訊。
請參照第2A圖,其係於顯示畫面中,以十字狀的游標符號代表光學筆指向路徑和顯示畫面22交會處指示點23之示意圖。當使用者移動光學筆21時,游標符號23在顯示畫面22中的位置也將對應改變。
請參照第2B圖,顯示系統亦可提供了書寫功能,當使用者啟動書寫功能後,光學筆21的移動路徑將成為使用者輸入的輸入筆跡26。
在第2B圖中,習用技術僅單純的提供光學筆的輸入筆跡顯示功能。但是,由光學筆書寫出的輸入筆跡並沒有變化。若使用者希望改變輸入筆跡的顏色或寬度時,需要重新選取顯示畫面22中的調色盤設定,才能更新軌跡的顏色。若使用者需要以多種色彩繪示或書寫時,使用者必須反覆開啟螢幕調色盤的功能,然後再重新選取新選用的輸入軌跡所使用的色彩設定。此種過程對於使用者而言過於繁瑣而不利使用。
再者,若使用者需要調整在視窗內的顯示畫面22時,通常會需要對顯示畫面22內的垂直捲軸24、水平捲軸25進行調整。然而,針對顯示畫面22的水平或垂直方向調整而言,使用者往往需要另外在電腦主機端,額外以滑鼠、觸控板等方式來控制。因此,使用者必須輪替的使用光學筆、觸控板,方能順利的進行繪圖或書寫的過程。
本發明之一方面係為一種顯示方法,應用於彼此信號連接之一遙控裝置與一顯示裝置間,該顯示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該遙控裝置因應一使用者的操作而產生一指標移動量和一指標移動方向,其中該指標移動方向係可選自一正移動方向和一負移動方向二者之一,且該正移動方向和該負移動方向係同一維的反方向;該遙控裝置感測其擺置姿態,並據此而得出其殼體長軸與一水平面間之一長軸水平夾角;該遙控裝置傳送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長軸水平夾角至該顯示裝置;以及該顯示裝置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長軸水平夾角而調整一顯示畫面,其中當該長軸水平夾角小於一第一水平角度門檻時,該顯示裝置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一非縱向移動;以及當該長軸水平夾角大於該第一水平角度門檻時,該顯示裝置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一縱向移動。
本發明之又一方面係為一種顯示方法,應用於彼此信號連接之一遙控裝置與一顯示裝置間,該顯示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該遙控裝置因應一使用者的操作,而產生一指標移動量和一指標移動方向,該指標移動方向係可選自一正移動方向和一負移動方向二者之一,該正移動方向和該負移動方向係同一維的反方向,該輸入單元具有一輸入單元側向軸;該遙控裝置感測其擺置姿態,並據此而得出該 輸入單元側向軸與一水平面間之一側向軸水平夾角;該遙控裝置傳送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側向軸水平夾角至該顯示裝置;以及該顯示裝置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側向軸水平夾角而調整一顯示畫面,其中當該側向軸水平夾角大於一第二水平角度門檻時,該顯示控制單元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一橫向移動;以及當該側向軸水平夾角小於該第二水平角度門檻時,該顯示控制單元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一縱向移動。
本發明之再一方面係為一種顯示方法,應用於信號連接之一遙控裝置與一顯示裝置間,該顯示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該遙控裝置具有一預設切面,該遙控裝置感測該預設切面與一垂直線間的一垂直夾角並得出一垂直夾角資訊,並自該遙控裝置延伸出一指示路徑;該遙控裝置傳送該垂直夾角資訊至該顯示裝置;以及該顯示裝置顯示一顯示畫面,該顯示畫面和該指示路徑交會於一交會位置,在該顯示畫面中係以一指示圖案代表該交會位置,且該指示圖案的外觀係依據該垂直夾角資訊而改變。
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係為一種一種顯示方法,應用於信號連接之一遙控裝置與一顯示裝置間,該顯示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該遙控裝置感測該殼體在空間中運動的加速度而產生一殼體震動信號;該遙控裝置傳送該殼體震動信號至該顯示裝置;以及該顯示裝置顯示一顯示畫面,在該顯示畫面中係以一指示圖案代表該指示路徑指向該顯示畫面 之一交會位置,其中該指示圖案的外觀係依據該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而改變。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本發明係利用一遙控裝置直接進行顯示畫面的調整,例如調整顯示畫面的垂直捲軸、調整顯示畫面的水平捲軸、調整顯示畫面的縮放比例。並且,利用本發明的光學筆在進行描繪圖案時可直接控制輸入筆跡的寬度、亮度、顏色等功能。為便於說明,以下以光學筆作為遙控裝置的舉例,但是遙控裝置的種類並不需要被限定。
請參見第3A圖,其係根據本發明的光學筆示意圖。於光學筆35殼體靠近筆尖處設置一滾輪352,讓使用者可以在手握持光學筆35的同時,利用手指操作滾輪352。更進一步來說,使用者僅需利用手部的操控改變光學筆35的擺置姿態、轉動滾輪352,即可針對這些操作而對顯示畫面進行各種類型的調整。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見第3B圖,其係根據本發明光學筆的內部方塊示意圖。光學筆35包括筆狀殼體351、滾輪352、重力感測單元353、傳送單元354。重力感測單元353與傳送單元354均設置於殼體351內側,而滾輪352則設置於筆狀殼體351的表面。此外,傳送單元354電連接於重力感測 單元353與輸入單元352。
其中,滾輪352可視為一輸入單元,根據滾輪352的轉動量與轉動方向可以產生指標移動資訊(A);重力感測單元353可以根據筆狀殼體351的擺置姿態而產生擺置資訊(B)。其後,由傳送單元354透過藍芽、無線網路等方式,輸出指標移動資訊(A)與擺置資訊(B)。
請參照第3C圖,其所繪示為利用長軸水平夾角代表光學筆的擺置姿態之示意圖。
本發明將光學筆35的尾端至筆尖的筆身方向定義為殼體長軸,並將殼體長軸的延伸方向進一步定義為指示路徑。當使用者握持光學筆35並控制其擺置姿態時,代表光學筆的筆身方向發生變化,也連帶使長軸水平夾角產生改變。
因此,重力感測單元353可以利用長軸水平夾角代表擺置資訊(B);並且,根據使用者的控制讓滾輪352產生轉動,而產生包括指標移動方向(a1)以及指標移動量(a2)的指標移動資訊(A)。
請參見第4圖,其所繪示為本發明顯示裝置示意圖。根據本發明的構想,顯示裝置可能是影像信號未包含座標資訊式的電子白板,或是影像信號包含座標資訊式的投影裝置。當然,顯示裝置也可能是具有感測指示功能的投影螢幕、液晶螢幕、平版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的螢幕等。
顯示裝置32包括:接收單元321、顯示控制單元323、顯示單元322。其中,接收單元321信號連接於遙控裝置的傳送單元,且顯示控制單元323電連接於接收單元321 與顯示單元322。
接收單元321接收指標移動資訊(A)與擺置資訊(B)後,由顯示控制單元323根據指標移動資訊(A)與擺置資訊(B)來調整顯示單元322所呈現的顯示畫面。
此外,顯示裝置也可32包含儲存單元(未繪示),電連接於顯示單元322。當顯示裝置32搭配繪圖軟體使用時,顯示裝置32可利用儲存單元儲存輸入筆跡的位置變化,以及輸入筆跡的大小設定、寬度設定、顏色設定、亮度設定等顯示屬性的設定值。
請參照第5圖,其所繪示為本發明利用光學筆調整顯示畫面的流程圖第一實施例。首先,顯示裝置接收光學筆所輸出的指標移動資訊(A)與擺置資訊(B)(步驟S52);接著,判斷長軸水平夾角是否小於一第一水平角度門檻(步驟S53),亦即根據擺置資訊(B)中所代表的長軸水平夾角來進行判斷。
若判斷不成立時,顯示裝置則根據指標移動資訊(A)控制顯示畫面的縱向移動,例如:向上或向下垂直捲動(vertical scroll up/down)(步驟S55)。反之,若判斷成立時,顯示裝置根據指標移動資訊(A)控制顯示畫面的橫向移動,例如:向左或向由水平捲動(horizontal scroll right/left)。(步驟S54)。
以第6A圖至第6C圖為例。假設第6A圖為原始的顯示畫面。當長軸水平夾角很大並且大於一第一水平角度門檻時,代表光學筆的擺置姿態較接近垂直方向。此時,顯示裝置會根據指標移動資訊(A)而控制顯示畫面進行縱向 移動。
若使用者向筆尾方向轉動滾輪,指標移動方向(a1)定義為正移動方向(+),則如第6B圖所示,顯示畫面會被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動。
並且,根據指標移動量(a2)決定顯示畫面會被向上移動的幅度。例如:當滾輪朝向筆尾方向轉動半圈時,顯示畫面的內容將向上移動100個像素點;以及,當滾輪朝向筆尾方向轉動一圈時,顯示畫面的內容將向上移動200個像素點。
同理,若使用者向筆尖方向轉動滾輪,指標移動方向(a1)定義為負移動方向(-),則如第6C圖所示,顯示畫面會被向下移動。並且,根據指標移動量(a2)決定顯示畫面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動的幅度。
以第7A圖至第7C圖為例。假設第7A圖為原始的顯示畫面。當長軸水平夾角很小並且小於一第一水平角度門檻時,代表光學筆的擺置姿態較接近水平方向。此時,顯示裝置會根據指標移動資訊(A)而控制顯示畫面進行橫向移動。
若使用者朝著筆尾方向轉動滾輪,指標移動方向(a1)定義為正移動方向(+),則如第7B圖所示,顯示畫面會沿水平方向而被向左移動。並且,根據指標移動量(a2)決定顯示畫面沿水平方向而向左移動的幅度。
同理,若使用者朝著光學筆尖方向轉動滾輪,指標移動方向(a1)定義為負移動方向(-),則如第7C圖所示,顯示畫面會被向右移動。並且,根據指標移動量(a2)決定顯示 畫面沿水平方向向右移動的幅度。
由以上的說明可知,利用本發明的光學筆可以直接進行顯示畫面的縱向與橫向的移動。
另外,請參照第8A、8B圖,當光學筆的指示路徑指向顯示畫面82時,可於顯示畫面中顯示一個十字狀的游標符號。若光學筆81的指示路徑未指向顯示畫面時,則不顯示游標符號。因此,本發明可以進一步根據指示路徑和顯示畫面是否有交會,而讓使用者利用光學筆來縮放顯示畫面。
請參照第9圖,其所繪示為本發明利用光學筆調整顯示畫面的流程圖的第二實施例。首先,接收光學筆所輸出的指標移動資訊(A)與擺置資訊(B)(步驟S62);接著判斷長軸水平夾角是否小於一第一水平角度門檻(步驟S63),亦即根據擺置資訊(B)中所代表的長軸水平夾角來進行判斷。
若判斷不成立時,則根據指標移動資訊(A)來控制顯示畫面的縱向移動(步驟S67)。步驟S67的控制方法與第5圖的步驟S55相同,請參照第6A、6B、6C圖的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若判斷成立時,則進一步判斷指示路徑是否指向顯示畫面(步驟S64)。
如果指示路徑未指向顯示畫面時,顯示裝置將根據指標移動資訊(A)來控制顯示畫面的橫向移動(步驟S65)。步驟S65的控制方法與第5圖的步驟S54相同,請參照第7A、7B、7C圖的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另一方面,如果指示路徑指向顯示畫面時,顯示裝置 將根據指標移動資訊(A)控制顯示畫面的縮放(步驟S66)。
假設第10A圖為原始的顯示畫面。若使用者向筆尾方向轉動滾輪,指標移動方向(a1)定義為正移動方向(+),則如第10B圖所示,顯示畫面的內容會被縮小(zoom-out)。並且,顯示裝置會根據指標移動量(a2)決定顯示畫面的內容被縮小的比例。
同理,若使用者向筆尖方向轉動滾輪,指標移動方向(a1)定義為負移動方向(-),則如第10C圖所示,顯示畫面的內容會被放大(zoom-in)。並且,指標移動量(a2)決定顯示畫面的內容被放大的比例。
承上,本發明可根據光學筆的殼體長軸而判斷其擺置姿態,進而調整顯示畫面進行縱向移動或非縱向移動。以下利用第11A、11B圖彙整長軸水平夾角與顯示畫面移動方式的相關性,其中,水平方向的虛線代表與水平面平行的方向,且其中較粗的兩條虛線代表第一水平角度門檻(α_th)。
在第11A圖中,當光學筆91分別位於第一擺置姿態P1、第二擺置姿態P2、第三擺置姿態P3時,其長軸水平夾角分別為第一長軸水平夾角θ 1、第二長軸水平夾角θ 2、第三長軸水平夾角θ 3;且該些長軸水平夾角(θ 1、θ 2、θ 3)均大於第一水平角度門檻(α_th)。因此,當光學筆91呈現第一擺置姿態P1、第二擺置姿態P2、第三擺置姿態P3時,顯示裝置將根據指標移動資訊而使顯示畫面進行垂直方向的縱向移動。
在第11B圖中,當光學筆91分別位於第四擺置姿態 P4、第五擺置姿態P5、第六擺置姿態P6、第七擺置姿態P7,其長軸水平夾角分別為第四長軸水平夾角θ 4、第五長軸水平夾角θ 5、第六長軸水平夾角θ 6、第七長軸水平夾角θ 7;且該些長軸水平夾角(θ 4、θ 5、θ 6、θ 7)均小於第一水平角度門檻(α_th)。因此,當光學筆91呈現第一擺置姿態P1、第二擺置姿態P2、第三擺置姿態P3、第四擺置姿態P4時,顯示裝置將根據指標移動資訊而使顯示畫面進行橫向移動或縮放調整。
舉例來說,第一水平角度門檻(α_th)可定義為50度,當長軸水平夾角大於50度時,顯示裝置將控制顯示畫面進行縱向移動;以及,當長軸水平夾角小於50度時,顯示裝置將控制顯示畫面進行非縱向移動。
本發明亦可搭配第一水平角度門檻而提供一個誤差區間(例如:正負5度)。當長軸水平夾角發生改變,但仍介於這個誤差區間時,則維持原本的操作模式。
例如:若使用者目前操作光學筆時,係控制顯示裝置顯示畫面進行橫向移動,則於長軸水平夾角由40度增加至54度時,仍然維持進行行橫向移動;直到光學筆81長軸水平夾角持續變大並超過55度時,顯示裝置才改為控制顯示畫面進行縱向移動,反之亦然。
除了以長軸水平夾角代表擺置資訊(B)之外,本發明也可以利用其他方式來定義擺置資訊(B)。請參見第12A圖,其所繪示為利用側向軸水平夾角代表光學筆42的擺置姿態之示意圖。其將滾輪422的轉動軸延伸方向定義為輸入單元側向軸,因此,輸入單元側向軸將與光學筆42 的筆身方向垂直。
進一步定義輸入單元側向軸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側向軸水平夾角,並以側向軸水平夾角代表擺置資訊(B)。同樣的,再搭配滾輪422轉動方向與轉動量所代表的指標移動資訊(A)時,便能讓顯示裝置進一步的控制顯示畫面。
當光學筆的擺置姿態產生改變時,側向軸水平夾角也連帶產生變化。第12B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如何根據側向軸水平夾角而判斷使用者的操作類型。
此圖式假設光學筆42分別位於第一擺置姿態P1、第二擺置姿態P2、第三擺置姿態P3、第四擺置姿態P4,其側向軸水平夾角分別為第一側向軸水平夾角θ 1、第二側向長軸水平夾角θ 2、第三側向軸水平夾角θ 3、第四側向軸水平夾角θ 4。
在第12B圖中,當光學筆42的擺置姿態如圖中的第一擺置姿態P1、第三擺置姿態P3、第四擺置姿態P4時,側向軸水平夾角較小。亦即,當光學筆42的筆身方向較接近垂直方向擺置時,側向軸水平夾角變小。因此,可以定義第二水平角度門檻(θ=β_th),當光學筆42的擺置姿態使得側向軸水平夾角小於第二水平角度門檻(θ<β_th),顯示裝置將對顯示畫面進行縱向移動。
另一方面,當光學筆42的擺置姿態如圖中的第二擺置姿態P2、第五擺置姿態P5時,側向軸水平夾角較大。亦即,當光學筆42的筆身方向較接近水平方向擺置時,側向軸水平夾角變大。因此,可以定義第二水平角度門檻(θ=β_th),當光學筆42的擺置姿態使得側向軸水平夾角 大於第二水平角度門檻(θ>β_th),顯示裝置將對顯示畫面進行非縱向移動。
因此,第12圖同樣以較顏色較淡的網底代表使用者利用光學筆42的滾輪進行非縱向移動,以及以顏色較深的網底代表進行縱向移動時的側向軸水平夾角。圖中水平方向的虛線代表側向軸水平夾角為0度,其中較粗的兩條虛線代表第二水平角度門檻(β_th)。
當光學筆利用側向軸水平夾角代表擺置資訊時,顯示裝置如何根據滾輪轉動方向與轉動量而調整顯示畫面的作法可以類推前述說明,此處不再贅述。需留意的是,輸入單元的控制方式與指標移動方向、指標移動量的對應關係並不以前述定義的方式為限。例如:當滾輪朝向筆尖方向滾動時,也可被定義為指標移動方向為正移動方向,反之亦然。
儘管前述實施例假設光學筆的輸入單元為滾輪,利用滾輪所轉動的兩個方向對應於指標移動時在同一維度的兩個相反方向,並以滾輪的實際轉動量對應於顯示畫面的指標移動量。但是光學筆的輸入單元也可能是設置在一X軸-Y軸平面上的觸控板、翹板開關(Rocker)、按鍵開關等。其中,輸入單元沿著Y軸延伸,且X軸係為輸入單元側向軸。
請參見第13A圖,其係光學筆以長條型觸控板711作為輸入單元之示意圖。其中定義殼體長軸為與光學筆71的筆身方向平行的方向,且指示路徑代表與殼體長軸平行並指向筆尖的方向。再者,定義輸入單元側向軸為與光學 筆71的筆身方向垂直的方向。
觸控板711可偵測觸控手勢,且觸控手勢的運動方向係可選自正運動方向和負運動方向二者之一。當光學筆71以觸控板作為輸入單元時,可根據觸控手勢的移動距離、觸控手勢的運動方向來代表指標移動量、指標移動方向。
請參見第13B圖,其係光學筆以翹板開關721作為輸入單元之示意圖。其中定義殼體長軸為與光學筆的筆身方向平行的方向,且指示路徑與殼體長軸平行並指向光學筆的筆尖。再者,定義輸入單元側向軸為與光學筆的筆身方向垂直的方向。
翹板開關721可因應使用者的按壓而產生導通信號,其中指標移動量係對應於翹板開關721被按壓時間長短或被按壓次數。當翹板開關721靠近筆尖的開關前半段721a被按壓時,以正移動方向作為指標移動方向、當翹板開關721靠近筆尾的開關後半段721b被按壓時,以負移動方向作為指標移動方向。
請參見第13C圖,其係光學筆以按鍵開關731作為輸入單元之示意圖。其中定義殼體長軸為與光學筆的筆身方向平行的方向,且指示路徑與殼體長軸平行並指向光學筆的筆尖。再者,定義輸入單元側向軸為與光學筆的筆身方向垂直的方向。
若被按下的是離筆尖較近的按鍵開關731a,假設導通信號為第一狀態,此時將指標移動方向定義為正移動方向。
再者,若被按下的是相對離筆尾較近的按鍵開關 731b,假設導通信號為第二狀態,此時將指標移動方向定義為負移動方向。
除了根據按鍵開關731a、731b而決定指標移動方向外,本發明還可根據使用者按下按鍵開關731a、731b的次數或時間長短而判斷指標移動量。
在另一種應用中,光學筆還可以在顯示裝置提供書寫或繪圖功能時,提供修改輸入筆跡的功能。
請參見第14圖,其所繪示為本發明顯示系統的示意圖。其中顯示裝置係連接到個人電腦PC,且個人電腦PC上正執行繪圖軟體(如:Windows附屬應用程式中的小畫家)而開啟著影像圖檔A(image file)。其中,繪圖軟體左側有筆觸設定區、顏色設定區。使用者可以控制光學筆143的擺置姿態,使得光學筆143與顯示畫面142的交會位置停留在顯示畫面142左側的各種區域,根據希望設定的類型而選擇輸入筆跡的筆觸或者顏色。詳細說明如下:顯示裝置除了在交會位置顯示指示圖案而提示使用者外,若使用者利用繪圖軟體進行書寫或繪圖時,顯示裝置還可以選擇以畫筆筆觸圖案作為指示圖案。
第15A圖為例,筆觸設定區說明繪圖軟體所提供的預選畫筆筆觸圖案有水彩筆、油漆刷、滾筒等。假設繪圖軟體以水彩筆的圖式當作第一畫筆筆觸圖案;以油漆刷的圖式當作第二畫筆筆觸圖案;以及,以滾筒的圖式當作第三畫筆筆觸圖案。
根據本發明構想的一個實施例,當交會位置停留在筆觸設定區,且使用者對光學筆進行動態操作(例如:前後甩 動光學筆)時,此時畫筆筆觸圖案可對應產生改變。
舉例來說,假設使用者甩動光學筆一次,則選定第一畫筆筆觸圖案(水彩筆);假設使用者甩動光學筆二次,則選定第二畫筆筆觸圖案(油漆刷);假設使用者甩動光學筆三次,則選定第三畫筆筆觸圖案(滾筒)。同理,假設使用者再次甩動光學筆則回復至選定第一畫筆筆觸圖案(水彩筆),如此週而復始。
換言之,當使用者選擇畫筆筆觸圖案時,本發明的顯示系統讓使用者透過對光學筆的操作,直接改變選用的畫筆筆觸圖案,毋須反覆的透過繪圖軟體更改選用的畫筆筆觸圖案。本發明將判斷使用者是否甩動光學筆,並根據甩動光學筆的次數而決定當前選用的畫筆筆觸圖案。
在實現此功能時,本發明可於光學筆中設置加速度感測單元,用於感測筆狀殼體在空間中運動的加速度。當光學筆因為使用者的動態操作行為而被甩動、晃動、擺動時,由加速度感測單元產生殼體震動信號。之後,殼體震動信號再透過與加速度感測單元電連接的傳送單元而被傳送至顯示裝置。
承上,顯示裝置的接收單元信號連接於光學筆的傳送單元,使得顯示裝置先透過接收單元接收殼體震動信號。其後,顯示單元再依據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而改變指示圖案的外觀。
同理,請參見第15B圖,其係提供六種輪序候選色彩作為光學筆軌跡的示意圖。使用者可控制光學筆,並將交會位置停留在顏色設定區。且顏色設定區提供了六種預設 的輪序候選色彩,隨著使用者對光學筆進行動態操作行為,顯示畫面也將改變指示圖案與輸入筆跡的顯示屬性。
亦即,使用者利用甩動光學筆的次數,來選定使用者想要利用的色彩。相同於筆觸設定的方式,利用光學筆甩動的次數,使用者可週而復始的選擇想要利用的色彩。當使用者透果光學筆的操作完成繪圖或是影像修改後,繪圖軟體可提供儲存輸入筆跡的功能。
請參見第16圖,其係本發明的光學筆161感測使用者的動態操作之示意圖。光學筆161的筆尾包括一第一開關單元161c以及殼體側的一第二開關單元161a。
其中,第一開關單元161c被視為一鎖定單元,電連接於重力感測單元與傳送單元。
當使用者希望設定輸入筆跡的顯示屬性時,先不啟動鎖定單元,加速度感測單元持續感測使用者的動態操作。亦即,上述根據交會位置停留的區域以及使用者甩動的次數來決定輸入筆跡的顯示屬性。
當使用者決定了輸入筆跡的筆觸與顏色後,可按壓第一開關單元161c。此時,鎖定單元被啟動,代表光學筆161不再偵測使用者的動態操作。當鎖定單元被啟動並產生鎖定信號後,加速度感測單元亦停止輸出殼體震動信號。
當然,若使用者書寫了一個段落後,希望再度變更輸入筆跡的顯示屬性,便可以再度按壓第一開關單元161c,也就是停止啟動鎖定單元。之後,再重覆前述的選取設定過程,並於選取完畢後重新啟動鎖定單元。
再者,第二開關單元161a被視為一致能單元,且電連接於傳送單元,其係因應一使用者的操作而產生致能信號。
當致能單元被按下時,致能單元產生致能信號,這個致能信號會被傳送給顯示裝置。當致能單元被按下時,代表使用者希望設定繪圖軟體處於書寫模式。也就是說,顯示單元除了因應交會位置的改變而調整指示圖案的位置外,也會對應修改輸入軌跡。。
請參照第17A圖,其代表當致能單元未被按下時,繪圖軟體處於非書寫模式時的操作。此時,顯示裝置僅以指標圖案顯示當前的交會位置。第17A圖以虛線軌跡說明交會位置的連續移動過程,顯示畫面171並不會顯示這個虛線軌跡,繪圖軟體也不會把上述虛線軌跡記錄到目前開啟的影像圖檔中。
請參照第17B圖,其代表當致能單元被按下時,繪圖軟體處於書寫模式時的操作。此時,顯示裝置除了顯示指示圖案外,也會顯示交會位置改變的軌跡。假設使用者選定了第三畫筆筆觸圖(滾筒)以及第一輪序候選色彩。則第17B圖中的實線軌跡代表交會位置的連續移動過程。圖中可以看出,顯示畫面172會顯示一個較寬的實線軌跡,繪圖軟體也會依據上述實線軌跡來修改編輯目前開啟的影像圖檔,亦即把上述實線軌跡記錄到目前開啟的影像圖檔中。
儘管前述的較佳實施例說明繪圖軟體如何根據光學筆的前後甩動次數,而決定如何改變輸入筆跡,但在實際 應用時,光學筆所感測的動態操作類型並不以前後甩動為限。舉凡如轉動、擺動等方式,也都可以當作光學筆的殼體震動信號產生的判斷來源。
再者,當使用者決定筆觸或者顏色(例如,第三畫筆筆觸圖以及第一輪序候選色彩)後,在按下致能單元進入書寫模式時,更可以利用旋轉筆身來決定線條的寬度以及亮度的變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見第18圖,其係感測光學筆的轉動幅度之示意圖。此圖式代表使用者可以光學筆161的中心軸為旋轉中心,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而根據使用者對光學筆161旋轉的幅度,可以決定輸入筆跡的寬度或者亮度。
請參見第19圖,其係當使用者操作光學筆時,同時移動轉動光學筆轉向之示意圖。舉例來說,當使用者操作光學筆181而描繪如圖的虛線軌跡時,使用者除了由左而右的移動光學筆181外,同時亦以光學筆161中心軸為旋轉中心而使光學筆產生轉動。因此,原本在虛線左邊朝畫面上方顯示的第二開關單元181a到了虛線右端時,已經轉向至圖式的下方。
本發明進一步根據光學筆在書寫過程的轉向,提供一種調整輸入筆跡寬度的作法,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見第20A圖,其係根據光學筆的轉向,利用不同寬度對應於輸入筆跡之示意圖。
此處假設使用者操作光學筆181而書寫一個橫向的S型軌跡。假設使用者在操作光學筆181時,除了移動光學筆181在立體空間的位置,而使光學筆181沿著圖中的虛 線移動外,光學筆181的筆身也會隨著時間點的不同而改變其轉向。
由圖中可以看出,當使用者在操作光學筆181時,顯示畫面180所顯示的輸入筆跡也會同步調整其寬度。例如:對應於光學筆181在t1、t3、t5的轉向,顯示畫面180顯示的輸入筆跡分別具有較寬、較細、較寬的寬度。
請參見第20B圖,其係對應於第20A圖中,在書寫過程中的不同時點,所對應之光學筆的切面之示意圖。
為了區別光學筆在不同時點的旋轉狀態,此處假設預設切面為:光學筆的致能單元在光學筆表面位置上的切面。當然,預設切面的定義方式並不以此為限,例如:也可將預設切面定義為光學筆的滾輪在光學筆表面位置上的切面等。更進一步的,此實施例將光學筆181的預設切面與垂直線之間的夾角定義為垂直夾角。
在第一時點t1時,若由光學筆181後側看光學筆181的切面時,致能單元181a位於光學筆181相對上方的位置。此時,光學筆181的預設切面與垂直線之間的垂直夾角呈現90度。此處假設輸入筆跡在垂直夾角呈現90度時,相對具有較寬的寬度設定。例如:假設輸入筆跡的寬度設定在第一時點t1的顯示比率為100%。
在第二時點t2時,若由光學筆181後側看光學筆181的切面時,致能單元位於光學筆181相對右上方的位置。此時,光學筆181的預設切面與垂直線之間的垂直夾角呈現45度。此處,輸入筆跡的寬度設定在第二時點t2的顯示比率可能減少至75%。
在第三時點t3時,若由光學筆181後側看光學筆的切面時,致能單元181a位於光學筆181相對右側的位置。此時,光學筆181的預設切面與垂直線之間的垂直夾角呈現0度。輸入筆跡的寬度設定在第三時點t3的顯示比率可能減少至50%。
在第四時點t4時,若由光學筆181後側看光學筆181的切面時,致能單元181a位於光學筆181相對右上方的位置。此時,光學筆181的預設切面與垂直線之間的垂直夾角呈現45度。此處,軌跡寬度在第四時點t4的顯示比率可能恢復至75%。
在第五時點t5時,若由光學筆181後側看光學筆181的切面時,致能單元181a位於光學筆181相對上方的位置。此時,光學筆181的預設切面與垂直線之間的垂直夾角回復至90度,顯示畫面中的輸入筆跡再度具有較寬的寬度。此時,軌跡寬度在第五時點t5的顯示比率可能恢復至100%。
本發明的光學筆可利用重力感測單元感測垂直夾角並得出垂直夾角資訊,透過傳送單元傳送垂直夾角資訊至顯示裝置。顯示裝置透過接收單元接收垂直夾角資訊後,提供給PC端的繪圖軟體,讓PC端的繪圖軟體參考這個資訊而調整輸入筆跡的顯示屬性。
請參見第21圖,其係說明光學筆的預設切面與垂直線之間的夾角變化,如何影響筆跡寬度設定之示意圖。
在此圖式中,以第一欄代表由光學筆181的側後方往前看時,光學筆的擺置姿態;以第二欄代表由光學筆181 的正後方往前看時,光學筆181呈現不同擺置姿態時,垂直線與預設切面間的關係;以及,以第三欄說明寬度改變時的輸入筆跡。此外,第四欄說明輸入筆跡的寬度如何根據垂直夾角而改變。
假設繪圖軟體的設定為:光學筆181於垂直夾角為第一預設角度θ 1時,輸入筆跡的寬度為第一寬度W1;以及,於垂直夾角為第二預設角度θ 2時,輸入筆跡的寬度為第二寬度W2。
當使用者操作光學筆181時,光學筆181的垂直夾角θ與第一預設角度θ 1間具有第一角度差值△θ 1,且垂直夾角與第二預設角度θ 2間具有第二角度差值△θ 2,而輸入筆跡的寬度W根據第一寬度W1、第二寬度W2,以及第一角度差值△θ 1與第二角度差值△θ 2所共同決定。例如:
第21圖的第一列假設由光學筆181的筆尾由筆尖方向觀看,光學筆181的第一種擺置姿態使致能單元相對位於十二點鐘位置,代表預設切面與垂直線之間的夾角為90度。如此第一預設角度為90度,此時第一角度差值△θ 1為0度、第二角度差值△θ 2為90度。當光學筆181呈現此種擺置姿態時,與光學筆181相對應的輸入筆跡應具有第一寬度W1,即,
另一方面,第21圖的第三列說明若光學筆181的第二種擺置姿態使致能單元相對位於三點鐘位置,代表預設切面與垂直線之間的夾角為0度。如此第二預設角度為0度,此時第一角度差值為90度、第二角度差值△θ 2為0度。當光學筆181呈現此種擺置姿態時,與光學筆181相對應的輸入筆跡應具有第二寬度W2,即,
此外,第21圖的第二列代表光學筆181的轉向使得光學筆的擺置姿態介於第一列與第三列之間。此時,輸入筆跡的寬度將介於第一寬度W1與第二寬度W2之間。
例如:當垂直夾角為45度時,與光學筆相對應的輸入筆跡的寬度為:
再者,關於輸入筆跡的亮度或顏色設定方式亦可依據類似的方式得出,例如: 若垂直夾角為90度時,與光學筆相對應的輸入筆跡的亮度為第一亮度L1;以及,若垂直夾角為0度時,與光學筆相對應的輸入筆跡的亮度為第二亮度L2。
據此,當垂直夾角為30度時,與光學筆相對應的輸入筆跡的亮度為:
亦即,利用垂直夾角而調整不同的顯示屬性,而不同的顯示屬性(如:亮度、色彩、寬度等)所對應的預設角度可能相同或相異,此為本領預習用技術之人所能自由代 換。
此外,除了筆跡寬度外,此種根據滾輪轉向而改變亮度設定的方式也可被應用於光學筆的筆跡亮度、顏色設定等。
承上所述,根據本發明構想之較佳實施例,當使用者操作光學筆並進行書寫時,其軌跡的顯示屬性便可以根據光學筆的滾軸所朝向的方向來改變。除了用計算的方式外,筆跡的顯示屬性也可以用查表方式得出,此為習用技術之人可以自由應用得出的,此處不再詳述。
同樣的,根據本發明構想的光學筆可進一步包含鎖定單元,當鎖定單元未被啟動時,代表鎖定信號未產生,重力感測單元持續感測垂直夾角來更新垂直夾角資訊;以及,當鎖定單元被啟動時,代表鎖定信號產生,垂直夾角資訊維持在鎖定單元被啟動前,重力感測單元最後一次更新垂直夾角資訊的內容。
綜上所述,本發明可以直接利用光學筆的各種操作方式與擺置資態而調整顯示裝置的相關顯示設定,讓顯示系統的操作更為便利。
需附帶一提的是,顯示系統也可能包含複數個遙控裝置,而這些遙控裝置分別具有相對應的識別名稱。根據各個遙控裝置提供相對應的輸入筆跡,且各個輸入筆跡均個別具有其獨特的筆觸設定、大小設定、寬度設定、顏色設定、亮度設定等。此種提供多個遙控裝置搭配辨顯示裝置使用的作法可為本領域息之技藝之人所能知悉,此處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3、17‧‧‧顯示系統
111‧‧‧感應裝置
10、15、21、35、81、91、42、71、72、73、143、161、181‧‧‧光學筆
12、16‧‧‧電腦主機
11‧‧‧投映屏幕
112‧‧‧投影機
13‧‧‧顯示系統
14‧‧‧投影裝置
22、82、142、171、172、180‧‧‧顯示畫面
23‧‧‧游標符號
24‧‧‧垂直捲軸
25‧‧‧水平捲軸
352、422‧‧‧滾輪
351‧‧‧筆狀殼體
353‧‧‧重力感測單元
354‧‧‧傳送單元
32‧‧‧顯示裝置
321‧‧‧接收單元
323‧‧‧顯示控制單元
322‧‧‧顯示單元
711‧‧‧觸控板
721‧‧‧翹板開關
721a‧‧‧開關前半段
721b‧‧‧開關後半段
731、731a、731b‧‧‧按鍵開關
161c‧‧‧第一開關單元
161a、181a‧‧‧第二開關單元
第1A圖,其係習用技術之顯示系統以影像信號未包含座標資訊方式感測光學筆的指示點所在位置之示意圖。
第1B圖,其係習用技術之顯示系統以影像信號包含座標資訊方式感測光學筆的指示點所在位置之示意圖。
第2A圖,其係於顯示畫面中,以十字狀的游標符號代表光學筆指向之示意圖。
第2B圖,其係於顯示畫面中,因應光學筆的移動而顯示輸入筆跡之示意圖。
第3A圖,其係根據本發明的光學筆示意圖。
第3B圖,其係根據本發明光學筆的內部方塊示意圖。
第3C圖,其所繪示為利用長軸水平夾角代表光學筆的擺置姿態之示意圖。
第4圖,其所繪示為本發明顯示裝置示意圖。
第5圖,其所繪示為本發明利用光學筆調整顯示畫面的流程圖第一實施例。
第6A、6B、6C圖,其所繪示為顯示裝置控制顯示畫面進行垂直移動之示意圖。
第7A、7B、7C圖,其所繪示為顯示裝置控制顯示畫面進行水平移動之示意圖。
第8A圖,其係光學筆的指示路徑指向顯示畫面之示意圖。
第8B圖,其係光學筆的指示路徑不指向顯示畫面之示意圖。
第9圖,其所繪示為本發明利用光學筆調整顯示畫面的流程圖的第二實施例。
第10A、10B、10C圖,其所繪示為顯示裝置控制顯示畫面進行縮放調整之示意圖。
第11A、11B圖,其所繪示為長軸水平夾角與調整顯示畫面方式的相關性之示意圖。
第12A圖,其所繪示為利用側向軸水平夾角代表光學筆的擺置姿態之示意圖。
第12B圖,其所繪示為側向軸水平夾角與調整顯示畫面方式的相關性之示意圖。
第13A圖,其係光學筆以長條型觸控板作為輸入單元之示意圖。
第13B圖,其係光學筆以翹板開關作為輸入單元之示意圖。
第13C圖,其係光學筆以按鍵開關作為輸入單元之示意圖。
第14圖,其所繪示為本發明顯示系統的示意圖。
第15A圖,其所繪示為顯示裝置提供幾種預選的畫筆筆觸圖案之示意圖。
第15B圖,其係提供複數種輪序候選色彩作為光學筆軌跡的示意圖。
第16圖,其係顯示畫面根據使用者對光學筆的動態操作而轉換軌跡色彩之示意圖。
第17A圖,其所繪示為顯示系統處於非書寫模式的示意圖。
第17B圖,其所繪示為顯示系統處於書寫模式的示意圖。
第18圖,其係感測光學筆的轉動幅度之示意圖。
第19圖,其係當使用者操作光學筆時,轉動光學筆轉向之示意圖。
第20A圖,其係根據光學筆的轉向,利用不同寬度對應於輸入筆跡之示意圖。
第20B圖,其係對應於第20A圖中,在書寫過程中的不同時點,所對應之光學筆的切面之示意圖。
第21圖,其係說明光學筆的不同擺置姿態對應於垂直夾角夾角變化、輸入筆跡寬度之示意圖。
35‧‧‧光學筆
351‧‧‧筆狀殼體
352‧‧‧滾輪
353‧‧‧重力感測單元
354‧‧‧傳送單元

Claims (50)

  1. 一種顯示系統,包含:一遙控裝置,包含:一殼體,具有一殼體長軸;一輸入單元,設置於該殼體上,其可因應一使用者的操作而產生一指標移動量和一指標移動方向,其中該指標移動方向係可選自一正移動方向和一負移動方向二者之一,該正移動方向和該負移動方向係同一維的反方向;一重力感測單元,其係感測該殼體的擺置姿態,並據此而得出該殼體長軸與一水平面間之一長軸水平夾角;以及一傳送單元,電連接於該重力感測單元,其係傳送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長軸水平夾角;以及一顯示裝置,包含:一接收單元,信號連接於該遙控裝置,其係接收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長軸水平夾角;一顯示單元,其係顯示一顯示畫面;以及一顯示控制單元,電連接於該接收單元與該顯示單元,其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長軸水平夾角而調整該顯示畫面,其中當該長軸水平夾角小於一第一水平角度門檻時,該顯示控制單元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一非縱向移動;以及 當該長軸水平夾角大於該第一水平角度門檻時,該顯示控制單元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一縱向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入單元係為一滾輪,該滾輪可因應該使用者的操作而轉動,且該滾輪的轉動方向係可選自一正轉動方向和一負轉動方向二者之一,其係使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分別對應於該滾輪的轉動圈數、該滾輪的轉動方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入單元係為一觸控板,該觸控板可偵測一觸控手勢,且該觸控手勢的運動方向係可選自一正運動方向和一負運動方向二者之一,其係使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分別對應於該觸控手勢的移動距離、該觸控手勢的運動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入單元係為一開關,該開關可因應該使用者的按壓而產生一導通信號,其中該指標移動量係對應於產生該導通信號的時間,當該導通信號為一第一狀態時,以該正移動方向作為該指標移動方向、當該導通信號為一第二狀態時,以該負移動方向作為該指標移動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更自該殼體延伸出一指示路徑:當該指示路徑與該顯示畫面交會於一交會位置時,該顯示單元係透過在該交會位置所顯示之一指示圖案而提示該使用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非縱向移動可選擇性地為一縮放調整與一橫向移動二者之一,若該指示路徑指向該顯示畫面以內區域,則該顯示控制單元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該縮放調整;以及若該指示路徑指向該顯示畫面以外區域,則該顯示控制單元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該橫向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非縱向移動可選擇性地為一縮放調整與一橫向移動二者之一,該顯示控制單元係根據該縱向移動方式、該橫向移動方式和該縮放調整方式三者之一而調整該顯示畫面,其中該縱向移動方式係指該顯示畫面沿垂直方向而向上或向下移動、該橫向移動方式係指該顯示畫面延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動,而該縮放調整方式係指放大或縮小該顯示畫面的內容。
  8. 一種顯示方法,應用於彼此信號連接之一遙控裝置與一顯示裝置間,該顯示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該遙控裝置因應一使用者的操作而產生一指標移動量和一指標移動方向,其中該指標移動方向係可選自一正移動方向和一負移動方向二者之一,且該正移動方向和該負移動方向係同一維的反方向;該遙控裝置感測其擺置姿態,並據此而得出其殼體長軸與一水平面間之一長軸水平夾角; 該遙控裝置傳送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長軸水平夾角至該顯示裝置;以及該顯示裝置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長軸水平夾角而調整一顯示畫面,其中當該長軸水平夾角小於一第一水平角度門檻時,該顯示裝置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一非縱向移動;以及當該長軸水平夾角大於該第一水平角度門檻時,該顯示裝置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一縱向移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方法,其中該遙控裝置係延伸出一指示路徑,而該顯示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當該指示路徑與該顯示畫面交會於一交會位置時,該顯示裝置係於該交會位置顯示之一指示圖案,並據此而提示該使用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方法,其中該非縱向移動可選擇性地為一縮放調整與一橫向移動二者之一,若該指示路徑指向該顯示畫面以內區域,則該顯示裝置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該縮放調整;以及若該指示路徑指向該顯示畫面以外區域,則該顯示裝置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該橫向移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方法,其中該 非縱向移動可選擇性地為一縮放調整與一橫向移動二者之一,該顯示裝置係根據該縱向移動方式、該橫向移動方式和該縮放調整方式三者之一而調整該顯示畫面,其中該縱向移動方式係指該顯示畫面沿垂直方向而向上或向下移動、該橫向移動方式係指該顯示畫面延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動,而該縮放調整方式係指放大或縮小該顯示畫面的內容。
  12. 一種顯示系統,包含:一遙控裝置,包含:一殼體;一輸入單元,設置於該殼體上,其可因應一使用者的操作,而產生一指標移動量和一指標移動方向,該指標移動方向係可選自一正移動方向和一負移動方向二者之一,該輸入單元具有一輸入單元側向軸;一重力感測單元,其係感測該殼體的擺置姿態,並據此而得出該輸入單元側向軸與一水平面間之一側向軸水平夾角;以及一傳送單元,電連接於該重力感測單元,其係傳送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側向軸水平夾角;以及一顯示裝置,包含:一接收單元,信號連接於該遙控裝置,其係接收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側向軸水平夾角;一顯示單元,其係顯示一顯示畫面;以及一顯示控制單元,電連接於該接收單元與該顯示 單元,其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側向軸水平夾角而調整該顯示畫面,其中當該輸入單元側向軸水平夾角大於一第二水平角度門檻時,該顯示控制單元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一橫向移動;以及當該輸入單元側向軸水平夾角小於該第二水平角度門檻時,該顯示控制單元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一縱向移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入單元係為一滾輪,該滾輪可因應該使用者的操作而繞一滾輪轉軸而轉動,且該滾輪轉軸係為該輸入單元側向軸,其中該滾輪的轉動方向係可選自一正轉動方向和一負轉動方向二者之一,而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係分別對應於該滾輪的轉動圈數與轉動方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入單元係為一觸控板,該觸控板在一X軸-Y軸平面上延伸,且該X軸係為該輸入單元側向軸,其中該觸控板可偵測一觸控手勢,當該觸控手勢實質平行於該Y軸運動時,該觸控手勢的運動方向係可選自一正運動方向和一負運動方向二者之一,其係使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分別對應於該觸控手勢的移動距離、該觸控手勢的運動方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入單元係為一開關,該開關設置在一X軸-Y軸平面上,且該開關沿著該Y軸延伸,且該X軸係為該輸入單元 側向軸,該開關可因應該使用者的按壓而產生一導通信號,其中該指標移動量係對應於產生該導通信號的時間,當該導通信號為一第一狀態時,以該正移動方向作為該指標移動方向、當該導通信號為一第二狀態時,以該負移動方向作為該指標移動方向。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控制單元係根據一縱向移動方式、一橫向移動方式二者之一而調整該顯示畫面,其中該縱向移動方式係指該顯示畫面沿垂直方向而向上或向下移動、該橫向移動方式係指該顯示畫面延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動。
  17. 一種顯示方法,應用於彼此信號連接之一遙控裝置與一顯示裝置間,該顯示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該遙控裝置因應一使用者的操作,而產生一指標移動量和一指標移動方向,該指標移動方向係可選自一正移動方向和一負移動方向二者之一,該正移動方向和該負移動方向係同一維的反方向,該輸入單元具有一輸入單元側向軸;該遙控裝置感測其擺置姿態,並據此而得出該輸入單元側向軸與一水平面間之一側向軸水平夾角;該遙控裝置傳送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側向軸水平夾角至該顯示裝置;以及該顯示裝置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該指標移動方向與該側向軸水平夾角而調整一顯示畫面,其中當該側向軸水平夾角大於一第二水平角度門檻時,該顯示控制單元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 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一橫向移動;以及當該側向軸水平夾角小於該第二水平角度門檻時,該顯示控制單元係根據該指標移動量與該指標移動方向而控制該顯示畫面進行一縱向移動。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顯示方法,其中該顯示裝置係根據一縱向移動方式、一橫向移動方式二者之一而調整該顯示畫面,其中該縱向移動方式係指該顯示畫面沿垂直方向而向上或向下移動、該橫向移動方式係指該顯示畫面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動。
  19. 一種顯示系統,其包含:一遙控裝置,包含:一殼體,具有一預設切面,並自該殼體延伸出一指示路徑;一重力感測單元,其係感測該預設切面與一垂直線間的一垂直夾角並得出一垂直夾角資訊;以及一傳送單元,電連接於該重力感測單元,其係傳送該垂直夾角資訊;以及一顯示裝置,包含:一接收單元,信號連接於該傳送單元,其係接收該垂直夾角資訊;以及一顯示單元,顯示一顯示畫面與一指示圖案,該指示路徑與該顯示畫面交會於一交會位置,該顯示單元係以該指示圖案提示該交會位置,其中該指示圖案的外觀係依據該垂直夾角資訊而改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 該遙控裝置更包含:一致能單元,電連接於該傳送單元,其係產生一致能信號,其中當該致能信號產生時,該顯示單元係因應該交會位置的改變而顯示一輸入筆跡;其中當該致能信號未產生時,該顯示單元係因應該交會位置的改變而調整該指示圖案的顯示位置。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指示圖案係為一畫筆筆觸圖案,而該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繪圖軟體,其係依據該畫筆筆觸圖案在該顯示畫面上所行經路徑以產生一輸入筆跡,且該輸入筆跡的大小設定、寬度設定、顏色設定、亮度設定其中之一係因應該垂直夾角的改變而改變。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儲存單元,電連接於該顯示單元,其係儲存該輸入筆跡與其大小設定、寬度設定、顏色設定、亮度設定其中之一。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入筆跡係對應於該垂直夾角的改變而調整其寬度,當該垂直夾角為一第一預設角度時,該輸入筆跡具有一第一寬度;以及,當該垂直夾角為一第二預設角度時,該輸入筆跡具有一第二寬度,其中該第一寬度大於該第二寬度。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 該垂直夾角與該第一預設角度間具有一第一角度差值,且該垂直夾角與該第二預設角度間具有一第二角度差值,而該輸入筆跡的寬度係根據該第一寬度、該第二寬度,以及該第一角度差值與該第二角度差值所共同決定。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入筆跡係對應於該垂直夾角的改變而調整其亮度,當該垂直夾角為一第三預設角度時,該輸入筆跡具有一第一亮度;以及,當該垂直夾角為一第四預設角度時,該輸入筆跡具有一第二亮度,其中該第一亮度大於該第二亮度。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垂直夾角與該第三預設角度間具有一第三角度差值,且該垂直夾角與該第四預設角度間具有一第四角度差值,而該輸入筆跡的量度係根據該第一亮度、該第二亮度,以及該第三角度差值與該第四角度差值所共同決定。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入筆跡係對應於該垂直夾角的改變而調整其色彩,當該垂直夾角為一第五預設角度時,該輸入筆跡具有一第一色彩;以及,當該垂直夾角為一第六預設角度時,該輸入筆跡具有一第二色彩,其中該第一色彩異於該第二色彩。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垂直夾角與該第五預設角度間具有一第五角度差值,且該垂直夾角與該第六預設角度間具有一第六角度差值,而該輸入筆跡的量度係根據該第一色彩、該第二色彩,以及 該第五角度差值與該第六角度差值所共同決定。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遙控裝置更包含:一鎖定單元,電連接於該重力感測單元與該傳送單元,當該鎖定單元未被啟動時,該重力感測單元持續感測該垂直夾角來更新該垂直夾角資訊;當該鎖定單元被啟動時,該垂直夾角資訊維持在該鎖定單元被啟動前,該重力感測單元最後一次更新該垂直夾角資訊的內容。
  30. 一種遙控裝置,信號連結於一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係顯示一顯示畫面,在該顯示畫面中係以一指示圖案代表一指示路徑指向該顯示畫面之一交會位置,且該指示圖案外觀係依據所接收到的一垂直夾角資訊而改變,該遙控裝置係包含:一殼體,具有一預設切面,並自該殼體延伸出該指示路徑;一重力感測單元,其係感測該預設切面與一垂直線間的一垂直夾角並得出該垂直夾角資訊;以及一傳送單元,電連接於該重力感測單元,其係傳送該垂直夾角資訊至該顯示裝置。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遙控裝置,其中該指示圖案係為一畫筆筆觸圖案,而該顯示裝置更包含之一繪圖軟體,該繪圖軟體係依據該畫筆筆觸圖案在該顯示畫面上所行經路徑以產生一輸入筆跡,且該輸入筆跡的大 小設定、寬度設定、顏色設定、亮度設定其中之一係因應該垂直夾角的改變而改變。
  32. 一種顯示方法,應用於信號連接之一遙控裝置與一顯示裝置間,該顯示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該遙控裝置具有一預設切面,該遙控裝置感測該預設切面與一垂直線間的一垂直夾角並得出一垂直夾角資訊,並自該遙控裝置延伸出一指示路徑;該遙控裝置傳送該垂直夾角資訊至該顯示裝置;以及該顯示裝置顯示一顯示畫面,該顯示畫面和該指示路徑交會於一交會位置,在該顯示畫面中係以一指示圖案代表該交會位置,且該指示圖案的外觀係依據該垂直夾角資訊而改變。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顯示方法,其中更包含以下步驟:該遙控裝置因應一使用者的操作而產生一致能信號;該遙控裝置因應該致能信號的產生而傳送一輸入信號至該顯示裝置;其中當該接收單元接收到該輸入信號時,該顯示單元於該交會位置顯示該指示圖案;以及其中當該接收單元未接收到該輸入信號時,該顯示單元停止在該交會位置顯示該指示圖案。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顯示方法,其中該指示圖案係為一畫筆筆觸圖案,而該顯示裝置更具有一繪圖軟體,該繪圖軟體係依據該畫筆筆觸圖案在該顯示畫面上所行經路徑以產生一輸入筆跡,且該輸入筆跡的大小 設定、寬度設定、顏色設定、亮度設定其中之一係因應該垂直夾角的改變而改變。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顯示方法,其中更包含以下步驟:該遙控裝置產生一鎖定信號;以及,當該鎖定信號未產生時,該遙控裝置持續感測該垂直夾角來更新該垂直夾角資訊;當該鎖定信號產生時,該垂直夾角資訊維持在該鎖定信號產生前,該遙控裝置最後一次更新該垂直夾角資訊的內容。
  36. 一種顯示系統,其包含:一遙控裝置,包含:一殼體,自該殼體延伸出一指示路徑;一加速度感測單元,其感測該殼體在空間中運動的加速度而產生一殼體震動信號;以及一傳送單元,電連接於該加速度感測單元,其係傳送該殼體震動信號;以及一顯示裝置,包含:一接收單元,信號連接於該傳送單元,其係接收該殼體震動信號;以及一顯示單元,顯示一顯示畫面與一指示圖案,該指示路徑與該顯示畫面交會於一交會位置,該顯示單元係以該指示圖案提示該交會位置,其中該指示圖案的外觀係依據該接收單元所接收到該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而改變。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遙控裝置更包含:一致能單元,電連接於該傳送單元,其係因應一使用者的操作而產生一致能信號,其中當該致能信號產生時,該顯示單元係因應該交會位置的改變而顯示一輸入筆跡;其中當該致能信號未產生時,該顯示單元係因應該交會位置的改變而調整該指示圖案的顯示位置。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指示圖案係為一畫筆筆觸圖案,而該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繪圖軟體,其係依據該畫筆筆觸圖案在該顯示畫面上行經路徑以產生一輸入筆跡,且該輸入筆跡的大小設定、寬度設定、顏色設定、亮度設定其中之一係對應於該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而改變。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儲存單元,電連接於該顯示單元,其係儲存該輸入筆跡與其大小設定、寬度設定、顏色設定、亮度設定其中之一。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繪圖軟體係提供複數個輪序候選寬度,且該輸入筆跡的寬度設定係因應該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進而自該等輪序候選寬度中選擇一者。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繪圖軟體係提供複數個輪序候選亮度,且該輸入筆跡的 亮度設定係因應該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進而自該等輪序候選亮度中選擇一者。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繪圖軟體係提供複數個輪序候選色彩,且該輸入筆跡的顏色設定係因應該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進而自該等輪序候選色彩中選擇一者。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遙控裝置更包含:一鎖定單元,電連接於該重力感測單元與該傳送單元,其係產生一鎖定信號,當該鎖定單元未被啟動時,該加速度感測單元持續感測該殼體加速度以選擇性輸出該殼體震動信號;當該鎖定單元被啟動時,該加速度感測單元停止輸出該殼體震動信號。
  44. 一種遙控裝置,信號連結於一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係顯示一顯示畫面,而該遙控裝置之一指示路徑和該顯示畫面交會在一交會位置,在該顯示畫面中係以一指示圖案提示該交會位置,該指示圖案之外觀係依據一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而改變,該遙控裝置係包含:一殼體,自該殼體延伸出該指示路徑;一加速度感測單元,其感測該殼體在空間中運動的加速度而產生該殼體震動信號;以及一傳送單元,電連接於該加速度感測單元,其係傳送該殼體震動信號至該顯示裝置。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遙控裝置,其中 該指示圖案係為一畫筆筆觸圖案,而該顯示裝置所包含之一繪圖軟體係以一輸入筆跡代表該交會位置的變化,且該輸入筆跡的大小設定、寬度設定、顏色設定、亮度設定其中之一係對應於該畫筆筆觸圖案的改變。
  46. 一種顯示方法,應用於信號連接之一遙控裝置與一顯示裝置間,該顯示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該遙控裝置感測該殼體在空間中運動的加速度而產生一殼體震動信號;該遙控裝置傳送該殼體震動信號至該顯示裝置;以及該顯示裝置顯示一顯示畫面,在該顯示畫面中係以一指示圖案代表該指示路徑指向該顯示畫面之一交會位置,其中該指示圖案的外觀係依據該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而改變。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所述之顯示方法,其中該指示圖案係為一畫筆筆觸圖案,而該顯示裝置具有一繪圖軟體,該繪圖軟體係依據該畫筆筆觸圖案在該顯示畫面上行經路徑以產生一輸入筆跡,且該輸入筆跡的大小設定、寬度設定、顏色設定、亮度設定其中之一係因應該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而改變。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顯示方法,其中更包含以下步驟:該繪圖軟體提供複數個輪序候選寬度,其中該輸入筆跡的寬度設定係因應該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進而自該等輪序候選寬度中選擇一者。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顯示方法,其中更包含以下步驟:該繪圖軟體提供複數個輪序候選亮度, 其中該輸入筆跡的亮度設定係因應該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進而自該等輪序候選亮度中選擇一者。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顯示方法,其中更包含以下步驟:該繪圖軟體提供複數個輪序候選色彩,其中該輸入筆跡的顏色設定係因應該殼體震動信號的接收次數,進而自該等輪序候選色彩中選擇一者。
TW101132668A 2012-09-07 2012-09-07 遙控裝置、顯示系統與方法 TWI507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2668A TWI507969B (zh) 2012-09-07 2012-09-07 遙控裝置、顯示系統與方法
US14/016,325 US20140071098A1 (en) 2012-09-07 2013-09-03 Remote control device, display system and associated display method
US14/795,885 US20150309577A1 (en) 2012-09-07 2015-07-09 Remote control device, display system and associated display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2668A TWI507969B (zh) 2012-09-07 2012-09-07 遙控裝置、顯示系統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1476A true TW201411476A (zh) 2014-03-16
TWI507969B TWI507969B (zh) 2015-11-11

Family

ID=50232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2668A TWI507969B (zh) 2012-09-07 2012-09-07 遙控裝置、顯示系統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20140071098A1 (zh)
TW (1) TWI5079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1648A (zh) * 2016-01-04 2016-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主动笔、触控输入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55030B2 (en) 2013-05-17 2018-08-21 Apple Inc. Dynamic visual indications for input devices
KR20140139247A (ko) * 2013-05-27 2014-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브젝트 운용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9753436B2 (en) 2013-06-11 2017-09-05 Apple Inc. Rotary input mechanism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KR102430508B1 (ko) 2013-08-09 2022-08-09 애플 인크. 전자 디바이스용 촉각 스위치
US9665206B1 (en) * 2013-09-18 2017-05-30 Apple Inc. Dynamic user interface adaptable to multiple input tools
US10048802B2 (en) 2014-02-12 2018-08-14 Apple Inc. Rejection of false turns of rotary input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0190891B1 (en) 2014-07-16 2019-01-29 Apple Inc. Optical encoder for detecting rotational and axial movement
WO2016036747A1 (en) 2014-09-02 2016-03-10 Apple Inc.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0145711B2 (en) 2015-03-05 2018-12-04 Apple Inc. Optical encoder with direction-dependent optical properties having an optically anisotropic region to produce a first and a second light distribution
EP3251139B1 (en) 2015-03-08 2021-04-28 Apple Inc. Compressible seal for rotatable and translatable input mechanisms
US10018966B2 (en) 2015-04-24 2018-07-10 Apple Inc. Cover member for an input mechanism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349862A1 (en) * 2015-05-26 2016-12-01 FiftyThree, Inc. Digital stylus with push button and dial
CN107615230A (zh) * 2015-06-04 2018-01-19 株式会社理光 信息处理装置、图像显示方法和程序
CN105094450A (zh) * 2015-09-16 2015-11-25 陈心韵 一种无线智能手绘板
CN106251805A (zh) * 2016-02-04 2016-12-21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和设备
US9891651B2 (en) 2016-02-27 2018-02-13 Apple Inc. Rotatable input mechanism having adjustable output
US10551798B1 (en) 2016-05-17 2020-02-04 Apple Inc. Rotatable crow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061399B2 (en) 2016-07-15 2018-08-28 Apple Inc. Capacitive gap sensor ring for an input device
US10019097B2 (en) 2016-07-25 2018-07-10 Apple Inc. Force-detecting input structure
US10635195B2 (en) * 2017-02-28 2020-04-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displayed content using stylus rotation
US10664074B2 (en) 2017-06-19 2020-05-26 Apple Inc. Contact-sensitive crown for an electronic watch
US10962935B1 (en) 2017-07-18 2021-03-30 Apple Inc. Tri-axis force sensor
US11360440B2 (en) 2018-06-25 2022-06-14 Apple Inc. Crown for an electronic watch
US11561515B2 (en) 2018-08-02 2023-01-24 Apple Inc. Crown for an electronic watch
CN211293787U (zh) 2018-08-24 2020-08-18 苹果公司 电子表
US11181863B2 (en) 2018-08-24 2021-11-23 Apple Inc. Conductive cap for watch crown
US11194298B2 (en) 2018-08-30 2021-12-07 Apple Inc. Crown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watch
CN209625187U (zh) 2018-08-30 2019-11-12 苹果公司 电子手表和电子设备
US11194299B1 (en) 2019-02-12 2021-12-07 Apple Inc. Variable frictional feedback device for a digital crown of an electronic watch
US11550268B2 (en) 2020-06-02 2023-01-10 Apple Inc. Switch module for electronic crown assembly
US11635786B2 (en) 2020-06-11 2023-04-25 Apple Inc. Electronic optical sens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87373B2 (en) * 2008-12-05 2012-10-16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Control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visual information
US8842074B2 (en) * 2006-09-06 2014-09-23 Apple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performing similar operations for different gestures
JP4939543B2 (ja) * 2006-10-02 2012-05-3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8253686B2 (en) * 2007-11-26 2012-08-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oint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roviding haptic feedback, and haptic inter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2011018090A (ja) * 2009-07-07 2011-01-27 Panasonic Corp 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システム
TWI402720B (zh) * 2009-11-24 2013-07-21 Compal Communications Inc 用以將光點軌跡轉換成所對應之預設動作的媒體播放系統、轉換模組及轉換方法
TW201118662A (en) * 2009-11-30 2011-06-01 Yin-Chen Chang Trace-genera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3218055B (zh) * 2010-02-05 2017-03-01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用于利用位置、方向或动作与计算程序相接口的控制器
US8686975B2 (en) * 2010-07-29 2014-04-01 Dell Products, Lp Interactive projector device
US10120446B2 (en) * 2010-11-19 2018-11-06 Apple Inc. Haptic input device
TW201222347A (en) * 2010-11-25 2012-06-01 Xun-Yue Zhang Integrated three-dimensional inpu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591481A (zh) * 2011-01-13 2012-07-18 国立成功大学 数字绘图电子笔、数字绘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US8896579B2 (en) * 2012-03-02 2014-11-25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formation of virtual brush marks via texture projec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1648A (zh) * 2016-01-04 2016-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主动笔、触控输入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5511648B (zh) * 2016-01-04 2018-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主动笔、触控输入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US10216293B2 (en) 2016-01-04 2019-02-2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ctive pen for a touch module, a touch input system and a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09577A1 (en) 2015-10-29
US20140071098A1 (en) 2014-03-13
TWI507969B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7969B (zh) 遙控裝置、顯示系統與方法
KR102083937B1 (ko)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툴 제공 방법
US659461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mobile input device
US824423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a virtual whiteboard using a mobile phone device
US20060071915A1 (en) Portable computer and method for taking notes with sketches and typed text
US7552402B2 (en) Interface orientation using shadows
US9513716B2 (en) Bimanual interactions on digital paper using a pen and a spatially-aware mobile projector
US20070061126A1 (en)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emulating electronic input devices
US2008014118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20208639A1 (en) Remote control with motion sensitive devices
JP2010086230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505942A (ja) インタラクティブ電子ホワイトボードに基づくタッチ操作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2007317159A (ja) 電子装置の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の入力方法
KR101609553B1 (ko) 3차원 동작인식 정보입력 장치 및 방법, 이를 구현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저장된 기록매체
US954737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fine-grained user interactions for projector-camera or display-camera systems
JP2013242821A (ja)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映像操作方法
WO201303113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5905783B2 (ja)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13012158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09238004A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CN102929409B (zh) 遥控装置、显示系统与显示方法
JP565726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表示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Zhang Vision-based interaction with fingers and papers
Ballagas et al. The design space of ubiquitous mobile input
JP6068428B2 (ja)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