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1424A - 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11424A TW201411424A TW102119597A TW102119597A TW201411424A TW 201411424 A TW201411424 A TW 201411424A TW 102119597 A TW102119597 A TW 102119597A TW 102119597 A TW102119597 A TW 102119597A TW 201411424 A TW201411424 A TW 20141142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or
- indicator
- detecting device
- operation detecting
- axis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9—Trackbal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38—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limited linear or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from a neutral position, e.g. isotonic or isometric joystick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62—Touch switches with tactile or haptic feedb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當操作面具備有立體性之曲面形狀的情況時,能夠更正確且確實地進行感測器之座標軸方向的直線方向指示操作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解決手段]係具備有:感測器,係於第1方向以及與第1方向相異之第2方向上,將複數之電極作交叉配置;和操作檢測電路,係被與複數之電極作連接,並將對於感測器之由指示體所致的指示位置,作為特定之座標軸上的座標值來藉由靜電容量方式而檢測出來;和表面操作部,係相對於感測器,而被配置在接受指示體之指示操作之側處。表面操作部,係具備有第1輸入部和第2輸入部,第1輸入部,係具備有以將感測器之特定的區域作為指示體之檢測區域的方式而形成之曲面,第2輸入部,係具備有:將身為被第1輸入部之檢測區域所包圍之區域並且相對於座標軸之方向而為特定之方向的直線性之特定區域,作為指示體之檢測區域而形成,並且直線性之特定區域中的面形狀為具備有與第1輸入部之曲面相異之面。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使用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而檢測出手指等之指示體的操作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
例如,作為用以進行將被顯示在個人電腦(以下,略稱為電腦)之顯示畫面上的物件朝向顯示畫面之橫方向或縱方向移動或者是旋轉之操作指示的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在先前技術中,係使用有軌跡球。此軌跡球,係具備有藉由具有相互正交之方向的旋轉軸之旋轉編碼器來支持球(球體)的構造,並因應於藉由手指、掌心來使該球轉動一事,而使顯示畫面上之游標或物件朝向顯示畫面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作與藉由2個的旋轉編碼器所檢測出的旋轉量相對應之移動量的移動。
然而,軌跡球,由於係僅因應於球之旋轉,來使旋轉編碼器因應於旋轉量而使游標或物件移動,因此,係僅能夠藉由該移動操作來指定相對性之移動量,想要對於游標或物件而進行正確之座標位置的指示操作一
事,係為困難。
另一方面,近年來,將使用有位置檢測用之感測器(以下,單純稱作感測器)的觸控面板作為指示輸入裝置來利用的機會亦日益增加。特別是,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由於相較於先前技術之電阻膜方式的感測器,係具備有反應速度為快、耐久性為高、能夠將手指等之指示體作複數個的同時檢測等之優點,因此,係在行動電話終端等之攜帶型電子機器中而被實用化。
此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係具備有矩陣狀電極圖案,該矩陣狀電極圖案,係由相互平行之複數的條帶狀之第1電極、和與此些複數之第1電極相交叉並且相互平行之複數的條帶狀之第2電極,所構成者。在此感測器中,第1電極和第2電極係構成為藉由例如介電質基板而相互分離並且相互作靜電耦合,並例如對於第1電極供給送訊訊號且從第2電極而經由前述靜電耦合來得到受訊訊號。
又,此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在矩陣狀電極圖案中之手指等的指示體作了接觸之部份處,由於係會起因於送訊訊號之一部份通過人體而流動,而使得從第2電極所得到之受訊訊號電流有所改變,因此,係藉由檢測出此變化,來檢測出由手指等之指示體所致的指示位置。由指示體所致之指示位置,係作為第1電極和第2電極間之交點而被檢測出來。
於此情況,通常,例如係使第1電極所被形
成之第1方向與由操作者所致之操作的橫方向相一致,並將此橫方向作為藉由感測器所檢測出之指示體的指示位置之2維座標的X軸方向,又,係使第2電極所被形成之第2方向與由操作者所致之操作的和橫方向相正交之縱方向相一致,並將此縱方向作為藉由感測器之前述2維座標的Y軸方向。又,感測器,係構成為將指示體之指示位置作為2維座標上之X、Y座標值而檢測出來並作輸出。
之後,如同前述一般,在感測器處之指示體的指示位置之2維座標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由於係構成為與由操作者所致之操作的橫方向以及縱方向相一致,因此,係成為與顯示畫面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相對應。亦即是,藉由身為感測器之輸出座標的2維座標之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所規定的座標空間,係構成為與藉由顯示畫面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所規定的座標空間相對應。另外,在以下之說明中,係有例如係將藉由2維座標之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所規定的感測器之輸出座標的座標空間稱作感測器之輸出座標空間的情況。
例如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91360號公報)或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296014號公報)中,係揭示有下述一般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係使用上述一般之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並為了得到更為直觀性之輸入,而將藉由指示體來進行位置指示操作之操作部的形狀設為立體性的形狀。亦即是,在專利文獻1、2中所揭示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係具備有將感測器之矩陣
狀電極圖案的全部之可檢測出指示體之檢測區域中的特定之區域立體成型為圓頂型形狀而構成為曲面狀之操作面。
若是將操作面構成為此種曲面狀,則操作者係能夠藉由在此操作面上一面以手指來作接觸一面移動,而在感受到移動感覺的同時,亦基於曲面之傾斜方向或傾斜度而感受到曲面形狀之朝向高度方向的位移感覺。故而,若依據在專利文獻1、2中所記載之具有曲面狀之操作面的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則操作者係能夠容易地對於手指之操作位置和手指之移動方向、移動量作掌握,而能夠得到優良之使用感。
又,若依據上述之專利文獻1、2中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則由於係藉由感測器之矩陣狀電極圖案來將手指等之指示體的接觸位置以靜電容量方式而檢測出來,因此,係能夠檢測出由指示體所致之指示位置的絕對座標,相較於軌跡球係能夠得到更為正確之指示操作的座標輸出。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9136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296014號公報
在上述之專利文獻1、2所記載的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中,操作者,係能夠藉由使手指等之指示體一面與具備有立體性之曲面形狀的操作面相接觸一面移動,來在該操作面上進行直線方向指示操作、旋轉(圓弧狀)指示操作等的各種之指示操作輸入。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係將在該操作面上之手指等的指示體之指示操作的資訊,作為在相互正交之X軸以及Y軸的2維座標(依存於情況,亦會成為包含有和X軸以及Y軸相正交之Z軸的3維座標)上之作為指示體之位置資訊的X、Y座標值(X、Y、Z座標值)之連續,而作輸出。
電腦,係如同前述一般,基於從此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所接收到的指示操作之資訊,而以使被顯示在顯示畫面上之游標或物件因應於該指示操作來在顯示畫面上移動的方式,而進行顯示控制處理。
另外,在上述之專利文獻1、2的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之立體性的曲面形狀之操作面上,係並非僅能夠進行直線方向指示操作,而亦能夠進行對於該曲面形狀作了利用的旋轉(圓弧狀)指示操作等之各種的指示操作。另一方面,關於需要成為在此種立體性之曲面形狀的操作面上而亦能夠正確且確實地進行直線方向指示操作(特別是沿著感測器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一事,由於該些直線方向指示操作係與例如顯示畫面之橫捲動操作或縱捲動操作相對應,因此係為重要。又,感測器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以及
Y軸方向,係如同前述一般,一般而言,係對應於顯示畫面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因此,關於成為能夠容易地判別出基於直線方向指示操作所進行之顯示物件的直線移動是否在顯示畫面上而正確地進行一事而言,將該沿著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正確且確實地進行一事,亦為重要。
然而,在專利文獻1、2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中,由於操作面係為曲面,因此,要正確地以筆直移動的方式來使手指等之指示體朝向直線方向進行指示操作一事,係並不容易,而會有容易成為與曲面相對應之曲線性之移動指示的情形。
上述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係如同前述一般,由於係使用有矩陣狀電極圖案之感測器,因此,係能夠檢測出指示體之指示操作位置的絕對座標。因此,游標或物件係成為如同在操作面上之由指示體所致之指示操作一般地而在顯示畫面上移動,而會有就算是操作者認為係進行了直線性之操作而游標或物件亦仍係作曲線性移動之虞。
又,在圓頂形狀等之立體性之曲面形狀之操作面的情況,由於其之周圍係成為略圓形,因此,亦受到此事的影響,操作者係並無法作為在該曲面形狀之操作面上的觸感而辨識出某一直線方向係為感測器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或者是Y軸方向。
故而,主要為觀察畫面並進行操作之操作
者,係只能夠根據立體性之曲面形狀的操作面和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框體間之形狀關係,來推測感測器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並進行操作輸入,或者是倚賴藉由印刷等所設置在框體上之代表X軸方向或Y軸方向的記號來進行操作輸入。而,不論是在何種情況中,操作者在曲面形狀之操作面上由於係均無法得到觸感上的提示,因此係難以正確地進行感測器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或Y軸方向等的特定方向之直線方向的指示操作。
進而,當如同專利文獻1、2一般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操作面部係成為與指示體相接觸之側為凸的曲面一般之立體性形狀的情況時,手指等之指示體和凸狀之操作面之間的接觸面積係容易變少,而亦有著感測器變得難以正確且確實地檢測出直線方向指示操作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事態,而以提供一種:就算是當操作面具備有立體性之曲面形狀的情況時,亦能夠正確且確實地進行感測器之輸出座標空間之座標軸方向的直線方向指示操作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一事,作為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本發明中,係提供一種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感測器,係於第1方向上被配置有複數之第1電極,並於與前述第
1方向相異之第2方向上,與前述複數之第1電極相交叉地而被配置有複數之第2電極;和操作檢測電路,係被與前述複數之第1電極以及前述複數之第2電極作連接,並將對於前述感測器之由指示體所致的指示位置,作為特定之座標軸上的座標值來藉由靜電容量方式而檢測出來;和表面操作部,係相對於前述感測器,而被配置在接受前述指示體之指示操作之側處,前述表面操作部,係具備有第1輸入部和第2輸入部,前述第1輸入部,係具備有以將前述感測器之特定的區域作為在該第1輸入部處之前述指示體之檢測區域的方式所形成之曲面,前述第2輸入部,係以將身為被設為前述第1輸入部之檢測區域的前述感測器之前述特定之區域所包圍的區域並且為相對於前述座標軸之方向而為特定之方向的直線性之特定區域作為在該第2輸入部處之前述指示體之檢測區域的方式而被形成,並且前述直線性之特定區域處的面形狀係具備有與前述第1輸入部之曲面相異之面。
在上述構成之發明的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中,第1輸入部,例如係具備有圓頂型形狀等之特定形狀的立體性之曲面。故而,若依據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則在此具備有立體性之曲面的第1輸入部處,係能夠容易地對於該指示體之在檢測區域中的手指之操作位置或手指之移動方向或者是移動量作掌握,而能夠得到良好的使用感。
而,第2輸入部,係為相對於針對由指示體
之對感測器所進行的指示位置作規定之特定的座標軸之方向而成特定之方向的直線性之特定區域,並且其之面形狀為被形成為具備有與第1輸入部之曲面相異形狀之面。因此,操作者,係能夠根據該面形狀之差異,而容易地辨識出被第1輸入部所包圍之第2輸入部。故而,操作者,係能夠沿著此第2輸入部之直線性的特定區域而正確且確實地進行直線方向之輸入操作。
又,第2輸入部之直線性的特定區域,係被形成在相對於針對由指示體所進行之對於感測器之指示位置而作規定的特定之座標軸之方向而為特定之方向上,例如被形成在與前述座標軸之方向相一致的直線方向上。故而,操作者,係能夠藉由沿著此第2輸入部之直線性的特定區域而進行直線方向之指示操作,來容易地對於沿著前述座標軸之直線方向的操作輸入作指示。
若依據本發明,則能夠提供一種:當操作面具備有立體性之曲面形狀的情況時,能夠正確且確實地進行相對於針對由指示體所進行之對於感測器之指示位置而作規定的特定之座標軸之方向而為特定之方向的直線方向指示操作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
10、10A、10B、10B’、10C、10D、100‧‧‧感測器
11‧‧‧電極群
12‧‧‧第1電極
13‧‧‧第2電極
14‧‧‧第1薄片狀基板
15‧‧‧第2薄片狀基板
16‧‧‧保護薄片
17、17C‧‧‧非感帶形成用薄片
18、18A、18B、18C、18D、18E‧‧‧圓頂型形狀部(表面操作部)
20、20C‧‧‧操作檢測電路
[圖1]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1實施形態中之感測器以及操作檢測電路的連接關係作說明之圖。
[圖2]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1實施形態之重要部份作說明之圖。
[圖3]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1實施形態之重要部份作說明之圖。
[圖4]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1實施形態中之藉由作為指示體的手指來進行操作的形態作說明之圖。
[圖5]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1實施形態之比較例作說明之圖。
[圖6]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1實施形態之重要部份的數個變形例作說明之圖。
[圖7]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1實施形態之重要部份的變形例作說明之圖。
[圖8]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2實施形態之重要部份作說明之圖。
[圖9]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3實施形態之重要部份作說明之圖。
[圖10]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4實施形態之重要部份作說明之圖。
[圖11]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5實施形態之重要部份作說明之圖。
[圖12]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5實施形態中之感測器以及操作檢測電路的連接關係作說明之圖。
[圖13]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5實施形態之重要部份作說明之圖。
[圖14]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5實施形態之外觀作說明之圖。
[圖15]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6實施形態之重要部份作說明之圖。
[圖16]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6實施形態之外觀作說明之圖。
[圖17]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6實施形態之其他例的外觀作說明之圖。
[圖18]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7實施形態之重要部份作說明之圖。
[圖19]對於用以對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7實施形態之感測器處的指示體之檢測處理動作例作說明之流程作展示之圖。
以下,參考圖面,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數個實施形態作說明。
圖1,係為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1的構成例作展示之圖。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1,係由感測器10和操作檢測電路20所成。
感測器10,在此例中,係構成為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並具備有被配列成格子狀之電極群11。此電極群11,係將被形成在第1方向上之複數根的第1電極12、和被形成在與此第1方向相交叉之第2方向上之複數根的第2電極13,在相互電性絕緣之狀態下來以相互交叉的方式而配置並構成者。
複數根之第1電極12,係分別被配置在第1方向上,並且係相互各隔開有特定之間隔地而相互平行配置,又,複數根之第2電極13,係分別被配置在第2方向上,並且係相互各隔開有特定之間隔地而相互平行配置。
在此例中,感測器10,係將例如手指等之指示體,作為由相互正交之X軸方向和Y軸方向所成的2維座標之輸出座標空間的座標值而檢測出來。又,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第1電極12所被形成之第1方向,係被設為感測器10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又,第2電極13所被形成之第2方向,係被設為感測器10之輸出座標空間的Y軸方向。由指示體所致之指示位置,係作為第1電極12和第2電極13間之交點的座標值而被檢測出來。
如同上述一般,對於被配置有第1電極12以
及第2電極13之感測器10,係設置有作為訊號處理電路部之操作檢測電路20。此操作檢測電路20,係如圖1中所示一般,具備有送訊訊號產生電路21、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2、受訊電極選擇電路23、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4、輸出電路25、以及控制電路26。
送訊訊號產生電路21以及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2,係構成送訊訊號供給電路,受訊電極選擇電路23以及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4,係構成訊號受訊電路。又,於此例中,第1電極12,係被設為被供給有送訊訊號之送訊電極,並且,第2電極13,係與第1電極12作靜電耦合並被設為得到與送訊訊號相對應之受訊訊號的受訊電極。
送訊訊號產生電路21,係以依循於控制電路26之控制的時序,來將特定之送訊訊號供給至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2處。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2,係依據控制電路26之選擇控制,而選擇特定之第1電極12。在經由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2所選擇了的第1電極12處,係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21而被供給有送訊訊號。
受訊電極選擇電路23,係依據控制電路26之控制,而依序對於第2電極13作選擇,並將從所選擇了的第2電極13而來之受訊訊號,供給至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4處。
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4,係基於由控制電路26所進行之控制,而對於受訊訊號作處理,並在第2電極
13之每一者處,將由於手指等之指示體在感測器10上而對於位置作指示一事所產生之受訊訊號之訊號準位的變化檢測出來,再將該檢測輸出供給至輸出電路25處。
輸出電路25,係基於由控制電路26所致之控制,來根據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4之檢測輸出而檢測出產生有前述訊號變化之第2電極13。之後,輸出電路25,係根據該檢測出之第2電極13、和在此時而被供給有送訊訊號之第1電極12,而產生將藉由手指等之指示體所指示的位置轉換為感測器10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Y座標值之檢測訊號,並作輸出。
於圖2以及圖3中,展示感測器10之詳細構成例。圖2(A),係為對於感測器10而從藉由指示體所進行操作之面側來作了觀察之圖,圖2(B),係為圖2(A)之A-A剖面圖。又,圖2(C)、(D),係為對於感測器10之操作面的曲面形狀作說明之圖。又,圖3(A),係為感測器10之分解構成圖,圖3(B),係為感測器10之立體圖。
感測器10,係具備有將被配列成格子狀之電極群11如同圖2(B)以及圖3(B)中所示一般地而立體成型為圓頂型形狀之構成。此例之感測器10,係如圖2(B)以及圖3(A)中所示一般,具備有由第1薄片狀基板14和第2薄片狀基板15和保護薄片16以及非感帶形
成用薄片17所成的4層構造。此些之第1薄片狀基板14和第2薄片狀基板15和保護薄片16以及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係均為藉由介電質材料所構成。於以下,參考圖3,針對此感測器10之作成方法作說明。
首先,第1薄片狀基板14和第2薄片狀基板15以及保護薄片16,於初始時,係如圖3(A)中所示一般,成為平面薄片形狀之形態。又,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係具備有平面薄片形狀,並且,如圖3(A)中所示一般,與後述之圓頂型形狀部18相對應的圓形區域,係被設為貫通孔17a。
而,在平面薄片形狀之第1薄片狀基板14的表面上,係如圖3(A)中所示一般,藉由將X軸方向之複數根的線狀之導體相互平行地來形成之,而形成複數根之第1電極12。第1薄片狀基板14,係如圖3(A)中所示一般,具備被配置有複數根之第1電極12的矩形區域14a、和從此矩形區域14a而朝向複數根之第1電極12之形成方向延長的導線區域14b。另外,在圖3中,於第1薄片狀基板14以及第2薄片狀基板15處、於保護薄片16以及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處,係為了對於矩形區域14a、15a和導線區域14b、15b明確地作區別,而記載有虛線,但是,此係僅為用以進行說明者,實際上係並不存在。
在導線區域14b處,係被形成有用以將複數根之第1電極12的各個與外部之電路部作連接之導線圖
案,並且在其之前端部處係被形成有外部連接部14c。在此外部連接部14c處,係被連接有操作檢測電路20之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2和複數根之第1電極12。另外,在此例中,矩形區域14a,係被設為正方形區域。
同樣的,在平面薄片形狀之第2薄片狀基板15的表面上,雖係省略圖示,但是係藉由將Y軸方向之複數根的線狀之導體相互平行地來形成之,而形成複數根之第2電極13。第2薄片狀基板15,係如圖3(A)中所示一般,具備被配置有複數根之第2電極13的矩形區域15a、和從此矩形區域15a而朝向複數根之第2電極13之形成方向延長的導線區域15b。
在此導線區域15b處,係被形成有用以將複數根之第2電極13的各個與外部之電路部作連接之導線圖案,並且在其之前端部處係被形成有外部連接部15c。在外部連接部15c處,係被連接有操作檢測電路20之受訊電極選擇電路23和複數根之第2電極13。另外,矩形區域15a,係被設為與矩形區域14a相同大小之正方形區域。
保護薄片16,在此例中,係具備有與矩形區域14a以及15a相同大小之正方形的矩形區域,並且,係具備有從該矩形區域之相鄰的2邊起而朝向外方向延長之與導線區域14b以及15b相對應的區域。
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係為為了成為不會使第1以及第2薄片狀基板14、15將手指等之指示體檢測
出來的構件,在此例中,係藉由以不會使第1以及第2薄片狀基板14、15將手指等之指示體檢測出來的方式而作隔離之厚度的介電質來構成之。又,在此例中,此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係具備有與保護薄片16相同的形狀,並且,如同前述一般,在此矩形區域之中央部處,係被形成有配置後述之圓頂型形狀部的貫通孔17a。
在如同上述一般地而形成有第2電極13之第2薄片狀基板15的表面側處,重疊形成有第1電極12之第1薄片狀基板14,並將兩者相互接著。此時,第1薄片狀基板14和第2薄片狀基板15,係構成為使相互之矩形區域14a、15a相重疊,並且構成為使第1電極12和第2電極13之方向成為相互正交的狀態(參考圖2(A)以及圖3(A))。在此狀態下,複數根之第1電極12和複數根之第2電極13,係上下分離有與由介電質材料所成之第1薄片狀基板14之厚度相對應的距離地而被作配設,並相互成為絕緣狀態。
接著,在第1薄片狀基板14之上,進而重疊保護薄片16並作接著。於此情況,保護薄片16,係如圖3(A)中所示一般,構成為至少將第1薄片狀基板14之矩形區域14a和第2薄片狀基板15之矩形區域15a作覆蓋並且使外部連接部14c以及15c露出於外部一般的形狀。進而,將與保護薄片16相同之外型形狀的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在保護薄片16上而以使外型形狀相合致的方式來作重疊並接著。在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處,由於
係被形成有貫通孔17a,因此係成為從此貫通孔17a而露出有保護薄片16之狀態。
接著,在如同上述一般所作了接合的4層之薄片構件的矩形區域14a、15a處,將與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之貫通孔17a相對應的圓形區域之第1薄片狀基板14、第2薄片狀基板15以及保護薄片16之3層部份,如同圖2(B)以及圖3(B)中所示一般地,而以構成立體性之圓頂型形狀部18的方式來進行真空成型。於此例之情況,圓頂型形狀部18,係成為如同從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之貫通孔17a而膨出一般的狀態。
在此感測器10處,當進行手指等之指示體的指示操作時,於從貫通孔17a所膨出之圓頂型形狀部18的區域處,在手指等之指示體和電極群11之間,係如同圖2(B)中所示一般,成為分開有與保護薄片16之厚度d1相對應的距離之狀態,而確實地將與保護薄片16之表面相接觸的手指等之指示體檢測出來。另一方面,圓頂型形狀部18之周邊區域,在手指等之指示體和電極群11之間,係如同圖2(B)中所示一般,成為分開了與不僅是保護薄片16之厚度並且亦加上了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之厚度之後的厚度d2相對應之距離的狀態,而成為無法檢測出手指等之指示體的非感帶區域。
如同上述一般,在本實施形態中,操作者,係藉由藉由手指來在圓頂型形狀部18之保護薄片16的表面上進行指示操作,而能夠進行操作指示輸入。亦即是,
在此例中,感測器10自身係被作立體性成型並形成圓頂型形狀部18,此圓頂型形狀部18之部份,係構成表面操作部。故而,在此例中,表面操作部,係被與感測器10一體性地構成。
又,在此例中,如同圖2以及圖3(B)中所示一般,由圓頂型形狀部18所成之表面操作部的操作面,係並非為被構成為均一之曲面形狀,而是構成為具備有能夠讓操作者藉由觸感來作區分之第1輸入部18a和第2輸入部18b。
第1輸入部18a,在此例中,係為具備有與圓頂型形狀相對應的曲面之輸入部。另一方面,第2輸入部18b,在此例中,係由以寬幅W而在X軸方向上被形成為直線性之帶狀的X軸方向導引部18bX、和以寬幅W而在Y軸方向上被形成為直線性之帶狀的Y軸方向導引部18bY所成。
感測器10之圓頂型形狀部18處的指示體之檢測區域中之除了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以外的區域,係成為第1輸入部18a之指示體的檢測區域。又,感測器10之與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相對應之各個直線性之區域,係成為第2輸入部18b之指示體的檢測區域。
X軸方向導引部18bX,係以成為能夠讓操作者藉由觸感而與第1輸入部18a之曲面作區分的方式,而將與其之直線性的帶狀之形成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之寬幅W
的部份,設為曲率ρ為0(並非為曲線而為直線)(參考圖2(B)以及(C))。同樣的,Y軸方向導引部18by,係將與其之直線性的帶狀之形成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之寬幅W的部份,設為曲率ρ為0(參考圖2(B)以及(D))。故而,X軸方向導引部18bX和Y軸方向導引部18bY相互交叉的圓頂型形狀部18之登頂部18bT,係成為邊長為W的正方形平面(參考圖2(B)、圖3(B))。另外,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之寬幅W,係被構成為當人的手指之指腹作了接觸時也不會使該接觸面積超出一般的大小。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上述一般之構成的第1輸入部18a和第2輸入部18b,係在將圓頂型形狀部18作真空成型時而被形成。
操作者,係如同圖4(A)中所示一般,當對於感測器10之圓頂型形狀部18的表面操作部而藉由手指來進行接觸操作時,係可根據觸感,來對於第1輸入部18a之曲面,而將第2輸入部18b之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分別作為寬幅W之平面為沿著圓頂狀形狀之曲面而高度有所變化者來感覺到。
故而,操作者,係能夠一面區分出第1輸入部18a和第2輸入部18b,一面藉由沿著X軸方向導引部18bX來進行操作,而進行X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並一面藉由沿著Y軸方向導引部18bY來進行操作,而進行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另外,操作者,在
第1輸入部18a處,係能夠藉由進行如同以手指來描繪圓一般地而撫摸外周曲面的操作,來進行旋轉指示操作。
又,第2輸入部18b之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係並非構成為外側為凸之曲面,而是構成為能夠感覺為平面之面形狀,因此在該部份處之手指的接觸面積係變多。因此,感測器10,係能夠以良好之感度而檢測出在此第2輸入部18b處之操作者的操作。參考圖5中所示之比較例的感測器10EX,來對於此事作更進一步之說明。另外,圖5(A),係為對於感測器10EX而從藉由指示體所進行操作之面側來作了觀察之圖,並對應於上述之例的感測器10之圖2(A)。又,圖5(B),係為圖5(A)之B-B線剖面圖。
在此比較例之感測器10EX中,代替在第1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的圓頂型形狀部18處之第2輸入部18b的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係作為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的導引部,而如同圖5(A)、(B)中所示一般,將複數之突起18pX在X軸方向上而並排成一列地作設置,並且將複數之突起18pY在Y軸方向上而並排成一列地作設置。又,在此感測器10EX處,係將X軸方向之複數的突起18pX之配列和Y軸方向之複數的突起18pY所相交叉之圓頂型形狀部18的登頂部之突起18pT,例如設為較其他之突起而更大等地而構成為可作區分。比較例之感測器
10EX的其他之構成,係與感測器10相同。
若依據此圖5之比較例的感測器10EX,操作者,係可藉由進行如同對於複數之突起18pX作撫摸一般的操作,來進行X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又,係可藉由進行如同對於複數之突起18pY作撫摸一般的操作,來進行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又,登頂部之突起18pT,由於係設為較其他之突起18pX以及18pY更大,而能夠藉由觸感來作區分,因此係亦能夠容易地感覺到X軸方向和Y軸方向之交叉點。
然而,當如同此比較例之感測器10EX一般之在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上而設置能夠藉由觸感來感測出來之突起18pX、18pY、18pT之方法的情況時,如同圖4(B)中所示一般,在藉由手指來作撫摸操作時,由於手指係成為會滑上至該些之突起18pX、18pY、18pT上,因此手指和操作面之間的接觸面積係會變小,而會有導致由手指所進行之指示操作的檢測輸出中斷的情況,故有著無法安定地檢測出由手指所致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之虞。
相對於此,在感測器10的情況時,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係並非為外側為凸之形狀,而是被構成為能夠感覺為平面之面形狀,因此,如圖4(C)中所示一般,在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處,手指之接觸面積係變多,而可得到能夠以良好感度來檢測出由手指所致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的效果。
另外,在此實施形態中,就算是在具備有如同上述之圓頂型形狀部18一般之立體性形狀的表面操作部之感測器的情況時,亦能夠藉由進行沿著X軸方向導引部18bX或者是Y軸方向導引部18bY之操作,來進行X軸方向或者是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但是,由於表面操作部係為立體性者,因此也會有不小心使手指、手掌等接觸到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以外的部份處之虞。
例如,在上述之圓頂型形狀部18的情況時,當進行由手指所致之操作輸入時,由於係伴隨有手指之在X-Y座標平面上的移動以及朝向與X-Y座標平面相正交的高度方向(Z軸方向)之微妙的移動,因此,在手或手指相對於感測器10而浮起的狀態下,會有成為難以藉由手指來正確地進行沿著X軸方向導引部18bX或者是Y軸方向導引部18bY之指示操作的情況。因此,操作者係多會變成一面對於進行指示操作輸入之手指(一般而言為食指)來微妙地調整力度,一面作為進行指示操作之基準點而將大拇指或中指或無名指或者是手掌(例如Thenar部份)放置在圓頂型形狀部18之周邊區域處而進行操作。
於此種情況,感測器10之第1以及第2薄片狀基板14、15,由於係將矩形區域作為指示體之檢測區域,因此,係僅以由食指所致之指示操作作為基準,但是,感測器10係成為會將原本無關於指示操作之意志的拇指或中指或無名指或者是手掌亦作為指示體而檢測出
來。
然而,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感測器10中,如同前述一般,在藉由圓頂型形狀部18所形成之表面操作部的周邊區域處,係藉由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而構成為不會檢測出指示體。故而,若依據本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則例如就算是如同圖4(A)中所示一般,操作者在藉由圓頂型形狀部18所形成的表面操作部之周邊區域處,而一面放置並未想定為進行指示操作之拇指或無名指並作接觸,一面藉由食指而對於圓頂型形狀部18之表面操作部進行了操作,亦僅有由食指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會成為檢測對象,而能夠將由該食指所致之在圓頂型形狀部18之表面操作部處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指示操作正確且良好地檢測出來。因此,操作者係能夠安心地將拇指或手掌放置在圓頂型形狀部18之周圍,並藉由食指來進行操作,故而,係能夠沿著X軸方向導引部18bX、Y軸方向導引部18bY,而確實且正確地進行操作。
另外,操作檢測電路20之輸出電路25,在上述之說明中,係作為將指示體之指示位置作為感測器10之輸出座標空間的由X座標值和Y座標值所成之2維座標值來進行輸出者,而作了說明。但是,亦可構成為在輸出電路25處,與圓頂型形狀部18之區域的X座標值、Y座標值之組相對應地,來因應於圓頂型形狀部18之立體形狀而準備假想性之Z座標值,再將該3維座標值(X,
Y,Z)作為指示體之檢測位置的座標值而輸出。
作為將在感測器10處之圓頂型形狀部18的周邊區域設為不會檢測出指示體之非感帶的構成,係並不被限定於上述之設置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的構成。圖6,係為對於將在感測器10處之圓頂型形狀部18的周邊區域設為不會檢測出指示體之非感帶的構成之其他幾個例子作展示者。
在圖6(A)之例中,係並不使用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而是將保護薄片16之厚度,在圓頂型形狀部18之部份處設為厚度d1,並且在圓頂型形狀部18之周邊區域部份16s處設為厚度d2(d2>d1)。藉由此,從第1薄片狀基板14之表面起直到保護薄片16之表面為止的距離,係成為前述厚度d2,而成為較圓頂型形狀部18之部份更厚,在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中,由於若是感測器和指示體之間的距離變大則會成為無法檢測出指示體,因此前述區域部份16s,係成為感測器10不會檢測出指示體之非感帶。
接著,在圖6(B)之例中,保護薄片16,係在圓頂型形狀部18之部份和周邊區域16s處,而將其之厚度設為d1而為一定,但是,在周邊區域16s處,係在第1薄片狀基板14和保護薄片16之間,中介存在有特定之高度的間隔物31,並構成為第1薄片狀基板14之表面
和保護薄片16之表面間的距離會成為前述厚度d2。於此例之情況中,藉由中介存在有間隔物31,在第1薄片狀基板14和保護薄片16之間,係成為存在有厚度(d2-d1)之空氣層的狀態。藉由此構成,在第1薄片狀基板14之表面和保護薄片16之表面間的距離,係成為前述厚度d2,前述區域部份16s,係成為感測器10不會檢測出指示體之非感帶。
又,在圖6(C)之例中,保護薄片16,係在圓頂型形狀部18之部份和周邊區域16s處,而將其之厚度設為d1而為一定,但是,在周邊區域16s處,係在第1薄片狀基板14和保護薄片16之間,中介插入有特定之高度的介電質層32,並構成為第1薄片狀基板14之表面和保護薄片16之表面間的距離會成為前述厚度d2。藉由此構成,在第1薄片狀基板14之表面和保護薄片16之表面間的距離,係成為前述厚度d2,前述區域部份16s,係成為感測器10不會檢測出指示體之非感帶。
進而,在圖6(D)之例中,在保護薄片16之圓頂型形狀部18的周邊區域16s處,係於第1薄片狀基板14和保護薄片16之間中介插入設置有金屬層等之導電體層33。但是,此導電體層33和第1薄片狀基板14之表面的第1電極12,係被設為相互絕緣。而,此導電體層33,係如同圖示一般,被與接地電位作電性連接。藉由此構成,在圓頂型形狀部18之周邊區域16s處,藉由被作了接地之導電體層33的存在,指示體係不會被檢
測出來。藉由此,前述區域部份16s,係成為感測器10不會檢測出指示體之非感帶。
將在感測器10處之圓頂型形狀部18的周邊區域設為不會檢測出指示體之非感帶的構成之其他構成例,係並不被限定於以上所說明了的圖6(A)~(D)之例。例如,亦可構成為:預先將在感測器10處之與圓頂型形狀部18的周邊區域相對應之座標區域作記憶,並當感測器10檢測出指示體時,若是該檢測出之座標位置為位在對應於周邊區域之座標區域內,則忽略該指示體之檢測座標或者是將其無效化。
接著,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藉由圓頂型形狀部18所形成之表面操作部的第2輸入部18b之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係分別將在寬幅W之部份處的與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相正交之方向的曲率ρ設為0,而構成為會使其與手指等之指示體間的接觸面積變大一般之帶狀的平面。
但是,會在第2輸入部18b之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處而將與手指等之指示體之間的接觸面積變大之形狀,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如,係亦可如圖7所示一般,構成為使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之各個,在與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相正交之方向上而具備有會成為凹面一般之曲面。於此情況,凹面之曲面形狀,係被設為會使其與人的手指之指腹的接觸面積成為較平面的情況時而更大之形
狀。
在此圖7之例的情況中,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由於係為凹面形狀,因此,在圓頂型形狀部18處,係能夠容易地辨識出該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並進行X軸方向或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
此第2實施形態,係為第1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亦即是,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感測器10中,在圓頂型形狀部18之第1輸入部18a和由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所成之第2輸入部18b處,係將指示體之檢測感度設為相同。
相對於此,在以下所說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感測器10A,係考慮到作為輸入操作而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係為重要一事,而將指示體的檢測感度,設為相較於第1輸入部18a而在第2輸入部18b處會變得更大。
於圖8中,對於此第2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中的感測器10A的構成例作展示。圖8(A),係為對於感測器10A而從藉由指示體所進行操作之面側來作了觀察之圖,圖8(B),係為圖8(A)之C-C剖面圖。在此第2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A中,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相同的部份,係附加相同的元件
符號,並省略其之詳細說明。另外,在此第2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A中,亦係具備有如同在第1實施形態中而於圖1中所展示一般之電路構成,操作檢測電路20,係相對於感測器10A,而與感測器10同樣的作了連接。
又,在此第2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中的感測器10A之圓頂型形狀部18處,係構成為僅在第1輸入部18a之區域部份處,而被覆形成有用以使相對於指示體之感度降低的介電質薄片19。在圖8(A)中,附加有斜線而作展示的部份,係為介電質薄片19之部份。亦即是,如圖8(B)中所示一般,在圓頂型形狀部18處,於構成第2輸入部18b之部份處,係並未被覆有介電質薄片19,在第2輸入部18b處,保護薄片16之表面係露出。
故而,若依據此第2實施形態,則在圓頂型形狀部18處,由於在第1輸入部18a上係被覆有介電質薄片19,因此,在第1輸入部18a處之指示體的檢測感度,係成為較在構成第2輸入部18b之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處之指示體的檢測感度而更低。因此,感測器10A,係能夠正確且確實地檢測出藉由操作者對於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作撫摸一事所進行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
於此情況,構成介電質薄片19之介電質材料,係因應於想要相對於在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
軸方向導引部18bY處之指示體的檢測感度而將感度作何種程度之降低一事,來對於介電率之材料作選定並作使用。
雖係省略圖示,但是,此感測器10A,係如同下述一般地而成型並作成之。亦即是,直到在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了的將保護薄片16接著於第2薄片狀基板15之上的工程為止,在第2實施形態的情況中,亦為相同。在第2實施形態中,係進而在保護薄片16上,被覆身為與該保護薄片16上之被形成圓頂型形狀部18的圓形區域相對應之圓形形狀薄片並且將與構成第2輸入部18b之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相對應之區域部份作了切缺的介電質薄片19。
之後,於其上,如同前述一般,將把被形成有圓頂型形狀部18之圓形區域作成了貫通孔17a之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以使包含有介電質薄片19之圓形區域位置在前述貫通孔17a內的方式,來被覆形成於保護薄片16之上。
之後,在如同上述一般所作了接合的5層之薄片構件的矩形區域14a、15a處,將與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之貫通孔17a相對應的圓形區域之第1薄片狀基板14、第2薄片狀基板15、保護薄片16以及介電質薄片19之4層部份,如同前述之圖3(B)中所示一般地,而以構成立體性之圓頂型形狀部18的方式來進行真空成型。
如同上述一般,若依據此第2實施形態,則
由於感測器10A之第1輸入部18a的指示體之檢測感度,係成為較第2輸入部18b之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處之指示體的檢測感度而更低,因此,就算是操作者粗魯地進行在X軸方向導引部18b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18bY處之操作,感測器10A也能夠略正確且確實地檢測出操作者之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的直線方向指示操作。
另外,介電質薄片19之形成方法,係並不被限定於上述之說明的例子,亦可將介電質材料作吹噴附著或者是作塗布,來形成介電質薄片19之構成部份。
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以及第2實施形態,係為將表面操作部和感測器作了一體性構成的情況。又,表面操作部之曲面形狀,係為圓頂形且為凸的形狀。以下所說明之第3實施形態,係為使表面操作部和感測器成為相互獨立之零件,並且將表面操作部之曲面形狀設為凹面的情況。
於圖9中,對於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第3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的構成例作展示。圖9(A),係為對於此第3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感測器10B而從藉由指示體所進行操作之面側來作了觀察之圖,圖9(B),係為圖9(A)之D-D剖面圖。在此第3實施形態中,亦同樣的,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部份,係附加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其之詳細說明。
在此第3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B中,亦同樣的,第1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的第1薄片狀基板14和第2薄片狀基板15以及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係如同前述之圖3中所示一般,以使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之貫通孔17a會成為位置在第1薄片狀基板14以及第2薄片狀基板15之矩形區域14a以及15a之中心位置處的方式,而被重疊並作接合。但是,此圖9之例的感測器10B,係並不需要保護薄片16而並未具備。然而,當然的,在此第3實施形態中,亦能夠將保護薄片16接著設置在第1薄片狀基板14之上。
此第3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B,係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以及第2實施形態相異,並未進行立體成型,而是如同圖9(B)中所示一般,維持為平面形狀。
之後,在此第3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B中,係與第1薄片狀基板14以及第2薄片狀基板15之矩形區域14a以及15a上的與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之貫通孔17a相合致的圓形區域之上,如同圖9(A)、(B)中所示一般,例如藉由接著材而接合設置有具備凹面40a之淺薄的盤狀之由介電質所成的表面操作構件40。於此情況,表面操作構件40,係使與凹面40a相反側之面的底部,藉由接著材來接著在第1薄片狀基板14之上而作接合。亦即是,在此第3實施形態中,表面操作構件40,係為構成表面操作部者,並係與感測器10B相互獨立地而被構成。
又,此第3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係具備有如同在第1實施形態中而於圖1中所展示一般之電路構成,操作檢測電路20,係相對於感測器10B,而與感測器10同樣的作了連接。
而,在表面操作構件40之凹面40a處,由寬幅W之凹部所成的X軸方向導引部41X,係沿著X軸方向而被形成為直線狀,並且,由寬幅W之凹部所成的Y軸方向導引部41Y,係沿著Y軸方向而被形成為直線狀。故而,在凹面40a處,係如同圖9(A)中所示一般,被形成有+記號形狀之凹部。
於此情況,第2輸入部44之X軸方向導引部41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41Y之凹部的曲面形狀,係與前述之第2實施形態相同的,被構成為當人的手指與該部份作了接觸時其之接觸面積會相較於對於凹面40a之其他區域進行撫摸時的接觸面積而變得更大一般之曲面形狀。
X軸方向導引部41X和Y軸方向導引部41Y,係形成在表面操作構件40處之第2輸入部44。而,表面操作構件40之凹面40a中的除了上述之+記號形狀之凹部區域以外的區域,係成為第1輸入部43。
故而,在感測器10B中,在對應於凹面40a的圓形區域中之除了與上述+記號形狀之凹部的區域相對應之區域以外的區域處之由指示體所進行的指示操作,係作為在第1輸入部43處之指示操作而被檢測出來。在此第1輸入部43之凹面40a上而以圓弧狀來作撫摸之指示
操作,係與前述之實施形態相同的,作為旋轉指示等而被檢測出來。
又,在感測器10B中,在對應於凹面40a的圓形區域中之與上述+記號形狀之凹部的區域相對應之區域處之由指示體所進行的指示操作,係作為在第2輸入部44處之指示操作而被檢測出來。此在第2輸入部44處之指示操作,係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的,為直線方向指示操作。
在如同上述一般所構成之第3實施形態中,操作者,係藉由接觸表面操作構件40之凹面40a並作撫摸,而能夠感覺到藉由由凹部所成之X軸方向導引部41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41Y所構成的第2輸入部44。
於此情況,X軸方向導引部41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41Y,由於係被設為會使與手指間之接觸面積成為較撫摸凹面40a之第1輸入部43時而更大一般之曲面的凹部,因此,感測器10B,係能夠以良好之感度而確實地在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上檢測出直線方向指示操作。
又,於此第3實施形態之情況中,X軸方向導引部41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41Y,係構成為被形成在凹面40a處之凹部,相較於凹面40a之第1輸入部43的操作面,其與感測器10B之第1薄片狀基板14以及第2薄片狀基板15間的距離係變得更短。因此,感測器10B,係將在藉由X軸方向導引部41X以及Y軸方向導引
部41Y所構成之第2輸入部44處的指示體操作,藉由較在凹面40a之第1輸入部43處的指示體操作而更高之檢測感度而檢測出來。故而,就算是操作者進行了沿著作為第2輸入部44之X軸方向導引部41X或者是Y軸方向導引部41Y之粗魯的指示操作,感測器10B亦能夠將X軸方向或者是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確實地檢測出來。
又,若依據上述之第3實施形態,則由於在表面操作構件40之周圍處係設置有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因此,當操作者進行沿著X軸方向導引部41X或者是Y軸方向導引部41Y之操作時,就算是接觸到表面操作構件40之周圍,該接觸也不會被作為指示體而檢測出來。因此,操作者係能夠安心地將拇指或手掌放置在表面操作構件40之周圍處,並在表面操作構件40內進行指示操作,故而,係能夠確實且正確地進行直線方向指示操作等之指示操作。
另外,在感測器10B中,為了將圓形之表面操作構件40以外的部份設為非感帶,係構成為將具備有貫通孔17a之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接合在第1薄片基板14上。然而,當將此第3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B收容在框體內的情況時,係如同在圖9(B)中以點線所展示一般,以會成為與表面操作構件40之圓形的邊緣相同之高度或者是其以上之高度的方式,來構成為如同藉由身為框體之一部份的板部45來將表面操作構件40作包圍一般的
狀態,而配設在框體內。因此,藉由此身為框體之一部份的板部45之存在,係能夠成為就算是操作者碰觸到表面操作構件40之外側的框體,感測器10B也不會將該操作檢測出來。於此情況,係亦可並不設置非感帶形成薄片17。
另外,亦可在上述之第3實施形態,適用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亦即是,在第2實施形態中,係構成為將凸型之圓頂型形狀部18的除了第2輸入部18b以外之第1輸入部18a的部份藉由介電質薄片來作覆蓋,但是,在此第3實施形態中,亦同樣的,係可構成為以僅將凹面40a之第1輸入部43的區域部份進而藉由介電質薄片來作覆蓋的方式而形成,並使在第1輸入部43處之指示體的檢測感度降低為較在第2輸入部44處之指示體的檢測感度更低。
此第4實施形態,係為第3實施形態的變形例,對於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的部份,係附加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其之詳細說明。
此第4實施形態,係為將被形成在凹面40a處之第2輸入部44的X軸方向導引部41X或者是Y軸方向導引部41Y,構成為就算是在由一面注視著畫面一面進行之所謂的盲觸所進行之指示操作的情況時,亦能夠更為容易地辨識出來的例子。
於圖10中,展示此第4實施形態之感測部10B’的構成例。亦即是,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如同圖10(A)中所示一般,在由凹部所成之X軸方向導引部41X內,係沿著X軸方向而被形成有直線狀之細的突條42X1以及42X2,並且,在由凹部所成之Y軸方向導引部41Y內,係沿著Y軸方向而被形成有直線狀之細的突條42Y1以及42Y2。此些之突條42X1、42X2、42Y1以及42Y2之高度,在此例中,係如同身為圖10(A)中之E-E剖面圖的圖10(B)中所示一般,被構成為並不會成為較凹面40a之其他部份而更高。但是,此些之突條42X1、42X2、42Y1以及42Y2,係亦可設定為相較於凹面40a之其他部份而更些許高。
故而,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具備有突條42X1、42X2之X軸方向導引部41X、和具備有突條42Y1、42Y2之Y軸方向導引部41Y,係形成在表面操作構件40處之第2輸入部44。
而,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操作者,係能夠以被形成在X軸方向導引部41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41Y處之突條42X1、42X2以及突條42Y1、42Y2作為提示,來分別在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上進行直線方向指示操作。
又,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操作者係能夠藉由如同對於此突條42X1、42X2或者是突條42Y1、42Y2作撫摸一般地來進行操作,而正確地進行X軸方向或者是
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
又,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突條42X1、42X2以及突條42Y1、42Y2,由於係被形成在形成於凹面40a處之凹部的X軸方向導引部41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41Y內,因此,與凸狀之圓頂型形狀部18之外表面的情況時相異,當藉由手指來進行了操作時,手指係成為亦能夠容易地與突條42X1、42X2以及突條42Y1、42Y2之周圍的X軸方向導引部41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41Y作接觸,手指之接觸面積係變大。故而,係能夠減輕如同圖5中所示之比較例的感測器10EX的情況一般之當在凸狀之面的圓頂型形狀部18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突部的情況時所會產生的檢測輸出有所中斷的情形。
另外,在上述之第4實施形態的說明中,係構成為在第2輸入部44之由寬幅W的凹部所成之X軸方向導引部41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41Y處,設置沿著X軸方向之突部以及沿著Y軸方向之突部42X1、42X2以及42Y1、42Y2,但是,係亦可並不設置X軸方向導引部41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41Y地,而僅在凹面40a處,將沿著X軸方向之突條42X1、42X2以及沿著Y軸方向之突條42Y1、42Y2,作為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用導引部而設置之。
在上述之第1~第4實施形態的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
中所使用之感測器10、10A以及10B、10B’中,係在與其之輸出座標空間的相互正交之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相一致的方向上,形成複數之第1電極12以及複數之第2電極13,並且將導線區域14b以及導線區域15b,形成在身為複數之第1電極12以及複數之第2電極13的延長方向之相互正交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上。
因此,如同圖2、圖8、圖9以及圖10中所示一般,作為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之全體的形狀,係必須構成為在由具備有圓頂型形狀部18或凹面40a之表面操作構件40所成的立體形狀之表面操作部的X軸方向之其中一側和Y軸方向之其中一側處,形成導線區域14b以及導線區域15b。
起因於此,感測器10、10A、10B、10B’,係成為使導線區域14b偏移存在於X軸方向之其中一側並使導線區域15b偏移存在於Y軸方向之其中一側處的形狀,當將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分別設為對稱軸的情況時,雙方均會成為非對稱之形狀。
另外,在將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收容於框體中的情況時,基於設計上的考量,係以使立體性之形狀的表面操作部之左右區域或者是上下區域的至少其中一方成為相同的大小為理想。
然而,如同上述一般,在上述之第1~第4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10A、10B、10B’的情況中,由於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雙方均係成為非對稱之形狀,因
此,在將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兩方向均構成為對稱性之設計形狀的情況時,係成為在上或者是下方、以及左或者是右方,至少需要與導線區域14b以及導線區域15b相應之量的無謂之空間浪費。因此,將由本發明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作收容的框體,係會有變大的問題。近年來,伴隨著機器之小型化,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亦期望能夠盡可能地減少無謂空間的浪費並達成小型化,但是,係難以對於此要求作對應。
第5實施形態,係為對於上述之問題點作了解決者。在此第5實施形態中,係藉由將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構成為能夠設為對稱性之形狀,而實現小型化。
圖11,係為對於由第5實施形態所致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重要部份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並為對於將表面操作部作了一體性形成之感測器10C的部份作展示者。此圖11,係對應於將此第5實施形態適用在第1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中者。亦即是,在此第5實施形態中,感測器10C,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為將表面操作部作一體性形成並且將表面操作部成形為圓頂型形狀部者。
圖11(A),係為對於此第5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感測器10C而從藉由指示體所進行操作之面側來作了觀察之圖,圖11(B),係為圖11(A)之F-F剖面圖。在此第5實施形態中,亦同樣的,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部份,係附加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
略其之詳細說明。
此例之感測器10C,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相同的,如圖11(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由第1薄片狀基板14C和第2薄片狀基板15C和保護薄片16C以及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C所成的4層構造。此些之第1薄片狀基板14C和第2薄片狀基板15C和保護薄片16C以及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C,係均為藉由介電質材料所構成。
第1薄片狀基板14C以及第2薄片狀基板15C,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薄片狀基板14以及第2薄片狀基板15相同的,具備有矩形區域14Ca以及15Ca。而,在第1薄片狀基板14C之矩形區域14Ca處,係於第1方向上被相互平行地形成有複數根之第1電極12C。
又,在第2薄片狀基板15C之矩形區域15Ca處,係於與第1方向相交叉之第2方向上被相互平行地形成有複數根之第2電極13C。之後,以使矩形區域14Ca和矩形區域15Ca相互重疊的方式,而將第1薄片狀基板14C和第2薄片狀基板15C作接合。藉由此,在矩形區域14Ca和矩形區域15Ca相互重疊之矩形區域中,係被形成有電極群11C。
又,在此第5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C中,亦同樣的,第1電極12C所被形成之第1方向,係被設為感測器10C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又,第2電極13C所被形成之第2方向,係被設為Y軸方向。
但是,此第5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C,係以使其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成為相對於操作者之操作的橫方向以及縱方向而傾斜45度的方式,來作配設。亦即是,感測器10C,係將第1薄片狀基板14C之矩形區域14Ca和第2薄片狀基板15C之矩形區域15Ca相互重疊所成的正方形之矩形區域,如同圖11(A)中所示一般地,而將該正方形配置為相對於操作者之操作的橫方向或縱方向而作了45度之傾斜的菱形形狀。
又,在此第5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C中,第1薄片狀基板14C之導線區域14Cb、和第2薄片狀基板15C之導線區域15Cb,係從矩形區域14Ca、15Ca起,而被一同朝向操作者之操作的橫方向或者是縱方向之其中一者(在圖11之例中,係為縱方向)的相同側作導出。亦即是,導線區域14Cb和導線區域15Cb,係被構成為從由矩形區域14Ca、15Ca之重疊所成的正方形之矩形區域的相鄰接之2邊起而以相對於該2邊之各個而作了45度之傾斜的狀態來朝向縱方向之相同側作了導出的如同腳部一般之形狀。
在導線區域14Cb以及導線區域15Cb處,係與前述相同的,被形成有用以將複數根之第1電極12C以及複數根之第2電極13C的各個與外部之電路部作連接之導線圖案,並且在其之前端部處係被形成有外部連接部14Cc以及15Cc。保護薄片16C之形狀,亦係如圖11
(A)中所示一般,與第1薄片狀基板14C以及第2薄片狀基板15C相同的,被構成為從菱形形狀之矩形區域而導出有2根的腳部一般之形狀。又,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係被構成為相同之形狀並且具有與形成在後述之圓頂型形狀部18C處的圓形區域相對應之貫通孔17Ca的形狀。
此些之第1薄片狀基板14C和第2薄片狀基板15C和保護薄片16C以及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C,係與前述之圖3中所示者相同地,構成為使相互之形狀作重疊並作接合。但是,在導線區域14Cb之前端部的外部連接部14Cc以及導線區域15Cb之前端部的外部連接部15Cc處,導線圖案係為了進行連接,而被設為露出之狀態。
之後,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以在與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C之貫通孔17Ca相對應的圓形區域處而形成圓頂型形狀部18C的方式,來進行真空成型。
於此情況,藉由此真空成形,係同時地在圓頂型形狀部18C處形成有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表面操作部。亦即是,係在形成具備有與圓頂型形狀相對應之曲面的第1輸入部18Ca的同時,亦形成第2輸入部18Cb。但是,在此第5實施形態中,第2輸入部18Cb,係由橫方向導引部18CbH和縱方向導引部18CbV所成。橫方向導引部18CbH,係以寬幅W而以相對於感測器10C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而作了45度之傾斜的方式來在操作者之操作的橫方向上直線性地形成為帶狀。縱方向導引部
18CbV,係以寬幅W而以相對於Y軸方向而作了45度之傾斜的方式來在操作者之操作的縱方向上直線性地形成為帶狀。
在此例中,橫方向導引部18CbH,係以成為能夠讓操作者藉由觸感而與第1輸入部18Ca之曲面作區分的方式,而將與其之直線性的帶狀之形成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之寬幅W的部份,設為曲率ρ為0(並非為曲線而為直線)(參考圖11(B))。同樣的,縱方向導引部18CbV,係將與其之直線性的帶狀之形成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之寬幅W的部份,設為曲率ρ為0(參考圖11(B))。故而,橫方向導引部18CbH和縱方向導引部18CbV相互交叉的圓頂型形狀部18C之登頂部18CbT,係成為邊長為W的正方形平面(參考圖11(B))。
在此第5實施形態中,操作者之操作的橫方向以及縱方向、亦即是橫方向導引部18CbH以及縱方向導引部18CbV之直線方向,係相對於感測器10C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而作45度之傾斜。因此,在此例中,於感測器10C所被作連接之操作檢測電路20C處,係成為將藉由感測器10C之電極群11所檢測出的指示體之位置的X、Y座標,轉換為以操作者之操作的橫方向以及縱方向作為座標軸之座標空間的座標值並作輸出。
圖12,係為用以對於此第5實施形態中之操作檢測電路20C的構成例作說明之區塊圖。在此圖12
中,對於與圖1中所示之操作檢測電路20相同的部份,係附加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其之詳細說明。
亦即是,如圖12中所示一般,此第5實施形態中之操作檢測電路20C,係在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4和輸出電路25之間,具備有座標轉換電路27。其他之構成,係與圖1中所示之操作檢測電路20相同。
座標轉換電路27,係為將感測器10C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的位置座標轉換為身為橫方向導引部18CbH以及縱方向導引部18CbV之直線方向的操作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的位置座標之電路。此座標轉換電路27,例如係可藉由感測器10C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的位置座標和相對於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而作了45度之傾斜的操作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的座標空間之位置座標的兩者間之對應表(座標轉換表),來構成之。此座標轉換表,例如係可預先記憶在ROM等之記憶體中。
而,在此例中,座標轉換電路27,係將從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4而來之指示體的指示操作位置之X、Y位置座標作為參考資訊,並從座標轉換表而讀出操作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的座標空間之位置座標而作輸出。輸出電路25,係將此從座標轉換電路27而來之操作的橫方向以及縱方向之座標空間中的座標輸出,輸出至外部電路處。
另外,座標轉換電路27,係亦可並不使用上述一般之座標轉換表,而是設為下述一般之電路構成:亦
即是,根據從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4而來之感測器10C的輸出座標空間之X、Y座標值,來進行函數演算並求取出相對於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而作了45度傾斜之操作的橫方向以及縱方向之座標空間的座標值。
又,座標轉換電路27,係亦可構成為:在座標轉換表中,與圓頂型形狀部18C之區域的X座標值、Y座標值之組相對應地,來因應於圓頂型形狀部18C之立體形狀而準備假想性之高度方向的座標軸之座標值,再將該座標值(橫方向座標值、縱方向座標值、高度方向座標值)作為指示體之檢測位置座標而從操作檢測電路20C作輸出。
又,在本發明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中,於將該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作為周邊機器而使用的對方裝置中,雖係使用有成為能夠接收輸出電路25之輸出並在該對方裝置中作利用的被稱作所謂驅動程式之軟體程式,但是,亦可在該軟體程式中,將座標轉換電路27之功能作組入。
於此情況,係可將對於感測器10C之操作檢測電路,並非構成為如同圖12之例一般的操作檢測電路20C,而維持於圖1中所示之操作檢測電路20。
相反的,若是將具備有座標轉換電路27之操作檢測電路20C,構成為搭載在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中,則被組入至對方裝置中之驅動程式的軟體程式,係成為能夠採用通常之對於使操作之橫方向以及縱方
向和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相互一致後的輸出座標空間之輸出座標值作處理的泛用性程式。
在上述之第5實施形態中,除了使操作者之操作的橫方向以及縱方向相對於感測器10C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而作了45度之傾斜以外,係成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故而,若是依據第5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則操作者,係與第1實施形態完全相同地,能夠一面區分出第1輸入部18Ca和第2輸入部18Cb,一面藉由沿著橫方向導引部18CbH來進行操作,而進行與顯示畫面之水平方向相對應的橫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並一面藉由沿著縱方向導引部18CbV來進行操作,而進行與顯示畫面之垂直方向相對應的縱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操作。另外,操作者,在第1輸入部18Ca處,係能夠藉由進行如同以手指來描繪圓一般地而撫摸之操作,來進行旋轉指示操作。
進而,在此第5實施形態中,係藉由使感測器10C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相對於操作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而作45度之傾斜,而成為能夠將感測器10C之導線區域14Cb以及15Cb,在此例中為形成在操作之縱方向的同側處。
亦即是,導線區域14Cb和導線區域15Cb,係如同由圖11(A)而可明顯得知一般,為從相互重疊之矩形區域14Ca、15Ca的在操作之橫方向而相鄰之2邊起,來以相對於該2邊而作了45度之傾斜的狀態,而在
縱方向之同側處形成為如同腳部一般之形狀,該導線區域14Cb和導線區域15Cb之存在位置,係被抑制在相互重疊之矩形區域14Ca、15Ca的操作之橫方向的對角線之長度的範圍內。因此,感測器10C之操作者的操作之橫方向的大小,係能夠設為與相重疊之矩形區域14Ca、15Ca的前述橫方向之對角線的長度之量略相同,而能夠將感測器10C之至少前述橫方向的大小作小型化。
又,感測器10C,係能夠如同圖11(A)中所示一般,亦包含有以從相重疊之菱形之矩形區域14Ca、15Ca的前述在橫方向而相鄰接之2邊來導出的方式所形成之導線區域14Cb以及15Cb地,而將前述矩形區域14Ca、15Ca之操作的縱方向之對角線作為中心地,來構成為線對稱之形狀。因此,係能夠活用本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C的小型且為線對稱(左右對稱)之形狀的特徵,來將收容此感測器10C之框體的形狀亦構成為小型且為線對稱之形狀,而成為能夠構成為小型且在設計性上亦為優良的形狀。
另外,在此第5實施形態中,當然的,藉由將感測器10C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相對於操作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而作了45度之傾斜一事所能夠得到的效果,在並不具備有如同上述之實施形態一般的表面操作部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中,亦同樣的能夠得到之。
接著,針對活用如同上述一般之小型且成為
線對稱之形狀的第5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C的特徵而例如作為平板裝置或電腦用之獨立的周邊裝置來構成的情況時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例子作說明。
圖13,係為對於將被一體性地形成有表面操作部之圖11中所示的感測器10C配設在印刷基板50上的狀態作展示之圖。又,圖14,係為對於將搭載有圖13中所示之感測器10C的印刷基板收容於框體之內部的第5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的外觀作展示之圖。又,圖14(A),係為從與印刷基板50相正交之方向而對於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作了觀察之正面圖,圖14(B),係為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之底面圖,圖14(C),係為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之上面圖,圖14(D),係為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之右側面圖。由於係為左右對稱,因此,左側面圖,係與圖14(D)之右側面圖相對稱。
如圖13中所示一般,印刷基板50,係由能夠將感測器10C之菱形的矩形區域14Ca、15Ca收容於其之內側區域中的大小之圓形區域50a、和用以載置感測器10C之導線區域14Cb以及15Cb並且搭載必要之電路零件的矩形區域50b所成。
在印刷基板50之圓形區域50a處,係載置有感測器10C之菱形的矩形區域14Ca、15Ca,並且,在此菱形之矩形區域14Ca、15Ca之周圍處,係被設置有可分配伴隨著由指示體所致之指示操作的各種之設定功能的複
數個之按鍵開關54a~54h。
又,在印刷基板50之矩形區域50b處,感測器10C之導線區域14Cb的前端之外部連接部14Cc,係被和與電路零件51相連接之接頭部52作連接,並且,感測器10C之導線區域15Cb的前端之外部連接部15Cc,係被和與電路零件55相連接之接頭部53作連接。另外,雖係省略圖示,但是,在印刷基板50之矩形區域50b處,係亦被設置有其他之電路零件,並且係因應於需要而在印刷基板50之背面側處亦搭載有電路零件。
如同上述一般,搭載有感測器10C和其他零件之印刷基板50,係被收容在圖14中所示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的框體61內。框體61,係如同圖14(B)、(C)、(D)中所示一般,由上半部61a和下半部61b所成。上半部61a以及下半部61b,係以將印刷基板50收容在其之內部的方式,而具備有與印刷基板50相同之形狀並且較印刷基板50而更大之形狀。而,印刷基板50,係被收容在下半部61b內,之後,藉由使上半部61a卡合於下半部61b處,印刷基板50係被收容在框體61內。
上半部61a,係具備有用以使感測器10C之圓頂型形狀部18C露出於外部的貫通孔61c。當使上半部61a卡合於下半部61b處時,如圖14(A)中所示一般,圓頂型形狀部18C,係成為以至少使由橫方向導引部18CbH以及縱方向導引部18CbV所成之第2輸入部18Cb
的全體露出於外部的狀態,而從貫通孔61c露出並且突出一般之狀態。
又,上半部61a之貫通孔61c的周圍,係被構成為環狀傾斜部63。在此上半部61a之環狀傾斜部63處,係被形成有用以對於在印刷基板50之圓形區域50a處而被配置在感測器10C之矩型區域14Ca、15Ca之周圍處的按鍵開關54a~54h進行壓下操作之複數個的操作元件64a~64h。係構成為可在此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所被作連接之平板裝置或電腦處,而將由指示體所致之指示操作所附帶的或者是相關連的各種之設定功能,對於此由複數個的操作元件64a~64h所致之按鍵開關54a~54h的壓下操作而進行分配。
另外,此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係藉由纜線65而與平板裝置或個人電腦作連接。另外,亦可構成為將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和平板裝置或個人電腦作無線連接。
在如同上述一般所構成之第5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中,操作者係藉由以手指來對於從框體61所露出之圓頂型形狀部18C進行操作,而能夠進行在感測器10C處之指示操作。並且,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係能夠將橫方向導引部18CbH以及縱方向導引部18CbV作為導引,而容易且確實地進行橫方向以及縱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
又,第5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
60,係如同圖14(A)中所示一般,成為以縱方向作為對稱軸之線對稱的形狀,而成為小型化並且在設計上亦為優良者。並且,第5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係藉由將感測器10C配設為菱形形狀,而亦可得到下述之優點:亦即是,不但作了小型化,並且亦能夠在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之圓頂型形狀部18C的周圍,配置與感測器10C之指示操作相關連之複數個的按鍵開關。
另外,在以上所說明之第5實施形態中,雖係設為以將縱方向作為對稱軸的方式來構成感測器10C以及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但是,亦能夠設為以將橫方向作為對稱軸的方式來構成感測器10C以及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60。
又,上述之感測器10C,雖係設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但是,亦可適用第2實施形態,而將在第1輸入部18Ca處之指示體的檢測感度設為較在第2輸入部18Cb處之指示體的檢測感度更低。又,亦可將構成第2輸入部18Cb之橫方向導引部18CbH以及縱方向導引部18CbV的各別之與長邊方向相正交之方向的面形狀,並非設為平面而是設為凹面。
另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於感測器10C處,雖係為了將圓頂型形狀部18C之周圍的區域設為並不檢測出指示體的非感帶,而構成為被覆有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C,但是,由於藉由框體61之傾斜部63,感測器10C之圓頂型形狀部18C的周圍之區域係被作覆蓋,因此
係亦可並不設置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7C。
又,在上述之第5實施形態的說明中,第1薄片狀基板14C和第2薄片狀基板15C,雖係設為如同從矩型區域起而延伸出有縱方向之相同方向的2根之腳部一般的形狀,但是,亦可構成為如同使第1薄片狀基板14C具備被形成有導線區域14Cb之1根的腳部並且使第2薄片狀基板15C具備被形成有導線區域15Cb之1根的腳部一般之形狀。
第6實施形態,亦係與第5實施形態相同地,為以小型化作為目標的實施形態。又,此第6實施形態,係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地,為將感測器和表面操作部相互獨立地構成的情況之例。
圖15以及圖16,係為用以對於此第6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的其中一例之構成作說明之圖。圖15(A),係為對於此第6實施形態之被收容在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之框體內的印刷基板70而從其之基板面側來作了觀察之圖,圖15(B),係為對於印刷基板70而從與其之基板面相平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圖。又,圖16,係為用以對於此第6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的外觀之其中一例作說明之圖,圖16(A),係為從被收容在其之框體81內的印刷基板70之基板面側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圖16(B),係為其之底面圖,圖16
(C),係為其之側面圖。
如圖15中所示一般,印刷基板70,係具備有細長之矩形形狀,在此印刷基板70處,係被設置有感測器10D、表面操作構件40D、按鍵開關71a~71d、發光元件(例如LED)72a~72d、按鍵開關73a~73f,並且,係在例如表面以及背面處而設置有省略圖示之其他的電路零件。
感測器10D,係為在前述之第4實施形態的感測器10B’中而具備有作為變形例來作了說明的構造之情況。亦即是,此例之感測器10D,係相當於下述之構成的情況:亦即是,係具備有具有凹面40Da之淺薄的盤狀之由介電質所成的表面操作構件40D,並且,在凹面40Da處,係並不設置X軸方向導引部41X以及Y軸方向導引部41Y地,而在凹面40Da處,作為操作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的直線方向指示用導引部,僅設置有沿著操作之橫方向的突條42DH1、42DH2以及沿著操作之縱方向的突條42DV1、42DV2。
雖係省略詳細圖示,但是,感測器10D,係如同圖15(A)中所示一般,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地,具備有將被配置在第1方向上之複數的第1電極12D和被配置在與第1方向相正交之第2方向上之複數的第2電極13D配列為格子狀所成的電極群11D,在此例中,係將電極12D以及13D直接形成在印刷基板70上。而,在此第6實施形態中,感測器10D,係與第5實施形態相同地,
以使前述第1方向以及前述第2方向成為相對於操作者之操作的橫方向以及縱方向(對應於印刷基板70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而作了45度之傾斜之狀態的方式,來形成之。
為了方便說明,在圖15中,第1電極12D和第2電極13D,係均被記載在印刷基板70之表面上,但是,實際上,第1電極12D和第2電極13D之其中一方,係被形成在印刷基板70之表面上,而另外一方,係被形成在印刷基板70之背面上。另外,當然的,亦可構成為將第1電極12D和第2電極13D分別形成於相異之基板上,並將該些基板作重疊。
於此情況,感測器10D之第1電極12D以及第2電極13D,由於係以相對於印刷基板70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而作了45度之傾斜的狀態來作配置並形成,因此,如同在上述之第5實施形態中所作了說明一般,被與第1電極12D作連接之導線之區域以及被與第2電極13D作連接之導線之區域,係能夠在印刷基板70之橫方向上,而形成於被形成有電極群11D之矩形區域的對角線之長度量的寬幅內。藉由此,感測器10D之被形成有電極群11D的矩形區域,係如同圖15(A)中所示一般,能夠在印刷基板70之橫方向的中央部處,作為左右對稱之形狀來形成之。在圖15之例中,感測器10D之矩形區域,係在印刷基板70之縱方向上而亦被形成於中央部處。
另外,在此例中,被與感測器10D作連接之
操作檢測電路,係構成為與圖12中所示之具備有座標轉換電路27的操作檢測電路20C相同者。此操作檢測電路,例如,係作為將其之一部份或者是全部作了IC化的電路零件,而被配設在印刷基板70處。
又,在此第6實施形態中,如圖15(B)中所示一般,在感測器10D之矩形區域之上,係與第4實施形態相同地,被配設有具備凹面40Da之圓形的淺盤狀形狀之表面操作構件40D。在此表面操作構件40D之凹面40Da處,係如圖15(A)中所示一般,由突條42DH1、42DH2所成之橫方向導引部41DH,係相對於印刷基板70之橫方向、亦即是相對於感測器10D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而傾斜45度地來形成,並且,由突條42DV1、42DV2所成之縱方向導引部41DV,係相對於印刷基板70之縱方向、亦即是相對於感測器10D之輸出座標空間的Y軸方向,而傾斜45度地來形成。
藉由表面操作構件40D之凹面40Da中的橫方向導引部41DH和縱方向導引部41DV,而形成第2輸入部,並藉由凹面40Da之其他部份,而形成第1輸入部。
另外,雖係省略圖示,但是,在感測器10D的矩形區域中之圓形的表面操作構件40D之周圍的區域處,係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地,而被被覆形成有非感帶形成用薄片,在該區域中,係構成為並不會檢測出指示體。
又,在此第6實施形態中,如圖15(A)中
所示一般,在印刷基板70之感測器10D之矩形區域的周圍之左斜上方、右斜上方、左斜下方、右斜下方之4個場所處,係被設置有按鍵開關71a、71b、71c、71d。並且,係鄰接於各個按鍵開關71a、71b、71c、71d,而配設有具備當該些開關被設為ON時則會發光的構成之LED72a、72b、72c、72d。
進而,在印刷基板70之縱方向的感測器10D之上方處,係被配設有3個的按鍵開關73a、73b、73c,在感測器10D之下方處,係被配設有3個的按鍵開關73d、73e、73f。
如同上述一般,搭載有感測器10D、表面操作構件40D以及按鍵開關71a~71d、73a~73f、LED72a~72d還有其他零件之印刷基板70,係被收容在圖16中所示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的框體81內。框體81,係如同圖16(A)、(B)、(C)中所示一般,由上半部81a和下半部81b所成。上半部81a以及下半部81b,係以將印刷基板70收容在其之內部的方式,而具備有與印刷基板70相同之細長形狀並且較印刷基板70而更大之形狀。而,印刷基板70,係被收容在下半部81b內,之後,藉由使上半部81a卡合於下半部81b處,印刷基板70係被收容在框體81內。
上半部81a,係具備有用以使被配設在感測器10D之上的表面操作構件40D之凹面40Da的全體或者是大部份露出於外部的貫通孔81c。當將上半部81a卡合於
下半部81b處時,係如同圖16(A)、(B)、(C)中所示一般,構成為:表面操作構件40D之凹面40Da的周部之高度最高的部份、和框體81之上面80a(上半部81a之表面),此兩者係成為同一平面。
又,在上半部81a之貫通孔81c的周圍處,係以環狀而被設置有4個的操作元件82a、82b、82c、82d。此些之操作元件82a、82b、82c、82d,係被構成為分別具備有45度之角度間隔的大小者,並分別為用以使按鍵開關71a、71b、71c、71d進行ON、OFF的操作元件。而,在此些之操作元件82a、82b、82c、82d之外側處,係被形成有成為能夠從上面80a來從外部而視覺性地感受到LED72a、72b、72c、72d之發光光的透光部83a、83b、83c、83d。
進而,在上半部81a之長邊方向的貫通孔81c之上方,係被設置有用以對於按鍵開關73a、73b、73c進行ON、OFF操作的操作元件84a、84b、84c,並且,在貫通孔81c之下方,係被設置有用以對於按鍵開關73d、73e、73f進行ON、OFF操作之操作元件84d、84e、84f。
係構成為可在此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所被作連接之平板裝置或電腦處,而將由指示體所致之指示操作所附帶的或者是相關連的各種之設定功能,對於此由複數個的操作元件82a~82d、84a~84f所致之按鍵開關71a~71d、73a~73f的壓下操作而進行分配。
另外,此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係構成為與平板裝置或個人電腦進行無線連接。因此,在印刷基板70處,係設置有無線送訊電路。另外,當然的,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係亦可構成藉由纜線65來與平板裝置或個人電腦作連接。
在如同上述一般所構成之第6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中,操作者係藉由以手指來對於凹面40Da進行操作,而能夠進行在感測器10D處之位置指示。又,係能夠將突條42DH1、42DH2作為導引而容易且確實地進行橫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並且,係能夠將突條42DV1、42DV2作為導引而容易且確實地進行縱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
又,第6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係如同圖16(A)中所示一般,成為以縱方向作為對稱軸之線對稱的形狀,而成為小型化並且在設計上亦為優良者。並且,第6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係藉由將感測器10D以菱形形狀而形成於印刷基板70上,而能夠在印刷基板70上,於身為表面操作構件40D之周圍並且為感測器10D之區域外,而配置與指示操作相關連之複數個的按鍵開關和LED。於此情況,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之框體的橫寬幅,就算是配設有該些複數個的按鍵開關和LED,亦僅需要構成為相較於在將感測器10D配設為菱形時之該感測器10D的對角線之長度量而更些許大即可,故而亦有著能夠維持框體81之小型形狀的
優點。
另外,在以上所說明之第6實施形態中,雖係設為以將縱方向作為對稱軸的方式來構成感測器10D以及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但是,亦能夠設為以將橫方向作為對稱軸的方式來構成感測器10D以及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於感測器10D之上,雖係針對為了將表面操作構件40D之周圍的區域設為並不檢測出指示體的非感帶,而構成為被覆有非感帶形成用薄片的情況來作了說明,但是,由於藉由框體81之上半部81a,表面操作構件40D的周圍之區域係被作覆蓋,因此係亦可並不設置非感帶形成用薄片。
另外,上述之第6實施形態的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雖係構成為與平板裝置或個人電腦相互獨立之裝置,但是,亦可構成為將其組入至平板裝置或個人電腦中。
圖17,係為對於將第6實施形態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組入至平板裝置中的情況之例作展示之圖。圖17之例的平板裝置90,係具備有藉由電磁感應方式或者是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裝置來接收由指示體所致之指示輸入的操作輸入區域91,並且,圖17之例,係為在此操作輸入區域91之左側處而具備著具有與上述之第6實施形態的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80同等之構成的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部92者。
在圖17之例中,平板裝置90之操作輸入區域91的感測器和和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92之感測器,係設為分別相互獨立之構成。但是,在將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作了組入之平板裝置的情況時,亦可藉由將1個的感測器之檢測區域區分成平板用之操作輸入區域用區域(以下,稱作平板輸入區域)和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之表面操作部用之區域(以下,稱作表面操作部區域),來使用單一之感測器而構成之。第7實施形態,係為此種情況之例。
圖18,係為對於此第7實施形態之平板裝置的感測器100之構成例作展示者,圖18(A),係為對於該感測器100而從表面側來作了觀察之立體圖,圖18(B),係為圖18(A)之G-G線剖面圖。
此例之感測器100,亦係為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又,此第7實施形態之感測器100,係如圖18(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將第1薄片狀基板101和第2薄片狀基板102和保護薄片103以及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04作了層積之4層構造。
如圖18(A)、(B)中所示一般,在身為從下數起之第2層的第1薄片狀基板101之上,係於第1方向上被形成有複數根之第1電極112。又,在身為最下層之第2薄片狀基板102之上,係於與第1方向相交叉之第2方向上,被形成有複數根之第2電極113。在圖18之例
中,第1電極112所被形成之第1方向,係被設為感測器100之輸出座標空間的X軸方向,第2電極113所被形成之第2方向,係被設為與X軸方向相正交之Y軸方向,藉由第1電極112和第2電極113,而形成格子狀之電極群111。
又,在第1薄片狀基板101上,係被被覆有保護薄片103。進而,在保護薄片103之上,係被被覆形成有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04。非感帶形成用薄片104,係以將除了平板輸入區域121、表面操作部區域122、開關輸入區域123a、123b、123c、123d以外的區域設為非感帶的方式,而在平板輸入區域121、表面操作部區域122、開關輸入區域123a、123b、123c、123d的部份處,作成有貫通孔。
又,在此例中,感測器100之表面操作部區域122,係被設為圓形區域,並與前述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藉由真空成形,來形成有圓頂型形狀部18E。而,在此圓頂型形狀部18E處,係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被形成有第1輸入部18Ea以及第2輸入部18Eb。第2輸入部18Eb,係由X軸方向導引部18EbX和Y軸方向導引部18EbY所成。
開關輸入區域123a~123d之各個,在此例中,係為用以實現與當將按鍵開關配設於各別之區域處時而能得到的相同之作用所設置的區域,並構成為能夠在每對於各區域作了1次之輕敲的操作時來使開關進行ON、
OFF。
另外,如圖18中所示一般,第1電極112,係經由第1薄片狀基板101之導線區域101b而被與外部連接部101c作連接。又,第2電極113,係經由第2薄片狀基板102之導線區域102b而被與外部連接部102c作連接。
如此這般所構成之感測器100,係被收容於框體(省略圖示)內,而形成平板裝置,但是,於此情況,在框體之上半部的上面處,係分別露出有平板輸入區域121、表面操作部區域122之圓頂型形狀部18E、開關輸入區域123a、123b、123c、123d,而構成為能夠讓操作者以手指等來作接觸並進行操作。
若依據此第7實施形態,則僅需使用單一之感測器,便能夠與平板輸入區域一同地而形成立體性之曲面形狀的表面操作部。而,在表面操作部處,係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地,能夠得到下述之效果:亦即是,能夠確實地進行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直線方向指示。
相對於此例之感測器100的操作檢測電路,係設為與圖1中所示之操作檢測電路20相同的構成,但是,於輸出電路25處,係進行有與所檢測出的指示體之指示位置為位在平板輸入區域121、表面操作部區域122、開關輸入區域123a、123b、123c、123d之何者一事相對應之輸出。於此情況,輸出電路25,係作為軟體處理,而進行與身為平板輸入區域121、表面操作部區域
122、開關輸入區域123a、123b、123c、123d之何者一事相對應之輸出。但是,當將此例之平板裝置作為個人電腦之周邊裝置來使用的情況時,係亦可構成為使被安裝於個人電腦中之該平板裝置用的驅動程式之軟體程式作為其之一部份而實行與輸出電路25相同之軟體處理。
在此第7實施形態中,輸出電路25,係具備有判定在感測器100中的全部之X、Y座標值的何者之座標值是身為平板輸入區域121、表面操作部區域122、開關輸入區域123a、123b、123c、123d之座標值或者是非感帶區域之座標值的對應表。另外,在此對應表中,針對表面操作部區域122之X、Y座標值,係亦將對應於圓頂型形狀部18E之形狀的假想性之曲面的Z方向之座標值,作了相對應的記憶。
圖19,係為用以對於在第7實施形態中之操作檢測電路的輸出電路25處之軟體處理的流程作說明之流程圖。
亦即是,首先,輸出電路25,係根據從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4而來之訊號,而判別在感測器100處是否存在有藉由指示體所進行之指示操作(步驟S101)。接著,輸出電路25,係檢測出藉由指示體所指示了的位置之X、Y座標(步驟S102)。之後,輸出電路25,係參考前述之對應表,而判別出在步驟S102中所檢測出的X、Y座標值是否為非感帶區域,(步驟S103),若是身為非感帶區域之座標值,則並不輸出該X、Y座標值(步
驟S104)。
又,在步驟S103中,當判別出在步驟S102中所檢測出的X、Y座標值係並非為非感帶區域者時,輸出電路25,係判別出在步驟S102中所檢測出的X、Y座標值是否為表面操作部區域122之座標值(步驟S105)。又,輸出電路25,當在步驟S105中而判別出其係為表面操作部區域122之座標值時,係從對應表而讀出被附加於X、Y座標值處之假想性的曲面之Z方向的座標值(步驟S106),並與在步驟S102中所檢測出之X、Y座標值一同作輸出(步驟S107)。之後,輸出電路25,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10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101以後之處理。
又,在步驟S105中,當判別出在步驟S102中所檢測出的X、Y座標值係並非為表面操作部區域122之座標值時,輸出電路25,係判別出在步驟S102中所檢測出的X、Y座標值是否為開關輸入區域123a、123b、123c、123d之任一者(步驟S108)。
而,在此步驟S108中,當判別出其係身為開關輸入區域123a、123b、123c、123d之其中一者時,輸出電路25,係針對所判別出之開關輸入區域,而對於被記憶在緩衝區中之之前的狀態作參考,若是該之前之狀態為ON,則將代表OFF之開關狀態資訊作輸出,若是該之前之狀態為OFF,則係將代表ON之開關狀態資訊作輸出(步驟S109)。之後,使處理回到步驟S101處。
又,在步驟S108中,當判別出在步驟S102中所檢測出的X、Y座標值係並非為開關輸入區域123a、123b、123c、123d之任一者時,輸出電路25,係判斷出藉由指示體所指示了的位置係為平板輸入區域121,並將該X、Y座標值直接作輸出(步驟S110)。之後,使處理回到步驟S101處。
另外,在上述之第7實施形態中,於表面操作部區域122處,係構成為將圓頂型形狀部18E一體性地形成於感測器100處,但是,亦可如同第3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或第6實施形態一般,構成為將具備有與感測器100相異之另外的凹面之表面操作構件,配置在表面操作部區域122處。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具備有圓頂型形狀部18或凹面之表面操作構件40等的立體形狀之表面操作部的周圍,係作為非感帶區域,而構成為並不使感測器檢測出指示體之指示體檢測禁止區域。但是,此些之立體形狀的表面操作部之周圍,係並不需要構成為指示體檢測禁止區域,而只要是能夠使感測器以良好之感度來檢測出在X軸方向導引部或Y軸方向導引部處的直線方向之指示操作,並盡可能地防止誤輸入即可,因此,只要將該立體形狀之表面操作部的周圍,構成為相較於在立體形狀之表面操作部處的指示體之檢測感度而感度為更低的低感度檢測區域
即可。
另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於第2輸入部處,係構成為形成與感測器之X、Y座標空間的X座標軸以及Y座標軸相一致之直線方向的X軸方向導引部和Y軸方向導引部。但是,當然的,設置在第2輸入部處之直線方向導引部,係並非一定需要與感測器之X、Y座標空間的X座標軸以及Y軸座標軸相一致。
10‧‧‧感測器
11‧‧‧電極群
12‧‧‧第1電極
13‧‧‧第2電極
14‧‧‧第1薄片狀基板
14a‧‧‧矩形區域
14b‧‧‧導線區域
14c‧‧‧外部連接部
15‧‧‧第2薄片狀基板
15a‧‧‧矩形區域
15b‧‧‧導線區域
15c‧‧‧外部連接部
16‧‧‧保護薄片
17‧‧‧非感帶形成用薄片
17a‧‧‧貫通孔
18‧‧‧圓頂型形狀部(表面操作部)
18a‧‧‧第1輸入部
18b‧‧‧第2輸入部
18bX‧‧‧X軸方向導引部
18bY‧‧‧Y軸方向導引部
18bT‧‧‧登頂部
Claims (20)
- 一種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感測器,係於第1方向上被配置有複數之第1電極,並於與前述第1方向相異之第2方向上,與前述複數之第1電極相交叉地而被配置有複數之第2電極;和操作檢測電路,係被與前述複數之第1電極以及前述複數之第2電極作連接,並將對於前述感測器之由指示體所致的指示位置,作為特定之座標軸上的座標值來藉由靜電容量方式而檢測出來;和表面操作部,係相對於前述感測器,而被配置在接受前述指示體之指示操作之側處,前述表面操作部,係具備有第1輸入部和第2輸入部,前述第1輸入部,係具備有曲面,並將前述感測器所對應之特定的區域作為檢測區域,前述第2輸入部,係以將被前述感測器之與前述第1輸入部相對應的前述特定之區域所包圍並且相對於前述座標軸之方向而為特定之方向的直線性之特定區域作為檢測區域的方式而被形成,並且與前述特定區域相對應之面形狀係具備有與前述第1輸入部之曲面相異之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1輸入部之前述曲面,係將前述指示體所接觸之側設為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 置,其中,前述第2輸入部之前述直線性之特定區域的前述面形狀,係為使與前述指示體之間的接觸面積相較於前述第1輸入部之曲面而成為更大的面形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1輸入部之前述曲面,係設為從前述指示體所接觸之側而觀察時而成為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2輸入部之前述直線性之特定區域的前述面形狀,係包含有與前述特定之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之曲率為0的部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2輸入部之前述直線性之特定區域的前述面形狀,係為凹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在前述第2輸入部處,相互正交之2方向的直線性之特定區域,係以在前述直線性之特定區域的中央部處相互交叉的方式而被形成,前述相互正交之2方向,係相對於相互正交之前述座標軸方向的其中一方以及另外一方而具有特定的關係。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感測器係被與前述表面操作部一體性地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感測器係具備有平面形狀,並且,前述表 面操作部係與前述感測器相獨立地而被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1輸入部,係以成為相較於在前述第2輸入部處之前述感測器的指示體檢測感度而更低之檢測感度的方式,而被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在前述第1輸入部處,係被配置有用以成為前述較低的檢測感度之第1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感測器之前述特定之區域的外側之區域,係被構成為不會進行前述指示體之檢測的非感帶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在前述感測器之前述特定之區域的外側之區域處,係配置會對於前述指示體之指示操作的檢測造成妨礙之第2構件,而形成前述非感帶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2構件,係為被設置在前述感測器和前述表面操作部之間的介電質。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2構件,係為被設置在前述感測器和前述表面操作部之間的導電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係藉由將在前述感測器之前述特定之區域的 外側之區域處的前述表面操作部之厚度設為較前述特定之區域更厚,而形成前述非感帶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2輸入部之前述直線性之特定區域,係相對於前述第1電極所被作配置之第1方向或者是前述第2電極所被作配置之第2方向,而傾斜45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相對於相互正交之前述座標軸的方向之其中一方以及另外一方,前述第1電極所被作配置之第1方向以及前述第2電極所被作配置之第2方向,係傾斜45度,並且,前述第2輸入部之前述直線性之特定區域,係被形成於與前述座標軸之方向的其中一方或者是另外一方相同之方向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操作檢測電路,係為對於前述感測器之前述第1電極供給送訊訊號,並從與前述第1電極作靜電耦合之前述第2電極來導出與前述送訊訊號相對應之受訊訊號者,從前述感測器之前述第1電極所導出的第1導線部、和從前述第2電極所導出的第2導線部,係延伸存在於同一方向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記載之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其中,前述操作檢測電路,係將相對於前述第1方向以及前述第2方向而傾斜了45度之方向,作為前述感測器之座標軸的方向,並輸出與前述指示體之指示位置相 對應的座標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39669A JP6004427B2 (ja) | 2012-06-21 | 2012-06-21 | 指示体操作検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1424A true TW201411424A (zh) | 2014-03-16 |
TWI557602B TWI557602B (zh) | 2016-11-11 |
Family
ID=48672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19597A TWI557602B (zh) | 2012-06-21 | 2013-06-03 | 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81415B2 (zh) |
EP (1) | EP2677407A3 (zh) |
JP (1) | JP6004427B2 (zh) |
KR (1) | KR20130143527A (zh) |
CN (2) | CN203311402U (zh) |
TW (1) | TWI55760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04427B2 (ja) * | 2012-06-21 | 2016-10-05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指示体操作検出装置 |
WO2015115411A1 (ja) * | 2014-01-28 | 2015-08-06 | ポリマテック・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センサシート含有外装品およびセンサシートユニット並びにセンサシート含有外装品の製造方法 |
JP6270044B2 (ja) * | 2014-08-05 | 2018-01-31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座標入力装置 |
US9696860B2 (en) * | 2014-09-08 | 2017-07-04 | Blackberry Limited |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
US10324552B2 (en) | 2014-11-10 | 2019-06-18 | Wonder Future Corporation | Touch panel having a curved surface input region and a plurality of electrodes formed of ductile wire materials |
JP2018169756A (ja) * | 2017-03-29 | 2018-11-0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タッチ式操作システムとその作動方法および作動プログラム |
JP2018169755A (ja) * | 2017-03-29 | 2018-11-0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タッチ式操作装置とその作動方法および作動プログラム |
DE102017113661B4 (de) * | 2017-06-21 | 2021-03-04 | Bcs Automotive Interface Solutions Gmbh | Kraftfahrzeugbedienvorrichtung |
EP3657304A4 (en) * | 2017-07-21 | 2021-04-14 | Alps Alpine Co., Ltd. | INPUT DEVICE, INPUT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
CN107515698B (zh) * | 2017-09-11 | 2020-04-07 |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IT201800006311A1 (it) * | 2018-06-14 | 2019-12-14 | Radiocomando a disposizione variabile | |
US10946612B2 (en) * | 2018-08-27 | 2021-03-16 | Tactotek Oy | Integrated multilayer structure for use in sensing application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
CN109326221B (zh) * | 2018-09-25 | 2021-09-28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触觉反馈显示方法 |
CN111951659B (zh) * | 2020-08-20 | 2022-07-26 | 同炎数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负压吸附模型的建筑模型展示台 |
JP2022072287A (ja) * | 2020-10-29 | 2022-05-17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入力検出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79036A (en) * | 1994-04-28 | 1996-11-26 | At&T Global Information Solutions Company | Touch screen device and shielding bracket therefor |
DE19708450A1 (de) * | 1997-03-03 | 1998-09-1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s Positionsanzeigers auf einer Sichtanzeige |
US6388655B1 (en) * | 1999-11-08 | 2002-05-14 | Wing-Keung Leung | Method of touch control of an input device and such a device |
JP3971907B2 (ja) * | 2001-09-17 | 2007-09-05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4128385B2 (ja) | 2002-04-01 | 2008-07-30 |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
JP4376198B2 (ja) * | 2005-03-25 | 2009-12-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カーソル移動装置 |
CN101395564A (zh) * | 2006-03-01 | 2009-03-25 | 夏普株式会社 | 使用触摸面板的输入装置 |
US8395590B2 (en) * | 2008-12-17 | 2013-03-12 | Apple Inc. | Integrated contact switch and touch sensor elements |
US9317140B2 (en) * | 2009-03-30 | 2016-04-1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Method of making a multi-touch input device for detecting touch on a curved surface |
US20110067933A1 (en) * | 2009-09-18 | 2011-03-24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Touch-control apparatus |
JP5429814B2 (ja) * | 2010-03-29 | 2014-02-26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指示体検出装置および検出センサ |
KR101167411B1 (ko) * | 2010-09-08 | 2012-07-19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정전용량식 터치스크린 |
KR101809191B1 (ko) * | 2010-10-11 | 2018-01-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터치 패널 |
CN102479011B (zh) * | 2010-11-29 | 2015-07-22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摸屏 |
CN103135831B (zh) * | 2011-12-05 | 2016-03-30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JP6004427B2 (ja) * | 2012-06-21 | 2016-10-05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指示体操作検出装置 |
-
2012
- 2012-06-21 JP JP2012139669A patent/JP600442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5-07 US US13/889,175 patent/US908141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6-03 TW TW102119597A patent/TWI55760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06-18 EP EP13172374.4A patent/EP2677407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6-20 CN CN2013203566125U patent/CN2033114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6-20 CN CN201310246682.XA patent/CN10351378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6-21 KR KR1020130071674A patent/KR2013014352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57602B (zh) | 2016-11-11 |
CN203311402U (zh) | 2013-11-27 |
CN103513786A (zh) | 2014-01-15 |
KR20130143527A (ko) | 2013-12-31 |
EP2677407A3 (en) | 2017-08-02 |
EP2677407A2 (en) | 2013-12-25 |
US9081415B2 (en) | 2015-07-14 |
US20130342331A1 (en) | 2013-12-26 |
JP2014006565A (ja) | 2014-01-16 |
JP6004427B2 (ja) | 2016-10-05 |
CN103513786B (zh) | 2018-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57602B (zh) | 指示體操作檢測裝置 | |
JP3971907B2 (ja) |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US11009990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functional human interface | |
US11586299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functional human interface | |
US8912930B2 (en) | Capacitive touch keyboard | |
JP2010165332A (ja) |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4006565A5 (zh) | ||
JP2013025422A (ja) | コンピュータの入力装置および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 | |
JP2009258946A (ja) |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センサ | |
CN115129222B (zh) | 多个独立表面上的连续触摸输入 | |
US20200301517A1 (en) | Input device with capacitive touch and proximity sensing | |
KR101106278B1 (ko) | 터치 기능을 구비한 복합 입력장치 | |
KR20230027136A (ko) |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US10976927B2 (en) | Push button sheet and touch panel | |
JP3063626B2 (ja) | ポインティング入力装置 | |
JP6677416B2 (ja) | 操作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用ケース | |
KR102015313B1 (ko) |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KR102015309B1 (ko) |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JP2009277038A (ja) | 静電容量式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 |
JP2013142577A (ja) |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時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