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9014A - 偵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偵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9014A
TW201409014A TW102127307A TW102127307A TW201409014A TW 201409014 A TW201409014 A TW 201409014A TW 102127307 A TW102127307 A TW 102127307A TW 102127307 A TW102127307 A TW 102127307A TW 201409014 A TW201409014 A TW 2014090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unit
light beam
detecting
det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7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7759B (zh
Inventor
Kuo-Tung Tiao
Jyh-Chern Chen
Yu-Tang Li
Chang-Sheng Chu
Shuang-Chao Chung
Chih-Hsun Fan
Ming-Chia Li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US13/970,6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9883824B2/en
Priority to CN201310365671.3A priority patent/CN10363050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9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9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7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7759B/zh
Priority to US15/849,682 priority patent/US10117612B2/en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種偵測裝置,用以偵測一生物組織的一生理參數。偵測裝置包括至少一偵測模組。在偵測模組中,光源單元用以發出一第一光束與一第二光束,其中第一光束的波長不同於第二光束的波長。封裝單元配置於光源單元與光偵測單元上,且位於來自光源單元的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光學微結構單元配置於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光源單元所發出的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依序通過封裝單元、通過光學微結構單元、傳遞至生物組織、通過光學微結構單元、通過封裝單元及傳遞至光偵測單元。

Description

偵測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偵測裝置。
隨著光電技術的進步,利用各種光學原理來量測生物或 人體的生理參數之儀器或裝置逐漸被發展出來。光學原理量測技術通常可達到非侵入式的量測,在醫學或生物領域中可有效地預防感染或傳染病,因此在醫學或生物領域中的有重要的貢獻與應用價值。
一般習知的反射式血氧濃度計,是利用將紅外光與近紅 外光打入人體,然後量測返回之光訊號,且透過一訊號處理器,以比較帶氧血紅素(oxyhemoglobin,HbO2)與去氧血紅素(deoxyhemoglobin,Hb)對紅外光與近紅外光之吸收比值,進而計算出飽和血氧濃度。血氧濃度計主要元件有二:一為發射與接收光訊號,並將接收的光訊號轉換成電訊號硬體量測裝置,另一部分則是帶有計算血氧數值功能之顯示器硬體與其內部軟體。由於量測裝置通常需要接觸於人體表面,此時常會因人體的動作或體內生理狀況變化而產生雜訊,因此容易得到錯誤的血氧濃度讀 值。所以,通常需開發一軟體來搭配血氧濃度計,以濾除此項雜訊,進而確保讀出的數值之準確度。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偵測裝置用以偵測一生物組織的一生理參數。偵測裝置包括至少一偵測模組,且偵測模組包括一光源單元、一光偵測單元、一封裝單元及一光學微結構單元。 光源單元用以發出一第一光束與一第二光束,其中第一光束的波長不同於第二光束的波長。封裝單元配置於光源單元與光偵測單元上,且位於來自光源單元的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光學微結構單元配置於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光源單元所發出的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依序通過封裝單元、通過光學微結構單元、傳遞至生物組織、通過光學微結構單元、通過封裝單元及傳遞至光偵測單元。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50‧‧‧生物組織
100、100a、100b、100c、100d、100e‧‧‧偵測裝置
110‧‧‧計算單元
120、120e‧‧‧連接片
200、200a、200b‧‧‧偵測模組
210、210a‧‧‧光源單元
212‧‧‧第一發光元件
213‧‧‧發光面
2131‧‧‧第一部分
2132‧‧‧第二部分
214‧‧‧第二發光元件
216a‧‧‧波長轉換材料
220、220a‧‧‧光偵測單元
222a‧‧‧第一光偵測器
224a‧‧‧第二光偵測器
230‧‧‧封裝單元
232‧‧‧第一波導
234‧‧‧第二波導
240、240a、240b‧‧‧光學微結構單元
242a‧‧‧第一光學微結構
244a‧‧‧第二光學微結構
250‧‧‧光分隔單元
260‧‧‧外罩
B0‧‧‧原始光束
B1‧‧‧第一光束
B2‧‧‧第二光束
E、E1、E2‧‧‧電訊號
G‧‧‧間距
圖1A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偵測裝置的下視示意圖。
圖1B為圖1A之偵測裝置沿著I-I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1C為圖1A之偵測裝置沿著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人類的帶氧血紅素與去氧血紅素的吸收光譜圖。
圖3A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偵測裝置的下視示意圖。
圖3B為圖3A之偵測裝置沿著II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C為圖3A之偵測裝置沿著IV-IV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4A與圖4B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偵測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5A至圖5C為本發明之其他三個實施例之偵測裝置的下視示意圖。
圖1A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偵測裝置的下視示意圖,圖 1B為圖1A之偵測裝置沿著I-I線的剖面示意圖,而圖1C為圖1A之偵測裝置沿著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A至圖1C,本實施例之偵測裝置100用以偵測一生物組織50的一生理參數。舉例而言,生物組織50例如為人類或動物的皮膚,而上述生理參數例如為血氧濃度。偵測裝置100包括至少一偵測模組200(在本實施例中是以包括一個偵測模組200為例),且偵測模組200包括一光源單元210、一光偵測單元220、一封裝單元230及一光學微結構單元240。光源單元210用以發出一第一光束B1(如圖1B所繪示)與一第二光束B2(如圖1C所繪示),其中第一光束B1的波長不同於第二光束B2的波長。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的波長落在紅光與紅外光的波長範圍內。舉例而言,第 一光束B1為紅光,其波長例如為660奈米;第二光束B2為紅外光,其波長例如為910奈米。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以第一光束B1為紅外光,而第二光束B2為紅光。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亦可以是落在其他可見光或其他不可見光的波長範圍中。
在本實施例中,光源單元210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212及一第二發光元件214。第一發光元件212用以發出第一光束B1,且第二發光元件214用以發出第二光束B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元件212與第二發光元件214輪流發出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在本實施例中,光源單元210包括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亦即第一發光元件212與第二發光元件214例如為發光二極體。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元件212與第二發光元件214亦可以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或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光偵測單元220為一光偵測器,例如為一光電二極體(photodiode)。
封裝單元230配置於光源單元210與光偵測單元220上,且位於來自光源單元210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的傳遞路徑上。在本實施例中,封裝單元230適於被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穿透。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封裝單元230適於被紅外光及紅光穿透。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封裝單元230亦可以被紅外光與可見光穿透。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封裝單元230包括波導(waveguide),其覆蓋光源單元210與光偵測單元220。具體 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封裝單元230包括一第一波導232與一第二波導234,第一波導232覆蓋光源單元210,且第二波導234覆蓋光偵測單元220。
光學微結構單元240配置於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 的傳遞路徑上,其中光源單元210所發出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依序通過封裝單元230、通過光學微結構單元240、傳遞至生物組織50、通過光學微結構單元240、通過封裝單元230及傳遞至光偵測單元220。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為繞射光學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DOE)結構。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為封裝單元230的表面微結構。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可以是一光學膜片,且光學微結構單元240設於封裝單元230上,例如是貼附或承靠於封裝單元230上。換言之,光學微結構單元240亦可以是一貼附或承靠於封裝單元230上的繞射光學元件。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亦可以是全像光學元件(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HOE)、電腦全像元件(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結構、菲涅耳透鏡(fresnel lens)結構或透鏡光柵。
在本實施例中,光源單元210與光偵測單元220位於生物組織50的同一側。具體而言,來自光源單元210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會被第一波導232導引,以傳遞至光學微結構單元240。此時,光學微結構單元240會將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 束B2繞射。藉由適當的設計光學微結構單元240的繞射結構,可使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在繞射後的能量集中在某一階的繞射光(例如-1階或+1階的繞射光)。如此一來,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便可以集中地照射於生物組織50上。舉例而言,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可以集中地照射於人類皮膚的真皮層中的微血管上。然後,生物組織50會將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散射及反射至光學微結構單元240。接著,光學微結構單元240將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繞射至第二波導234,然而第二波導234再將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導引至光偵測單元220。 藉由適當地設計光學微結構單元240的繞射結構,可使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在繞射後的能量集中於某一階的繞射光(例如-1階或+1階的繞射光),進而使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在被光學微結構單元240繞射且被第二光導234導引後,集中地照射於光偵測單元220。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由於來自光源單元210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集中地照射於生物組織50上,且從生物組織50反射及散射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亦集中地照射於光偵測單元220上,因此光偵測單元220所偵測到的光的雜訊較少,亦即訊號雜訊比較高。如此一來,光偵測單元220將偵測到的光轉換而成的電訊號便能夠較為忠實且準確地反應所偵測到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之光強度,以有效減少偵測裝置100的誤判率,進而提偵測裝置100的準確度與可靠度。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中的光學微結構的節距(pitch)(例如 圖1A的光學微結構單元240中相鄰兩環狀條紋間的節距,即例如是繞射光學元件中的相鄰兩條紋間的節距)例如是落在0.05至100微米的範圍內。
圖2為人類的帶氧血紅素與去氧血紅素的吸收光譜圖。 請參照圖1A至圖1C及圖2,本實施例之偵測裝置100可用來偵測人類真皮層中的微血管中的血氧濃度。由圖2可知,帶氧血紅素與去氧血紅素的吸收光譜不相同,因此帶氧血紅素與去氧血紅素對於波長為660奈米的紅光(即第一光束B1)與波長為910奈米的紅外光(即第二光束B2)的吸收率不相同。對於波長為660奈米的紅光,去氧血紅素的吸收率高於帶氧血紅素的吸收率。然而,對於波長為910奈米的紅外光,則是帶氧血紅素的吸收率高於去氧血紅素的吸收率。因此,當微血管中的帶氧血紅素與去氧血紅素的濃度比值越高時,光偵測單元220所偵測到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比值越高;反之,當微血管中的帶氧血紅素與去氧血紅素的濃度比值越低時,光偵測單元220所偵測到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比值越低。如此一來,根據光偵測單元220所量測到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加以計算後,即可得到生物組織50中的血氧濃度。
在本實施例中,偵測裝置100更包括一計算單元110,電 性連接至光偵測單元220,其中光偵測單元220將偵測到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轉換為一電訊號E,且計算單元110根據電訊號E計算出生理參數(在本實施例中即為血氧濃度)。此外,在 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是被輪流發出,因此光偵測單元220在第一光束B1發出時所偵測到的光強度即為第一光束B1的光強度,而偵測單元220在第二光束B2發出時所偵測到的光強度即為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藉由這個方式,計算單元110便能夠判斷出何時的電訊號E是代表第一光束B1的光強度,而何時的電訊號E是代表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換言之,計算單元110是以時間多工的方式來得到第一光束B1的光強度與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光偵測單元220所量測到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的訊號雜訊比較高,因此偵測裝置100可作為準確度與可靠度較高的血氧計(oximeter)。此外,由於上述訊號雜訊比較高,因此計算單元110可以不用採用複雜的演算法來降低雜訊,進而降低計算單元110的製作成本與運算時間。
在本實施例中,偵測模組200更包括一外罩260,覆蓋光源單元210、光偵測單元220及封裝單元230。外罩260可遮擋來自外界的環境光,以避免光偵測單元220受到環境光的影響而產生雜訊。如此一來,光偵測單元220所量測到的訊號雜訊比便可進一步提升。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偵測模組200更包括一光分隔單元250,其分隔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234。光分隔單元250可有效避免來自光源單元210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在沒有照射生物組織50的情況下傳遞至光偵測單元220,如此可進一步 提升訊號雜訊比。
圖3A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偵測裝置的下視示意 圖,圖3B為圖3A之偵測裝置沿著II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而圖3C為圖3A之偵測裝置沿著IV-IV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3A至圖3C,本實施例之偵測裝置100a與圖1A之偵測裝置100類似,其中相同的標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
在本實施例之偵測裝置100a的偵測模組200a中,光源 單元210a包括第一發光元件212及一波長轉換材料216a。第一發光元件212具有一發光面213,且用以從發光面213發出一原始光束B0。波長轉換材料216a覆蓋發光面213的一第一部分2131,且暴露出發光面213的一第二部分2132,其中從第一部分2131發出的至少部分原始光束B0被波長轉換材料216a轉換成第二光束B2,且從第二部分2132發出的原始光束B0形成第一光束B1。 在本實施例中,原始光束B0的波長與第一光束B1的波長彼此相同。換言之,由於從第二部分2132發出的原始光束B0沒有通過波長轉換材料216a,因此這部分的原始光束B0即為第一光束B1。 在本實施例中,波長轉換材料216a例如為螢光粉(phosphor)。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部分2131與第二部分2132上亦可分別覆蓋有兩種不同的波長轉換材料,以分別將原始光束B0轉換為第二光束B2與第一光束B1,此時原始光束B0的波長小於第一光束B1的波長,且小於第二光束B2的波長。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光偵測單元220a包括一第一光偵 測器222a及一第二光偵測器224a,光學微結構單元240a使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一光束B1傳遞至第一光偵測器222a,且光學微結構單元240a使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二光束B2傳遞至第二光偵測器224a。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a包括一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及一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配置於來自光源單元210a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的傳遞路徑上,以使來自光源單元210a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傳遞至生物組織50。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配置於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的傳遞路徑上,以使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傳遞至光偵測單元220a。
具體而言,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將來自第一波導232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往不同的方向集中,以照射於生物組織50上。此外,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被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分別往第一光偵測器222a與第二光偵測器224a集中。換言之,由於第一光偵測器222a與第二光偵測器224a可分別偵測到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因此光源單元210a可同時發出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換言之,光偵測單元220a是採用空間多工的方式來偵測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偵測器222a與第二光偵測器224a例如為光電二極體,且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例如為繞射光學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DOE)結構。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 構244a例如分別為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234的表面微結構。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可以是兩片光學膜片,其分別設於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234上,例如是分別貼附或承靠於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234上。換言之,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亦可以是兩個分別貼附或承靠於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234上的繞射光學元件。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亦可以是全像光學元件(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HOE)、電腦全像元件(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結構、菲涅耳透鏡(fresnel lens)結構或透鏡光柵。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的節距(例如圖3A的第一光學微結構單元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單元244a中相鄰兩弧狀條紋間的節距,即例如是繞射光學元件中的相鄰兩條紋間的節距)例如是落在0.05至100微米的範圍內。
在本實施例中,經由適當地設計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的繞射結構,可使來自第一波導232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的能量集中在某一階(如-1階或+1階)的繞射光上,因此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可以分別朝向不同的方向集中於生物組織50的不同位置。然後,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可使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的能量集中在某一階(如-1階或+1階)的繞射光上,因此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一光束B1與第二光束B2可分別集中於第一光偵測器222a與第二光偵測器224a上。 如此一來,偵測裝置100a所測得的訊號雜訊比便可以被有效地提升,進而增加偵測裝置100a的準確度與可靠度。
在本實施例中,計算單元110可接收來自第一光偵測器222a的電訊號E1與來自第二光偵測器224a的電訊號E2,其中電訊號E1對應於第一光束B1的光強度,且電訊號E2對應於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是分開的兩個結構,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光學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結構244a亦可以製作於同一片光學膜片上。
圖4A與圖4B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偵測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4A與圖4B,本實施例之偵測裝置100b與圖1B及圖1C的偵測裝置100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之偵測裝置100b的偵測模組200b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b與封裝單元230之間維持一間距G。舉例而言,光學微結構單元240b可以製作成一蓋體的形式,且固定於外罩260上,並覆蓋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234。光學微結構單元240b可以具有繞射光學元件結構、全像光學元件、電腦全像元件、菲涅耳透鏡結構或透鏡光柵。
圖5A至圖5C為本發明之其他三個實施例之偵測裝置的下視示意圖。請參照圖5A至圖5C,偵測裝置100c、100d、100e與圖1A的偵測裝置100類似,而其差異如下所述。偵測裝置100c、100d、100e各包括多個偵測模組200,且這些偵測模組200排列 成二維陣列,其中每一偵測模組200的細部節構與圖1A的偵測模組200相同,因此在此不再重述,且在圖5A至圖5C中亦不再繪示出偵測模組200的細部節構,詳細的結構請參照圖1A及其對應的說明。
在圖5A中,這些偵測模組200排列成矩形二維陣列,且 這些偵測模組固定於一連接片120上。在圖5B中,這些偵測模組200排列成錯位式二維陣列,亦即蜂巢式二維陣列,且這些偵測模組固定於一連接片120上。在圖5C中,這些偵測模組200排列成圓形陣列,且這些偵測模組固定於一連接片120e上。連接片120、120e可以是可撓式連接片,而使得這些偵測模組200可以順著皮膚的形狀彎曲,而貼附於皮膚的不同位置上。如此一來,便可同時監測人體不同位置的生理參數(如血氧濃度)。若這些偵測模組200的數量夠多且夠密集時,而可形成生理參數影像(如血氧濃度影像),如此可以得到生理參數的分佈狀態。連接片120、120e的形狀可隨著二維陣列的形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舉例而言,連接片120為矩形,而連接片120e則為圓形。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這些偵測模組200亦可以排列成其他形狀的二維陣列,且連接片亦可以呈其他形狀。此外,計算單元110則電性連接至這些偵測模組200,以根據這些偵測模組200所測得的光強度來作計算。
此外,偵測裝置100c、100d、100e中的偵測模組200亦 可以用上述實施例之偵測模組200a或200b或其他實施例之偵測模組來取代。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偵測裝置中,由於採用光學微結構單元以使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集中地照射於生物組織上,且利用光學微結構單元使來自生物組織的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集中地照射於光偵測單元上,因此光偵測單元所量測到的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的訊號雜訊比較高。如此一來,偵測裝置便可具有較低的誤判率、較高的準確度及較高的可靠度。此外,由於上述訊號雜訊比較高,因此計算單元可以不用採用複雜的演算法來降低雜訊,進而降低計算單元的製作成本與運算時間。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0‧‧‧生物組織
100‧‧‧偵測裝置
200‧‧‧偵測模組
212‧‧‧第一發光元件
220‧‧‧光偵測單元
230‧‧‧封裝單元
232‧‧‧第一波導
234‧‧‧第二波導
240‧‧‧光學微結構單元
250‧‧‧光分隔單元
260‧‧‧外罩
B1‧‧‧第一光束

Claims (20)

  1. 一種偵測裝置,用以偵測一生物組織的一生理參數,該偵測裝置包括至少一偵測模組,該偵測模組包括:一光源單元,用以發出一第一光束與一第二光束,其中該第一光束的波長不同於該第二光束的波長;一光偵測單元;一封裝單元,配置於該光源單元與該光偵測單元上,且位於來自該光源單元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以及一光學微結構單元,配置於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該光源單元所發出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依序通過該封裝單元、通過該光學微結構單元、傳遞至該生物組織、通過該光學微結構單元、通過該封裝單元及傳遞至該光偵測單元。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封裝單元包括一波導,覆蓋該光源單元與該光偵測單元。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設於該封裝單元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與該封裝單元之間維持一間距。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為該封裝單元的表面微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包括繞射光學元件結構、全像光學元件、電腦全像元件結 構、菲涅耳透鏡結構或透鏡光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封裝單元包括:一第一波導,覆蓋該光源單元;以及一第二波導,覆蓋該光偵測單元,其中該偵測模組更包括一光分隔單元,分隔該第一波導與該第二波導。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偵測模組更包括一外罩,覆蓋該光源單元、該光偵測單元及該封裝單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源單元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用以發出該第一光束;以及一第二發光元件,用以發出該第二光束,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與該第二發光元件輪流發出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且該光偵測單元包括一光偵測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偵測單元包括:一第一光偵測器,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使來自該生物組織的該第一光束傳遞至該第一光偵測器;以及一第二光偵測器,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使來自該生物組織的該第二光束傳遞至該第二光偵測器,且該光源單元同時發出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源單 元包括:一發光元件,具有一發光面,且用以從該發光面發出一原始光束,其中該原始光束的波長與該第一光束的波長彼此相同;以及一波長轉換材料,覆蓋該發光面的一第一部分,且暴露出該發光面的一第二部分,其中從該第一部分發出的至少部分該原始光束被該波長轉換材料轉換成該第二光束,且從該第二部分發出的該原始光束形成該第一光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包括:一第一光學微結構,配置於來自該光源單元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以使來自該光源單元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傳遞至該生物組織;以及一第二光學微結構,配置於來自該生物組織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以使來自該生物組織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傳遞至該光偵測單元。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更包括一計算單元,電性連接至該光偵測單元,其中該光偵測單元將偵測到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轉換為一電訊號,且該計算單元根據該電訊號計算出該生理參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生理參數為血氧濃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源單元包括發光二極體、有機發光二極體或雷射二極體。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偵測模組為多個偵測模組,且該些偵測模組排列成二維陣列。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封裝單元適於被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穿透。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的波長落在紅光與紅外光的波長範圍內。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源單元與該光偵測單元位於該生物組織的同一側。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偵測單元包括光電二極體。
TW102127307A 2012-08-20 2013-07-30 偵測模組及偵測裝置 TWI4777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970,613 US9883824B2 (en) 2012-08-20 2013-08-20 Detecting device
CN201310365671.3A CN103630506B (zh) 2012-08-20 2013-08-20 侦测模块及侦测装置
US15/849,682 US10117612B2 (en) 2012-08-20 2017-12-21 Detect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84819P 2012-08-20 2012-08-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9014A true TW201409014A (zh) 2014-03-01
TWI477759B TWI477759B (zh) 2015-03-21

Family

ID=50820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7307A TWI477759B (zh) 2012-08-20 2013-07-30 偵測模組及偵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775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0524B (zh) * 2014-10-20 2016-09-21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生理訊號處理裝置及其方法
TWI551892B (zh) * 2015-09-02 2016-10-01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有效提高訊號信噪比的多截面式光學元件及其光學偵測裝置
TWI580064B (zh) * 2015-02-13 2017-04-21 臺醫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感測模組、光學感測配件與光學感測裝置
US10444067B2 (en) 2014-10-31 2019-10-1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ptical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asuring method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6355B (zh) 2015-07-24 2019-04-11 高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裝置
US10705213B2 (en) 2015-07-24 2020-07-07 Everready Precision Ind. Corp. Optical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7365B4 (de) * 2000-09-25 2005-07-28 Siemens Ag Physiologisches Sensorsystem
MXPA04008713A (es) * 2002-03-08 2006-02-24 Sensys Medical Inc Aparato compacto para la medicion no invasiva de glucosa a traves de espectroscopia del infrarrojo cercano.
TWI379662B (en) * 2009-03-06 2012-12-21 Flore Ingo Diagnostic measuring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0524B (zh) * 2014-10-20 2016-09-21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生理訊號處理裝置及其方法
US10444067B2 (en) 2014-10-31 2019-10-1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ptical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as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80064B (zh) * 2015-02-13 2017-04-21 臺醫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感測模組、光學感測配件與光學感測裝置
US9752925B2 (en) 2015-02-13 2017-09-05 Taiwan Biophot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sensor
TWI551892B (zh) * 2015-09-02 2016-10-01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有效提高訊號信噪比的多截面式光學元件及其光學偵測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7759B (zh) 2015-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7612B2 (en) Detecting device
TWI477759B (zh) 偵測模組及偵測裝置
US1169051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multi-channel bio-optical sensing
US11206989B2 (en) Light field management in an optical biological parameter sensor
TWI594445B (zh) 包含特徵以幫助減少雜光及/或光學串擾之光電模組
JP2018536521A (ja) 光電式容積脈波測定装置
JP2017534325A (ja) 光学的バイタルサインセンサ
US9322756B2 (en) Nondispersive infrared micro-optics sensor for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US20200046275A1 (en) Pulse oximetry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pulse oximetry device
JP2012063269A (ja)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KR102232467B1 (ko) Ppg 센서 패키지
JP2019013410A (ja) 検出装置および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JP2009106376A (ja) 生体表層組織用センシング装置
JP2009106373A (ja) 生体表層組織用センシング装置
KR102358662B1 (ko) 생체 정보 감지 센서
JP5966325B2 (ja) 測定装置、測定方法及びパラメータの設定方法
WO2022030116A1 (ja) 生体センサ及び生体状態判別方法
JP6917852B2 (ja) 生体情報測定用装置及びパルスオキシメータ
JP6219212B2 (ja) 生体計測用プローブ及び生体計測装置
TWI765389B (zh) 局部皮下微血管循環檢測裝置
TWI706768B (zh) 光學系統
WO2023100536A1 (ja) 測定装置
US10765330B2 (en) Probe for pulse photometry
US20200163601A1 (en) Optoelectronic sensor
JP2023125159A (ja) 検出装置および測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