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4235A - 用於裝置間(d2d)通信的方法以及設備 - Google Patents

用於裝置間(d2d)通信的方法以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4235A
TW201404235A TW102122977A TW102122977A TW201404235A TW 201404235 A TW201404235 A TW 201404235A TW 102122977 A TW102122977 A TW 102122977A TW 102122977 A TW102122977 A TW 102122977A TW 201404235 A TW201404235 A TW 2014042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sg2
msg4
request
msg1
ca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2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4305B (zh
Inventor
Hung-Yu Wei
Ching-Chun Chou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ublication of TW201404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4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4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43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出一種實現在LTE系統中的D2D(裝置間)通信的方法。裝置間通信時UE可直接連接到其他UE,從而向彼此發送資料。本揭露提供基於LTE網路登錄程式的信號發送過程以建立LTE系統中的D2D通信。D2D UE將Msg1發送到另一D2D UE,且接收端用Msg2回應。D2D UE之間協商之後,於UE與eNB之間交換Msg3和Msg4以及提供若干實施例以用於Msg3和Msg4的信號發送,可在Msg4或明確的資料對話初始化之後實現D2D資料傳輸。

Description

用於裝置間(D2D)通信的方法以及設備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用於裝置間(D2D)通信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設備。
裝置間(D2D,device to device,machine type)通信為使UE(用戶設備)能夠彼此通信而無需增強型節點(eNB,evolved NodeB或eNodeB)在UE之間轉發資料的技術。一般LTE通信系統通常需要UE在可存取通信系統之前首先建立與eNB的連接。一般LTE通信系統的操作原理可使用如下實例描述。假設存在兩個UE(UE1和UE2),且兩個UE都在eNB的覆蓋範圍內且將建立與彼此的連接。因此,資料交換將遵循路徑UE1→eNB→UE2或路徑UE2→eNB→UE1。也就是,eNB需要針對UE1和UE2兩者轉發資料。如果UE1和UE2靠近彼此,那麼UE1與UE2之間的D2D通信將實際上減少無線電資源消耗,這是因為之間的eNB的資料轉發將為多餘的。在這種情形中D2D的應用將被分類為接近式服務(proximity based service;PBS),這是因為僅有接 近彼此的用戶才可應用此服務。
圖1A說明常規LTE通信系統的網路登錄(或重新登錄)程式。如圖1A所示,無線裝置或UE 101將通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稱作第一訊息Msg1 111、第二訊息Msg2 112、第三訊息Msg3 113和第四訊息Msg4 114的若干信號發送訊息交換連接到控制節點(例如,基站或eNB)。為了建立UE 101與eNB 102之間的連接,將需要網路登錄程式。
圖1B說明常規LTE通信系統的當前網路登錄(或重新登錄)程式。在第一步驟中,UE 101將隨機存取通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前導碼121(其也稱作Msg1 111)發送到eNB 102以指示UE 101將希望連接到eNB 102。一般來說,RACH前導碼的一個目的為使UE通過eNB起始對通信系統的隨機存取。應注意,在RACH前導碼121中,可能不存在UE身份資訊。含義為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UE同時將相同的RACH前導碼發送到eNB,即eNB將不能區分這些UE之間的身份。
接下來,在第二步驟中,eNB 102將會將Msg2 112發送回UE 101,Msg2 112可包含時間對準(time alignment;TA)資訊和調度許可122。在接收到RACH前導碼121後,eNB 102將即刻用調度許可回應,調度許可將允許在第三步驟中進行UL傳輸。TA資訊的目的可包含通過Msg1和Msg2的交換進行UE與eNB之間的同步,且調度許可的目的可包含將用於Msg3的上行鏈路資源調度到UE。
在第三步驟中,UE 101發送將包含RRC連接請求123的Msg3 113,其中UE 101的身份資訊將被發送到eNB 102。在接收到RRC連接請求123後,eNB 102將即刻知道哪一UE希望建立RRC連接。RRC連接請求的目的可包含在連接到通信系統之前等待eNB的授權。
在第四步驟中,在接收到RRC連接請求123之後,eNB 102將用包含RRC連接建立124的Msg4 114回應。因此,接著可成功地建立UE 101與eNB 102之間的RRC連接。RRC連接建立的目的可包含向UE指示存取請求已被許可。
基於圖1A和圖1B的上述描述,一般LTE系統將僅允許信號發送在UE與eNB之間交換,而UE本身之間的直接交換尚未定義。因此,在此時間點D2D通信在LTE通信系統中將尚不可行,這是因為現有LTE的信號發送程式無法適應D2D通信,而最近公佈的LTE標準(版本10(Rel-10))不包含D2D能力。當前,即使LTE系統中的UE可定位得彼此緊鄰,但UE仍將需要通過eNB來經歷網路登錄程式,eNB將會將由一個UE發送的每個資料轉發到另一UE。因此,將仍需要用於在UE之間進行直接通信同時使eNB轉發之間的資料的需要達到最小的新信號發送方案。
除了標準或規範的不可用性外,LTE系統中的D2D通信還將遭遇與接近性檢測有關的困難。在參與D2D通信之前,D2D UE將需要知道其他UE的相對接近性。此可通過由D2D UE起始的檢測實現,或網路應向每一UE告知附近的其他UE。基於網路 的解決方案則將不可靠,這是因為移動UE可在不同社區四處行進。回程網路將僅知道駐留在一個社區中或在一組社區的覆蓋範圍中的UE。因為UE的位置資訊的不可靠性,網路僅可提供D2D呼叫者的“可能D2D UE”的列表,而不是準備好接收D2D連接的UE的列表。
即使依賴於某些定位裝置(例如,GPS),但UE之間的無線通道狀態可能仍為未知的。舉例來說,兩個UE可在物理上彼此靠近,但所述兩個UE之間的實際通道狀態可能因為附近的障礙遮蔽而為不良的。在這種情況下,兩個UE使用D2D連接進行通信將不僅不可行,而且可浪費無線電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可由一般LTE系統使用eNB轉發UE之間的資料來進行資料交換。在任何情況下,用於UE接近性檢測的基於網路的解決方案不僅不可靠,而且從無線電資源來看效率低。因此,還需要用於接近性檢測的方法和新系統,以便在當前LTE系統中實施D2D通信。
因此,本揭露涉及一種執行裝置間(D2D)通信的方法、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用戶設備(UE)。
根據本揭露實施範例提出一種適用於呼叫者用戶設備(UE)的裝置間(D2D)通信方法,且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包括對與第一裝置的直接通信的請求的Msg1發射到第一裝置;從第一裝置接收包括接受或拒絕對與第一裝置的直接通信的 請求的第一決策的Msg2;當第一決策為接受時,將包括對與第一裝置的直接通信的請求的Msg3發射到第二裝置;以及當請求被第二裝置接受時,建立與第一裝置的直接通信。
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範例提出一種供被呼叫者(UE)使用的裝置間(D2D)通信方法,且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從第一裝置接收包括對與第一裝置的直接通信的請求的Msg1;將包括接受或拒絕對與第一裝置的直接通信的請求的第一決策的Msg2發射到第一裝置;當第一決策為接受與第一裝置的直接通信時,當直接通信由第二裝置許可時建立與第一裝置的直接通信。
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範例提出一種供控制節點使用的裝置間(D2D)通信方法,且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已直接地通信且同意直接通信之後,從第一裝置接收包括對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的直接通信的請求的Msg3;確定是否許可對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的直接通信的請求;將包括對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的直接通信的請求的許可或拒絕的Msg4發射到第一裝置或第二裝置。
為了使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可理解,下文詳細描述伴隨有圖式的優選實施例。應理解,以上一般描述和以下詳細描述都是示範性的,且希望提供對如所主張的本發明的進一步解釋。
101‧‧‧用戶設備(UE)
201、301、401、501、801‧‧‧UE1
202、302、402、502、802‧‧‧UE2
102、203、303、403、503、803‧‧‧增強型節點B(eNB)
111‧‧‧Msg1
112‧‧‧Msg2
113‧‧‧Msg3
114‧‧‧Msg4
121‧‧‧隨機存取通道(RACH)前導碼
122‧‧‧調度許可
123‧‧‧RRC連接請求
124‧‧‧RRC連接建立
302‧‧‧CRC
601‧‧‧DCI格式
603‧‧‧DCI訊息
604‧‧‧控制通道元素(CCE)
606‧‧‧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
610‧‧‧LTE子幀
S211~S214‧‧‧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251~S254‧‧‧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261~S264‧‧‧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311~S314‧‧‧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351~S355‧‧‧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361~S363‧‧‧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411~S413、S414a、S414b‧‧‧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451~S455‧‧‧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461~S464‧‧‧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511、S512、S513a、S513b、S514a、S514b‧‧‧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551~S555‧‧‧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561~S565‧‧‧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751~S756‧‧‧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811a、S811b、S812a、S812b、S813、S814a、S814b‧‧‧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901~S905‧‧‧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S951~S954‧‧‧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包含附圖以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且附圖併入本 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所述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且與描述一起用以解釋本發明的原理。
圖1A繪示常規LTE通信系統的網路登錄程式。
圖1B繪示常規LTE通信系統的網路登錄程式。
圖2A繪示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D2D機制A。
圖2B繪示從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A的流程圖。
圖2C繪示從被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A的流程圖。
圖3A繪示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D2D機制B。
圖3B繪示從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B的流程圖。
圖3C繪示從被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B的流程圖。
圖4A繪示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D2D機制C。
圖4B繪示從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C的流程圖。
圖4C繪示從被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C的流程圖。
圖5A繪示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D2D機制D。
圖5B繪示從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D的流程圖。
圖5C繪示從被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D的流程圖。
圖6繪示LTE通信系統中的PDCCH分配和傳輸。
圖7A和圖7B繪示LTE通信系統中的DCI解碼。
圖8A繪示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Msg1以及同步和資源分配。
圖8B繪示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Msg2以及同步和資源分配。
圖8C繪示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Msg2以及同步和資源分配的另一實施例。
圖8D繪示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Msg3以及同步和資源分配。
圖8E繪示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Msg4以及同步和資源分配。
圖9A繪示從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訊息交換以及資源分配和指示。
圖9B繪示從被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訊息交換以及資源分配和指示。
在本揭露中,3GPP類的關鍵字或用語僅用作實例以呈現根據本揭露的發明概念;然而,本揭露中呈現的相同概念可由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用于任何其他系統,例如IEEE 802.11、IEEE 802.16、WiMAX等等。
本揭露中的控制節點將被稱作基站(BS)或eNB。應注意,這些詞語的參考僅為示範性的且因此不用以限制控制節點的 類型,這是因為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明白,可選擇其他類型的控制節點以實現網路控制目的,例如,先進基站(ABS)、基站收發系統(BTS)、存取點、家庭基站、中繼站、散射器、轉發器、中間節點、中間和/或基於衛星的通信基站。
控制節點還可稱作實體,例如,移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務閘道(Serving Gateway;S-GW)、分組資料網路閘道(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GW)、服務GPRS支援節點(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閘道GPRS支持節點(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移動交換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以及歸屬用戶伺服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或維持與用戶資訊有關的資料庫的節點。
從硬體觀點,控制節點也可稱作設備,其包含至少(但不限於)發射器電路、接收器電路、類比/數位(A/D)轉換器、數位/類比(D/A)轉換器、處理電路、一個或一個以上天線單元,和視情況選用的記憶體媒體。發射器和接收器以無線方式發射下行鏈路信號和接收上行鏈路信號。接收器可包含執行例如低噪音放大、阻抗匹配、混頻、下變頻、濾波、放大等操作的功能元件。發射器可包含執行例如放大、阻抗匹配、混頻、上變頻、濾波、功率放大等操作的功能元件。類比/數位(A/D)或數位/類比(D/A)轉換器經配置以在上行鏈路信號處理期間從類比信號格式轉換為數位信號格式且在下行鏈路信號處理期間從數位信號格式轉換為 類比信號格式。
處理電路經配置以處理數位信號且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執行與所提出的方法有關的程式。而且,處理電路可視情況耦接到記憶體電路以存儲編程代碼、裝置配置、碼本、緩衝的或永久資料等。處理電路的功能可使用例如微處理器、微控制器、DSP晶片、FPGA等可編程單元來實施。處理電路的功能還可用單獨電子裝置或IC實施,且處理電路還可用硬體或軟體實施。
在本揭露中,術語“用戶設備”(UE)可表示各種實施例,其(例如)可包含(但不限於)移動站、先進移動站(advanced mobile station;AMS)、伺服器、用戶端、桌上型電腦、膝上型電腦、網路電腦、工作站、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掃描器、電話裝置、尋呼機、相機、電視、掌上型視頻遊戲裝置、音樂裝置、無線感測器等等。在一些應用中,UE可為在例如公共汽車、火車、飛機、船隻、汽車等移動環境中操作的固定電腦裝置。
以硬體而言,UE也可稱作設備,其包含至少(但不限於)發射器電路、接收器電路、類比/數位(A/D)轉換器、數位/類比(D/A)轉換器、處理電路、一個或一個以上天線單元,和視情況選用的記憶體電路。記憶體電路可存儲編程代碼、裝置配置、緩衝的或永久資料、碼本等。處理電路也可用硬體或軟體實施。UE的每一元件的功能類似於控制節點且因此將不重複對每一元件的詳細描述。
一般來說,LTE通信系統將隨機存取通道(RACH)用於網路登錄,這是因為RACH允許UE請求和建立與eNB的連接。為了在LTE通信系統中實施D2D網路登錄,需要修改LTE通信系統的現有RACH程式。然而,常規LTE系統中的RACH無法處置UE之間的直接連接建立,這是因為一般RACH經設計以供UE通過eNB登錄通信系統。
因此,提出以與eNB的最小交互實現兩個接近的UE之間的直接D2D通信的傳輸方法。儘管LTE系統中的一般RACH無法在D2D情形中處置網路登錄程式和連接建立,但提出了實現D2D通信的若干新RACH程式。所提出的傳輸方法將使UE能夠通過廣播RACH訊息,用其同意建立連接進行答覆以及通過在D2D UE與eNB之間實施請求/許可程式來找到彼此。
如先前提到的另一困難為儘管可檢測到eNB與每一UE之間的通道狀態,但如果UE直接在其本身之間通信,那麼UE本身之間的通道狀態可為未知的。為了克服此挑戰,UE之間的通道狀態應由UE本身測量。因此,為了在LTE通信系統中實施D2D通信,UE可經配置以檢測直接在彼此附近的每一其他UE。可通過使UE期望建立D2D連接以向網路告知其在D2D模式中操作的意圖並且請求准許和資源以用於進一步進行D2D資料傳輸來實施頻譜租賃和收費方案。
因此,提出用於D2D UE與eNB之間的D2D通信的新RACH程式。新程式使得D2D UE能夠通過廣播訊息來找到彼此。 當UE接收訊息時,UE可用同意訊息進行答覆以宣告UE樂於建立與其他UE的D2D連接的意圖。UE接著作為發送器或接收器或兩者將向eNB通知D2D通信。eNB將接著許可或拒絕D2D通信請求。所提出的信號發送程式將實現兩個D2D UE之間以及D2D UE與eNB之間的雙方的協商。可接著找到希望在D2D模式中通信的UE,且可建立連接。初始化D2D連接的UE將能夠建立與目標UE的D2D連接。
本揭露的主要目標中的一者為通過利用現有通信系統(例如,LTE通信系統或具有類似基礎結構的系統)來實現D2D通信而無需現有系統的全面大修。因此,本揭露基於圖1A和圖1B中描述的現有程式而提出改進型網路登錄程式。儘管第一訊息Msg1、第二訊息Msg2、第三訊息Msg3和第四訊息Msg4本身可類似於常規程式,但根據本揭露,Msg1和Msg2在接近的UE之間交換且用以測量最近通道狀態以確保D2D通信模式的可行性。Msg3和Msg4在控制節點(例如,eNB)與UE之間交換以請求D2D無線電資源。控制節點可接受或拒絕UE發送的D2D請求。為了完全利用本揭露所採用的原理,呈現標記為機制A到D的四個不同實施例。機制D為具有最詳細的信號發送訊息的結構,而機制A到C可視為適用於不同情形來用於減少信號發送訊息的優化。
圖2A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所提出的D2D RACH程式的D2D機制A。在圖2A中,UE1 201可在 eNB 203的監督或協調下直接與UE2 202通信。在步驟S211中,UE1 201通過將Msg1發送到UE2 202來起始D2D信號發送程式。Msg1可包含起始網路登錄程式的隨機存取前導碼。然而,與常規通信系統的不同之處在於UE1 201試圖直接通過Msg1找到其他D2D UE,這與在常規通信系統中UE1請求對eNB的隨機存取相反。通過在步驟S211中發射Msg1,UE1 201可指示建立UE1 201與UE2 202之間的網路連接服務的意圖。如果UE2 202無法被找到,或不可用,或在發射Msg1一次或若干次後不樂於參與D2D通信模式,那麼UE1 201可後退到常規RACH程式且通過常規方式建立與UE2 202的通信。
應注意,Msg1可為預定義的前導碼或預定義的代碼(例如,CDMA代碼)或偽隨機序列。
Msg1也可選自一組前導碼或選自一組代碼(例如,CDMA代碼)或選自一組偽隨機序列。換句話說,Msg1可為來自一組信號發送序列或來自一組代碼的動態地選定的信號發送序列或動態地選定的代碼。
前導碼/代碼/序列的選擇可為隨機的。前導碼/代碼/序列的選擇可指示服務的類型、裝置的類型(起始端類型)或裝置的類型(接受端類型)。
還應注意,Msg1可能不包含UE1 201的裝置識別。
在圖2A的步驟212中,當被呼叫者UE2 202在接收到Msg1後即刻接受連接建立時,UE2 202可用隨機存取回應或Msg2 答覆呼叫者UE1 201。與常規RACH程式的不同之處在於通過在步驟S212中發射Msg2,UE2 202可在Msg2中指示接受或拒絕邀請。另外,Msg2可包含時間對準(TA)資訊。然而,TA資訊用於通過交換Msg1和Msg2來實現UE1 201與UE2 202之間的時序同步,而不是實現常規RACH程式的UE1 201與eNB 203之間的時序同步。
在步驟213中,當D2D呼叫者UE1 201接收Msg2時,UE1可將信號發送訊息Msg3發送到網路基礎結構節點或控制節點。控制節點可為基站或eNB,且應注意這些實例僅為示範性的且不應構成限制,且控制節點實際上還可為服務閘道(S-GW)、閘道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支援節點(GGSN)、服務GPRS支援節點(SGSN)、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存取服務網路閘道(Access Service Network Gateway;ASN-GW)等。通過將Msg3發射到eNB 203,UE1 201通知UE1 201與UE2 202之間的連接建立的可能性且請求調度D2D通信。
一般來說,發射Msg3以達成向eNB通知兩個UE之間的D2D連接的目的且請求無線電資源。Msg3可包含以下資訊,例如用戶裝置識別、授權資訊(例如,授權代碼、策略)、D2D連接配置或策略、D2D服務請求的類型、Msg1和/或Msg2的接收品質(其可通過測量所接收信號來檢索)、到期時間和RNTI或UE1、UE2或兩者。
在步驟214中,當eNB 203接收Msg3時,eNB 203通過將信號發送訊息Msg4發送到UE2 202來解決網路連接。在發射Msg4之前,eNB 203可查找其網路管理或配置策略或定價事宜以檢查網路是否應授權UE1與UE2之間的連接建立,且隨後Msg4可指示對D2D通信的請求已成功還是已失敗。eNB 203也可基於無線電資源分配或網路或其他控制節點的通知來做出授權決策。
圖2B說明從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A的流程圖。在步驟S251中,UE1 201希望通過將Msg1發送到UE2 202來建立與UE2 202的D2D連接,且Msg1可由UE2 202接收。在步驟S252中,在Msg1由UE2 202接收之後,UE202可通過到UE1 201的答覆Msg2來同意或不同意建立與UE1的D2D連接。在步驟S253中,UE1 201通過到eNB 203的Msg3來向eNB 203請求准許和傳輸資源。在步驟S253中,在eNB 203同意UE1 201與UE2 202之間的D2D連接之後,UE1 201將能夠在D2D模式中與UE2 202通信。
圖2C說明從被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A的流程圖。在步驟S261中,假定具有D2D能力的UE2 202從UE1接收Msg1。在步驟S262中,UE2 202可在響應Msg2中同意或拒絕來自UE1 201的D2D請求。假定UE2同意且對D2D的請求已由eNB 203許可,在步驟S263中UE2 202則從eNB 203接收指示存取許可的Msg4。在步驟264中,UE2使用D2D通信與UE1交換資料。
圖3A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D2D 機制B。除了步驟S314外,機制B類似於機制A。在步驟S311中,UE1 301將Msg1發送到UE2 302。在步驟S312中,UE2 302將Msg2發送到UE1 301。在步驟S313中,UE1將Msg3發送到eNB 303。應注意,步驟S311、S312和S313分別與機制A的步驟S211、S212和S213相同,且因此將不再重複描述。然而,在步驟S314中,eNB 303將指示存取許可和用於D2D通信的無線電資源的Msg4發送到UE1 301而不是UE2 302。
圖3B說明從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B的流程圖。在步驟S351中,UE1 301希望通過在Msg1中指示意圖來建立與另一UE的D2D通信,且UE2 302接收Msg1。在步驟S352中,UE1 301從UE2 302接收如在Msg2中的回應,Msg2可指示是否接受來自UE1 301的請求。在步驟S353中,UE1 301通過到eNB 303的Msg3來請求D2D無線電資源。在步驟S354中,eNB303通過到UE1 301的Msg4來許可或拒絕來自UE1 301的請求。在步驟S355中,如果eNB 303准許UE1 301與UE2 302之間的D2D通信,那麼將初始化資料對話,這是因為UE1 301將使用D2D通信與UE2 302交換資料。
圖3C說明從被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B的流程圖。在步驟S361中,假定UE2 302具有D2D能力且UE2 302從UE1 301接收包含對D2D通信的請求的Msg1。在步驟S362中,UE2 302用Msg2來回應UE1 301,Msg2可指示是接受還是拒絕請求。如果eNB 303准許UE1 301與UE2 302之間的D2D通信,那麼步驟 S363將繼續進行。在步驟S363中,UE2 302使用D2D通信與UE1 301交換資料。
圖4A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D2D機制C。在步驟S411中,當UE1 401希望起始D2D通信時,UE1 401將Msg1發送到UE2。在步驟S412中,UE2 402用Msg2來回應請求。在步驟S413中,UE1 401通過將Msg3發送到eNB 403來向eNB 403請求無線電資源。在步驟S414a中,eNB 403用Msg4來回應UE1 401,且在步驟S414b中,eNB 403用第四’訊息(Msg4')來回應UE2 402。
應注意,機制C類似於機制A,不同之處在於Msg4被發送到UE1 401和UE2 402兩者(如在Msg4'中),使得UE1 401和UE2 402兩者都被告知eNB 403的決策且接收Msg4的內容。Msg4和Msg4'的內容可相同。Msg4的時序也可為同步或非同步的,且Msg4和Msg4'的發射時序可相同,或Msg4或Msg4'中的任一者可早于或晚於另一者發送。Msg4和Msg4'的發射可通過不同通道進行或可通過使用相同多播或廣播通道進行。
Msg4和Msg4'中的任一者或兩者還可包含額外資訊,其包含用戶裝置識別、例如授權代碼或授權策略等授權資訊以及D2D連接配置或D2D連接策略。
圖4B說明從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C的流程圖。在步驟S451中,UE1 401將Msg1發送到UE2 402以建立與UE2 402的D2D連接。在UE 401發送Msg1之後,假定Msg1被UE2 402 接收。在步驟S452中,假定UE2 402同意建立與UE1 401的D2D連接,UE2 402接著將Msg2發送到UE1 401。如果假定在步驟S452中UE1 401從UE2 402接收Msg2,那麼在步驟S453中,UE1 401通過將Msg3發送到eNB 403來向eNB 403請求D2D無線電資源。在步驟S454中,eNB 403通過將Msg4發送到UE1 401來許可或拒絕來自UE1 401的請求。在步驟S455中,假定eNB 403同意UE1 401與UE2 402之間的D2D連接,UE1 401與UE2 402之間的D2D通信模式將開始。
圖4C說明從被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C的流程圖。在步驟S461中,假定具有D2D能力的UE2 402從UE1 401接收Msg1,且Msg1包含對D2D通信模式的連接請求。在步驟S462中,假定同意建立與UE1 401的D2D連接的UE2 402用Msg2答覆UE1 401。然後,eNB 403通過將Msg4'發送到UE2 402來許可或拒絕來自UE1 401的D2D請求,且因此在步驟S463中UE2 402從eNB接收Msg4'。在步驟S464中,如果eNB同意UE1 401與UE2 402之間的D2D通信模式,那麼將在UE1 401與UE2 402之間起始資料交換。
圖5A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D2D機制D。根據圖5A,在步驟S511中,UE1 501希望通過將Msg1發送到UE2 502而建立D2D通信。在步驟S512中,UE2 502通過將Msg2發送到UE1 501而答覆來自UE1 501的D2D請求。在步驟S513a中,UE1 501發送Msg3以向eNB 503請求D2D無線電 資源,而且在步驟S513b中,UE2 502發送第三’訊息(Msg3’)以向eNB 503請求D2D無線電資源,使得UE1 501和UE2 502兩者都將Msg3發送到eNB 503。eNB 503接著通過在步驟S514a中將Msg4發送到UE1 501和通過在步驟S514b中將Msg4'發送到UE2 502來答覆UE1 501和UE2 502兩者。機制D被視為最完整的實施例,這是因為eNB與UE之間的信號交換將包含呼叫者UE和被呼叫者UE兩者。
應注意,Msg3和Msg3'中含有的資訊可相同或不同。Msg3可包含額外資訊,例如用戶裝置識別、授權資訊(例如,授權代碼、策略)和D2D連接配置或策略。Msg3'還可包含類似的額外資訊,例如用戶裝置識別、授權資訊(例如,授權代碼、策略)和D2D連接配置或策略。
Msg3和Msg3'的發射時間可相同,或Msg3或Msg3'中的任一者可早於或晚於另一者發送。從呼叫者UE和被呼叫者UE發射Msg3的時間可為同步的或非同步的。
Msg4和Msg4'中含有的資訊可相同。Msg4可包含額外資訊,例如用戶裝置識別、授權資訊(例如,授權代碼、策略)和D2D連接配置或策略。Msg4'還可包含類似的額外資訊,例如用戶裝置識別、授權資訊(例如,授權代碼、策略)和D2D連接配置或策略。Msg4可更包含以下資訊,例如D2D服務許可的類型、到期時間、用於UE1與UE2之間的D2D資料傳輸的資源分配(例如,時間/頻率/代碼)、用於D2D資料傳輸對話的QoS配置、用於 D2D資料傳輸對話的安全憑證、用於D2D資料傳輸的授權代碼、D2D資料傳輸的配置(例如,哪一UE為主設備或哪一UE為從設備或在D2D對中不存在主/從關係)以及開始實際D2D資料對話的方法(例如,尋呼配置)。
Msg4和Msg4'的發射時間可相同,或Msg4或Msg4'中的任一者可早於或晚於另一者發送。Msg4和Msg4'的發射可通過不同通道進行,或發射可通過相同多播或廣播通道進行。
圖5B說明從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D的流程圖。在步驟S551中,UE1 501將Msg1發送到UE2 502以建立與UE 502的D2D通信,且UE2 502接收Msg1。UE2 502可通過用Msg2答覆UE1 501來同意建立與UE1 501的D2D通信,使得在步驟S552中,UE1 501從UE2 502接收Msg2。在步驟S553中,UE1 501將Msg3發送到eNB 503以向eNB 503請求D2D無線電資源。eNB 503可接著通過將Msg4發送到UE1來許可或拒絕來自UE1的請求。在步驟S554中,UE1 501從eNB 503接收Msg4。在步驟S555中,假定eNB 503同意UE1 501與UE2 502之間的D2D通信,UE1 501將使用D2D通信開始與UE2 502交換資料。
圖5C說明從被呼叫者的觀點來看的機制D的流程圖。在步驟S561中,UE2 502通過從UE1 501接收Msg1而從UE1 501接收D2D通信請求。在步驟S562中,UE2 502可通過用Msg2回應UE1 501的請求而同意或不同意。在步驟S563中,UE2 502還通過將Msg3'發送到eNB 503來向eNB 503請求D2D無線電資源。 在步驟S564中,當eNB 503接受或拒絕對UE1 501與UE2 502之間的D2D通信的請求時,UE2 502從eNB 503接收Msg4'。在S565中,UE2 502通過在eNB 503的准許下使用D2D通信來與UE1 501交換資料。
機制A到D的選擇可由核心網路內的控制節點或其他結構執行以便適用於不同情形。機制D可視為最健全的,這是因為Msg3和Msg4在控制節點與呼叫者和被呼叫者UE兩者之間交換,使得信號發送交換可由UE中的一者接收。機制D在緊急情形中可為有幫助的,其中兩個UE可對用eNB接收發射感興趣。對於機制B,僅呼叫者UE而不是被呼叫者UE將與控制節點交換信號。機制B在被呼叫者UE無法由控制節點達到但可由呼叫者UE達到的情形期間有幫助。在這種情況下,呼叫者將充當與控制節點的信號發送交換的僅有管道。對於機制C,Msg3僅由呼叫者UE發送以便減少網路消耗。對於機制A,通過將Msg4發送到僅被呼叫者UE來進一步減少網路消耗。
除了上述機制A到D以外,還可實施一些額外範例。考慮無線電資源,這些信號發送訊息(例如,Msg1、Msg2、Msg3、Msg4等)可為專用或共用資源。對於一個實施例,如在Msg1中的RACH傳輸的特定時槽可經分配以用於通用D2D發現,這是因為非D2D相關發現可能不共用此時槽。對於一個實施例,一組特定RACH代碼可經分配以用於通用D2D發現,這是因為常規RACH程式可使用其他RACH代碼。對於一個實施例,可共用 RACH代碼和RACH傳輸機會。對於一個實施例,Msg3和Msg4的發射資源可專門分配以用於呼叫者UE和被呼叫者UE。對於一個實施例,資源可專門分配給特定UE以用於D2D發現。舉例來說,專用RACH代碼可僅指派給呼叫者UE以供呼叫者UE發現其他D2D被呼叫者。
除了非D2D Msg3訊息中包含的典型資訊以外,Msg3(或Msg3')中的D2D相關資訊還可包含D2D呼叫者的識別或位址、D2D被呼叫者的識別或位址、D2D服務請求的類型、Msg1和/或Msg2的接收品質(其可通過測量所接收信號來檢索)、到期時間和UE2或UE1或兩者的RNTI。
除了非D2D Msg4訊息中包含的典型資訊以外,Msg4(或Msg4')中的D2D相關資訊還可包含D2D呼叫者的識別或位址、D2D被呼叫者的識別或位址、D2D服務許可的類型、到期時間、用於呼叫者與被呼叫者之間的D2D資料傳輸的資源分配(例如,時間/頻率/代碼)、用於D2D資料傳輸對話的QoS配置、用於D2D資料傳輸對話的安全憑證、用於D2D資料傳輸的授權代碼、D2D資料傳輸的配置(例如,哪一UE為主設備或哪一UE為從設備或在D2D對中不存在主/從關係)、開始實際D2D資料對話的方法(例如,尋呼配置)。
另外,呼叫者或被呼叫者裝置可在執行此提出的D2D發現程式之前已附接到處於RRC_connected狀態的eNB。對於一個實施例,裝置可能已向eNB註冊,這是因為在eNB與UE之間可 存在主動連接。eNB與UE之間的信號發送訊息可經由這些現有通道傳輸。信號發送訊息(例如,Msg3、Msg4、Msg3'、Msg4')可使用呼叫者UE與eNB之間(或被呼叫者UE與eNB之間)的預先存在的控制通道。預先存在的控制通道可為非D2D系統中的典型LTE或3G或蜂窩式RAN控制通道。
對於呼叫者UE與被呼叫者UE之間的D2D通信,D2D資料對話可在接收Msg4之後立即開始,這是因為Msg4和Msg4'可用作開始D2D資料傳輸的觸發器,或可存在用於資料對話的另一明確的資料對話初始化。用以進行D2D資料傳輸的通道或時間或其他無線電資源可配置於Msg4或Msg4'或之後的另一信號發送訊息內。
另外,應提到,D2D通信可被D2D被呼叫者或eNB拒絕。在這些情況下,拒絕訊息應通過訊息明確地用信號通知,或計時器應被設置以使用超時事件來觸發拒絕。如果被呼叫者拒絕來自呼叫者的D2D通信請求,那麼被呼叫者應用Msg2內攜載的拒絕訊息來回應。如果eNB拒絕來自UE的D2D連接建立請求,那麼應取決於已採納哪一機制而實施拒絕操作。
對於機制A,eNB將在Msg4中傳達拒絕訊息,且被呼叫者將在接收到Msg4時被告知拒絕。在被呼叫者接收Msg4之後,被呼叫者應隨後向呼叫者告知拒絕。對於機制B:eNB將在Msg4中傳達拒絕訊息,且因此當呼叫者接收到Msg4時,呼叫者被告知拒絕。在呼叫者接收Msg4之後,呼叫者接著應向被呼叫者告知拒 絕。如果被呼叫者拒絕D2D通信,那麼被呼叫者也應在發送Msg2之後設置計時器。如果被呼叫者在發送Msg2之後設置計時器,且計時器在接收到開始D2D資料傳輸的准許之前超時,那麼被呼叫者將認為D2D通信已被eNB拒絕。至於機制C和D,由於呼叫者和被呼叫者兩者都從eNB接收Msg4,呼叫者和被呼叫者兩者將知道拒絕。
對於資源分配和同步,將提出額外實施例以提供網路登錄程式的更具體的細節。首先,論述一般LTE系統將如何指示用於無線通道的無線電資源,且接著將提出基於修改的一般LTE的具體實施例。圖6說明LTE通信系統中的PDCCH分配和傳輸。圖6展示LTE子幀610,其包含用於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區域。PDCCH 606攜載控制通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604,且多個下行鏈路通道指示符DCI訊息可整合到CCE 604中。LTE系統中的資源分配由含有多個DCI格式601的DCI指示。DCI訊息由附加有CRC的DCI格式601組成。DCI訊息603將含有附加到DCI格式的CRC 302。用所指派的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符(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對DCI訊息內的CRC拌碼(scramble)。如果UE不具有確切的RNTI值,那麼UE無法對CRC訊息進行解碼且因此無法接收DCI訊息和對DCI訊息進行解碼。
圖7A和圖7B說明LTE通信系統中的DCI解碼。一起參 看圖7A和圖7B,在步驟S751中,UE接收包含PDCCH的子幀且定義搜索空間。在步驟S752中,UE執行盲PDCCH解碼。在步驟S753中,使用RNTI對CRC解拌碼。在步驟S754中,執行CRC檢查。在步驟S755中,如果CRC檢查通過,那麼DCI由UE正確地解碼且獲得。如果CRC檢查未通過,那麼程式迴圈返回到步驟S752以繼續盲PDCCH解碼。
基於上述DCI解碼機制,將提出用於無線電資源分配和同步的實施例。此處假定UE不處於RRC_Connected狀態且因此與其他D2D UE和eNB不同步。提議兩個D2D UE之間以及D2D UE與eNB之間的同步應在D2D RACH的過程中進行,D2D RACH也指示無線電資源分配。實際上,D2D通信需要準確的同步和具體的無線電資源分配。如果D2D呼叫者和被呼叫者單獨地與eNB同步,那麼可假定呼叫者、被呼叫者和eNB可良好地同步且因此不需要額外同步努力。
然而,D2D呼叫者和被呼叫者很可能為閒置UE,且閒置UE可能不與eNB或與彼此同步且因此閒置UE和eNB在彼此之間將不處於RRC_Connected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呼叫者UE和被呼叫者UE不同步,且在呼叫者和被呼叫者之間的Msg1和Msg2的交換可能不成功。此外,Msg3和Msg4的發射在LTE系統中需要RRC連接,且RRC訊息應由明確的資源分配指示符分配。舉例來說,Msg3、Msg4和用於D2D發射的資源可由DCI指示。此挑戰可由Msg1和Msg2交換的信號發送過程克服,且因此 與Msg1和Msg2的具體實施有關的其他實施例可被提出以支持同步和無線電資源分配。
圖8A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用於同步和資源分配的Msg1。圖8A展示UE 801在步驟S811b中將Msg1發射到UE 802而且在步驟S811a中將Msg1發射到eNB 803。Msg1的內容將包含UE1 801的代碼或前導碼,且因此UE2 802和eNB 803兩者將被通知UE1 801的代碼且因此將實現DCI的進一步發射。在接收Msg1之後,eNB 803基於UE1 801的代碼或前導碼將RNTI指派給UE1 801。
接下來,圖8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用於同步和資源分配的Msg2。除了圖8A以外,圖8B在步驟S812b中展示Msg2從UE2 802到UE1 801的發射且在步驟S812a中展示第二’訊息Msg2'從eNB 803到UE1 801的發射。UE2 802將在Msg2中將其前導碼代碼發送到UE1 801,且UE1 801將知道UE2 802的前導碼代碼。因此,如果UE1 801與UE2 802和eNB 803不處於同步狀態,那麼將Msg1發送到UE2 802和eNB 803兩者,且將從UE2 802接收Msg2且將從eNB 803接收Msg2'。當UE1 801接收由UE2 802的代碼編碼的訊息時,在步驟S812b中從UE2 802到UE1 801的Msg2將向UE1 801告知UE2 802的代碼(前導碼)。通過交換Msg1和Msg2,UE1 801和UE2 802將被同步。
此外,eNB 803將在步驟S812a中將Msg2'發送到UE1 801以向UE1 801告知Msg3和Msg4的無線電資源。無線電資源被指 示在DCI中,DCI可從Msg2'的PDCCH解碼。用將由UE1 801的代碼產生的RNTI對DCI拌碼。在DCI代碼與所指派的RNTI之間存在一對一映射,使得RNTI可從DCI代碼計算,且DCI代碼可從RNTI計算。當UE 801從eNB接收在Msg2'中的所指派的RNTI時,RNTI將使DCI能夠被正確地解碼且因此Msg3和Msg4的資源分配將由UE1 801獲得。而且當UE 801接收Msg2時,UE 801可從UE2 802獲得代碼而不必等待Msg2。因此通過交換Msg1和Msg2',UE1 801和eNB 803將被同步。而且因此,通過發送Msg2和Msg2',UE1 801與UE2 802和eNB 803兩者同步,且因此同步的挑戰將得以解決。
圖8C說明圖8B的另一變化。可通過應用圖8C中的情形而使UE2 802減少一些信號發送訊息。圖8C類似於圖8B,不同之處在於在步驟S812a中UE2 802將會將Msg2與UE2 802的代碼發射到eNB 803。回應於接收到UE2 802的代碼,在步驟S812b中eNB 803將會將Msg2'發射到UE1 801。Msg2'將包含用於Msg3和用於Msg4的資源。此外,UE2 802的代碼將包含在Msg2'中。由於UE1 801通過接收Msg2'而知道UE2 802的代碼和代碼的對應RNTI,因此這將實現Msg4中的DCI的解碼,DCI是使用UE2802的RNTI來編碼的。
除了圖到圖8C以外,圖8D如下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同步和資源分配程式的延續與Msg3。圖8C在步驟S813中說明UE1 801使用在Msg2'中指定的資源分配將 Msg3發送到eNB 803。Msg3從UE1 801到eNB 803的發射將請求UE1 801與UE2 802之間的D2D連接。
圖8E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的一者的展示Msg4以及同步和資源分配的圖8D的延續。在步驟S814a中,eNB 803發送Msg4,Msg4將包含用於D2D發射的無線電資源分配且用UE2的代碼進行編碼。因為Msg4還將被已在步驟S812b中接收UE2的代碼的UE1 801無意中聽到,所以UE1 801可接著對Msg4中的DCI的內容進行解碼,從而知道用於D2D發射的資源。因此,通過交換Msg2和Msg4,將在UE1 801、UE2 802與eNB 803之間實現同步,這是由於先前提到通過交換Msg1和Msg2,UE1 801和UE2 802將被同步,通過交換Msg1和Msg2',UE1 801與eNB 803將被同步,且接著通過接收Msg4,UE1 801、UE2 802與eNB 803將都在彼此之間同步。
圖9A為概述基於呼叫者或UE1的觀點通過訊息交換進行的資源分配和同步的上述描述的流程圖。在步驟S901中,UE1(呼叫者)希望通過將Msg1發送到UE2和eNB來建立與UE2(被呼叫者)的D2D通信。在步驟S902中,當UE2同意建立與UE1的D2D通信使得UE2用Msg2答覆時,UE1從UE2接收Msg2且從eNB接收Msg2'。而且eNB將用包含用於Msg3和Msg4的DCI的Msg2'來答覆UE1。在步驟S903中,當UE1向eNB請求D2D無線電資源使得UE1使用先前已從Msg2'獲得的DCI指示的資源將Msg3發送到eNB時,UE1將Msg3發送到eNB。在步驟S904 中,當eNB通過將Msg4發送到UE2來接受或拒絕來自UE1的用於D2D通信的請求時,UE1從eNB接收Msg4。UE1還可基於先前獲得的Msg4的DCI來接收Msg4。在步驟S905中,UE1在eNB的准許下使用D2D通信與UE2交換資料。
eNB可將訊息發送到移動交換中心(MSC)或與MSC交換訊息以告知呼叫者UE與被呼叫者UE之間的D2D通信。
圖9B為概述基於被呼叫者或UE2的觀點通過訊息交換進行的資源分配和同步的上述描述的流程圖。在步驟S951中,UE2(被呼叫者)從UE1(呼叫者)接收Msg1,Msg1包含來自UE1的用於D2D通信的連接請求。在步驟S952中,在UE2同意建立與UE1的D2D通信之後,UE2通過將Msg2發送到UE1與eNB兩者來答覆UE1與eNB兩者。在步驟S953中,當eNB通過將Msg4發送到UE2來許可或拒絕來自UE1的請求時,UE2從eNB接收Msg4。此處Msg4是用UE2的RNTI代碼進行編碼的。在步驟S954中,如果eNB同意UE1與UE2之間的D2D連接,那麼UE1使用D2D通信與UE2交換資料,且接著資料對話將被初始化。
鑒於上述描述,本揭露能夠通過修改常規網路登錄程式使得D2D通信將為可能的而無需對現有基礎結構引入劇烈改變而促進兩個UE之間的D2D通信。通過減少eNB在兩個UE之間遞送資料的需要,可減少網路消耗。而且通過允許兩個UE直接檢測和接收來自附近的其他UE的答覆,可知道UE之間的通道狀態資訊,使得D2D通信的可靠性可增強。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明白,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範圍或精神的情況下,可對所揭露實施例的結構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鑒於以上內容,希望本揭露涵蓋本揭露的修改和變化,只要所述修改和變化落入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和其等效物的範圍內。
201‧‧‧UE1
202‧‧‧UE2
203‧‧‧增強型節點B(eNB)
S211~S214‧‧‧用於D2D通信的方法的步驟

Claims (46)

  1. 一種適用於一呼叫者用戶設備(UE)的裝置間(D2D)通信方法,且所述方法包括:將包括對與一第一裝置的一直接通信的一請求的一第一訊息(Msg1)發射到所述第一裝置;從所述第一裝置接收包括接受或拒絕對與所述第一裝置的所述直接通信的所述請求的一第一決策的一第二訊息(Msg2);當所述第一決策為接受時,將包括對與所述第一裝置的所述直接通信的所述請求的一第三訊息(Msg3)發射到一第二裝置;以及當所述請求被所述第二裝置接受時,建立與所述第一裝置的所述直接通信。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請求被所述第二裝置接受時,建立與所述第一裝置的所述直接通信的所述步驟之前,更包括:從所述第二裝置接收包括接受或拒絕所述呼叫者UE與所述第一裝置之間的所述直接通信的一第二決策的一第四訊息(Msg4)。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從所述第一裝置接收包括接受或拒絕與所述第一裝置的所述直接通信的所述請求的所述第一決策的所述Msg2的所述步驟更包括:從所述第二裝置接收包含用於所述Msg3和所述Msg4的資源 分配的另一Msg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呼叫者UE將所述Msg1發射到所述第一裝置且接著所述呼叫者UE從所述第一裝置接收所述Msg2時,所述呼叫者UE與所述第一裝置彼此同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呼叫者UE將所述Msg1發射到所述第一裝置且接著所述呼叫者UE從所述第二裝置接收所述另一Msg2時,所述呼叫者UE與所述第二裝置彼此同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更包括:從所述Msg2獲得所述第一裝置的一前導碼代碼;以及基於來自所述Msg2的所述第一裝置的所述前導碼代碼而對來自所述第一裝置的一DCI進行解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1更包括一預定義的信號發送序列或一預定義的代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1更包括來自一組信號發送序列或來自一組代碼的一動態地選定的信號發送序列或一動態地選定的代碼。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1更包括指示一D2D服務或一非D2D服務以及所述呼叫者UE或被呼叫者UE。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3更包 括來自所述第二裝置的對無線電資源的一請求。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3更包括:一裝置識別、授權資訊、D2D配置或策略、D2D服務請求的類型、所述Msg1和/或所述Msg2的接收品質、到期時間,以及所述呼叫者UE或所述第一裝置或兩者的RNTI。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4更包括:一裝置識別、授權資訊、D2D連接配置或策略、D2D服務許可的類型、到期時間、資源分配、QoS配置、安全憑證、授權代碼、用於D2D資料傳輸的配置,以及開始實際D2D資料對話的方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所述步驟由一用戶設備執行,所述用戶設備包括用於發射和接收無線資料的一收發器以及耦接到所述收發器以用於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所述步驟的一處理電路。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裝置為包括無線D2D能力的一電子裝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裝置為一增強型節點B(eNB)、一基站(BS)、一服務閘道(S-GW)、一閘道通用分組無線電服務(GPRS)支援節點(GGSN)、一服務GPRS支援節點(SGSN)、一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或一存取服務網路(ASN-GW)中的一者。
  16. 一種供一被呼叫者(UE)使用的裝置間(D2D)通信方 法,且所述方法包括:從一第一裝置接收包括對與所述第一裝置的一直接通信的一請求的一Msg1;將包括接受或拒絕對與所述第一裝置的所述直接通信的所述請求的一第一決策的一Msg2發射到所述第一裝置;當所述第一決策為接受與所述第一裝置的所述直接通信時,當所述直接通信由一第二裝置許可時建立與所述第一裝置的所述直接通信。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發射所述Msg2之後,更包括:當所述第一決策為接受對與所述第一裝置的所述直接通信的所述請求時,將包括對與所述第一裝置的所述直接通信的所述請求的一第三’訊息(Msg3')發射到所述第二裝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直接通信被所述第二裝置許可時建立與所述第一裝置的所述直接通信的所述步驟之前,更包括:從所述第二裝置接收包括接受或拒絕所述被呼叫者UE與所述第一裝置之間的所述直接通信的一第二決策的一第四’訊息(Msg4')。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被呼叫者UE從所述第一裝置接收所述Msg1且接著所述第一裝置從所述被呼叫者UE接收所述Msg2時,所述被呼叫者UE與所述第一裝 置彼此同步。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呼叫者UE將所述Msg2發射到所述第一裝置且接著所述呼叫者UE從所述第二裝置接收所述Msg4'時,所述呼叫者UE與所述第二裝置彼此同步。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2更包括所述被呼叫者UE的一前導碼代碼。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4'由所述第二裝置基於所述被呼叫者UE的所述前導碼代碼進行編碼。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1更包括一預定義的信號發送序列或一預定義的代碼。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1更包括來自一組信號發送序列或來自一組代碼的一動態地選定的信號發送序列或一動態地選定的代碼。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1更包括指示一D2D服務或一非D2D服務以及一呼叫者UE或所述被呼叫者UE。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3'更包括來自所述第二裝置的對無線電資源的一請求。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3'更包括:一裝置識別、授權資訊、D2D配置或策略、D2D服務請求的類型、所述Msg1和/或所述Msg2的接收品質、到期時間,以及 所述呼叫者UE或所述第一裝置或兩者的RNTI。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4'更包括:一裝置識別、授權資訊、D2D連接配置或策略、D2D服務許可的類型、到期時間、資源分配、QoS配置、安全憑證、授權代碼、用於D2D資料傳輸的配置,以及開始實際D2D資料對話的方法。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所述步驟由一用戶設備執行,所述用戶設備包括用於發射和接收無線資料的一收發器以及耦接到所述收發器以用於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所述步驟的一處理電路。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裝置為包括無線D2D能力的一電子裝置。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裝置為一增強型節點B(eNB)、一基站(BS)、一服務閘道(S-GW)、一閘道通用分組無線電服務(GPRS)支援節點(GGSN)、一服務GPRS支援節點(SGSN)、一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或一存取服務網路(ASN-GW)中的一者。
  32. 一種供一控制節點使用的裝置間(D2D)通信方法,且所述方法包括:在一第一裝置與一第二裝置已直接地通信且同意一直接通信之後,從所述第一裝置接收包括對所述第一裝置與所述第二裝置之間的所述直接通信的一請求的一Msg3; 確定是否許可對所述第一裝置與所述第二裝置之間的所述直接通信的所述請求;將包括對所述第一裝置與所述第二裝置之間的所述直接通信的所述請求的一許可或一拒絕的一Msg4發射到所述第一裝置或所述第二裝置。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節點為一增強型節點B(eNB)、一基站(BS)、一服務閘道(S-GW)、一閘道通用分組無線電服務(GPRS)支援節點(GGSN)、一服務GPRS支援節點(SGSN)、一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或一存取服務網路(ASN-GW)中的一者。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裝置和所述第二裝置為包括無線D2D能力的電子裝置。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3包括來自所述控制節點的對無線電資源的一請求。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3包括:一裝置識別、授權資訊、D2D配置或策略、D2D服務請求的類型、所述Msg1和/或所述Msg2的接收品質、到期時間,以及所述呼叫者UE或所述第一裝置或兩者的RNTI。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4包括對所述第一裝置和所述第二裝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的一網路登錄是否已成功的通知。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4更 包括:一裝置識別、授權資訊、D2D連接配置或策略、D2D服務許可的類型、到期時間、資源分配、QoS配置、安全憑證、授權代碼、用於D2D資料傳輸的配置,以及開始實際D2D資料對話的方法。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確定是否許可對所述第一裝置與所述第二裝置之間的所述直接通信的所述請求的所述步驟更包括:基於一網路管理和配置策略、定價、無線電資源分配和一網路或其他控制節點的通知來確定是否許可所述請求。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從所述第一裝置接收所述Msg3的所述步驟之前,更包括:從所述第一裝置接收基於所述第一裝置的一前導碼代碼編碼的一Msg1。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的方法,其更包括:將包括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的一第二’訊息(Msg2')發射到所述第一裝置以指示用於所述Msg3和所述Msg4的無線電資源。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2'包括所述第二裝置的一前導碼代碼。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sg4基於所述第二裝置的所述前導碼代碼進行編碼。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在所述第 一裝置與所述控制節點之間交換所述Msg1和Msg2',所述第一裝置和所述控制節點被同步。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所述第二裝置將Msg2發射到所述第一裝置且通過所述控制節點將所述Msg4發射到所述第二裝置,所述第二裝置和所述控制節點被同步。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節點包括經配置以發射和接收無線信號的一收發器和耦接到所述收發器且經配置以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方法的一處理電路。
TW102122977A 2012-07-09 2013-06-27 用於裝置間(d2d)通信的方法以及設備 TWI5043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69647P 2012-07-09 2012-07-09
US13/831,915 US9445446B2 (en) 2012-07-09 2013-03-1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4235A true TW201404235A (zh) 2014-01-16
TWI504305B TWI504305B (zh) 2015-10-11

Family

ID=48771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2977A TWI504305B (zh) 2012-07-09 2013-06-27 用於裝置間(d2d)通信的方法以及設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45446B2 (zh)
EP (1) EP2685779B1 (zh)
CN (1) CN103546986B (zh)
TW (1) TWI50430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8250B (zh) * 2015-01-06 2016-11-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在鄰近服務限制探索中分群的方法和通訊系統
TWI577196B (zh) * 2015-01-09 2017-04-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鄰近要求驗證方法、使用此方法的使用者設備、身份要求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網路實體
US9648487B2 (en) 2015-01-06 2017-05-09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grouping user equipments in proximity services restricted discovery
TWI589172B (zh) * 2014-08-07 2017-06-21 英特爾智財公司 用於裝置對裝置(d2d)探索的資源分配技術
TWI618436B (zh) * 2014-03-14 2018-03-11 英特爾智財公司 裝置對裝置通訊模式選擇的系統、方法與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23938B2 (en) * 2012-09-06 2020-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ging based peer discovery
CN103716117B (zh) * 2012-09-29 2018-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GB2507491B (en) * 2012-10-30 2015-07-15 Broadcom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tunneling
US9532224B2 (en) * 2012-11-05 2016-12-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140134974A1 (en) * 2012-11-12 2014-05-15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rging information of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32780B1 (en) * 2012-12-12 2016-11-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random access
US9173089B2 (en) * 2013-01-10 2015-10-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llocation of device id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9986380B2 (en) 2013-01-25 2018-05-29 Blackberry Limited Proximity and interest determination by a wireless device
WO2014116081A1 (ko) * 2013-01-28 2014-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기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기기간 동기 획득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4080099B (zh) * 2013-03-29 2017-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控制器通信方法及无线控制器
US10004064B2 (en) 2013-07-01 2018-06-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irect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f terminal in idle mode using simila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and device therefor
US9510161B2 (en) * 2013-07-08 2016-11-29 Electronics & Telecoo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public safety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9392629B2 (en) * 2013-09-10 2016-07-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setting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based o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71255B1 (en) * 2013-12-05 2016-02-23 Sprint Spectrum L.P. Providing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among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devices
KR102307845B1 (ko) 2014-01-22 2021-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방식을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송신과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송신간의 충돌을 방지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EP3100573B1 (en) 2014-01-29 2019-03-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source selection for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or communication
WO2015119483A1 (en) * 2014-02-10 2015-08-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qos of d2d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889071B (zh) * 2014-02-24 2017-06-23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随机接入技术的d2d通信同步、建立与恢复方法
WO2015130067A1 (ko) * 2014-02-25 2015-09-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 신호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JP6755181B2 (ja) * 2014-03-18 2020-09-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端末装置間通信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EP3120504B1 (en) 2014-03-18 2019-09-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EP3120503A4 (en) * 2014-03-18 2017-12-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6465320B (zh) 2014-03-19 2019-11-0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设备到设备同步
EP3120639B1 (en) * 2014-03-21 2018-09-26 Sony Corporation D2d scheduling based on priorities
CN112636878A (zh) * 2014-03-31 2021-04-09 富士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重传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TWI580223B (zh) * 2014-04-15 2017-04-2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及其資源同步通訊方法
JP6483154B2 (ja) 2014-05-01 2019-03-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407304B2 (ja) 2014-05-08 2018-10-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5101430B (zh) 2014-05-08 2019-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资源的配置、分配方法及装置
US10051610B2 (en) 2014-05-09 2018-08-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mes related to resource allocation, discovery and signaling in D2D systems
CN104010300B (zh) * 2014-06-09 2018-05-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
US9769244B2 (en) 2014-06-18 2017-09-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urier network service
US10237905B2 (en) 2014-06-24 2019-03-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5199352A1 (ko) * 2014-06-24 2015-12-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D2d(device to device)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232383B1 (en) 2014-06-25 2016-01-05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urier network
WO2016003333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nodes and user equipments for finding neighboring user equipments with which a first user equipment may be able to communicate directly
WO2016017038A1 (ja) * 2014-08-01 2016-0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端末
CN106575993B (zh) 2014-08-06 2020-04-28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及其执行的方法
US10194452B2 (en) 2014-08-08 2019-01-29 Kyocera Corporation Device-to-device (D2D) channel management with network-assist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JP6435399B2 (ja) 2014-08-08 2018-12-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参照信号を用いるセルラ通信リンクと装置間(d2d)通信リンクとの間の選択
CN104540106B (zh) * 2015-01-13 2019-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现业务码的校验处理、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05991247A (zh) * 2015-02-16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发送、接收、调度方法和相应装置
CN106162923A (zh) * 2015-04-1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令的重新发送方法及装置
JP6797121B2 (ja) * 2015-08-07 2020-1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および電気回路
EP3958642B1 (en) * 2015-08-25 2023-05-17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US11171927B2 (en) * 2015-10-22 2021-11-09 Koninklijke Kpn N.V. Method for enabling establishment of a direct connection
US10820162B2 (en) 2015-12-08 2020-10-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user-initiated LTE broadcast
KR102405694B1 (ko) * 2015-12-23 2022-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과 중계 장치와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08605251B (zh) * 2016-06-22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WO2018023511A1 (en) * 2016-08-03 2018-02-08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Device-to-device transmission
US10440525B2 (en) 2017-03-01 2019-10-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2D communications in a cellular network
JP6489144B2 (ja) * 2017-03-23 2019-03-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US10986647B2 (en) * 2017-05-04 2021-04-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anagement of group commo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8521642B (zh) * 2018-04-08 2019-12-03 吉林大学 一种d2d通信控制器及其通信方法和sdn网络架构
DE102019206080A1 (de) * 2018-04-30 2019-10-31 Apple Inc. Message mapping über frequenz- und/oder zeitindexierung
US11672035B2 (en) * 2018-06-14 2023-06-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by UE in NR V2X
WO2019240550A1 (en) * 2018-06-14 2019-12-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ast type by ue in nr v2x
US11038638B2 (en) * 2018-10-24 2021-06-15 Lg Electronics Inc. Dual connectivity support for V2X communication
CN113453343B (zh) * 2020-03-25 2023-04-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业务的请求方法及装置
US20220386394A1 (en) * 2021-05-27 2022-12-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link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4055B2 (en) 2002-06-24 2005-06-07 Nokia Corporation Ad hoc networking of terminals aided by a cellular network
CN1527623A (zh) 2003-03-07 2004-09-08 �ʼҷ����ֵ��ӹɷ����޹�˾ 无线通信网络中点到点对等通信无线链接建立和保持的方法与装置
US8078110B2 (en) 2007-07-09 2011-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hoosing and broadcasting receiver beamforming vectors in peer-to-peer (P2P) networks
CN102090132A (zh) 2008-05-15 2011-06-08 诺基亚公司 用于提供对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协调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9848314B2 (en) 2008-05-19 2017-1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US8577363B2 (en) 2008-07-14 2013-11-05 Nokia Corporation Setup of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US9320067B2 (en) 2008-11-24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8520557B2 (en) 2009-03-24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to-peer non-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US8213360B2 (en) 2009-04-29 2012-07-03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switching betwe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ode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mode
US20120184306A1 (en) 2009-09-28 2012-07-19 Nokia Corporation Random Access Process Reusing For D2D Probing in Cellular-Aided D2D Networks
US8666403B2 (en) 2009-10-23 2014-03-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US8478776B2 (en) 2009-10-30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eer-to-peer network discovery using multi-user diversity
US8812657B2 (en) 2010-04-15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US9198210B2 (en) 2010-04-20 2015-11-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2D communications considering different network operators
EP2578044A1 (en) * 2010-05-28 2013-04-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Quality of service management in radio network
US8588803B2 (en) 2010-06-18 2013-11-1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scheduling for network controlled D2D communications
US8509105B2 (en) 2010-06-23 2013-08-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network coordination
US10250678B2 (en) 2010-07-07 2019-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modes for peer discovery
US8977276B2 (en) * 2010-07-15 2015-03-1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initiated offloading to unlicensed bands
US10517098B2 (en) 2010-07-30 2019-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WO2012060934A2 (en) 2010-11-04 2012-05-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GB2497589A (en) * 2011-12-16 2013-06-19 Renesas Mobile Corp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626855B (zh) * 2012-04-27 2018-06-1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最佳化鄰近資料路徑設置方法及裝置
EP2848079A2 (en) * 2012-05-11 2015-03-18 Kyocera Corporation Management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ing macrocell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8436B (zh) * 2014-03-14 2018-03-11 英特爾智財公司 裝置對裝置通訊模式選擇的系統、方法與裝置
TWI589172B (zh) * 2014-08-07 2017-06-21 英特爾智財公司 用於裝置對裝置(d2d)探索的資源分配技術
TWI558250B (zh) * 2015-01-06 2016-11-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在鄰近服務限制探索中分群的方法和通訊系統
US9648487B2 (en) 2015-01-06 2017-05-09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grouping user equipments in proximity services restricted discovery
TWI577196B (zh) * 2015-01-09 2017-04-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鄰近要求驗證方法、使用此方法的使用者設備、身份要求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網路實體
US10306450B2 (en) 2015-01-09 2019-05-28 Acer Incorporated Proximity request validat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identity request method, and network entity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10172A1 (en) 2014-01-09
EP2685779A1 (en) 2014-01-15
EP2685779B1 (en) 2018-10-17
TWI504305B (zh) 2015-10-11
CN103546986B (zh) 2017-11-10
US9445446B2 (en) 2016-09-13
CN103546986A (zh)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4305B (zh) 用於裝置間(d2d)通信的方法以及設備
US10327163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protocol and method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WI746774B (zh) 用於經由共享射頻頻帶用信號發送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符的技術
CN105075385B (zh) 直接模式ue对ue通信中的网络辅助的ue检测
TWI602468B (zh) Terminal through the relay node to determine the use of methods and devices
CN106688288B (zh) 用于d2d系统中的通信的同步过程及资源控制方法和装置
TWI508580B (zh) 無線通信系統中裝置間通信之裝置信號交握/探索
WO20182014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a group handover
US20150271860A1 (en) Signaling flows and buffer status report for a group in device-to-device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TW201507424A (zh) 雙連結中分配無線網路暫時識別的方法
EP28848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p2p group for wi-fi direct service
WO2014032592A1 (zh) 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4040506A1 (zh) 终端的发现、发现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3044885A1 (zh) 内容发布方法和用户设备
KR20160132756A (ko) Ue 액세스 제어를 지원하는 방법
EP3141007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or enabling radio coverage for a user equipment with respect to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er equipment adapted for having an improved radio coverage, relay user equipment adapted for providing an improved radio coverage to a user equipment, system for improving or enabling radio coverage for a user equipment,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WO2016141636A1 (zh) 一种实现d2d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KR20210115470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mbs 설정과 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83280A1 (zh) 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6871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521494A (zh) 在蜂窩網路中實現基於設備到設備的組播通信的方法
WO2014067300A1 (zh) 一种集群信息的传送方法及相应的集群终端和接入节点
CN111510907B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以及网络设备
TW201532464A (zh) 在無線資源控制閒置模式下發送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