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2080A - 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 - Google Patents

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2080A
TW201402080A TW102109858A TW102109858A TW201402080A TW 201402080 A TW201402080 A TW 201402080A TW 102109858 A TW102109858 A TW 102109858A TW 102109858 A TW102109858 A TW 102109858A TW 201402080 A TW201402080 A TW 2014020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sheet
region
leg
dimen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9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5799B (zh
Inventor
Tatsuya Hashimoto
Toshifumi Ohtsubo
Original Assignee
Uni 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 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02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2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5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5799B/zh

Link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提供一種,既可確保前腰域的貼合性,且在後腰域,腿彈性體也不會受到腰部彈性體的伸縮的影響,在背面觀看不會損害外觀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解決手段,在前腰域(14)的內端部,被劃定成互相在橫向分開對向的一對的第1彈性域;以及位在第1彈性域間的第1非彈性域,在後腰域的內端部,被劃定成互相在橫向分開對向的一對的第2彈性域;以及位在第2彈性域的第2非彈性域。胯下薄片體具有與第1及第2彈性域交叉的一對的腿彈性體。第2非彈性域的橫向的尺寸是形成比第1非彈性域的這個更大,第1交叉部位的橫向的尺寸是形成比第2交叉部位的這個更大。

Description

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
該發明是關於一種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更詳而言之,是關於一種具有腰部彈性體的短褲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褲、用後即棄式的如廁學習褲、用後即棄式失禁褲等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
以往,具有腰彈性體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已為周知。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包含有從胯下域朝前後腰域間延伸,且在兩側具有複數條的條狀或線狀的腿彈性體之吸收體;以及在前後腰域間具有朝橫向延伸的複數條的條狀或線狀的腰彈性體的前後腰薄片體之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1-98052號公報
根據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由於具有吸收體的腿彈性體的彈性側邊在前腰域朝橫向的內側伏倒的狀態下被固定在吸收體,且在後腰域朝橫向的外側伏倒的狀態下被固定在後腰薄片體,所以藉由彈性側邊與腰彈性體的伸張應力不易發生來自前腰域的體液的洩漏,在後腰域,由於彈性側邊間的距離變大,吸收體的寬幅尺寸不會變小,所以穿用中不會有臀部大幅露出的情況。
可是,在後腰域,由於腰彈性體與構成彈性側邊的腿彈性體互相疊合,所以腿彈性體受到腰彈性體的伸縮的影響而無法朝穿用者的腿圍方向充分地伸長,且吸收體的一部分被夾在大腿部間而會有臀部的一部分露出在外部而損害外觀的情況。
本發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以往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的改良,既可確保前腰域的貼合性,且在後腰域,腿彈性體也不會受到腰部彈性體的伸縮的影響,在背面觀看不會損害外觀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
為了解決前述課題,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具有縱向及正交於此的橫向,且包含:肌膚對向面及非肌膚對向面;前腰域;後腰域;位在前述前後腰域間的胯下域;形成前述前後腰域的環狀的彈性腰薄片體;形成前述胯下域的胯下薄片體;以及連結於前述彈性腰薄片體的吸 收體之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
本發明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之特徵為:前述前腰域具有:在前述縱向互相分開對向的外內端緣;沿著前述內端緣朝前述橫向延伸,且在前述橫向互相分開對向的一對的第1彈性域;以及位在前述第1彈性域間的第1非彈性域,前述後腰域具有:在前述縱向互相分開對向的外內端緣;沿著前述內端緣朝前述橫向延伸,且在前述橫向互相分開對向的第2彈性域;以及位在前述第2彈性域間的第2非彈性域,前述胯下薄片體具有:被固定在前述前腰域的前端部;被固定在前述後腰域的後端部;以及朝前述縱向延伸且與前述第1及第2彈性域交叉的一對的腿彈性體,前述第2非彈性域的前述橫方向的尺寸比前述第1非彈性域的前述橫向的尺寸更大,前述第1彈性域與前述腿彈性體交叉的第1交叉部位的前述橫向的尺寸比前述第2彈性域與前述腿彈性體交叉的第2交叉部位的前述橫向的尺寸更大。
在本發明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由於在後腰域的內端部被劃定在第2彈性域間的第2非彈性域的橫向的尺寸比在前腰域的內端部被劃定在第1彈性域間的第1非彈性域的橫向的尺寸更大,所以在後腰域不會有因第2彈性域的收縮力而阻礙吸收體的吸收性能的情況可覆蓋穿用者的臀部,且可藉由第1彈性域的伸長應力使前腰 域追隨大腿部的活動。又,由於後腰域的第2彈性域與腿彈性體交叉的第2交叉部位的橫向的長度尺寸比前腰域的第1彈性域與腿彈性體交叉的第1交叉部位的橫向的長度尺寸更小,所以在後腰域,不會有腿彈性體因第2彈性域的收縮作用而朝內方被拉引使胯下域變的寬幅窄的情況,且不會有穿用者的臀部的一部分露出而損害外觀的虞慮。
10‧‧‧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用後即棄式紙尿褲)
11‧‧‧吸收體
12‧‧‧彈性腰薄片體
13‧‧‧胯下薄片體
14‧‧‧前腰域
15‧‧‧後腰域
16‧‧‧胯下域
18a‧‧‧前腰域的下端緣(前腰薄片體的內端緣)
18b‧‧‧前腰域的上端緣(前腰薄片體的外端緣)
18c、18d‧‧‧前腰域的側緣
19a‧‧‧後腰域的下端緣
19b‧‧‧後腰域的上端緣
19c、19d‧‧‧後腰域的側緣
42‧‧‧基礎薄片
43‧‧‧腿彈性化薄片
50‧‧‧腿彈性體
61‧‧‧第1彈性域
62‧‧‧第1非彈性域
63‧‧‧第2彈性域
64‧‧‧第2非彈性域
66‧‧‧第1交叉部位
67‧‧‧第2交叉部位
L7‧‧‧腿彈性化薄片的最大伸長時的長度尺寸
R1‧‧‧第1交叉部位的橫向的尺寸
R2‧‧‧第2交叉部位的橫向的尺寸(腿彈性體的橫向的尺寸)
W2‧‧‧第1彈性域的橫向的尺寸
W3‧‧‧第1非彈性域的橫向的尺寸
W4‧‧‧第2彈性域的橫向的尺寸
W5‧‧‧第2非彈性域的橫向的尺寸
X‧‧‧橫向
Y‧‧‧縱向
[圖1]是作為本發明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的一例表示的第1實施形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褲的立體圖。
[圖2]是各彈性體的最大伸長時為止朝縱向及橫向伸展後的一部分破斷展開俯視圖。
[圖3]是紙尿褲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以假想線表示各彈性體以外的構成要素的與圖2同樣的展開俯視圖。
[圖5]是以假想線表示的各彈性體以外的構成要素的各彈性體的預定的伸長時為止朝縱向及橫向伸展後的紙尿褲的展開俯視圖。
[圖6](a)表示從前側觀看穿用時的紙尿褲的樣子的圖,(b)表示從後側觀看穿用時的紙尿褲的樣子的圖。
[圖7]是與第2實施形態的圖2同樣的紙尿褲的展開俯視圖。
[圖8]是圖7的VIII-VIII線剖視圖。
[圖9](a)表示胯下薄片體的製造裝置的概略圖,(b)表示胯下薄片體的製造工程的連續複合體的態樣的圖。
[實施發明用的形態]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3時,用後即棄式紙尿褲10包含:縱軸P及橫軸Q;縱向Y及橫向X;肌膚對向面以及位在其相反側的非肌膚對向面;朝腰圍方向延伸的環狀的彈性腰薄片體12;連結於彈性腰薄片體的肌膚對向面的吸收體11;以及被安裝在彈性腰薄片體12的肌膚對向面側的彈性胯下薄片體13。又,紙尿褲10具有前腰域14;後腰域15;位在前後腰域間14、15間的胯下域16,且對於縱軸P呈對稱。
彈性腰薄片體12具有將吸收體11固定在穿用者的胯下間用的彈性帶功能,且具有:形成前腰域14的前腰薄片體18、以及形成後腰域15的後腰薄片體19。前腰薄片體18具有藉由內端緣18a;外端緣18b;及內外端緣18a、18b間的兩側緣18c、18d被劃定的橫長形狀。後腰薄片體19具有藉由內端緣19a;外端緣19b;以及內外端緣19a、19b間的兩側緣19c、19d被劃定的橫長形狀。互相對應的前腰薄片體18的兩側緣18c、18d與後腰 薄片體19的兩側緣19c、19d彼此互相疊合,且在朝縱向Y間斷地排列的接合部20藉由周知的手段,例如藉由熱壓花加工、超音波等所為的熱熔著手段被連結,而劃定有腰開口22與一對的腿開口23。
前後腰薄片體18、19分別具有:位在肌膚對向面側的內層薄片24、25;以及位在非肌膚對向面側的外層薄片26、27。外層薄片26、27是縱向的寬幅尺寸比內層薄片24、25更大,且從內層薄片24的內外端緣更朝縱向Y的外側延出。
在外層薄片26、27可使用質量約15~30g/m2的SMS(紡黏.熔噴.紡黏)纖維不織布、紡黏不織布、熱風不織布、塑膠薄片、或前述任一纖維不織布與塑膠薄片的層壓薄片等。內層薄片24、25與外層薄片26、27是藉由至少被塗布在一方的內面的熱熔接著劑或周知的熱熔著手段所接合。
在內層薄片24、25可使用彈性纖維不織布,且例如,可單獨由具有紡黏纖維不織布、熔噴超細纖維不織布、熱軋纖維不織布、SMS纖維不織布、氣流成型纖維不織布以及熱風纖維不織布等周知的彈性的纖維不織布所形成或由將該等予以組合者所形成。彈性不織布是例如可由:聚乙烯系、聚氨酯系等所形成的彈性體樹脂;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丙烯酸等所形成之熱可塑性樹脂等形成。以內層薄片24、25來說,雖也可使用非彈性纖維不織布,可是如後述,由於後腰域14的內層薄片25是直接 接觸穿用者的身體者,所以為了使柔軟性及肌膚觸感提昇,所以至少內層薄片25是彈性纖維不織布為理想。
參照圖2及圖3時,在內層薄片24、25與外層薄片26、27之間配置有,在前後腰域間14、15的橫向X的中央部,印刷有在非肌膚對向面從外部可視認的圖形(未圖示)等之由塑膠材料所形成之圖形顯示薄片28、29。在前後腰薄片體18、19,從內層薄片24、25的外端緣進一步朝縱向Y的外方延出的外層薄片26、27的延出部位是朝向內方被折返,在藉由折返所形成的折彎部26a、27a內,複數條的條狀或線狀的第1及第2彈性體31、32經由熱熔接著劑在伸長下可收縮地被固定。又,在從內層薄片24、25的內端緣進一步朝縱向Y的外側延出的外層薄片26、27的延出部位26b、27b配置有由纖維不織布所形成的細長狀的固定薄片30,在固定薄片30與該延出部位26b、27b之間,條狀或線狀的第3及第4彈性體33、34經由熱熔接著劑在伸長下可收縮地被固定。
前腰域14具有:配置有第1彈性體31的外端部35;配置有第3彈性體33的內端部36以及位在外內端部35、36間的中間部37。後腰域15具有:配置有第2彈性體32的外端部38;配置有第4彈性體34的內端部39以及位在外內端部38、39間的中間部40。在沒有配置各彈性體的區域的中間部37、40配置具彈性的內層薄片24、25。因此,在穿用時,前後腰域間14、15的外端部35、38與內端部36、39是藉由各彈性體的收縮力 穩定地貼合在穿用者的身體,並且,中間部37、40是藉由內層薄片24、25的收縮力貼合於穿用者的身體,所以紙尿褲10在穿用中不會有發生體液的洩漏的程度的大幅的位置偏離的虞慮。
胯下薄片體13具有:位在橫向X的中央部的基礎薄片42;以及被固定在基礎薄片42的兩側部的肌膚對向面的一對的腿彈性化薄片43。基礎薄片42是由:位在肌膚對向面側的內面薄片44、位在非肌膚對向面側的外面薄片45所構成。在內外面薄片44、45雖可使用各種周知的纖維不織布或塑膠薄膜,可是由於內面薄片44位在與吸收體11對向的位置,所以由防漏性的塑膠薄膜所形成為理想,外面薄片45由於是構成紙尿褲10的外面的一部分,所以與塑膠薄膜相比由肌膚觸感良好的纖維不織布形成為理想。
胯下薄片體13具有:前後端部46、47;以及位在前後端部46、47間的中間部48。前後端部46、47是經由位在其非肌膚對向面側,塗布熱熔接著劑而成的接合域被固定在前後腰薄片體18、19內端緣18a、19b側的肌膚對向面。
各腿彈性化薄片43具有複數條的條狀或線狀的腿彈性體50;以及被覆腿彈性體50的覆蓋薄片51。覆蓋薄片51是將1片的纖維不織布或塑膠薄片折彎成了2個而被固定,腿彈性體50是經由熱熔接著劑在伸長下可收縮地被固定在覆蓋薄片的內部。在比腿彈性化薄片43 中的腿彈性體50更固定在位於橫向X的內側的基礎薄片42的內側部位,為了將腿彈性化薄片43穩定地固定在基礎薄片42而在覆蓋薄片51間介裝細帶狀的補強薄片52且經由熱熔接著劑被固定。
在第1~第4彈性體31、32、33、34,例如可使用粗細470~780dtex、伸長倍率2.0~3.5倍的彈性絲。在腿彈性體50可使用粗細310~620dtex、伸長倍率2.0~3.0倍的彈性絲。各彈性體除了彈性絲之外,也可由具有預定的寬幅及厚度的胺甲酸乙酯等所形成的薄片狀彈性材料形成。
吸收體11具有縱長的墊片形狀,且包含:前後端部54、55;中間部56;至少在胯下域16朝縱向延伸的吸收性芯58;以及位在吸收性芯的肌膚對向面側的身體側襯墊59及位在吸收性芯58的非肌膚對向面側的被覆薄片60。在吸收體11,熱熔接著劑以周知的圖案被塗布在其非肌膚對向面的大致整體。前後端部54、55分別經由該熱熔接著劑被固定在前後腰薄片體18、19的肌膚對向面,中間部56是經由該熱熔接著劑被固定在胯下薄片體13的肌膚對向面。如圖3所示,吸收體11的前端部54被固定在前腰薄片體18的內層薄片24的肌膚對向面,後端部55在後腰薄片體19的內層薄片25與外層薄片27之間被固定在外層薄片27的肌膚對向面。藉由將吸收體11的前端部54固定在內層薄片25的肌膚對向面,由於在穿用者的肌膚直接接觸具有伸縮彈性的比較柔軟的 內層薄片24,所以肌膚觸感提昇。又,由於後端部55被固定在內層薄片25與外層薄片27之間,所以即使被排泄的體液擴散而從胯下域16擴散到位於後腰域15的吸收體11,也可防止體液直接接觸穿用者的肌膚的情況。吸收體11的前後端部54、55是比腿彈性化薄片43的前後端部更位在縱向Y的外側,腿彈性化薄片43的縱向Y的尺寸變的比吸收體11的縱向Y的尺寸更小。
吸收性芯58質量在400~600g/m2,且是由:由絨毛漿;超吸收性聚合物粒子(SAP);及作為選擇而含有之熱熔著性短纖纖維的混合所形成的芯材;以及包裹芯材的液透過性的纖維不織布所構成。在身體側襯墊59可使用質量約10~30g/m2的透液性的紡黏不織布、SMS不織布等的各種周知的纖維不織布。在被覆薄片60可使用質量約10~30g/m2的不透液性的紡黏不織布、SMS不織布、塑膠薄片或纖維不織布與塑膠薄片的層積薄片等。雖未圖示,身體側襯墊59與被覆薄片60具有從吸收性芯58的兩側緣進一步朝橫向X的外側延伸的延出部,藉由將複數條的條狀或線狀的彈性體可伸縮地固定在該延出部,也可在穿用時形成朝向穿用者的胯下立起的立體側邊。
參照圖4時,紙尿褲10的縱向Y的尺寸L1約450~550mm,紙尿褲10的橫向X的尺寸W1約320~380mm,胯下域16的縱向Y的尺寸L2約200~280mm。前腰域14的側緣18d的縱向Y的尺寸L3約100~ 140mm,外端部35的縱向Y的尺寸L4約15~50mm,內端部36的縱向Y的尺寸L5約10~30mm,中間部37的縱向Y的尺寸L6約50~90mm。前腰域14的各部的前述各尺寸是與後腰域15的對應的各部的各尺寸大致相同。
在前腰域14的內端部36劃定有:配設有第3彈性體33的第1彈性域61;以及在橫向X沒有配設位在第1彈性域61間的第3彈性體33的第1非彈性域62。在後腰域15的內端部39劃定有:配設有第4彈性體34的第2彈性域63;以及在橫向X沒有配設位在第2彈性域63間的第4彈性體34的第2非彈性域64。針對各區域的尺寸來說,第1彈性域61的橫向X的尺寸W2約120~140mm,第1非彈性域62的橫向X的尺寸W3約60~100mm,第2彈性域63的橫向X的尺寸W4約60~90mm,第2非彈性域64的橫向X的尺寸W5約170~210mm。
以形成第1非彈性域62的方法(形成第2非彈性域64的方法也相同)來說,例如將熱熔接著劑以適當圖案塗布在形成外層薄片26的第1彈性域61的部位的內面,並跨該等各域將連續的第3彈性體33在伸長下進行供給而固定在前述接著劑的塗布域,在其狀態,切斷位在第1非彈性域62的第3彈性體33時,由於第3彈性體33在第1非彈性域62沒有用前述接著劑被固定,因而自動收縮(瞬間返回)。因此,在第1非彈性域62,具有收縮力的第3彈性體33實質上並不存在。於此,「實質 上不存在」是指:在第1非彈性域62將第3彈性體33予以複數切斷時,在第1非彈性域62會有極短的第3彈性體33殘留複數個的情況。如此,以第3彈性體33不會殘留的方式以一次的切斷就瞬間返回為理想,又,不是這樣的切斷處理,也可將位在第1非彈性域62的第3彈性體33全部切除。
第1及第2非彈性域62、64可在其他的方法劃定,而不限於前述處理方法。例如,沒有伸長必須位在第1非彈性域62的第3彈性體33而位在第1非彈性域62。此時,也可在第1非彈性域62塗布熱熔接著劑,並在此固定沒有伸長的自然的狀態的第3彈性體33。又,例如也可使位在第1非彈性域62且伸長的第3彈性體33的收縮性喪失或被抑制的狀態下,予以非彈性化。如前述,該發明的「非彈性域」是指:包含當第3及第4彈性體33、34實質上不存在於第1及第2非彈性域62、64時,雖然第3及第4彈性體33、34存在,可是該彈性體也不會顯現收縮性的情況。
第3彈性體33具有:位在前腰域14的兩側緣18c、18d的外端緣33b;以及與吸收體11重疊配置的內端緣33a,且在該內外端緣間以伸長狀態被固定。第4彈性體34具有:位在後腰域15的兩側緣19c、19d的外端緣34b;以及與腿彈性體50重疊位置的內端緣34a,且在該內外端緣間以伸長狀態被固定。藉由第3及第4彈性體33、34如此被配置,在前腰域14的內端部36藉由第 3彈性體33的收縮力使吸收體11貼合於穿用者的身體,所以即使藉由穿用者的大腿部的活動在身體與吸收體11之間也不會有誘發體液的洩漏的這樣的間隙的虞慮。另一方面,在後腰域15的內端部39,第4彈性體34沒有與吸收體11交叉,而不會有其收縮力作用在吸收體11成為體液的洩漏的原因這類的裂痕、皺紋的虞慮。
圖5是假設紙尿褲10的穿用狀態,而將前後腰域間14、15朝縱向Y及橫向X予以伸展的狀態的展開俯視圖。在前後腰域間14、15藉由各彈性體的收縮,而與圖4相比前後腰域14、15的橫向X的尺寸變小。具體而言,在前後腰域14、15第1及第2彈性域61、63收縮的同時,第3及第4彈性體33、34藉由與該等交叉的腿彈性體50的收縮力朝內方進一步被拉引,使內端緣18a、19a的橫向的尺寸變的比外端緣18b、19b的這個更小,且兩側緣18c、18d、19c、19d從外端緣18b、19b到內端緣18a、19a逐漸朝向縱軸P傾斜。
在後腰域15的內端部39,由於第4彈性體34的內端緣34a與腿彈性體50在一部分重疊,所以只有比腿彈性體50更位於橫向X的外側的部位收縮,而胯下薄片體13本身並不會受到其收縮作用所為的影響。另一方面,在前腰域14的內端部36,由於第3彈性體33的內端緣33a比這個更位在橫向X的內側,所以從交叉腿彈性體50的外端緣33b到內端緣33a的區域收縮,且不只有位在腿彈性體50的橫向X的外側的部位,連位在橫向 X的內側的部位也收縮,所以藉由其收縮作用胯下薄片體13的前端部46的橫向X的尺寸變小。藉此,腿彈性體50具有從後方朝向前方往內方傾斜的形狀,且胯下域16的前腰域14側的橫向X的尺寸變的比胯下域的後腰域側的橫向X的尺寸更小。
於此,在本發明,腿彈性體50與第3彈性體33及/或第4彈性體34「交叉」是指:藉由第3及第4彈性體33、34在可伸縮的狀態下被固定的固定薄片30、與腿彈性體50在可伸縮的狀態下被固定的腿彈性化薄片43互相接合,而使腿彈性體50的有效伸長部分與第3彈性體33及/或第4彈性體34的有效伸長部分處於實質性地連動的狀態。
參照圖6(a)、(b)時,如前述,沿著胯下域16的前腰域14的下端緣18a的部位的橫向X的尺寸W6比延著胯下域16的後腰域15的下端緣19a的橫向X的尺寸W7變的更小,具體而言,前者的尺寸W6約110~130mm,後者的尺寸W7約160~180mm。如此,在胯下域16的前腰域14側,藉由吸收體11的橫向X的尺寸變的比較小,而不會有穿用者的大腿部的腿根被腿彈性體50壓迫,而阻礙其動作的情況。另一方面,在胯下域16的後腰域15側,由於吸收體11的橫向X的尺寸變的比較大,所以不會有腿彈性體50被夾在穿用者的股溝等,臀部露出到外部的情況。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在後腰域15與第4彈 性體34的腿彈性體50的第2交叉部位67的橫向X的尺寸R2,是腿彈性體50的橫向X的整體尺寸R1的約10~30%為理想。這樣的比例在約10%以下或第4彈性體34與腿彈性體50沒交叉時,無法充分形成以第4彈性體34與腿彈性體50壓接穿用者的大腿部的周圍防止體液的洩漏的假想彈性帶,且會有發生體液的洩漏的虞慮。另一方面,這樣的比例在約30%以上時,藉由第4彈性體34的收縮力阻礙腿彈性體50的收縮力,使吸收體11的兩側部收縮而使胯下域16的後腰域15側的橫向X的尺寸W7變小,會有穿用者的臀部露出到外部的虞慮。
前腰域14的第3彈性體33與腿彈性體50交叉的第1交叉部位66,是與腿彈性體50的橫向X的尺寸R1相同,第2交叉部位67的橫向X的尺寸R2是比第1交叉部位66的橫向X的尺寸更小者。
又,第1及第2彈性域61、63之中的至少前述第2彈性域63的最大伸長時的伸長應力比腿彈性體50所為的彈性域的最大伸長時的伸長應力更大為理想。如前述,腿彈性體50與第4彈性體34只有稍微交叉時,當第2彈性域63的伸長應力比腿彈性體50所為的彈性域的這個更大時,由於穿著時,拉起前後腰域14、15時,藉由第4彈性體34的伸長力朝橫向X的外側拉引腿彈性體50,便可以吸收體11覆蓋臀部。具體而言,第2彈性域63的最大伸長時的伸長應力約3.0~6.5N/25mm,腿彈性體50所為的彈性域的最大伸長時的伸長應力約2.0~2.9 N/25mm。
<第2實施形態>
圖7是與本案的第2形態的圖2同樣的紙尿褲10的展開圖。
本實施形態的紙尿褲10的基本的構成除了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之外,在以下的點不同。
本實施形態中,構成胯下薄片體13的各腿彈性化薄片43在收縮的狀態被固定在基礎薄片42及前後腰域間14、15的內端部36、39的肌膚對向面,且在腿彈性化薄片43形成有複數個皺紋68。如圖8所示,腿彈性體50是經由在其全周由被連續塗布在縱向Y的熱熔接著劑等形成的接合部69與覆蓋薄片51接合。可是,只要在腿彈性體50收縮的狀態下被安裝在覆蓋薄片51,則接合部69也可朝縱向Y間歇性地被設置在腿彈性體的全周。
胯下域16的縱向Y的尺寸,亦即,前腰域14的內端緣18a與後腰域15的內端緣19a的縱向Y的分開尺寸L2是在200~280mm,而相對於此,腿彈性化薄片43的最大伸長時的有效伸長尺寸L7約230~420mm。於此,有效伸長尺寸L4是指:除了被固定在前後腰域間14、15的實質上沒有伸長的前後端部46、47之外,是可朝位在前腰域14的內端緣18a與後腰域15的內端緣19a間的腿彈性化薄片43的縱向Y彈性地伸縮的部分的縱尺寸。因此,腿彈性化薄片43是可彈性地伸長到胯下域的 縱向Y的尺寸L2的至少1.05倍以上,理想是1.05~1.5倍,更理想是僅可彈性伸長到1.1~1.4倍者。通常,在前後腰域與胯下域由不同體所形成的紙尿褲,腿彈性體在可伸縮的程度以伸長的狀態被安裝時,在穿用時,對於穿用者的身體無法作用充分的伸長應力,會有因穿用者的大腿部的活動等的影響朝內方拉引腿彈性體50而被夾在穿用者的股溝的情況的虞慮。本實施形態的紙尿褲10的情況,由於腿彈性化薄片43在收縮後的狀態被安裝,所以在穿用時腿彈性化薄片43沿著穿用者的大腿部充分地被伸長而發揮所要的伸長應力,所以穩定地貼合在大腿部。又,藉由第2彈性域63的收縮作用,腿彈性體50朝橫向X的外方被拉引,吸收體11的後端部47的橫向X的尺寸沒有變化或比穿用前更大,不會有臀部露出到外部的虞慮。
<胯下薄片體13的製造工程>
參照圖9(a)時,例示性的表示的胯下薄片體13的製造裝置70是從機械方向MD依序包含:安裝工程S1;彎折工程S2;第1切斷工程S3;收縮組裝工程S4以及第2切斷工程S5。圖9(b)表示圖9(a)的各製造工程S1~S5的連續複合體的狀態者。
<連續彈性體的安裝工程S1>
成為覆蓋薄片51的基材的連續薄片71是從連續釋出 輥被連續釋出,且在塗布部72,在第1面73的交叉方向CD的對向的兩側部塗布有熱熔接著劑74。將連續薄片71供給到旋轉滾筒75,在旋轉滾筒75上將成為腿彈性體50的基材的一對的連續彈性體76供給到連續薄片71的第1面73。在連續彈性體76,在塗布部77,在其全周朝機械方向MD間歇性地塗布有熱熔接著劑,且經由該熱熔接著劑固定在連續薄片71的第1面73。接著,將連續薄片71與成為補強薄片52的基材的連續薄膜78供給到一對的壓輥79間的同時,藉由壓製將前述連續薄膜78配置在連續薄片71的第1面73側的連續彈性體76間。在與連續薄膜78的連續薄片71的第1面73對向的面塗布熱熔接著劑,且經由該接著劑將連續薄膜78固定在連續薄片71,藉此形成連續複合體80。
<彎折工程S2>
在導板81將在連續複合體80的交叉方向CD互相對向的兩側部82、83朝向內方彎折,且在介設有連續彈性體76的狀態下,經由熱熔接著劑74將其內面彼此予以互相固定。
<第1切斷工程S3>
將連續複合體80供給到被互相對向配置的刀具84與砧輥85之間,切斷其交叉方向CD的中央部86,將連續複合體80分成2個而形成分開部位87。
<收縮組裝工程S4>
將連續複合體80供給到被互相對向配置的一對的周速調整輥88間。接著,對連續複合體80的第1面73及其相反側的面經由一對的供給輥90供給成為內面薄片44與外面薄片45的基材的連續薄片91、92。在連續薄片91、92的兩側部塗布有熱熔接著劑93,並經由該熱熔接著劑93固定分開部位87。周速調整輥88的周速度V1是比供給輥90的周速度V2更高速,且周速度V1相對於周速度V2的比率(V1/V2×100)約105~150%,而理想是約110~140%。亦即,周速調整輥88相對於供給輥90的周速度V2以1.05~1.5倍的周速度進行旋轉,理想是以1.1~1.4倍的周速度進行旋轉。因此,分開部位87在周速調整輥88與供給輥90之間收縮,在供給輥90間供給每單位時間(秒)比其他的工程S1~S3更大量的連續複合體80,且在分開部位87收縮的狀態下被安裝在連續薄片91、92。
<第2切斷工程S3>
在互相被對向配置的刀具94與砧輥95之間供給連續複合體80,且藉由沿著朝交叉方向延伸的切線切斷連續複合體80,可形成複數個胯下薄片體13。各胯下薄片體13是如以假想線所示,配置有腿彈性化薄片43的腿彈性體50的部分伸長時,使其收縮到成為胯下域13的縱向Y 長度尺寸L2的大小為止安裝在彈性腰薄片體12。
以腿彈性化薄片43收縮的狀態下安裝在基礎薄片42的方法來說,除了上述處理方法之外,例如設置齒輪輥作為周速調整輥對腿彈性化薄片43機械性地賦型而賦予起伏形狀,在這樣的狀態下,也可使用安裝在基礎薄片42等的方法。
在構成用後即棄式紙尿褲10的各構成構件,只要沒有特別的明記,除了被記載在本說明書的材料之外,可不限制地使用在該種的領域通常所適用的各種周知的材料。又,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的「第1」、「第2」、「第3」及「第4」的用語,只是為了區別同樣的要素、位置等而使用。
關於以上所記載的本發明的揭示至少可摘要出下述事項。
一種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係具有縱向及正交於此的橫向,且包含:肌膚對向面及非肌膚對向面;前腰域;後腰域;位在前述前後腰域間的胯下域;形成前述前後腰域的環狀的彈性腰薄片體;形成前述胯下域的胯下薄片體;以及連結於前述彈性腰薄片體的吸收體之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其特徵為:特徵為:前述前腰域具有:在前述縱向互相分開對向的外內端緣;沿著前述內端緣朝前述橫向延伸,且在前述橫向互相分開對向的一對的第1彈性域;以及位在前述第1彈性域間的第1非彈性域,前述後腰域具有:在前述縱向互相分開對向的外內端緣;沿著前 述內端緣朝前述橫向延伸,且在前述橫向互相分開對向的第2彈性域;以及位在前述第2彈性域間的第2非彈性域,前述胯下薄片體具有:被固定在前述前腰域的前端部;被固定在前述後腰域的後端部;以及朝前述縱向延伸且與前述第1及第2彈性域交叉的一對的腿彈性域,前述第2非彈性域的前述橫方向的尺寸比前述第1非彈性域的前述橫向的尺寸更大,前述第1彈性域與前述腿彈性體交叉的第1交叉部位的前述橫向的尺寸比前述第2彈性域與前述腿彈性體交叉的第2交叉部位的前述橫向的尺寸更大。
上述段落所揭示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至少可包含下述的實施的形態。
(1)前述吸收體位在前述胯下薄片體的前述橫向的中央部,前述第1彈性域從前述前腰域的側緣到前述吸收體延伸存在,前述第2彈性域從前述後腰域的側緣到前述腿彈性體延伸存在。
(2)前述第1及第2彈性域之中的至少前述第2彈性域的最大伸長時的伸長應力比前述腿彈性體所為的彈性域的最大伸長時的伸長應力更高。
(3)位在前述後腰域的前述第2交叉部位的前述橫向的尺寸是前述腿彈性體的前述橫向的尺寸的約10~30%大小。
(4)前述前腰域的前述縱向的尺寸與前述後腰域的前述縱向的尺寸大致相同,且往前述橫向直狀延伸的前後 腰域間的內側緣與前述腿彈性體大致正交。
(5)前述胯下薄片體具有:基材薄片、與前述腿彈性體,且包含有被安裝在前述基材薄片的兩側部的一對的腿彈性化薄片。
(6)前述腿彈性化薄片的前述縱向的尺寸比前述吸收體的前述縱向的尺寸更小。
(7)前述腿彈性化薄片是前述腿彈性體伸長下可收縮地被安裝在前述前後腰域間,前述腿彈性化薄片的最大伸長時的有效伸長尺寸是從前述前腰域的內端緣到前述後腰域的內端緣的前述縱向的分開尺寸的約1.05~1.5倍。
19c‧‧‧後腰域的側緣
32‧‧‧第2彈性體
19b‧‧‧後腰域的上端緣
10‧‧‧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
34‧‧‧第4彈性體
36‧‧‧內端部
34b‧‧‧外端緣
R2‧‧‧橫向X的尺寸
63‧‧‧第2彈性域
47‧‧‧後端部
34a‧‧‧內端緣
19a‧‧‧後腰域的下端緣
15‧‧‧後腰域
19d‧‧‧兩側緣
67‧‧‧第2交叉部位
50‧‧‧腿彈性體
48‧‧‧中間部
11‧‧‧吸收體
66‧‧‧第1交叉部位
33‧‧‧第3彈性體
13‧‧‧胯下薄片體
33b‧‧‧外端緣
18c‧‧‧前腰域的側緣
R1‧‧‧橫向X的整體尺寸
61‧‧‧第1彈性域
33a‧‧‧內端緣
62‧‧‧第1非彈性域
18a‧‧‧前腰域的下端緣(前腰薄片體的內端緣)
18b‧‧‧前腰域的上端緣(前腰薄片體的外端緣)
14‧‧‧前腰域
18d‧‧‧前腰域的側緣
31‧‧‧第1彈性體
64‧‧‧第2非彈性域

Claims (8)

  1. 一種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係具有縱向及正交於此的橫向,且包含:肌膚對向面及非肌膚對向面;前腰域;後腰域;位在前述前後腰域間的胯下域;形成前述前後腰域的環狀的彈性腰薄片體;形成前述胯下域的胯下薄片體;以及連結於前述彈性腰薄片體的吸收體之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其特徵為:前述前腰域具有:在前述縱向互相分開對向的外內端緣;沿著前述內端緣朝前述橫向延伸,且在前述橫向互相分開對向的一對的第1彈性域;以及位在前述第1彈性域間的第1非彈性域,前述後腰域具有:在前述縱向互相分開對向的外內端緣;沿著前述內端緣朝前述橫向延伸,且在前述橫向互相分開對向的一對的第2彈性域;以及位在前述第2彈性域間的第2非彈性域,前述胯下薄片體具有:被固定在前述前腰域的前端部;被固定在前述後腰域的後端部;以及朝前述縱向延伸且與前述第1及第2彈性域交叉的一對的腿彈性體,前述第2非彈性域的前述橫方向的尺寸比前述第1非彈性域的前述橫向的尺寸更大,前述第1彈性域與前述腿彈性體交叉的第1交叉部位的前述橫向的尺寸比前述第2彈性域與前述腿彈性體交叉的第2交叉部位的前述橫向的尺寸更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 品,其中,前述吸收體位在前述胯下薄片體的前述橫向的中央部,前述第1彈性域從前述前腰域的側緣到前述吸收體延伸存在,前述第2彈性域從前述後腰域的側緣到前述腿彈性體延伸存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前述第1及第2彈性域之中的至少前述第2彈性域的最大伸長時的伸長應力比前述腿彈性體所為的彈性域的最大伸長時的伸長應力更高。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位在前述後腰域的前述第2交叉部位的前述橫向的尺寸是前述腿彈性體的前述橫向的尺寸的約10~30%大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前述前腰域的前述縱向的尺寸與前述後腰域的前述縱向的尺寸大致相同,且往前述橫向直狀延伸的前後腰域間的內側緣與前述腿彈性體大致正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記載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前述胯下薄片體具有:基礎薄片、與前述腿彈性體,且包含有被安裝在前述基礎薄片的兩側部的一對的腿彈性化薄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中任一項記載的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前述腿彈性化薄片的前述縱向的尺寸比前述吸收體的前述縱向的尺寸更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及第7項記載的用後即棄式 穿著用物品,其中,前述腿彈性化薄片是前述腿彈性體伸長下可收縮地被安裝在前述前後腰域間,前述腿彈性化薄片的最大伸長時的有效伸長尺寸是從前述前腰域的內端緣到前述後腰域的內端緣的前述縱向的分開尺寸的約1.05~1.5倍。
TW102109858A 2012-03-29 2013-03-20 Use disposable items TWI6057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7849 2012-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2080A true TW201402080A (zh) 2014-01-16
TWI605799B TWI605799B (zh) 2017-11-21

Family

ID=50345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9858A TWI605799B (zh) 2012-03-29 2013-03-20 Use disposable item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5799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5799B (zh) 201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6355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5303689B1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033129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5539798B2 (ja) パンツ型の吸収性着用物品
JP6088298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10897B2 (ja) 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KR20120104392A (ko)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KR20120099290A (ko) 팬츠형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TW201534283A (zh) 短褲型穿著用物品
TW201620470A (zh) 吸收性物品
JP6124625B2 (ja)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5871506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478443B2 (ja)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072555B2 (ja) 使い捨てのおむつ
TWI573580B (zh) Dispose of items with disposable dessert
TW201713290A (zh) 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
JP4535980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TWI605799B (zh) Use disposable items
JP2011078646A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2018057465A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6192043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