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8800A - 工作臺旋轉裝置以及具有此裝置的摩擦裝置 - Google Patents

工作臺旋轉裝置以及具有此裝置的摩擦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8800A
TW201348800A TW102110349A TW102110349A TW201348800A TW 201348800 A TW201348800 A TW 201348800A TW 102110349 A TW102110349 A TW 102110349A TW 102110349 A TW102110349 A TW 102110349A TW 201348800 A TW201348800 A TW 2013488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device
support portion
rotating
height directio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0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yeong-Ryeol Yoon
Hashizume Koji
Original Assignee
Wi 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2/00408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3176311A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Wi A Corp filed Critical Wi 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8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8800A/zh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工作臺旋轉裝置以及具有此裝置的摩擦裝置。此工作臺旋轉裝置包含為工作臺提供旋轉力的驅動部,按高度方向支撐工作臺的支撐部;在進行摩擦處理時可透過轉動工作臺,改變安放在工作臺桌面上的加工物件之角度。

Description

工作臺旋轉裝置以及具有此裝置的摩擦裝置
本發明本發明涉及可按一定角度旋轉工作臺的工作臺旋轉裝置及具有此裝置的摩擦裝置。
通常液晶顯示裝置在兩張玻璃基板之間形成一液晶層,在兩張玻璃基板的內面,形成有為液晶層形成電場的透明電極、為此電場接通或斷開電源的開關元件、顯示色彩的彩色濾光器(Color filter)以及為液晶分子定向的定向膜等。在兩張玻璃基板之間封入液晶材料,製造液晶顯示元件。定向膜由塗裝在基板上的聚醯亞胺(polyimide)樹脂等樹脂層形成,定向膜硬化後透過摩擦裝置進行摩擦(rubbing)處理,讓液晶按一定方向定向。
通常,摩擦裝置的摩擦輥兩端可旋轉地支撐在固定有玻璃基板的桌面上部,在摩擦輥的表面、透過兩面膠等粘貼有摩擦布(Rubbing cloth,起絨織物)。當摩擦輥旋轉時,摩擦布接觸在玻璃基板定向層表面,對玻璃基板表面按一定方向進行定向,讓液晶材料按該方向得到定向。
為了讓液晶顯示元件維持均勻的亮度以及應答性能,在進行摩擦處理時,需要均勻地摩擦定向層的表面,讓液晶得到均勻的定向。這非常重要。因此,摩擦輥與玻璃基板的定位很重要。特別地,均勻地維持摩擦輥與玻璃基板上的定向膜之間的間距為必須的。
最近,由於液晶顯示元件的大小越來越大,因此為了處理大型玻璃基板,摩擦輥的長度也按玻璃基板的長度成比例地增大。
而摩擦裝置的具有摩擦輥之頭部位於固定基板的桌面上部。具有這種結構的摩擦裝置在轉動摩擦輥、對玻璃基板進行摩擦處理的過程中,由於摩擦輥被其他移動裝置按一個方向移動,因此可對玻璃基板的一面進行整體摩擦處理。
另外,透過改變工作臺與摩擦輥的角度、即玻璃基板與摩擦輥形成的角度,從而調節玻璃基板摩擦處理角度,避免畫面的扭曲現象、色彩失真的現象或切換畫面時有可能出現的餘像。
為此,現有的摩擦裝置,其在位於工作臺上部的頭部框架下端設有交叉輥(cross roller),在交叉輥上懸掛有摩擦輥;透過轉動包含摩擦輥的頭部,改變加工物件--玻璃基板與摩擦輥所形成的角度。
本發明鑒於如上所述的習知技術之問題而提出,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從摩擦裝置內部改變進行摩擦處理時的加工物件與摩擦輥夾角的工作臺旋轉裝置以及具有此裝置的摩擦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精確設置並且維持工作臺高度的工作臺旋轉裝置以及具有此裝置的摩擦裝置。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可透過下面說明的實施例更加明確地理解。
為了達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發明的工作臺旋轉裝置包含為工作臺提供旋轉力的驅動部,按高度方向支撐所述工作臺的支撐部;在 進行摩擦處理時可透過轉動工作臺,改變安放在工作臺桌面上的加工物件的一角度。
本發明的工作臺旋轉裝置可具有一個或多個如下實施例。
例如,支撐部包含對旋轉的工作臺按高度方向進行支撐的第1支撐部;以圓形設置於第1支撐部的周圍,按高度方向支撐工作臺的第2支撐部。
驅動部位於第1支撐部的內部,形成工作臺的旋轉中心;在工作臺與驅動部的結合部分,按高度方向形成有一定間距。
第1支撐部可為一種交叉滾子軸承。
第1支撐部具有固定於底座上的圓形支撐部及與工作臺結合的工作臺結合部件;在圓形支撐部上形成有支撐臺階,在工作臺結合部件上形成有裝放槽;交叉滾子軸承緊密地固定於支撐臺階以及裝放槽之內部。
第2支撐部可以進行直線往返運動及旋轉運動。比如,第2支撐部包含圓形引導件,可移動地結合於圓形引導件的旋轉部件,結合於旋轉部件上、可進行直線往返運動的直線移動部件;旋轉部件可旋轉地支撐直線移動部件。
驅動部包含驅動馬達,與驅動馬達結合的支架;工作臺包含與支架結合的結合部件;在支架與結合部件的結合部分,按高度方向形成有間距。
驅動馬達可為直接驅動馬達或直線馬達。
作為驅動部可使用AC伺服馬達等普通驅動源。驅動部的旋 轉中心距離工作臺旋轉中心相隔一定間距。這裏,驅動部位於第1支撐部之內側或第2支撐部之外側。
本發明的摩擦裝置,包含工作臺旋轉裝置,還包含直線移動工作臺、使之透過輥的移送裝置,固定於工作臺上、固定加工物的桌面。
工作臺旋轉裝置可讓工作臺、固定於工作臺上的桌面旋轉±45°以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進行摩擦處理時可透過轉動工作臺本身,改變加工物件與摩擦輥的夾角。
另外,本發明即使工作臺旋轉時也能夠精確地設置並且維持工作臺的高度。
100‧‧‧工作臺旋轉裝置
110‧‧‧底座
120、420‧‧‧工作臺
122‧‧‧中心孔(center hole)
124‧‧‧臺階
126‧‧‧結合部件
128‧‧‧中心孔
130、430‧‧‧驅動部
132‧‧‧驅動馬達
132a‧‧‧旋轉部
132b‧‧‧中心孔
132c‧‧‧結合孔
134‧‧‧支架
136‧‧‧突出部
138‧‧‧中心孔
142‧‧‧間距
160‧‧‧第1支撐部
162‧‧‧圓形支撐部
164‧‧‧支撐臺階
166‧‧‧交叉滾子軸承
166a‧‧‧內輪
166b‧‧‧外輪
168‧‧‧工作臺結合部件
172‧‧‧裝放槽
173‧‧‧掛接凸起
174‧‧‧端環
176‧‧‧擋圈
178‧‧‧掛接臺階
190‧‧‧第2支撐部
192‧‧‧圓形引導件
194‧‧‧旋轉部件
194a‧‧‧第1旋轉部件
194b‧‧‧第2旋轉部件
196‧‧‧直線移動部件
198‧‧‧引導條
202‧‧‧導軌
204‧‧‧固定塊
210‧‧‧隔圈
212‧‧‧桌面
220‧‧‧移送裝置
222‧‧‧引導條
224‧‧‧導軌
230‧‧‧正台(surface plate)
300、400‧‧‧摩擦裝置
432‧‧‧齒輪
A‧‧‧部分
第1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摩擦裝置之示意圖;第2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工作臺旋轉裝置之剖面示意圖;第3圖係為第2圖的A部分之放大剖面示意圖;第4圖係為第2圖的工作臺旋轉裝置第1支撐部及第2支撐部之平面示意圖;第5圖係為第2圖的工作臺旋轉裝置驅動馬達之示意圖;第6圖係為第2圖的工作臺旋轉裝置交叉滾子軸承之示意圖;第7圖係為第2圖的工作臺旋轉裝置第2支撐部之剖面示意圖;以及 第8圖係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摩擦裝置之示意圖。
在此,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之前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可以做多種變形,可以具有很多實施例。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的是其中的一些特定實施例。但本發明不受限於這些特定實施例,包含於本發明思想及技術範圍的所有變換,同等物及代替物都包含於本發明中。說明過程中對於相關的習知技術,如果其有可能模糊本發明的技術要旨,則省略其詳細說明。
本發明中使用的單詞只是用於說明特定實施例,其目的不是限制本發明。至於單數與複數,在文章中沒有特別說明,則包含複數的含義。本發明中「包含」、「具有」等單詞只是說明存在所指特徵、數位、階段、動作、構成要素或其組合,並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之外的特徵、數位、階段、動作、構成要素或其組合。
第1、第2等單詞用於說明多種構成要素。但這些構成要素不受限於這些單詞。這些單詞只作為區別多個構成要素之目的使用。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這裏,相同或對應的結構件採用同一符號,並且省略其重複說明。
「第1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摩擦裝置300之示意圖。「第2圖」係為「第1圖」的摩擦裝置300中工作臺旋轉裝置100之剖面示意圖。「第3圖」係為「第2圖」的A部分之放大剖面示意圖。「第4圖」係為「第2圖」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之第1支撐部160及第2支撐部190之平面示意圖。「第5圖」及「第6圖」分別為「第2圖」的工作臺旋轉裝 置100之驅動馬達132及交叉滾子軸承166之示意圖。「第7圖」係為第2支撐部190之剖面示意圖。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摩擦裝置300包含固定例如玻璃基板等加工物件(圖略)的桌面212,固定桌面212、使之相距工作臺120相隔一定間距的隔圈210,可旋轉地支撐工作臺120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使得桌面212及工作臺120進行直線運動的移送裝置220。移送裝置220固定於正台230上。
固定在桌面212上的加工物件物在工作臺旋轉裝置100作用下按一定角度旋轉,在移送裝置220作用下移動、通過摩擦輥(圖略)。從而,固定於桌面212上的加工物件物保持一定角度與摩擦輥接觸。工作臺旋轉裝置100可把工作臺120旋轉±45°以上。
工作臺120旋轉時,固定於桌面212上的加工物件物與摩擦輥(圖略)的夾角會發生變化。以此改變加工物件物與摩擦輥的夾角,進行TN模式(Twisted Nematic mode)或IPS模式(In-Plane Switching mode)摩擦處理。
這裏,TN模式係為使得加工物件物與摩擦輥維持大約45°夾角進行摩擦處理的模式,IPS模式係為使得加工物件物與摩擦輥維持約0°夾角進行摩擦處理的模式。透過TN模式進行摩擦處理的面板雖然餘像少,但有畫面扭曲現象,換角度看時存在顏色失真問題。透過IPS模式進行摩擦處理的面板雖然色感優秀,但快速切換畫面時存在留餘像之問題。
本實施例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不僅能夠使得加工物件物與摩擦輥的夾角形成0°,還能夠讓該夾角到達±45°以上,可以進行TN模式 及IPS模式的全部。
本發明的特徵在於:進行摩擦處理時,對移送至桌面212上的加工對象物與摩擦輥(圖略)的夾角,可透過以工作臺旋轉裝置100轉動工作臺120的方式,從摩擦裝置300內部進行改變。
移送裝置220係為讓固定有工作臺旋轉裝置100的底座110進行直線運動的裝置,包含固定於底座110上的引導條222,固定於正台230的導軌224,使得底座110進行直線運動的直線驅動馬達。作為直線驅動馬達可以使用滾珠螺杆(ball screw)或直線馬達(linear motor)等。如「第2圖」至「第4圖」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包含為工作臺120提供旋轉力、形成工作臺120旋轉中心的驅動部130,按高度方向支撐工作臺120的第1支撐部160以及第2支撐部190。第1支撐部160包含一個交叉滾子軸承(cross roller ring)166,第2支撐部190的個數為複數個、設置於第1支撐部160的周圍的圓形引導件192上。
本實施例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的特徵在於:具有按高度方向支撐工作臺120的第1支撐部160以及第2支撐部190。從而,由第1支撐部160與第2支撐部190構成的支撐部限制工作臺120的高度,使之維持一定高度。因此,固定於桌面212上的加工物件物與摩擦輥(圖略)之間可以保持一定間隔。
為工作臺120提供旋轉力的同時形成其中心的驅動部130按高度方向不約束工作臺120。即,由於驅動部130與工作臺120結合部分形成有一定間距142,因此工作臺120在高度方向上不會受到驅動部130的約束。
因為相當於工作臺120旋轉中心的驅動部130在高度方向上不約束工作臺120,只有設置於驅動部130周圍的第1支撐部160及第2支撐部190按高度方向約束工作臺120,因此旋轉並且與摩擦輥接觸的工作臺120,可以在整個過程中維持一定高度。
工作臺120包含形成於中央的中心孔122,插入至中心孔122的結合部件126。在中心孔122上,形成有臺階124。在臺階124上安裝形成於結合部件126的外向突出部。在結合部件126的中央,形成有中心孔128。在中心孔128中插入支架134的突出部136。
如上所述,在工作臺120之下部中央、結合有驅動部130、為工作臺120提供旋轉力,在驅動部130的周圍、依次設有支撐工作臺120下面的第1支撐部160以及第2支撐部190。
結合部件126與支架134相結合。支架134分別與驅動馬達132及結合部件126相結合,因此驅動馬達132的旋轉力透過支架134傳達至結合部件126以及與之結合的工作臺120。
支架134具有從其中心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36。突出部136插入在形成於結合部件126中央的中心孔128。突出部136的剖面具有多邊形或類似於橢圓形狀而不是圓形,插入突出部136的中心孔128具有與之對應的形狀。從而,與驅動馬達132一體旋轉的支架134,其旋轉力傳達到結合部件126。在支架134的中央、形成有中心孔138,中心孔138與形成於驅動馬達132中央的中心孔132b對準、與之相結合。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在支架134頂面與結合部件126下面之間形成有一定間距142。即,由於插入於工作臺120中心孔122 的結合部件126與結合於驅動部130驅動馬達132的支架134之間形成有一定間距142,因此驅動部130對工作臺120按高度方向沒有約束力,僅提供旋轉力。從而,位於工作臺120中央的驅動部130不約束工作臺120的高度,而是由位於工作臺120周圍的第1支撐部160以及位於第1支撐部160周圍的第2支撐部190,在距離工作臺120中心相隔一定間隔的位置、按高度方向支撐工作臺120。從而,不僅可以精確設置工作臺120的高度,還能夠使得工作臺120在摩擦流程中維持所設置的高度。
由於工作臺120的結合部件126與驅動部130的支架134之間、在高度方向上存在間隔142,因此設置第1支撐部160及第2支撐部190的過程中,可以按水準方向調節工作臺120,可以精確地控制其位置。
如「第5圖」所示,作為驅動馬達132可以使用直接驅動馬達(direct drive motor)。驅動馬達132包含形成有複數個結合孔132c的旋轉部132a,在旋轉部132a的中央、形成有中心孔132b。在結合孔132c上、插入螺絲(圖未示),結合驅動馬達132與支架134。
直接驅動馬達不透過機械結構(齒輪箱等)傳達動力,而是直接向驅動物件一支架134傳達動力,這樣可降低摩擦損失、提高效率、結構簡單、降低噪音、壽命長、可靠性高。
作為驅動馬達132也可以採用具有多個磁體及線圈的直線馬達。另外,作為驅動馬達132,只要可以提供旋轉力,就能夠使用例如AC伺服馬達(Servo Motor)等任何馬達。
第1支撐部160固定設置於驅動部130的周圍,按高度方向可旋轉地支撐工作臺120。第1支撐部160包含圓形支撐部162、交叉滾子 軸承166、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端環174以及擋圈176。
圓形支撐部162固定於底座110上,具有圓環(donut)結構,驅動部130位於圓形支撐部162之內部。在圓形支撐部162的內側,形成有與軸承166緊密結合的支撐臺階164。圓形支撐部162固定於底座120上,不會與工作臺120一起旋轉。
工作臺結合部件168固定結合於工作臺120的下面,具有圓環形狀,驅動部130位於工作臺結合部件168之內部。在工作臺結合部件168外側,形成有與軸承166緊密結合的裝放槽172,在上部形成有掛接凸起173。掛接凸起173掛接於擋圈176的掛接臺階178上。因此,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穩定地結合於工作臺120下面。
在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的下端部,結合有端環174。端環174具有環(ring)形形狀,略微突出於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的外側,形成與交叉滾子軸承166緊密相結合的裝放槽172。
擋圈176結合於圓形支撐部162的上部,具有環形形狀。擋圈176具有向內側突出的掛接臺階178,與上述說明相同,掛接臺階178與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的掛接凸起173掛接。
交叉滾子軸承166緊密結合在形成於圓形支撐部162與工作臺結合部件168之間的空間,按高度方向可旋轉地支撐工作臺120。如「第6圖」所示,作為交叉滾子軸承166可以使用交叉滾子軸承(cross roller ring)。
交叉滾子軸承166由內輪166a以及外輪166b構成。內輪166a相對於外輪166b旋轉。雖然圖未示,但內輪166a與外輪166b之間排列有多個輥及護圈(space retainer),使得外輪166b與內輪166a具有可相對旋轉 的結構。
交叉滾子軸承166的內輪166a與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的外側相結合,外輪166b與圓形支撐部162的內側相結合。從而,交叉滾子軸承166的外輪166b以及與之結合的圓形支撐部162不旋轉,內輪166a以及與之結合的工作臺結合部件168與工作臺120一起旋轉。
本實施例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適用的交叉滾子軸承166,除了交叉滾子軸承外,只要能夠支撐工作臺120高度方向上的重量,就可以使用各種推力軸承(thrust bearing)等。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交叉滾子軸承166與圓形支撐部162的結合部分以及交叉滾子軸承166與工作臺結合部件168之間的結合部分,沒有形成結合間距。圓形支撐部162固定於底座110的頂面,工作臺結合部件168固定結合於工作臺120的下面。從而,包含圓形支撐部162、交叉滾子軸承166以及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的第1支撐部160按高度方向約束並支撐工作臺120,決定工作臺120的高度。
第2支撐部190設置於第1支撐部160的周圍,按高度方向可旋轉地支撐工作臺120。第2支撐部190包含圓形引導件192、旋轉部件194、直線移動部件196以及固定塊204。另外,第2支撐部190的個數為多個,結合於工作臺120的下面。「第4圖」的實施例中,8個第2支撐部190等間距結合於工作臺120的下面。對旋轉部件194、直線移動部件196以及固定塊204進行引導的圓形引導件192的個數為一個。
「第4圖」的實施例中,圓形引導件192具有圓形結構,設置於底座110上。在圓形引導件192上,可旋轉地結合有旋轉部件194。對 旋轉部件194、直線移動部件196以及固定塊204進行引導的圓形引導件192有可能存在直徑方向上的誤差。而這種圓形引導件192的誤差在旋轉部件194以及直線移動部件196的作用下得到補償。這裏,直線移動部件196在旋轉部件194的作用下,旋轉的同時可以做直線往返運動。
固定塊204固定於工作臺120的下面,與工作臺120一體地進行旋轉。
如「第7圖」所示,旋轉部件194可移動地結合在圓形引導件192上,在圓形引導件192的作用下按圓形軌跡進行公轉。旋轉部件194具有可以自轉的結構。即、旋轉部件194包含被圓形引導件192引導、進行公轉運動的第1旋轉部件194a,相對於第1旋轉部件194a進行自轉的第2旋轉部件194b。旋轉部件194的自轉運動,與直線移動部件196一同,起補償圓形引導件192直徑方向誤差的作用。
在固定於旋轉部件194的第2旋轉部件194b上的直線移動部件196作用下,固定塊204可以進行直線往返運動。直線移動部件196由固定在第2旋轉部件194b上的引導條198,結合在固定塊204的導軌202構成。因此,固定塊204可在第2旋轉部件194b上進行直線往返運動。當然,固定塊204在旋轉部件194作用下可進行自轉運動。
而旋轉部件194的自轉與直線移動部件196的直線往返運動作用下,圓形引導件192直徑方向上的誤差得到補償,即便圓形引導件192具有誤差,第2支撐部190也能夠進行流暢的旋轉運動。其結果可以精確維持工作臺120之高度。
由圓形引導件192、旋轉部件194、直線移動部件196以及 固定塊204構成的第2支撐部190按高度方向約束工作臺120,起高度方向上的支撐作用。第2支撐部190位於工作臺120旋轉中心的外側,因此即便工作臺120受到摩擦輥等外力作用,也能夠穩定地支撐工作臺120,使之維持高度。
「第8圖」係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摩擦裝置400之示意圖。
本實施例的摩擦裝置400中,包含支撐工作臺420的第1支撐部160及第2支撐部190的其他結構與上面說明的實施例摩擦裝置100相同,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如「第8圖」所示,為工作臺420提供旋轉力的驅動部430不位於第1支撐部160之內側,而位於第2支撐部190的外側。本實施例的驅動部430固定於底座110。連接在驅動部430轉軸的齒輪432嚙合在工作臺420周圍的齒輪(圖略)上。從而驅動部430的旋轉力透過齒輪432傳達至工作臺420的周圍,使得工作臺420旋轉。
本實施例的摩擦裝置400中,作為驅動部430,只要能提供旋轉力,就可以使用任何裝置,例如AC伺服馬達等。
雖然本實施例的摩擦裝置400中驅動部430位於第2支撐部190的外側,但驅動部430也可以位於工作臺420的旋轉中心,也可位於非工作臺420旋轉中心的第1支撐部160之內側。驅動部430位於第1支撐部160內側且不與工作臺420旋轉中心一致時,齒輪432的旋轉中心應與工作臺420的旋轉中心一致,而結合於齒輪432的驅動部430位於其側面。
上面,參照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對於具有本領域基礎知識的人員來講,可以在所附之專利申請範圍的本發明思 想範圍內對本發明進行多種修改及變更。
100‧‧‧工作臺旋轉裝置
110‧‧‧底座
120‧‧‧工作臺
122‧‧‧中心孔(center hole)
124‧‧‧臺階
126‧‧‧結合部件
128‧‧‧中心孔
130‧‧‧驅動部
132‧‧‧驅動馬達
134‧‧‧支架
136‧‧‧突出部
138‧‧‧中心孔
142‧‧‧間距
160‧‧‧第1支撐部
162‧‧‧圓形支撐部
164‧‧‧支撐臺階
168‧‧‧工作臺結合部件
172‧‧‧裝放槽
173‧‧‧掛接凸起
176‧‧‧擋圈
178‧‧‧掛接臺階
190‧‧‧第2支撐部
192‧‧‧圓形引導件
194‧‧‧旋轉部件
196‧‧‧直線移動部件
204‧‧‧固定塊

Claims (13)

  1. 一種工作臺旋轉裝置,係包含:為工作臺提供旋轉力的一驅動部,按高度方向支撐該工作臺的一支撐部;在進行摩擦處理時可透過轉動該工作臺,改變安放於工作臺桌面上的加工物件之角度。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工作臺旋轉裝置,其中該支撐部包含對旋轉的工作臺按高度方向進行支撐的第1支撐部;以圓形設置在第1支撐部的周圍,按高度方向支撐該工作臺的第2支撐部。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工作臺旋轉裝置,其中該驅動部位於該第1支撐部的內部,形成該工作臺的旋轉中心;在該工作臺與該驅動部的結合部分,按高度方向形成有一定間距。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工作臺旋轉裝置,其中該第1支撐部係為一種交叉滾子軸承。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工作臺旋轉裝置,其中該第1支撐部具有固定於底座上的圓形支撐部以及與該工作臺相結合的工作臺結合部件;在該圓形支撐部上形成有支撐臺階,在該工作臺結合部件上形成有裝放槽;該交叉滾子軸承緊密地固定於該支撐臺階以及裝放槽內部。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工作臺旋轉裝置,其中該第2支撐部可以進行直線往返運動及旋轉運動。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工作臺旋轉裝置,其中該第2支撐部包含圓形引導件,可移動地結合於該圓形引導件 的旋轉部件,結合於該旋轉部件上、可進行直線往返運動的直線移動部件;該旋轉部件支撐該直線移動部件,使得該直線移動部件可進行旋轉。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工作臺旋轉裝置,其中該驅動部包含驅動馬達,與該驅動馬達結合的支架;該工作臺包含與該支架相結合的結合部件;在該支架與該結合部件的結合部分,按高度方向形成有該間距。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工作臺旋轉裝置,其中該驅動馬達係為直接驅動馬達或直線馬達。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工作臺旋轉裝置,其中該驅動部的旋轉中心距離該工作臺旋轉中心相隔一定間距。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工作臺旋轉裝置,其中該驅動部係為AC伺服馬達。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11項的任意一項之工作臺旋轉裝置,其中更包含:直線移動該工作臺、使之透過輥的移送裝置,固定於該工作臺上、固定加工物的一桌面。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工作臺旋轉裝置,其中該工作臺旋轉裝置可使得該工作臺、固定於該工作臺的該桌面旋轉±45°以上。
TW102110349A 2012-05-23 2013-03-22 工作臺旋轉裝置以及具有此裝置的摩擦裝置 TW2013488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KR2012/004085 WO2013176311A1 (ko) 2012-05-21 2012-05-23 스테이지 회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러빙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8800A true TW201348800A (zh) 2013-12-01

Family

ID=5015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0349A TW201348800A (zh) 2012-05-23 2013-03-22 工作臺旋轉裝置以及具有此裝置的摩擦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488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9559B2 (en) Dismantling devic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driving component included
KR100939612B1 (ko) 배향막의 러빙장치
JP5760149B2 (ja) 光配向装置
JP5506631B2 (ja) ラビング装置
US9874769B2 (en) Cloth attachment device and cloth attachment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5380459B (zh) 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阀门展示用展示台
CN202126555U (zh) 一种取向膜摩擦设备
JP5760147B2 (ja) ステージ回転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ラビング装置
TW201348800A (zh) 工作臺旋轉裝置以及具有此裝置的摩擦裝置
CN202093282U (zh) 一种液晶显示用摩擦装置
CN104694899A (zh) 柱状样品表面涂层工件架
US20160046068A1 (en) Cloth attach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8777541B2 (en) Conveyor control apparatus of liquid crystal panel substrate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050010466A (ko) 러빙 장치 및 이것을 사용하여 제조한 액정 표시 소자
CN202281887U (zh) 一种基板摩擦装置
CN209542056U (zh) 一种全角度旋转的检查装置
CN108327231B (zh) 弯折装置
CN101556409B (zh) 取向膜摩擦工艺用摩擦布
KR20140087738A (ko) 페이스트 디스펜서
CN203025446U (zh) 预摩擦装置
CN204380618U (zh) 旋转连接装置以及用于物料混合的搅拌装置
TW201351001A (zh) 光配向裝置
CN207990035U (zh) 一种可调节支架
KR10134596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러빙장치
CN110284116A (zh) 一种基于真空的光学镜片镀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