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8056A - 自行車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8056A
TW201348056A TW101137961A TW101137961A TW201348056A TW 201348056 A TW201348056 A TW 201348056A TW 101137961 A TW101137961 A TW 101137961A TW 101137961 A TW101137961 A TW 101137961A TW 201348056 A TW201348056 A TW 2013480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axis
mounting bracket
control device
operating le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7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5614B (zh
Inventor
Kazutaka Fukao
Tatsuya Matsushita
Makoto Yoshikaw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348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8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5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56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0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 Y10T74/204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and hand operator
    • Y10T74/20438Single rotatable lever [e.g., for bicycle brake or derailleur]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控制裝置具備一安裝托架、一第一槓桿及一調整配置。第一槓桿相對於安裝托架而繞一第一軸線及繞一非平行於該第一軸線之第二軸線樞轉地配置。第一槓桿相對於安裝托架而經組態使得當第一槓桿繞第一軸線而自靜止位置樞轉至操作位置時,第一槓桿之自由端移動至較接近安裝托架處。調整配置相對於安裝托架而圍繞第二操作軸線來調整第一槓桿之靜止位置。

Description

自行車控制裝置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關於一種自行車控制裝置。更具體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一用於調整操作槓桿之靜止位置之調整配置的自行車控制裝置。
自行車控制裝置通常設在自行車上以供騎手操作各種自行車組件(諸如操作剎車及改變齒輪)。用於改變齒輪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常常稱為換檔器。大多數機械換檔器使用一控制纜線,該控制纜線將換檔器連接至一齒輪改變裝置以用於使齒輪改變裝置在齒輪之間變位。一些換檔器使用單一操作槓桿來執行升檔操作與降檔操作兩者,而其他換檔器使用第一操作槓桿來執行升檔操作且使用第二操作槓桿來執行降檔操作。又,一些換檔器將剎車整合至該等操作槓桿中之一者中。在具有下垂把手之公路自行車的狀況下,有時將執行換檔及剎車之雙重功能的換檔器稱作剎車換檔器(brifter)。在一些狀況下,將一剎車槓桿整合至換檔器中使得該剎車槓桿具有雙重功能。剎車/換檔操作裝置之實例揭示於Nagano之美國專利第5,400,675號(讓予給Shimano公司)、Romano之美國專利第5,257,683號(讓予給Campagnolo)及Dal Pra'之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7-0012137號(讓予給Campagnolo)中。
大體而言,本發明係針對自行車控制裝置之各種特徵。 在一特徵中,提供一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槓桿之靜止位置係可調整的。在此特徵中,提供包含一安裝托架、一第一槓桿及一調整配置之自行車控制裝置。第一槓桿相對於安裝托架而繞一第一軸線及繞一非平行於該第一軸線之第二軸線樞轉地配置。第一槓桿相對於安裝托架而經組態使得當第一槓桿繞第一軸線而自靜止位置樞轉至操作位置時,第一槓桿之自由端移動至較接近安裝托架處。調整配置相對於安裝托架而圍繞第二操作軸線來調整第一槓桿之靜止位置。
所揭示之自行車控制裝置之其他目標、特徵、態樣及優點將自以下詳細描述而變得為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見,該詳細描述結合附加圖式揭示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實施例。
現參看形成此原創發明之一部分的附加圖式。
現將參看圖式來解釋所選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自本發明顯而易見,提供實施例之以下描述係僅為了說明而非為了限制如由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界定的本發明的目的。
最初參看圖1,說明根據一說明性實施例之自行車10的一部分,其配備有一對自行車控制裝置12及14。根據如圖1中所見之所說明的實施例,該等自行車控制裝置12及14安裝於下垂把手16上。下垂把手16通常包括一直線橫向部分16a及一對向下彎曲部分16b。直線橫向部分16a連接向 下彎曲部分16b之上端。自行車控制裝置12及14安裝至下垂把手16之向下彎曲部分16b。
自行車控制裝置12係由騎手之右手操作以操作第一剎車裝置(未圖示)及第一齒輪換檔裝置(例如,纜線操作的後變速器)的右手側控制裝置。自行車控制裝置14係由騎手之左手操作以操作第二剎車裝置(未圖示)及第二齒輪換檔裝置(例如,纜線操作的前變速器)的左手側控制裝置。第一齒輪換檔裝置及第二齒輪換檔裝置係一習知自行車傳動系統之部分,該自行車傳動系統用以以相對習知之方式使自行車鏈條變位以用於改變傳動系之速度。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自行車控制裝置12經由剎車控制纜線21而操作性地耦接至一剎車裝置且經由換檔控制纜線22而操作性地耦接至一齒輪換檔裝置。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自行車控制裝置14經由剎車控制纜線21'而操作性地耦接至一剎車裝置且經由換檔控制纜線22'而操作性地耦接至一齒輪換檔裝置。
如圖2及圖3中所見,較佳地,控制纜線21及22為具有一覆蓋內金屬線之外罩的習知自行車操作纜線。換言之,控制纜線21及22中之每一者為Bowden型纜線,其基本上包括一可滑動地收納於外罩內的內金屬線。舉例而言,如圖3中所見,剎車控制纜線21具有一內金屬線21a,外罩21b覆蓋該內金屬線21a,而換檔控制纜線22具有一內金屬線22a,外罩22b覆蓋該內金屬線22a。內金屬線21a構成一連接構件,其將自行車控制裝置12操作性地連接至第一剎車 裝置以用於回應於對自行車控制裝置12之操作而將剎車力施加至輪子,如下文所解釋。內金屬線22a構成一連接構件,其將自行車控制裝置12操作性地連接至第一齒輪換檔裝置以用於回應於對自行車控制裝置12之操作而使對應之齒輪換檔裝置換檔,如下文所解釋。
雖然將自行車控制裝置12及14說明為使用Bowden型纜線來組合換檔與剎車兩者的自行車控制裝置,但自行車控制裝置12及14並不限於使用Bowden型纜線來組合換檔與剎車兩者的自行車控制裝置。舉例而言,自行車控制裝置12及14可經組態以用於僅執行換檔或剎車。又,自行車控制裝置12及14可經組態以用於使用液壓操作單元來執行剎車。此外,代替將Bowden型纜線用於換檔,自行車控制裝置12及14可為操作電開關。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如圖2及圖3中所見,自行車控制裝置12基本上包括一安裝托架24、一第一操作槓桿26及一第二操作槓桿28。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係以習知方式而被偏置至靜止位置的觸發型槓桿。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靜止位置」指代其中部分(例如,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保持不動而無需使用者將該部分固持於對應於靜止位置之彼狀態的狀態。
安裝托架24具備一把手夾持件30以用於固定地安裝自行車控制裝置12。把手夾持件30構成把手安裝結構,該把手安裝結構位於安裝托架24之後端以用於安裝至下垂把手16 之向下彎曲部分16b中的一者。因此,當藉由把手夾持件30而安裝至把手16時,安裝托架24係一固定不動的構件。由於安裝托架24藉由把手夾持件30而固定至下垂把手16,所以安裝托架24構成一相對於下垂把手16的固定構件。把手夾持件30較佳為一習知帶狀夾持件或用於公路換檔器中以用於夾緊下垂把手16的類似結構。由於把手夾持件30可為任何合適之安裝結構,所以本文中將不詳細論述或說明把手夾持件30。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自行車控制裝置12進一步具備一換檔單元32,該換檔單元32安置於安裝托架24之內部空間或內部空腔中。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操作性地耦接至換檔單元32以用於藉由相對於安裝托架24拉動及釋放內金屬線22a而執行換檔操作。參看圖4至圖6,說明用於使換檔單元32換檔的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之移動。換言之,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係用於如下文所論述操作換檔單元32之使用者操作之槓桿的實例。詳言之,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皆相對於安裝托架24樞轉地安裝以操作換檔單元32。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操作第一操作槓桿26以執行纜線拉動操作,而第二操作槓桿28相對於安裝托架24樞轉地安裝以執行纜線釋放操作。
基本上,安裝托架24構成一基本上支撐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以及自行車控制裝置12之換檔單元32的基本構件。通常,安裝托架24由剛性、硬塑膠材料製成, 因為騎手有時在騎行期間抓握安裝托架24且靠在安裝托架24上。需要在騎手抓握安裝托架24時為騎手之手提供舒適感覺。因此,安裝托架24具有一覆蓋有柔軟之外部彈性體握柄套34的剛性主體。握柄套34部分地覆蓋安裝托架24,如圖2及圖3中所見。詳言之,握柄套34伸展於安裝托架24之抓握部分之上。安裝托架24之精確建構取決於換檔單元32之建構,換檔單元32之建構可為多種類型,諸如如所示之纜線操作型或電動型(未圖示)。有時將安裝托架24形成為單體構件,而在其他狀況下,將安裝托架24形成為一剛性主體部分及一或多個面板部分。由於可將多種換檔單元用於自行車控制裝置12中之換檔單元32,所以本文中將不論述安裝托架24之精確建構。
如圖2至圖6中所見,第一操作槓桿26用以執行剎車操作與換檔操作兩者(例如,纜線拉動或捲繞操作),而第二操作槓桿28僅用以執行換檔操作(例如,纜線釋放或退繞操作)。因此,第一操作槓桿26構成一剎車/換檔操作槓桿,而第二操作槓桿28構成一換檔操作槓桿。圖2及圖3說明由第一操作槓桿26執行之剎車操作,而圖4及圖5說明由第一操作槓桿26執行之換檔操作。圖2及圖4說明第一操作槓桿26處於靜止位置,而圖3及圖5說明第一操作槓桿26處於操作位置。當操作第一操作槓桿26以執行換檔操作時(如圖5中所見),第一操作槓桿26移動第二操作槓桿28。然而,當操作第二操作槓桿28以執行換檔操作時(如圖6中所見),第一操作槓桿26保持不動。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一操作槓桿26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樞轉地配置以繞第一操作軸線A1沿第一操作路徑P1(圖3)在靜止位置與第一操作位置之間樞轉以用於執行剎車操作。第一操作槓桿26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經組態使得在第一操作槓桿26繞第一操作軸線A1而自靜止位置(圖2)樞轉至一操作位置(圖3)時,第一操作槓桿26之自由端移動至較接近安裝托架24處。
如圖3中所見,第一操作槓桿26藉由一安裝至安裝托架24之樞銷38而相對於安裝托架24樞轉地安裝。該樞銷38界定橫過安裝托架24之側表面而延伸的第一操作軸線A1以執行剎車操作。因此,第一操作軸線A1構成一剎車樞轉軸線,且第一操作路徑P1構成一非換檔操作路徑。第一操作槓桿26沿第一操作路徑P1而自靜止位置至剎車位置的此樞轉移動拉動剎車纜線21之內金屬線21a以操作一剎車裝置(未圖示)。因此,第一操作槓桿26充當剎車槓桿。第一操作槓桿26之此樞轉移動界定第一操作槓桿26之第一(剎車)平面PL1,其說明於圖7中且論述於下文。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如圖2及圖3中所見,第一操作槓桿26包括一槓桿部分40及一支撐部分42。支撐部分42藉由樞銷38而樞轉地附接至安裝托架24以圍繞第一操作軸線A1樞轉。槓桿部分40圍繞第二操作軸線A2而樞轉地支撐於支撐部分42上,如下文所論述。第二操作槓桿28樞轉地安裝於支撐部分42上,使得第二操作槓桿28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繞第三操作軸線A3樞轉地配置。因此,第二操作槓桿28 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經組態使得在第二操作槓桿28繞第三操作軸線A3而自靜止位置(圖2)樞轉至操作位置(圖3)時,第二操作槓桿28之自由端移動至較接近安裝托架24處。此處,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一操作槓桿26之第一操作軸線A1對應於第二操作槓桿28之第三操作軸線A3。換言之,第一操作軸線A1及第三操作軸線A3皆由樞銷38形成且因此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重合。因此,第二操作槓桿28之第三操作路徑P3平行於第一操作槓桿26之第一操作路徑P1。然而,第二操作槓桿28可安裝於一自第一操作軸線A1偏移的軸線上。舉例而言,將自本發明顯而易見,可以類似於Nagano之美國專利第5,400,675號(讓予給Shimano公司)之釋放槓桿的方式來安裝第二操作槓桿。
如圖4及圖5中所見,第一操作槓桿26相對於安裝托架24樞轉地安裝以執行換檔操作(例如,纜線拉動操作)。為了執行纜線拉動操作,第一操作槓桿26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樞轉地配置以繞第二操作軸線A2沿第二操作路徑P2在靜止位置(圖4)與第二操作位置(圖5)之間樞轉。第一操作槓桿26自靜止位置至換檔操作位置的此樞轉移動拉動換檔纜線22之內金屬線22a。因此,第一操作槓桿26充當纜線拉動槓桿。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二操作路徑P2不平行於第一操作路徑P1。
因此,第一操作槓桿26操作性地耦接至換檔單元32以回應於第一操作槓桿26圍繞第二操作軸線A2之樞轉移動而將自行車齒輪改變裝置操作至複數個齒輪位置中之任一者。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二操作軸線A2不平行於第一操作軸線A1。因此,第一操作槓桿26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沿一橫過第一操作槓桿26之第一(剎車)平面PL1的第二(換檔)平面PL2樞轉,如圖7中所見。具體言之,騎手在朝自行車縱向中心平面的方向上繞第二操作軸線A2而樞轉第一操作槓桿26以用於換檔,且騎手在大體平行於自行車縱向中心平面的方向上繞第一操作軸線A1而樞轉第一操作槓桿26以用於剎車。當騎手繞第一操作軸線A1而樞轉第一操作槓桿26時,第二操作槓桿28與第一操作槓桿26一起沿第一(剎車)平面PL1移動,因為第二操作槓桿28支撐於支撐部分42上。當騎手繞第二操作軸線A2而樞轉第一操作槓桿26時,槓桿部分40之接觸構件40a接觸第二操作槓桿28使得第二操作槓桿28與第一操作槓桿26一起移動而不會使第二操作槓桿28操作換檔單元32,如下文所解釋。
如圖4及圖6中所見,第二操作槓桿28操作性地耦接至換檔單元32以用於執行換檔操作(亦即,纜線釋放操作)。圖4說明第二操作槓桿28處於靜止位置,而圖6說明第二操作槓桿28處於換檔操作位置。詳言之,第二操作槓桿28樞轉地安裝於第一操作槓桿26之槓桿部分40上使得第二操作槓桿28相對於第一操作槓桿26而繞第四操作軸線A4(見圖4及圖5)在靜止位置與換檔位置之間樞轉。然而,當騎手繞第二操作軸線A2而樞轉第一操作槓桿26且槓桿部分40之接觸構件40a移動第二操作槓桿28時,第二操作槓桿28與第一操作槓桿26一起移動而不會使第二操作槓桿28操作換檔單 元32,因為第一操作槓桿26防止第二操作槓桿28嚙合換檔單元32。
因此,第二操作槓桿28操作性地耦接至換檔單元32以回應於第二操作槓桿28圍繞第四軸線A4之樞轉移動而將自行車齒輪改變裝置操作至複數個齒輪位置中之任一者。此處,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一操作槓桿26之第二操作軸線A2對應於第二操作槓桿28之第四操作軸線A4。換言之,第二操作軸線A2及第四操作軸線A4為重合之換檔樞轉軸線,且因此在說明之實施例中不平行於第二操作槓桿28之第三操作軸線A3。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二操作槓桿28僅執行換檔操作。當第二操作槓桿28繞第四操作軸線A4樞轉時,第一操作槓桿26保持不動或至少實質上不動,使得僅第二操作槓桿28執行換檔操作。如上文所提及,在第一操作槓桿26繞第二操作軸線A2樞轉移動以執行換檔操作期間,第一操作槓桿26接觸第二操作槓桿28。然而,當第一操作槓桿26繞第二操作軸線A2樞轉以執行換檔操作時,第二操作槓桿28不操作換檔單元32。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當第二操作槓桿28在朝自行車10之中心縱向平面的方向上繞第四操作軸線A4樞轉時,第二操作槓桿28將內金屬線22a自換檔單元32釋放。因此,第二操作槓桿28構成一纜線釋放槓桿。
較佳地,如圖7中所見,當第一操作槓桿26圍繞第一操作軸線A1樞轉時,第一操作槓桿26沿第一平面PL1移動,當第二操作槓桿28圍繞第四軸線A4而樞轉時,第二操作槓 桿28沿第二平面PL2移動。第一平面PL1及第二平面PL2在其間形成角度θ,該角度θ係在50度至90度的範圍中。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如圖7中所見,角度係90度。將自本發明顯而易見,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並非分別完全地安置於第一平面PL1及第二平面PL2內。實情為,當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圍繞第一操作軸線A1及第二操作軸線A2樞轉時,藉由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中之每一者之一部分的移動來界定第一平面PL1及第二平面PL2。
如圖8中所見,支撐部分42具有一剎車纜線附接結構42a以用於附接剎車控制纜線21之內金屬線21a。因此,當第一操作槓桿26繞由樞銷38界定之第一操作軸線A1而將支撐部分42自靜止位置(圖2)樞轉至剎車位置(圖3)時,剎車纜線附接結構42a拉動剎車控制纜線21之內金屬線21a。如圖11中所見,偏置元件44設在樞銷38上以用於在安裝托架24與支撐部分42之間提供偏置力。偏置元件44經配置以用於以習知方式將支撐部分42及第一操作槓桿26與第二操作槓桿28偏置至其靜止位置(圖2)。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偏置元件44為扭轉彈簧,其中其盤捲部分安置於樞銷38上且其第一自由端及第二自由端分別接觸安裝托架24及支撐部分42。
如圖9及圖10中所見,第一操作槓桿26具備一槓桿調整配置45,該槓桿調整配置45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圍繞第二操作軸線A2來調整第一操作槓桿26之槓桿部分40的靜止位 置。由於第二操作槓桿28經配置以在槓桿部分40自靜止位置移至操作位置時與槓桿部分40一起移動,所以第二操作槓桿28之靜止位置亦由調整配置45調整。
調整配置包括一設定螺桿46,該設定螺桿46被旋轉至支撐部分42中以用於圍繞第二操作軸線A2來調整第一操作槓桿26之槓桿部分40的靜止位置。視情況,調整配置進一步包括一以可移除方式附接至槓桿部分40的支座48。設定螺桿46接觸槓桿部分40上之支座48。藉由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設定螺桿46,設定螺桿46選擇性地接觸第一操作槓桿26且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圍繞第二操作軸線A2調整第一操作槓桿26之靜止位置。設定螺桿46可被旋鬆而不與槓桿部分40上之支座48接觸以達到第一操作槓桿26之完全未調整定向。當然,可移除支座48使得第一操作槓桿26之靜止位置將更靠左邊,如圖9中所檢視。亦可改變支座48之大小以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圍繞第二操作軸線A2來改變第一操作槓桿26的靜止位置。
如圖9至圖11中所見,第一操作槓桿26在第一樞轉軸50上樞轉地安裝至支撐部分42以用於繞第二操作軸線A2進行樞轉移動。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二操作軸線A2對應於由第一樞轉軸50界定的換檔樞轉軸線。第二操作槓桿28在第二樞轉軸52上樞轉地安裝至支撐部分42以用於繞第四操作軸線A4進行樞轉移動。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第四操作軸線A4對應於由第二樞轉軸52界定的換檔樞轉軸線。第二樞轉軸52安置於第一樞轉軸50之管狀軸桿的中心孔洞內 部。因此,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由第一樞轉軸50及第二樞轉軸52界定的第一操作軸線A1及第二操作軸線A2重合。然而,第一樞轉軸50及第二樞轉軸52可經組態使得第一操作軸線A1及第二操作軸線A2不重合(若必要及/或需要)。
如圖11中所見,第一偏置構件54設在第一操作槓桿26與支撐部分42之間以用於將第一操作槓桿26偏置至其靜止位置。第一偏置構件54在遠離自行車之中心平面的方向上相對於支撐部分42而繞第二操作軸線A2偏置第一操作槓桿26。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一偏置構件54係扭轉彈簧,其安置於第一樞轉軸50之管狀軸桿的中心區段上。更具體言之,第一偏置構件54具有一安置於第一操作槓桿26之孔中的第一端及一安置於支撐部分42之孔中的第二端。第一偏置構件54之盤捲部分安置於第一樞轉軸50之管狀軸桿上。
類似地,如圖11中所見,第二偏置構件56設在第二操作槓桿28與支撐部分42之間以用於將第二操作槓桿28偏置至其靜止位置。第二偏置構件56經配置以用於在遠離自行車之中心平面的方向上相對於第一操作槓桿26而繞第二操作軸線A2偏置第二操作槓桿28。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二偏置構件56為扭轉彈簧,其安置於第二樞轉軸52之槓桿附接部分上,該槓桿附接部分從第一樞轉軸50之管狀軸桿的一端延伸出來。第二操作槓桿28固定地附接至槓桿附接部分使得第二操作槓桿28及第二樞轉軸52作為一單元而在第 一樞轉軸50之管狀軸桿內轉動。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如圖11中所見,第二偏置構件56被擰至第二樞轉軸52之槓桿附接部分52a上。第二偏置構件56具有一安置於第二操作槓桿28之孔中的第一端、及一接觸支撐部分42的第二端。第二偏置元件56之盤捲部分安置於第二樞轉軸52之槓桿附接部分上。
現將更詳細地論述第一樞轉軸50及第二樞轉軸52。第一樞轉軸50具備一對襯套58,使得支撐部分42之凸緣經由該等襯套58而樞轉地支撐第一樞轉軸50之管狀軸桿。因此,第一樞轉軸50及第一操作槓桿26作為一單元而一起樞轉。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如圖11中所見,管狀軸桿在一端處具有一放大頭部且在另一端處具有一外螺紋。該外螺紋螺合地收納螺母60。因此,第一樞轉軸50充當一用於將第一操作槓桿26附接至支撐部分42的扣件。由於偏置元件44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將支撐部分42偏置至不動的靜止位置,所以第一樞轉軸50及第一操作槓桿26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作為一單元一起樞轉。
如上文所提及,第二操作槓桿28附接至第二樞轉軸52,該第二樞轉軸52樞轉地支撐於第一樞轉軸50之管狀軸桿內。在與第二樞轉軸52之槓桿附接部分相反的末端處,第二樞轉軸52具有一自由端,該自由端具有一用於收納夾片62的環形槽。第二樞轉軸52亦具有一經形成為鄰近於第二樞轉軸52之槓桿附接部分的放大頭部。因此,第二樞轉軸52藉由夾片62而可轉動地保持至第一樞轉軸50。這樣,第 二樞轉軸52得以樞轉地支撐於第一樞轉軸50之管狀軸桿50a內,以用於相對於支撐部分42及安裝托架24進行相對樞轉移動。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如在圖11中最佳地看到,第一偏置構件54可具備一對套構件64及66(若必要及/或需要)。此等套構件64及66幫助保護第一偏置構件54免受污染。
現參看圖12及圖13,現將簡短地論述換檔單元32。然而,如上文所提及,換檔單元32並不限於本文中所說明之建構。實情為,可將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至安裝托架24的安裝配置與其他換檔單元一起使用。因此,將不會很詳細地論述換檔單元32。換檔單元32設在安裝托架24中且具有一對輸入構件70及72,該等輸入構件70及72從安裝托架24中延伸出來以用於由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操作。具體言之,藉由第一操作槓桿26繞第二操作軸線A2而朝自行車縱向中心平面的移動來操作輸入構件70以用於執行換檔操作。藉由第二操作槓桿28繞第四操作軸線A4而朝自行車縱向中心平面的移動來操作輸入構件72以用於執行換檔操作。因此,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藉由輸入構件70及72而操作性地連接至換檔單元32以用於執行換檔操作。輸入構件70及72構成換檔操作構件。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換檔單元32係纜線操作型單元,其通常包括一控制金屬線收緊構件或線軸76之位置的定位機構74。金屬線收緊構件76構成換檔單元32之捲繞構件的 一實例。換檔單元32之隨內金屬線21a移動而移動的其他部分亦可構成換檔單元32之捲繞構件。金屬線收緊構件76相對於安裝托架24而樞轉地安裝,且具有一用於將內金屬線22a之接頭附接至金屬線收緊構件76的纜線附接結構76a。第一操作槓桿26操作換檔單元32使得金屬線收緊構件76在第一樞轉方向R1上樞轉,該第一樞轉方向R1對應於金屬線收緊構件76之纜線拉動或捲繞方向。第二操作槓桿28操作換檔單元32,使得金屬線收緊構件76在金屬線收緊構件76之第二樞轉方向R2(其與第一樞轉方向R1相反)上樞轉,該第二樞轉方向R2對應於金屬線收緊構件76之纜線釋放方向。金屬線收緊構件76及輸入構件70及72同軸地配置於換檔單元32之主換檔軸上。換檔單元32之主換檔軸界定換檔單元32之主樞轉軸線C(圖12)。換檔單元32之主換檔軸藉由若干固定不動的支撐拉條或板而將金屬線收緊構件76及輸入構件70及72樞轉地支撐至安裝托架24以用於在主樞轉軸線C上轉動。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換檔單元32之主樞轉軸線C平行於第三操作軸線A3及第四操作軸線A4。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金屬線收緊構件76藉由一端附接至金屬線收緊構件76且另一端附接至固定不動之支撐板中的一者的偏置元件(諸如線圈扭轉彈簧)而在第二樞轉方向R2(圖12)上偏置。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輸入構件70具有一捲繞掣子78,該捲繞掣子78經組態及配置以操作定位機構74,使得金屬線收緊構件76在第一樞轉方向R1上樞轉。因此,第一操作 槓桿26之操作導致金屬線收緊構件76由於操作定位機構74之捲繞掣子78而在第一旋轉方向R1上移動以用於拉動內金屬線22a。另一方面,輸入構件72具有一釋放掣子80,該釋放掣子80經組態及配置以操作定位機構74,使得金屬線收緊構件76在第二樞轉方向R2上樞轉。因此,第二操作槓桿28之操作導致金屬線收緊構件76由於操作定位機構74之釋放掣子80而在第二旋轉方向R2上移動以用於釋放內金屬線22a。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定位機構74具有一捲繞板82、一釋放板84、一定位掣子86、一擋止掣子88及一定位板90。捲繞板82及定位板90固定至金屬線收緊構件76,使得其作為一單元而一起移動。捲繞板82包括複數個捲繞齒,該等捲繞齒由捲繞掣子78選擇性地嚙合以在第一樞轉方向R1上樞轉金屬線收緊構件76。定位板90包括複數個定位齒,該等定位齒由定位掣子86選擇性地嚙合以在操作及釋放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之後將金屬線收緊構件76固持於換檔位置。釋放掣子80使釋放板84在第一樞轉方向R1上轉動,使得定位掣子86及擋止掣子88選擇性地與定位板82嚙合及脫齧以釋放定位板90從而達成在第二樞轉方向R2上的移動。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捲繞掣子78由一偏置元件(諸如扭轉彈簧)偏置以便與捲繞板82之捲繞齒嚙合,如在圖12之靜止位置中所見。因此,在藉由第一操作槓桿26繞第二操作軸線A2樞轉的捲繞操作期間,捲繞掣子78嚙合捲繞板 82之捲繞齒中的一者以在第一樞轉方向R1上轉動捲繞板82。捲繞板82在第一樞轉方向R1上的轉動導致捲繞板82之捲繞齒逐漸使定位板90與定位板90之當前嚙合之定位齒脫齧且接著返回與定位板90之另一定位齒嚙合以將金屬線收緊構件76選擇性地固持於一新位置中。在藉由第一操作槓桿26之捲繞操作期間,第一操作槓桿26及第二操作槓桿28經組態以與釋放掣子80一起合作,使得釋放掣子80被固持於相對於釋放板84的脫齧位置中。這樣,當騎手繞第二操作軸線A2而樞轉第一操作槓桿26時,第一操作槓桿26之支座40a移動輸入構件70,該輸入構件70又抵靠輸入構件72以移動輸入構件72。由第一操作槓桿26引起的輸入構件70之移動導致第二操作槓桿28繞第四操作軸線A4樞轉,而不會使第二操作槓桿28操作換檔單元32,因為輸入構件70之支座防止釋放掣子80嚙合換檔單元32。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釋放掣子80由一偏置元件(諸如扭轉彈簧)偏置以便與釋放板84嚙合,如在圖12之靜止位置中所見。在藉由第二操作槓桿28繞第四操作軸線A4樞轉的釋放操作期間,釋放板84將捲繞掣子78移至相對於捲繞板82的脫齧位置。這樣,釋放板84可在第一樞轉方向R1上自由轉動而不會移動輸入構件70及第一操作槓桿26。釋放板84在第一樞轉方向R1上的轉動依序地操作擋止掣子88及接著操作定位掣子86,使得金屬線收緊構件76由於偏置元件的偏置力而在第二樞轉方向R2上轉動以達到一個換檔位置。
在理解本發明之範疇時,如在本文中使用之術語「包含」及其衍生詞意欲為可擴充術語,其指定所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及/或整數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及/或整數的存在。上述內容亦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詞語,諸如術語「包括」、「具有」及其衍生詞。當在本文中用以描述上述實施例時,以下方向術語「向前」、「向後」、「頂部」、「底部」、「在......上方」、「在......下方」、「向下」、「垂直」、「水平」、「內」、「外」及「橫過」以及任何其他類似之方向術語指代配備有自行車控制裝置之自行車在平坦水平表面上的彼等方向。因此,當用以描述自行車控制裝置時,應關於配備有自行車控制裝置之自行車(當在平坦水平表面上的正常騎行位置中使用時)來解釋此等術語。最後,如本文使用之程度術語(諸如「實質上」、「大約」及「近似」)意謂經修飾術語之合理量的偏差而使得最終結果未顯著改變。
雖然已僅選擇所選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自本發明顯而易見,可在不偏離如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中界定的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在本文中作出各種改變及修改。舉例而言,雖然說明一用於調整公路自行車控制裝置之槓桿之靜止位置的槓桿調整配置,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自本發明顯而易見:槓桿調整配置可被調適用於山地自行車控制裝置,諸如美國專利第8,181,553號(讓予給Shimano公司)中所揭示之山地自行車控制裝置。除非另外 具體陳述,否則經展示為彼此直接連接或接觸的組件可具有安置於其間之中間結構。所有優點未必同時存在於一特定實施例中。亦應將先前技術中沒有之每一獨特特徵(單獨地或與其他特徵組合)視為申請人對其他發明的單獨描述,包括由此(等)特徵體現之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提供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以上描述係僅為了說明,而不是為了限制如由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界定的本發明的目的。
10‧‧‧自行車
12‧‧‧自行車控制裝置
14‧‧‧自行車控制裝置
16‧‧‧下垂把手
16a‧‧‧直線橫向部分
16b‧‧‧向下彎曲部分
21‧‧‧剎車控制纜線
21'‧‧‧剎車控制纜線
21a‧‧‧內金屬線
21b‧‧‧外罩
22‧‧‧換檔控制纜線
22'‧‧‧換檔控制纜線
22a‧‧‧內金屬線
22b‧‧‧外罩
24‧‧‧安裝托架
26‧‧‧第一操作槓桿
28‧‧‧第二操作槓桿
30‧‧‧把手夾持件
32‧‧‧換檔單元
34‧‧‧握柄套
38‧‧‧樞銷
40‧‧‧槓桿部分
40a‧‧‧接觸構件
42‧‧‧支撐部分
42a‧‧‧剎車纜線附接結構
44‧‧‧偏置元件
45‧‧‧槓桿調整配置
46‧‧‧設定螺桿
48‧‧‧支座
50‧‧‧第一樞轉軸
52‧‧‧第二樞轉軸
54‧‧‧第一偏置構件
56‧‧‧第二偏置構件
58‧‧‧襯套
60‧‧‧螺母
62‧‧‧夾片
64‧‧‧套構件
66‧‧‧套構件
70‧‧‧輸入構件
72‧‧‧輸入構件
74‧‧‧定位機構
76‧‧‧金屬線收緊構件
76a‧‧‧纜線附接結構
78‧‧‧捲繞掣子
80‧‧‧釋放掣子
82‧‧‧捲繞板
84‧‧‧釋放板
86‧‧‧定位掣子
88‧‧‧擋止掣子
90‧‧‧定位板
A1‧‧‧第一操作軸線
A2‧‧‧第二操作軸線
A3‧‧‧第三操作軸線
A4‧‧‧第四操作軸線
C‧‧‧主樞轉軸線
P1‧‧‧第一操作路徑
P2‧‧‧第二操作路徑
P3‧‧‧第三操作路徑
PL1‧‧‧第一(剎車)平面
PL2‧‧‧第二(換檔)平面
R1‧‧‧第一樞轉方向
R2‧‧‧第二樞轉方向
圖1係根據一說明性實施例之自行車之一部分的前透視圖,該自行車配備有一對自行車控制裝置,該等自行車控制裝置在其安裝位置中耦接至一下垂型把手;圖2係圖1中所說明之右邊自行車控制裝置的內部正視圖,其中第一(剎車/換檔)操作槓桿及第二(釋放)操作槓桿處於其靜止(非操作)位置;圖3係圖1及圖2中所說明之右邊自行車控制裝置的內部正視圖,其中第一(剎車/換檔)操作槓桿樞轉至一剎車(操作)位置;圖4係圖1至圖3中所說明之右邊自行車控制裝置的前正視圖,其中第一(剎車/換檔)操作槓桿及第二(釋放)操作槓桿處於其靜止位置;圖5係圖1至圖4中所說明之右邊自行車控制裝置的前正視圖,其中第一(剎車/換檔)操作槓桿已被操作(亦即,樞轉)至一操作位置,且第二(釋放)操作槓桿被第一(剎車/換 檔)操作槓桿移動;圖6係圖1至圖5中所說明之右邊自行車控制裝置之前正視圖,其中第一(剎車/換檔)操作槓桿處於靜止位置且第二(釋放)操作槓桿已被操作(亦即,樞轉)至一操作位置;圖7係圖1至圖6中所說明之右邊自行車控制裝置的俯視平面圖,其中說明了操作槓桿之移動平面;圖8係圖1至圖6中所說明之右邊自行車控制裝置的內部正視圖,其中所選部分(例如,托架)已被移除以展示換檔單元及其他內部部分;圖9係如沿圖8之剖面線9-9所見的圖1至圖7中所說明之右邊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部分的部分橫截面圖;圖10係圖1至圖8中所說明之右邊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部分的部分橫截面圖(類似於圖9),但其中設定螺桿自支撐部分充分延伸;圖11係如沿第一及第二操作槓桿之換檔操作軸線之中心縱向截取的圖1至圖8中所說明之右邊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部分的部分橫截面圖,其中托架被移除;圖12係如沿第一及第二操作槓桿之換檔操作軸線檢視的圖1至圖8中所說明之右邊自行車控制裝置之所選部分的正視圖,其中托架被移除;及圖13係如沿換檔單元之主要操作軸線檢視的圖1至圖8中所說明之右邊自行車控制裝置之換檔單元之所選部分的正視圖。
26‧‧‧第一操作槓桿
38‧‧‧樞銷
40‧‧‧槓桿部分
42‧‧‧支撐部分
45‧‧‧槓桿調整配置
46‧‧‧設定螺桿
48‧‧‧支座
50‧‧‧第一樞轉軸
52‧‧‧第二樞轉軸
A1‧‧‧第一操作軸線
A2‧‧‧第二操作軸線
A3‧‧‧第三操作軸線
A4‧‧‧第四操作軸線

Claims (14)

  1. 一種自行車控制裝置,其包含:一安裝托架;一第一槓桿,其相對於該安裝托架而繞一第一軸線及繞一非平行於該第一軸線之第二軸線樞轉地配置,該第一槓桿相對於該安裝托架而經組態使得當該第一槓桿繞該第一軸線而自一靜止位置樞轉至一操作位置時,該第一槓桿之一自由端移動至較接近該安裝托架處;及一調整配置,其相對於該安裝托架而圍繞該第二軸線來調整該第一槓桿之該靜止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該安裝托架具有一把手夾持件,當該第一槓桿繞該第一軸線而自該靜止位置樞轉至該操作位置時,該第一槓桿之該自由端移動至較接近該把手夾持件處。
  3.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槓桿包括一圍繞該第一軸線而樞轉地附接至該安裝托架的支撐部分及一圍繞該第二軸線而樞轉地支撐於該支撐部分上的槓桿部分;及該調整配置包括一設定螺桿,該設定螺桿被旋轉至該支撐部分中,且選擇性地接觸該槓桿部分以相對於該安裝托架而圍繞該第二軸線來調整該第一槓桿之該靜止位置。
  4.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槓桿,其相對於該安裝托架而繞一第三軸線及 繞一非平行於該第三軸線之第四軸線樞轉地配置,該第二槓桿相對於該安裝托架而經組態使得當該第二槓桿繞該第三軸線而自一靜止位置樞轉至一操作位置時,該第二槓桿之一自由端移動至較接近該安裝托架處;及一換檔單元,其設在該安裝托架中且操作性地耦接至該第二槓桿,該第二槓桿操作性地耦接至該換檔單元以回應於該第二槓桿圍繞該第四軸線之樞轉移動而將一自行車齒輪改變裝置操作至複數個齒輪位置中之任一者。
  5.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槓桿操作性地耦接至該換檔單元以回應於該第一槓桿圍繞該第二軸線之樞轉移動而將該自行車齒輪改變裝置操作至複數個齒輪位置中之任一者。
  6.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該換檔單元包括一相對於該安裝托架而樞轉地安裝之捲繞構件,該第一槓桿操作該換檔單元使得該捲繞構件在一第一樞轉方向上樞轉,且該第二槓桿操作該換檔單元使得該捲繞構件在一與該第一樞轉方向相反的第二樞轉方向上樞轉。
  7.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槓桿之該第一軸線對應於該第二槓桿之該第三軸線。
  8.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槓桿之該第二軸線對應於該第二槓桿之該第四軸線。
  9.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槓桿圍繞該第一軸線樞轉時,該第一槓桿沿一第一平面移動,當該第二槓桿圍繞該第四軸線樞轉時,該第二槓桿沿一第二平面移動,且該第一平面及該第二平面在其間形成一角度,該角度係在50度至90度之一範圍中。
  10.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槓桿圍繞該第一軸線樞轉時,該第一槓桿使該第二槓桿圍繞該第三軸線樞轉。
  11.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槓桿圍繞該第二軸線樞轉時,該第一槓桿使該第二槓桿圍繞該第四軸線樞轉。
  12.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當該第二槓桿圍繞該第四軸線樞轉時,該第一槓桿保持不動。
  13.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槓桿包括一剎車纜線附接結構,當該第一槓桿繞該第一軸線樞轉時,該剎車纜線附接結構拉動一剎車纜線之一內金屬線。
  14.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槓桿包括一剎車纜線附接結構,當該第一槓桿繞該第一軸線樞轉時,該剎車纜線附接結構拉動一剎車纜線之一內金屬線。
TW101137961A 2012-05-18 2012-10-15 自行車控制裝置 TWI5356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475,033 US9090303B2 (en) 2012-05-18 2012-05-18 Bicycle control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8056A true TW201348056A (zh) 2013-12-01
TWI535614B TWI535614B (zh) 2016-06-01

Family

ID=49511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7961A TWI535614B (zh) 2012-05-18 2012-10-15 自行車控制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90303B2 (zh)
CN (2) CN103419896A (zh)
DE (1) DE102013008199B4 (zh)
TW (1) TWI5356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19760B2 (en) * 2014-03-12 2018-03-20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189538B2 (en) * 2014-03-31 2019-01-29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US10550858B2 (en) * 2014-08-25 2020-02-04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DE102017206712A1 (de) * 2016-06-16 2017-12-21 Shimano Inc. Hydraulische Fahrrad-Betätigungsvorrichtung
US10183721B2 (en) * 2016-08-10 2019-01-22 Shimano Components (Malaysia) Sdn. Bhd.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118666B2 (en) 2017-01-27 2018-11-06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device
US10745077B2 (en) * 2017-09-27 2020-08-18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2350A (en) * 1975-03-17 1977-01-11 Timbs Norman E Single lever control for variable speed bicycles and the like
IT1219357B (it) * 1988-06-06 1990-05-11 Campagnolo Spa Sopporto per leva di comando freno e per leva di comando del cambio di biciclette e simili
US5400675A (en) 1988-11-29 1995-03-28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IT1245445B (it) 1991-03-11 1994-09-20 Campagnolo Srl Gruppo di comando del cambio e del freno per una bicicletta
JPH04317825A (ja) 1991-04-18 1992-11-09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ハブクラッチ
JP3470820B2 (ja) 1993-10-06 2003-11-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装置
JPH08216971A (ja) * 1995-02-14 1996-08-27 Nissin Kogyo Kk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操作レバー
JP3449577B2 (ja) * 1995-05-26 2003-09-22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及び変速操作装置
US5730030A (en) * 1996-01-19 1998-03-24 Shimano, Inc. Shifting apparatus for bicycles having a brake operating unit disposed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shifting levers
JP3510442B2 (ja) 1997-01-14 2004-03-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の電気的変速操作機構
US6047611A (en) * 1997-12-01 2000-04-11 Warren Vincent M. Collapsible control lever
US7350436B2 (en) 2004-03-29 2008-04-01 Shimano, Inc. Electrical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US8181553B2 (en) 2004-10-25 2012-05-22 Shimano Inc. Position control mechanism for bicycle control device
EP1736404A1 (en) * 2005-06-24 2006-12-27 Campagnolo S.R.L. Integrated control device for bicycle derailleur and brake
DE602005012075D1 (de) * 2005-06-27 2009-02-12 Campagnolo Srl Steuerungsapparat für einen Fahrradkettenumwerfer
JP2007076456A (ja) 2005-09-13 2007-03-29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及び変速操作装置
JP4366390B2 (ja) 2006-10-13 2009-11-18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ハンドルバー組立体
ITMI20062081A1 (it) * 2006-10-30 2008-04-30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e relativo kit di parti
JP4395504B2 (ja) 2006-11-29 2010-01-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8459142B2 (en) * 2007-03-21 2013-06-11 Sram, Llc Reach adjust for a handlebar-mounted lever assembly
US7665384B2 (en) 2007-06-01 2010-02-23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8549956B2 (en) 2007-06-25 2013-10-08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8201670B2 (en) 2009-12-17 2012-06-19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brake actuation device
US8272293B2 (en) 2010-08-24 2012-09-25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5060A (zh) 2019-04-23
US20130305872A1 (en) 2013-11-21
DE102013008199B4 (de) 2022-10-27
CN109665060B (zh) 2021-03-16
CN103419896A (zh) 2013-12-04
US9090303B2 (en) 2015-07-28
TWI535614B (zh) 2016-06-01
DE102013008199A1 (de) 201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5614B (zh) 自行車控制裝置
TWI547405B (zh) 自行車控制裝置
US10131405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for operating a bicycle component
US9592879B2 (en) Shift positioning mechanism
US8485060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8534156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20130233112A1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8272293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8752450B2 (en) Bicycle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US9381975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10023265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099747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10053181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10689060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005513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862451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207768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384744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