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7290A - 堆疊電感諧振器及使用此諧振器的帶通濾波器結構 - Google Patents

堆疊電感諧振器及使用此諧振器的帶通濾波器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7290A
TW201347290A TW101116936A TW101116936A TW201347290A TW 201347290 A TW201347290 A TW 201347290A TW 101116936 A TW101116936 A TW 101116936A TW 101116936 A TW101116936 A TW 101116936A TW 201347290 A TW201347290 A TW 2013472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iral
inductor
spiral inductor
inductors
band p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6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9273B (zh
Inventor
Tzyy-Sheng Horng
Chien-Hsun Chen
Chien-Hsiang Huang
Sung-Mao Wu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Sun Yat S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Sun Yat Sen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Sun Yat Sen
Priority to TW101116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9273B/zh
Priority to US13/675,497 priority patent/US9276548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47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7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9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92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23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distributed impedance elements together with lumped impedanc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5/00On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5/02On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without voltage- or current-dependent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8Strip line resona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Landscapes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堆疊電感諧振器及使用此諧振器的帶通濾波器結構。此堆疊電感諧振器包括一平板金屬底層、複數個與平板金屬底層相對且疊層設置的螺旋型電感,及複數個形成於各螺旋型電感之間,及平板金屬底層與其相對的螺旋型電感之間的介電層。帶通濾波器包括兩個結構相對的堆疊電感諧振器,且兩堆疊電感諧振器的螺旋型電感呈現相對設置。

Description

堆疊電感諧振器及使用此諧振器的帶通濾波器結構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諧振器與具此諧振器結構的帶通濾波器,特別是有關於具堆疊電感結構的諧振器,與使用此堆疊電感諧振器的帶通濾波器結構。
傳統耦合性濾波器合成之設計多採用微帶線結構,為了使微帶線可等效為一串聯或一並聯諧振器,須採用相對於諧振頻率之半波長或四分之一波長之長度的微帶線結構來達到諧振器諧振的效果。然而,半波長或四分之波長之長度的微帶線結構會佔據過大面積。除了微帶線等效諧振器結構之外,也可採用離散式元件來設計諧振器,此離散式結構皆會使用實體的電感器與電容器串接組合來產生諧振效果,過多的實體電感器與電容器會佔用過大面積,而不易實現諧振器微型化的設計效果。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堆疊電感諧振器與使用此堆疊電感諧振器的帶通濾波器。
本發明所揭露的堆疊電感諧振器包括一平板金屬底層、複數個螺旋型電感與複數個介電層。螺旋型電感會以疊層方式與平板金屬底層相對設置。介電層則是形成於螺旋型電感之間,及形成於平板金屬底層及其相對的螺旋型電感之間。
本發明所揭露的堆疊電感諧振器中,各螺旋型電感的形狀的螺旋方向是為相同、相異、或是局部相同且局部相異。
本發明所揭露帶通濾波器結構包括一平板金屬底層、複數個第一螺旋型電感、複數個第二螺旋型電感、複數個第一介電層與複數個第二介電層。第一螺旋型電感與第二螺旋型電感皆與平板金屬底層相對且疊層設置,而且第一螺旋型電感與第二螺旋型電感係呈相對設置。第一介電層形成於各第一螺旋型電感之間,及形成於平板金屬底層與其相對的第一螺旋型電感之間。第二介電層形成於各第二螺旋型電感之間,及形成於平板金屬底層與其相對的第二螺旋型電感之間。
本發明所揭露的帶通濾波器結構,相對應的第一螺旋型電感與第二螺旋型電感的間距為相同、相異、或局部相同且局部相異。
本發明之特點係在於本發明的諧振器是由多個電感所組成,每一電感是以螺旋狀進行線路形成,因此可以最小的面域來配置最適當長度的金屬繞線。其次,滿足濾波器的諧振頻率所需電容,其皆是藉由形成電感的相同、或相異金屬的繞線結構而形成的寄生電容,並非是實體元件所形成的電容器,因此可以降低元件的實際佔用空間,進而達到諧振器、濾波器的微小化,同時降低諧振器、濾波器的製造成本與製程複雜性。其三,廠商藉由現今的多層電 路板與金屬繞線配置的等相關製程,即能生產出本案揭露的諧振器與濾波器,並不需要額外增設生產設備,亦不需要更動現有的製造設備或裝置,故能降低設備成本,同時提高生產設備的適用與應用性。
茲配合圖式將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首先請參閱圖1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種堆疊電感諧振器的結構示意圖、與圖2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種堆疊電感諧振器的等效電路示意圖。其中,結構圖所示元件與等效電路圖所示元件的符號相對應,然結構圖所示元件於元件符號中增添「’」以示區隔。
此堆疊電感諧振器10包括一平板金屬底層G1、複數個螺旋型電感與複數個介電層11。此實施例中,以配置二個螺旋型電感,即第一螺旋型電感L1’與第二螺旋型電感L2’,來進行說明。
第一螺旋型電感L1’及第二螺旋型電感L2’配置於平板金屬底層G1的上方,且第一螺旋型電感L1’、第二螺旋型電感L2’與平板金屬底層G1為平行配置。第一螺旋型電感L1’及第二螺旋型電感L2’之間、第二螺旋型電感L2’與平板金屬底層之間皆設置有介電層11。此二介電層11的高度並不限定,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端視設計人員之需求而定。
此實施例中,第一螺旋型電感L1’更包括一第一端1011與一第二端1012,第二螺旋型電感L2’亦包括一第一端1021與一第二端1022。堆疊電感諧振器10包括一第一導電柱P1’。此第一導電柱P1’貫穿各介電層11,並連接第一螺旋型電感L1’的第一端1011、第二螺旋型電感L2’的第一端1021與平板金屬底層G1。
堆疊電感諧振器10包括一第二導電柱P2’,此第二導電柱P2’貫穿各介電層11,並連接第一螺旋型電感L1’的第二端1012與平板金屬底層G1。透過第一導電柱P1’與第二導電柱P2’,第一螺旋型電感L1’、第二螺旋型電感L2’與平板金屬底層G1即得以相互電性連接。第一導電柱P1’與第二導電柱P2’可為空心結合導電組件或實心的導電材質,並不設限,端視設計人員需求而定。
續請參閱圖2繪示的等效電路圖,同時配合圖1以利於了解。第一螺旋型電感L1’與第二螺旋型電感L2’是並透過第一導電柱P1’與第二導電柱P2’串接成一具雙頻諧振且微型化的堆疊電感諧振器10。
第一螺旋型電感L1’為金屬材質,螺旋造型的金屬繞線,結合金屬承接電荷與介電層11的區隔,可產生寄生電容Cp1;相似的,第二螺旋型電感L2’會產生寄生電容Cp2。配合兩個導電柱(P1’,P2’),第一螺旋型電感L1’會與平板金屬底層G1之間形成兩個寄生電容Cs1,會與第二螺旋型電感L2’之間形成兩個寄生電容Cp12,第二螺旋型電感L2’ 會與平板金屬底層G1之間形成兩個寄生電容Cs2。兩個導電柱(P1’,P2’)於等效電路中視為兩個電感(LP1,LP2)。
M12表示第一螺旋型電感L1’和第二螺旋型電感L2’之間的互感效應數值。此互感效應數值可來控制堆疊電感諧振器10的諧振頻率。其中,各螺旋型電感(L1’,L2’)之形狀的螺旋方向可為相同、相異、或是局部相同且局部相異。不論上述的螺旋方向為何,目的皆是為使第一螺旋型電感L1’和第二螺旋型電感L2’之間的互感效應數值M12的數值降低至負值,如此以縮小金屬繞線的佈線範圍。
又,設計人員可以依據螺旋型電感(L1’,L2’)的各線段的長度與粗細、螺旋型電感(L1’,L2’)之間的間隔、螺旋型電感(L1’,L2’)與平板金屬底層G1之間的間隔,以調整螺旋型電感(L1’,L2’)的電感值與寄生電容器的電容值,進而調整出所需堆疊電感諧振器10的諧振頻率。
因此,堆疊電感諧振器的諧振頻率可由任意螺旋型電感的電感值配合相關的寄生電容的電容值搭配以調整而得。當各螺旋型電感的電感值與寄生電容的電容值設定後,各螺旋型電感對應的帶通頻率、耦合量等相關參數仍可受到調整。
如第一螺旋型電感L1’對應的第一帶通頻率WD1,其可透過下列計算式取得:
第二螺旋型電感L2’對應的第二帶通頻率WD2,其可透過下列計算式取得:
其中,L1T=L1+LP1+LP2,Cp=Cp1+Cp2+Cp12LP1與LP2各代表第一導電柱P1’與第二導電柱P2’形成的等效電感值。
而且,當第一螺旋型電感L1’對應的第一帶通頻率WD1被設定後,設計人員仍可藉由互感效應數值M12來調整第二螺旋型電感L2’對應的第二帶通頻率WD2。因此,於設計上具有相當大的自由度,與傳統的半波長或四分之一波長的長度的微帶線諧振器、以及結合電容器的諧振器相較下,本發明揭露的堆疊電感諧振器,其需求的元件配置面積確實較小。
續請參閱圖3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雙頻帶通濾波器的結構示意圖,並請同時參閱圖1及圖2以利於了解。此實施例中,將兩組如圖1繪示、但結構相對稱的諧振器,並排配置以產生耦合效應。如圖3繪示,此雙頻帶通濾波器20包括平板金屬底層G2、複數個第一螺旋型電感(21a,21b)與複數個第二螺旋型電感(22a,22b)。其中,第一旋螺型電感21a與第二螺旋型電感22a結構源自圖1繪示的第一螺旋型電感L1’,第一旋螺型電感21b與第二螺旋型電感結構22b源自圖1繪示的第二螺旋型電感L2’。
各第一螺旋型電感(21a,21b)是平板金屬底層G2平行且疊層設置。複數個第一介電層(圖未繪示)形成於第一螺旋型電感(21a,21b)之間,及形成於平板金屬底層G2與其相對的第一螺旋型電感21b之間。各第二螺旋型電感(22a,22b)亦是平板金屬底層G2平行且疊層設置。複數個第二介電層(圖未繪示)形成於各第二螺旋型電感(22a,22b)之間,及形成於平板金屬底層G2與其相對的第二螺旋型電感22b之間。為指繪圖清晰,未於圖3繪示第一介電層與第二介電層,請參閱圖1配合了解介電層的配置。
其中,各第一螺旋型電感(21a,21b)與各第二螺旋型電感(22a,22b)呈相對設置。而且,每一組位置相對應的第一螺旋型電感(21a,21b)與第二螺旋型電感(22a,22b)的間距是為相同、相異、或局部相同且局部相異,端視設計人員之需求而定。
此外,視第一螺旋型電感(21a,21b)與平板金屬底層G2形成的振諧器結構為輸入端振諧器,視第二螺旋型電感(22a,22b)與平板金屬底層G2形成的振諧器結構為輸出端振諧器。第一螺旋型電感21a連接有一輸入端饋入線251,第二螺旋型電感22a連接有一輸出端饋入線252,輸入端饋入線251的末端配置有一用以接收訊號的輸入部23,輸出端饋入線252的末端配置有一用以輸出訊號的輸出部24。其中,輸入端饋入線251與第一螺旋型電感的連接部位的推算與配置方法、輸出端饋入線252與第二螺旋型電 感22a的連接部位的推算與配置方法、以及輸入部23與輸出部24的設置,是為本發明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所熟知,在此即不贅述。
續請參閱圖4A與圖4B繪示本發明雙頻帶通濾波器的耦合量曲線示意圖的一實施例,並請同時參閱圖3以利於了解。
位置相互對應的第一螺旋型電感(21a,21b)與第二螺旋型電感(22a,22b),於訊號傳輸時,對應電場的耦合量會因為第一螺旋型電感(21a,21b)與第二螺旋型電感(21a,21b)(以下係將位置相對的第一螺旋型電感與第二螺旋型電感稱為螺旋型電感組合)之間的間距而有所不同。通常會有一組或以上的螺旋型電感組合會較不受電場所影響。
例如,設計人員如何調整第一螺旋型電感21a與第二螺旋型電感22a之間的第一間距Scd1,此組合對應的耦合量k1仍不受影響。而設計人員調整第一螺旋型電感21b與第二螺旋型電感22b之間的第二間距Scd2時,其對應的耦合量k1與耦合量k2皆會受到影響。
假設,此雙頻帶通濾波器需求的耦合量k1為0.22、耦合量k2為0.12,設計人員可先調整第一螺旋型電感21b與第二螺旋型電感22b之間的第二間距Scd2為100um,即可滿足耦合量k1為0.22的條件。接著,設計人員再調整第一螺旋型電感21a與第二螺旋型電感22a之間的第一間距Scd1為100um,即可滿足耦合量k2為0.12的條件。雙頻 帶通濾波器20的需求耦合量即可滿足設計人員的設計需求。
請參閱圖5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種堆疊電感諧振器的結構示意圖與圖6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種堆疊電感諧振器的等效電路示意圖。其中,結構圖所示元件與等效電路圖所示元件的符號相對應,然結構圖所示元件符號中增添「’」以示區隔。
此堆疊電感諧振器30包括一平板金屬底層G3、複數個螺旋型電感與複數個介電層31。此實施例中,以配置三個螺旋型電感,即第一螺旋型電感L1’、第二螺旋型電感L2’與第三螺旋型電感L3’,來進行說明。
如圖1,第一螺旋型電感L1’、第二螺旋型電感L2’與第三螺旋型電感L3’配置於平板金屬底層G3的上方,且第一螺旋型電感L1’、第二螺旋型電感L2’與第三螺旋型電感L3’與平板金屬底層G3為平行配置。第一螺旋型電感L1’及第二螺旋型電感L2’之間、第二螺旋型電感L2’及第三螺旋型電感L3’之間、第三螺旋型電感L3’與平板金屬底層之間皆設置有介電層31。此三介電層的高度並不限定,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端視設計人員之需求而定。
此實施例中,堆疊電感諧振器30包括一第一導電柱P1’、第二導電柱P2’與第三導電柱P3’。依據設計人員的需求,第一導電柱P1’、第二導電柱P2’與第三導電柱P3’會貫穿相關的介電層。透過第一導電柱P1’、第二導電柱 P2’與第三導電柱P3’,第一螺旋型電感L1’、第二螺旋型電感L2’、第三螺旋型電感L3’與平板金屬底層G3即得以相互電性連接。第一導電柱P1’、第二導電柱P2’與第三導電柱P3’可為空心結合導電組件或實心的導電材質,並不設限,端視設計人員需求而定。
第一螺旋型電感L1’、第二螺旋型電感L2’、第三螺旋型電感L3’與平板金屬底層G3是並透過第一導電柱P1’、第二導電柱P2’與第三導電柱P3’串接成一具三頻諧振且微型化的堆疊電感諧振器30。
第一螺旋型電感L1’為金屬材質,螺旋造型的配線,結合金屬承接電荷與介電層31的區隔,可產生寄生電容Cp1;相似的,第二螺旋型電感L2’會產生寄生電容Cp2,第三螺旋型電感L3’會產生寄生電容Cp3。
配合此等導電柱(P1’,P2’,P3’),第一螺旋型電感L1’會與平板金屬底層G3之間形成兩個寄生電容Cs1,會與第二螺旋型電感L2’之間形成兩個寄生電容Cp12,會與第三螺旋型電感L3’之間形成兩個寄生電容Cp13。第二螺旋型電感L2’會與平板金屬底層G3之間形成兩個寄生電容Cs2,會與第三螺旋型電感L3’之間形成兩個寄生電容Cp23。第三螺旋型電感L3’會與平板金屬底層G3之間形成兩個寄生電容Cs3。
M12表示第一螺旋型電感L1’和第二螺旋型電感L2’之間的互感效應數值,M23表示第二螺旋型電感L2’和第 三螺旋型電感L3’之間的互感效應數值,此二互感效應數值可來控制堆疊電感諧振器30的諧振頻率。其中,各螺旋型電感(L1’,L2’,L3’)之形狀的螺旋方向可為相同、相異、或是局部相同且局部相異。不論螺旋方向為何,目的皆是為使第一螺旋型電感L1’和第二螺旋型電感L2’之間的互感效應數值M12,第二螺旋型電感L2’和第三螺旋型電感L3’之間的互感效應數值M23,此二互感效應數值降低至負值,如此以縮小金屬繞線的佈線範圍。
又,設計人員可以依據螺旋型電感的各線段的長度與粗細,以調整螺旋型電感的電感值與寄生電容器的電容值,進而調整出所需堆疊電感諧振器的諧振頻率。於此,堆疊電感諧振器30的諧振頻率可由任意螺旋型電感的電感值配合相關的寄生電容的電容值搭配組成。當各螺旋型電感的電感值與寄生電容的電容值設定後,各螺旋型電感對應的帶通頻率、耦合量與頻率匹配值等參數仍可受到調整。
如第一螺旋型電感L1’對應的第一帶通頻率WT1,其可透過下列計算式取得:
第二螺旋型電感L2’對應的第二帶通頻率WT2,其可透過下列計算式取得:
第三螺旋型電感L3’對應的第三帶通頻率WT3,其可透過下列計算式取得:
其中,L1T=L1+LP1+LP2,Cp=Cp1+Cp2+Cp12+Cp23。而且,當第一螺旋型電感L1’對應的第一帶通頻率WT1被設定後,設計人員仍可藉由互感效應數值M12來調整第二螺旋型電感L2’對應的第二帶通頻率WT2,及藉由互感效應數值M12與M23來調整第三螺旋型電感L3’對應的第三帶通頻率WT3。因此,於設計上具有相當大的自由度,與傳統的半波長或四分之一波長的長度的微帶線諧振器、以及結合電容器的諧振器相較下,本發明揭露的堆疊電感諧振器,其需求的元件配置面積確實較小。
續請參閱圖7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三頻帶通濾波器的結構示意圖,並請同時參閱圖5及圖6以利於了解。此實施例中,將兩組如圖5繪示、但結構相對稱的諧振器,並排配置以產生耦合效應。其中,三頻帶通濾波器40的輸入部43、輸出部44、輸入端饋入線451與輸出端饋入線452之作用等同或相似於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輸入部23、輸出部24、輸入端饋入線251與輸出端饋入線252,在此即不贅述。
此三頻帶通濾波器40包括平板金屬底層G4、複數個第一螺旋型電感與複數個第二螺旋型電感。與圖3實施例不同處在於,此實施例具有三個第一螺旋型電感(41a,41b,41c)與三個第二螺旋型電感(42a,42b,42c)。
其中,第一旋螺型電感41a與第二螺旋型電感42a的結構源自圖5繪示的第一螺旋型電感L1’,第一旋螺型電感41b與第二螺旋型電感42b的結構源自圖5繪示的第二螺旋型電感L2’,第一旋螺型電感41c與第二螺旋型電感42c的結構源自圖5繪示的第三螺旋型電感L3’。
各第一螺旋型電感(41a,41b,41c)是平板金屬底層G4平行且疊層設置。複數個第一介電層(圖未繪示)形成於第一螺旋型電感(41a,41b,41c)之間,及形成於平板金屬底層G4與其相對的第一螺旋型電感41c之間。各第二螺旋型電感(42a,42b,42c)亦是平板金屬底層G4平行且疊層設置。複數個第二介電層(圖未繪示)形成於各第二螺旋型電感(42a,42b,42c)之間,及形成於平板金屬底層G4與其相對的第二螺旋型電感42c之間。為指繪圖清晰,未於圖7繪示第一介電層與第二介電層,請參閱圖5配合了解介電層的配置。
其中,各第一螺旋型電感(41a,41b,41c)與各第二螺旋型電感(42a,42b,42c)呈相對設置。而且,每一組位置相對應的第一螺旋型電感(41a,41b,41c)與第二螺旋型電感(42a,42b,42c)的間距是為相同、相異、或局部相同且局部相異, 端視設計人員之需求而定。
續請參閱圖8A、圖8B與圖8C繪示本發明三頻帶通濾波器的耦合量曲線示意圖的一實施例,並請同時參閱圖5至圖7以利於了解。此實施例中,各位置相互對應的第一螺旋型電感(41a,41b,41c)與第二螺旋型電感(42a,42b,42c),其間距設定方式與圖3及圖4A、4B對應說明的設定方式相似。
例如,設計人員如何調整第一螺旋型電感41a與第二螺旋型電感42a之間的第一間距Sct1,此組合對應的耦合量k1與耦合量k2的變化是較小的。當設計人員調整第一螺旋型電感41b與第二螺旋型電感42b之間的第二間距Sct2時,此組合對應的耦合量k1的變化是較小的。當設計人員調整第一螺旋型電感41c與第二螺旋型電感42c之間的第二間距Sct3時,此組合對應的耦合量k2的變化是較小的。
假設,此三頻帶通濾波器40需求的耦合量k1為0.18、耦合量k2為0.12、耦合量k3為0.10。設計人員可先調整第一螺旋型電感41c與第二螺旋型電感42c之間的第三間距Sct3為140um,即可滿足耦合量k1的需求。接著,設計人員再調整第一螺旋型電感41a與第二螺旋型電感42a之間的第一間距Sct1為110um,即可滿足pl耦合量k3的需求。最後,設計人員再調整第一螺旋型電感41b與第二螺旋型電感42b之間的第一間距Sct2為300um,即可滿足 耦合量k2的需求。三頻帶通濾波器的需求耦合量即可滿足設計人員的設計需求。
亦是指,設計人員先找出調整各螺旋型電感組合的間距時,各螺旋型電感組合受電場影響所產生的耦合量的變化情形,以找出耦合量變化最大者進行調整螺旋型電感組合的間隔,之後再調整耦合量較不易變化的螺旋型電感組合的間隔。以此模式,設計人員即可設計出滿足需求耦合量k與滿足頻率匹配數值Qe的多頻帶通濾波器。
請參閱圖9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雙頻帶通濾波器的反射(S11)及傳輸(S21)頻率響應示意圖。由圖中得知,藉由上述的圖1至圖4B及相對的說明,此雙頻帶通濾波器實可以滿足設計人員指定的兩個頻率響應數值、需求耦合量k與及滿足每一諧振器需求的頻率匹配數值Qe。
請參閱圖10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三頻帶通濾波器的反射(S11)及傳輸(S21)頻率響應示意圖。由圖中得知,藉由上述的圖5至圖9B及相對的說明,此三頻帶通濾波器實可以滿足設計人員指定的三個頻率響應數值、需求耦合量k與及滿足每一諧振器需求的頻率匹配數值Qe。
綜上所述,乃僅記載本發明為呈現解決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手段之實施方式或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專利實施之範圍。即凡與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文義相符,或依本發明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範圍所涵蓋。
10,30‧‧‧堆疊電感諧振器
11,31‧‧‧介電層
20‧‧‧雙頻帶通濾波器
21a,21b‧‧‧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第一螺旋型電感
22a,22b‧‧‧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第二螺旋型電感
23‧‧‧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輸入部
24‧‧‧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輸出部
251‧‧‧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輸入端饋入線
252‧‧‧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輸出端饋入線
40‧‧‧三頻帶通濾波器
41a,41b,41c‧‧‧三頻帶通濾波器40的第一螺旋型電感
42a,42b,42c‧‧‧三頻帶通濾波器40的第二螺旋型電感
43‧‧‧三頻帶通濾波器40的輸入部
44‧‧‧三頻帶通濾波器40的輸出部
451‧‧‧三頻帶通濾波器40的輸入端饋入線
452‧‧‧三頻帶通濾波器40的輸出端饋入線
1011‧‧‧諧振器10的第一螺旋型電感的第一端
1012‧‧‧諧振器10的第一螺旋型電感的第二端
1021‧‧‧諧振器10的第二螺旋型電感的第一端
1022‧‧‧諧振器10的第二螺旋型電感的第二端
G1,G2,G3,G4‧‧‧平板金屬底層
L1’‧‧‧第一螺旋型電感
L2’‧‧‧第二螺旋型電感
L3’‧‧‧第三螺旋型電感
P1’‧‧‧第一導電柱
P2’‧‧‧第二導電柱
P3’‧‧‧第三導電柱
圖1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種堆疊電感諧振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種堆疊電感諧振器的等效電路示意圖;圖3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雙頻帶通濾波器的結構示意圖;圖4A與圖4B繪示本發明雙頻帶通濾波器的耦合量曲線示意圖的一實施例;圖5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種堆疊電感諧振器的結構示意圖;圖6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種堆疊電感諧振器的等效電路示意圖;圖7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三頻帶通濾波器的結構示意圖;圖8A、圖8B與圖8C繪示本發明三頻帶通濾波器的耦合量曲線示意圖的一實施例;圖9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雙頻帶通濾波器的反射(S11)及傳輸(S21)頻率響應示意圖;以及圖10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三頻帶通濾波器的反射(S11)及傳輸(S21)頻率響應示意圖。
20‧‧‧雙頻帶通濾波器
21a,21b‧‧‧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第一螺旋型電感
22a,22b‧‧‧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第二螺旋型電感
23‧‧‧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輸入部
24‧‧‧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輸出部
251‧‧‧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輸入端饋入線
252‧‧‧雙頻帶通濾波器20的輸出端饋入線
G2‧‧‧平板金屬底層

Claims (10)

  1. 一種堆疊電感諧振器,係包括:一平板金屬底層;複數個螺旋型電感,與該平板金屬底層平行的疊層設置;以及複數個介電層,形成於該等螺旋型電感之間及該平板金屬底層與其相對的該螺旋型電感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堆疊電感諧振器,其中更包括一第一導電柱,該第一導電柱連接該平板金屬底層、至少其一之該等螺旋型電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堆疊電感諧振器,其中每一螺旋型電感包括一第一端,該第一導電柱連接至少其一之該等螺旋型電感的該第一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堆疊電感諧振器,其中該更包括一第二導電柱,該第二導電柱連接該平板金屬底層與至少其一之該等螺旋型電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堆疊電感諧振器,其中每一螺旋型電感包括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二導電柱連接至少其一之該等螺旋型電感的該第二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堆疊電感諧振器,其中更包括一第二導電柱且該等螺旋型電感至少有三個,該第二導電柱連接至少其二之該等螺旋型電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堆疊電感諧振器,其中每一螺旋型電感包括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二導電柱連 接至少其二之該等螺旋型電感的該第二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堆疊電感諧振器,其中該等螺旋型電感之形狀的螺旋方向為相同、相異、或是局部相同且局部相異。
  9. 一種帶通濾波器結構,其包含:一平板金屬底層;複數個第一螺旋型電感,與該平板金屬底層平行的疊層設置;複數個第一介電層,形成於該等第一螺旋型電感之間及該平板金屬底層與其相對的該第一螺旋型電感之間;複數個第二螺旋型電感,與該平板金屬底層平行的疊層設置;以及複數個第二介電層,形成於該等第二螺旋型電感之間及該平板金屬底層與其相對的該第二螺旋型電感之間,其中該等第一螺旋型電感與該等第二螺旋型電感呈相對設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帶通濾波器結構,其中每一相對應該第一螺旋型電感與該第二螺旋型電感的間距為相同、相異、或局部相同且局部相異。
TW101116936A 2012-05-11 2012-05-11 堆疊電感諧振器及使用此諧振器的帶通濾波器結構 TWI6392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6936A TWI639273B (zh) 2012-05-11 2012-05-11 堆疊電感諧振器及使用此諧振器的帶通濾波器結構
US13/675,497 US9276548B2 (en) 2012-05-11 2012-11-13 Stacked LC resonator and band pass filter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6936A TWI639273B (zh) 2012-05-11 2012-05-11 堆疊電感諧振器及使用此諧振器的帶通濾波器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290A true TW201347290A (zh) 2013-11-16
TWI639273B TWI639273B (zh) 2018-10-21

Family

ID=4954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6936A TWI639273B (zh) 2012-05-11 2012-05-11 堆疊電感諧振器及使用此諧振器的帶通濾波器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276548B2 (zh)
TW (1) TWI6392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8406A (zh) * 2017-05-11 2018-11-23 矽品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组合及其线路结构
CN111446528A (zh) * 2020-04-09 2020-07-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基于立体电感的双层硅基滤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71911Y1 (ko) * 2012-09-06 2014-03-26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필터 어셈블리
US10263170B1 (en) * 2017-11-30 2019-04-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umped resonator structure
TWI736444B (zh) * 2020-10-14 2021-08-11 璟德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品質因數之共振耦合濾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20020522A0 (fi) 2002-03-19 2002-03-19 Nokia Corp Tehonhallintajärjestely
US8269581B2 (en) * 2007-11-29 2012-09-18 Hitachi Metals, Ltd. Band-pass filter, high-frequency componen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WI362138B (en) 2008-05-06 2012-04-11 Nat University Of Kaohsuing A multi-band bandpass filter
TWI350610B (en) 2008-07-29 2011-10-11 Ind Tech Res Inst Band-pass filter circuit and multi-layer structure and method thereof
TWI377732B (en) 2009-01-23 2012-11-21 Univ Nat Sun Yat Sen Multiband bandpass filter with transmission-zeros and substrate structure thereof
TW201036245A (en) 2009-03-30 2010-10-01 Univ Nat Sun Yat Sen Stacked LC resonator and bandpass filter of using the same
US20100265009A1 (en) 2009-04-16 2010-10-21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Stacked lc resonator and bandpass filter of using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8406A (zh) * 2017-05-11 2018-11-23 矽品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组合及其线路结构
TWI646652B (zh) * 2017-05-11 2019-01-01 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感組合及其線路結構
CN108878406B (zh) * 2017-05-11 2020-04-21 矽品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组合及其线路结构
CN111446528A (zh) * 2020-04-09 2020-07-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基于立体电感的双层硅基滤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9273B (zh) 2018-10-21
US9276548B2 (en) 2016-03-01
US20130300520A1 (en) 201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47175B2 (en) Low-pass filter
US8680950B2 (en) Multilayer bandpass filter
TWI639273B (zh) 堆疊電感諧振器及使用此諧振器的帶通濾波器結構
US20130307643A1 (en) Balance filter
US10389329B2 (en) Multi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ultilayer LC filter
US8823468B2 (en) Multilayer filter
JP4303693B2 (ja) 積層型電子部品
JP2009218756A (ja)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CN208753080U (zh) Lc滤波器
US10848120B2 (en) Multilayer LC filter
US10658720B2 (en) Multi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US20100265009A1 (en) Stacked lc resonator and bandpass filter of using the same
US8018305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15109487A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回路および積層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5601334B2 (ja) 電子部品
US8400236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JP5637150B2 (ja)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TWM469629U (zh) 低損耗微型雙工器
EP2924799B1 (en) Filtering circuit with slot line resonators
JP6317890B2 (ja) 高周波フィル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JP617829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5285951B2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及び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US9525394B2 (en) Band pass filter
TW202112063A (zh) 雙工器
US10079585B2 (en) LC fil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