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3488A - 物品收容容器 - Google Patents

物品收容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3488A
TW201343488A TW102108132A TW102108132A TW201343488A TW 201343488 A TW201343488 A TW 201343488A TW 102108132 A TW102108132 A TW 102108132A TW 102108132 A TW102108132 A TW 102108132A TW 201343488 A TW201343488 A TW 2013434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engaging
engagement
engaged
container half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8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1519B (zh
Inventor
Nobuo Kurokawa
Original Assignee
Bandai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dai Co filed Critical Bandai Co
Publication of TW201343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3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1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1519B/zh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現一種平時不易打開、但當消費者拿在手上要打開時可容易地打開之物品收容容器。物品收容容器2係藉由於第1容器半體4之左右向開口端方向延伸設置之鉤爪部52(第1卡合部)與第2容器半體6之爪扣入部60(第1被卡合部)之卡合、及於第2容器半體6之前端部延伸設置之有孔舌片72(第2卡合部)與設置於第1容器半體4之後端之卡合突起76(第2被卡合部)的卡合,而維持閉合狀態,且抑制向任意之開口端橫跨方向之彈性變形。

Description

物品收容容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物品收容容器。
周知有一種出售被稱為「膠囊玩具」之裝於膠囊容器內之玩具等的自動販賣機。該自動販賣機之慣稱係根據區域或製造商之不同而異,亦稱為「Gacha Gacha(扭扭蛋)(註冊商標)」、「Gachapon(扭蛋)(註冊商標)」、「Gashapon(轉蛋)(註冊商標)」等。若消費者投入特定枚數之硬幣,且轉動放出操作桿或放出操作盤,則自動販賣機內之膠囊容器滾動而放出其中一個膠囊容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作為於上述自動販賣機中使用之膠囊容器,已知有將鉸鏈所連結之2個半球圓頂狀之容器半體以使圓頂開口端彼此對接地組合,且利用卡子卡合而形成球形容器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14590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1-255916號公報
於商品之搬運、補充、販賣機內之滾動等各種情形時,於出售膠囊玩具之自動販賣機中使用之膠囊容器上會承受欲壓壞容器之力。對於膠囊容器而言,一方面要求如既可承受上述力但亦不會打不開容 器般之卡合強度,另一方面,希望一旦消費者要打開容器時可容易地打開。而且,作為膠囊玩具之生產階段之要求,亦希望令用於實現將膠囊玩具裝入膠囊容器中之狀態之容器閉合作業簡單、確實。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課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實現一種平時不易打開、但當消費者拿於手裏打開時可容易地打開之物品收容容器。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實現一種謀求作業性之提昇以可更簡單、更確實地進行將玩具等物品裝入容器中後使容器閉合之容器閉合作業之物品收容容器。
本發明之物品收容容器構成為藉由使利用鉸鏈部連接之第1容器半體與第2容器半體之開口端以彼此對接之方式閉合,組合第1容器半體與第2容器半體而形成收容空間,且該物品收容容器包括:第1卡合部,其係設置於上述第1容器半體上;第1被卡合部,其係設置於上述第2容器半體上,且於組合時與上述第1卡合部卡合;第2卡合部,其係設置於上述第2容器半體上;及第2被卡合部,其係設置於上述第1容器半體上,且於組合時與上述第2卡合部卡合;於組合狀態下,藉由上述第1卡合部與上述第1被卡合部之卡合、及上述第2卡合部與上述第2被卡合部之卡合,而抑制上述第1容器半體及上述第2容器半體向任意之開口端橫跨方向之彈性變形。
於本發明之物品收容容器中,較佳包括嵌接部,該嵌接部係沿上述第1容器半體或第2容器半體之一容器半體之開口端之內周豎立設置,且與另一容器半體之開口端內周滑動接觸,且於組合狀態下,上述第1容器半體或第2容器半體之彈性變形相互作用。
於本發明之物品收容容器中,較佳為上述嵌接部包括向上述開口端方向擴寬開口之切口部,且於當組合時與上述切口部對向之上述另一容器半體之位置設有導引突起。
於本發明之物品收容容器中,較佳於上述第2容器半體設有將上述第1卡合部導引至上述第1被卡合部之導引部,上述第2卡合部及上述第2被卡合部係設置於上述鉸鏈部之相反側,上述第1卡合部及上述第1被卡合部係設置於上述鉸鏈部與該鉸鏈部之相反側之中間,且於組合時利用上述導引部導引之結果,使上述第2卡合部被導引至與上述第2被卡合部之卡合位置。
於本發明之物品收容容器中,較佳為上述第1被卡合部具有開口部,於上述第2容器半體之內側呈袋狀地設有將上述第1卡合部導引至上述第1被卡合部之導引部,上述第1卡合部具有於組合時插入至上述導引部之鉤爪部,上述鉤爪部之爪主體部係以偏向上述第1容器半體之容器內側之狀態設置。
於本發明之物品收容容器中,較佳設置有上述導引部之上述第2容器半體之端面部分形成為朝向內側之斜面狀。
於本發明之物品收容容器中,較佳為上述第2卡合部及上述第2被卡合部係設置於上述鉸鏈部之相反側,上述第1卡合部及上述第1被卡合部係於上述鉸鏈部與該鉸鏈部之相反側之中間設置複數個,當用右手或左手之一手解除上述第2卡合部與上述第2被卡合部之卡合而打開容器時,上述第1容器半體之上述鉤爪部之偏向上述第1容器半體之內側之部分作為供另一手保持容器之手指扣入部發揮功能,並且利用該保持力而促進上述第1容器半體之彈性變形、及上述第1卡合部與上述第1被卡合部之卡合之解除。
於本發明之物品收容容器中,較佳為上述第2卡合部具有設置有卡合孔之舌片,上述第2被卡合部具有突起部,該突起部與上述卡合孔卡合且自容器表面突出設置,且設有於組合時用於使上述舌片移動而促進順暢之卡合之傾斜面。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平時不易打開、但當消費者拿於手裏打開時可容易地打開之物品收容容器。而且,可提供一種謀求作業性之提昇以可更簡單、確實地進行將玩具等物品裝入容器中後使容器閉合之容器閉合作業之物品收容容器。
2‧‧‧物品收容容器
4‧‧‧第1容器半體
6‧‧‧第2容器半體
8‧‧‧薄膜鉸鏈
10‧‧‧嵌接部
12‧‧‧第1嵌接突起部
14‧‧‧第2嵌接突起部
16‧‧‧切口部
18‧‧‧導引突起
20‧‧‧凹部
52‧‧‧鉤爪部(第1卡合部)
53‧‧‧爪主體部
54‧‧‧爪前端部
55‧‧‧外錐形部
56‧‧‧內錐形部
60‧‧‧爪扣入部(第1被卡合部)
62‧‧‧導引部
63‧‧‧插入通道
66‧‧‧導引斜面
68‧‧‧壁部
69‧‧‧強度保持部
72‧‧‧有孔舌片(第2卡合部)
73‧‧‧卡合孔
74‧‧‧平坦凹處
75‧‧‧溝槽
76‧‧‧卡合突起(第2被卡合部)
77‧‧‧壁部
78‧‧‧傾斜面
80‧‧‧導引顯示部
圖1係自前方斜向上地觀察物品收容容器打開之狀態之外觀圖。
圖2係自後方斜向上地觀察物品收容容器打開之狀態之外觀圖。
圖3係物品收容容器之左右、上下剖面之縱剖視圖,圖3(1)係觀察閉合狀態之後方側之剖視圖,圖3(2)~圖3(3)係容器閉合過程中之導引突起周圍之放大圖,圖3(4)~圖3(5)係容器閉合過程中之鉤爪部周圍之放大剖視圖。
圖4係物品收容容器之前後、上下剖面之縱剖視圖,圖4(1)係表示第1嵌接突起部滑入至第2容器半體之內側之容器閉合動作初期之狀態之圖,圖4(2)係表示容器閉合動作結束時之狀態之圖。
圖5係表示打開容器時之消費者之動作例之圖,圖5(1)係表示上下、左右表面之情形之圖,圖5(2)係表示上下、前後表面之情形之圖。
圖6係自上方觀察物品收容容器打開之狀態之外觀圖。
[第1實施形態]
對應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及圖2係將本實施形態中之物品收容容器2打開後之狀態之外觀圖,前者相當於自前方斜向上地觀察之外觀圖,後者相當於自後方斜向上地觀察之外觀圖。
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容器2係使大致半球圓頂型之第1容器半 體4與第2容器半體6以使第1容器半體4及第2容器半體6之圓頂開口端部朝上之姿勢並列、且利用柔軟且彎曲自如之薄膜鉸鏈8而成形為一體之開閉自如之合成樹脂製之膠囊體。薄膜鉸鏈8係可彈性變形之片狀構件,且具有回復力。若於容器閉合之狀態下,將設置有薄膜鉸鏈8之一側設為後方,則薄膜鉸鏈8係以將第1容器半體4之前部與第2容器半體6之後部連結之方式與該等容器半體成形為一體。再者,於以下說明中,對位置關係進行說明時,係將自第2容器半體6觀察時設置有薄膜鉸鏈8之一側設為後方,將第2容器半體6之圓頂開口端之開口方向設為上,而稱為前後、左右、上下之位置關係(參照各圖中之3軸方向箭頭)。
[容器構造之說明]
第1容器半體4與第2容器半體6之圓頂開口端部具有大致相同之半徑,若使彼此之開口端部彼此對接而進行組合,則於外觀上形成為橢圓球體,於內部形成收容玩具等物品之空間。於圖1及圖2中,為了便於理解形狀之凹凸,而設為不透明體進行圖示,但實際上,物品收容容器2係由透明或半透明之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等)製造而成,可透過容器觀察收容於內部之玩具等。
物品收容容器2包括嵌接部10作為用來於將第1容器半體4與第2容器半體6組合時使圓頂之芯對準而使組合之定位容易之構造。
具體而言,於圖1中,物品收容容器2係沿第1容器半體4之圓頂開口端內周,於前方(薄膜鉸鏈8側)之大致半周部分包括薄壁狀之第1嵌接突起部12,且於後方左右約1/4周之2個部位包括薄壁狀之第2嵌接突起部14。第1嵌接突起部12及後方嵌接突起部14之外徑設定為較第2容器半體6之圓頂端內徑(開口端內徑)略小,於以將第1容器半體4蓋至第2容器半體6上之方式進行組合時,藉由滑入至第2容器半體6之開口部內側且滑動接觸,而有助於圓頂之芯對準。即,於容器半體為 半球圓頂型之情形時,由於可簡單地進行使圓頂之芯對準之定心(centering),故容器閉合作業變得容易。而且,第1嵌接突起部12及第2嵌接突起部14係作為於容器閉合之狀態下使第1容器半體4與第2容器半體6之彈性變形相互作用之要素而發揮功能。藉此,可實現容器之高強度,且只要消費者不想打開便不能容易地打開。
而且,嵌接部10於第1嵌接突起部12包括以向圓頂開口方向擴寬之方式大致V字狀地切開而成之切口部16,且於第2容器半體6之靠圓頂開口端之內側,包括於組合時滑動嵌合至切口部16之導引突起18。導引突起18例如係作為局部性之厚壁部而成形,且具有與切口部16之切口形狀相應之越朝上則前端越細之形狀。
藉此,於僅嵌接部之一部分插入至對方側之容器半體內之容器閉合作業之初期階段,即便第1容器半體與第2容器半體之相對位置偏移,由於隨著導引突起插入至切口部,導引突起滑動接觸於切口部之擴寬開口部之斜面,故該偏移亦得到校正。即,容器閉合作業之作業性提高。而且,若將容器完全閉合,則成為導引突起嵌入至切口部內之狀態,因此,發揮提高相對於向容器開口部橫方向之彈性變形之強度之效果。
而且,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容器2具有維持使容器閉合之狀態之2種卡合構造部。
第1卡合構造部包括:鉤爪部52(第1卡合部),其自第1容器半體4之左右向圓頂開口方向延伸設置;及爪扣入部60(第1被卡合部),其係設置於第2容器半體6之左右側。
鉤爪部52係以將用於卡合之階差部朝外之姿勢,自第1容器半體4之圓頂開口端內周向圓頂開口方向延伸設置,爪前端部54之外側端及爪主體部53之外表面以較第1容器半體4之外周面更靠內側之方式設定。即,鉤爪部52係以偏向第1容器半體4之容器內側之狀態設置,於 第1容器半體4之圓頂開口端部邊緣部,以與鉤爪部52之爪主體部53之部分相當之大小形成凹部20。而且,於該爪前端部54之外側及內側,分別設置有外錐形部55及內錐形部56,以使鉤爪部52之爪前端部54容易插入至爪扣入部60。
爪扣入部60係作為於第2容器半體6之圓頂開口部之內側設置成袋狀之導引部62之開口端而形成。
具體而言,導引部62係於自第2容器半體6之圓頂開口端側觀察時向圓頂之內側突出設置之字狀之沿上下方向延伸之壁部,由該壁部包圍而成之空間成為鉤爪部52之插入通道63。設置有導引部62之第2容器半體6之開口端面部分形成插入通道63朝向內側之導引斜面66。而且,插入通道63到達第2容器半體6之外周面之開口端面成為與鉤爪部52之爪之折回面卡合之爪扣入部60。
根據本實施形態,藉由將導引部設置於第2容器半體之內側,並且使第1卡合部之鉤爪部偏向第1容器半體之容器內側而配置,可使第1卡合部及第1被卡合部不突出於容器外觀。藉此,於商品之搬運、補充、販賣機內之攪動等各種情形時,即便受到可能壓壞容器之力作用,亦可防止外力直接作用於第1卡合部及第1被卡合部而導致卡合鬆開之情事。
再者,藉由將第1被卡合部之開口部、第1卡合部之鉤爪部偏向容器內側而配置,於容器外觀上產生之凹部作為握持物品收容容器時之手指扣入部發揮功能,而可容易握持容器。而且,上述手指扣入部可有效作為容器打開動作中之力點,而防止於容器打開動作中手指滑動而使容器掉落之現象。而且,由於容易施加打開容器之動作之力,故容易打開容器。
再者,如圖6所示,於導引部62中亦可藉由設置壁部68而設置插入通道63、及與插入通道63不同之其他強度保持部69。即,亦可包 括:插入通道63,其係由導引部62、導引斜面66及壁部68包圍而成之空間;及強度保持部69,其係由導引部62、導引斜面66及壁部68包圍而成之空間。於圖6中,強度保持部69僅圖示與插入通道63鄰接之單側,但亦可設置於與插入通道63鄰接之兩側。藉由具有強度保持部69,可將物品收容容器2之強度進一步提昇。再者,作為一例,強度保持部69係設為由壁面包圍而成之空間部,但並不限於此,空間部亦可設為由樹脂等填埋之狀態之厚壁部。藉由將強度保持部69設為厚壁部,可進一步使物品收容容器2之強度提昇。
而且,第2卡合構造部包括:有孔舌片72(第2卡合部),其係第2容器半體6之前端部向圓頂開口方向局部性地延伸設置而成;及卡合突起76(第2被卡合部),其係向第1容器半體4之後端側(薄膜鉸鏈8之相反側)之平坦凹處74內突出設置而成。
於卡合突起76之圓頂開口端側,形成有朝外之傾斜面78(參照圖2)。若欲使第1容器半體4與第2容器半體6彼此之開口端部彼此對接進行組合,則有孔舌片72之前端部滑動接觸於傾斜面78,且產生彈性變形而掰開,若有孔舌片72之前端部越過卡合突起76,則卡合突起76嵌入並卡合至卡合孔73,從而完成卡合。而且,卡合突起76作為防止容器打開之卡子而發揮功能。
於較第2容器半體6之有孔舌片72靠下側之外側面,以與卡合孔73相連之方式凹設有沿舌片方向之溝槽75(參照圖1)。而且,於較第2容器半體6之有孔舌片72靠下側之內側面,突出設置有形成溝槽75之底部之壁部77(參照圖2)。
藉由於卡合突起76形成朝外之傾斜面78,可更順暢地進行第2卡合部與第2被卡合部之卡合。即,可使容器閉合動作之作業性進一步提昇。
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設置導引部,可順暢地導引第1卡 合部與第1被卡合部之卡合。而且,該導引本身兼備將第2卡合部導引至與第2被卡合部之卡合位置之功能。藉此,容器閉合作業之作業性提昇。
而且,藉由將第2卡合部與第2被卡合部之卡合位置設為鉸鏈部之相反側,將第1卡合部與第1被卡合部之卡合位置設為鉸鏈部與第2卡合構造部之中間位置,可於將物品收容容器之開口部整周大致均等地分配而成之複數個位置進行卡合。藉此,可更有效地抑制第1容器半體及第2容器半體向任意開口端橫跨方向之彈性變形。
再者,於第1容器半體4之卡合突起76附近,適當地設置導引打開容器時之操作部位之導引顯示部80(參照圖2)。於圖示之例子中,設置有表示消費者應放入指甲之部位及放入方向之箭頭型凸標。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中,以當組合第1容器半體4與第2容器半體6時,薄膜鉸鏈部8不自第1容器半體4及第2容器半體6之球之外周伸出之方式進行設置。藉此,不會產生鉤掛部分,握持時容易握持,於出售時,薄膜鉸鏈部8亦不會成為妨礙。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容器,藉由第1卡合部與第1被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與第2被卡合部之相互不同之2重卡合,而抑制第1容器半體及上述第2容器半體向任意開口端橫跨方向之彈性變形。藉此,於商品之搬運、補充、販賣機內之滾動等各種情形時,即便要壓壞容器之力發揮作用,亦可防止容器本身變形而導致容器打開之現象。
[關於容器開閉之說明]
繼而,對物品收容容器2之開閉進行說明。圖3係物品收容容器2之左右、上下剖面之縱剖視圖,圖3(1)係觀察閉合狀態之後方側之剖視圖,圖3(2)~圖3(3)係容器閉合過程中之導引突起18周圍之放大圖,圖3(4)~圖3(5)係容器關閉過程中之鉤爪部52周圍之放大剖視 圖。圖4係物品收容容器2之前後、上下剖面之縱剖視圖,圖4(1)相當於表示第1嵌接突起部12之一部分滑入至第2容器半體6之內側之容器閉合動作初期之狀態之圖,圖4(2)相當於表示容器閉合動作結束時之狀態之圖。
於使容器閉合前,將玩具等內容物(未圖示)放入至物品收容容器2之第2容器半體6。為了使容器閉合,而以一面使薄膜鉸鏈8彎曲一面使圓頂開口端彼此對接之方式覆蓋第1容器半體4。此時,第1嵌接突起部12最先進入至第2容器半體6之內側,而開始發揮組裝位置之定位作用(圖4(1))。
若進一步繼續進行容器閉合動作,則繼而導引突起18之前端嵌入至第1嵌接突起部12之切口部16之開口部。即便假設此時第1容器半體4與第2容器半體6之圓頂之芯向左右方向偏移,亦可利用切口部16與導引突起18之嵌合,修正偏移而完成定心,從而校正組裝位置之定位(圖3(2)~圖3(3))。因此,若進一步繼續進行容器閉合動作,則鉤爪部52之爪前端部54被容易地導引至插入通道63。
即便假設於鉤爪部52接近插入通道63之入口之時序,第1容器半體4與第2容器半體6之圓頂型之芯向左右方向偏移,亦可藉由爪前端部54之外錐形部55或內錐形部56、與插入通道63之入口之導引斜面66之抵接,校正組裝位置之定位(圖3(4)~圖3(5))。即,將鉤爪部52順暢地插入至插入通道63。若鉤爪部52插入至插入通道63,則藉由兩者之嵌合,而組裝位置之定位效果進一步提高,且帶來將第2嵌接突起部14順暢地導入至第2容器半體6之內側之作用。
若第2嵌接突起部14滑入至第2容器半體6之內側,則藉由利用該突起部實現之定心作用,而將卡合突起76順暢導引至有孔舌片72之卡合孔73(圖4(1)~圖4(2))。此時,有孔舌片72之前端部滑動接觸於傾斜面78且掰開,若有孔舌片72之前端部越過卡合突起76,則卡合突起 76嵌入並卡合至卡合孔73,從而完成卡合。即,利用傾斜面78促進順暢之卡合。此時,卡合突起76之端面(圖4(2)中為下端面)抵接於壁部77之端面(圖4(2)中為上端面),而限制容器閉合動作之過度進行,且發揮適當地保持卡合突起76與卡合孔73之相對位置之作用。
於物品收容容器2閉合之狀態下,藉由利用卡合孔73與卡合突起76之卡合實現之卡止作用,而維持閉合狀態。鉤爪部52之爪前端部54之階差部與爪扣入部60之開口端64於略具有間隙且接近之狀態下卡合。其結果,藉由卡合孔73與卡合突起76之卡合、及鉤爪部52與爪扣入部60之卡合,而第1容器半體4及第2容器半體6成為相互不同地得到卡合之狀態,而牢靠地抑制第1容器半體4及第2容器半體6向任意圓頂開口端橫跨方向之彈性變形。而且,嵌接部10於第1容器半體4與第2容器半體6之間使彈性變形相互作用,發揮分散將要使容器彈性變形之外力而抑制變形之作用。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容器2,於商品之搬運、補充、販賣機內之滾動等各種情形時,即便要壓壞容器之力發揮作用,亦可防止因容器本身變形而導致容器打開之現象。
而且,由於第1容器半體4與第2容器半體6之圓頂之「定心」、「芯對準」,即,組裝之定位於容器閉合動作過程中隨時得到校正,故可實現順暢之容器閉合作業,且可使作業性、生產性提高。
上述有效地校正定心之構成亦具有使鉸鏈構造簡化且提高美觀方面之優點。若鉸鏈構造本身為具有充分強度之構成,則該鉸鏈構造下之向左右之晃動小。因此,推測只要第1嵌接突起部12滑入至第2容器半體6之內側,則第1容器半體4與第2容器半體6之芯對準亦能順暢地進行。然而,若確保鉸鏈構造本身具有定心所需之充分之強度,則鉸鏈構造將會大型化,或需具備堅固之間接部,故於使物品收容容器2閉合時,鉸鏈構造部呈突起狀地突出至外側,而有損橢圓球體之美 觀。而且,於上述情形時,由於鉸鏈構造部會不必要地引起消費者之注意,故於消費者欲打開物品收容容器2之情形時,會先朝鉸鏈構造部看,且將手指放於該處。然而,實際上,鉸鏈構造部並非進行容器打開動作之部位,故亦會讓消費者進行無用之動作。
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由於第1容器半體4與第2容器半體6之定心於容器閉合動作過程中隨時得到校正,故亦可如薄膜鉸鏈8般無需使鉸鏈構造具有定心所需之充分之強度。由於鉸鏈構造薄且小即可,故即便將容器閉合,鉸鏈構造部亦不會突出,而可保持橢圓球體之高美觀性(參照圖4(2))。而且,由於亦不會不必要地引起消費者之注意,故於容器打開動作中,亦不會進行如上所述之無用動作。
圖5係表示打開容器時之消費者之動作例之圖,圖5(1)係表示上下、左右表面之情形之圖,圖5(2)係表示上下、前後表面之情形之圖。
欲打開物品收容容器2之消費者以導引顯示部80為參考,將指甲刺入至有孔舌片72與平坦凹處74之間,使有孔舌片72向外側掰開,而解除有孔舌片72之卡合(圖5之右手)。此時,若未牢固地保持物品收容容器2,則無法有效地施加使有孔舌片72掰開之力。若消費者為成人,一看便知道應如何保持物品收容容器2,然而若是兒童則未必。即,亦可能有無法確實保持物品收容容器2之情形。
然而,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容器2藉由使鉤爪部52偏向第1容器半體4內側而設置,而於外表面製造出凹部20(參照圖1、圖2)。而且,針對爪扣入部60周圍,亦於第2容器半體6之內側亦設置導引部62,而使插入通道63之開口部貫穿至容器外表面。即,於爪扣入部60周圍亦形成有凹部。
該等凹部於握持物品收容容器2時自然地與手指接觸,即便不是 成人,亦可感覺到其為用於保持容器之恰好之手指扣入部。即,於欲打開容器時,自然地讓人以該等凹部作為手指扣入部而進行保持。而且,由於該等凹部係以與物品收容容器2之橢圓球體之左右直徑方向對向之方式設置,故若將手指放於該等凹部而握持,則可利用力之增減確實地進行保持,而不會有物品收容容器2滑落之情形。
而且,若將手指放於該等凹部而保持物品收容容器2,則手指本身會對物品收容容器2自左右方向夾壓(圖5之左手)。於打開容器之動作中,若消費者將有孔舌片72掰開而解除卡合(圖5之右手),則第1容器半體4與第2容器半體6相互地卡合之狀態被解除,抑制彼此之彈性變形之力快速減小。結果,利用夾壓,而使第1容器半體4及第2容器半體6以於左右方向變窄之方式彈性變形(以前後變得細長之方式變形)。於是,物品收容容器2成為半開狀態。即,利用握持物品收容容器2之手(圖5之左手)之夾壓主要作用於第1容器半體4,使第1容器半體4彈性變形,第1容器半體4之第2嵌接突起部14作為將第2容器半體6之圓頂開口端部推出之力而發揮作用。利用該力,第2容器半體6之圓頂開口端部於第2嵌接突起部14之外表面滑動,第2容器半體6自然與第1容器半體4相隔,從而容器順暢地打開。藉此,消費者可簡單地打開物品收容容器。
而且,保持物品收容容器2之手指按壓凹部20之力係以將鉤爪部52向容器內側按壓之方式作用,鉤爪部52與爪扣入部60之卡合亦順暢地得到解除。
而且,於保持物品收容容器2時未施加來自左右方向之夾壓之狀態下,不會發揮促進上述物品收容容器2打開之效果。即,於並非容器打開動作而是意外地解除有孔舌片72之卡合之情形時,鉤爪部52與爪扣入部60之卡合發揮作用,而確實地防止物品收容容器2打開之情形。
以上,對本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了說明,然而可應用本發明之形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
例如設為將嵌接部10設置於第1容器半體4進行了說明,然而亦可將嵌接部10設置於第2容器半體6。於該情形時,導引突起18設置於第1容器半體4,切口部16設置於第2容器半體6。
而且,設為於第1容器半體4設置2處鉤爪部52進行了說明,然而鉤爪部之數量任意。既可設置1處,亦可設置4處。較佳位置係薄膜鉸鏈8與該薄膜鉸鏈8之相反側之中間。當然,與鉤爪部52成對之爪扣入部60、導引部62、及導引斜面66係設置於與鉤爪部52對應之位置。
而且,設為設置2處導引突起18進行了說明,然而既可設置3處,亦可僅設置1處。當然,與導引突起18成對之切口部16係以相同之數量設置於與導引突起18對應之位置。
2‧‧‧物品收容容器
4‧‧‧第1容器半體
6‧‧‧第2容器半體
8‧‧‧薄膜鉸鏈
10‧‧‧嵌接部
12‧‧‧第1嵌接突起部
14‧‧‧第2嵌接突起部
16‧‧‧切口部
18‧‧‧導引突起
20‧‧‧凹部
52‧‧‧鉤爪部(第1卡合部)
53‧‧‧爪主體部
54‧‧‧爪前端部
55‧‧‧外錐形部
56‧‧‧內錐形部
60‧‧‧爪扣入部(第1被卡合部)
62‧‧‧導引部
63‧‧‧插入通道
66‧‧‧導引斜面
72‧‧‧有孔舌片(第2卡合部)
73‧‧‧卡合孔
74‧‧‧平坦凹處
75‧‧‧溝槽
76‧‧‧卡合突起(第2被卡合部)

Claims (12)

  1. 一種物品收容容器,其係藉由使利用鉸鏈部連接之第1容器半體與第2容器半體之開口端以彼此對接之方式閉合,組合第1容器半體與第2容器半體而形成收容空間者,且包括:第1卡合部,其係設置於上述第1容器半體上;第1被卡合部,其係設置於上述第2容器半體上,且於組合時與上述第1卡合部卡合;第2卡合部,其係設置於上述第2容器半體上;及第2被卡合部,其係設置於上述第1容器半體上,且於組合時與上述第2卡合部卡合;且於組合狀態下,藉由上述第1卡合部與上述第1被卡合部之卡合、及上述第2卡合部與上述第2被卡合部之卡合,而抑制上述第1容器半體及上述第2容器半體向任意之開口端橫跨方向之彈性變形。
  2. 如請求項1之物品收容容器,其中包括嵌接部,該嵌接部係沿上述第1容器半體或第2容器半體之一容器半體之開口端之內周豎立設置,且與另一容器半體之開口端內周滑動接觸,且於組合狀態下,上述第1容器半體或第2容器半體之彈性變形相互作用。
  3. 如請求項2之物品收容容器,其中上述嵌接部包括向上述開口端方向擴寬開口之切口部,且於組合時與上述切口部對向之上述另一容器半體之位置上設有導引突起。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物品收容容器,其中 於上述第2容器半體上設有將上述第1卡合部導引至上述第1被卡合部之導引部,上述第2卡合部及上述第2被卡合部係設置於上述鉸鏈部之相反側,上述第1卡合部及上述第1被卡合部係設置於上述鉸鏈部與該鉸鏈部之相反側之中間,且於組合時利用上述導引部導引之結果,使上述第2卡合部被導引至與上述第2被卡合部卡合之卡合位置。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物品收容容器,其中上述第1被卡合部具有開口部,於上述第2容器半體之內側呈袋狀地設有將上述第1卡合部導引至上述第1被卡合部之導引部,上述第1卡合部具有於組合時插入至上述導引部之鉤爪部,上述鉤爪部之爪主體部係以偏向上述第1容器半體之容器內側之狀態設置。
  6. 如請求項5之物品收容容器,其中設置有上述導引部之上述第2容器半體之端面部分形成為朝向內側之斜面狀。
  7. 如請求項6之物品收容容器,其中上述第2卡合部及上述第2被卡合部係設置於上述鉸鏈部之相反側,上述第1卡合部及上述第1被卡合部係於上述鉸鏈部與該鉸鏈部之相反側之中間設置複數個,當用右手或左手之一手解除上述第2卡合部與上述第2被卡合部之卡合而打開容器時,上述第1容器半體之上述鉤爪部之偏向上述第1容器半體內側之部分係作為供另一手保持容器之手指扣 入部發揮功能,並且利用該保持力而促進上述第1容器半體之彈性變形、及上述第1卡合部與上述第1被卡合部之卡合之解除。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物品收容容器,其中上述第2卡合部具有設置有卡合孔之舌片,上述第2被卡合部具有突起部,該突起部與上述卡合孔卡合且自容器表面突出設置,且設有組合時用於使上述舌片移動而促進順暢卡合之傾斜面。
  9. 如請求項4之物品收容容器,其中上述第2卡合部具有設置有卡合孔之舌片,上述第2被卡合部具有突起部,該突起部與上述卡合孔卡合且自容器表面突出設置,且設有組合時用於使上述舌片移動而促進順暢卡合之傾斜面。
  10. 如請求項5之物品收容容器,其中上述第2卡合部具有設置有卡合孔之舌片,上述第2被卡合部具有突起部,該突起部與上述卡合孔卡合且自容器表面突出設置,且設有組合時用於使上述舌片移動而促進順暢卡合之傾斜面。
  11. 如請求項6之物品收容容器,其中上述第2卡合部具有設置有卡合孔之舌片,上述第2被卡合部具有突起部,該突起部與上述卡合孔卡合且自容器表面突出設置,且設有組合時用於使上述舌片移動而促進順暢卡合之傾斜面。
  12. 如請求項7之物品收容容器,其中上述第2卡合部具有設置有卡合孔之舌片,上述第2被卡合部具有突起部,該突起部與上述卡合孔卡合且自容器表面突出設置,且設有組合時用於使上述舌片移動而促進順暢卡合之傾斜面。
TW102108132A 2012-03-26 2013-03-07 Items storage container TWI5515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0393 2012-03-26
JP2012133105A JP5579784B2 (ja) 2012-03-26 2012-06-12 物品収容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3488A true TW201343488A (zh) 2013-11-01
TWI551519B TWI551519B (zh) 2016-10-01

Family

ID=49675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8132A TWI551519B (zh) 2012-03-26 2013-03-07 Items storage containe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5579784B2 (zh)
CN (1) CN105129193B (zh)
HK (2) HK1214804A1 (zh)
TW (1) TWI5515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73412B2 (en) 2018-01-11 2021-11-16 Lego A/S Toy construction elemen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7304B1 (ja) * 2014-01-14 2015-05-13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容器
JP2015131686A (ja) * 2015-03-16 2015-07-23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容器
JP2017206266A (ja) * 2016-05-16 2017-11-24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アーツ 収容容器
JP6499213B2 (ja) * 2017-02-17 2019-04-10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カバ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モジュール
JP6937595B2 (ja) * 2017-03-29 2021-09-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収納容器の蓋体
JP6885901B2 (ja) * 2018-07-26 2021-06-16 ささのやドットコム株式会社 容器
US20220315271A1 (en) * 2019-12-19 2022-10-06 T-Arts Company, Ltd. Toy container
JP7253581B2 (ja) * 2021-03-03 2023-04-06 株式会社正田企画 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99097A (en) * 1959-08-11 Containers of capsule like form
JP3011075U (ja) * 1994-11-11 1995-05-16 株式会社台和 容 器
JP2906327B2 (ja) * 1994-12-29 1999-06-21 今野産業株式会社 ゲーム用景品入れカプセル
JP3589503B2 (ja) * 1995-06-08 2004-11-17 株式会社ナムコ 品物収容器
JPH10194312A (ja) * 1996-12-27 1998-07-28 Kyoraku Co Ltd 容器の係止装置
JP4079625B2 (ja) * 2001-11-15 2008-04-23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カプセル容器
JP4471170B2 (ja) * 2005-05-31 2010-06-02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浴用剤容器
KR101230984B1 (ko) * 2005-11-16 2013-02-07 매직 프로덕션 그룹 (엠.피.지.) 에스.에이. 서프라이즈 용기
CN2895270Y (zh) * 2006-03-08 2007-05-02 陈理安 一种用于盛装日用品的容器
JP2011255916A (ja) * 2010-06-08 2011-12-22 Tomy Co Ltd カプセル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73412B2 (en) 2018-01-11 2021-11-16 Lego A/S Toy construction el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27064A (ja) 2013-11-07
JP2014198602A (ja) 2014-10-23
CN105129193B (zh) 2017-05-24
JP6092810B2 (ja) 2017-03-08
TWI551519B (zh) 2016-10-01
JP5579784B2 (ja) 2014-08-27
HK1184122A1 (zh) 2014-01-17
CN105129193A (zh) 2015-12-09
HK1214804A1 (zh) 2016-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1519B (zh) Items storage container
US7708185B2 (en) Plastic box
CN103402387B (zh) 用于将带连接起来的装置
KR101452620B1 (ko) 물품 수용 용기
US2986792A (en) Clasp
US7415750B2 (en) Cord stopper
JPH0719286Y2 (ja) バックル
TWI241171B (en) Buckle
JP2018507719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2008265837A (ja) 収納容器
JP2011255916A (ja) カプセル容器
WO2012077749A1 (ja) 係止機構付きスナップファスナ
KR101069091B1 (ko) 버클
WO2010101217A1 (ja) 鍵付きバックル
TW200405796A (en) Buckle
KR101476981B1 (ko) 위변조 방지 기능을 갖춘 카드 케이스
JP6166802B2 (ja) 包装容器
JP6413121B1 (ja) 装身具などの止め具
JP2018012528A (ja) 包装容器
JP2019136299A (ja) バックル
JP3205037U (ja) バックル
KR20140052575A (ko) 놀이용 카드 케이스
TWM395352U (en) Portable identification box
US11357294B2 (en) Fastener for accessories
JP3233585U (ja) バック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