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2146A - 位置檢測裝置及位置檢測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位置檢測裝置及位置檢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2146A
TW201342146A TW101140298A TW101140298A TW201342146A TW 201342146 A TW201342146 A TW 201342146A TW 101140298 A TW101140298 A TW 101140298A TW 101140298 A TW101140298 A TW 101140298A TW 201342146 A TW201342146 A TW 2013421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dicator
sensor
signal
circuit
position ind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0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9738B (zh
Inventor
Ken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Wa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42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2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9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97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課題]在具備有用以藉由電磁感應方式來檢測出由第1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第1感測器、和用以藉由電磁感應方式以外之其他方式來檢測出由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第2感測器之位置檢測裝置中,將由於供給至電磁感應方式以外之檢測方式的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所導致的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的不良影響減輕。[解決手段]根據對應於第1指示體之在第1感測器上的位置指示之從第1感測器所輸出的訊號、和對應於第2指示體之在第2感測器上的位置指示之從第2感測器所輸出的訊號,來對於由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所進行的位置指示狀況作判別。對應於此位置指示狀況之判別結果,對於為了檢測出由第2指示體所進行的位置指示所供給至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

Description

位置檢測裝置及位置檢測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具備有用以藉由電磁感應方式來檢測出由第1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第1感測器,並且具備有用以藉由電磁感應方式以外之檢測方式來檢測出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的第2感測器,而能夠將由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所進行的位置指示同時檢測出來之位置檢測裝置。
將藉由手指或筆等之指示體所指示了的位置檢測出來之位置檢測裝置,係為周知。作為在此位置檢測裝置中所使用的位置檢測方式,係提供有電阻膜方式、電磁感應方式、靜電容量方式等之各種方法。
其中,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裝置,例如係如同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12973號公報)中所揭示一般,係由感測器和作為指示體之位置指示器所構成。位置指示器,係由產生電磁感應訊號之例如電子筆所成。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用的感測器,係為在基板上,於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而分別將細長之迴圈線圈作多數個的並排所構成者,並藉由將從位置指示器而來之電磁感應訊號以此基板上之迴圈線圈而檢測出來,來檢測出藉由位置指示器所指示了的位置。
此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裝置,係能夠藉由作為指 示體之電子筆來進行較為高精細度之位置輸入,而被作廣泛使用。
又,近年來,作為在觸控面板等之中所使用的指示體(手指或筆型之位置指示器(靜電筆)等)之位置檢測方式,係進行有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裝置的開發。在靜電容量方式中,係存在有表面型(Surface Capacitive Type)和投影型(Projected Capacitive Type)之2種類的方式,在兩種方式中,均係檢測出感測電極和指示體之間的靜電耦合狀態之變化,並檢測出指示體之位置。亦提案有將投影型之靜電容量方式更進一步作了發展的被稱作交叉點靜電耦合方式之方式的位置檢測裝置(例如參考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3034號公報))。
圖14,係為對於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裝置的感測器之其中一例的構成作展示者。如圖14中所示一般,此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裝置的感測器,係將指示輸入面之例如Y軸方向(縱方向)的上部電極Ex和X軸方向(橫方向)之下部電極Ey,在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上,分別以特定間隔而作複數根並排,而使該些相互正交並且僅空出有些微之空隙地來作配列,而構成之。於此情況,在上部電極Ex與下部電極Ey之間的重疊部分(交叉點)處,係形成有特定之靜電容量Co(固定容量)。
而後,使用者所作了把持的位置指示器或者是使用者之手指等的指示體100,在近接於指示輸入面或者是與其 作了接觸的位置處,在該位置之電極Ex、Ey和指示體之間,係形成有靜電容量Cf。而,指示體100係透過人體而通過特定之靜電容量Cg來與接地作連接。其結果,起因於該靜電容量Cf以及Cg,在該指示體100所指示之位置處,上部電極Ex和下部電極Ey之間的電荷係會改變。在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裝置中,係藉由將此電荷的變化檢測出來,而特定出在指示輸入面內的藉由指示體100所指示了的位置。
此電荷的變化,係藉由位置檢測電路101而檢測出來。位置檢測電路101,例如,係藉由將下部電極Ey作為送訊電極,而對其供給特定之送訊訊號,並且將上部電極Ex作為受訊電極,而受訊從此受訊電極而來之受訊訊號並檢測出受訊訊號的電流變化,來檢測出前述電荷的變化。位置檢測電路101,係藉由對於供給送訊訊號之送訊電極作切換,並且逐次進行從受訊電極而來之受訊訊號的電流變化之檢測處理,來檢測出藉由指示體所指示了的位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1297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3034號公報
上述之電磁感應方式的位置檢測用之感測器所進行位置檢測的對象之指示體,係為電子筆,另一方面,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用的感測器所進行位置檢測之對象的指示體,係為手指或靜電筆,應檢測之對象係為完全不同。因此,係可以考慮在1個的位置檢測裝置中而搭載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和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若依據此位置檢測裝置,則係能夠一面例如使用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來將以手指等所進行之位置指示檢測出來,同時使用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來將以電子筆所進行之位置指示檢測出來。故而,係成為能夠進行像是因應於由手指所進行之位置指示來對於與由電子筆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相對應的控制對象作變更等之操作,而為便利。
另外,在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中,係能夠藉由感測器來檢測出從電子筆而來之電磁感應訊號並檢測出其之檢測位置,來檢測出藉由電子筆所作了指示的位置。因此,在位置指示器和感測器之間所送受訊的電磁感應訊號,就算是為相對性而為較低的準位,也能夠藉由位置檢測電路來將藉由電子筆所指示了的位置檢測出來。
相對於此,在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中,如同上述一般,係為針對從感測器之受訊電極而來的受訊訊號,而檢測出在藉由手指或靜電筆所作了指示的位置處之電流變化者,相較於電磁感應方式,其位置檢測感度係為低。因此,在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中,係有必要 將供給至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準位設為較大,特別是,為了將藉由指示體所指示了的位置之檢測性能提昇,係有必要將供給至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準位更進而增大。
因此,在具備有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和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並能夠藉由兩感測器來同時檢測出由指示體所進行的位置指示之位置檢測裝置中,係會有由於供給至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處的送訊訊號而導致在從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所得到的位置檢測訊號中產生有抖動(jitter)等的不良影響之虞。於此,所謂在位置檢測訊號中所產生的抖動,係指就算是指示體對於相同之位置作指示,從位置檢測電路所得到的位置檢測訊號亦不會成為代表相同之位置而有所變動的情形。
以上的問題,係並不僅侷限在當與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作組合的其他位置檢測用感測器為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的情況,只要是會由於供給至該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而對於從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而來的位置檢測訊號賦予不良影響一般的感測器,則全部會發生。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之點,而以下述事項作為目的,亦即是,在具備有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和電磁感應方式以外之其他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並且能夠藉由兩感測器來同時檢測出由指示體所進行的位置指示之位置檢測裝置中,成為能夠將由於供給至電磁感應方 式以外之檢測方式的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所導致的對於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的不良影響減輕。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請求項1之發明,係提供一種位置檢測裝置,其係具備有用以藉由電磁感應方式來檢測出由第1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第1感測器、和被與前述第1感測器作近接配置並且用以藉由前述電磁感應方式以外之檢測方式來檢測出由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第2感測器,而能夠同時檢測出由前述第1指示體以及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該位置檢測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訊號供給電路,係對於前述第2感測器而供給用以檢測出由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送訊訊號;和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係被供給有對應於由前述第1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而從前述第1感測器所輸出的訊號、和對應於由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而從前述第2感測器所輸出的訊號,並對於由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的位置指示狀況作判別;和訊號準位控制電路,係對應於由前述位置指示判別電路所進行之前述位置指示狀況的判別結果,而對於從前述訊號供給電路所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之前述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根據藉由前述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所判別出之前述位置指示狀況,當從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為相互非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起,而 遷移到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為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時,係設為藉由前述訊號準位控制電路,而將訊號準位為與在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為相互非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下所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相異之送訊訊號,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並檢測出由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
在上述之構成的請求項1之發明中,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係根據從第1位置檢測電路而來之第1指示體的位置指示之檢測輸出、和從第2位置檢測電路而來之第2指示體的位置指示之檢測輸出,而判別由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狀況。而,訊號準位控制電路,係根據藉由此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所判別出的位置指示狀況,而構成為:當從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為相互非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起,而遷移到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為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時,係設為將訊號準位為與在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為相互非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下所供給至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相異之送訊訊號,供給至第2感測器處,而對於供給至第2指示體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
訊號準位控制電路,例如係能夠以下述之方式來作控制,亦即是,當在僅檢測出有由第1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時,而檢測出了由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並遷移至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時,或者是當在僅檢測出有 由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時,而檢測出了由第1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並遷移至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時,係將供給至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降低。其結果,若依據請求項1之發明,則係能夠減輕從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所得到的位置檢測訊號之抖動性能產生惡化等的問題。
又,在並未檢測出由第1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而僅檢測出有由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狀況時,訊號準位控制電路,係能夠以使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增高的方式來進行控制。其結果,第2位置檢測電路,係成為能夠根據從第2感測器所輸出之訊號,而將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以良好之S/N狀態而檢測出來。
若依據本發明,則在具備有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和電磁感應方式以外之其他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並且能夠藉由兩感測器來同時檢測出由指示體所進行的位置指示之位置檢測裝置中,係能夠將由於供給至電磁感應方式以外之檢測方式的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所導致的對於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的不良影響減輕。又,係能夠與第1以及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狀況相對應,而將第1指示體或第2指示體以良好之S/N狀態而檢測出來。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為對於搭載有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第1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的構成例作展示之分解構成圖。在此圖1之例中,電子機器,例如係為具備有將藉由以電子筆等之位置指示器所成的電磁感應方式用之指示體(以下,稱作第1指示體)所作了指示的位置,藉由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以下,稱作第1感測器)而檢測出來之功能,並且係具備有將對於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的由手指或位置指示器(靜電筆)等之指示體(以下,稱作第2指示體)所作了指示的位置,藉由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用感測器(以下,稱作第2感測器)而檢測出來之功能,而能夠藉由兩感測器來同時地將由第1以及第2指示體所進行的位置指示檢測出來之平板型終端。
身為此平板型終端之其中一例的電子機器10,係由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用第1感測器20、和顯示裝置30、和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用第2感測器40、和控制電路基板50、和平面構件60、以及框體70所構成。
顯示裝置30,係由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顯示器等之平面顯示器所成,在顯示器基板31上,係具備有顯示畫面33,該顯示畫面33,係將顯示像素32,在X軸方向(橫方向)上配列有多數個,並且,在與X軸方向相正交之Y軸方向(縱方向)上配列有多數個。第1感測器20,係 在此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面33的背面側處,以與顯示裝置30相重疊的方式而被作配置。又,第2感測器40,係在此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面33的表面側處,以與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面33相重疊的方式而被作配置。故而,第1感測器20和第2感測器40,亦係成為被作重疊配置的關係。
而,能夠進行第1指示體所進行指示之位置的檢測之第1感測器20的檢測區域、和能夠進行第2指示體所進行指示之位置的檢測之第2感測器40的檢測區域、以及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面33的顯示區域,係被設為略相等之大小,並且成為被作重疊配置的關係。
在圖1中,雖係省略圖示,但是,係對於第1感測器20而連接有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第1位置檢測電路),並對於第2感測器40而連接有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第2位置檢測電路)。此些之第1以及第2位置檢測電路,係被設置在控制電路基板50上,第1感測器20以及第2感測器40,例如係藉由可撓性纜線而作連接。在控制電路基板50處,係被搭載有:用以控制電子機器10之微電腦、顯示裝置30之顯示控制電路、其他電子零件、以及銅箔配線圖案。
平面構件60,例如係由玻璃或樹脂等之透明材料所成,其之其中一面60a之側,係被設為用以進行由以電子筆所成之第1指示體以及由手指或指示筆等之第2指示體所致的位置指示之操作面。而,在此平面構件60之與其 中一面60a相反側的面之側,係被配置有第2感測器40以及顯示裝置30。
於此例中,平面構件60,係具備有較第1感測器20以及第2感測器40之指示體的檢測區域而更些許大的形狀。亦即是,在圖1之平面構件60中,以點線作包圍展示之區域61,係為第1感測器20以及第2感測器40之與指示體的檢測區域相對應之區域,在此區域61之周圍處,係被形成有框區域62。雖省略圖示,但是,平面構件60,係亦可在框區域62處,例如施加絲網印刷等,而將此框區域62設為不透明狀態,並形成為僅將區域61保持為透明狀態。
框體70,例如係藉由合成樹脂所構成。在此框體70處,係被形成有凹部71,該凹部71,係用以收容第1感測器20、顯示裝置30、第2感測器40以及控制電路基板50。在此凹部71內,收容第1感測器20、顯示裝置30、第2感測器40以及控制電路基板50,之後,藉由將平面構件60之框區域62使用例如接著材來結合於框體70之框區域72處,而將凹部71閉塞,並組裝電子機器10。
接下來,參考圖2,對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20以及其之位置檢測電路200的構成例作說明。被與此例之第1感測器20一同使用的作為第1指示體之例之電子筆23,係內藏有由線圈23L和被與此線圈23L作並聯連接之電容器23C所構成的共振電路。
此第1感測器20,係將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X配 置在配線基板21(參考圖1)的其中一面上,並且將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Y配置在配線基板21之另外一面上,而構成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X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Y,係分別由複數根之矩形的迴圈線圈所成。在此例中,係在X軸方向上配置有n根的迴圈線圈,並在Y軸方向上配置有m根的迴圈線圈。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X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Y之各迴圈線圈,係相互重疊地被作配置。
構成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X之各迴圈線圈,係在用以檢測出由電子筆23所進行的位置指示之檢測區域的橫方向(X軸方向)上,以作等間隔之並排且依序作重合的方式而被作配置。又,構成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Y之各迴圈線圈,係在檢測區域之縱方向(Y軸方向)上,以作等間隔之並排且依序作重合的方式而被作配置。
對於此第1感測器20,係連接有位置檢測電路200。此位置檢測電路200,係具備有:選擇電路201、振盪器202、構成送訊放大器之電流驅動器203、送受訊切換電路204、受訊放大器205、檢波電路206、低通濾波器207、取樣保持電路208、A/D(Analog to Digital)變換電路209、以及控制電路210。
進而,位置檢測電路200,係具備有用以對於供給至構成送訊放大器之電流驅動器203處的電源電壓作控制之DC-DC轉換器211。在此DC-DC轉換器211之控制端FB處,係被供給有從控制電路210而經由D/A(Digital to Analog)變換電路212所輸出的控制碼CP1。此控制碼CP1,係為了對於供給至電流驅動器203處之電源電壓作控制所使用者。此控制碼CP1,係在D/A變換電路212處被變換為類比值,並被供給至DC-DC轉換器211處。
DC-DC轉換器211,係將其之直流輸入電壓Vin,變換為與控制碼CP1相對應之直流輸出電壓Vout,並作為電流驅動器203之電源電壓PW1來作供給。之後,從第1感測器20所供給至電子筆23處之電磁感應訊號的訊號準位,係因應於電源電壓PW1而被制定。控制碼CP1,係被設為能夠根據從接收有自該電子筆23而來之電磁感應訊號的第1感測器20所輸出之訊號,而藉由位置檢測電路200來將電子筆23所指示了的位置在對於抖動之發生作了充分之抑制的狀態下而檢測出來一般的值。
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X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Y,係被與選擇電路201作連接。此選擇電路201,係根據控制電路210之控制,而依序對於2個的迴圈線圈群22X、22Y中之1個的迴圈線圈作選擇。
振盪器202,係產生頻率f0之交流訊號。此交流訊號,係被供給至電流驅動器203處並被變換為電流,之後,被送出至送受訊切換電路204處。送受訊切換電路204,係藉由控制電路210的控制,而對於經由選擇電路201所選擇了的迴圈線圈所被作連接之連接目標(送訊側端子T、受訊側端子R),在每經過特定時間時作切換。在送訊側端子T處,係被連接有電流驅動器203,在受訊 側端子R處,係被連接有受訊放大器205。
故而,在送訊時,在電流驅動器203處而被變換為電流之交流訊號,係經由送受訊切換電路204之送訊側端子T,而被供給至正被選擇電路201所選擇的迴圈線圈處。又,在受訊時,在被選擇電路201所選擇了的迴圈線圈處而產生之感應電壓,係經由選擇電路201以及送受訊切換電路204之受訊側端子R,而被供給至受訊放大器205處並被放大,再送出至檢波電路206處。
在受訊放大器205處而被作了放大的感應電壓,係藉由檢波電路206而被檢波,並經由低域濾波器207以及取樣保持電路208而被供給至A/D變換電路209處。A/D變換電路209,係將被作了供給的訊號從類比訊號而變換為數位訊號,並供給至控制電路210處。
控制電路210,係進行用以進行位置檢測之控制。亦即是,控制電路210,係對在選擇電路201處之迴圈線圈的選擇、送受訊切換電路204處之訊號的切換、取樣保持電路208的時序等作控制。
控制電路210,係藉由以將送受訊切換電路204連接於送訊側端子T處的方式來進行切換,而對於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X或者是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Y中之正被選擇電路201所選擇的迴圈線圈進行通電控制,並使其送出電磁波(電磁感應訊號)。電子筆23之共振電路,係以接收此從迴圈線圈所送出的電磁波,並積蓄能量,再將基於此積蓄了的能量之電磁波對於第1感測器20進行送 訊的方式,而起作用。
接著,控制電路210,係以將送受訊切換電路204與受訊側端子R作連接的方式,而進行切換。如此一來,在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X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Y之各迴圈線圈處,係經由從身為位置指示器之電子筆23所送訊而來的電磁波而產生有感應電壓。
控制電路210,係根據此在各迴圈線圈處所產生了的感應電壓之電壓值,而算出在第1感測器20之檢測區域中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指示位置的座標值。之後,控制電路210,係根據所算出之座標值,而檢測出藉由電子筆23所作了指示的位置,並因應於該檢測結果而對於被顯示在顯示裝置30處之畫面作控制。
又,控制電路210,係根據是否算出有藉由作為第1指示體之電子筆23所指示了的位置之座標值一事,來產生代表是否藉由第1感測器20而檢測出電子筆23一事的指示體有無訊號(以下,稱作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再如同後述一般,供給至第2感測器40之位置檢測電路400的控制電路410處。
接下來,參考圖3,對於第2感測器40以及其之位置檢測電路400的構成例作說明。此第2感測器40,在此例中,係為了將同時檢測出複數之手指的多重觸控檢測出來,而構成為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
第2感測器40,例如係在透明基板41之其中一面(與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面33相對向之面的相反側之面) 處,被形成有由具備光透過性之複數的電極所成之透明電極群,而構成之。透明基板41,例如係由玻璃基板或者是樹脂薄膜基板所成。
透明電極群,係由分別被形成在Y軸方向上之複數根的第1透明電極42X、和分別被形成在與Y軸方向相正交之X軸方向上之複數根的第2透明電極42Y所成。第1透明電極42X,係在X軸方向上,分別隔出有特定間隔地被作配置。又,第2透明電極42Y,係在Y軸方向上,分別隔出有特定間隔地被作配置。此些之第1透明電極42X以及第2透明電極42Y,係藉由以光透過性之導電材料(例如ITO膜)所成的導體而構成。
而,第1透明電極42X和第2透明電極42Y,於此例中,係被形成在透明基板41之同一面側處。因此,在身為相互正交之第1透明電極42X和第2透明電極42Y之間的交點之交叉點的區域處,係藉由在第1透明電極42X和第2透明電極42Y之間配置絕緣材,而相互作電性絕緣。
對於此第2感測器40,係連接有位置檢測電路400。此位置檢測電路400,係具備有送訊訊號產生電路401、送訊電極選擇電路402、送訊訊號放大電路403、受訊電極選擇電路404、受訊訊號處理電路405、位置資訊輸出電路406、控制電路410。
在圖3中,為了方便,係對於送訊訊號放大電路403為具備有1個送訊放大器403A之構成作了展示,但是, 實際上,係對於複數根之第2透明電極42Y的各個而分別設置有送訊放大器403A,送訊訊號放大電路403係具備有複數個的送訊放大器403A而構成之。
進而,位置檢測電路400,係具備有用以對於供給至送訊訊號放大電路403處的電源電壓作控制之DC-DC轉換器407。在此DC-DC轉換器407之控制端FB處,係被供給有從控制電路410而經由D/A變換電路408所輸出的控制碼CP2。此控制碼CP2,係為了以將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電源電壓以特定之訊號準位來作供給的方式而作控制,所被使用者。此控制碼CP2,係藉由D/A變換電路408而被變換為類比值。藉由此控制碼CP2,從後述之送訊放大器403A所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的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係成為被作設定。
DC-DC轉換器407,係將其之直流輸入電壓Vin,變換為與控制碼CP2相對應之直流輸出電壓Vout。此DC-DC轉換器407之直流輸出電壓Vout,係對於送訊訊號放大電路43之複數個的送訊放大器403A之各個,而作為電源電壓PW2來被供給。
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控制電路410,係具備有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此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係對於在搭載於電子機器10中之位置檢測裝置處的由第1指示體(電子筆23)和第2指示體(手指或靜電筆等之位置指示器)所進行的位置指示狀況作判別。
之後,控制電路410,係對應於此位置指示狀況判別 電路411之判別結果,而對於通過D/A變換電路408所供給至DC-DC轉換器407處的控制碼CP2進行可變控制。故而,被供給至送訊訊號放大電路403之複數個的送訊放大器403A處之電源電壓PW2,係與由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狀況相對應地而進行可變控制,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成為與該電源電壓PW2之可變控制相對應了的訊號準位。針對此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的可變控制,係於後詳述。
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位置檢測電路400,係根據控制電路410之控制,而藉由以特定之時間間隔(例如每10msec)來離散性地實行位置檢測處理,而將第2感測器40上之由第2指示體所致的複數之位置指示個別地檢測出來,並得到各別之位置檢測結果。
送訊訊號產生電路401以及送訊電極選擇電路402,係構成送訊訊號供給電路,受訊電極選擇電路404以及受訊訊號處理電路405,係構成訊號受訊電路。而,在此例中,第1透明電極42X,係被設為受訊電極,並且,第2透明電極42Y,係被設為送訊電極。
送訊訊號產生電路401,係以基於控制電路410之控制的特定之時序,來將特定之送訊訊號供給至送訊電極選擇電路402處。作為特定之送訊訊號,例如係可使用正交擴散碼等(例如,參考日本特開2003-22158號公報)。
送訊電極選擇電路402,係依據控制電路410之選擇 控制,而選擇特定之第2透明電極42Y。在經由送訊電極選擇電路402所選擇了的第2透明電極42Y處,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401而來之送訊訊號,係通過送訊電極放大電路403之送訊放大器403A而被作供給。
受訊電極選擇電路404,係依據控制電路410之控制,而依序對於第1透明電極42X作選擇,並將從所選擇了的第1透明電極42X而來之受訊訊號,供給至受訊訊號處理電路405處。
受訊訊號處理電路405,係基於由控制電路410所進行之控制,而在第1透明電極42X處,將由於手指或位置指示器等之第2指示體在第2感測器40上而對於位置作指示一事所產生之受訊訊號之訊號變化檢測出來,再將該檢測輸出供給至位置資訊輸出電路406處。
位置資訊輸出電路406,係基於由控制電路410所進行之控制,而依據受訊訊號處理電路405之檢測輸出,來根據產生有前述訊號變化之第1透明電極42X和於該時間被供給有送訊訊號之第2透明電極42Y,而產生身為與經由手指或位置指示器等之第2指示體所指示了的位置相對應之指示位置檢測訊號的座標輸出,作為位置檢測結果而產生並輸出至控制電路410處。
控制電路410,係接收從位置資訊輸出電路406而來之位置檢測結果的座標輸出,並檢測出由第1指示體所指示之位置或者是移動操作(手勢操作),並因應於該檢測結果而對於被顯示在顯示裝置30上之畫面作控制。又, 控制電路410,係根據是否算出有藉由作為第2指示體之手指或位置指示器所指示了的位置之座標值一事,來產生代表是否藉由第2感測器40而檢測出由第2指示體所致的位置指示一事的指示體有無訊號(以下,稱作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而後,控制電路410,係將所產生了的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輸出至控制電路410之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處。
如同上述一般,本實施形態之位置檢測裝置,係具備有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20以及其之位置檢測電路200,並且係具備有靜電容量方式之第2感測器40以及其之位置檢測電路400,而能夠將由第1指示體(例如電子筆)和第2指示體(例如手指或位置指示器)所致的位置指示同時地檢測出來。電子機器10,係成為能夠因應於此些之第1指示體的檢測結果和第2指示體的檢測結果,來進行對於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像作變更控制等的處理。
[對於第2感測器40之送訊訊號的送訊準位控制]
在此第1實施形態之位置檢測裝置中,係藉由對應於由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所得之位置指示狀況的判別結果來對於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來減輕對於靜電容量方式之第2感測器所供給的送訊訊號之對於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20的位置檢測電路200所造成之不良影響。
亦即是,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第2感測器40,係被 重疊配置在作為顯示裝置30之例的液晶顯示器上,但是,會有起因於由此液晶顯示器所產生的雜訊而導致使用有第2感測器4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400之第2指示體的檢測輸出之S/N比惡化的情形。因此,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係將對於第2感測器40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增高,而謀求第2指示體之檢測輸出的S/N比之改善。
然而,若是將對於第2感測器40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增高,則會有在使用有第1感測器2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200之第1指示體的位置檢測訊號中產生抖動之虞。因此,在此實施形態中,係並非為將對於第2感測器40所供給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恆常地增高,而是構成為對應於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狀況,來控制對於第2感測器40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
如同前述一般,被連接於第2感測器40之位置檢測電路400的控制電路410,係具備有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在此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處,係從被連接於第1感測器20之位置檢測電路200的控制電路210,而供給有代表是否藉由第1感測器20而檢測出有由作為第1指示體之電子筆23所進行的位置指示一事之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又,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係取得藉由控制電路410所產生了的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
之後,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係根據從控制電路210所供給而來之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和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來對於在位置檢測裝置處之第1指示 體和第2指示體的位置指示狀況作判別。控制電路410,係產生與此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之判別結果相對應的控制碼CP2,並供給至DC-DC轉換器407處。
DC-DC轉換器407,係將其之直流輸入電壓Vin,變換為與控制碼CP2相對應之直流輸出電壓Vout,並將該直流輸出電壓Vout作為送訊訊號放大電路403之各送訊放大器的電源電壓PW2來作供給。藉由此,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40之第2透明電極42Y處的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係成為對應於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之判別結果而被作了控制的訊號準位。
在圖4中,對於在由此第1實施形態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中的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狀況的變遷圖作展示。又,在圖5中,對於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的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狀況、和供給至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之大小,其兩者間之對應表作展示。
亦即是,如圖4之變遷圖中所示一般,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狀況,係存在有下述之4個狀況:亦即是,均未檢測出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之雙方的非檢測之狀況501、僅檢測出第1指示體之狀況502、僅檢測出第2指示體之狀況503、同時檢測出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之同時檢測狀況504。而,如同在圖4中以箭頭所示一般,係在各狀況之間存在有變遷。
另外,將在僅檢測出第1指示體之狀況502和僅檢測 出第2指示體之狀況503之間的變遷之箭頭以虛線來表示的原因,係在於對通常在此些之狀況502和狀況503之間的變遷會是經過了非檢測之狀況501或同時檢測狀況504而產生者,而極少會有直接性地產生的情況一事作了考慮之故。
而,對應於如同上述一般而進行變遷之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狀況相對應,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地被作控制。
亦即是,當位置指示狀況係為均未檢測出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雙方的非檢測狀況501或者是僅檢測出第1指示體之狀況502時,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被設定為低準位EL。又,當位置指示狀況為僅檢測出第2指示體之狀況503時,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被設定為高準位EH。進而,當位置指示狀況係為同時檢測出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雙方的同時檢測狀況504時,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被設定為前述低準位EL和前述高準位EH之間的中準位EM。
另外,在圖5中之「對於第2感測器之送訊訊號準位」之欄中所記載的各訊號準位,係根據用以從控制電路410來對於DC-DC轉換器407作控制的控制碼CP2而被作設定。
於此,在圖5中,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中,高準位 EH,係被設為能夠藉由靜電容量方式之第2感測器4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400,來將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的檢測以良好之S/N狀態來進行的訊號準位。此時,從DC-DC轉換器407所供給至送訊訊號放大電路403處的電源電壓PW2,係將其之電壓值控制在例如12~24V(伏特)程度。
又,在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中,中準位EM,係被設為能夠藉由靜電容量方式之第2感測器4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400,來維持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的良好之檢測,並且亦能夠對於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2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200的訊號檢測訊號之抖動的發生減輕之訊號準位。此時,從DC-DC轉換器407所供給至送訊訊號放大電路403處的電源電壓PW2,係將其之電壓值控制在例如3.3~5V(伏特)程度。
又,在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中,低準位EL,係被設為能夠藉由靜電容量方式之第2感測器4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400,來進行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的檢測,並且亦能夠對於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2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200的訊號檢測訊號之抖動的發生抑制在最小限度之訊號準位。此時,被供給至送訊訊號放大電路403處的電源電壓PW2,係被設定為例如3.3V(伏特)程度。
另外,在上述之例中,3個的訊號準位EH、EM、EL之大小關係,係被設為EH>EM≧EL。
又,在此圖5所示之例中,從位置檢測電路200所供 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用以對於電子筆23送出電磁感應訊號之交流訊號)的訊號準位,係被設定為能夠藉由第1感測器20和位置檢測裝置200來良好地進行第1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的固定值之訊號準位。在圖5之例中,係根據使用後述之圖7、圖11所說明的關係,而將對於第1感測器20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為中準位。另外,如同後述一般,係亦可將對於第1感測器20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為可變。
接著,參考圖6之流程圖,針對在位置檢測電路400之控制電路410處的包含有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之功能的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的控制處理動作之例作說明。
亦即是,控制電路410之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係對於根據從位置資訊輸出電路406而來之第2感測器40的座標輸出所產生之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和從位置檢測電路200之控制電路210而來的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作監視,首先,係根據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來判別是否為有檢測出第2指示體之狀況(狀況503或狀況504)(步驟S101)。
在此步驟S101中,當判別出係為並未檢測出第2指示體之狀況(狀況501或狀況502)時,控制電路410,係藉由控制碼CP2來對於DC-DC轉換器407作控制,並將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定為前述之低準位EL(步驟S102)。之後,控制電路410,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10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101 以後之處理。
又,當在步驟S101處,而判別出係為檢測出有第2指示體之狀況(狀況503或狀況504)時,控制電路410之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係根據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來判別是否為不僅檢測出有第2指示體且亦檢測出有第1指示體之狀況(狀況504)(步驟S103)。在此步驟S103中,當判別出係為同時檢測出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之狀況(狀況504)時,控制電路410,係將會使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成為前述之中準位EM的控制碼CP2,透過D/A變換電路408來輸出至DC-DC轉換器407處(步驟S104)。之後,控制電路410,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10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101以後之處理。
又,在步驟S103中,當判別出係為雖檢測出第2指示體但是並未檢測出第1指示體之狀況(狀況503)時,控制電路410,係將會使送訊訊號準位成為前述之高準位EH的控制碼CP2,透過D/A變換電路408來輸出至DC-DC轉換器407處(步驟S105)。之後,控制電路410,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10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101以後之處理。
另外,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為當發生有圖4中所示之狀況的變遷時,以成為該狀況之變遷後之訊號準位的方式而被作了變更控制者,當然的,當並不存在有狀況之變遷時,係為維持於該狀況下 之訊號準位者。
藉由以上之處理常式,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係如圖5中所示一般,因應於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狀況,對於第2感測器40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被作控制。藉由此,係能夠在將由於供給至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所導致的對於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200之不良影響減輕的同時,亦良好的進行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指示位置的檢測。
亦即是,當並未藉由第2感測器40而檢測出第2指示體的狀況時,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被設定為低準位EL,在第1感測器2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200處之第1指示體的位置檢測訊號中之抖動,係被抑制為最小限度。
又,就算是在藉由第2感測器40而檢測出有第2指示體的狀況中,亦同樣的,當藉由第1感測器20而檢測出了第1指示體之狀況時,由於係以成為較僅檢測出有第2指示體時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之高準位EH而更低之中準位EM的方式,來對於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作控制,因此,在第1感測器2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200處之第1指示體之位置檢測訊號中的抖動係被減輕。
並且,在本實施形態中,當並未藉由第1感測器20而檢測出第1指示體,且藉由第2感測器40而檢測出了第2指示體的狀況時,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由於係被設定為高準位EH,因此,不 會受到從顯示裝置而來之雜訊的影響,而能夠將手指等之第2指示體藉由第2感測器4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400來以良好之S/N狀態而檢測出來。
另外,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從電流驅動器203所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交流訊號的訊號準位,由於係被設為固定值,因此,亦可設為並不設置DC-DC轉換器211而將該固定值之電源電壓供給至電流驅動器203處之構成。
[第2實施形態]
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為了將在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2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200處之抖動減輕,係設為僅對於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
但是,藉由在對於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作控制的同時,亦對於從第1感測器20所對於構成第1指示體之作為位置指示器的電子筆23而供給的電磁感應訊號之訊號準位作控制,係能夠更有效果地將由於供給至靜電容量方式之第2感測器40處的送訊訊號所導致之對於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200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減輕。
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之位置檢測裝置的硬體構成,係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又,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亦同樣的,位置檢測電路400之控制電路410,係與上述 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而構成為對於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作控制。
而,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為了對於從第1感測器20所供給至電子筆23處之電磁感應訊號的訊號準位作可變控制,第1感測器20之位置檢測電路200的控制電路210,係並非將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的送訊訊號(交流訊號)之訊號準位設為固定值,而是對其進行可變控制。亦即是,雖係省略圖示,但是,例如係將在圖2中所示之位置檢測電路200的控制電路210,亦設為具備有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而後,在此控制電路210之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處,係從位置檢測電路400之控制電路410而被供給有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進而,在此控制電路210之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處,係被供給有藉由該控制電路210所產生的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
控制電路210之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係根據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和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來對於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的位置指示狀況作判別。之後,控制電路210,係對應於其之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的判別結果,而對於通過D/A變換電路212所供給至DC-DC轉換器211處的控制碼CP1進行可變控制,並藉由此而對於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交流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其他之構成,係設為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
圖7,係為用以對於在此第2實施形態的情況中之第 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的位置指示狀況、和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之大小以及被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交流訊號)的訊號準位之大小,作展示的對應表。
在此圖7中,相對於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狀況的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之大小,係與前述之圖5相同。此圖7和圖5之間的差異點,係在於被供給第1指示體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之大小,係並非為固定值,而是對應於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位置指示狀況而成為可變。在此例中,被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除了在圖5中所設定的中準位之外,亦採用有較該中準位而更低之低準位、和較該中準位更高之高準位。
亦即是,當位置指示狀況係為並未檢測出第1指示體之狀況(僅檢測出第2指示體之狀況503或者是均未檢測出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雙方的非檢測狀況501)時,被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被設定為能夠檢測出第1指示體之低準位。又,當位置指示狀況為僅檢測出第1指示體之狀況502時,被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被設定為能夠充分避免由於對第2感測器40供給送訊訊號一事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並進行檢測的高準位。進而,當位置指示狀況係為同時檢測出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雙方的同時檢測狀況504時,被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 號的訊號準位,係被設定為前述低準位和前述高準位之間的中準位。
接著,參考圖8之流程圖,針對在位置檢測電路200之控制電路210處的包含有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之功能的情況下之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的控制處理動作之例作說明。
亦即是,控制電路210之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係對於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和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作監視,首先,係根據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來判別是否為有檢測出第1指示體之狀況(狀況502或狀況504)(步驟S201)。
在此步驟S201中,當判別出係為並未檢測出第1指示體之狀況(狀況501或狀況503)時,控制電路210,係藉由控制碼CP1來對於DC-DC轉換器211作控制,並將被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定為前述之低準位(步驟S202)。之後,控制電路210,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20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201以後之處理。
又,當在步驟S201處,而判別出係為檢測出有第1指示體之狀況(狀況502或狀況504)時,控制電路210之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係根據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來判別是否為不僅檢測出有第1指示體且亦檢測出有第2指示體之狀況(狀況504)(步驟S203)。
在此步驟S203中,當判別出係為除了第1指示體之 外而亦檢測出有第2指示體之狀況(狀況504)時,控制電路210,係藉由控制碼CP1來對於DC-DC轉換器211作控制,並將被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定為前述之中準位(步驟S204)。之後,控制電路210,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20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201以後之處理。
又,在步驟S203中,當判別出雖係檢測出第1指示體,但是係並未檢測出有第2指示體之狀況(狀況502)時,控制電路210,係藉由控制碼CP1來對於DC-DC轉換器211作控制,並將被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定為前述之高準位(步驟S205)。之後,控制電路210,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20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201以後之處理。
另外,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為當發生有圖4中所示之狀況的變遷時,以成為該狀況之變遷後之訊號準位的方式而被作了變更控制者,當然的,當並不存在有狀況之變遷時,係為維持於該狀況下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者。
若依據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則係能夠得到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效果,並且,藉由不僅是對於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而亦對於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係能夠更有效果地將由於供給至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所導致的對於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200的不 良影響減輕。
亦即是,在第2實施形態中,當僅檢測出第1指示體的狀況時,由於係將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定為低準位,並且將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交流訊號)的訊號準位設定為高準位,因此,係有著能夠將由於供給至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所導致的對於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200的不良影響更進一步減輕之效果。
又,由於係將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交流訊號)的訊號準位設定為高準位,因此,係亦有著能夠使第1感測器2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200將第1指示體以S/N更為良好之狀態而檢測出來的效果。
[第3實施形態]
此第3實施形態,係為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亦即是,在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中,係設為使位置檢測電路200之控制電路210和位置檢測電路400之控制電路410分別具備有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之功能,並分別相獨立地產生控制碼CP1、CP2。
相對於此,在此第3實施形態中,係設為與位置檢測電路200和位置檢測電路400相獨立地而設置具備有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之控制碼產生電路,而減輕控制電路210和控制電路410之處理負擔。
圖9,係為對於此第3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10的位置 檢測電路之硬體構成例的重要部分作展示者。除了在此重要部分中所展示的部份以外,係設為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以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
亦即是,如圖9中所示一般,在第3實施形態中之位置檢測電路200的控制電路210A,雖然係具備有產生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之功能,但是係並不具備有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之功能以及產生控制碼CP1之功能。又,在第3實施形態中之位置檢測電路400的控制電路410A,雖然係具備有產生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之功能,但是係並不具備有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之功能以及產生控制碼CP2之功能。
而,在第3實施形態之位置檢測裝置中,係設置有控制碼產生電路600。此控制碼產生電路600,係具備有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601、和控制碼產生電路602。
在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601處,係從位置檢測電路200之控制電路210A而被供給有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並且,係從位置檢測電路400之控制電路410A而被供給有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601,係根據此些之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以及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來對於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的在電子機器10之位置檢測裝置處的位置指示狀況作判別,並將其之判別結果供給至控制碼產生電路602處。
控制碼產生電路602,係對應於從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601而來之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的位置指示狀況 之判別結果,而產生控制碼CP1以及控制碼CP2。之後,控制碼產生電路602,係將控制碼CP1通過D/A變換電路212而供給至DC-DC轉換器211之控制端FB處,並對於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又,控制碼產生電路602,係將控制碼CP2通過D/A變換電路408而供給至DC-DC轉換器407處,並對於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
於圖10中,對於在此控制碼產生電路600處的處理動作例之流程圖作展示。
控制碼產生電路600之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601,係對於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和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作監視,並判別是否為並未檢測出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之狀況501(步驟S301)。當在此步驟S301中而判別係身為狀況501時,控制碼產生電路602,係以將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為低準位的方式,來產生控制碼CP1並輸出至D/A變換電路212處,並且,以將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為低準位EL的方式,而產生控制碼CP2並輸出至D/A變換電路408處(步驟S302)。之後,控制碼產生電路600,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30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301以後之處理。
當在步驟S301中,而判別出係並非身為均未檢測出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之非檢測狀況501時,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601,係判別是否身為同時檢測出了第1指 示體和第2指示體之同時檢測狀況504(步驟S303)。當在此步驟S303中而判別係身為同時檢測之狀況504時,控制碼產生電路602,係以將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為中準位的方式,來產生控制碼CP1並輸出至D/A變換電路212處,並且,以將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為中準位EM的方式,而產生控制碼CP2並輸出至D/A變換電路408處(步驟S304)。之後,控制碼產生電路600,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30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301以後之處理。
當在步驟S303中,而判別出係並非為同時檢測之狀況504時,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601,係判別是否身為僅檢測出有第1指示體之狀況502(步驟S305)。當在此步驟S305中而判別係身為僅檢測出有第1指示體之狀況502時,控制碼產生電路602,係以將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為高準位的方式,來產生控制碼CP1並輸出至D/A變換電路212處,並且,以將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為低準位EL的方式,而產生控制碼CP2並輸出至D/A變換電路408處(步驟S306)。之後,控制碼產生電路600,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30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301以後之處理。
又,當在步驟S305中而判別並非身為僅檢測出有第1指示體之狀況502,而判別出係身為僅檢測出有第2指示體之狀況503時,控制碼產生電路602,係以將供給至 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為低準位的方式,來產生控制碼CP1並輸出至D/A變換電路212處,並且,以將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為高準位EH的方式,而產生控制碼CP2並輸出至D/A變換電路408處(步驟S307)。之後,控制碼產生電路600,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30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301以後之處理。
在此第3實施形態中,亦能夠得到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之第3實施形態中,係設為藉由1個的控制碼產生電路602來產生控制碼CP1和控制碼CP2。但是,亦可設為代替控制碼產生電路602,而分別具備產生控制碼CP1之控制碼產生電路和產生控制碼CP2之控制碼產生電路。於此情況,係可構成為:在產生控制碼CP1之控制碼產生電路處,係對應於從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601而來之判別結果,而實行前述之圖8中所示的處理並產生控制碼CP1,又,在產生控制碼CP2之控制碼產生電路處,係對應於從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601而來之判別結果,而實行前述之圖6中所示的處理並產生控制碼CP2。
[第4實施形態]
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為了將在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2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200處之抖動性能的惡 化減輕,係設為以將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降低的方式來作控制。
但是,代替將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降低,就算是設為以將從第1感測器20所對於構成第1指示體之作為位置指示器的電子筆而供給的電磁訊號之訊號準位增高的方式來作控制,亦能夠得到將由於供給至第2感測器處的送訊訊號所導致之對於第1感測器以及位置檢測電路200處的第1指示體之檢測處理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減輕之所期望的目的。
第4實施形態,係為如此這般所構成之位置檢測裝置的情況。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亦同樣的,硬體構成例,係與圖1以及圖2中所示者相同。但是,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於圖2中,控制電路210,係具備有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並且,係設為將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供給至其之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處。並且,位置檢測電路400之控制電路410,係設為對於此位置檢測電路200之控制電路210的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而供給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位置檢測電路400之控制電路410,係並不具備有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411之功能。
控制電路210之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係根據第1指示體有無訊號Dm和第2指示體有無訊號Dc,來對於藉由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所在位置檢測裝置處的位置指示狀況作判別。之後,控制電路210,係設為對應於此 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之判別結果來產生控制碼CP1。
圖11,係為用以對於在此第4實施形態的情況中之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的位置指示狀況、和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之大小以及被供給至第1感測器2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之大小,作展示的對應表。在此圖11之例中,係與圖5以及圖7相同的,對於將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控制為低、中、高之3階段的情況作說明。
亦即是,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係如圖11中所示一般,被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係設為被固定於無關於從顯示裝置30而來之雜訊而均能夠將第2指示體以良好S/N而檢測出來的中準位。
另一方面,為了對於從第1感測器20所供給至構成第1指示體之作為位置指示器的電子筆23處之電磁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係將供給至第1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如同圖11中所示一般地作控制。亦即是,被供給至第1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係構成為:當僅檢測出有第1指示體而並未檢測出第2指示體的狀況時,係設定為高準位,又,當除了第1指示體以外而亦檢測出有第2指示體的狀況時,係設定為中準位。進而,係構成為:在並未檢測出第1指示體之狀況時,不論是否檢測出有第2指示體,均將被供給至第1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定為低準位。
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亦能夠將由於被供給至靜電容 量方式之第2感測器40處的送訊訊號所導致的對於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200的不良影響減輕。
另外,在被適用有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位置檢測裝置之電子機器10中,係存在有顯示裝置30,為了成為無關於從此顯示裝置30而來之雜訊而均能夠將靜電容量方式之第2感測器40以及位置檢測電路400之位置檢測輸出以良好的S/N而檢測出來,係構成為將供給至第2感測器40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定為中準位。
但是,當並不存在有顯示裝置等之雜訊源,而將第1感測器20和第2感測器40例如重疊地作配置之電子機器中,係並不需要對於第2感測器40而供給如同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一般之中準位的送訊訊號。故而,於此情況時,在圖11中之對於第2感測器的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係亦可設為低準位,較理想係設為中準位EM。
[其他實施形態或變形例]
以上所說明了的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係設為將被配列在X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和被配列在Y軸方向上之迴圈線圈群的其中一方,作為對於電子筆供給電磁感應訊號之線圈來使用,但是,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係並不被限定於此種形態者。
例如,亦可使用如同圖12中所示一般之電磁感應方式的第1感測器80。亦即是,在此圖12之例中,於檢測線圈基板81之其中一面上,係具備有被配列在X軸方向 以及Y軸方向上之格子形狀的檢測用迴圈線圈82X以及82Y。並且,係構成為在此檢測線圈基板81之其中一面或者是另外一面之周部處,將對於構成第1指示體之位置指示器(電子筆)84供給電磁感應訊號之驅動線圈,如同在圖12中以點線所示一般地而作為周邊激磁線圈83來作配置。
位置檢測電路800,係對於此周邊激磁線圈83供給特定頻率之訊號。藉由此,而在周邊激磁線圈83處產生電磁感應訊號,在作為第1指示體之位置指示器(電子筆)84的共振電路841處,係積蓄有與此電磁感應訊號相應之能量。而,位置指示器84,係將被積蓄在其之共振電路841處的磁場能量,供給至第1感測器80之檢測線圈基板81處。
位置檢測電路800,係根據以檢測用迴圈線圈82X、82Y所受訊之訊號,來檢測出位置指示器84所指示之位置。亦即是,因應於由位置指示器84之共振電路841所致的磁場,在檢測用迴圈線圈82X、82Y處係產生有感應電流。位置檢測電路800,係一面對於檢測用迴圈線圈82X、82Y作切換,一面判定出產生有感應電流之檢測用迴圈線圈82X、82Y的位置,並根據該判定結果來算出位置指示器84所指示之位置並作輸出。
在此圖12之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的情況時,被供給至周邊激磁線圈83處之特定頻率之訊號的訊號準位,係為藉由從位置檢測電路之控制電路而來的控制碼而 被作控制者。
又,在以上所說明之例中,被與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作組合的位置指示器,係具備有共振電路(電磁耦合電路),並構成為:接收從第1感測器而來之電磁感應訊號的供給,而將相應於其之感應磁場的能量積蓄在共振電路中,再將該積蓄了的能量供給至第1感測器處。
但是,當位置指示器係構成為具備有作為驅動電源之電池並且具備有用以對於第1感測器供給電磁感應訊號之振盪器的情況時,係並不需要從第1感測器而對於位置指示器供給電磁感應訊號。在本發明之位置檢測裝置中的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係亦可為此種並不對於位置指示器供給電磁感應訊號之形態的電磁感應方式之感測器。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係為在第1感測器和第2感測器之間設置顯示裝置的構成,但是,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當然的,係亦可為並不具備有顯示裝置而具備有第1感測器和第2感測器之構成。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第1感測器和第2感測器,雖係以使相互之檢測區域作重疊的方式而被作配置,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種重疊配置,就算是在將第1感測器和第2感測器之各別的檢測區域作一部分重疊地來配置的情況、或者是將第1感測器和第2感測器作近接配置的情況,亦可適用本發明。亦即是,例如就算是在如同圖13中所示一般之將第1感測器20A和第2感測器40A在水平方向上作近接配置的情況時,由於在該相互近接之區 域中,起因於供給至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所導致的不良影響亦會有在第1感測器之位置檢測輸出中而展現之虞,因此,在此圖13之例一般的配置中,亦可適用本發明。
另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係設為根據是否算出有藉由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所指示了的位置之座標值,來產生代表是否藉由第1感測器20以及第2感測器40而檢測出有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一事之指示體有無訊號Dc以及Dm,在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處,係根據此指示體有無訊號Dc以及Dm,來判別位置指示狀況。但是,關於是否藉由第1感測器20以及第2感測器40而檢測出有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一事,係能夠藉由對於從第1感測器20以及第2感測器40而來之輸出訊號作監視,而作判別。故而,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係亦可並非根據如同上述一般之基於是否算出有座標值一適所產生的指示體有無訊號Dc以及Dm,而是根據基於從第1感測器20以及第2感測器40而來之輸出訊號所產生的指示體有無訊號,而對於位置指示狀況作判別。
又,在上述之說明中,係構成為產生關於第1指示體以及第2指示體之指示體有無訊號,在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係根據其之指示體有無訊號,來判別位置指示狀況。但是,亦可並不產生指示體有無訊號,而構成為藉由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來根據相關於第1感測器20以及第2感測器40之位置檢測電路的座標輸出、或者是根 據從第1感測器20以及第2感測器40而來之感測器輸出,來對於位置指示狀況作判別。
另外,作為電磁感應方式以外之檢測方式的第2感測器,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係以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作為例子,但是,作為此第2感測器,係並不被限定於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只要是對於第2感測器供給送訊訊號,而該送訊訊號會對於電磁感應方式之第1感測器以及位置檢測電路的檢測結果造成影響的情況,則全部均可適用本發明。
又,本發明所被適用之電子機器,係並不被限定於上述之平板型終端,只要是具備有第1感測器和第2感測器,並且係成為能夠同時地進行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之檢測的電子機器(例如平板型電腦或液晶平板等),則不論是何種機器均可。
20‧‧‧第1感測器
40‧‧‧第2感測器
200‧‧‧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第1位置檢測電路)
210‧‧‧控制電路
400‧‧‧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電路(第2位置檢測電路)
410‧‧‧控制電路
411、601‧‧‧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
[圖1]對於適用有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的構成例作展示之分解立體圖。
[圖2]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實施形態中之訊號處理部的構成之一部分作展示的區塊圖。
[圖3]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實施形態中之訊號處理部的構成之一部分作展示的區塊圖。
[圖4]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實施形態中之第1指示體和第2指示體的位置指示狀況之變遷圖作展 示的圖。
[圖5]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第1實施形態中之重要部分作說明所使用之圖。
[圖6]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第1實施形態中之重要部分的處理動作例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7]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第2實施形態中之重要部分作說明所使用之圖。
[圖8]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第2實施形態中之重要部分的處理動作例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9]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第3實施形態之重要部分的構成例作展示之區塊圖。
[圖10]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第3實施形態中之重要部分的處理動作例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11]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第4實施形態中之重要部分作說明所使用之圖。
[圖12]用以對於在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中所使用的電磁感應方式之感測器的其他例作說明之圖。
[圖13]用以對於在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中所搭載的第1感測器和第2感測器之其他的配置例作說明之圖。
[圖14]用以對於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作說明的圖。

Claims (7)

  1. 一種位置檢測裝置,係具備有用以藉由電磁感應方式來檢測出由第1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第1感測器、和被與前述第1感測器作近接配置並且用以藉由前述電磁感應方式以外之檢測方式來檢測出由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第2感測器,而能夠同時檢測出由前述第1指示體以及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該位置檢測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訊號供給電路,係對於前述第2感測器而供給用以檢測出由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送訊訊號;和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係被供給有對應於由前述第1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而從前述第1感測器所輸出的訊號、和對應於由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而從前述第2感測器所輸出的訊號,並對於由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的位置指示狀況作判別;和訊號準位控制電路,係對應於由前述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所進行之前述位置指示狀況的判別結果,而對於從前述訊號供給電路所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之前述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根據藉由前述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所判別出之前述位置指示狀況,當從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為相互非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起,而遷移到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為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時,係設為藉由前述訊號準位控制電路,而將訊號準位為較與在 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為相互非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下所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相異之送訊訊號,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並檢測出由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裝置,其中,當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為相互非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係為當前述第2指示體是身為位置指示的狀況,並從前述狀況起而遷移至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為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時,係設為藉由前述訊號準位控制電路,來將訊號準位被設定為較在前述第2指示體之身為位置指示的狀況下所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更低之送訊訊號,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並檢測出由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裝置,其中,當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為相互非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係為當前述第1指示體是身為位置指示的狀況,並從前述狀況起而遷移至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1指示體為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時,係設為藉由前述訊號準位控制電路,來將訊號準位被設定為較在前述第1指示體之身為位置指示的狀況下所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更高之送訊訊號,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並檢測出由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1指示體係具備有線圈,並且,係更進而具備有用以對於前述線圈而以無線方式來供給電磁感應訊號之電磁感應訊號供給電路,前述訊號準位控制電路,係設為對應於由前述位置指示狀況判別電路所進行之前述位置指示狀況的判別結果,而對於從前述電磁感應訊號供給電路所供給至第1指示體處的前述電磁感應訊號之訊號準位作控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裝置,其中,前述電磁感應訊號供給電路,係具有用以對於前述第1指示體所具備的線圈而供給前述電磁感應訊號之線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1感測器和前述第2感測器,係被相互重疊地作配置。
  7. 一種位置檢測方法,係具備有用以藉由電磁感應方式來檢測出由第1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第1感測器、和被與前述第1感測器作近接配置並且用以藉由前述電磁感應方式以外之檢測方式來檢測出由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第2感測器,而能夠同時檢測出由前述第1指示體以及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該位置檢測方法,其特徵為,具備有:訊號供給步驟,係對於前述第2感測器而供給用以檢測出由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的送訊訊號;和 位置指示狀況判別步驟,係被供給有對應於由前述第1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而從前述第1感測器所輸出的訊號、和對應於由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而從前述第2感測器所輸出的訊號,並對於由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的位置指示狀況作判別;和訊號準位控制步驟,係對應於由前述位置指示狀況判別步驟所進行之前述位置指示狀況的判別結果,而對於藉由前述訊號供給步驟所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之前述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作控制,根據藉由前述位置指示狀況判別步驟所判別出之前述位置指示狀況,當從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為相互非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起,而遷移到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為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時,係設為藉由前述訊號準位控制步驟,而將訊號準位為較與在前述第1指示體和前述第2指示體為相互非同時性之位置指示的狀況下所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相異之送訊訊號,供給至前述第2感測器處,並檢測出由前述第2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
TW101140298A 2011-12-02 2012-10-31 位置檢測裝置及位置檢測方法 TWI5797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4871A JP5848589B2 (ja) 2011-12-02 2011-12-02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2146A true TW201342146A (zh) 2013-10-16
TWI579738B TWI579738B (zh) 2017-04-21

Family

ID=47325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0298A TWI579738B (zh) 2011-12-02 2012-10-31 位置檢測裝置及位置檢測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766624B2 (zh)
EP (1) EP2600230B1 (zh)
JP (1) JP5848589B2 (zh)
KR (1) KR20130062229A (zh)
CN (2) CN203133780U (zh)
IL (1) IL222694A (zh)
TW (1) TWI5797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8589B2 (ja) * 2011-12-02 2016-01-27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JP6249486B2 (ja) * 2013-08-19 2017-12-20 株式会社ワコム 描画装置
US9158427B1 (en) * 2014-03-25 2015-10-13 Netio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omagnetic sensing touch screen
EP3151094B1 (en) * 2014-05-27 2019-04-24 Wacom Co., Ltd. Indicator detection device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TWI544391B (zh) * 2014-06-09 2016-08-01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接近感應功能之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掃描方法
JP6923995B2 (ja) * 2014-09-24 2021-08-25 任天堂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TWI599933B (zh) * 2016-09-21 2017-09-21 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感測裝置
JP7079838B2 (ja) 2018-02-13 2022-06-0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ならびに電磁誘導結合及び静電結合に基づく位置検出方法
JP2020187427A (ja) 2019-05-10 2020-11-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8730A (ja) * 1995-11-14 1997-05-27 Sharp Corp 情報入力処理装置
US6498590B1 (en) 2001-05-24 2002-12-24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ulti-user touch surface
JP4126610B2 (ja) 2002-12-26 2008-07-30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261561A (zh) * 2003-02-10 2008-09-10 N-特莱格有限公司 数字化器的触摸检测
US20050052427A1 (en) * 2003-09-10 2005-03-10 Wu Michael Chi Hung Hand gesture interaction with touch surface
WO2007129085A2 (en) * 2006-05-09 2007-11-15 Sensopad Limited Navigation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4915232B2 (ja) * 2006-12-19 2012-04-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座標入力システム
JP5094376B2 (ja) * 2007-12-28 2012-12-1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
CN101551713A (zh) * 2008-03-31 2009-10-07 太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重输入模式的指针输入装置
JP2009265759A (ja) * 2008-04-22 2009-11-12 Wacom Co Ltd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検出用部品
KR20110015585A (ko) * 2008-05-14 2011-02-16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다중 터치 입력의 위치를 평가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1247458Y (zh) * 2008-09-04 2009-05-27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模式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1667085A (zh) * 2008-09-04 2010-03-10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模式输入装置
JP2011003034A (ja) 2009-06-18 2011-01-06 Toshiba Corp 電力系統監視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427070B2 (ja) * 2010-03-05 2014-02-26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
TWI470530B (zh) * 2011-02-01 2015-01-21 Hungta Liu 觸控感應元件暨其觸控顯示器相關裝置及其觸控驅動方法
TWI437474B (zh) * 2010-12-16 2014-05-11 Hongda Liu 雙模式觸控感應元件暨其觸控顯示器相關裝置及其觸控驅動方法
TW201250530A (en) * 2011-06-07 2012-12-16 Hannstar Display Corp Integrated touch panel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447610B (zh) * 2011-11-25 2014-08-01 Spatial location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subject matter
JP5848589B2 (ja) * 2011-12-02 2016-01-27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00230B1 (en) 2018-10-03
CN103135838B (zh) 2017-09-12
CN203133780U (zh) 2013-08-14
JP2013117846A (ja) 2013-06-13
JP5848589B2 (ja) 2016-01-27
EP2600230A2 (en) 2013-06-05
EP2600230A3 (en) 2015-01-21
US8766624B2 (en) 2014-07-01
CN103135838A (zh) 2013-06-05
IL222694A (en) 2016-12-29
TWI579738B (zh) 2017-04-21
US20130141085A1 (en) 2013-06-06
KR20130062229A (ko)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9738B (zh) 位置檢測裝置及位置檢測方法
CN109992149B (zh) 触摸显示装置、触摸系统、触摸驱动电路、笔和笔感测方法
JP6156948B2 (ja) 干渉を防止するための復調の変更
JP6153042B2 (ja) タッチ感知システム及び表示装置
EP2363789B1 (en) Posi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US8970527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having mutual capacitance and self capacitance sensing modes and sensing method thereof
TWI557627B (zh) 輸入裝置
CN107783689B (zh) 驱动芯片、电路膜、膜上芯片型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KR20170090968A (ko) 능동형 스타일러스 펜과 그를 포함한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US9001084B2 (en)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045394B (zh) 输入装置、处理系统以及电容感测方法
US10345983B2 (en) Detection apparatus, inputting apparatus, and detection method in which switch circuit is controlled to cause first and second signals to be supplied to first and second sensor electrodes, respectively
CN103488325A (zh)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设备
KR20120115271A (ko) 오믹 심을 갖는 트랜스커패시티브 센서 디바이스
KR20150043424A (ko) 보다 빠른 센서 셋틀링을 달성하기 위한 터치 센서의 구동 방법
US20150185935A1 (en) Touch system,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50025778A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JP2018185559A (ja) タッチ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JP6156886B2 (ja) 送信器の電力消費を低減させ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0037112B2 (en) Sensing an active device'S transmission using timing interleaved with display updates
US10126900B2 (en) Reduced capacitive baseline shift using null time periods
KR20170077871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표시장치의 구동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