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6462A - 電動吸塵器 - Google Patents

電動吸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6462A
TW201336462A TW101147447A TW101147447A TW201336462A TW 201336462 A TW201336462 A TW 201336462A TW 101147447 A TW101147447 A TW 101147447A TW 101147447 A TW101147447 A TW 101147447A TW 201336462 A TW201336462 A TW 2013364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tight
electric blower
dust
vibration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7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hiro Watanabe
Norikazu Ito
Ryuji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36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6462A/zh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吸塵器,其課題在於一邊保持電動送風機之吸排氣間的氣密,一邊抑制電動送風機之震動的傳達。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其解決手段在於具備:電動送風機,其係具有吸入口突出之形狀的外殼;及箱體(case),其係容納前述電動送風機;以及氣密構件,其係被配置於前述電動送風機之吸入口的周圍與前述箱體之間,前述氣密構件,係以個別的形狀來實現取得用以抑制震動的震動防止部與前述電動送風機之吸氣側及排氣側之氣密的氣密部,前述氣密部之一方係設有朝向前述外殼且前端較根部更為擴展的環狀部,前述氣密部之另一方係在氣密部構件內周面設置有抵接於前述電動送風機之吸入口突出形狀外周的突起部。

Description

電動吸塵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動吸塵器的電動送風機之氣密構造及防震構造。
在電動吸塵器中,電動送風機的震動,會與框體、大氣形成傳播而產生震動噪音的問題已為人所周知。關於降低震動噪音的對策,係有抑制來自震動源之產生的方法、以及降低電動送風機的震動之傳播的方法,而作為後者的先前技術,為人周知的有專利文獻1。
在專利文獻1中,有記載一種防震構造,其係具有被安裝於吸氣孔之周圍的防震橡膠兼密封;以及被安裝於馬達部側之端部的後部防震橡膠。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2-279123號公報
對電動吸塵器,有要求排氣乾淨。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先前技術中,係有以下所示的課題。
雖然主要支撐電動送風機之徑向的防震橡膠兼密封,係為了提高防震效果而有必要降低徑向的剛性,但是其容易變形,且無法支撐電動送風機。當為了支撐而提升剛性時就會使得震動噪音增大。
再者,提供乾淨之排氣的電動吸塵器一般係在電動送風機的下游設置過濾器。由於過濾器,為流路阻力所以會使內置電動送風機的箱體之壓力上升。在以上述先前技術來實現此目的的情況,由於電動送風機的排氣與吸氣,係由防震橡膠兼密封所隔開,所以當要提高防震效果時,因有必要將防震橡膠兼密封形成柔軟,故無法保持氣密,而排氣與吸氣會循環,使得吸入性能劣化。反之,當要抵抗箱體之內壓而提高氣密時就會使得防震效果劣化且使得震動增大。
又,當電動送風機的吸入口以轉向本體之上方的方式所安裝時,由於被安裝於電動送風機之排出口側端部的後部防震橡膠為彈性體,所以電動送風機本身會利用本身重量而朝向下方位移,藉此防震橡膠兼密封被固定於本體側,在此情況下,防震橡膠兼密封與電動送風機的外殼(casing)部將乖離,而無法保持氣密。又,在防震橡膠兼密封固定於電動送風機側的情況,防震橡膠兼密封與箱體將乖離,而同樣無法保持氣密。再者,當運轉電動吸塵器使得電動送風機的溫度上升時,後部防震橡膠的硬度就會因電動送風機的熱而下降,且因本身重量而引起的電動送風機之位移量會變大,藉此保持氣密將更為顯著。當電動送風機的吸入口以轉向本體之下方的方式安裝時,由於防震橡膠兼密封為彈性體,所以電動送風機與安裝於電動送風機之排出口側端部的後部防震橡膠將乖離,而使得電動送風機的支撐不夠充分,且電動送風機因對電動吸塵器 之撞擊等而發生位置偏離的可能性會變高,造成因與周圍零件的接觸而帶來震動噪音增大的原因。
另外,防震橡膠兼密封若僅安裝於電動送風機的外殼部,有時會在組入本體之前脫落,且組裝性差。又,雖然也可以考慮黏著膠帶等的固定,但是此將造成成本增加。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電動吸塵器,其係不受馬達之設置方向的影響,而可以一邊保持電動送風機之吸排氣間的氣密,一邊不易傳達電動送風機之震動。
本發明之特徵係在於:以個別的形狀來實現取得用以抑制震動的震動防止部(例如,防震突起)與電動送風機之吸氣側及排氣側之氣密的氣密部,氣密部之一方係設有朝向電動送風機的外殼,且前端較根部更為擴展的環狀部(例如,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另一方係在防震構件之內周面設置有抵接於電動送風機之吸入口承窩部之外周的突起(例如,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
依據本發明,由於以個別的形狀來實現取得用以抑制震動的震動防止部與電動送風機之吸氣側及排氣側之氣密的氣密部,所以可以個別地構成對震動有效的形狀與對氣密有效的形狀,且可以同時並存防震與氣密。
又,由於在被配置於電動送風機的吸入口之周圍與箱 體之間的構件,具備複數個突起被配置成環狀的第1環狀部;以及由環狀的薄板所構成且前端較根部更為朝向外側擴展所形成的第2環狀部(第1氣密部),所以可以個別地構成對震動有效的形狀與對氣密有效的形狀,且可以同時並存防震與氣密。而且,只要電動送風機的震動不易傳達至箱體,就可以降低電動吸塵器的噪音,且只要可以保持電動送風機的吸排氣間之氣密,就可以提高電動吸塵器的吸入工作效率。
再者,由於可以藉由第2環狀部與設置於第1環狀部之內側的第3環狀部(第2氣密部)在電動送風機的軸向及徑向之雙方保持吸氣側及排氣側的氣密,所以即便電動送風機位移於軸向(thrust direction)或是徑向(radial direction)也能夠保持氣密。
再者,由於在安裝於電動送風機時,藉由在設置於第2環狀部與第3環狀部之間的密閉空間從外部施加壓力並使其變形,則設置於第2環狀部與第3環狀部之間的密閉空間就會變成負壓,且藉由與周圍之氣壓差而如吸盤般地被固定於電動送風機,所以即便在組入本體之前零件也不會脫落,且可以不提升成本地提高組裝性。
本發明係非以一個構件而是以個別的形狀來設置取得用以抑制震動的震動防止部與吸氣側及排氣側之氣密的形狀,所以可以個別地構成對震動有效的形狀與對氣密有效 的形狀,且可以同時並存防震與氣密。又,由於氣密構件的震動防止部成為複數個凸形狀,所以各個凸形狀被均勻地壓擠,而容易抑制來自電動送風機的震動。又,由於保持氣密構件之氣密的形狀成為薄板狀的形狀,所以容易追蹤吸排氣之方向,且不易降低吸排氣性能。又,保持氣密構件之氣密的形狀(第1氣密部)成為薄板狀的形狀,且薄板狀的前端朝向大致30度外側傾斜而擴展,藉此可以穩定地使得前端組入同一方向。再者,在組入時由於前端始終相對於氣密面而朝向電動送風機的軸向按壓,所以在電動送風機位移於軸向時也可以確保氣密,且吸排氣性能不易降低。又,就保持另一個氣密構件之氣密的形狀(第2氣密部)而言也成為薄板狀的形狀,由於此係朝向電動送風機的軸中心設置成圓形,且其最小徑比電動送風機的吸入口突起部之形狀還小,藉此在組入時薄板狀的形狀會配合電動送風機的吸入口突起部之形狀而變形,所以在電動送風機位移於軸向時也可以確保氣密,且吸排氣性能不易降低。又,設置第1氣密部與第2氣密部,於其間設置密閉空間,且組入時在該空間施加壓力而將密閉空間內形成為負壓,藉此本構件會如吸盤般地吸附於電動送風機,且組立時構件不會脫落,而可以提高組裝性。藉由如此地採用本構成,就容易獲得吸氣與排氣之氣密而不會使吸氣性能惡化,且可以提供一種低噪音且使用方便性佳的吸塵器。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吸塵器本體之橫剖 視圖。又,第8圖係顯示在卸下集塵裝置2之狀態下將吸塵器本體1予以切斷時之本實施形態的吸塵器本體之俯視剖視圖。較佳為:在電動吸塵器之使用狀態下,吸塵器本體1成為橫向置放,而在電動吸塵器之收納狀態下,吸塵器本體1成為縱向置放。在電動吸塵器之使用狀態中,當將本體吸氣口21側作為前方(上游側),將本體排氣口30作為後方(下游側)時,在電動吸塵器之收納狀態下,本體吸氣口21就成為重力作用方向上側,而本體排氣30成為重力作用方向下側。在吸塵器本體1被橫向置放的情況,吸塵器本體1之下面,係相對於吸塵器本體1被置放的面(例如,地板面)成為平行,且相對於重力作用方向成為垂直。又,在本實施例中,係在如第1圖所示將吸塵器本體1橫向置放的情況,將有本體吸氣口21的一方作為吸塵器本體1的前方向,將有本體排氣口30的一方作為吸塵器本體1的後方向,且從吸塵器本體1的前方向至後方向稱為吸塵器本體1的縱向。又,在本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在將吸塵器本體1橫向置放的情況,將有把手16的一方作為吸塵器本體1的上方向,將有基板49的一方作為吸塵器本體1的下方向,且從吸塵器本體1的上方向至下方向稱為吸塵器本體1的高度方向。又,在本實施例中,如第8圖所示,將位在吸塵器本體1之兩側的車輪軸(未圖示)之方向稱為寬度方向。
首先,說明吸塵器本體1的構造。從吸入的空氣中捕集塵埃的集塵裝置2,係裝卸自如地配置於吸塵器本體1 的前側。當將集塵裝置2的長邊方向(軸向)作為重力作用方向(縱型配置)時,吸塵器本體1的高度會變高。另一方面,集塵裝置2內的迴旋流之軸向(集塵裝置2之軸向)越靠近重力作用方向,取決於離心分離作用的分離效果就越大,當集塵裝置2內的迴旋流之軸向相對於重力作用方向超過45度時,取決於離心分離作用的分離效果就會極端地降低。因此,為了減小吸塵器本體1的高度並且抑制取決於離心分離作用的分離效果之降低,在本實施例中,集塵裝置2的軸向,係相對於重力作用方向設為40度至45度左右。但是,為了要提高取決於離心分離作用的分離效果,集塵裝置2的軸向,也可以相對於重力作用方向比40度還小(例如,0度)。也可以將塵埃分離部4配置於上側,將塵埃容納部5配置於下側,來取代將塵埃分離部(迴旋部)4配置於下側,將塵埃容納部5配置於上側。在此情況,入口管3,較佳是連接於塵埃分離部4之軸向的前側端部之圓周面。
集塵裝置2,係具備:使吸入來的空氣迴旋,且藉由離心分離作用(旋風(cyclone)方式)來分離塵埃的塵埃分離部4;以及連通於塵埃分離部4,且容納由塵埃分離部4所分離出之塵埃的塵埃容納部5。塵埃分離部4與塵埃容納部5,係排列於集塵裝置2之軸向,且由各自的軸向端部來連接且連通。換句話說,塵埃分離部4,係配置於吸塵器本體1的前側,塵埃容納部5,係相對於塵埃分離部4而配置於吸塵器本體1的後側。以使用者能夠輕易 地分離塵埃分離部4與塵埃容納部5的方式,連結塵埃分離部4與塵埃容納部5。在吸塵器本體1的前端,具備管狀的本體吸氣口21。塵埃分離部4的軸向之前側端面之一部分,係呈開口狀態,且該開口連接於入口管3。並非塵埃分離部4的軸向之前側端面,而是塵埃分離部4的軸向之前側端部之圓周面,也可以連接於入口管3。入口管3,較佳是形成於吸塵器本體1之寬度方向的中央。內筒7及凹部8,較佳也是形成於吸塵器本體1之寬度方向的中央。
塵埃分離部4,係具備:中空之大致圓筒狀的外筒6;以及與外筒6同心軸且內含於外筒6的中空之大致圓筒狀的內筒7。為了藉由迴旋流之軸心依重力而偏離於重力作用方向來抑制取決於離心分離作用的分離效果降低,而在塵埃分離部4之軸向對重力作用方向傾斜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內筒7之軸心對外筒6之軸心朝下方向錯開。如第3圖(A)所示,外筒6的軸向一端面(前側端面),係除了連接於入口管3的開口以外其餘被閉塞,而外筒6的軸向另一端面(後側端面),係呈開口狀態。外筒6,較佳是由透明或是半透明的塑膠或樹脂所構成,以便使用者看得到塵埃之堆積或是設置於外筒6外的感測器可以檢測塵埃之堆積。內筒7的軸向一端面(前側端面)係被閉塞,而內筒7的軸向另一端面(後側端面),係呈開口狀態。如第3圖(A)所示,在內筒7的軸向一端面之閉塞部分的中央,形成有朝向內筒7之軸向內側下凹的凹部 8。入口管3,係與內筒7的軸向一端面之閉塞部分、即凹部8對向。如第3圖(A)所示,凹部8的一部分,係到達內筒7的外周端。為了降低空氣的壓力損失,凹部8的開口方向,較佳是下方向。但是,凹部8的開口方向,也可以為上方向或橫向。如第3圖(A)所示,在凹部8的內筒7之外周端部,凹部8並非是筆直地朝向內筒7的半徑方向,而是傾斜於稍微圓周方向。如第1圖所示,凹部8的軸向之深度,為內筒7的圓筒部分之軸向的長度之大致一半左右。但是,凹部8的軸向之深度,也可以為內筒7的圓筒部分之軸向的大致總長。在此情況,及於內筒7的圓筒部分之軸向的大致總長,在內筒7的圓周面之一部分形成有凹部8的開口。再者,在凹部8的外周端部,連接有導引管38。導引管38的剖面為大致1/4圓形狀,且沿著內筒7的外周面所形成,內筒7的外周面也形成流路的內壁面之一部分。導引管38,係在內筒7的外周面於圓周方向形成有數cm左右。因而,藉由入口管3而流入軸向的空氣,係藉由凹部8而將方向改變成半徑方向,進而在凹部8的內筒7之外周端部改變成稍微圓周方向,進而在導引管38改變成圓周方向。又,凹部8係沒有凹凸,較佳是由曲面所形成。藉此,可以一邊抑制壓力損失一邊使空氣充分地迴旋。導引管38,也可以沒有。內筒7的軸向另一端面(後側端面)之外周,形成有朝向外筒6而延伸的外延部34。換句話說,如第3圖(A)所示,內筒7的軸向另一端面(後側端面),係成為內筒7之內側呈開 口的圓環狀。
如第3圖(A)所示,外延部34的圓周方向之一部分,係呈開口狀態。藉由該開口,內筒7外的空氣,可以流入塵埃容納部5。內筒7,係為了可以抑制細菌繁殖,較佳是由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屬(例如,銀、銅)或是含有或塗敷有抗菌物質(例如,銀、銅)的金屬(例如,不鏽鋼)所構成。但是,內筒7,也包含圓筒部分且也可以由樹脂所構成。然後,如第3圖(A)所示,藉由從外筒6的軸向另一端面朝向軸向插入內筒7,而使得外延部34的外周端抵接於外筒6的內周,結果,外筒6的軸向另一端部能被閉塞。以使用者能夠輕易地分離外筒6與內筒7的方式,連結外筒6與內筒7。在內筒7的圓周面,具備複數個貫通孔33。藉由複數個貫通孔33,內筒7係具有過濾器功能。藉由該貫通孔33,較大的垃圾就不會流入內筒7內,而可以從內筒7外側流入空氣至內筒7內側。雖然也有藉由吸入力,但是1元硬幣以上之重量的垃圾,並無法從外筒6內吸上來,有時會殘留於外筒6內。以使用者能夠輕易地分離外筒6與內筒7的方式,連結外筒6與內筒7,藉此使用者,係可以輕易地分離外筒6與內筒7,且可以輕易地排出堆積於外筒6內的垃圾,又可以輕易地去除卡在內筒7之貫通孔33的毛髮或廢線。
為了保持塵埃分離部4與塵埃容納部5的連接部之氣密,而在內筒7的軸向另一端面具備墊圈(packing)9。墊圈9,並不僅設置於外延部34,也朝向內筒7的軸向突 出。因而,內筒7的內側,並非完全的中空,而是藉由墊圈9而存在一部分閉塞空間。再者,在朝向墊圈9的內筒7之內側突出的部分,係形成有朝向內筒7之軸向內側下凹的凹部39。凹部39係具有把手的功能。藉此,使用者將手指插入凹部39,可以保持塵埃分離部4或是內筒7。外延部34的上側之一部分,係呈開口狀態,且連通於前蓋11的外側流路35。換句話說,外筒6的內側且內筒7的圓筒部分之外側,係連通於前蓋11的外側流路35。如第3圖(A)所示,外延部34的上側之一部分開口的圓周方向之壁面,較佳是在圓周方向與導引管38之開口對向之側的壁面較高,而在圓周方向的導引管38之開口側的壁面較低。例如,在從前方看到塵埃分離部4的情況,當導引管38之開口方向為逆時鐘方向時,外延部34的上側之一部分開口的圓周方向之壁面之中以左側的壁面較高,右側的壁面較低。換句話說,由於外延部34的上側之一部分呈開口狀態,所以外延部34之圓周方向,雖然未滿內筒7的外周之一周份,但是以螺旋狀錯離。因而,內筒7外的迴旋流,係碰撞外延部34的上側之一部分開口的圓周方向之較高的壁面,並可以平順地改變方向至軸向,而迴旋流中所含的塵埃也容易流動至塵埃容納部5。另一方面,內筒7的內側,係連通於前蓋11之內側流路36。
塵埃容納部5,係具備:軸向一端面(前側端面)與軸向另一端面(後側端面)呈開口狀態,且縱剖面大致倒三角形狀的中空之箱體10。箱體10的軸向一端面,係藉 由能夠開閉的前蓋11來閉塞。在前蓋11之下端部具備軸31,軸31係藉由箱體10的下端部而支撐。前蓋11係以軸31為支點而能夠朝向箱體10之軸向前後轉動。在前蓋11的上端部之箱體10側,係突出有爪。另一方面,在箱體10之前側上部,係具備使用者能夠按下的按鈕17(也可以為槓桿),在按鈕17,係連結有朝向箱體10之前側延伸的傳達棒(桿)18。傳達棒18之另一端的爪,係能夠卡合於前蓋11之上端部的爪。在箱體10由前蓋11閉合的狀態下,傳達棒18之另一端的爪與前蓋11之上端部的爪會卡合,而可以防止前蓋11打開。然後,當使用者按下按鈕17時傳達棒18就會朝向前側滑動(也可以朝向上側轉動),且傳達棒18之另一端的爪與前蓋11之上端部的爪之卡合會被解除,而可以藉由重力從箱體10打開前蓋11。相對於把手16的形成方向為水平,箱體10的軸向一端面(相當於前蓋11部分)之法線方向,係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45°至50°。換句話說,在使用者握住把手16而拿起塵埃容納部5時,箱體10的軸向一端面(相當於前蓋11部分),係轉向下方向(重力作用方向)。因而,前蓋11可以藉由重力而從箱體10打開。另外,雖然後述,但是若集塵籃(集塵容器)12,藉由彈簧(彈性體)以朝向箱體10之前側跳出的方式被彈壓的話,則由於集塵籃12會推前蓋11的後面,所以當使用者按下按鈕17時,前蓋11也可以以藉由集塵籃12所推之力而從箱體10打開。換言之,集塵籃12的開口面藉由前蓋11的後面 而被推,藉此集塵籃12就能收納於箱體10內,且維持該收納狀態。
箱體10的軸向另一端,係藉由能夠開閉的過濾器15而被閉塞。在過濾器15的下端部具備軸32,軸32係藉由箱體10的下端部而支撐。過濾器15,係以軸32為支點而能夠朝向箱體10之軸向前後轉動。過濾器15,係在剖面形狀為大致四角形的框體內形成有被折成褶(pleats)狀的過濾器構件。如第4圖(B)所示,過濾器構件的波向較佳是高度方向(重力作用方向)。過濾器15,例如為高密度的HEPA過濾器(高效率微粒空氣過濾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所謂HEPA過濾器,係指對額定風量且粒徑為0.3μm的粒子具有99.97%以上的粒子捕集率,且具有初期壓力損失為245Pa以下之性能的空氣過濾器。過濾器15之箱體10的相反側之面,也可以具備墊圈25。藉由墊圈25,可以保持塵埃容納部5的軸向另一端面與吸塵器本體1(特別是吸氣導管27入口)之氣密。另外,軸31與軸32,也可以共用。又,軸32,並非備置於過濾器15的下端部,也可以備置於過濾器15的上端部。
在箱內10,係內含集塵籃12。集塵籃12的形狀,既可為一個面呈開口的籃形狀、立體形狀、箱形狀或是容器形狀,又可為畚箕狀。換句話說,集塵籃12,係具有朝向開口之相反側下凹的形狀。集塵籃12的剖面形狀,既可為大致四角形狀,又可為大致圓形狀,又可為大致三角形 狀。集塵籃12的剖面形狀,較佳是從開口面朝向底面變小。藉此,由於截面積係朝向塵埃被排出之側(開口側)而擴展,所以使用者可以輕易地排出堆積於集塵籃12內的塵埃。集塵籃12的形狀,係藉由框體(支架)所形成。在集塵籃12之開口面以外的底面、上下左右面,較佳是被覆或貼附有由金屬或尼龍等所構成的篩網(mesh)構件。不僅在集塵籃12的底面,就連上下左右面也具有通氣性,藉此即便在集塵籃12之底面堆積塵埃也可以以確保流路,且可以降低吸入空氣的壓力損失,抑制吸引力的降低。該篩網構件,係具有通氣性,且具有捕集塵埃的過濾器功能。只要是具有通氣性,且具有捕集塵埃的過濾器功能,既可為用完即丟的拭紙(tissue paper)來取代篩網構造,又可組合篩網構件與拭紙。例如,使用者也可以在篩網構件之上裝設拭紙。集塵籃12的開口面,係與箱體10的軸向一端面(前側端面)之開口面一致。換句話說,集塵籃12的開口方向、與箱體10的軸向一端面之開口方向相同。然後,如第6圖所示,集塵籃12的開口面之外周端的上側一半程度,係抵接於箱體10的軸向一端面之內周面,而集塵籃12的開口面之外周端的下側一半程度,並未抵接於箱體10的軸向一端面之內周面。在集塵籃12之下部具備軸14。軸14,係被支撐於箱體10內。因而,集塵籃12係以下部的軸14為支點,而能夠朝向箱體10之軸向前後轉動。藉此,當前蓋11從塵埃容納部5被打開時,集塵籃12的一部分就可以藉由重力而從 塵埃容納部5跳出。軸14對箱體10的形成位置,由於是與軸31對箱體10的形成位置相同之側(下側),所以當前蓋11從塵埃容納部5被打開時,不會因前蓋11而受到阻礙,且集塵籃12的一部分可以從塵埃容納部5跳出。再者,也可以在軸14具備彈性力作用於將集塵籃12朝向前蓋11側推出之方向的螺旋彈簧。藉此,當前蓋11從塵埃容納部5被打開時,集塵籃12的一部分就可以藉由彈簧之彈性力而從塵埃容納部5趁勢跳出,而使用者可以輕易地排出堆積於集塵籃12內的塵埃。再者,集塵籃12,係被二等分成上下,換句話說較佳是由上半分的框體(支架)與下半分的框體(支架)之二個構造物所構成。被分割成2個部分的集塵籃12,係藉由形成於集塵籃12之底面外側的軸13所連結。因而如第4圖(A)所示,集塵籃12,係以底面之中間為支點,而使得集塵籃12的開口面分開成上下。特別是,當集塵籃12的一部分從塵埃容納部5跳出時,集塵籃12就被分開成上下。藉此,使用者,係可以更輕易地排出堆積於集塵籃12內的塵埃。特別是,黏住在集塵籃12之內面的塵埃也可以以輕易地剝落。但是,集塵籃12之上下二等分的構成,並非必須。又,如上述般除了箱體10的前側係相對於重力作用方向傾斜40°至45°以外,由於集塵籃12係從塵埃容納部5傾斜30°而跳出,所以可以將堆積於集塵籃12內的塵埃朝向大致重力方向排出。
在前蓋11內,係形成有朝向軸向貫通的外側流路35 及內側流路36。然後,外側流路35,係形成於前蓋11的上側,外側流路35的一端係連通於塵埃分離部4之特別是相當於外筒6與內筒7的筒部之間的外延部34之開口,而外側流路35的另一端係連通於箱體10之特別是集塵籃12之開口。在電動吸塵器停止時,為了防止堆積於集塵籃12的塵埃逆流至外側流路35及塵埃分離部4,外側流路35的另一端較佳是連通於集塵籃12之開口之中比開口一半還靠近上側或是上端附近。但是,外側流路35的另一端,也可以連通於集塵籃12之開口的中央部。再者,在電動吸塵器停止時,為了防止堆積於集塵籃12的塵埃逆流至外側流路35及塵埃分離部4,較佳是在外側流路35的內部或是另一端部,形成覆蓋外側流路35的逆止閥(未圖示)。逆止閥,係以上端為支點,而朝向集塵籃12內轉動。但是,逆止閥並非是必須的構成。外側流路35之截面積,係從外側流路35之一端朝向另一端擴大。外側流路35之形成方向,係從外側流路35之一端朝向另一端並從前蓋11之外側朝向中心側的方向。換句話說,外側流路35之形成方向係從集塵籃12之外側朝向中心側的方向。為了抑制從外側流路35朝向集塵籃12流入的空氣之紊亂,外側流路35之形成方向,較佳是集塵籃12之供外側流路35連通之側的壁面(上側壁面)之方向。內側流路36,係形成從前蓋11之中央至下側,內側流路36之一端係連通於塵埃分離部4之特別是內筒7的軸向另一端開口(內筒7內),而內側流路36之另一端係連通於 箱體10之特別是集塵籃12的外側。內側流路36的另一端,較佳是連通於集塵籃12的外部下側。內側流路36,係避開外側流路35所形成。內側流路36的截面積,係與外側流路35相反,從內側流路36之一端朝向另一端縮小。
在塵埃容納部5的上部外側,係具備延伸於水平方向,且使用者能夠握住的把手16。使用者,係握住該把手16,將塵埃容納部5朝向上方拿起,可以在將塵埃分離部4殘留於吸塵器本體1的狀態下,直接僅將塵埃容納部5從吸塵器本體1卸下。另外,若已連結塵埃分離部4與塵埃容納部5的話,使用者只要用該把手16,將塵埃容納部5朝向上方拿起,也可以以將塵埃分離部4與塵埃容納部5作為一體,換句話說將集塵裝置2本身從吸塵器本體1卸下。如第1圖所示,塵埃容納部5的軸向另一端面(相當於過濾器15部分)之形成方向,較佳是比垂直面(重力作用方向)更朝箱體10側傾斜。換句話說,較佳是塵埃容納部5的軸向另一端面之下部比上部還靠近箱體10側。又,如第1圖所示,塵埃容納部5的軸向一端面(相當於前蓋11部分)之形成方向,係比垂直面(重力作用方向)更朝箱體10側傾斜40°至45°左右。換句話說,較佳是塵埃容納部5的軸向一端面之下部比上部還靠近箱體10側。藉此,塵埃容納部5的軸向一端面與軸向另一端面,係以垂直面(重力作用方向)為基準,而成為倒八字形狀。藉此,當使用者將塵埃容納部5朝向上方拿起時卡 住就會變少,使用者可以將塵埃容納部5從吸塵器本體1輕易地卸下。然後,使用者,係在卸下塵埃容納部5之後,用凹部39,將塵埃分離部4朝向上方或是斜上方拿起,就可以將塵埃分離部4從吸塵器本體1輕易地卸下。如第1圖所示,塵埃分離部4的軸向一端面(相當於入口管3部分)之形成方向,較佳是比垂直面(重力作用方向)更朝外筒6側傾斜。換句話說,較佳是塵埃分離部4的軸向另一端面之下部比上部還靠近外筒6側。藉此,當使用者將塵埃分離部4朝向上方或是斜上方拿起時卡住就會變少,使用者可以將塵埃分離部4從吸塵器本體1輕易地卸下。又,不僅在使用者卸下塵埃分離部4的情況,就連將塵埃分離部4與塵埃容納部5作為一體,換句話說將集塵裝置2本身從吸塵器本體1卸下時,由於集塵裝置2的軸向一端面與軸向另一端面,係以垂直面(重力作用方向)為基準,而成為倒八字形狀,所以將集塵裝置2朝向上方拿起時卡住就會變少,使用者可以將集塵裝置2從吸塵器本體1輕易地卸下。
在本體吸氣口21,係插入有軟管接頭管20,且能夠保持軟管接頭管20。在本體吸氣口21之一端,具備墊圈22。藉此,可以保持軟管接頭管20與入口管3的氣密。在吸塵器本體1的前方下端(集塵裝置2的下側),具備用以支撐腳輪(caster)的腳輪支撐部23。在吸塵器本體1內的後方上側,具備朝向吸塵器本體1之前後方向延伸的吸氣導管27。吸氣導管27之延設方向一端的開口 27a,係與過濾器15對向。在吸氣導管27之一端的開口27a附近,具備輔助過濾器26。藉此,可以抑制電動送風機28吸入殘留在集塵裝置2外的塵埃。吸氣導管27的延設方向另一端係被閉塞,且吸氣導管27的延設方向另一端附近之下部、換句話說電動送風機28側係作為吸氣導管27的排出口27b而開口。在吸塵器本體1的吸氣導管27之一端的開口27a之上部,於與過濾器15接觸的位置,具備將附著於過濾器15之塵埃予以去除的除塵裝置24。除塵裝置24係在旋轉體之外周具備螺旋狀的彈簧(彈性體)。除塵裝置24係藉由馬達或是設置於電線捲盤(cord reel)41之周圍的電線47之拉出而旋轉,使得螺旋狀的彈簧彈打過濾器15的過濾器構件,藉此而抖落掉附著於過濾器15的塵埃。如上述般,由於過濾器15的波向為高度方向,所以被抖落掉的塵埃係容易掉落在重力作用方向。從過濾器15抖落掉的塵埃,係堆積於箱體10內。藉此,可以抑制過濾器15的堵塞,抑制空氣的壓力損失之降低,抑制吸引力的降低。
如第1圖所示,在吸塵器本體1內的後方下側,具備產生吸引力的電動送風機28。電動送風機28,係以電動送風機28的吸入口28a轉向上方的縱向置放的方式所設置。電動送風機28,係從吸入口28a的面至該吸入口28a的面之相反面為止為最長。因此,為了使得電動送風機28的吸入口28a轉向上方而以縱向置放的方式來設置電動送風機28,藉此可以縮短從軟管接頭管20至本體排氣口30 為止的吸塵器本體1的長度。在吸塵器本體1內係在電動送風機28的上部設置有吸氣導管27,且電動送風機28的吸入口28a與吸氣導管27的排出口27b連結。在本實施例中,係在將電動送風機28設置於吸塵器本體1內的情況,設置為:在電動送風機28的上部之上面具有吸入口28a,在電動送風機28的下部之側部具有排氣口28b。在吸塵器本體1內,在電動送風機28之下游側且比電動送風機28還靠近前側,具備連通於電動送風機28之排氣口28b的排氣導管40。再者,在吸塵器本體1內,在排氣導管40的下游側且比排氣導管40還靠近前側,具備連通於排氣導管40的過濾器29。排氣導管40與過濾器29,係用螺釘等的固定手段來固定。此是因可以藉由固定排氣導管40與過濾器29來保持排氣導管40與過濾器29的氣密,且從電動送風機28的排氣口28b出來之所有的排氣可以通過過濾器29所致。過濾器29,係在剖面形狀為大致四角形狀的框體內形成有被折成褶狀過濾器構件。過濾器構件的波向較佳是高度方向(重力作用方向)。過濾器29,例如為高密度的ULPA過濾器(超低穿透率空氣過濾器:Ultra Low Penetration Air Filter)。ULPA過濾器,係指對額定風量且粒徑為0.15μm的粒子具有99.9995%以上的粒子捕集率,且具有初期壓力損失為245Pa以下之性能的空氣過濾器,而且具有比HEPA過濾器之粒子捕集效率還高的粒子捕集效率。然後,在吸塵器本體1之後端面,具備本體排氣口30。
如第8圖所示,電線47係在前端具有插頭43。藉由將插頭43插入位於房間等的插座而獲得電氣。在使用充電式吸塵器以外的電動吸塵器時,當不將插頭43插入插座時就無法使電動送風機28等動作。因此,較佳是將電線捲盤41設置於使用電動吸塵器時不造成妨礙的部位。以下,將設置電線捲盤41的場所稱為電線捲盤室42。在以插頭43或電線47從吸塵器本體1之前部出來的方式將電線捲盤室42設置於吸塵器本體1之前部的情況,由於插頭43或電線47會在行進方向出來所以進行吸塵時不易處理。在以得插頭43或電線47從吸塵器本體1之側面部或上面部出來的方式將電線捲盤室42設置於吸塵器本體1之側面部或上面部的情況也會在進行吸塵時不易處理。以插頭43或電線47從吸塵器本體1之後端面出來的方式將電線捲盤室42設置於吸塵器本體1內之後部,藉此就不會造成行進方向或方向轉換之妨礙,而容易進行處理。在本實施例中,電動送風機28與電線捲盤室42,係在吸塵器本體1內以相鄰的方式所設置。又,電動送風機28與電線捲盤42,係在吸塵器本體1內設置於比集塵裝置2還靠近後部。如第8圖所記載,在本實施例中,電線捲盤室42的縱向之長度係比電動送風機28的縱向之長度還更長,而比將電動送風機28與排氣導管40合在一起的縱向之長度還更短。
第9圖為本實施例的吸氣導管和排氣導管和箱體和過濾器和電動送風機之分解立體圖。第10圖為從電動送風 機側看到本實施例的吸氣導管時之立體圖。第11圖為從彈性構件側看到本實施例的吸氣導管側之仰視圖。如第1圖及第9圖所示,電動送風機28係具有上下方向之剖面為大致圓形狀。配置有送風機的電動送風機28之上部的外徑,係比配置有電動機的電動送風機28之下部的外徑。如第9圖所示,用以容納電動送風機28的箱體45,係上下方向的剖面為大致圓形狀,上面為開口,下面被閉塞的容器狀,而在箱體45之下部側面,係連結有排氣導管40。電動送風機28,係插入箱體45內。電動送風機28的上側,係透過吸入口28a附近的彈性構件101而由吸氣導管27之底面的背面所支撐,電動送風機28的下側,係透過防震材113而由箱體45之底面的內側所支撐。電動送風機28,係僅由上面與下面所支撐,而側面並未接觸到箱體45。因而,電動送風機28的震動不易傳達至箱體45或吸氣導管27。彈性構件101係具有圓環形狀,且藉由橡膠等的彈性材所構成。彈性構件101,也可以非為圓環形狀,只要具有覆蓋吸入口28a之周圍的形狀(例如,多角形狀)即可。防震材113,係具有圓柱形狀或圓筒形狀,且藉由橡膠等的彈性材所構成。防震材113,由於只要具有支撐功能即可,所以也可以藉由彈簧所構成。電動送風機28的下面,由於與箱體45的底面僅由防震材113所構成,所以在防震材113係施加有電動送風機28的重量(數百g)。防震材113,係朝上下方向壓縮,且彈性變形。如第9圖所示,箱體45之上面的開口部,係透過氣 密墊圈103而與吸氣導管27以固定用螺釘107固定5個部位,且鎖緊連結。藉由吸氣導管27的底面與箱體45,而形成內置電動送風機28的空間。吸氣導管27的底面,也可以視為容納電動送風機28的箱體45之一部分。藉由固定用螺釘107,由於電動送風機28的上面係由吸氣導管27所按壓,所以在防震材113除了電動送風機28的重量以外,還施加有被按壓之力。然後,彈性構件101也朝上下方向壓縮,且彈性變形。
如第9圖所示,吸氣導管27與箱體45之間的氣密墊圈103,係形成大致圓環狀的形狀,且具有與箱體45之上部的開口部之緣部110相當的大小。氣密墊圈103,係由橡膠等的彈性材所構成。氣密墊圈103,係嵌入箱體105的緣部110,且與吸氣導管27抵接所配置。配置於吸氣導管27與箱體45之間的氣密墊圈103,係藉由設置於吸氣導管27之圓環狀的導管氣密面27d之周圍的固定用螺釘107,一齊承受從吸氣導管27之導管氣密面27d朝下方向的壓力與從箱體45之緣部110朝上方向的壓力。承受壓力後的氣密墊圈103,係在吸氣導管27與箱體45之間變形。
第13圖係顯示氣密墊圈103的剖面形狀。第13圖(A)為在吸氣導管27與箱體45之間嵌入有氣密墊圈103時的示意圖;第13圖(B)係顯示氣密墊圈103之單體的剖視圖。氣密墊圈103,係使得圓環狀的內構件與圓環狀的外構件,透過其上部的連結部而一體地形成。內構 件的上部,係稍微突出於上側。在外構件的上部,係一體形成有朝向內構件之上方延伸的排氣唇(lip)部103a。在內構件與外構件與連結部之間,夾入有箱體45的緣部110。在緣部110的上面,係形成有高突部B110a,且咬入氣密墊圈103的連結部。特別是藉由高突部B110a,使得氣密墊圈103與箱體45的緣部110密接。再者,藉由排氣唇部103a與內構件的上部抵接,而使得氣密墊圈103與吸氣導管27的導管氣密面27b密接。再者,氣密墊圈103的排氣唇部103a,係當從組入箱體45內的電動送風機28使得箭頭方向的排氣壓116提高時排氣唇部103a欲朝向外側膨脹之力就會動作,使得排氣唇部103a與導管氣密面27b的接面壓力上升,而成為更能獲得排氣之氣密的構造。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是將氣密墊圈103作為變形量大且硬度低的彈性構件,但是在被要求耐壓性能的情況,也可以使用硬度更高的彈性構件。又,固定吸氣導管27與箱體45的部位係為了使氣密墊圈103均勻地變形而有5個部位,但是只要可以使氣密墊圈103均勻地變形也可以非為5個部位,或是也可以為螺釘以外的固定方法(例如,夾子(clip)或是壓入配合(press fit))。
說明通過集塵裝置2後的空氣之流動。通過集塵裝置2後的空氣流動,係藉由吸氣導管27而偏向,且從吸入口28a流入電動送風機28內。流入的空氣流動,係在電動送風機28內藉由葉輸而升壓,且從排出口28b被推出至藉由吸氣導管27與箱體45所形成的空間。在排氣導管40 之與箱體45呈相反側的開口,係設置有過濾器29。被推出至藉由吸氣導管27與箱體45所形成的空間之空氣,係全部通過過濾器29,且經過吸塵器本體1內而擴散至大氣中。通過集塵裝置2後的空氣流動,係在集塵裝置2所裝備的過濾器15無法過濾乾淨的情況、或是安裝集塵裝置2時會有混入細微灰塵的可能性,只要如本實施例之在電動送風機28的下游具有讓排氣全部通過的過濾器29,由於可以過濾細微灰塵,且形成乾淨的空氣,所以不會污染房間的空氣。又,由於從電動送風機28產生的碳粉也會全部通過過濾器29而獲得過濾,所以可以獲得乾淨的空氣。
如第10圖所示,支撐電動送風機28上部的彈性構件101,係藉由圓環形狀的固定蓋102而固定於吸氣導管27。雖然固定蓋102的外徑係比彈性構件101的外徑還更大,且固定蓋102的內徑比彈性構件101的內徑還更大,但是固定蓋102的內徑係比彈性構件101的外徑還更小。因而,藉由固定蓋102的內周側來覆蓋以及固定彈性構件101的外周側。固定蓋102的外徑,係比導管氣密面27d的內徑還更小,而固定蓋102係能容納於導管氣密面27d的內側。然後,如第10圖所示,在吸氣導管27的排出口27b之背面的周圍,係形成有圓環狀之定位用翼肋(rib)108。定位用翼肋108,係由內外二個的翼肋所構成。以彈性構件101的固定用槽101c與吸氣導管27的定位用翼肋108相接的方式配置有彈性構件101,且在固定蓋102以 螺釘鎖緊連結6個部位於吸氣導管27。如第11圖所示,在吸氣導管27的導管氣密面27d之內周側的一個部位係設置有定位用凹部105,用於與固定蓋102之定位用凸部102a的定位。藉此,定位容易,且可以縮短組裝時間。
從吸氣導管27突出有用以承接將固定蓋102予以固定之螺釘的凸面(boss)104。此係因吸氣導管27的凸面104所突出的壁111之背面,成為導引從集塵裝置2至電動送風機28之空氣流動的風路,所以為了將固定蓋102固定於吸氣導管27,而有必要增加壁111的厚度、或是在風路設置突起。將固定蓋102用平頭螺釘來固定,藉此不會增加壁111的厚度,且不會在風路露出突起物而可以將固定蓋102固定於吸氣導管27。又,可以防止螺釘與電動送風機28的抵接。
第12圖為本實施例的彈性構件之立體圖。彈性構件101,係在圓環狀的基體,一體地形成有發揮防震功能的防震突起101e與發揮氣密保持功能的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又在基體內周側係形成有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基體、防震突起101e、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較佳是由同一材料所構成。防震突起101e,係在形成於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之內周側的圓環狀之突出的部分,設置有8個部位。防震突起101e的前端,係抵接於外殼面28c。該防震突起101e,係當因突起彼此獨立而使得吸氣導管27用螺釘鎖緊連結於箱體45時,防震突起101e的前端就會有壓 擠量進入突起彼此之間而使得電動送風機28由彈性構件101所固定,藉此可以抑制軸向的震動。防震突起101e係即便在被壓扁的狀態下,也可以在複數個防震突起101e間殘留間隙。在本實施例中,雖然防震突起101e被分成8個,但是即便防震突起101e的數量不同,也可以連繫成環狀。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係形成於防震突起101e的外周側。雖然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係由圓環狀的薄板所構成,但是前端較根部還更朝向外周側擴展。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前端,係抵接於外殼面28c。由於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係由薄板所構成,所以即便由與防震突起101e同一材料(例如,橡膠等)所構成,剛性也比防震突起101e低,且容易彈性變形。配置成圓環狀的防震突起101e與圓環狀的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較佳是成為同心圓上的位置關係。將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配置於內周側,將防震突起101e配置於外周側,來取代將防震突起101e配置於內周側,將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配置於外周側。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係設置於彈性構件101的圓環狀基體內周側,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的內徑,係比形成吸入口28a之邊緣的圓環狀之承窩部28d的外徑還小。由於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係由圓環狀的薄板所構成,所以配合所抵接的圓環狀之承窩部28d的形狀而翻捲,且翻捲的部分在圓環狀的承窩部28d與彈性構件101的基體之間被壓縮。藉此可以抑制徑向的震動。
第15圖係顯示從吸氣導管側看到本實施例的固定蓋之立體圖。如第15圖所示,固定蓋102,係具有圓環形狀。固定蓋102的最內周部,係形成有圓環狀的氣密面102b。在氣密面102b的外周,係形成有突出成圓筒狀的翼肋102d。又,在翼肋102d的外周,係在圓周方向形成有6個部位之能夠供螺釘插入的安裝孔102c。在固定蓋102之最外周的一個部位朝向外周側形成有定位用凸部102a。在藉由嵌入形成等而能夠將彈性構件101固定於吸氣導管27的情況,也可以沒有固定蓋102。
第14圖(A)為本實施例的吸氣導管和固定蓋和彈性構件之單側的剖視圖;第14圖(B)為本實施例的彈性構件之單側的剖視圖。如第14圖(B)所示,彈性構件101之基體的上面係下凹,且形成圓環狀的固定用槽101c。在基體的最外周係形成有圓筒狀的氣密部101b,氣密部101b的下端係朝向下側突出,且形成凸部101d。若沒有固定蓋102,則也可以沒有凸部101d。在基體之下面之中與固定用槽101c對應的部分,進而與固定用槽101c對應的部分之中的內側係朝向下側突出,且在該突出的部分,形成有防震突起101e。防震突起101e的突出方向,為上下方向,此方向為彈性構件101從吸氣導管27及電動送風機28承受壓縮力的方向。另外,朝向下側突出的部分,係具有圓環形狀。在基體之下面之中與固定用槽101c對應的部分,進而與固定用槽101c對應的部分之中的外側,係形成有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防震構件第1氣 密部101a,係由數mm左右的薄板所構成,且具有圓筒形狀。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板厚,係比防震突起101e之半徑方向的厚度還更小。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之上下方向中央的上側(根部側),係形成於上下方向,而上下方向中央的下側(前端側),係當以上下方向(軸向)為基準時就朝向外側擴展大致60度左右,而以水平方向(半徑方向)為基準時就朝向外側擴展大致30度左右所形成,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前端,係到達凸部101d之下方。然後,如第14圖(B)所示,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之前端的位置,係當以彈性構件101的基體為基準時就比防震突起101e之前端的位置還更突出。換句話說,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係從途中朝向外側彎曲。但是,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也可以從根部端朝向外側擴展。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彎曲部分之上下方向的位置,係大致相當於防震突起101e的根部端之上下方向的位置。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彎曲部分之根部側,係由薄板構成作為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一部分,相對於此,防震突起101e的根部,係由朝向基體之下側突出的部分所構成。
如第14圖(A)所示,彈性構件101,係配置於形成吸入口28a之邊緣的圓環狀之承窩部28d的外側。彈性構件101的內周面係以抵接於承窩部28d的外周面之方式配置有彈性構件101。藉此,抑制朝向電動送風機28之上部的半徑方向之位置偏移。彈性構件101的凸部101d之下 面抵接於固定蓋102的氣密面102b之上面,而彈性構件101的氣密部101b之上面抵接於吸氣導管27的壁111之下面,藉此,彈性構件101,係能藉由固定蓋102而固定於吸氣導管27的壁111。氣密部101b,係當固定蓋102藉由螺釘而鎖緊連結時,就從氣密面102b與壁111承受壓力。承受壓力後的氣密部101b,係在間隙112內變形,且使變形量的反作用力在氣密面102b與壁111產生。又,設置於吸氣導管27的壁111之對應氣密部101b的位置的圓環狀之高突部27c突刺於氣密部101b,藉此可以保持吸氣導管27與彈性構件101的氣密。另一方面,為了要保持彈性構件101與電動送風機28的氣密而設置有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與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由於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係由薄板且朝向外側擴展所構成,所以當抵接於電動送風機28之外殼面28c時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之前端就會彈性變形而彎曲,且對來自電動送風機28的排氣壓116及電動送風機28的吸入壓117之力,在電動送風機28的運轉狀態下按壓於外殼面28c,而能確保氣密。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所接觸的外殼面28c與防震突起101e所接觸的外殼面,雖然形成一直線狀,但是在其間具有溝槽。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前端係為了容易對吸排氣壓之施加方向(半徑方向之內側的方向)變形追蹤而成為薄板狀。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前端係朝向外側擴展大致30度所構成,在組入時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前端比30度還更被壓扁 地組入。藉此,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本身會始終被按壓於外殼面28c而有保持氣密的功能。再者,在組入前狀態(初期狀態),由於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前端,係朝向外側擴展所構成,所以作業者在組入時也可以不用擔心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前端會翻捲,而可以穩定地組入。
如第14圖(B)所示,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係設置於彈性構件101的圓環狀基體內周側。由於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係由比形成電動送風機28的吸入口28a之邊緣的圓環狀之承窩部28d的外徑還小之圓環狀的薄板所構成,所以在組入時,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會碰撞到圓環狀的承窩部28d,且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會配合圓環狀的承窩部28d之形狀而翻捲。另外此時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較佳是以抵接於圓環狀的承窩部28d之剖面形狀成為直線部的位置之方式所設置。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也可以非為圓環狀的薄板,也可以為剖面成為三角形的形狀,且前端抵接於圓環狀的承窩部之形狀。另外如第14圖(A)所示,藉由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與外殼面28c、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與圓環狀的承窩部28d分別密接,而在彈性構件101與電動送風機28之間形成有密閉空間118。藉由從外部施加用以壓縮密閉空間118的壓力,分別使得密閉空間118內的空氣從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側與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側逃逸,當去除來自外部的壓力時密閉空間118就會 相對於周圍成為負壓。以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翻捲時的反作用力,使得彈性構件101帶進於與圓環狀的承窩部28d大致同一軸上,又藉由彈性構件101如吸盤般地吸附於電動送風機28,就不用擔心彈性構件101相對於電動送風機28從正規的位置發生位置偏移,而能提高組裝,性。
如第14圖(A)所示,在朝向作為防震突起101e之根部的基體之下側的突出部分與吸氣導管27的定位用翼肋108之間,係殘留有空間(固定用槽101c)。因而,當彈性構件101與吸氣導管27藉由電動送風機28而壓扁時,防震突起101e不僅會彈性變形,朝向作為防震突起101e之根部的基體之下側的突出部分也會彈性變形。由於彈性變形後也會在朝向作為防震突起101e之根部的基體之下側的突出部分與吸氣導管27的定位用翼肋108之間,殘留有空間(固定用槽101c),所以剛性不會變高,且電動送風機28的震動不易傳達至吸氣導管27。另一方面,如第14圖(A)所示,在碰撞到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之根部的基體部分與定位用翼肋108之間,並未殘留有空間(固定用槽101c)。由於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原本係由薄板且朝向外側擴展所構成,所以剛性會比防震突起101e還更低,且電動送風機28的震動不易傳達至吸氣導管27,故而沒有必要使碰撞到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之根部的基體部分變形,且沒有必要空出間隙。而且,在本實施例中,由於係以個別的形狀來構成與 電動送風機28的防震、氣密,所以可以獲得最適於防震的形狀與最適於氣密的形狀。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將硬度約40度之合成橡膠使用於彈性構件101,但是也可以按照震動的影響來改變硬度。該時,由於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為不易受硬度影響的薄板狀所以可以保持氣密。
固定於吸氣導管27的彈性構件101,係將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接觸於電動送風機28的外殼面28c。當吸氣導管27與箱體45由固定用螺釘107所固定時,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就被推至電動送風機28與吸氣導管27的壁111,而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及凸部101d,係在間隙112或其周邊變形。該變形係成為反作用力而在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與外殼面28c之間,使切面壓力上升。因此,能保持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與外殼面28c的氣密。電動送風機28,係從集塵裝置2將空氣流動透過吸氣導管27而吸入,且用葉輪升壓,並從排氣口28b推出至箱體45內。因而,彈性構件101的吸入側空間115係成為負壓,而排氣側空間114係成為正壓。彈性構件101,由於用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與氣密部101b、以及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來保持吸入側空間115與排氣側空間114的氣密,所以預防空氣從排氣側空間114流動至吸氣側空間115,且防止吸入性能的降低以及排氣的循環。彈性構件101,係在支撐電動送風機28而成的周圍存在有間隙112,且柔軟地保持電動送風機28。因此,彈性構件101係可以抑制從電動送風機28對吸氣 導管27的震動之傳達。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將合成橡膠使用於彈性構件101,但是也可以使用硬度更低的橡膠等,藉此降低對吸氣導管27的震動傳達量。
電動送風機28,係將下側透過防震材113而支撐於箱體45。防震材113,並非僅防止震動傳達至箱體45,也防止電動送風機28旋轉。在本實施例中,雖然使用合成橡膠,但是也可以使用硬度更低的橡膠,藉此降低對箱體45的震動傳達量。
其次,就電動吸塵器的噪音加以說明。電動吸塵器,係因內置的電動送風機28而產生三個代表性的噪音。
第一個,為起因於流動之紊亂之產生及於較寬區域的亂流噪音。在如本實施例的吸塵器本體1中,內置的電動送風機28之旋轉數係以無負載時快至每分鐘36000轉以上,風量也多至2m3/min。由於電動送風機28內部或吸塵器本體1內部的流路較窄,所以因電動送風機28所產生的空氣流動,係局部成為高速之紊亂的流動且產生亂流噪音。
第二個,為具有葉輪之葉片數與旋轉數之積的整數倍之頻率的葉片音。電動送風機28的葉輪,係藉由在葉片之表面產生壓力差,而使流體驅動。因此,如本實施例般地在葉輪的下游具有靜止翼的電動送風機中,由於會在靜止翼與葉輪的境界產生壓力差,且其會變動,所以容易產生具有葉輪之葉片數與旋轉數之積的整數倍之頻率的葉片音。
第三個,為具有旋轉數之頻率之聲音的旋轉震動音。電動送風機28係一種藉由轉子、及定子間的電磁力而使葉輪旋轉,且藉由葉片之運動而在葉輪之前後產生差壓並產生吸引力的旋轉機械。旋轉機械,係多少使偏心失衡(unbalance)殘留於旋轉軸周圍,且使軸承產生旋轉週期的加震力。電動送風機,係在轉子、葉輪具有偏心失衡,藉由前述的旋轉,而使對軸承之周期性的加震力產生,此將成為旋轉震動。傳至軸承的旋轉震動之一部分係從電動送風機的表面作為震動來傳播,而其他係從支撐電動送風機的構件作為震動來傳播,且加震吸塵器本體,並作為聲音而輻射至大氣中。此為旋轉震動音。
本實施例,係可以藉由降低因旋轉震動音而引起的低頻之不舒服噪音來改善吸塵器噪音。為了降低旋轉震動音,可考慮以下的方法:降低屬於產生源的電動送風機之偏心失衡,藉此抑制旋轉震動的方法;以及在來自電動送風機的傳播路徑降低旋轉震動的方法。在本實施例中係藉由後者來改善。
如本實施例般,如在電動送風機28之下游具備過濾器29的電動吸塵器之情況,當多量的灰塵通過過濾器29時,有堵塞的問題。如此的情況,在如本實施例的電動吸塵器中,係使得20kPa以上的正壓施加於排氣側空間114。因此,氣密面,由於是形成能承受該壓力的構造,所以有必要緊緊地按壓。然而,為了降低旋轉震動音,而考慮旋轉震動的傳達抑制時,由於一旦緊緊地按壓氣密 面,剛性就會提高,所以震動的傳達量會變大。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個別地構成抑制防震的面與保持氣密的面。電動送風機28,係將上側透過彈性構件101而支撐於吸氣導管27,將下側透過防震材113而支撐於箱體45。電動送風機28的旋轉震動,係從彈性構件101及防震材113,傳播至垂直於旋轉軸的方向與軸向。因此,有必要降低用以支撐電動送風機28之垂直的方向與軸向之剛性。
在本實施例中,係藉由彈性構件101,柔軟地支撐電動送風機28,藉此來降低軸向的震動之傳播。又,藉由設置間隙112,防震突起101e,也柔軟地支撐與電動送風機28之旋轉軸呈垂直的方向,降低震動的傳播。因此,傳至本體的旋轉震動變小,可以降低旋轉震動音。
又,以不同形狀設置的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係當抵接於電動送風機28的外殼面28c時就成為前端彎曲的構造,且對來自電動送風機28的排氣壓116及電動送風機28的吸入壓117之力,當電動送風機28運轉時就按壓於外殼面28c,藉此能確保氣密。又,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前端係以容易對吸排氣壓之施加方向變形追蹤的方式成為薄板狀。又,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前端係朝向外側擴展大致30度所構成,且在組入時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前端比30度還被壓扁地組入。藉此,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本身會始終被按壓於外殼面28c而有保持氣密的功能。再者,在組入前狀態(初期狀態),由於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前端,係朝向 外側擴展所構成,所以作業者在組入時也可以不用擔心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的前端會翻捲,而可以穩定地組入。又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係成為內徑比電動送風機28之圓環狀的承窩部28d還小之薄板狀的圓環狀之突起,且設置於彈性構件101之圓環狀的基體之內側。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101f,係在組入時追蹤電動送風機28之圓環狀的承窩部28d之形狀而變形,藉此可以保持氣密。在電動送風機28位移於徑向時可以藉由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101a來保持氣密,而在電動送風機28位移於軸向時可以藉由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來保持氣密。因此,防止從電動送風機28的排氣側空間114至吸入側空間115之逆流,且預防使吸入性能降低。
第2圖(A)係顯示本實施例的集塵裝置之立體圖;第2圖(B)係顯示本實施例的集塵裝置之橫剖視圖。使用者,係握住把手16而將集塵裝置2朝向上方拿起,藉此可以從吸塵器本體1卸下集塵裝置2。但是,也可以將塵埃分離部4留在吸塵器本體1,而僅將塵埃容納部5從吸塵器本體1卸下。如第2圖(A)所示,從軸向看到的塵埃分離部4的剖面之外形狀,為大致圓形狀。塵埃容納部5的剖面之外形狀,雖然在前蓋11的部分為大致圓形狀,但是在前蓋11的部分以後為大致四角形狀,即便在過濾器15的部分也為大致四角形狀。如第2圖(B)所示,箱體10的軸向一端之開口方向與箱體10的軸向另一端之開口方向並未在一直線上,而是相差45°至50°左右。 換句話說,塵埃容納部5的軸向,係在比中間還稍微靠近前側,呈彎曲狀態。雖然已上述,但是集塵裝置2的軸向一端面(入口管3的部分),係些微轉向下方向(重力作用方向),而集塵裝置2的軸向另一端面(過濾器15的部分),也些微轉向下方向(重力作用方向),由於集塵裝置2的軸向一端面與軸向另一端面,係以垂直面(重力作用方向)為基準,而成為倒八字形狀,所以當將集塵裝置2朝向上方拿起時勾住會變少,使用者可以將集塵裝置2從吸塵器本體1輕易地卸下。
第3圖(A)係顯示本實施例的內筒及外筒之立體圖;第3圖(B)係顯示本實施例的內筒之背側的立體圖。外筒6的一端面,係除了入口管3的形成部分以外,其餘呈閉塞狀態,而外筒6的另一端面,係呈開口狀態。內筒7,係在圓筒部分的一端,具有圓環狀的外延部34。如第3圖(A)所示,藉由在軸向從內筒7的圓筒部分插入外筒6內,而使得外筒6的另一端面之外周端抵接於外延部34的外周端,並在外筒6內形成有內筒7。如第3圖(A)所示,入口管3的開口方向與凹部8的開口係對向。凹部8之朝向內筒7的外周端部之開口方向為大致向下,導引管38的圓周方向之開口方向,為逆時鐘方向。另外,導引管38的圓周方向之開口方向,也可以為順時鐘方向。然後,在外延部34之上部,具備貫通於軸向的孔,換句話說外延部34的上部呈開口狀態。開口的左壁面,係比右壁面高。換句話說,與導引管38的圓周方向 之開口方向對向的外延部34的上部之開口的壁面(左壁面)比其他的壁面(右壁面)還高。然後,外延部34的表面係成為螺旋狀,且具有將空氣順利地導引至外延部34的上部之開口的流路之功能。如第3圖(B)所示,在內筒7內的上側大致半圓部分,具備朝向內筒7之內側下凹閉塞的凹部39,下側大致半圓部分,係在內筒7內呈開口狀態。在集塵籃12未堆積塵埃的狀態下將內筒7外的空氣之流量形成比內筒7內的空氣之流量還多的情況,也可以將外延部34上部的開口面積形成比內筒7內的開口面積還更大。既可將凹部39之區域形成比內筒7內的開口還多,又可將內筒7內的開口之區域形成比凹部39還多。然後,使用者係將手指置入凹部39,可以輕易地持拿塵埃分離部4或內筒7。
在用具有抗菌效果的金屬材料來形成內筒7的內筒部之情況,首先,在金屬的薄板,蝕刻加工直徑0.1mm至0.4mm左右的複數個貫通孔33,之後,接合兩端而形成圓筒形狀。貫通孔33也可以為衝孔(punching)加工。作為具有抗菌效果的金屬材料,例如有不鏽鋼、銀、銅等。並不限於不鏽鋼、銀、銅,只要是包含銀或銅或是銀或銅所表面析出的合金即可。金屬的薄板之厚度為1mm以下,為了要提高加工性較佳是0.1mm至0.5mm左右。在金屬薄板之厚度較薄的情況,為了提高強度、或提高正圓度,較佳是用成形性佳的樹脂來固定圓筒狀的金屬薄板之軸向的兩端。具體而言,在具有凹部8或導引管38的內 筒7之大致圓形狀的一端部之模具以及具有圓環狀之外延部34的內筒7之另一端部的模具被成型後的模具中,安置圓筒狀的金屬薄板,之後,藉由將樹脂流入模具中,藉此嵌入成型。取決於嵌入成型的情況,金屬薄板也可以接合兩端而不形成圓筒形狀。如此,可以由金屬材料僅構成內筒7的圓筒部分,該內筒7的圓筒部分係由樹脂構成具有凹部8或導引管38的內筒7之大致圓形狀的一端部以及具有圓環狀之外延部34的內筒7之另一端部。藉由嵌入成型,可以簡化製程。
第4圖(A)為將本實施例的塵埃容納部之前蓋予以打開後的狀態之立體圖;第4圖(B)為將本實施例的塵埃容納部之後部過濾器予以打開後的狀態之立體圖。如第4圖(A)所示,當以軸31為支點使得前蓋11朝下方向轉動而打開時,集塵籃12也會以軸14為支點而朝下方向轉動並跳出。此時,集塵籃12,係以軸13為支點而被分割成上下2個部分。從塵埃容納部5跳出時的集塵籃12之開口,係比收納在塵埃容納部5內時的集塵籃12之開口還擴展。藉此,可以輕易地剝落黏住於集塵籃12之內面的塵埃。另外,在使用者沿著集塵籃12之內面而安裝拭紙時,只要用集塵籃12的開口部之框體與前蓋11的外周端夾住拭紙的端緣,就可以抑制拭紙偏移或脫落。如第4圖(B)所示,過濾器15也是以軸32為支點而朝下方向轉動而打開。藉此,使用者可以輕易地排出在箱體10內堆積於集塵籃12外部的塵埃,再者,也可以以輕易地 口面積係比外側流路35的開口面積還更小。另外,並未形成有斜線部分之外側的大致圓部分與內側的大致圓部分之間的外側流路35之開口的部分,係呈閉塞狀態。
第5圖(B)所示的斜線部分之外側的大致圓部分,係抵接於箱體10的軸向一端面之外周端及集塵籃12的開口之外周端的一部分。如第5圖(B)所示,在前蓋11的上下方向中心線的上側,形成有外側流路35的開口。藉此,可以在電動吸塵器停止時,防止堆積於集塵籃12的塵埃逆流至外側流路35及塵埃分離部4。但是,包含前蓋11的上下方向中心線之中央部,也可以形成有外側流路35的開口。再者,較佳是形成用以覆蓋外側流路35的逆止閥(未圖示)。藉此,更可以在電動吸塵器停止時,防止堆積於集塵籃12的塵埃逆流至外側流路35及塵埃分離部4。另一方面,在前蓋11的下端附近,形成有內側流路36的開口。但是,內側流路36的開口位置,係相對於外側流路35的開口位置,既可為下側,也可以為左右側或是上側。另外,內側流路36的開口之上側的斜線部分,係抵接於集塵籃12的開口之外周端的下端。然後,如第5圖(B)所示,在前蓋11的背側(塵埃容納部5的內側),外側流路35的開口面積大於內側流路36的開口面積。此外,如第5圖(A)及第5圖(B)所示,外側流路35的另一端(背側)之開口面積(第5圖(B)),係比外側流路35的一端(表側)之開口面積(第5圖(A))還更大。換句話說,外側流路35,係從一端朝向另一端擴 去除過濾器15之附著於箱體10側面的塵埃。
第5圖(A)為本實施例的塵埃容納部之前蓋之從塵埃容納部外側看到的前視圖;第5圖(B)為本實施例的塵埃容納部之前蓋之從塵埃容納部內側看到的前視圖。另外,圖中的斜線部分,並非為剖面,而是顯示最靠前方的表面。在前蓋11的下端,具備旋轉自如地支撐於箱體10的軸31。前蓋,係形成大致圓形狀。第5圖(A)所示的斜線部分之外側的大致圓部分,係能夠抵接於塵埃分離部4的軸向另一端面之外周端。第5圖(A)所示的斜線部分之內側的大致圓部分,係能夠抵接於塵埃分離部4之內筒7的軸向另一端面之外周端。在前蓋11之上側、換句話說軸31的相反側,於斜線部分的外側之大致圓部分與內側之大致圓部分之間,形成有外側流路35的開口。外側流路35之表側(塵埃容納部5外側)的開口位置,雖然也可以為前蓋11的左右側或下側,但是在將外側流路35之背側(塵埃容納部5內側)的開口位置當作前蓋11之上側的情況,為了縮短外側流路35的長度以降低空氣的壓力損失,外側流路35之表側的開口位置,較佳也是前蓋11的上側。另一方面,在內筒7的內側形成有內側流路36的開口。在第5圖(A)的前視圖中,雖然內側流路36的開口面積比外側流路35的開口面積還更大,但是內筒7內的上側大致半圓部分,由於形成有凹部39,所以在將內筒7外的空氣之流量設為比內筒7內的空氣之流量還多的情況,作為實質的流路面積,則內側流路36的開 展。另一方面,如第5圖(A)與第5圖(B)所示,內側流路36的另一端(背側)之開口面積(第5圖(B)),係比內側流路36的一端(表側)之開口面積(第5圖(A))還更小。換句話說,內側流路36,係從一端朝向另一端狹窄。
第6圖為將本實施例的塵埃容納部之前蓋予以卸下時之從塵埃容納部看到的前視圖。另外,與第5圖同樣,圖中的斜線部分,並非為剖面,而是顯示最前方的表面。大致圓形狀的斜線部分,係抵接於前蓋11之外周端。如第6圖所示,箱體10的軸向一端面之開口的外周端,係抵接於集塵籃12的開口之外周端的一部分。又,如第6圖所示,箱體10的軸向一端面之開口的80%以上,係集塵籃12之開口所占有。然後,箱體10的開口之集塵籃12的開口以外之區域(剩餘20%左右以下),係與內側流路36之開口對向,且連通於內側流路36。
第7圖為本實施例的電動吸塵器之概觀圖。電動吸塵器,係除了吸塵器本體1以外,還具備:具有吸口的吸入具50;及一端連通於吸入具50且伸縮自如的接頭管(延長管)51;及一端連通於接頭管51的另一端且具有供使用者握住的把手53或操作按鈕/開關的操作管52;以及一端連通於操作管52的另一端且在另一端形成有軟管接頭管20的軟管54。在吸塵器本體1的本體吸氣口21插入有軟管接頭管20,且能夠保持。又,在吸塵器本體1的兩側面具備車輪55。
然後,當藉由使用者對操作按鈕/開關之操作使得電動吸塵器的電源接通(ON)時,電動送風機28就會動作而產生吸引力。從吸入具50之吸口吸入來的空氣,係依接頭管51、操作管52、軟管54、軟管接頭管20之順序通過,而流入吸塵器本體1。
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已說明電動送風機28為縱向置放型,但是電動送風機28也能夠適用於斜向置放型或橫向置放型。在本實施例中,雖然集塵裝置2係利用離心分離作用者,但是也能夠適用於利用紙袋等的過濾方式。
1‧‧‧吸塵器本體
2‧‧‧集塵裝置
3‧‧‧入口管
4‧‧‧塵埃分離部
5‧‧‧塵埃容納部
6‧‧‧外筒
7‧‧‧內筒
8、39‧‧‧凹部
9、22、25‧‧‧墊圈
10‧‧‧箱體
11‧‧‧前蓋
12‧‧‧集塵籃(集塵容器)
13、14、31、32‧‧‧軸
15、29‧‧‧過濾器
16、53‧‧‧把手
17‧‧‧按鈕
18‧‧‧傳達棒
20‧‧‧軟管接頭管
21‧‧‧本體吸氣口
23‧‧‧腳輪支撐部
24‧‧‧除塵裝置
26‧‧‧輔助過濾器
27‧‧‧吸氣導管
27a‧‧‧開口
27b‧‧‧排出口
27c‧‧‧高突部A
27d‧‧‧導管氣密面
28‧‧‧電動送風機
28a‧‧‧吸入口
28b‧‧‧排氣口
28c‧‧‧外殼面
28d‧‧‧承窩部
30‧‧‧本體排氣口
33‧‧‧貫通孔
34‧‧‧外延部
35‧‧‧外側流路
36‧‧‧內側流路
38‧‧‧導引管
40‧‧‧排氣導管
41‧‧‧電線捲軸
42‧‧‧電線捲軸室
43‧‧‧插頭
44‧‧‧外周部分
45‧‧‧箱體
47‧‧‧電線
49‧‧‧基板
50‧‧‧吸入具
51‧‧‧接頭管
52‧‧‧操作管
54‧‧‧軟管
55‧‧‧車輪
60‧‧‧段差
61‧‧‧隔板
62‧‧‧圓環翼肋
63‧‧‧墊圈壓片
64‧‧‧空間
101‧‧‧彈性構件
101a‧‧‧防震構件第1氣密部
101b‧‧‧氣密部
101c‧‧‧固定用槽
101d‧‧‧凸部
101e‧‧‧防震突起
101f‧‧‧防震構件第2氣密部
102‧‧‧固定蓋
102a‧‧‧定位凸部
102b‧‧‧氣密面
102c‧‧‧安裝孔
102d‧‧‧翼肋
103‧‧‧氣密墊圈
103a‧‧‧排氣唇部
104‧‧‧凸面
105‧‧‧定位凹部
107‧‧‧固定用螺釘
108‧‧‧定位用翼肋
110‧‧‧緣部
110a‧‧‧高突部B
111‧‧‧壁
112‧‧‧間隙
113‧‧‧防震材
114‧‧‧排氣側空間
115‧‧‧吸入側空間
116‧‧‧排氣壓
117‧‧‧吸氣壓
118‧‧‧密閉空間
第1圖為一實施例的吸塵器本體之橫剖視圖。
第2圖(A)為一實施例的集塵裝置之立體圖;第2圖(B)為一實施例的集塵裝置之橫剖視圖。
第3圖(A)為一實施例的內筒及外筒之立體圖;第3圖(B)為一實施例的內筒之背側的立體圖。
第4圖(A)為將一實施例的塵埃容納部之前蓋予以打開後的狀態之立體圖;第4圖(B)為將一實施例的塵埃容納部之後部過濾器予以打開後的狀態之立體圖。
第5圖(A)為從塵埃容納部外側看到一實施例的塵埃容納部之前蓋的前視圖;第5圖(B)為從塵埃容納部內側看到一實施例的塵埃容納部之前蓋的前視圖。
第6圖為將一實施例的塵埃容納部之前蓋予以卸下時之從塵埃分離部側看到的前視圖。
第7圖為一實施例的電動吸塵器之概觀圖。
第8圖為剩下一實施例的吸氣導管與電線捲軸後的吸塵器本體之俯視剖視圖。
第9圖為一實施例的吸氣導管和排氣導管和箱體和過濾器和電動送風機之分解立體圖。
第10圖為從電動送風機側看到一實施例的吸氣導管時之立體圖。
第11圖為從彈性構件側看到一實施例的吸氣導管之仰視圖。
第12圖為一實施例的彈性構件之立體圖。
第13圖(A)為一實施例的吸氣導管和箱體和氣密墊圈之剖視圖;第13圖(B)為一實施例的氣密墊圈之剖視圖。
第14圖(A)為一實施例的吸氣導管和固定蓋和彈性構件之剖視圖;第14圖(B)為一實施例的彈性構件之剖視圖。
第15圖為從吸氣導管側看到一實施例的固定蓋之立體圖。
27‧‧‧吸氣導管
28‧‧‧電動送風機
28a‧‧‧吸入口
28c‧‧‧外殼面
29‧‧‧過濾器
40‧‧‧排氣導管
45‧‧‧箱體
101‧‧‧彈性構件
102‧‧‧固定蓋
103‧‧‧氣密墊圈
107‧‧‧固定用螺釘
110‧‧‧緣部

Claims (3)

  1. 一種電動吸塵器,係具備:電動送風機,其係具有吸入口突出之形狀的外殼;及箱體,其係容納前述電動送風機;以及氣密構件,其係被配置於前述電動送風機之吸入口的周圍與前述箱體之間,其特徵為:前述氣密構件,係以個別的形狀來實現取得用以抑制震動的震動防止部與前述電動送風機之吸氣側及排氣側之氣密的氣密部,前述氣密部之一方係設有朝向前述外殼,且前端較根部更為擴展的環狀部,前述氣密部之另一方係在氣密部構件內周面設置有抵接於前述電動送風機之吸入口突出形狀外周的突起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環狀部或突起部,係設置有二個部位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氣密部之至少其中一方,係具有薄板狀之形狀。
TW101147447A 2012-01-11 2012-12-14 電動吸塵器 TW2013364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2681A JP2013141514A (ja) 2012-01-11 2012-01-11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6462A true TW201336462A (zh) 2013-09-16

Family

ID=48750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7447A TW201336462A (zh) 2012-01-11 2012-12-14 電動吸塵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41514A (zh)
CN (1) CN103202677A (zh)
TW (1) TW20133646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5560B2 (ja) * 2014-04-14 2017-08-02 江蘇美的清潔電器股▲分▼有限公司 掃除機
EP3328524B8 (en) * 2015-07-29 2020-03-04 DDP Specialty Electronic Materials US, Inc. Filter assembly including spiral wound membrane module and brine seal
FR3086156B1 (fr) * 2018-09-24 2020-08-28 Seb Sa Dispositif d’aspiration pour aspirateur domestique
CN110522342A (zh) * 2019-08-09 2019-12-03 尚科宁家(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式表面清洁装置
CN112951647B (zh) * 2019-11-26 2023-03-10 天津平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真空灭弧室老炼及绝缘测试装置
CN114727731B (zh) * 2019-11-27 2023-09-26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清洁器
CN113576312B (zh) * 2021-07-07 2022-09-23 北京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清洁设备及其降噪风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89260A (en) * 1976-01-21 1977-07-26 Hitachi Ltd Vibration-proof rubber of supporting motor for electric cleaners
US5813085A (en) * 1997-02-25 1998-09-29 White Consolidated Industries, Inc. Motor isolation gasket for central vacuum
CN100486506C (zh) * 2003-08-22 2009-05-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JP5159378B2 (ja) * 2008-03-13 2013-03-06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掃除機
EP2255711A1 (en) * 2009-03-17 2010-12-0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Vacuum cleaner
JP5216688B2 (ja) * 2009-05-29 2013-06-19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掃除機
JP5548510B2 (ja) * 2010-04-22 2014-07-1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2677A (zh) 2013-07-17
JP2013141514A (ja) 2013-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36462A (zh) 電動吸塵器
JP2013000137A (ja) 電気掃除機
JP5409182B2 (ja) 電気掃除機
EP3075297B1 (en) Vacuum cleaner
JP2006223842A (ja) 吸引掃除機用のサイクロン式分離器
JP2006141977A (ja) 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
US8713753B2 (en) Nozzle for a vacuum cleaner
JP2012045178A (ja) 電気掃除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73552B (zh) Electrical vacuum cleaner
EP3528682B1 (en) Cyclone dust collector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JP2009131335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2011058A (ja) 電気掃除機
JP5460495B2 (ja) 電気掃除機
JP3565219B2 (ja) 電気掃除機
KR102463056B1 (ko)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진공 청소기
CN211511630U (zh) 家用吸尘器
EP3522761A1 (en) Stick vacuum cleaner with improved filter
JP4753847B2 (ja) 電気掃除機
JP5548510B2 (ja) 電気掃除機
TWI448268B (zh)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CN113271832B (zh) 电吸尘器
CN218044933U (zh) 清洁设备和清洁系统
KR20090071234A (ko) 진공청소기
JP5948282B2 (ja) 電気掃除機
JP6425580B2 (ja) 空気清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