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6435A - 棒狀物品的包裝件 - Google Patents
棒狀物品的包裝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36435A TW201336435A TW101108790A TW101108790A TW201336435A TW 201336435 A TW201336435 A TW 201336435A TW 101108790 A TW101108790 A TW 101108790A TW 101108790 A TW101108790 A TW 101108790A TW 201336435 A TW201336435 A TW 20133643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inner casing
- package
- wall
- shaped artic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包裝件1係具備用以收納複數個香菸(cigarette)C的內盒體3、及以可相對移動之方式收容內盒體3的外盒體2,且伴隨著打開操作而使內盒體3相對於外盒體2相對地移動,藉此使內盒體3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做為取出口而露出於外部,而可對香菸C進行存取。包裝件1復具備區隔帶片4,其係藉由將基端側固定於內盒體3之內面並且將前端側插通至形成於內盒體之第1細縫開口窗31A而使一部分露出於外部,且將內盒體3內之區域予以區隔成香菸收納部P1與非香菸收納部P2。區隔帶片4係藉由調整從第1細縫開口窗31A送出至內盒體3之外部的送出量來自由變更香菸收納部P1及非香菸收納部P2的比率。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棒狀物品的包裝件(package)。
以往,已知有一種盒(box)型包裝件,係做為用以收容香菸(cigarette)等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以盒型包裝件之1形態而言,已知有一種推升(pushup)式的盒型包裝件(請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推升式的盒型包裝件,係構成為:使用者藉由進行預定的打開操作,使內盒體(inner case)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做為香菸的取出口而露出於外部。
例如,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香菸盒中,係具備有包圍香菸束周圍的內盒體、及以升降自如之方式收容該內盒體的外盒體(outer case)。再者,在外盒體的一部分形成有鉸鏈蓋(hinge lid),且僅在內盒體之底面中之位於鉸鏈蓋下方的區域形成有底壁。再者,當使用者進行使內盒體在外盒體內上升的操作時,鉸鏈蓋即打開,並且載設於內盒體之底壁上的香菸即與底壁一同上升。結果,鉸鏈蓋即打開,而可將香菸取出。
推升式包裝件係與包裝件上表面整體打開之通常的鉸鏈蓋型包裝件等有所不同,其具有香菸之取出口相對較狹窄之構造上的特徵。
如此一來,例如,收納於包裝件之香菸的根數變少時,會有香菸的上端或下端卡在包裝件的內面,而難以從取出口取出香菸的情形。此外,當要解除香菸卡在包裝件
內面而晃動包裝件時,又會成為產生香菸之菸絲散亂在包裝件內等之弊害的主要原因。
與此相關,已知有一種香菸的收納盒體(請參照例如專利文獻2),其係在盒體本體內設置間隔壁,且藉由此間隔壁來區隔香菸的收納部與菸頭收納部,藉由壓縮彈簧來彈推間隔壁,而利用間隔壁來按壓收納部內的香菸(請參照例如專利文獻2等)。
專利文獻1:日本國際公開第2007/029528
專利文獻2:日本實開平1-14269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實開平2-26499號公報
然而,如上述之收納盒體,在使用壓縮彈簧等將間隔壁按壓於收納部內之香菸時,難以將一度取出的香菸再度收納於盒內。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而研創者,其目的在提供一種棒狀物品的包裝件,該包裝件係用以收納複數個棒狀物品,且伴隨著預定的打開操作而使內盒體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做為取出口而露出於外部,藉此可存取棒狀物品,且所收納之棒狀物品即使在變少的狀態下,也可容易地取出棒狀物品,而且,亦可容易地將一度取出的棒狀物品再度予以收納。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係採用以下的手段。亦即,本發明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係具備用以收納複數個棒狀物品的內盒體、及以可相對移動之方式收容前述內盒體的外盒體,且伴隨著預定的打開操作而使前述內盒體相對於前述外盒體相對地移動,藉此使前述內盒體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做為取出口而露出於外部,而可存取前述棒狀物品;復具備區隔帶片,其係藉由將基端側固定於前述內盒體之內面並且將前端側插通至形成於前述內盒體之第1插通孔從而使一部分露出於外部,且將前述內盒體內之區域予以區隔成供前述棒狀物品收納的收納部與非收納部;前述區隔帶片係藉由調整從前述第1插通孔送出至前述內盒體之外部的送出量來自由變更前述收納部及前述非收納部的比率。
依據上述構成的包裝件,用以將內盒體之內部空間區隔為收納部與非收納部之區隔帶片,可自由地變更從第1插通孔露出於外部之送出量。因此,可自由地進行藉由增加區隔帶片從第1插通孔的送出量來縮小收納部的送出操作、及藉由降低區隔帶片的送出量來擴大收納部且進行拉入操作。另外,使用者係可存取區隔帶片中露出於內盒體之外部的部分,藉此進行上述送出操作或拉入操作。藉由此等送出操作或拉入操作,可自由地變更由區隔帶片所劃分之內盒體內之收納部與非收納部的比率。
當包裝件之使用者進行打開操作時,做為棒狀物品之
取出口而露出於外部的部分,係形成於內盒體之上表面中之與收納部對應的區域。使用者在收納於包裝件之棒狀物品的根數變少時,藉由進行區隔帶片之送出操作,即可藉由區隔帶片將棒狀物品拉近至取出口側。藉此,即可容易地將棒狀物品從包裝件取出。
另一方面,將從包裝件一度取出之棒狀物品予以再度收納時,使用者係進行上述之區隔帶片的拉入操作。當進行拉入操作時,從周圍推壓棒狀物品束之區隔帶片的張力會鬆弛,而做為收納部形成於內盒體內的區域則被擴大。藉此,即可容易地將棒狀物品放回至包裝件內。
此外,本發明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亦可在前述內盒體中,於一組相對向之側壁中任一方之第1側壁係設置有前述區隔帶片之基端側,而於任另一方之第2側壁則固定有前述第1插通孔。藉由以此種態樣設置區隔帶片,在進行區隔帶片之送出操作及拉入操作時,將易於進行形成於內盒體內之收納部及非收納部之比率的調整。
此時,前述區隔帶片相對於前述第1側壁的固定部及前述第1插通孔,係可配置在靠近用以連結前述第1側壁及前述第2側壁之一組相對向之側壁中之任一方之第3側壁的位置;而前述取出口係可形成在前述內盒體中之上表面中靠近前述第3側壁的位置。
當將區隔帶片之固定部及第1插通孔配置在靠近第3側壁的位置時,於進行區隔帶片的送出操作時,棒狀物品即藉由區隔帶片而被拉近至第3側壁側。依據上述構成,
即得以在藉由區隔帶片之送出操作而被拉近之棒狀物品之上部形成取出口。換言之,可使藉由區隔帶片之送出操作收集棒狀物品的位置、及形成取出口的位置在包裝件的寬度方向一致。藉此,使用者即可更加容易地從取出口存取棒狀物品。
此外,在本發明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中,前述區隔帶片中之插通前述第1插通孔並送出至前述內盒體之外部的部分,亦可沿著前述內盒體之前述第3側壁面配置,而且,前述區隔帶片之前端側係夾入於前述內盒體之前述第1側壁與前述外盒體之側壁之間。
藉由將透過第1插通孔送出至內盒體之外部之區隔帶片的前端部,以上述之方式收容於外盒體之側壁的內側,即可抑制區隔帶片之前端部的彎曲或破損。
此外,在上述構成中,與內盒體之第3側壁相對向配置有外盒體的壁面時,亦可將用以存取沿著第3側壁之外面配置之區隔帶片之操作用開口窗形成在外盒體的壁面。藉此,即可使區隔帶片沿著第3側壁滑動,而容易地進行區隔帶片之送出操作或拉入操作。
此外,本發明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係在前述內盒體中,構成前述第3側壁與前述第1側壁之交界的緣部、及構成前述第3側壁與前述第2側壁之交界的緣部亦可作成斜角。在此,斜角之態樣係可為平面狀的斜角,亦可為圓弧狀的斜角。如此,藉由將第3側壁之兩側緣部作成斜角,即可使沿著內盒體之第3側壁旋繞之區隔帶片順暢地滑
動。結果,即可更順暢地進行區隔帶片之送出操作或拉入操作。
此外,在本發明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中,亦可在前述第1側壁係形成有第2插通孔,而夾入於前述第1側壁與前述外盒體之側壁之間的前述區隔帶片,係藉由插通前述第2插通孔而被拉入於前述內盒體的內部。如此,藉由將區隔帶片之前端部從第2插通孔收納於內盒體的內部,於進行上述送出操作時,即使區隔帶片之送出量變多,區隔帶片之前端部也不會干擾外盒體的壁面,而可順暢地進行送出操作。
此外,本發明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係在內盒體中,構成與前述第3側壁相對向設置之第4側壁與前述第1側壁之交界的緣部、及構成前述第4側壁與前述第2側壁之交界的緣部亦可作成斜角。如此,藉由將第4側壁之兩側緣部作成斜角,即使區隔帶片之送出量變多時,亦可使區隔帶片之前端部沿著內盒體的第4側壁。因此,可順暢地進行區隔帶片之送出操作。
此外,在本發明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中,在從前述第1插通孔送出至前述內盒體之外部之前述區隔帶片中之露出於外部之面的至少一部分,亦可形成有止滑部。
藉由在區隔帶片之露出面形成止滑部,於進行區隔帶片之送出操作或拉入操作時,手指將不易於從區隔帶片滑落。因此,可抑制關於區隔帶片之送出操作或拉入操作的誤操作。
此外,在本發明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中,前述外盒體亦可具有:操作用開口窗,形成於前述內盒體之與前述第3側壁相對向的側壁,並且使前述第3側壁及前述區隔帶片局部地露出;及頂壁開口窗,形成於頂壁的一部分,且藉由蓋構件而開閉;前述內盒體係以升降自如之方式收容在前述外盒體內,而且,僅在其底面中之位於前述頂壁開口窗之下方的區域形成有升降(lift)用底板。
如上所述,在所謂推升式之包裝件中,即可適用上述為止的區隔帶片。使用者在進行區隔帶片的滑動操作時,可透過操作用開口窗存取區隔帶片。此外,可在內盒體之升降操作時透過操作用開口窗存取內盒體。
上述構成之包裝件係僅在外盒體中之底面中位於頂壁開口窗之下方的區域形成有升降用底板。因此,當使用者透過操作用開口窗使外盒體內之內盒體升降時,載置於升降用底板之棒狀物品即與升降用底板一同升降。然後,藉由打開頂壁開口窗之蓋構件,並且進行使載置於升降用底板之上表面之狀態之棒狀物品上升的操作,即可使棒狀物品之上部側從頂壁開口窗露出於外部。藉此,即可容許使用者存取棒狀物品,且可將棒狀物品從包裝件取出。
另一方面,在進行區隔帶片之送出操作或拉入操作時,存取從操作用開口窗露出之區隔帶片,且使區隔帶片沿著第3側壁滑動。然後,可透過操作用開口窗使區隔帶片朝從第1插通孔送出之送出量增加的方向滑動,藉此進行送出操作。藉此,即使收納於包裝件之棒狀物品的根數
變少的狀態下,亦可確保棒狀物品的取出容易性。
此外,可透過操作用開口窗使區隔帶片朝從第1插通孔送出之送出量減少的方向滑動,藉此進行拉入操作。藉此,即可透過已打開之狀態的頂壁開口窗,而容易地將棒狀物品放回至包裝件內。
此外,在本發明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中,亦可在前述外盒體中之底壁之內面中之位於前述內盒體之前述升降用底板之下方的區域,設有較其他區域更低的深底部。如此一來,即可在進行區隔帶片之送出操作時,將包裝件內之棒狀物品順暢地朝升降用底板載置。
前述深底部與前述其他區域之段差尺寸,亦可設定為前述內盒體之前述升降用底板之厚度以上。藉此,在外盒體內中當內盒體下降至最下方位置時,在外盒體中,上述其他區域之上表面高度與升降用底板之上表面高度就會一致,或者升降用底板之上表面高度會比上述其他區域之上表面高度還低。結果,即可在進行區隔帶片之送出操作時,使包裝件內之棒狀物品更順暢地朝升降用底板載置。
此外,在本發明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中,前述蓋構件亦可具有鉸鏈蓋(hinge lid),該鉸鏈蓋係鉸鏈連結於前述內盒體的上端,並且與前述內盒體的升降連動而開閉前述頂壁開口窗。藉由以此方式構成包裝件,即可使內盒體之升降動作、與藉由鉸鏈蓋所進行之頂壁開口窗的開閉動作彼此相關聯,而可提升包裝件的使用方便性。
在此,本發明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亦可復具備開放狀
態保持手段,其係於透過前述操作用開口窗使前述內盒體上升時藉由前述鉸鏈蓋而保持前述頂壁開口窗打開的狀態。藉由具備此種打開狀態保持手段,即能夠以載置於升降用底板之上表面之棒狀物品的重量,來抑制內盒體下降。因此,例如,即使放開透過操作用開口窗而按壓內盒體的手指,也可避免頂壁開口窗不慎由連結於內盒體之上端之鉸鏈蓋所封閉的情形。
另外,本發明中之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可儘量加以組合來採用。
依據本發明,係一種藉由收納複數個棒狀物品,且隨著預定的打開操作而使內盒體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做為取出口而露出於外部而可存取棒狀物品的包裝件,即使在所收納之棒狀物品變少的狀態下亦可容易地將棒狀物品取出,而且可容易地將一度取出的棒狀物品予以再度收納。
茲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棒狀物品之包裝件的實施形態。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以香菸為例來說明做為收納於包裝件之棒狀物品的適用例,但不限定於此,亦可將各種棒狀物品收納於包裝件。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所記載之構成要素的尺寸、材質、形狀及其相對配置等,只要無特別特定的記載,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則不僅以該等為限。
第1圖及第2圖係為實施形態之包裝件1的斜視圖。第1圖係為顯示包裝件1之閉狀態的斜視圖。第2圖係為
顯示包裝件1之開狀態的斜視圖。第3圖係為包裝件1之分解斜視圖。
包裝件1係為呈現大致長方體形狀的盒型包裝件,且具備外盒體2及內盒體3。在內盒體3中,係收納有複數根香菸C,且內盒體3係以相對於外盒體2可相對地移動之方式收容。具體而言,包裝件1係在外盒體2內以升降自如之方式收容有內盒體3。再者,包裝件1係為當使外盒體2內之內盒體3相對地推升時,包裝件1即成為開狀態,而可對香菸進行存取之推升式包裝件。
外盒體2係為具有前壁21、後壁22、用以將前壁21及後壁22之兩側緣部予以相互連結的一對側壁23、24(在此係將各個側壁設為右側壁23、左側壁24)、底壁25、及頂壁26的箱體。前壁21及後壁22係彼此對向配置。在前壁21、後壁22、右側壁23及左側壁24之下端係連結有底壁25,而在該等壁21、22、23、24之上端則連結有頂壁26。前壁21、後壁22、右側壁23、左側壁24、底壁25及頂壁26係分別具有矩形,而外盒體2係整體呈現大致長方體形狀。
前壁21與後壁22係由包裝件1(外盒體2)的高度及寬度所定義(規定)。此外,右側壁23及左側壁24係由包裝件1(外盒體2)的高度與深度所定義(規定)。此外,底壁25及頂壁26係由包裝件1(外盒體2)的寬度及深度所定義(規定)。
在外盒體2之右側壁23中,係形成有操作用開口窗
23A。操作用開口窗23A以外盒體2之右側壁23之長度方向來觀看,係配置在右側壁23的中央部附近。在本實施形態中,操作用開口窗23A雖係大致形成做為矩形的開口部,但亦可為其他形狀。此外,關於操作用開口窗23A之配置位置、範圍、大小等,係可予以適當變更。關於操作用開口窗23A的功能,將於後陳述。
再者,在外盒體2的頂壁26中,係形成有頂壁開口窗26A。頂壁開口窗26A係形成於頂壁26之長度方向中之一方的端部。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頂壁26中之與右側壁23連結之一方的端部設有頂壁開口窗26A。在本實施形態中,頂壁開口窗26A雖具有四角形狀,但亦可具有其他形狀。
內盒體3係具有前方側壁31、後方側壁32、右側壁33、左側壁34、及升降用底板35。前方側壁31及後方側壁32、右側壁33及左側壁34係分別為彼此相對向的一組側壁。另外,前方側壁31及後方側壁32係具有相同形狀。內盒體3的上表面係整面呈現開口。此外,內盒體3的底面係除了僅用以封閉一部分的升降用底板35以外,均呈現開口。內盒體3的升降用底板35係接近右側壁33而設置。升降用底板35之橫寬係設定為比頂壁開口窗26A的橫寬稍小。另外,在此所稱的橫寬係與包裝件1的寬度方向相對應。
此外,構成內盒體3之右側壁33、與前方側壁31及後方側壁32之各者之交界的緣部,係均形成做為斜角緣部
33A。在本實施形態中,斜角緣部33A雖以平面狀作出斜角(角面),但亦可以圓弧狀作出斜角(圓面)。另外,構成內盒體3之左側壁34、與前方側壁31及後方側壁32之各者之交界的緣部,雖均作成為四角形(square)緣部(四角邊緣(square edge)),但亦可作成斜角。
內盒體3的高度係較外盒體2的高度為低。亦即,內盒體3之前方側壁31及後方側壁32之長度方向的尺寸,係較外盒體2之前壁21及後壁22之長度方向的尺寸為小。藉此,內盒體3即成為可在外盒體2的內部升降自如。
再者,在內盒體3之右側壁33的上端,係鉸鏈連結有屬於用以封閉外盒體2之頂壁開口窗26A之蓋構件的鉸鏈蓋5。鉸鏈蓋5係具有蓋部51、立起部52、一組側板部53、及鉸鏈部54。
立起部52係透過鉸鏈部54以轉動自如之方式與右側壁33的上端連結,且以與該立起部52正交之方式連結有蓋部51。此外,各側板部53係連結有立起部52及蓋部51的側緣彼此,藉此確保鉸鏈蓋5的剛性,且外形保持為如圖所示。此外,內盒體3之右側壁33的上端係相較於前方側壁31、後方側壁32、左側壁34的上端,突出於稍上方。
鉸鏈蓋5之蓋部51及立起部52係具有四角形狀。蓋部51的寬度(第3圖所示之前後方向的構件尺寸),係形成為比外盒體2之頂壁開口窗26A稍小,而蓋部51的長度(第3圖所示之左右方向的構件尺寸)係形成為可將外盒體2之頂壁開口窗26A封閉的尺寸。此外,在外盒體2內之內盒
體3下降的狀態下,鉸鏈蓋5的立起部52係成為陷入於外盒體2之內部的狀態。在此狀態下,鉸鏈蓋5之立起部52係沿著外盒體2之右側壁23相對向配置。另一方面,鉸鏈蓋5之蓋部51係保持為相對於外盒體2之頂壁26平行的姿勢。
在此,第1圖係顯示在外盒體2內,內盒體3位於最低位置的狀態。在此狀態下,內盒體3之升降用底板35係抵接於外盒體2的底壁25。立起部52的高度(與鉸鏈部54正交之方向的尺寸),係設定為與外盒體2之內盒體3之高度之差大致相等的尺寸。因此,當內盒體3下降到抵接於外盒體2之底面時,鉸鏈蓋5之蓋部51之高度即與頂壁開口窗26A的高度一致。藉此,外盒體2之頂壁開口窗26A即成為由鉸鏈蓋5之蓋部51所封閉的狀態。
接著說明包裝件1所具備的區隔帶片4。第4A圖、第4B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包裝件1之水平剖面的圖。第4A圖、第4B圖係顯示在通過外盒體2之操作用開口窗23A之高度下之包裝件1的剖面。此外,第5A圖、第5B圖係為說明實施形態之區隔帶片4之動作之說明圖。
區隔帶片4係為一部分收容於內盒體3的帶構件,用以將內盒體3內之平面區域區隔成供香煙C收納之香菸收納部P1(收納部)、及非供香煙C收納之非香菸收納部P2(非收納部)。區隔帶片4雖可藉由例如紙材、塑膠材、金屬薄膜(film)材等之具有可撓性的構件來形成,但不限定於此。
區隔帶片4之基端4A側係透過黏接構件6而固定於
內盒體3之後方側壁32的內面。黏接構件6係可為黏接劑,亦可為黏著材,並無特別限定。在此,將內盒體3之後方側壁32中之供區隔帶片4之基端4A固定的部位稱為固定部32A。在內盒體3之後方側壁32中,固定部32A係設於靠近右側壁33(附近)的位置。
在內盒體3之前方側壁31中,係形成有第1細縫(slit)開口窗31A。第1細縫開口窗31A係為沿著前方側壁31的高度方向(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孔。第1細縫開口窗31A(第1插通孔)係設在前方側壁31中之靠近右側壁33(附近)的位置。
區隔帶片4之短邊方向的寬度,係形成為較第1細縫開口窗31A之高度方向之開口寬度稍小。區隔帶片4之前端4B側,係插通於內盒體3之第1細縫開口窗31A,且送出至內盒體3的外部。
在區隔帶片4中,將面臨形成於內盒體3內之非香菸收納部P2之一方的面稱為「表面」,且將面臨香菸收納部P1之一方的面稱為「背面」。內盒體3內之區隔帶片4,係藉由其背面,以直接包圍香煙C之束之周圍的方式配置。在此,所謂「直接」係指以未由鋁蒸鍍紙等之內包材所包覆之複數個香煙C之束直接接觸區隔帶片4之背面的態樣,藉由區隔帶片4包圍香煙C之束之周圍。
接著說明區隔帶片4中之插通第1細縫開口窗31A並送出至內盒體3之外部的部分(以下稱送出部分)。
區隔帶片4中之插通第1細縫開口窗31A之上述送出
部分,係沿著內盒體3的側壁外面而配置。此時,區隔帶片4的背面,係面向內盒體3的側壁外面。此外,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區隔帶片4之送出部分,係環繞著內盒體3之前方側壁31、右側壁33、後方側壁32的外面。
然而,由於內盒體3係收容於外盒體2內,因此送出部分中之區隔帶片4的表面,係以與外盒體2之內面相對向之方式配置。換言之,區隔帶片4之送出部分,係成為夾在內盒體3及外盒體2間的狀態。
設於外盒體2之右側壁23之操作用開口窗23A,係用以使內盒體3之右側壁33及區隔帶片4之表面局部地露出。因此,使用者係可透過操作用開口窗23A,而存取內盒體3之右側壁33及區隔帶片4之雙方。藉此,即得以容許後述之內盒體3之升降操作及區隔帶片4之滑動操作。
在此,茲說明從第1圖所示之狀態進行使外盒體2內之內盒體3上升之打開操作,且將收納於包裝件1內之香煙C予以取出的順序。使用者係透過操作用開口窗23A,存取內盒體3之右側壁33,且將內盒體3朝上方推升。此時,由於區隔帶片4係繞著右側壁33的外面旋轉,因此使用者藉由例如一面將區隔帶片4推壓至右側壁33的外面一面朝向上方推壓,即可將內盒體3朝上方推升。
第6圖係為透視實施形態之外盒體2之內部的透視圖。內盒體3中之升降用底板35係設在位於外盒體2之頂壁開口窗26A之下方的區域。
因此,當由使用者進行在外盒體2內推升內盒體3之
升起操作(相當於本發明中所指之預定的打開操作)時,載置於升降用底板35的香煙C即與升降用底板35一同推升。再者,內盒體3的底面,由於除了形成有升降用底板35之區域以外均呈開口,因此未載置於升降用底板35之上表面之剩餘的香煙C不會被推升,而維持在原來的狀態。
由於鉸鏈蓋5係鉸鏈連結於內盒體3之右側壁33的上端,因此鉸鏈蓋5亦與內盒體3一同上升。換言之,由於封閉外盒體2之頂壁開口窗26A之蓋部51會朝上方推升,因此頂壁開口窗26A即被打開。如此一來,在載置於升降用底板35之狀態下推升之香煙C的上部,即透過打開的頂壁開口窗26A而突出於外盒體2的外部。藉此,使用者即可抓住露出於外盒體2之外部之香煙C的上部,而容易地將香煙C取出至外部。另外,在外盒體2之頂壁開口窗26A打開的狀態下,內盒體3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具體而言係位於頂壁開口窗26A之下方的區域,係做為香煙C的取出口36而露出於外部。
然而,內盒體3之右側壁33的上端係相較於前方側壁31、後方側壁32、左側壁34之上端突出於稍上方。因此,在內盒體3為最高的位置,亦即內盒體3之前方側壁31、後方側壁32、左側壁34之上端抵接於外盒體2之頂壁26之內面的狀態下,鉸鏈蓋5之鉸鏈部54係配置在較外盒體2之右側壁23之上端稍高的位置。因此,如第6圖所示,可使蓋部51以鉸鏈部54為支點朝向包裝件1之側方順暢地轉動。藉此,即可使外盒體2之頂壁開口窗26A
打開到最大限度的寬度。
再者,包裝件1係具備打開狀態保持手段,其係在透過操作用開口窗23A進行內盒體3之上述升起操作時,用以保持頂壁開口窗26A的打開狀態。此打開狀態保持手段係包括設置在外盒體2之右側壁23之上部的磁鐵7A、及黏附於鉸鏈蓋5之立起部52的金屬片7B。因此,在進行上述升起操作時,在使升起後之鉸鏈蓋5以該鉸鏈部54為中心轉動時,金屬片7B係吸附於磁鐵7A。
結果,如第2圖所示,鉸鏈蓋5之立起部52會卡止在內盒體3之右側壁33的上端。因此,即使將透過操作用開口窗23A推壓內盒體3的手指放開,也可保持於外盒體2之內盒體3上升的狀態。換言之,不會有外盒體2內之內盒體3因為內盒體3之本身重量或載置於升降用底板35之香煙C的重量而造成不慎下降的情形。因此,依據上述構造的包裝件1,鉸鏈蓋5不會違反使用者的意向而關閉,可避免頂壁開口窗26A被封閉。
此外,只要香煙C的取出完成,使用者就可以手指彈撥鉸鏈蓋5之立起部52,或是以把持等方式將金屬片7B從磁鐵7A拉開。如此一來,藉由將鉸鏈蓋5恢復成原來的姿勢,亦即蓋部51成為與頂壁26平行的姿勢,且透過操作用開口窗23A使內盒體3下降,即可藉由鉸鏈蓋5的蓋部51將頂壁開口窗26A予以封閉。
在本實施形態中,雖在外盒體2之右側壁23上部設置磁鐵7A,且在鉸鏈蓋5的立起部52設置有金屬片7B,
但亦可調換磁鐵7A及金屬片7B來配置。此外,金屬片7B亦可取代為吸附於磁鐵7A之其他的金屬材料。此外,用以保持頂壁開口窗26A之打開狀態的打開狀態保持手段,亦可藉由例如魔鬼氈來構成。例如,魔鬼氈之情形下,可將構成魔鬼氈之毛圈(loop)面,形成於鉸鏈蓋5之立起部52及外盒體2之右側壁23之任一方,且將構成魔鬼氈之鉤(hook)面形成於任另一方側。此外,上述打開狀態保持手段亦可包括形成於鉸鏈蓋5之立起部52及外盒體2之右側壁23之任一方的再剝離帶而構成。
第6圖所示之符號41係為顯示止滑部者。止滑部41係形成在從第1細縫開口窗31A送出至內盒體3之外部之區隔帶片4中之露出於外部之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實施形態中,止滑部41係形成於區隔帶片4的表面側,而且,在區隔帶片4之寬度方向之大致中央附近沿著長度方向延設。形成於區隔帶片4之表面的止滑部41,亦形成在區隔帶片4從操作用開口窗23A面向外部的部分。
因此,包裝件1的使用者,係可藉由將按壓著止滑部41之手指直接朝上方滑動來進行升起操作。此時,由於手指卡在止滑部41,因此不會有手指滑動等而損及操作性之情形。換言之,可期待包裝件1之使用便利性更進一步的提升。另外,止滑部41之摩擦係數只要較其他部位更高即可,例如可設置砂紙(sand paper)或橡膠層,亦可在區隔帶片4的表面塗布止滑清漆、底板(mat)系清漆等。此外,亦可對區隔帶片4的表面施行壓花(emboss)加工或浮雕
(boss)加工等方式而形成止滑部41。此外,形成止滑部41的範圍並不限定於第6圖所示的範圍,此外,亦可形成於區隔帶片4的整面。
在此,當收納於包裝件1之香煙C的根數變少時,以往,會有香煙C之上端或下端易於卡在外盒體2之內面、亦即底壁25及頂壁26之內面,而使香煙C難以攀在外盒體2之升降用底板35之情形。如此一來,即使進行上述之升起操作,也難以順利地取出香煙C。此外,當欲以晃動包裝件1等之方式解除上述香煙C卡住的情形時,又會成為導致香煙C之菸絲散亂在包裝件內的弊害之主因。
相對於此,包裝件1係藉由自由地調整從內盒體3之第1細縫開口窗31A送出之區隔帶片4的送出量,而可自由地變更香菸收納部P1及非香菸收納部P2的比率。
因此,收納於包裝件1之香煙C的根數變少時,使用者係藉由透過操作用開口窗23A存取區隔帶片4,使區隔帶片4朝區隔帶片4之送出量增加之方向滑動,而進行使香菸收納部P1縮小的送出操作。
依據上述送出操作,如第4B圖及第5B圖所示,藉由區隔帶片4的背面使香煙C朝向內盒體3之右側壁33側拉近。此時,即使香煙C之端部卡在外盒體2的內面,也可解除該卡住的情形,而易於將香煙C載置於升降用底板35的上表面。因此,在進行升起操作時,可避免香煙C未載置於升降用底板35的缺失。換言之,依據包裝件1,即使在所收納之香煙C的剩餘量變少的狀態下,也可容易且確
實地將香煙C取出。
此外,由於不用晃動包裝件即可解除香菸端部卡在包裝件內面的情形,因此亦可避免香煙C的菸絲散落在包裝件內的事態。
再者,在將從包裝件1一度取出之香煙C予以再度收納,或將新準備的其他香煙C收納於包裝件1時,使用者係進行使從第1細縫開口窗31A送出之區隔帶片4的送出量減少並將香菸收納部P1擴大的拉入操作。在此拉入操作中,使用者係與前述之送出操作同樣地透過操作用開口窗23A而存取區隔帶片4,此次則是使區隔帶片4朝區隔帶片4之送出量減少的方向滑動。具體而言,係使區隔帶片4朝與送出操作時相反之方向滑動。
依據此,朝向內盒體3之右側壁33側推壓香煙C之區隔帶片4即鬆弛,而香菸收納部P1則被擴大。因此,透過打開之狀態的頂壁開口窗26A,即可容易地將香煙C放回至香菸收納部P1。
另外,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包裝件1,由於將內盒體3之右側壁33之緣部設為斜角緣部33A,因此在進行上述送出操作及拉入操作時,可透過操作用開口窗23A而使區隔帶片4順暢地滑動。換言之,可容易地進行內盒體3中之香菸收納部P1之大小的調整。
此外,在區隔帶片4的表面,如上所述形成有止滑部41,因此在進行區隔帶片4的送出操作及拉入操作時,可抑制使區隔帶片4滑動的手指滑動。因此,藉此亦可在進
行上述送出操作及拉入操作時,使區隔帶片4順暢地滑動。
此外,由於將區隔帶片4之基端4A固定於後方側壁32,且將第1細縫開口窗31A設於前方側壁31,因此在操作區隔帶片4的送出部分時,易於調整香菸收納部P1及非香菸收納部P2的比率。
再者,由於將區隔帶片4之基端4A固定於後方側壁32之固定部32A的位置、及配置於前方側壁31之第1細縫開口窗31A之位置,係設定在靠近設有頂壁開口窗26A、升降用底板35等的右側壁33(附近),因此當進行區隔帶片4的送出操作時,可將香菸收納部P1縮小至成為更小的區域。換言之,藉由區隔帶片4的送出操作,即可擴增可調整香菸收納部P1的可調整範圍。藉此,即使收納於包裝件1內之香煙C的剩餘量僅有少許,亦可將香煙C載置於升降用底板35,而可確保香煙C的取出容易性。
此外,依據包裝件1,由於區隔帶片4之前端4B側係夾入於內盒體3之後方側壁32與外盒體2之後壁22之間,因此可防止區隔帶片4之前端4B側的彎曲或破損。
此外,由於將用以存取區隔帶片4之操作用開口窗23A形成於外盒體2的右側壁23,因此藉由將區隔帶片4沿著右側壁33滑動,即可容易地進行區隔帶片4的送出操作或拉入操作。
再者,外盒體2之底壁25的內面,係採用以下所示的段差構造。第7圖係為說明實施形態之外盒體2之底壁25的段差構造。在第7圖中係顯示外盒體2及內盒體3之
下部區域中之縱剖面。外盒體2之底壁25係在其內面(底面)形成有段差。具體而言,係形成有右側壁23側之端部區域較其他部分(以下稱淺底部25A)還更低的深底部25B。再者,深底部25B係形成在位於內盒體3中之升降用底板35之下方的區域。
再者,深底部25B與淺底部25A之間的段差尺寸,係設定成較內盒體3之升降用底板35之厚度稍大的尺寸。藉此,在收容於外盒體2內之內盒體3下降到最下方位置時,外盒體2中之淺底部25A之上表面的高度,會比升降用底板35之上表面的高度稍高。藉此,在進行區隔帶片4的送出操作時,香煙C之下端就不會卡在升降用底板35,而可將香煙C順暢地朝升降用底板35載置。
另外,從解除上述段差的觀點來看,只要將深底部25B與淺底部25A之間的段差尺寸確保為升降用底板35之厚度以上即可,亦可使深底部25B與淺底部25A之間的段差尺寸,與升降用底板35的厚度一致。此時,在收容於外盒體2內之內盒體3下降到最下方位置時,外盒體2中之淺底部25A之上表面的高度即會與升降用底板35之上表面的高度一致。在此情形下,亦可與將深底部25B與淺底部25A之間之段差尺寸增加為較升降用底板35之厚度還大之情形同樣地,可抑制在進行區隔帶片4的送出操作時香煙C之下端卡在升降用底板35之情形,而可將香煙C順暢地朝升降用底板35載置。然而,即使在製造包裝件1時產生製造誤差或使包裝件1成形之坯料材之厚度尺寸產生參差不
齊,從抑制淺底部25A上表面的高度會較升降用底板35之上表面之高度還低的觀點來看,尤佳為將深底部25B與淺底部25A之間的段差尺寸設定為較升降用底板35之厚度還大的尺寸。
接著說明用以使包裝件1成形的坯料組件(blank set)。坯料組件係包括用以使外盒體2成形的第1坯料200、及用以使內盒體3及鉸鏈蓋5成形之第2坯料300。第8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第1坯料200的圖。第9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第2坯料300的圖。
第1坯料200及第2坯料300係具有複數個面板(panel)及折片(flap),而鄰接之面板彼此或折片彼此,以及鄰接之面板與折片之間,係藉由鏈線所示之折入線彼此劃分。首先說明第1坯料200,接下來說明第2坯料300。
第1坯料200係具有排成一列連結的右側壁補強面板201、前壁用面板202、左側壁用面板203、後壁用面板204、右側壁用面板205、及前壁補強用面板206。右側壁補強面板201及右側壁用面板205係彼此重疊而黏接,藉此形成右側壁23。前壁用面板202及前壁補強用面板206係彼此重疊而黏接,藉此形成前壁21。左側壁用面板203及後壁用面板204係分別形成左側壁24、後壁22。此外,形成於右側壁補強面板201及前壁補強用面板206的開口,係成為操作用開口窗23A。另外,右側壁補強面板201及前壁補強用面板206係用以提高包裝件1之剛性之補強用的面板,視需要可予以省略。
在左側壁用面板203之上端緣係連接有第1頂壁用折片207,而在下端緣則連接有第1底壁補強用折片208。在後壁用面板204之上端緣係連接有第2頂壁用折片209,而在下端緣則連接有底壁用外面板(outer panel)210。此外,在右側壁用面板205的下端緣,係連接有第2底壁補強用折片211。此外,在前壁用面板202之上端緣係連接有第3頂壁用折片212,而在下端緣則連接有底壁用內面板(inner panel)213。此外,在底壁用內面板213中係依序連接有第1淺底用面板214及第2淺底用面板215。
藉由第1底壁補強用折片208、第2底壁補強用折片211、底壁用外面板210、底壁用內面板213、第1淺底用面板214及第2淺底用面板215而形成底壁25。
在組裝第1坯料200時,係在底壁用外面板210上重疊有第1底壁補強用折片208及第2底壁補強用折片211,且將此等彼此黏接。然後,在第1底壁補強用折片208及第2底壁補強用折片211上重疊有底壁用內面板213,且將此等彼此黏接。
再者,將第1淺底用面板214及第2淺底用面板215折入且彼此黏接,並且將此等面板214及215黏接於底壁用內面板213。第1淺底用面板214及第2淺底用面板215係形成底壁25的淺底部25A。
藉由第1頂壁用折片207、第2頂壁用折片209及第3頂壁用折片212而形成頂壁26。亦即,在第1頂壁用折片207之上依序重疊第2頂壁用折片209及第3頂壁用折
片212,且將此等折片209及212予以彼此黏接而形成頂壁26。另外,第1頂壁用折片207、第2頂壁用折片209及第3頂壁用折片212的黏接,係在將組入有區隔帶片4之內盒體3予以涵蓋於內的狀態下進行。
第2坯料300係具有連接成一排的左側壁用內面板301、前方側壁用面板302、第1邊緣(edge)面板303、右側壁用內面板304。此外,第2坯料300係具有連接成一排的左側壁用外面板305、後方側壁用面板306、第2邊緣面板307、右側壁用外面板308。在第1邊緣面板303及右側壁用內面板304、與第2邊緣面板307及右側壁用外面板308之間,係連接有底板用面板309。
此外,在右側壁用外面板308的下端緣,係依序連接有背面板(rear panel)501、頂面板(top panel)502。此外,在背面板501的兩側緣係連接有側面板(side panel)503、504。此外,在側面板503、504係連接有補強折片505、506。藉由背面板501、頂面板502、側面板503、504、補強折片505、506而形成鉸鏈蓋5。
第2坯料300係沿著以鏈線所示的折入線而折入。再者,左側壁用內面板301及左側壁用外面板305係重疊而彼此黏接,以形成左側壁34。此外,右側壁用內面板304及右側壁用外面板308係重疊而彼此黏接,以形成右側壁33。第1邊緣面板303及第2邊緣面板307係形成斜角緣部33A。此外,前方側壁用面板302係形成前方側壁31,而後方側壁用面板306則形成後方側壁32。另外,形成於
前方側壁用面板302的開口,係形成第1細縫開口窗31A。
此外,背面板501、頂面板502及側面板503、504係分別形成鉸鏈蓋5的立起部52、蓋部51、側板部53。此外,補強折片505、506係重疊於頂面板502而黏接,以形成蓋部51的補強。
在將第3圖所示之區隔帶片4安裝於第2坯料300之後,組裝第2坯料而使內盒體3及鉸鏈蓋5成形。具體而言,係藉由黏接構件6將區隔帶片4的基端4A黏接於內盒體3的後方側壁32(第2坯料300之後方側壁用面板306)。然後,將區隔帶片4的前端4B側插通至內盒體3之形成於前方側壁31的第1細縫開口窗31A(第2坯料300之形成於前方側壁用面板302的開口),且收容於外盒體2的內部。之後,如上所述依序黏接第1坯料200中之第1頂壁用折片207、第2頂壁用折片209及第3頂壁用折片212,以完成包裝件1。
以上方式構成之第1坯料200及第2坯料300係可藉由例如卡紙、馬尼拉紙板(manila board)紙等之紙材、塑膠材、金屬製材料、或此等組合來製作。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內盒體之後方側壁32、前方側壁31、右側壁33、左側壁34係與本發明中所稱之第1側壁、第2側壁、第3側壁、第4側壁之各者對應。
以上所述之實施形態係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對上述實施形態施加各種變更。
例如,在上述的包裝件1中,雖係將區隔帶片4的基端4A固定於內盒體3的後方側壁32,且將第1細縫開口窗31A形成於前方側壁31,但此等配置關係亦可為相反。此時,關於區隔帶片4之送出操作及拉入操作的滑動方向即彼此替換。
第10A圖及第10B圖係為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包裝件1A的水平剖面圖。在此,茲以與第4A圖、第4B圖所示之構造不同之點為中心進行說明。變形例之包裝件1A係僅內盒體之構造與上述為止之包裝件1不同。符號3A係顯示包裝件1A的內盒體。在包裝件1A中,係於內盒體3A之後方側壁32形成有第2細縫開口窗32B(第2插通孔)。第2細縫開口窗32B係為沿著後方側壁32之高度方向(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孔,且配置在較固定部32A更靠近後方側壁32的中央。
第2細縫開口窗32B係用以使夾在做為外盒體2之側壁之右側壁23、與內盒體3A之間之區隔帶片4插通,且拉入於內盒體3A之內部的開口窗。
再者,在本變形例中,構成內盒體3A之左側壁34、與前方側壁31及後方側壁32之各者之交界的緣部,係形成做為斜角緣部34A。在本實施形態中,斜角緣部34A雖以圓弧狀作出斜角,但亦能以平面狀作出斜角。
依據包裝件1A,由於在內盒體3A之後方側壁32追加設置有第2細縫開口窗32B,因此可將從前方側壁31之第1細縫開口窗31A送出至外部且沿著內盒體3A的外面旋繞
而來的區隔帶片4,透過第2細縫開口窗32而再度拉入至內盒體3A的內部。依據此,即可抑制區隔帶片4之送出量因為進行區隔帶片4之送出操作而增加時,區隔帶片4之前端4B與外盒體2之左側壁24的干擾。因此,在進行區隔帶片4之送出操作時,可抑制區隔帶片4之順暢的送出被阻礙。
再者,區隔帶片4之前端4B側係可透過第2細縫開口窗32B而收容於非香菸收納部P2。此時,由於將內盒體3A之左側壁34之緣部設為斜角緣部34A,因此在進行區隔帶片4之送出操作時當前端4B到達左側壁34時,可使區隔帶片4沿著內盒體3A的內面順暢地滑動。
再者,在本構成例中,相較於區隔帶片4之基端4A固定於後方側壁32的固定部32A,係將第2細縫開口窗32B配置於靠近左側壁34的位置。藉此,即可避免插通第2細縫開口窗32B之區隔帶片4之前端4B與內盒體3A之基端4A產生干擾。
此外,上述為止的實施形態,雖係以將本發明應用於推升式包裝件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將本發明應用在採用其他開閉方式的包裝件。
亦即,本發明只要是藉由收納複數個如香煙C的棒狀物品,且伴隨著打開操作而使內盒體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做為上述棒狀物品之取出口而露出於外部而可對棒狀物品進行存取之包裝件,則可適用於採用各種開閉方式的包裝件。
例如,亦可將本發明應用在第11圖所示之滑動式包
裝件1B。包裝件1B係具有:在側部具有開口端之大致長方體形狀的外盒體2B、及收容於外盒體2B之內盒體3B。內盒體3B係以滑動自如之方式保持於外盒體2B的寬度方向。
在外盒體2B的左側壁24係形成有操作開口部24A。此操作開口部24A係具有可供使用者手指充分插入程度的大小。使用者係可透過操作開口部24A而存取內盒體3B的左側壁34,例如可藉由手指推壓左側壁34而如第11圖所示使內盒體3B滑動。藉由此種打開操作,使形成於內盒體3B上表面的取出口36露出於外部,藉此即可存取收納於內盒體3B的香煙C,而可取出香煙C。
然而,包裝件1B係為將自外盒體2B拉出內盒體3B的拉出量到達預定量時彼此卡合的卡合片,設置於外盒體2B及內盒體3B之各者。藉此,使用者拉出內盒體3B時,內盒體3B不會從外盒體2B過度被拉出,而可抑制內盒體3B從外盒體2B脫落。因此,此種滑動式包裝件1B亦與上述包裝件1相同,伴隨著預定的打開操作,內盒體3B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做為取出口36露出於外部,而使包裝件1B成為開狀態。換言之,具有在使包裝件1B為開狀態而取出香煙C時,露出於外部之取出口36變得比較較窄之構造上的特徵。
因此,包裝件1B亦與包裝件1同樣具備有區隔帶片4。區隔帶片4之設置態樣係與包裝件1之態樣相同。亦即,區隔帶片4之基端4A係固定於內盒體3B的後方側壁32。
再者,區隔帶片4之前端4B側,係藉由插通至形成於內盒體3B之前方側壁31之第1細縫開口窗31A,而送出至內盒體3B的外部。區隔帶片4中之從第1細縫開口窗31A送出至外部的送出部分,係以繞著內盒體3B外面旋轉的方式配置。此外,區隔帶片4之前端4B側,係透過形成於內盒體3B之後方側壁32之第2細縫開口窗32B(參照第10圖,在第11圖中未圖示),拉入於內盒體3B的非香菸收納部P2內。
在以上方式構成的包裝件1B中,使用者係可在適當的時間點進行區隔帶片4的送出操作或拉入操作。例如,收納於包裝件1B之香煙C的根數變少時,藉由進行區隔帶片4的送出操作,即可利用區隔帶片4將香煙C拉近至取出口之下方位置,結果,即可容易地取出香煙C。此外,要再度收納一度取出之香煙C時,則進行區隔帶片4的拉入操作。結果,可緩和從周圍捲繞殘留在內盒體3B內之香煙C之區隔帶片4的張力。因此,可將形成於內盒體3B之內部之香菸收納部P1的區域擴大,且可容易地將香煙C再度收納於包裝件1B。
此外,本發明亦可適用在搖晃如第12圖所示之外盒體2C及內盒體3C而將香煙C之取出口開閉的搖晃打開(swing open)式的包裝件1C。
在包裝件1C中,亦具備有與上述為止之包裝件1、1A、1B相同的區隔帶片4,使用者可自由地進行區隔帶片4之送出操作或拉入操作。
另外,上述各種內容,只要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均可作各種組合。
1、1A、1B、1C‧‧‧包裝件
2、2B、2C‧‧‧外盒體
3、3A、3B、3C‧‧‧內盒體
4‧‧‧區隔帶片
4A‧‧‧基端
4B‧‧‧前端
5‧‧‧鉸鏈蓋
6‧‧‧黏接構件
7A‧‧‧磁鐵
7B‧‧‧金屬片
21‧‧‧前壁
22‧‧‧後壁
23、33‧‧‧右側壁
23A‧‧‧操作用開口窗
24、34‧‧‧左側壁
24A‧‧‧操作開口部
25‧‧‧底壁
25A‧‧‧淺底部
25B‧‧‧深底部
26‧‧‧頂壁
26A‧‧‧頂壁開口窗
31‧‧‧前方側壁
31A‧‧‧第1細縫開口窗
32‧‧‧後方側壁
32A‧‧‧固定部
32B‧‧‧第2細縫開口窗
33A、34A‧‧‧斜角緣部
35‧‧‧升降用底板
36‧‧‧取出口
41‧‧‧止滑部
51‧‧‧蓋部
52‧‧‧立起部
53‧‧‧側板部
54‧‧‧鉸鏈部
200‧‧‧第1坯料
201‧‧‧右側壁補強面板
202‧‧‧前壁用面板
203‧‧‧左側壁用面板
204‧‧‧後壁用面板
205‧‧‧右側壁用面板
206‧‧‧前壁補強用面板
207‧‧‧第1頂壁用折片
208‧‧‧第1底壁補強用折片
209‧‧‧第2頂壁用折片
210‧‧‧底壁用外面板
211‧‧‧第2底壁補強用折片
212‧‧‧第3頂壁用折片
213‧‧‧底壁用內面板
214‧‧‧第1淺底用面板
215‧‧‧第2淺底用面板
300‧‧‧第2坯料
301‧‧‧左側壁用內面板
302‧‧‧前方側壁用面板
303‧‧‧第1邊緣面板
304‧‧‧右側壁用內面板
305‧‧‧左側壁用外面板
306‧‧‧後方側壁用面板
307‧‧‧第2邊緣面板
308‧‧‧右側壁用外面板
309‧‧‧底板用面板
501‧‧‧背面板
502‧‧‧頂面板
503、504‧‧‧側面板
505、506‧‧‧補強折片
C‧‧‧香煙
P1‧‧‧香菸收納部
P2‧‧‧非香菸收納部
第1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包裝件之閉狀態的斜視圖。
第2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包裝件之開狀態的斜視圖。
第3圖係為實施形態之包裝件的分解斜視圖。
第4A圖係為實施形態之包裝件之水平剖面圖(其1)。
第4B圖係為實施形態之包裝件之水平剖面圖(其2)。
第5A圖係為說明實施形態之區隔帶片之動作的說明圖(其1)。
第5B圖係為說明實施形態之區隔帶片之動作的說明圖(其2)。
第6圖係為透視實施形態之外盒體之內部的透視圖。
第7圖係為說明實施形態之外盒體之底壁之段差構造的圖。
第8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第1坯料(blank)的圖。
第9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第2坯料(blank)的圖。
第10A圖係為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包裝件之水平剖面圖(其1)。
第10B圖係為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包裝件之水平剖面圖(其1)。
第11圖係為說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包裝件的說明
圖(其1)。
第12圖係為說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包裝件的說明圖(其2)。
1‧‧‧包裝件
2‧‧‧外盒體
3‧‧‧內盒體
4‧‧‧區隔帶片
5‧‧‧鉸鏈蓋
7A‧‧‧磁鐵
21‧‧‧前壁
22‧‧‧後壁
23‧‧‧右側壁
23A‧‧‧操作用開口窗
24、34‧‧‧左側壁
25‧‧‧底壁
26‧‧‧頂壁
31‧‧‧前方側壁
31A‧‧‧第1細縫開口窗
35‧‧‧升降用底板
41‧‧‧止滑部
51‧‧‧蓋部
C‧‧‧香煙
Claims (13)
- 一種棒狀物品的包裝件,係具備用以收納複數個棒狀物品的內盒體、及以可相對移動之方式收容前述內盒體的外盒體,且伴隨著預定的打開操作而使前述內盒體相對於前述外盒體相對地移動,藉此使前述內盒體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做為取出口而露出於外部,而可對前述棒狀物品進行存取;復具備區隔帶片,其係藉由將基端側固定於前述內盒體之內面並且將前端側插通至形成於前述內盒體之第1插通孔從而使一部分露出於外部,且將前述內盒體內之區域予以區隔成供前述棒狀物品收納的收納部與非收納部;前述區隔帶片係藉由調整從前述第1插通孔送出至前述內盒體之外部的送出量來自由變更前述收納部及前述非收納部的比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其中,在前述內盒體中,於一組相對向之側壁中任一方之第1側壁係固定有前述區隔帶片之基端側,而於任另一方之第2側壁則設置有前述第1插通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其中,前述區隔帶片相對於前述第1側壁的固定部及前述第1插通孔,係配置在靠近用以連結前述第1側壁及前述第2側壁之一組相對向之側壁中之任一方之第3側壁的位置; 前述取出口係形成在前述內盒體中之上表面中靠近前述第3側壁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其中,前述區隔帶片中之插通前述第1插通孔並送出至前述內盒體之外部的部分,係沿著前述內盒體之前述第3側壁而配置,而且,前述區隔帶片之前端側係夾入於前述內盒體之前述第1側壁與前述外盒體之側壁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其中,在前述內盒體中,構成前述第3側壁與前述第1側壁之交界的緣部、及構成前述第3側壁與前述第2側壁之交界的緣部係作成斜角。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其中,在前述第1側壁係形成有第2插通孔,而夾入於前述第1側壁與前述外盒體之側壁之間的前述區隔帶片,係藉由插通前述第2插通孔而被拉入於前述內盒體的內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其中,在前述內盒體中,構成與前述第3側壁相對向設置之第4側壁與前述第1側壁之交界的緣部、及構成前述第4側壁與前述第2側壁之交界的緣部係作成斜角。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其中,在從前述第1插通孔送出至前述內盒體之外部之前述區隔帶片中之露出於外部之面的至少一部分,係形成有止滑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棒狀物品的 包裝件,其中,前述外盒體係具有:操作用開口窗,形成於前述內盒體之與前述第3側壁相對向的側壁,並且使前述第3側壁及前述區隔帶片局部地露出;及頂壁開口窗,形成於頂壁的一部分,且藉由蓋構件而開閉;前述內盒體係以升降自如之方式收容在前述外盒體內,而且僅在其底面中之位於前述頂壁開口窗之下方的區域形成有升降用底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其中,在前述外盒體中之底壁之內面中之位於前述內盒體之前述升降用底板之下方的區域,設有較其他區域更低的深底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其中,前述深底部與前述其他區域之段差尺寸,係設定為前述內盒體之前述升降用底板之厚度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其中,前述蓋構件係具有鉸鏈蓋,該鉸鏈蓋係鉸鏈連結於前述內盒體的上端,並且與前述內盒體的升降連動而開閉前述頂壁開口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棒狀物品的包裝件,其中,復具備開放狀態保持手段,其係於透過前述操作用開口窗使前述內盒體上升時藉由前述鉸鏈蓋而保持前述頂壁開口窗打開的狀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08790A TW201336435A (zh) | 2012-03-14 | 2012-03-14 | 棒狀物品的包裝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08790A TW201336435A (zh) | 2012-03-14 | 2012-03-14 | 棒狀物品的包裝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36435A true TW201336435A (zh) | 2013-09-16 |
Family
ID=49627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08790A TW201336435A (zh) | 2012-03-14 | 2012-03-14 | 棒狀物品的包裝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336435A (zh) |
-
2012
- 2012-03-14 TW TW101108790A patent/TW201336435A/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98408B2 (ja) | 棒状物品のパッケージ | |
AU2010321233B9 (en) | Package for tobacco-related articles | |
JP2018508427A (ja) | 切り抜きを含むスペーサーを備えた消費者物品用の容器 | |
WO2009148036A1 (ja) | スライドアクション型ヒンジリッドパッケージ | |
JP2011098735A (ja) | ヒンジリッド型パッケージ | |
US10285438B2 (en) | Storage case for storing hinge-lidded box-type package | |
JP6189873B2 (ja) | タバコ製品用パケット | |
RU2694931C2 (ru) | Тара, содержащая отверстие для доступа с закрывающим клапаном | |
JP6088045B2 (ja) | 自動開口ヒンジ蓋を備えたスイングオープン式硬質タバコパケット、及びそれに関連した製造方法 | |
EA019129B1 (ru) | Контейнер с шарнирной крышкой и выдвижным элементом | |
KR20180087242A (ko) | 소비재용 팩 | |
JP6426186B2 (ja) | 喫煙品用パッケージ | |
JP5781703B2 (ja) | スライドボックス型パッケージ | |
TW201336435A (zh) | 棒狀物品的包裝件 | |
JP6110479B2 (ja) | スライドオープン式硬質タバコパケット、及びそのための製造方法 | |
KR101632854B1 (ko) | 하드형 패키지 | |
WO2015141010A1 (ja) | ヒンジリッドパッケージ | |
US11230407B2 (en) | Container for consumer goods including dispensing means | |
JPH06255685A (ja) | 包装用容器 | |
JP2017527497A (ja) | 深さのある内側フレームを備えた消費者物品用の容器 | |
TWI611989B (zh) | 鉸鏈蓋包裝 | |
WO2012065746A1 (en) | Container with dispensing device | |
TWI483873B (zh) | 滑箱型包裝件 | |
JP6057433B2 (ja) | 包装容器および包装容器入り菓子 | |
WO2010073239A1 (en) | Cigarette pac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