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5037A - 易開裂部形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易開裂部形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5037A
TW201335037A TW101145559A TW101145559A TW201335037A TW 201335037 A TW201335037 A TW 201335037A TW 101145559 A TW101145559 A TW 101145559A TW 101145559 A TW101145559 A TW 101145559A TW 201335037 A TW201335037 A TW 2013350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film
portions
pattern
easy
clea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5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eiji Kagawa
Yoichiro Kagawa
Original Assignee
Seiji Kagaw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ji Kagawa filed Critical Seiji Kagawa
Publication of TW201335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503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14Cutting, e.g. perforating, punching, slitting or trimming
    • B31B70/146Cutting, e.g. perforating, punching, slitting or trimming using tools mounted on a dr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55/00Flexible containers made from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14Cutting, e.g. perforating, punching, slitting or trimming
    • B31B70/16Cutting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B70/81Forming 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e.g. opening devices, closures or tear strings

Landscapes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Wrapper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裝置係於長狀的塑膠膜週期性地形成由多數條線狀痕所構成由傾斜成八字形狀的複數對易開裂部,該裝置包含:(a)圖案輥,沿著塑膠膜於反方向傾斜,且具有一列由多數個硬質粒子所構成之複數個刻印部、以及(b)砧輥,隔著塑膠膜而配置於圖案輥之相反側;定位圖案輥,使得易開裂部呈八字形狀排列成橫一列,且控制圖案輥相對於塑膠膜之旋轉方向及速度,以便形成寬度窄的易開裂部。

Description

易開裂部形成裝置
本發明有關於在長狀的塑膠膜週期性地且有效率地形成複數個傾斜的易開裂部的裝置。
如殺菌袋般地要求高氣密性、耐熱性及強度的塑膠包裝容器,係由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高耐熱性暨高強度樹脂的薄膜、和如鋁箔那般的高氣密性層、以及無延伸聚乙烯或聚丙烯等密封劑層所構成。若是殺菌袋,則是在藉由熱水或微波爐加熱之後開封以取出內容物,但是,由於袋子為高強度,即使於袋子的邊緣形成有切口(notch),多難以用手來開封。特別是因高齡化而導致握力不足的人增加了,所以,大多有光以切口無法用手來開封而必須使用剪刀的情況。
關於易切開性積層薄膜包覆材之製造方法,於日本特開平11-77872號揭示有從密封劑層側對由基材薄膜層與具有總厚度之1/2以上厚度之密封劑層所構成的積層薄膜照射雷射光線以將密封劑層薄化,而形成連續或斷續的半切開狀切離線的方法。藉由此方法於殺菌袋形成傾斜的半切開狀切離線時,在製造各個殺菌袋之後必須形成傾斜的半切開狀切離線,會有效率差的問題。
由於延伸薄膜易朝延伸方向裂開,因此以開口部與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式形成袋子,當與開口部鄰接的一邊形成切口部,則容易將開口部附近的薄膜拉裂。但是,以此方法僅能與開口部平行地開封。由於飲料與流質食 品等多以小的開封者為佳,因此期望具有傾斜的開封部的容器(袋子)。為了獲得具有傾斜的開封部的袋子,必須製造週期性地形成有傾斜的易開裂部之長狀的塑膠薄膜。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長狀的塑膠膜週期性地且有效率地形成複數個傾斜的易開裂部的裝置。
鑒於上述目的而精心研究的結果,本發明人等著眼於使形成於傾斜的圖案輥(pattern roll)之刻印部滑接塑膠膜時,依據設置於圖案輥之刻印部的方向、以及相對於塑膠膜之行進方向及速度之圖案輥的旋轉方向及圓周速度,所獲得之線狀痕所形成之易開裂部的形狀明顯不同的情形。其結果,本發明人等發現:(a)將由硬質粒子所構成之刻印部以與中心軸線平行且等間隔設置一列於相對於塑膠膜在反方向以相同角度傾斜之一對圖案輥,(b)為了使滑接塑膠膜之區域的寬度儘可能狹窄,而於隔著塑膠膜之各圖案輥的相反側設置砧輥(anvil roll),(c)以使配置成八字形狀的易開裂部排列成橫一列的方式,將圖案輥定位,(d)為了使易開裂部的寬度狹窄,而以使刻印部朝向與塑膠膜之行進方向相同方向移動的方式使圖案輥旋轉,(e)當以使藉由各刻印部所形成之線狀痕的方向與各圖案輥的方向一致的方式,而控制塑膠膜之行進速度及圖案輥的旋轉速度,則能在橫向等間隔且在長 度方向以一定的間距周期性地形成各對配置成八字形狀之複數對之寬度狹窄的易開裂部,以致於想到了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的裝置係於長狀的塑膠膜週期性地形成由多數條線狀痕所構成之在反方向且以相同角度傾斜的複數對易開裂部(各對係由配置成八字形狀的第一及第二傾斜的易開裂部所構成)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a)第一圖案輥,相對於前述塑膠膜的行進方向傾斜,且具有一列與中心軸線平行且等間隔地設置之複數個第一刻印部,該複數個第一刻印部係由多數個硬質粒子所構成;(b)第二圖案輥,配置於前述第一圖案輥的下游側,且相對於前述塑膠膜之行進方向,在與前述第一圖案輥反方向以相同角度傾斜,並且具有一列與中心軸線平行且等間隔地設置之複數個第二刻印部,該複數個第二刻印部係由多數個硬質粒子所構成;(c)第一砧輥,以隔著前述塑膠膜的方式配置於前述第一圖案輥之相反側;(d)第二砧輥,以隔著前述塑膠膜的方式配置於前述第二圖案輥之相反側;以及(e)在橫向及長度方向定位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使得述第一及第二易開裂部排列成橫一列,且鄰接的第一及第二易開裂部成為八字形狀之配置;(f)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係以前述第一及第二刻印部在與前述塑膠膜之行進方向相同側移動的方式旋轉; (g)控制前述塑膠膜之行進速度以及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的旋轉速度,使得藉由前述第一及第二刻印部所形成之線狀痕的方向分別與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的方向一致。
前述刻印部係以由具有銳利的角部且莫氏硬度5以上之多數個硬質粒子所構成者為佳。
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之圓周速度係以在前述塑膠膜之行進速度之cos α倍±10%以內(其中,α係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相對於塑膠膜的傾斜角度)的方式者為佳。
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之長度方向配置係以對應的前述第一及第二刻印部之長度方向間隔成為前述第一及第二易開裂部之間距的整數倍的方式設定者為佳。
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係以相對於前述塑膠膜於反方向傾斜45°,且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之圓周速度為前述塑膠膜之行進速度之1/√2倍±10%以內者為佳。
具有上述構成之本發明的裝置,以其中一個圖案輥形成其中一個易開裂部,以另一個圖案輥形成另一個易開裂部,並且以兩易開裂部配列成橫一列且配列成八字形狀的方式,決定兩圖案輥之配置、旋轉方式及圓周速度,因此,能於塑膠膜周期性地且有效地形成配置成八字形狀之複數對寬度窄之傾斜的易開裂部。
用以實施發明之樣態
參照所附圖式而於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樣態,惟本發明不限定於該等實施樣態,在本發明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各樣的變更。
[1]原理
第1圖顯示具有由硬質粒子所構成之刻印部23的圖案輥2斜斜地滑接塑膠膜1的情形下,於塑膠膜1斜斜地形成線狀痕12的原理。由於圖案輥2係相對於塑膠膜1之行進方向傾斜,因此圖案輥2上的硬質粒子的移動方向(旋轉方向)a與塑膠膜1之行進方向b不同。如以X所示,於任意的時間點,當刻印部23上的點A的硬質粒子滑接塑膠膜1而形成痕B時,所定的時間後硬質粒子移動至點A’,痕B移動至點B’。在硬質粒子從點A移動至點A’之際,由於線狀痕係連續地形成,因此,可形成從點B’至點A’延伸的線狀痕12。線狀痕12的長度及傾斜角θ係依據圖案輥2之傾斜角及圓周速度與塑膠膜1之行進速度而決定。所以,例如Y所示,當塑膠膜1之行進速度b相對於圖案輥2的圓周速度a變慢成b’時,則線狀痕12變短且其傾斜角θ變小。
第2圖至第8圖所示的例子,圖案輥2位於塑膠膜1的上側。第2圖顯示具有硬質粒子之刻印部23設置成與中心軸線平行之圖案輥2相對於塑膠膜1之行進方向傾斜地配置的情形。相對於塑膠膜1之橫向之圖案輥2的傾斜角為α。圖案輥2於寬度W的區域21滑接塑膠膜1。
第3(a)圖顯示圖案輥2之傾斜角α為45°,且相對於塑膠膜1之行進速度,圖案輥2的圓周速度過快的情形。圖中CR表示投影在塑膠膜1上之圖案輥2的中心軸線。當刻印部23藉由圖案輥2的旋轉而到達區域21的一端21a時,則刻印部23中的各硬質粒子開始形成線狀痕,當刻印部23到達區域21的另一端21b時,則結束線狀痕的形成。例如,由於位於點A1之硬質粒子移動至A2點之際,塑膠膜1從點A1行進至A3,因此所形成之長度LA的線狀痕12從點A2延伸至A3。同樣地,位於點B1之硬質粒子移動至B2點之際,塑膠膜1從點B1行進至B3,因此所形成之長度LB的線狀痕12從點B2延伸至B3。因此,由長度L的刻印部23可獲得由長度LA(=LB)之平行的線狀痕12所構成之長度(L+W/2)且寬度W/2之菱形狀的易開裂部3。此外,圖式的例子係△A1A2A3及△B1B2B3均為直角二等邊三角形,惟即使不是如此,在相對於塑膠膜1之行進速度,圖案輥2的圓周速度過快的情形下,所獲得的易開裂部3為菱形形狀。
第3(b)圖係顯示刻印部23的長度與區域21的寬度W相等,且圖案輥2的傾斜角α為45°,而且圖案輥2的圓周速度為塑膠膜1之行進速度的cos45°(=1/√2)倍的情形。於點A1之硬質粒子移動至A2點之際,塑膠膜1從點A1行進至A3,然而由於點A1及點A3均位於另一端21b上,因此所形成之長度LA(=L)的線狀痕12也位於另一端21b上。同樣地,於點B1之硬質粒子移動至B2點之際,塑膠膜1從點B1行進至B3,然而由於點 B1及點B3均位於另一端21b上,因此所形成之長度LB(=L)的線狀痕12也位於另一端21b上。所以,可獲得由長度L之刻印部23起於另一端21b上配列成一列之長度LA(=LB=L)之多數個線狀痕12所構成之長度(L+W=LA+LB=2L)之直線狀的易開裂部3。
第3(c)圖係顯示於圖案輥2傾斜角α為45°的情形下,相對於塑膠膜1之行進速度,圖案輥2之圓周速度過慢的情形。點A3、B3分別比另一端21b更伸出,因此線狀痕12非常長。例如,L=W且圖案輥2之行進速度為2W×√2時,易開裂部3為長度L+2W=3L之長的菱形形狀。
第4圖係顯示圖案輥2的傾斜角α為30°,且圖案輥2的圓周速度為塑膠膜1之行進速度的cos30°倍的情形。位於點A1之硬質粒子形成的長度LA之線狀痕12從另一端21b上的點A2延伸至A3,而位於點B1之硬質粒子形成的長度LB之線狀痕12從另一端21b上的點B2延伸至B3。所以,可獲得由長度L之刻印部23起於另一端21b上配列成一列之長度LA(=LB)之多數個線狀痕12所構成之長度(L+LA)之直線狀的易開裂部3。
由第3圖及第4圖可清楚得知,當圖案輥2相對於塑膠膜1傾斜角度α範圍時,且圖案輥2之圓周速度為塑膠膜1之行進速度的cos α倍時,所獲得的易開裂部3係由區域21之另一端21b上配列成一列之多數個線狀痕12所形成的直線狀。實際上如第7圖所示,刻印部23具有所定的寬度W’,因此易開裂部3亦具有與其對應的 寬度。易開裂部3係以具有明顯的輪廓者為佳,因此必須儘可能滿足上述條件。考量到製造誤差時,圖案輥2之圓周速度必須在塑膠膜1之行進速度的cos α倍±10%以內,以cos α倍±8%以內為佳,較好者是cos α倍±5%以內。
檢討滿足第3(b)圖及第4圖之條件時,對於滑接區域21之寬度W的影響。如第5(a)圖所示,當區域21之寬度W為第3(b)圖的一半時,則線狀痕12及易開裂部3均變短,線狀痕的密度分布係從A2至A3的範圍而形成平坦狀的梯形部。如第5(b)圖所示,當區域21之寬度W進一步為第5(a)圖的一半時,則線狀痕12及易開裂部3均變得更短,線狀痕12的密度分布中的平坦的範圍(從A2至A3)的比例變大。從A2至A3之線狀痕12的密度分布中的平坦的範圍中,由於線狀痕12的密度分布均勻,因此易開裂性也均勻。為了使線狀痕12的密度分布中的平坦的範圍的比例變大,係以儘可能縮小滑接區域21之寬度W的情形為佳。此以在塑膠膜1之滑接區域21之之後側配置具有平坦面之砧輥的情形為佳。砧輥係以金屬輥或硬質塑膠膜輥為佳。
如第5(c)圖所示,圖案輥2之旋轉方向與第5(b)圖所示者相反時,一定會形成由比滑接區域21之寬度W還長的線狀痕12所構成之菱形狀的易開裂部3。如此寬闊的易開裂部3不適用於包裝袋的開封部。如此地圖案輥2之旋轉方向(刻印部21的移動方向)與塑膠膜1之行進方向呈反方向時,與圖案輥2之傾斜角、圖案輥2與 塑膠膜1之速度比、以及滑接區域21之寬度W無關,易開裂部3成為寬闊的菱形形狀,且線狀痕12的方向與易開裂部3的長度方向錯開。因此,圖案輥2之旋轉方向(刻印部21的移動方向)必須與塑膠膜1之行進方向呈相同方向。在此說明所謂「相同方向」乃指以塑膠膜1之行進方向之前方為+側而以後方為-側時,圖案輥2之旋轉所造成刻印部21的移動方向也處於+側之意。
第6圖係顯示設置於圖案輥2之周方向之長度L的刻印部23形成之易開裂部3。刻印部23垂直地通過滑接區域21。當刻印部23之前端A1之硬質粒子到達點B2時,藉由塑膠膜1的移動而從點A1移動至點B3。因此,可形成從點B2延伸至B3之長度LA的線狀痕。刻印部23行進而其後端B1到達滑接區域21之一端21a之後,當移動至點B2時,藉由塑膠膜1的移動而從點B1移動至點B3,因此,可形成從點B2延伸至點B3之長度LA的線狀痕。此時,先形成之長度LA的線形狀從點A2移動至點B3的位置。其結果可獲得由長度LA(=LB)的線狀痕所構成之長度LA(=LB)的菱形狀的易開裂部3。當如此地於圖案輥2之周方向設置刻印部23,則無法獲得配列成一列的線狀痕。
第7圖顯示設置於傾斜的圖案輥2之刻印部23周期性地形成易開裂部3的情形。圖中,刻印部23位於圖案輥2的下面側,塑膠膜1位於圖案輥2的下側。實際的刻印部23當然具有所定的寬度W’,因此所形的易開裂部3形成具有寬度W’的菱形形狀。但是,若是寬度W’ 相對於長度L非常小,則菱形狀的易開裂部3作為包裝袋的開封部時,寬度也非常窄。當平行於中心軸線CR之刻印部23於圖案輥2之周方向僅設置一個時,易開裂部3的間隔(間距)Y等於π D/cos α(其中D為圖案輥2的直徑)。又,當刻印部23於周方向設置n個時,易開裂部3的間距Y成為π D/ncos α。無論如何,易開裂部3的間距Y係取決於圖案輥2的直徑D。
第8(a)及第8(b)圖顯示藉由朝反方向傾斜之一對圖案輥2a、2b而於塑膠膜1形成配置成八字形狀之複數對易開裂部3a、3b的例子。於圖案輥2a、2b沿著中心軸線CR等間隔地設置有複數個刻印部23a、23b。又,一對圖案輥2a、2b所對應的刻印部23a、23b的長度方向間隔I為易開裂部3a、3b之間距Y的m倍(m為整數)。即使選擇刻印部23a、23b之任一對應的對,只要是m的值改變,I=mY的關係成立。當然,由於一對圖案輥2a、2b朝反方向傾斜,因此I=mY之整數m隨著易開裂部3a、3b的間隔變寬而增大。
首先,藉著上游側之圖案輥2a的複數個刻印部21a而朝橫向等間隔且於長度方向以一定的間距Y形成傾斜的複數個刻印部3a。由於下游側的圖案輥2b滑接於全部的易開裂部3a朝橫向排列之塑膠膜1,因此朝反方向傾斜之複數個易開裂部3b以與易開裂部3a成對的方式形成。如此一來,可獲得朝反方向傾斜(配置成八字形狀)之複數對朝橫向等間隔且於長度方向以一定的間距Y形成傾斜的複數對易開裂部3a、3b朝橫向等間隔且於長度 方向以一定的間距Y形成的塑膠膜1。在此說明所謂「八字形狀」乃指朝反方向傾斜之一對易開裂部3a、3b關於此等之間的中心線Cp為線對象之意。第8(a)及第8(b)圖顯示的例子係形成四對易開裂部3a、3b,因此塑膠膜1沿著三條直線F被切開,各帶片11之中心線CP成為折痕。
由以上可得知為了於橫向等間隔且於長度方向以一定的間距周期性地獲得由窄的寬度配列之多數的線狀痕12所構成,且以成為八字形狀朝反向以同角度傾斜之複數對易開裂部3a、3b,必須滿足以下的條件。
(1)使用相對於易開裂部1之行進方向朝反方向以同角度傾斜之一對圖案輥2a、2b,而於各圖案輥2a、2b之輥面將由硬質粒子所構成之刻印部23a、23b與中心軸線CR平行且以等間隔設置成一列。
(2)為了形成儘可能接近各刻印部23a、23b之寬度的寬度的易開裂部3a、3b,要儘可能將滑接塑膠膜1之區域21的寬度W設得窄,因此要於隔著塑膠膜1之各圖案輥2a、2b的相反側設置砧輥。
(3)以易開裂部3a、3b掛列成橫一列且鄰接的易開裂部3a、3b的配置成為八字形狀的方式,將各圖案輥2a、2b定位於橫向及長度方向。
(4)以各第一及第二刻印部23a、23b朝向與塑膠膜1之行進方向相同側的方式使各圖案輥2a、2b旋轉。
(5)以藉由各刻印部23a、23b所形成之線狀痕12的方向與各圖案輥2a、2b的方向一致的方式,控制塑膠膜1之行進速度及圖案輥2a、2b的旋轉速度。
[2]裝置的具體例
第9圖至第11圖顯示將朝反方向以同角度傾斜之複數對易開裂部3a、3b周期性地形成於塑膠膜1之裝置的一例。此裝置具有:(a)捲繞塑膠膜1之捲筒121、(b)用以形成複數個第一易開裂部3a而相對於塑膠膜1之橫向傾斜之第一圖案輥2a、(c)以隔著塑膠膜1的方式配置於第一圖案輥2a之相反側的第一砧輥25a、(d)用以形成複數個第二易開裂部3b而相關於塑膠膜1之橫向朝向與圖案輥2a反方向以同角度傾斜之第二圖案輥2b、(e)以隔著塑膠膜1的方式配置於第二圖案輥2b之相反側的第二砧輥25b、(f)捲繞已形成易開裂部3a、3b之塑膠膜1的捲繞捲筒(reel)124。此外,於所定的位置配置有複數個導輥122、123。為了防止彎曲而以背輥(back up roll)5a、5b(例如橡膠輥)支撐各圖案輥2a、2b。
如第11圖所示,各圖案輥2a、2b與砧輥25a、25b對向而構成夾輥(nip roll)。因此,通過兩者之間的塑膠膜1與各圖案輥2a、2b之滑接區域的寬度W非常窄。當然,可形成的線狀痕的長度為Wtan α(其中,α為圖案輥2a、2b之傾斜角),因此,當滑接區域的寬度W變得非常窄時,線狀痕也變得過短。
刻印部23係以例如由具有銳利的角部之莫氏硬度5以上之多數個硬質粒子所構成。硬質粒子係以鑽石微粒子為佳。鑽石微粒子係藉由鍍鎳等而附著於圖案輥2的表面。硬質粒子之平均粒徑係依據塑膠膜1之厚度及層構成而適當地決定。例如塑膠膜1係由厚度15μm之聚 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層、厚度20μm之尼龍層、鋁箔、以及厚度40μm之聚乙烯(密封劑)層所構成時,必須在PET層及尼龍層形成充足的切痕,因此以可接近達到15μm+20μm=35μm之深度形成刻痕(凹部)的方式,在30~200μm的範圍內決定硬質粒子之平均粒徑的範圍內為佳。刻印部23中的硬質粒子的比例(面積率)一般為10~50%,較佳者為15~30%。
第12(a)圖係顯示一對易開裂部3a、3b之間隔為狹窄之側的端部係位於塑膠膜1之行進方向前方的情形。此等易開裂部3a、3b係藉由第8(a)圖所示圖案輥2a、2b的配置而獲得。又,第12(b)圖係顯示一對易開裂部3a、3b之間隔為狹窄之側的端部位於塑膠膜1之行進方向後方的情形。此等易開裂部3a、3b係藉由第8(b)圖所示圖案輥2a、2b的配置而獲得。任何的情形下,當將沿著直線F把塑膠膜1切開而獲得之帶片11、11’沿著中心線CP折疊時,則可獲得筒狀帶片15、15’。當適切地設定熱封區域101、102及切割位置時,由任何的筒狀帶片15、15’均可獲得實質相同的袋子。因此,在「八字形狀」時,不一定須要一對易開裂部3a、3b之狹窄側的間隔G1位於行進方向前方。
各易開裂部3a、3b的端部不能超越熱封區域101、102。因此,如於第12(a)圖及第12(b)圖中以虛線所示,各易開裂部3a、3b再長也必須在熱封區域101、102的範圍內。具體上,當各易開裂部3a、3b的端部跨越以切割線F為中心之間隔G2之熱封區域101時,則由會延 伸至其他袋子,因此不佳。同樣地,例如各易開裂部3a、3b之端部跨越包含切割線之熱封區域102而延伸至其他袋子,因此不佳。
[3]袋子的製造
將形成複數對易開裂部3a、3b之塑膠膜1沿著直線F切開,而如第13圖所示獲得於一端具有側配置成八字形狀的易開裂部3a、3b的帶片11。一旦沿著中心軸線C折疊各帶片11,則一對易開裂部3a、3b完全重疊而成為折疊的帶片15(步驟A)。接著將易開裂部3的長度方向熱封區域101予以熱封,並且沿著所獲得的熱封部103切下側端部而作成平坦的筒狀的帶片16(步驟B)。再者,朝橫向將熱封區域102予以熱封以形成熱封部104,並且沿著熱封部104切斷筒狀帶片105而作成各個袋子105(步驟C)。將填充物填充於各個袋子105之後,將入口予以熱封(形成熱封部106)而作成含有內容物的袋子107(步驟D)。當於熱封部106之接近易開裂部3的位置設置切口部110,則可容易沿著易開裂部3將袋子107予以開封。
1‧‧‧塑膠膜
2‧‧‧圖案輥
2a、2b‧‧‧圖案輥
3、3a、3b‧‧‧易開裂部
5a、5b‧‧‧背輥
11、11’‧‧‧帶片
12‧‧‧線狀痕
15、15’‧‧‧筒狀帶片
21‧‧‧寬度W的區域
23、23a、23b‧‧‧刻印部
25a‧‧‧第一砧輥
25b‧‧‧第二砧輥
101、102‧‧‧熱封區域
103、104‧‧‧熱封部
105‧‧‧袋子
106‧‧‧熱封部
110‧‧‧切口部
121‧‧‧捲筒
122、123‧‧‧導輥
124‧‧‧捲繞捲筒
第1圖係顯示藉由傾斜之圖案輥之易開裂部而形成傾斜的線狀痕之原理的示意圖。
第2圖係顯示傾斜之圖案輥滑接塑膠膜之情形的示意圖。
第3(a)圖係顯示於圖案輥傾斜45°的情形下,相對於塑膠膜之行進速度,圖案輥之圓周速度過快時之刻印部與易開裂部之關係的示意圖。
第3(b)圖係顯示於圖案輥傾斜45°的情形下,相對於塑膠膜之行進速度,圖案輥之圓周速度適切時之刻印部與易開裂部之關係的示意圖。
第3(c)圖係顯示於圖案輥傾斜45°的情形下,相對於塑膠膜之行進速度,圖案輥之圓周速度過慢時之刻印部與易開裂部之關係的示意圖。
第4圖係顯示於圖案輥傾斜30°的情形下,相對於塑膠膜之行進速度,圖案輥之圓周速度適切時之刻印部與易開裂部之關係的示意圖。
第5(a)圖係顯示於圖案輥傾斜45°的情形下,圖案輥與塑膠膜之滑接區域成為第3(b)圖的情形之一半時之刻印部與易開裂部之關係、及線狀痕之密度分布的示意圖。
第5(b)圖係顯示於圖案輥傾斜45°的情形下,圖案輥與塑膠膜之滑接區域成為第5(a)圖的情形之一半時之刻印部與易開裂部之關係、及線狀痕之密度分布的示意圖。
第5(c)圖係顯示於圖案輥傾斜45°的情形下,圖案輥的旋轉方向與第5(b)圖相反時之刻印部與易開裂部之關係的示意圖。
第6圖係顯示於刻印部形成於圖案輥之周方向時之刻印部與易開裂部之關係的示意圖。
第7圖係詳細顯示由具有所定寬度之刻印部所形成之易開裂部的示意圖。
第8(a)圖係顯示藉由朝反方向傾斜之一對圖案輥形成複數對易開裂部之一例的平面圖。
第8(b)圖係顯示藉由朝反方向傾斜之一對圖案輥形成複數對易開裂部之另一例的平面圖。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之易開裂部形成裝置之一例的立體圖。
第10圖係顯示第9圖之易開裂部形成裝置的平面圖。
第11圖係第10圖的A-A剖面圖。
第12(a)圖係顯示一對易開裂部之間隔為狹窄之側的端部位於塑膠膜之行進方向前方的示意圖。
第12(b)圖係顯示一對易開裂部之間隔為狹窄之側的端部位於塑膠膜之行進方向後方的示意圖。
第13圖係顯示由形成有易開裂部之塑膠膜形成包裝袋之步驟的圖。
2a、2b‧‧‧圖案輥
5a、5b‧‧‧背輥
25a‧‧‧第一砧輥
25b‧‧‧第二砧輥
121‧‧‧捲筒
122‧‧‧導輥
123‧‧‧導輥
124‧‧‧捲繞捲筒

Claims (5)

  1. 一種裝置,係於長狀的塑膠膜週期性地形成複數對易開裂部(各對係由配置成八字形狀的第一及第二傾斜的易開裂部所構成),該複數對易開裂部係由多數條線狀痕所構成且於反方向以相同角度傾斜的,其特徵在於包括:(a)第一圖案輥,相對於前述塑膠膜的行進方向傾斜,且具有一列與中心軸線平行且等間隔地設置之複數個第一刻印部,該複數個第一刻印部係由多數個硬質粒子所構成;(b)第二圖案輥,配置於前述第一圖案輥的下游側,且相對於前述塑膠膜之行進方向,在與前述第一圖案輥反方向以相同角度傾斜,並且具有一列與中心軸線平行且等間隔地設置之複數個第二刻印部,該複數個第二刻印部係由多數個硬質粒子所構成;(c)第一砧輥,以隔著前述塑膠膜的方式配置於前述第一圖案輥之相反側;以及(d)第二砧輥,以隔著前述塑膠膜的方式配置於前述第二圖案輥之相反側;(e)在橫向及長度方向定位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使得述第一及第二易開裂部排列成橫一列,且鄰接的第一及第二易開裂部成為八字形狀之配置;(f)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係以前述第一及第二刻印部在與前述塑膠膜之行進方向相同側移動的方式旋轉; (g)控制前述塑膠膜之行進速度以及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的旋轉速度,使得藉由前述第一及第二刻印部所形成之線狀痕的方向分別與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的方向一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前述刻印部係以由具有銳利的角部且莫氏硬度5以上之多數個硬質粒子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裝置,其中,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之圓周速度係在前述塑膠膜之行進速度之cos α倍±10%以內(其中,α係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相對於塑膠膜的傾斜角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設定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之長度方向配置,使得對應的前述第一及第二刻印部之長度方向間隔成為前述第一及第二易開裂部之間距的整數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其中,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係相對於前述塑膠膜於反方向傾斜45°,且前述第一及第二圖案輥之圓周速度為前述塑膠膜之行進速度之1/√2倍±10%以內。
TW101145559A 2011-12-06 2012-12-05 易開裂部形成裝置 TW2013350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7158 2011-1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5037A true TW201335037A (zh) 2013-09-01

Family

ID=48574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5559A TW201335037A (zh) 2011-12-06 2012-12-05 易開裂部形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40165B2 (zh)
TW (1) TW201335037A (zh)
WO (1) WO201308477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71654C (zh) * 2002-04-25 2009-03-25 加川清二 直线易撕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以及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JP4254244B2 (ja) * 2003-01-10 2009-04-15 アイキ工業株式会社 段ボール箱開封用ミシン目とその形成方法および形成装置
JP5203295B2 (ja) * 2009-05-26 2013-06-05 清二 加川 電磁波吸収フィルム
JP4976581B1 (ja) * 2011-11-18 2012-07-18 清二 加川 易開裂部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40165B2 (ja) 2016-12-07
JPWO2013084773A1 (ja) 2015-04-27
WO2013084773A1 (ja) 201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8998B2 (en) Easy-to-straight-tearing thermoplastic resin film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S2398530T3 (es) Método para tratar películas
US8414465B2 (en) Plastic bag making apparatus
US3760940A (en) Method of embossing thin, limp plastic film, and disposable and embossed plastic bag product
US20050143243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ir channel-equipped film for use in vacuum package
KR101906959B1 (ko) 장척의 플라스틱 필름에 경사진 선형의 용이 개열부를 형성하는 장치
US20230331452A1 (en) Inflatable packaging with tear initiation feature
JP6021183B2 (ja) ガス入りクロスラミネ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RU276224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герметичной однодозовой открываемой прорывом упаковки
US201502517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ling Two Moving Webs of Material Together, Which Webs Have Portions Which are Non-Planar
AU2017209086A1 (e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making a pouch or container
TW201335037A (zh) 易開裂部形成裝置
JP5053464B1 (ja) 長尺の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に斜めの線状易開裂部を形成する装置
JP4976581B1 (ja) 易開裂部形成装置
JP7413747B2 (ja) レーザ加工機付き製袋システム
JP6040164B2 (ja) 易開裂部形成装置
JP2016084155A (ja) 引裂き直進性および滑り性の優れた包装材料フィルム
JP2004196340A (ja) 易開封袋及び易開封袋の引裂部薄肉加工装置
JPH06155641A (ja) 紙シートの折り畳み方法
JP2006131303A (ja) 包装装置
JP2000263662A (ja) パウチ
BR112019001729B1 (pt) Dispositivo e método para magnetização de um material de acondicionamento, e, sistema para produzir um material de acondiciona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