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4762A - 衛生棉條用施力器 - Google Patents

衛生棉條用施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4762A
TW201334762A TW101142027A TW101142027A TW201334762A TW 201334762 A TW201334762 A TW 201334762A TW 101142027 A TW101142027 A TW 101142027A TW 101142027 A TW101142027 A TW 101142027A TW 201334762 A TW201334762 A TW 2013347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tting
outer cylinder
tampon
fitting portion
protru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2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ouichi Yamaki
Akie Kinoshita
Kenta Taniguchi
Yoshihide Ishikawa
Yukihiro Ito
Original Assignee
Uni 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 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34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476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20Tampons, e.g. catamenial tamp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F13/26Means for inserting tampons, i.e. applicators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提供一種可容易地將吸收體配置於膣內之適切位置的衛生棉條用施力器。本發明之解決手段:衛生棉條用施力器(1),其具備有:外筒(2)、及藉由插入於外筒內將外筒內的吸收體(4)壓出的內筒(3)、以及輔助把持構件(10);於外筒的一端,形成有開口,於外筒的另一端,形成有供使用者把持之把持部(7)。輔助把持構件(10),具備有:覆蓋外筒的把持部的外周面之覆蓋部(11),以及從覆蓋部的外周面(11a)朝徑向外側延伸出之鍔部(12)。於把持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徑向外側突出之突出部(5),於覆蓋部的內周面,形成有嵌卡於突出部,並限制輔助把持構件與外筒之位在插入方向上之相對移動的嵌合部(13)。

Description

衛生棉條用施力器
本發明,係關於衛生棉條用施力器。
向來都提供有附有施力器的生理用膣內衛生棉條。衛生棉條用施力器,為具備有外筒及內筒。於外筒的內部,收納有具有拉出繩的吸收體。使用者,在使用生理用膣內衛生棉條時,要在把持住外筒之狀態下將外筒插入膣內後,將內筒朝向外筒押壓。吸收體,在內筒被朝向外筒押壓,會被從外筒壓出而配置於膣內。不過,使用生理用膣內衛生棉條時,在外筒沒有插入至適切深度的狀態下,使用者若將吸收體壓出,則吸收體,不會被配置於膣內的適切位置。
於專利文獻1,記載有鑑於如此之問題而改良的衛生棉條用施力器。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具備有朝外筒的周圍延伸而出之鍔部。使用者,在使用生理用膣內衛生棉條之時,藉由鍔部將外筒予以押壓,而將外筒插入膣內。鍔部,若在外筒插入至適切深度時,則會抵接於膣口。因此,使用者,可將外筒插入至適切深度。在外筒插入至適切深度之狀態下,當使用者壓出吸收體時,吸收體,會配置於膣內的適切位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3217617號公報。
然而,申請人,對於上述的衛生棉條用施力器,發現了如下般之問題點。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衛生棉條用施力器的鍔部,於厚度方向形成有貫通之穴部,於該穴部插入有外筒。該鍔部,如專利文獻1的第1圖所示,為較薄的板狀。因此,無法充分地確保鍔部與外筒的外周面之接觸面積,會有鍔部對於外筒無法在安定之狀態下裝著之虞。例如,將外筒插入體內之時,若鍔部的位置移位,則不能在維持適切的插入角度之狀態下將外筒插入,會有無法將吸收體配置於膣內的適切位置之虞。
在此,本發明,為鑑於上述之課題而改良者,且目的為提供一種可將吸收體容易地配置於膣內的適切位置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
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有關本發明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衛生棉條用施力器1),為具備有:於內部容納有吸收體的外筒(外筒2),以及內筒(內筒3),該內筒係藉由插入上述外筒內,將上述外筒內的上述吸收體(吸收體4)朝向上述外筒外面壓出;於上述外筒的一端,形成 有供上述吸收體壓出的開口(開口8),於上述外筒的另一端,形成有供使用者把持之把持部(把持部7),其特徵為:具備有:覆蓋上述外筒的上述把持部的外周面之覆蓋部(覆蓋部11),以及從上述覆蓋部的外周面(外周面11a)朝向上述外筒的徑向外側延伸出之鍔部(鍔部12),並具備有:可自由裝卸地裝著於上述外筒之輔助把持構件(輔助把持構件10),於上述把持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朝上述徑向外側突出之突出部(突出部5),於上述覆蓋部的內周面,形成有嵌卡於上述突出部,並限制上述輔助把持構件與上述外筒之位在插入方向上之相對移動的嵌合部(嵌合部13)。
有關本發明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係具備有輔助把持構件,該輔助把持構件形成有比外筒的把持部更朝徑向外側延伸出之鍔部。使用者,藉由輔助把持構件的鍔部將衛生棉條用施力器予以押壓,而將外筒插入至體內的適切位置,可將吸收體配置於體內的適切位置。
輔助把持構件與外筒,為藉由嵌合部與突出部的嵌合,而被限制位在插入方向上之相對移動。因此,即使是使用者手持輔助把構件將衛生棉條用施力器整體插入體內之場合,亦可防止輔助把持構件朝向外筒的插入方向前端側過份移動,可將輔助把持構件維持於外筒的適切位置。 因此,可防止輔助把持構件與外筒的移位,可將吸收體配置於體內之適切位置。
(第1實施形態)
參照第1圖至第6圖,說明有關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衛生棉條用施力器1,具備有外筒2,及插入外筒內的內筒3,以及裝著於外筒2的輔助把持構件10。
第1圖,為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的衛生棉條用施力器1的整體之立體圖,而第2圖,為第1圖所示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的平面圖。第3圖,為顯示衛生棉條用施力器的外筒2之圖,而第4圖,為顯示輔助把持構件之圖。第5圖,為將輔助把持構件裝著於外筒之狀態的模式斷面圖。
外筒2及內筒3,為於內部具備有中空部的長筒狀。外筒2及內筒3的斷面形狀,為正圓形。外筒2及內筒3,為由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烴系樹脂,或是藉由表面用聚烯烴薄膜予以層壓之厚紙來形成整體。
於本實施形態,外筒2及內筒3,為藉由將聚乙烯或聚丙烯,及1%以上的顏料,以及1%以上的滑材予以混合並射出成型,而個別成型。又,於本實施形態的外筒2及內筒3的斷面形狀,為正圓形,不過外筒2及內筒3的斷面形狀,只要為易於插入膣內的形狀即可,例如,亦可為 橢圓形。
外筒2,具備有插入體內的插入部6,及把持部7(參照第3圖),該把持部7,在將衛生棉條用施力器1插入體內之時使用者可用手指把持。把持部7,於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狀態,為藉由輔助把持構件10將其覆蓋,以從外部無法辨識之方式構成。於插入部6的內部,容納有吸收體4。於吸收體4,連結有取出繩4a。取出繩4a,為從吸收體4的端部插通內筒3的內部,且該端部為從內筒3被拔出。於使用中藉由拉引取出繩4a,可將吸收體4從體內拉出。
於外筒2的一端,設置有供吸收體4壓出的開口8。於開口8,形成有吸收體4被壓出時會朝向徑向外側變形之花瓣體8a。花瓣體8a,係由每90度被分割而成的4個分割片所形成。花瓣體8a,在開口8的緣部處隨時為閉合狀態,不過在吸收體4藉由內筒3被壓出時會被吸收體4擠壓開而開口。藉此,將吸收體4從外筒2壓出,可將吸收體4插入體內。
於外筒2的另一端,在未裝著輔助把持構件10之狀態,設置有在操作外筒2及內筒3的移動時可用手指把持之把持部7。又,使用者,在裝著有輔助把持構件10之狀態,可把持覆蓋部11或鍔部12來使用衛生棉條用施力器。
第3圖,顯示卸除了輔助把持構件10之狀態的外筒2的把持部7。第3圖(A),為模式側面斷面圖,而第3 圖(B),為顯示B-B斷面圖之變形狀態之圖。於第3圖之比FL1線上側,為斷面圖,而比FL1線下側,為側面圖。
於把持部7,插入有內筒3的前端部分,插入之內筒3的前端面,其面臨吸收體4之把持部7的外徑,為比插入部6的外徑還小徑。口徑為從插入部6朝向把持部7慢慢變小地構成,於該口徑構成得較小之頸部9,輔助把持構件10以卡合於其處之方式構成。
於把持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突出部5。突出部5,為與輔助把持構件10的後述之嵌合部13抵接,並限制外筒2沿著插入輔助把持構件10之插入方向的移動。又,於本實施形態,是以外筒2的突出部5及頸部9抵接於嵌合部13之狀態下限制輔助把持構件10的移動之方式構成,而亦可以在外筒2的外周面抵接於嵌合部13之狀態下限制輔助把持構件10的移動之方式構成。
突出部5,為具備有:第1突出部51,及第2突出部52,上述第1突出部51係形成為朝圓周方向延伸之4個圓弧狀,上述第2突出部52係於插入方向的後端部形成於外筒的全外周。4個圓弧狀的第1突出部51,為各隔90度錯開配置,並於圓周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又,第1突出部51,為於軸方向隔開間隔形成4列。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於把持部7,沿著把持部7的外周面,裝著有覆蓋該外周面之輔助把持構件10。第4圖,為顯示輔助把持構件10之圖。第4圖(A),為正 面圖,而(B),為(A)的左側面圖,且(C)為,B-B斷面圖。第5圖,為顯示輔助把持構件裝著於外筒2之狀態的模式斷面圖。
輔助把持構件10,為與覆蓋把持部7的外周面7a之覆蓋部11,及從覆蓋部11的外周面11a朝向外筒2的徑向(第1圖所示之X方向及Z方向)外側延伸出之鍔部12形成一體化。於覆蓋部的外周面,設置有從該外周面突出而形成之突起部14。突起部14,為朝圓周方向延伸之圓弧狀,且於圓周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
輔助把持構件10,為由聚烯烴系樹脂、人造橡膠、紙、其他的材料所構成。於本實施形態的輔助把持構件10,係由聚乙烯或聚丙烯樹脂所形成。
於輔助把持構件10,形成有供把持部7插入的穴部15。於穴部15的外周面,形成有嵌合部13,該嵌合部13為嵌卡於把持部7的突出部5,並限制輔助把持構件10與外筒2之位在插入方向上的相對移動。又,衛生棉條用施力器的插入方向,為衛生棉條用施力器的長邊方向(第2圖所示之Y方向)。
鍔部12的前端側的表面12a,為抵接於頸部9。藉由鍔部12的表面12a與頸部9之抵接,限制朝向輔助把持構件10的插入方向的前端側(外筒2的開口8側)的移動。
嵌合部13,為從穴部15的外周面朝徑向內側突出,並朝軸方向延伸。嵌合部,為沿著穴部的外周面配置。所 謂穴部15的外周面,為包圍穴部之覆蓋部11的內周面11b。(參照第4圖(C))。嵌合部13,具備有第1嵌合部131,及第2嵌合部132。第1嵌合部131及第2嵌合部132之最內徑,為構成得比突出部5之最外徑還小。因此,突出部5與嵌合部13會卡合。
第1嵌合部131,及第2嵌合部132,為於圓周方向隔開間隔交互地配置。於本實施形態的第1嵌合部131,為每個各空開120度間隔地配置。第2嵌合部132,為於每一第1嵌合部之間各配置1個,且每個相互空開120度間隔地配置。第1嵌合部131及第2嵌合部132,為各錯開60度地配置。
如此,嵌合部13,為各錯開60度地配置,突出部5,為各錯開90度地配置。根據如此之構成,即使不調整嵌合部13與突出部5的圓周方向之角度,複數個嵌合部13及突出部5中之任一嵌合部與突出部也會嵌合。因此,將輔助把持構件裝著於外筒之時,不須進行相對的角度的位置調整,可使裝著製程簡略化。
由於第1嵌合部131及第2嵌合部132為於圓周方向隔開間隔交互地配置,故與第1突出部51嵌合之部分,及與第2突出部52嵌合之部分會均勻分散配置,可保持在安定之狀態。再者,藉由與第1突出部嵌合之部分,及與第2突出部嵌合之部分均勻分散配置,可抑制藉由應力集中引起之損壞。
第1嵌合部131的插入方向前端部,形成有相對於插 入方向呈傾斜之傾斜面131a。該傾斜面131a,為隨著朝向插入方向的後方而越朝徑向內側突出。如此,藉由在第1嵌合部131的前端部形成有傾斜面131a,可使輔助把持構件10在押入外筒2時慢慢地嵌合,而順利地裝著。嵌合部13的傾斜面,只要相對於插入方向呈傾斜即可,傾斜面與插入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並不受限定。
又,於本實施形態,於輔助把持構件,其為與外筒抵接之部分的第1嵌合部131的前端131b(參照)第5圖,以抵接於頸部9之方式構成。但是,於如後述之第5實施形態的衛生棉條用施力器般,在形成於把持部的前端之突出部抵接有輔助把持構件之構成,亦可為以第1嵌合部131的前端131b抵接於突出部之方式構成。
比第1嵌合部131的傾斜面131a更後方部分,對於插入方向為平行。第1嵌合部131的後端部,為與第2嵌合部一同嵌合於第2突出部52。亦即,第1嵌合部131,為與頸部9抵接,第1嵌合部131及第2嵌合部132,為抵接於第2突出部52。
根據如此之構成,抵接於頸部之嵌合部的數目會是抵接於第2突出部之嵌合部的數目。抵接之嵌合部的數目,為與輔助把持構件及外筒的嵌合力成比例,亦即與限制位在插入方向上之相對移動的力量成比例。因此,藉由以使抵接於第2突出部之嵌合部的數目更多之方式構成,會變得輔助把持構件不易從外筒2脫落。
又,以在將輔助把持構件10裝著於外筒2時,外筒 2朝徑向內側變形之方式構成。第3圖(B),為顯示在B-B斷面處之外筒的變形狀態之模式圖。第3圖(B)所示之FL2,為顯示穴部15的外周面之假想線,且FL3,為顯示嵌合部的最內徑位置之假想線。
把持部7,其形成最外徑之4個第1突出部51為在把持部7的同一圓周上以等間隔地配置。形成有把持部的突出部之區域,其厚度比未形成有把持部的突出部之區域還厚,且剛性較高。再者,嵌合部13的最內徑,由於比第1突出部51的最外徑還小,故將輔助把持構件朝插入方向押壓時,嵌合部13及第1突出部51會接觸,嵌合部13會將第1突出部51朝徑向內側押壓。然後,剛性較低之未形成有把持部的突出部之區域會變形,突出部會朝徑向內側變形。
第1突出部51的最外徑位置,在變形前的狀態下比圓形的把持部更朝外側突出,不過由於在第1突出部51集中有欲使口徑變小之應力,故在變形後的狀態下,會與嵌合部的最內徑位置同等。把持部的斷面形狀,為大致正方狀。藉由在該狀態下將輔助把持構件再押壓,使嵌合部13越過第1突出部51,第1突出部51會朝徑向外側變形而成為變形前的狀態。第1突出部51與嵌合部卡合,而限制輔助把持構件10從外筒2朝向脫落方向的移動。
又,裝著輔助把持構件之際,首先,第1嵌合部131會使第2突出部52朝徑向內側變形。由於第1嵌合部131朝插入方向延伸出,故可在維持該變形之狀態下再將 輔助把持構件10朝插入方向押壓。然後,第2嵌合部使第2突出部52再朝徑向內側變形。如此,藉由利用兩段階使第2突出部52朝徑向內側變形,可將對於變形必須之外力的賦予分成2次進行,而可將插入時必須之最大應力變小。
另一方面,在將輔助把持構件10從外筒2取下時,由於對於插入時為兩段階之第1嵌合部131及第2嵌合部132的變形,其必須之外力的賦予變為一段階,故最大應力為比插入時變更大。在將輔助把持構件10從外筒2取下時,變得須要插入時以上之力。因此,輔助把持構件,易於插入,且不易脫落。
再者,嵌合部13,為抵接於頸部9及複數列的突出部5中之位於最後方的第2突出部52。例如,嵌合部之抵接於外筒的處所之插入方向距離為較短之場合,嵌合狀態不安定,輔助把持構件會易於鬆動。不過,藉由將嵌合部之對於外筒之抵接處所的插入方向距離做得較長,可減低輔助把持構件的鬆動,可提高安定性。
藉由將如此構成之輔助把持構件10裝著於外筒2的把持部7,可將與外筒2為不同個體所構成的輔助把持構件10,適當裝著於外筒2。又,輔助把持構件10及外筒2,為藉由突出部5及嵌合部13而嵌合,並限制插入方向的移動。因此,即使是藉由輔助把持構件10將外筒2押壓於體內之場合,亦可防止輔助把持構件10的移位,可將膣內衛生棉條配置於適切之位置。
其次,說明關於具備有如此構成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的生理用膣內衛生棉條的使用形態。使用者,在使外筒2的前端抵接於膣口的狀態下,朝向將外筒插入於膣內之方向,將輔助把持構件10予以押壓。由於輔助把持構件10的第1嵌合部抵接於外筒的頸部9,故輔助把持構件10,限制對於外筒2之朝向開口側的移動。因此,藉由使用者將輔助把持構件10朝向膣內壓,而外筒2被插入於膣內。
鍔部12,由於配置於朝向生理用膣內衛生棉條的膣內之於插入方向上之輔助把持構件10的前端側,故在將外筒2插入至適切位置之狀態下,鍔部12的表面12a,為配置於膣口附近。即使在該狀態下再欲將外筒2插入,鍔部12也會抵接於使用者的身體。亦即,鍔部12,發揮其作為停止角色的功能,使用者,可把握已將外筒2插入至適切位置。
又,於將外筒2插入至適切位置之狀態下,於膣口與手指之間,是配置著鍔部12。此時,由於鍔部12的寬幅比覆蓋部11的外徑長,故於持有輔助把持構件10之手指與膣口之間配置著鍔部12,可防止經血等的體液將使用者的手指弄髒。
接著,使用者,將外筒2插入至膣內的特定的位置之後,藉由將內筒3朝向外筒2的開口8側押壓,從外筒2的開口8會壓出吸收體4,吸收體4為配置於膣內的適切位置。如此,藉由具備有鍔部12,使用者的手指不會接 觸到膣口附近,可容易地將吸收體4配置於適切位置。藉由將吸收體4配置於適切位置,使用者,可減少使用時的不適感,可感到使用膣內衛生棉條的舒適。
輔助把持構件10,具備有覆蓋把持部7的外周面7a之覆蓋部11,由於該覆蓋部11與鍔部12為一體化,故對於外筒2的把持部7之輔助把持構件10的角度或位置很安定。因此,在以適切的角度維持鍔部12或把持部7之狀態下,將外筒2插入體內,可將吸收體4配置於膣內的適切位置。
其次,說明關於如此構成之生理用膣內衛生棉條的製造方法。第6圖,為顯示生理用膣內衛生棉條的製造製程之模式圖。作為步驟101為將構成生理用膣內衛生棉條之構成零件予以成型。具體上,為製造外筒2、內筒3、吸收體4、及輔助把持構件10。於該步驟101的狀態,外筒的前端,形成有花瓣體8a,不過複數個花瓣體8a為分別在張開狀態(換言之,開口8張開之狀態)。
於步驟102,為組合外筒2及內筒3。從外筒2的前端側將內筒3插入。於該狀態,內筒3的前端部卡止為於外筒2的頸部的內周面。內筒3,限制朝向比外筒2的插入部6更後方的移動。
於步驟103,為將吸收體4配置於外筒內。具體上,為從外筒的前端側插入吸收體。此時,吸收體4,為從形成有取出繩4a之側插入。然後,將吸收體4的取出繩4a從衛生棉條用施力器1的後端(具體上,為內筒3的後端 側的開口)拉出。
於步驟104,為將複數個花瓣體8a予以彎曲加工。具體上,為以使花瓣體8a分別朝外筒2的徑向內側彎倒之方式彎曲,進行將外筒2的前端部加熱成形為大致半球狀之處理(以下,稱為前端加工處理)。在前端加工處理結束之時間點,生理用膣內衛生棉條亦完成。
又,輔助把持構件10,可於上述的製造製程的任一製程裝著於外筒,亦可提供生理用膣內衛生棉條給使用者時,以與生理用膣內衛生棉條分開,而在使用之時讓使用者裝著於外筒2之方式構成。
於上述的製造製程,作為裝著輔助把持構件之時機者,例如,可在其為步驟101與步驟102間之形成外筒2之後,亦可在其為步驟102與步驟103間之組合內筒及外筒之後,亦可在其為步驟103與步驟104間之配置吸收體之後,亦可在其為步驟104後之加工花瓣體之後。
例如,將輔助把持構件與外筒2及內筒3一同一體成型之場合,其與未將輔助把持構件一體成型之場合作比較,形狀較複雜,尺寸也變較大。因此,與未具備有輔助把持構件10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的一體成型作比較,有生產性明顯降低之虞。
又,可考慮把以不同個體成型之輔助把持構件10使用接著劑等固定於外筒2等。但是,若欲將輔助把持構件10用接著劑固定時,則需要接合製程,製造製程變得較煩雜。再者,由於使用與外筒2等不同之成分(接著 劑),故會有生產性降低之虞。
不過,如本申請案般,藉由突出部與嵌合部的嵌合,將輔助把持構件裝著於外筒,可消除上述不理想之情形。再者,例如,若輔助把持構件與外筒一體化,則由於會朝鍔部的徑向外側延伸出,故各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的容積變大,有攜帶不易之虞。但是,輔助把持構件,由於為對於外筒可自由裝卸地構成,故使用時等,可因應需要裝著輔助把持構件。再者,可抑制製造製程的煩雜化。
(第2實施形態)
其次,關於第2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A,根據第7圖予以詳細說明。又,於以下的實施形態的說明,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使用同符號並省略說明。第7圖,為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A之圖,而第7圖(A),為背面圖,且第7圖(B),為C-C斷面圖。
第2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A,具備有於圓周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之3個第1嵌合部131,及於圓周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之3個第2嵌合部132,第1嵌合部131及第2嵌合部132,為於插入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因此,第1突出部51,僅與第1嵌合部131嵌合,第2突出部52,僅與第2嵌合部132嵌合。
輔助把持構件,為於裝著於外筒時以朝徑向變形之方式構成。又,由於第1嵌合部及第2嵌合部為於插入方向 隔開間隔地配置,故第1嵌合部對於突出部5變形之際,輔助把持構件會變形為大致正三角形的斷面形狀,第2嵌合部對於突出部5變形之際,輔助把持構件會變形為大致逆三角形的斷面形狀。
把持部的突出部,由於分別在圓周上錯開60度的位置上僅可承受1次的應力,故可抑制藉由重覆應力引起之疲勞,可抑制將輔助把持構件嵌合於外筒2之製程的不理想之情形。
(第3實施形態)
其次,關於第3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B,根據第8圖予以詳細說明。第8圖,為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B之圖,而第8圖(A),為背面圖,且第8圖(B),為D-D斷面圖,且第8圖(C),為裝著於外筒的狀態之模式斷面圖。
有關第3實施形態之外筒2的突出部,於把持部的後端部形成有1處。有關第3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B,其朝插入方向延伸的3個嵌合部13,為於圓周方向隔開間隔地形成。嵌合部13的前端,抵接於頸部9,嵌合部13的後端部,抵接於突出部5。嵌合部,於插入方向配置於頸部與突出部5之間,限制輔助把持構件10B之於插入方向上之雙方向的移動。
(第4實施形態)
接著,關於第4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C,根據第9圖予以詳細說明。第9圖,為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的輔助把持構件之圖,而第9圖(A),為背面圖,且第9圖(B),為E-E斷面圖,且第9圖(C),為被裝著於外筒之狀態的模式斷面圖。
第4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C的第1嵌合部131及第2嵌合部132,與第2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A同樣為於插入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不過與第2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A不同的是其圓周方向的位置為一致。
輔助把持構件10C的第1嵌合部131,為抵接於插入部6與把持部7之間的頸部9,第2嵌合部132,為抵接於突出部5。第1嵌合部131,配置於比頸部9後方處,第2嵌合部132,配置於比突出部5前方處。於第9圖所示之狀態,輔助把持構件10C,限制外筒朝向插入方向前方的移動,以及朝向插入方向後方的移動。
又,第4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C,和第3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B作比較,由於抵接於頸部9之部分及抵接於突出部的部分被分割出來,故可削減材料。
(第5實施形態)
其次,關於第5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10D,根據第10圖予以詳細說明。第10圖,為顯示第5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之圖,而第10圖(A),為裝著於外筒之 狀態的模式斷面圖,且第10圖(B),為顯示裝著於外筒2之狀態的模式部分放大斷面圖。
第5實施形態之外筒2的突出部5,為具備有:形成於把持部的前端之第1突出部51,以及形成於比第1突出部51還後方之複數列第2突出部52。輔助把持構件10D的嵌合部13,為輔助把持構件10的穴部15的外周面。嵌合部13的前端部及後端部,形成有相對於插入方向呈傾斜之傾斜面13a。於本實施形態,傾斜約45度。
對於傾斜面13a的插入方向之角度,沒有限定於45度。例如,於傾斜角度比45度小之場合,雖可得到嵌合時之鬆弛引起的鬆動之抑制效果,不過會變得不易得到嵌合力。另一方面,於傾斜角度比45度大之場合,易於得到嵌合力,不過會有不能充分得到鬆弛引起之鬆動的抑制效果之虞。傾斜面的角度,考慮抑制之效果及嵌合力的均衡,在約30度到約60度之間調整較為理想。
嵌合部的前端部,不似上述之實施形態般抵接於頸部,而是與第1突出部抵接。嵌合部,為在配置於複數個突出部之間的狀態限制朝向插入方向的移動。第10圖(B),為顯示將輔助把持構件裝著於外筒2之狀態的模式圖。輔助把持構件的嵌合部,以亦配置於複數個第2突出部間之方式構成。
輔助把持構件,可嵌合於第1突出部與第2突出部之間,亦可嵌合於第2突出部之間。又,第2突出部52,形成有複數列,可適當變更輔助把持構件10的嵌合位 置。使用者,可根據本身的嗜好,亦即對應個人差之膣內的深度,適當調整膣內衛生棉條的插入位置,可將吸收體配置於所希望的位置。
(其他的實施形態)
以在裝著輔助把持構件時外筒的突出部變形之方式構成之場合,相對於把持部之插入方向之突出部的斷面形狀,可在變形前後形成外接圓之頂點沒有改變的範圍內選擇,不過考慮要將嵌合之面最大化,以其變形後的外周形狀成為大致圓形之突出部5的斷面形狀較為理想。
於把持部的突出部及輔助把持構件的嵌合部,若考慮要得到適度之嵌合強度的形狀變化時,成為最外徑的突出部數目以作成2~6個(變形後的形狀為橢圓、正三角形~6角形)較為理想。例如,突出部的數目若為2個以下,則輔助把持構件的固定較為困難,且若超越6個則會變得不易得到藉由彈性變形造成之最外徑的變化,有不能得到適切的嵌合力之虞。
又,把持部的變形時之斷面形狀越多角形,則突出部的數目越增加,為了變形之應力也增加。例如,為了使形成有3個突出部的外筒之斷面從圓形朝向大致正三角形變形所必須的應力,以及為了使形成有6個突出部的外筒之斷面從圓形朝向正六角形變形所必須的應力,理論上為2倍。但是,由於把持部為圓長筒狀,故各別之突出部變形後之應力的反作用會互相影響,可以想像需2倍以上的應 力。
又,於第1實施形態,係以在輔助把持構件裝著於外筒之時,外筒變形之方式構成,不過並不限定於該構成。輔助把持構件裝著於外筒之時,只要外筒的把持部7及輔助把持構件10的覆蓋部11中至少任一方變形即可。例如,亦可以外筒的把持部7及輔助把持構件10的覆蓋部11的兩方皆變形之方式構成。
例如,於輔助把持構件變形之場合,於複數個位在嵌合部間之區域中之覆蓋部11的剛性,以比於形成有嵌合部13的區域之覆蓋部11的剛性還低地構成較為理想。輔助把持構件裝著於外筒之際,從輔助把持構件的外側把持覆蓋構件,於於插入方向上之前端側施力。此時,由於位在嵌合部間的區域為易於變形地構成,故位在嵌合部間的區域朝外筒側(內側)變形。若嵌合部之間朝內側變形,則嵌合部會朝向從外筒分離之方向變形。因此,輔助把持構件裝著於外筒之時,可使嵌合部及突出部容易地嵌合。
第11圖,為顯示輔助把持構件的變形狀態之模式圖,且為以輔助把持構件的覆蓋部變形之方式構成之輔助把持構件的變形前後之狀態。第11圖所示之FL4,為顯示突出部的最外徑之假想線,且FL5,為顯示把持部的外周面之假想線。
於輔助把持構件變形之前的狀態,嵌合部的最內徑,為比突出部的最外徑還小,若於輔助把持構件10的穴部將把持部插入之狀態下,將覆蓋部朝徑向內側押壓時,位 在覆蓋部的嵌合部13之間的區域會以靠近把持部的外周面之方式變形。形成有覆蓋部的嵌合部之區域,伴隨嵌合部間的變形,會以從把持部的外周面分離之方式變形。
此時,若嵌合部的最內徑位置與突出部的最外徑位置同等,則可將輔助把持構件再朝插入方向押壓。在嵌合部直至超越突出部的位置為止,將輔助把持構件押壓之後,若解除覆蓋部的變形,則覆蓋部會回復圓形斷面狀,而突出部5與嵌合部卡合。因此,限制輔助把持構件從外筒朝向脫落方向的移動。
又,輔助把持構件,可為如有關第5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般僅藉由鍔部及嵌合部來構成,亦可如從第1到第4實施形態般又再具備有覆蓋部地構成。
例如,輔助把持構件的鍔部的形狀沒有限定。輔助把持構件的形狀,在平面視野上可為矩形或三角形等的多角形,亦可為含有橢圓形之圓形。再者,輔助把持構件的形狀,可為心形或星形或蘋果形,亦可為淚滴型、動物的頭形,或蝴蝶等昆蟲的形狀。
又,鍔部的外周形狀,以曲線形狀較為理想。又,所謂曲線形狀,只要不具尖銳的角部之構成即可,亦可一部分含有直線形狀。藉由鍔部的外周形狀為曲線形狀,可緩和使用者把持鍔部時之感觸。
又,輔助把持構件的鍔部,亦可不配置於在插入方向上之覆蓋部的前端,亦可配置於比覆蓋部的前端更後方。又,於鍔部配置於比覆蓋部的前端更後方之構成,是以覆 蓋部的前端抵接於外筒的外周面或突出部,而限制朝向輔助把持構件的前端側的移動之方式構成。
突出部的數目及嵌合部的數目,若不存在突出部的位置與存在有嵌合部之位置一致,或存在有突出部的位置與不存在嵌合部的位置一致時,則會有突出部與嵌合部的嵌合脫落之虞。因此,突出部與嵌合部以相互不設置相同數目及相同間隔之方式構成較為理想。
如此,本發明,當然包含了在此沒有記載的各種實施形態等。因此,本發明的技術範圍,為從上述說明僅根據有關妥當之專利請求範圍的發明特定事項而定義者。
[實施例]
以下,舉實施例1~6,評價輔助把持構件與外筒的嵌合強度。具體上,為藉由以下的壓縮測試方法及拉張測試方法,測量壓縮力及拉張力。又,本發明並非為被限定於此等者。
(測量條件)
測量裝置:島津製作所AGS-50NG
<壓縮測試條件>
衝程速度:100mm/min
測試極限:40N
衝程極限:13mm(覆蓋部的長度)
斷裂檢出感度:無檢測水準
<拉張測試條件>
衝程速度:100mm/min
測試極限:無
衝程極限:無
<壓縮測試方法>
設置第1實施形態之外筒。以外筒的開口側在下方之方式設置,將外筒的側面藉由固定具予以固定。於設置在固定具之外筒的把持部的後端部,搭載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於輔助把持構件的穴部將外筒的把持部插入。從輔助把持構件的上側藉由押壓治具,將輔助把持構件朝外筒的前端側押壓直至突出部與嵌合部嵌合地予以壓縮,測量該壓縮力。押壓治具,為直徑97mm,厚度24mm的圓柱狀。
<拉張測試方法>
第1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與第1實施形態之外筒在彼此嵌合之狀態下,設置於形成有比外筒的口徑還大的洞穴,且比輔助把持構件的鍔部的口徑還小的洞穴的固定具。此時,以使外筒的開口成為下方,且輔助把持構件的鍔部嵌卡於洞穴之方式設置。亦即,在設置於固定具之狀態下,以外筒的前端側從固定具的洞穴朝上側突出之方式 設置。又,為了易於把持外筒的前端,將外筒的前端(開口),事先予以裁切。於本實施例,以裁切後的外筒的長度成為53mm之方式予以裁切。然後,於裁切後的外筒的前端,接著上膠帶作為抓持處,將膠帶以夾頭夾住,且朝脫落方向拉開直至輔助把持構件從外筒脫落,並測量該拉張力。
(測量結果)
將測量結果顯示於表1。
壓縮測試結果之「處所1」,為第1嵌合部與突出部彼此抵接,突出部藉由第1嵌合部而變形之狀態下的壓縮力。「處所2」,為第1嵌合部及第2嵌合部以及突出部彼此抵接,突出部藉由第1嵌合部及第2嵌合部而變形之狀態下的壓縮力。拉張測試結果,為第1嵌合部及第2嵌合部以及突出部彼此抵接,突出部藉由第1嵌合部及第2 嵌合部而變形之狀態下的拉張力。
壓縮時的最大壓縮力,為10.9N,而拉張時的最大拉張力,為44.1N。
壓縮時,突出部藉由第1嵌合部而變形,從圓形斷面形狀成為三角斷面形狀,其後,突出部藉由第1嵌合部及第2嵌合部而變形,從三角斷面形狀成為六角斷面形狀。亦即,可得知外筒為段階性地變形,故壓縮力較低。另一方面,可得知拉張時,由於藉由第1嵌合部及第2嵌合部,從圓形斷面形狀變形為六角斷面形狀,故與壓縮時作比較,拉張力較高。根據如此構成之輔助把持構件,可得知拉張力比壓縮力還高,故易於插入,且不易脫落。
1‧‧‧衛生棉條用施力器
2‧‧‧外筒
3‧‧‧內筒
4‧‧‧吸收體
4a‧‧‧取出繩
5‧‧‧突出部
51‧‧‧第1突出部
52‧‧‧第2突出部
6‧‧‧插入部
7‧‧‧把持部
7a‧‧‧外周面
8‧‧‧開口
8a‧‧‧花瓣體
9‧‧‧頸部
10、10A、10B、10C、10D‧‧‧輔助把持構件
11‧‧‧覆蓋部
11a‧‧‧外周面
11b‧‧‧內周面
12‧‧‧鍔部
12a‧‧‧表面
13‧‧‧嵌合部
131‧‧‧第1嵌合部
131a‧‧‧傾斜面
131b‧‧‧前端
132‧‧‧第2嵌合部
第1圖是有關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膣內衛生棉條的立體圖。
第2圖是第1圖所示之膣內衛生棉條的平面圖。
第3圖是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外筒的把持部之圖。(A),為側面斷面圖,而(B),為顯示A-A斷面之變形狀態的模式圖。
第4圖是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之圖。(A),為正面圖,而(B),為側面圖,且(C),為B-B斷面圖。
第5圖是顯示輔助把持構件裝著於外筒之狀態的模式斷面圖。
第6圖是用以說明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膣內衛生棉條的製造製程之圖。
第7圖是顯示有關第2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之圖。(A),為背面圖,而(B),為C-C斷面圖。
第8圖是顯示有關第3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之圖。(A),為背面圖,而(B),為D-D斷面圖,且(C),為裝著於外筒之狀態的模式斷面圖。
第9圖是顯示有關第4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之圖。(A),為背面圖,而(B),為E-E斷面圖,且(C),為裝著於外筒之狀態的模式斷面圖。
第10圖是顯示有關第5實施形態之輔助把持構件之圖。(A),為裝著於外筒之狀態的模式斷面圖,而(B),為顯示裝著於外筒之狀態的模式部分放大斷面圖。
第11圖是顯示輔助把持構件的變形狀態的模式圖。
2‧‧‧外筒
5‧‧‧突出部
51‧‧‧第1突出部
52‧‧‧第2突出部
6‧‧‧插入部
7‧‧‧把持部
7a‧‧‧外周面
9‧‧‧頸部

Claims (12)

  1. 一種衛生棉條用施力器,係具備有:於內部容納有吸收體的外筒、以及藉由插入於上述外筒內而將上述外筒內的上述吸收體朝向上述外筒外壓出的內筒;並於上述外筒的一端,形成有供上述吸收體壓出的開口,於上述外筒的另一端,形成有供使用者把持之把持部,且於上述把持部的上述外周面,形成有朝上述徑向外側突出之突出部,如此所構成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其特徵為:上述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具備有輔助把持構件,該輔助把持構件,具有:從上述把持部的上述外周面朝徑向外側延伸出之鍔部,以及嵌合於上述突出部之嵌合部,並藉由上述外筒的上述突出部與上述輔助把持構件的上述嵌合部之嵌合,來限制上述輔助把持構件與上述外筒之位在插入方向上的相對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其中,於上述鍔部,形成有供上述把持部的上述外周面插入之穴部,且上述嵌合部,是沿著上述穴部的外周面而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其中,於上述鍔部,形成有供上述把持部的上述外周面插入之穴部, 上述嵌合部,是從上述穴部的外周面朝徑向內側突出而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其中,上述輔助把持構件,具備有:從上述鍔部朝上述插入方向之後方延伸,並覆蓋上述外筒的上述把持部的至少一部分之覆蓋部,且上述嵌合部,是設置於上述覆蓋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其中,上述嵌合部及上述突出部中之至少一方,形成有複數個,且於上述外筒的圓周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其中,上述嵌合部,是於上述外筒的圓周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有複數個,上述複數個位在嵌合部間之區域中之覆蓋部的剛性,是比位在形成有上述嵌合部之區域中之覆蓋部的剛性還低。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記載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其中,上述突出部,是於上述外筒的圓周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有複數個,位在上述複數個突出部間之區域中之把持部的剛性,是比位在形成有上述突出部之區域中之把持部的剛性還低。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記載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其中,上述突出部,具有:第1突出部、 以及配置在比上述第1突出部更位於上述插入方向之後方的第2突出部,且上述嵌合部,是配置於上述第1突出部與上述第2突出部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其中,上述第1突出部,是設置在上述把持部之於上述插入方向上的前端部,上述第2突出部,是設置在上述把持部之於上述插入方向的後端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其中,上述嵌合部,具備有:嵌卡於上述第1突出部的第1嵌合部、以及嵌卡於上述第2突出部的第2嵌合部,上述第1嵌合部、與上述第2嵌合部,是於上述覆蓋部的圓周方向隔開間隔交互地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其中,上述第1嵌合部,是以嵌卡於上述第1突出部及上述第2突出部之方式所構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記載之衛生棉條用施力器,其中,上述嵌合部之於插入方向上的前端部,相對於上述插入方向呈傾斜,且隨著朝向上述插入方向之後方,而越朝上述徑向內側突出。
TW101142027A 2011-11-28 2012-11-12 衛生棉條用施力器 TW2013347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9052A JP6030830B2 (ja) 2011-11-28 2011-11-28 タンポン用アプリケ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4762A true TW201334762A (zh) 2013-09-01

Family

ID=48535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2027A TW201334762A (zh) 2011-11-28 2012-11-12 衛生棉條用施力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30830B2 (zh)
TW (1) TW201334762A (zh)
WO (1) WO20130807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72409S1 (en) 2015-11-09 2016-11-22 Edgewell Personal Care Brands, Llc Applicator with telescoping plunger
USD787673S1 (en) 2015-11-09 2017-05-23 Edgewell Personal Care Brands, Llc Telescoping plunger
RU2734191C1 (ru) * 2017-10-06 2020-10-13 Эссити Хайджин Энд Хелт Актиеболаг Аппликатор для тампона
MX2020003906A (es) 2017-10-06 2020-08-20 Essity Hygiene & Health Ab Aplicador de tampon.
JP7269151B2 (ja) * 2019-10-31 2023-05-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生理用タンポ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2577B1 (en) * 2000-06-23 2003-06-03 Mcneil-Ppc, Inc. Applicator for catamenial device having improved gripper end
JP3929298B2 (ja) * 2001-12-13 2007-06-13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用タンポンのアプリケータ
US20080167599A1 (en) * 2007-01-10 2008-07-1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apny Active applic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80756A1 (ja) 2013-06-06
JP6030830B2 (ja) 2016-11-24
JP2013111180A (ja) 2013-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34762A (zh) 衛生棉條用施力器
JP5851094B2 (ja) タンポン用アプリケータ
USD590945S1 (en) Medical instrument
USD582552S1 (en) Medical instrument
JP6043489B2 (ja) タンポン用アプリケータ
USD913483S1 (en) Medical instrument
EP2822528B1 (de) Sauger
USD917695S1 (en) Cosmetic instrument for beauty care purposes
TWI533850B (zh) Tampons for tampons
EP2266515A1 (en) Applicator for tampon
JP2009189386A (ja) カテーテルへのガイドワイヤー導入補助具
WO2014033901A1 (ja) 翼状針組立体
CN206424399U (zh) 气管插管牙垫
WO2014033903A1 (ja) 翼状針
JP6043566B2 (ja) タンポン用アプリケータ
US20210052435A1 (en) Catheter tampon and telescopic catheter set and finger sheath thereof
USD962445S1 (en) Disposable electrocardio electrode
CN211157562U (zh) 导尿管组件及其导尿管内芯
CN211323127U (zh) 一种婴儿手套
US20160296307A1 (en)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dental prosthesis
TWI459932B (zh) Tampons for tampons
WO2014033902A1 (ja) 翼状針
JP2009233048A (ja) タンポン用アプリケータ
JPH04138293A (ja) 指サッ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