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8744A - 逃生氣墊 - Google Patents

逃生氣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8744A
TW201328744A TW101101333A TW101101333A TW201328744A TW 201328744 A TW201328744 A TW 201328744A TW 101101333 A TW101101333 A TW 101101333A TW 101101333 A TW101101333 A TW 101101333A TW 201328744 A TW201328744 A TW 2013287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airbag
trapped person
tube
cush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1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3143B (zh
Inventor
Yi-Jian Xu
Zhong-Cheng Cao
Original Assignee
Yi-Jian Xu
Zhong-Cheng C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Jian Xu, Zhong-Cheng Cao filed Critical Yi-Jian Xu
Priority to TW101101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28744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28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8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3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3143B/zh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種逃生氣墊,提供受困者逃離大樓火災或緊急情況使用,該逃生氣墊包括一滑管、一筒座、一彈性件、一緩衝墊、一配重裝置及一感測器所組成;藉此,受困者欲逃離大樓時,按壓筒座上的啟動開關後,使滑管內縱向與環狀氣囊接收參數得以膨脹成一預定形態並透過配重裝置引導滑管至適當安全位置使受困者逃脫,並且該滑管下端出口處設有一彈性件保護受困者身體避免在緩衝過程中衝出緩衝墊,於該緩衝墊上設置有一感測器,當受困者由滑管逃離後,觸動感測器產生一信號,並傳送到筒座上的提醒裝置告知下一受困者可以逃離火場。

Description

逃生氣墊
本發明係關於逃生設備,特別是指一種應用於大樓火災時,人體進入滑管內,即可安全迅速脫離火場的逃生氣墊。
按,隨著世界經濟潮流快速的發展,社會大眾有往都心遷徙住居之勢,再加上都心可供開發利用之土地面積逐漸減少,致使在土地取得不易及地價飆漲情況下,而有不同型態的高樓層式大樓問世,且逐漸成為現代化都市之主要建築,因而當社會大眾的生活起居及工作重心越來越集中於大樓的同時,相對大樓提供之公安設備及逃生設施益顯相對重要且越發不容忽視。
惟,目前一般大樓雖然皆設有高樓垂降設備,但往往因為設備數量不足或大樓民眾不諳操作方式,因此當真正遇到火災或地震等意外事件發生時,受困於大樓中的民眾通常還是必須等待外來救援而難以自行逃生脫困,然而也有受困者因不耐等候或誤判周遭情勢而選擇自行跳樓逃生,卻不慎摔落地面造成意外之悲劇發生。
除了前述所使用的高樓垂降設備外,若在樓層不高的情況,消防人員會考量場地的大小等因素放置充氣墊輔助民眾逃生,實施這種的逃生方式需對充氣墊充滿空氣,並且需依序指揮民眾跳下。然而,如同上述有時充氣墊尚未充滿空氣受困者因不耐等候跳下逃生造成直接撞擊到地面,或者沒依照消防人員指揮,不同樓層的受困者爭先恐後跳樓,因先跳下的受困者來不及離開氣墊,而後面的受困者又接連跳下來而碰撞在一起,最後招致所有跳樓的人都碰撞在氣墊上,不僅無法達到逃生的功能外,甚至會造成更多的危險。
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滑管瞬間充氣,供受困者逃生之逃生氣墊。
本發明之次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方便民眾自備,以及便於操作與使用逃生氣墊,解決受困於高樓逃生不易的問題。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逃生氣墊,藉由縱向氣囊與環狀氣囊所形成的滑管,由環狀氣囊逐漸緊縮滑管之直徑,讓受困者進入滑管後,穿過環狀氣囊時速度逐漸減慢直到停止為止,降低受困者因下降速度過快而有受傷的機會。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排氣裝置的逃生氣墊,滑管用畢之後能迅速排放氣囊內之氣體成某一預定型態,以便於收藏並提供下次緊急逃生之用。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複數個區段顏色的逃生氣墊,當受困者經過環狀氣囊時,因環狀氣囊具複數個區段顏色可輔助受困者了解尚離地面的高度,以便於控制下降到達地面的速度。
可達成上述發明目的之逃生氣墊,包括有:一滑管,具有上端之入口及下端之出口,係由複數層的縱向及環狀氣囊上下連結而成,該縱向氣囊之間以透氣孔相互連接,該環狀氣囊以一定間距設置於縱向氣囊之橫斷面上並縮小滑管之直徑,前述之縱向及環狀氣囊為包括接收參數使氣囊膨脹成某一預定型態的裝置;一筒座,連接於前述滑管之上端入口,並包含一啟動裝置使上述之滑管得以展開;一彈性件,係為一撓性帶體,與滑管出口相接,藉由彈性件逐漸伸長保護受困者;一緩衝墊,連結於前述彈性件之底緣,降低速度且有較佳的緩衝作用;一配重裝置,設置於滑管出口外緣,供滑管在緊急彈出之後,能有較佳的方式引導滑管至適當安全位置;一排氣裝置,設置於滑管出口外緣,供滑管用畢之後能排放氣囊內之氣體成某一預定型態的裝置。
藉此,受困者欲逃離大樓時,按壓筒座上的啟動開關後,使滑管內縱向與環狀氣囊接收參數得以膨脹成一預定形態,並透過配重裝置引導滑管至適當安全位置,接著受困者進入筒座後,該縱向氣囊保護受困者身體避免碰撞建築物的情況發生,該環狀氣囊用以將滑管之直徑縮小得以讓受困者滑行於滑管內,而達到減速的作用,再者,該滑管下端出口處設有一彈性件保護受困者身體避免在緩衝過程中衝出緩衝墊,當受困者皆逃離大樓後,透過排氣裝置排放氣囊內的氣體並加以回收者。
請參閱圖1至圖4,本發明所提供之逃生氣墊,主要包括有:一滑管1、一筒座2、一彈性件3、一緩衝墊4、一配重裝置5及一感測器6所組成,其中;該滑管1,具有上端之入口及下端之出口,係由複數層的縱向氣囊11及環狀氣囊12上下連結而成,該縱向氣囊11之間以透氣孔相互連接,該環狀氣囊12以一定間距設置於縱向氣囊11之橫斷面上並縮小滑管1之直徑,前述之縱向氣囊11及環狀氣囊12為包括接收參數使氣囊膨脹成某一預定型態的裝置;進一步而言,前述的氣囊選用防火材質製成,於火災時可避免氣囊受高溫變形毀損的問題,再者,該環狀氣囊12以一定間距橫設於縱向氣囊11上,並且縮小滑管1的直徑,當通過環狀氣囊12時可減緩下降時的速度,避免造成受傷情況發生。而該滑管1滑管出口外緣更設有排氣裝置13,當受困者皆逃離火場後能排放氣囊內之氣體成某一預定型態,方便回收該逃生氣墊以便下次使用。此外,為了提醒受困者控制下降速度,該滑管1上更具有數個區段顏色,輔助受困者了解尚離地面的高度,以便於控制下降到達地面的速度。
該筒座2,連接於前述滑管1之上端入口,並包含一啟動裝置21使上述之滑管1得以展開;進一步而言,該筒座2平時供收納前述的滑管1,當發生火災按壓筒座2上的啟動裝置21使滑管1由筒座2彈出完成充氣狀態,受困者爬入筒座2藉由滑管1進行逃生。
該彈性件3,係為一撓性帶體,與滑管1出口相接,藉由彈性件3逐漸伸長保護受困者;進一步而言,除了前述的滑管1內設有數組環狀氣囊12縮小滑管1的直徑外,於滑管1的出口設置的彈性件3,當受困者滑落到出口時,該彈性件3抵止住受困者的身體,避免受困者身體直接衝出滑管1。
該緩衝墊4,連結於前述彈性件3之底緣,降低速度且有較佳的緩衝作用;進一步來說,除了透過上述的彈性件3防止受困者在逃生時身體衝出滑管1外,透過緩衝墊4進一步降低速度而有較佳的緩衝作用;此外,該緩衝墊4上設置有一感測器6,而在筒座2上則設有一對應感測器6之提醒裝置14,當受困者由滑管1逃離後,緩衝墊4承受受困者體重變形,進而使觸動感測器6產生一信號,並傳送到筒座2上的提醒裝置14告知下一受困者可以逃離火場,可降低受困者因不耐等候而爭先恐後跳下而碰撞在一起的危險情況發生。
該配重裝置5,設置於滑管1出口外緣,供滑管1在緊急彈出之後,能有較佳的方式引導滑管1至適當安全位置;進一步來說,避免滑管1充氣完成後概呈一太大角度,影響受困者逃生,該滑管1出口外緣設有配重裝置5,能有較佳的方式引導滑管1至適當位置。
藉此,受困者欲逃離大樓時,按壓筒座2上的啟動開關21後,使滑管1內縱向氣囊11與環狀氣囊12接收參數得以膨脹成一預定形態並透過配重裝置5引導滑管1至適當安全位置,接著受困者進入筒座2後,該縱向氣囊11保護受困者身體避免碰撞建築物的情況發生,該環狀氣囊12用以將滑管1之直徑縮小得以讓受困者滑行於滑管1內,而達到減速的作用,再者,該滑管1下端出口處設有一彈性件3保護受困者身體避免在緩衝過程中衝出緩衝墊4,當受困者皆逃離大樓後,透過排氣裝置13排放氣囊內的氣體並加以回收者。
是以,上述即為本發明所提供一較佳實施例逃生氣墊的各部構件及其組裝方式介紹,接著再將其使用特點介紹如下:請參考圖5及圖6,首先,本發明逃生氣墊平時收藏於筒座2內,使用者可將本發明固設於大樓氣窗、陽台等合適地點,又,不同高度的樓層皆有對應逃生氣墊,可避免不同樓層的受困者同時使用逃生氣墊增加安全性。當火災等緊急情況需要進行逃生時,受困者按壓筒座2上之啟動裝置21,使滑管1彈向建築物外側進行充氣,值得注意的是,該縱向氣囊11與環狀氣囊12內包含有一充氣裝置,該充氣裝置包含有疊氮化鈉(NaN3)或硝酸銨(NH4NO3)等物質,當受困者按壓啟動裝置21後,這些物質會迅速發生分解反應,產生大量氣體(疊氮化鈉分解產生氮氣和固態鈉;硝酸銨分解產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氣體和水蒸氣)充滿該縱向氣囊11與環狀氣囊12。透過上述的物質縱向氣囊11與環狀氣囊12得以於極短的時間內充氣完成,減少等待時間;請參考圖7,當充氣完成後,該滑管1透過配重裝置5能有較佳的方式引導滑管1至適當安全位置,並呈一角度(約45度)能使逃生人員以固定的滑降速度下滑。再者,可請地面人員協助將該緩衝墊4擺設於適當位置並協助受困者逃生,完成設置逃生氣墊步驟。
請參考圖7,當完成設置逃生氣墊步驟後,受困者先以頭上腳下的姿勢由筒座2進入滑管1中,值得注意的是,受困者需要將雙腳與雙手張開控制下降的速度,避免下降速度過快造成受傷情況發生。該滑管1之環狀氣囊12以一定間距橫設於縱向氣囊11,每當受困者經過環狀氣囊12時,因環狀氣囊12縮小滑管1的直徑可輔助受困者減緩下降時的速度;再者,環狀氣囊12以一定間距與區段顏色的設計可讓受困者了解離地面的高度,在到達地面可控制下降的速度。而且,受困者進入滑管1後看不見外界情況可以減輕一般逃生時之恐懼感;並且氣囊表面進一步塗佈滑石粉或者在表面灑水,可協助受困者逃生時,四肢不因一直磨擦氣囊表面造成擦傷的情況發生。
有鑑於許多逃生設施在出口處未設有拘束物品,讓許多受困者身體直接衝出逃生設施,產生受傷的情況,請參考圖,本發明於滑管1底端的出口處,設有一彈性件3,當受困者即將到滑管1之出口時,受困者身體會受彈性件3所拘束住,由於彈性件3是撓性的帶體當承受重量時會逐漸伸長帶體的長度,以保護受困者,避免受困者身體直接衝出滑管1外產生受傷的情況。再者,在彈性件3之底緣設有緩衝墊4,承受受困者的身體重量,避免腿部接觸地面時產生受傷的情況發生。進一步由地面人員協助受困者離開緩衝墊4,讓彈性件3復位後,供下一受困者使用。
本發明進一步於緩衝墊4上設置有一感測器6,感測器6可使用壓力感測器、紅外線感測器等,而在筒座2上則設有一對應感測器6之提醒裝置14當受困者由滑管1逃離後,緩衝墊4承受受困者體重變形,進而使觸動感測器6產生一信號,並有線或無線(RFID、藍芽等)的方式傳送到筒座2上的提醒裝置14告知下一受困者可以逃離火場,且提醒裝置14可以聲音、燈光或兩者組合提醒還在大樓的受困者可以進入滑管1逃生,如此,可降低受困者因不耐等候而爭先恐後跳下而碰撞在一起的危險情況發生。
當受困者皆逃離大樓之後,藉由滑管1出口外緣所排氣裝置13能排放氣囊內之氣體成某一預定型態,以便於回收且提供下次緊急逃生之用。本發明所提供之逃生氣墊,與其他習用技術相互比較時,更具有下列之優點:
1.藉由環狀氣囊、彈性件及緩衝墊將受困者下降速度減緩至停止,降低受困者受傷的疑慮。
2.充氣裝置接到啟動開關命令後,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充氣,提供受困者使用。
3.藉由排氣裝置,滑管用畢之後能排放氣囊內之氣體成某一預定型態。
4.提醒裝置,使受困者安全到達滑管出口時,便於通知下一受困者之用。
5.逃生氣墊平時收納於筒座內,易於收藏搬運且可設置在大樓氣窗或陽台等適合處。
6.逃生氣墊依不同樓層分別設計,避免不同樓層受困者同時使用逃生氣墊,減少前後碰撞的情況發生。
7.由於受困者進入滑管中看不到外界高度,可以減輕受困者之恐懼感。
8.使用時不占空間,與一般充氣墊相比運用範圍較廣。
9.藉由配重裝置,使滑管在緊急彈出之後,有較佳的方式引導滑管至適當安全位置。
10.滑管具有複數個區段顏色,輔助受困者了解尚離地面的高度,以便於控制下降到達地面的速度。
上列詳細說明係針對本發明之一可行實施例之具體說明,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為之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於本案之專利範圍中。
綜上所述,本案不但在空間型態上確屬創新,並能較習用物品增進上述多項功效,應已充分符合新穎性及進步性之法定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懇請 貴局核准本件發明專利申請案,以勵發明,至感德便。
1...滑管
11...縱向氣囊
12...環狀氣囊
13...排氣裝置
14...提醒裝置
2...筒座
21...啟動裝置
3...彈性件
4...緩衝墊
5...配重裝置
6...感測器
圖1為本發明逃生氣墊之立體示意圖;
圖2為該逃生氣墊之側視圖;
圖3為該逃生氣墊之環狀氣囊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該逃生氣墊之滑管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為該逃生氣墊之收藏於筒座示意圖;
圖6為該逃生氣墊充氣中狀態之示意圖;以及
圖7為該逃生氣墊完成充氣之示意圖。
1...滑管
13...排氣裝置
14...提醒裝置
2...筒座
21...啟動裝置
3...彈性件
4...緩衝墊
5...配重裝置
6...感測器

Claims (8)

  1. 一種逃生氣墊,提供受困者逃離大樓火災或緊急情況使用,該逃生氣墊包括:一滑管,具有上端之入口及下端之出口,係由複數層的縱向及環狀氣囊上下連結而成,該縱向氣囊之間以透氣孔相互連接,該環狀氣囊以一定間距設置於縱向氣囊之橫斷面上並縮小滑管之直徑,前述之縱向及環狀氣囊為包括接收參數使氣囊膨脹成某一預定型態的裝置;一筒座,連接於前述滑管之上端入口,並包含一啟動裝置使上述之滑管得以展開;一彈性件,係為一撓性帶體,與滑管出口相接,藉由彈性件逐漸伸長保護受困者;一緩衝墊,連結於前述彈性件之底緣,降低速度且有較佳的緩衝作用;一配重裝置,設置於滑管出口外緣,供滑管在緊急彈出之後,能有較佳的方式引導滑管至適當安全位置;一排氣裝置,設置於滑管出口外緣,供滑管用畢之後能排放氣囊內之氣體成某一預定型態的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逃生氣墊,其中按壓該筒座上的啟動開關後,使滑管內縱向與環狀氣囊接收參數得以膨脹成一預定形態並透過配重裝置引導滑管至適當安全位置,接著受困者進入筒座後,該縱向氣囊保護受困者身體避免碰撞建築物的情況發生,該環狀氣囊用以將滑管之直徑縮小得以讓受困者滑行於滑管內,而達到減速的作用,並且該滑管下端出口處設有一彈性件保護受困者身體避免在緩衝過程中衝出緩衝墊,當受困者皆逃離大樓後,透過排氣裝置排放氣囊內的氣體並加以回收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逃生氣墊,其中該縱向氣囊與環狀氣囊內包含有一充氣裝置,藉此對該縱向氣囊與環狀氣囊膨脹成某一預定型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逃生氣墊,其中該滑管概呈一角度能使逃生人員以固定的滑降速度下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逃生氣墊,其中該滑管角度為某一預定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逃生氣墊,其中該緩衝墊更包含有一感測器,而在筒座上更設有一對應感測器之提醒裝置,藉由觸動感測器產生一信號傳送到筒座上的提醒裝置,告知下一受困者可以逃離火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逃生氣墊,其中該感測器透過無線傳輸信號提供筒座上的提醒裝置,告知下一受困者可以逃離火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逃生氣墊,其中該滑管上更具有數個區段顏色,輔助受困者了解尚離地面的高度,以便於控制下降到達地面的速度。
TW101101333A 2012-01-13 2012-01-13 逃生氣墊 TW2013287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1333A TW201328744A (zh) 2012-01-13 2012-01-13 逃生氣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1333A TW201328744A (zh) 2012-01-13 2012-01-13 逃生氣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8744A true TW201328744A (zh) 2013-07-16
TWI503143B TWI503143B (zh) 2015-10-11

Family

ID=49225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1333A TW201328744A (zh) 2012-01-13 2012-01-13 逃生氣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2874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3166A (zh) * 2017-02-24 2017-06-13 苏州高精特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高空救援装置
CN106955429A (zh) * 2017-05-05 2017-07-18 张龙武 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快速安全布管避难滑
CN109487988A (zh) * 2018-11-22 2019-03-1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中高层建筑逃生与生活服务系统、便民生活方法
GB2572055A (en) * 2018-02-07 2019-09-18 Nehaili Ghassan Chute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1423A (ja) * 1996-01-26 1997-08-0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非常用脱出装置
JP4332435B2 (ja) * 2002-04-18 2009-09-16 ヘフリガー,ヴェルナー 建物からの避難用デバイス
TWM247218U (en) * 2003-08-18 2004-10-21 Chau-Li Yang Highrise fire escape device
TW200922646A (en) * 2007-11-23 2009-06-01 guo-xiang Wu Evacuation facility and auxiliary evacuation method
CN101566069A (zh) * 2008-11-10 2009-10-28 李飞 矿井罐笼逃生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3166A (zh) * 2017-02-24 2017-06-13 苏州高精特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高空救援装置
CN106823166B (zh) * 2017-02-24 2022-04-26 王鑫 高空救援装置
CN106955429A (zh) * 2017-05-05 2017-07-18 张龙武 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快速安全布管避难滑
CN106955429B (zh) * 2017-05-05 2022-03-25 张龙武 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快速安全布管避难装置
GB2572055A (en) * 2018-02-07 2019-09-18 Nehaili Ghassan Chute and method
GB2572055B (en) * 2018-02-07 2020-10-07 Nehaili Ghassan Chute and method
CN109487988A (zh) * 2018-11-22 2019-03-1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中高层建筑逃生与生活服务系统、便民生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3143B (zh) 2015-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47624A1 (en) Inflatable protection safet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CN104287116B (zh) 一种多功能安全防护背心
TW201328744A (zh) 逃生氣墊
CN201516247U (zh) 高空逃生缓降装置
CN202161700U (zh) 逃生衣
TWI732230B (zh) 人體安全保護氣囊
CN202478426U (zh) 高空降落救生气囊
CN106516126A (zh) 高楼救生跳伞
CN106837154B (zh) 高楼户外救人布筒梯
KR101918232B1 (ko) 슬라이드가 결합된 인명 구조용 팽창식 덤블링
CN105107098B (zh) 高楼救援器
CN110860048A (zh)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KR101548010B1 (ko) 공동주택의 비상대피 기능을 갖춘 베란다 휀스장치
CN216319572U (zh) 一种家用火灾逃生气囊
KR100723047B1 (ko) 이동식 인명구조용 안전매트
WO2019114383A1 (zh) 一种多功能气囊安全带系统
CN206007816U (zh) 高楼救生衣
CN206852933U (zh) 一种超低空救生伞
KR20110016613A (ko) 에어백 구조의 고층건물 탈출장치
CN111450428A (zh) 一种背包式缓降逃生装置
TWM531853U (zh) 人員高空緊急安全降落器
CN203075485U (zh) 高空降落救生气囊
CN201906368U (zh)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KR102436059B1 (ko) 가스팽창식 인명구조 안전매트
KR20050111696A (ko) 공기튜브를 이용한 우산형 낙하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