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5765A - 彎曲機器 - Google Patents

彎曲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5765A
TW201325765A TW101137559A TW101137559A TW201325765A TW 201325765 A TW201325765 A TW 201325765A TW 101137559 A TW101137559 A TW 101137559A TW 101137559 A TW101137559 A TW 101137559A TW 201325765 A TW201325765 A TW 2013257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group
jaws
section
he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7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runo Nicoletti
Original Assignee
Metal Work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al Work Srl filed Critical Metal Work Srl
Publication of TW201325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576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3/00Corrugating sheet metal, rods or profiles; Bending sheet metal, rods or profiles into wave form
    • B21D13/02Corrugating sheet metal, rods or profiles; Bending sheet metal, rods or profiles into wave form by pres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00Details of 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A47B43/00 - A47B95/00;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02She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Abstract

一種彎曲機器(1),其包括第一操作群組(10)及第二操作群組(20),所述兩個群組為相互行動的並且適合於對薄片(3)操作。所述第一操作群組(10)包括至少兩個夾爪(11、12),所述夾爪各自展現適合於鄰接所述薄片(3)之鄰接表面(110、120),及可用於自相對側壓碎在所述薄片中所形成之拉延部分(30)的內側(122、123),以便形成成型元件之加強肋(300);所述夾爪(11、12)中之至少一者更具有外側(111、121),所述外側之剖面具有界定用於形成所述薄片之頭部區段之給定彎曲(31、32)的主要基材(110、124、120、125)的形狀。所述第二操作群組(10)包括:至少一薄片按壓區塊(21),其用於按壓所述薄片(3);垂直行動之拉延衝頭(22),其展現達到適合於鄰接所述薄片之頂點的錐形操作部分,使得所述衝頭可壓抵所述薄片的區段,從而形成拉延部分(30);及至少一垂直行動之頭部衝頭(23、24),所述頭部衝頭具有剖面,所述剖面具有以便在功能上與所述主要基材合作的形狀,所述頭部衝頭為行動的以便鄰接所述薄片之頭部區段,以便將所述頭部區段壓抵所述主要基材來形成所述彎曲(31、32)。

Description

彎曲機器
本發明是關於用於自平坦金屬薄片形成成型元件(profiled element)之彎曲機器,並且詳言之,是關於用於自薄片金屬開始產生例如用於擱置單元之擱板的機器。
如該領域人員所廣泛已知,此等彎曲機器實務上包括彎曲機構,此等彎曲機構包含例如與基材合作操作的衝頭。
已知的彎曲機器經組態以接收待彎曲之薄片,並且在對薄片所執行之給定工作操作期間將薄片固持於給定位置。
給定位置意謂薄片在彎曲機器中關於彎曲機器之框架並且亦關於一次次地使用之彎曲機構的配置。
此置放是用於執行在薄片之給定區段中所實現之彎曲操作的參考。
實現自平坦薄片獲得用於擱置單元之擱板的操作為:拉延(drawing)以便實現加強肋,橫向壓碎拉延部分以便獲得完成的肋,彎曲薄片之頭部,等;然而,已知類型之彎曲機器是可彎曲的,以便對薄片一次僅執行一個操作。
在兩個不同的操作之間,有必要自機器移除半完成薄片,替換彎曲機構並且將薄片重新插入於新的定位中,使得薄片可被加工。
為每一加工步驟反覆地進行此操作直至獲得擱板為止,並且接著,自然地,為待加工之每一薄片反覆地進行此操作。
由於對於每一彎曲操作而言薄片在機器中需要新的定位之事實,量測結果中之誤差風險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涉及公差。
不僅此情況,而且對在每一工作步驟之前及之後移除及替換薄片的需要,以及實際上此操作必須手動進行的事實,使得使用已知之彎曲機器為緩慢且昂貴的。
本發明之目標是排除除了使用彎曲機器以外之所有所提及的缺點及其他缺點,所述彎曲機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所描述,用於自具有藉由相對邊緣所界定之兩個端子頭部的平坦薄片開始實現成型元件,例如擱板。
本發明之彎曲機器包括第一操作群組及第二操作群組,所述兩個操作群組為相互行動的並且適合於對水平配置在其間的薄片操作。
第一操作群組包括至少一老虎鉗,所述老虎鉗包括兩個夾爪,所述夾爪在相互接近之方向上或在相互遠離之方向上水平行動,以便閉合或張開所述老虎鉗,所述夾爪可垂直於薄片而配置並且所述夾爪各自展現適合於鄰接薄片的鄰接平坦表面。
每一夾爪更具有面對另一夾爪之內側的各別內側,所 述夾爪之兩個內側在所述夾爪之相互接近之後能夠自相對側壓碎在薄片中所形成的拉延部分,以便形成成型元件之加強肋。
此外,所述夾爪中之至少一者具有與其內側相對之外側,所述外側之剖面具有以便為包括端子頭部中之一者的薄片之頭部區段之給定彎曲的形成界定主要基材的形狀。
第二操作群組包括用於按壓薄片之至少一薄片按壓區塊,所述薄片按壓區塊為垂直行動的並且具有平坦的鄰接表面,以便能夠鄰接薄片。
又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所記載,所述機器包括至少一線性壓力致動器,用於移動相互接近或遠離之所述兩個操作群組,所述線性壓力致動器是可啟動的以便執行所述兩個操作群組之相互接近,使得在所述薄片按壓區塊與所述夾爪之間夾緊的薄片經受工作壓力,所述工作壓力足夠高來使薄片維持為水平並且足夠低來使得薄片的部分可在所述薄片按壓區塊與所述夾爪之間水平地滑動,使得拉延及彎曲操作在薄片自身中是可能的。
第二操作群組更包括:至少一拉延衝頭,其為垂直行動的,可垂直於薄片而配置並且具有達到適合於鄰接薄片之點的錐形操作部分,使得在於薄片上施加工作壓力之後,衝頭可按壓薄片之區段並且在所述區段上形成拉延部分,至少一頭部衝頭,其為垂直行動的,可垂直於薄片而配置,具有剖面,所述剖面具有以便能夠在功能上與主要 基材合作的形狀,所述頭部衝頭與薄片之頭部區段鄰接行動,以便將所述區段推抵主要基材,由此形成彎曲操作。
所述機器可實現用於實現用於擱置之擱板所必要的所有彎曲操作,而無需在每一操作之前及之後自機器移除薄片及將薄片重新插入至機器中,並且每當將在薄片上賦予不同彎曲時絕對無需改變彎曲機構。
實際上,所提議之彎曲機器包括上文所提及之老虎鉗的夾爪、拉延衝頭以及頭部衝頭,其以上文指定的方式組態且可啟動,以便能夠執行拉延及橫向壓碎以獲得加強肋,並且用於彎曲薄片之頭部,由此獲得完成的擱板。
在以下描述中,詞“剖面”之使用清楚地關於形狀之線,亦即,元件之邊界。
又,當參考機器之元件關於薄片之堆積使用詞“垂直”時,此詞意謂元件之延伸方向在高度上是垂直的,而並非意謂元件的縱向延伸。
實務上,由於薄片在處於機器中之水平位置時經加工,因此此處所指示之垂直於薄片的所有元件在縱向延伸方向上平行於薄片,但以垂直安置(在非正式表達中為“豎立”)的高度配置,並且因此藉由元件之高度所界定的方向平行於薄片之延伸,薄片在由機器加工時是水平的。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陳述之內容並且在圖式之附表的幫助下,在下文中說明本發明之機器之機能的細節,連同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及有利的技術功能特性,此等技術功能特性與僅可自以上描述部分地導出之實施例相關。
在下文中,在轉至所提議之兩個特殊實施例的描述之前,並且在詳細解釋機器1之機能之前,具有促進對機器1之機能之理解的目的,將再次描述為本文中所呈現之實施例兩者所共有的機器1之基本結構。
彎曲機器1包括第一操作群組10及第二操作群組20,第一操作群組10及第二操作群組20為相互行動的並且被指定對水平配置在其間之薄片3操作。
由於兩個操作群組10、20是機器1之與薄片3相互作用的功能機構,因此其為在圖中主要表示之機構,但清楚的是機器包括一或多個支撐台、支撐框架、導軌、可能之罩蓋,以及可根據機械金屬加工中之普通經驗實施且由此未在本文中詳細提及之其他態樣。
亦清楚的是如下事實:機器1且詳言之與薄片3相互作用之兩個操作群組10、20的組件由適合於加工薄片以產生成型元件(諸如,詳言之鋼)的材料製成。
請注意,經加工之薄片3經常是四邊形的並且常常在形狀上是矩形的,並且如在附圖中示意性地指示,機器1被指定來接收水平配置之薄片3,使得如在下文中將更清楚地描述,在第一操作群組10及第二操作群組20兩者中所包括之各種組件垂直於薄片3而配置。
如已提及,當將薄片預先安置在機器1中時,薄片在兩個操作群組10、20之間是水平的並且其較佳具有平行於 各種行動機械元件之長度的長度,此等行動機械元件包括在兩個操作群組中並且具有模型化薄片(衝頭、夾爪、按壓區塊及下文中所描述之其他元件)的功能。
在此情況下,薄片之端子頭部301、302是薄片的側向邊緣,亦即,薄片之周邊之兩個較長的相對側。
第一操作群組10包括至少一老虎鉗11、12,老虎鉗11、12包括在相互接近或遠離時水平行動之兩個夾爪11、12,夾爪11、12在使用中用相對鄰接的表面110及120垂直於薄片3配置,表面110及120為平坦的,適合於鄰接薄片3。
每一夾爪11、12亦具有各別內側,此內側面對另一夾爪之內側122、123,夾爪之兩個內側122、123由於夾爪的相互接近相同而能夠自相對側壓碎在薄片中所形成的拉延部分30,以便在成型元件中形成加強肋300。
在下文中,將解釋用本發明之機器形成拉延部分30的方式。
如圖中所示,夾爪11、12中之至少一者(但較佳兩者)具有與其內側122、123相對之外側111、121,外側111、121之剖面具有如下形狀:以便為薄片之頭部區段之給定彎曲31、32的形成界定主要基材124、125,此薄片包括以上端子頭部301、302中的一者。
如在下文中在解釋機器1之操作期間將變得清楚,彎曲31、32準備形成包括端子頭部301、302之形狀(profiling)310、320,此等端子頭部幫助界定最終剖面(圖 27及圖28中所示)。
第二操作群組20包括至少一薄片按壓區塊21(但在此處所呈現之數目為兩個)來按壓板3,此區塊為垂直行動的且配備有平坦的鄰接面210以便鄰接薄片3。
根據本發明之機器1亦包括用於移動之線性壓力致動器(未圖示),在相互接近或遠離時,兩個操作群組10、20是可啟動的,以便執行兩個操作群組10、20之相互接近,使得在薄片按壓區塊21與夾爪11、12之間夾緊之薄片3經受足夠高的工作壓力,從而使薄片2之部分在薄片按壓區塊21與夾爪之間水平滑動,從而使薄片3之拉延及彎曲操作得以執行。
請注意,使用線性壓力致動器本身是已知的,但不與表徵本發明的其他元件結合。
線性壓力致動器存在於所提議之發明中的原因是,在於特定給定點(或確切言之在給定區段中)對薄片3執行橫向彎曲操作之同時,薄片3自身必須能夠滑動。
線性壓力致動器可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類型中的任一者,只要其適合於本目的(並且為此原因未對其進行表示),例如,插口或其他已知的構件。
已知在市場上有各種類型之此等線性致動器是可組態的,以便能夠施加此工作壓力並且亦可由控制單元(諸如,數值控制或電子處理器)之命令操作,使得可在板上施加預定壓力。
在本描述中,說明包括在彎曲機器1中之若干行動機 械部件。此等機械部件中之每一者可為了其移動而關聯至線性致動器(諸如,插口),為了簡潔起見,在下文中此將被視為給定的,諸如機器1之機能是可自動化指揮的並且藉由電子裝置控制的事實。
第二操作群組20亦包括垂直行動之拉延衝頭22,拉延衝頭22可垂直於薄片3而配置,並且具有如下形狀:使得在於薄片上施加工作壓力之後,衝頭可按壓薄片之區段,以便形成上文所引用之拉延部分30,其如已提及,準備形成成型元件(其可為擱板)的加強肋300。
拉延衝頭22具有操作部分,此操作部分具有達到被指定來直接鄰接薄片3之頂點的錐形形狀。拉延衝頭22之此操作部分實務上具有楔形形狀。
操作部分較佳具有三角形橫截面(實務上以具有三角形基底之圓柱形式),其中頂點被指定來鄰接較佳傾斜之薄片(見所有圖,除了未表示其之圖10以外)。
請注意,衝頭22之形狀在指紋或“負”影像方面確定精確界定拉延部分30之凹面的形狀;由於衝頭22具有三角形區段,因此衝頭22產生拉延部分30,拉延部分30具有因此為埋頭之三角形區段。
在下文中解釋使用拉延衝頭22來在薄片中產生拉延部分30之方式;此處引入優先態樣(兩個實施例所共有)是足夠的,根據優先態樣,在於薄片3上施加工作壓力之後,將夾爪11、12及拉延衝頭22關於彼此配置,以此種方式同時將夾爪11、12張開並且鄰接藉由中央區段SC所 分離之薄片3的兩個相異部分,並且拉延衝頭22面對薄片3之中央區段SC,使得其(在啟動時)可迫使中央區段SC形成定位在夾爪11、12之間的拉延部分30(在下文中將更全面地論述此點)。
以此方式,可在薄片3中產生拉延部分30(以及因此加強肋300),而無需在機器1中提供特殊基材。
另外,第二操作群組20包括至少一頭部衝頭23、24(但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兩個實施例中較佳有兩個),其為垂直行動的,垂直於薄片3,並且具有剖面,以便能夠在功能上與上文所提及之(各別)主要基材合作。
與薄片之頭部之區段鄰接的頭部衝頭23、24為行動的,使得其推抵主要基材以形成上文所提及之彎曲31、32。
換言之(下文進一步詳述),當在使用中藉由將薄片13壓抵夾爪之薄片按壓區塊21來維持薄片13水平時,為了獲得摺疊31、32,每一頭部衝頭23、24將薄片3之各別頭部區段壓抵各別夾爪11、12(亦即,頭部區段在功能上合作之夾爪11、12)的上文所提及之外側。
在下文中,將指定在本發明之兩個不同的實施例中所測試之頭部衝頭23、24之剖面的較佳形狀。
較佳將薄片按壓區塊21配置在頭部衝頭23、24之間(如在幾乎所有附圖中可見)並且拉延衝頭22定位在此等薄片按壓區塊21當中,所有此等組件彼此平行且側接(flank)。
以此方式,在拉延操作期間,薄片3具有最大穩定性 且就拉延部分30之形成而言有最大精確度。
機器較佳亦包括用於夾緊或釋放薄片3之夾緊及支撐構件40,此等夾緊構件40適合於在空間中移動薄片3(其僅在圖1及圖10中示意性地表示)。
夾緊構件可(例如)關於兩個操作群組10、20側向配置,以便不妨礙操作群組之操作並且能夠藉由操作群組之邊緣中的一者(例如,頭部邊緣)夾緊薄片3。
詳言之,夾緊及支撐構件40經提供以用於:交替地保持薄片水平且配置在操作群組10、20之間,或釋放薄片,並且亦被指定來在空間中移動,使得薄片3可被支撐,並且在如下文中更詳細描述之機器的各種操作步驟之前、期間及之後可升高、降低及移動。
夾緊構件40可包括:夾鉗,其適合於接收且安全地阻塞薄片3之邊緣,且經配置以便在薄片3之邊緣藉此經夾持時維持薄片3水平;以及致動器,其具有至少兩個自由度以便支撐夾鉗,並且在由夾鉗限制時能夠與薄片3一起垂直及/或水平移動。
可能會有真實機器人或可垂直及水平移動薄片3之任何裝置來替代具有兩個自由度的致動器。
替代於夾鉗,夾緊構件40可包括具有已知類型但不與機器1之其他組件結合的電磁操作裝置41,此裝置41經組態以便磁性嚙合薄片3並且支撐其被水平配置。
當薄片3將被釋放時,裝置41明顯地被撤銷啟動。
在兩個實施例中,老虎鉗11、12之夾爪,拉延衝頭 22,頭部衝頭23、24,外部元件14、15以及薄片按壓區塊21在其整體縱向發展之上具有恆定的剖面,其縱向發展彼此平行並且至少與薄片3之縱向發展一樣長。
在此情況下,當涉及在先前段落中所提及之元件中之一者的‘剖面’時,其橫截面為預期的(因為其是恆定的),並且當涉及此等元件之一或多個面或側的‘剖面’時,藉由此等面或側之輪廓(周邊)所界定的線或線集合為預期的。
在下文中描述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操作,連同其特定結構態樣。
在圖1至圖16中展示機器1提議之第一實施例以及機器1之操作。
如在圖中可觀察,第一操作群組10配置在第二操作群組20下方,第二操作群組20實質上疊加在第一操作群組10上或在任何情況下部分地疊加在其上。
在此組態中,第一操作群組10總是在薄片3下方工作並且第二操作群組20總是在薄片3上方工作。
因而斷定夾爪之鄰接表面110、120面朝上並且薄片按壓區塊21之鄰接表面210面朝下。
在本發明之此第一實施例中,線性壓力致動器連接至第二操作群組20,以便使其垂直移動。
因此,當在工作薄片上施加壓力時,第一群組10是固定的,且第二群組20藉由線性壓力致動器之作用以下文所解釋之方式下降。
機器1可更包括線性定位致動器(未說明,但大體上關於本發明之致動器參考前述內容),此線性定位致動器能夠執行兩個操作群組10、20之相互水平平移。
在第一實施例中,因為稍後將更清楚描述之原因,線性定位致動器連接至第一操作群組10並且可將第一操作群組10側向水平平移。
如在圖1中可見,此時仍平坦之待彎曲之薄片3的加工開始於(例如)藉由夾緊構件40將薄片3定位在兩個操作群組10、20之間,使得薄片定位在夾爪11、12上方。
清楚地,為了在薄片3之給定區段(在此情況下是拉延部分30)上之加工,將薄片3配置在正確位置。
如在圖2中可見,第二群組20下降且用其薄片按壓區塊21將薄片壓抵夾爪11、12,使得薄片3被支撐且可接著由夾緊構件40釋放。
板3接著經受如在前述內容中提及若干次之工作壓力,夾爪11、12展開使得在其間有空的空間,並且以便界定上文所提及之中央區段SC,在中央區段SC之前方定位有拉延衝頭22。
如所說明,再次參看圖2,接著操作拉延衝頭22以便產生拉延部分30,拉延部分30定位在藉由夾爪11、12之鄰接表面110、120所界定之下半空間中於夾爪11、12之間。
為了繼續實現加強肋300,如圖3中所見,將衝頭22升高。
請注意,在此替代性實施例中,夾爪之兩個內側122、123或至少其被指定來引起拉延部分30注意之作用部分較佳相對於水平線傾斜,並且在與夾爪之鄰接表面110、120遠離的方向上分叉。
圖4展示夾爪經啟動來接近且壓碎拉延部分30並且將拉延部分30製成加強肋300(較佳具有淚滴形截面)的方式。
請注意,為了確定夾爪之內側122、123之上文所提及的操作部分必須具有之正確的相互距離,當夾鉗壓碎拉延部分30以產生肋300時,可提供內部止動(endrun)區塊16(例如,再次見圖4),內部止動區塊16為固定的或僅水平行動的,配置在夾爪11、12之間,夾爪11、12經成形以便在其界定作用部分之突出部分下方接收內部止動區塊16。
在圖5至圖9中展示獲得完成的成型元件之邊緣之所要形狀中的一者的方式,自此以後,在已建立一些術語之後且在已引入本發明之一些優先態樣之後描述此方式。
在下文中,藉由參考數字11所表示之老虎鉗亦將稱為“第一老虎鉗”,而參考數字12將用於“第二老虎鉗”。
藉由301表示之頭部邊緣亦稱為‘第一邊緣(頭部)’,而相對之頭部邊緣稱為“第二邊緣(頭部)”302。
藉由24表示之頭部衝頭將亦稱作“第一頭部衝頭”,而藉由23表示之衝頭為“第二頭部衝頭”。
如上文所提及,每一夾爪包括藉由其外側所界定之主要基材,且更精確言之,在本文中所描述之本發明的兩個版本中,主要基材由外側之形狀及相對夾爪之上部鄰接兩者界定。
回想起,主要基材用以執行包括頭部邊緣301、302之薄片之區段的彎曲31、32。
優先地,每一夾爪之外側亦自相對彎曲31、32開始,為頭部區段之各別形狀310、320的形成界定次要基材(亦藉由外側之剖面所界定)。
在兩個實施例中,第一夾爪11之外側111具有包括以垂直直線段124結束之突出部分的剖面,其與鄰接面110之剖面形成直角並且一起為第一夾爪界定主要基材110、124。
意欲與此夾爪11合作(以下文所解釋之方式)之(第一)頭部衝頭24具有包括水平及直線部分240之剖面,以及藉由底切所界定的具有角形形狀之凹面部分241、242,頭部衝頭24之凹面部分具有水平地域242及垂直地域241兩者,垂直地域241經配置以便由於第一衝頭之移動而面對第一夾爪11之主要基材的前述垂直段124。
此第一夾爪11之次要基材126、128由L形之角形剖面界定,此次要基材包括水平地域128,其包括在前述突出部分中並且與鄰接面110(或確切言之,其剖面)相對,以及垂直部分126,其具有由C形之中央底切所中斷的直線段形狀。
為了在功能上與次要基材合作,提供外部元件15,其面對次要基材之垂直部分126並且具有包括與第二基材126、128互補之L形部分的剖面,此剖面具有適合用於界定用於在功能上與第二基材合作之衝頭的形狀。
詳言之,第一外部元件15是第一操作群組10之部分,配置為側接夾鉗,在使用中垂直於薄片3,並且亦水平接近/遠離夾爪11而行動。
詳言之,外部元件15為行動的,以便能夠將展現彎曲部分31之頭部區段壓抵夾爪之外側,以便形成薄片3之頭部區段的剖面310。
外部元件15較佳為具有矩形截面之桿體。
在兩個實施例中,藉由外側121具有包括具有直角三角形形狀之突出部分之剖面的事實來界定第二夾爪12之主要基材120、125,其中斜邊125連接(亦即,連續)上部鄰接表面120之剖面與藉由水平區段所界定的中直線129。
在此情況下,意欲與主要基材120、125合作之第二頭部衝頭23具有包含水平部分230及傾斜部分231之剖面,傾斜部分平行於次要基材之前述斜邊124。
僅藉由第二夾鉗12之次要基材展現中直線129之外側的剖面以及藉由與中直線形成L形剖面的垂直部分127來界定第二夾鉗12之次要基材。
藉由第二外部元件14所界定之衝頭經提供,以便在功能上與次要基材127、129合作。此衝頭包括在第一操作 群組10中,並且較佳與第一外部元件15相同並且以與各別夾爪相同的方式起作用,並且因此未在本文中詳細描述,針對此衝頭參考另一元件15。
為了達成第一頭部310之成型,首先必須將薄片3正確地定位,並且為了達成此操作,如上文所描述,必須在完成加強肋300之後使薄片3自夾鉗脫離。
接著,使第一夾爪11遠離加強肋300,使得薄片可滑動,並且因此薄片之頭部邊緣301可正確地定位以便在此處產生所要剖面(圖5)。
如圖6中非常清楚地展示,第一頭部衝頭24接著與第一夾爪11之主要基材110、124合作來壓抵各別頭部區段並且產生彎曲31。
見圖7,第一外部元件15此後立即經致動並且充當衝頭,此是因為第一外部元件15與第一夾爪11之次要基材合作來迫使第一彎曲31變形並且呈現頭部310之所要形狀。
請注意,如在圖7及圖8中所表示,C形之底切在次要基材126、128中之任選存在實現在頭部310之成型期間常常在擱板之頭部邊緣處實現的抗刮痕形狀,以便避免在製造期間產生困難。
在執行彎曲31以及形狀310之同時,可使薄片3經受工作壓力或另一合適的壓力(例如,更大的壓力)。
第一外部元件15接著移動離開,同時第二群組20升高(圖8),並且如圖9中所示,接著亦可在平移薄片並且 接著提昇薄片之前使薄片自第一操作群組10(詳言之,自第一夾爪11)脫離。
圖10至圖13展示藉由重複在圖1至圖4中已解釋且說明之步驟所獲得之額外及任選加強肋的形成。
圖14展示在實現另一肋300之後的薄片3之脫離,關於圖5之步驟區別是,在此情況下,第一夾爪11移動以實現板3之滑動,並且特別是第一操作群組藉由線性定位致動器之作用以如下方式水平平移:兩個操作群組10、20以及薄片3關於彼此有利地配置,以便能夠立即執行第二彎曲32並且由此執行第二頭部形狀320的形成。
實際上,如圖15中所見,首先,第二頭部衝頭23將第二頭部區段壓抵第二夾爪12之主要基材120、125,此第二頭部區段包含第二頭部邊緣302,藉此形成第二形狀32(見圖15),並且接著第二外部元件藉由將第二形狀32壓碎抵靠次要基材127、129而使第二形狀32變形,從而最後獲得所要的第二形狀320(以及圖27之成型元件)。
在下文中,將在圖17至圖26之輔助下描述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及操作。
除非另有指定,否則機器1在其第二實施例中之組態與第一實施例的組態相同,此情況因此添加至上文所描述之所有彼等共同態樣。
在此替代性實施例中,兩個操作群組關於在此兩個操作群組之間經過之水平平面(例如,在薄片經成型之前經過薄片;例如,比較圖1與圖17)鏡面反射至另一實施例 的操作群組。
實務上,操作群組10、20之組態可藉由關於上文所提及之水平平面所執行的反射變換來獲得。
但當然此操作不適用於機器1之其他部分,此等其他部分應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機械金屬加工之正常準則進行調適。
第一操作群組10置放在第二群組20上方並且至少部分地覆蓋第二群組20。
第一群組10總是在薄片上方工作,垂直移動,並且連接至線性壓力致動器,而第二群組20在薄片3之下工作並且可連接至線性定位致動器。
此實施例之重要優點是,因為機器1之充當彎曲或形狀之基材或其類似物的所有元件全部包含在配置在高處之第一操作群組10中,所以接著本發明可採用重力來使薄片金屬30自基材脫離,由此避免在脫離動作中必須自基材提昇薄片3,從而使得機器1之操作更快並且消除薄片3在提昇期間可能經受的彎曲應力(此應力例如將引起需要藉由邊緣中之一者取得薄片3)。
圖17說明薄片在操作群組10、20之間的初始置放。
在下文中,將對第二實施例之操作步驟進行描述;將不進一步描述此等步驟中之與第一實施例共同的一些步驟,此是由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自上文描述推斷出此等步驟。
首先,藉由拉延衝頭22產生拉延部分30(圖18), 使得接著由於藉由夾爪11、12之隨後的壓碎,可製成加強肋300(圖19)。
肋接著藉由第二夾爪12之移位而脫離,同時第一頭部衝頭24經啟動以便與第一夾爪11之主要基材110、124合作來產生第一彎曲31(圖20)。
此後,第一外部元件14經啟動以與第一夾爪之次要基材126、128合作來形成頭部形狀310(圖21),並且接著,如在圖22中可見,在提昇第一操作群組10之後,僅藉由收縮第一頭部衝頭24及第一外部元件14並且水平滑動薄片3來使薄片3脫離。
為了實現第二加強肋300並且為了其後續之脫離,如自圖23及圖24可見,重複上文已描述的操作步驟。
隨後,如在圖25及圖26中清楚地展示,執行剖面之加工的最後步驟,首先藉由啟動第二頭部衝頭23來實現第二彎曲32,第二頭部衝頭23使薄片3之第二頭部區段彎曲抵靠第二夾爪12的主要基材120、125,並且接著啟動第二外部元件15,第二外部元件15使彎曲32抵靠第二基材127、129變形。
此時,獲得圖28之成型元件。
當已獲得完成的成型元件時,在兩個實施例中,手動地亦或藉由使用夾緊構件40或甚至藉由其他自動機構自機器1移除此完成的成型元件,並且機器1新近準備好彎曲另一薄片3來產生另一成型元件,等。
已藉由非限制性說明描述前述內容,並且如下文中所 主張,任何可能的建設性變化被視為屬於本技術解決方案的保護性範疇。
1‧‧‧彎曲機器
3‧‧‧薄片/板
10‧‧‧第一操作群組
11‧‧‧老虎鉗/夾爪
12‧‧‧老虎鉗/夾爪/第二夾鉗
14‧‧‧外部元件
15‧‧‧外部元件
16‧‧‧內部止動區塊
20‧‧‧第二操作群組
21‧‧‧薄片按壓區塊
22‧‧‧拉延衝頭
23‧‧‧頭部衝頭
24‧‧‧頭部衝頭
30‧‧‧拉延部分
31‧‧‧彎曲/摺疊/彎曲部分
32‧‧‧彎曲/摺疊
40‧‧‧夾緊及支撐構件
41‧‧‧電磁操作裝置
110‧‧‧表面/鄰接面/主要基材
111‧‧‧外側
120‧‧‧表面/主要基材
121‧‧‧外側
122‧‧‧內側
123‧‧‧內側
124‧‧‧主要基材/垂直直線段/斜邊
125‧‧‧主要基材/斜邊
126‧‧‧次要基材/垂直部分
127‧‧‧次要基材/垂直部分
128‧‧‧次要基材/水平地域
129‧‧‧次要基材/中直線
210‧‧‧鄰接面/鄰接表面
230‧‧‧水平部分
231‧‧‧傾斜部分
240‧‧‧水平及直線部分
241‧‧‧凹面部分/垂直地域
242‧‧‧凹面部分/水平地域
300‧‧‧加強肋
301‧‧‧端子頭部/頭部邊緣
302‧‧‧端子頭部/頭部邊緣
310‧‧‧形狀/剖面/第一頭部
320‧‧‧形狀
SC‧‧‧中央區段
圖1至圖16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在機器之中央部分之垂直剖面中的側視圖,其中在連續的操作工作步驟中展示第一操作群組及第二操作群組,連同金屬薄片。
圖17至圖26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在機器之中央部分之垂直剖面中的側視圖,其中在各種不同的操作步驟中展示第一操作群組及第二操作群組,連同金屬薄片。
圖27及圖28為藉由用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機器彎曲平坦薄片所獲得之完成的成型元件的軸測視圖。
在圖式之附圖中,1表示彎曲機器整體。
1‧‧‧彎曲機器
3‧‧‧薄片/板
10‧‧‧第一操作群組
11‧‧‧老虎鉗/夾爪
12‧‧‧老虎鉗/夾爪/第二夾鉗
16‧‧‧內部止動區塊
20‧‧‧第二操作群組
21‧‧‧薄片按壓區塊
22‧‧‧拉延衝頭
23‧‧‧頭部衝頭
40‧‧‧夾緊及支撐構件
110‧‧‧表面/鄰接面/主要基材
120‧‧‧表面/主要基材
210‧‧‧鄰接面/鄰接表面
230‧‧‧水平部分
301‧‧‧端子頭部/頭部邊緣
SC‧‧‧中央區段

Claims (13)

  1. 一種用於自具有藉由相對側所界定之兩個端子頭部(301、302)之平坦薄片(3)開始實現例如擱板之成型元件的彎曲機器,所述機器(1)之特徵在於其包括第一操作群組(10)及第二操作群組(20),所述兩個群組為相互行動的並且適合於對水平配置在其間之所述薄片(3)操作,並且在於:所述第一操作群組(10)包括至少一老虎鉗(11、12),所述老虎鉗(11、12)包括兩個夾爪(11、12),所述夾爪在相互接近之方向上或在相互遠離之方向上水平行動,以便閉合或張開所述老虎鉗,所述夾爪(11、12)可垂直於所述薄片(3)而配置並且所述夾爪(11、12)各自展現適合於鄰接所述薄片(3)之鄰接平坦表面(110、120);每一夾爪(11、12)具有面對另一夾爪之內側的各別內側(122、123),所述夾爪之所述兩個內側(122、123)在所述夾爪之所述相互接近之後能夠自相對側壓碎在所述薄片中所形成的拉延部分(30),以便形成所述成型元件之加強肋(111、121);所述夾爪(11、12)中之至少一者更具有與其所述內側(122、123)相對之外側(111、121),所述外側(111、121)之剖面具有以便為包括所述端子頭部(301、302)中之一者的所述薄片之頭部區段之給定彎曲(31、32)的形成界定主要基材(110、124、120、125)的形狀;所述第二操作群組(20)包括用於按壓所述薄片(3) 之至少一薄片按壓區塊(21),所述薄片按壓區塊(21)為垂直行動的並且具有平坦的鄰接表面(210),以便能夠鄰接所述薄片(3);所述機器(1)更包括至少一線性壓力致動器,用於移動相互接近或遠離之所述兩個操作群組(10、20),所述線性壓力致動器是可啟動的以便執行所述兩個操作群組(10、20)之相互接近,使得在所述薄片按壓區塊(21)與所述夾爪(11、12)之間夾緊的所述薄片(3)經受工作壓力,所述工作壓力足夠高來使所述薄片維持為水平並且足夠低來使得所述薄片(3)的部分可在所述薄片按壓區塊(21)與所述夾爪之間水平地滑動,使得拉延及彎曲操作在所述薄片(3)自身中是可能的;以及在於所述第二操作群組更包括:至少一拉延衝頭(22),其為垂直行動的,可垂直於所述薄片(3)而配置並且具有達到適合於鄰接所述薄片之點的錐形操作部分,使得在於所述薄片上施加所述工作壓力之後,所述衝頭可按壓所述薄片之區段並且在所述區段上形成拉延部分(30),至少一頭部衝頭(23、24),其為垂直行動的,可垂直於所述薄片(3)而配置,具有剖面,所述剖面具有如下形狀:以便能夠在功能上與所述主要基材合作,所述頭部衝頭與所述薄片之頭部區段鄰接行動,以便將所述區段推抵所述主要基材,由此形成所述彎曲操作(31、3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彎曲機器,其中,在 所述工作壓力於所述薄片(3)上之所述施加之後,所述夾爪(11、12)及所述拉延衝頭(22)可關於彼此以如下方式配置:使得同時所述夾爪張開並且遇到藉由中央區段(SC)所分離之所述薄片的兩個相異部分,並且所述拉延衝頭面對所述薄片(3)之所述中央區段,使得所述拉延衝頭可對所述中央區段加壓並且形成定位在所述夾爪(11、12)之間的拉延部分(30)。
  3.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之彎曲機器,其中所述第一群組(10)配置在所述第二群組(20)下方,並且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第二群組(20)覆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彎曲機器,其中所述第一群組(10)配置在所述第二群組(20)上方,並且至少部分地覆蓋所述第二群組(10)。
  5.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之彎曲機器,其中所述拉延衝頭(22)包括具有三角形橫斷面之操作部分,所述三角形橫斷面具有斜邊頂點。
  6.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之彎曲機器,其中所述線性壓力致動器與所述第二操作群組(20)連接,以便垂直地移動所述第二操作群組(2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彎曲機器,其中所述線性壓力致動器連接至所述第一操作群組(10),以便垂直地移動所述第二操作群組。
  8.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之彎曲機器,其包括至少一線性定位致動器,所述線性定位致動器適合於 執行所述兩個操作群組(10、20)之交互水平平移。
  9.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機器,其中所述線性定位致動器連接至所述第一操作群組(10),並且適合於側向水平平移所述第一操作群組(1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機器,其中所述線性定位致動器連接至所述第二操作群組(20),並且適合於側向水平平移所述第二操作群組(20)。
  11.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之彎曲機器,其中所述夾爪(11、12)兩者具有各別外側(111、121),並且其中所述第二操作群組(20)包括兩個頭部衝頭(23、24),所述兩個頭部衝頭中之每一者經預先安置以能夠在功能上與所述各別夾爪之所述外側(111、121)的所述主要基材(110、124、120、125)合作,以便能夠產生所述薄片(3)之所述相對頭部區段的所述彎曲(31、32)。
  12.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之彎曲機器,其中所述老虎鉗之所述夾爪(11、12)中之至少一者的所述外側(111、121)具有剖面,所述剖面具有以便亦界定用於形成已具有所述彎曲(31、32)之所述頭部區段之形狀(310、320)的次要基材(126、128、127、129)的形狀,並且其中所述第一操作群組(10)包括至少一外部元件(14、15),所述外部元件配置為側接所述老虎鉗,可垂直於所述薄片(3)而配置,並且進一步遠離或接近所述夾爪而水平行動,每一外部元件(14、15)具有剖面,所述剖面具有以便能夠充當用於在功能上與所述夾爪之所述第 二基材合作的衝頭的形狀,所述外部元件(14、25)為行動的,以便能夠將已具有所述彎曲(31、32)之所述頭部區段壓抵所述夾爪的所述外側,使得所述薄片(3)之所述頭部區段的所述形狀(310、320)得以形成。
  13.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彎曲機器,其中所述老虎鉗之兩個夾爪(11、12)的所述外側(111、121)具有剖面,所述剖面具有如下形狀:以便界定各別次要基材(126、128、127、129),並且其中所述第一操作群組包括配置在所述老虎鉗之相對側上的兩個外部元件(14、15)。
TW101137559A 2011-10-13 2012-10-12 彎曲機器 TW2013257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000582A ITBO20110582A1 (it) 2011-10-13 2011-10-13 Macchina piegatr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5765A true TW201325765A (zh) 2013-07-01

Family

ID=4503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7559A TW201325765A (zh) 2011-10-13 2012-10-12 彎曲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IT (1) ITBO20110582A1 (zh)
TW (1) TW20132576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8304A (zh) * 2015-05-11 2015-08-26 昆山电子羽电业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刻印模具
CN104858307A (zh) * 2015-05-25 2015-08-26 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联接板一次成型压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1711A (en) * 1964-09-08 1969-08-19 Frank R Ogilvie Corrug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2919264A1 (de) * 1978-05-17 1979-11-29 Briosi Antonello Norm- bzw. modul-element fuer waagrechte tragflaechen von etagen-lagergestellen
DK153060C (da) * 1985-06-28 1988-10-31 Myren As Maskinfab Vaerktoej til bukning af en metalplade
IT1280293B1 (it) * 1995-03-23 1998-01-08 Sapim Amada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profili di rinforzo su pannelli in lamiera
US5632178A (en) * 1995-06-05 1997-05-27 Uhlemann; Ka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T-shaped slot in a sheet material
GB9604668D0 (en) * 1996-03-05 1996-05-01 Deniet & Sons Ltd Metal panel structur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8304A (zh) * 2015-05-11 2015-08-26 昆山电子羽电业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刻印模具
CN104858307A (zh) * 2015-05-25 2015-08-26 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联接板一次成型压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BO20110582A1 (it) 201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69956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омпонента с поперечным сечением в форме шляпы
US20160221068A1 (en) Hat-shaped cross-section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2015027698A (ja) 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KR101728790B1 (ko) 스프링백 보정이 가능한 금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절곡 방법
JP2006320941A (ja) プレス方法およびプレス型
CN100515595C (zh) 管体制造方法,管体,以及使用该管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TW201325765A (zh) 彎曲機器
CN207823729U (zh) 侧翻边治具
JP2009190075A (ja) プレス成形方法
JP2016198810A (ja) ヘミング加工方法
JP2021058896A (ja) 金属管成形装置及び金属管成形方法
JP2019084554A (ja) ヘミング加工装置
JP6202059B2 (ja) プレス成形方法
KR20170111391A (ko) 방화문용 패널 절곡 장치의 블레이드 신축 구동장치
KR101647211B1 (ko) 가변금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방법
JPS6211929B2 (zh)
JP2014231061A (ja) ヘミング曲げ工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装置
CN104492883B (zh) 一种铰链弯曲工装
WO2014084151A1 (ja) 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プレス成形装置
JP2016032833A (ja) プレス成形方法
KR20140141294A (ko) 금속판 벤딩용 금형 및 이를 이용한 벤딩 방법
CN107096839A (zh) 侧翻边模具结构
JP4598297B2 (ja) プレス型の増圧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金型構造
CN107199281A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电脑扣板冲压模具
JP7060233B2 (ja) プレス成形品の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