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4803A - 太陽能發電模組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發電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4803A
TW201324803A TW100145553A TW100145553A TW201324803A TW 201324803 A TW201324803 A TW 201324803A TW 100145553 A TW100145553 A TW 100145553A TW 100145553 A TW100145553 A TW 100145553A TW 201324803 A TW201324803 A TW 20132480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uffer material
graphite
power generation
coa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5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an-Ji Zhan
Original Assignee
Qian-Ji Z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n-Ji Zhan filed Critical Qian-Ji Zhan
Priority to TW100145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24803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24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480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發明為有關於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括:透明第一基板、第一緩衝材料層、太陽能電池層、第二緩衝材料層、背板層以及石墨層,上述各層係依序往下披覆,其中,石墨層至少一面係披覆塗佈層及反射層,藉由上述之石墨層及反射層之結構,由於石墨層係具優良之隔熱效果,且反射層具有良好之反射能力,因此可將穿透太陽能電池層之光線再度反射回太陽能電池層,達到提升太陽能電池發電效率及耐用程度之實用進步性。

Description

太陽能發電模組
本發明為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尤指一種提升太陽能電池發電效率及耐用程度的太陽能發電模組。
按,一般來說,太陽光發電設備根據以上構成,雖然在日照亮最高的季節太陽光的發電量會提高,但是實際上,和日照量最高的月份比起來,日照雖然少但是大氣溫度涼爽的月份太陽光的平均發電量較高,另外,大氣溫度於最高月份時,太陽發電用模組的表面溫度大約維持在60~80℃的高溫時,平均發電效率反而低於12%的水準。
如同上述,雖然會受到太陽光發電量用模組及周邊機器溫度變化的影響,但一般的太陽光發電量用模組由玻璃基板層,上部緩衝材料層、太陽能電池層、下部緩衝材料層、背板層構造所組成,具有相同構造的太陽光發電量用模組的情況是活用緩衝材料層高分子素材來從太陽光發電量用模組本身產生熱及扮演降低周邊機器的發熱讓太陽光發電達到最大的效果。
另外,如同上述記載開發各式各樣的技術來解決問題點,並申請專利,具代表性的專利如:韓國登錄專利公報第10-0867655號,公開內容如下所示,在本體的上部安裝太陽能電池層及玻璃板,此太陽能電池層和本體的底面之間的空間以隔熱體填充結構的太陽光發電用模組。其作用是防止太陽能電池層汙染或毀損,另外,石墨板是接收太陽能電池層裡產生的熱,讓冷卻管內流動的冷卻用液體冷卻太陽能電池層,結構的作用雖然是有效的讓太陽能電池層過熱可以冷卻,但因為內有冷卻用液體流動的冷卻管是設置在太陽光發電用模組內的關係,模組的重量會變重,不但模組設置場所受到限制,模組的結構也變得較複雜,製作也繁複,例如為了另外設置儲存冷卻用液體水箱,不得不考慮到設置場所等問題點。
另外,為了彌補上述缺點也有一些簡單結構的技術專利,如韓國公開專利公報第2005-0094179號記載的強化玻璃板及緩衝材料層內具有太陽能電池層、緩衝材料層下面的太陽能電池層可以吸收模組內部產生的熱然後傳給具有熱傳導板結構的太陽光發電模組,具有防熱功能的熱傳導板根據不同材質(如:鋁、鑄石、不鏽鋼)或是高溫高濕的地方時(如:海岸、河邊、湖水等),經過一定時間後裝置在太陽光發電量用模組的熱傳導板,其金屬素材會受潮,甚至腐蝕到材質內部有導致熱傳導板的防熱機能及耐久性受損的疑慮。
再者,有些專利是為了克服這些問題點,如韓國專利第10-0962642號,使用陶瓷塗佈的防熱板的太陽光發電用模組,其專利是玻璃基板,正面緩衝材料層、太陽能電池層,背面緩衝材料層及由陶瓷塗佈層構成的防熱板結構,上述的防熱板是從具有熱傳導效果的材質,如鋁、銅、黃銅、鋼板、不銹鋼及類似材質等等具有反射功能的金屬薄板中選擇一種材質來使用,再者上述陶瓷塗佈層一般是根據陶瓷塗佈工法在防熱板的一面或兩面進行陶瓷塗佈後形成熱傳導性陶瓷塗佈層來防熱,透過防熱塗佈可以提高模組的發電效率。所以,上述專利的情況使用金屬板作為防熱板時緩衝材料層和金屬板黏著不完全或即使完全黏著也會因為季節溫度變化而有所差異,如金屬板膨脹及收縮導致緩衝材料層和金屬板之間產生空隙讓緩衝材料層和金屬板脫落,當金屬板流入濕氣時金屬板會開始鏽蝕,緩衝材料層因濕氣的關係發生白化現象會對太陽能電池造成影響,如降低發電量和根據金屬板比重讓太陽光發電模組的重量變重,以及讓模組價格變貴等問題。
因此現在太陽光發電用模組使用耐濕性強化素材的關係,導入優良的耐濕性及熱傳導特性的防熱板變成適當且必需的要求。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發明之創作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發明之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提升太陽能電池發電效率及耐用程度的太陽能發電模組發明專利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為針對習用太陽能電池所存在之導熱不良且容易受潮腐蝕的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提升太陽能電池發電效率及耐用程度之實用進步性。
為達到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括:透明第一基板、第一緩衝材料層、太陽能電池層、第二緩衝材料層、以及石墨層,透明第一基板之底部係披覆第一緩衝材料層,第一緩衝材料層之底部係披覆太陽能電池層,太陽能電池層之底部係披覆第二緩衝材料層,第二緩衝材料層之底部係披覆石墨層,石墨層底部係進一步披覆第二基板,並該石墨層至少一面係披覆一反射層,且第二基板底部係披覆保護層,保護層係為無機塗料或有機混合無機塗料塗佈而成,值得一提的是,石墨層係為膨脹石墨,且石墨層表面係塗佈混合分散塗佈層,混合分散塗佈層係由混合分散液塗佈而成,且混合分散液係由中繼溶液混合基質而成,其中,中繼溶液與基質之混合比例係為80%~97%:20%~3%,並中繼溶液係為分散劑與固著劑之混合,分散劑與固著劑之混合比例係為70%:30%。
且本發明之另一結構,亦可達到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括:透明第一基板、第一緩衝材料層、太陽能電池層、第二緩衝材料層、背板層以及石墨層,透明第一基板之底部係披覆第一緩衝材料層,第一緩衝材料層之底部係披覆太陽能電池層,太陽能電池層之底部係披覆第二緩衝材料層,第二緩衝材料層之底部係披覆背板層,背板層之底部係披覆石墨層,石墨層至少一面係披覆塗佈層,其中背板層與石墨層間係藉由黏著劑加以結合,黏著劑係為具熱傳導性黏著劑或一般性黏著劑其中之一者,並石墨層底部係進一步披覆第二基板,且第二基板底部係披覆保護層,並該石墨層至少一面係披覆一反射層,保護層係為無機塗料或有機混合無機塗料塗佈而成,值得一提的是,石墨層係為膨脹石墨,且石墨層表面係塗佈混合分散塗佈層,混合分散塗佈層係由混合分散液塗佈而成,且混合分散液係由中繼溶液混合基質而成,其中,中繼溶液與基質之混合比例係為80%~97%:20%~3%,並中繼溶液係為分散劑與固著劑之混合,分散劑與固著劑之混合比例係為70%:30%。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及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括:一透明第一基板1、一第一緩衝材料層2、一太陽能電池層3、一第二緩衝材料層4、以及一石墨層5,該透明第一基板1之底部係披覆該第一緩衝材料層2,該第一緩衝材料層2之底部係披覆該太陽能電池層3,該太陽能電池層3之底部係披覆該第二緩衝材料層4,該第二緩衝材料層4之底部係披覆該石墨層5,並該石墨層5至少一面係披覆一反射層61,石墨層5係可以披覆提高耐久性的塗佈層6,其材質係使用無機質或有機質,或有機質和無機質混合而成,該石墨層5底部係進一步披覆一第二基板9,石墨層5一面或是兩面與第二基板9係利用黏著劑8結合,該第二基板9係為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聚亞醯胺(PI)、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聚丙烯膜(OPP)、聚氟乙烯(PVF)、聚偏氟乙烯(PVDF)、熱塑性彈性體(TPE)、聚氟乙烯(ETFE)及芳綸(aramid film)其中之一者,且該第二基板9底部係披覆一保護層91,該保護層91係為無機塗料或有機混合無機塗料塗佈而成,值得一提的是,該石墨層5係為膨脹石墨,且該石墨層5表面係塗佈一混合分散塗佈層51,該混合分散塗佈層51係由混合分散液塗佈而成,且該混合分散液係由中繼溶液混合基質而成,其中,該中繼溶液與該基質之混合比例係為80%~97%:20%~3%,且該基質係為單壁碳奈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雙壁碳奈米管(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多壁碳奈米管(MWCNT)、奈米碳纖維(Nano Carbon)、石墨烯(Graphene)其中之一者,並該中繼溶液係為分散劑與固著劑之混合,該分散劑與該固著劑之混合比例係為70%:30%,當中,該分散劑係為水、乙醇(Ethanol)、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丙酮(Acetone)、丁酮(Methyl Ethyl Ketone)、乙基酮(Ethyl Ketone)、乙二醇類(Ethylene Glycol類)、苯胺類(Anilin)、甲苯(Toluene)、氯仿(Chloroform)、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TRITON-X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HPMC)其中之一種,亦或是該分散劑係為水、乙醇(Ethanol)、甲醇(Methyl alcohol)、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丙酮(Acetone)、甲基酮(METHYL KETONE)、乙基酮(Ethyl Ketone)、乙二醇(Ethylene glycol)、苯胺類(Aniline類)、甲苯(Toluene)、氯仿(Chloroform)、聚乙烯醇(PVA)、TRITON-X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HPMC)任選兩種並各以50%相互混合。
藉由上述之結構、組成設計,茲就本發明之使用作動情形說明如下,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三圖及第三A圖所示,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及石墨層熱傳導率比較表,由圖中可清楚看出,藉由各層之相互披覆,係形成之垂直方向之熱傳導,其中,石墨層5功能是將從太陽能電池層3及周邊機器裡將太陽光轉變成電能的過程中產生的熱氣排出至外部,可以提高太陽能電池層3的效率及壽命,且石墨層5係利用混合分散液所塗佈之混合分散塗佈層51,係可增加石墨層5之張力及撕力等強度,藉此增加其耐用度,且混合分散塗佈層51中係可提升石墨層5之熱傳導率,藉此達到提升散熱效率及耐用性,另外,混合分散塗佈層51具有優秀的耐濕性。可以保護太陽能電池層3和周邊機器免於受潮。
然而,透明第一基板1係具有保護太陽能電池層3免於外力衝擊之功效,為了讓太陽光可以穿透,希望材質可以是透明或半透明材質,上述透明第一基板1通常使用半透明強化玻璃基板或合成樹脂,或是玻璃基板。太陽能電池層3之上下兩面為防止濕氣流入,故披覆有第一緩衝材料層2及第二緩衝材料層4,其中第一緩衝材料層2及第二緩衝材料層4之材質係為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此一材質主要使用於鞋墊或衝擊吸收劑上,故具有良好之緩衝能力。
然而,太陽能電池層3係可以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具有PN接合面的半導體接合領域上接觸到大幅度的光能時,電子和正孔發生時在接合領域形成內部電場,讓電子成為N型半導體,正孔成為P型半導體後產生電力。N型半導體、P型半導體各自有正負極電極,可以得到直流交流電流。一般來說使用Silicone可以做成太陽能電池層3的材料,然不只有Silicone,另有砷化鎵半導體、硫化鎘或銦都可以使用。
另外石墨層5係可以披覆提高耐久性的塗佈層6,其材質係使用無機質或有機質,或有機質和無機質混合而成,上述無機質材料可以是陶瓷系列的Alumin或是氧化碳、氧化鋯等金屬氧化物、CNT或硅等材質,有機質材料可以使用Urethane、Polyester或壓克力等有機塗佈劑。
值得一提的是,當太陽能電池層3裡無法吸收的光線穿過太陽能電池層3時,下層之太陽光將因反射層61反射至太陽能電池層3下部,增加太陽能電池層3的發電效率。反射層61係包含可以提高光反射率Peeler的接著劑,或是光反射率90%以上的白色塗佈劑。
另外,石墨層5一面或是兩面上係進一步利用黏著劑8結合第二基板9,且第二基板9底部係披覆可防潮及避免裂縫之保護層91,其中第二基板9可以幫助石墨層5散熱,其黏著劑8係為壓克力、EVA、氨基甲酸乙酯系列、環氧系列的接著劑其中之一者,其中建議使用熱傳導率高,具緩衝功能的EVA材質,且第二基板9係為具有隔熱功能及防熱功能的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聚亞醯胺(PI)、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聚丙烯膜(OPP)、聚氟乙烯(PVF)、聚偏氟乙烯(PVDF)、熱塑性彈性體(TPE)、聚氟乙烯(ETFE)及芳綸(aramid film)的高分子物質的薄膜型板,其具有優秀的耐電壓及耐損之性能,優點是可以提高耐久性,此一特性在品質方面要求更高的耐電壓性領域裡內廣泛的使用。另外第二基板9具有優秀的耐熱性,不只可以防止石墨層5受損,另外因為是薄膜型態,所以其本身的厚度可以做成和光碟厚度一樣。
保護層91可以防止第二基板9長期暴露而產生裂痕,沒有潮濕問題且傳導率佳,由於保護層91由無機塗料或有機與無機複合塗料構成,其中,有機與無機複合塗料可以使用無機質材料如:陶瓷系列的氧化鋁、氧化鈦、氧化鋯等金屬氧化物或CNT;且有機質材料可以使用氨基甲酸乙酯、Polyster、壓克力等有機化學塗佈劑。保護層91功用係同時具隔熱膜的效果,可以提高產品功能的效果,並保障耐熱性與接著強度,提高產品的耐久性及信賴性,且可使產品薄膜化,且上述之保護層91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就生產性層面來說可以提高30%的經濟效益,且根據熱傳導層傳導熱能速度較快,讓防熱效率最大化。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四圖、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圖及背板層放大剖面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括:一透明第一基板1a、一第一緩衝材料層2a、一太陽能電池層3a、一第二緩衝材料層4a、一背板層7a以及一石墨層5a,該透明第一基板1a之底部係披覆該第一緩衝材料層2a,該第一緩衝材料層2a之底部係披覆該太陽能電池層3a,該太陽能電池層3a之底部係披覆該第二緩衝材料層4a,該第二緩衝材料層4a之底部係披覆該背板層7a,其中背板層7a係可為兩面披覆PVF層72a之PET層71a,且該背板層7a之底部係披覆該石墨層5a,該石墨層5a至少一面係披覆一塗佈層6a,其中該背板層7a與該石墨層5a間係藉由一黏著劑8a加以結合,該黏著劑8a係為具熱傳導性黏著劑或一般性黏著劑其中之一者,並該石墨層5a底部係進一步披覆一第二基板9a,該第二基板9a係為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聚亞醯胺(PI)、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聚丙烯膜(OPP)、聚氟乙烯(PVF)、聚偏氟乙烯(PVDF)、熱塑性彈性體(TPE)、聚氟乙烯(ETFE)及芳綸(aramid film)其中之一者,且該第二基板9a底部係披覆一保護層91a,該保護層91a係為無機塗料或有機混合無機塗料塗佈而成,值得一提的是,該石墨層5a係為膨脹石墨,且該石墨層5a表面係塗佈一混合分散塗佈層51a,混合分散塗佈層51a係由混合分散液塗佈而成,且混合分散液係由中繼溶液混合基質而成,其中,該中繼溶液與該基質之混合比例係為80%~97%:20%~3%,且該基質係為單壁碳奈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雙壁碳奈米管(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多壁碳奈米管(MWCNT)、奈米碳纖維(Nano Carbon)、石墨烯(Graphene)其中之一者,並該中繼溶液係為分散劑與固著劑之混合,該分散劑與該固著劑之混合比例係為70%:30%,當中,該分散劑係為水、乙醇(Ethanol)、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丙酮(Acetone)、丁酮(Methyl Ethyl Ketone)、乙基酮(Ethyl Ketone)、乙二醇類(Ethylene Glycol類)、苯胺類(Anilin)、甲苯(Toluene)、氯仿(Chloroform)、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TRITON-X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HPMC)其中之一種,亦或是該分散劑係為水、乙醇(Ethanol)、甲醇(Methyl alcohol)、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丙酮(Acetone)、甲基酮(METHYL KETONE)、乙基酮(Ethyl Ketone)、乙二醇(Ethylene glycol)、苯胺類(Aniline類)、甲苯(Toluene)、氯仿(Chloroform)、聚乙烯醇(PVA)、TRITON-X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HPMC)任選兩種並各以50%相互混合。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七圖所示,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除具有較佳實施例之結構功能外,更具備披覆於第二緩衝材料層4a底部之背板層7a,背板層7a係利用黏著劑8a接著於第二緩衝材料層4a底部,黏著劑8a係為熱傳導性黏著劑(如:導熱膠)或一般黏著劑,且背板層7a底部係披覆石墨層5a,而背板層7a之材質係為PET和PVF或PVDF,上述PVF或PVDF為耐酸性氟系列材質,在本發明的實例裡,雖然只有對太陽光發電用模組來做說明,然上述石墨層5a的防熱技術其相關技術可以套用在電場用及其他照明的防熱板上。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故,請參閱全部附圖所示,本發明使用時,與習用技術相較,著實存在下列優點:
一、藉由各層之相互披覆,係形成之垂直方向之熱傳導。
二、石墨層5功能是將從太陽能電池層3及周邊機器裡將太陽光轉變成電能的過程中產生的熱氣排出至外部,可以提高太陽能電池層3的效率及壽命。
三、混合分散塗佈層51,係可增加石墨層5之張力及撕力等強度,藉此增加其耐用度,且混合分散塗佈層51中係可提升石墨層5之熱傳導率,並保護太陽能電池層3和周邊機器免於受潮。
四、太陽能電池層3裡無法吸收的光線穿過太陽能電池層3時,下層之太陽光將因反射層61反射至太陽能電池層3下部,增加太陽能電池層3的發電效率。
五、保護層91可以防止第二基板9長期暴露而產生裂痕,沒有潮濕問題且傳導率佳。
六、石墨層5a的防熱技術其相關技術可以套用在電場用及其他照明的防熱板上。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太陽能發電模組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為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發明,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1a...透明第一基板
2.2a...第一緩衝材料層
3.3a...太陽能電池層
4.4a...第二緩衝材料層
5.5a...石墨層
51.51a...混合分散塗佈層
6.6a...塗佈層
61.61a...反射層
7a...背板層
71a...PET層
72a...PVF層
8.8a...黏著劑
9.9a...第二基板
91.91a...保護層
第一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二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圖。
第三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
第三A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石墨層熱傳導率比較表。
第四圖 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五圖 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圖。
第六圖 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背板層放大剖面示意圖。
第七圖 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
1...透明第一基板
2...第一緩衝材料層
3...太陽能電池層
4...第二緩衝材料層
5...石墨層
6...塗佈層
61...反射層
8...黏著劑
9...第二基板
91...保護層

Claims (10)

  1. 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括:一透明第一基板;一第一緩衝材料層,該第一緩衝材料層係披覆於該透明第一基板之底部;一太陽能電池層,該太陽能電池層係披覆於該第一緩衝材料層之底部;一第二緩衝材料層,該第二緩衝材料層係披覆於該太陽能電池層之底部;以及一石墨層,該石墨層係披覆於該第二緩衝材料層之底部,且該石墨層至少一面係披覆一塗佈層。
  2. 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括:一透明第一基板;一第一緩衝材料層,該第一緩衝材料層係披覆於該透明第一基板之底部;一太陽能電池層,該太陽能電池層係披覆於該第一緩衝材料層之底部;一第二緩衝材料層,該第二緩衝材料層係披覆於該太陽能電池層之底部;一背板層,該背板層係披覆於該第二緩衝材料層之底部;以及一石墨層,該石墨層係披覆於該背板層之底部,且該石墨層至少一面係披覆一塗佈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背板層與該石墨層間係藉由一黏著劑加以結合,該黏著劑係為具熱傳導性黏著劑或一般性黏著劑其中之一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石墨層底部係進一步披覆一第二基板,且該第二基板底部係披覆一保護層,並該石墨層至少一面係披覆一反射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第二基板係為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聚亞醯胺(PI)、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聚丙烯膜(OPP)、聚氟乙烯(PVF)、聚偏氟乙烯(PVDF)、熱塑性彈性體(TPE)、聚氟乙烯(ETFE)及芳綸(aramid film)其中之一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保護層係為無機塗料或有機混合無機塗料塗佈而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6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石墨層係為膨脹石墨,且該石墨層表面係塗佈一混合分散塗佈層,該混合分散塗佈層係由一混合分散液塗佈而成,且該混合分散液係由一中繼溶液混合一基質而成,其中,該中繼溶液與該基質之混合比例係為80%~97%:20%~3%,並該中繼溶液係為一分散劑與一固著劑之混合,該分散劑與該固著劑之混合比例係為70%:3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基質係為單壁碳奈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雙壁碳奈米管(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多壁碳奈米管(MWCNT)、奈米碳纖維(Nano Carbon)、石墨烯(Graphene)其中之一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分散劑係為水、乙醇(Ethanol)、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丙酮(Acetone)、丁酮(Methyl Ethyl Ketone)、乙基酮(Ethyl Ketone)、乙二醇類(Ethylene Glycol類)、苯胺類(Anilin)、甲苯(Toluene)、氯仿(Chloroform)、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TRITON-X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HPMC)其中之一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分散劑係為水、乙醇(Ethanol)、甲醇(Methyl alcohol)、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丙(Acetone)、甲基酮(METHYL KETONE)、乙基酮(Ethyl Ketone)、乙二醇(Ethylene glycol)、苯胺類(Aniline類)、甲苯(Toluene)、氯仿(chloroform)、聚乙烯醇(PVA)、TRITON-X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HPMC)任選兩種並各以50%相互混合。
TW100145553A 2011-12-09 2011-12-09 太陽能發電模組 TW2013248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5553A TW201324803A (zh) 2011-12-09 2011-12-09 太陽能發電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5553A TW201324803A (zh) 2011-12-09 2011-12-09 太陽能發電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4803A true TW201324803A (zh) 2013-06-16

Family

ID=4903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5553A TW201324803A (zh) 2011-12-09 2011-12-09 太陽能發電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248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1424A (zh) * 2014-09-19 2014-12-24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太阳能电池背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1424A (zh) * 2014-09-19 2014-12-24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太阳能电池背膜
CN104241424B (zh) * 2014-09-19 2017-02-15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太阳能电池背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70871B1 (ko) 태양광발전용 솔라셀 모듈의 백시트
KR101112712B1 (ko) 태양광 반사층을 구비한 태양광발전용 모듈
US20130098429A1 (en) Solar cell module
US8222514B2 (en) Backskin material for solar energy modules
US10594256B2 (en) Photovoltaic thermal collector
US20140137939A1 (en) Solar-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1505781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090119B1 (ko) 흑연시트를 구비한 태양광발전용 모듈
JP2015082611A (ja) 太陽電池一体型融雪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一体型融雪シートの設置方法
JP201404200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4189809U (zh) 一种高散热耐污型太阳能电池背板
TW201324803A (zh) 太陽能發電模組
WO2019205534A1 (zh)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板
JP201303073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20744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用部材
JP201517691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用部材
JP201220445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513591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一体型膜材
WO2012044017A2 (ko) 흑연시트를 구비한 태양광발전용 모듈
CN203800058U (zh) Pen单面涂层背板
TWM436938U (en) Solar power generating module
JP201518568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5149417A1 (zh) 应用于沙漠和热带地区的光伏组件
JP201519206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用部材
CN202172083U (zh) 一种超薄的太阳能电池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