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0719A - 立體畫像顯示裝置、畫像處理裝置及畫像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體畫像顯示裝置、畫像處理裝置及畫像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0719A
TW201320719A TW101100928A TW101100928A TW201320719A TW 201320719 A TW201320719 A TW 201320719A TW 101100928 A TW101100928 A TW 101100928A TW 101100928 A TW101100928 A TW 101100928A TW 201320719 A TW201320719 A TW 2013207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allax
display
unit
image
viewing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0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ao Mishima
Takeshi Mita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1320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071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0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lenticular lenses, e.g. arrangements of cylindrical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7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slanted parallax op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49Multi-view displays for displaying three or more geometrical viewpoints without viewer tracking
    • H04N13/351Multi-view displays for displaying three or more geometrical viewpoints without viewer tracking for displaying simultaneous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6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 H04N13/373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for tracking forward-backward translational head movements, i.e. longitudinal mov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98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即使視聽距離越大時,視聽者亦可以觀察立體畫像的立體畫像顯示裝置、畫像處理裝置及畫像處理方法。實施形態之立體畫像顯示裝置,係具備顯示部、決定部、產生部及顯示控制部。顯示部,係可以顯示包含互相具有視差的複數個視差畫像之立體畫像。決定部,係以顯示部與視聽者之間之視聽距離越大時,使由顯示部射出的各視差畫像之光線間之間隔變窄的方式,來決定視差數。產生部,係產生和視差數對應之數之視差畫像。顯示控制部,係使視差畫像顯示於顯示部。

Description

立體畫像顯示裝置、畫像處理裝置及畫像處理方法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關於立體畫像顯示裝置、畫像處理裝置及畫像處理方法。
於立體畫像顯示裝置,視聽者無須使用特殊之眼鏡可以裸眼觀察立體畫像。於該立體畫像顯示裝置,係將不同視點之複數畫像(視差畫像)予以顯示,藉由例如視差遮障、雙凸透鏡等之光線控制元件來控制彼等光線。控制後之光線,係被導入視聽者之兩眼,視聽者可以辨識立體畫像。如上述說明,將視聽者可觀察立體畫像的區域稱為視域。
於熟知之習知技術,為使來自畫素之光線朝特定方向射出,係藉由變化形成於光線控制元件的開口部之間距,而使視域呈動態變化。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8-185629號公報
但是,於習知技術無法變化各視差畫像之光線間之距 離(光線間隔)。因此,立體畫像顯示裝置與視聽者之間之距離、亦即視聽距離太大時,於立體畫像顯示裝置起離開該視聽距離範圍內之位置中的光線間隔,會超出視聽者所能觀察立體畫像之值(例如視聽者之兩眼之間之距離、亦即眼間距離),導致無法觀察立體畫像之問題。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係提供即使視聽距離大時,視聽者亦可觀察立體畫像的立體畫像顯示裝置、畫像處理裝置及畫像處理方法。
實施形態之立體畫像顯示裝置,係具備:顯示部,決定部,產生部,及顯示控制部。顯示部,係可以顯示立體畫像,該立體畫像包含互相具有視差的複數個視差畫像。決定部,係對應於顯示裝置與視聽者之間之視聽距離變為越大,以使顯示部所射出的各視差畫像之光線間之間隔變窄的方式,來決定視差數。產生部,係產生和視差數對應之數的視差畫像。顯示控制部,係將視差畫像顯示於顯示部。
〔發明之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立體畫像顯示裝置、畫像處理裝置及畫像處理方法之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立體畫像顯示裝置1,係藉由顯示互相 具有視差的複數個視差畫像,以使視聽者可以觀察立體畫像。立體畫像顯示裝置1,例如可採用積分‧成像方式(II方式)或多眼方式等之3D顯示器方式。立體畫像顯示裝置1之例,例如可為視聽者可以裸眼觀察立體畫像的TV、PC、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數位相框等。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立體畫像顯示裝置1之概略圖。立體畫像顯示裝置1,係具備控制部10及顯示部20。控制部10,係對顯示部20之顯示進行控制的裝置,對應於本發明之畫像處理裝置。其詳細內容如後述。
顯示部20為可以顯示立體畫像之裝置,該立體畫像係包含互相具有視差的複數個視差畫像。如圖1所示,顯示部20係包含:顯示元件21與光線控制元件22。
視差畫像係用於使立體畫像能為視聽者所觀察而設之畫像,係構成立體畫像之個別之畫像。立體畫像為,當自視聽者之視點位置起,通過光線控制元件22觀察顯示元件21時,可於視聽者之一眼觀察到其一之視差畫像,於另一眼觀察到另一視差畫像,以此方式而將視差畫像之各畫素予以分配者。亦即,藉由各視差畫像之畫素之重建來產生立體畫像。另外,視差畫像之一畫素係包含複數個子畫素。
顯示元件21,係將具有色成分的複數個子畫素(例如,R,G,B)沿第1方向(行方向)與第2方向(列方向)以矩陣狀配列而成的液晶面板。顯示元件21,可為有機EL面板或電漿面板等之平板面板。圖1所示顯示元件21 ,係包含背光等之光源者。於圖1之例,1個畫素係由RGB各色之子畫素構成。各子畫素,係於第1方向依據R(紅),G(綠),B(藍)之順序被重複配列,於第2方向則將同一之色成分予以配列。
光線控制元件22,係控制由顯示元件21之各子畫素射出之光線之方向。光線控制元件22,係使用於射出光線的光學開口呈直線狀延伸,而將複數個該光學開口配列於第1方向者。於圖1之例,光線控制元件22,係複數個柱狀透鏡(作為光學開口之機能)配列而成的雙凸片(lenticular sheet),但是不限定於此,例如光線控制元件22,亦可為將複數個透光狹縫配列而成的視差遮障。顯示元件21與光線控制元件22之間具有一定之距離(間隙)。又,光線控制元件22,係以該光學開口之延伸方向相對於顯示元件21之第2方向(列方向),具有特定傾斜的方式予以配置,因此,藉由光學開口與顯示畫素間之行方向之位置偏移,可以對應於每一高度呈現不同之視域(可以觀察立體畫像的區域)。
圖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控制部10之控制之概念圖。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控制部10,係以視聽距離D越大時使視差數變多的方式來設定視差數。如此則,視聽距離D越大時光線間隔(由顯示部20射出的各視差畫像之光線間之間隔)變為越窄,因此,即使視聽距離D變大時,顯示部20起離開該視聽距離D之位置中的光線間隔,可以被控制成為不超出視聽者可以觀察立體畫像之值。 以下,說明控制部10之具體內容。
首先,於控制部10之具體說明之前,說明可以變更光線間隔之條件。光線間隔係由光學開口(本實施形態之例為透鏡(柱狀透鏡))與畫素間距決定。如圖3(a)所示,畫素間距越大時光線間隔變為越大。又,如圖3(b)所示,畫素間距越小時光線間隔變為越小。另外,圖3之畫素之編號係表示視差畫像之編號(視差編號)。於圖3(a)之例,視差數為3視差(視差編號0~2),於圖3(b)之例,視差數為5視差(視差編號0~4)。
於此,當透鏡之延伸方向成為和顯示元件21之列方向平行,而將光線控制元件22予以配置時(光線控制元件22對於顯示元件21以垂直狀被配置時),光線間隔僅能對應於畫素間距予以決定,但是,當光線控制元件22對於顯示元件21呈傾斜配置時,可以藉由光線控制元件22對於顯示元件21之相對傾斜角度(該例為顯示元件21之第2方向與透鏡之延伸方向所構成之角度),來變化光線間隔。
參照圖4說明光線控制元件22對於顯示元件21之相對傾斜角度θ與光線間隔之間之關係。於該例設定畫素尺寸為(px、py)=(px、3px)。亦即,畫素之縱方向(第2方向)之尺寸py為橫方向(第1方向)之尺寸px之3倍。又,圖4之畫素之編號係表示視差畫像之編號,同一編號之畫素為,顯示同一視差畫像的畫素。
於圖4(a)之例成為tan θ=px/3px=1/3。以下係 以1/tan θ來表現光線控制元件22對於顯示元件21之相對傾斜,而標記為1/tan θ=atan。於圖4(a)之例,係成為atan=3。此時,光線間隔係僅由畫素間距決定。
另外,於圖4(b)之例設為atan=6。此時,視差數可以設為「3」,亦可以設為「6」。視差數設為「3」時,例如藉由顯示視差編號0、1、2之視差畫像,而可以實現3視差。又,視差數設為「6」時,例如藉由顯示視差編號0、0.5、1、1.5、2、2.5之視差畫像可以實現6視差。此時,和視差數為「3」比較,傾斜之透鏡方向之外觀上之畫素間距係成為一半。亦即,於圖4(b)之例,藉由視差數之設為2倍,可使光線間隔變化為1/2。
又,於圖4(c)之例設為atan=9。此時,視差數可設為「3」,亦可設為「6」,亦可設為「9」。視差數設為「3」時,例如藉由顯示視差編號0、1、2之視差畫像而可以實現3視差。又,視差數設為「6」時,例如藉由顯示視差編號0、0.33(或0.66亦可)、1、1.33(或1.66亦可)、2、2.33(或2.66亦可)之視差畫像而可以實現6視差。另外,視差數設為「9」時,例如藉由顯示視差編號0、0.33、0.66、1、1.33、1.66、2、2.33、2.66之視差畫像而可以實現9視差。此時,和視差數為「3」比較,傾斜之透鏡方向之外觀上之畫素間距成為1/3。亦即,於圖4(c)之例,藉由視差數設為3倍,可將光線間隔變化為1/3。如上述說明,欲構成為可變更光線間隔時,光線控制元件22對於顯示元件21之相對傾斜角度θ乃 重要者。亦即,角度θ必須設為可變更光線間隔之值。
如圖5所示,傾斜方向之之外觀上之畫素間距pslant,可由三角形之相似關係藉由以下之式1求得。
1線‧1畫素單位之光線數可由px/pslant=atan/3求出。
於此,將pslant×T成為整數(或接近整數之值)之T稱為最大週期。又,和所設定視差數對應之數之視差畫像之顯示所必要的畫素之最小線數(以下稱為「縱線數」)y3d與透鏡下之寬度方向(第1方向)之畫素數Xn相乘之結果稱為光線數NL,光線數NL可由以下之式2表示。
NL=Xn×y3d (2)
於此,縱線數y3d之範圍為1≦y3d≦T。於圖4(a)之例,最大週期T=1,視差編號0、1、2之視差畫像之顯示所必要的畫素之最小線數(行數)為「1」,因此縱線數y3d僅能取得1。透鏡下之寬度方向之畫素數Xn為3,因此光線數NL=3×1=3。
於圖4(b)之例,最大週期T=2,縱線數y3d之範圍成為1≦y3d≦2。所設定之視差數為「3」時,3個視差畫像(視差編號0、1、2之視差畫像)之顯示所必要的畫素之最小線數為「1」,因此縱線數y3d成為1,光線數NL=3×1=3。設定之視差數為「6」時,6個視差畫像( 視差編號0、0.5、1、1.5、2、2.5之視差畫像)之顯示所必要的畫素之最小線數為「2」,因此縱線數y3d成為2。因此,光線數NL=3×2=6。
於圖4(c)之例,最大週期T=3,縱線數y3d之範圍成為1≦y3d≦3。設定之視差數為「3」時,3個視差畫像(視差編號0、1、2之視差畫像)之顯示所必要的畫素之最小線數為「1」,因此縱線數y3d成為1,光線數NL=3×1=3。設定之視差數為「6」時,6個視差畫像(視差編號0、0.33(0.66)、1、1.33(1.66)、2、2.33(2.66)之視差畫像)之顯示所必要的畫素之最小線數為「2」,因此縱線數y3d成為2。因此,光線數NL=3×2=6。設定之視差數為「9」時,9個視差畫像(視差編號0、0.33、0.66、1、1.33、1.66、2、2.33、2.66之視差畫像)之顯示所必要的畫素之最小線數為「3」,因此縱線數y3d成為3。因此,光線數NL=3×3=9。
如圖6所示,視聽距離設為D,畫素與透鏡之間隙設為g時,視聽距離D之中的視域寬度W可藉由以下之式3來表示。
W=(D×Xn×px)/g (3)
上述之視域寬度W除以光線數NL所得者為視聽距離D之中之光線間隔r。視聽距離D之中之光線間隔r可由以下之式4來表示。
r=W/NL=Dpx/gy3d (4)
亦即,縱線數y3d越大(設定之視差數越多),光線 間隔r變為越窄。
接著,說明控制部10之具體內容。圖7係表示控制部10之構成例的方塊圖。如圖7所示,控制部10係具備:第1取得部11,第2取得部12,決定部13,產生部14,及顯示控制部15。
第1取得部11,係取得用於表示顯示元件21與光線控制元件22間之相對傾斜的傾斜資訊。本實施形態中,第1取得部11係取得前述之atan作為傾斜資訊,但不限定於此。例如第1取得部11,亦可以光線控制元件22之傾斜之表示用的角度(例如顯示元件21之第2方向與透鏡之延伸方向間之構成角度)或畫素及透鏡之寸法相關的資訊作為傾斜資訊而取得。要言之為,第1取得部11只要取得顯示元件21與光線控制元件22間之相對傾斜的資訊即可。另外,傾斜資訊之取得方法可為任意。例如第1取得部11可以存取外部裝置,而由該外部裝置取得傾斜資訊。又,例如第1取得部11,亦可存取記憶有傾斜資訊的記憶體,由該記憶體讀出傾斜資訊。
第2取得部12係取得前述之視聽距離D。視聽距離D之取得方法可為任意,例如可於顯示部20安裝相機等之攝像裝置,第2取得部12接受該攝像裝置攝像之畫像,依據該畫像算出視聽距離D。例如,針對攝像的畫像內之視聽者之臉部位置進行檢測,由該檢測出的臉部位置算出視聽距離D。又,例如第2取得部12,亦可以接受視聽者或操作員對於視聽距離D之指定輸入而取得視聽距離D 。又,例如第2取得部12,可以存取外部裝置而由該外部裝置取得視聽距離D,亦可對記憶有視聽距離D的記憶體存取而由該記憶體讀取視聽距離D。
決定部13,係以第2取得部12所取得視聽距離D之值越大時,由顯示部20射出的各視差畫像之光線間之間隔(光線間隔)變窄的方式來決定視差數。具體言之為,決定部13,係以第2取得部12取得的視聽距離D之值越大時,使視差數變為越多而決定視差數。決定部13之詳細之內容如後述。
產生部14,係產生和決定部13所決定視差數對應之數之視差畫像。更具體言之為,產生部14,係依據由外部輸入的輸入畫像與決定部13所決定的視差數,而產生必要張數之視差畫像。例如產生N張(N≧2)之視差畫像時,係如圖8所示,產生部14,係對應於視差量使輸入畫像偏移而產生N張之視差畫像。另外,視差畫像之產生方法為任意,可利用公知之各種技術。
其之一例如參照圖9說明視差數為「2」時之視差畫像之產生方法。於圖9之例,將和視聽者之左眼(一方之視點)對應的視差畫像稱為左視差畫像,將和視聽者之右眼(另一方之視點)對應的視差畫像稱為右視差畫像。假設輸入畫像位於左視差畫像與右視差畫像之間之中央位置,左視差畫像與右視差畫像之間之視差量的表示用之視差向量假設為d,則右視差畫像可由視差向量dR=0.5d來產生,該視差向量dR乃用於表示輸入畫像與右視差畫像之 間之視差量者,右視差畫像可由視差向量dL=-0.5d來產生,該視差向量dL乃用於表示輸入畫像與左視差畫像之間之視差量者。亦即,左視差畫像可以使輸入畫像之畫素值I(x,y)對應於dL移動而產生。右視差畫像亦同樣。另外,依據視差向量僅單純移動時,空孔有可能存在,因此於空孔之區域可由周邊之視差向量進行插補而埋入影像。於此,雖說明2視差時之例,但多視差時亦同樣處理。又,被供給輸入畫像與深度映射時亦同樣。此時,產生部14,首先係將深度值轉換為視差向量d,使用該變換之視差向量d,來產生和視差數對應之數之視差畫像。另外,產生部14亦可由CG之模型化資料(modeling data)或大量資料(volume data)等直接產生視差畫像。
再度回至圖7繼續說明。控制部10係將產生部14所產生的視差畫像顯示於顯示部20。更具體言之為,控制部10,係將產生部14所產生的視差畫像分配給顯示元件21之各畫素予以顯示。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0所示,於畫素之上以傾斜方式配置透鏡,因此通過透鏡被辨識的畫素,例如為沿著圖之虛線者。亦即,顯示元件21內之複數個畫素,隨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配置,但是透鏡被傾斜配置,因此針對用於顯示視差畫像的畫素進行分配(畫素分配(pixel mapping))時,需要配合透鏡之延伸方向進行畫素之分配。於圖10之例,針對7個視差畫像(視差編號1~7)之各個之顯示用的畫素進行分配。同一編號之畫素為顯示同一之視差畫像之畫素。配列於顯示元件21 的複數個畫素之中,被進行畫素分配的畫素(k,l)之視差編號v可由以下之式6求出。
於式6,koffset表示畫像與透鏡間之相位偏移,單位為像素(pixel)。於圖11之例,係以畫像之左上端為基準點(原點),該基準點與透鏡之左上端間之偏移量係成為koffset。
視差編號v為連續值,但視差畫像為離散式,因此v無法直接分配給視差畫像。因此,使用線性插補(linear interpolation)或3次內插等之插補。如此則,顯示控制部15可將產生部14所產生的視差畫像顯示於顯示部20。
接著,說明決定部13之詳細內容。本實施形態中,決定部13,係依據第1取得部11所取得的傾斜資訊,及第2取得部12所取得的視聽距離D來決定視差數。更具體言之為如以下。決定部13,係使用第1取得部11所取得的傾斜資訊,及第2取得部12所取得的視聽距離D,散處由顯示部20起離開該視聽距離D之位置之中之光線間隔r。更具體言之為,決定部13,係由第1取得部11所取得的傾斜資訊(於該例為atan),求出推斷的縱線數y3d。之後,使用該求出之縱線數y3d與第2取得部12所取得的視聽距離D,求出顯示部20起離開該視聽距離D之位置之中之光線間隔r=Dpx/gy3d(參照前述之式4)。
於此,視聽距離D之位置,為使視聽者可以觀察立體畫像,因此視聽距離D之中之光線間隔r需要成為以視聽者可以觀察立體畫像而被設定的基準值以下。其之一例為,本實施形態中,以視聽者之兩眼之間之距離、亦即眼間距離b為基準值予以使用。於該例,決定部13,係保持事先設定的眼間距離b之值,以使視聽距離D之中之光線間隔r成為眼間距離b以下的方式來決定視差數。視聽距離D之中之光線間隔r成為眼間距離b以下的條件,可由以下之式5來表示。
Dpx/gy3d≦b (5)
如上述說明,縱線數y3d之範圍成為1≦y3d≦T,決定部13,係於該範圍內選擇滿足前述之式5變形後之y3d≧Dpx/gb的縱線數y3d。滿足該條件的縱線數y3d存在複數時,係選擇其中之最小之縱線數y3d。之後,使用該選擇的縱線數y3d來決定視差數(光線數NL)=Xn×y3d
說明第1取得部11所取得的傾斜資訊為atan=6時(圖4(b)時)之例。第2取得部12所取得的視聽距離設為D1。此時,設定可能的視差數為3或6,因此最大週期T=2,推斷之縱線數y3d為1或2。如上述說明,決定部13,係選擇推斷之縱線數y3d之中滿足y3d≧D1px/gb之縱線數y3d。於該例,視聽距離D1未滿特定值時,縱線數y3d不論為1及2之其中之任一均滿足y3d≧D1px/gb,因此決定部13係選擇滿足條件的縱線數y3d之中最小之縱線數y3d「1」,而決定視差數。於此,透鏡下之寬度方向( 第1方向)之畫素數Xn為3,因此視差數(光線數)成為1×3=3。此時,例如圖12所示,視差編號0、1、2之視差畫像被產生,針對彼等視差畫像進行顯示畫素之分配。
另外,於該例中,視聽距離D1為特定值以上時,滿足y3d≧D1px/gb的縱線數y3d僅有「2」,因此決定部13係選擇縱線數y3d「2」來決定視差數。此時之視差數成為2×3=6。此時,例如圖13所示,視差編號0、0.5、1、1.5、2、2.5之視差畫像被產生,針對彼等視差畫像進行顯示畫素之分配。此時之光線間隔r2,係成為視差數為3時之光線間隔r1(圖12參照)之1/2。亦即,決定部13,係以視聽距離D越大時使光線間隔r變窄的方式來決定視差數。
圖14係表示控制部10之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第2取得部12係取得視聽距離(步驟S1)。第1取得部11係取得傾斜資訊(步驟S2)。另外,在第2取得部12取得視聽距離之前,第1取得部11先取得傾斜資訊亦可。決定部13,係依據第1取得部11所取得的傾斜資訊,及第2取得部12所取得的視聽距離來決定視差數(步驟S3)。產生部14,係產生和決定部13決定的視差數對應之數之視差畫像(步驟S4)。顯示控制部15,係將產生部14所產生的視差畫像顯示於顯示部20(步驟S5)。
如上述說明,本實施形態中,係以視聽距離D越大時使光線間隔r變窄的方式來決定視差數,因此,即使視聽距離D大時,亦可以抑制該視聽距離D之光線間隔r之超 出視聽者所能觀察到立體畫像之值。亦即,依據本實施形態,可以提供即使視聽距離D大時,視聽者亦可以觀察立體畫像的立體畫像顯示裝置。
以上依據實施形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要旨之情況下可做各種變更實施。另外,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之情況下,可進行各種省略、取代或變更。例如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光線控制元件22對顯示元件21以傾斜被配置,但不限定於此,例如可使光學開口之延伸方向平行於圖1之第2方向(列方向)而將光線控制元件22予以配置,或使顯示元件21對於該光線控制元件22呈傾斜配置。要言之,只要顯示部依每一高度使視域成為不同而顯示複數個視差畫像者即可。另外,亦可構成為顯示部,例如以光學開口之延伸方向和顯示元件21之列方向呈平行的方式將光線控制元件22予以配置(換言之,光學開口之延伸方向對於顯示元件21之列方向不具備特定之傾斜的方式,而將光線控制元件22配置之構成),只要是視聽距離D越大時光線間隔r變窄而決定視差數者即可。
上述之實施形態之控制部10,係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AM,及通信I/F裝置等之硬體構成。上述各部之機能亦可藉由CPU將儲存於ROM的程式展開於RAM上而執行、實現。又,不限定於此,各部之機能之之其中至少一部分藉由個別之電路(硬體)來實現亦可。
又,上述之實施形態之控制部10所執行之程式,可以儲存於網際網路等之網路所連接之電腦上,經由網路下載而提供。又,上述之實施形態之控制部10所執行之程式,可經由網際網路等之網路提供或發布。又,上述之實施形態之控制部10所執行之程式,可以組入ROM等而提供。
1‧‧‧立體畫像顯示裝置
10‧‧‧控制部
11‧‧‧第1取得部
12‧‧‧第2取得部
13‧‧‧決定部
14‧‧‧產生部
15‧‧‧顯示控制部
20‧‧‧顯示部
21‧‧‧顯示元件
22‧‧‧光線控制元件
〔圖1〕實施形態之立體畫像顯示裝置之一例之圖。
〔圖2〕顯示控制部之控制之概念圖。
〔圖3〕畫素間距與光線間隔之關係之說明圖。
〔圖4〕光線間隔成為變更可能之條件之說明圖。
〔圖5〕斜方向之外觀上之畫素間距之說明圖。
〔圖6〕光線間隔之算出方法之說明圖。
〔圖7〕實施形態之控制部之構成例的圖。
〔圖8〕視差畫像之產生方法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9〕視差畫像之產生方法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10〕視差畫像之表示用的畫素之分配方法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11〕視差畫像之表示用的畫素之分配方法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12〕決定之視差數為3時之顯示例的圖。
〔圖13〕決定之視差數為6時之顯示例的圖。
〔圖14〕控制部之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20‧‧‧顯示部

Claims (7)

  1. 一種立體畫像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具備:顯示部,其可顯示立體畫像,該立體畫像係包含互相具有視差的複數個視差畫像;決定部,係以上述顯示部與視聽者間之視聽距離越大時,使由上述顯示部射出的各上述視差畫像之光線間之間隔變窄的方式,來決定視差數;產生部,用於產生和上述視差數對應之數之上述視差畫像;及顯示控制部,用於使上述視差畫像顯示於上述顯示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立體畫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顯示部,係包含:畫素被以矩陣狀配列的顯示元件;及光線控制元件,用於控制由上述顯示元件射出的光線之進行方向;進一步具備:第1取得部,其取得用於表示上述顯示元件與上述光線控制元件間之相對傾斜的傾斜資訊;及第2取得部,用於取得上述視聽距離;上述決定部,係依據上述傾斜資訊及上述視聽距離來決定上述視差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立體畫像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決定部,係使用上述傾斜資訊及上述視聽距離,算出上述顯示部起離開該視聽距離之位置的各上述視差畫像之光線間之間隔,以使所算出的上述間隔成為上述視聽者可以觀察上述立體畫像之值的方式,來決定上述視差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立體畫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決定部,係以所算出的上述間隔成為上述視聽者之兩眼間之距離、亦即眼間距離以下的方式,來決定上述視差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立體畫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決定部,係以上述視聽距離越大時上述視差數變多的方式,來決定上述視差數。
  6. 一種畫像處理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決定部,係以顯示部和視聽者間之視聽距離越大時,使由上述顯示部射出的各上述視差畫像之光線間之間隔變窄的方式,來決定視差數,該顯示部,係可以顯示包含互相具有視差的複數個視差畫像的立體畫像者;產生部,用於產生和上述視差數對應之數之上述視差畫像;及顯示控制部,用於使上述視差畫像顯示於上述顯示部。
  7. 一種畫像處理方法,其特徵為: 以顯示部和視聽者間之視聽距離越大時,使由上述顯示部射出的各上述視差畫像之光線間之間隔變窄的方式,來決定視差數,該顯示部係可以顯示包含互相具有視差的複數個視差畫像的立體畫像者;產生和所決定之上述視差數對應之數之上述視差畫像;使所產生的上述視差畫像顯示於上述顯示部。
TW101100928A 2011-11-15 2012-01-10 立體畫像顯示裝置、畫像處理裝置及畫像處理方法 TW2013207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76288 WO2013073007A1 (ja) 2011-11-15 2011-11-15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0719A true TW201320719A (zh) 2013-05-16

Family

ID=48429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0928A TW201320719A (zh) 2011-11-15 2012-01-10 立體畫像顯示裝置、畫像處理裝置及畫像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92047A1 (zh)
JP (1) JP5763208B2 (zh)
TW (1) TW201320719A (zh)
WO (1) WO20130730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29134A1 (ja) * 2013-02-19 2014-08-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20160095496A1 (en) 2014-10-07 2016-04-0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of pre-treating articles to be washed in a dishwashing machine
CN104601975B (zh) * 2014-12-31 2016-11-16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广视角裸眼立体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KR102522397B1 (ko) * 2016-11-29 2023-04-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무안경 방식의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KR102515026B1 (ko) * 2016-11-30 2023-03-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무안경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JP6925932B2 (ja) * 2017-10-23 2021-08-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85629A (ja) * 2007-01-26 2008-08-1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228199A (ja) * 2007-03-15 2008-09-25 Toshiba Corp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並びに立体画像用データの構造
JP4331224B2 (ja) * 2007-03-29 2009-09-16 株式会社東芝 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及び三次元画像の表示方法
JP2009049751A (ja) * 2007-08-21 2009-03-05 Toshiba Corp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4711007B2 (ja) * 2009-06-05 2011-06-29 健治 吉田 パララッスクスバリア、裸眼立体ディスプレ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73007A1 (ja) 2013-05-23
JPWO2013073007A1 (ja) 2015-04-02
JP5763208B2 (ja) 2015-08-12
US20140192047A1 (en) 2014-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30830B1 (ko) 곡면형 다시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050373B2 (ja) サブピクセルをレンダリングする映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KR102185130B1 (ko) 다시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853145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method
JP6278323B2 (ja) 自動立体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KR102121389B1 (ko) 무안경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130123B1 (ko) 다시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966152B1 (ko) 다시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140247329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US20130258057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KR102143473B1 (ko) 다시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다시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방법
JP2013527932A5 (zh)
TW201320719A (zh) 立體畫像顯示裝置、畫像處理裝置及畫像處理方法
KR20160081773A (ko) 광시각 나안 입체 영상 표시 방법 및 표시 장치
KR101975246B1 (ko) 다시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10939092B2 (en) Multiview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ultiview image display method thereof
KR102143463B1 (ko) 다시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9111964A1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TW201310972A (zh) 畫像處理裝置、立體畫像顯示裝置及畫像處理方法
US11172190B2 (en) Stereo weaving for head-tracked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JP2014135590A (ja) 画像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216719A (ja) 画像処理装置、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